首页范文旅行社管理办法十篇旅行社管理办法十篇

旅行社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4:38

旅行社管理办法篇1

《办法》对大连市旅行社分社、服务网点(包括门市部、营业部等)以及办事处、代表处或者联络处等办事机构的设立、备案和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是对《旅行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有关旅行社分支机构和办事机构规定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其主要特点:

一是有利于旅行社办理相关业务。《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旅行社分社、服务网点等分支机构设立、变更和注销备案的程序、时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具体材料,切实方便了旅行社办理相关业务,减少了办理时间,提高了行政效率。

二是有利于公众对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识别。《办法》明确了旅行社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和备案登记证明注明的业务经营范围,规定旅行社服务网点应当悬挂备案证明,并在醒目位置摆放设立社的监督电话,旅行社分社和服务网点不得再设立服务网点,旅行社服务网点不得使用易使消费者误解为其是旅行社或分社的字号等,保护旅游者权益。

三是有利于引导旅行社服务网点合法经营。《办法》规定,旅行社服务网点可以为设立社招徕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旅游活动设计服务,以设立社的名义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但是,旅行社服务网点不得组织、接待旅游者并为其安排团队旅游服务,从而对旅行社服务网点的经营范围有所限定。《办法》还要求,服务网点要与设立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财务、统一招徕和统一咨询服务规范。

四是有利于对旅行社办事机构的规范管理。《办法》规定,旅行社办事机构仅可以从事团款结算、合作洽谈、形象推广和产品宣传等业务,不得从事旅游者招徕、组织、接待等旅游业务经营活动。旅行社自设立办事处、代表处或者联络处等办事机构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应当向所在地县级旅游管理部门备案。这些规定将有利于加强旅行社对办事机构的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旅行社管理办法篇2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出境旅游领队人员(以下简称“领队人员”),是指依照本办法规定取得出境旅游领队证(以下简称“领队证”),接受具有出境旅游业务经营权的国际旅行社(以下简称“组团社”)的委派,从事出境旅游领队业务的人员。

本办法所称领队业务,是指为出境旅游团提供旅途全程陪同和有关服务;作为组团社的代表,协同境外接待旅行社(以下简称“接待社”)完成旅游计划安排;以及协调处理旅游过程中相关事务等活动。

第三条申请领队证的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三)可切实负起领队责任的旅行社人员;

(四)掌握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情况。

第四条组团社要负责做好申请领队证人员的资格审查和业务培训。

业务培训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涉外纪律教育;旅游政策法规;旅游目的地国家的基本情况;领队人员的义务与职责。

对已经领取领队证的人员,组团社要继续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第五条领队证由组团社向所在地的省级或经授权的地市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领,并提交下列材料:申请领队证人员登记表;组团社出具的胜任领队工作的证明;申请领队证人员业务培训证明。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领队证人员颁发领队证,并予以登记备案。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组团社的正当业务需求合理发放领队证。

第六条领队证由国家旅游局统一样式并制作,由组团社所在地的省级或经授权的地市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发放。

领队证不得伪造、涂改、出借或转让。

领队证的有效期为三年。凡需要在领队证有效期届满后继续从事领队业务的,应当在届满前半年由组团社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换发领队证。

领队人员遗失领队证的,应当及时报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并声明作废,然后申请补发;领队证损坏的,应及时申请换发。

被取消领队人员资格的人员,不得再次申请领队登记。

第七条领队人员从事领队业务,必须经组团社正式委派。

领队人员从事领队业务时,必须佩带领队证。

未取得领队证的人员,不得从事出境旅游领队业务。

第八条领队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遵守《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二)协同接待社实施旅游行程计划,协助处理旅游行程中的突发事件、纠纷及其它问题;

(三)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行程服务;

(四)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并提醒旅游者抵制任何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

第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对申请领队证人员不进行资格审查或业务培训,或审查不严,或对领队人员、领队业务疏于管理,造成领队人员或领队业务发生问题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组团社警告、取消申领领队证资格、取消组团社资格等处罚。

第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三款规定,未取得领队证从事领队业务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过人民币3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人民币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第二款规定,领队人员伪造、涂改、出借或转让领队证,或者在从事领队业务时未佩带领队证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人民币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暂扣领队证3个月至1年,并不得重新换发领队证。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项规定的,按《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三、四项规定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暂扣领队证3个月至1年;造成重大影响或产生严重后果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撤消其领队登记,并不得再次申请领队登记,同时要追究组团社责任。

第十四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旅行社管理办法篇3

第一条为实施《旅行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现根据《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旅行社业为许可经营行业。经营旅行社业务,应当报经有权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

未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取得许可证的,不得从事旅游业务。

第三条《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外国旅行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常驻机构”是指经国家旅游局审批、外国旅行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常驻旅游办事机构。该办事机构只能从事旅游咨询、联络、宣传等非经营性活动,不得经营招徕、接待等旅游业务,包括不得从事订房、订餐和订交通客票等经营性业务。

第四条国际旅行社可以经营下列业务:

(一)招徕外国旅游者来中国、华侨与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归国及回内地旅游,为其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行李等相关服务,并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入境手续;

(二)招徕我国旅游者在国内旅游,为其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行李等相关服务;

(三)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到外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委托接待及行李等相关服务,并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及签证手续;

(四)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到规定的与我国接壤国家的边境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委托接待及行李等相关服务,并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及签证手续;

(五)其他经国家旅游局规定的旅游业务。

未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任何旅行社不得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出国旅游业务、港澳台旅游业务和边境旅游业务。

第五条国内旅行社可以经营下列业务:

(一)招徕我国旅游者在国内旅游,为其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等相关服务;

(二)为我国旅游者代购、代订国内交通客票、提供行李服务;

(三)其他经国家旅游局规定的与国内旅游有关的业务。

第六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旅行社进行监督和管理:

按照《条例》规定,设立国际旅行社由国家旅游局审批,设立国内旅行社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各类旅行社及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实行属地管理。

第七条国际旅行社申请办理旅游签证,应当按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具体办法办理。

第八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标准对旅行社逐步实行信誉档案制度和资质等级评定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家旅游局另行制定

第二章旅行社的设立条件

第九条设立旅行社,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交纳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以下简称质量保证金)。

交纳质量保证金,按照国家旅游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设立国际旅行社,应当具有下述任职资格的经营管理人员:

(一)持有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的总经理1名;

(二)持有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的部门经理至少3名;

(三)取得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专职财会人员。

第十一条设立国内旅行社,应当具有下述任职资格的经营管理人员:

(一)持有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的总经理1名;

(二)持有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的部门经理至少2名;

(三)取得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专职财会人员。

第十二条旅行社经理资格的规定,由国家旅游局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设立国际旅行社,应当具备下述规定的营业场所和经营设施:

(一)足够的营业用房;

(二)传真机、直线电话、电子计算机等办公设备;

(三)具备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联网的条件;

(四)业务用汽车等。

第十四条设立国内旅行社,应当具备下述规定的营业场所和经营设施:

(一)足够的营业用房;

(二)传真机、直线电话、电子计算机等办公设备;

(三)具备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联网的条件。

第十五条申请设立旅行社,应当按照本章前述各条的规定,将出资证明、交纳质量保证金承诺书、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的资格证书、营业场所和经营设施等有关证明文件,报送接受申请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查。

第三章旅行社的申报审批

第十六条《条例》第十条第一项所规定的“设立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设立旅行社的类别、中英文名称及缩写和设立地,旅行社申报和登记的企业名称,应当符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并须含有“旅行社”字样;

(二)企业形式、投资者、投资额和出资方式;

(三)申请人、受理申请部门的全称、申请报告名称和呈报申请的时间。

《条例》第十条第二项所规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设立旅行社的市场条件;

(二)设立旅行社的资金条件;

(三)设立旅行社的人员条件;

此外,申请单位还须提供受理申请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为需要补充说明的其他问题。

《条例》第十条第三项所规定的“旅行社章程”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七条设立国际旅行社,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直接向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并签署审查意见后,报国家旅游局审批。

第十八条设立国内旅行社,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直接向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条例》的规定进行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地、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国内旅行社的,应当报国家旅游局备案。

第十九条受理申请设立国际旅行社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符合规定的旅行社设立申请书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查意见,报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向申请者正式发出批准文件或不予批准的文件,并通知受理申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受理申请设立国内旅行社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符合规定的旅行社设立申请书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并向申请者正式发出批准文件或不予批准的文件。

第二十一条已经审批同意设立旅行社的,审批部门应当向其颁发许可证。

许可证是经营旅游业务的资格证明,由国家旅游局统一印制,由具有审批权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

许可证分为《国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国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两种。许可证上应当注明旅行社的经营范围。

许可证分正、副本,旅行社应当将许可证正本与营业执照一起悬挂在营业场所的显要位置。许可证副本用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年检和备查。

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旅行社应当在许可证到期前的3个月内,持许可证到原颁证机关换发。许可证损坏或遗失,旅行社应当到原颁证机关申请换发或补发。

第二十二条申请者应当在收到许可证的60个工作日内,持批准设立文件和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

第二十三条国际旅行社申请增加出国旅游业务、港澳台旅游业务和边境旅游业务的,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并签暑意见后,报国家旅游局审批。

第二十四条国内旅行社申请转为国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申请转为国内旅行社,应当按照设立审批旅行社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旅行社需要改变登记注册地的,应当征得原负责主管该旅行社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改变后的负责主管该旅行社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旅行社变更登记住所地的,应当在办理完变更登记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报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旅行社组织形式、名称、法定代表人、营业场所、停业、歇业等事项变更,应当在办理完变更登记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报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其中,旅行社改变名称或歇业的,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其换发或收回其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经理人员建立信誉档案制度。从事旅行社工作满3年以上的业务部门经理都必须持有《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对在经营过程中严重违规的经理人员应吊销其资格证书。资格证书吊销后不得继续从事旅行社业务。

