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学设计的要点十篇教学设计的要点十篇

教学设计的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4:58

教学设计的要点篇1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themainpointsandthinkingofHighSchoolphysicsteachingDesign

wanGLiang

(ShenyangmiddleSchoolofHuinationalities,Shenyang,Liaoning110003)

abstractinrecentyears,inthehighschoolphysicsteachingmethod,teachingthesystemapproachtodesignhasgraduallygottheattentionofhighschoolphysicsteachersandeducationresearchers.Combinedwiththeauthor'shighschoolphysicsteachingexperience,thisarticleattemptstoanalyzehowtounderstandthehighschoolphysicsteachingdesigninbrief,thenwhatpoints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theaspectsofhighschoolphysicsteachingdesign,andputforwardsomethinkingandsuggestions.

Keywordshighschoolphysics;teachingdesign;mainpoint

近年来,在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上,教学设计这种系统方法逐渐受到高中物理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一般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和授课内容的要求,再结合教学对象的特征,将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步骤、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时间等过程的合理有序安排。这是一种教学的系统方法,其特征体现为:一是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特点相结合;二是将教学活动变成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三是将教学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四是以可行性方法实现最优化教学目的。

应当说,高中物理是所有高中课程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多,知识架构复杂,实验较多而且应试题型灵活多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教学设计这一方法和过程。只有提前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规划,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这门课程的内容和精髓。

1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需关注的几个要点

1.1采用开放式设计策略,强调以理解为基础

从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上看,我们现在的物理教学设计不是从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而是应该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强调学生的学习特征和需要,从而设计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和方法。应该做好从初中到高中的知识体系衔接,从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入手,将高中物理的知识与他们的理解基础联系起来。由单纯的“教”,向“教+学”转化。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在掌握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上着手,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高中物理知识的差距。进而从思想上采取开放式的教学策略,从教育的目的、程序和实验等各个方面进行设计。还要求教师放下权威,采取开放的教学态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备课方式,将学生的状态考虑进来。此外,还应多采取创新式的教学环节。如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性任务,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并进行总结。

1.2采取结构式设计方式,强调知识架构为重点

高中物理的知识是一个全面的架构体系,因此,我们在设计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面,应采取结构式设计方式,强调知识架构为重点。我们应主要根据物理教材的知识体系,将每个结构的知识进行详细的分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一方面要强调教材知识分析的重要性,重点将教材的各个知识点吃透。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点时,要结合他们的理解进行分析,同时辅以适当的作业或题型,重点测试他们对于基本点、难点和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要重视物理实验,应将物理实验看作是对于教材分析的重要补充。可以通过学生主导或参与实验的方式,将章节的主要知识用物理的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抽象化物理概念的现象认识,将物理和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有助于他们掌握物理的本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3采取探究式设计方法,强调学法分析为关键

教会学生自己能分析物理现象,从中国现实情况看是自己能进行物理解题,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改变以往的传授式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知道怎么去学习,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就应该采取探究式设计方法,强调学法分析为关键,让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更应该让他们自主思考和自我探究。实现这种方式的转变,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就进行考虑,重点传授学法分析,将讲课的重点放在物理分析上,而不是将目光只关注于知识点上。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理分析方法,进而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物理分析能力,从而构建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和框架。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也要以多提问、多思考、多以实验和生活背景为验证的方式,通过教师的有意识的引导,以学法分析为关键,鼓励学生进行思考,重点让学生掌握物理思维,形成科学的物理分析方法。

2对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从我国当前物理的主流教学模式上来看,主要存在三种,即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模式”和既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模式”。一般说来,双主模式应该是适合采用和推行的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方面既要考虑教师的主体作用,又需考虑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可以采用和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2.1实验优先

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秉承实验优先的基本思想。近年来,随着升学压力和教程改革的影响,许多学校的高中物理实验基本已经让位于应试教育。但是,根据本文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看,高中物理教学如果缺少物理实验的支撑,学生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知识体系难以衔接,容易造成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与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脱节,从而增加学习难度。二是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比较抽象,缺乏实验,使学生难以理解高中的物理知识和现象,尤其是到学习电场、磁场等更为抽象的章节时表现更为明显。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实验的重要性,甚至实验应该优先于知识内容的传授。

2.2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内容形象化是要将高中物理知识的内容进行形象化讲解和传授。和上文所述相同,高中物理知识较为抽象,需要我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和手段,将这种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物理实验是其中之一。但由于实验只是教师展示的方式,学生参与度有限,因而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将物理知识和平常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这就能将物理知识形象化,并且解决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问题。当然,我们在物理教学设计时,也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现在流行的网络技术和手机软件等。

2.3尊重个体差异,倡导因材施教

学生中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理解力较强,有些学生则刚好相反,这是我们在物理教学中面临的现实情况。尽管我们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应面向全体,但更重要的是尊重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可以在课程上,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设计教学进度。但同时,又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别布置不同的任务,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可以适当让他们自学后期课程,并加大学习任务。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注重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并适当考虑个别辅导、学生结对学习等方式进行辅导。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的要点篇2

一、全面准确把握教材,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一场景离本节课堂教学过去的时间太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鲜明。于是我们结合前两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同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通过学生课前准备的时间知识,进行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更丰富,并具有时代特色和亲身经历性。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优质、更加客观,更贴近于学生生活。

二、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预判课堂意外

要想通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找准课堂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因为现在的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因此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教学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把握好教学的真正起点。与此同时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这样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

三、制定明确教学目标,使之渗透每个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

1.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

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丰富活跃课堂教学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选择有效的学习活动一定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最好效果。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要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也能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生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秒针走1圈是60秒的知识点,进而推出1分=60秒。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反复推敲教学过程,探索出合理的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合理安排、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教学设计的要点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页设计制作艺术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200-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计算机课程教学不断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个人单位都通过网站向外界宣传产品、优惠活动等,网站的开发就需要网页设计师来进行排版设计,网页设计的发展带动了高校的教育改革,不断的开设《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操作性强、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需要多门计算机学科知识综合起来,才能完成网页设计课程体系,如:photoshop、CorelDraw、HtmL语言、CSS、JavaScript语言,从而进行网页设计。

