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十篇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十篇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8:28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篇1

健康产业是指以维护、改善、促进与管理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提、学、研产品与相关健康服务的行业总称[1-2]。健康产业包括了传统医药卫生产业、健康食品业、保健品业和健康保险业等多个生产服务领域,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3]。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众对健康的需求增加,健康管理产业必然成为促进人类健康的朝阳产业[4]。浙江省政府“十二五”期间确定了“健康浙江”的发展战略目标,伴随着健康管理产业的兴起,社会对其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为了更好地了解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地区相关机构人员调研,获得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杭州地区的7家健康体检中心、5家健康管理公司、6家健康保险公司作为调查机构,对各机构主管及营销管理人员共200名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0%。1.2调查内容与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当前市场对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健康产业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情况。问卷各条目得分统计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一般为3分,不重要为2分,非常不重要1分。1.3资料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和构成比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2结果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参与调查的有18家健康产业相关机构,接受问卷调查人员共计180位,其中健康体检中心参与调查人员有89名,占49.44%,健康管理公司及相关机构37名,占20.56%、健康保险公司54名,占30.0%。被调查者对“健康管理”非常熟悉的为13.3%,较熟悉的为35.6%,一般的为36.7%,不熟悉或很不熟悉的分别为8.3%和6.1%。2.2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对未来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情况,68.9%调查对象认为需求非常大或比较大;认为需求一般的占27.8%,见表1。对各机构负责人访谈,其中65.6%的调查机构表示目前非常需要健康产业营销的毕业生。2.3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2.3.1知识需求情况“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所需知识重要程度”各条目得分呈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进行描述,得分最高的为健康保健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营销学知识。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是法学知识、其他相关知识及经济管理知识,见表2。在所有知识中最重要的三项选择中,选择健康保健养生的为137位,占总人数的76.1%,其次是医学基础、营销学知识,如表3。2.3.2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素质要求被调查者认为健康产业营销人员最需要的是能力素质(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实践经验、学习能力,在校获奖情况,人际交往能力等),有166位被调查人选择,占总人数的92.2%,其次是专业素质(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成绩、专业软件的应用等),有148位选择,占总人数的82.2%,再次是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态度等),有144位选择,占总人数的79.4%。其中,健康管理机构选择最需要的素质位于前三顺位的分别是能力素质(92.6%)、思想品德(85.2%)、专业素质(75.9%);健康体检中心选择最需要的素质位于前三顺位的分别是能力素质(93.3%)、专业素质(87.6%)、思想品德(83%);健康保险公司选择最需要的素质位于前三顺位的分别是能力素质(89.2%)、专业素质(78.4%)、思想品德(64.9%)。2.3.3机构选拔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影响机构营销人才选拔的因素得分呈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进行描述。影响营销人才选拔得分最高的前3位因素是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得分最低的3个因素是毕业院校的名气、外语应用能力及学历。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3项选择中,111位被调查者选择了综合素质,占总人数的61.7%,其次是思想品德(占总人数的41.7%),第三位是对健康专业知识运用能力(26.7%),见表4。2.4健康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领域目前健康管理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领域的情况详见表5,被调查人员普遍认为健康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的领域为健康管理及养生方面的知识培养(67.2%)、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62.8%)、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45.6%)。3讨论与建议健康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5]。健康产业营销人员除具备一般市场营销人员必备的素质外,还要具备健康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营销专业化的要求。健康产业营销专业应该培养适应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素质营销管理人才。3.1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大本次调查中96.7%的人员认为市场对其营销人才有需求,大部分机构迫切需要毕业生。因此,健康产业营销专业的设置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健康管理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个别高校开设了健康管理专业,针对健康管理产业的营销人才培养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对于其培养目标和课程架构的设置还需要调研和讨论,需尽快制定并修订完善,其培养方案要符合健康产业尤其是健康管理产业市场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p#分页标题#e#3.2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健康产业的需求新兴的健康产业对营销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是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营销管理和经济法律知识,还要具备医学和健康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本次调查显示,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力素质、其次是专业素质;“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所需知识的重要程度”评分最高的为健康保健养生知识,其次是医学基础知识和营销学知识。健康产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需要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学的知识;熟悉市场调研、服务营销、企业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理论。健康保健养生知识被认为是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最重要的知识体系之一,借鉴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建议设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两大知识体系,增加健康保健养生及健康管理知识体系[6]。3.3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增强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健康产业中很多部门属于服务行业,如健康管理公司和健康体检中心,这些部门都需要高层次的营销人才。健康产业的营销模式也对高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7-8]。市场营销作为管理类学科的一个分支,对实践操作应用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本次被调查者认为在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的领域为健康管理及养生方面的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影响人才选拔的因素中最重要的3项内容是分别综合素质、思想品德和对健康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对未来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如以订单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使用人单位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强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间的“零距离”[9]。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篇2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杭州地区的7家健康体检中心、5家健康管理公司、6家健康保险公司作为调查机构,对各机构主管及营销管理人员共200名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0%。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当前市场对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健康产业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情况。问卷各条目得分统计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一般为3分,不重要为2分,非常不重要1分。

