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十篇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十篇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0:49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篇1

关键词:数字化故事叙述;小学英语课程;英语教学

1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介绍

数字化故事叙述是“DigitalStorytelling”的译文。20世纪80年代,美国Danaatchley最先提出“数字化故事叙述”,他运用计算机来讲述故事产生了“数字故事”这种极具创造性的讲故事方式。随后,越来越多教师学习和使用数字化故事叙述,它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学的流行工具,美国甚至有不少大学开设专门的课程来教授学生学习数字化故事的制作。

1.1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概念

国外研究学者BernaJeanporter认为“数字化故事叙述是一门艺术,它利用技术工具来对传统口头讲故事的艺术进行润色,整合图片、图形、音乐和创作者讲故事的声音来编制自己的故事。”[1]国内研究学者黎加厚教授认为数字故事是在教学活动中编写故事,并加入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2]其实,数字化故事叙述就是一种将讲故事的艺术以及内容与多媒体新技术(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音乐等)相结合来讲述故事的新方法。

1.2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特征

(1)真实性。数字化故事一般将教材内容信息有效地组织起来,与真实生活联系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叙述。

(2)多感官性。数字化故事叙述整合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等多媒体技术,需要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口表达,动手搜集制作,动脑编制分析,让聆听者可以从声音和画面中同时获得故事的内容。

(3)设计性。数字化故事叙述过程独具设计性,一般来说包括选择主题、故事设计、搜集资料、编辑合成、展示与共享、评价与。

(4)合作分享性。数字化故事叙述是将故事与多媒体相结合产生的,依托数字媒体合作与分享,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和交流,而且传播范围广泛。

2数字化故事叙述与小学英语课程的契合

2.1英语课程标准方面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小学英语课程一级为起始级别,二级为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二级目标中,指出“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3]由此可见,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2.2小学英语教材编排方面

在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上,自四年级起,每册教材assessment中设置“Let’sreadmore”故事部分。这些世界故事结构简单,内容主题意味深长,一般以文字、图片和活动设计安排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例如,五年级上册中的中国故事“thestoryofnian”介绍了春节的来历;六年级上册中“thehelpingHand”,通过在地铁站发生的故事传达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主题等在故事中传递人文知识。一般为单元所学内容做背景延伸,将语言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故事之中。

3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程中的价值探讨

3.1利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字化故事叙述以教材内容为主题,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由学生根据主题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在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学习语言的文化、词汇、语法等,体现了“从做中学”的教育基本理念。值得强调的是,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评价是一种动态性的综合评价。如果充分利用其所带来的积极因素,无形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学习投入程度,从而提升学习绩效。这种方式寓教于乐,不仅保证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还重视学生的情感倾向,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学习要素。

3.2引导学生数字化故事叙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数字化故事叙述通过搜集资料、安排设计、编辑制作、录制与展示等将学生情感态度等以多种媒体组合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方法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讲授,它真正使教材中的内容“鲜活”起来,学习到的知识不是文字上的“搬运”,而是真正理解掌握。这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3运用数字化故事叙述,促进教师的发展

数字化故事叙述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的辅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数字化故事提升了教师运用电脑软件、信息搜集处理等多媒体信息技术素养,推动了教师教学的信息化进程。其次,教师要从整体出发来合理安排数字化故事叙述,如依据课本内容、学生生活及社会热点来选择故事主题,按照异质性原则来划分学习小组并制定相关学习计划。最后,进行作品成果的课堂展示并进行教学活动总结与评价。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考验,需要教师的整体安排与规划,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从而锻炼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4利用数字化故事叙述,共享教学资源

数字化故事的成果虽以课堂展示为主,但可以将数字故事借助网络平台分享给所有人。如今微课、慕课、网课发展如此迅速的环境下,数字化故事作为一种优质教学资源,可以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间的交流,网络课程的辅助等等。当学生们看到自己参与的作品被网站收录并共享展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能力的肯定,动力的推助。同时,在网络平台上的数字化故事,可以引发学生们的主动阅读思考,促使他们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BernajeanporterConsulting[eB/oL].http://.

