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知识管理方案十篇企业知识管理方案十篇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3:30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篇1

关键词:知识经济;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内在价值得以凸显。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知识管理,试图为企业找到切实可行的知识管理方案,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知识管理本身具有无形性、抽象性,学者们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并未达成一致意见。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最早感知了知识管理的概念,并指出知识是这个社会急需重视的资源[1]。马斯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特定问题的理解。马斯还提出,知识管理的研究对象是知识和信息,知识管理用于提高员工的知识化水平。他认为“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知识的判断、识别、获取和应用过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蒋国平认为,知识管理协助员工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识别、显化、分享、并帮助员工识别知识的来源,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共享[3]。综合来看,企业知识管理可以理解为: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知识识别、知识需求分析、知识获取、知识分享、知识创新的过程,以使得组织成为一个能动的有生命的有机体的过程。企业中的知识管理也是围绕着这一系列活动展开的。具体的知识管理方案如下:

一、动员大会

动员大会是企业知识管理必须优先考虑的一环,涉及到大家对知识管理的认识、认可程度,以及对参与知识管理的积极程度。(1)知识管理部门在公司网站企业将进行知识管理的明文信息。(2)知识管理专家与各部门经理召开小组会议。沟通知识管理建设的战略规划,讲解知识管理的理念、构思,并征求大家的意见。(3)各部门经理选择各部门中的积极分子,即平时比较活跃并且易于接受新事物的人员,组成知识管理的动员小组。部门经理将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传递给这个小组成员。(4)动员小组成员设计自己的动员方案,首先在自己部门执行一周,并且向上级汇报行动结果,统计大家的反馈情况。如利用相应的调查问卷调查大家对知识管理的了解程度,选择反馈结果最好的那组动员方案。这样做就是调动大家的兴趣,好奇心,营造氛围,让员工做好思想准备,从而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召开动员大会,由知识管理专家主持大会,讲解知识管理核心思想、理念以及员工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构建知识管理建设的框架。

二、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知识管理理念建设的重要一个环节。文化包括显性文化和隐形文化建设。显性文化需要实质的文化元素来体现,隐性文化依托长时间的沟通渗透来完成。企业显性文化的建设方面需要企业加大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文化气息的塑造。例如:(1)将文化符号,如企业的logo粘贴在企业醒目的位置,包括桌角,墙面,门窗等。在公司大门口张贴企业的宣传语。(2)在餐厅和大厅安装LeD屏幕,定时播放企业的历史发展资料,企业已经建成的项目、企业愿景、价值观等内容,加强员工对企业的文化的认识。(3)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有奖征集组织宣传口号的设计。

三、知识获取与需求分析过程

识别企业需要的知识,本次设计按照岗位来采集信息。分层次进行信息采集与信息需求分析。包括行业信息、企业信息、部门信息、工作岗位信息。企业主要分析行业前两名企业的信息,进行标杆研究。安排专门人员标杆企业的运营、战略、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输入到企业的信息系统中。企业的技术、人员、资源等信息都是企业需要整理的信息。部门经理负责对部门知识进行统筹。根据企业已有的岗位职责说明书结合现有环境的变化,对岗位职责说明书进行修改。员工将个人从就职以来学到的专业知识,工作可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将以上信息进行逐级上报,由上级直接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向更上一级提交,最终集合到知识管理部门,进行最终的整合。知识管理中心将统计好的知识按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进行整理后,筛选出经常使用的和重要的信息,输入网站,并印成方便携带的小册子,分发给员工。

四、知识平台建设

1.官网的维护

即使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只涉及一些表面的企业概况,员工数量等基本的信息。企业官网是其他人认识企业的一个重要窗口,完善的官方网站是一个实力公司所必须的。需要加入的内容包括实时热点、国家政策方针、尤其涉及奔行业的信息,项目展示等。

2.知识交互平台

在分析企业现有知识以及企业需要的信息的基础上,聘请技术公司为企业打造分享平台,打通企业的沟通网络。包括设计访问各种知识模块。(1)建立知识分享世界。目的是对知识进行收集,交流。员工自己开发的知识经由知识专家审核,通过后在知识世界共享。该知识世界将各种新知识进行实时推送。知识是不断积累,往复循环的动态过程,不断有知识的输入,输出。知识世界还包括正能量新闻,消息的传递,促进员工心灵的建设。(2)知识查找。企业只有对知识有效的利用,才可以持续经营。所以为了便于员工进行知识查找,按专业、岗位对信息进行分类。同时设计一套专门的检索程序,每个员工花费给一定时间学习就可以学会。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账号,注册后就可以进行知识的免费下载。(3)发型公司内部刊物,每季度发行一期,汇总公司经营动态,整合公司信息,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阶段性目标等信息,并且包括本季度重要的已经在网站上的信息。这样让员工实时掌握自己企业总体的营运状况,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也增强自己的责任感。(4)建立健全公司会议系统。使公司各种信息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每一层级。通过周会、月会、调度会等快速地交流传递信息,使每个人完成目标成为可能。(5)专家远程课程。除了进行专业知识信息的传递,交流以外,对员工心灵进行建设是很必要的。每月邀请心理专家给公司员工上幕课一次。即通过录像形式将课程录制下来,进行保存,需要的员工可以在进行学习,该课程非强制。

3.个人知识管理

(1)微课形式每周两节微课学习。员工、需要登录自己的账号进行学习。一周组成一个专题的学习。一节微课3-5分钟,然后需要员工提交满意度信息(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由知识管理人员按周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以及心灵建设。按岗位组成知识题库,每月月底需要员工进行测试,提交测试成绩。这项成绩将与最终的考核直接挂钩。(2)印象笔记印象笔记专门用于员工记录自己的工作事项,并且接受外部信息,并且可以搜集需要的信息。这款软件直接安装在员工手机上,作为以工作为导向的信息搜集工具,也是时间管理的有效工具。(3)目标管理根据企业的目标,逐级进行分解,具体到各个员工的目标,员工自己制定计划,并根据以前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这样有利于落实员工责任。建立导师制度,导师制度属于最直接的知识传播,有利于知识的直接传播,减小知识传递的距离,提高效率。对导师的考核形式是看他带的学员的能力提升速度,这样可以保障导师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员。

4.考核激励机制

随着部门职能在不断的强化,另一方面新业务对职员的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这种特点,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希望对员工采取一种动态的评价标准,即定期对标准进行修正,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标准的修订工作。部门将不是唯一的组织维度与考核单位。使用360评价方法,员工、同事、部门主管、客户均需对员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考核。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衡量员工的绩效。如技术贡献率,目标达成率,知识贡献,创新贡献率等指标。完善考核体系在公司内确定和鼓励创新行为。开展创新奖励计划,并将其作为公司的核心考核策略,营造互动式开放创新氛围。设置定期的考核与评奖,根据员工提供的知识的有效利用率进行奖励。对有突出知识贡献与创新贡献的人员/团队进行奖励。本文在各学者对知识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对知识管理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具有很高的实践与可操作意义。相信以上知识管理方案会给企业知识管理建设带来启示。不过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设计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环境进行合理的操作,所以本方案仍可以进一步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 彼得•F•德鲁克.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1-50.

[2] math,Rosenbergn.thepositiveSumStrategy:HarnessingtechnologyforeconomicGrowth[J].washingtonD.C,1986,(16):12-20.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档案;问题分析;发展趋势

在当下社会,知识经济高速转变,互相依托,这为企业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管理存在工作人员结构和体系单一、意识尚未转变和档案价值利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比对研究,本文给出了人员调整,理念结合,知识共享,部门协同等创新趋势建议。

