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野外普查的工作计划怎么写实用7篇野外普查的工作计划怎么写实用7篇

野外普查的工作计划怎么写实用7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7:30

野外普查的工作计划怎么写第1篇

吴府办〔2011〕41号

关于印发《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的?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二日

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根据部、省有关文件及湛江地名普查办?关于印发<湛江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今年我市将全面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今次地名普查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计划用18个月时完成。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次地名普查任务,全面推进吴川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地名管理工作水平。现就开展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地名普查的任务和目的

二、地名普查的具体范围

此次地名普查涉及到我市的共分为12大类、145个子类。

(一)行政区域名称(县、市辖区、乡镇、街道);

(二)非行政区域(矿区、农场、林场、牧场、渔区、工业区、开发区、贸易区、口岸)名称;

(三)居民点名称(自然村(居)、住宅小区、楼盘、商住小区);

(四)交通运输设施名称(铁路、公路、街巷、公交车站、汽车站、火车站、航空港、港口、渡口、码头、停车场、桥梁、隧道);

(五)群众自治组织名称(村委会、社区居委会);

(六)水利、电力设施名称(池塘、水库、蓄<泻>洪区、

水渠、堤坝、发电站);

(七)纪念地与风景点(自然保护区、公园、风景区、纪念地、遗址)名称;

(八)单位名称(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

(九)建筑物名称(房屋<有地名意义的以及地型建筑物、住宅区和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馆);

(十)陆地水系名称(河流、湖泊、河岛、湖岛、井、泉、峡谷);(十一)陆地地形名称(平原盆地、丘陵、山脉、山峰、沼泽、森林、洞穴);

(十二)海域类名称(海洋、海湾、海峡、岛屿、群礁、群岛、海岸、岬角、半岛)。

三、地名普查的组织实施

地名普查工作由直属机关各有关单位、各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各镇(街)负责资料收集汇总、提供等工作,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协调和落实普查具体事务。

四、地名普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次地名普查应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为指导,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本着以下四项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一是在下而上、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二是立足自身、部门配合;三是着眼基础、查缺补漏;四是逐级把关、审核上报。依据上述基本原则和方法,有组织地开展全市性、全覆盖的地名普查工作。

五、地名普查的实施步骤

本次地名普查工作分为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2010年10月1日-2011年8月31日为准备启动阶段。我市成立地名普查工作机构,搭建工作班子,制订地名普查方案,部署开展地名普查工作,对地名普查业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参加地名普查的同志掌握工作要领。还需要准备地形图(城镇1:5000、农村1:5万),收集(各专业部门掌握)与地名有关资料,

完成地名普查表格设计、梳理、分类,核对2006年地名信息采集资料,购买有关设备等准备工作。这一阶段准备工作充分与否将直接决定我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能否顺利启动和进行的关键,因此各有关部门要从人员、经费、设备、车辆以及普查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自我评价

2011年9月1日-2012年3月31日为调查登记阶段。以各责任单位为主,全面开展地名普查登记工作。要深入到乡镇、街道、村(居)实地,组织开展地名数据外业调查。召开熟悉本地情况的老同志和村(居)干部座谈会,取得他们的支持。要了解相关地名信息,收集乡镇、街道、村(居)等各级部门的书籍图片资料,如地方志书、文件档案、书籍典故、历史资料、规划图纸等。要分组开展地名数据调查和1:50000地图校对标注工作。

2012年4月1日-2012年9月30日为考证录入阶段。这一阶段要做好内业操作。对外业形成的大范围调查数据,组织内业人员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并与原有资料进行核对,逐级整理汇总,分类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拷贝后逐级上报。

2012年10月1日-12月31日为总结和成果应用阶段。在各地完成四项地名普查成果汇总上报的基础上,市民政局还要完成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复核、审查、汇总、导入国家库、上报湛江市民政局等各项后续工作;完成地名普查总结和普查成果应用;并将对我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六、民政部门及各相关单位主要工作职责

