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十篇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十篇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9:41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篇1

【摘要】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是将来社会各个行业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源。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众化发展趋势及毕业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各单位对招录的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毕业生除了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外,还要具备高度的道德素质水平,特别是优秀的职业道德水平。各事业单位考虑和聘用大学生的重要标准已经转化为大学生是否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水平,达到高度的职业道德品质。因此,要努力的培养适合于社会环境的有用人才,我们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到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把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的认知,提升职业道德情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水品作为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不足

当前,大多数高校中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比较薄弱一个部分。许多高校的教育中有明显的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只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现在国内对于职业道德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内容很多,却仅仅是对具体的行业职业道德的探讨,对于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就比较少。即使近些年有学者在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领域做了初步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1、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目标模糊

人的活动行为都是指向既定的目标,而教育所指的目标则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以及归属,教育的目标对于教育的整个过程起到支配、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具有导向、激励、选择、协调与评价的功能。所以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就会影响到职业道德教育所有活动的进展状况,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还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并且约束着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定位、课程形态、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考察评价等多个层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和当前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也是个性和共性的相互关系,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类,有着独有的内容及特点。

2、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观念落后

在国内,职业道德就是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规则,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以及传统习惯来保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平时社会道德在工作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但是这种特殊的、接近标准的定义有意无意的从道德的约束与规范出发,忽略了道德的批判、冒险及创新价值。这对职业道德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最终,我国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忽略了作为学习和工作的主体,即个人。当制约着道德问题时人对于能动性的发挥,更趋于对个人如何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

3、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大学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总是零星出现,制度性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仅仅只是限定在两三个有传统的专业中,如师范、军事和医学,由这些专业拓展的职业活动进程,关系到社会整体的道德风气。经济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专业要求有较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因不了解专业的专有职业道德或者没有深入学习而造成的工作问题,甚至是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很常见。同时在许多开设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的大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仅仅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当作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普通课程,老师在授课中谈论较浅,并没有突出其职业性;课程的设置以及相关内容的学时数很少。

二、改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措施

1、树立新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观

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应是教育者在灌输给大学生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的同时,还要达到和学生之间内心相容以及情感共鸣的情理相容的教育观念,大学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观。这样就能使大学生自觉遵守职场中的职业道德素质标准。大学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最终提升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大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上,大学生必须做到能够自觉的履行职业道德的标准。

2、合理安排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修养的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仅仅只是把目标限定在大学生大学期间可能面对的一般道德素质问题。这样就使大学生不可能接受到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规则。所以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的课程中应该专设一到两章来进行专有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设立专门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就必须制定出专门的教学计划及大纲,让学生按规则完成任务。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到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长效体制,从大一幵始直到毕业前都要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安排在显性课程当中。还要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贯彻到学校所有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针对各专业的优势,找出适合教学科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点以及准确的切入点,充分的发挥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功能。

3、在就业指导中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在就业导向的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中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提升,使其具备较高品质的道德素质。首先,要严格对大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及合理的规划职业,同时,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就是要把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实习基地、毕业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三者协同设立。通过这样的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得到真实的实际感受,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规范意识与行为,让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深入人心,并有自己的感悟与信念。最终能够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成为一名合格的就业者。

三、总结

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从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必须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创新。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开拓工作;另一方面则不能忽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新问题。因此,这需要整个社会的长期关注,我们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高校德育素质教育实效性、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标准人才的高度上,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些问题并及时作出有效地改变。

参考文献:

[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朱妍洁.反思建构: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2011,8-10;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篇2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这里所说的“新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时期,而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段我国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时期。尤其是近几年大学生的生活状况等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必须适时地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主要应包括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教育等。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要受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是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从外部制约即社会环境来看,改革开放尤其十四大以来我国呈现出极好的发展趋势并不断取得优异成果。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政治民主不断向前推进,法制不断健全,科技飞速发展。我国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就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有利条件。大学所设专业趋向多样化,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学生的选择也趋向自主化。另外,电脑、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的精彩。这些都促使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同时由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复杂,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加,有时会出现思想道德素质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从内在转化即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来看,有一项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五强五弱”。

“五强”:一是主体意识强,对传统的习俗和说教具有逆反心理;二是进取意识强,不甘寂寞、不甘平庸,勇于进取,具有“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三是接受新鲜事物和知识的能力强;四是个体竞争意识强;五是参与社会的意识强。

