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十篇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十篇

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6:37

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篇1

关键词:技术创新知识管理竞争优势

1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和外延

知识管理目前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们通过对国外文献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学者对知识管理也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这些不同则引发出知识管理的不同内涵。我们认为企业知识管理就是企业对自身获得吸收与创造利用各种知识资源的行为进行管理的动态过程。目前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包括:显性知识的管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具体又包括:①确保有效知识的可靠性。②促进员工对新知识的有效研究和学习。③从外部获取知识并提高消化整合知识的水

平。④确保新知识在企业内及时扩散,通过企业知识库、互连网、局域网和内控管理系统的平台整合和公开知识。为了加强知识管理,现代企业都建立了信息经理或主管制度,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的宏观要求。知识管理以提高知识活动效率和效益为目的,是提高技术创新过程管理的有效方式。因此现代企业知识管理还应该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管理的对象还应当包括与知识有关的一系列活动以及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和物的管理。②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因此要促使员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以致用,经过一定的转化产生企业的新知识。③知识管理要依靠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好信息基础设施为知识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内在联系

2.1知识管理能够整合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现在信息技术空前发展,企业可以获得的知识数量和种类增多,知识传播和更新周期加快,要做好企业知识管理,就要做好对知识的整理和分类,通过数字化和知识化将大量无序信息有序化,简化技术创新的过程,各个阶段紧密有序,为员工提供知识共享的环境,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技术创新过程流程化。企业技术创新具备有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企业职工与内部外部的交流变得便捷和有效,需要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技术创新离不开相当数量且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员队伍,而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员不仅希望能便捷的获取知识,而且也希望创新成果和知识得到尊重。因此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建立起获取、创造、积累、保护、探索知识的机制,对创新人员的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估,对知识人才的贡献给予合理的回报,这是企业的最重要的创新环境和机制,有利于调动创新人员的积极性。

2.2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规避技术创新风险技术创新必然创造一种新的技术模式和管理运作模式,必然包含了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受到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技术开发的难易度和职工能力大小影响。知识管理可有效降低这种风险。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认为,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需要的知识[2]。企业就应该到客户那里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对知识的收集和整理,以及与客户的沟通,企业可以从市场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依据和参考,减少技术创新方案中的不足,并且可根据市场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创新方案,而不必一定通过企业自身的失败经验中获得知识。知识管理可以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通过构建一个吸收、共享、传承的知识管理体制,使企业管理者可以迅速有效的获得可靠的信息和知识,从而准确的形成新的思维和理念,最终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2.3知识管理有利于保持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因为知识管理,技术创新最终会从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新技术是能够扩散的,企业可以通过知识管理获取客户的知识,反之亦然。尽管企业可以对自身创造的技术采取足够多的保密手段,但一旦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取得竞争优势形成效益,竞争对手就会扩大资源的投入模仿新技术,从而削减技术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最好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2010年6月8日凌晨1点,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

wDC10)在旧金山mosconewest会展中心正式开幕。

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在会场上了全新的iphone第四代手机,型号为iphone4,随即iphone成为各大手机厂商模仿的对象。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持续性的技术创新,否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3知识的统一管理与技术创新

3.1人是知识管理的重点美国《快公司》创始人艾伦·韦伯认为:“说到底,新经济并不存在于技术之中,无论这技术代表的是微芯片,还是全球电讯网络——新经济存在于人的头脑里。”[3]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组织团体都是有人组成的,只有人在组织知识管理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积累和发展,增强了知识和能力,组织这个整体才有发展的可能。未来商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创新活动来源于创新型的人才的发展,这对企业管理者和职工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企业家不需要唯命是从的下属,他们需要的是能提出问题并能独当一面的伙伴,管理者更多的工作是沟通和协调,引导员工去思考,促使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也要求了企业员工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较强的信息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3.2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1991年,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a)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这两个概念用于表达学习型组织理论,并构建“知识螺旋”模型对组织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过程进行了描述。[5]在人的知识构成中,隐性知识是绝对的大于显性知识的。而且显性知识便于沟通和共享,也容易被竞争对手获得并加以吸收利用;而隐性知识则蕴藏于人的大脑中,体现为人的信念、价值观和经验,体现在人行为和能力上,不便转化和表述为语言文字,从而不支持信息技术共享。对于企业来说,显性知识的这些特性,使其不易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组织的核心能力只能建立在对隐性知识管理的基础之上。

3.3对显隐性知识的统一管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既有相互重叠的部分,也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知识重叠的部分实质上是以企业语言文字信息的形式存在,通常表现为企业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这部分知识在企业内部间无障碍的交流,是企业知识的主体。显性知识中独立的部分知识主要以外化的形式存在于企业之中,但可能不被认同而不被重视或不实行。隐性知识中的独立部分就是没有形成公开语言文字的一些惯例和潜规则、员工的个人经验和技能等等。即一个为企业形式化的规定,一个存在于员工的习惯行为中。如果对企业形式化的规定这部分的显性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企业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激励机制和规范化,让其以制度和操作流程的形式文字化、共享化,将大大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持续发展。

3.4知识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对知识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有利于创建透明的环境,有利于企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较低成本和较高效率的调整资源配置。企业所在产业的竞争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企业要将外部的知识转化为内部知识,使企业技术更新和产品品种得到市场认可,这样的创新才是真正有效的活动。企业可以要求职工在一定时间段提交自己的工作记录,对记录内容给予评审和考核,建立奖惩制度,鼓励职工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的企业操作规章和流程。或者通过统一培训的方式,将企业内外各种渠道获得的知识信息、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提供给企业职员。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智能系统化建设,促进企业内部技术管理、市场操作等方面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的交流、转化、共享和升华。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知识,只要是合理有效的都转变为企业共同的知识内容,缩小企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隔阂,避免企业职工在认知、技能、资源上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能力。

4结语

技术创新是提升知识管理水平的源泉,而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具有导向作用。从技术创新本质出发,创新过程中就是通过知识管理使大量难以控制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技术创新的本质要求就是动态的“共享和管理知识”,通过知识管理可以不断创新、保持竞争优势。因此,技术创新的成功需要相应的知识管理作为支撑,正确的技术创新体系又可以促进知识管理系统的优化。当今经济形势下,新知识、新信息、新资源不断出现,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而知识的动态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之中,以动态的知识管理作为技术创新保障的引导,使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永久”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徐巧玲.知识管理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2.

[2]张俊英.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生意经.中国画报.

[3]李文慧.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知识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09(2):231-235.

[4]刘蕾.基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知识管理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10):75-80.

[5]古志文,肖仙桃,陈利涛.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关联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3第6期.

[6]战伟萍.技术创新与组织变革的协同作用分析:基于组织知识分布的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0(6):31-35.

[7]张建华.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创新机理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7(3):66-69.

[8]甄珍.知识管理的“作用场”——组织创新氛围研究评述[J].现代交际,2009(3):76-79.

