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低碳经济的政策十篇低碳经济的政策十篇

低碳经济的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4:44

低碳经济的政策篇1

关键词:碳税;经济低碳化;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的碳税途径研究和经济低碳化下的碳税政策选择——基于国际碳税征收经验

收录日期:2013年1月31日

一、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国际上普遍开始注意环境对经济的反作用力并着力采取环境政策来改善环境状况。环境经济学家认为,既然市场机制是分配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途径,那么只有将环境政策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把污染环境的成本加以经济的约束,那么才能形成有效的环境资源配置,促进节能减排。基于这种经济思想,环境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被国际普遍接纳并用于各种环境污染下的环境保护。

环境税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强调存在环境负外部效应下政府采取的征税环保措施。目前,学术界对环境税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但从其根本目的广义地来看,只要具有环境保护、消除不利环境因素的税收或补贴政策,都属于环境税范畴。随着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治理目的的不同,环境税的主要表现形式也呈现不同。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全球气候变暖为特征的“温室效应”成为新一轮的环境挑战,因而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碳税成为新时期最主要的环境税之一。

二、国际上的碳税征收经验

从1990年开始,以丹麦、芬兰、荷兰、瑞典和挪威等为代表的一些北欧国家陆续开征碳税,并在此领域取得一定经验,从而为其他国家考虑征收碳税提供了操作上的借鉴。

(一)丹麦。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丹麦就开始了针对家庭和非增值税纳税企业的能源消费税征收。为了将200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在1990年的水平,刺激能源节约和替代消费,丹麦于1992年将其碳税的征收范围扩大到除了石油、天然气等以外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中去。后又经过对碳税收入的合理利用,不仅逐步提高了碳税税率,还促使更多的家庭和企业加入到自愿减排的计划中来。

(二)芬兰。1990年芬兰为了在九十年代末实现碳排放0增长而正式引入二氧化碳税收,并以含碳量为税基对矿物燃料征税。在之后的实践中,芬兰逐步调整税率和征税范围,根据二氧化碳排放不同对不同燃料分项分税率征收,实现了一定碳税减排的目标。

(三)荷兰。荷兰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实施环境税,但真正开征碳税始于1992年。其二氧化碳税的征收范围包括任何使用能源的行业,包括家庭和小型能源的消费者,但一些大型天然气消费者在征收碳税的基础上可豁免一定能源税。通过税收调整和自愿减排协议,芬兰在能源替代使用上取得一定成效。

(四)瑞典。瑞典的二氧化碳税是作为能源税的部分补充和替代于1991年引入的。为了维持其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瑞典决定对私人家庭和各产业消费的含碳燃料征收一定碳税,但出于企业竞争和技术革新的考虑,对部分工业企业实行部分的税收减免或全部豁免。鉴于国际经济竞争的压力,随后瑞典又适当地对工业碳税税率实行一定下调,对私人家庭税率实行上调,对工业部门减免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五)挪威。挪威维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划也是始于1991年,但最初的征收范围仅限于汽油、天然气和矿物油,直到1992年才又扩展到煤炭类燃料。挪威的碳税征收更为细致,不仅在含碳燃料类别上有较多种征收税率,在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也都有不同的征收标准。

除了上述国家,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也在国内能源消费的基础上相继开征碳税,不仅在二氧化碳减排上取得一定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促进了企业环保技术革新和新能源替代使用。nakata和Lamont(2001)基于偏均衡模型对存在碳税情况下的日本能源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税除了有降低碳排放作用外还使得日本能源利用结构由煤炭向天然气转移。wissema和Dellinke(2007)也对碳税在爱尔兰二氧化碳减排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经CGe模型量化的指标数据表明,与同一价格的单一能源税相比,碳税导致碳排放更大程度地降低。此外,美国和部分欧盟国家甚至考虑是否要对来自没有强制减排国家的进口品实施碳关税压力。在这种情形下,国际二氧化碳减排趋势下的碳税改革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三、我国的碳税途径研究

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首位,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国际承诺使我国在二氧化碳减排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碳税改革也是我国环境政策实施的重点研究方向。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关注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在治理环境污染(尤其是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实践中,除了采取社会公益宣传和自主激励措施外,我国还从行政命令的角度制定了有关碳排放约束措施。2009年正式出台的燃油税既是我国积极致力于二氧化碳减排的一方表现,也是我国碳税改革过程中的一个过渡。

基于国际经验,学术界对我国碳税改革也有较多的研究和探索。贺菊煌等(2002)对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究,通过CGe模型对我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他们认为碳税的征收将对我国GDp没有较大影响,只是会造成煤炭等燃料价格上涨,能耗下降,进而促使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劳动力也由高能耗工业向低能耗工业及第三产业转移。林柏强和何晓萍(2008)估计了我国油气资源的耗减成本,并据此分析对油气开采业征收资源税产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20%以下的资源税征收在宏观层面上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大。王金南等(2009)也研究了碳税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研究得出低税率的碳税方案不仅能大大减缓二氧化碳碳排放增长,而且很小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结论。姚昕和刘希颖(2010)探究了我国最优碳税征收路径,结果表明,碳税征收在节能减排、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使用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

根据上述研究可知,碳税的开征虽对我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大,且碳税的环境效应却是可观的。所以,未来我国碳税改革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但是,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证研究均表明,碳税的实施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征收对象到税基税率都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和社会经济特征,由窄到宽,由低到高,逐渐推进,而操之过急或准备不足只会适得其反。由于一国的碳税体系不仅会直接影响产业、能源政策的调整,还会影响一国消费、财税和金融体系,所以选择正确的碳税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四、我国经济低碳化的碳税政策选择

碳税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确立我国合理碳税途径,实现经济低碳化,政策实施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可确定碳税的开征主要涉及家庭、产业、能源、国家财税和经济等几个方面因素,从这几个主体出发,可总结出我国开征碳税、实现低碳经济的宏观政策选择。

(一)家庭碳税政策。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碳税征收范围之一,因此合理实施家庭税收政策是碳税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燃气等消费虽是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必要消费,但征收一定合理碳税不仅能够引导家庭节能减排,也能起到引导家庭低碳消费的理念。因此,制定家庭碳税政策主要以引导为目的,从而在社会范围内倡导低碳消费风尚,进而引导企业的低碳化生产。

