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投资理财的方法十篇投资理财的方法十篇

投资理财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8:37

投资理财的方法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投资公司有效方法

虽然投资公司在我国起步时间比较晚,但由于投资公司不仅能通过降低投资风险为投资者获取收益,而且还为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金融服务行业迈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金融市场的扩展,为各大投资公司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和管理风险,因此,投资公司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中财务管理就是一个公司的核心,那么如何有效管理公司的财务,就成为各大投资公司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来展开探讨。

一、投资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强

投资公司对财务信息处理能力不强,主要是由处理财务信息的方式造成,例如,对各种财务报表的收集就是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方式。财务人员在财务报表收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各层级和各个部门对报表的上交和审批,然后经过领导确认无误之后才进行相关信息的处理,这个过程所需时间比较长,这就直接造成了财务信息的滞后,影响公司相关部门对财务信息的实时了解。目前投资公司对于财务信息的滞后管理模式,成为影响公司发展的潜在障碍之一。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滞后会造成相关部门对财务信息接收的不准确,会间接地影响到决策者判断的正确性,从而造成了投资公司具体决策方案的实施效果不佳和对被投资公司监管不到位的后果。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公司财务部门能够高效运作的重要条件,然而不少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漏洞,即使有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因为没有切实地落实和合理地使用,导致公司对资金管理水平落后。例如,有些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对公司投资项目的资金流动等记录没有进行全面和准确地登记,造成了公司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因此,公司的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同时强化监督机制,以此来提高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内部管理控制能力和风险意识缺乏

投资公司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软性标志就是财务部门的控制能力。但目前大多数投资公司对投资的风险意识不强,对投出资金的运转等缺乏有效的监管,对资金的流动和运作等没有进行跟踪调查和落实效果缺乏详细考察等,这些都使得财务部门无法对项目信息和资金运作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真实地反映,同时也不利于公司领导对被投资单位的情况进行深入系统地了解和准确把握,从而也就间接地增加了公司投资的风险。这样不仅会影响公司对资金使用的高效化,而且如果公司长期存在这些问题甚至会导致公司的正常运作无法顺利展开等严重后果。

4、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理念、素质和业务能力不强

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受到以往财务工作模式的影响,对财务管理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公司的财务管理就是进行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另一方面,由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滞后,使得公司财务处理的财务账面设置和管理不科学,这样不仅无法满足现代公司对财务管理的要求,造成公司财务管理的混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为公司的财务腐败埋下了隐患,甚至会严重威胁到企业的资金安全。

5、融资能力无法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

目前,大多数投资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融资模式和渠道,但从总体上来看,由于融资渠道的单一,极大地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发展不是很成熟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时间短、信任度较低、经营业绩不稳定、偿债能力较低和信息缺乏透明性等原因,中小企业从银行取得信贷支持就相对较难,这就造成了公司资金来源的不稳定,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抑制了公司的发展。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支持性和优惠性政策还不够健全,也会造成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

1、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

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执行者,对财务管理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投资公司首先就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首先,在进行财务人员选聘的过程中,要对财务人员的各项能力进行严格的考核。例如,财务岗位的应聘者是否持有相关资格证书,是否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除此之外,对应聘者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也要进行重点考核,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除了优秀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如果公司的财务人员被派往被投资公司任职财务负责人,一定要定期回公司进行工作汇报,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阐述和报告,投资公司的相关领导和部门主管要进行意见的签署,要将外派财务负责人的工作述职和领导意见等作为对其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外派财务负责人的各种述职报告和资料要进行备份和保存等。最后,投资公司要根据当前财务会计各项要求和技术的变化,定期对公司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公司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紧跟时代的发展需要,这样才能使得公司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进而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

现资企业对于财务的管理不再是一种孤立的程序化管理模式,而是需要企业财务人员的全员参与和智能化的主动式管理模式。因此,投资企业需要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建设,并且将其他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环节纳入到这个网络体系中。一方面,公司要将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进行紧密联系。由于预算管理属于资金使用和控制的规划阶段,而成本控制属于对资金使用中的控制和约束环节,所以很多投资公司经常将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进行分割开来计算和管理,这样不仅不利于财务信息的分享和有效利用,而且也可能造成资金管理的漏洞。因此,投资公司必须进行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公司要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普通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对公司财产的安全完整和正常运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司要分别对两种不同的资产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于普通资产的管理可以通过集中采买制度的建设,来降低资产采买单价、成本支出,避免部门之间的盲目攀比;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环节、采购环节、运输环节、使用和维护保养环节都要根据每一个环节的特点和制度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管理,从而实现公司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性。

3、加强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

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渠道对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企业就要根据自身的融资现状来加强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第一,中小企业在经营中要始终把诚信作为第一位,以此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和扩宽融资渠道,同时要不断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来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金的价值。第二,中小企业要加强对生产经营状况的管理,提高经营状况反映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一方面,财务人员可以根据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各种影响经营状况的信息和因素等进行准确地分析和总结,从而找出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公司的领导可以根据财务人员提供的及时、准确、真实的信息来分析数据和发现问题,通过全面分析、探讨和总结进行最佳经济决策,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在发展中的财务需要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4、加强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

首先,公司要加强对财务风险预警数据库的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库的数据不仅要有过去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成功案例,还要对本行业其他公司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数据库的普遍性和典型性等。其次,公司在资产、成本和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要设置控制点,对往来数据按照安全性、风险性和预警性的等级进行划分,并对不同等级的数据给出相应的措施。最后,为了确保公司风险预警机制的运作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相符合,公司要定期进行风险预警研讨会的召开,并且对公司的阶段性任务和后期工作等进行安排,为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投资公司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措施和方法指导。投资公司在加强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首先对自身存在问题和所处的环境等进行全面和深入地分析和评价,然后再根据自身的主要问题和特点,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方案,从而使得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和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并且能够经受住各种经济现象的冲击,以此来促进投资公司的长远发展,为我国金融事业的繁荣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牛艳红:浅析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J].中国经贸,2011(20).

[2]姚红: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8).

[3]陆彦锋:试论如何以财务管理推动企业经济效益[J].现代营销,2012(11).

[4]孙晓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意识[J].科技创新导报,2012(36).

[5]张敏: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浅析[J].现代商业,2013(20).

[6]于淑芹:论企业财务管理要点与有效方法[J].中国房地产业,2013(3).