持有《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继续在旅行社任职的,旅行社应在30个工作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有关变更手续。

第二十八条旅行社改制之前应到原审批机关登记,改制完成后应在30个工作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变更许可证。

第五章旅行社分支机构的管理

第二十九条旅行社根据业务经营和发展的需要,可以设立非法人分社(以下简称分社)和门市部(包括营业部)等分支机构。

旅行社不得设立办事处、代表处和联络处等办事机构。

第三十条旅行社的分社是指旅行社设立的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以设立社名义开展旅游业务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

旅行社的分社的经营范围不得超出其设立社的经营范围。

第三十一条旅行社设立分社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年接待旅游者达到10万人次以上;

(二)进入全国旅行社百强排名;

(三)分社经理必须取得《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

(四)符合《条例》中规定的注册资金和质量保证金的要求。

第三十二条旅行社设立分社,应当向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核准该旅行社每年接待旅游者达到10万人次以上的证明文件,按《条例》规定的数额到设立地有质量保证金管理权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交纳质量保证金,并到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许可证,然后凭此证明文件和许可证到设立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旅行社应当在办理完分社登记注册手续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报其主管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分社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旅行社的分社应当接受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

第三十三条旅行社门市部是指旅行社在注册地的市、县行政区域以内设立的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为设立社招徕游客并提供咨询、宣传等服务的收客网点。

旅行社设立门市部,应征得拟设地的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意,领取《旅行社门市部登记证》,并在办理完工商登记注册手续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报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门市部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旅行社的门市部应当接受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

第三十四条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印制和颁发《旅行社门市部登记证》。

登记证的内容主要包括证书名称、设立社,门市部名称、负责人、地址和业务范围,同意设立文号,证书颁发时间、颁发机关印章和有效期等。

门市部登记证实行一部一证,不设副本,复制无效。

第六章旅游业务经营规则

第三十五条旅行社应当按照核定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严禁超范围经营。超范围经营包括:

(一)国内旅行社经营国际旅行社业务;

(二)国际旅行社未经批准经营出国旅游业务、港澳台旅游业务和边境旅游业务;

(三)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其他超范围经营活动。

第三十六条旅行社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从事旅游业务:

(一)假冒其他旅行社的注册商标、品牌和质量认证标志;

(二)擅自使用其他旅行社的名称;

(三)以承包、挂靠或变相承包、挂靠方式非法转让经营权或部分经营权;

(四)与其他旅行社串通起来制定垄断价格,损害旅游者和其他旅行社的利益;

(五)以低于正常成本价的价格参与竞销;

(六)委托非旅行社单位或任何个人或变相旅游业务;

(七)制造和散布有损其他旅行社的企业形象和商业信誉的虚假信息;

(八)为招徕旅游者,向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

(九)其他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旅行社不得向旅游者介绍和提供下列旅游项目:

(一)含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内容的;

(二)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内容的;

(三)含有、迷信、内容的;

(四)含有其他被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的。

第三十八条旅行社所作广告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

旅游广告应当具备以下内容:

(一)旅行社名称和许可证号码、类别、地址和联系电话;

(二)委托业务广告应当注明被旅行社的名称;

(三)旅游业务广告应包括旅游线路、项目和主要内容、天数、旅游服务价格和收费等。

严禁旅行社超出经营范围进行广告宣传。

旅游业务广告不得用模糊、不确定用语故意误导、欺骗旅游者和公众。

第三十九条旅行社委托其他旅行社招徕或接待旅游者,旅行社与饭店、餐饮、交通、景点等企业以及与境外旅行社发生业务往来,应当签订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条旅行社招徕、接待旅游者,应当制作和保存完整的业务档案。其中,出境旅游档案保存期最少为3年,其他旅游档案保存期最少为2年。

第四十一条旅行社应当按照国家旅游局的有关规定,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统计报表,不得提供虚假数据或伪造统计报表。

第七章旅行社业务年检管理

第四十二条国家旅游局依据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制定旅行社业务年检考核指标,统一组织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工作,并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年检的内容是旅行社本年检年度的企业基本情况、业务经营、人员管理、遵纪守法等情况。

年检方式为书面审阅和实地检查两种。

第四十三条凡在年检年度内经旅游行政部门批准设立并领取许可证的旅行社,均应当参加年检。

第四十四条旅行社应当按规定和要求完成年检准备工作,真实填报《旅行社业务年检报告书》,经法人代表签字并由审计机构审计后,按规定的时间上报。

第四十五条年检主管部门在年检年度内对旅行社作出“通过业务年检”、“暂缓通过业务年检”或“不予通过业务年检”等年检结论。

第四十六条在年检年度内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旅行社,暂缓通过业务年检,并由年检主管部门依照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警告、限期改正等处罚:

(一)注册资本、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不足《条例》规定最低限额的;

(二)歇业超过半年的;

(三)以承包或挂靠等方式非法转让经营权或部分经营权的;

(四)超范围经营的;

(五)未按规定组织管理人员及导游、领队等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或集中培训时数不够规定标准,经理资格证未达到要求的;

(六)未按照规定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

(七)经营过程中有零团费、负团费现象的;

(八)有重大投诉尚在调查处理过程中的;

(九)年检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违反法规、规章的行为。

按上款规定暂缓通过业务年检的旅行社,应当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年检主管部门的要求,在限期内改正其行为,并报告年检主管机关,由年检主管部门验收其纠正情况,并做出通过或不予通过业务年检的决定。

第四十七条在年检年度内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旅行社,不予通过业务年检,由年检主管部门依照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并可注销或建议注销其许可证:

(一)拒不按规定补足注册资本、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

(二)未经营旅游业务超过一年的;

(三)国际旅行社连续两年未经营入境旅游业务的;

(四)严重超范围经营的;

(五)以承包或挂靠等方式变相转让许可证,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连续两年未按规定组织管理人员及导游、领队等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或集中培训时数不够规定标准,经理资格证未达到要求的;

(七)发生严重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事件的;

(八)拒不参加年检的;

(九)未建立合法、公开的导游报酬机制,致使导游人员私拿回扣,造成恶劣影响的;

(十)年检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严重违反法规、规章的行为。

在每年度年检完成前,年检主管部门将以公告的形式对通过和暂缓通过、不予通过的旅行社进行公告。

第四十八条年检主管部门在每年年检后,应当年检通告。对没有通过业务年检的旅行社,年检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有关规定注销其许可证,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其营业执照。

第八章旅游者的权益保护

第四十九条旅行社应当为旅游者提供约定的各项服务,所提供的服务不得低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旅行社对旅游者就其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提出的询问,应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第五十条旅行社应当为旅游者提供符合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需要的服务,对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项目,应当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对旅游地可能引起旅游者误解或产生冲突的法律规定、风俗习惯、等,应当事先给旅游者以明确的说明和忠告。

第五十一条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

旅行社在与旅游者订立旅游合同时,应当推荐旅游者购买相关的旅游者个人保险。

第五十二条旅行社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应明码标价,质价相符,不得有价格欺诈行为。

第五十三条旅行社组织旅游者旅游,应当与旅游者签订合同。所签合同应就下列内容作出明确的约定:

(一)旅游行程(包括乘坐交通工具、游览景点、住宿标准、餐饮标准、娱乐标准、购物次数等)安排;

(二)旅游价格;

(三)违约责任。

第五十四条旅行社因不能成团,将已签约的旅游者转让给其他旅行社出团时,须征得旅游者书面同意。

未经旅游者书面同意,擅自将旅游者转让给其他旅行社的,转让的旅行社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旅行社因《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原因而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损失时,旅游者有权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旅游质量监督机构投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旅游质量监督机构在接受旅游者投诉后,应及时查明事实,确因旅行社过错而致使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根据旅游者的损失程度,责令旅行社给予赔偿。旅行社拒不承担或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从该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中划拨赔偿费用。

第九章对旅行社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六条旅行社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旅游工作的法规、政策,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七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进行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旅行社业务经营、对外报价、资产状况、服务质量、旅游安全、财务管理、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情况。旅行社应当按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报表、文件和资料。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的检查包括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个案检查和业务年检。

第五十八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人员对旅行社进行检查时,应当出示有效证件。检查人员未出示有效证件的,旅行社有权拒绝其进行检查。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人员不得泄露旅行社的商业秘密。

第十章罚则

第五十九条旅行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3天至15天的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人民币3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招徕、接待旅游者旅游,未制作和保存业务档案;

(二)无理拒绝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十条旅行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的,处以15天至30天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人民币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许可证:

(一)超出核定的经营范围开展旅游业务的;

(二)未办理旅行社责任保险的;

(三)以承包、挂靠或变相承包、挂靠等方式转让部分经营权的;

(四)提供的服务不能保证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需要,致使旅游者人身、财物受到损害;

(五)对提供的旅游服务项目,不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收费,旅行中增加服务项目,强行向旅游者收取费用;

(六)聘用未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考核、持有资格证书的导游、领队;

(七)选择境外未经合法登记的旅行社作为接待社;

(八)与境外接待社未签订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第六十一条旅行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3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非法转让或变相转让许可证;

(二)未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擅自设立分支机构;

(三)违反规定设立办事处、联络处和代表处等机构;