1艺术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普及到家家户户,艺术院校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对艺术院校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艺术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不足,虽然艺术院校的大部分专业开设了photoshop教学课程、CorelDraw课程、网页设计等课程,但是,艺术院校开设的专业只涉及网页设计的几门学科,如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其开设了photoshop、CorelDraw、Flash等课程,却没有涉及到HtmL、JavaScript语言课程,课程教学的不足,容易导致学生的设计操作能力、专业能力不强,学生只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而不能满足更高的操作水平。

2艺术院校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2.1网页设计教学缺乏知识的连贯性

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存在于被动的学习知识,而没有主动的练习操作,而《网页设计》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操作能力强的学科,所涉及的内容知识也比较多,若老师只是单方面的进行教学,只对学生进行示范操作,或学生只是模仿操作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若教学的课程内容较为分散,老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没有整合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则很难掌握知识要点。

2.2缺乏编程基础知识

《网页设计》这门课程不仅需要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也需要网页设计的后台编程软件,如:JavaScript语言、CSS,编程语言是一门复杂的知识,但与CorelDraw、Flash等设计软件的原理是一样的。对于动态网页的设计,其需要编程基础来实现,学生若不了解动态网页的设计、编程基础,则很难设计出具有美观、产品个性的网页界面。网页的设计理念需要实践操作能力来实现,实践操作技术也为网页设计提供了需求,但是,没有很好掌握动态网页设计基础知识,如新闻网站系统,其需要添加多行表格,从而对其添加内容,如果没有充分了解网站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则很难实现添加多行表格的功能。

3基于网站数据库功能模块化的网页设计要点课程教学

网站数据库的实现主要是通过access数据库、aSp编程语言来实现的,同时也需要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Fireworks等软件来编排、设计,根据美观、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及色彩搭配的美观,进行网页的设计。网站数据库主要实现新闻网站系统、公司产品展示网站系统、会员网站系统、访客留言系统网站等模块,通过学习aSp的工作环境、系统网站的实现动态流程,学生能很好的了解动态网页的设计原理和动态效果。

3.1网站数据库功能模块化的设计流程

网站数据库功能模块教学,是以网页界面设计为基础,进而更深层的网页设计教学,以Dreamweaver建立动态网页界面,通过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的连接,从而实现动态功能的构建,例如:新闻网站系统的构建,如图1所示。

3.2网站数据库的网页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

网站数据库是基于aSp技术和access数据库建立的,由于aSp技术简单易学,不需要用CompiLe进行编译,直接在windows的记事本上就可以直接编辑,对学生来说,aSp技术的开发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学生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就可以使用任何浏览器浏览aSp生成的页面,并且也方便连接。而access数据库,对于网站的设计,有利于建立数据库的连接,其具有简单易学、易用、操作简单、数据接口灵活等功能,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学习access数据库,就可以逐步了解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也很好的掌握数据库的连接与aSp技术的连贯性。通过学习网站数据库的设计,由于开发的软件简单易学,连贯性较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连贯性,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从而提高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质量。

3.3网站数据库实现新闻系统功能

要实现新闻网站系统的功能,需要根据其功能需求实现网站系统的设计,其一般包括前台和后台的管理,因此,在进行网页设计时,根据后台的需求,即后台实现新闻的、公告,新闻的修改、删除等。而新闻网站的前台,是指用户浏览的页面,即网页界面,前台需要实现用户能正常浏览网页的新闻信息、或资讯标题,因此,学生只需要把这些信息、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并合理进行排版,从而将新闻信息、业界动态的信息集中在一个管理系统的新闻网站应用程序中,以保证新闻系统的完美性和规范性。

4网站数据库功能模块化课程教学意义

网页设计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操作能力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网页设计教学中,学生应多练习,多操作,熟悉各种编排、编程软件,从而达到网页设计教学的目的。第一,网站数据库功能模块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整理知识的连贯性,安排的教学内容应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科学合理化的整理教学内容,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网页设计的学习,从而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二,网站数据库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是多学科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性,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有效结合艺术专业的审美优势和计算机语言技术优势,学生在进行网页设计教学中,学生能根据页面的艺术性进行设计,同时也会考虑界面的实用性和价值观,从而设计出具有创新、有价值的网页设计界面,多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网站数据库模块化的网页设计教学也是艺术学院学生就业需求的导向,社会不仅需要专业人员,也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通过学习网页设计,注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团队合作及协调沟通能力,从而对学生全面的进行考核。因此,进行网站数据库模块化的网页设计,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拉近了与社会人才需要的距离,达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5结语

网站数据库功能模块的网页设计,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网站数据库运用的是简单易学的操作软件,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以简单易学的网页设计为基础,进行更深层次的网页设计要点学习,网页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孔丽英.浅谈aSp动态网页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C]//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2013.

[2]赵鑫.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9.

教学设计的要点篇4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微课教学

0前言

在目前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由于平面广告设计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理解图形理解能力。因此,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将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从提高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角度出发,要想做好平面广告设计教学工作,我们就要积极引入微课教学理念,不但要弄清楚微课的概念及内涵,同时还要明确平面广告设计教学开展微课教学的意义。

1微课的概念及内涵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微课四微特点:第一,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微课虽然时间较多,但是涵盖的内容和教学技巧都很全面,微课教学的开展,已经成了教学创新的重要探索,对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满足教学需要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对课堂教学而言意义重大。第二,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微课的优点在于其教学全面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传统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其教学技巧在于提纲挈领,能够抓住课堂教学重点,使课堂教学的知识点都能够包含在其中,保证课堂教学得到有效开展,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第三,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从目前微课教学的开展来看,虽然微课教学知识点讲解不多,但是微课可以利用增加课程频率,对重点章节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保证微课教学能够成为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措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四,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从微课的单节时间来看,其时间较短,对知识的讲解只做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但是从课堂教学的本质来看,只有抓住了课堂教学要点,培养起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所收获。因此,微课具有积少成多的特点。