投资理财的方法篇2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andthecontinuousimprovementoftheleveloffinancialrevenueandexpenditure,thegrowthrateoffinancialinvestmentinChinaisacceleratedyearbyyear,soastobetterpromoteandimplementthefinanceinvestmentevaluationsystemwhicheffectivelystrengthensthemanagementoffinancialconstructionfunds,soastopromotetheefficiencyoffiscalfunds.Becausethefinanceinvestmentevaluationworkisstillattheinitialstage,itfacessomeproblemstobesolvedintheimplementationprocess.Basedontheanalysisofthepresentsituationofgovernmentfinanceinvestmentevaluationandtheexistingproblems,thispaperputsforwardreasonablesuggestionsforenhancingtheeffectivenessofgovernmentfinanceinvestmentevaluation.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预算评审;制度建设

Keywords:financeinvestmentevaluation;budgetreview;institutionbuilding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155-02

0引言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部门对政府财政投资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以及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等进行的分析论证、专项核查以及跟踪问效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估的行为,也是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这样也是合理控制投资项目成本费用和节约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为了节约财政资金、规范投资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以及政府财政投资使用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成为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成立于1998年,距今只有十六年的发展历史,政府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在规范投资管理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财政投资评审在体制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法律体系不健全财政部在相关文件中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没有明确表示,因此给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律体系建设工作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使得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缺少完整的法律体系来提供法律方面的依据和制度保障,影响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和投资评审工作的权威性。

1.2各地财政投资评审组织机构设置的不统一和工作运作模式不统一我国目前各地的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在组织机构设置和工作运行模式上都存在很多不统一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评审工作的正规化和规范化建设。因此组织机构在编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不统一,使得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人员流动性过高,严重影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质量的提高。而各地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工作运行模式的不统一,难以适应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给评审工作带来困难。

1.3财政投资评审机制不够完善,影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科学化建设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投资评审项目“三超”现象严重,且存在效益低下等问题,主要是由于财政投资评审机制的缺陷,难以对财政投资项目实行定量、定额的管理,使得预算、资金、财务会计管理与监督的职能被虚化,主要存在着立项前项目概算和预算评估的不确定性、项目建设期的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科学化建设。

2提升政府财政投资评审效能策略探讨

2.1准确定位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主体地位和职能

应参照西方国家的基本经验,并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主体地位进行准确定位,使其能够全权负责对财政投资的基建工程的概预决算进行评审,并具有相对独立性,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监督地位,实现财政在公共支出项目上的投资管理职能和评价职能的分离。同时,应准确定位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职能:首先,以预算评审为突破口,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其次,通过财政管理全过程监督检查,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最后,“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职能。

2.2创新和改革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律体系创新改革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一方面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理论的创新研究,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对财政投资评审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摸索,根据财政部门科室对项目评审的要求和项目资金来源等实际情况,综合审查评定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应采取的方式,加强项目的全过程评审,对评审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另一方面,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的改革,使之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真正为市场经济服务发挥作用。同时,还应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和完善配套的财政投资评审法规制度,统一和规范在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体制中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地位和作用,促进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制化建设,推动评审立法工作,为评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2.3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的科学化建设首先,要完善评审机制,这样评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对于财政投资评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促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科学规范;其次,应建立健全“复合式”评审机制,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和调查研究工作有机联系起来,不仅在工作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要注重采集综合信息数据,通过对项目评审成果进行剖析研究,使之成为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调研成果,实现“评”与“研”的完美结合;最后,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评审机制,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注重提高评审质量,对当前财政投资评审体制和法制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的挖掘剖析,并不断创新完善财政投资评审质量管理办法,实行责任制和问责制,从而有效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质量和效率。

2.4做好评审人员选聘和培训工作,加强财政投资评审队伍建设由于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要求评审人员不仅有专业的财务和会计知识,还要对工程造价和工程技术等内容熟练掌握,同时还要求评审人员对于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有充分的了解,因此,要做好评审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工作,吸纳具备多学科、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评审队伍,并加强对评审人员的培训学习,通过定期培训、专业讲座及与其他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学习等形式,切实提高评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从而有效保证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结论

综上所述,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关系着我国财政资金的有效运行,因此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时加强经济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政府财政投资评审部门要认清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准确定位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主体地位和职能;以此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的科学化建设;做好评审人员选聘和培训工作,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中国财政,2009(20).

投资理财的方法篇3

[论文摘要]投资公司对所投资企业的管理与控制始终是公司管理的难题之一,再加上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些都增加了投资公司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难度。投资公司管理和控制问题的核心是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对制度的设计。本文通过对国外成功投资公司的管理经验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投资公司通过占有其他企业一定份额的股权,以股东身份参股、控股所投项目企业,并依法进行产权管理,开展资本经营,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其中对所投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投资公司财务管理包括两方面含义,即风险投资机构本身及对所投项目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其中对所投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管理的核心。

由于投资公司和所投项目企业有各自平等、独立的法人地位,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并不具有天然的管理权限,但对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管理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又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投资公司应该尽可能利用股权地位和各种手段,实现对所投项目企业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控制。这些管理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财务会计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分析各被投资公司的经营情况,保证投资公司的利益,投资公司应根据所投项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直接参与甚至牵头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所投项目企业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完善对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各项资产的管理制度,提高各被投资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二、建立财务管理网

投资公司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帮助所投项目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及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工作,实现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系统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将所有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形成企业财务数据库,可以随时调用、查询各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随时掌握各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投资公司建立企业财务数据库,利用公司的企业财务数据库实现对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的动态管理和动态监控。数据库设计的财务功能包括三级财务数据:一是基础财务数据,这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判断的基础;二是在此之上,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种比率分析数据,通过对各种比率的分析了解,可以掌握企业的动态财务状况及趋势;三是在一、二级数据的基础上设计的预警系统,如果发现企业的现金保有量不足3个月的消耗等情况,系统会自动预警。通过财务数据库这种规范、标准的动态反映,满足投资公司在管理方面的要求。

三、财务人员管理

与财务制度同等重要的是财务人员的管理,毕竟财务制度最终主要是财务人员在执行。完善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它的执行与实施效果完全是依赖于人的素质与能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就无法满足公司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

1.人员选聘

财务人员的素质是保障投资公司利益的关键,所以对财务人员要严格筛选。财务人员应当要求诚实、敬业、有责任心,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有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通过培养成为独当一面的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向被投资企业派出的财务经理的后备人选。

2.定期述职制度。

投资公司的外派财务经理通常每天工作在被投资企业,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被投资企业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工作考核依据。被派出的财务经理汇报的重要的财务信息应汇编成文件备案保存。

3.财务培训制度。

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有较高的财务前瞻性和较综合的财务管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断发生变革。为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投资公司财务部门需要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定期和不定期地培训财务经理,使财务经理随时更新知识结构,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以适应投资公司国际化的步伐。

四、财务管理手段

根据对各被投资企业的控股程度和各企业的实际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投资公司实行纵横交叉的网络式管理,可以既保证对投资企业的动态全面了解,又重点掌控一些核心企业。在财务管理具体实践中,分别采用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单任制、记账制等,通过向被投资企业委派财务经理,控制或掌握其财务活动,从而更全面的掌握被投资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杜绝会计作假行为,为投资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财务保障,便于投资公司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1.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