“五弱”:一是社会责任感较弱;二是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较弱;三是集体主义观念较弱;四是政治辨别能力较弱;五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然这份调查只能做一定的参考,不能全面精确的反映出新时代大学生的面貌。

新时代的学生的特点极易导致大学生出现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是狂傲。很多大学生自视过高产生一种唯我独尊的心态,表现就是狂傲自大、目中无人,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第二种现象是颓废。这类学生的心理素质极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产生低落情绪,甚至一蹶不振、自己看不起自己,特别是受到批评、遭遇挫折的时候,表现为自卑、无所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等行为特点。对此一定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并积极鼓励与发扬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点。从世博会及抗震救灾中,我们看到了积极向上,热情善良的大学生,充分显示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坚强、勇敢、还有最明显的纯真与善良。虽然有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但通过网络等便捷的通信设备,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能够体察到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欢乐与痛苦。新时代大学生表现突出的追求个性与无所谓的态度并非全是负面的。追求个性并非脱离社会,而是为了在社会中保持自己、展示自己。“无所谓”并非一切都无所谓,而是能够分清主次,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新时代大学生看重的是精神上的财富,注重友情、富有爱心,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但不会在丰富的物质世界里迷失自已。由此可见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应注意加强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影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主要指宏观的社会环境,一般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和大众传播媒介。新时代大学生所在的社会环境前面已有说明这里不再赘述。这样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家庭环境。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赡养关系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主要是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氛围。新时代大学生不论生长在何种家庭,首先物质生活上是无需担忧的。另外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了起来,若在家中受到过分溺爱就容易像温室的花朵一样经不起外面风雨的历练。同时,随着离婚率的上升,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也不少见,而单亲环境若处理不好,会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中起阻碍作用。

(三)学校环境。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播社会规范、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历代积累的知识、技能,使之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人才的场所。大学不仅要传授大学生们专业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之适应即将步入的社会,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活跃大学生的思维,即从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自身因素。自身因素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内在因素。大家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兄弟两个,一个事业很成功,一个却沦落入狱,当问及他们成功或堕落的原因时,他们的答案却都是“谁让我有一个落魄的家庭、一个坐牢的父亲”可见面对同样的环境态度不同、目标不同结果也会不尽相同。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是我们自己。

三、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途径

(一)理论教育。

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如《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课程。这种方法比较系统,但同时应注意讲课方式和技巧,如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进行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深刻可以古为今用,而且浓厚的文化氛围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也很受大学生欢迎;使用一些故事讲道理,故事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而且令人记忆深刻;利用书本知识分析社会热点,学以致用,这样学生比较有积极性;还应定期开设专题讲座。如开展形势政策专题讲座等;同时应注意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渗透到业务课内。在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贯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进行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概括地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威力,“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但二者都要靠教师来体现。另外进行理论教育还要注重情感教学。因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同于其他业务课程,它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二)实践教育。

这里说的实践教育就是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实践教育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利用好各种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写活动计划书、活动记录、实践报告、实践心得体会总结等,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的转化。

(三)建设优良校园文化。

对大学生来说最主要的环境就是校园环境,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构建健康人格,提高整体素质。建设优良校园文化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其一,努力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整洁简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不仅能体现出学校的管理层次和办学水平,而且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其二,健全制度,赏罚分明,鼓励公平竞争形成良好学风。在大学里当升学压力不如中学时,有很多人就会松懈下来,在大学里虚度光阴。为防止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应积极采用各种考试制度,赏罚制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产生,进一步以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其三,以多种形式促进良好精神文化的形成。如开展演讲赛、运动会等活动,支持并合理引导社团的各种活动,倡导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文艺晚会,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也可利用名人名言框、标语牌等进行宣传教育。这些可一起构成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对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四)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及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特殊教育。

教育只有针对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在学校教育中应注意几方面有针对性的教育:其一,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如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渡过大学生活等内容的教育为主,帮助大一新生减少盲目行为,具体来讲可举行大学生学习及生活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对大二、大三学生在鼓励学习的同时也支持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对大四学生,进行升学指导、就业指导等教育,鼓励考研的学生努力学习,并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加以支持,对面临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知识心理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进而在社会中保持健全的人格。其二,应针对不同时期社会状况开展教育。在国内或国际出现重大新闻,引起广泛注意时,鉴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适时开展主题性讲座,使大学生能深入了解事件事实及背景,学会冷静地思考问题。如,解读十七大报告、针对抗震救灾活动及举办世博会开展爱国教育,奉献爱心教育等。其三,还应针对大学生进行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对大学生易产生的恋爱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等以举办讲座、座谈会、选修课、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特殊教育。