(四)改变登记注册地、变更组织形式、名称、法定代表人、营业场所、停业、歇业等事项,未按规定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或备案;

(五)委托非旅行社单位和个人或变相经营旅游业务;

(六)向旅游者介绍和提供含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及含有、迷信或等内容的旅游项目;

(七)所作旅游广告不标明旅行社名称、许可证号码,委托业务广告不注明被旅行社的名称。

第六十二条旅行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一)假冒其他旅行社的注册商标、品牌和质量认证标志;

(二)擅自使用其他旅行社的名称;

(三)诋毁其他旅行社的名誉;

(四)向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信息和广告宣传;

(五)以低于正常成本价的价格参与竞销;

(六)其他被工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为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

第六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非法经营,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人民币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经营旅游业务的;

(二)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超越业务范围,经营旅游业务的。

第六十四条旅行社被吊销许可证的,由作出处理决定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十一章附则

第六十五条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暂行办法》、《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管理规定》、《关于外国旅行社在中国设立旅游常驻机构的审批管理办法》、与本《实施细则》共同作为《条例》的实施细则施行。

第六十六条《条例》实施之前已经设立的旅行社,应当按照《条例》、本《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重新核定经营范围,更换许可证,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等手续。

旅行社管理办法篇4

为解决长期制约我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充分发挥各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整治和规范全省旅游市场秩序,为我省旅游“二次创业”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意见。

一、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近年来,我省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旅游产业地位逐步提升,但一些制约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顽症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旅行社以“零负团费”招徕客人;旅行社以部门承包等形式变相转让经营权;导游人员、旅游车驾驶员与消费场所私拿私授高额回扣;旅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地区之间的壁垒等。这些问题损害了****旅游产业的形象,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战略目标的实施,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环境十分必要。

由于旅游市场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相关部门管理权责不明晰、管理措施不完善,致使旅游市场的管理工作覆盖面不广,力度不大,深度不够。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实行联动执法,推动我省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深入开展,解决困扰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

二、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旅游“二次创业”的目标,以目前我省旅游市场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重点解决当前影响旅游业形象的突出问题,逐步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综合整治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目标。通过对旅游市场综合整治,遏制旅游市场“零负团费”的经营行为、旅行社以部门承包的形式变相转让经营权的现象;建立旅行社和旅游购物企业的“公对公”佣金机制;促进全省无障碍旅游,使全省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根本好转。

(四)工作重点。一是着力整治旅行社“零负团费”经营行为;二是整治旅行社以部门承包等形式变相转让经营权的行为;三是建立旅游购物“公对公”佣金制度;四是推进全省无障碍旅游。

三、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具体措施

(五)依法整治旅行社“零负团费”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由省工商局、省旅游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厅、省公安厅、省地税局配合。对旅行社以低于合理成本进行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照《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查处;对旅行社以低于合理成本价格进行虚假宣传促销行为和误导消费者的经营行为,依照《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查处;指导旅游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构建旅游行业价格诚信体系;在旅游行业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

(六)治理旅行社以部门承包等形式变相转让经营权的行为。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旅游局牵头,省公安厅配合。依法查处旅行社以部门承包等形式变相转让经营权的行为。旅游企业用工必须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规范经营授权。

(七)建立旅游购物“公对公”佣金制度。由省旅游局、省财政厅牵头,省地税局、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府纠风办、省公安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厅、省工商局、省检察院配合。依照《税收征管法》、《会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把企业与企业的佣金收入和支出纳入财务管理,并如实入账,同时要分类制定返还比例的最高限制。建立公开公平的导游人员薪酬管理机制,由旅行社明确导游人员的劳动报酬和佣金分配比例,并纳入企业财务核算进行规范管理。在实行上述措施以后,对导游人员和驾驶人员私拿及消费场所私授回扣等行为要进行查处。

(八)大力推进全省无障碍旅游。由省交通厅、省旅游局牵头,省政府法制办、省公安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配合。根据《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加强对旅游客运市场的监管,规范旅游车辆的运营行为,对于违法阻扰旅游客运车辆正常营运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明确全陪、地陪导游职责,加强导游队伍管理,切实保障导游服务质量;加强各地旅游部门的合作,形成省、州(市)、县(市、区)共同监管旅游市场和处理投诉及突发事件的工作局面;鼓励旅游企业采取参股、控股、联营等形式,加强合作,形成区域互动、人才流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赢的大客源市场。

四、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职责分工

(九)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职能部门分工如下: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出台有关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方案、办法和制度;适时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负责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认真受理旅游者投诉,依法查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对在各种媒体上的旅游广告进行监测并查处打击虚假违法广告;查处旅游行业的商业贿赂、低于成本价经营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无证照经营旅游业务的行为。

价格主管部门:查处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指导旅游行业加强价格管理工作,查处以低于合理成本进行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指导旅游行业构建旅游价格诚信体系,在旅游行业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

财政部门:加强旅游企业财务制度监管,督促旅游企业建立“公对公”佣金制度。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旅游客运市场的监管,规范旅游客运车辆的经营行为,确保合法经营的旅游客运车辆在省内营运畅通;做好旅游客运车辆及驾驶人员的年审和旅游客运企业的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工作。

地方税务机关:组织开展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税法宣传教育工作;督促检查旅游企业依法诚信纳税;严厉打击旅游企业偷逃税行为,防止国家税款流失。

公安部门:开展旅游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加强旅游区巡逻防范,查处涉及旅游行业的各类治安及商业贿赂案件,保障政府行政执法的正常开展;要结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旅游车驾驶人员的旅游服务质量,做好旅游客运车辆及驾驶人员的年审;加强对旅游客运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继续推进导游队伍交通协管员制度。

劳动保障部门:在旅游行业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加大贯彻执行的检查力度,规范旅游企业劳动用工行为。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大旅游商品质量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行为;会同省旅游局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业相关标准,推进全省旅游标准体系的建设;加大对旅游游乐设施的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法制部门:监督各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指导制定旅游行业相关规章、制度等。

政府纠风办:指导旅游部门开展旅游行风建设工作。

检察机关:依法查处旅游行业商业贿赂案件。

五、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保障措施

(十)加强对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把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由分管领导亲自抓,明确相关工作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

(十一)建立对旅游市场秩序联合监管的长效机制: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和联络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如遇重大事件或工作需要可适时召开。联席会议主要对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通报;总结上一阶段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情况,研究解决旅游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联动执法方案,部署联动执法工作。

建立联动执法机制。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实施旅游市场整治的联动执法。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向当地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联动执法建议。各成员单位应该积极配合联动执法行动,确保执法到位。

建立案件(投诉)转办机制。相关管理部门发现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和受理的游客投诉,应及时查处,对无管辖权的应当及时移交到有管辖权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接受移送的部门应当将处理情况予以反馈。

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各成员单位在旅游市场综合整治过程中对履行各自职责分工的情况,对出现的复杂问题采取的应对办法和措施,对发现的旅游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查处等情况实行一月一报。

建立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于每年年底组织对各成员单位的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考核,对在旅游市场综合整治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单位,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在每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予以表彰;对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监管不力、处置不当的,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省人民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进行问责。

(十二)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工作。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根据本意见认真抓好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各有关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报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为全面推进我省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抓出成效,省人民政府决定由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组织一次全省性的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并在年底进行总结和考核,形成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针对“公对公”佣金制度的建立,各旅行社要按照《****省旅行社和从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省旅游局1号公告)、《****省导游人员管理规定》(省旅游局5号公告)以及****省旅游局《关于提高导游服务质量维护导游合法权益的通知》(云旅发〔2007〕163号)的有关规定,切实落实好导游人员的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相关保障内容,贯彻落实好导游人员“基本工资+带团补贴+公对公佣金返还奖励”的薪酬制度。“公对公”佣金制度的具体实施时间和佣金的最高比例限额,由省旅游局在落实导游人员合理薪酬制度后,对外确定。

旅行社管理办法篇5

第一条为规范旅游市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设施、从事旅游经营和管理、参加旅游活动,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旅游资源,是指可供参观游览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本办法所称旅游业,是指专门或者主要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为其提供交通、游览、餐饮、住宿、购物、文化娱乐、休闲等有偿服务的行业。

本办法所称旅游经营者,是指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坚持旅游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结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保护、研究、利用的关系,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把发展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和旅游市场开发促销的投入,改善旅游环境,扩大开放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发展;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发展民族旅游项目;组织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开拓旅游市场。

第六条鼓励、支持国内外旅游经营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本市依法投资经营旅游业,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发展旅游教育事业,培养旅游业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旅游服务质量。

第七条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旅游管理和监督工作。

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旅游业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旅游规划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八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

第九条区、县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的旅游资源普查、评估工作,建立旅游资源档案。

第十条市人民政府负责编制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西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组织编制辖区内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规划,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程序报批、执行。

第十一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城市、土地利用等总体规划,并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宗教场所、文物保护等相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专业规划的编制应当统筹考虑旅游功能。

第十二条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项目设施,必须严格执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不得擅自改变旅游景区(景点)景观和重要地形、地貌,不得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开发、建设旅游项目时,应当体现文明、知识、趣味、地方特色和可参与性。禁止盲目、重复和低水平建设,避免浪费旅游资源。

第十三条凡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重点开发建设的旅游项目,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实施。

新建、改建、扩建重点旅游景区(景点)、旅游项目及设施,必须符合旅游发展规划,并应事先征求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报批。

第十四条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景区(景点)的管理,根据旅游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景区(景点)旅游建设规划,并按照批准的规划范围在景区(景点)周围设置界线标志;配套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加强安全防范、急救措施,保护旅游设施和自然、人文景观完好,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提高综合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区域内开展旅游活动,必须遵守有关特殊区域保护的法律、法规。