一、知识管理环境下的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现状

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独立经济实体。目前中国的企业主要分为国有、集体、民营、合资、外商独资等类别,其中国有和民营企业是主要的企业类别。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企业知识管理是以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以知识为对象,确认和利用企业已有或新获得的知识资本为企业开拓新的机遇,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性要求。基于知识管理和企业档案,学术界对于面向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念。1.档案的资产属性。由于档案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原始记录,不仅具有鉴证和凭证价值,其存在也是企业知识和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知识管理层面来说档案也具备知识的资产属性,它具有隐形的实际价值。在2010年开始正式实施的《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中,档案资源资产观的概念也被明确提出。有学者认为,企业档案可作为企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企业无论创新还是扩大再生产,通过利用档案都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这方面来看,档案可以作为一种资产[1]29。客观上讲,企业档案的知识资产观就是对企业价值链和企业知识的管理,通过实施知识管理,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向知识资产转化,以提高企业生产力、响应力、创新力和决策力,从而有效应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必须面临的变革[2]76。企业档案是企业经历和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不仅记录着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历程和问题,同样也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宣传和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培养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是企业显性知识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档案的知识管理属性。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和机制很多是片面地依托档案实体和管理工作来进行的,而知识经济和现代日趋成熟的知识管理理念正在对传统企业档案管理产生冲击,通过学术界的不断研究与拓展,新型的环境必将带来新的模式,而新的模式也必将带来新的变革。从知识管理层面上来说,存在着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逐步升迁,知识管理将会在以信息为依托,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知识组织为目的的企业档案工作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企业档案的工作重心也应从简单的档案信息的收集、累积和实体保管放到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上来。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必将拓展为以编码化模式为主、以人性化模式为辅知识化的、高级的档案管理模式(编码化知识管理模式)[3]24。3.档案的知识管理价值。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工作不仅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进行修整,也需要对新的环境下的原有工作进行创新,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来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以及知识管理环境带来的变革。在知识管理环境下应结合协同创新思想,档案分类适宜采用内容分类法,同时加强其分类操作的标准版式,如设立内容主题词,也可以加强内容关联性系统的研发与构建[4]52。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也有极大的知识关联,知识管理时代下企业档案工作人员亦应充分掌握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技能,以便能够挖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隐性知识。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能重心应转变为注重对档案内容即知识的管理,强化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利用,实施档案信息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实现档案知识资源的共享[5]153。在企业档案的主要发展方向上面,档案管理应以知识资源管理为发展方向,知识资源管理则应以档案管理为核心内容,两者互相促进,互为依托。通过对现有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知识管理环境中对企业档案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档案在企业知识管理环境中的定位研究、面向知识管理环境时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以及知识管理环境中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

二、面向知识管理环境时企业档案工作存在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尚未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理念对档案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它的先进与否会直接影响企业档案的价值与应用。传统企业档案工作中,档案人员工作重点是对实体档案或电子档案的保管和及时的提供,其工作的关注点往往固化于档案载体,而对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资源关注不足。在知识管理的大环境下,企业档案工作人员应转变思维。档案作为企业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其价值不仅有固化于载体上的凭证价值,同时也具有脱离载体蕴涵于信息资源中的情报价值、文化价值。知识管理的环境中,档案工作人员不应把自身仅定位于档案实体保管者和提供者,同时也应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各类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和开发者。基于知识管理背景的档案管理模式首先要转变传统档案认识,其次要同步保证档案管理质量与服务需求,最后要明确必要责任主体,以信息资源观的理念和知识开发者的身份定位对待日常的企业档案工作[6]61。2.企业档案价值未被充分利用。在现有企业当中,企业档案一般都重“利用”轻“保管”,往往档案人员对于利用的观念以提供为主,工作人员普遍认为当企业内部有档案需求时,能够及时提供就是合理的利用。这样的观念往往会忽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在知识管理时代,企业档案工作重心依旧是“提供利用”,但此时的“提供利用”不仅仅是及时提供,而应当注重对档案资源的开发。“提供利用”不应将思维固化为将档案提供给需求者,而应当转变思维。档案工作人员应主动了解企业内部的需求,结合企业内部的档案资源,对档案资源进行筛选、精炼,进而形成知识产品并主动提供,这才是知识管理环境中正确的企业档案利用方式。3.档案管理人员结构单一。知识管理环境中,企业档案如果要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精炼,最终形成档案知识产品,那么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利用各类专业信息技术软件,同时也需要了解相关知识。而人员结构较为单一的档案部门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企业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构成上一般存在两种情况,国营企业中以档案专业人员为主,民营企业当中一般以办公室人员兼任档案员。这两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工作人员结构单一。4.管理体系单一化。在面向知识管理的档案工作时,传统档案的管理一般只限于存取,独立的档案管理体系是企业中存在的大多数现象,而在中小型企业中,一般都存在独立的档案室,各类企业中档案部门一般都相对比较独立。与企业中的其他生产、经营、管理、研发部门存在的联系也仅限于存放或者调取档案的环节。知识管理中档案工作人员如果要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一方面要了解各部门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在信息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其他部门的专业知识、技能。这两方面的因素就要求档案部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交流,而不是相对独立的存在,而知识管理的运用将有效地改变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使以实体管理为主向以人力资本管理、以硬性管理为主向以软性管理、以区域性管理向全方位、网络化管理等转变[7]25。

三、档案知识管理发展创新趋势

1.企业高层引导知识管理理念。在各类企业当中,企业高层的决策、理念往往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甚至说改变一个企业的走向。同时,在企业当中,引导一种思维、一种理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高层开始,通过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或一系列规章制度来引导企业员工理念的形成。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工作理念的改变也应该从企业高层开始转变,并通过企业高层的引导逐步从上到下延伸,最终在档案部门甚至全企业形成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思维。从另一层面上讲,如果高层领导不能重视这个理念的推行或实施,即使档案工作人员有这样的意识,也会因为缺少技术设备支持或相关人员支持无法在企业当中进行知识管理,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应强化知识观念,创建共享的企业文化,同时建设知识资源管理平台[8]93。2.企业档案管理提供利用向知识提取、共享延伸。上文中所提到的在知识管理环境中,企业档案工作者所要做到的“提供利用”不仅仅是提供利用档案实体,同时也应该开发档案中所蕴含的信息资源,形成档案产品并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由于档案部门人力、资源有限,档案部门在知识管理中应更注重实现“知识共享”,这些都需要以企业高层的意识为导向。知识管理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要从过去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档案知识资源的管理,强化对企业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9]54。这就要求企业档案部门从制度、管理机制入手对现有档案管理流程再造。将提供利用具体化,将原有的对档案实体的提供利用延伸到信息资源开发、知识共享,形成一套“接收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档案实体提供利用—了解各部门需求—知识产品开发、共享”的业务流程。3.企业档案管理及开发利用专、兼职人员结合。知识管理环境中,档案部门如果要实现信息资源开发、知识产品生成及共享需要两个要素。一是设备,二是人力。设备问题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解决,但解决人力问题并不是单纯增加人数。首先,对于知识产品的开发、生成来讲,一方面需要了解信息资源开发软件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当前知识领域有相关了解的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了解档案的专业工作人员。对于企业来讲,在档案部门配备这么多人力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在这方面为了解决知识管理中人力的问题,可以采用专职、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方式。专职人员指档案工作人员,兼职人员是企业内部有知识需求部门临时调派的协助人员或者是熟悉信息开发软件的专门外包人员。通过这样专、兼职人员的结合可以使企业在节省资本的情况下解决知识产品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人力问题。4.企业档案管理吸引其他部门交叉协同工作。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档案部门如果要实现知识产品的生成及实现,首先需要了解各部门的需求,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管理。同时,在知识产品生成的过程中也需要各部门的参与。企业想发挥档案的价值,从中提取知识、共享知识,企业档案管理应由多个部门协同参与,这样的参与并不是多个部门全程参与档案工作,而是多个部门参与到档案工作的主要阶段,如档案生成、档案内容利用等方面。档案资产是能够为企业、其他有关社会组织乃至个人带来经济利益的、属于知识资源的经济资源[10]91。在充分了解了档案作为资产的一面后,以知识管理为背景进行企业档案资源整合,会给档案管理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并且知识经济时代使得各企业之间展开了知识储备竞赛,档案部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研发、管理活动中原始记录的存储地,为知识产品的生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档案部门及工作人员应适应知识经济给企业带来知识管理的需求,适时转变理念、调整管理流程、机制、加强与其余部门的合作,利用好这个平台为企业实现知识管理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世林.企业档案资产和所有权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1(2).

[2]张晓娟,马瑜,左田原,黄兰.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档案管理:一种知识资产观[J].档案学通讯,2012(4).

[3]徐拥军,周艳华,李刚.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J].档案学通讯,2011(2).

[4]陈海静.基于知识管理环境下的企业档案工作创新[J].兰台世界,2010(6).

[5]高萌萱.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的创新[J].许昌学院学报,2010(5).

[6]刘晓红,夏春阳.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

[7]许桂清.知识管理与档案科技创新[J].档案学研究,2007(3).

[8]秦伟强.浅析知识管理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J].现代商业,2013(3).