(二)产业碳税政策。工业产业是我国碳税征收的重点对象。目前,我国的工业多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主,因此针对我国工业产业制定合理碳税是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的最直接手段。产业碳税政策应以征收为主、奖励为辅,不同产业区别对待,实现“谁排碳,谁交税,多排碳,多交税”的政策体系;同时,针对重点产业实施税收减免用于低碳排能源替代使用研究。除此之外,通过碳税的征收可提高高碳排产业的进入门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二氧化碳减排的市场调控机制。

(三)能源碳税政策。针对能源的碳税政策是以能源消费品种确定碳税税基和税率的政策,对高碳排的能源消费实行高税率,低碳排的能源消费实行低税率。这样不仅能够从能源替代使用的角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使我国经济的碳因素减少,而且能积极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低碳经济的政策篇2

关键词:低碳政策;低碳经济;启示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在对资源和环境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造成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灾难,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承担着节能减排和发展经济的双重责任,尤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没有成功的先例。通过借鉴英美德三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不失为一条捷径。

一、英、美、德三国的低碳经济概况

(一)英国低碳经济政策

低碳经济是由英国率先提出的,最早见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10月英国政府又《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主要措施有:提高能源效率;对电力等能源部门“去碳”;建立强有力的价格机制;全球联合对去碳高新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等。

2007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英国政府进一步表示,力求在2010年减排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20%,2050年减排60%。

为了保证低碳政策的顺利推广,英国政府推出了气候变化税。这实质上是一种“能源使用税”,计税依据是使用的煤炭、天然气和电能的数量,使用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等则可减免税收。据测算,截至2010年英国每年可减少250多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360万吨煤炭燃烧的排放量)。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英国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政策为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以企业、公共部门和家庭为主体的“低碳经济”互动体系,成功突破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初瓶颈,为英国实施低碳计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美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美国虽未签署《京都议定书》,但在政策措施上,积极倡导推动新能源产业。

奥巴马政府在其新能源政策中承诺,在未来10年内耗资1500亿美元刺激私人投资清洁能源;实施“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计划,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降低80%。

为积极应对碳排放,奥巴马政府计划自2012年起,连续10年拨款150亿美元给环境署用于推广新能源市场化,未来10年建立起一支6450亿美元的能源基金,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清洁环境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美国各州政府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地方节能产品税收减免政策。能源部支持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行以节能为主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三)德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德国政府采取了限制性和激励性经济措施并举的做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自1994年起,德国政府把科技政策的支持重点集中在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和能源技术上,并且出台了很多新的能源和环境政策,实行此项政策的结果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能源消耗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下降,德国逐步解决了工业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2001年11月开始,德国对每千克含硫量超过50mg的汽油和柴油每升再加收1.53欧分生态税,从2003年1月起,将含硫量标准调整为每千克10mg,使超过该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每升加收的生态税累计达到16.88欧分,此举使得德国一次能源消耗量不断下降。对于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倾倒引起的水污染,德国按照一定方式以废水的“污染单位”为基准,实行全国统一税率,并且每年的税率不断提高,每年的水污染税收入全部用于改善区域水质。德国政府从2003年1月1日开始,对无硫燃料征收的燃料税比含硫燃料的税率低1.5个百分点,在税收激励下,德国企业已经放弃使用含硫燃料。

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又在“高技术战略”框架下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根据这项战略,联邦教研部将在未来10年内额外投入10亿欧元用于气候保护技术的研发,德国工业界也相应投入一倍的资金用于开发气候保护技术。构成了对德国节能减排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综合分析,英美德三国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制定有关气候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法律,通过立法倡导环境保护行为;政府通过科技政策的倾斜、财政政策的支持、税收政策的调节等措施来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制定有关燃煤、燃油、汽车油耗、水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制定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些措施的推行,有力地促进了这三国低碳产业的发展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同时也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公众低碳理念的缺失

在物质生活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往往忽略对环境的保护,这既是生活陋习,更是低碳生活理念缺失所至,而个人低碳生活理念的形成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一个漫长过程。倡导低碳理念、建设低碳社会,每一个人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能源结构的单一性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长期制约因素。煤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2007年生产煤25.26亿吨,占我国总能源的76.7%左右,当年世界产煤56亿吨,我国占32%,居世界首位(我国能源结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据了解,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结构,这种状况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很难改变。而研发低碳燃煤技术,发展利用新型能源就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当务之急。

(三)我国低碳技术开发相对落后、并缺少相应技术标准

在低碳技术的研发上,我们起步晚,而且缺少成熟的技术标准。在低碳经济管理上,我们缺少一个成功的运营模式。如我国的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水泥、钢材、电镀等高耗能行业含碳量非常高。如何实现这些行业的低碳生产,目前尚缺少一套成熟的标准。

(四)经济高速增长与节能减排的矛盾

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将继续增长,能源消费仍会稳步上升;短期来看,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需要大量地推广节能技术,强制性地限制减排总量,制定节能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三、解决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通过制定法规和政策,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推动低碳经济

政府出台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增加经济投入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在税收政策方面,对于一些高碳排放的企业加大征税力度,限制其碳排放;对于新兴的低碳企业,降低征税,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

(二)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鼓励发展清洁能源

政府出台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整体能源结构的改善。低碳经济不同于我国的传统经济,尤其是诸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应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推动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集中,形成了新的经济热点。借鉴国外的经验,如英国公布的发展“清洁煤炭”的计划草案,要求英国境内新设煤电厂必须首先提供具有碳捕捉和储存能力的证明,每个项目要有在10-15年内储存2000万吨二氧化碳的能力,政府同时对这些项目提供相关财政支持。

(三)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

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我们应组织科技攻关,加紧技术研发,力争掌握一定规模的自主技术;同时,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推广和应用;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四)培养社会公众的低碳意识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简单又长期的任务,需要通过政府的引导,媒体的宣传,民间志愿服务等形式让人们接受低碳理念;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低碳生活方式,如城市交通建设方面鼓励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等。

四、结论

实现我们承诺的减排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是唯一选择。通过对比分析三个国家发展低碳产业的情况,可以发现我们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诸多不足;借鉴其发展经验,提出我们的发展措施,落实好这些措施,将让我们少走弯路,会让我们的经济发展得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潘家华.英国低碳发展的激励措施及其借鉴[J].中国经贸导刊,2006(18).