[2]黎加厚.数字故事,不一样的精彩[J].远程教育杂志,2011(5).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篇2

 

1.1数字化故事叙述概论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达纳·温斯洛·阿奇力(Danawinslowatchley)--数字化故事叙述第一人,他用自己的讲述配上老照片,通过电脑自己制作了一部自传体小电影,把自己的作品在公共场合播放,赢的人们的关注。阿奇力受到鼓舞,开始和朋友伯特(Lambert)教别人讲叙自己的故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这种创作中来。随后旧金山媒体中心(SanFranciscoDigitalmediaCenter)成立,也就是现在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心(theCenterforDigitalstorytelling简称CDS)的前身,来自8个国家,美国25个州的代表们,于2002年11月底聚集在一起创办了数字化故事叙述协会(DigitalStorytellingassociation)[1]。自此,数字化故事叙述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教育者们也开始关注,并尝试将其应用于教育中引入课堂,从而相继有大量的数字化故事叙述教育网站以及著作出现。

 

在此论文中,笔者将数字化故事叙述定义为:一般是指将一些图片、文本、录制的音频叙述、视频剪辑和音乐以及网络等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叙述形式。

 

2.1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于中学英语口语课堂的理论支持

 

2.1.1多元智能理论

 

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的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而非单一的,是量度人的解题能力的指标。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于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有助于学生如下几种智能的开发: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

 

2.1.2“做中学”理论

 

杜威在他的儿童中心论中就提出教育的进行要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理论。“做中学”即教育要从儿童的真实生活出发,并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2]。数字化故事叙述和英语口语课程的结合,能够很好的实现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并且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制作过程和杜威的思维五步骤相符合。

 

2.1.3人本主义理论

 

在系统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罗杰斯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教师为学生而教,学校为学生而办。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调动有效手段,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体现主体的价值[3]。在他的《学习的自由》中,强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学习合作者,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策略,这些人本主义理论使得数字化故事叙述强调的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经验、兴趣和爱好,结合学习目标、内容等进行数字故事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理论依据。

 

3.1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潜力与价值

 

3.1.1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潜力

 

3.1.1.1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进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和图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数字化故事叙述制作数字化故事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这与《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谋而合。

 

3.1.1.2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数字化故事叙述引入到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是必要的,下面从以下四个维度来看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1)认知方面,(2)情感方面,(3)意志方面,(4)动机方面。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5]。学习者早期的主要成就动机就是附属内驱力。学习者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学习英语取得进步时,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同和赞许。学习者将会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而更加努力的学习。

 

3.1.1.3数字化故事叙述引入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符合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要求

 

在初中英语新课程的四级目标中有部分要求如下:可以用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利用所给提示(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能讲述简单小故事;能在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在这些要求中,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趣味性、内容的丰富性、简单直观性以及实践性等都能够吸引学习者把目标放在实际应用中来,并且通过数字化故事叙述则可以更好的满足这些要求,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从而圆满的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3.2.2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价值

 

3.2.2.1数字化故事叙述能够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口语学习的环境

 

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学习者提供贴近生活的感性语言,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创设故事,从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学习者在自己创设的氛围中进行自我学习,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3.2.2.2数字化故事叙述能够更好的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

 

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是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此时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英语口语是一门应用学科,目的是会话。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各种特征,能有效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英语口语学习动机一旦建立,对他们学习成绩的影响和效果是很明显的。

 

3.2.2.3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质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提出的。在制作数字故事作品过程中,学生的搜集信息、甄别信息有用性以及怎么有效利用信息等这些信息素养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8]。

 

在制作数字化故事叙述作品时,学生们开始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技能水平来选择合适的媒体,用媒体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让学生成为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创作者,而不仅仅是故事的听众。

 

3.2.2.4促进课程间的整合

 

由于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出现给课程与媒体素养的整合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在教师的观念中有媒体素养的概念,那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会寻找合适的机会尽可能的将媒体素养教育放入实践中来。在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让学习者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制作数字化故事叙述作品以达到学习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三方面的整合。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再结合初中英语口语课程特点,数字化故事叙述将会更多的出现在初中英语口语学习中。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篇3

如何创新学校会议的内容与形式,让传统的乏善可陈的“一言堂”式会议散发出生动活泼的人文气息,是我们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一直思考并致力研究、解决的课题。于是,校园微电影,这种带有浓郁致远文化气息的叙事方式诞生了……

一、影像魅力缘起春天

在这个读图时代,影像的魅力远不止于娱乐和记录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影像更让我们正视教育现象,反思教育过程,放大教育细节,促使我们思考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在现代学校管理过程中,影像记录着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教育教学的状态,表达着我们内心丰富的世界。而校园微电影作为影像的一种叙事方式,它正改变着现代教育者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成为一种新的语言沟通方式。它通过运用影像叙述教育故事,表达教育思想,传递教育正能量。

