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十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十篇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6:00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篇1

【关键词】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的内涵。

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中的新理念,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主要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属于专门岗位并按照党的要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专业政工人员,具体到老干部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指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从事老干部工作的专职政工人员。客体一般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具体到老干部工作中,是指所有离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客体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育的群体,而且是具有能动作用的群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

1、主体和客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主体是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处于主动和支配的地位;客体由于其思想道德素质与一定的社会要求之间存在着差距,所以往往处于受动和服从的地位。

2、主体和客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不同。主体发挥着传播作用,而客体发挥着接受作用。

3、主体和客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活动方式不同。主体的任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设计方案、开展活动、评估效果等就成为主体的主要活动方式,而客体的任务主要是学习、讨论、参观,通过接受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体与客体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从而构成了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最基本的因素和前提条件。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和客体可以相互换位,形成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体化。

1、主体与客体二者相互依存。主体和客体是对象性关系,主体以客体为对象,无客体则无所谓主体;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存在的,无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二者互为前提。主体与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活动。

2、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相互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在有意识地促使客体向教育管理目标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主体的教育是通过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客体的认识来实施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主体可能受到客体的影响而使自身发生变化。使自己不断获取知识、经验和能力。客体不仅受到主体的影响,也在这一过程中对主体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主体与客体二者相互转化。主体和客体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它们的对立是建立在统一基础上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教育者的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主体的要求必然带有社会化的倾向。从这一点来说,主体与客体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总是以教育和管理者的形象和职能出现的,以促进客体身心得到合乎教育目的的发展为使命,整个教育活动的发起,实施、直到结果的检验都是在主体的主导作用下完成的。多年来我们努力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宣传国内外政治形势,通报本系统、本单位大事要事,及时传达、阅读文件,举办专题报告会,组织实地参观考察等一系列活动;加强组织建设,为老同志发挥作用提供组织保证;重视老同志的精神文化建设,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老干部合唱队、舞蹈队,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这些都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客体的能动作用。

老干部工作中的客体,不只是一般的党员群众,他们中间有的经受过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有的经历了和平建设时期艰难困苦的锤炼;有的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巧功勋;有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既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的老师。因此,他们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育的群体,而且是具有能动作用的群体,这种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客体主动配合主体,实施教育管理计划。我校很多老同志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对老同志自身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主人翁意识很强,把参与老干部工作看成是自己的职责,主动建言献策;要认识到老干部中蕴藏着很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不可低估。多年来,我们制定计划和实施管理以前,经常先征求老同志的意见,召开专题会议,他们能主动帮助我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提出方案,然后再做决定,这样一来更贴近老同志的实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客体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准则,有选择、有鉴别的接受主体施加的影响。老同志接受党的教育时间长,很多人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到晚年仍然保持着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积极参与老干部工作的实践过程。当我们要出台一项重要举措并要向广大群众说明的时候,他们往往能从老干部自身所处的环境出发、从自己的认识角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现实中出现的情况,配合我们处理有关问题,有选择、的接受主体施加的影响,自己管理自己。我们常常借助于这种适合老同志特点的方法去做老干部工作。

3、客体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行动,用正确和思想指导实践。老同志受党的教育多年,具有很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虽然退离了工作岗位,但始终不忘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具有为社会再做贡献的愿望,愿望是思想转化为行动的直接动因。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篇2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教育推动作用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既从属于医院管理工作范畴,又服务于医院管理工作,可以为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和教育推动作用。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医护人员教育管理的“引路人”

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其它工作指明方向,起着“先行”和“导向”的作用。比如我国各省、市、县都有“人民医院”,以“人民医院”命名的医院往往是医院所在地区最重要的公立医院,甚至在当地医疗卫生系统发挥“龙头”的作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告诉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人民医院”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我们广大医护人员的宗旨。医院在办院方针上,要始终把服务“人民”、促进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能把赚取“人民币”、谋取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有负“人民医院”的盛名。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给一些医护人员的冲击也是巨大的,部分人员借患者求医心切之机,公开索要或暗示病患送红包、礼品,甚至出现不给红包不手术的丑恶现象。之所以出现这些有违医生职业道德的问题,既有制度上的原因,更是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恶果。

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医护人员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可靠保证。离开了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医护人员就很难正确地认识、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重大的卫生政策;没有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就无法有效地激发医护人员的奋发进取精神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发展为根本,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办院方针就会难以得到落实。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①医院是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承担者,医护人员能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不去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这是事关医院发展方向的重大原则问题,需要医院通过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贯彻,这也更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作用。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医护人员教育培养的“主导者”