为加强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中,各级民政部门及相关单位主要工作职责予以明确和划分。

(一)市民政部门职责

全面贯彻落实?_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09]58号)要求,严格按照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部署要求,研究决定地名普查工作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地名普查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负责组织、指导本地区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具体职责:

1、提出地名普查工作中重大事项的方案、建议,负责向本级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

2、负责制定本级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方案,并具体指导各地组织实施;

3、协调、督促各单位、各镇(街)认真履行地名普查工作职责;

4、负责组织有关办公会议,负责地名普查重大问题的调研、论证;

5、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负责编印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信息通报,推动和指导地名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6、负责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企业、军事单位名称的调查登记;

7、负责将各地上报的数据导入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拷贝后逐级上报;负责地名普查成果的开发应用工作;

8、完成各级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海洋渔业部门职责

全面负责海洋、海湾、海峡、岛屿、群礁、群岛、海岸、岬角、半岛等地名普查工作。

(三)宣传部门职责

指导地名普查宣传工作,协调各新闻媒体开展地名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等。

(四)财政部门职责

负责第二次地地名普查工作经费保障,确保所需经费落实到位。

(五)规划部门职责

负责城建档案地名名称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提供等工作,并配合当地民政部门完成地名普查相关事务。

(六)_门职责

负责提供全市有关保密地名资料,配合当地民政部门完成地名

野外普查的工作计划怎么写第2篇

一、组织机构

成立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统计站,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同志兼任。

二、普查任务

(一)普查对象:全镇农牧民家庭2015年人均纯收入情况;

(二)普查方式:普查采取入户走访、逐户填写“自治州201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调查表”,并完成“户表”、“村表”、“乡镇表”的微机信息录入工作。

三、工作安排

此项工作共分四个阶段:

(一)培训准备阶段(10月12日至10月14日)

1、统计站编制各村农牧民人均收入调查样表,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民政办对贫困人口登记卡的填写工作进行培训;

参加人员:包村领导、各村书记、片区负责人,住村工作组,各村大学生(幸福村唐努尔,新渠村阿妮扎,玉堂村赵文娟、马晶晶,思源村肖琴、张晓婷,新戽村甄慧、张倩,龙河村沈子楦、丁世杰,村冯翠英、张入弋)及镇统计站、农经站、民政办相关人员

2、办公室负责样表的印制和文件袋、中性笔、铅笔的采购工作。

(二)入户调查阶段(10月15日至10月25日)

1、各村根据人员分工,入户调查人均收入和贫困人员基本情况(民政办负责贫困人员名单);

2、各村根据本村农牧民人均收入完成“户表”的收尾工作。

(三)电子录入阶段(10月20日至11月5日)

1、统计站对前期入户调查表先行审核;

2、统计站指导各村大学生对“户表”进行电子录入,并汇总“村表”。

(四)统计上报阶段(11月6日至11月10日)

1、统计站负责汇总“乡镇表”及统计上报工作;

2、民政办完成贫困人口登记卡的审核及上报工作。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牧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普查工作事关全局,量大面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村书记要亲自安排,亲自过问,各片区负责人要亲自负责,掌握进度,督促工作,确保普查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各村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严把普查数据质量关,保证100%普查面和普查质量,圆满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二)加强工作督导。镇统计站作为这次普查工作的具体负责单位,要加强工作调度,及时解决普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如期完成普查工作,尤其要重视普查数据质量,科学把握农牧民收入已经实现“村村过万元”和计划实现“户户过万元”的辩证关系,积极引导普查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保证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野外普查的工作计划怎么写第3篇

各学院:

为了解我校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利于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为我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定于近期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心理普查

1.心理普查方式:网络心理测评软件系统。

2.普查时间和地点:10月31日—11月7日,机房安排(详见附件1)。若有同学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上机测评,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手机端进行测试(详见附件2)。