[9]范韶敏.将知识管理引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研究:以潞安矿业集团为例[J].中国档案,2010(12)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科技档案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档案管理是知识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档案工作如何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工作重心,使宝贵的信息资源多途径的、多形式的开发编研,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档案管理走向知识资源管理,是新时期摆在企业档案工作面前的新问题。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知识进行有效的识别、全面的收集、科学的加工和充分的运用;并通过促进知识和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它是利用企业的集体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知识资源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企业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知识资源对于当今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知识和管理缺一不可,抓不住知识的管理只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没有管理技能,则企业就可能像没有记忆的人一样。从现在来看,档案是过去积累下来的和今后将产生的,显然在管理上应是不同的。要开展大中型企业档案知识管理,就必须搞清楚企业档案知识资源的内容、形式、特点,才能找到档案知识管理方式和过程。

二、知识管理的意义

首先,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知识管理对企业战略、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企业知识管理的加强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档案管理的职能也在发生相应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从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转向对档案内容即知识的管理,并强化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利用,实施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实现企业档案知识资源的共享。档案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将档案管理真正看成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整体要求和规划下完善档案管理职能,职能的转变赋予企业档案职业更新的内容,同时也带来档案人员角色的转变。

其次,传统企业档案管理重保管轻利用,通过查卷、借阅、复印等落后的手段,被动地提供简单、浅层次的档案服务,不能充分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知识的需求,即使进行大量的编研,但是受档案人员能力的影响,编研材料的广度、深度不够,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服务。而知识管理强调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手段,主动地为用户提供高级、深层次的信息。知识服务最终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对知识服务的强调和价值创造的关注促进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提升档案管理机构与人员在企业组织体系中的地位。

三、目前企业档案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企业档案管理局限于收集、保管以及被动利用,档案部门采取你查我调,你索取我提供的方式,不善于主动服务,弱化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收集整理依然是档案管理者的事,这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2.方式陈旧。大多数企业档案部门,在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统计和利用等方面都是靠手工处理,提供利用的速度慢、效率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传统的从人、财、物、力管理模式和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

3.档案知识产品开发利用不及时。就知识类的档案而言,知识是随实践变化的,需要在实践中应用、检验、优化、提高、创新。但在目前的档案管理中,只是收集相关的信息,没有真正地将其加工、开发成为知识库的产品。

四、企业档案管理的趋势和目标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和习惯。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价值的历史记录,是企业的知识财富。应用计算机技术,有助于深层次挖掘档案潜在的价值,减少繁琐的手工操作程序,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管理工作提供利用。

1.档案管理技术需要快速提升。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正逐步走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大量应用又为企业的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转变契机,促进企业档案管理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信息技术发展,向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挖掘档案中知识的方向转变。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开发具有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的档案知识管理系统,推动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

2.档案知识智能化服务意识需要大力加强。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档案知识产品的加工共享,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知识服务,这是档案部门参与企业经营主业的切入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档案人员要构建企业的知识管理库,将企业内部原本各自封闭的信息连接起来,积极主动地为用户提供档案知识服务,加强档案人员服务意识。

3.提高档案人员素质。档案现代化事业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档次的档案人员队伍。档案管理部门应把培训工作提到日程上,抓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档案人员除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掌握档案发展的趋势和与档案信息工作有关的新知识。有一支强有力的档案工作队伍,档案就可以得到科学管理,档案信息资源才可以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随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知识和信息正在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知识管理在企业价值提升的过程中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知识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快速方便的访问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确保企业管理、产品生产、经济活动有效高速地运行。

参考文献: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篇4

1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提出背景

(一)时展潮流提出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中许多部门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我国近几年来知识经济飞速发展,这种发展导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知识经济发展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所谓的知识经济主要指的是对知识或者信息进行生产、分配、加工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逐渐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其实指的就是的是用创新来促进社会的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主要重心是使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这样的外部环境之下,我们以前应用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逐渐的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企业自身进行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积极的研发新型的档案管理的模式,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的加以完善,促进我国的企业更好、更稳定的发展。

(二)市场竞争压力带来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社会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许许多多企业也在向着高科技化改革。现如今,大部分企业都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进行发展,这样一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再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想取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就要积极地实施并深化内部改革,档案管理是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一些企业积极的深化档案管理的改革,形成了一套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为其他企业的档案的管理模式展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企极大的方便了企业的档案管理的工作。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2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内涵

企业如果想要对自身的档案管理的模式进行积极的改进,就必须深入研究档案管理的内涵,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企业现有的档案数据进行有序的知识编码,并在这种编码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的一种模式,在进行这种编码和建立档案管理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用户的需要作为主要的一个依据,要把客户的需要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全面保障用户的利益,客户的信息是企业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要积极的把客户档案当成企业发展的知识资产。加强企业的档案的管理人员证对自身工作的重视程度。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的模式进一步完善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促进了了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完成了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实就是把客户的信息进行重排,然后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的服务系统,企业应该不断的加大对档案管理投入力度,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积极地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的档案管理的工作进一步完善。

3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

知识编码和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是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两个主要的理论依据,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积极的知识编码和人性化的服务进行有机的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更有意义。

(一)知识编码

所谓的知识编码指的就是用精确的形式来实现对知识的展示,来达到使双方都受益的目的。这种知识编码的理论依据主要就是很好的实现了对知识的创新,这样一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就会逐渐的显现出来,还有就是这种知识编码使得企业的知识的结构更加的有序化。我们可以这样说,知识编码其实就是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知识的平台以便更好的为档案管理服务,知识编码可以很好的将有关客户的许多信息进行很好的收集、整理,这样一来就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了许多的方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很好的进行经验总结,这样他们就可以为企业的管理者的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方便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决策,也可以很好的为帮助企业的策划部门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方便他们设计出更好地方案。

(二)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服务是基于知识档案管理的另一个理论依据,人性化服务的实质是把客户作为服务的宗旨,一切的行动以客户为中心,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宗旨。让更多的客户能够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可以很好的提升用户体验,这样一来,客户可以根据企业的服务形成自己的一个评价,提高企业的口碑,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除此之外,对于企业来说,人性化的服务是关系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如果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期的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人性化服务水平。

4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

(一)对档案管理的理念与模式进行创新

对档案管理的理念与模式进行创新,可以很好的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创新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识,可以使他们在工作中积极的进行档案的知识性的整理,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的灵活性,提高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在不断的创新的过程中,要以先进的科学思想为指引,利用科学的手段来进行对档案的分析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为企业的其他的部门提供准确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信息数据。

(二)实现知识型档案管理工作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创新

企业如果要提高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就必须要不断的实现对知识型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在企业的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积极的采用统一的方法将档案进行导入与归档,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对档案信息的筛选的能力,也可以很好的保证用户对档案检索的顺利的进行。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篇5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对传统企业档案管理和信息时代企业档案管理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把企业档案管理提升到知识资源管理的高度,运用知识管理的规律,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档案管理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

一、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一是知识已成为企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最大要素;二是知识的来源已经全球化、信息化、多样化。过去知识的来源并不丰富和直接,而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世界的知识已经融汇在网络中,随时随地可以取得和应用。过去知识主要以书报、文稿为主,而现在有文字、图像、语音、图形多种表现形式,又以纸质、电子、光碟等多种媒体表现;三是知识处理与传播已经网络化。过去靠面对面培训i,靠电视、厂播。而现在网络平台已经深入到企业和家庭,知识已经紧紧地围绕在我们身边;四是知识的产权化。虽然大量知识已共享,但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知识正在产权化,以保护创新知识的企业。企业也正以自己的创新知识获取企业的最大利润;五是知识管理成为主要的手段,也成为企业的核心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重点已经转移到知识管理上,因为企业的利润增长来源主要是企业掌握了别人不具备的知识(产品技术知识、商业推广知识、高效工艺知识、商业模式知识等),而掌握和拥有知识的过程就是知识管理过程。

二、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传统企业档案管理的重点在收集、保存资料,记载“历史”。传统档案管理多以发生的人事、事件、过程、记载、文件、书报、物品存档为管理对象,管理手段主要就是用媒体(主要是纸质或实质)记录下来,并分’iqg3l类地存放在档案室中。这个阶段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管理的重点就在“收集”、“管理”、“编目编册”、“保存”、“借阅”等工作上。同时,非常强调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所以过去只有少数的人员能借阅。事实上,传统的档案管理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记载历史,使得后人在需要的时候以历史资料为依据,档案才产生作用。由于历史的局限,传统企业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特别是在大型企业,这个问题特别突出。因为大型企业的档案资料来源是多方面的,技术的、人事的、财务的、政策的、管理的,甚至有设施、设备、工具的。若要收集上来,就得有专门人员催办、审查,还要进行编目编册。企业规模越大,档案收集整理的工作量越大。二是保存占据空间较大。特别是大型企业,档案资料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不勘重负,而现在更是“档案爆炸”。面对如此情况,传统档案管理已经无能为力。三是查找困难。传统档案的借阅必须到档案室现场,还要在书“山”文“海”中捞“针”。虽然也有一些索引查阅的工具,但依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找寻一份资料。如果所需的资料已被借出,就无法满足其他人的需求。在远地工作的人员要查阅档案更是难上加难,无法满足大企业“身”处多地的需要。这也就是以往科研开发、企业规划、文案编辑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四是传统档案的安全性没有可靠的保障。因为多是纸质记录,被虫咬、被鼠啃是常有的事。如果只有“孤本”,就难免“绝迹”。另外,还有火情、雨情、盗情等干扰。