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篇2

关键词:知识经济;信息技术;档案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管理也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时代,这就对传统的档案管理程序和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档案管理对于个人和每个社会组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个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年代里,档案管理必将转变为知识和信息的管理,面对这个机遇和挑战,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去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服务,才能促进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如何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双重冲击下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成为档案管理工作者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就将会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

1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知识经济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形态己经成为社会上的主要经济形态了,也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相应的调整管理手段和方法就特别重要,这样才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如果档案管理工作还是运用以前闭关自封的方法,不善沟通的单一管理模式,那么就不能为大众快捷准确的服务。如果不能突破原来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的工作肯定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久而久之,必将会被其他的管理取代,走向淘汰。

1.2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传统的档案管理都是以数据库、信息库的模式进行管理的,而到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将档案管理形成到一个新的格局。而只有不断地更新完善信息技术,档案管理的内容才会更加丰富,因为这样才可以存储视频、图像、声音等内容。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档案管理工作者从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成计算机操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会对档案资料进行的制作、储存、传输和检索,为档案管理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平台,解决了档案管理时空限制的问题,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获取。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为大众去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查找方式,也满足了不同使用者对档案的需求。

2知识经济冲击下的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2.1更新观念。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革,几乎都是以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进步为先导的。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档案可以说是一种知识资源。管理也是知识的管理,档案的开发也是在发掘知识,档案的利用也是在为知识服务。所以,档案管理的观念也要有新的拓展才能适应这个时代。

2.2开发资源。在当代社会大环境下,资源的开发将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意义。一是以前所开发的资源会得到更好利用,二是资源观念也将发生转变,更加重视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信息资源、教育资源等。人类拥有的档案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档案中收集着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各类信息,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也是开发知识资源。

2.3培养人才。知识经济的核心关键是看是否掌握现代科技的人才,是否有新的培养方式来培养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管理需要知识管理的专业人才,他们需要更专深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更广泛的社会知识,并且与科技发展相符合的知识基础以及独立获得知识的基本技能,也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从事相对比较冷清的档案管理工作。因此,档案机构必须随时都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把人才培养看成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争取拥有一批善于管理、精通科技的档案管理人才。

2.4坚持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之下,信息的更新速度变得极为迅速,档案管理的信息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与时俱进,就必须要坚持创新。这就需要档案管理需要向知识型转变,形成知识型的运作机制组织。因此档案管理机构要对知识结构和人才管理进行一些调整,使档案管理各级组织之间能够知识互补与人才交流。同时档案管理者也要时常学习,使自身的知识储备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3信息技术策略下档案管理策略研究

3.1提高管理工作服务性。在信息技术时代的档案管理必须要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实现数字管理模式。首先,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不断更新档案管理设备,运用最新技术快捷的传递档案信息,增强服务建设。其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颠覆了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现代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完善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还要随时更新服务理念,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3.2加快档案标准化建设。就目前来看,档案管理的普遍问题是缺乏统一标准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而现在的档案信息化和网络化必须要求档案信息管理要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也要求有关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采用标准化管理方式,建立具有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的档案信息管理数据库,方便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不断发展。

3.3增强信息的安全性。随着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档案信息的不安全性也非常严重。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首先法律部门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加强档案信息法律体系的建设,保证档案信息资源有法律为依据。其次需要档案管理部门改善档案信息的环境,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合理适当的对大众进行开放。

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篇3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多校区大学;信息获取;合作关系

跨入21世纪,技术对高等教育继续施加深远影响。大学生申请人学、注册课程、完成课业、查验分数、以及获取图书馆信息,统统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多年来,佛罗里达地区就很重视讨论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网络信息越来越大的需要。技术的迅猛发展,佛罗里达中央大学注册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使佛罗里达中央大学成为佛罗里达地区发展最快的高等院校。本文从讨论与当地社区学院建立联盟这种富有创造性的合作方法人手,调查了地方经济发展对知识与信息的斋要,全面论证了发展多校区学院合作模式给大学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利益,并简短归纳了知识管理的原则、有序知识的价值及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多校区系统。总之,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展示综合性大学为很好地适应经济、教育服务领域的需要,如何协调合作联盟、技术、知识管理三方关系的综合艺术。

一发展综合性大学多校区合作

佛罗里达中央大学是一所拥有多个学院的国际化综合性大学,在下列五个学院提供学位项目:人文学院、商业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坐落在奥兰多市的佛罗里达中央大学虽然1963年才成立,但其宏伟目标是能在2010年成为全美排名第五六、注册学生数达48000人的国际性综合大学。为实现这个发展目标,校方极力推进多校区合作的深度,以实现通过其中央校区、分校区及下属教学点向跨越11个地区的用户提供充足、方便的高质量服务。发展合作的利益与挑战随着合作的推进,佛大已完全有能力,通过提供各种学位培训项目及向多种形式的学生在最方便的时间、从不同地点提供各种各样课程,来完成其宏伟目标。技术的进步,使得大学有可能向学生提供网上在线课程、计算机支持课程、各种电视广播课程,大大方便了学生学习。随着合作程度的加深,社区学院己能招收2年制学位项目,并保证总校继续提供后两年培训课程。合作体系内各分校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得非教学人员能通过现代化的多校区合作体系获得教师课程培训,以缓解佛罗里达地区师资的短缺。合作实现了空间、技术及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大学与地方经济实体的合作,使得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需要学习新技术的公司员工能够获得各种学位课程。尽管好处多多,深层合作还是面临着种种挑战。建立合作尤其是在具有竟争关系的组织间建立既能自给自足又相互协作的伙伴关系,需要时间与非常的努力。

二知识管理(Km)原则

知识管理系统是能将识别、管理、分享包括数据、制度、政策、规章以及内部员工未公诸于世的各种专长、经验等有序信息资产一体化的过程。本文中知识管理是用来促进创新与知识转化,改善服务过程以提升学习的策略体系。简言之,知识管理就是将原来关注信息获取转而注重有序知识环境的设计与建构,以增强学习共享。组织知识管理,不仅能建立复杂尖端的电子系统与技术,同时还能培育一种支持信息公开共享与再利用的社会事业性质的文化与渠道。下面的讨论着重在面向全体师生员工的知识管理资源及如何建构一种具社会机构性的全面的措施,以体现知识管理系统的组织性、文化性、技术性诸因素。

三有序知识的价值

高等教育界无可争辩地认同使知识有序化的价值。且只有当我们能避免错误决策时,保存、保护、开发历史资源,战略计划文件、当今统计报告及评估报告才有意义。可以预见的学生注册人数增加、居民迁徙频繁等趋势让大学可以为当地社区人群发展职业计划、准备事业项目提供服务。佛大已承诺建立教育与经济行业的联系,以为佛罗里达中心地区的大学高等部门及研究生教育提供便利。

大学生从填报志愿到拿到文凭,始终是学校组织与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他们无论在教室内还是校园外想在学术的海洋里邀游的时候,大学都能够通过提供高质量、有序化的网络资源给他们以帮助,以便他们能有效获取学术成果。奥兰多城外的社区里住着许多靠工作养家糊口的成人学生,他们为提升职业需要文凭。另外,非奥兰多城的学生需要与奥兰多城区学生共享同样的用户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根植于大学一贯的用户服务体系之中。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则能为远离校区的学生通过桌上的电脑从因特网上很方便地获取大学所提供的有关学术文化、技术情报等一切信息。当然,大学能承诺如此高质量的高校教育,有赖于技术的高度发展为这种服务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四信息获取、知识与学习型社会

当2l世纪的大学生要选择第二次受教育机会的时候他们会寻找网络。只要“咔嗒”敲几声键盘,利用雅虎搜索引擎,他们就会登陆到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的网页上,做他们预期的“学生”了。通过“大学生注册办公室”,进人成教服务办公室,他们就会获取各种服务,最后得到所希望的学位。通过校网热线,申请学习的学生就可获取诸如财政资助、奖学金信息、健康状况表格,以及一份明晰的培训计划表格。这些项目都提供电话和网址。值得称道的是,校园网的设计者运用了大盆知识管理的技术手段和非常友好的界面在首页上提供用户学习、研究所斋要的各种学术信息、技术及文化。许多网页还提供教学人员的服片、个人资料,还可通过一些小贴士及指南,方便地链接到特定专业学习网页、主要专业方向的学位获取辅助网页、特定科研项目必备以及不同目的、面向不同读者群的系列学习计划及书目推荐。对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来讲,知识管理技术、大学及“学生学习辅助办公室”的各项学习计划已经为未来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共享大学信息资源、能够创造性地学习的个人化环境。

