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十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十篇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8:01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专业与学科体系中开始有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基本同步的,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梳理建设历程、分析发展原因和总结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简要历程

1.思想政治教育(1984—1995)

设置本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奇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讨论,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

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指出“:中央和地方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

教育部于1984年连续发出三个文件,布置在部分高等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的工作。1984年正式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全国首批办学点共13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过几年本科层次的办学经历、经验积累以及社会需求,党中央、教育部、各高等学校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可以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军事学一级学科中增设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经过严格审批程序,1988年全国10所高等院校获准首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学科评议组正式通过相关学校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1996—2005)

1991年起,中国人民大学许征帆教授开始领衔挂靠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博士生。这是全国首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1995年国务院学位办委托专家组到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校进行调研,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作综合评估。准备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调研组建议: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合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博士点。

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新目录的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硕士点、博士点,代码为030205。

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全国只有三家: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清华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1997年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本科层次的政治教育(师范)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名称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设置师范与非师范两个专业方向。既可授法学学位、也可授教育学学位。从此,形成了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上的不一致。

3.思想政治教育(200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05年12月23日的学位【2005】64号文件指出:“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从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二级学科中的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得到统一。2008年4月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共包括6个二级学科。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3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2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6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7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2个,思想政治教育66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二级学科硕士点842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4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00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89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96个,思想政治教育253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点大约300个。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4年间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今后怎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党中央高度重视、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继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1.党中央高度重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一,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事特办、重点扶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以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以为总书记党中央,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指示,颁布了中央16号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贯彻特事特办原则。从1984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198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到2005年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2006年批准2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都是中央文件决定的,无一不是特事特办,没有其他如何一个学科享有这样的规格;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纳入其中,在设立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定和要求等,都是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具体举措。

第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重点扶持得以落实。教育部先后由政教司、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司等一个甚至两个司局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各省市自治区、各高等学校也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管理这一学科和专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幸运之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组织保障。

2.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客观基础

第一,设置、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事业需要确保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克服和清除各种消极落后现象和不良社会思潮,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与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第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依托和支撑。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宣传与传播,需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了这一重大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果为此提供了理论、原则、思路与方法。

3.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

专家学者是个广义的概念。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高等学校的很多相关领导同志,他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家学者,有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专家学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离不开专家学者辛勤努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仁申请和完成了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出版了众多著作与教材,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了包括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奖励;在学科理论创新、完善学科体系、学位点建设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等各个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第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及学术委员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向、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以及沟通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团结队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研究会在、教育部领导下,1984年2月在上海成立。至今已拥有31个省区市、军队院校系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体会员33个。研究会举办学术会议、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著与论文的评奖、出版论文集、创办学术性刊物《思想教育研究》、成立学术委员会,加强与有关学科专家学者的联系,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2007年春开始,学术委员会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及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两大专题进行研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分别承担两个系列共22项专题研究,预定于2008—2010年分批出成果。

第三,报刊杂志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都定期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版面;《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求是》等都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的办刊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最近,《北京教育》出版了《北京教育(德育)》版。报刊杂志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发挥了媒介平台作用,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提升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刊物品位。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改革开放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对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为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的“生命线”工程提供理论、学理和人才支持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结论提供学科依据。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一门科学的问题就引起了争论和讨论。如198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文章。1982年,、教育部联合召开政治理论教育座谈会,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直存在疑问。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才从学理和学科层面解决了这一问题,结束了一些无谓的论争。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线提供理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提法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被党中央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所确认。但从理论与学科、历史与现实等角度科学论证和系统证明生命线结论,使之建立在理论和学科之上,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充分发展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创办以来,培养了数十万优秀人才,大量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奋战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更加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得以确立,不再存在其他概念和说法,避免产生歧义和造成混乱。16号文件也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上述6条重要原则的确立,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结晶。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明确和规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等,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的有效结合。上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取得的共识,得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成果,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比较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学科基础。新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观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六个二级学科支撑,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四门课程分别具有直接对应关系。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强有力支撑。

3.设置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第一,先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后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具有重要作用。1996年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两个大方向中的一个,而且是学科体系相对比较成熟的学科。在2005年底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独具特色、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也是中国大学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保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置,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12个学科门类中,虽然在哲学、经济学等门类中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学科,但始终缺少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等六个二级学科的设立,填补了从整体上系统研究、把握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学科空白,使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春天已经来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进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1983年7月1日)[DB/oL](2007-06-07)[2008-10-26]/xwzx/gnsz/szyw/200706/07/t20070607_11633643.shtml.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的通知》(1984年9月4日)[DB/oL](2005-06-20)[2008-10-23]/viewtitle.jsp?url=3964412.

[3]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1985年8月1日)[DB/oL](2008-04-19)[2008-10-29].

[4]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5月29日)[DB/oL](2001-09/06)[2008-10-18]/20010906/3000447.shtml.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篇2

关论文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

在高校设置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的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社会科学教研部、马列部等,为行文方便,本文一律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国家宣传部、教育部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是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表现,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建设好,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一、教书育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立院之本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责,《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该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其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由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也由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而归根到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好、讲授好,切实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学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的根本目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神圣岗位职责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根本任务。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为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深入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方科学论证,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等文件,部署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案,即“05方案”。该方案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根本宗旨,立意高远,总揽全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中共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的编写工作高度重视,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的重点。、教育部按照“定向申报、择优遴选、集中编写”的方针,汇集全国高校和和社科界知名专家集中精力编写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部教材。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亲自审定了教材的编写提纲和书稿。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是国家政权与专家学者互动的产物,具有极高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

与原有课程体系相比,新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整体性、时代性、创新性的特点和优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维护中央权威,克服种种困难,协调各方力量,确保“05方案”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创造坚实、有力的条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认真研读中央文件和举全国之力、集中各方面智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成果的新教材,吃准吃透新方案精神和新教材精髓,围绕教学目标,拓展知识领域,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教学环节,坚持正确方向,力求把每堂课都讲成精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就是讲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教书育人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职责,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中心工作。