(二)信息时代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i、收集整理档案用人多,耗费时间长。与传统档案管理一样,档案得不到及时地、实时地应用。等整理编号完毕,已经成为“历史”。有更严重的问题是,部分信息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整理的能力,致使档案规范化难以实现。

2、档案的分类方法多沿袭旧制。按过去的档案管理的分类方法,最多再加进一些信息管理的规则,脱离了实际工作规律或习惯,致使一些人找不到需要的档案,或很难找到与工作实际相关的信息。因为绝大多数档案利用者并不是档案管理者,他们不知道档案的编目分类方法,查找起来就显得非常麻烦。如果第一次找不到、第二次找又很麻烦,以后就不去找了。事实上,这也是众多档案管理实施信息化以后出现的问题。最后,档案信息系统依然是档案管理者自己的系统。

3、档案中的信息类、数据类、知识类资料区分不清。就知识类的档案而言,如新收集到的冶炼工艺方法,它是知识,是随实践变化的,需要在实践中优化、提高、创新,那么就要及时地送到其他地方去应用、实践、检验,并再修正、存入系统,循环往复,得到最后的最佳工艺。这个过程决不是采用信息管理方式能做到的。

4、网络化没有给企业档案管理带采革命性的变化。信息时代的网络化把全球联成了地球村,档案管理不再是孤立地由档案管理者处理的事情。因为,在信息竞争、知识竞争的激烈状态下,人们已经没有时间等待档案员那漫长的整理过程。只有对档案进行及时、快捷地处理,才能适应现实社会对档案的需求。目前就我国各级档案馆来看,档案管理的革命性变化还没有真正到来。

三、企业档案管理与知识资源管理的关系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通过一定手段,把知识的产生、沉淀、规范、传递、应用等过程管理起来,使企业员工快速掌握知识,具备更强的工作能力,极大地提高企业工作质量和效率水平,进而取得利润。企业知识是企业利润的核心来源,知识管理也就是企业核心利润源的管理。管理本身要求在管理工作中给管理者提供或配备恰当的知识,使管理者既有能力,又高效率地开展管理。所以这样的知识管理是管理者工作素质水平的有力保障,也就是企业核心素质的管理。

1、知识资源管理正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企业知识大体上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显性知识就是已经记载下来、能看、能听或能读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存在于大脑中、行为中、数据中,未被记载下来的知识。所谓知识资源狭义上的定义就是显性知识。知识资源管理,也就是显性知识的管理。当然,显性知识也是从隐性知识转变而来的。知识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当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并且可以说,知识资源对于企业、组织来讲,现实感到是最需要管理的,因为它们已经是、或大部份已经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它们代表了企业现实的知识资产,所以说,知识资源的管理其实质是对企业核心知识资产的管理。

2、知识资源管理须遵从知识管理的规律。所谓知识管理的规律,就是推动知识运动的规律。企业的知识管理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产生者是企业各类工作岗位上的员工;二是“沉淀”在企业的环境中,供大家共享;三是“规范”(优化1是全体参与者共同的事,也必须经过大家形成共识,并经过专家加以确认;四是“应用”到工作中,支持需要它的员工进行实际工作,是知识资源管理的最主要目标;五是“创新”知识,是集体的创新,是让集体系统地、规模地改变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而使企业工作步入新的境界。

3、档案知识管理必然上升到知识资源管理。档案知识是典型的显性知识,并且是经过一定规范化处理(格式化编目、编号)得知识资源。当我们认识到档案知识是知识资源,那么它的管理就要从知识资源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去推动。

(1)企业档案知识管理上升到知识资源管理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档案知识是知识资源,且是规范化处理后的知识资源。按照知识资源的管理过程,它还将“应用”到工作中,并“创新”知识、“创新”工作,这才符合档案知识管理的规律,才能“生存”下去,否则档案知识管理就会走到尽头。

(2)企业档案管理上升到知识资源管理也是现实必需的。因为通过上升,档案知识不再被看成信息,不再按信息管理的规律去管理,由此就能避开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问题。一是通过大家参与,形成共识的知识资源“规范”(优化)处理,避免了过去收集整理只是档案管理者的事;二是通过支持实际工作,知识资源结合实际分类“应用”,解决了过去“按档案方法分类,不切实际”的问题,也解决了“档案知识不能及时或实时应用”的问题;三是档案知识管理真正按知识管理的方法、手段来进行,避免了“知识类档案”还按照信息类档案进行处理的错误方式。综上所述,档案知识管理上升到知识资源管理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所以说是必然的。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理论探索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信息资源的总量不断增多,流通也更加频繁。因此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准确变得尤为重要,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也应运而生,需要企业将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档案管理的应用中,进而提升信息的存储及提取速度,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档案管理涉及到社会工作的各行各业,随着社会容量的不断增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新的形式下,应探索高效快速的档案管理办法,以便适应不断更新进步的企业发展,从而方便内部工作及外部服务的开展。

1探讨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从知识服务应用现状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探究知识服务理念前,需要对其应用现状进行细致了解,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针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性质,采取不同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统计,从而总结出相关政策对档案管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知识服务理论应用状况及效果的了解,能够发现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针对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进而制定永久性发展计划。

1.2从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将企业的资料及员工的资料进行整理,而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整理方式提升企业的运转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发展机会。从现代化角度分析企业的档案管理,就是要求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及科学化,并且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求,方便快捷的为企业经营运转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就能够发挥其优势,促进企业逐渐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进而提升社会地位及社会竞争力。

2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理论探索的要求

2.1知识模型的应用。

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相比,知识服务管理模式应用性更强,更趋近与人性化理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注重对档案知识的积累,以及对档案知识内容的评价,并以具体的评价结果为依据,确定档案信息内容的价值属性,形成全新的知识信息模型,进而围绕档案信息的核心,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达到现代社会用户的需求标准。

2.2档案意识的培养。

档案信息资源不仅是支撑企业业务活动的基本,同时也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最佳手段,为了进一步推进基于知识服务理念下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应用,就应该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提高企业人员的档案意识,让企业人员意识到档案资源管理与利用的重要性,形成档案信息分析与吸收的工作习惯,从而改变档案信息显性化的特点,将重要信息与员工思维融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企业发展隐性力量。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档案资源信息集成的完整性。

3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知识编码以及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两个方面,只有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才会使得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具有实际的意义。

3.1知识编码。

知识编码就是指利用精确的表现形式来实现对知识的展示与共享,最终达到使得双方都受益的交流与沟通的目的。这种理论依据实现了对知识的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使得知识的发展逐渐的显性化,还有就是促使了知识的结构的有序化的形成。可以说,知识编码实际上就是为档案管理建立了一个知识的平台,将各种与客户有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与整理,这样就会方便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他们可以直接进行经验的总结,为企业的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力、有序的指引,为企业的策划部门的方案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

3.2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的服务作为基于知识档案管理的另一个理论支撑,其实质就是要以客户为服务的宗旨,就是要为客户提供客户需要的各项服务。使得顾客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然后顾客就会对于企业的服务形成自己的评价,最终使得企业获得无限的经济利益,提高企业的在经济上的收益。另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而言,人性化的服务是除了人才竞争之外的最重要的发展的因素了,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发展的话,就要不断的提高其自身的人性化服务的水平。

4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理论探索的策略

4.1现代化技术的引用。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基于知识服务观下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在推进知识价值化应用理念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引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编码理论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高效性、便捷性的特点,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信息整合与分析的速度,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其次以档案信息资源为中心,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确保数据信息传播接口的统一性,加强企业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在不需要考虑档案资源信息创造者的情况下,赋予企业员工自有调动相关知识的权利,进而从根本上营造出知识服务的氛围。最后再次基础上加大对档案资源信息分析的力度,鼓励员工进行独立式的交流,让资源信息创造者与资源信息传播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档案信息大范围传播与应用的状态,继而让企业每个部门都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与时展需求一致的数据化信息。