2平面广告设计开展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从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实际难度和重要程度来看,开展微课教学不但是提高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要求的重要措施。结合当前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实际,开展微课教学对平面广告设计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面广告设计开展微课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来看,由于平面广告设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还需要教师采取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确保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得到有效开展。基于这一现实需求,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对微课教学的概念进行全面了解,并积极应用微课教学方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满足课堂教学需要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平面广告设计开展微课教学,是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对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开展意义重大。

(2)平面广告设计开展微课教学,对促进课堂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实际难度,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创新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结合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开展实际,其教学创新应从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理念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从这一点来看,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创新,为引入微课教学理念提供有利时机,使微课教学成为促进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开展质量,满足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需要。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微课教学对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的促进作用。

(3)平面广告设计开展微课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实际开展来看,考虑到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内容实际,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想象能力,才能保证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取得积极效果。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水平,我们应积极引入微课教学理念,实现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培养,保证平面广告设计课程能够在学生想象力培养方面取得突破,提升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水平,推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全面开展,保证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为平面广告设计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参考。

3微课教学对平面广告设计的重要作用

从当前微课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微课教学对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但保证了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得到有效开展,同时也提升了平面广告设计教学水平。结合微课教学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实际开展,微课教学对平面广告设计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课教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微课教学对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由此可见,微课教学对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不但是推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需要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微课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将微课教学作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

(2)微课教学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或针对计算教学,或针对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拓展延伸,择其一点设计教学。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从当前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实际来看,微课教学既明确了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概括,保证课堂教学能够在教学手段上得到全面创新。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作用,应将微课教学作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措施来看待,确保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高。

(3)微课教学促进了教育自身的发展。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达到资源共享。结合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实际教学经验,微课教学对课堂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微课教学的开展,不但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开展。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微课教学对教育资深发展的促进作用,应重视微课教学的开展,确保微课教学的整体效果满足实际需求。

4平面广告设计微课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

基于微课教学的诸多优点,以及微课教学对平面广告设计的重要作用,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实行微课教学,推动微课教学的全面发展,保证微课教学的整体效果满足实际需要。结合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特点,微课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微课教学应与课程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微课教学的优点在于虽然课程时间短,但是对课程内容的覆盖相对全面,对课程重点的掌握十分到位。基于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特点,在微课教学的开展中,应与课程内容进行紧密结合,确保微课教学能够将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所有重点、难点内容都覆盖,使微课教学能够达到全面性作用,保证微课教学取得实效。基于这一认识,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微课教学的开展,必须要做到与课程内容进行紧密结合,使微课教学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满足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需要,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2)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微课教学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鉴于微课教学的突出优点,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已经成了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必要选择。为了保证微课教学满足教学需要,并有效提高微课教学的整体效果,在微课教学开展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实际,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微课教学具有明确的教学方向,保证微课教学能够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提供有力帮助。从这一点来看,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微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对微课教学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

(3)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微课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实际难度及其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微课教学中,应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从当前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能力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个。因此,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微课教学的主要任务,符合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需要。为此,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微课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点做好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使平面广告设计微课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提高平面广告设计微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5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既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结合当前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实际,微课教学的开展对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微课教学对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积极实行微课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晶.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体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2]程显琳.议平面设计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10(07).

[3]吴芳菲.浅谈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常见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03).

[4]陆兴华.浅议平面设计的教学与改革[J].成功(教育),2011(10).

教学设计的要点篇5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且有越来越猛之势。覆盖全国的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大赛、高教社推动的“创新杯”中职学校信息化说课大赛已经连续进行多年年,它顺应了互联网+的时代特征。笔者长期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及实践,参加过省中职学校“创新杯”说课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也研究大量的参赛选手的说课作品,有一些体会,现就教于同行。

“信息化教学设计”,有两个关键字,一是“信息化”,二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核心,是灵魂,“信息化”是特征,是手段,这两者要有机结合,才能作出优秀的设计方案。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除信息技术的正确合理运用之外,要特别注意四个要点,那就是理念要“新”、目标要“实”、重难点要“准”、过程要“精”。从参赛作品及广大教师的实践来看,恰恰这又是几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一、教学理念要“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化技术等进入课堂成为必然。在当今网络发达、信息技术越来越丰富多样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利用这些手段和技术就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

事实上,在职业中学的专业课课堂上,教师已在使用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工具、新软件,也存在有许多使不当的情况。例如:教师将板书的内容通过电脑、投影播放;在网络教室,教师很“精准”地控制着教学过程,通过网络发送大量的“练习题”,学生通过网络将作业提交给教师;教师将新内容制作成微课后,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让学生统一观看学习新知而教师在一边等待,等等。这些教学现象,表面上看起来,也是在大量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很新的形式和时代感。但是,上面提到的几个场景,是“将板书由黑板转到投影”,“通过网络手段来主导课堂”,“用微课来代替教师的灌输”,这样的信息技术应用,反应出来的教学理念仍然是“教师中心”、“教材为中心”等,学生学得辛苦、教学效果不佳,这是典型的“新瓶装旧酒”。教师上课是传统的教法还是现代的教法,其实并不在于他使用了什么技术,而在于教师心底秉持的理念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的理念要“新”。这不仅仅是指教师了需了解当今教学思想的发展最新情况,更重要的是,自己要能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具有以“学生中心”为中心的观念:要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化素养;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要将教学、资源、学生、教师等放在一个统一的信息化环境里去有机融合;要摆正课堂、教师、学生三者的新型关系,认清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不断学习和更新职教理念,比如“做中学、学中做”、“理实一体”、“工匠精神”、“学徒制”等。只有在这些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设计,才算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现代的职业专业教学,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理念是“道”,而教法、技术是“术”,“道”正而“术”强,教学设计才能与时俱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才会体其现真正的价值。

二、目标设定要“实”