对于具有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的公司,采用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是通过向所投项目企业直接委派财务经理来监督或掌握其财务活动。实际工作中投资公司根据投资协议的规定,对被投资企业的各项资金运转由投资公司派驻的财务经理和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经理实行联签,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投资公司的经济利益。派出的财务经理纳入投资公司财务部门人员编制,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并进行统一管理与考核奖罚。

派出财务经理对被投资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财务信息及其他情况享有知情权、检查权、建议权、报告权及评价权。一般不直接干预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派出财务经理的职责是产权代表在财务管理方面职责的体现,其职责定位具体有三:一是监督;二是服务;三是沟通。作为投资公司的代表,财务经理的主要作用是监督职能。通过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2.财务经理单任制

对于新成立的、投资公司在其中占较大股份的大型投资企业,或者对投资公司有较大影响的企业采用财务经理单任制。财务经理单任制即由投资公司派出惟一的财务经理,负责管理投资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优点是控制比较严密,管理风险小,缺点是一个企业一个财务经理,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根据投资协议,投资公司向被投资企业派出财务经理,全面负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事务,直接进入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被派出的财务经理独立于被投资企业的机制之外,属于投资公司的编制,接受投资公司的管理和考核。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公司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考核依据。

3.记账制

对比较小型的投资项目公司,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可作为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延伸,采取记账的方式。

五、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也是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投资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委托会计事务所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情况进行专业审计。为了真实反映问题,达到预期效果,在审计之前应先召集中介机构审计人员逐一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分析,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然后再进行目的明确的审计,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防止走过场的例行审计。

审计结束后,由投资公司根据需要,组织必要的人力资源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论进行适当的复核,进而通过相应的委托条款,从机制上督促会计师事务所认真履行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结论的科学合理。通过审计事务所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及所有反映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来掌握被投资公司报表的编织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有章可循、合理合法,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披露是否真实,有无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等情况,以此了解投资公司的资产是否安全和完整。对于审计出的问题,投资公司应及时督促被投资企业进行整改,并把整改结果作为下一阶段投资的依据。

总之,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处理的利益关系复杂,再加上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些都增加了投资公司进行科学有效财务管理的难度。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不断地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根据各被投资企业实际情况,对上述多种形式的管理方法做适当的调整、侧重和选择,使财务管理既比较全面、扎实,又留有缓冲余地,达到松紧有度的管理,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r.n.anthony&v.govindarajan.managementcontrolsystems,mccraw-hillcompanies,1998

[2]唐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j].会计之友,2005(2),p58~p59

[3]左庆乐: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控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3,17(5),p59~p61

[4]阎同柱詹正茂:全方位透视母子公司管理[j].企业管理,2001(9),p5~p26

投资理财的方法篇4

一、证券投资委托理财的概念

委托理财是近年来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对于委托理财这样一个资本市场术语的解释,目前尚未有比较明确的法律上的定义。“简单地说,委托理财就是委托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将自己合法拥有的资产委托给专业机构管理,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要求的投资类别和方向自主进行投资,由此产生的收益和损失归于委托人的一种合同安排”。[3]

证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是各路英雄、各种投资工具汇集的地方。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就是委托人将其拥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的资金、证券等金融性资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在一定期限内管理、投资于证券市场,并按期支付给委托人一定比例收益的资产管理活动。证券投资委托理财是一种将社会闲散资金与证券专业投资技能加以有机结合的新的投资工具。在我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宏观背景下,它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投资者为追求资本的流动性而对金融投资产品多样化的迫切需求,也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我国证券投资委托理财的发展现状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有证券市场。”[4]1990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1992年10月,成立了统一监管全国证券市场的中国证监会。1998年上半年,为了进一步发挥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成功地进行了5只证券投资基金的试点工作,开创了我国证券投资委托理财的先河。我国新修订的《证券法》,也已将证券资产管理列为证券公司可以经营的业务范围,从而为证券公司开展委托理财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为推动证券业的规范发展,鼓励证券公司在业务和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活动,在中国证监会的核准下,综合类证券公司积极尝试和开拓证券投资委托理财业务。[5]经过不到十年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开办了证券公司130多家,兼营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100多家,各类基金管理公司58家,基金数量321只,基金资产总规模6312亿元。[6]此外,还有形式各异总规模超过万亿的私募基金。[7]

归纳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委托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基金管理体制公司推出的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信托投资公司推出的集合资产信托计划;证券公司推出的客户资产管理;保险公司推出的投资连接保险以及投资管理公司的私募基金等。[8]这些委托理财产品,由于市场定位和投资理念各异,满足了不同投资者和不同层次风险偏好的投资需求。从实际运行效果看,证券投资受托产品的推出,吸引了社会大量闲散资金,给证券市场发展注入了活力,证券投资委托理财业务已迅速成为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投资工具之一。

三、我国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当前,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市场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除证券机构从事受托理财业务外,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咨询机构、一般性公司、个人也加入到受托投资管理业务中分羹,造成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市场混乱,问题较多。[9]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违规资金利用委托理财的渠道进入证券市场操作,一旦造成巨大损失,证券投资机构因无力偿还受托投资本息,而陷入经营困境。[10]大连证券、南方证券等证券公司被接管,金信公司被宣告破产便是例证。二是不少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以委托理财为遮掩,集聚资金优势,进行内幕交易,操纵股价或利用委托理财资金操作自主性的便利,挪用托管资金搞非法融资等。“德隆事件”、“闽发事件”、“杭萧钢构大单事件”均对证券市场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三是不具证券投资理财资质的投资咨询公司和机构等纷纷抢滩市场,以高额投资回报或固定投资利益为引诱,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社会闲散资金,当证券投资理财造成巨额亏损时,便人去楼空,极易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市场混乱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二方面:一是市场对受托理财主体管理尚存盲区,非金融机构和自然人受托理财处于自由无序状态。《证券法》、《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虽已出台,这三部法律分别对金融、证券以及基金管理机构从事委托理财业务作了严加规制,但对非金融机构法人以及自然人证券投资受托理财行为,则现行法律、法规无明确准许或禁止的规定。此外,有关部门也往往以特定对象来确定各自的管理范围,人民银行监管对象为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证监会监管对象主要是证券公司,也使非金融机构法人和自然人从事受托理财业务,完全游离于上述部门监管范围之外。二是立法尚未涉及于此,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几乎处于无法可依状态。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在我国是新生事物,立法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对证券投资委托理财没有任何配套的法律法规予以有针对性的调整。一方面投资规模已远远超过公募基金的私募基金,至今没有取得合法的形式和法人地位,地下操作使其更加混乱并暗藏了更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对现行委托理财合同法律性质、合同效力等问题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也分歧较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自2002年就开始酝酿,但由于委托理财问题十分复杂,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非常大,且在实践中,各地法院在委托理财案件合同的效力、受托人的主体资格、投资亏损的责任承担等方面认定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和分歧,使得司法解释至今尚未出台。