1.3资料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和构成比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2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情况2.3.1知识需求情况

“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所需知识重要程度”各条目得分呈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进行描述,得分最高的为健康保健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营销学知识。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是法学知识、其他相关知识及经济管理知识,见表2。在所有知识中最重要的三项选择中,选择健康保健养生的为137位,占总人数的76.1%,其次是医学基础、营销学知识,如表3。

2.3.2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素质要求2.3.3机构选拔健康产业营销人才的最重要影响因素2.4健康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领域

目前健康管理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领域的情况详见表5,被调查人员普遍认为健康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的领域为健康管理及养生方面的知识培养(67.2%)、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62.8%)、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45.6%)。

3讨论与建议

健康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5]。健康产业营销人员除具备一般市场营销人员必备的素质外,还要具备健康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营销专业化的要求。健康产业营销专业应该培养适应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素质营销管理人才。

3.1健康产业营销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潜力大

本次调查中96.7%的人员认为市场对其营销人才有需求,大部分机构迫切需要毕业生。因此,健康产业营销专业的设置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健康管理产业营销人才培养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个别高校开设了健康管理专业,针对健康管理产业的营销人才培养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对于其培养目标和课程架构的设置还需要调研和讨论,需尽快制定并修订完善,其培养方案要符合健康产业尤其是健康管理产业市场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3.2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健康产业的需求

新兴的健康产业对营销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是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营销管理和经济法律知识,还要具备医学和健康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本次调查显示,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力素质、其次是专业素质;“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所需知识的重要程度”评分最高的为健康保健养生知识,其次是医学基础知识和营销学知识。健康产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需要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学的知识;熟悉市场调研、服务营销、企业管理理论等方面的理论。健康保健养生知识被认为是健康产业营销人才最重要的知识体系之一,借鉴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建议设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两大知识体系,增加健康保健养生及健康管理知识体系[6]。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效果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临床治疗中给与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疗效,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护理方式提高患者康复率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2]。相关资料显示[3],健康教育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58.36±8.27)岁,病程5~26年,平均病程(11.24±2.4)年;观察组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58.23±7.99)岁,病程6~25年,平均病程(11.35±1.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对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患者的饮食、运动及服药情况等。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指导,具体方法如法:成立一对一健康护理干预小组,对患者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4]。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以及举行集体讲座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教育。讲座内容主要以慢性支气管炎病因、治疗方法及疾病发作等为主。让患者能够意识到吸烟对该病的危害,提高自身的认知,督促自身戒烟。除此之外,让患者能够充分了解到休息的重要性。注重劳逸结合。

1.3观察指标最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该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包括:健康饮食知识、吸烟危害知识及慢性支气管疾病知识等。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2结果

护理后,在患者对健康饮食知识、吸烟危害知识及慢性支气管疾病知识等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劳动能力,由于该病反复发作,患者需多次住院治疗,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护理人员工作的重点不单单是疾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据相关研究显示[6],健康教育护理在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提高健康行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在患者对健康饮食知识、吸烟危害知识及慢性支气管疾病知识等方面,对照组(分别为65.00%、70.00%、67.50%)明显低于观察组(分别为95.00%、96.25%、93.7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的知晓率,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常晨曦.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487.

[2]黄永.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3(5):246-247.

[3]褚明君.系统化护理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1):27-28.

[4]唐光英.健康教育在356例慢性支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510.