“教育即解放,解放学生被禁锢的心智,解放学生被束缚的个性,使学生僵化的头脑能异想天开,使学生萎缩的人格大方异彩,使学生的表情丰富起来,让社会富强起来。”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何水清,我所亲历的西南联大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08.10

[4]黄志坚,把守护良心纳入思想道德教育范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0

[5]姜俊红,心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2-191页

[6]刘强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邱伟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5-158页

作者简介: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篇3

关键词:现状分析;关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249-03

青少年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群体。了解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是我们研究和加强其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前提。而当前高校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思想品德课老师,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现状,是促进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现状

(一)青少年特别是“90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

“90后”,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波及大江南北,显示出了明显的成效,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虽然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和谐的社会氛围为“90后”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相对于前几代人而言更加便利的条件,但当前青少年,特别是“90后”的思想道德状况,仍需要我们的关注。

2009年底,相关部门了《中国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显示,“胸中有爱、关注社会”是“90后”青少年的总体风貌。但是升学压力大、学业负担重,依然是当前中学生最致命的精神枷锁[1]。

那么,是什么原因或者说是哪些因素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产生了影响呢?从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与环境看,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青少年从呱呱坠地到慢慢成熟,他所接受的道德教育的最早场所就是在家庭里,而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教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把德育灌输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甚至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价值观,提高辨别是非和拒腐防变的能力。”[3]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校风校训、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等,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是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起到巩固作用。要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并依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示范,同时,也要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好。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现状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总体情况较好

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根本前提。总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在平常所进行的学习和实践中,更多地强调了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并很好地与自身的专业课程及专业特点合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思想品德素质相比其他师范类专业的同学,还是有一定的专业优势的。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要条件。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我国多年来一直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实践,致使一部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因而,作为师范专业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勇于探索创新、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来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引起重视

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观基础。但目前,高校师范生中也有不少人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师范生就必须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即使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要勇敢地去面对,而不是逃避现实,要学会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对自身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也可向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心理医生求助。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不仅要求学校加强对中学政治老师的培养,更要求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要求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

一百多年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挥毫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4]青少年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成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发展。因而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不仅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也给即将踏入社会的“准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高校在培养师范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师范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将来所从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思想品德课老师所教授的除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做人的道理,他们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者。由此看来,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要求高校进一步做好师范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素质培养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所说:“老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5]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将来踏上社会,有很大的可能将成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因而我们背负着的不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来影响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而良好师德的养成,除了师范生自身注重修养以外,也来自于高校对于师范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培养。学校的培养目标,学习氛围和风气,校训校德以及学校老师的榜样作用,都对师范生的师德养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注重对师范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这些“准老师”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也有利于师范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师范生自身的道德修养,用师德感化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应首先学好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在以后从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将所学理念传递给青少年,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坚定他们的政治信仰。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师范生应明确,作为准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水准,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可能把“育人”融入“教书”之中。因此,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在各个方面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首先,应努力学习、掌握教师道德理论,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示例作为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其次,师范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

(二)掌握丰富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文化素养包括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明礼仪修养,其专业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伦理道德修养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提高专业素养的基础,因此必须培养师范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素养。师范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也要明确教师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一般体现在他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上。当一个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充分地将丰富的课程形式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其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情操会在课程中体现出来,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会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产生效应,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求知心态,产生对自身未来职业素养的塑造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应在努力学好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培养教师职业道德,使自身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素养、综合的实践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科研技术能力,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情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起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作用,同时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三)提升个人人格魅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与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一位受学生普遍敬重和爱戴的教师,其人格必然会在他的学生那里再现出来,而且是常常在学生身上得到更高基础上的再现。”[6]

心理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师范生中有不少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咨询。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应谨记,现代教师的任务已不仅仅是教好书、上好课,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心理治疗方法。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格力量,塑造高尚人格。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它建设得好坏将对我国一代甚至几代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的关系也日益凸显出来。因此,高校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师范生的道德修养,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个人人格魅力的形成,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厥轩.中国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eB/oL].http://.cn/l/2009-11-23/1046181478.shtml.