四、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的性质

(一)委托合同说

委托合同是指一方委托他方处理事务,他方允诺处理事务的合同。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也是基于双方相互信任而在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订立的有关证券投资收益和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但现实中二者往往有区别:首先,委托合同一般为无偿合同(若有特别约定除外),而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大多约定了受托人从管理财产中可以获取一定比例的收益或收取管理费,并且委托人往往不承担或很少分担将财产委托给他人处理可能造成的资产损失,这种约定不符合委托合同的一般原则。其次,委托合同的当事人只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无须以物之交付或当事人的义务履行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而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则以委托人交付资金或证券为前提,是实践合同。再次,在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中,往往还约定由委托人自己或第三方监管并可约定由第三方担保合同履行等内容,这也是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与现行《合同法》中委托合同不一致之处。因此,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与委托合同相比,往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我国现行《合同法》关于委托合同的有关规定难以完全适用于解决证券投资委托理财纠纷。

(二)行纪合同说

行纪合同,又称信托合同,是指一方根据他方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为他方从事贸易活动,并收取报酬的合同。在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中,一般投资者也往往将资金或证券交由受托人管理和控制,有少数合同甚至明确约定受托人接受投资者委托后,以受托人自己的名义为投资者入市交易。这类合同表面上看比较符合行纪合同的性质,但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的受托人无一例外地都承诺了对投资者的投资予以保底或保证投资的最低收益,违反了《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第4条规定“信托投资公司不得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所以,将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推定为信托合同,既无法律依据,也与现实状况相冲突。所以,用行纪合同来规范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很难解决现存的大部分纠纷。

(三)非法借贷说

在我国,存贷款业务属特许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审批从事金融业务均属非法经营。投资者认为将钱放在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与放在银行没有差别,是没有风险的。投资者的这种心理状态恰恰促成了某些券商或机构违规经营,通过委托理财方式进行融资现象在证券市场也确实屡见不鲜。确有少数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受托方明确承诺投资者可以获取固定收益率或约定本息保底,这类合同委托人只要将资金交付给对方即完成义务,受托人就必须在约定的期限届满前归还资金本金和相应利息,二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相当简单明了,往往与一般借贷合同没有区别。而绝大多数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虽然约定有保底收益,但委托人往往将自己资金帐户内的资金和证券帐户内的证券一并交给受托人管理,受托人也不直接以自己的名义使用该笔资金而是管理该笔资金,资金的所有权没有转移给受托人而是仍然保留在委托人名下,委托人可以通过由其本人掌控的资金和证券帐户的密码,确保对受托人证券交易情况的知情权和控制权。对于这类合同,如将其定性为非法借贷,将保底收益理解为运用该笔资金的期望结果,并不符合其行为的基本特征,也不符合缔约各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并不能简单地将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机械地定性为非法借贷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实践中由于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其性质往往与现有法律中明文规定的委托、行纪、借贷等制度相类似,但单纯地将其纳入上述任何一种制度中予以规范和调整,都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和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失衡,这也正是当前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纠纷在立法和司法方面难以逾越的难题。因此,实践中只有根据当事人在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中关于权利义务的约定,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出发,以民商事法律的基本精神为依托,从而确定不同类型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的性质和效力。

五、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的效力

(一)自然人代客证券投资理财合同的效力

目前,自然人代客证券投资理财合同,按其性质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委托合同。这类合同的当事人一般是双方基于相互信任,委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开设资金和证券帐户,受托人接受委托为其处理有关证券投资事务,其收益和损失的由委托人享有和承担。二是借款合同。这类合同的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委托人将资金交由受托人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管理,受托人无论盈亏均保证委托人获得固定本息回报,超额投资收益均归受托人所有的。三是合伙协议。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委托人将资产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提供专业理财服务,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四是信托合同。证券委托理财合同的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委托人将其资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并以受托人自己的名义进行管理,委托资产与受托人的资产相互分离,其目的是使委托人或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获得收益。对于自然人为主体的代客证券投资理财合同,应先根据合同的具体内容确定合同的性质,然后,依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确定其效力。

(二)法人代客证券理财合同的效力

当前,我国对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的基本政策是,从优化市场出发,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特别是培育以基金为主的合格机构投资者。[11]根据上述政策背景,笔者认为,除了法律和证券监管部门严格禁止入市的投资者,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企业法人、社团法人以及自然人,均应视为适格的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的主体,但我国对少数机构投资者的主体资格作了明确限制。不适格的代客理财主体主要包括:一是根据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12]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证券市场进行投资理财须经中国证监会的批准,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订立涉及我国证券投资理财合同,因游离于金融监管部门有效掌控的证券投资委托理财,会给国际游资肆意投资带来机会,极易引发国内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破坏国家金融安全与秩序。因此,对于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从事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可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所规定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认定委托理财合同无效。二是中国证监会规定,我国金融机构从事证券投资受托理财业务的,也应当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受托管理业务资格,没有获取资格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不得从事受托投资理财业务。[13]根据上述规定,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从事证券投资理财业务的主体资格受到严格的监管限制,不符合相关资质规定的证券公司,或者其分支机构在未经授权的情形下签订的委托理财合同,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条关于“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之规定,认定合同无效。

(三)未经授权他人签订的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的效力

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行为人未经授权以被人的名义签订的合同,如未经被人追认,对被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自行承担责任。据此,无权而签订的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应视被人事后追认与否来决定行为的效力。司法实践中,如夫妻一方以另一方名义委托证券投资理财的情形并不少见,对其合同效力的争议也较大。大多数人认为证券投资委托理财是一项具有较大市场风险的商事投资行为,即使夫妻一方以另一方名义委托理财,也应得到明确授权或者事后追认,否则其签订委托理财合同的行为无效。但笔者认为,现实中,夫妻一方以另一方名义委托理财的,表面上看虽无权,但实质上足以让善意相对人有充分理由相信行为人具有权,应直接产生的法律效果,也无须被人追认。理由主要有二:一是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具有特殊性,是实践性合同。人签订合同后,还必须以委托人将资金或证券交付为前提。二是证券投资理财行为具有特殊性,交易密码由委托人掌控。证券投资理财一般是由委托人将自己的资金帐户和证券帐户的交易密码一并告知受托人后,受托人凭交易密码打开委托人的资金和证券帐户,从而实现对委托人帐户内的资金和证券进行管理操作。由于我国《证券法》明确规定,资金和证券帐户的初始密码由开户者本人凭身份证明设置,证券交易结算后提取资金也必须凭本人的身份证明,且规定开户者本人才能查询和修改交易密码。因此,委托人不提供证券和资金的交易密码,任何人都难以对其证券帐户内的证券和资金帐户内的资金进行交易和处分。