教学目标要实在、具体,特别是一些技能目标,更需要可测量、可监控,用具体的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后需要达到的终点,更是引领教学设计的方向。新课改提出三维教学目标,是从人的发展角度,用三个不同的维度来描述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于某一堂具体的课来说,能够达成和实现的目标应该是总体目标的一部分。在作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首先明确地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职业中学的专业课教学,更应该突出能力目标。在笔者了解到的选手的教学没计中,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昆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比如,在《图层蒙版》的教学设计中,有人将“掌握图层蒙版的操作方法”作为知识目标,这值得商榷。掌握某个操作方法,会做某件事,显然是技能上的一种要求,应该作为技能目标更为合理。因为定位不同,在教学中实现目标的途径不一样,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不同的实现方法。二是能力目标确立得太泛,不实在。例如,有人在教学设计中,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合情合理的能力目标,其实内涵相当虚泛,不“实在”。这种目标要求表述,放在任何一个课题中都合符情理,并不是本次教学设计所特有的;且在教学完成之后,目标是否达成、达成到何种程度,根本无法检测。显然,教学设计者也根本没有考虑在教学评估阶段去检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因此这种不实在、不可检测的目标要求,就没有实际意义。

教学设计中,对目标的确立务必实在具体,比如,笔者的《邮件合并》的教学设计中,将能力目标之一确立为“能批量制作带图的宴会请柬”。这样表述,有实在的内容,学生完成学习后能否达到了这个目标,很容易测试,只要看学生是否完成了批量的请柬就可以判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三、重点难点要“准”

教学重、难点是根据教学目标在分析教材、学情基础上确立的。重点、难点定得是否准确,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够实现,也关系到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学习。因此,准确地确定内容的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重点、难点的确定,不仅仅是书写在教学设计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地体现。一般来说,在时间分配上,教学重点学习、训练、巩固要占65%~75%,学生的能力拓展部分也要基于重点内容来进行,师生活动都围绕教学重点内容展开;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的体现,则在于教师设计的突破手段。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将一段动画、视频、图片或者仿真等数字资源用于难点,可起到化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也是信息化手段用得是否合理、恰当的评判标准之一。

四、教学过程要“精”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既是说课的重点,也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设计要“精”,指的是“精心。、“精彩”、“精炼”。精心,是指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仔细推敲,师生活动周密安排;精彩,是指教学过程安排要出新、出彩,有特色、有创新,不落俗套,充分体现设计者的教学理念。精炼,是指对于教学过程的表述要仔细提炼,能体教学内涵和设计者的意图。

例如,一个教学设计过程归纳为“启行点演评悟”,其教学环节是提问思考、小组探究、点评优劣、实验演示、领悟内化,五个字概括了五个步骤,过程设计可谓精心、精炼精彩:一个关于V1名片设计主题的教学过程为:“创设情境、导人新课任务驱动、明确目标教师引导、合作探究交流评价、激励提高拓展知识、能力迁移”,教学过程的设计凸显了教师的学生主体探究的教学理念,有创新意。这两例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有一定的特色,他们在这几个环节中设计更详细的流程,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教学设计的要点篇6

关键词:高一函数概念教学设计集合与映射

一、引言

在高一数学教材讲述函数概念时,主要是通过集合与映射引入.但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讲解函数概念的方式、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不相同,使得对于相同的知识各自的教学设计也有所不同.

本文首先给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的一般环节及优缺点,然后叙述了函数概念教学的意义及困难现状,接着通过具体的高一函数概念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的优势及缺点,吸收教学方案中的优点,进而加以反思,最后总结出函数概念教学设计研究中的体会.

二、教学设计的分类

(一)传统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它的设计理念是基于教师“教”为主体的思想上,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中心进行设计编排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教学设计模式.

1.传统教学设计主要环节

(1)目标分析;

(2)学习者分析;

(3)确定教学方法与策略;

(4)选定教学媒体;

(5)实际教学,并获得教学反馈.

2.传统教学设计的优点及不足

传统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其优点在于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成长.

(二)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自主的“学”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

1.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主要环节

(1)情景创设;

(2)信息资源提供;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4)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索.

2.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

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其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发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

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不足表现在,过分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不够系统科学.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肯定了教师的主导教学,是传统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理论的结合.

1.“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活动设计;

(4)学习情景设计;

(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进.

2.“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是结合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灵活选择“发现式”教学和“传递―接受式”教学,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不足在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教师素养等的差别,从而导致教学设计的不同,因而我们仍要学习不同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

三、函数概念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

(一)函数概念教学的意义

函数是数学学科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概念的学习是学习函数知识及其他数学概念的基础.因此,了解函数的背景是十分有益的[1].

(二)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程度

从思维发展的特征来看,初中生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的逐步向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由于高一学生还处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阶段,根据经验理解函数概念非常不适应,这是构成函数概念学习困难的主要根源[2].

(三)函数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函数概念的抽象性

在中学生函数概念教学的诸多问题中,函数概念的抽象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3].针对函数概念的抽象特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把概念具体可观化,利于教学.

2.教师对函数概念理解不够深刻

在函数概念教学中,除了函数概念本身的抽象难懂之外,教师对函数概念理解本身就不够深刻也是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四、具体函数概念教学过程设计研究

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及“y=f(x)”的含义,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掌握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法.

2.教学过程:

(1)阅读课本引入新知,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a)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3)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4)函数的概念.

(5)函数定义的五大注意事项[5]:

(a)f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b)f(x)是一个符号,表示x经过f作用后的结果;

(c)集合a中数的任意性,集合B中数的唯一性;

(d)“f:aB”表示一个函数的三要素:法则f(核心),定义域a(要优先),值域C(上函数值的集合且C∈B).

(6)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表示方法.

3.例题讲解:

例1:根据函数定义,判断下列图像是否为y关于x的函数图像:

4.课堂小结:(a)函数的概念.(b)函数定义的五大注意点.(c)函数的三要素及符号的正确理解和应用.(d)定义域、值域的表示方法.

5.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

从函数概念教学设计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发:第一,函数概念教学有四大核心,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及对应法则、函数的应用;第二,函数概念的教学随着函数概念的发展应循序渐进,相关概念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应把握整体,首先认识函数中的变量,突出函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学习函数表达式,最后把握概念本质,理解“对应”,牢记函数定义,形成函数对象,建立函数模型;第三,函数概念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应考虑全面,包括重难点的把握,新课的引入安排,师生互动安排,代表性例题的选择等;第四,教学设计完成后,经过实际教学,形成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质量[6].