2012年2月6日上午10时,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全体教师齐聚在多媒体教室凝听由校长主持的新学期“第一课”。待老师们坐定,会议室内灯光渐渐暗了下来,宽大的屏幕上开始播放一部视频作品,大家屏息凝视。微电影《从春天出发》画面极具冲击力,文字则更具震撼力,它向观者讲述了一只40岁的鹰的蜕变:传说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当它到了40岁,就要重新面对一次生死选择。它必须历经痛苦――拔去老化僵硬的羽毛,磨去早已不再尖锐的鹰爪和鹰喙,栖身悬崖绝壁等待涅。生动的画面,浅显的文字,渗透着教育启示,让会场内的每一个人内心都充斥着感动与激情。对学校新学期工作的思考、核心价值的定位、文化战略的构建、对教育教学的要求等都一一融入了这部精美的微电影中,它激发了全体教师真情育人的信念与追求。

微电影《从春天出发》,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学校立即形成一股潮流。无论是个人汇报,还是年级组总结,无论是教研活动,还是班队会议,都能看到主题微电影这种新的表达方式。

二、影像叙事渐成风尚

教育教学工作只有通过教师才能得到具体实施,广大教师的感受理应得到学校管理层的高度尊重。微电影的叙事方式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凸显时代特征,突出主体地位。一个简单的故事提纲,一部普通的单反相机,一群志同道合的追梦人,组合到一起,就是一段励志故事,一部校园微电影。这种校园叙事方式让人人参与其中,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角色;这种校园叙事方式新颖又极具创意,简单而又源于草根,特别适合新时代师生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交流的感性诉求,切实唤起了广大教师的工作激情,也充分展示了她们的聪明才智,成就了教育者的幸福人生。

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思想重构。美术老师项杰的个人总结是微动画――《我的苦乐生活》。有趣的画面,轻松的音乐,幽默的文字,成为校园微电影的经典之作。在制作过程中,老师们时而歌唱,时而舞蹈,时而叙述,时而游戏,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重温自己的故事,进入电影中的自我角色。项杰老师这样感叹:“每一次创作,每一次拍摄,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体力的负重,一次思想的重构。”

每一部视频,都是一次心灵旅程。这样的微电影有很多。六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微电影《风景这边独好》道尽她们教育教学的精彩人生!四年级数学备课组的《小曹说事儿》,演绎了致远数学教研的生动故事,亦庄亦谐,又充满哲思!六年级英语备课组的《小周读报之今日有约》以读报的形式,呈现了一群魅力四射的英语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每一次创作,都是一种艺术享受。在整个微电影创作过程中,所有参与成员一起进入“创作情境”,服装、道具、场景、灯光、动画、配音、音乐、后期制作,一样也不可或缺。每个参与者都精益求精,或是在意犹未尽地修改剧本,或是在积极寻找创作素材,或是在忙碌纷繁的工作之余成为剧中人……所有人沉浸在绘声绘色的表演中,享受着表演带来的乐趣。

三、影像力量成就致远

著名国际顾问迈克尔・多伊尔在《开会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互动开会法”,在他眼里,成功的会议都拥有一些共性:具有共同的“内容注意点”和“过程注意点”;与会者角色分配明确、责任清楚……这种“互动开会法”不仅有益于提高会议的有效性,同时,也为与会者提供了一次分享各自人生经验与感悟的平台。这,是一种创新。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思考,强大内心的动力;影像,拓宽前行的道路。校园微电影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影响并冲击着致远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并使他们自觉地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带入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教育的品质。

2012年9月,我们参与申报了“南京市青奥现代化示范学校”,我们在校长陈述环节进行了大胆尝试,改成用校园微电影来呈现,视频分别从“宁静致远,我们的精神内核”,“生态致远,我们的文化愿景”,“笃学致远,我们的成长方式”,“善创致远,我们的教育路径”,“智慧致远,我们的专业诉求”,“润泽致远,我们的德育理想”,“活力致远,我们的阳光锻炼系统”,“数字致远,我们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文化致远,我们的教育使命”,“开放致远,我们的国际情怀”等十个段落,阐明了学校是一所融国际教育优秀品质与传统优秀文化为一体、具有深刻内涵优势的现代化的新型学校。微电影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我校以高质量高分申报成功,光荣成为“南京市青奥现代化示范学校”。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篇4