(四)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保底条款的效力

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保底条款是指在委托理财合同中约定受托人保证委托人的资金不受损失,并且有固定的收益回报,超额部分归受托人或受托人可对超额部分分成等内容条款。关于保底条款的效力问题在学界和实务界一直有争论。笔者认为,对于保底条款的效力,应当按照“法无禁止即自由”的规定,区别对待。理由有二:首先,法律并未将全部的保底条款一律打死,现行法只是规定了券商不得以保底条款招引顾客。目前,除《证券法》对证券公司、《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办法》对专门从事证券投资咨询的机构和人员承诺保底收益加以禁止外,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并未对其他机构、个人签订的委托理财合同的保底条款加以禁止。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之间自愿约定的风险承担方式应该得到支持;其次,委托人想获得收益,但不想受到损失;受托人有专业判断能力,但缺乏资金。将二者集合起来并以保底条款作为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收集闲散的社会资金,稳定投资人的投资信心。因此,对于证券等金融机构,因投资属于一项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不可能只赢不亏,保底条款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市场交易准则,应按照《证券法》第143条的规定认定无效;对于个人之间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合同的保底条款,原则上只要当事人签订的协议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除了过高的保底条款不予支持外,其余应按照合同的约定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对于其他非金融法人,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认定保底条款有效。

六、立法建议

(一)对以盈利为目的开展证券投资委托理财业务的非金融法人和自然人应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目前,由于法律、行政法规并无明确的禁止性规定,非金融法人和自然人开展证券投资委托理财业务原则上不属于法律禁止之范畴,但鉴于实践中的证券投资委托理财作为一种衍生金融业务,尤其是我国历来对金融采取严管政策并实行金融业务特许经营,故应将证券投资委托理财业务纳入特许经营范畴。中国证监会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规定:“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其他机构,遵照执行本办法。”尽管该《办法》没有明确“其他机构”的含义,但笔者认为,已隐含了监管部门的态度:受托投资管理属于金融机构经营的业务,从事该业务的机构应经批准。同时,根据银监会的有关资金集合计划的规范文件,也表明监管部门是不支持以盈利为目的的非批准机构和个人从事受托投资管理。因此,笔者建议,立法部门尽早出台法律,进一步明确凡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证券投资委托理财业务,均应获得相应资质;如非以盈利为目的,则无须获得相应资质。

(二)尽快出台司法解释,以引导和规范证券投资委托理财的行为和审判工作。

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经济生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投资方式,委托者和受托者日众,范围越来越广,但由于法律、法规的欠缺和局限,致使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始终处于一种“半明半灰”的状态。首先,法律没有禁止,也没有明确规定哪些民事主体可以受托从事证券投资理财业务,是只有经过批准的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才能从事证券受托理财,还是投资公司、咨询公司和自然人都可以从事?一般投资者不知道,许多已经涉足受托证券理财业务的受托者自己也不清楚经营行为是否合法,他们往往抱着有利益就干,出了问题再跑的侥幸心理在经营。其次,面对纷至沓来的证券投资委托理财纠纷,由于我国缺少一部专门针对这类案件审理的法律和法规,法官对如何审理这类案件并没有统一的尺度。不同的法院和法官因对委托证券投资委托理财存在不同的认识,往往采取不同的法律原则及条文来裁判,因而审理的结果很不一致,甚至出现了事实清楚的基本相同的案件,在不同的法院和同一法院不同法官手里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判决,影响了司法权威。为此,建议最高法院尽早出台酝酿已久的《关于审理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以规范和指导证券投资委托理财的审判工作,也有利于引导和规范现实中证券投资委托理财行为。

注释:

[1]参见李建勋:《浙江“金信信托”42亿黑洞的前前后后》,载《中国商报》2008年3月21日。

[2]参见杨磊:《我国现有基民1781万偏股型基民直逼1500万》,载《证券时报》2007年4月5日。

[3]廖凡:《别问我是谁——委托理财的法律辨析》,载《金融法苑》2003年第4期,第20页。

[4]:《关于〈证券知识读本〉的批语》,载周正庆主编《证券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7月版。

[5]2001年11月,中国证监会《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委托理财管理业务的通知》(证监机构字[2001]265号对“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界定:指证券公司作为受托投资管理人(简称受托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投资委托人(简称委托人)的投资意愿,与委托人签订受托投资管理合同,把委托人委托的资产在证券市场上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组合投资,以实现委托资产收益最优化的行为。2003年12月,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中国证监会令[2003]第17号)针对证券公司开展受托投资理财,设定了“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为单一客户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为多个客户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办理特定目的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6]参见杨汉青:《基金2006年年度报告》,载《上海证券报》2007年4月5日。

[7]据全国政协委员李雅芳测算:目前国内私募基金总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2006年在投资者交易资金中占30%左右,整体规模已远超过公募基金。

[8]韦磊:《我国证券市场委托理财产品比较及法律分析》,吴弘主编《华东金融法制评论》(第一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305页。

[9]上海高院民二庭:《上海法院审理委托理财案件的情况分析》,载《人民司法》2005年第12期。

[10]《法人》2005年第8期:“据统计,我国目前100家左右的证券公司共吸纳委托理财资产约人民币2500亿元,而其中违规资金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

[11]中国证监会:《关于推进证券业创新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机构字[2005]96号)。

投资理财的方法篇5

1.1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1.2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

1.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1.4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2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2.1企业的理财活动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

2.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筹资综合成本高,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

2.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2.4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3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化解方法

(1)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因此,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2)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即是说,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4)对财务风险作出恰当的处理。财务风险的处理是风险的事后控制,具体方法主要有:①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工业企业按一定规定和标准提取坏账准备金。商业企业可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这是弥补风险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②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③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④注重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决策者必须作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5)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6)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7)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首先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一般而言,确定负债规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如警惕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影响、防范财务风险和关注财务成本。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①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②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③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

(8)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分配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②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③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

④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李清华.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2

[2]钟言.财务风险防“四高”[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29.

[3]朱然.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2005,(4).

[4]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6,(3).