第三章旅游经营和管理

第十六条旅游经营者开办旅行社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取得经营资格后,方可营业。

旅行社需设立分支机构的,须经拟设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旅行社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接受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经营导游业务、旅游咨询业务的应该向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答复。

第十八条除旅行社外的旅游经营者或境外的旅游组织在本市设立办事机构的,应向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根据国家规定办理。

办事机构只能从事旅游咨询、联系、宣传活动,不得经营旅游业务。

第十九条境外旅游组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旅游展销、旅游项目推介等活动的应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旅游经营者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依法经营、规范服务的原则;

(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不得超经营范围从事旅游经营活动;不得提供有损人格尊严、违背民族风俗习惯、违碍以及有悖社会公德的服务项目;

(三)不得对服务范围、内容、标准等作虚假宣传;

(四)按照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旅游合同约定提供服务、不得擅自改变旅游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不得欺骗、误导旅游者消费;

(五)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公开旅游服务项目和标准,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引诱、欺诈、勒索旅游者,不得谋取合同以外的其他不正当利益;

(六)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旅游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七)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八)依法应当遵守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一条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得侵犯。

旅游经营者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拒绝违反法定程序的检查;

(二)拒绝强行要求无偿提供服务;

(三)拒绝非法收费和摊派;

(四)要求旅游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为其保守商业秘密;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二条旅游经营者确因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变更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内容、标准或者价格的,必须事先征得旅游者的同意;但不得损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旅游从业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向旅游者索取小费等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三条旅游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管理制度,根据有关安全管理规定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保证旅游设备和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经营涉及人身安全特种旅游项目,必须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对旅游中可能发生危险的旅游区域或旅游项目,旅游经营者应当事先向旅游者作真实的说明,并设置明显的提示或者警示标志。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时,旅游经营者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救助。

第二十四条旅行社、旅游饭店(酒店)、旅游景区(景点)、旅游车(船)公司等经营单位的管理和从业人员实行培训持证上岗制度。未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上岗。

第二十五条对旅游饭店(酒店)按国家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实行星级评定和复核制度。

旅游饭店(酒店)未评定星级的,其经营与服务质量标准应当遵守国家的旅游行业管理标准,不得使用星级和类似星级的称号或者标志进行经营和宣传活动。

第二十六条对以招徕、接待旅游者为主的商店(商场)、旅游车(船)公司、度假休闲娱乐场所、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等经营单位的设施、服务质量,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予以等级评定,并向社会公布评定结果。

第二十七条市和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旅游质量监督、检查,受理旅游投诉。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理赔按有关规定逐级申报。

第二十八条实行导游员资格证书制度,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须取得相应的导游员资格证书,佩带标志持证上岗。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导游员进行集中管理和委派制度。旅行社不得聘用无导游资格证书的人员导游。

第二十九条旅游经营者之间应当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本市旅游业的发展。

禁止旅游经营者之间恶意串通制定垄断价格或以低于正常经营成本价的价格参与竞销。

第三十条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得侵犯。

旅游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旅游服务项目的真实情况,要求旅游经营者提供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标准、价格等有关资料;

(二)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及服务项目、方式,自主决定接受或拒绝合同约定以外的服务;

(三)依照合同约定获得质价相符的服务或商品;

(四)人身安全、财产受到保护,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得到尊重;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十一条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二)尊重旅游地民族风俗习惯和;

(三)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爱护旅游设施;

(四)履行与经营者签订的合同,遵守旅游秩序和安全、卫生的规定;

(五)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二条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旅游经营者停止侵害行为和赔偿损失,可以向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旅游经营者所在地或侵害行为发生地的旅游主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组织提出书面或口头投诉;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三十三条旅游主管部门接到投诉后,应当在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决定受理的,应及时立案,通知被投诉人并进行调查,被投诉人应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五日内作出书面答复。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在决定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不予受理的,旅游主管部门应将不予受理的理由书面通知投诉人。

对应当由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的投诉,旅游主管部门应及时将投诉转交相关部门并书面通知投诉人。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经许可或备案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非法经营活动,没收违法经营所得,并处以人民币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其停业整顿,对经营者个人可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可处以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旅游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行政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旅行社管理办法篇6

我省旅馆业治安管理的现实困境

旅馆业之所以出现这些治安问题,除旅馆业发展迅速、防范措施不力等原因以外,还存在旅馆业治安管理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公安机关对旅馆业的治安管理。

(一)旅馆业治安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省旅馆业治安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有《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湖南省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和《湖南省旅馆业旅客住宿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我省旅馆业治安管理起到了较大的规范作用。但是,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人财物的大流动,旅馆业发展十分迅速且出现了诸多新问题,而法律法规中尚未对此进行规定,造成公安机关对旅馆业治安管理处于尴尬局面。①如对小旅馆的治安管理,小旅馆因缺少资金和场地,消防条件达不到要求,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可能取得公安机关颁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但是,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小旅馆却大量存在。如果公安机关依据《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小旅馆要么是放任自由不管,要么是采取取缔强制措施,小旅馆不仅没有因取缔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其次,对旅馆业不实名登记的规定,旅馆登记员没有实名登记的,可以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给予旅馆业经营业主或者登记员处罚,但是,对于旅客自身原因不登记的,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处罚措施;再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旅馆业的“会客登记”制度,但是,法律法规中对旅馆业中没有坚持这些制度缺少相应的处罚规定,造成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旅馆业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造成公安机关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无法可依或者执法不规范的局面。

(二)公安机关对旅馆业治安管理警力不足

防范和打击旅馆业中的各种治安问题,需要公安机关有足够的警力。但是,由于公安机关警力整体不足,旅馆业治安管理警力更是捉襟见肘。以长沙市为例,目前长沙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负责指导全市旅馆业治安管理工作,各分县市公安局治安一大队和派出所具体承担旅馆业治安管理工作,直接负责旅馆业治安管理的民警不过四百余人,但是,长沙市现有旅馆经营单位八千余家,数量还在不断增长,警力与旅馆业发展不成比例。[9]管理警力的不足不仅造成公安机关对旅馆治安管理方法的不科学,对旅馆业尤其是小旅馆治安管理往往是被动式、灭火式的管理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而且也会使公安机关对一些旅馆业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出现旅馆业治安管理的死角和盲区。

(三)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目前旅馆业治安信息在录入、上传、研判等环节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信息登记不实,在旅馆业中无证人员住宿、无本人有效证件入住、一人登记多人入住等现象仍然存在,录入信息错误给公安机关对旅馆业治安管理带来了困扰和麻烦,如在2011年4月,“北京教师纪连海在杭州住店被公安机关带至派出所调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②,我省类似的情况亦有发生;信息上传不及时,旅馆对入住旅客的信息不能及时上传给公安机关,从而丧失了上传信息的价值;再加之公安机关正在使用的系统多,各警种之间以及公安机关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系统存在壁垒,公安机关缺少稳定的信息研判队伍、方法和机制,致使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我省旅馆业治安管理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10]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要纲领,公安机关对旅馆业治安管理已出现了瓶颈,同样需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减少旅馆业治安问题的发生,维护好旅馆业社会治安秩序。

(一)创新旅馆业治安管理的理念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旅馆业治安管理也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公安机关在旅馆业治安管理中创新管理理念,树立以下理念:一是和谐管理理念。公安机关对旅馆业尤其是小旅馆的管理,一味采取“堵”的管理方法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势必影响民生、影响稳定,甚至引发,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相悖。因此,公安机关在旅馆业管理中应该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将小旅馆先纳入管理,再逐步规范,深入走访旅馆业主和从业人员,指导旅馆业加强安全防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消除对立情绪,实现和谐管理。二是科技管理理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必须大力推进科技手段在旅馆业治安管理中的运用,如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通过科技手段解决公安机关警力不足带来的管理缺位的问题。三是社会管理理念。旅馆业的管理单靠公安机关将难以见效,需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管理,需要向社会管理综治部门、行业协会和市场借力,形成管理合力,对旅馆业实现有效管理。四是常态管理理念。旅馆业治安管理应改变原来的运动式、被动式的管理模式,注重平时管控,建立常态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使旅馆业管理常态化、经常化和主动化。