1、继续推行“同课研究”。语数外三科由全校统一安排,定内容,定时间,定主讲人,定授课班级,列表公示。其他学科由各教研组自行安排,报教务处备案。

要求“同课研究”做好四个结合,一是与全区相应学科网上教研主课题相结合,二是与“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水平检验相结合,三是与“英特尔未来教育”课程培训检查相结合,四是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

“同课研究”时间安排,语文6、7、8周,数学9、11、12周,外语13、14、15周。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由于“十一”长假的冲突,我们实验中学的“同课研究”时间进行了调整,从而影响到了全区语文网上交流的时间。现将原定于第八周周二(10月27日)两点半的语文教师交流时间,推迟到第九周周二(11月3日)下午两点半。请各校通知语文教师。

2、在“同课研究”基础上,开展优质课竞赛。时间安排在16、17周。

3、同课研究,优质课竞赛,要求全程录像,挂在网上供交流观摩。

4、进一步健全听课制度。要求行政干部每学期不少于20节,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5节。从而保证足够的交流面与交流深度。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篇5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一课一得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一课一得”是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作文教学如何做到一课一得呢?我认为平时的训练就应该紧扣《标准》进行,把内容、语言及结构三方面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小点,每节课或者每一个阶段落实一个小点的训练。下面就谈谈我指导学生选择记叙文体写作话题作文时,是如何课课落实的。

我每接一届七年级新生都会从话题作文的拟题开始,对学生进行系列作文训练。一般用五课时进行拟题训练。我告诉学生记叙文题目以描述性的语言拟写为好。然后布置学生以“寝室生活”为话题作文,我把学生拟出的较典型的六个题目板书在黑板上,以此为例让学生品析题目的内涵:①《这就是我》、②《今天我值日》、③《我最喜欢的同学》、④《操场上红旗飘扬》、⑤《最难忘的一件事》等。

学生比较后得出结论:题①让同学们重新认识自我,让大家相互了解;题②让同学们明白自己的一份责任。题③饱含同学之间真诚的情谊;题④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读题⑤则体现出那难忘的一幕已镌刻在自己的记忆里。

我还在学生中开展了精妙歌词、诗句搜集比赛,然后筛选出五百多条意蕴深刻的句子,打印成两张,发给学生朗读、背诵,以便写作时信手拈来。题好才一半文,另外一半得用上近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训练。仅“内容具体”一项要求我就用了四节课进行训练。

“内容具体”就是要求“言之有物”,别写成“四不像”作文。我着重训练学生如何打开思路选材。打开思路除了仔细审读提示语,从中寻找启发外,一般还可以从时间、空间、因果、对象等四个范畴打开思路。例如:以“磨练”为话题写作,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从时间角度选材,可以把话题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去考虑,也可以放到某一关键时刻或某一特定时间去考虑。曾经经受过的磨练,如七年级刚住校时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现在正在经受的磨练,如早锻炼使自己意志更坚强了;某个时间段经受的磨练,如做卫生委员的一年里,我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的;某一时刻的磨练,如参与了学校德育室《做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演讲比赛,我的自信心增强了。

从空间角度选材,可以想到话题所涉及的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场所中的磨练,比如自己在家庭中的磨练,或者同学们在学校中的磨练;不同领域中的磨练,比如假期参与卖报纸实践活动,检验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心理素质等。

从因果角度选材,可以想到话题的原因和结果。磨练的原因,例如我为什么需要磨练,是生活环境改变了,还是哪方面的能力欠缺需要磨练;磨练的结果,即磨练的收获是什么,比如经过了半年住宿生活,我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还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懂得感恩师长了。

从对象角度选材,可以从话题的主体、客体对象入手。第一、写作记叙文一般要求文中有“我”,所以自己是很重要的对象,是重要的资源,因此可以写自己的磨练经历及感受。第二、其它人,包括周围的人,古人,名人。比如爸爸做推销员经受的磨练;同学们军训经受的磨练;越王勾践经受的磨练、刘翔的磨练等。第三、想象中的主人公。比如聪明的一休的磨练;海伦?凯勒的磨练。第四、动物,植物。比如一只小狗的磨练;一株小草的磨练。第五、范畴,概念。比如,一个班级人心涣散,同学之间缺乏合作精神,经过一次体操比赛的磨练,同学关系融洽了等。