2、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低碳经济的政策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税政策措施

一、低碳经济对我国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

中国有着丰富的紫檀资源,但是在人口基数上的劣势使得人均资源排名在世界上处于较少的地位。为了应对这种现状,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就显得很有必要。目前,我国的基本能源结构仍然是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作为主体,这些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十分巨大,因此对当前的环境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家想要实行节能减排的政策,就必须先从改善能源结构出发,在能源使用的过程中较多地使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依靠这一行为从根本上对碳排放进行限制。

(二)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前环境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目前在北方城市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在雾霾天气的影响下人们的健康状况受到威胁,出现了很多呼吸道方面的健康问题,空气污染也因此成为目前环境问题中的重点问题。这也是我国目前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作为发展基本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入手解决当前的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从而起到改善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效果,这是目前我国经济工作和环境工作的主轴。

二、现行税收政策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存在问题

(一)计税依据和征收方式不合理

当前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仅仅限于矿产品和盐等资源,对于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等一些稀缺资源还没有纳到征税范围内,这就很容易导致稀缺资源不注意资源保护而被被滥用。而且,目前资源税征收的主要形式是以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纳税产品的销售量或自用数量作为计税依据,对于企业已经开采但是还没有销售或者没有使用资源在监控方面不重视,这就在一定意义上变相的鼓励企业对资源滥采。另外,当前计税当中对资源实现从量计征的方式很难对资源税的级差调节功能有效体现,造成在实际的资源税中所对应的税价格不够灵活。当企业的税额比较低的情况下,不仅很难对资源的稀缺性有效反映,并且也容易造成对市场价格的扭曲和不合理,资源的应用效率非常低,不利于低碳经济的正常发展。

当前的消费税征收范围中,包含了成品油、橡胶制品、鞭炮焰火、香烟制品以及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和环境资源密切相关的应税消费品,但从蓬勃发展的制造业来看,消费税征收物品的范围还是小了一些,一些对环境污染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也应该纳入这个征税范围,如一次性电池、化肥制品、煤炭以及白色垃圾等,要积极利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起到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约束引导作用。

(二)税收优惠政策尚不完善

税收优惠政策指的是在税收过程中对某种行为进行鼓励和引导的政策,一般来说它往往能够对于资源的开发在应纳税额中进行优惠,但是这仅仅只是在税收价格上进行优惠,形式比较单一;从税收优惠的覆盖范围来看,主要就是对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加强了关注,并且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开发以及低碳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技术研发应用等项目中的优惠力度并不足以起到引导的作用。另外,税后优惠政策中涉及到的政策还比较少,这种现状使得税收政策体系化难以实现,从而降低了税收政策和发展之间的协调作用。

三、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和税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税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是无法忽视的。所以在制定税收政策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同时通过在具体税收政策方面的调整对企业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方向的引导。比如在某些领域对利用新能源的企业降低税率,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高税率的政策,从而鼓励和引导企业转变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形式。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罚款等形式对企业高污染高风险的行为进行限制,将资金用于改善地区整体低碳经济发展态势,从而促进全社会的低碳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1、在财政政策上向低碳经济发展有所倾斜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转型的发展方式之一,因此相比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有着更大的前期投入和更多技术方面的支撑。低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研发周期往往较长,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对企业而言可能难以承受,这就需要政府利用“看得见的手”进行介入,政府通过投入财政预算等方式对企业研发及新技术进行补贴,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循环发展,加强对环保科技的研发。

2、实行绿色的政府采购模式

政府的各项采购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要多采购一些绿色低碳的产品,从而为绿色低碳产品的生产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更大的空间,政府要在社会采购方面进行积极引导,从而使得全社会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有更加自觉的意识和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3、在财政补贴上对低碳经济有所照顾

财政补贴是政府促进某项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越累越多的财政补贴项目出现在政府预算当中,因此政府要对低碳发展的项目在财政补贴上进行倾斜,如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节能产业的低耗能化处理以及对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进行适当补贴,从而增强低碳发展模式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低碳发展在企业和社会中的全面铺开。

四、结束语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在各方面都得到政府的支持。这些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法律制度方面的支撑,财政政策方面的倾斜、税收政策方面的支持以及国家政策层面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才能得到发展,将看的见得手和看不见的手以恰当的方式相结合才能使得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低碳经济的政策篇4

(一)缺乏综合性立法目前国内出台的诸多低碳经济政策在实际发展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低碳经济的运行提供了规范、指导、保障与激励,但是目前法律政策框架下仍旧存在着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国内低碳经济发展中目前缺乏综合性立法,现有法律与政策主要集中在控制碳排放与增加碳汇两个方面,控制碳排放方面主要以《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等立法及政策为主,目的是通过调整产能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提升资源利用率与开发率,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立法督促增加碳汇以达到适应气候变化;增加碳汇方面主要以《森林法》、《草原法》等相关立法及政策为主,通过增加碳汇的方法来达到适应气候的目的。虽然已出台的诸多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都不同程度的推动了碳排放的减少与碳汇的增加,但是多以微观具体制度措施为主,缺乏综合性、全局性立法,在体制、机制、原则、综合性制度等方面缺乏统筹。分散立法造成了各自为政,在缺乏必要联系与配合的情况下矛盾重重,不利于从根源上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也不符合当前发展趋势。从国内外诸多实践立法情况来看,已有许多国家制定了综合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体制,比如韩国、日本、英国、菲律宾等,说明综合性立法是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趋势。面对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下的综合性立法需求,要结合我国国情、新能源开况、环保政策法律体系完善情况等诸多因素加快综合性立法步伐,以消除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障碍与瓶颈。另外,国内目前在事关水电、核电等重要能源领域缺乏专门性立法,不利于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有的能源立法中,有关水电与核电立法相对较少,但是国家目前在核能、水能开发方面发展十分快速,正是因为缺乏立法制约,所以很多水电工程发展缺乏法律限制,导致整个行业发展混乱,尤其是核能,本身作为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型能源,核能开发是一把双刃剑,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应该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核能的发展必须由法律予以强力保障和制约,立法上的缺乏也不利于核能与水能的深度开发利用。