[5]马丽华,王晓英.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策[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2):669-670.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篇4

近日,东软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在北京签署了“手拉手”中国健康管理知识库与数据中心建设战略合作项目协议。三方首先将会建立一个能够为全国医疗实体、健康服务机构、学术单位及政府各个方面服务的一个健康管理相关知识库;其次是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全国已经存在的健康体检信息,建立一个全国最大的健康数据库;今后还将联合相关培训中心大力开展适宜技术与技能的专业培训,开展在各个城市的试点实践,包括在医疗机构的推广等方面都将进行积极深入的合作。

在这个项目中,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要负责提供权威的健康资讯;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要通过公益手段直接把东软资助的一些资金或者产品服务于社区或者是相关机构,开展更多的公益性的活动;东软则是发挥他们作为it公司的优势,提供知识管理和搜索方面的技术,东软首期向该项目捐资200万元。在谈到为什么要合作进行这两个项目的时候,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武留信说:“过去,一直没有一个权威、标准化的健康管理知识库让医疗机构、健康服务机构、学术单位及政府健康知识成果,来指导和支持老百姓的健康管理,而这也导致老百姓在进行健康管理时,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所以推出这样的一个标准化平台是很有必要的。”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介绍说,当仪器测量了使用者的身体信息以后,这个数据会传到后面的健康管理知识库。打个简单的比方,健康知识库就是使用者背后的“医生”,它会计算出使用者的血压应该在什么范围、标准体重是什么样的。如果说使用者体重超重或者血压偏高,健康管理知识库会向使用者提供相应的改善措施,这些措施完全是健康管理知识库按照科学的依据总结归纳的。

刘积仁表示,在医院和医疗领域,中国有几千家医院在使用东软研发的医院管理设备和系统,包括paCS、HiS等。此外,东软在社会保险信息化领域占据了50%的份额。目前东软又参与了新农合、社保等社会基础项目。东软也正把触角从医疗延伸到健康领域,拥有了完整的医疗和健康解决方案。今年,东软即将启动在唐山的试点,预期100个村的健康信息将连入健康管理知识库中。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电子健康;教学研究;课程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3.136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3-0242-02

1导论

电子健康[1]是电子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是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产生的全新术语。广义上,电子健康包含了传统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和医学影像系统等,同时还包括新兴的网络化健康信息平台、电子健康记录、远程医疗、智能医疗和健康物联网等相关内容[2]。2015年国家提出了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3521工程(3级卫生信息平台、5项业务应用、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将电子健康引入全新发展阶段,近些年电子健康的相关产业已经成为最具前途的朝阳产业。

电子健康是由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管理学和医学等多学科共融的新兴领域[3]。随着产业的极速扩张,相关方向的人才需求产生巨大的缺口。研究者对医院、健康服务网站、医疗药品销售机构、健康服务性机构及政府健康管理部门等进行的调查显示,95%以上的组织表示急需具有较强电子健康应用技能及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

目前,电子健康相关的教育的开展还处于孵化和起步阶段,国内的大学本科教学中还没有完整、科学的电子健康教学体系可以借鉴。电子健康的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研究和教学中,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健康研究所专门针对电子健康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研究者对包含理工类、管理类和医学类在内的15所高校相关电子健康的教育培训过情况进行了调查100%的高校有意在本科教育阶段引入电子健康的教育,34%以上的高校在本科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里有限的引入了电子健康的内容。

随着国家电子健康产业的发展,相关人才的需求问题会更加突出,尤其是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从高校的大学教育中进行相关的教育培养成为主题,作为基础性教育教学工作,关于电子健康课程的建设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2电子健康课程目标与要求

课程地位。电子健康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可以出现在大学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基于不同专业的特性其课程地位应不同对待。在大学计算机、信息处理专业中,电子健康课程可作为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实际应用类课程;在大学管理类专业中电子健康课程则成为新兴的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应用类核心课程,从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进行专业化分析定位;在医学的公共卫生管理和健康管理等专业中,由于专业相关性,电子健康课程定位于医学管理相关的专业性必修课程。

课程目标。从总体目标的角度分析,电子健康课程的建立,要为电子健康培养具有健康管理理念,掌握电子健康信息化管理系统组织、规划、开发、设计和实施技能,掌握电子健康运行与维护技能,掌握电子健康的具体形式并熟悉各种形式的全过程的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从工作及专业化细分的角度要实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目标侧重,如计算机和信息专业要实现新系统开发、设计和实施的重点目标侧重。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基于多学科的特征,即具有学科广泛性,又具有针对性。基于广泛性角度,课程应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办公自动化知识、软件、硬件开发设计知识等)、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知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知识、数据统计挖掘知识等)、电子健康定义、发展架构、安全等基础知识、电子健康具体形式解析(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智能医疗、远程医疗等)。针对性是与课程目标对应的针对不同专业的内容的侧重,尊重不同专业未来在电子健康产业中的职业定位实现内容的重组。