二、科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强院之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保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提供动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不搞科研,马克思主义学院不能不重视科研。没有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就难以发展壮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大学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能不搞科学研究,不搞科学研究的大学教师不是合格的大学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其他任何课程一样,教学与科研相互支持、相互推动,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有创新有发展,科研也才有现实针对性和现实题材。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存在不重视科学研究的现象,这直接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低水平上徘徊,导致教学缺乏科研含量,囿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不能以“抓住根本”的理论说服人、感染人,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研不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不佳的重要原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加强课程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用深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去支撑高水平的教学,用自己深刻理解和真正把握了的科学理论去讲解,说服学生、打动学生,真正实现科学理论进学生头脑的目的。同时由于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与坚强动力,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搞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无从谈起。

“05方案”所设计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涉及的知识面都非常宽广,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涉及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学、政治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哲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等。要讲授好这些课程,把教材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思维、理想、信念,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教材及其涉及的知识点,以增强学术魅力;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并深入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学生的接受心理,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深入研究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热点问题,以增强教育教学的时代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的身份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要求,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其科研应当主要是教学研究、应用研究,是为了搞清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进行的科研,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研究,是以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正确方向的研究。教育教学效果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水平的最终归依和最佳判断标准。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的科研既要讲学术水平,更要讲政治方向。

由工作性质、学科特点所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全像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开展科学研究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与综合院校相关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师、与理工农医院校的专业课教师相比,国家以至学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的科研条件都比较差,无论在科研课题的申报、科研经费的支持还是其他科研条件方面多数高校都难以与专业课教师相提并论。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像专业课教师那样可以自编教材、教学任务普遍很重、主要任务为教育宣传、时政宣讲等临时性任务较多,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科学研究不但受到诸多限制而且时间也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提出过高的要求,或者说与专业课教师一样的要求,既不公平,也不现实,而且在职称评聘竞争激烈的现实中,由于与课题、论文、著作等科研成果相比,教学效果难以科学评价,非常容易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成为“科研祭坛上的牺牲品”。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要求也要准确定位,考虑特点,把握分寸。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科研的难度,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科研应有的特色,努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创造条件,同时加强管理,科学引导广大政治理论课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坚持科学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和服务目标。转贴于

三、学科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但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职责,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坚实平台。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利于稳定和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高校马克思主义阵地。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人数众多,素质较高,他们兢兢业业,过去和现在都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巨大贡献。但是由于许多现实的问题和困难,长期存在队伍不稳定和人才流失的现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有工作责任感和学科归属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这支队伍。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不断被培养出来之后,会不断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使之不断壮大,那时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马克思主义阵地就会进一步扩大和巩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能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在马克思主义学科设立之前,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教师数量尽管不少,但由于大都分散于各个二级学科,缺乏明确的学科方向进行引导,从而难以形成合力。同时,由于缺乏学科方向的规范,一些教师还有偏离研究方向的倾向,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难以深入、持续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有利于引导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合科研力量,凝练科研方向,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在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增强教师自身学术修养和学术魅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置的目的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特点。我国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既具有一般学科的普遍性质,又具有学科自身的特殊性质。必须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和学术性,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共同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在学科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进一步落实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指导地位的高度,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服务、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重要目标,着力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争上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遴选导师、配齐配强任课教师,按照学位[2005]64号等文件的指导科学设置课程,严格课堂教学、读书指导、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开题与答辩等培养环节,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成视野开阔、学贯中西、基础扎实、功底深厚、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发自内心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和解决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者,乐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甘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奋斗终生的高素质人才。

四、师资队伍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关键

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致使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单个教学班规模过大,客观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相关高校要科学谋划,循序渐进,认真解决。可以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新进教师的引进力度,每年都有计划地从博士毕业生中择优引进新教师。要本着宁缺勿乱的原则,坚持标准,精挑细选,确保新进教师为中共党员、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历中至少有两个学历属于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上能够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研上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第二,遴选部分政治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逐步实现政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支队伍合一及身份双重管理。政治辅导员在经过一定培训后,以30%的时间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以70%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生党团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以70%的时间从事理论教学,以30%的时间从事辅导员工作。无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政治辅导员,都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又是学生政治辅导员;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又是一定学院的政工干部。这一举措能够使政治辅导员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更好地从思想政治上辅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工作实践中切实了解学生和有效教育学生,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在不断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同时,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对于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目标,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责的准确定位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和地位从根本上讲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与职能决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由此所决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者,承担着向青年学生阐释、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重大使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者,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指导者,肩负着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完善人格全面提高的历史使命;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转化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庄严职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搞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如下素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明的组织纪律;相对完善并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篇3

近几年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丰富多样,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时代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时展对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把握时代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时代性的鲜明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积极适应我国的国情,要积极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式,以此为出发点,来构建新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

2.科学性。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适时变更自己的活动方式方法。在工作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真话、讲真理,尊重工作对象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率和有效度。

3.主体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始终着眼于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

4.权威性。在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性更加突出。学生心目中的政工干部要有较高的权威性,即要有高尚的政治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很强的科学分析形势、获取思想信息、有效宣传鼓动、善于个别谈心、广泛组织协调的能力,既要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专才,又要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贯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通才。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5.社会性。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单一的社会组织体系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打破,社会的横向联系迅速发展,与此相适应,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运作上,必将呈现出社会性的特点,是一个面向社会的开放式体系,而且是多渠道、多层次的,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高校内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高校与家庭、群体、社团、社区交互贯通,政策法规、图书报刊、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相关领域整体联动,政工干部、专家教授和社会化教育机构的力量互相配合。这不仅有助于消除“盲区”和“空白点”,而且会形成共向合力,实现全方位的引导。

6.科技性。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手段,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上必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自己。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充分利用,一方面能够建立起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渠道和网络,另一方面,可以把互联网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这一新的载体使大容量的、内容健康的、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迅速得到传播,扩大积极影响,抵御消极影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7.务实性。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讲求务实性。要从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和与他们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工作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二、探索和寻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1.课堂传授的方法。即以“两课”教育为主渠道,专业教学为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通过“两课”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坚持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坚持寓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道德教育。