只有那些学会利用“学生学习辅助办公室”提供的知识管理工具的学生,才可以说是为自己准备好了通向专业学习与科研的知识管理环境。学生人学后.他们必然需要专业学习知识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学生可通过大学提供的在线课程搜索就可以获取所需专业的课程设计与讲授。在网上,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所学专业,搜素不同的课程网页。另外,佛大的网页设计者已装配了一种网上学习产品,这种产品的设计允许众多的用户共享海量信息,并在一种交互式环境下利用自己的专长与不同的需要层次设计或限制自己的搜索。其中的课程搜索装盆还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网络状况(开或者是关)、学术水平以及不同的用户网址,提供内容不同的菜单。对于在特定地点搜索课程的学生,地址定义符也已被加值,因为网上搜索是有地址和文献格式限制的。网络帮助菜单对不熟悉的术语和搜索指令都有所界定。

对于没有经验的用户,校园网会通过电话或电子信箱提供安全可靠的检索途径。校园网指南列表会提供包括从各院系课程安排到虚拟校园信息众多内容的从a到Z依次排序的检索目录。并且,所有大学职工,尤其是网管中心、图书馆、院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能够为学生提供技术与检索经验等方面的帮助,以协助他们完成学业。最近.学校已停止印发纸版的课程表,而是在有入学注册的地区安装个人电脑,提供便利的网上电子信息及专家辅助系统环境。当然,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地组织好设备、网络、数据、链接,还需要充分调动、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专长,不断地创造、开发一切机会以提供一个广博的知识环境与强大的学习性社区。

五用户如何查询受限的信息系统

用户查询受限的信息系统,是指面向全校师生员工的限定身份检索。如果身份不被认证,用户也可以从网上的“查询受限信息向导”获取帮助。在它提供的任务选择菜单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工,都拥有与知识管理系统中同样的检索通道,以实现从注册到开发票、财务报账、查询班级花名册以及管理学位审计报告诸多功能。在查询受限的信息系统中,最大的共享空间是面向学生,他们可从中获取财政补助信息、学校的评分等级及一般通用课程的学习。

另外,一个显著并反应迅速的网络空间是关乎包括课程表传递、注册、各种到期通知信息等大学主要信息的当前信息板块。当然,由于受限信息系统的性质所限,它不可能具有像知识管理系统及一些开放站点那样友好的界面。但有知识管理系统友好原则的支持,用户还是有大量的机会通过FaQ文件、链接站点介绍、通过“帮助”直接提交问题,来查找答案、共享信息。对学生来讲,查询受限系统很重要,因为学校不再用邮寄所交费用发票和学生学分。

这样,受限信息系统查询为所有学生学业进步所必需。最近,一种基子网络的通向所需信息的定向方法在佛大已进人设计与建构阶段。一旦实现,学生们则可方便地获取电子服务,指导老师则能为他们提供易于进人大学信息环境的信息获取途径。

六图书馆信息资源

大学图书馆在知识管理环境下,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检索通道。事实上,随着网上索引及全文数据库的出现,可以进入几乎世界上每一座图书馆或每一个站点,师生们常常被太多而不是太少的信息所困扰。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师生们需要的是网络期刊的全文文献,能下载就像在家里或办公室复印纸本文献一样。但往往许多人搞不清楚什么是最好的信息。什么是获得有用信息的合法渠道什么是版权所有信息以及通过国际互联网上的商业网站如Google,Lycos,Yahoo检素,与查询仅限本校师生员工使用的学校拥有所用权的数据库有何不同。垃圾信息和有用信息一样到处都是,用户不仅要有能力识别它们之间的不同,还要有敏锐的信息识别技巧与能力,以辨别有参考价值期刊上的第一手资料与个人网页上偏激或不现实的只言片语的区别。

图书馆主页上的‘咨询图书馆员’‘网页,就提供大量的能检素上述信息的网址及链接途径。面向高级用户、新的研究人员.“咨询图书馆员”网页通过链接图书馆专家,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引文、文献主题检索以及图书、论文、数据库、在线期斑的查询途径。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保障了经信息专家测试过的一定范围信息资源的简洁、直观提供。图书馆员咨询热线非常方便,其即时对话方式能够满足用户对一般共性问题的最快速解答。可以说,“咨询图书馆员‘,网页能通过各种服务,利用各种明细指令为校内外的用户提供通向众多图书馆现实及虚拟文献资源的链接服务,包括网页的软件下载、身份认证信息获取、远程查询以及网上拨号查询服务。显然,“咨询图书馆员”网页为用户随时随地通向有序化知识信息环境打开了便之门。

为了更方便地使用户获得所有图书馆文献资源,佛大还在知识管理系统的格局下开辟了“获取服务”网页,提供大量的“在线学习”文献信息。该网站通过安装奔腾链接盘技术接通奔腾服务器,以确认合法的用户地址使用该网站信息。这种安装需要验证用户的合法学生或教职工身份,一旦安装完成,用户就可以直接登陆图书馆主页链接校园网。这时的“合法用户”则可以免费获取因特网信息服务。这种服务相对于一些商业信息服务,如“美国在线’、“微软网”对师生员工具有更大的方便性与诱惑力事实上,对于互联网商业网站的用户,也建议注册使用校园网的“咨询图书馆员”服务与“获取服务”,因为大多数学术文献及数据库商业网站是无法获取的。对于无论总校还是分校的学生。学校都会提供内线上网号码,免去长途通讯费用,一些学院还可直接通过高速专线链接奥兰多图书馆。

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61-03

职业院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现状调查

为更好地了解在信息时代中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知识管理情况,笔者采用问卷形式对广西9所职业院校的127名教师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7份,回收122份,有效问卷121份。笔者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教师职称与其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程度(相关系数为r=0.256,p

调查中,仅有12%的教师常写教学反思。教师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还是传统途径。累计近90%的教师主要还是通过同行介绍(占32%)、到图书馆查找(占29%)、浏览新书刊(占28%)等方式获取知识。在信息的交流共享、知识的管理等方面,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原始方法上。

大部分教师都有意愿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来帮助自己实现专业成长,但却苦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在回答“如果知识管理能促进您的专业成长,您愿意尝试吗?”这一问题时,90%的教师表示愿意参与知识管理活动。而在回答“您是否了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内涵?”时,仅有2%的教师表示熟悉。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界定

(一)知识的分类

将知识进行分类,便于存储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按可呈现的程度进行划分,可把教师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所谓显性知识,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报纸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的知识。它是可以表达、有物质载体、可确知的知识,容易被人们学习。隐性知识则是隐含的、缺乏关联的、高度个性化的个人体验性知识,最早由英国哲学家michaelpolanyi提出。michaelpolanyi认为:“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这种知识来源于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判断、感知、经验和技能。它难以与他人交流与共享,而且无法用文字或语言来表达,只能被演示证明它的存在,比如教师的教学经验、班级管理经验、教学技能等。学习这种知识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