参考文献:

[1]方晓燕.浅谈中学函数概念的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7-48.

[2]朱文芳.函数概念.学习的心理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1999,8(4):24.

[3]夏也.学生在函数概念学习中的困难分析[J].电大理工,2007(3):66-67.

[4]烁箩.《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兼评网上教学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2):27-29.

教学设计的要点篇7

关键词:设计史教学改革

检索:.cn

设计史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史论课程,在设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部设计史,不仅是现代科技、艺术与经济、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也是人类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史。[1]学习设计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外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的基本发展过程和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民族特点;学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的角度去评价设计史的演变,同时在对历史了解的基础上去拓宽知识面,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但是,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对设计史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如果还是按照“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使得老师和学生都觉得教学枯燥乏味,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对设计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与学的角色互换;“历史风格再设计”的设计实践;注重提高学生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设计史的内容很多,首先是设计史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包含了建筑园林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工业设计(家具、陶瓷、服饰等)、平面媒体设计等。在每个范畴中,又有派生出理论分支,比如建筑园林设计中,又有室内设计、环境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等理论分支,体系庞大。在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信息量过大,如果我们全都掌握的话,将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教起来有难度,学生学起来也难以消化。因此,设计史的教学内容要服从于教学目标。老师要学会精简教学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让教学内容有所侧重,要删繁就简,留下设计史论中最重要的、目前应用价值高的核心理论和与之相配套的应用实例。[2]

老师可以根据专项课题的方式去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史理论教学上可以保留一些重要的设计风格、设计流派、设计师及其作品的介绍性内容。如“工艺美术运动”、莫里斯、“新艺术运动”、霍塔、“包豪斯”、“流线型风格”、“反设计运动”、索特萨斯等重要的现代设计运动、设计思潮、设计师等,重点讲述他们的设计特点、设计作品、设计思维和历史成就。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抽出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去传授,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纺织服装设计、陶瓷和环境设计等,侧重讲授与本专业相关的设计史论。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以更好地去适应各个专业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2]

二、教与学的角色互换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途径来进行教学,即老师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来教学,但是如果多媒体课件都是以文字为主,与板书教学没什么区别的话,那么学生可能就不爱听了。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行教与学的角色互换,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设计史课程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进行教与学的角色互换呢?现代的网络科技技术已经非常的发达,网上有大量的信息资源,有大量设计史方面的信息内容,比教材里或老师所掌握的信息量更大。因此,老师没必要按照教材要求逐章逐节的去讲,而是老师在讲课前一个星期,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把不同课题作业分派给各小组,以一至两个小组做一个课题为宜。比如分派到“新艺术运动”的课题小组的学生就要去上网查找与“新艺术运动”的特点、代表人物、作品等有关的图片和文字,下载或复制下来制作成课件。到上课的时候,让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上讲台来讲授其制作课件的内容,即让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让学生讲,老师听。学生讲完之后老师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讨论,最后老师再进行补充和点评。当然,这种教学方法要求老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设计史有很好的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主动思维状态下自主地展开学习与思考。[3]

三、历史风格再设计

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对理论教学比较排斥的现象,但是艺术设计类的学生也有动手能力强的优点。因此,我们应该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根据专业方向和喜好,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历史风格模拟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历史风格再设计”。就是在完成某一个课题内容的讲授之后,老师以某个设计师或设计风格来进行命题,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理解这个设计师或设计风格的设计特点(如新艺术运动霍塔的设计特点是在典型图案纹样中,采用了夸张的、如藤蔓般生长向上的、婉蜒交织的有机线型,体现了生命向上的活力[1]),要求学生模仿其特点来对现代产品进行重新设计。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给学生布置的不同专题设计的手绘作业,例如: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做图形设计作业(图1);工业产品专业的可以设计手机、汽车等产品造型设计作业(图2);陶艺专业的可以做陶瓷产品设计作业(图3);环艺专业的可以做家具或灯具设计作业(图4);服装专业的可以做服装设计或首饰设计作业(图5)。通过“历史风格再设计”教学实践项目的开展,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手绘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掌握设计史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艺术设计创新能力

学习设计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设计风格、设计流派和设计人物以及学习和研究一些伟大的、优秀的设计作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对设计历史了解的基础上去拓宽知识面,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设计,吸收国外优秀设计的精华,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和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并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设计之路。

教师还要让学生懂得:艺术设计是一门很综合的学科,除了掌握艺术设计理论与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具有理性思考的头脑、丰富渊博的知识面及高深的艺术修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诗歌、文学、音乐、戏剧等姐妹艺术的精髓;了解社会、历史、地理、民俗、人文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交织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但极大地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且学生的思考力、分析力、动手实践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3]时代在发展,技术也在发展,还有很多好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在教学和实践中去体会、去发现和总结,探索出一套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来。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也要提高艺术修养,同时应该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作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能培养出合格设计人才的设计教师。

注释

[1]蔡军、梁梅:《工业设计史》,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6-10。

教学设计的要点篇8

关键词:教学设计;四区结构;简约化知识环境;结构容量理论;ppt课件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37-03

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是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出的新模型,旨在破解课件页面的教学设计难题,建立教学设计的新理论与模型。课件页面是指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编排知识内容的一个版面,是构成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1]。从目前的相关研究看:大部分课件都是简单的片段性的内容显示,缺乏科学的教学系统设计[2];已构建出来的模型也大同小异,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不同背景下的教学[3]。问题的关键是没有提出课件页面的四区结构与操作步骤,因而无法完成课件页面的教学设计过程。课件是现代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具,课件页面是教学过程中直观呈现教学设计结果的可视化载体,直接影响着教学与学习效果的优劣与效率。因此,课件页面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模型与理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1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概念界定