(二)创新旅馆业治安管理模式

1.旅馆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旅馆业治安管理中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公安机关“打、防、管、控”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旅馆进行有效管控的措施。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人员的查控能力和旅馆业的管理效率。公安机关应加快“大情报”系统建设,①将旅馆业录入、上传的信息及时输入“大情报”系统数据库中,实现情报信息的共享,建立一支专门的研判队伍对“大情报”系统的信息进行研判,这支队伍应相对稳定,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公安业务知识和技能;研判人员可采取系统报警查询法、假证休息查询法、频繁入住查询法和多人入住查询法等方法,对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进行研判,并建立定期研判、研判保障等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在旅馆业治安管理中的作用。2.旅馆等级化管理模式。对旅馆业开展等级化管理是强化相关人员责任的重要举措。我省各级公安机关可以借鉴江浙等省的做法,制定旅馆业考核标准,根据公安机关对旅馆业的考核情况和分值,对辖区内旅馆进行等级评定,等级设为一、二、三、四星级,明确公安机关对不同等级的旅馆业有不同的治安检查要求。同时,公安机关对旅馆业加扣分情况在检查等级簿中详细填写,对加扣分达到等级升降要求,及时升降,对旅馆实施动态管理。3.旅馆业自防管理模式。由于公安机关对旅馆业治安管理的警力有限,因此,要搞好旅馆业治安管理,开展自我防范是核心,旅馆应采取人防、物防、技防和制度防等多种措施加强自我防范。一是建立健全旅馆业内部治安管理制度。在旅馆业中应建立健全登记验证、旅客财物保管、值班和情况报告等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达到对旅馆业中人、地、物、事、时的有效管控,减少案件、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二是提升旅馆业技防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加大科技在旅馆业治安管理中的应用,如在旅馆业中加强防盗门窗、监控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等的安装和使用,建立旅馆业QQ群等;建立旅馆业QQ群可以提供咨询、答疑等便民服务,提供预警信息,通缉令和协查通报,提供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网上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旅馆之间的交流,提供信息共享等作用,也是对旅馆业治安管理有力的促进。三是成立旅馆业行业管理协会加强自律。旅馆业行业协会的成立应由公安机关治安部门牵头,召开业主大会,投票选举产生;行业协会履行服务、自律、监督、协调等职能,这样公安机关可将部分行政管理的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成为公安机关治安管理的帮手,节约公安机关的管理成本。2006年,全国首家特种行业自治社会组织———长沙市特种行业治安协会成立,现有会员单位200余家,业已成为长沙市公安机关加强全市娱乐场所、特种行业治安管理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行业共同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9]

(三)创新旅馆业治安管理措施和方法

1.推行旅馆业治安管理的事先介入方法。根据《湖南省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第四、五条的规定,开办旅馆业必须同时具备对经营场所拥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选址、房屋建筑安全、消防和住宿人员财物保管设备设施符合国家规定等四个条件,提交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出具的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明,安全、消防管理制度和停水、停电、治安案件等事件应急方案等六个材料,按照规定的流程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这是法律法规规定的旅馆业开办的必要条件。由于旅馆业经营业主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或者缺乏开办旅馆业的经验,对开办旅馆业的条件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在旅馆业开办之前事先介人,对旅馆业经营场所进行实地检查,告知经营业主应该办理哪些证明材料,旅馆应怎么进行装修,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如何安装等,这样不仅提高了旅馆业经营业主开办旅馆的针对性,同时也避免经营业主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案件或者事故发生的机率。

2.落实旅馆业“实名登记”①制度。根据《湖南省旅馆业旅客住宿实名登记管理规定》的要求,开办旅馆业必须安装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含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读卡器),实施“实名登记”,要求“实名登记”时安排专人负责,准确、全面、及时登记和上传相关信息。在登记过程中,明确登记的内容、登记证件的种类,提出入住、退房均要登记的要求。落实“实名登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公安机关层面,公安机关可采取培训、检查、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措施。如在检查过程中使用信息概率管理的方法,即单位时间内旅馆上传到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信息数与该旅馆床位数的比值,如果比值经常比较低,就可以说明该旅馆要么经营状况不好,要么就是“实名登记”没有落实,这样公安机关治安检查就具有针对性;同时,公安机关可推行登记过程中“温馨提示”的做法,“温馨提示”的内容是“旅店未如实登记身份证件,举报可获免费入住”,统一“温馨提示”标牌置于旅馆前台,有力地推行旅馆业“实名登记”的落实。[11]二是旅馆层面,要求旅馆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安装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安排专人负责实名登记,明确登记人员的责任。三是旅客层面,要求旅客积极配合旅馆业的实名登记,鼓励旅客对旅馆业实名登记进行监督。

3.加强旅馆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培训教育是提高旅馆业治安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公安民警、旅馆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培训的内容包括旅馆业治安管理法律法规、违法犯罪活动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以及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技能等,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有岗前培训、集中培训和上门服务培训等。由于旅馆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因此培训应注意长期性,同时,培训必须有实际效果和一套完整的程序,旅馆业培训工作必须与考核发证紧密联系,经过考核合格的从业人员才能发给《旅馆业前台人员合格证》,实施前台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的登记、上传等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4.强化旅馆业治安检查。治安检查是治安管理部门为了掌握治安管理客体遵守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情况,防范、发现违法犯罪嫌疑,由民警对场所、人员、物品、证件进行了解、观察、审查、核实所采取的措施。[12]开展治安检查是防范和打击旅馆业中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公安机关可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以及明查与暗访等相结合的方式对旅馆业进行检查,同时,公安机关应主动与工商、税务、城管、卫生等部门联系,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交叉检查,这样更能发现旅馆业中存在的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对旅馆业治安检查主要包括信息录入、上传情况,违法违规经营情况,治安隐患整改情况,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和治安问题。通过公安机关旅馆业治安检查,发现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为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旅行社管理办法篇7

一、加大旅行社客源奖励力度,推动城乡旅游统筹发展和旅游国际化

1、鼓励旅行社向县(市)输送游客。对全国旅行社向我市五县(市)输送客源实行奖励。凡组团赴五县(市)旅游,累计输送游客超过3000人/天以上的,按过夜游客数量,市财政给予3元/人•天的奖励;各县(市)按1:1的比例进行配套奖励。游客数量以五县(市)旅游局的统计数据为准,市旅委负责审核。

2、鼓励旅行社招徕接待境外游客。对来杭过夜境外游客人天数及游客单次逗留时间长短进行奖励,奖励对象扩展至与我市旅游部门签订组团招徕协议并能提供真实材料的全国旅行社。对组团来杭过夜的香港、澳门、台湾游客按市委办发〔〕1号文件的规定予以奖励。对来杭过夜外国游客住宿一晚的,在原奖励标准基础上再增加2元/人•天奖励,比前三年度核准奖励的平均接待人天数增加的部分,按原标准奖励;来杭过夜外国游客住宿两晚的,在原奖励标准基础上再增加6元/人•天奖励,比前三年度核准奖励的平均接待人天数增加的部分,在原奖励标准基础上再增加4元/人•天的奖励;来杭过夜外国游客住宿三晚的,在原奖励标准基础上再增加14元/人•天奖励,比前三年度核准奖励的平均接待人天数增加的部分,在原奖励标准基础上再增加6元/人•天的奖励。涉及到萧山、余杭、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等地的境外客源奖励,由市和区、县(市)财政各承担一半。同时,增加对接待入境过夜游客的酒店奖励项目,按接待量和市场拓展能力等,分别给予5万元至30万元的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市旅委会同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二、鼓励旅行社做大做强,促进行业发展

1、鼓励旅行社营业收入上台阶。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1亿元(含)以上的市旅行社,当年度给予2万元奖励。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3亿元(含)以上的市旅行社,按市委办发〔〕1号文件的规定予以奖励。

2、鼓励的旅行社集团化经营。对经工商注册登记,年营业收入超亿元,对市本级当年地方财政贡献100万元以上,劳动用工200人以上,且由3家以上旅行社组成的旅行社集团,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在行政区域内设立30家以上营业部,统一品牌经营满1年,对市本级当年地方财政贡献50万元以上的旅行社集团,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以上两项奖励政策不重复享受。

3、吸引品牌旅行社进入。凡市委办发〔〕1号文件认定的市外的境内外知名旅行社到我市设立全资子公司,经营满1年,对市本级当年地方财政贡献50万元以上,无责任投诉事件的,对境内知名旅行社每设立1家全资子公司奖励5万元,对境外知名旅行社每设立1家全资子公司奖励10万元。

4、鼓励旅行社促进劳动就业。鼓励旅行社与聘用导游签订劳动合同,为导游办理社会保险。三星级旅行社聘用专职导游超过40人[中级(含)以上导游不少于5人、专职导游每人每年带团不少于120个工作日]、四星级旅行社聘用专职导游超过70人[中级(含)以上导游不少于10人、专职导游每人每年带团不少于120个工作日]、五星级旅行社聘用专职导游超过100人[中级(含)以上导游不少于20人、专职导游每人每年带团不少于120个工作日]的,对旅行社聘用专职导游超出相应基数部分给予2000元/人•年的补助。

三、提升旅行社经营管理品质,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

1、促进旅行社强化内部品质管理。全面推进旅行社的品质评定工作。对被评为三星级的旅行社,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对被评为四星级、五星级的旅行社,按照市委办发〔〕1号文件的规定予以奖励。区、县(市)应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套奖励。

2、进一步提升中高层管理人员素质。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举办旅行社行业管理人员和大中型旅行社中高层管理者高级研修班;并组织高级研修班学员赴境内外知名旅行社学习、交流、培训,增强其经营创新意识,打造一支优秀的旅行社职业经理人队伍。

3、推进行业管理改革创新。

丰富管理手段、增强管理现代化、提升管理实效。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要求建设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行业监管、增加行业透明度、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实现对旅游团队信息的实时汇总与统计管理。建立市旅行社行业团队动态监管系统,一次性安排100万元用于网络平台前期建设,每年安排15万元用于网络平台运营维护,打造为旅行社、旅游者、管理者服务的平台,以最终达到规范旅行社经营和旅游市场秩序、及时提供旅游突发事件信息、提升行业监管综合服务水平的作用。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旅行社公告暂行规定〉的通知》(旅办发〔〕185号)要求,积极开展旅行社服务品质宣传活动,加强舆论引导,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旅行社和导游服务质量信息的定期,积极引导旅行社创建服务质量品牌,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4、加强对旅行社各类评选和奖励的审核。

建立相应的评选(审)专家组,对旅行社申报奖励项目的相关数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审核,并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第三方审核和专家评审等工作。