如果我们把知识比喻成冰山,那么显性知识就是冰山的尖顶,隐藏在水下的大部分则是隐性知识,这就是知识的冰山理论。隐性知识虽然难以发觉,却是社会财富的最主要源泉。如何对其进行挖掘、利用,并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是有效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关键。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通过工具建立知识体系,并通过收集知识、消化吸收和创新等过程,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知识管理理念,对个人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共享、应用、创新的管理过程。它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二是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三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创出新知识。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不仅能体现教师良好有序的知识存储习惯,节省重复劳动之苦,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个人竞争力,为教师的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职业院校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教师要在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各方面得到发展,实现从教书匠向名师、教育家的转变,搞好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工作是很必要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互动、循环过程。一方面,教师通过知识管理,可促使隐性知识外显化,从而实现教师终身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不断地追求专业成长,特别是有关信息科技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知识管理策略的有效运用。从图1可以看出:个人知识管理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亦有助于持续推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教师拥有大量零星破碎、不易用言语表达的隐性知识。它们是教育教学创新的源泉。进行知识管理能对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等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开发、推广,使其显性化,从而完成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有利于知识的共享和交流知识具有共享增长的特性。萧伯纳(BernardShaw)曾用生动的例子说明了知识分享的重要意义:两人手里各拿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手里还是一个苹果;但是两人交换彼此的思想,每人就拥有了彼此的思想。教师的知识亦如此。将已有的知识与他人分享,不仅已有知识不会少,还能拥有新知,为自己打开新的思路,实现知识的增值、融合与升华。同时,分享的过程也使得隐藏在教师个体间的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扩大了教师的知识面。

(三)为职业院校的知识管理奠定基础,并提高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

职业院校的核心工作是围绕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进行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师知识资源进行管理,发展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专业共同体,能实现职业院校间的知识共享,提升院校品质,提高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用个人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个人知识管理重在实施。只有将知识管理理论和教师的自身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知识的转化,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与他人协作学习、实现知识共享等,从而实现对知识的高效运用。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应解决的五个问题

教师只有对快速更新的知识和不断涌现的信息进行高效管理,才能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教学,尤其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教师在进行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分析个人专业知识需求,运用适合自己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个人知识进行获取与分析、处理与存储、分享和创新,如图2所示。这主要体现在对如下五个问题的实际解决环节之中。

问题一,个人知识的获取(学习):学什么、如何学?不学习不行,学了也不一定行。这就要求我们弄清学什么和怎么学。学什么是学习内容目标问题,如何学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问题。目标没确定,学得再多也没针对性,价值不大。不知道如何学则会被大量的信息“淹没”,无从下手,甚至找不到有价值的知识,高效、快速地学习就更谈不上了。

问题二,个人知识的存储:存什么、如何存?如何将已获取的知识进行有序的组织和存储,以便于日后查找、使用、共享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仅靠大脑和笔记本进行存储的时代已经结束,应大量运用硬盘、网络等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识存储效率和准确度。

问题三,个人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为什么要共享和传播,如何共享和传播?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关键。一方面,知识共享,易于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便于创建教师工作团队,为教师个人发展开拓新天地;另一方面,教师的个人隐性知识在知识共享的教师团队中经过交流、传播更容易被显性化,使更多的教师受益。为更好进行知识共享,我们同样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定位、确定传播的工具和手段等。

问题四,个人知识的利用:如何实现知识的利用价值?“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是因为书生的学问没有体现其价值。知识只有经过利用,才能体现和实现其价值。应通过对知识进行管理,利用知识改善生活,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实现其价值。

问题五,个人知识的创新:怎样进行知识创新?创新知识需要“三心二欲”,即进取心、好奇心和怀疑心,求知欲和创新欲。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职业院校教师虽然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但又常常忍受着对知识的饥渴感。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惊人,职业院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和处理的信息量之大是超前的。如果不借助一定的信息工具来解决知识的飞速更新、扩容和有限的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将严重阻碍教师自我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基于此,笔者现介绍几种目前比较常用的知识管理工具。

沟通交流工具——BlogBlog,即博客,源于“weblog(网络日志)”,是一种有效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它立足网络资源表达个人思想,按时间顺序排列文档并形成各种栏目。Blog虽然在形式上是网页,但因其具有开放性和实时性、交互性和可订阅等特点,再加上操作上的“零进入壁垒”(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现已成为课件、资源库、教育主题网站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之后的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模式。它可以成为师生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师生交互平台、学生协作学习平台、师生评价/反思工具、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工具和师生的信息系统。教师在博客上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专家、学者,通过“加关注”可以订阅他们最新的帖子,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分享他们的体验;还可以通过评论,与他们进行学术交流。另外,教师可随时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反思、研究分析、教学案例,甚至零散的、未经总结提炼的想法在博客上,在积累显性知识的同时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利于自身专业发展。

知识仓库工具——360doc个人图书馆教师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数字化信息中,淘知识、淘图片,并进行网页文章收藏、管理、分享等操作,360doc个人图书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进入360doc个人图书馆,注册后,即可拥有自己的网上图书馆,拥有互联网上的个人知识门户,并使“个人数字图书馆”变成自己的个人网址。馆主可以对个人图书馆进行个性化设置,构建知识分享的读书园地。其主要特点有:在“保存(网上的宝贝)管理分享”这个过程中,馆主可以对收藏的文章进行目录式管理、对文章内容进行编辑、发表评论,建立个人读书笔记体系;根据自己的喜好订阅文章、自己的文章、设置文章的阅读权限;随时随地查看自己收藏的或自身撰写的海量文章,免去随身携带或是文件中病毒的后顾之忧;展示自身的专业价值,结识相同教育背景的教师,形成自己的馆友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知识表达工具——mindmanager思维导图mindmanager是一个能有序地对教师的思维、教学资源进行组织的可视化思维软件。它采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设计了一个与人思考方式一致的自然、直接的“交通图”。其操作简单易学,主要优点有:在视窗输入中心议题后,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加入到mindmanagermap中去,将个人的隐性知识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便于知识的显性化;可以将不同的思想通过分界线、使用不同的颜色、加编号等形式进行分组;也可将图片、word、Blog、数据库、电子表格、网站等外部信息加入,创建可视化图形;还可以将mindmanagermap以网页、位图、adobepDF、microsoftpowerpoint、HtmL等形式到互联网,实现资源的共享。

其他管理工具(1)基于百度的个人教学资源库建设。搜索就是学习。网络上有全世界最庞大的资源库,是我们百问不厌的老师,是无所不知的专家。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网络搜索的潜力,借助网络资源建立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库。例如,利用百度文档搜索下载教案、参考资料和ppt课件;利用百度新闻搜索获取新闻素材;利用百度mp3搜索下载音频、视频和Flas素材;利用百度图片搜索下载图片和gif动画素材;利用百度视频搜索下载视频素材。(2)e-mail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作用。e-mail,即电子邮件,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教师个人知识的重要来源以及交流和共享知识的通道;可以用来存储、查询知识;可以及时对邮件进行筛选、开发和重用,提升其价值;可以通过网络分类存储(如网易网盘)、个人邮件、群发邮件、新闻组相结合等方式,加强教师间、师生间的主动联系和互动,提高工作效率。当然,e-mail的功能远不只是收发邮件,应开发其更多功能以更有助于对知识的管理:一是在邮箱设置中勾选“保留已发送邮件”,实现资源的积累和邮件的重用;二是建立联系人组,善用联系人组群发邮件;三是善用“邮件搜索”功能,快速找到所需邮件;四是建立学生专用邮箱,用于收发学生作业;五是善用“邮件转发”功能,快速发送邮件;六是善用公共邮箱,如班级或教研室公共邮箱;七是善用“黑名单”和邮件规则,阻止垃圾邮件;八是尊重收件人,认真写好邮件主题,提升沟通质量;九是合理设置邮件自动回复;十是对邮件进行分类,创建相应的文件夹进行管理。

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功能是十分强大和高效的。以上仅仅介绍了几种常用工具。职业院校教师不妨在自身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关注信息技术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新发展和新动向,并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相信这样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张广钦.信息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邱均平.知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thomasRGuskey.evaluatingprofessionalDevelopment[m].方乐,张英,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程志,范爱华.促进教师专业隐形知识共享的知识管理策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51-54.