(二)原有法律无法满足需求以往制定的诸多法律法规政策随着当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政治转型,很多条例都已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比如我国在煤炭行业积极进行改革,原有的相关法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对于促进煤炭行业的积极发展无法顺利发挥职能。我国《煤炭法》在1996年通过,促使国内煤炭行业的发展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初步建立起了国内煤炭行业法律体系,随着煤炭行业的深入发展,国内相继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以完善该法律体系,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指导与规范,以便做好煤炭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为煤炭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为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指导规范。时至今日,煤炭相关法律体系面对当前煤炭资源开发新现状、煤炭行业转型需求、国际煤炭市场变化、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煤炭法》无疑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更不能适应低碳、环保、循环经济及气候变化需求,因此需要积极进行修订与完善。虽然我国2011年已经重新对《煤炭法》进行了再次修订,但是此次修订内容主要针对职工工伤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其他内容并未做调整,同期颁布的《电力法》也迫切需要修改,以顺应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与结构变化,更好的服务电力能源的开发与电力行业的发展。结合当前国际环境与国内发展环境来看,深刻明晰经济转型需求,应对碳汇交易需要及气候变化应对需要,我国许多法律都亟待修订与完善。另外,在一些重要领域要对制度、法律与政策等加以具体确认和规范,比如碳汇交易、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能源需求侧管理、能源合同管理、能源发展基金等,在这些新领域内尚缺乏完善的法律政策制度保驾护航。

二、我国低碳法律政策完善

(一)法律方面在完善我国低碳法律政策框架方面要根据国际、国内要求制定更加全面的气候变化应对法案,规定自愿减排目标,完善管理体制与机制,顺应发展现状适应气候减缓变化情况,积极推进科研创新,从信贷、投资、财税等多个方面予以鼓励支持。根据国际气候条约框架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气候变化应对法》,该法的制定有利于引领国内多项相关法律的制定,是完善国内法律体系、树立良好减排国际形象的必然选择。这项综合性、权威性、统一性立法中,内容要包括国内资源碳减排的目标,将低碳概念实质化、量化与法律化,以提升碳减排目标制约的权威性;法律内容要为国内相关碳减排机制与体制的建设提供支持,考虑到发展低碳经济及应对气候变化是长期性、复杂性任务,离不开健全体制与机制保障,因此要通过立法来明确规定一些综合性、基础性体制;要将一些减缓气候变化及适应的制度与措施系统化、法定化;要通过信贷、财税、投资等立法与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低碳市场经济发展;法律方面要积极鼓励科研实践与自主创新,加大低碳技术的开发力度以便促进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要结合当前管理需求,积极出台相关能源法律如《原子能法》、《能源法》等,加快核能水电相关立法,全面修改以往法律中不合用的部分,督促清洁能源的开发与高效利用。要结合国内煤炭、电力行业发展需求积极修改《煤炭法》与《电力法》,解决煤炭行业发展瓶颈,为煤炭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指导,结合碳排放目标促进煤炭行业积极转型,督促新能源强制入电网,加强电网建设与电力行业监督指导。

(二)政策方面要制定完善的碳汇交易管理办法,积极在国内开展试点工作,督促碳汇市场良性发展,比如制定《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我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运行建设期间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通过购得联合国水电风电减排量加以中和;国航推出绿色航班以企业自愿减排的方式完成二氧化碳排放中和抵消,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埋单用以支持黑龙江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国内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环境产权交易所,积极开展碳汇交易,对于提升中国自愿减排项目的可信度、促进市场良性发展有积极意义。要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的相关发展政策,配合以往法律政策加快市场开发,配合《可再生能源法》、《水电适用管理办法》等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与法律环境;要积极完善国内多个行业节能政策,推动能源管理的有序化与规范化,结合国外先进经验与我国国情规范市场主体的资源减排与节能行为,对低碳产品市场予以结构性调整,制定相关性管理办法,出台低碳产品认证政策,制定《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积极引导绿色产品生产与消费,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低碳经济的政策篇5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1.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2008年,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为76.7%,燃煤发电约占电力结构的80%。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费也主要以煤炭为主。2007年,在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重大多不到20%,而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高达69.5%。2008年虽有所下降,但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仍达到68.7%。据计算,每燃烧1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因此,“高碳”的能源结构,导致我国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

2.经济发展的能源高消耗、高排放模式。我国产业结构的重型化格局仍在强化。与2005年相比,2008年,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47.7%上升到48.6%。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高耗能工业的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高技术产业的比重还下降了2.1个百分点。众多数字表明,我国的能源消费处于“高碳消耗”状态,加上我国的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数量的92%,表明经济增长方式是资源消耗型的。

3.新能源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占能源生产比重,由2005年的7.7%,提高到2008年达到9%,新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8.9%。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占能源总量的比重仍较低,成本仍较高。同时,我国新能源的核心技术发展,受到发达国家的制约。

4.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先进科技的支撑,如甲烷的回收利用、氧化亚氮的分解、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清洁燃煤工艺、节能减排技术等。然而,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虽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并出台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但管理机构的变化及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一些鼓励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性拨款和政策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三是企业的积极性不足。由于投入成本较高,而短期收益较低,导致企业不愿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

二、政策建议

1.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将发展低碳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我国虽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等发展新能源的法律法规,但缺乏一整套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长期战略规划。应尽快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把发展低碳经济提升到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层次,纳入政府长期规划,制定出低碳经济的“国家方案”和行动路线图,与国家的“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相衔接,形成一个具有国家意志的可操作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同时,应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推动《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制定,开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2.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从整个能源战略角度出发,统筹兼顾煤炭与其他能源的比例关系,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中的煤炭比例,大力发展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低碳能源,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逐步形成能源工业的均衡发展、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结构。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推进我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同时,在能源领域,优先发展工业节能、煤碳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等工作,实现我国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我国“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加快低碳产业的发展,改变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主要依靠钢铁、煤炭、电力、化工、水泥等高碳产业的局面,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积极扶持低碳产业和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减轻传统产业的负面效应;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提高市场准入标准,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实现低碳发展;进一步减少和弱化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效应,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4.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改造传统高碳产业,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技支撑。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优先开发新型、高效的低碳技术,鼓励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协调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与污染减排,提高传统高碳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实现节能减排,降低GDp的碳强度。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低碳经济的政策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税收政策