医院管理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工作,对“人”实施管理;医院的各项工作也要靠人来完成的,由“人”推动实现。无论是管理者中的“人”,还是被管理的“人”,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优劣,决定着医院管理的质量。医护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以及工作热情如何,对完成本职工作影响极大。要充分发挥医院各类人员的主导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采取多种手段(如行政、经济手段),其中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医院政工人员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来说服人、感召人、激励人,调整广大医护人员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调动起医护人员的工作欲望和工作热情,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地去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树立崇高的理想、集体荣誉感、主人翁责任感等等。现实中,存在着有些医疗单位只看重“物质利益”作用的现象,并单纯地靠奖金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这种做法无法从根本上充分调动广大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甚至会从反面助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倾向。因此,决不能放任我们的广大医护人员“自由成长”,在他们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必须加以必要的政治思想教育,用正确的思想去教育主导医护人员的发展,方可事半功倍。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教育与管理的“协调者”

在实际工作中,尽管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说理与教育,医院管理侧重于管理,然而在对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的调动与工作激励方面,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管理的初衷却是一致的。科学的医院管理,离不开健全的规章制度,更离不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做到既重视教育,又狠抓管理;既重视物质激励,又重视精神鼓励,才能达到促进医院发展的目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物质鼓励无法替代精神激励。比如在历次的天灾人祸面前,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所表现出的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精神,就不是仅凭物质奖励所能激发出来的,而是崇高的职业道德、个人素养、思想修养所激发出的伟大精神力量。“如果把科学管理与思想引导工作割裂开来,认为规章制度是硬措施,思想政治工作是软办法,其结果便是有了规章却不遵循,有了制度却不严格执行,使规章制度沦为空架子。忽视思想教育,职工认识不到位、行动不自觉,再好的规章制度也只能束之高阁,难以实施。”②因此,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医院工作的重要作用,把它作为实施医院管理的“协调者”,让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能真正为医院发展添砖加瓦。

二、新医改条件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创新和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③在医疗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由于广大医护人员所处的客观条件和环境条件不同,其思想活动变化必然各有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做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将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不同的矛盾,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要用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医护人员

任何时候,思想政治工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适时地进行调整创新。要勇于冲破思想“禁区”,进行创造性思维,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思路再突破,要根据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实际需要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一直是医院的中心工作,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医院的中心工作独立开展,只有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开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发挥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要适应医院中心工作的需要,跟随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拓宽服务的领域,提高工作的效率,关键要选准“结合点”,把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的门诊工作、医护人员的教育管理、服务质量、软硬件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与医院各个方面工作密切配合,形成整体效应。尤其要与医院的教育管理相结合,把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体现在管理过程之中,使医护人员在正确思想的教育之下爱岗敬业,提升医院竞争力。同时,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结合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实际,切实提高医护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要真正实现从单纯说理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多种场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要利用好医院文化,并以此为载体,塑造医院形象,创建名院名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把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等工作连接起来,使医务工作者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开心地开展工作。

(二)要在卫生体制改革中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渐趋深入,医药卫生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医保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必然会牵涉到医院各个方面的责任、权利、义务、经济利益的变动,也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新的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改革的中心工作,摸准医务人员思想“症结”之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具有医院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务人员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的潮流,积极投身改革,力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当然,要推进和配合好医改工作,就要在新医改政策下,探索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和新特点,要教育医护人员站在社会的高度,以对病患、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看待医改和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到医疗体制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复杂的医改过程中推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营造科学的医院教育管理模式。要结合新的形势和医护人员的思想状况,让思想政治工作从实际出发,主动出击,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独辟蹊径,并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三)要在和谐的氛围中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教育质量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篇3

【关键词】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辅相成循序渐进

新世纪过后,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孔更加清晰,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我党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统一、必须不断提高我党的政治素质,因此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背景

(1)全民素质提高,集体主义精神蔚然成风。21世纪以来,随着为“大我”奉献“小我”事件的频频出现,人们沉睡的集体精神正逐步复苏,众多好人好事被报道,如“万事民为先”的张培民,“愚公移山”的张荣所,“打暴扫黑”的任长霞等,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更是使我国社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服务精神、集体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矛盾日益扩大。改革开放后,我国步入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一部分人为了牟取私人利益而不择手段,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党员干部。在物质文明过快发展和精神文明相对落后的矛盾日益凸显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人是共产党,而我国对共产党的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带领我国人民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这种要求无疑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谋而合,因此,在2006年,我党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规律

(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是对党内人员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使得党内人员和干部提高政治素质,心系百姓和国家,培养其社会主义集体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手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我国党和干部,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手段就是开着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定期和不定期以及多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党内人员和干部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其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提高我国党和干部的精神境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3)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反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便于思想政治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无疑会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干部的示范作用是促进全民素质提高的有效催化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及发展,包括党内干部在内的全国人民以全新的姿态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这种实质性的飞跃对于我国思想政治的开展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二)二者的进步方式都为循序渐进式的成长