教学实践发现:课件是辅助教师课堂口语表达而投射在屏幕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实质是以电脑为载体的电子式教学板书,教学板书的基本功能是课件的核心功能。教学板书的基本功能是: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减轻负担[4]。又由于结构决定功能,教学板书的基本功能来源于教学板书的课时标题、正板书与副板书的结构布局,其中,正板书的特点是课时内逐步增多且始终保留,副板书的特点是与知识点对应且讲解后不保留。因此,教学板书的结构布局是设计课件页面结构与功能的有效原型。据此,我们采用跨域映射法,利用ppt软件,以教学板书的结构布局为原型(图1),创建了课件页面的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图2)。课件页面的四区结构,是指标题区、提纲区、介入区与教材区。其中,标题区是指课时标题;提纲区是指课时知识点序列,知识点序列是指课时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有序排列;介入区是指支撑知识点的具体案例;教材区是指使用教材的名称。标题区、提纲区、教材区承担着正板书的功能,介入区承担着副板书的功能。据此提出: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是指将课件页面划分为四个区,即标题区、提纲区、介入区、教材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介入区内容变动、标题区与教材区的内容静止、提纲区知识点逐个增多的课件制作技术。跨域映射法,是指借助原型创建新系统的研究方法,实质是两个系统之间元素的相互对应,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2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操作步骤

2.1课件页面四区结构的设计操作步骤

首先,新建ppt文件。

其次,在ppt页面上设置4个文本框。页面上方的是标题区,下方的是教材区,左侧的是提纲区,右侧的是介入区;然后,在提纲区与介入区之间划一条箭头向下的垂直虚线,称为流程线;在流程线左侧划一个垂直指向流程线的箭头,称为提示线(图2)。

第三,页面美化。达到颜色调配、结构比例的美观与和谐。

2.2四区结构课件母版的设计操作步骤

四区结构课件母版,是指具有课时标题、教材名称与知识点序列的一个课件页面(图3-B)。步骤是:在课件页面的标题区输入课时标题、教材区输入教材名称、提纲区输入课时的知识点序列,介入区暂不输入具体内容。由于课时知识点序列是构成四区结构课件母版的核心内容,在制作课件母版时需一次输入完毕。因此,课时知识点的提取与排序至关重要,决定着教学与学习效果的优劣与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操作步骤:首先,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课时知识点。内容分析法是提取有效知识信息的科学方法,其实质是对文献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5]。其次,依据采用的教学策略编排课时知识点的排序。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知识点序列随着教学策略基本步骤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排序。

2.3知识点系列页面的设计操作步骤

知识点系列页面,是指能够分页支撑课时知识点逐个增多的多个连续课件页面,也称为正课页面(图3-a、B)。步骤如下:首先,进入ppt幻灯片浏览状态。其次,用鼠标右键点击四区结构课件母版(图3-B),选中复制;然后,依据知识点的数量粘贴课件母版。例如,若有14个知识点,则复制粘贴出14个页面。第三,进入普通视图状态。按知识点顺序,由前往后,逐页删除该页面知识点以下的知识点。例如,在知识点1页面(图3-a),将知识点1以下的其余知识点全部删除,并将知识点1文字颜色设置为红色,提示线调整到知识点1的平行位置;其余依次类推。至此,便形成了知识点系列页面。

2.4介入区内容的设计操作步骤

首先,介入区内容是对知识点的剖析与解释,介入区内容与知识点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图3)。一般情况下,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介入区;若一个知识点需要多个介入区时,则采用复制该知识点页面的方法解决。在介入区不宜出现新的知识点,若出现新的知识点,则说明提纲区的知识点序列不完整,应以调整修改。

其次,素材提炼。制作介入区内容的素材有图片、文字符号、动画、录像、声音。以上素材的作用是支撑知识点的剖析与理解,因此,应采用相关技术对素材内容进行教学化提炼,保留有效信息、删除干扰信息与无效信息,以达到突出关键,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素材整合。进入普通视图状态,按知识点顺序,由前往后,逐页制作与该页知识点对应的介入区内容(图3)。①图片素材,采用粘贴方法整合到介入区。②文字符号素材,采用文本框输入方法整合到介入区。③动画素材,采用ShockwaveFlashobject控件整合到介入区。④录像素材,采用插入方法整合到介入区。⑤声音素材,采用插入方法整合到介入区。同时,根据需要,对介入区素材进行自定义动画设置,以达到有效辅助教师课堂口语的表达。

以上步骤完成后,进入幻灯片放映状态,可以看到介入区内容变动、标题区与教材区的内容静止、提纲区知识点逐个增多的整体效果(图3)。该效果有效的创建了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减轻负担的简约化知识环境,原因是四区结构限制着各部分的信息容量,实现了课件页面信息容量的最小化。整体看来,以上步骤具有结构化的操作步骤与最小化的结果信息容量两个特点,效果是创建了简约化知识环境。简约化知识环境,是指能够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减轻负担的知识环境。介入区内容变动,标题区与教材区的内容静止,提纲区知识点逐个增多的课件制作技术,简称为“一变二静一多”操作步骤。

3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评价标准

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设计结果是四区结构课件。四区结构课件,是指采用了“一变二静一多”操作步骤,具有四区结构特征的教学课件。这是一种可视化的物质产品。据此,我们提出了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评价标准(表1)。该标准能够有效的规范课件页面教学设计结果,科学评价设计内容。

4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问卷验证

首先,由于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设计结果是四区结构课件,其使用者是教师,因此,教师是验证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效果的必要人选,而四区结构课件是验证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效果的必要材料。又由于课件是知识的载体,作用于人的认识思维层面,其效果高低取决于不同类型课件对人的抽象思维活动的作用力差异,因此,思维是验证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效果的必要层面。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选择问卷调查方法,在抽象思维层面验证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效果。问卷调查法适用于抽象思维层面的验证,是国际上广泛共识的实证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

其次,采用四区结构课件样品展示且逐人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在我校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且经常使用课件教学的专任教师中展开问卷调查。该类人员具有较完善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与课件比较能力,能够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与代表性,以达到在抽象思维层面验证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有效性与先进性。样本容量设定为20人,抽样率为2.5%,问卷回收率100%。统计结果如下(表2)。

第三,数据分析。以上6组数据中选择四区结构课件的教师均占100%。该结果验证了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在抽象思维层面的有效性与先进性。究其原因: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创建了简约化知识环境,能够支撑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实践需求,其教学设计结果即四区结构课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5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应用前景