[2]李小龙,注解.论语全解·子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辛香茹,辛香玲.青少年公德教育刍议[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24.

[4]谈心亭.向梁启超学做教师[J].内蒙古教育,2009,(6):55.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篇4

关键词: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研究解决对策

一、引言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已经将职业道德当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迫使众多高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竞争力。

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加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达到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二、当前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知识技能教育,轻视职业道德教育

从当前高校教育具体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教育,没有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来说,高校没有针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和理念,因此没有在课程设置、考核制度等方面开展工作,没有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有效教育。

一方面,高校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意识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因此没有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虽然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一定认识,但主观上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中,而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没有为职业道德教育配备专业教师。

(二)学生的主动性不高

从教育本质来说,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充分互动的过程,学生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换言之,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习、是否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但从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来看,大部分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具体地说,高校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当代市场对职业道德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学生从主观上认为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才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却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也是综合素质的一种。因此,学生不愿意主动配合职业道德教育,不愿意主动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进而导致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成效不高。

(三)缺乏实践性的职业道德教育

最后,从职业道德素质形成的途径来看,教师有意识地养是学生形成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学生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感受到真实的氛围,才能从中领悟到职业道德素质。

换言之,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中领悟职业操守与职业情操,在工作岗位中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理念,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但当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拓展到实践教学的范畴,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无法通过真实的工作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三、解决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转变认识,加大投入

从根本上说,要解决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众多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认识,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发展职业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众多高校才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设,才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进行调整,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高校需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独立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此基础上,高校才能为职业道德教育选择合适的教材,才能制定更有效的考核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为职业道德教育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师既要掌握基本的职业道德标准,又要针对学生心中的负面意识和情绪进行疏导,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情操。

(二)做好课前教育

与此同时,高校必须改变学生意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一种,对其自身未来就业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学生才能明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才会认真对待职业道德教育,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因此,高校应该做好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前教育,通过课前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正视职业道德教育,并在教育过程中主动配合教育工作,并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三)增加实践教育

此外,高校需要通过实践教育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具体地说,高校需要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搭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敬岗爱业的职业精神。

首先,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尽量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逐步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其次,高校应该倡导学生有意识地实践,真正进入社会,在真实的实践工作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四)加强法制教育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道德与法制有密切联系,职业道德较低的人往往没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在不懂法的情况下触犯法律,违背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以会计类学生为例,部分学生从事会计后,因为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进而在岗位上犯错,不但违背法律,而且有悖职业道德标准。

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通过法律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中严于律己,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四、结语

职业道德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之一,是现代人才不可缺失的重要能力。因此,当代高校应该不断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和效率。这就需要众多高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不足之处,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文.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高校为例[D].西南大学:2013.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篇5

关键词:道德建设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后备力量。要承担起这样的重任,大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还应当“有道德”,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在强调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这不仅是对全社会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对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职业教育的日益深入,在教师、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的种种误区逐渐显露了出来。表现之一:部分教师常常把职业教育片面认为是一种培养目标十分简单、突出实用技术培养的就业培训,而削弱甚至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与提高。以至于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共道德修养不高,不关心集体,不守纪律,不知谦让与互相帮助,心中只有自己。从企业反馈的对毕业学生的信息来看,表明不受企业欢迎的大多学生不是因为技能低下不适应生产需要,而是因为不会做人。