4.2知识价值的追求。

企业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隐性资产,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提取,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理念的深度渗透,还能加快企业知识服务管理模式的落实速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达到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就应该对企业档案资源信息价值进行深度的追求,对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功效规律进行研究,吸取现代社会新观点,从而实现对企业档案资源的有效控制。新的知识结构的转变使得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途径,利用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来提升自身的运转效率,因此基于知识经济的档案管理模式逐渐被企业所喜爱,并且在推进的过程中积极利用档案信息,融合多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手段,进而实现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及快速流通。

参考文献

[1]李凤艳.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J].办公室业务•管理与实践经纬,2013(10):162.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篇7

一、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具备的重要现实意义体现

基于知识管理在于体现知识内涵与价值,那么在该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样需要注重引进知识管理观点及应用创新方法,强调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之上,凸显以信息资源为重心,逐渐体现信息档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服务,使档案管理工作具备价值价值内涵与个特性,更适用于企业在各个经营运作阶段发挥出个性化服务的竞争优势。

(一)内涵价值的体现

知识管理档案工作模式需要充分运用到信息化知识技术,即通过信息技术作为媒介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积累、组织评价、应用传递、创新管理等过程,以确保档案信息具备知识管理模式下的内涵价值,为企业竞争及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此外,在服务效能工作方面,它也强调依托于信息化与智能化服务,以用户体验为重心,主动提供专业化、需求,从而有效结合用户个性化需求完成必要的知识跟踪,有效提高档案知识管理水平。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间的密切关系体现

首先,档案管理直接作用对象为信息、文件等的文本应用资源,而知识管理集中体现在知识技术含量的价值体现。在当前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档案知识管理模式下,档案本身就很大程度上具备一定显性知识技术含量,二者在档案管理工作融合、嵌套的过程中本身也具有管理对象重叠的特性。其次,档案管理的服务意义也体现在便于需求用户能够及时应用,体现其应用价值。而知识管理本身在于体现知识技术含量,目的是通过知识管理这种模式提高价值作用的转化,用以提升企业在投资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不论是档案管理工作单独区分开来,亦或是知识管理模式作用下的档案管理的工作重心都以知识服务为目的,强调档案信息能够满足用户的诸多应用体验需求,只不过两者的定向服务范畴及工作模式有一定差别,这是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并不具备的优势特性。再者,知识管理下的档案管理需要完成知识的积累、组织评价、创新应用等工作程序的体现,所以对于诸多管理档案对象要完成必要的信息资源收集、甄选加工、组织评价、智能化管理等。基于此,这就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的pC端网络化平台来实现档案知识管理的智能化与网络化特性体现,使之更利于企业对档案资源的科学运用。

二、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的迫切需求

知识管理背景之下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如果区分开来,前者强调档案对象的传统直观管理,后者强调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管理。而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体现在信息化技术的科学运用,所以知识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实现融合、嵌套之际,就必须一方面体现其知识内涵与价值,另一方面能够体现档案管理的个性化服务需求特性。比如,以下几方面问题就印证了档案管理应用知识管理模式的迫切需求。

(一)传统档案管理面对诸多困境挑战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时代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的今天,已经面临各种困境问题。其中,一方面源于档案工作不受企业组织机构重视,其工作管理日益承受企业本身的缘化威胁,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规模较大的一些企业机构,更为注重工作效率与资源重组,面临档案工作人员剪裁的危机;另一方面,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进程建设工作加快,许多电子文件海量涌现,传统档案管理承受应接不暇的管理压力。由此可见,新时期下企业档案管理作业需要满足企业在各职能信息资源整合、开发运用、决策分析等方面的诉求,以为企业在生产研发、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阶段提供增值保证,更为重在体现档案信息的知识价值与内涵。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历史表现先是经历了手工、纸质管理阶段,后是实现了其与计算机信息化融合的过渡阶段,使档案管理作业更具便利与先进特性,但随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面对海量涌现的电子文件也确实显得疲惫乏力,难以体现档案管理与用户之间的个性化需求。正是基于此,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遭遇新的瓶颈或是平台期,极为需要注入新的管理方案与应用理念为档案管理工作寻求新的突破契机。而知识管理模式的应用理念及内涵、价值体现恰好能够满足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通过知识技能的转化加工,为档案文件处理提供了便利,也为企业争得了竞争优势。

(二)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二者具备共性合作基础

基于有关文献的著文表明,事实上目前国内企业知识管理也面临着较多困境难题。一方面主要问题源于实践方面较少,国内企业在该领域工作开展多停留在“四不像”的浅表层面上,实践经验基础较为浅薄,且执行管理手段不够彻底。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理念的融合、嵌套,使二者的共性合作基础大幅提升,具备前景广泛的合作空间。这是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理念早已根植各行各业企业组织机构,虽然有些企业不予重视,但不得不承认其在业界有着广泛的认可度,而这也恰好为知识管理工作提供了切入的契机,企业知识管理建设工作完全可以凭借档案管理的完成理论与实践经验予以深入融合,使得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大量文件能够得到持续的资源开发与有效整合,顺应知识经济时展要求而同步与知识管理做出更新,保证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集成,便于企业应用在各个发展阶段及项目运营的决策之中。

(三)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企业档案管理事实上不少企业及有关组织管理者都认为是对文件信息形态的记录与保管。虽然,直观意义上这种观念没有问题,但是这种“重保管”、“轻利用”的理念却根深蒂固,难以体现出档案信息资源的创造价值。而为了体现这一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与其融合却能极大的激发其被限制的诸多优势,比如文件档案的后续开发,都脱离不开知识管理的信息知识更新,对文件的精细化加工,以及信息化资源的采集、开发、整合等等。另外,档案管理本身也客观强调对企业各项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成果记录,不论是行政档案,还是科学技术档案、经济档案等,都需要细化分类及专业内容。为此,这就需要某些档案分类专业的知识沉淀、积累与更新。此外,究其文件本身属性也属于便于知识传播、交流共享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媒介,所以知识管理模式与档案工作之间二者相辅相成,能够有效保障档案原始性及信息价值的同时,还能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便于指导企业同步完成知识管理建设工作。

三、基于知识管理背景的档案管理模式建设途径探讨

知识管理档案管理作业模式需要二者在工作模式上实现有效融合、嵌套,那么将知识管理理念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来,就必须注重知识管理建设工作的实践要求,并要强调企业各级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传统观念转变,善于利用知识管理观念武装自己,强调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等途径在其相关管理制度体系下实现传统档案管理到知识管理模式的作业模式转变。

(一)转变传统档案认识

基于传统档案在实践管理工作中要求能够和图书、情报、材料资源等划清必要界限,以充分体现档案本身的独立凭证及有关参考价值。不过,当前社会时展伴随各产业技术的不断涌现,社会环境已然较之过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新变化,即所谓的信息与知识经济下的诸多科技及其专业知识大量涌现。因此,如果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强调边缘化、桎梏性的工作模式,则很可能难以树立档案管理工作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心地位。然而,知识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却将重心对准档案信息资源加工的同时,更注重用户对于档案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以及知识内涵、价值的深层次体现,以着重强调其实体管理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的精细化过渡。因此,只有改变过去传统档案管理的工作观念认知,才能进一步确保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及创新应用。

(二)同步保证档案管理质量与服务需求

知识管理应用理念可以说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产物,它脱离不开高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通信、网络技术专业等。因此,处在该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应进一步对海量、分散的文件信息进行精细化加工,为此这就需要利用知识管理信息化技术下的一些元数据、大数据、数据库、搜索引擎、信息、资源推送、信息安全技术、文本挖掘等技术予以充分支撑。此外,为促进知识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利开展,确保增值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体现,也应当提供与之配套的硬件、软件设施等,以保证档案管理质量及用户服务需求同步体现。

(三)明确必要责任主体

知识管理模式下档案管理各项工作流程的组织进行必须依托于大量的信息化产业技术予以充分支撑。不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更新,企业在积极引进这些信息技术时,也难免不能保证有关工作人员对其专业知识的高度理解与掌握。如此一来,在信息化建设职能相关单位部门与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就会存在知识管理建设的责任主体落实上的分歧。为此,对于企业两个部门单位应能进一步明确与认知到一个事实,就是首先要明白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二者工作模式的一个辅助、服务手段,并不能将其作为确认责任主体的关键依据。其次,企业要将档案管理单位看作成为信息资源或网络部等职能单位的一个专业化部门,即档案管理部门本身具备成熟的管理工作理念与应用方法,需要征得企业的高度重视。那么,在文件、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应能强调档案管理为主,其他部门予以协调与辅助,以进一步发挥其整合信息资源的优势。