四、支持旅行社经营模式创新,促进旅行社转型升级

1、支持旅行社开展专业化、精细化经营。在旅行社扶持资金中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培育中小型旅行社专业化、精细化经营。对地接旅游线路产品和特色活动申请商标给予支持,并对每个注册成功的商标给予1000元补贴;对使用该商标开展产品营销和接待活动,或者旅行社主动包装推销旅游产品且规范经营,无游客投诉的,给予该旅行社推广该旅游产品支出的资料印刷费用或宣传广告费用30%的奖励。

2、支持旅行社经营模式创新。鼓励全市旅行社积极创新旅行社经营模式,开拓、规范业务渠道,构建新的营销体系和模式。实施经营模式创新的旅行社,可向市旅委提出申请,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根据项目的实施效果,给予项目总费用20%以内的资金扶持,总额不超过30万元。

五、加大对旅行社电子商务应用的扶持力度,推进旅行社科技创新

旅行社管理办法篇8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对本市导游人员的管理,保障旅游者和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导游人员,是指依法取得导游执业资格,接受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或者景区(点)单位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范围内导游人员的执业资格取得、执业活动及其管理。

第四条(主管部门和协管部门)

**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旅游委)负责全市导游人员的管理工作。

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导游人员的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市旅游委的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协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导游人员管理工作。

第五条(执业许可)

导游人员从事执业活动,应当取得《导游证》或者《景区(点)导游证》。

未取得《导游证》和《景区(点)导游证》的,不得从事导游活动。

第六条(导游等级评定)

导游人员的等级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导游人员的等级评定,由市旅游委具体组织实施。

第七条(执业原则和权益保护)

导游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应当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

和民族尊严的言行,不得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导游人员有获得社会保障和劳动报酬的权利。导游人员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导游社团组织)

本市导游人员可以依法组建自律性社会团体组织(以下简称市导游社团组织),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市导游社团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及章程开展工作,接受市旅游委的指导和监督,并负责对导游人员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监督和业务培训的组织。

第二章导游人员资质

第九条(导游人员分类)

导游人员分为旅行社导游、导游服务公司导游和景区(点)导游三类。

旅行社导游,是指接受旅行社委派从事导游业务的人员;导游服务公司导游,是指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由导游服务公司委派到旅行社或者景区(点)单位从事导游业务的人员;景区(点)导游,是指接受景区(点)单位委派,在景区(点)内从事向导和讲解的人员。

第十条(考试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市实行导游人员资格统一考试制度。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由市旅游委负责,具体工作由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考试时间公告)

市旅游委应当将每年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时间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报名条件)

申请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具有高级中学或中等专业学校以上学历;

(三)身体健康;

(四)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十三条(报名及提交材料)

申请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可以到单位或者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名。

申请参加考试的人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登记表;

(二)身份证明;

(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以上学历证书证明;

(四)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健康证明。

第十四条(考试)

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形式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

具有高等院校导游专业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可以免除笔试。

第十五条(培训与考试分离)

导游人员考试工作应当遵循培训与考试分离的原则。

导游人员的资格考试培训应当由具有培训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举办,具体办法由市旅游委和市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六条(资格证书取得)

考试成绩由原受理报名的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公布。

考试合格的人员,自接到考试合格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到原报名的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领取《导游员资格证书》或者《景区(点)导游员资格证书》。

第三章导游人员执业管理

第十七条(执业申请)

取得导游资格证书要求执业的,应当通过已签约的旅行社或者已登记的导游服务公司,向市旅游委提出执业申请。

取得景区(点)导游资格证书要求执业的,应当通过签约的景区(点)单位,向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执业申请。

第十八条(执业审批)

市或者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对批准执业的,由市或者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发《导游证》或者《景区(点)导游证》;对不批准执业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九条(发证限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颁发《导游证》或者《景区(点)导游证》: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三)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

(四)被吊销导游证的。

第二十条(证件印制和期限)

《导游证》和《景区(点)导游证》由市旅游委按照国家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

《导游证》和《景区(点)导游证》有效期为三年。

《导游证》和《景区(点)导游证》只限持证人本人使用,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和买卖。

第二十一条(证件换发)

导游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申请换发《导游证》或者《景区(点)导游证》:

(一)与新的旅行社、景区(点)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新的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的;

(二)经考核合格获得高一级导游人员等级证书的;

(三)《导游证》或者《景区(点)导游证》破损,无法使用的;

(四)《导游证》或者《景区(点)导游证》有效期满的。

导游人员换发《导游证》或者《景区(点)导游证》的程序,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执行。其中,属于前款第(四)项规定情形的导游人员,应当在《导游证》或者《景区(点)导游证》有效期限届满3个月前,提出申请。

第二十二条(证件挂失和补办)

导游人员遗失《导游证》或者《景区(点)导游证》,应当在省级以上报纸上刊登遗失作废声明,并向原发证机关办理挂失手续;导游人员可自挂失之日起3个月后,凭登报声明,按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申请补发《导游证》或者《景区(点)导游证》。

导游人员在《导游证》或者《景区(点)导游证》遗失和申请补发期间,需要从事执业活动的,由所在单位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申领《临时导游证》或者《临时景区(点)导游证》。

第二十三条(《临时导游证》或者《临时景区(点)导游证》取得)

旅行社、景区(点)单位因旅游任务需要临时导游人员的,应当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领《临时导游证》或者《临时景区(点)导游证》。

从事临时导游的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具有特定、特种语言能力的人员;

(二)中等、高等院校旅游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或者毕业学生;

(三)遗失《导游证》或者《景区(点)导游证》的人员。

申请《临时导游证》或者《临时景区(点)导游证》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办理。市或者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旅行社或者景区(点)单位的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临时导游证》或者《临时景区(点)导游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

《临时导游证》或者《临时景区(点)导游证》有效期一次不得超过3个月;多次申领的,一年内有效期限累计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第二十四条(亮证上岗)

导游执业时,应当佩戴《导游证》或者《景区(点)导游证》。

第二十五条(一般执业要求)

导游人员应当按照委派单位与旅游者签订的旅游服务合同及其接待计划,提供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导游服务,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因变更合同需要增加的费用,应当征得旅游者的同意并出具服务单据。

第二十六条(景区(点)导游执业要求)

景区(点)导游应当在《景区(点)导游证》核定的范围内执业。

景区(点)导游实行有偿服务的,应当明码标价,并出具服务单据。

景区(点)导游应当根据景(区)点单位要求提供向导和讲解服务。

第二十七条(保障旅游者安全)

导游人员执业时,应当保障旅游者的安全,对旅游中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情况,应当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或者明确警示,并按照旅行社或者景区(点)单位要求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经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导游人员可以调整或者变更接待计划,但应当立即向组团的旅行社或者景区(点)单位报告。

当旅游者人身安全受到损害时,导游人员应当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并及时向组团的旅行社或者景区(点)单位报告。

第二十八条(禁止行为)

导游人员执业时,禁止下列行为:

(一)索要小费;

(二)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

(三)超出合同约定且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

(四)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九条(有权拒绝的行为)

导游人员执业时,其人格尊严应当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游人员有权拒绝:

(一)侮辱其人格尊严的要求;

(二)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三)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不符的要求;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条(社会保障和劳动报酬权)

旅行社或者导游服务公司、景区(点)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保障专职导游人员的基本收入并缴纳社会保障费用;对兼职导游人员按照其劳动支付合理报酬。

旅行社或者导游服务公司、景区(点)单位应当为签约或者登记的导游人员支付人身意外保险。

第三十一条(导游人员违章记分管理)

本市对导游人员实行导游违章记分制度,对违反导游人员管理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的人员予以记分。

对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超过一定分值的导游人员,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其参加市导游社团组织组织的教育培训。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培训的,视为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按《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违章记分具体实施办法,由市旅游委另行制定。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罚)

导游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或者无导游证、景区(点)导游证人员从事导游活动的,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条例》没有规定的,按下列规定处罚:

景区(点)导游人员超出《景区(点)导游证》核定的范围从事导游活动的,由市或者区、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缴纳社会保障费用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赔偿)

因导游人员过错给旅游者造成损失的,由组团的旅行社或者委派的景区(点)单位承担赔偿,其中导游人员是由第三人委派的,组团的旅行社或者景区(点)单位赔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第三十五条(执法者违法行为的追究)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秉公执法。对、、、索贿受贿、枉法执行者,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复议和诉讼)

当事人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讼,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参照执行)

对在旅游专线车(船)等交通工具上从事导游的人员执业管理,参照本办法中有关景区(点)导游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应用解释部门)

市旅游委可以对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

旅行社管理办法篇9

一、旅游政风方面

问题1:自驾游的散客已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应增加更多自驾旅游线路等。(责任单位:各区县旅游局,督办:市局市场开发科)

整改情况:今年以来,我局对全市旅游资源深入开展了线路踏勘和调研,从年初开始由局领导带队,邀请并组织全国各类旅游规划、策划公司、旅行社老总及电视媒体、自驾游媒体等参与线路考察,分别对我市生态旅游线、名酒文化线、红色文化线、历史文化线的涉及的主要旅游景区、城镇和道路进行了详细踏勘,并与涉及到自驾旅游线路的各级政府进行了座谈研究,全面掌握旅游线路的基础资料,形成可行性报告。截止年8月底,我市已完成旅游线路编制43条并纳入省千条旅游精品线路,在完善自身旅游线路的基础上,与全省川南旅游环线进行了对接,并将我市四条旅游精品线路纳入了全省精品旅游环线。

问题2:旅游行政部门对待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也应加强服务意识。(责任单位:各区县旅游局,督办:市局旅游执法支队)