[5]陈念东.浅议企业财务失败预警系统的建立[J].林业财会与会计,2000

投资理财的方法篇6

[关键词]公司财物投资者法律保护分析

中图分类号:U224.9+13文献标识码:U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49701

一、引言

伴随社会不断的进步以及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相关制度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在法律方面人们的意识得到了提升,同时也逐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所融入。在众多工作领域里面,投资人法律和公司财务之间有着交叉和接轨的趋势。就宏观角度而言,它体现了财务和法律的互利互惠关系。就微观层面而言,它主要依靠国家相关规章制度来对动态变化进行控制,其所牵涉的是某个具体公司的财务情况与投资人所处法律保护范围的一种具体行为。下面本文将会对投资人法律保护和公司财务之间的内容能够展开细致的评述和总结,包括两者联系的重要性,公司财物受投资人法律的影响以及两者所需面临问题。

二、两者联系起来的重要性

就公司财物来说,其至关重要的一个参考因素便是公司自身权益资本成本。在一般状况下,法律上所认可权益资本的成本是指公司可能护着能够获利所需的基本启动资金数目。其最低要求便在于可以满足公司投资项目获得利润的最低下限,其主要依靠金融家通过各种方式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而来。但公司展开的投资项目都存在相应风险,但在这之前还需要对其风险进行评估,最后再对权益资本的成本进行规划与计算。

最近几年伴随各公司项目不断的增大,在计算权益资本成本时也需要对越来越多的影响因素加以计算和评估。事实上,现如今公司财物部门相关人员都将权益资本的成本计算作为其研究的重点。但通常情况下,公司财务资金方面的问题很少会与法律约束行为相牵涉,然而伴随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公司财物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权益资本成本,同时这也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增大,如此一来,公司财物领域便开始被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话题所侵染。在权益资本成本和公司管理结构中相关法律的地位所占据的地位愈发重要。在二十世纪以前,相关人士便认识到投资者受法律保护的重要性,而在公司财务中融入与投资者相关的法律保护政策便是认可此观念的有效方式。

三、两者所需面临问题

总而言之,法律作为国家明文规定的内容,而公司财物不过是企业个人财政情况,他们是通过投资者而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两者所面临问题急需要找到一个解决的方式,而这当中能够最需要关注的两点内容就包括:因果关系问题,究竟公司财务是否受投资人法律保护的影响还未可知;假如投资人的法律保护和公司财物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究竟法律对其造成的影响是间接地还是直接的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商榷。

(一)前面的问题

有关资料显示,观点存在争议。某些观点表示公司财务变化是由投资人法律保护造成的。愈发完善的投资人法律保护,其对公司财物经济内容,例如现金持有量、股利、股权等的益处都是非常大的。然而反对者则表示出现投资人法律保护是因为公司财物变更至了某种程度,进而形成的一种产物。比如管理层和股东之间产生利益纠纷,这时便会产生投资人法律保护,以便为解决人们面临的纠纷问题提供帮助。

(二)后面的问题

此问题建立在假设条件的基础上。一方面,绝大部分公司的财务金融问题都受到相关法律约束,然而某些认识在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后认为,投资人法律保护不过是随着条件的改变而通过多样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变量保护。即法律经由一连串的间接因素,例如文化、政治等,展开约束行为。但于此观点相反的人则表示,投资人法律是经由法律强制性方式来对公司财务产生直接影响并导致其发生改变的。

总而言之,这两者见的问题绝非简单问题分析,而需要获得更多金融人士和法律人士对所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科学性的总结和分析,如此才能使结果更具说服力。

四、公司财务受投资者法律的影响

(一)公司价值与投资人法律保护

在投资人法律保护干涉公司财务时,公司需在财政上把更多利润通过非工资的方式给予投资人。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投资人的法律保护愈发健全,那么公司便会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并且其也会更少手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资本成本和投资人法律保护

对于投资人法律保护非常好的国家来说,公司资本可以稳定存在,而不至于被金融风暴或其他方面所威胁,相反,公司可以在法律体系健全的情况下对更多资金成本加以筹措。通过有关研究可知,无论是在保护后期资金还是在保护公司财物方面,它所起到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

(三)现金持有和投资人法律保护

假如投资人法律保护很差,便会造成管理层现金持有产生流通不利或断层的局面。如此一来,大部分资金并未进入公司财物实际投资的环节,这种状况很明显对公司正常的经营不利,并且也很难为公司财物提供有效保障。

五、投资人法律保护和公司财务的理论研究

LLSV作为研究“财务与法”的领军人物,尽管其理论受到很多学者的批评,但无可置疑的是“财务与法”已经成为当今财务学研究的最为前沿的课题。LLSV在“财务与法”方面做出的贡献主要包含如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在研究方式上,它构建出一套可在49个国家使用的投资人法律保护量化指标,从而为对比跨国实证研究提供了研究框架和分析工具。

(二)在思想方面,它使得学术界转移了其关于理论研究的重心,并由对管理人与股东的冲突研究转变到了对小股东和大股东冲突研究中去,这同绝大部分国家,尤其是东西欧、东亚等国家的上市公司存在问题彼此吻合。

六、结语

总而言之,法律已经变成公司财务极为重要的构成成分,并且法律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对财务进行约束和保护。投资人法律先把相关法规和制度在公司财务管理研究中使用,并且还在某种范围之内,对大量财务问题提供理论解释,如此不仅对公司财物的整顿有利,并且也使其管理得到了拓展,所以无论是公司还是投资人,甚至是国家法律的健全,都具备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承杰.公司财务与投资者法律保护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10:205.

投资理财的方法篇7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投资理财的方法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发展阶段发展趋势

财务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CorporationFinance)、投资学(investments)和宏观财务(macrofinance)。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论述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筹资。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了《公司财务》,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财务着作之一;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Legalisticperiod)”。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美国洛弗(w?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Decision-making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着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Dean)出版了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着作《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52年,马克维茨(H?m?markowitz)“资产组合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克维茨出版了专着《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克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1958年,莫迪哥莱尼(Francomodigliani)和米勒(merto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着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4年,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纳(JohnLintne

r)等在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着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克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如前述,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前述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的财务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投资财务管理初期的主要财务成果。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pricing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着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筹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筹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

80年代中后期,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经历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一度盛行。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其结果,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飞速发展。80年代诞生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现代的财务管理,将继续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网络财务管理变革则遥遥领先。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地增加。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网络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投资理财的方法篇9

关键词: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

本文为广西教育厅2013年科研课题“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号:2013LX129);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广西财政科技资金投入资金绩效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29日

随着我国政府逐步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科技极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是指对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由财政性资金全部投资或部分投资的项目,运用一定的指标、方法,对财政专项支出科技项目所确定的绩效目标、运营(使用)情况和效益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通过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可以及时发现财政科技投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釆取有效措施去解决问题,能够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和效率的提高。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的现状,研究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的内容,探讨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的程序,初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机制。

一、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现状

我国从1993年开始把科技资金绩效评价引入科技宏观管理环节之中,通过科技绩效评价结果来进行我国宏观科技管理。随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科委相继委托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科技周围资金项目和立项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评价。国家科技评价中心在1997年成立,随后国家科技部决定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立项进行评价试点,并在选择了北京、上海、天津等七个省进行试点后,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科技评价机构。为了建立我国科技评价体系,规范科技评价工作,国家科技技术部委托国家科技评价中心撰写了《科技评估暂行规定》和《科技评估规范》,颁布了《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国家科学技术部是全国科技评价工作的归口管理单位,并对科技评价机构和科技评价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和资格认证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同时,我国许多省市也在关注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开展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的省份之一,例如“八五”农业科技攻关计划和星火计划的后评价、广东省科技计划的立项前评价、国家新产品计划项目的初评价以及广东省内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的立项评价等。上海市也在2005年就开展了财政科技金绩效的相关研究。天津市委托天津技术评价中心对影响天津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和重大科技项目进行评价,以确定政府财政资金的划拨。