职业教育虽有素质教育的优势,但它并不等于是素质教育,那种认为职业教育无须实施素质教育或职业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能够看到,虽然职业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并无追逐“应试之弊”,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但在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上,职业教育并不占优势。职业教育不是天然的素质教育,它与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区别。从教育目标来看,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核心,重视一般素质和迁移能力的教育,而把职业能力放在职后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则强调职业能力也就是职业角色教育。从教育过程来看,素质教育重视基础性、面性和可发展性;职业教育则强调定向性、用性和灵活性。从教育策略来看,素质教育重视终身教育,要求从学校到社会实行终身学习。职业教育则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把文化课、理论课限定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素质教育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工作,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思想教育、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虽然是这个系统工程中已被足够重视的主要部分。但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完善与发展,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而道德素质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道德就是一种力量。数千年前,老子迫于过关,留下《道经》、《德经》,首创“道德”一词。今“道德”一词已成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更突出约束性与规范性。其实,“道德”一词本义于《道德经》,为“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反映”。国有国德,人有人德。以德治国,是一个国家的美德。以德做人,是一个人的美德。道德层次的不同,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价值高下和生命意义的美丑。人无德不善。美的道德是一个人屹立于传扬社会的脊骨。道德的内涵应当包括勤劳,真诚,勇敢,善良,明理和创造相统一的精神体现。《公民道德规范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20个字:“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道德很“大”又很“小”。说道德很“大”,是因为它凝结着民族性格,展示着社会文明,构筑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基础。说道德很“小”,是因为它时时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真切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道德是人的核心竞争力。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认为,道德、健康和知识,既是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而道德又位居人的核心竞争力之首。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误。因此,修身先修德,做事先做人。没有道德的人,知识再丰富,也难成大器。道德建设要务实不要务虚,要少说多做;少指责别人,多反思自己;要少教育他人,多教育自己;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要强调自觉而不要依赖别人约束。每一位具有道德的中国人,都应该加入到这场道德文化鼎兴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而奋斗!不重视继承传统美德,凭空是不可能建设新道德的。道德建设表现在社会阶层各个方面,但是表率的示范作用影响力最大。从排队、不随地吐痰和遵守交通规则做起!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需要道德来维持和平衡社会秩序与人的心理状态。道德建设靠自己,靠社会,靠国家。道德就是家风国风。

在职业教育中德育素质的培养,主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理想追求,培养为国家、集体及他人的奉献精神。养成遵守纪律、谦让助人的良好品格。以保证在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够成为有文化、有道德、讲文明、懂礼貌的合格人才与守法公民。其中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是重要的一方面。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和结果。社会上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职业道德。因此,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职业道德既具有职业特征,又具有各个职业所共同具有的一般要求。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第一步工作是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这是职业学校对学生的特色教育内容,也是多年来的传统教育内容。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学动机。学生可以通过征文、演讲、报告会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人要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意志、毅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良好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培养他们的心理相容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我国的现代化的进程中,每一个大学生都应恪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性职业道德准则,这是各个行业都应遵守的。大学生是将来的某一个职业的中坚骨干,懂得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程,掌握某一职业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将有利于大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篇6

1.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最为关键的就是提高全社会人们的素质,尤其是生态道德素质。而大学生作为最为特殊的一种群体,大学生不仅是接受教育最为合适的主体,还是联系广大群体中的纽带,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素质,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还能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作为新生的一种力量,能够使得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进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所以说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生态道德是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同时也是检验广大群众全面发展的标志。只有通过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才能在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还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仅要有着博学的知识,还要有着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在生态文明视域下,能够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起来,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教育。所以说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意识,能够自觉地养成生态道德,不仅是衡量人才的标准,还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有效地适应当今社会思想的指导,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必须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才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进一步促进了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所以说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同时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种目标,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的核心,能够符合高校素质目标的要求。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还符合素质教育的内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能够制定出体现生态文明的一种学科,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中都必须做出一定的调整,能够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就必须对教学方法做出一定的改变,不能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只是一味地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缺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由被动转为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养成教育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提高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所以说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学方法落后。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养成教育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对道德的观念进行一定的教育,简单地进行一种形式教育,而且还是沿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方法,没有发挥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缺少实践活动,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对生态道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没有发挥出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效果。

2.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育工作不能适应现当代大学生发展的要求,忽视对大学生生态道德的教育,没有把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融入到高校教育中,就不能发挥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作用。大学生没有处在特定的德育环境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不能进行自我教育,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师资力量短缺。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由于师资力量短缺,不能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良好的生态道德教育,师资力量的短缺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效果。一些高校教师只是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缺乏一定的生态道德方面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限于对专业的教育,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的培养。

4.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高校中对大学生加强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只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育,并没有注重实践的教育,有一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把生态道德教育等同于自然知识的教育,理解为关于环境保护的教育。有的教师还把实践作为课外实践的一部分。在生态道德养成教育中,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把理论与实践二者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意义。

三、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生态道德理论教育。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最主要的阵地就是高校,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把生态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专业教育中,构建生态教育体系,还要充分加强理论教育,进一步普及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对大学生全方面地进行生态理论知识教育,在专业课中加入相关的生态环境知识,能够充分体现出生态道德教育的要求;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通过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把生态道德的知识融入到教材中,二者有机地结合能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进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实践活动。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加强实践活动的教育,从实践中充分发挥出生态道德教育的作用。高校应积极组织保护环境小组或者社团,在社团或者小组中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也是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的课外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通过在实践中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学科学的素质。加强生态道德能力培养是生态道德转化为社会实践的关键性环节,同时也是生态道德教育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社会实践既是学校第二课堂的组成部分,也是加强青少年生态教育与实践的平台,把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