(1)二者的成长规律。无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其进步性都不是偶然的,其努力过程更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我党和人民进行长期的战斗,需要我们在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循序渐进的成长。

(2)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需要我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多方面、多角度开展工作。工作的实施不是一次性的,要多次地进行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3)二者以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为前提。纵观历史,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领袖,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确立更是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色道路,在党的领导下,思想政治工作历年顺利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精髓为指导,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探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二者规律的实际意义

(1)有利于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其示范作用带领群众前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必将提升我国党员的思想素质,贯彻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从而有利于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在其精神示范下,也更加便于对人民的管理,从而稳定社会秩序,提高全民素质,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成长。

(2)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从而带动物质文明和文化建设。对二者规律的探究,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文化建设三者缺一不可,精神文明更是物质文明和文化建设的有效动力,以促进精神文明为手段,从而促进我国物质文明和文化的建设。

(3)有利于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众所周知,我国自十六大以后,及其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然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社会秩序,除了经济的发展,领导者和百姓的素质也格外重要。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规律,提高全民素质,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如果把物质和经济比作国家的大米,那么精神和文化则是煮饭的火把,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正确的、先进的,其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成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0.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篇4

关键词:超前性;内涵;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60-02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工作环境。为更好地利用新的历史机遇,应对新的严峻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超前性研究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来对待,立足现状,展望未来,突出预防性工作的地位,带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走超前性思想政治工作之路。为把超前性思想政治工作做稳做实,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的科学含义及其特点。

一、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的内涵

所谓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性,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人们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以思政工作的客观规律为指导,预测人们思想变化发展的趋势,使思想政治工作领先于人们思想变化发展,以达到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富有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这个定义集中反映了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的本质,揭示出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所要解决的矛盾,同时展现了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的特点。另外,这个定义也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研究的三点基本要求,即是“把握客观规律,注重主客体的变化,突出预见性”。

超前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属性和本质要求,有其自身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即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思想政治工作未来状况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的基本矛盾,是其自身运动的内在根据和超前性实现的一般过程的运动轴心。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研究围绕这一矛盾展开,不断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现在和未来、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过程就是超前性工作的开展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矛盾的解决只能是有限地接近于真理性结果,而不可以穷尽它。

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的科学界定,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的内涵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是超前意识,第二层次是超前意识的具体落实,即具体活动,两者构成超前性的统一有机整体。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意识是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它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在把握当前人们思想政治状况变化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发展规律,先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变化而出现的符合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趋势的,具有科学预见性的意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超前意识不仅仅是观念的存在物,而且是具体实践工作的蓝图和理论指导,在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超前意识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活动。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超前意识和具体活动又融合于宏观超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微观超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换句话说,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包括宏观的思想政治工作超前和微观的思想政治工作超前,宏观的思想政治工作超前主要侧重于超前意识,也有具体的实践活动;微观的思想政治工作超前主要侧重于实践活动,是超前意识的现实反映。

宏观的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在较长时期内总体上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超前,是对人们思想发展趋势和未来思想政治工作状况的科学预见。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总是有其长远教育目标和长远规划,即应该怎样通过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去落实其具体的目标和内容,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符合人们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促使人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活动能够具有超越现有思想政治觉悟的水平,这就是宏观的思想政治工作超前,它是一种倡导性的超前思想政治工作。

从本质和整体上讲,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宏观的超前思想政治工作,整个的工作过程都贯彻了对未来思想政治工作蓝图的勾画,体现在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的超前性上。其总体目标在于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教育内容包括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无产阶级政治观教育、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教育、社会主义的法制观教育等。当然,宏观的超前思想政治工作所确立的蓝图会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具体内容也将有不同的表述。宏观的思想政治工作超前为我们进行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超前性中居于主导地位。

微观的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在较短时期内或者在具体问题上处理活动的超前,反映了超前意识的具体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调查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信息,并对工作对象的思想变化的趋势,以及可能的事态发展发现进行合理的预测,然后据此开展一些有针对性地工作防患于未然,这就是微观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超前性。这一类超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提前将各种不良的思想搞清楚,对错误思想以及错误行为的发展起到预防作用,这属于防范性超前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认为,微观层面的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是实现宏观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保证,是宏观思想政治工作超前的具体体现。

二、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特征或特点,既是事物本身所特有的本质属性,也是一个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标志。通过对事物特征或者特点的分析,可以对事物有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概念的界定,可以分析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它具有科学性。科学性是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存在的根据,也是其发生作用的根据。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即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与活动,以及共产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超前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特性,它既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特点,也有自身的独特性。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并没有脱离思想政治工作,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研究如何开辟新渠道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它研究的基础仍然扎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规律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是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的科学性的源泉。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有其独特性,它的科学性源于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又高于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它的着眼点在于未来思想政治工作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照,以及在未来思想政治工作蓝图的指引下开展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有规律可循,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断发展的因果联系过程,而人又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特性,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是科学的。