以上训练内容我分四节课进行,每节课都有意识地给几个话题,让学生分析后侧重于某一个角度进行习作训练。意在让学生明白:一般说来,话题作文都可以从这四个范畴来打开思路,不过哪一条路上的材料有价值,就选择哪条路走。四次训练结束后,我在做总结时告诉学生这种打开思路的方法同样适合于写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要想做到一课一得,课外的铺垫也是必须的,因为作文不是坐在教室里写出来的,得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才行。我既是语文老师又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就充分利用这个优势,让班级的德育、美育等实践活动为作文教学所用。

我班每周的语文晚自习都是阅读和作文训练时间,写作话题都与他们近几周的活动有关,这些活动有学校组织的,也有我布置的感恩作业。在进行“感情真实”这一要求的训练之前,我布置学生周末回家完成给父母洗脚、洗头发、剪指甲等常规感恩作业,因为感恩教育是我班坚持了近三年的常规德育活动。

一节作文训练课以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我读后很受感动,因为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任梦洁同学的习作题为《妈妈的微笑》,写的是周六那天,做护士的妈妈下夜班后刚睡着,就有人打电话找妈妈。她轻轻走到妈妈床边,看见妈妈睡得很熟,就没叫醒妈妈,并默默地为妈妈唱了一首自己改编的《摇篮曲》,唱着唱着,妈妈脸上竟然露出了恬静的笑容。母女这么心有灵犀,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呀!孩子的孝心上天可鉴,读来怎能不为之动容呢?

同学们的选材非常丰富,有一个同学写的是跟爸爸进行了一次促膝谈心,还有一个同学写的是父母要外出打工了,在车站告别时,自己破天荒地给了父母一个甜美的微笑,省却了父母的几许牵挂。由于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所以这节课的作文训练非常成功,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篇6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说明文写作还有一定的困难,与课标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可以这样说,说明文的写作教学是初中写作教学的一个难点。

学生写作说明文,一般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无话可说,就是写五六百字的最低要求也难以达到;二是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三是不能从中心思想、写作手法上区分记叙文和说明文,因而写得不伦不类,既像说明文,又像记叙文;四是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欠妥。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的内驱力;二是八年级学生年龄偏小,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对事物作理性说明有一定的困难。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一般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把事物说明白清楚,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要达到课标的要求,有效提高学生说明文的写作水平,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读写结合。结合教材中范文的阅读教学,多进行单项训练。如学习了《春蚕到死丝方尽》及《蜘蛛》之后,便指导学生作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单项训练。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平实说明,什么是生动说明;哪些地方需要用平实说明,哪些地方需要用生动说明。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在说明文中,使用平实说明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对比较抽象且不易说清楚的事物才采用生动说明的方法。教师可结合这个阅读训练点,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取一两件事物作平实和生动说明的练习。

二、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和实物,让学生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说明文主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性状和用途,要对事物作理性说明,就必须对被说明事物有比较深入、透彻的了解,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这正是八年级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例如说明文《猫》,不仅需要提供关于猫的插图,而且对猫的生理构造、生活习性还要作简单准确的描述,以便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作具体生动的说明。再如说明文《我校的教学楼》,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有关教学楼的数据、资料:建筑面积、整体结构、建筑过程、效益等等,供学生写作时选用。平时,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对被说明事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 指导学生认真区分记叙文和说明文两种文体在表达中心、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由于学生从小学到七年级基本上都是写记叙文,八年级才开始写说明文,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是较难区分这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体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猫》那篇习作,如按记叙文写,表达的中心可通过其形状、生活习性的描写,突出其顽皮可爱。如按说明文来写,则应该把重点放在猫的形态、生理构造、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的关系上,并对此作准确、生动、具体的说明。在表现手法上,记叙文应对猫的形态、动作、习性多做生动描写。而说明文则应对猫的特性多作具体、准确的说明。这些都应该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加以区别。

四、 应注重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生写作说明文的过程中,要做到"表达准确,条理清楚",就必须注意说明的顺序。说明的顺序,也即是作者行文的思路。或以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为序,或以空间位置为序,或以事物特点、功能的主次为序准确地说明事物。至于"举例、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只要为其提供具体事例、数据,学生在写作说明文时是不难掌握的。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篇7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面向全体分组分级评价的模式能够较好地克服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和“大一统”的缺陷。单就语文教学而言,它不仅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区分性,针对性,还能与平时的语文教学结合,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四个方面。如果说,语文是一个人的手掌,那么,听说读写就是人的手指。人的五个手指伸出来是长短不一的,但是缺一不可。我们不能以最长的中指否定最短的无名指,也不能以无名指否定中指,同样道理,一个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在某方面的薄弱,进而彻底否定他的其他方面。作为语文老师,就是要使学生在强的方面更强,在弱的方面加强,从而全面提高语文各方面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面向全体、分组分级评价的模式非常重要。语文老师所关注及要评价的,绝不是语文素养出类拔萃的某个或某几个个体,他要放眼全班,不管是语文素养高的,还是语文素养低的,都是他关注的对象,培养的对象,评价的对象。分组分级是指对学生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能力高低的甄别。有的学生听、说、读、写几个方面都不错,有的学生在说、读方面能力强些,在听、写方面能力差些,而对这些能力高低的判别,需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长期考查,并对每次活动及参与活动的学生的表现有及时的评价记录。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给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分级,在分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在训练的过程中,设定追求的目标。