3.普查培训:今年采用教育部指定通用测评系统,请各学院指派专人(教师)负责级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心理普查开始前,请各负责人仔细阅读《心理测评软件使用指南》(附件2),并将该指南向级学生解读。

4.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试卷数据采用计算机统计方法进行汇总分析。

5.在普查过程中若有疑问或提前安排学生测试的学院请及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刘老师()联系。

二、注意事项

1.请各学院负责老师到场,按照日程表认真组织本学院新生做好心理普查。

2.施测人员(级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或班主任助理)需向参加测试的学生说明,本次心理测试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测验结果没有对错之分,测验结果由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严格保管,任何人都不得无故查阅。

3.施测过程中,施测人员(级辅导员、级心理委员或班主任助理)须提醒学生认真阅读问卷的指导语,但不做任何引导性解释。

4.所有学生的学校代码均为“11658”,密码为随机生成请各学院辅导员将学生密码分发到个人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5.学生在上机测试过程中不能讨论,需独自完成。

野外普查的工作计划怎么写第4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创组办要求,水利局及时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利局“比学赶超”活动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实施我局“比学赶超”各项活动。

(二)狠抓责任落实。按照区《关于全区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结对比学赶超”的实施意见》,结合水利实际制定了水利系统“结对比学赶超”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逐项抓好排查和整改工作的落实,属全局性的由全局统一组织学习整改,属于科室或局部性的由分管领导和科室抓好整改,全局一盘棋,查漏补缺,确保水利系统的“结对比学赶超”活动富有成效。

(三)深入思想发动。要想我局“结对比学赶超”开展的好,思想发动是关键,从活动开始局领导就高度重视“结对比学赶超”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到提前部署、精心准备、扎扎实实开好动员会,尽快动员和部署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结对比学赶超”活动,在全局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组织考评。按照局里制定的“结对比学赶超”实施方案,对活动开展情况实行每季一点评,半年一评议,对在季度、半年、年度活动中被评议为先进的要及时组织干部学习交流,从自己做起,学习身边先进,由小到大、由近到远,迅速把我局“结对比学赶超”活动搞好富有成效。

(五)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结对比学赶超”活动中成绩突出的,树为全局的学习的标杆,定期组织学习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全年被树为典型的,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野外普查的工作计划怎么写第5篇

为按期完成我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目标,深刻领会农业普查的目的和意义,根据《_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发〔〕34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15〕54号)和《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南府发〔2015〕18号)、《阆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阆府发〔〕2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基本要求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农业普查是全面了解“三农”发展变化情况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查清我乡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等新情况,反映农村发展新面貌和农民生活新变化。开展农业普查,对于科学制定落实“三农”政策、促进我乡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普查的对象和范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对象包括我乡行政区域内的下列个人和单位: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普查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三)普查的内容和时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从业者基本情况;农业土地利用与流转情况;农业生产与结构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情况;新农村建设情况;农村人居环境与农民生活方式变化情况。普查标准时点为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资料。

二、精心组织实施

第三次农业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乡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突出重点,优化方式,统一组织,创新手段,认真做好我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

(一)成立普查机构

1、成立组织。我乡成立以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农业中心主任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组织和领导全乡农业普查工作,协调解决普查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农业服务中心,由李清春同志任办公室主任,何春燕、王惠娟、李小平具体负责全乡农业普查的日常事务。各村(居)要成立以村(居)主任为组长,驻村领导、驻村干部为普查指导员、村副主任为普查员,组干部和村民代表等组成的村(居)工作小组,村组要选派熟悉情况、群众信任度高、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的村民代表,能够协助普查员顺利开展入户调查工作,确保农业普查工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做。

2、制订方案。各村(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方案和计划,于2月25日前报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并实施。

3、宣传动员。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村级公示栏广泛宣传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政策、目的、意义,宣传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及时曝光违法违纪案件,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普查工作,引导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2月20日召开乡、村干部动员会,进行宣传发动,把政策交给群众,奠定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基础。