四、结语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篇8

资产是指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档案的信息、知识属性决定了其经济价值,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地位更加凸现。国际标准《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iSo15489)指出:“文件是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重要的企业资产。”国际标准《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系统—基础和术语》(iSo30300)进一步明确:“文件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是组织智力资本的一部分,因此也属于组织的资产。”我国档案行业标准《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也强调:“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1992年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参与组建上海石油天然气公司时,以其东湖油气田勘探阶段所获得的档案估价1.2亿元作为注册资本认缴。[2]2000年,欧盟估计,欧盟各国政府以电子文件为主体的信息资源蕴涵了4700亿欧元的价值。[3]2000年英国了《信息资产登记》和《评估信息资产:政府组织机构电子文件的鉴定》,用于英国联邦政府机构对包括档案在内的信息进行资产登记和评估。2008年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赵林中提出:要像“离任财务审计”一样,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档案审计”,并纳入《档案法》。[4]将档案视为资产,进行登记、评估和审计,将成为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趋势之一。

二、企业文化

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我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做成百年基业的卓越公司,必须努力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培育离不开良好的档案管理。档案是企业历史的沉淀物,是公司文化的固化物。世界许多知名企业,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福特汽车、iBm、西门子、巴斯夫、拜耳等,都十分重视档案管理,重视对企业历史的研究。这些公司的档案馆还收藏了大量具有文物价值的产品、纪念品等,兼具公司博物馆和工业文化遗产陈列馆的功能。[5]我国许多企业档案部门也越来越重视挖掘企业历史与文化,弘扬公司的优秀传统、增加公司的历史积淀、提高公司的文化气质,促进公司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三、标准化

标准化是人们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广泛地将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共同准则,并加以普遍推行的活动。标准化内含着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的基本原理。推行标准化是大规模社会化生产的基本要求。多年来,我国企业档案界一直强调推行标准化,但实际工作中,主要遵循的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较少关注国际标准。随着经济全球化、经营跨国化,采用国际标准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趋势和必然要求。而且,许多国际标准反映了某一领域内的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卓越企业应该以权威的国际标准为指引。档案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主要由iSo/tC46/SC11(国际标准化组织档案/文件管理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订。目前,iSo/tC46/SC11制定的以下标准值得企业档案部门关注:《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系统—基础和术语》(iSo30300)、《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系统—需求》(iSo30301)、《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iSo15489)、《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过程—文件元数据管理》(iSo23081)、《信息与文献—用于文件的工作过程分析》(iSo26122)、《信息与文献—文件数字化实施指南》(iSo13028)、《信息与文献—数字文件的转换和迁移流程》(iSo13008)和《信息与文献—电子环境下文件管理原则与功能需求》(iSo16175)等。

四、组织记忆

“记忆”原为生物学、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其经验、事物等的保存和再现。记忆是一个人生存和成长的基础。社会学家提出了“集体记忆”“社会记忆”的概念。集体记忆是所属群体共同的精神财富、文化纽带。上世纪末,“记忆”被引入档案学领域。1996年加拿大档案学家特里·库克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指出,全世界档案人员仍然在建造记忆宫殿。2000年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上,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指出:“档案馆是保存人类记忆的各种表现形式,保存社会记忆、个人记忆的最权威场所。”[6]2004年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主题即为“档案、记忆和知识”。iSo15489提出,文件给组织带来的收益之一即是“维护组织记忆、个人记忆或社会记忆”;iSo30300也强调,实施文件管理系统的目标之一是“维护企业或集体记忆并承担社会责任”。管理学界也提出了“组织记忆”的概念。组织记忆是指将过去的知识应用于现在的活动,并以此来提高组织的业务水平,其本质上就是企业的经验性知识、历史性知识。组织记忆与组织智能、学习型组织、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系统、组织和个人发展等概念密切相关,甚至等同于知识管理。王兆祥等指出:“企业记忆系统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识记、保持、回忆等方式,积累和保持知识的系统。它主要由以下要素组成的:企业内全部成员的大脑,文件、合同、档案资料、图书、电脑存储器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存储介质等。”[7]可见,档案是组织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组织记忆应该成为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目标。从组织记忆的角度审视档案,为企业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知识管理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唯一有价值的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范式。知识管理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编码化模式(Codificationmode),强调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知识库,通过“人—文档—人”途径,实现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与开发;二是人性化模式(personalizationmode),强调投资于人力资源,培养知识交流氛围,通过“人—人”途径,实现对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利用。档案是企业显性知识的“沉积容器”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编码工具”。编码化知识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化的、高级的档案管理。早在1994年,特里·库克就提出,档案工作者应该从实体保管者向知识提供者过渡。2002年,张斌提出:“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8]2007年,徐拥军进一步提出“档案知识管理模式”(“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档案管理”和“以档案管理为基础的知识管理”),认为档案管理应该向知识管理方向创新、拓展,知识管理可以从档案管理切入、起步。[9]早几年,由于忽视档案管理,知识无法固化,许多公司的知识管理失败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知识管理经理认识到,知识管理要落地,离不开档案管理。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档案部门也更加积极地参与知识管理,有的甚至成为公司知识管理的主导者或牵头单位。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在完成从实体管理到信息管理的发展后,正经历着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从知识管理向知识服务的过渡。

六、集成管理

集成是指将一些孤立的事物或元素通过某种方式集中在一起,产生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集成管理是为实现系统目标而进行的纵向与横向的整合与优化。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集成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资源集成,包括文件与档案的集成(一体化)、图书情报和文档的集成(一体化)、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集成。未来企业将不再严格区别文件与档案、图书情报与档案、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而是将它们都视为信息资源(信息内容)予以统一管理。二是系统集成,即档案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集成。先期主要构建业务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接口,实现业务系统的数据自动归档于档案管理系统;最终将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无缝衔接。部分企业也可以不建设单独的档案管理系统,而是将档案管理功能嵌入业务系统中。三是流程集成,即将文件/档案管理嵌入业务流程中,以文件/档案信息流支撑业务流。四是标准集成,即将文件/档案管理纳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七、风险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快速推进,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无论是自然灾害,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还是人为灾难,如2001年“9.11”事件、2003年伊拉克战争,都严重损毁了大量珍贵的档案,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9.11”事件之后,世贸大楼许多公司因为业务数据全部被毁,没能再恢复运营,而摩根斯坦利公司因为在新泽西州建有备份系统,第三天就恢复了营业。[10]可见,加强档案风险管理十分必要。2001年,iSo15489就强调对文件风险进行评估、分析与应对。2004年,国际文件管理与行政工作者协会(aRma)出版了《文件与信息的风险管理》,为各国文件管理人员提供风险管理方法论指导;欧洲数字保护中心(DCC)和欧洲数字保护(Dpe)课题组研制了《基于风险评估的数字仓储审计方法》。2009年,我国Da/t42要求:“制定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企业应制订档案抢救应急措施,包括组织结构、抢救方法、抢救程序、保障措施和转移地点等。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软件、操作系统、数据的维护、防灾和恢复,应制订应急预案。”构建档案风险管理体系、制订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一环。

八、境外档案监管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国有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境外投资设厂、开展业务,从而产生了大量境外档案。由于诸多原因,许多国有企业境外档案监督不力、管理混乱,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国家核心经济秘密频繁外泄,企业经营风险急剧增加。为此,2005年,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加强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母体公司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2009年,国资委和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要“加强境外企业和机构的档案管理”。由于国有企业境外档案的特殊性、境外档案工作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尤其是境内外档案法律、制度、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性,给国有企业境外档案监管带来了特殊挑战,提出了特殊要求。为此,国有企业境外档案监管应遵循两项基本原则——“双重遵从”(同时遵从中国和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档案法律法规)、“双向包容”(相互包容中国和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档案文化传统);把握三个关键控制点——境外文件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的确定,覆盖全球的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境外档案向境内移交方法的选择。

九、云计算和大数据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知识吸收知识迁移管理咨询效能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上世纪80年代政府率先牵头创办了管理咨询企业以后,我国管理咨询业务由以洋品牌为代表的“提案式”咨询发展到目前倡导的微咨询,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依赖管理咨询的力量,企图借助外脑来实现组织的优化及发展。然而管理咨询又总是伴随着高额的支出,以及有风险的回报。企业如何能从管理咨询中收益更多,成为企业提高其管理咨询效能的着眼点。