以写作为例,经过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的练笔写作,一个语文老师应该知道班里哪些学生的文笔好些,哪些学生的文笔差点,哪些甚至不知如何写作;更细致点,知道哪些学生擅长叙事,哪些擅长抒情,哪些擅长议论。这个时候,就要进行分组:擅长叙事的分在甲组,擅长抒情的分在乙组,擅长议论的分在丙组。分完组后,还要在组里分级:最擅长叙事的,判为一级,其次是二级、三级……其他组以此类推。分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尽所能,进而做到扬长避短,以优势弥补不足。同时,分组也使老师在作文训练中更有针对性、目的性。教师可以布置一次作文练习,让善写记叙文的,写记叙文,善写议论文的写议论文。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分级的目的还在于让学生看到差距,从而积极进取,迎头赶上。有的同学虽擅长叙事,但分级会使他认识到,在他的前面,还有高手。这会给他造成一种紧迫感,不服输的念头会驱使他紧追前面的同学,以孜孜不倦的态度,呕心沥血的精神打造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这样触一发而动全身,会有效促进全班学生你追我赶,焕发写作热情。写作可如此进行,但是单纯而集中的能力训练,并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这就需要把这些包括写作在内的其他能力的训练糅合到平时教学环节中,分组分级的评价模式仍旧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朗读,教师要求学生诵读全文,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强弱进行恰当安排。可先叫朗读能力很强的学生读,再依次按强、较强、一般、差这样的顺序进行。一轮读完,教师或学生要对朗读者的表现进行评价,对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要求也要高,水平一般的,只要能读得顺畅,就可以了;然后再先弱后强来一轮。在这样的分组分级循环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较清晰感受朗读水平高低的变化,用心揣摩这种变化的原因,加强练习,取长补短,朗读能力就会越来越高。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篇8

中学生作文不入格的表现有哪些呢?

记叙文,写人叙事的文章。记叙文总是要通过事来反映人物品质、反映社会生活。记事部分应是文章的重点,但现在中学生最不易写成功的是真正的记事部分,或六要素残缺,或时地交代不明、或人物缺乏活动场景、或经过蜻蜓点水:或刻画人物缺乏方法,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刻画,要么事完文章也即刻结束,无感无悟,停留在一种小学低段水平。

记日记,不了解日记的格式、不明白日记可记述的内容。“日记”应是当天记,记人、言事、说情、记思。不少学生养成了大人记日记的风格:用一句话说明自己干了什么或将要干什么,无价值取向、无思考回味、无细节冲添、感悟提升……

现在科技发展迅猛,学生用书信表情达意似乎成了一种回忆,电话代替了信笺,网络代替了语言,如果非要他写一封信,他会涂鸦完成,有时格式残缺、有时署名和日期颠倒、有时通篇只有一段、有时文章不知所云……错误之处,不胜枚举。

那么,如何做好作文的入格教育呢?

首先,明了格式记叙文的一般格式:开头一段引出要写的人,中间一段或几段写好一件事或几件事,用一段或几段评价所写的人或事,最后一段回应题目,升华中心。有时开门见山,直接记事:有时事完,文章也完;有时倒叙把意义或最出彩的放在前面。日记,记当天的事或新近持续发生的事,日记是私密的,以记自己为主,常用第一人称呈现。日记应体现日期,年月日不能少,便于可查,星期、天气也不要丢。从内容上说,记人言事、说感抒情、品头论足、皆成文章。书信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不宜或不便当面说的,均可用书信表达。它包括结构五部分:称呼、正文、祝语、署名和日期。正文部分为了层次分明,一般一件事说一段、一个意思说一段。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可多称呼。