3电子健康课程建设

师资建设。教师是课程进行实施的主体,师资建设是电子健康课程建设的首要问题。电子健康是多学科的融合。某方面的专家教师资源较多,但同时掌握多学科技能的专家教师资源严重短缺,所以电子健康课程不可能只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或医学管理专业教师单独完成,组织由多学科专家共同组成的电子健康教学队伍共同完成电子健康课程教学成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电子健康研究所的教组成涵盖了信息技术、管理、计算机、医学等多个专业,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师资建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梯队的建设,形成硕士和博士梯队。硕士梯队保证电子健康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博士重点保证电子健康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电子健康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依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宏观上,首先以基础性知识为保障(如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基础、管理学基础),其次以电子健康体系架构开发应用为主体,最后以电子健康具体应用形式为实践进行教学内容过程安排。微观上则需要根据具体课程知识点由教授教师自有安排完成。

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是电子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做到明确实践任务进行实践内容组织,并制定实践计划进行实践过程的安排。具体实践课程在内容组织与安排上以电子健康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确定每一实践学习内容,通过虚拟实践环境,使学习工作相融合,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具备能支撑职业拓展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实践课程的另一个建设重点是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实训基地把学生带入真是的工作环境,如以医院为场所的医院信息系统应用实践基地。

4电子健康课程教学方法

电子健康课程是全新的课程,没有较成熟的方法可循。从教学指导思想的角度应以培养能在电子健康领域较好的开展工作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为指导。基本方法包括教师为主的讲授法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法。在具体方法实施层面可以采用多种方案,如基础性知识课堂讲授,关注问题讨论,实践操作直观演示,以真实任务为驱动教学等。教学方式中由于电子健康的新兴性可以增加问题探究的方式,通过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电子健康相关知识方向问题,由教师组织和指导或者由学生团队化协作,进而通过探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电子健康课程重点是相关应用技能的培养,所以应大量采用训练与实践的教学方式。最后,电子健康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在其教学中应该注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的使用,如网络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

5电子健康课程教学评价

电子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技术手段进行价值量化判断,是对电子健康教学工作的科学测量、分析和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电子健康课程的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价值判断过程。首先,明确评价的目标。其评价目标可以分解为基础知识学习效果评价,电子健康系统规划与设计技能学习效果评价,电子健康实践效果评价,实训基地工作效果评价,教师工作评价等。其次,针对不同的电子健康评价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电子健康评价的核心工作。再次,评价的实施。收集和统计评价信息给出评价结论。

6小结

大学电子健康课程建设研究与探讨的目标在于:将电子健康相关的内容引入大学课堂,为培养电子健康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课程目标、内容、建设、方法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研究者将理论性研究引入到了电子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初步构建了相应的教学体系,通^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使其课程建设不断完善,更加科学合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彭华,武亚琴,刘伟峰,等.电子健康及其发展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7).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传染病;护理;临床应用

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以及人们饮食不均衡、运动量较少等因素,出现了各种传染病。而如何加强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是护理人员目前最应当重视的问题。在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适当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进而提高护理的应用效果。

1传染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针对传染病的相关基础知识,它包括对该疾病的认识、饮食控制方面、运动方面、药物治疗等方面,在提高传染病患者关于日常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其中,传染病护理中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6方面:①传染病基础认识,包括传染病的病因、种类、临床表现、影响等。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②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尘埃)传播;少数(天花、白喉、猩红热等)亦可通过直接接触而感染。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病原携带者;③药物治疗知识,包括相关口服药的种类、服用方法、服用效果、不良反应等;④饮食控制,包括适宜的食物类型与烹饪方法、禁忌食物种类与烹饪方法等,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水和维生素的摄入;⑤健康运动知识,包括运动的种类、运动量、运动时间及运动方式等;⑥自我管理,加强做好环境卫生工作、调整作息,保证规律[3]。

2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2.1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下面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为例,对所选的患者开展规范化、全面化的健康教育,并以问卷调查与测试评分的方式来了解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传染病护理知识的认识度变化,分析、探讨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变化情况。

2.1.1资料与方法

2.1.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传染病治疗的100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52例,平均年龄29.74岁。呼吸道传染病判断以常规诊断标准为参考,大多有恶心、头痛、发热、乏力、咳嗽流涕、全身酸痛等不适症状,有些伴有腹痛、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

2.1.1.2方法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护理中开展全面的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教育结果,分析比较患者在教育前后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2.1.1.3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2003作为数据录入软件,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