二、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机制的内容

确定一个评估机制,应当包括评估的目标、评估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方法等内容。财政资金绩效评估机制的构建,也应当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先从确定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目标入手,从而确定评估的原则,进而确定具体评估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机制。

(一)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机制的目标

1、提高政府对科技事业的监管。政府直接控制着科技财力资源和科技人力资源,直接参与了科技资源的微观配置,政府的科技资源配置引导着市场发挥基础性的配置功能。因此,对政府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进行准确的评价,有利于政府加强对科技投入资金的监管,提高科技管理能力。

2、提高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政府对科技事业的投入是财政支出预算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财政收支规模快速增长,但财政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对政府的财政科技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可以完善财政科技支出预算体系的漏洞,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科技资金分配和管理体系,增强政府对财政科技资金的预算管理,逐步改变科技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的不合理财政预算管理方式,从而提高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加强财政科技研发资金支出绩效监管,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政府对科技事业的资金投入总量是有限的,必须将相对有限的科技资金投入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科技计划或项目上。通过对财政科技绩效进行的评价,可以有效地评判财政科技资金支出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有助于政府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方式,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而提高政府对科技事业发展的财力保障能力。

(二)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原则

1、要遵循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原则。财政科技支出的经济性是科技活动的先导和基础,效率性是财政科技资金的外在表现,有效性是财政科技资金在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最终效果的反映。通过对财政科技资金在科技发展中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的比较和评价分析,判断政府在科技发展中资金投入的效果,为政府科技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把定量分析建立在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采集分析上,通过定性分析对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结合定量分析结果共同评价财政科技资金的效果,以更加合理、准确反映实际财政科技资金的绩效水平。

3、客观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客观科学性要求评价资料必须全面、可靠和准确,不能随意杜撰。同时,可行性原则要求绩效评价要充分考虑财政科技资金的特点和运作过程,以真实反映和衡量不同单位在管理和使用财政科技资方面的能力。

(三)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内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评估内容包括效果性、效率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

1、效果性评估是从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和项目瞄准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也就是说科技项目效果的评估不仅取决于项目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还要评估其成果是否使目标人群受益。

2、效率性评估是指对财政资源投入转化为结果的经济性进行评估。效率评估的内容包括财政资金科技项目实施的时间效率、资金使用情况、资金使用的产出情况和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

3、可持续发展评估是针对保障项目持续运行并发挥成效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管理或运行机构的持续性、项目产出的维护和利用、制度保障、项目科技进步性以及项目的还款能力等。

(四)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价的方法

1、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的效果性评估方法。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的效果性评估方法可以采用目标评估法。目标评估法要求预算部门在申报科技资金预算的资金使用计划中必须将整个财政资金项目完成后应达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绩效标准等目标列入其中,这些目标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复核和审批。财政资金项目结束后,财政部门应将预算部门的预计目标与实际实现的目标相比较,分析项目的效果。作为衡量财政科技资金绩效的根本依据,预算部门应制定出具有确切性、可检验性和可衡量性的财政资金绩效目标。

2、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的效率性评估方法。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效率性评估可以采用前沿生产函数。前沿生产函数是以生产系统的实际产出和投入为依据,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求出该生产系统可能的最大产出,并以它作为估计生产函数的依据。生产系统的可能最大产出即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生产前沿面。描述生产前沿面的生产函数称为前沿生产函数(或前沿面生产函数)。前沿效率分析法最适合对多投入多产出状态的决策单位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它是效率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其建模思想是采用一系列适合的线型规划模型求解出所观测的投入空间的凸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目前,前沿效率分析法已经形成两大方法类型,即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两类。

3、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的可持续发展评估可以采用功效系数综合评价法。功效系数综合评价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把所要考核的各项指标按照多档次标准,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据以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得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和可操作性强,可直接地看出所研究对象的发展情况及趋势。

三、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程序

为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绩效评估工作应当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实施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和撰写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报告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

1、确定评价对象。绩效评价对象由业务处室根据绩效评估工作重点及预算管理要求提出,报主管领导确定。

2、成立项目评估工作组。项目评估组由业务处、监督局、相关主管部门的人员和聘请的专家组成。

3、制定项目评价工作方案,研究设定评价指标。按照“真实、科学、实用、简便”的原则,根据确定的评价对象,项目评价组制定项目评价工作方案。主要包括: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依据(标准)、绩效评估指标,各项指标权重分值、拟用评估方法等有关工作。

4、下达《评估通知书》。《评估通知书》应明确评估任务、评估依据、评估人员、评估时间和要求应准备的有关基础资料等事项。

(二)实施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

1、收集基础数据、信息和资料。被评估单位应按照《评估通知书》要求,及时提供相关基础数据、信息的报表资料,并确保其真实和完整。

2、进行实地核实取证。

3、分析基础数据,计算评估结果。

(三)撰写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绩效评估报告

1、撰写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做到内容完整、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语言简洁、规范,评语表述含义明确。具体内容包括:项目概述、评估依据和过程、评估结果和结论、有关情况说明、评价责任等内容。

2、确认评估结果。评估报告完成后,项目评估组应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被评估单位征求意见,核实相关调整事项。

3、提交评估报告。

4、评估结果的审定和评估工作档案的建立。

主要参考文献:

[1]仵凤清,唐朝生.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11.

投资理财的方法篇10

关键词:发展观;财政;投资;审核

财政投资支出公共化,本身就是整个财政制度公共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支持促进和推动着整个财政制度的公共化进程。改革开放尽管使得财政投资的内容和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也下降了,但并没有否定投资在财政支出中的重要性,仍然对财政支出活动乃至整个财政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加强财政投资的规范、约束、监督和管理,仍然是财政制度公共化过程中的重大课题。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宏观发展阶段,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逐年提升,财政收入的使用方面也有了巨大的转变。而且,政府的财力主要投入工农业生产建设方面,并且财政投入的方面也有根本转变,从工农业生产转向民生工程,诸如交通、农业基础建设、教育、卫生、城市基本建设等等。如此巨大的财政投入,必须得到有效的监督提到了重要议程。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财政支出已经成为保障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必需,不会随着财政收入增长困难而降低,所以未来财政的增收节支显得更为重要,特别需要通过评审把关为节约财政资金发挥作用。同时,按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计划,两年内要新增投资4万亿,其中中央新增投资要达1.18万亿。如此大规模的财政投资,显然需要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紧密跟进,把好资金使用关。财政投资评审活动,就是加强财政投资规范和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财政投资评审,直接约束和监督财政投资项目的概(预)算、竣工决(结)算等各方面的活动,对于保证财政投资项目的工程质量,加强项目的支出预算和财务管理,提高财政投资效率,保证财政投资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等,都起着无可替代的直接作用。因此,财政投资评审活动,是财政投资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财政履行自己职能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是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应运而生的,财政投资评审成为为政府投资把关的一个重要手段。1999-2001年间全国各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在对基建项目、专项支出项目等的评审中,审出了不合理资金352亿元。