一、低碳经济与税收政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基本含义是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概念始于英国2003年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一是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二是能源危机的内在要求。尤其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资源存量有限,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消费的速度超过生产的速度,能源危机四伏。

(二)税收政策扶持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庇古税

对于资源配置,市场也会失灵。如当出现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外部性问题时,庇古税便是应对策略之一,通过对那些有负外部性的活动征税,将外部性内在化。如针对污染征收庇古税,相当于是给了污染权一个价格,然后通过市场污染权的需求来确定污染量。

二、税收政策对低碳经济的影响路径

(一)低碳产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低碳产业正是积极响应号召,税收政策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税种可直接影响不同产业或行业,必然也影响该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向低碳产业倾斜。如消费税就有调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功能。税率表现的是税负的深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也是直接的,若针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设置相对于低碳产业较高的税率或者是对低碳产业设置优惠税率,则势必会对该产业或行业产生影响。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必然会改变自己的经济行为。税收优惠和减免税有较强针对性和直接性,针对要支持的产业或行业,那么给予其税收优惠,鼓励和扶持其发展。当然应加强征收管理,尤其是对于高能耗高污染低严加征管,减少避税漏洞,严打偷税漏税,对整个行业都有整顿和限制作用。

(二)低碳能源

对于能源的开发和生产,宏观层面,我国的资源税法实行普遍征收,级差调节的原则。那么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对高碳能源的开发和生产进行一定的限制,比如对其征收较高资源税,相当于设置一个壁垒,限制进入,部分会退出。微观层面,因为我国在能源资源方面,相当程度上是行业垄断,如石油。但存在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不规范的企业,所以必须要严加征管。

对于能源的利用,一是要解决由于投入大而形成的利用成本高从而如何促进利用,二是如何促使利用低碳能源的观念的形成。那么对于低碳能源的开发者而言,若给予大量资金支持,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如减免税等,则可降低其实际成本;对于使用者而言,如若企业所得税中对于利用低碳能源有税收优惠,可促进低碳能源的利用。

(三)低碳技术

在鼓励扶持高科技研究开发方面,我国税收政策从各个角度都有所涉及。如消费型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加快高新技术的应用;如it业中的软件销售,可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等,促进技术推广应用。

不可置疑,税收对低碳技术可以产生积极作用,主要在研究阶段、开发阶段和交易阶段发挥作用。应加大研发力度,应该是政府主导、企业为辅的模式。但同时也应极力为低碳经济寻求商业机会,降低企业采用低碳经济技术所需的技术成本。因此,发展低碳技术,现有税收政策中,通过对税率、税收优惠、减免税的调整,都会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再根据其具体的经济目标而重新做出调整和安排。

(四)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而繁琐,最核心的是人的价值观的转变,绿色价值观的形成。税收政策对低碳生活的影响,一是间接性的影响,即从税收政策对产业、能源、技术等的政策影响间接辐射而来的影响。二是直接性的影响,即直接针对低碳生活而通过对税种、税率、税收优惠的设置和征收管理,促进低碳的生活方式的发展,相对控制高碳的生活方式。如家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费用,可以抵免当期的个人所得税。

三、低碳经济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调整和完善现行税制中的相关税种

1.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将那些必须加以调控与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列入征收范围。改变计税依据,适当调高税负。近期可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适当提高单位适用税额。远期以销售价格为计税依据,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税,税款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明显。

2.对于消费税,一方面应调整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原生性消费品和对资源消耗量大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税;对使用新型或可再生能源的低能耗交通工具实行低税或免税。另一方面则是对现行消费品的税率适当做结构性的调整。

3.继续推进增值税的转型,增强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适时地将一些高碳产业纳入征收范围,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税收扣除和加计扣除等政策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设置环境税

欧盟一些国家征收碳税的效果表明,碳税等环境税的征收可以较好地起到节能减排作用。我国应积极探索,通过包括碳税在内环境税的设置,一方面使碳排放减少,从而使污染较少,能源结构优化,高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比率得到改善,对产业调整也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直接引导和促进低碳生活的发展,间接性地促进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三)整合和完善税收优惠措施

首先应全面清理整合税收政策,形成系统的、有效的政策机制,真正地体现和落实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次是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要想使得各优惠政策发挥出应有的政策作用,必须使其形成体系,避免单独的政策作用有限性的特点。在较高的层面对整个体系进行调控,通过政策组合形成强有力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04).

低碳经济的政策篇7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促进河北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理论基础与方法研究欧盟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研究外部性理论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浅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探究促进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促进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促进贵州省生态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对发展低碳经济财税政策的研究合理运用财税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低碳经济背景的我国财税政策研究财税政策视角下厦门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对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理论探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及财税支持政策研究促进地方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骆华,费方城.英国和美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及其启示[J].软科学,2011,(11),86.

[3]秦承敏.绿色经济的财税政策思考[J].会计之友,2011(09):96.

[4]促进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9]葛察忠.环境税收与公共财政[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65.

[10]法国对生物燃料实行税收减免政策,http:///new/253_263/2009_8_20_ma082684551028900220736.shtml.