2.2传染病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对上述100例患者开展规范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及传染病护理健康知识测试,并在护理过程中重点观察患者对传染病健康护理知识的认识情况,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变化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入院第1d当班护士接诊,发放传染病知识调查表对其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等进行评估;并告知相关检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入院第2d,宣教传染病的基本知识,进一步评估患者对传染病的认识及饮食习惯;了解患者对第1d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适时补充。

入院第3d与第4d,分别进行饮食指导与运动指导,并嘱患者备好必备的食物。

入院第5d与第6d,分别进行口服药指导,以及日常卫生护理指导,引导患者养成勤洗手、作息规律的生活习惯。

在出院当天发放教育知识调查表,并与入院时进行比较。同时还应当告知与疾病有关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咨询电话等。

2.3结果

2.3.1健康教育前后肠道传染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患者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很低,尤其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不清。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后,知晓率明显提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见表1。

2.3.2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以百分制为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时性、趣味性以及全面性[4]。趣味性得分较低,评分结果见表2。自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以来,在科室、医院满意度调查中,患者满意率连续保持在87%以上。

根据上述表2中的数据可以得知,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评分较低,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图画、视频等有趣的教育手段来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兴趣,便于患者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2.4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传染病患者开展全面化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对于传染病的护理知识及健康预防知识的认知度明显得到提升,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护理中的重要性。只有提高传染病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真正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下面结合我院对传染病患者所开展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就其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

2.4.1有利于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在开展中,突出传染病的特点,教育人群以预防为主,做好消毒隔离,让患者明白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对他人负责。

2.4.2有利于增强患者的预防保健意识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及亲属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教育,可以增强患者自我预防和保健的意识,消除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3有利于提高传染病的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的传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护理质量。整体护理中,主管护士应该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3讨论

通过对传染病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不仅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的重视度,提高其对传染病护理知识的认识度,转变以往不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而且大大提高了传染病患者在疾病治疗中的参与度,有助于患者提升日常自我管理能力,对预防、控制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通过规范化的健康知识教育,改变了多数患者应对疾病的消极心态,促使其加深了自我管理的信念,明显提高了传染病的治疗质量,有效的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肖贵轩,杨坤,刘武垣,等.健康教育对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管理,2008,24(4):423.

[2]曾萍.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0(9):32-33.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篇7

一、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是开展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为了稳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院将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医院实际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抓,健康教育科直接管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我院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预防、保健、

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全市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行为形成率,提高对慢性病、孕产妇、儿童管理率;降低传染病、地方病、慢病发病率;促进医院对健康的广泛支持、突出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如下:

(一)利用我们专业人员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将市周边乡镇、金山社区、养老机构等单位纳入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与管理。

1、各科室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墙报等),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4期,内容新颖、充实);

2、健康教育科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4期,内容新颖、充实),由健教科专职人员对每期刊登的内容在固定时间内进行摄像,并留档。将各科室出刊次数,内容质量纳入年终考评体系,

严格按照健康教育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3、对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在院内宣传阵地,并及时分发到各科室。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对全院医务人员、市区学校、敬老院、社区等单位相关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2次,以提高医务人员及广大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广大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以上。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对门诊就诊人员开展口头宣传、发放教育处方等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100%。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1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④每年对病人、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

结合我院卫生活动安排,对各乡镇及全市居民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对农村包括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计划免疫、

妇女儿童保健传染病、慢性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咨询和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农业劳动中特有职业危害知识宣传;开展饮水饮食、家庭急救与护理等家庭健康教育;卫生法规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每年10次或以上。

(七)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宣传窗、海报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利用“世界无烟日”开展相关活动。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品管圈;健康教育;输液港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于皮下可供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系统组成[1]。输液港能否长期留置和使用除了需要医护人员正确维护和使用,还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故对首次植入输液港的患者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同时不断提高其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就十分必要。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2]。有文献报道,品管圈活动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各个环节,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3];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4]。为提高输液港首次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我科于2013年11月~2014年4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5月于我科首次行输液港植入术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前(2013年11~12月)的输液港植入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后(2014年4~5月)的输液港植入患者设为实验组,其中实验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对照组52例(男34例,女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健康知识水平等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术后行口头教育和发放普通健康教育单一份的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后的健康教育方法。

1.3品管圈活动方法

1.3.1培训通过专家授课、病区讨论和自主学习等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和考核,使圈员熟悉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步骤,会运用品管圈的方法进行护理质量改进。