2.党团活动的方法。即通过学校的党团组织在开展各种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学生学习小组、业余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学马列小组、学生“邓研会”等为载体,使党团的思想教育覆盖比较广的层次和群体。党组织抓紧抓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重点放在教育培养上,精心做好入党前后的教育培养工作。

3.第二课堂活动的方法。作为高校课堂教学有益补充的第二课堂活动,既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以学生自愿组织参加的各类社团为依托,采用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方式以及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读书活动、演讲、影视评论等形式,既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又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功能。

4.社会实践的方法。社会实践是培养高校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有效教育方法。即通过参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军政训练、挂职锻炼等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使之真正转化为他们的认识和信念。

5.环境熏陶的方法。环境可陶冶人,环境可规范人,环境可感化人。这一方法就是要力求创设一个具有时代气息、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校园的绿化、走廊文化、橱窗画廊、电视广播、社区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生活设施和条件的改善等,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6.现代科技的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的科技手段开始不断进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应当关注大众传播媒介、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心理测验与咨询等现代心理科学技术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积极开发这些科技手段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发挥其长处,提高育人实效,这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就心理咨询而言,目前已在全国很多高校中蓬勃展开,各类心理咨询机构相继成立,咨询人员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补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新课题,要完成好这一课题,特别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研究新情况,把握新特点,采用新方法,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实践探索,总结新经验,探索和寻求新方法,并将其寓于工作之中,体现在效果之上。

参考文献:

[1]张德宁.提高职业院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

[2]张书欣,许振兴.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考评机制的创新[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3]陈红梅.浅谈高职院校“两课”教育与专业的融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07).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80-02

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是抓学科建设,二是抓专业建设。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过长期的积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都取得了很好成绩,体现了较为鲜明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有近三十年的办学历史,2006年5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同年8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该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重大作用,正确处理好学科与专业的互动关系,使二者实现了良性循环。通过近8年的建设,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特别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颇有心得,在此加以小结以求抛砖引玉。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下称“思政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学术性和政治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大学生的成长中负有重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思政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上重要日程的。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思政学科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方法、规律、实效性等等方面需要不断接受时代的挑战、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加以补充、丰富和发展,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会变成僵死的说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政学科受社会历史条件变迁的影响和制约更加突出,总是不断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只有做不懈的努力,探索、揭示新的客观规律性,不断地开拓向前,与时俱进,才能符合新的形势、新的实际,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党对思政学科的发展历来是十分重视的,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199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这是中央首次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作为重点学科加强建设。中共中央于2004年颁发了[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性工作会议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一重大举措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赋予了新的使命。文件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还特别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思政学科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思政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思政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思政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思政学科建设是时代所需,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举措。

以上从宏观层面说明了思政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与思政专业教育的紧密联系,从微观层面来看,每一所高校应当进行思政学科建设,那些基础好、潜力大的高校还可以考虑建设省级乃至部级重点学科。

二、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要想走在时代的前沿、搞好重点学科建设,就要求拥有一支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公认的学术权威、知名学者和实力雄厚的教师组成的科研梯队,这支队伍要有合理的知识、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就我院思政学科来说,虽然我院是地方本科院校,但是在思政学科建设方面已经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已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学科梯队,共有研究人员19人,其中教授9人,还有博导、硕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人才。这支队伍紧紧凝聚在学科带头人周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紧紧围绕学科建设、把握时代脉搏展开科学研究,已经成长成为具有明显特色的研究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本学科的建设中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发展,从战略高度搞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十一五”期间本学科将着力加强学科梯队人才培养力度,优先选送学术带头人到国内一流大学访学或进修,大力支持、鼓励学科梯队成员攻读博士学位,培养学术骨干。同时,本学科将以优厚的条件从校外引进优秀学科带头人、教授5~6名和国内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博士4~6名,到2010年使本学科梯队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达到梯队人员总数的60%以上,教授15名,博士10名。大力鼓励教师拓展知识领域,以实现多学科化,形成一个有机、综合、互补、强势的学科群体,不断提升本学科梯队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学科方向带头人要对梯队骨干成员和梯队其他成员做好传、帮、带工作,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提高他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贡献大者予以奖励,职称评定给予优先考虑和支持,用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且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明确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内容

明确科学研究方向和内容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又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重点学科的主要标志是其研究领域要达到学科发展前沿,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恰好从学科确立的研究方向的优势和特色中体现出来。而学科研究的理论成果,往往需要融入到高校的教学之中,以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思政学科作为省级重点学科,选择研究方向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具有学科的前沿水平;第二,必须是思政学科的主干方向,对本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能够很好地推动本学科的发展;第三,具有取得重大突破的空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充足的科研经费,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根据我院已有的科研基础和特色,思政学科确定了重点研究方向和内容拟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包括以下内容: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研究;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方法研究;③思想政治的功能研究;④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研究。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该方向着力从三个方面展开:①对马克思主义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原著进行研究;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当代社会的沟通与契合研究;③创新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三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③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④学生党建工作研究。重点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从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入手,以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为向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述思政学科与专业有关明确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内容,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根本举措:搞好软硬件建设

这里的软硬件建设,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制度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术会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二是教学科研条件建设,教学科研场所、实验实训场所、图书情报资料建设。三是基地建设。理论包括教学改革研究基地,教育实习(实践)基地。值得提出的是,经费的投入是促进学科与专业建设上质量、上水平、上层次,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坚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科学支配、财尽其用的原则。必须在学校指导和监督下,严格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搞好软硬件建设,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思政学科对专业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思政学科对专业的作用

1.思政学科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也是中国大学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保障。[1]

2.思政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思政学科建设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更加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得以确立,不再存在其他概念和说法,避免产生歧义和造成混乱。中央16号文件也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这六条重要原则的确立,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思政学科建设的结晶。[2]