3.注重家庭生态道德养成教育。家庭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同时也是教育的起点。家长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说,要想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首先要注重家庭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生态道德是在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大学生在家庭中通过教育实践来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实现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目的。

4.发挥出高校教师的力量。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对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不重视,生态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不能发挥出高校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效果。要想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还要发挥出教师的力量;高校教师对传统的观念必须做出转变,对生态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合理的生态教育是显性和隐形教育的结合,要有整体的教育意识。高校教师只有在内心中接受生态教育的理念,才能发挥出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还要通过各类学科教师的积极配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道德的教育。

5.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要想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还需要发挥出高校校园的作用,校园生态文化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使得大学生受到特有文化的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可以使大学生对学校环境产生一定的爱心,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生态道德素质,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生态道德养成教育的氛围。在校园中通过对生态道德素质的宣传,利用标语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进而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营造良好校园生态文化建设。高校中的全体师生不仅要减少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还要建立大学生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在校园中充分利用生态型原理,根据学校特有的地理环境,运用当地有限的资源,提高校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出符合校园建设的措施,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给大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03-01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灵魂。

首先,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中学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的目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国的教育方针。由此可以看出,在培养目标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国家都把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放在了首位,即坚持德育首位。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设置的目的,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其次,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中学德育大纲》规定:思想政治课“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以看出,大力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再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政治教师按照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任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过程所包含的阶段,大致可作如下划分:第一阶段,传授知识。第二阶段,培养情感、意志。第三阶段,确立坚定信念。第四阶段,付诸实际行动。简言之,称为知、情、意、信、行的统一过程。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通过自身的实践达到内化的过程,逐步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落实到自己的道德活动中的过程。这一教育过程所包含的阶段,也可作如下划分:⑴提高道德认识。⑵陶冶道德情感。⑶磨练道德意志。⑷树立道德信念。⑸形成道德行为。简言之,也称为:知、情、意、信、行的统一过程。

由此可见,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教育过程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最后,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新课标》在前言中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着和接班人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应把着眼点之一放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上。衡量思想政治课教训质量高低的标准,应该看它所培养的学生有多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实际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任何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政治课教学改革都不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而且注定是要失败的。

那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如何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呢?

首先,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无穷的。政治教师只有用自己正确的政治觉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感染学生,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信度和实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者的一个规则就是:要把自己在广泛的意义上培养好,那时你就必然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当你致力于教育别人时,不论是在教育活动的范围以内,或是在它的范围以外。同时要努力于自我教育。”我们政治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同时,也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灵魂”,只有“身正”才能“为范”。

其次,坚持启发式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政治课教学的质量。

课堂教学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所在。而实施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式。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对比、图表、选取典型事例等,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觉地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课;职业道德教育;创新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而目前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存在着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没有完全到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往往还存在简单地由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理论课程来代替;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在教学中没有把职业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有的教师甚至还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会影响教学进度,或者觉得学生只要学到职业技能即可,不需要在专业教学上讲授与该专业无关的知识,从而导致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学生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也不明显。

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本文试图在新形势下对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探索,提出在专业课教学中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与各行各业的专业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挖掘和提炼各专业中的职业道德因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同时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长期、反复的熏陶进而养成职业道德习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一、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中注重以德育人,抓好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实现“以法治国、以德治国”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切实提高成效,如果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脱节,毕业生的认知与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就会出现错位,就容易造成企业用人方面的职业道德风险,对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在职业院校中专业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能够让学生防范患于未然,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行业诚信的品质;另外教师在专业技能教育中贯穿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为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一批业务过硬、品德高尚、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职业人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学校各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根据各专业的建设情况,建立专业渗透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标准,要求各专业教师找准专业知识与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把专业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技能所蕴涵的职业道德教育元素,使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在教学计划上考虑职业道德教育原理,结合各专业特点,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学,同时专业团队积极组织编写专业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建设一支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它对校风的形成,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教师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将对专业的教学产生积极作用,所以在职业学校中具有职业道德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是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效果的保证。