1.3.2组圈该圈有10名护理人员组成,选出圈长1人,取名"彩虹圈",寓意"风雨过后见彩虹"。

1.3.3选定主题和拟定活动计划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和主题评价法最终选定"提高输液港首次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本次活动主题。圈长负责拟定和绘制活动计划书,详细拟定了各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活动日程与相应的工作安排,并对活动进度及时监控与反馈。

1.3.4现况调查和目标设定全体圈员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当日进行输液港首次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后得出对照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7.71%。通过绘制柏拉图并根据80/20法则明确改善重点,并根据公式计算设定目标,计算得出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应提高至93.61%。

1.3.5要因分析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展开讨论,并绘制特性要因图(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得出影响我科输液港首次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主要原因为:①护士的健康教育方法不当、沟通缺乏技巧;②健康教育资料单一、内容死板;③护理监管不够;②部分患者理解记忆差。

1.3.6对策拟定与实施

1.3.6.1护理人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读书报告、早会提问和情景演练等多种方式对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进行培训和考核、对输液港护理专科知识的再培训和再考核。新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为考核培训重点对象。

1.3.6.2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将原有健康教育单内容进行整合、制作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表格式教育单;新建图文并茂、言简意赅的走廊展板和健康教育手册。

1.3.6.3实施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灵活运用各种健康教育方式有研究显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保证健康教育按时间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5]。我科按健康教育路径分阶段即输液港植入前、植入当日、植入后第1d和出院前各有侧重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既往术后单纯口头教育的方式,在结合改善后的健康教育资料进行口头教育的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年龄、理解记忆能力等情况适当演示一些动作、姿势等以助患者理解,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强调重点,另外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的控制和把握。

1.3.6.4加强护理监管护士长定期和随机检查护士输液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和效果,将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1.4评价方法根据自行设计的《输液港首次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问卷》,按照"知道1分、不知道0分"进行评分,最后算出被调查患者的知晓率。

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的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健康教育知识总知晓率=被调查者共知晓健康教育知识题数/(被调查总人数×每人回答问题数)[6]。

2结果

2.1有形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见表1。

2.2无形结果圈员对本次彩虹圈活动的评价圈员在团队精神、工作热情、专业知识、品管圈手法运用、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见表2。

3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20世纪60年代创导,早期用于企业管理,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陆地区有医院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用于护理质量改进,均受到显著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此次开展的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患者输液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知晓率,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输液港的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明显地提升。此外,品管圈活动不仅增强了全体圈员的团队精神、工作热情,巩固和提高了专业知识,在学习和运用品管圈手法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明显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望,张艳华.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护理及并发症[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05-307.

[2]张辛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3]张红,贺娟秀,耿春密,等.品管圈在移植病房患者入院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4):146-148.

[4]卢保恋,陈伯香,吴祥和.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黎族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22(9):147-149.

[5]袁静华,李勤,陆建芳.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效果评价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85-86.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直肠肿瘤;结肠造口;自我管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4)07-0120-04

直肠癌根治术是低位直肠癌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患者全部直肠及部分结肠切除,需安装结肠造口替代,排泄功能和方式严重改变,对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严重影响。长期佩戴结肠造口袋需要患者掌握其正确的使用和护理方法,逐渐适应由此带来的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造口护理难度较大,需要患者克服心理和生理的障碍,因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更侧重于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和指导,以帮助其顺利完成心理和行为过渡,减少由于造口带来的不适感,改善生活质量。我院采用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健康教育,评估其对患者自我护理知识、能力及适应状况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72例,均为直肠癌根治术及结肠造口术后,男42例,女30例,年龄33~76岁,平均(60.36±10.64)岁。排除肿瘤其他器官转移;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或语言障碍;其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18例,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2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持续自我管理教育。

1.2.2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团组组建3~5人的结肠造口患者教育团队,由高年资护士负责,通过查询文献、咨询医生及专家,并预先进行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统一制定患者教育指南;团队成员均经培训熟练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