以鞍山市为例,2002年我市财政年收入二十多亿元,经市投资审核的资金不过一亿元,2009年我市的财政年收入已过百亿元,财政投入所需的金额已升到350多亿元。由审核工作为财政节省的资金达到5亿元。通过七年的实践,审核工作由最初人们不认识到现在已引起各个方面的高度认识和充分认可,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财政投资审核工作必肩负更长远、更重大的使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七年的实践,不但有经验,有喜人的成绩,同时也不断暴露出问题,有许多重大问题急需解决,许多政策法规以及内部管理问题还需不断完善,审核工作的外部环境还需要进一步的营造。这种外部环境关系和内部管理问题的实质就是审核工作的机制与体制问题与国家总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如何同步的问题。

一、加强法律法规及其配套规章制度建设迫在眉睫

财政投资审核工作开展七年时间,实践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依法审核,严格执行审核规章制度。如:争取以部门规章形式,明确在项目支出的预算核定和决算审批两个环节上设立事先评审程序;明确评审结论对预算核定、决算审批的依据作用;明确应纳入评审的项目范围;明确财政评审机构在评审环节中的职责等。

财政部2009年下发的《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9〕648号)中强调,财政部门通过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预(概)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价与审查,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其他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及追踪问效,是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暂行规定》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各地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各地区财政投资评审办法、财政投资评审条例。可见,财政评审工作已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然而,评审工作过程中,个案、特例情况层出不穷,如何将法制化深入到审核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评审立法工作,开展评审立法的调研工作,为推动制定《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做好基础工作,使审核工作真正在法律的约束下规范的进行,更好的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成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内容。

首先,审核立法工作是把握国家财政收入走向,对财政投资资金情况进行监督的保证。每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要对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议,现在,财政投资是各级财政的一项重要支出,理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制定专项的法律,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力度和提高监督质量。

其次,财政投资是一项全国性的工作,对各级政府都发挥重要作用,它不是个别问题,诸多共性的问题需要各级国家机关编制现行统一的法律条文,使之能政令统一,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

第三,财政投资所涉及国家机关、民政团体、政府机关、事业、企业单位,有些也涉及外资企业,协调这些关系,不是各级政府也更不是财政部门所能解决的问题,只有制定法律,才能使审核工作顺利进行。

有了国家立法,还应该有各级政府可操作相配套的法规、政策。规范政府有关部门之间权力、责任、义务,使之在政府内部能有效的运转。

当然,在财政内部更需要制定审核工作规章制度、工作目标、工作标准等内部管理制度。

有了这三方面的系统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财政投资审核工作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审核的对象、审核的主题、审核的标准、审核的权利与义务等在审核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就能克服发生的随意性问题,该审核的都必须纳入审核范围,既不能有特殊,也不能有遗漏,凡财政投资项目应该由财政审核单位审核,从根本上把握财政投资标准。

只有系统配套的法律法规,才能充分发挥监督关口前移的作用,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避免钱已经花出去了,损失已经造成了,再去检查追究责任,亡羊补牢固然重要,但未雨绸缪岂不更好。

二、监督关口前移,建立健全监督系统,监督机制

假如我们做一项实验,在辽宁的十四个城市同时搞一项财政投资的建设项目,按现有的办法和体制进行监督,并保证没有任何违法、违规的现象发生,但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十四个市地投资的差别是巨大的,可能是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差别,原因是各个市在设计的规模、标准、选用的材料上有重大差别。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机构编制基本相同的两个部门,一个是强势机构,一个是弱势机构,他们的办公条件有明显的差别。

最近一期焦点访谈报道的教育资源失衡问题,列举北京广州两个特大城市,同一城市同一城区,重点中小学和普通中小学之间,其校舍教学设施之差别一个可与发达国家相比,另一个则停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级水平上,这些例子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上存在漏洞,在监督的系统机制上不健全,目前的财政监督对施工单位做得比较充分,从预算到决算都实行有效监督,基本做到了监督关口设在事情发生之前,杜绝了在这个环节上的漏洞。但对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则缺乏监督。主要问题发生在设计环节上,这些部门缺乏标准制约,缺乏监督,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个问题仅靠思想觉悟是不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对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加强监督,一个是方案制定和设计环节上,另一个是在招投标环节上。第一个环节是要制订标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诸如办公楼使用面积和装修方面的标准。

为了抵制腐败和浪费,国家相继对公务用车、工资及补贴、差旅费、招待费、电话费等方面都制定了标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对基本建设缺乏标准制约造成的损失比上述几项要大得多,更应引起国家重视,当务之急是抓紧制定这方面的标准,克服随意性,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制定监督执行这些标准的办法,加强各监督部门的工作力度,管住由此造成的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和由此产生的腐败问题。

第二道监督岗位就是财政投资审核这关,只要是超出标准的设计,一律挡驾,不准进入招投标环节。据反映,有的城市由于缺乏标准制约,财政花在这方面的冤枉钱可以以亿元计,如果把这些纳税人的血汗钱,用到民生上去,用到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急需问题上去,应能解决很多问题。

三、研究开发审核投资工作规范软件,争得审核工作话语权

目前审核工作的做法是施工单位上报什么样的材料就接收什么样的材料,在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的选择上,主动权都在施工企业,作为代表投资主体利益的审核方,由于缺乏自己的规范标准、方法,基本没有话语权。在这场博弈中,都是由对方出招,我们接招,这种局面,限制了审核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加以改革,争得审核工作的主动权。

财政是代表政府的投资人,必须理直气壮地争取下述权利:

第一,参照医药改革中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的改革做法,制定大宗、主要材料的基本目录,基本目录入选的材料,在产地、质量、价格等方面要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有利节约成本。施工企业必须在目录中,选用所需材料。

第二,由投资审核部门参考现行编制文件形式、内容、方法,结合审核工作要求,研究开发统一规范的预算报送软件及相关报审材料,以提高报审材料的质量,为提高审核工作的质量效率创造条件。

第三,发挥相关单位的作用,多方位的采取审核数据。要作出规定。设计单位有义务为审核部门提供完整的设计资料,施工监理单位对审核中的审核工作要有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资料要报送审核部门,质量检验部门在质量检查验收工作中的数据资料也应报送审核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