3.思政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从过程来看是这样,从结果来看也是这样,我校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已得到了验证:2005年5月,该专业被评为校级重点专业,2006年5月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2006年7月思政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8月,思政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12月,思政学科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优秀重点建设学科”,十二五又被评为重点建设学科继续加强建设,并向新的目标冲击。这个“新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今后申办硕士研究生学位建设点打下基础,二是要加强校地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该学科还专门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创新管理”方向,这就是要突出地方特色,把优势学科转变为特色学科,使特色学科的依托作用更为明显。

(二)思政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趋势

1.两者互动,专业必须以学科为依托,学科必须以专业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政学科建设,根本是要在学科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本发展观,反对只重书本、不重人本身的发展观,改革教育脱离社会和人们实际需求的倾向,真正使教育成为人们的发展需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保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对片面发展;坚持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发展的协调关系,避免对立发展观。人自身的协调发展,亦可称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实现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结合,并坚持对自身不断超越的状态。[3]也有学者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目的性、全面性、协调性以及可持续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发展中还有不少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比如学科点布局及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实现思政学科依托发展,正确处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积极拓展本学科的研究领域,科学设计本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4]。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培养优秀的学生都是思政学科的应有之义,同时,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培养优秀的学生,又是思政学科的依托。

3.思政学科与专业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人们的认识和态度,而根本的是取决于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任何学科都有需要不断开拓的领域,都存在有待深入探索的新课题。

而且,思政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不仅仅满足于有优势,更重要的是要富有特色。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思政学科和专业一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并与相关专业和学科共同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树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8,(11).

[2]郑永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4,(4).

[3]黄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依托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18).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文献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探索历程

(一)起步阶段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探究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而展开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80年代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展开了探索,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讨论,不仅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要成为一门学科”,而且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名称的设想。1984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十二所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12所高校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自此,许多学者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探讨。

较早时期,就有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1982年,杨静云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它研究的是人的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对人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1983年,张蔚萍、张俊男在《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提到:“思想政治工作学是研究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以及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的。”1986年,蔡仁礼、张贵仁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中指出:“学生思想政治的研究对象就是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以上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当时的学科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学者们还没有搞清楚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这两个概念,并且只是从日常应用的角度来进行阐释,没有上升到学科理论的高度。因此,可以说这些观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理论雏形。

(二)发展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明确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得到迅猛发展,学者们围绕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展开了广泛的论述,有“一个规律论”、“两个规律论”和“三个规律论”三种观点。

1.“一个规律论”

“一个规律论”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有一个规律,但对于这一个规律的阐释,学者们也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大体上可以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品行、政治立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张耀灿在由他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的一个特殊领域――人的思想观念点、政治立场、品德表现的学问。”而林锦峰则认为,这样的表述把人的思想局限在了政治思想中,将“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这两个概念混杂在了一起,这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简单化。他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待继续深入探讨》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就人的思想本性上研究人们的先进思想、健康意识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思想与行为关系的学说。”恽重《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对象究竟应该是什么?》一文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的对象不是人们的一般思想和行为,而是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对此,他给出了三点理由:首先,能成为某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的,只能是事物的特殊矛盾,心理学、管理学等都研究人的一般思想和行为,相对于这些来说,人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才具有矛盾的特殊性;第二,许多著作在论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特征等时,都强调了是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的交叉部分,这实际上就主张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的对象不是人们思想的全部,而是带有政治性的那一部分;第三,历史上党的文献和许多领导人的著作中,涉及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都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刘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探源》中写到:“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他在这篇文章中,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特定研究领域及其特殊矛盾、逻辑起点和逻辑结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童彭庆在《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此一个,即研究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并非两个。”“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发展规律是比思想政治教育学更大的一个领域的特殊矛盾,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必然会涉及该问题,但它并非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他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分为两大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和应用理论部分,前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地位、作用、环境等,后者则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对象、内容、方法等。黄少成等人在《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单一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一文中提出观点,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单一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本质最根本的规律,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则具有多样性,根据学科不同的层面而有所不同。刘新庚等人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的新认识》一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学问,其学科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及其运行规律。”

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想领域。刘梅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新论》中作了详细地阐述。她认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来看,“思想价值观念”这一提法比“思想”和“政治思想“更符合实际,也更为中性,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另外,将“思想价值观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围更加确定,同时体现出理论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余仰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思想关系。整个社会关系应分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思想关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形成的物质关系的上层建筑。思想关系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李鸿义、霍绍周、谢圣明等认为,应该将思想现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除此之外,还有以思想转换的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形成发展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以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等等。

2.“两个规律论”

“两个规律论”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规律。在1987年出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程》中就有论述:“思想政治工作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活动变化规律以及共产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1991年,高教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依据人们思想活动规律而科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这是较早时期的论述。陈秉公在他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对“两个规律论”提出了不同的认识,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以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规律与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李辉在1998年发表的文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审视》中提出:“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教育客体科学地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变化规律以及教育主体如何依据客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同时,他认为这个界定明确地区分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育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对象,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人生态度、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最后,它还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归属。陈万柏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一文中认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对前者的把握是前提和基础,两者内在统一地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从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已不再局限于对政治思想的教育,而是扩展到了对价值观、道德观、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教育。

3.“三个规律论”

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人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时,实际上已经蕴含了这种观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立

恩格斯在谈到科学分类是曾经指出:“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固有次序的分类和排序,而它的重要性也就在这里。”在矛盾论中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地对象。”也就是说,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要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什么。

张耀灿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审视》一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对于这一观点,他论述了四点理由: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工作,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要求变成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第二,这个特殊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和表现形式;第三,这个特殊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第四,这个特殊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要解决这个特殊矛盾,就要分析人们的思想品德结构,分析人的思想变化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人的思想变化有什么规律性表现;同时也要研究如何确定社会要求,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的思想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简言之,就是要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去做工作。”在张耀灿等人编写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界定是:“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把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这个观点也是目前为止有比较多的学者认同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综上所述,目前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该学科的不断发展,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推动该学科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郭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思考[J].学理论,2011.