1.2.3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实施分为住院期间的教育和出院后的健康随访。住院期间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术后第1天,首先在床边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首先熟悉结肠造口位置、形状、结构、工作原理,向家属释放造口袋的佩戴、拆卸、清洁的全过程及指导平时造口护理注意事项;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造口进行排气、排液等操作;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造口周围皮肤的情况,是否污染、红肿等及平时皮肤护理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介绍逐渐适应结肠造口生活的必要性和方法,适应后仍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倾听和疏导患者的担忧;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永久性造口术后早期造口袋佩戴、维护和护理需要家属耐心和细心地给予患者帮助,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避免给患者造成负面影响,帮助患者适应造口并逐渐过渡到长期自我护理。第二阶段为术后每周组织1~2次健康小课堂,由结肠造口患者教育团队负责进行结肠造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重要性、必要性、相关技巧、注意事项的教育。术后第一周是重要的过渡阶段,患者逐渐开始接受造口的存在和排便习惯的改变,需要进一步进行心理支持,健康小讲堂可以请来自愿参加的有长期造口自我护理经验的老病友,现身说法,以其生活现状的良好状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拉近与患者距离,消除患者对长期佩戴造口袋的恐惧和担忧,并介绍一些日常护理的小技巧;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教育指南的内容,以图文、视频、示范操作的方式系统地将结肠造口相关医疗知识、造口护理知识和技能、重建排便习惯、生活行为方式干预、长期造口自我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授给患者;并利用查房时间让患者进行造口袋的拆卸、佩戴、排气、排液等操作,对不规范处进行纠正指导;出院前患者至少参加2次以上健康小课堂,并发放患者教育指南。出院后采用上门访视、电话、电子邮件等访视进行健康随访,每月至少2次,评估患者造口护理的自理程度、排便习惯重建情况,并对患者在自我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详细解答,做好随访记录;继续组织关于长期造口自我护理和生活的健康小课堂,包括造口维护、饮食方案、运动指导、社会生活建议等,并通知患者参加,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学习和更新,面对面地解答患者问题,患者相互交流护理心得和经验。

1.3调查工具

造口护理知识问卷[1],包括造口作用和意义、造口更换、饮食知识、活动方案、自我监测、并发症预防等6个方面内容,共30题,满分为60分,优秀为50~60分,合格为40~49分,差为

1.4观察指标

采用以上造口护理知识问卷、eSCa、oaS在两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调查,观察得分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

2结果

2.1持续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造口患者健康知识的影响

所有患者均完成出院6个月随访,观察组出院后各方面的得分及掌握率均呈现升高趋势,对照组则逐渐下降,出院至出院6个月观察组造口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持续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造口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n(%)]

2.2持续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

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eSCa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持续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造口患者适应程度的影响

各时间点两组患者oa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的对象为均未发生转移的直肠癌根治术造口患者,术后生存期均超过6个月,且术后6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结肠造口替代了患者全部的直肠及部分结肠功能,是保证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康复的重要辅助设备,但由于在腹部开口造瘘,粪便由造口排出存于造口袋,改变了患者腹部外观和排便功能,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影响极大,而永久的佩戴则意味着需要长期的造口维护,出院后造口的护理则必须由患者及家属、主要是患者自行完成,在此过程中患者逐渐过渡到对造口接受和适应,不仅能更好地配合后续治疗,并重新恢复生活秩序,融入社会[4,5]。以往的健康教育主要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的讲解和示范,并不能保证患者在出院前完全掌握造口自我护理的技能和相关知识,出院后患者可能会遇到更多困难和问题,却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和指导[6]。

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将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进行系统化设计,并将之延续到患者出院后较长时间,主动给予专业医疗护理服务支持,有计划地管理患者并配合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教育团队,制定患者指南,组织健康小课堂,访视、电话、电子邮件随访是主要的措施,以专业专门的团队提供系统的健康知识教育,护理技巧是示范和心理护理,保证患者接受到全面的造口自我护理教育[7];制定通俗易懂、科学规范关于患者疾病、治疗、饮食、生活行为、造口护理、康复锻炼及心理放松等内容的指南,住院期间作为主要的健康课题辅助,出院后则可作为重要的健康指导,持续为患者提供专业知识支持[8];住院期间组织定期有针对性的病区健康小课堂配合出院后组织不定期造口知识继续教育小课题,能让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较充分的集中教育,也能让患者在出院后继续获得知识更新和护理技巧的机会,而且增进了患者之间的交流,邀请有经验的造口患者讲述自己的经验,能给其他患者鼓励,树立乐观的态度,促进患者对造口的适应[9]。