2.它具有未来指向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未来指向性是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的一个显著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的研究重点不是回答现存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如何,而是现存思想政治工作的未来发展状况如何,以及人们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思想政治工作有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工作状态,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就是事前的工作状态,是提前认识到当前思想政治的未来发展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防范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上可能出现的新变化。未来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否定之否定,是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合历史合逻辑的发展,未来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没有到来,但是它的征兆已经在过去和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我们完全可以首先在头脑中把未来的状况展现出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

3.它具有不确定性。从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的第二个特点出发,我们可以自然地得出它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确定性是思想政治工作未来发展复杂性的表现,从对当前客观环境的分析、对人们思想政治状况发展趋势的预测,到思想政治工作未来状况的构想,直至构想在当前的落实,都包含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思想政治工作总在一定的环境下开展,但是,对工作环境的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总不是那么容易,而且把握的信息对我们的工作不一定有价值。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人的思想政治状况总是很复杂的,要想对其全面把握,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是很困难的,这就产生了不确定性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未来状况到底是什么,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怎么才能更好地向这个目标靠拢,谁也不可能给出完全准确的答案,包括那些长期从事该工作的专家学者及理论工作者,同志指出“理论家要对尚未出现的社会现象进行预言是有困难的,要求百分之百的准确是不可能的”[1]。

4.它具有创造性。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一定具有鲜明的创造性。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是指向未来的,那么那就一定是对具体认识和实践的突破,而这种突破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必须以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把握为前提,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把握已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是预测尚未出现的情况,积极能动地开展当前的工作,它是主观思维的创造性和实践工作创造性的统一。思想政治工作超前性的创造性首先是一种头脑中观念的创造、更新。与对当前工作的认识不同,超前性中所包含的意识是预测、预见、推论,未来的工作情况尚未出现,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对它的创造和勾画。思想政治工作的创造性还是现实工作的创造、更新,这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把头脑的设想在现实中的展现。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2(C)-0010-01

深入细致地作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统二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人们团结奋斗的作用,始终是党在宣传思想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和各种利益、观念、矛盾的激荡冲突中,继承传统,创新优势,形成了适应性、开放性、务实性、创新性、主体性全面增强的鲜明特色,发挥和拓展了教育引导、理论研究、文化认同、人际交融、信息聚焦、典型示范、价值激励、氛围熏陶等多种功能,提升了实际效果。但是,也要清醒的看到,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将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问题,是我们经常感到困惑并力图解开的一个结。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探究。(一)从宏观思想政治工作上挖根,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给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如何把大胆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同积极防御、抵御消极腐朽文化的渗透、侵蚀统一起来,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二是党内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使一些人在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上产生了疑惑。三是社会成分和利益群体的多样性,导致了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多样化。四是新形势下,崇尚创新精神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和流行的价值取向。面对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如不能与时代同步,就不可能发挥其独特优势。(二)从微观思想政治工作上找原因,一是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理论研究滞后于社会实践,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既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实效性。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具有思想、意识、情感且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的人,所以理应由具备高素质的人群来从事。四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设置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调整、精简、归并,专职政工人员的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的趋势。五是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增加,需要新的工作机制去填空,不注意机制的转换,简单地进行减部门,必将出现思想政治工作面上覆盖不到位、点上渗透不深入的状况。

二、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思路探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问题,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是一个涵盖思想政治工作全领域、涉及深层次的重大课题。研究实效性问题,要围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素和方面,进行纵横交错、上下结合、贯通式的研究,既要作理性思维,又要作实践思考,以增强其实效性。(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重在立本,思想政治工作务必紧紧围绕并有力促进和推动党的中心工作,把握时代主题,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战,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实效。(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贵在抓“系”,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是人。主体对客体的影响必须通过介体才能发挥作用。包括人与团队、路线与理念、政策与法规、规则与原则,等等。概括为三个因素:第一,工作者的因素。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必须具备与工作要求相符合的条件,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尤其是人格魅力。第二,价值观因素。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倡导的理念是能够为人民群众接受并为之努力的。第二,重视度的因素。如果缺乏重视度,处于主导地位的主体在推进工作上软弱无力或不肯用力,思想政治工作将会事倍功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也是人。主体发出的信号最终是为了客体接受,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点,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研究是提高工作实效性的根本环节。(三)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新在抓层,用科学态度去研究、认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中心和关键,找准知与行的结合点,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和大局,构筑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深化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团结各方力量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事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中央要求,结合实际,做好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本单位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善于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新情况,妥善处理好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积极主动的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切实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体现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内在联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到高职院校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人文关怀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视角来看,人文关怀就是指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关心人多方面、多层次的个体需求,来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也就是说,人文关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即人不仅是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肯定人的价值,以及人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方面的核心地位,以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就是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人文关怀夯实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性基础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来开展教育,使人们进行自觉的自我调适,进而实现自我完善和充分发展,让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诉求。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把教育本身当成了目的,缺乏对人的关怀,表现为重主体轻客体、重理性轻感性、重共性轻个性和重社会轻个体,这些使人失去“自主性”的教育,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方面的目标落空。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实际上是一个由其内在能动性推动的趋向于无限多种可能发展的生命创造体。”人“是一种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存在”,人的存在“是一个自主自决的能动性创造过程”“从生命本体性看待人的可能发展,人的能动性才是人的存在的更根本性的力量”。所以,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人自身的关怀。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首先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现实的人、发展的人,尊重人的人格和本性,重视人的能力和个性培养,满足其内在的道德需求,体现其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就是要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精神生活的发展。这种人文关怀对于塑造人的独立人格、自主创造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价值的体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符合人的本性、重视人性、发展人性,巩固了其人性基础。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了一种基于人性尊严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注重人文关怀”的新论断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性基础。