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篇5

基于一体化管理模式,从系统、动态的视角探究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匹配关系,构建三者匹配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创新绩效;一体化管理模式

1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三者成为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是创新绩效的直接动力源泉,技术创新的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在创新绩效上;技术创新行为主体是人,有效创新行为需要适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支撑;创新源于知识,创新行为的每一个环节和阶段都伴随着知识流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必须注重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目前,很少有学者对三者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更多只是从局部考虑独立作用,而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企业创新管理必须建立在系统思考和设计的基础上。由此本文引入一体化管理模式思想,从系统、动态视角探究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匹配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2相关理论基础

2.1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

熊彼特增长理论指出知识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创新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知识流动,技术创新实质是对相关知识进行获取、整合、传播、共享及应用的过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知识积累与知识内、外共享均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技术创新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创新行为,知识管理是重要管理手段,二者存在协同互动的关系,通过企业的学习机制相互融合与影响共同作用于创新绩效[2]。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还受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影响,技术创新效果因知识管理模式异同而有所差异,只有结合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程度选择适宜的知识管理模式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对于创新绩效而言,知识管理导向的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要,发挥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的协同作用才能有效提升创新绩效。

2.2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创新行为要以人为本,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实施技术创新的基础。贾生华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缺乏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之一[3],因此,只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才能为企业的创新行为打下良好基础。并且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子模块对技术创新能力均具有正向的影响[4]。此外,技术创新使得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背景不断发生变化,对员工提出较高的技术更新要求与适应能力,促使企业面对技术创新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趋于科学规范化[5]。技术创新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可谓是客体和主体的关系,只有二者互相融合,相互作用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创新绩效。

2.3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

人是知识的创造者和承载者,知识管理理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李军等学者以知识共享为研究视角,发现在对创新绩效产生作用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共享二者相互促进[6],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对创新绩效影响过程中知识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正向效应,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知识管理产生积极影响[7]。总而言之,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更加有利的促进作用[8]。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同时企业也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促进企业知识获取、整合、共享和应用。企业要坚持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优化策略,实施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才能获得长久的创新绩效和竞争优势。

2.4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企业若想获得长久竞争优势必须进行有效变革,如何正确协调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有效变革的关键问题。国外学者Jimenez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人才管理、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9]。吴成锋学者分析了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协同关系,认为技术创新、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三者协同有利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10]。王玉梅学者认为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三者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在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企业才能实现创新循环发展的良好态势[11]。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整体,必须从系统动态的角度出发对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进行管理,才能够获得可持续创新绩效和竞争优势。

3理论模型构建

3.1一体化管理模式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企业的创新管理必须建立在系统思考和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一体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质量受多个影响要素的作用,各个要素有其自身的变化趋势,且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匹配关系,任何一个要素的变革都会导致其他要素的补偿性变化;企业绩效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核心,不仅取决于影响企业绩效的各个管理要素的状态水平,还取决于各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即只有当各个管理要素的匹配状态达到最优时,企业绩效才会最优[12]。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一体化管理模式运用于创新绩效管理中,认为企业创新一方面受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各个要素的状态水平影响;另一方面三者之间是否有效匹配更是影响创新绩效的关键。基于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分析,有利于从系统、动态的角度对创新绩效进行全面管理。

3.2理论模型

基于企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思想,通过梳理第二部分相关理论基础中各个创新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理论模型。由理论模型可知,围绕着企业创新绩效这一核心目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是影响创新绩效的三个关键要素,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关键在于三者在相互促进中相互匹配,共同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存在着匹配关系,不同的技术创新类型对应着不同的知识管理模式,不同的技术创新类型只有与适宜的知识管理模式相互匹配才能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存在着匹配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含了大量知识管理的对象,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模块都与知识管理相契合,如人力资源规划与知识整合的匹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与知识共享及应用的匹配等;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匹配关系,人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战略相互匹配才能获得持续性的创新绩效[13]。以创新绩效这一目标为核心,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实现企业创新循环发展的良好态势。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三者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变革都会引起其他两个要素相应的变化,只有当三者匹配状态达到最优时,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实现最优。

4结论

模型中引入企业一体化管理模式思想,认为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关系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而是需要相互匹配。换句话说,企业创新绩效并非单纯倚靠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知识管理的最大化,而是三者状态的优化匹配,当三者匹配状态良好时能最大程度的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正如Deming指出:“如果一个组织的各部分都是最优,则该组织不会最优”。理论模型的构建为不同类型或不同规模的企业寻求最佳创新绩效提供了灵活的实践参考。企业在创新实践中只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寻求各个创新要素之间的最优匹配路径,形成自身独特的创新模式,不断提高创新绩效,同时避免了盲目追求所有创新要素最大化而带来的成本压力。

5研究展望

本文的结论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文章只是单纯从理论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知识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模型的构建并没有有力的数据检验支撑,缺乏实证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对于模型中匹配度的检验可以尝试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析,寻求一个映射函数,即企业创新绩效,其中X代表影响创新绩效的各个要素的集合,本文中指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从而说明创新绩效各个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笔者将积极进行实证方面的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和论证理论分析。

作者:王文秀单位: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军,许庆瑞,张素平.动态环境中企业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4):59-67.

[2]詹湘东.知识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协同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42-45.

[3]贾生华,疏礼兵,邬爱其.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管理学报,2006(01):103-108.

[4]田玲.组织内人力资源整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5]刘玉,武振业,陈叶梅.基于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科学化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03):109-112.

[6]李军,胡璠,李汉.知识共享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2):46-50.

[7]王亚洲,林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J].科研管理,2014,35(2):136-143.

[8]王文吉,丁煌.知识管理协同配置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9):183-185.

[10]吴成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关键耦合域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7):151-155.

[11]王玉梅.企业技术创新动态发展过程中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耦合演化过程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06):35-39+11.

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篇6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知识管理;知识+;烟草行业

一、研究背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广泛传播的背景下,行业的创新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逐渐被打破,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创新范式——开放式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概念于2003年由哈佛商学院亨利•伽斯柏(HenryChesbrough)提出,指的是当企业在发展新技术时,应同时将内部和外部的创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两条市场通道进行商业化推广。该模式强调组织的无边界化,认为组织边界是松散的、可渗透的,从而允许组织内外部资源的双向流动,并将企业的研究部门与开发部门看作战略目标高度一致的有机体。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云南中烟技术中心”或“技术中心”)作为云南中烟工业系统的核心研发机构,是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如何提高自身创新及研发能力、获得并扩大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技术优势是技术中心最核心的命题。2014年4月云南中烟技术中心成立后,提出要以本体组织为核心,利用世界一流的人才、技术、实验室,创建纵横连线、协同共享、风险共担的开放式创新资源生态圈。云南中烟技术中心作为中国烟草行业体量最大的研发机构,其人才、流程和资源是支撑开放式创新体系的基础要素,如何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和充分连接便成为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石。知识管理体系、“知识+”模式的构建可实现对科技创新的人才、流程、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和有机融合,对这一命题的解决具有战略性的支撑作用。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良好运行可以盘活技术中心核心知识资产,提高研发效率,提升中心管理水平,促成良好的学习、创新氛围,逐步将技术中心转变为实际意义上的知识型组织、学习型组织,从而有效提升技术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助力技术中心成为世界一流的烟草研发机构。