低碳经济的政策篇8

800亿美元,相当于欧盟(460亿美元)加美国(340亿美元)投人的总和,碳排放量相比2013年下降了2%,取得了明显进步。但英国在2014年的碳总排放量相比2013年下降了8.7%,政府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一、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一)大力高度推行低碳经济

近年来,英国不断致力于在国际上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英国政府认为,发达国家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推行低碳经济,给予其更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2003年英国首次向全世界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并把低碳经济看做本国能源战略最为重要的任务。2009年,英国通过《通向哥本哈根之路》的报告,再一次呼吁全球各国发展低碳经济。同年7月,《英国低碳转换计划》被正式公布,报告提出2020年英国碳总排放量相比于1990年将下降34%的目标。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商业和交通的配套改革方案,包括《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低碳交通战略》和《英国低碳工业战略》等,此后低碳经济进人了一个实际操作的全新层面。由此可 见,英国政府已经把推行低碳经济放在了国家的战略高度上。

(二)实施促进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

1.财政政策。英国政府为了达成2020年可再生能源计划,颁布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例如,2008年颁布的《能源法案》,政府将对可再生能源进行丰#。2010年英国推行“可再生能源电力强制收购补助计划”Jtt‘可再生能源供暖补贴”政策,成为全世界首例以补贴电彳的方式激励民众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政策规定,政府丨f对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供暖的家庭补贴1000英镑。2011卜,英国政府在本国成立了碳基金,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征收b气候变化税、垃圾填埋税等,以帮助企业开发低碳技术从而降低碳排放。

2.税收政策。英国是第一个征收气候变化税的国家,仅针对工业、商业和公共部门提供能源产品的供应商征收,对于提供生物能源、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的则实行税收减免。气候变化税自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征收,政府的目的并不在于扩大税源筹措财政资金,而是希望能源能够得到高效利用并使得可再生能源得到大力推广。类似的税种还有燃料税、车辆行驶税和航空乘客税等。

(三)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

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及配套措施以保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顺利进行。例如,2Q08年国家出台了《能源法案》,规定对于可再生能源及小型太阳能发电系统,政府每年将给予900英镑的资金补贴。同年,政府颁布《气候变化法案》并建立起相关的能源和气候变化部门,使英国成为全球首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2009年政府公布了碳预算。碳预算作为《气候变化法案》中的核心条款,在第一阶段制定了3个执行周期,每个执行周期为5年,每一阶段的碳排放总量都设有上限,以此确立了本国2020及2050年的排放目标,为英国的低碳经济转型设计出可靠且长期的框架。

(四)引导社会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

近年来,英国的碳减排目标计划(CeRt)、暖风计划、社区能源计划等政策,使当地广大住户从中受益,刺激了英国的低碳市场需求,促进了低碳产品市场的成功转型,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始终致力于向社会群众倡导低碳行为,除此之外’一些非政府绿色组织也在促进社会节能习惯养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以多种方式提供和传播低碳经济的信息和知识,引导人们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英国的公益广告有不少都是关于低碳经济的,如“充电器不用时拔下插头每年能节约30镑、换个节能灯每年能省60镑”等。英国政府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民众逐渐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使低碳消费日益深人人心,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公众参与主要是通过法律赋予公众的环境参与权和监督权来实现。

(五)大力发展新能源

新能源的开发是保证低碳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源泉。近年来,英国根据本国天然的风力资源优势,大力开发风能。2000年英国政府开始建设海上风力发电站,通过相关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扶持,目前英国是全世界拥有风力发电站最多的国家,预计2020年英国风力发电总容量将达到330亿千瓦,将占到全球风力发电总量的50%。为此,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投人1.2亿英镑全面开发海上风能。此外,对于核能地热等其他新能源的开发及推广,政府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采用补贴方式鼓励每户家庭在家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2014年,英国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已至24.2Gw,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为19.2%,有史以来首次超越核电所占的19%,在新能源的利用上取得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二、英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措施对中国的启示

(一)加快碳金融产品创新

目前,碳交易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碳排放权也随之逐渐变为一种金融资产。发达国家普遍已形成了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基金、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碳交易将会占有很高的地位。我国应积极推行碳交易,并选择在适合的地方建立碳交易所。

(二)扩大对低碳经济的财政支持

我国政府应加大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扶持力度,大力推广新型能源的使用。与此同时,各级财政应设立专项扶持基金,鼓励企业研发应用新能源,以降低煤和石油等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并施行相关的激励措施来促进节能减排。

(三)促成低碳技术创新机制

在低碳经济时代,最具备竞争力的技术便是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技术。如果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市场领先地位,必须在这个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国政府必须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广泛参与国际低碳技术领域的交流,吸收有用信息,结合我国实际发展需求加快创新低碳技术。

(四)引导公众消费观念转变

政府可以选择从那些与公众生活紧密相关的低碳生活方式人手,如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消费、低碳生活方式等,制作一些低碳政策宣传节目,以扩大政策的普及率,帮助公众提高低碳意识。同时,政府也应当对社会性的环保团体组织给予大力的支持,以此号召广大居民群众共同行动。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学生的低碳行为教育,可以与学校建立起相应的合作,例如定期在校园内举办低碳知识讲座等,增强学生对低碳行为的认可度。

低碳经济的政策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发展方式;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2-0068-02英国、美国、日本的碳总排放量自2008年起一直趋于下降,而中国则迅速上升(如表1所示)。2012年中国碳总排放量已超过100亿吨,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上花了800亿美元,相当于欧盟(460亿美元)加美国(340亿美元)投入的总和,碳排放量相比2013年下降了2%,取得了明显进步。但英国在2014年的碳总排放量相比2013年下降了8.7%,政府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一、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一)大力高度推行低碳经济

近年来,英国不断致力于在国际上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英国政府认为,发达国家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推行低碳经济,给予其更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2003年英国首次向全世界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并把低碳经济看做本国能源战略最为重要的任务。2009年,英国通过《通向哥本哈根之路》的报告,再一次呼吁全球各国发展低碳经济。同年7月,《英国低碳转换计划》被正式公布,报告提出2020年英国碳总排放量相比于1990年将下降34%的目标。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商业和交通的配套改革方案,包括《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低碳交通战略》和《英国低碳工业战略》等,此后低碳经济进入了一个实际操作的全新层面。由此可见,英国政府已经把推行低碳经济放在了国家的战略高度上。

(二)实施促进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

1.财政政策。英国政府为了达成2020年可再生能源计划,颁布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例如,2008年颁布的《能源法案》,政府将对可再生能源进行补贴。2010年英国推行“可再生能源电力强制收购补助计划”和“可再生能源供暖补贴”政策,成为全世界首例以补贴电价的方式激励民众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政策规定,政府将对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供暖的家庭补贴1000英镑。2011年,英国政府在本国成立了碳基金,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征收的气候变化税、垃圾填埋税等,以帮助企业开发低碳技术从而降低碳排放。