2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价值诉求

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是人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认识实践活动中确立起来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相一致、相适合的关系”。注重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工作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注重人的本性、满足人的需要、调适人的身心健康的价值支点出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必须确立相应的价值取向。

人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表现在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并创造自身历史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取向,即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关注人的发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工作对象---也就是学生都具有主体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按照社会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通过自身的积极活动自主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是否具有主体性,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和价值实现。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主要意旨在于“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体现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心,始终把人的需要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致力于人性的优化、人格境界的提升、人生美德的弘扬和人生意义的丰富,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从人的主体地位上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追求。

3人文关怀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人、教育人、疏导人的工作,其主体、客体、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以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通过疏导人的思想,满足人的需要来转化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自觉性,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就是因人而异,尊重人的个体多样性,突出人的情感需要,坚持人的多样性和全面发展,提倡关心人、激励人、尊重人的价值,不断实现个体心智的完善,促进个体朝着符合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人的个性发展。马克思指出,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是“一切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他看来,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集中体现,要尊重人的个性,挖掘人的潜力,满足人的多样性需要,使人在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个性发展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为独特性。没有差异性就没有个性,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独特个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要注意把握不同对象的个性特点,为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二为自主性。只有成为自主独立的人才可能是真正有个性的人。马克思把人的个性称为“自由个性”,并认为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必须充分尊重人个性的发展。因此,注重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回归,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的强化,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人文关怀的根本旨趣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因此,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内在关联性,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和教育方式,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也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突破和创新,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付喜凤.论思想政治工作视阈中的心理疏导[J].社会科学论坛,2010(4):180-18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3.

[3]刘建娥.论人文关怀[J].玉溪师范社会学报,2003(1):27-31.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篇7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体制改革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意图和职能得以实现的组织机构形式,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也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我通过近几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深感现行体制对完成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的多种不利。本文试图提出一个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以求教于各位同仁及专家学者。

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几经变革。从总体上讲,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校长负责制、党委统一领导制和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制等几种管理体制。建国初期我国高校普遍借鉴前苏联的办学模式,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也实行了相应的管理体制。1956年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了加强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形成了校长负责行政、党委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双轨制;1990年开始,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高校又实行了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

从这些管理体制的运行来看,其变化发展都是为了适应当时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都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足。当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与整个高教管理体制相一致、相协调时,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便会顺利进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便会遇到阻碍,得以削弱。因此,为切实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改革现行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便显得十分必要。

1.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入。这种改革必然对包括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高校各方面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作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一部分,必然随着高教管理体制的改革而改革。同时,实践证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只有与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相一致,与整个高校的管理体制相协调,才能形成合力,促进共同发展;不实行新的管理体制不仅无法保证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也会对整个高校的改革形势形成障碍,不利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2.现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在实际工作中,现行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存在以下弊端:①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不论在体制上还是在实行工作中都普遍存在,不利于形成党政领导的合力;②“齐抓共管”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上、文件里,在实际工作中则是相互推诿,“齐抓共管”往往变成了谁都不管,或只有党委管,造成责权分离的状况;③忽视了校长及行政部门的作用,容易造成党委或党组织“孤军奋战”的局面,不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不利于整体效益的发挥;④不利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这一重要作用,从而不能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受到重视,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地位。要克服这些弊端,只有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

3.新时期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要求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调动教师自觉提高业务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完成这一任务,除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忘我劳动等条件外,还必须有一个能高效运作的机制,有一个能实现思想教育与业务工作相结合,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作用的管理机制。