二、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知识管理既是一项实践,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发展已经有二十年。1986年,知识管理概念首先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1989年,有关知识管理的论文开始在《斯隆管理评论》,《哈佛商业评论》以及其他刊物上出现。1990年,许多咨询公司开始实施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项目,而且一些著名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建立了重点知识管理项目。1998年,欧美国家企业开始大规模实施知识管理计划。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美国家企业的知识管理已经成熟,成为了很多知识型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手段和核心能力构建的长效工具、方法和机制。苹果、埃森哲、惠普、通用、iBm、微软、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都是知识管理的最佳实践者。知识管理在中国的起步始于1998年,刚开始主要是学术性的理论研究,从2003年起大量的企业开始自己的知识管理实践之路,国内知识管理实践,其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6年左右):早期的知识管理常被统称为信息管理,它是以邮件及文档数据库为核心的办公业务自动化管理(oa)的组成部分,重点主要在文档管理,缺乏企业知识管理整体体系方面的内容,例如:企业团队及共享文化,知识管理的激励,评估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的研究。第二阶段(2007~2009年左右):战略和业务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阶段,一方面深入到企业业务流程中,强调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的结合,强调企业知识的显性化;另一方面强调知识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结合,强调核心能力导向的知识管理建设,并加强了知识管理的激励与评估研究;在信息技术方面,增加了知识仓库、知识地图、知识和业务关联、企业搜索等方面的功能。第三阶段(2010~2015年):越来越关注以人为导向的知识管理应用以及知识管理如何支持知识创新等,强调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以及企业文化的变革;在信息技术方面,增加了以web2.0为核心的应用,如博客、微博、wiKi、专家、爱问、SnS等功能。第四阶段(未来发展趋势):关注智能化导向的知识管理应用,如数据挖掘、文本挖掘、语义网技术等;大数据的概念提出,丰富了新知识管理体系。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因为具有了这些大量的数据而使得我们更容易、更精准、更深入地发现了数据间彼此的关联关系,利用这些挖掘出的关系而带来比数据本身更大价值的信息、知识等。因此大数据应用落脚最终也是离不开知识管理的范畴,同样是沿着“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这个价值链的发展轨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关注和投入知识管理,如联想、青岛啤酒、美的、天狮、上海通用汽车、腾讯、华为、盛大、新浪、海尔、康佳、tCL等都已经关注到知识管理,并投入建设,取得了一些比较可见的价值,通常体现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生产率、改善知识沉淀和储存、提高员工技能和知识、帮助避免重复劳动等方面。相对于庞大的数量,在中国各类组织中,不知道、不了解、没听说过知识管理的占大多数;而知识管理的企业实施案例成功的少,失败的多;但是随着国际企业的示范作用,知识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提升到战略的高度。知识管理对于国内的企业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来做、何时来做的问题。2009年的科技文献《烟草行业企业信息化之知识管理初探》首先提出了知识管理在烟草行业的应用探讨[1]。其他可以查到的烟草行业知识管理相关信息如下:2009年由联信永益公司帮助云南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实施了知识管理系统项目。2009年由蓝凌公司帮助广西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实施了知识管理项目。2010年由深圳市汉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帮助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实施了知识管理系统项目。2011年由amt集团帮助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由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知识管理流程制度三个核心内容组成的知识管理体系。2012年由蓝凌公司帮助昆明卷烟厂实施了知识管理项目。2013年湖南省烟草公司和长沙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分别实施了知识管理系统项目。2012年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完成了《云南烟草科技知识地图研究与应用》的科技项目。总体而言,烟草行业对知识管理的应用探索才刚刚起步,大部分以信息系统的实施为着力点,以提高知识文档的利用率为目标,具有完整知识管理体系概念的案例较少,而具有云概念,能够支持不限于本体组织的研发生态圈的知识管理体系和知识管理平台还未见到实施案例。

三、技术中心知识管理体系构建

组织知识管理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知识管理与组织战略匹配、知识内容识别和盘点、it平台建设、管理、文化等配套机制设计、知识管理与业务融合等各个方面。

1.知识管理战略规划

组织推进知识管理首先要明确知识管理的战略目标,知识管理战略应当以支撑组织战略的实现作为终极目标,而不是以技术或者知识管理流行概念为导向,避免知识管理成果华而不实。云南中烟技术中心的战略愿景是“打造全球一流技术中心”,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也围绕以上战略进行。技术中心的知识管理愿景定义为:“构建卓越的知识管理体系,成为具有独特知识优势的全球化的技术中心”。即通过构建起卓越的知识管理体系,将知识管理能力内化为技术中心的核心竞争优势,提升技术中心的管理、研发和创新能力,进而助力技术中心“打造全球一流技术中心”这一目标的实现。知识管理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愿景,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因此需要做好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的准备。技术中心根据知识管理战略制定了3~5年的中期推进计划,将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分为多个阶段,在不同的知识领域进行实施和应用,进而实现全知识领域的覆盖。知识管理体系构建首先在人力资源领域进行试点,进而扩展到管理运营领域,最终向研发领域推广。

2.知识蓝图设计

建立系统、规范、标准的知识分类体系,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工作,也是知识管理平台建设的重要前提。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知识,只有把知识梳理清楚了,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知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此外,知识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决定了知识储存、维护和应用的质效,同时也能够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更好地丰富知识管理平台的内容。技术中心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其运营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所使用的知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因此从组织能力视角出发,从四个维度对技术中心需重点管理的核心知识进行科学识别和体系化的多维分类梳理。(1)项目成果类知识:来源于科研项目产生的成果类知识,包括基础理论成果、专利、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成果等。项目成果是技术中心的核心知识,需全面盘点、评价、再利用。(2)业务运营、职能管理类知识:业务运营和管理能力是组织提高自身效能的一种极为关键的能力。对于技术中心而言,此类知识是指中心管理和业务活动中所产生以及所利用的知识,例如规范管理和业务的标准、制度、流程,各类管理文档、业务成果、业务文件等。(3)人才培养类知识:针对员工的能力素质,可以从“输入-输出”两个视角来分析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输入视角来看,技术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支撑员工能力提升的重要机制,相关的培训类知识是蕴含其中的重要知识内容;从输出视角来看,技术中心的专家网络资源、员工的经验技巧等隐性知识则是体现人员能力素质的重要产出。(4)外部知识:前三类知识多为组织内部知识,除此之外,快速地捕捉、整合外部知识以内化为组织的内部能力,也是组织成长和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技术中心而言,需要整合的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中要遵循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知识,二是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技术前沿信息等,三是来自利益相关者(如竞争对手、客户、合作伙伴等)的知识。

3.管理和文化蓝图设计

为促使知识管理成为技术中心的一种长期持续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需要以知识管理模式为基础,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予以保障。技术中心的知识管理的管理蓝图应清晰勾勒出:知识管理工作由谁来做?要做哪些具体工作?知识管理流程怎样流转?怎样考核和激励员工参与知识管理?(1)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工作需要由专人来完成,因此需设置知识管理组织架构,让各类人员各司其责,共同推进知识管理工作。技术中心基于知识管理建设阶段对相应的组织架构进行设计,第一阶段是知识管理项目推进阶段,主要工作是完成知识管理项目的建设,该阶段的组织架构以项目制搭建,集合多方力量共同建设;第二阶段是知识管理常态化运作阶段,主要工作是对知识管理进行常规化运营,因此设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知识管理的专项工作。(2)知识管理流程制度:在构建知识内容规范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遵循pDCa思想,设计知识运营流程和管理制度。具体而言,技术中心的知识管理流程制度包括知识定义、知识范围界定、知识内容规范、知识全生命周期运营流程、知识管理行为规范、知识管理平台规范、知识安全和保密规范等。(3)知识管理激励办法:适当的激励措施可以激发部门和员工参与知识管理工作的热情,为知识管理添砖加瓦。根据知识管理的实践经验,正向激励对员工知识管理行为的促进更为有效,因此技术中心的知识管理激励以正向激励为主,负向激励为辅。(4)知识管理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同激励办法不同,激励更偏重于鼓励员工主动和自发地进行知识管理工作,而考核则将知识管理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考核当中,偏向于对知识管理工作进行强约束和强管理。技术中心知识管理的考核的对象包括组织和个人,同时根据技术中心的实际情况,专门增加针对专家的考核,更多地将专家的力量纳入到知识管理工作中来。管理体系是知识管理的保障,文化则是知识管理生根发芽的土壤,良好的知识管理文化氛围能够帮助知识管理在技术中心落地生根,源源不断地为技术中心的核心能力提升提供帮助。技术中心将知识管理文化的内涵定义为“乐于分享、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根据文化理念设计员工的知识管理行为准则,并开展多样化的知识管理文化促成和运营推广活动,在组织内部营造一种变革的文化氛围,实现知识管理在组织内部的文化落地和习惯形成。