[2]刘伟.近20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64).

[3]王立仁.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4]黄少成,陈拥军,傅安洲.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单一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多样性的对立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2).

[5]黄浩文.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J].学理论,2013.

[6]童彭庆.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J].复旦教育,1992(20).

[7]李辉.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审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8]刘梅.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新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9]陈成文,阮剑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再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

[10]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审视[J].当代教育论坛.

[11]刘新庚,李四益,文银花.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新认识[J].探索,2002(4).

[12]张耀灿.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5).

[13]余仰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应当正视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2003(3).

[14]恽重.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对象究竟应该是什么?[J].思想政治工作,1992(6).

[15]林锦峰.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待于继续深入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1989(3).

[16]张贵仁,蔡仁礼.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86(8).

[17]张蔚萍,张俊男.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18]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19]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25-03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29年古田会议上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古田会议决议》里首次提到的,到了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建立起来。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一个资源条件优越,思想阳光充足,学术空气自由的环境中逐渐地成长起来,由一般走向特殊,由低水平走向高水平,由普通小学科走向重点大学科,历经了一个又一个迅猛发展的过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阶段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现状

纵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创建到发展以及后来的研究状况,国内有关学者对这一学科给予了较形象的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经验形态走向科学形态,从一家一本论著走向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繁荣局面,从单一学科走向学科群,从没有项目资助走向获得不少部级科研资助项目,取得了累累硕果。”还有学者对这一学科的整体发展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一是研究方法多样化,从宏观论证到微观证明,从规范研究到实证分析,从人文科学的描述法理论分析、经济分析到自然科学的数学方法、建模方法等都有运用。二是学科体系从创立到比较完善,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专著已经问世,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范式、论纲等。三是学科分支日益明显,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等分支。四是学术界与企业界联系进一步加强,学者们把学术下移到企业、市场、经济运行中,为企业策划、参谋。此外,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也进一步加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阶段的划分大致有四种说法——“两个阶段”说、“三个阶段”说、“四个阶段”说、“五个阶段”说,之所以会有四种说法的差异是由于每种说法都有各自阶段划分的依据。本文着重介绍“三个阶段”说,第一个阶段是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及学科的初步发展,这一阶段是从1984年开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到1996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第二个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整体推进下的建设阶段,这一阶段则是从1997年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开始,结束于2005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制;第三个阶段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这一独立的二级学科阶段,这个阶段则是从2006年正式启动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至今。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四个时期划分

上文介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三个阶段”说,是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学科的研究划分为四个时期。在这四个时期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显现出各自阶段不同的本阶段性特征。针对不同阶段发展时期所表现出的各自的特征,我们将这四个时期的主题依次概括为科学化、学科化、体系化和精细化。

1.科学化研究时期

这一时期又称为初步探索期,时间跨度从1978年起到1984年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科学化”这一新的名词很快就成为新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中心命题。1978年5月29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重大发展。”从1978年以后,全国上下组织了多次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化为主题的讨论等,这些讨论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科学化”这一中心命题进行实践。虽然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并不乐观,研究进程依然滞后,但围绕“科学化”这一中心命题的实践经验,为下一个阶段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科学化的方法和途径,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开放大形势下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探讨作为本学科学术发展的重要起点为其他同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2.学科化研究时期

这个时期的时间跨度从1984年起到1996年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4年开始招生,第一批开办该专业的高校有12所,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创设。在此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走上了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发展阶段。第一是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队伍;第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取得了客观成果;第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论题不断深化。从此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发展历程。它从本科专业招生到硕士研究生试招,从硕士研究生试招到博士研究生招生,这其中的时间跨度仅仅只有12年。时间之短,足见这一学科地位的重要性。究其发展迅速的深层次原因便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经验积累以及政治优势,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学者为本学科的学科化研究所作出的贡献也是其发展迅猛的重要因素。“学科化”这一主题全面地构建起了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及其他相关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政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3.体系化研究时期

本时期的时间跨度是从1997年起到2005年止。1997年,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正式招收入学。到了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整体推进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完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生这一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深化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科化”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体系化方向的推进是深化发展本学科的重要特征。

4.精细化研究时期

本时期的时间跨度从2006年开始至今。2006年1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共有博士点66个,硕士点25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得到了国家的授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此相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单独的二级学科被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呈现出更加明晰的精细化特征。根据数据统计分析,从1997年到2005年,总论性研究著作22部,占61%;分论性研究著作14部,占39%。虽然日益精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总趋势,但这一趋势的日渐明显,是由于2006年以来正式展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这一学科的精细化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转折点,它由之前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研究方向过渡为一个独立的、并且包含若干相互关联研究方向的学科,因此,从2006年以后,这一独立的二级学科的精细化发展为学科制度方面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新形势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探索

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逐渐形成了一支集教学和研究于一身的学术队伍。学术队伍整体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序列,这支队伍是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队伍。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基本上形成了一支以本学科之内的学术带头人为中心,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较强实力的学科队伍。此外,还有一支队伍是由高校以外的党政部门、企业团体以及军队系统三部分组成。在党政系统中承担学科研究的主要是宣传部门,它既是理论研究的组织和指导部门,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部门;企业团体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工作相当活跃,成立了相关的学术团体;最后一个便是军队系统对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在军队中承担这一学科的学术研究的主要是各大单位的政治工作研究会或研究委员会。

学科队伍在新形势下为学科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和人力支持。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流的学科队伍,就不会有一流的学科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时间较晚,并且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虽然如今的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体系已趋于完备,学科内的领头人凭借自己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丰富的学科经验为这一学科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一学科起步晚,底子薄这些先天的不足使本学科在学科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学术委员会要承担起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职责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2月,是经原国家体改委批准,在、教育部领导下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后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为其团体会员。研究会现拥有30个省、市、区(自治区暂缺)和中国人民高等学校系统团体会员31个。其职责是“对学术活动提出咨询建议,对研究课题进行评议,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审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对于广泛联络、团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组建学科梯队