2.税收政策。英国是第一个征收气候变化税的国家,仅针对工业、商业和公共部门提供能源产品的供应商征收,对于提供生物能源、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的则实行税收减免。气候变化税自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征收,政府的目的并不在于扩大税源筹措财政资金,而是希望能源能够得到高效利用并使得可再生能源得到大力推广。类似的税种还有燃料税、车辆行驶税和航空乘客税等。

(三)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

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及配套措施以保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顺利进行。例如,2008年国家出台了《能源法案》,规定对于可再生能源及小型太阳能发电系统,政府每年将给予900英镑的资金补贴。同年,政府颁布《气候变化法案》并建立起相关的能源和气候变化部门,使英国成为全球首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2009年政府公布了碳预算。碳预算作为《气候变化法案》中的核心条款,在第一阶段制定了3个执行周期,每个执行周期为5年,每一阶段的碳排放总量都设有上限,以此确立了本国2020及2050年的排放目标,为英国的低碳经济转型设计出可靠且长期的框架。

(四)引导社会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

近年来,英国的碳减排目标计划(CeRt)、暖风计划、社区能源计划等政策,使当地广大住户从中受益,刺激了英国的低碳市场需求,促进了低碳产品市场的成功转型,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始终致力于向社会群众倡导低碳行为,除此之外,一些非政府绿色组织也在促进社会节能习惯养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以多种方式提供和传播低碳经济的信息和知识,引导人们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英国的公益广告有不少都是关于低碳经济的,如“充电器不用时拔下插头每年能节约30镑、换个节能灯每年能省60镑”等。英国政府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民众逐渐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使低碳消费日益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公众参与主要是通过法律赋予公众的环境参与权和监督权来实现。

(五)大力发展新能源

新能源的开发是保证低碳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源泉。近年来,英国根据本国天然的风力资源优势,大力开发风能。2000年英国政府开始建设海上风力发电站,通过相关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扶持,目前英国是全世界拥有风力发电站最多的国家,预计2020年英国风力发电总容量将达到330亿千瓦,将占到全球风力发电总量的50%。为此,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投入1.2亿英镑全面开发海上风能。此外,对于核能地热等其他新能源的开发及推广,政府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采用补贴方式鼓励每户家庭在家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2014年,英国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已至24.2Gw,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为19.2%,有史以来首次超越核电所占的19%,在新能源的利用上取得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二、英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措施对中国的启示

(一)加快碳金融产品创新

目前,碳交易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碳排放权也随之逐渐变为一种金融资产。发达国家普遍已形成了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基金、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碳交易将会占有很高的地位。我国应积极推行碳交易,并选择在适合的地方建立碳交易所。

(二)扩大对低碳经济的财政支持

我国政府应加大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扶持力度,大力推广新型能源的使用。与此同时,各级财政应设立专项扶持基金,鼓励企业研发应用新能源,以降低煤和石油等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并施行相关的激励措施来促进节能减排。

(三)促成低碳技术创新机制

在低碳经济时代,最具备竞争力的技术便是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技术。如果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市场领先地位,必须在这个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国政府必须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广泛参与国际低碳技术领域的交流,吸收有用信息,结合我国实际发展需求加快创新低碳技术。

(四)引导公众消费观念转变

政府可以选择从那些与公众生活紧密相关的低碳生活方式入手,如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消费、低碳生活方式等,制作一些低碳政策宣传节目,以扩大政策的普及率,帮助公众提高低碳意识。同时,政府也应当对社会性的环保团体组织给予大力的支持,以此号召广大居民群众共同行动。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学生的低碳行为教育,可以与学校建立起相应的合作,例如定期在校园内举办低碳知识讲座等,增强学生对低碳行为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任奔,凌芳.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J].上海节能,2014,(4).

低碳经济的政策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障碍;新能源;碳减排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130-03

气候的急剧变化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而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2009年12月19日,万众瞩目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未能通过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文件的情况下闭幕。此后,中国面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更大压力。在此情况下,应如何变压力为动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气候影响和碳减排的背景下,中国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但目前为止没有确切的定义,各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定义有不同的解释。本文作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低排放二氧化碳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我国并不能只顾着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还应把低碳经济定义为低能耗和低污染。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还要关注节能减排和减少空气污染,要全面地发展低碳经济。

目前,全球很多企业都尝到低碳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据统计,日本在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出口国,仅夏普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就占世界的1/3;德国风能发电设备2005年的出口收入已达约60亿欧元,占全球风力发电设备交易额的一半左右。发展节能减排等,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无疑可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由此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研究,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4%,而且在人类各项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中,能源生产与消耗环节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高达83%。因此,能源问题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减少能源生产与消耗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重中之重。数据显示,全球Co2年产生量巨大,仅我国每年就排放70亿吨以上,且正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短期难以逆转,从而导致碳排放不断持续增长。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这种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主要工业过程和产品能耗比国际领先水平平均约高30%左右。中国目前Co2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低碳也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障碍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目前,我国因缺少先进的减排技术,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具有明显的高排放特征。

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中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的软肋。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但是单位资源平均产出不足发达国家的1/10;中国是制造大国,但重要技术装备主要靠引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但是不仅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而且每年要为软件技术标准向外企支付高额的费用。

2.国际技术转让障碍。目前,国际知识产权体系尚不健全,普遍存在着技术剽窃、模仿现象,致使创新者缺乏足够的市场激励动力。发达国家担心转让先进技术会影响到其国内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才缺乏、技术转让费高昂、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等障碍。

3.技术引进障碍。技术引进包括为了使用而引进和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引进的两种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在技术引进上大量花钱,因为它的效益迅速可见,而对消化、吸收却吝于投入。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就存在的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弊病。多家企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引进技术,最终产生了对外国技术依赖。结果导致花费大量的技术费用,而没有完成技术更新和学习的过程,也没有培育出自己的技术创新力量。