现有的研究中,多有从管理咨询公司视角出发管理咨询方法研究、方案设计以及咨询企业顾客满意度等相关的研究,以及从企业角度出发的如何选择管理咨询公司、如何外包业务等理论探讨,但少有从企业学习能力出发,思考改进企业管理咨询效能的成果。本文基于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探讨如何在企业进行咨询业务的过程中及咨询业务结束后,增加企业实施管理咨询后的效能。

二、知识吸收能力的理论基础

知识吸收能力起源于宏观经济,指企业对外部知识进行识别、理解、吸收并将其利用于商业目的的能力。后来,吸收能力的研究深入到企业战略层次,强调企业对于外部资源的吸收与运用。知识吸收能力包括知识获取、整合、转化和应用四个阶段,涵盖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两个层次。潜在吸收能力即是指企业获取并整合外部知识的能力,实际吸收能力主要侧重于企业对外部知识进行加工运用以及转化创新的能力。国内学者徐二明曾在研究中提出,潜在吸收能力对实际吸收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国内对于知识吸收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知识吸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及企业战略等方面的关系。

三、企业提升管理咨询效能的路径研究

管理咨询效能及效果可以分为管理咨询业务输出及非业务输出两个层面。从管理咨询非业务层面输出而言,企业知识吸收的内容包括对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方案、制度的学习和分析诊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以及对知识指导实践的转化迁移。基于此,本文从知识学习、吸收、内化、强化、转化五个层面,分析企业学习管理咨询方案及管理咨询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吸收学习内容,然后将知识的学习应用于企业实践,并不断强化规范成果,最后将全部学习成果及学习过程转化为企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输出的过程。

(1)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企业学习能力是企业发现新问题,抓住新知识、新信息,并能够学习这些知识与信息的基础与前提。提高其组织的学习能力,是企业获取知识的根本。在管理咨询的业务中,为提高企业一项管理咨询业务的效能,既要从咨询业务提供的方案本身出发,掌握方案的经验积累及实施要领,又要在方案设计之外,提高其学习能力,挖掘管理咨询业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吸收管理咨询的非业务输出。

(2)提高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提高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主要侧重于改进企业对于新知识、新信息的分解、消化过程。它需要企业能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信息后,将其融入进企业的文化,得到组织成员的认可。同时,保持学习内容的准确性与先进性。即是保证学习方向正确,学习内容精准。企业要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甄选、识别能力,准确地消化吸收先进的方案及思路。提高企业知识吸收能力,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吸收管理咨询方案成果,使管理咨询的业务改进与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相互匹配。

(3)提高企业知识内化能力。提高企业知识内化能力要求企业把所学习到的、吸收到的知识与信息内化为企业具备的一种竞争能力,从根本上将其转化为企业拥有的财富。企业在管理咨询项目实施后,改进了相关业务的流程及管理,企业需要将改进后的业务执行为企业自身具备的一种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知识内化能力来吸收、消化企业在管理咨询中获得的经验积累,能更好地实现企业长久提升与进步目标。

(4)提高企业知识强化能力。企业知识强化能力主要在于企业将学习的成果以制度或规范的形式,固定并在企业中长期推广、执行的能力。知识及经验的积累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弱化,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化能力,使得学习的成果固化。企业学习到的相关经验有可能随着管理咨询项目的结束而淡化,提高其知识强化能力就可以在过程中强化学习成果,在结束后固化组织的行为习惯,以规范的模式推广企业在管理咨询案例中的收获。

(5)提高企业知识转化能力。在管理咨询效能的吸收中,提高企业知识转化能力在于培养企业在管理咨询结束后自主解决相关新问题。由于管理咨询项目的针对性及专业性特点,相关咨询项目通常更直接地解决企业某一方面的问题。提高企业知识转化能力可以使得企业在咨询项目结束后,借助对管理咨询项目的理解以及分析问题思路的学习,独立地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四、提高企业管理咨询效能的保障措施

在管理咨询项目的改进及学习过程中,仅仅提高企业自身学习能力是不足以充分完全地吸收与学习管理咨询成果的。企业在具备较好的知识吸收能力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

(1)组织人员支持。组织内人员支持是进行任何一项活动的先决条件。在企业学习管理咨询项目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配合参与到管理咨询项目的调研及项目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保障与管理咨询公司的沟通工作,了解咨询工作的进程、方案的制订。这样既可以保证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方案的针对性与适应性,也能够促使企业更好地理解管理咨询方案,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2)提高员工意识。提高员工的意识,使得员工对于管理咨询公司所提供的方案有一个准确的执行,也促使企业从自身资源出发,摆脱对管理咨询公司的依赖,学习领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企业独立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规模化敏捷;知识管理;专业案例开发

0引言

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国资委要求国有企业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电力企业技术研究、技术建标及技术应用紧密融合,属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高度依赖型企业,通过知识的运用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是最终实现组织经济效益最大化、技术技能创新发展、员工人身安全的关键。浙江电力在专业案例库开发的过程中,创新提出规模化敏捷的知识管理思路并率先实践,对于传统大型国有企业解决知识管理工作实施效率低、隐形知识有效利用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规模化敏捷理论

敏捷(agile)是2001年由17位资深软件领域专家们一起发起的针对软件开发工作价值观的倡议。作为一种软件开发理念,敏捷开发相比较于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认为比书面的文档更有效)、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被认为是能够更好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很明显的,敏捷开发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其天然的适用于较小规模的团队,针对于大型组织、复杂系统开发需求及项目前期需要系统性规划的场景,规模化敏捷孕育而生。规模化敏捷(Scaledagile)即在敏捷开发的基础上,专门考虑到了团队规模、系统复杂程度及项目规划要求而产生的理论。目前广泛应用的规模化敏捷开发方法论为DeanLeffingwell的基于大规模的敏捷框架(ScaledagileFramework,“SaFe”)。SaFe从团队(team)、计划(program)和投资组合(portfolio)三个层面清晰定义了一个可扩展的敏捷框架模型,它适用于大型团队的合作开发,可以帮助提高团队之间的协作性,降低团队管理的复杂性。面向企业的SaFe近年来,随着it及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互联网企业所运用的方法论也冲击、影响了传统的管理理论。原本属于软件开发领域的规模化敏捷理论被传统企业所吸收借鉴,希望能够增强自身适应性,变得更加效率灵活,以应对市场环境动荡、客户需求多变、初创公司调整及运营成本压缩等各类挑战,但愿景虽好,成真不易。

2大型国企规知识管理的实践现状

2.1大型国企知识管理的前沿实践

知识管理(Km,Knowledgemanagement)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借助于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特征和创新引领氛围,大型国企普遍认同知识管理理念,非常希望能够通过知识管理活动,形成个人经验累积与组织知识互为循环的组织智慧资本。目前众多大型国企都在持续开展知识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移动)通过实施运维知识管理体系,率先在国内做到了全面运维社会化,不仅显著地降低了成本,而且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辽宁移动运维知识管理体系分为九大模块:网人博志、我们的圈子、运维新创享、求知移动人、竞争情报系统、希客、共享运维、智能标签、a宝。每位员工都可以运用,每位员工都可以成为作者,通过激励体系实现共享最大化,实现了知识的推送和关联,任何知识都非独立存在,形成了辽宁移动运维知识网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一院)开发了基于知识社区系统的知识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辅助专业技术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号研制和新领域探索,有效支撑了航天一院的持续健康发展。航天一院知识社区系统实现了对知识库文档的与共享,支持技术人员对经验、心得、创意等各种技术话题的交流讨论,实现了系统化的知识资产量化管理和组织知识资源积分的可度量可对比,有效促进了组织个人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利用。

2.2大型国企知识管理面临的难点

长期以来,大型国企在各类知识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践行知识管理,在知识积累及运用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纵观大型国企的知识管理现状,普遍存在重任务下达、轻知识规划,重信息系统、轻组织实施的现象,这造成了国企在知识管理中面临着以下三方面的难点和问题。一是企业知识结构不清晰,导致积累的知识不系统,难以有效应用。由于缺少站在企业全局的总体规划,缺少知识体系、知识分类、知识来源、知识内容及知识应用等方面的规划,导致知识管理成为简单的经验案例收集提炼工作,积累的知识没有和业务支撑、岗位任职需求及人员技能提升相结合。导致企业花费了大气力,但收获到一堆价值不大的文档。二是各专业难以形成协同,导致从应用的层面看知识提取片面化,需要进一步的整合提炼。以电力企业为例,业扩报装直接面对用户,属于应用实施层面,但其业务的开展需要规划、调控、运检等专业的协同支撑,如果单纯按照专业区划进行知识管理任务安排,各专业都将形成经验竖井,不进行整合难以对业务层面提供深入支撑。三是知识管理碎片化非专业,导致企业知识库专业全但深度差,内容多但可读性应用性差。从国企现状看,运用知识管理平台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分享和下达任务要求岗位员工兼职开展经验总结案例提炼工作是两个最主要的途径,企业知识库有内容就行,而暂未考虑知识量积累的碎片化或集中爆发、内容输出非标准化对于知识应用的影响。总的来说,大型国企知识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为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在实施组织、知识挖掘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浙江电力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模式研究