目前来看,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圈子一直未能真正形成,缺少相关的高水平学术刊物。所以,在这一学科中,能被其他学科认可的专家为数不多,缺少相应的学科带头人。因此,在许多重要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言权和地位远远不能形成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本学科队伍从整体上看,一是专业化程度不高;二是老龄化现象严重;三是知识结构断层;四是与学科建设发展要求不符。因此,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发挥前辈专家在队伍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创造条件让他们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学科带头人,还要组建合理的学科梯队,营造学科队伍建设的环境,努力让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学术后备人才健康成长。造就的这支高水平的学科骨干队伍,一定要把人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头等大事,只有这样,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3.制订相对统一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一个独立二级学科,在学科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学计划的调整工作。学科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征,将“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作为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基准点,克服专业本位主义的束缚,做到宽口径、重基础,以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特别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一必修课,这不但反映和体现本专业的特色,还有利于区别于其他专业和学科。如本科专业必须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要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史、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文献选读等课程,进一步打牢专业基础。

4.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定性研究是通过直觉体验、感官感知等方式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向、前进道路以及研究意义。力图在较高层次上揭示这一学科的价值底蕴。但这一种研究方法只是单纯地从直觉出发,主观色彩严重,或多或少与其客观性和确定性存在误差。因此,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更加科学化、学科化、体系化、精细化,必须实现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变。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对这一学科的整个系统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具体的量化研究,这样将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当然,我们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研究的转变并不是意味着完全抛弃前者的方法,相反,我们要以定性分析的研究成果为指导,使本学科定量研究的整个过程从开始对象的确立到结束方法的总结都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只有这样,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探讨才更有价值。

5.从整体研究向部分研究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十分重视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忽视个人发展需要的研究。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问题上应坚持辩证的观点,把社会需要同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既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开展,也很难有成效。从整体研究转向部分研究,不仅体现在教育目的从社会需要转向个人需要,也体现在教育重点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以前,我们把重点放在理论层面的整体教育,忽视实践层面的部分教育,往往给人一种“假”、“大”、“空”的印象。现在到了新时期就要有新任务,新的阶段要有新的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发展和改善这一学科,就必须将研究的视角从整体转向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后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本文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了该学科的整个发展历程,并探索了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上述种种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走上了系统建设和规范化发展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张耀灿.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5)

[2]卢少求.近2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1)

[3]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1.引言

在1984年我国正式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思想政治专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逐渐成为办学经验丰富、培养体系健全、教学改革先进及专业队伍强大的专业,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阶段,思想政治专业的发展存在很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很多的问题,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到位、资金投入少且重视程度不够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思想政治专业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专业性人才的培养[1-2]。因此,全文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现状进行概述,找出其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未来的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中的建议,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状况概述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且为我国社会科学道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1总体发展状况。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立时间为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的设立时间为198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博士点设立时间为1996年。如下表1是该学科的发展历程[3]。2006年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2006年以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了稳定且迅速的发展,培养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的人才。2.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基础路径就是坚持特色,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创新的重要方式。该学科的特色教育对于推进教学及研究工作起着导向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指挥和引导着该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及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在研究方面上,经过特色的教学,可以实现研究侧重的目的。总体而言,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很多高等院校都开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且学校和学院的领导都十分重视该学科的教育,通过根据自己学校发展的实际特点,合理进行发展规划、办学定位及人才的培养。比如,在一些以工科院校为主的学校中,依靠学校浓烈的研究氛围和科技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民族院校中,学校侧重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教学;在一些农林院校中,依靠学校在生态及环境方面的优势,开展生态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一些院校依靠自己的优势学科及平台,吸收和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进行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交叉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存在的问题,依靠学校自身的优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而从全国不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院校来看,该学科的特色建设还存在缺少长期的规划及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指导,这就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3.1层次衔接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各个层次的院校在层次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其中本科主要是普通院校,硕士研究生一半多也是普通院校,而博士研究生的院校层次分布就比较多样性。分析各院校的类型,各类型院校所占的比例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本科专业分布的重点是综合类和师范类;硕士专业分布的重点主要是理工类和综合类;博士专业的分布重点是师范类和综合类,本科和博士的专业分布集中,但硕士点分布较分散,并且和本科与博士院校的分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分析专业层次衔接情况,约60%的本科专业没有学科点支撑,却有约70%的硕士及52%的博士点没有本科,这就导致不同层次的专业衔接不紧凑。3.2目标不够明确。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到各个院校就会有很大的差别,甚至很多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定位不明确现象。从横向分析,不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中党政企政工干部化、教师化明显,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差异,其内部协调有待提高,目标也应该更加明确。而硕士与博士培养目标在同层次中统一性还是比较高,但是需要凝练培养的特色。3.3课程设计的专业性问题。尽管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核心课程,但是分析不同院校的核心课程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别,各院校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分析相同的人才培养层次的不同院校,各个院校设置的专业课的差别也非常大,尤其在专业学位课与必修课的设定上严重缺乏一致性,体现出了相同层次院校在课程设计上还是比较混乱。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纵向的各个层次,本科、硕士、博士的开课率也在明显下降,专业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