其次,重点突出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经过应是重点。记叙文就是一个小故事,要写得曲折,情节四要素中发展、高潮要吸引人。如平铺直叙,则索然寡味。如记老师关心我,学生的一般模式:我有错――老师发现后教育了我――我改正了,不生动。稍作调整:我有错――老师发现后教育了我――我口服心不服――我的错再犯而碰壁――老师再教育――我改正了,这就要好一些了。又如写同学之间闹矛盾学生的一般模式:闹矛盾――因事解决矛盾――和好如初,如把经过作为重点可调整为:好朋友――闹矛盾――矛盾升级――因事解决矛盾――和好如初,这样一来,文章就要受看一些。

记叙文设若仅仅是写好发展、高潮,缺乏必要的细节,文章也只是较普通的。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细小的情节。何永康教授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顶得上千言万语,一两个生活的细节是记叙文的亮和得分点。”由此可见,文章是有必要写好细节的。那么如何写好细节呢?最常见的是运用好动词,准确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展现人物精神风貌。有一个学生写老师恨他:刚才还喜笑颜开,突然和我的目光相接,笑容僵住了,目光紧盯住我,嘴角动了动,眼神开始放射出一种愤恨,整个眼神向我扑过来,嘴里马上冒一句:看啥子看?……白描,也能使文章细节增色。曾经有一位家长到我校找一位老师,他不知道这个老师的名字、任教班级,我校老师上百人,还真不好找。情急之下,他说这个老师:“亮额头、高鼻子、卷卷毛”,九个字我们就一下知道他要找谁了。当时,几个语文老师不住感叹:诗在民间诗在民间教了十几年书,还没得这个农民朋友功力深厚在事件中,通过对比写好各自表现也能写好细节,这里就不举例了。另外,恰当运用修辞也可写好细节,比较典范的文章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三拳的描写。标点使用好也可突出细节,最常见的是鲁迅先生对人物语言描写中省略号、破折号的使用。

日记,也是中学生最常用的。荣誉了,可记;暗淡了、可写。中学生要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在日记中学会真实地抒发感情、真实地发表议论。只有通过平时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作文抒情、议论才能得心应手。现在的学生日记,更多的是站在个人角度宣泄、谩骂,自觉淡化了客观陈述,自觉淡化了对场面的描写,这也应该作为日记的一个重点练习。写好一个场面,有助于学生对生活的表达,有助于学生把记叙文写得深刻、感人。语文教育大师于漪按这样的格式给学生作场面练习:(1)截取精彩横断面,不能记流水帐一一着意原资妙选材;(2)有面的勾勒,有点的细描――做到点面结合;(3)层次显豁,多方着墨,不能笼统杂乱――注意安插人物;(4)语言幽默风趣,不能干瘪枯燥――注意生活积累。我认为很有借鉴性。

书信练习的重点:学会有条理、有层次的表达。要求学生说清事得来龙去脉,适时阐述个人观点,说话不矫情。不矫情并不是说不抒情(相反书信就是要求有强烈的感情),而是要求抒真情、恰如其分地抒情、有层次地抒情。初学写信的人往往无话可说,这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说几件事。

上面谈了学生的入格,下面简要谈谈教师的批改也应有格。

文体规范应是批格中的首要因素。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要求“文体自定”,这个“自定”是以规范为前提,不入格、不合格的文章在平时训练中要重处,要通过教训上学生产生印象,留下畏惧。也有人说中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镣铐”应是指“文体规范”。

中心、情节、细节、条理应是批格中的第二要素。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best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enemy—enemies,behave,honest,iagreedwith…;willyoupleasenotdosth.?/willyoupleasedo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best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liketohavefriendswhoaredifferentfromme,becausewecanlearnfromeachother.又有同学接着说:mybestfriendislihai.heistallerthani,andiamheavierthanhe.还有同学接着说:mybestfriendismoreoutgoingthani.webothlikespor

tsandwelikeplayingbasketball,soweoftenplaybasketballafter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2.林才回行动研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1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篇10

初衷:要让学生快乐学习

“现在很多学生写作文写得头痛,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改这些学生作文也很头痛。”谈起作文歌的创作初衷,夏传寿直言不讳。参加过1977年“文革”后第一次高考阅卷、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四十载的夏传寿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学生快乐学习。所以经常会将语文知识编写成歌谣,让学生在唱读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而不显得学习乏味。在他的语文学习口诀中,从最基本的汉语拼音,到文言文翻译,以及修辞方法等等,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夏老的作文歌。夏传寿老师认为,在学习上除了“苦”之外,就是“乐”与“巧”。“乐”在心境,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创作歌谣可以让学生很容易明白知识要领。