5.1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模型

目前研究发现:已有教学设计模型的可操作性开始受到质疑[6],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仍有缺陷[7]。因此,教学设计需要新的模型。这既是当前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趋势。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创建经历了严密的科学研究过程,其有效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得到了验证,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模型。整体看来,依据对象系统的大小和任务的不同,教学设计分为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三个层次[7]。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属于以“产品”为中心层次的教学设计模型,适用于各学科教师与相关研究人员应用,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能够设计高质量的课件,支撑高效课堂与有效学习的实施,支撑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高效运行。课件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8]。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取决于教学设计。课件是现代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具,课件页面是教学过程中直观呈现教学设计结果的可视化载体,直接影响着教学与学习效果的优劣与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引发教材设计方面的创新,诞生新型的教材设计模型,例如,教材版面的四区结构型设计等。第三方面,能够引发课件制作软件的飞跃式发展,催生新的制作软件出现。

5.2为创建新的教学设计理论提供了基础

我国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进了教学设计,至今极少形成自己的成系统地教学设计理论,构建符合我国教育背景和教育需要的、适合基础教育教师使用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规范还为数寥寥[7]。四区结构教学设计模型的实践效果表明:教学设计以结构化的形式限制各部分的信息容量,形成简约化知识环境是合理的、科学的与有效的,既符合“认知负荷理论”的要求[9],也有自己的理论创新即结构化的容量限制。据此,我们提出了新的教学设计理论即结构容量理论。结构容量理论,是指教学设计时采用结构形式限制信息容量后创建的简约化知识环境,能够高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结构容量理论的基本原则有:①结构原则。即教学设计过程与结果都应具备一定的结构形式,借助这个结构形式可以实现设计内容的归类与排序编码,只有经过编码处理的信息才能被高效记忆与理解应用。②容量原则。即教学设计的结果要达到保留有效信息、删除干扰信息与无效信息,突出关键,实现最小化的信息容量显示,只有最小化的信息容量显示,才能高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体现教学设计的目的与价值。③简约化知识环境原则。即教学设计的效果是创建能够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减轻负担的知识环境。基于以上研究,教学设计可界定为:教学设计是研究如何能够为人类学习提供简约化知识环境的科学,其实质是为高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提供简约化知识环境。创建简约化知识环境是教学设计研究的新思路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福林.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结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5(27):93-94.

[2]别梅,刘德成.多媒体技术课件制作及应用误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6):47-48.

[3]党志敏.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4):59-61.

[4]刘恩山,夏晓烨,张海和,杨晓辉.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4.

[5]邱均平,邹菲.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2):12-17.

[6]邱婷,谢幼如,尹睿.教学设计研究的前沿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27-131.

[7]侯桂红.近十年来历史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27):144-146.

教学设计的要点篇9

【关键词】施工图设计教学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47-01

在国内建筑学系,技术类的理论课程如何与建筑设计课程相互促进,实现学以致用,是一个经常会引起讨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与方式,以国内建筑高校众多的教改案例来看,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对仍沿用传统教学体系的众多新建本科院校而言,以笔者之观察和体会,如果能在“生产实习(又称为建筑设计院实习)”之前安排“建筑施工图设计”教学环节,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建筑制图能力,也可以成为激发学生思考和落实“学以致用”最有效的手段。建筑施工图设计的教学理应按照生产企业(设计院)的工作模式和要求进行结构有序的“教学设计”,在理论知识和制图要求等方面均有大量的内容需要讲授和图示示范。笔者以近两年在三江学院建筑系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拟对建筑施工图设计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做一梳理和归纳。

一、课程概况

三江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学制五年。现行的教学计划按《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的教学内容设置,把“生产实习”安排在五年级第一学期进行。2013版的专业规范对生产实习环节的实践技能点、要求和学时均列出了基本的要求,其中对“完成工程设计图(施工图)”的要求为“掌握”。为提高学生到实习单位后的快速上手能力,结合多数设计院以居住区规划和住宅建筑设计为主要业务的现实考虑,三江学院建筑系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建筑设计》课程内容是先做“居住小区规划”,再做“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图设计”。在教学方式上意图以一个完整项目的形式展开教学。

二、教学设计

三江学院建筑系目前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教学安排学时7周,要求在完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选择规划小区内的一栋二类高层住宅,完成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和表达。

为力求接近实战的训练效果,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和表达要求完成相对完整的图纸内容,包括:目录、设计说明、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含地下室和屋顶)、立面图、剖面图、户型大样、楼电梯大样、坡道大样、墙身大样及其节点详图、门窗大样及门窗表。考虑到学时的限制,仅要求学生绘制墙身大样不少于两处,并放大檐口、勒脚部位的节点详图。

根据出图内容和学时的安排,笔者在进度上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步骤:

第1周,布置教学任务,公布教学进程表。讲解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布置研习相关设计规范,并根据规范调整和优化小区规划和住宅单体的设计。

第2-3周,讲解总平面图和平面图的编制深度规定,细化并基本完成建筑平面图和总平面图的绘制。其中应强调地下、首层、屋顶三个特殊平面的设计和表达要求。

第4周,讲解立面、剖面图的编制深度规定,细化并基本完成建筑立面、剖面图的绘制。

第5-6周,讲解各类大样图的编制深度规定,细化并基本完成大样图的绘制。

第7周,讲解目录、设计说明、门窗大样及门窗表的编制深度规定,完成目录、说明、门窗大样及门窗表的编制。全面复核建筑图纸,完成全套建筑施工图。

三、教学重点

由于目前教学上缺乏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配合,课堂上的建筑施工图设计的教学重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基于本专业规范,落实符合编制深度规定的建筑施工图设计与表达”。即,通过查阅和研习与本专业相关的设计规范,使住宅本身满足设计标准,再在制图规范和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等的要求下画出一系列图样。“规范”、“编制深度”、“表达”,成为教学重点的关键词。