4、培训人员。为提高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2月20日我乡将对乡、村两级干部进行统一培训,村组在驻村指导员、普查员的指导下开展农业普查工作。

(二)强化工作保障

1、做好经费保障。我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所需经费,除按市拨付资金及时拨付到村(居)外,另乡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农业普查工作,乡财政要建立健全本次农业普查财务管理制度,遵守各项财务规定,本着实事求是、强化保障的'原则,合理筹集安排好调查经费,确保两员(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劳动报酬落实到位。

2、坚持依法普查。普查对象要严格按照《_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有关规定,如实填报普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和篡改普查数据。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和普查数据质量。农业普查所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要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3、加强督促检查。乡人民政府将与各村(居)签订农业普查目标责任书,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奖惩斗硬,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普查各阶段主要工作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排位对比,对高质量完成农业普查任务、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扬。

野外普查的工作计划怎么写第6篇

(一)对标杆找差距。按照区内学住建局,区外学昌县乐水利局的要求,对照先进重点查找我们在履职能力、思想境界、工作思路、队伍建设、精神状态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努力做到四“明”:“比”的标杆明了,“学”的内容明白,“赶”的措施明确,“超”的目标清晰,通过活动开展,查不足、知不足、补不足,迅速提高全体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全区水利各项事业大发展大提高。

(二)制定具体方案。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一六五一”的思路举措和水利工作实际,制定结对比学赶超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有重点、有步骤的持续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实行“一诺三评”。水利局党组根据工作实际做出开展比学赶超的目标承诺,向全体党员和群众公开。局党组每季度末就比学赶超情况进行点评,着重分析差距和下步努力方向。每半年组织一次群众评议,评议结果以适当形式公开。每季度评选一次比争标兵,进一步明确赶超方向。

(四)定期交流互访。加强与比争对象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周五学习日,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考察学习和座谈交流,随时了解比争对象的发展态势和工作情况,及时学习先进经验,研究推进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五)总结比争成效。水利局党组按照区创组办要求,每月总结一次比争成果,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2日前要向局党组书面报告一次进展情况,每半年通报一次比学赶超进度,年终进行综合评比。

野外普查的工作计划怎么写第7篇

一、目的意义

本次地名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我镇范围内地名基本情况,规范地理实体名称,设置地名标志,开发、应用普查成果,建立建全地名普查档案和数据库,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促进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分水岭镇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普查任务

(一)普查内容

1、地名普查。地名普查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43子类地名。

2、点、线、面地理实体普查。(1)点状地理实体。包括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城镇居民点,农村居民点,工矿点,农、林场点,锚地,船闸,渡口,车站,收费站,停车场,加油站,灯塔,井,涵洞,发电站,通信基站,房屋,广场,体育场,城堡,墙,单位,泉,山峰,山口等。(2)线状地理实体。包括公路、铁路、管道、道路、大型桥梁、隧道、灌溉渠、排水沟、渡槽、河(湖)堤、河流等。(3)面状地理实体。包括行政区域、开发区、水库、公园、风景区、丘陵、山脉、湿地等。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

根据国家关于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对有地无名且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命名罔顾传统、刻意崇洋、虚张声势、名不符实,地名译写不准确、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设置地名标志

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四)开发、应用普查成果

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

(五)建立地名普查档案

实现地名普查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三、职责分工

(一)镇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职责

1、研究制定全镇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2、组织部署全镇地名普查工作;

3、协调解决全镇地名普查中的重大问题;

4、审议全镇重要地名命名更名事项;

5、审定全镇地名审查成果;

6、承办镇政府交办的相关工作。

(二)镇地名普查办职责

1、拟定全镇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2、负责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技术规范的贯彻执行;

3、负责组织全镇地名普查的宣传工作;

4、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系协调;

5、负责地名普查的会议组织、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检查和验收;