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的构建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完成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新的管理体制必须达到下述要求:第一,既要坚持党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保证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领导和核心作用,又要与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相适应,注重充分发挥校长及行政系统的作用;第二,既要有利于克服“两张皮”和“一手硬、一手软”的弊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利于真正实现“齐抓共管”的局面,调动学校各部门参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第三,既要有利于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教师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的考核,又要与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德育管理体制相适应;第四,既要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又要有利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完成。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指出:高校应“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校长对学生德、智、体全面负责”。与此相适应,根据本文上述分析,并结合新时期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我认为现阶段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实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院(系)为主实施”的管理体制。

这一新的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全校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制定各种政策、规章、制度和方案,由校长负责通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院(系)组织方案的实施和制度的落实。

三、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管理体制建立后,关键问题在于落实。要使新型的管理体制得以高效运行,必须把握改革的难点和工作的切入点。

1.转变思想观念。任何改革措施实施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关键都在于人,即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作用的发挥,而人的作用的发挥首先是需要有与改革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因此在新的管理体制运行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尤其是领导同志思想观念的转变。要转变“党委系统及书记只管政治、行政系统及校长只管业务”的观念,强调政治与业务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一道做;要克服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组织的“专利”和党群系统不主管思想政治工作就无事可做的观念,强调党组织要重视加强自身建设、重视政治领导、重视保证作用的发挥;要克服一些“辅助”工作部门事不关己、不必过问的观念,树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观念,将其分解到各子系统中,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部门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强调各部门的相互配合,真正做到齐抓共管。

2.改革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的高效运作,必须有经过优化的管理机构作为保证。为此,我们可以考虑将现有的具有相同或部分相同职能的部门进行合并,保留职能相对独立的部门,为实现齐抓共管的格局提供组织保障。如将党办与校办合并为学校办公室,将党委组织部与人事处、纪委与监察等机构合并或合署办公(这已在部分高校得以良好的运行)。这种机构设置方案,从高校的整体管理而言,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有效地实现政治与业务的有机结合;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说,则更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有效地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一道去做,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

3.明确工作职责。在新的管理机构运作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新的“两张皮”和相互推诿,必须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杜绝任务不明、责任不清的状况。同时也要加强督促检查,实行定期工作汇报,定期召开联系会议,集中解决工作重点,共同突破工作难点,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形成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不断开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党委要在领导上做文章,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党委成员的思想;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校改革发展及教师的思想状况,全面规划学校政治工作,解决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的“两张皮”现象;要加强党组织、群团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从组织上、干部队伍上保证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

校长及行政系统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根据党委的决策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建立保障体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教师思想工作的落实;通过具体实施机构,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一道去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的职责是:学校办公室(党办、校办)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协调部门,从整体上负责党委制定的方案及校长的工作措施的实施及协调工作;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教师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及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负责学校各方面典型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部、人事处负责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管理及干部、教师的管理工作(如对外交流、聘任、职称评定等),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行政工作中,实现管理与教育相结合;教务处、科技处负责教师队伍建设和教书育人工作的实施与考评,包括调动教师自觉提高业务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团委负责协助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会负责组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纪委、监察室负责抓好监督检查工作,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院(系)的党总支主要职责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点做好教师的个别思想政治工作。院(系)行政负责结合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科研、育人工作,开展教育及管理工作。无论是党总支,还是院(系)行政都应将教研室作为工作的基本单位,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陈天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突破[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4).

[2]徐之清,董晓.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与实践.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7.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篇8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踏上了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新形势下,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及思想文化输出已经成为新常态,网络战场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战争的主战场。因此,只有大力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新课题,广大政工干部才能适应新常态,不断提升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充分认识新常态,增强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1.1网络是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渠道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通道和社情民意的重要集散地,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成

为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渠道。网络在保持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信息传输渠道的基础上,能把传统传输渠道和新兴渠道有C融合起来。用好新兴媒体,通过移动客户端、论坛、及时通讯工具、微信朋友圈、微博客等渠道传输思想政治工作信息,使思想政治工作的面更广、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效益更高,使其影响深层次和多方面。同时,通过网络这个渠道,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文字、声音、色彩、图像、动画、影视等表现手段,把历史与现实、生动的事实形象立体地展现在受教育对象面前,从而在网络上唱响时代主旋律。因此,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效率成倍加大、影响传递加快,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能量,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网络是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

目前,网络作为新媒体,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人们思想交汇、情感碰撞、信息传播、情绪宣泄的重要阵地,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舆论争夺的新领域。因此,网络给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网络信息的传播与传统信息传播相比,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虚拟性强、互动性高的鲜明特点。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拓展的新空间,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网络成为对内、对外的重要舆论阵地和信息途径。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在接受文化相互影响的同时,将自己的民族文化元素、党性特征、爱国情怀等展示给世界,加深世界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知和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宣传。另一方面,网络也打破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可以展示各级党委政府的形象,搭建起政府与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连心桥”;提高办事效率,实现政务公开,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成为便民服务的“窗口”。这就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中各种力量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便捷,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广大政工干部应借助网络不断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