(三)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

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专业教师、企业人员对各专业工种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进行系统讲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穿插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到企业参观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熟知度,激发他们爱专业、学专业的热情。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紧紧依靠校园文化这个大环境,加强德育建设,引进优秀企业文化,生产实习进行企业化管理,使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实践结合,通过工学交替、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良好的从业心理和宽广职业视野,从而用职业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实现教学实践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

三、专业课教学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一)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成效

职业道德教育在学校各专业课中全渗透,推动了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同时结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各专业中落实,促进了各专业教学全面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意识提高,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有成效。

(二)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壮大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力量

职业道德教育在学校各专业课程中全渗透,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视,从自身做起,提高各专业教学“管教管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成全校各专业教师全员关切职业道德教育,全员参加职业道德教育,壮大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力量。

(三)建立了学生的德才观,职业观,为就业打下基础

职业道德教育在学校各专业课程中全渗透,专业课程中讲技能的同时讲授职业道德知识,技能与职业意识相结合,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德才观,职业观,帮助学生克服重技能、轻品德的偏向,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学校在各专业课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最终体现,既提高了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缓解学生的职业道德风险,适应新时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需要;也提高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缓解企业的职业道德风险,适应新时期各行各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职业学校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缓解社会的职业道德风险,适应新时期对职业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篇9

关键词:思想道德网络社会实践身心素质

随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亟待加强。面对当前的现状,中专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环节的一部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现阶段中专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科技的高速发展期和经济的转型期,这对中专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新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开放的市场而且充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但是,这又同时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有些同学对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认识不够全面,不能正确地理解市场经济的共性、特性,因此发生价值观念上的扭曲,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已不在成为人的价值范畴,造成学生理想境界的空虚、白话。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比较强,社会经验与社会关系要比学校内的教师还要多,这些学生身上就会反映出一些思想问题,学校对学生实施的被动教育,让学生来转变观念,这就给学校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网络的大范围普及,也给中专德育教育带来了很大挑战。首先,网络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公开性和广泛性。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告别了传统的依靠一本书、一张嘴、一个黑板的教育模式;网络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他的虚拟性,这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使一些学生从相对狭窄的现实空间进入网络的虚拟空间,也可以使一些学生彻底迷恋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所以这就给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赋予学生充分自由空间的社会,中专生对上网行为有着自主性和隐蔽性,这就更为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了困扰。

3.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应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多是流于形式,正如人们所见,在小学到中学,学生所受的全部教育都是为了考上大学这么一个目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软弱化,只能培养出技术性人才,却不能培养出技术与素质兼备的合格人才。

二、寻找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新出路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处于首要位置,并且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知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共同构成了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整体。面对当今德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传统的方法已经“力不从心”了,必须寻找新的出路,笔者认为可以适当采用以下方法:

1.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经济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中专毕业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德育工作的重点就是要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面对竞争压力不会迷失方向。校内教育可以多增加一点竞争项目,让学生面对挫折的时候懂得如果去解决,训练学生对竞争的适应力。

2.加大信息反馈和教师的理论培训的力度。德育想要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加强对社会信息的反馈,应该了解社会思想动态,把握哪些社会事务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引导教育走在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前列;了解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扩展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进行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观念,使教育的主动权紧握在手,使教育具有超前性。

3.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由学校教育走向社会活动实践。中专学院应多开设一些社会实践课程和开展校外活动。

4.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可以借助网络渠道。建立德育网站,建立班级网页,开发学校的BBS功能,让学生利用e-mail与老师进行心理与知识上的沟通交流。

中专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身为一名德育教师,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高品德、高文化的新型人才,我们要积极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解决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中专德育教学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如茵.《针对中专生心理特点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大参考.2002.5.

[2]龙寿成,何兴兰.《目前中专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5.23.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篇10

关键词:养成教育素质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教育,通过有效的培养与锻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公民。

一、什么是养成教育及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养成教育是指家庭、学校、社会根据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通过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反复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心理结构,凝聚为道德品质的培养方法。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什么是素质教育?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是指“素养”,是指这种平时养成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以及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养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什么?简单地说,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养成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如何加强养成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段话指出了加强青少年基本行为准则培养,对青少年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而青少年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任务在学校,因为学校的养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当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基本道德素质抓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所阐明的“八荣八耻”是对全体公民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青少年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对于学生,我们还应当始终长期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他们的道德素质养成必须从这些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要求的培养抓起,要求他们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将这些规范作为自己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着眼于青少年的道德建设实际,从切实可行处抓起,才能逐渐提升青少年的道德层次和水平。