4.知识云管理平台建设

具有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能够提供进行安全、方便获取知识资源服务的私有云架构的知识云管理平台,是保证技术中心对创新生态圈中最核心的人才、流程和资源进行有效掌控和利用,从而支持整个生态圈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技术中心通过搭建知识管理平台,以支撑对中烟科技创新资源的应用,同时逐步建立智力云、管理云、知识云等应用,实现对中烟研发生态圈中最核心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掌控和利用,并将其转化为技术中心的知识资产,实现知识资产的增值和传承,从而支持整个生态圈的良性发展。技术中心的知识管理平台定位为非业务系统,不承担包括研发设计、专利管理、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任何业务或管理操作,如产品概念设计、项目计划监控、专利提案评价等。知识管理平台只对各个业务系统中产生的知识和智力资源进行管理,同时将知识管理平台中的知识以及智力资源以服务的方式应用到各个业务系统的业务环节之中。业务系统生产及使用知识,但不管理知识;所有知识将由知识管理平台统一存储及管理,并且提供标准化的知识写入及接出接口供业务系统调用。知识管理平台主要满足技术中心以下几个方面的述求:(1)实现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及应用;(2)实现与工作相关的所有知识的统一管理及应用;(3)提供其他业务系统内知识接入接口;(4)向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知识及智力资源的场景化接出,如编写立项报告时,推送立项报告编写模板及与当前项目相关的经验案例等,同时,知识管理平台支持随着业务场景应用的深入,以及业务系统的增加,不断扩展更多的场景化应用。

5.“知识+”模式构建

知识来源于业务,并且服务于业务,是否融入并支撑业务通常是知识管理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组织需要在不同的规划期内,找到重点的业务热点或主题来推进知识管理,实现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的有效衔接和互动。通过对知识管理的深度研究发现,传统的知识管理模式(建立知识仓库-知识上传-知识搜索共享-知识奖励)生命力有限,当前“知识+”模式已成为知识管理发展的前沿方向,是知识管理与业务结合的最新实践形式[2]。“知识+”强调基于各种应用场景的知识连接,连接的核心就是知识的即时化(Justintime),即让各类知识资源为业务过程提供服务和支撑,同时将业务过程中的知识进行沉淀,形成知识-业务-知识的循环。技术中心作为中国烟草行业体量最大的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活动是其主要的业务活动,也是开放式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首先以科技创新业务为试点,实践知识管理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具体而言,技术中心“知识+科技创新”的建设内容包括:(1)项目申报指南化:梳理云南中烟过往的项目课题,盘点各项目主要的创新点、成果、应用情况。将项目课题的相关信息和成果以类似知网模式的模式展现,在项目申报阶段为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部提供科研方向的参考,同时可以进行重复率课题审查等。(2)项目知识模块化:将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中重复使用的知识(如标准、参数计算模型、标准项目阶段配置等),以及科技创新流程中重复使用的知识(如制度规范、指引模版、最佳实践等)标准化、颗粒化、结构化为知识模块包,满足重复使用的需要,节约工作时间。(3)项目运营协同化:对科技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进行协同管理,实现每个项目的文档、日志、会议纪要、项目经费材料等系统化管理。对跨业务场景之间的知识进行协同调用,如知识录入、填写的过程资料,无需重复录入,可直接应用到其他系统中;又如项目申报书填写完毕后,不管在哪个系统中需要用到,都可以自动调用,无需重复录入。(4)项目成果资产化:构建成果超市,收录云南中烟现有的专利、论文、项目打包成果(综合性的成果),同时与科技创新平台、生产研发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等系统同步集成,收录后续的项目成果。设立项目成果的跟踪和反馈机制、成果再评价机制、二次推广使用机制,实现成果价值最大化。技术中心“知识+科技创新”模式的建立,将知识管理与科技创新深度连接,将知识融入业务,融入场景,助力技术中心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全面提升,为技术中心开放式创新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知识+科技创新”模式的构建也为未来技术中心“知识+”模式的全面建立提供重要的实践经验和前期参考。

四、结语

从“由内到外”到“由外到内”,开放式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正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丰富。尤其在当今“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开始尝试开放式创新。但是总体而言,烟草行业对开放式创新的应用探索才刚刚起步,具有完整开放式创新体系概念的案例较少,而具有云概念,能够支持不限于本体组织的研发生态圈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和开放式创新平台还未见到实施案例。云南中烟技术中心知识管理体系、“知识+”模式的构建实现了知识管理与科技创新等业务的深度融合,对开放式创新体系的各类要素——人才、流程、资源进行一体化管理和充分连接,让知识服务贯穿于科技创新业务的全生命周期,为技术中心开放式创新资源生态圈的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烟草行业知识管理提供重要的实践经验和参考案例。

作者:张海涛刘奇燕单位: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信息管理部负责人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管理部主任

参考文献:

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篇7

关键词:档案管理系统中小银行知识管理知识化升级

随着金融电子化的推进,银行档案管理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但档案管理系统单一化的保存功能极大地限制了银行知识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改变这一现状,大型银行利用其在资金与管理上的优势,不断推广知识管理,特别是直接引进成熟的知识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但中小银行在资金与管理上的劣势使其在知识管理推广及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面仍处于落后局面。因此研究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的升级问题对提升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对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研究的文献不仅数量少,而且研究方向局限在普通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面,并没有关于档案管理系统升级问题的研究,致使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的升级缺乏理论支撑。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知识化升级”模式,知识化升级是指运用知识管理与系统集成原理对组织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知识资源利用率的过程,一方面为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的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为中小银行推行知识管理提供有效切入点。

一、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一)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必然性分析

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的知识化升级具有内部推力与外部拉力的双重动力。内部推力因档案管理系统对业务的支撑力不足而产生,分散于各业务部门的档案管理系统由于档案资源的封闭性,在开发利用上没有很好地开展横向协作交流,[1]仅仅发挥了档案保存的功能,没有为银行转向服务型组织提供有效支撑。外部拉力因知识管理系统对档案管理系统的比较优势产生。知识管理系统具有功能全面及互动性强等优点,可充分发掘档案资源的内在价值,而不仅仅是被动保存档案。

(二)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可行性分析

1.档案与知识的内在联系是知识化升级的逻辑前提。一方面,档案具有知识属性,无论是实体档案还是电子档案均蕴含丰富知识;另一方面,知识具有多样性,档案是知识的重要子集,银行知识资源的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功能更加全面的知识管理系统。

2.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内在联系是知识化升级的理论基础。档案管理正处于由“分布式”“实体化”向“集中式”“电子化”模式转变的阶段。“集中式”使各业务部门的档案有了横向交流的机会,“电子化”则为档案的知识挖掘提供了数据支撑,两者促使银行的档案管理模式开始转向“档案知识管理模式”。[2]档案知识管理不仅可以提升银行档案管理的知识化水平,还可以使银行逐渐形成简单的知识管理,从而在循环中不断提升银行的管理水平。