1.3网络是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给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命题。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了媒体格局深刻变革,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意识形态领域看,西方敌对势力把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转向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自媒体”时代早已来临,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处处都是舆论场,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存在于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更加复杂:人民思想波动性增大,政治意识、阶级意识,甚至国家、民族意识变得淡化,由此造成对社会其他群体和机构、政党甚至政府组织的政策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网络是“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是时展特性的使然。广大政工干部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运用网络这个渠道,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才能使“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加强中国特色网络化建设,努力探寻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对策

2.1把网络媒体作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1)要积极转变观念。政工干部要充分认识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搞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对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利用网络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添新的内容,紧紧抓住互联网这个“牛鼻子”,抢抓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新机遇。

(2)充分认识“互联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政工干部应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建设,积极探索网络新规律,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大胆尝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新方法,把网络媒体的应用作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内外结合,形成“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常态。

(3)网上媒体和产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我们应充分认识互联网的媒体属性,着力构建起“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新媒体,广泛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利用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开展各种有益的交流、讨论,通过原创、转发点评、跟帖引导、微话题讨论等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成效。

2.2把网络阵地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战场

(1)充分认识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属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党的十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所以,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战场可管可控。

(2)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唱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主旋律。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政府网站、政务微信、微博的建设,主动利用网络新媒体,以“建队伍、强机制、筑阵地”为抓手,着力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立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和维护中国良好形象。

(3)抢占网上思想舆论制高点。加强“两微一端”建设,通过强化网上正面宣传工作,做好网上思想导向、舆论导向和政策导向引导,占领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把握好时、度、效,用正面的声音去占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形成高效、互动、个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发挥“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积极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形成政府部门与网民互动的良好局面。

2.3把网上宣传作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1)管理体制存在不足。从实践看,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主要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培育造就一批政治思想坚定、业务精湛、作风正派,既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w系,又熟悉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的专门人才。

(2)加强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创新。创新带来活力,创新带来动力。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工干部要加强对网络和“网民”的研究,改进工作方式,激发“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活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推陈出新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知网、学网、懂网、用网”,这样才能承担起网络时代政工干部的光荣使命。

(3)全力建设网络强国。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要借助“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深入研究和透析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尽可能多地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因此,开展好“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现实课题,要通过创办一些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浓的网络课件,将思想政治宣传教育融入其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凸显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2.4把争取网络话语权作为重要战略工作来抓

(1)充分认识网络话语权的重要性。网络话语权使言论自由化、多元化,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权力,具有双重属性。在现代社会中,自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同时也折射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与意识形态话语权所面临的新挑战。网络言论自由化、多元化的倾向却十分明显,特别是互联网上非官方的舆论和各种非主流的社会思潮正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成较大冲击,党的权威话语权受到严重挑战。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篇9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理念思想政治

1建构与创新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沟通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与群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双方相互交换信息,传达彼此的想法,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中,信息沟通机制是单向的,教育者是主动的信息发送方,受教育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方,教育者根据工作经验观察接受者的信息表征并作出判断,发送方并不主动征求接收方的意见和反馈,而接收方也没有途径或者没有习惯主动发送信息。当然,有时候信息发送方的主动者是普通职工,当他们遇到思想问题而压抑直到激化到一定程度时,以比较激进的方式表现出来,向思想政治工作者形成压力,迫使其着手解决问题。这种单向的信息沟通模式极易产生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工人员与群众彼此不掌握对方的信息,从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地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因此,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尽快建立双向的信息沟通机制。

在这种机制中,政工人员和普通员工都是信息源,都是信息主体,两者都主动向对方发送信息,并主动对方的信息反馈。两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是畅通的,及时的。在这种双向模式下,政工人员可以提前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把一些思想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思想意识矛盾激化;普通职工可以主动把思想问题表达出来,促使政工人员及时帮助其解决困难与问题。

建双向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的关键是机制化的信息沟通渠道。在国有企业中,政工人员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多种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这些渠道应当便于政工人员和职工的信息传达、交流、反馈等。为了便于政工人员提前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可以建立定期调研制度,政工人员每隔一定的时间深入到职工中间收集思想动态,发现问题;为了便于职工及时向政工人员传递信息,政工部门可以设立意见问题电子信箱、热线电话、咨询室等,方便职工随时来访或者表达意见,等等。由于不少员工的思想问题具有较强的私人性,因此,政工人员应当确保信息及信息渠道的保密性,从而为思想问题的解决提供真实的信息来源。