6、负责组织地名普查成果上报和建档工作;

7、负责指导建立、完善各级地名普查数据库;

8、负责组织编纂普查地区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等;

9、负责组织地名普查信息综合应用服务;

10、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镇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指导和督促本单位做好地名普查所需资料的整理工作,做好地名普查的协助、配合工作,并确保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有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成立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2、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3、学习其它先进示范县区的经验;

4、准备准确的地形图;

5、设计、梳理、分类地名普查表格;

6、召开会议,部署我镇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

7、对参与地名普查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学习地名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地名普查的相关文件;

(二)全面普查阶段

1、收集资料。包括第一次地名普查、地名补调、历年地名命名更名、文物考古、勘界协议、统计等资料,有关地名志、录、词典、图、碑刻,政府机关、专业部门下发的有关地名方面的文件、通告、简报、年鉴等。

2、普查登记。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为主,全面开展地名普查登记工作。普查人员对本职责范围内的地名数据资料进行调查登记,填报普查成果表。对地名信息有争议的,要组织熟悉本地情况的老同志召开座谈会,必要时还要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力求地名信息完整准确。镇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地名数据进行核实确认,分类汇总并上报镇社会事务办,由镇社会事务办负责全镇地名数据资料的校对汇总。

3、组织地名调查。根据地名普查目录、地名登记表、工作图,采取现场踏勘对照核实,采集地名基本信息和属性信息,标注工作草图。

4、进行地名标准化处理。将历史资料与外业调查成果相结合,进行核对、分析、论证,依照地名管理有关法规,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的重要地理实体进行命名更名;对带有区域性或有特殊文化含义的地方用字和地方读音的地名进行审查定字。

5、数据录入。区民政局组织业内人员对收集到的资料和外作业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并与原有资料进行比较核对,将普查资料分类汇总,分类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

6、整理资料。(1)整理普查工作文件、资料,分类归档;(2)填写各类普查成果表;(3)标绘地名普查成果图表;(4)对普查成果和文件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5)起草地名普查工作总结;(6)准备上报地名普查成果到社会事务办。

(三)检查验收阶段

区地名普查办对各成员单位的普查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四)总结上报阶段

社会事务办对地名普查工作进行总结,上报普查成果。

五、方法步骤

(一)制定方案

根据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的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二)业务培训

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会事务办)负责组织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地名普查工作人员,学习地名普查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和保密规定。

(三)收集资料

按照工作规程,全面收集与地名相关的历史沿革资料,包括第一次地名普查、地名补查、历年地名命名更名、文物考古、边界勘界协议、统计等资料,有关地名志、录、词典、图、碑刻,政府机关、专业部门下发的有关地名方面的文件、通告、简报、年鉴等。

(四)实地踏勘

现场标绘或测量地名的地理位置、范围,修测、调绘变化的地形地理,调查采访地名现状,查清现在地名的相关信息和有地无名的地理实体情况。

(五)地名标准化处理

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按照地名命名、更名权限和程序,对普查的地名信息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

(六)设立地名标志

根据国家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依据有关地名标志标准,对重要地理实体设置地名标志,对未使用标准地名或未按国家标准制作的地名标志进行全面清理和整改。

(七)建立地名数据库

将地名文字和图形信息及多媒体数据导入数据库。根据普查成果和工作图,修改矢量地图上的地名注记和变化的地物。

(八)整理资料,制作成果

根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上报的普查成果,形成普查成果。

1、整理普查工作文件、资料(含音像视频),分类归档;

2、填写各类普查成果表;

3、标绘地名普查成果图;

4、对普查成果和文件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

5、起草地名普查工作总结;

6、起草地名普查成果审批报告;

(九)检查验收

镇地名普查办对各成员单位上报的地名普查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十)上报归档

普查成果验收合格后,按照规程要求,逐级上报,将普查成果资料立卷归档。

六、经费保障

由镇财政自行保障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经费。

七、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