3.1浙江电力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模型

为圆满完成2018年专业案例库开发工作,浙江电力专门针对以往知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梳理,研究了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的最佳实践,借鉴规模化敏捷开发理论,形成了浙江电力特有的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模型,并用于指导2018年知识管理实践工作。敏捷理论的特征是小团队与客户形成协同整体、开发迭代(需求-原型-需求)、自适应(即在不断的迭代磨合中形成适用产品),敏捷理论面临的问题是难以规模化———因为大型项目、复杂需求带来的多团队沟通成本规模化增长直接导致了迭代和自适应的无效化。规模化敏捷即通过投资组合、计划、团队三个层面的协同解决沟通问题,以支撑多团队复杂化需求下的快速迭代开发和自适应。基于此理论,浙江电力结合知识管理要求,创新构建了国网负责总体规划、省公司培训中心负责协调计划、各专业专家及外协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敏捷化看板支撑的知识管理模型,通过组织优化和方法优化解决了传统大型国企在知识管理中无整体规划、专业协同难及知识管理非专业化的难题。从投资组合层面看,国网技术学院以全局视角规划案例开发的专业范围和案例开发的知识规范要求(包括案例类型、案例内容结构、行文规范、数量要求等),解决的是业务需求与内部知识挖掘提炼对接、优势专业力量与知识管理需求匹配、知识管理成果价值保障的问题,确保了国网知识管理成本资源投入价值最大化。从开发计划层面看,省级公司与省级技术培训中心组织专业资源解读国网开发需求、协同多专业力量共同承担跨专业知识模块、分配各专业专家对应的开发能力项目,解决的是专业分工与知识结构的对接、专业细分与知识应用的矛盾、多专业协同带来的重复化开发问题,确保在国网需求(开发专业范围)下多专业专家能够融合拓展,知识提炼专业深度与应用指导价值并重。从实施团队层面看,形成了知识开发主管负责任务分配及进度计划、专家团队负责经验总结及经验提炼、外协单位负责知识规范性的三角协同团队,以任务看板为支撑工具,解决的是兼职任务与知识管理专业性要求不符、碎片化共享深度不足、知识提炼内容规范性差的问题,确保规模化的知识管理活动在实施层面确保质量、快速推进。

3.2浙江电力专业案例库开发实践过程

浙江电力2018年专业案例库开发投资组合层面工作由国网技术学院完成,开发计划及具体实施团队层面由浙江电力完成。浙江电力技培中心负责总体任务推进,整个任务从需求拓展到最终规范性审核共分为七个阶段,参与人员包括各专业部门专家及外协单位,共开发专业案例约75万字。3.2.1开发需求拓展以各专业专家为主体,解读国网案例开发需求和专业范围,由省技培中心开发主管主持、引导专家探讨各专业在应用层面的连接性,结合岗位能力项关联资源数据库,从应用场景考虑专业案例中知识点的关联和延展,鼓励相关专业在国网开发需求和专业范围的基础上,合并、拓展开发需求点,最终形成专业性与业务性并重、开发专家跨专业协作、有利于最终应用指导的开发需求拓展表。3.2.2案例开发计划在开发主管的引领下,以国网专业案例开发任务完成时间为基点,与各专业部门领导、专业专家商量任务排期,确保在不影响正常工作任务的情况下,确定各专业专家任务数量、集中开发日程及自行开发日程。形成案例开发任务清单任务表。3.2.3知识规范培训本次任务引入外协单位负责案例开发的知识规范性,整体的知识规范性由开发前培训、开发中支撑、开发后审核三个环节确保。案例开发任务后,外协单位对各专业开发专业实施了案例提炼知识规范性培训,确保各位专业对案例开发的目的、结构、内容及格式等要求理解一致。在培训期间,开发专家编写了各自负责的案例大纲,经审核确保将开发的案例内容有价值。3.2.4案例小样开发+规范性审核在任务前期实施案例小样开发和审核,一方面让开发专家直接体验了专业案例开发工作的难易及规范性要求,更好的把握后续大量的案例开发工作推进安排;另一方面能够让外协单位了解开发专家在知识规范性方面的掌握程度,以便于更好支撑后续主要工作;另外开发主管结合案例小样开发及审核时间,更为明确如何监督推进任务确保按时完成。3.2.5总体案例开发+最终审核基于小样开发经验,在知识管理协同案板的支撑下,案例开发任务调整、案例开发内容调整、案例开发不规范整改项点、案例开发进度由主管开发方、专业专家方及外协单位案三方即时共享、密切合作、协同推进,总体案例开发任务于三个月内顺利完成。

3.3浙江电力专业案例库开发敏捷特征

浙江电力2018年专业案例开发工作基于创新设计、浙江电力独有的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模型,从项目策划、计划编制、案例开发到规范审核全过程都体现了规模化敏捷的特征。3.3.1迭代化整个案例开发经历了三次迭代过程,一是在需求拓展和计划制定时各专业专家对案例开发任务进行了评估,并编写了案例大纲;二是根据案例大纲明确的内容框架进行了部分案例的小样编制;三是通过小样编制的过程熟悉了案例知识提炼的规范性要求,全部案例顺利得到编制。由于三次迭代,浙江电力专业案例库开发实现了计划明确、内容明确、规范明确,不仅加快了速度,也减少了计划变更和案例质量不过关带来的浪费。3.3.2自适应由于本次专业案例开发工作事前对知识提炼进行了规范性要求,各专业专家对案例开发要求并不熟悉。培训中心专门安排了外协机构进行开发前的知识规范性培训;在开发过程中,外协机构随时支撑,解答开发专家的疑问;每个阶段开发后,外协机构对案例实施了规范性审核,出具不规范项点要求专家修改。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程序,保证开发专业不断逼近规范性目标,形成了案例开发的自适应机制。3.3.3协同化通过知识管理看板的支撑,开发主管、开发专家和外协单位均共享知识数据库、任务开发清单、案例大纲、进度计划表和不规范项目点信息,控制流、执行流和审核流信息确保一致,共同推进分散在浙江全省各地市的13个任务团队分工协同,按期按量完成专业案例开发任务。

4浙江电力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实践创新

浙江电力借鉴常用于软件工程领域的规模化敏捷理论,结合知识管理理论和大型国企知识管理现状问题,针对性地设计了知识管理的规模化敏捷模式,在管理思路、组织实施及应用工具三方面都实现了创新,有效促进了大型国企知识管理落地实施能力的提升,为大型国企,特别是电力企业未来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实践案例和指导意义。基于专业案例开发的浙江电力知识管理敏捷实践首次引入了迭代、自适应的敏捷开发理论,同时参考了从投资组织、计划和团队三方面协同的规模化敏捷框架,创新思路形成了适合于大型国企多层次管理、多专业参与、大范围铺开的知识管理实践理论模型。浙江电力知识管理敏捷实践明确定位了开发主管、开发专家及外协审核方,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创新实现了知识管理、知识提炼、知识审核三角色区分、内外部协同的组织实施方式,解决了大型国企内部兼职开发碎片化、质量差的问题。在专业案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浙江电力创新引入了支撑多方面协同的知识管理看板工具,借助互联网手段和工具,实现了知识管理实践中管理信息流、任务信息流和审核信息流的三方共享,有效完成了异地、多团队、规范化、大规模知识管理任务。

5结语

目前,针对大型国企的知识管理研究较少,这与知识管理对于大型国企的重要意义不相匹配。本研究的贡献是提出了一种可借鉴的知识管理创新思路,能够有效解决一些国企在知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当然,作为对规模化敏捷理论与大型国企知识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研究,本文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规模化敏捷理论框架与知识管理理论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更好支撑隐形知识显性化;其次,本研究以浙江电力专业案例开发为研究对象,在样本量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弥补;第三,对于多样化的管理要求是否会对采用的知识管理模式带来影响缺乏探讨,难以明确知识管理规模化敏捷方法论所使用的管理环境,这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walkerRoyce,潘加宇.改进软件经济学———达到规模化敏捷的头10条原则[J].程序员,2009(0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