4.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经过上文所写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给我国培养了很多专业社会知识型人才。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该学科的建设及人才的培养。因而,提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就十分重要。4.1培养各层次人才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具体优化和整体设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先应该清楚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校的设立情况,从该专业的整体分布情况来看,还存着学校分布及专业实力等不合理的问题,这就阻碍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因而需要进行整体的结构优化。要让学校充分认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科阶段的教育,该阶段的教育作为基础,可以促进硕士及博士的教育。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提升特色专业院校的实力。进而对学校的分布区域进行调查,了解学校的实力特点,进一步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进行优化,构建整体的布局。在横向中,要建立不同学科、不同地域及不同院校之间的合作机制。同时在纵向上,做好本科、硕士及博士的多层次不同教学工作,各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从而提高各阶段人才的培养水平。4.2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性。目前,还需要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方向,这样对于促进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个二级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域。而当期阶段,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方向设置而言,其研究方向存在很多的问题,如随意设置且还存在严重的偏离原来的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方向需要和国家的相关文件一致,结合党思想理论的发展,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4-5]。4.3明确人才培养的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三个层次,分别是本科、硕士及博士阶段的教育。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从而培养出较高水平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等。在2005年,国家对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规定,要求硕士学位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为己任,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且深入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备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能力,具有查阅文献并了解最新的国家动态等。要求博士学位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深入了解并且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通过这些高要求,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及水平。4.4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规范并且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对于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专业构成的基本元素就是课程,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培养计划中已经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课程方案,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的专业性差、设置随意点呢过,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因而,应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目的及特色,根据前沿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改善课程体系。同时,依据不同的教学层次,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从现阶段学生的科研水平来看,还存在严重的前沿课程缺失的情况,尤其是一些硕士及博士,针对这些学生的研究方法缺失,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水平人才的培养。4.5提高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该学科的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针对目前,在一些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低的问题,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着教学不认真的情况,甚至一些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这就影响了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因而,学校首先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养,甚至公派一些教师到国外进行深造。这样提高了学院一些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有助于带动学院教师的整体素质。4.6走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我国人文社会学科的重大专业之一,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该学科已经逐渐成熟[6]。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就是注重专业建设标准、提升专业水平和质量。因而,为了实现重心的转变,应该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着力解决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应该依靠我国先进的技术及科研氛围,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已开社会的影响力及投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为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该在内部提升自律机制和认同机制,优化学科的结构。学校还应该注重本科阶段的教育,提高本科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育,可以更好的接轨硕士及博士阶段的教育,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该学科已经逐渐成熟。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体系及学科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因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几条解决措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

作者:曹媛媛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佘双好,邢鹏飞.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综合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6:1-8.

[2]曾令辉,戴回天,黄玮琍,郑世冰.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性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92-97.

[3]李斌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发展的主要经验——以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4-2004年的发展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1:4-10.

[4]佘双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6,07:12-19.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篇8

关健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高等教育的运行环境与运行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笔者针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结合我院教学实践,谈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索。

一、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对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重要性的认识。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德方面的要求非常重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而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及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学实际,妥善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课内外的关系、思想与实际的关系、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担负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研究的重任,“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②目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工作非常薄弱,缺少学科发展的整体规划,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匮乏,学科发展的平台和条件较差,在一定意义上说,还未真正构建起科学的学科体系,教师对学科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的发展。做好学科发展工作,首先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整体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优化人力资源,构建学科发展梯队,搭建学科发展平台。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突出西部和民族特色,构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优化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要突出重点,更好地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利于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具体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和优化,要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稳步推进。对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的必修课程,要精心组织和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在借鉴有关高校经验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的特点,建设具有自身优势的精品课程。另外,要根据本院高职生的发展特点和要求,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思想,积极筹划选修课的开设,力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系列选修课,以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特色人才服务。在做好课程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单一,是制约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提高的主要因素。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单一,造成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力不足,易使学生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自身发展影响不大的错误认识。因此,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十分必要。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探索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学习特点。具体做法是: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建立和完善实践性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实践性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实现“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

在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考试办法,加强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团队作用。将课堂所授理论考核与学生实践性内容的考核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高职院校特点,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

四、更新教学内容,努力反映时展要求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我国要在本世纪中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会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符合时展要求和中国实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对时代新的发展要求,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反映中国发展的新情况,必须将最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反映时展要求,力争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贴近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更加符合国情、省情、州情,更加适应民族地区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要求。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始终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尽职尽责地完成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可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首先,要积极鼓励教师广泛开展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丰富教学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构建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通过兼任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生活的态度,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思想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专任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辅导员有条件的可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再次,可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来源渠道。同时,也可聘请理论研究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开设专题讲座。最后,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学术交流等措施,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另外,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提倡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校园风尚,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氛围。

注释: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 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新的形势对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我院教学实践,就如何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谈点认识和思路。

一、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对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重要性的认识。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德方面的要求非常重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而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及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学实际,妥善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关系、课内外的关系、思想与实际的关系、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担负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研究的重任,“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②。

目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工作非常薄弱,缺少学科发展的整体规划,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匮乏,学科发展的平台和条件较差,在一定意义上说,还未真正构建起科学的学科体系,教师对学科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的发展。

做好学科发展工作,首先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整体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优化人力资源,构建学科发展梯队,搭建学科发展平台。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突出西部和民族特色,构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优化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要突出重点,更好地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有利于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具体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调整和优化,要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稳步推进。对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的必修课程,要精心组织和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在借鉴有关高校经验基础上,建设具有自身优势的精品课程。另外,要根据本校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要求,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思想,积极筹划选修课的开设,力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系列选修课,以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特色人才服务。在做好课程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单一,是制约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提高的主要因素。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单一,造成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力不足,易使学生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自身发展影响不大的错误认识。因此,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十分必要。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探索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学习特点。具体做法是: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建立和完善实践性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实践性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实现“两个课堂”的有机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考试办法,将课堂所授理论考核与学生实践性内容的考核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高职院校特点,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

四、更新教学内容,努力反映时展要求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我国要在本世纪中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会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符合时展要求和中国实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对时代新的发展要求,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反映中国发展的新情况,必须将最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反映时展要求,力争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贴近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培养要求。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始终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尽职尽责地完成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可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首先,要积极鼓励教师广泛开展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丰富教学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构建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通过兼任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生活的态度,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思想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专任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辅导员有条件的可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再次,可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来源渠道。同时,也可聘请理论研究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开设专题讲座。最后,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学术交流等措施,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另外,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提倡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校园风尚,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氛围。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篇10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其他综合类院校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对当前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准其存在的异同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深远意义。近些年来,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方式过于单一,管理教育理念过于落后,选拔任用等机制缺乏针对性,因此,从以上几个问题入手,方能破解具有师范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题。

关键词: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0文i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168-02