四、教学难点

建筑施工图设计教学由于涉及到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和建筑制图等方方面面,故而教学的难点很多。但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三个问题――什么样的建筑设计符合使用要求和工程标准?建筑施工图设计要解决哪些问题?建筑施工图要表达(画)到什么程度?回答好这三个问题,成为检验教学成效的主要依据。

对于第一个问题,首先要向学生明确的一个基本认识是:建筑施工图设计绝不只是深化图纸和标尺寸这么简单。通常在设计师拿到扩初或方案图后,首先需要明确各部分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标准或规范的要求,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满足其它各专业的要求。因此研究和学习规范成为最终施工图设计成果表达(画图前)的必要条件。

如果说,建筑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重心是解决想做什么或想做成什么样的问题,那么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作重心则在于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建筑施工图设计犹如纸上盖房子,是一项相对微观,着力解决定位、定量和实施性的工作,因此必须处处有交代,事事有依据。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思考功能、空间、形式等大的关系外,必须对建筑构配件的材料、尺寸和构造做法,以及与结构、设备、施工等的相互关系要有相当的熟悉和了解。对这些前置课程知识的综合与运用,恰恰是学生捉襟见肘的所在,也是教学真正的难点所在。

对于第三个问题,可以说是众多讨论施工图设计的教材或论文重点着墨之处。这些参考资料对建筑施工图表达的内容和深度均有详尽的描述,多数还附有示例,故无需在此赘言复述。即便如此,笔者还是发现模仿这些范图和示例只能求得形似,想要画得一套“耐看”的施工图并不容易。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上述两大难点尚未解决,另一方面,最本质的,是因为学生对施工图设计的逻辑性缺乏认识。依葫芦画瓢往往导致施工图深度不一、前后矛盾、错漏百出。因此,必须通过结构有序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其表达逻辑性的基础上进行工作。

五、结语

建筑施工图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最后阶段,是实现建筑师创作意图的关键。同时,施工图设计也是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执业建筑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因此,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是迈向职业建筑师的重要一步。虽然建筑施工图设计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施工图的表达模式和深度要求,但同时也要向学生传达一个基本的职业理念――建筑施工图设计要解决的绝不仅仅是画好一套图的问题,建筑施工图设计反映和呈现的应该是一整套服务的思想。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建筑施工图设计存在着缺少结构、水暖电等工种配合,完整性程度欠缺,出图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从设计院施工图设计的程序来看,我们教学中的建筑施工图图纸可能称之为“建筑专业条件图”更为恰当。但这并不妨碍“建筑施工图设计”的教学意义!相反,这些问题与不足恰恰反过来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建筑技术理论课程如何促进“建筑设计”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教学设计的要点篇10

一、几个概念

1.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等程序,它可以用来存贮、传递和处理教学教学信息,能让学习者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习者的学习做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3.学习准备: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要概念,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影响学习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心学习做好准备。

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需要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做好教学设计、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使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符合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设计与制作过程一般包括:需求分析、脚本编写、软件结构设计、素材的采集与制作、样品的制作、测试、评估等步骤。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软件的教学设计和软件的系统设计。

1.教学设计是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包括以下五个基本工作: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媒体信息的选择、知识结构的设计、诊断评价的设计。

(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应当由从事教学实践工作的学科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来决定教学软件的教学内容。

①本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②传统教学方法这什么不能或没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这一重、难点?

③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什么突出特点来解决教学中这一重、难点?

④对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建立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在分析时要考虑到学习者的特点和社会需要等因素,最后把各知识点教学目标确定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不同层次。

(2)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特点的

活动,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工作提供生要的依据。它包括起始能力的预估和一般特征的鉴别这两个方面的工作。

(1)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这叫做“起始能力”。

(2)学习者对从事该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等,这被称做“一般特征”。

(3)媒体信息的选择

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中进行媒体选择,首先要明确媒体的

使用目标是什么,接着通过分析各种媒体类型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选定能实现媒体使用目标的各种媒体。

①确定媒体的使用目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各种各样的作用,作为设计者首先要明确运用媒体的目的是什么,这便是媒体的使用目标。一般媒体的使用目标包括以下几种:

呈现事实——媒体能提供有关科学现象、形态、结构或史料、文献等客观真实的事实。

创设情景——媒体能提供有关的画面、动画、活动现场等,说明故事的情节,展示特定的情景。

提供示范——媒体能提供一系列的标准行为,如语言、动作、技能等,供学生模仿和学习。

解释原理——媒体能提供典型事物的运行、成长、发展的完整过程,解释其特点和规律。

探究发现——媒体能提供典型现象和过程,通过设置疑点和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②分析各种媒体的特点。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媒体类型主要包括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

4.知识结构设计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的一种形式。知识结构通常分为并列结构、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等几种类型。进行知识结构的设计,要注意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1)体现知识内容的关系。在知识结构的设计时首先要涵盖所

有的知识点内容,不要遗漏知识点。同时,还要在学科教学专家、教研人员、学科教师的配合下确保知识点的排列组合能体现知识内容之间的关系。

(2)体现科学教学的规律。

(3)体现知识结构的功能。

三、软件的系统设计

经过上面所述的教学设计工作之后,确保了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下面进行的工作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内容在计算机和网络上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表达,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可靠高效的运行环境,这就需要进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工作。

1.结构与功能的设计

系统结构是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及呈现的形式,它反映了教学软件的主要框架及其教学功能。实质上是多媒体信息的组织结构。

2.屏幕画面的设计

主要有两部分内容,首行要确定屏幕画面的基本内容,然后

进行屏幕屏幕版面的规划。注意教学信息呈现区、帮助提示区和交互作用区的规划。

3.导航策略的设计

由于超媒体系统信息量大,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复杂,

学习者容易迷失,因此,需要系统提供引导措施,即导航。导航策略实际是教学策略的体现。这是一种避免学习者偏离教学目标,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

4.友好界面的设计

这里所指的屏幕界面是呈现在学习者面前的终端界面,使学

习者与多媒体软件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

四、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脚本编写

在从媒体教学软件的两在设计工作完成后,应在此基础上编写相应的脚本,作为制作软件的直接依据。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和软件的系统设计,所以脚本的内容分别用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种形式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