整改情况:市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加快“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所辖区内的各涉旅单位,了解旅游企业遇到的“急、难、愁”问题,在规范旅游企事业单位管理、发展壮大旅游企业,创星升a等方面主动为其指导,同时我局通过旅游政务网、编印《办事须知》、政务上墙、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窗口等形式,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准确、有效的服务。

问题3:应当多深入旅行社,了解并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满足它们的需要。(责任单位:各区县旅游局,督办:市局旅游执法支队)

整改情况:

我市现有旅行社20家(其中,一级旅行社1家,二级旅行社6家),19家旅行社门市部,6家国际旅行社分社。

市、区、县旅游局经常深入旅行社调研,针对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能解决的,及时采取了相应措施;需要其他部门协助解决的及时协调或上报。截止年8月底,我局针对旅行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了以下工作:

1、努力提高市民文明出游和理性消费意识。在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机场、车站等旅客集散地张贴、陈列和免费赠送《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上千份,在各景区设置引人注目的标语牌、宣传画和公益广告,在门票、旅游指南和导游图上增加文明提示,让游客进入景区就感受到文明旅游的氛围,使旅游文明行为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积极利用媒体传播文明旅游知识。通过《日报》、《晚报》、电视台、旅游信息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重要意义,使文明旅游深入人心。

2、加强宣传促销,为企业搭建参加各类推广促销活动平台。今年我局积极组织涉旅单位参加全国性宣传促销活动,共组织涉旅企业14家,参加各类宣传促销活动7次,发放宣传资料近万份,接待旅游咨询万余人次。

3、增加旅游车辆,解决旅行社用车难的问题。积极与市交通局和市运管处协商,通过努力,首先我们解决了旅游车辆到后上车点人的问题,现在旅游包车到后不用再去运管所点人头;其次解决了游客反映强烈的旅游车趟次签单检查和进一步规范了旅游包车牌的办理程序等问题。成立一家专业旅游客运公司(现有车辆14辆,在11月前再增加8辆以满足市场需要)的问题目前正在推进中。

4、规范旅游市场,引导各旅行社规范经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区县旅游局负责所辖区域内旅行社的管理,市旅游局对全市旅行社进行规范管理。今年以来,我们通过5月底开始的绿盾行动Ⅵ,对旅行社及门市部和国际旅行社分社违规经营、超范围经营、零负团费等问题进行了检查,截止年8月,全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共出动检查人员400余人次,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30余条,检查导游iC卡33张,从而规范了旅游市场,引导旅行社合法经营。

二、旅游行风方面

问题1:景区服务人员在岗不在位的情况(尧坝景区)。(责任单位:尧坝景区,督办:合江县旅游局)

整改情况:合江县旅游局在接到《关于印发旅游业政风行风评议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后,召集了全县旅游景区及相关旅游企事业单位召开座谈会,并及时通报了全市旅游工作行风政风评议意见,进行了如下整改: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进行业务培训。加强《门票人员管理制度》学习,针对景区收费人员少、待遇比较差的问题,面向社会招聘了两名收费人员,对景区收费人员提高了工资待遇,并对纪律、安全、卫生等严格考核。对擅自离岗情况进行查处,不定时对景区售票处进行抽查,若发现在岗不在位情况将进行严肃处理,并与当月奖金挂钩,出现一次扣考核分8分,并扣除当月奖金200元,出现一次年中将不得评优;

二是每周召开一次总结会,将一周的旅游情况、门票收入情况、存在的问题、考勤打分等情况进行通报;

三是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礼仪、管理制度、旅游法律法规等,将培训情况纳入年中考核。

问题2:合理收费与规范收费方面的情况。尧坝景区解说费的收取无相应票据(责任单位:尧坝景区,督办:合江县旅游局)。凤凰湖景区门票及服务收费偏高、公示不规范。(责任单位:凤凰湖景区,督办:区旅游局)

整改情况:

1、区凤凰湖景区整改情况:凤凰湖游船费用标识牌设立在游船售票处,并由工作人员口头告知游客;对于游船收费较高的问题,区旅游局在将凤凰湖景区收归国有管理后,将完善收费制度,给游船收费定一个合理的标准,并报相关部门审批。钓鱼费用公示牌设置在景区大坝处,由于设置较少造成不规范问题,区旅游局已经对景区各类标识标牌的设置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2、合江县尧坝景区对景区讲解员收费问题进行了规范:由尧坝镇政府财政所出具相关的正式发票(省非经营性结算统一票据),严格规范讲解费收取。讲解费收取后统一上缴镇财政,之后由讲解员提供带团依据,经主要领导审批后,再由财政所统一支付讲解人员。

问题3:旅游安全方面的情况。

1、凤凰湖湖面水上安全是否有无救生员。(责任单位:凤凰湖景区,督办:区旅游局)

2、龙马潭公园渡船严重超载,景区内野炊,存在安全隐患。(责任单位:龙马潭公园,督办:龙马潭区旅游局)

整改情况:

1、凤凰湖景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特别针对景区实际情况,在岸边设立了安全警示标志,同时配备了安全员。

2、龙马潭公园由私人承包,不属于a级景区,龙马潭区旅游局针对政风行风评议员提出的问题,指导、督促承包业主及时整改,现已整改完毕。

问题4:景区卫生方面。尧坝、凤凰湖景区厕所卫生都较差,标牌不规范。(责任单位:尧坝、凤凰湖景区,督办:合江县、区旅游局)

整改情况:

1、尧坝景区整改情况:

一是增加环卫工具,实行全天巡逻保洁;增加景区专职保洁人员2名,实行全天流动保洁,增设垃圾桶,为保洁人员统一定制服装、配齐垃圾车、对景区死角、厕所等地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对社区负责管理保洁人员,按照《尧坝镇旅游景区卫生制度》,严格奖惩,对发现保洁区域打扫不彻底的现象两次者,解除保洁员聘用合同。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景区标识标牌。尧坝镇旅游办将对景区内所有破损的标识牌、厕所引导标识等进行清理登记,安排人员对景区内的标识牌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换,并做到与景区景观相协调。

2、凤凰湖景区整改情况:

一是严格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确保景区卫生。

二是认真清理原有标识牌,及时补充、更换。

问题5:景区基础设施方面的情况。笔架山云台寺生活用水困难问题。(责任单位:笔架山景区,督办:合江县旅游局)

整改情况:由于笔架山林管所已将笔架山用水承包给私人,云台寺僧人觉得水费太高,不愿意用自来水,自己另外取水用。但是,笔架山林管局承诺在大旱天气免费为寺院提供生活用水。

问题6:景区交通方面。到天仙洞景区乘车难,景区内上山无交通工具。(责任单位:市局规划培训科、天仙洞景区,督办:市局、区旅游局)

整改情况:从城区到天仙洞景区,可乘坐3、231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255、158、138路公交车到蓝田客运站转乘27路公交车达到天仙洞景区,由于天仙洞景区山下到景区多是乡村公路,只能通行9座以下的车辆,因此公交车无法上山。根据景区建设规划,从山下到景区将新修建一条栈道,届时将缩短到景区的距离,路况也将有所好转。

问题7:宾馆应急照明用电方面。兰尊大酒店停电有无应急发电设备。(责任单位:兰尊大酒店,督办:县旅游局)

整改情况:

1、兰尊大酒店配备有应急发电设备,由于不经常使用,造成设备老化,没有经常维护,宾馆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经常性维护措施,要求员工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应急发电设备进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

2、兰尊大酒店为142个房间重新配备了应急照明灯,并维护了走廊、过道、消防出口等处的应急照明设备。

问题8:宾馆客房设施方面。兰尊大酒店备用被子不齐、卷筒纸未及时更换(责任单位:兰尊大酒店,督办:县旅游局)叙永县假日酒店浴室有异味、房间隔音效果差。(责任单位:假日酒店,督办:叙永县旅游局)

整改情况:

1、兰尊大酒店整改情况:为80间标准间另配备用床被一套,将房间内小卷筒纸更换为大卷筒纸,并要求房间服务员在每天查房时特别注意更换。

2、叙永县假日酒店整改情况:要求宾馆服务员每天在打扫房间时特别注意清扫卫生间卫生,做到无臭无异味,对隔音效果差的问题,宾馆将逐步将房间玻璃更换为隔音玻璃。

三、解决当前影响我市旅游发展的几个问题

问题1:旅行社方面:旅行社收客网点多,其它卖机票网点、自驾车俱乐部、婚介所、房屋中介等都在收客作旅游业务。(责任单位:区县旅游局、市局旅游执法支队)

整改情况:

1、按照《旅行社条例》,我市现有旅行社服务网点已在市局和当地区县备案。

2、我局于5月-10月在全市开展“绿盾行动Vi”旅行社合同及服务网点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治理签订旅游合同不规范和旅游网点超范围宣传、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等违规行为,切实解决当前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引导旅行社依法诚信经营,维护我市旅游市场秩序。

3、经查,机票网点、自驾车俱乐部、婚介所、房屋中介等没有做旅游业务情况。

问题2:旅游用车方面:用车困难仍未完全解决,问题结症在哪里?(责任单位:市局旅游执法支队)

整改情况:通过市交通局和市旅游局的共同努力,现我市正在筹备成立一家专业旅游客运公司,在现有14辆基础上,再增加8辆以满足市场需要,新成立的旅游客运公司将以游客服务为目的,有望改变目前旅游车辆服务态度差、价格高、乱收费、用车难、市场管理混乱等问题。该公司组建成功运营一段时间后,将根据旅游客运市场发展需要,如需新增车辆可再向省交通运输厅申请新购置车辆指标,或再申请组建一家独立的旅游运输公司,形成竞争机制。