(2)道德规范、准则的要求要有可操作性。

道德规范、准则要求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这是养成教育中必须坚持的最基本原则。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培养,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明了道德原则、规范、准则的基本要求,而且要使他们具体知道如何去做。只有可操作性强,才能使青少年易于理解和遵循,从而将道德认知转变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并在行为的不断重复中凝结成优秀的品质。因此,我们应着重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的可操作性研究,将正确道德观念的教育落实在行为之中,使得青少年能够在道德行为中培养习惯,在道德习惯养成中积淀道德素质。

(3)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寓养成教育于活动之中。

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养成教育尤其强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为此,应注意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青少年普遍参与,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应该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根据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道德实践活动中突出德育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使青少年在自觉参与中道德情操得到陶冶,道德习惯得到养成,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4)家庭、学校和社会凝成合力,共同做好养成教育工作。

在对青少年进行养成教育过程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中长辈的思想品德观念和言行作风,对子女不仅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熏陶作用,形成其品德发展特别是学会做人的主观基础和出发点,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血缘上的联系决定了家庭德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长期和相对稳定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任“老师”给予孩子的影响是最久远的。家长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示范,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学校德育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德育具有德育内容系统性、途径方法综合性、德育管理规范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德育活动中使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的内容理论化;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识别、抵制和消除社会、家庭中不良因素的能力。学校道德教育在青少年道德素质养成中具有主导性作用,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不懈地把养成教育放在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抓紧抓好。

社会德育是家庭、学校和单位德育的延伸、补充和拓展,而且因其德育资源丰富、感染力强,从而导致社会德育具有极大的覆盖面、辐射力和渗透性。青少年道德养成,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德育的资源,建设有利于青少年优良品德生成的环境氛围,培养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时刻注意社会不良环境对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副作用,花大力气整治道德建设的社会大环境。

(5)与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并辅以必要的法律手段。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养成靠教育,也要靠制度、纪律和法制。科学、合理、严明的纪律、规章制度可以促进各项道德规范、守则等在实践中的落实,为整个青少年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青少年道德养成还必须始终注意利用法律对其行为的调节和规范作用,因为法制是推进道德建设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证,而青少年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总要经历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的约束是绝对必要的。

三、我院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十七大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我院始终围绕“学生的养成教育”这个中心,目标明确、常抓不懈,为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人格+技能”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1)以入学教育为起点,引入养成教育。

从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进行入学教育和军事训练。在为期近十天的入学教育和军训期间,学生要学习学院专门编订的《学生手册》、《学生安全手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试纪律、宿舍管理、违纪处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思想上绷紧养成教育这根弦,同时参加队列训练、内务整理、野外拉练等军事训练项目,从行动中落实养成教育,养成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良好作风,上好入学第一课。

(2)以一日常规为抓手,融合养成教育。

系对班级的考核以及班级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以一日常规为抓手,内容涉及遵守作息时间、遵守课堂纪律、爱护环境(教室、宿舍、保洁区)卫生、文明礼貌用语、爱护公共财物、团结互助等多方面内容。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利用班会、周记、个别谈心、亲手做示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学生们很快就适应了学院的学习、生活环境,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维护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激活养成教育。

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深化养成教育。平时通过校园广播、报纸、网站、橱窗、黑板报等阵地宣传报道校内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请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等。还举行一些专题活动,如举行“宿舍文化艺术节”,活动对宿舍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干净整洁,而是要突出宿舍布置的文化品位和宿舍成员的文化素质,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逐步达到这个要求,同学们就在创建的过程中,无形地提高了自身养成教育的要求。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更是学生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他们通过书画、美术、摄影、演讲、朗诵、文艺汇演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文艺才能,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4)以“三自”服务为契机,深化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综合竞争力。学院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育活动,让学生以自己的力量来服务大家,以自己的高素质来感染大家,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滋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学生会来协助搞好学生管理;通过学生评议会等组织来帮助大家解决矛盾,促进团结等等。

养成教育是一种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一种素养和人格的教育,是关怀学生一生的教育。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我们不应把养成教育仅仅理解为贯彻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容,而应把它提高到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去认识。学生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学校德育的核心就是养成教育,学校德育的根本出路在于以校为本、以生为本、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张树臣.本能教育论.全国高校素质教育教材研究编审委员会.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