大学生“90后”群体化到目前来看已经基本普及,因此,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几乎已经全部进入“90后”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精神状态、人际交往与心理特征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特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仅是大学生群体性特点给予的,更是科技的进步更新、信息共享造成的大学生思维活跃。那么对于师范院校来讲,则更要求在面对新形势下的变化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方法与管理方式,要时刻迎合时展与社会需要。

1师范院校中大学生的群体性特点

众所周知,师范院校中大学生和其他普通类综合型高校的学生有着独特的特点,这种变化正是高校教育属性所决定的。因此,分析师范院校中大学生的特点对于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重要影响。

1.1学生未来职业的特别性

师范院校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教师并且分散在不同的教育层次上,所以说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大部分在就业的时候都会从事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他们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体力量。他们传授的不仅仅是一些基础的专业知识技能,更是德育教育的主要传播者,因此,他们的存在能够深刻影响着被教育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那么师范院校的这种独一无二的特点就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以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为根本目的。

1.2学生中的性别比例不平衡性

受传统观念影响,为师者大部分都是以女性为主体,这种观念上的根深蒂固直接导致师范院校招收的学生仍然以女性为主,男女之间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甚至相关专业无一男生的局面也略有发生。那么对于在女性大学生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相似性格之间的个体比较容易发生冲突,因此,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交往中矛盾问题也会经常产生,这种情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高校相比必然会有比较特殊的方式和技巧,因此,师范院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其学生的特点有着必然的联系。

2师范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教育、管理观念跟不上时展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资源共享已经使得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之前相比有了较大转变,但是传统观念在教育者的思想中仍然占有很大的分量,尤其对于一些年长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他们更习惯于重管理、轻服务。对学生的管理目的似乎是要将他们变成更加听话的类型,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力必然会不断下降,因为这种教育管理方式有如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忽略了其个体的个性修养与外在品格差异性的结构,必然导致“全体一个样”,那么在这种管理教育模式下,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必会严重僵化,其教育结果也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2.2管理方式、方法单一片面

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仍存在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中,这就导致对于管理方法方式过于单一,具体表现为权利的过于集中,仅从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出发,覆盖面为全部的师范院校大学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管理方法仍沿用一些传统的习惯,比如:一贯的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说服教育,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难以服人,而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进行变通,便会出现强制性的约束,这就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

2.3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问题

第一,从单纯的数量上来看,首先,师范院校中的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仍然不能满足当前招生对等要求,因此部分院校不得不从专职教师中选定一批思想政治教育者做兼职。当教学工作和学管工作相互交叉势必会影响教育质量。其次,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也不能满足当前需求,那么目前呈现的情况就是少部分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大部分学生的教学任务,量大势必不精,从教育的结果上来看也是差强人意。

第二,目前师范院校的专职辅导员往往都带着大批的学生,日常管理实务繁杂偏多,思想政治教育者执行力下降,对于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不能面面俱到。为了解决此问题,有的师范院校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应对,比如:在研究生当中选取一定的工作者来辅助辅导员工作,这么做确实能够针对以上困难解决问题,但是选定不专业的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其结果必然是负面的。

3师范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目前,我国综合类院校都存在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但是对于具有独特特点的师范院校来看,其破解措施必然会有一定的针对性。那么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从观念、方法和制度三者形成合力才能够使得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发顺利。

3.1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者管理、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因此,思想观念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都是从一个被教育者向教育者进行过渡,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是具有独立思维的个体,因此,其思想观念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其教育结构。因此,首先更新其管理理念,适当地对传统的、不能适应时展变化的管理理念做及时更新,贯彻其人本思想理念,做到管理为辅、教务服务为主的思想。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做的是人的工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更是兼顾管理与教育,目前来看,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已经逐渐被公众所接受,如果仍旧一味的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集权式管理模式运用在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管理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本身的科学教育体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仅要注重教育过程,更要关注教育结构的反馈。目前部分师范院校的教育者仍然停留在把精力著重放在教育过程上,而忽视了教育结构的反馈。因此,对于教育者而言更要提高其教育结构的反馈意识,不仅重“因”,更要重“果”。因此,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②

3.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教育者的灵魂,那么科学教育手段的运用能否顺利推动其教育工作的科学进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运用大部分仍停留在说服教育、语言沟通,殊不知对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手段都可以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必然涉及到多学科全方位的教育。比如:社会工作方法中的个案工作借鉴过来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小组方法则可以进行一对多的教育,其不同方法的运用也必然对应着问题出现特点,在语言沟通中可以运用心理学进行逐步引导、情景再现等众多教育手段等。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停留在单一的教育模式上,要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手段的教育模式,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全方位,灵活的创新教育手段。

3.3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选拔机制

近些年,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者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当前要求,部分师范院校仍然从专职教师中选拔辅导员做兼职学管工作,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质达不到要求水平,缺乏专业素养,往往以“管”代“教”,人本思想不能落实,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专业技巧得不到发挥,因此,急需建立健全适应时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选拔管理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个人素质,强化教育质量。

首先,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选拔工作应该注重适应自身师范院校的发展,将教育者与大学生二者的数量做到合理化分配。对于辅导员的招聘选拔,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能力的检测,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实践,在选拔的过程中可以针对自身院校特点,对个人能力进行有针对性选拔。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能力,对于其个人的政治立场、观点更要严格把关、从德育教育和政治教育二者综合权衡。

其次,建立常态化的考评体系。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教育过程更要注重教育结果的反馈。因此,对于高校来讲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考评体系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制度化、常态化,更应该利用科技手段来做辅助。对于考评体系可以参考“互联网+”的模式进行探索,对于教育效果、学生遇到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动向、政治导向都可以创建互联网平台、分多个模块进行跟进,最后每月对反馈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其数据的权威性、可靠性、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常态化考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模式创新。

总之,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教育者和领导者要充分分析师范院校和其他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异同,及时更新观念,利用科技,完善选拔、规范制度,全方位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其政治立场、完善其思想观念,向着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云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133-136.

[2]王舵,陈勇,杨静.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8(5):135,138.

[3]罗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7):71-75.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