问题3:从业人员稳定方面:旅游从业人员不稳定,导游及iC卡导游证管理上有漏洞。(责任单位:市局规划培训科、旅游执法支队)

整改情况:

1、导游要离开原有旅行社挂靠另一家旅行社,在我局办理新的iC卡时,需要持有原有旅行社解除劳动用工合同的证明和现有挂靠旅行社签订劳动用工合同证明,才能办理。

2、今年3月份对全市115名导游就“导游讲解及技巧”、“导游实用涉法知识”和《旅行社条例》进行了培训,今后,我局还将加大对涉旅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聘请专家授课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问题4:景区方面:景区多头管理,对外出宣传整体感不强,精品景点打造太少,精品线路寥寥无几。(责任单位:区县旅游局,市局市场开发科)

整改情况:

旅行社管理办法篇10

一、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积极配合禁止工作,加强旅游市场管理

全国打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知识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积极配合禁止行动,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参与政府禁赌行动,杜绝从旅游渠道出境问题的发生。云南省旅游局专门成立局长挂帅的旅游行业禁赌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包括16个州(市)旅游局的负责人,明确全省旅游行业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重点人员、重点目标和重点区域。各边境城市政府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纳入禁赌行动领导小组,综合治理边境问题。广西北海市成立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公安、旅游、边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北海市对越五日游项目领导小组”,“北海市对越五日游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及“北海东盟游管理服务中心”,强化对北海至越南下龙的边境游水上航线的日常管理和综合协调。广西东兴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公安局局长为副组长,边防、旅游、口岸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工作协调小组”,确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分头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在各地禁赌行动领导小组中,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认真旅行职责,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在禁赌行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充分认识禁赌是一项长期工作,打好制度建设基础。广西北海市颁发了《北海市对越五日游项目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出台《北海至越南下龙海上旅游航线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北海市对越五日游项目旅行社操作规范》、《北海市对越五日游项目领队人员操作规范》和《北海至越南海上旅游航线治安管理规定》,明确规定邮轮公司、旅行社、领队、游客以及旅游行程安排不得涉及“黄、赌、毒”。凭祥市制定《治理出境工作责任制》、《市政府关于严厉查禁活动的通告》,形成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纪委组织协调,组织、宣传、公安、旅游、口岸、边检等部门共同参与、协同行动的禁赌工作机制。

(三)督促旅游企业自律,强化边境游管理。云南西双版纳州实行旅行社与公安外管办证部门签订责任书,旅行社与领队人员签订责任书的“双防”责任追究制,促使旅行社及其领队人员进一步加强对出境团队的监管。广西北海市制定了《北海至越南海上航线邮轮公司承诺书》、《北海至越南海上航线邮轮治安责任书》、《北海至越南海上航线经营旅行社诚信公约》、《北海至越南海上航线领队人员承诺书》、《游客须知及特别承诺》,推动旅游经营单位和游客在禁赌上增强自律意识,自觉抵制活动。同时要求:组团社和越方接待社不得安排涉赌项目,出境团队实行一团一领队;领队带团进检前必须向游客宣读《游客须知》,每位游客要承诺签名。为防止领导干部借旅游名义出境参赌,东兴市对领导干部赴越进行文化、体育、招商、边境会晤等活动,实行纪检、组织、外事部门层层审查,尽量减少领导干部的出境活动。

(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共堵共防。在开展禁赌行动中,广西、云南的边境城市主动与毗邻国家的有关方面沟通,阐明我国的禁赌方针政策,说明对双方的边境游往来的危害,说明只有开展健康的边境游才是促进双方旅游业及经济发展“双赢”的正常途径,获得了对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广西凭祥市政府与越南谅山省商贸旅游厅签订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备忘录》,明确双方禁赌和旅游市场监管责任;该市公安部门与越方公安机关签订了联合打击边境地区违法犯罪活动的协议,互通情报信息;我方旅行社与越方旅行社签订国际旅游合同,明确越方禁赌责任,如有违反即终止合作。在调研组赴中越边境实地考察过程中,也从越方旅行社的导游处了解到,越方已明令禁止旅行社不得安排中国团队涉赌,违者将被严惩。中越、中缅边境旅游中双方对活动的共堵共防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六个边境城市都认为,中央提出的这次全面禁赌行动是非常必要和非常及时的,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禁赌工作要长期抓下去,对涉赌犯罪要坚决予以严厉打击。但目前在边境地区,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加以认真研究。

(一)现在打击边境的力度虽然很大,但还未能完全遏制出境。在打击边境行为工作中,各地加大加强了出境参赌行为的堵截力度。我对越边境地区多次组织人员与越南方面就打击边境参赌行为进行洽谈协商,越南方面也很支持配合,采取积极行动,按照我方要求,严格规定旅行社不准组织旅游者进入。调研小组的实地暗访也证实了越南方面(特别是北方)对旅行社是有着严格要求的。但是,越南芒街市的“利来国际俱乐部”以装修为名停业关门后不久,仍能经营开赌。说明其仍有稳定的客源。东兴市对其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该俱乐部的客人不是经旅行社组织的旅游者,几乎都是持有长期护照的人员和其他偷渡人员。调研小组暗访中了解到,越南、老挝、缅甸的一些,主要以俱乐部形式经营,客户为其会员,一般旅游者无法参与其活动。而这些会员都有渠道出境。

(二)取消边境通行证的措施给边境城市旅游发展带来了影响。2005年9月,边境地区公安机关办理边境通行证的业务被取消,由于护照办理、签证程序烦琐,时间过长,对游客吸引力不强,边境旅游急剧大幅度萎缩。

广西东兴市的经济收入以边境贸易和旅游为主,停止中越边境游后,全市旅游总收入减少2.5亿元,财政收入减少5000万元(相当于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旅游从业人员由5000多人减少到2000多人,该市也因此在全区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由2004年的第3名下滑到第46名。

广西凭祥市次经友谊关2006年从友谊关口岸出入境466万人,比2005年下降268%;在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出入境48万人次,在2006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出入境042万人次;全市原有11家旅行社,900多名导游,现在只有6家旅行社、30多名导游;17部专线高档旅游车全部停运;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设计日车流量2万车次,现不足2000车次,南友高速路作为政治路和旅游路的双重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云南省勐海县停止边境游异地办证后,2005~2006年出境旅游人数较2004年下降97%,仅有2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9亿元,比2004年下降48%;该县的电力、电信、交通等行业损失1亿多元,全县损失达5亿多元,县财政陷入窘困境地。

云南瑞丽至缅甸的五条旅游线路有三条完全终断,其余两条游客参游量下降80%,由原来的每天300人下降到每天50人。全市原有15家旅行社,已有5家注销,3家歇业,剩下的7家也是半关闭状态;170多家宾馆年平均住宿率由原来的70%下降到现在的30%;景区(点)、餐饮、商店营业额均下降到40%以下;近4000名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有一半下岗失业,与旅游相关的上访增加。

(三)由于失去旅游的拉动作用,对边境城市的经济发展影响很大。这些边境城市大多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近年来,以边境旅游为吸引物进行旅游开发,带动商贸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地方整体经济的发展。边境旅游萎缩后,经济发展失去动力。广西东兴市长期以来,为抗美援越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经济起步较晚。1992年,全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群众开始过上小康日子的时候,东兴人民才开始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经济,旅游业成为东兴经济发展的有利支撑。近年,东兴的旅游业发展已经从以出境游为主转移到以景点开发和市内游为重点。在这个关键时刻,迫切需要借助雄厚的客源基础、广泛的知名度和出境游强有力的辐射力。但由于出境游的暂停,使对市内的旅游开发缺乏拉动力而延缓。云南勐海县的打洛开发区经十多年苦心经营,商贸和旅游服务体系基本形成,2004年定居人口已达5万人,现因生意惨淡,经营者不断离去,还有不足1万人,一片萧条景象。勐海作为一个农业县,地方财政一直相当困难,禁止边境游后,当地经济遭遇重创,其影响直至西双版纳自治州的旅游和经济发展。

(四)不法分子钻禁止办理边境游证件空子,非法经营现象严重。近来,边境旅游通行证取消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我国一些游客希望去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旅游的需求,采取欺骗、诈骗等手段,以旅行社的名义办理假手续、假证件,组织边境游,经常有游客被骗到境外,遭到敲诈,广西北海市公安机关和旅游部门配合,坚持对这种非法行为进行打击,但一直无法杜绝。其原因之一是边境游的需求无法释放。云南瑞丽的中缅边境国境线长达169.8公里,地方渡口和通道多达36处,一直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边境旅游通行证取消后,边境线、通道、渡口非法出境的现象日益蔓延,既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也危害了边境出入境正常管理。

(五)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往来。目前,我国与东盟双边关系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双方政治互信加深,经贸关系增强,人员往来和交流活动频繁。停止边境游异地办证后,中越、中缅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受到了影响。如友谊关口岸对面的越南境内没有,停止边境游业务后,越方很不理解,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在与我方进行外事会晤时也不断提出抗议,使我方在外交上处于被动。我国是缅甸旅游的最大客源地,停止边境游异地办证后,缅方的旅游业务近乎瘫痪,我方前往缅甸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的商务、科技人员也无法履约,影响了双方的睦邻关系,缅方有识之士和社会各界对此深感忧虑。

三、建议

一、充分认识禁赌工作的重要性,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禁赌工作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依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综合治理工程,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对它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方面要坚决打击“黄、赌、毒”,一方面要抓经济发展,市场要拓展,管理要规范,要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在目前禁赌取得成效的形势下,研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