4.技术投资障碍。新技术应用的预期尚不明确,技术政策还不健全,导致投资者担心未来技术应用的市场风险而不敢大胆投资进行技术研发。

(二)低碳新能源有待大力发展

中国的能源结构缺油少气,以煤为主。由表1可知,1978年中国总体上还是能源净出口国。到了2009年中国的能源消耗量远超过能源生产量,缺口高达32028万吨标准煤,成为不折不扣的能源进口国,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能源安全。

目前,虽然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态势不错,如风能发展迅速,2008年连续第四年风电装机翻番。2008年中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占世界总装机容量的10.1%,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西班牙;2008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占世界新增装机容量的23.3%,仅次于美国。但是,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新能源成本普遍较高。我国风能发电的成本要比火力发电高一倍,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的四倍,因此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二是我国在关键技术上掌握得还不多,自主创新太少。要发展新能源,引进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加强在新能源方面的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就会出现世界各国的技术到发展中国家来做实验的情况。三是我国目前对于整个新能源的发展还缺乏一个详细周密的规划。对于新能源发展战略的争论也比较多。

(三)产业结构短期内难以调整,企业节能减排动力不足

中国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多是高能耗工业部门,如果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还要依靠这些产业的基础性支持,在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迸退,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仍然相当困难。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的中小企业的关停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和企业仍然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置之不理。

目前,中国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是由中央政府以行政手段为主,依靠节能减排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地方政府和企业实施。企业是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如果没有长效政策机制对节能的设备投资、技术进步、减排成本以及管理机制改进等方面进行鼓励和现实补助,企业在大规模应用减排手段上将缺乏加大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缺乏长期的积极性,建立长效机制尚需时日。

当前经济困难使政府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在政策的制定上容易顾此失彼。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取消了部分高耗能产品如一些钢铁产品的出口关税,而且目前的油电价格管制和补贴存在问题。生产侧补贴鼓励和放大石油电力消费,导致无效消费,加大能源稀缺和价格压力,以及环境污染。此外目前的能源生产侧补贴方式鼓励消费,意味着大多数的能源补贴将进入富人的口袋。另一方面,低能源价格会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造成对外国消费者的间接能源补贴。

另外,虽然国家将节能降耗工作放在高位,但是政策实施效果,包括针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的作用,存在滞后期。一些投资不能立刻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绩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

总而言之,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国家尚未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明确政策和战略思路的前提下,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远不止这些。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据悉,目前许多国家已经纷纷投入巨资开始涉足低碳技术研发,全球已有50多家金融机构投资13亿美元进行低碳技术开发,谋求在低碳经济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占领科技制高点。据了解,我国科技部在相关科技计划中,已对节能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进行部署并加大投入力度。当下,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快速提高,大批成熟的低碳技术正在电力、冶金、建材、制造、石油化工等行业得到推广和应用。

我国应鼓励煤炭企业建立循环经济园,鼓励研发对煤炭热能效率利用高的技术发展,实现煤炭的多层次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丰厚的经济回报。碳捕捉和碳储存技术是未来煤炭行业发展的支柱技术,掌握了这个技术,不但可以发挥我国相对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还可以使我国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因此,国家应进一步扶植低碳科技的发展,实行多联产技术来降低经济成本,对实行清洁生产的环保煤炭企业给予补助。

(二)提高能效和开发新能源是重要途径

建立能源回收生产体系,对废物进行循环利用是一种能源双向流动的生产模式,使得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久地利用,从而实现碳排放的降低。研究显示,废弃物再生回收的碳减排量十分可观。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吨废旧物资,可节约能源1.4万吨标准煤;每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节约成品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准煤,少产生1.2万吨矿渣;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约能源1.2万吨标准煤,节水100万立方米,少排放废水90多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度。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废金属的回收率(指年总回收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为40%―50%,废钢铁的回收率为60%―70%,废纸为70%。未来30年内,再生资源产业为全球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的原料总量的30%提高到80%,产值超过3万亿美元,同时提供3.5亿个的就业岗位。

在能源政策方面,2009年起,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先后了《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调推广实施细则》及《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等多部实施政策,这些政策措施效果显著,对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2010年4月正式实施修改后的《可再生能源法》,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提供了更加有力法律依据。今后,建议各相关部门制定更多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增强可再生能源法的可操作性。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际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通过新能源的产业革命逐步实现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

(三)培育和建立碳交易市场,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

在全球都倡导低碳经济的同时,我国须在环境与贸易利益方面做出权衡取舍。建立进口制成品替代战略,减少高能耗、高碳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以进口这些商品作替代,在减少贸易顺差的同时保护环境。还应建立低碳贸易和投资制度来避免污染和碳排放,提高外商投资门槛,并鼓励外商投资在生产中采取清洁技术。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供应国,在此形势下,我国应充分利用低碳商机,提高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尽可能以低成本的清洁增长方式和低碳技术进行经济发展。

2009年美国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使其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欧盟从2011年开始,拟对未采取减排措施的盟外进口商品征收进口碳关税。因此,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双重打击;另外,如果美国将其税收用来补贴国内企业的减排,我国的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所以,我国应该征收国内碳税,使美国的碳关税失去合理性。我国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做法,征收碳税的同时降低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支付劳保的费率。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综合性成本并没有提高。另外,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经验,开征“气候变化税”。这种税收重点引导重工业降碳,与重工业能源用户签订自愿协议。如果他们能够通过新的投资实现较低的排放,则不需要支付全税。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生产在降低了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业的能效以及竞争力,使其更有动力实现低碳行业的发展。

(四)普及低碳理念,共建“低碳生活”

目前,人们低碳消费意识薄弱,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应先从消费者入手,倡导公众低碳消费、节能减排、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生活习惯,使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这些环保理念成为行为准则,引导公众消费低碳产品,从而引导企业生产低碳产品,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充分发挥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能。

参考文献:

[1]China’spathwaytowardsaLowCarboneconomyCCiCeDpolicyResearchReport,2009.

[2]杨莉.低碳经济发展可行性及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3).

[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4]王宇寰.节能减排――低碳的必由之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5]林汐.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党政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mainproblemsandpolicysuggestionsforChinatodeveloplow-carboneconomy

wUZhe

(wuhanforeignlanguageandforeignaffairsCareeracademy,wuhan43007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