2推进与深化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从灌输型转向渗透型

思想政治工作不独是国有企业的工作方式,其实大多数西方跨国公司也有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工作成效非常显著。这些西方公司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非常注重“润物细无声”,讲究渗透型工作方法。在传统工作模式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灌输型方法为主,经常采取报告会、黑板报、文件传阅、理论学习等方式向职工灌输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教育职工。即便当职工遇到具体矛盾时,政工人员也喜欢采取理论说教的方式,强迫职工转变思想或者接受解决问题的方式。

传统的灌输型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随着职工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的提升。为此,必须尽快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向渗透型方式转变。渗透型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在于寻找丰富多彩的载体,促使职工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接受教育。渗透型载体应体现两个特点:其一,应当是职工喜闻乐见的载体,比如文艺活动;其二,应当渗透到企业职工的工作全过程,比如企业文化建设。

3提高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职工参与度

随着中国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增强,以及全球参与化浪潮的席卷,国有企业员工的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接受的状况受到其参与意识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参与因子。一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职工参与程度。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在于职工参与,特别是积极有效的参与途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独角戏,而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职工之间的互动,两者都是主动的参与者。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职工参与程度,应首先重点加强党务公开、厂务公开的力度,因为参与的主要前提是获取相关信息,而厂务公开、党务公开则是给与员工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源泉。把国企党的工作、企业重要事务向全体员工公开,使员工了解企业情况、党务情况。他们才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甚至可以减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量和难度。

二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员工的主体性地位。当前,国企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误解和排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他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而出现一个现象,即凡是被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一般都认为自己是被领导说服教育或者批评。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员工的主体性地位。提高主体性地位的关键在于平等对话,这就体现了参与的平等性。只有员工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以一个平等者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对话,他才能充分感受到主体性地位的尊严,才能更加容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三是赋予普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力。赋予普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力更有利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者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一般较少,很难直接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员工的具体思想状况,而普通员工可能比思想政治工作者更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具体情况,从而更能够对症下药。其次,赋予普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力更有利于构建大政工格局,也能促使普通员工去了解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重视并能够接受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国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赋权,让每一个普通员工都能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一个节点。

参考文献:

[1]石书臣.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J].思想政治教育.2009(1).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篇10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主体性表现

1、大学生的主体性的一般表现

第一,能动性是大学生能够成为主体根本特征主体之为主体,就在于他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具有自觉能动性。

第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是主体最宝贵的品质,包括观念的创造和实践的创造。

第三,自主性是主体具有不依赖外界力量,自由地支配自身一切活动的意志和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概念的界定,是由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它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相对应,对一定的客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分为两类,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特殊性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任务被社会力量规定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一种角色主体,这决定了它必然为自己的角色所制约,它的活动,不是单纯自主的个人行为,而是由社会力量支配的。这种社会力量在我国的表现就是社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用党的纲领、路线所武装,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主体。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活动受教育对象的审视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否具有素质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管理教育对象,而教育者是否具有相当的资格和能力,教育对象是否会从教育者那里受益,教育者必然受到大学生的审视。

第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言行是否一致。在开展教育活动中,信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大学生彼此沟通的一个基础。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信任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防御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

第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否易于和大学生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否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进行沟通的一个前提,大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对思想政治教育者采取的态度。

第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的具体评价如何。大学生往往会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具体评价。他们经常会会从思想政治教育者语言、情绪、心理、行为、表情等每一个细节中获取评价的信息,每个一细节都有可能被看作是有某种特殊含义的暗示。

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是自查反省的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活动,在受到社会力量支配、制约和工作对象审视的同时,还借助这种支配、制约和审视反馈的信息,进行自检、自查、反省,使主体作用成为自检、自查、反省的对象。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主体,然而它的主体使命为社会力量所支配,它的主体活动处于客体审视和自检查反省之中,这就使它同时具有客体性的属性,是一种带有客体性的主体。

三、主体性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的原则

1、人本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具有强烈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竞争意识的学生个体。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2、互动观念

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为主体、互为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平等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双向交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互动。

3、开放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趋势,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单一的封闭的教育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确立开放观念,以变应变,全方位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发展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始终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台阶、见实效。

四、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教育的意义

1、增强教育管理中民主平等意识的基础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民主和平等意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存在着单纯的“行政化”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尊重大学生主体个性的前提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科学引导,加强管理,通过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悟出人生,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者要树立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启发和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的基础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前提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式多采取做报告、开会、讲课等由外部灌输的方式。但长期地使用这种方式就会使教育对象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造成不良后果。我们要明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有助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摆到平等的地位上,进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换位思考”、共同探讨、素质拓展、心理游戏等活动等双向交流,使大学生增强主体感和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观望为渴望,化理想为行动,促进思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3、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活动向对象施加影响和教育对象选择、理解、内化过程的统一。这种双向交流能否和谐并达到教育目的,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否愿意真实地把自己的认识、情感、要求、希望等信息反馈给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要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这一特点,通过信息有效反馈,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性,使大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这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