有一回,他一上课堂就在黑板上写了几句诗,接着又把它唱了出来:“集体好比长青藤,个人就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肥瓜越甜,藤儿越壮瓜越大。”望着讲台下面一双双新奇而又惊讶的眼睛,他笑着说,请大家把这歌中用了比喻的句子指出来,并依次分析各句所用比喻的类别(明喻、暗喻或借喻)。

“啊,原来先生之意不在歌呀!”同学们看着那堂课正打开着的课本上的知识短文标题《比喻的类型》,恍然大悟。

功劳:学生获省文科状元

夏传寿告诉江南时报记者,虽然作文歌之前自己一直在教学过程中传授,但这次公布的作文歌进行了一些修改,例如首次提出了时地人事四要素。

据了解,过去语文教学业界都是讲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虽然还可以加上事情的发生、事情的发展、事情的结局凑成六要素,但总是感觉比较啰嗦。

夏老师首次提出记叙文四要素,不能不说是一次小小的突破。夏老师表示,自己退休后一直想义务服务年轻学生,为他们传经送宝,今年高考在即,他又为年轻的学生献上自己的作文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老师的作文歌诀总共四首,包括作文审题歌、作文写法歌、供料作文“十要”歌、文章比喻歌。

这些歌谣亲切自然,朗朗上口,将中高考可能遇到的记叙文、材料作文、议论文等文体全都列出,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老教师的作文教学经验,在这些浅显易懂的歌词当中,学子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出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

夏老师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理事、研究员,同时也是中学高级教师。他在安徽马鞍山当涂一中任教多年,班级许多学生考取清华、北大、南大等著名高校,曾连续四届都有弟子考取北京大学。其中1998届的曹杰同学荣获安徽省文科状元,这一切都离不开作文歌的功劳。

评价:学子们感觉很有趣

“作文歌,我没听错吧?”南京高三学生小徐听到夏老师的作文歌,有些不敢相信。当记者把作文歌的一部分介绍给他时,他才恍然大悟。小徐表示,夏老师的作文歌确实和平常老师教的作文要领有些不一样,最主要的是很押韵,比课堂上的如何审题、组织材料等等有趣很多。记者让他随便背一首作文歌,他试了几分钟,才发现已经可以背出来了。不少同学感觉作文歌很新颖,很是喜爱。

南京中华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牛刚表示,夏老师的作文歌的确很新颖,因为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很少将作文要领变成口诀歌谣,像夏老师这样系统地编作文歌更是闻所未闻。牛刚老师同时表示,作文歌只是起到文章框架布局的引导作用,如何把高考作文写得精彩,学生不能仅靠背一两首歌谣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平时的知识积累,希望夏老师能在学生作文指导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将作文歌加以完善。

记者了解到,夏老师除了谱写作文歌外,还提出了考场作文得高分“六要素”、考场作文五个“怎么办”等众多应试作文技巧,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他这些年教学的心得体会,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和他一起,义务为中高考考生作文指点迷津。

作文审题歌

作文审题作用大,首先体裁要定下;再抓关键字和词,确定重点别瞎抓。选材范围考虑好,事例平凡意义大;写作方法选恰当,区别人称我你他。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法;时地人事四要素,记叙文章不能差。如果你要自拟题,标题力求准新雅。审好题目动笔写,一挥而就笔生花。

作文写法歌

别说作文头就疼,我唱作文歌你听;虽说文法无定论,凡事总有规律循。记叙议论两文体,有关知识要记清;前者主题寓事内,后者主旨自挑明。

点题方法无规定,前后中间均可行;既可开门就见山,也可水到渠自成。序幕开端和发展,高潮结局加尾声,记叙文章几部分,前因后果自然清。

顺叙倒叙和插叙,记叙方法用分明;还有分叙和合叙,偶尔用之也可人。议论文常三段论,引论本论和结论;还有三种好结构,对照层进和总分。

举例引用和对比,论证方法助你文;还有一法更有趣,名叫归谬或引申。记叙文中有议论,点到为止不论证;议论文中有记叙,事例无须求完整。

材料丰富炊米足,构思巧妙立意新;高瞻远瞩思路畅,一挥而就笔有神!

供料作文“十要”歌

一要拟题新二要引材精三要入题快四要扣题紧五要内容实六要感情真七要语句顺八要主题深九要字迹正十要文面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