术后患者对造口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通过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均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不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出院后由于对照组没有系统的持续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复诊时或偶尔参与健康小课堂才能获得帮助,因而造口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不升反降,反映了出院后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较为突出,后续的持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观察组在出院后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则呈上升的趋势,由于患者能较完整地完成随访和参加健康小课堂,对相关知识的巩固和更新效果都更好,这即是对患者的一种管理,也是对患者自我管理的一种监督[10]。通过持续自我管理教育,患者自我护理技能也得到提高,出院时观察组eSCa总分高于对照组,而出院后两组差距则愈加明显。而对照组的护理能力提高幅度较小,仅在自我护理技能方面有显著提高,但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都没有明显改善,说明患者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则弥补了这些问题,观察组eSCa各维度得分都显著地升高。患者对造口的适应随时间的延续可能获得改善,但在缺乏心理、技能、专业医疗支持的条件下,往往无法更好更快地适应造口,对照组oaS各维度和总分有显著变化,但改善幅度远不如观察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oaS总平均分达到(170.25±6.95)分,表明患者基本达到中度和高度适应。

造口患者出院后健康知识和护理能力的需求显著且要求较高,持续自我管理教育有助提高患者对造口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对造口术后生活的适应,是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新青.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09,8(2):15-17,12.

[2]皋文君,袁长蓉.中文版造口患者适应量表的信效度测评[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811-813.

[3]韦瑞丽,李丽,左萍,等.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状况及健康需求研究进展[J].结直肠外科,2010,16(4):254-256.

[4]赵庆杰,邹继华,付婷,等.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9-21.

[5]程芳,孟爱凤,羊丽芳,等.同伴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06-108.

[6]张铁玲,胡爱玲,徐洪莲,等.结肠造口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41-244.

[7]施婕,罗比可,刘琳.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0):1143-1145.

[8]杨多,张玲,马微微,等.心理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98-99.

[9]张俊娥,郑美春,黄金月.结肠造口患者出院早期电话干预延续护理模式之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31-35.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篇10

东丰县小四平卫生院吉林省东丰县136305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对照组高。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现今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常见慢性终身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在疾病改善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现笔者以50例患者为例,在患者健康教育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其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糖尿病患者与世界卫生组织中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1];就诊时间2014年4月-2015年2月,男71例,女29例;年龄35-72岁,平均(56.8±6.8)岁;病程1-16年,平均(8.6±1.3)年;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可进行对比,p>0.05。

1.2护理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患者就诊时,采取集中式讲述及一对一讲述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发生原因、诱发因素、治疗措施、注意事项等,叮嘱患者谨遵医嘱,合理用药,正确饮食。

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

(1)建立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实施针对性护理,成立护理小组,包括科室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士组成,制定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

(2)健康教育内容:患者入院第1d向患者和家属交流,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方式等,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医护人员及病友,讲解探视制度、作息时间、注意事项及相关设施使用情况,加强用药指导,介绍治疗措施。入院第2-6d,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根据评估结果加强患者饮食指导,建立多样化饮食方案,通过食物模型讲述食品变化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分配方案,明确进食时间。积极宣教运动疗法,告知患者合理、准确、适宜运动,饭后1h后运动,避免剧烈运动,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运动时准备食物和糖果,待出现异常情况须立即食用。另外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胰岛素的类型、保存及治疗措施,一对一指导患胰岛素的注射方式,使患者能够准确注射胰岛素。指导患者血糖仪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指导患者正确记录血糖测定结果。且在健康教育期间,需注意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必要心理干预指导,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出院时叮嘱患者应谨遵医嘱合理用药,并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追踪,叮嘱患者按时血糖监测,准确胰岛素注射,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出院后发放糖尿病随身携带卡,告知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复诊时间。

1.3评价指标

健康教育知识:自制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表,内容包括糖尿病发生原因、诱发因素,饮食、运动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考察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口服药使用及相关并发症等,以百分制计算,分数越高,其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越全面[2]。

自我管理能力:自行设计自我能力调查表,包括患者日常中的饮食、运动、用药、复诊等内容,总分100,分数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高[3]。

1.4统计学分析

处理研究中的数据时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检验时使用t,计数资料检验时采取X2,p<0.05时,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对比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92.6±3.1)分,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74.3±8.7)分;两组对比,p<0.05。

2.2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比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89.6±8.2)分,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71.3±7.4)分;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手段,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对疾病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水平。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每日护理计划标准,为患者制定的住院护理模式。通过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人员根据图表形式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从住院到在出院的连续、动态的护理模式。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对照组高,p<0.05。可见,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有利于出院后患者日常生活中血糖控制。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使健康教育制度化、具体化,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而患者也能够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可积极主动参与到健康教育工作中,使患者健康教育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避免了糖尿病健康教育中所出现的不规范、不合理行为,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另外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使护理人员能够有计划、有预见性的实施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雪芹,王俊霞,刘瑞玲等.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农村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