3.档案管理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是知识化升级的技术依据。维娜?艾莉的知识“波粒二相性”理论认为知识既具有实体性,又具有过程性。传统的银行档案管理系统,侧重从实体视角管理知识,主要管理可编码化知识。但强调知识共享与创造的过程视角更加符合银行日益复杂化的业务需求,知识管理系统则为过程视角的产物。

二、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集成化的设计原则

银行的各项业务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档案,档案管理、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具有密切联系,为使三者紧密结合,“档案知识管理”系统应与企业各种业务系统有机融合、充分集成,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门的系统存在。[3]

(二)坚持以业务为驱动,以流程为依托

流程导向模式(BRK模型)认为档案资源对业务流程存在全过程的支持,[4]而中小银行的档案管理系统又内嵌于各个业务流程中,因此知识化升级必须坚持以业务为驱动,以流程为依托。

(三)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

档案管理系统的知识化升级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做好需求分析,在集成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知识共享、知识推送等模块,并坚持在后期运行中不断进行系统优化。

(四)坚持以编码化为主,人性化为辅

银行业务具有高度标准化和稳定性等特点,积累了大量易于编码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因此以知识编码化为切入点,逐步推广人性化的知识管理理念是中小银行有效实施知识管理的蓝图。

(五)坚持自主集成为主,软件外包为辅

随着集成技术的日益成熟,软件的集成成本与难度不断降低。由于资金劣势,中小银行较为可行的方式是以坚持自主集成为主,在集成各类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逐步添加一些简单的知识管理功能模块,特别复杂的模块则可外包给专业软件公司。

(六)坚持开放性与安全性并重

银行档案具有高度机密性,所以系统必须建立严格的权限制度规范档案开放,但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依赖于知识共享,只有充分共享各类知识资源,知识管理才会成为有源之水,因此系统升级必须坚持开放性与安全性并重。

三、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路线与关键技术

中小银行具有组织层级少、人员规模小、业务种类少等特点,所以现有档案管理系统基本能支撑其业务活动,高跨度或直接引进的升级模式并不适合中小银行,因此笔者提出了渐进式的升级路线,即首先运用集成技术对现有的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无缝化连接,然后根据需求分析添加相应的知识管理模块,同时逐渐推广知识管理理念,并结合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现有系统,最终建成高效益、多功能、人性化的知识管理系统。在升级过程中,技术选择至关重要,因此笔者根据知识化升级的实际要求,总结了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关键技术。具体如下:(一)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技术是最成熟的集成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信息系统的集成领域。中间件介于应用系统和系统软件之间,可衔接网络上应用系统的各个部分,同时屏蔽了底层操作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程序设计的难度。[5]

(二)web2.0相关技术。web2.0相较于web1.0的优势在于更加以人为本,体现了人人参与的互联网精神,这与知识管理的分享理念十分契合,web2.0技术可极大提升组织的隐性知识管理水平。中小银行适合采用以下技术:

1.Blog技术。Blog是一种在网络上自由个人日志的网络交流方式,其他用户可以对相关日志进行评价,从而促进知识互动。

2.wiki技术。wiki是一种社会互动式编写形式,不同用户可以自由编写与完善相关类目,最终形成一个可不断更新的知识目录。

3.RSS技术。RSS可以聚合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并可自动过滤无用甚至有害信息,用户可通过RSS订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三)J2ee技术。J2ee是Sun公司为企业级应用推出的标准平台,它把各类不同的组件、服务架构及技术的层次包含其中,使得依循各种J2ee架构的不同平台之间存在良好的移植性、兼容性。

(四)pHp技术。pHp是由Java语言和C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具有极强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可以实现系统的跨平台操作,具有开放的源代码,易于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升级。

四、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具体策略

(一)普及知识管理理念

档案管理系统的知识化升级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升级。因此在升级过程中,要不断宣传知识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二)盘点知识,评估现状

知识化升级的目的是帮助中小银行建立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在系统升级之前,必须要对包含档案资源在内的知识资源进行盘点并评估组织的知识管理现状,以便有效支撑知识化升级的持续推进。

(三)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的知识化升级是需要各部门配合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建立相关领导小组负责知识化升级的统筹规划,并制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以推进知识化升级工作。

(四)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中小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坚持以档案管理为重点,形成良好的档案管理制度,实现组织知识的高度编码化,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知识管理。

(五)增强系统柔性

档案管理系统的知识化升级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必须树立长远观念,在知识化升级过程中合理增强系统柔性,提高系统兼容性,为今后档案管理系统的持续升级打好基础。

(六)选择适合的升级技术

技术选择是知识化升级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选择技术时,不能仅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还要充分结合成本、功能需求以及系统兼容性等因素,坚持以最优成本完成知识化升级。

五、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发展趋势

档案管理系统的知识化升级与信息技术和档案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由于档案管理正经历由实体管理向电子管理、知识管理的转变,所以未来的档案管理系统必将融合更多的知识管理功能;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系统将不断融合最新的信息技术以提升其知识化水平,如可设计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档案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6]在大批量电子文件的鉴定方面则可引入大数据技术以实现文件鉴定的智能化操作;通过云存储技术实现档案资源的异地存储等。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张玉芬.银行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金融,2007(7):63.

[2]徐拥军.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基于双向视角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5):50-53.

[3]徐拥军.“档案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的原则与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9(2):58-62.

[4]安小米,朝乐门,徐少同等.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7―112.

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篇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网络化

计算机技术逐渐的成熟和发展,为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与信息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并且随着信息和知识的容量逐渐增加,人们对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提高,并且管理的难度也有很大程度的加深。在这种形势下,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开创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新局面,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不仅可以使信息更加准确,而且提高了管理效率。

一、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综合大多数的情况来看,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基础,也是信息管理的前提,而信息管理又可以为知识管理提供基础条件,两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是不离不信息共享的。在现代经济发展形势下,信息量的增加是非常迅速的,并且知识经济也飞速发展,知识促进了现代化生产,而知识的创新又要基于信息之上。把信息资源和数据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处理,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在传统的信息管理中往往忽视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以对信息的管理为重要内容,但是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人在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也日益突显出来,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人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会提供各种知识依据,使管理工作开展的更加科学。知识管理是在社会发展中,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的一大提升,使信息管理可以得以延伸,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的意义

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是在科学发展形势下,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计算机技术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提升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效率,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目前,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所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各个领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合作,实现了信息的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率,使网络化应用的优势充分的显示出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三、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的应用

1、做好需求的准确分析工作

在研究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的实践应用时,要准确的分析自身的发展需求,只有准确的掌握了需求才能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应用提供基础。首先,要准确的分析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应用的总量,对数据能够正确的分析和了解,才能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化管理,并且体现出网络化应用的优势。其次,要深度的了解自身的物流信息,最关键的就是信息的适时性,只有充分了解了信息的适时性进行才能够保证自身具有的适时性与网络环境相适应,更好的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具体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最后,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主,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提升对市场发展的应变能力,依据客户的需求实施网络化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应用,进行信息集成,尽量的使流程简化,提升信息的利用率,并为其发展方向进行明确的指导,大大的提升服务质量。

2、做好应用系统的合理设计工作

在网络化应用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好网络化应用系统的设计工作。首先要确定系统的设计目标,然后根据应用需求设计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式,最后利用网络的特点设计网络化管理系统的网络构架。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全面考虑系统的功能性,使设计目标得以充分的实现,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分类,使设计出来的系统功能更加的层次分明,让同类型的功能可以处在同一层次中,最终完成一个较为强大的系统功能模式,有效的完成各种应用任务,实现科学合理的系统网络构架,从各个方面提升网络化管理的效率。

3、做好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

硬件基础设施是计算机技术得以实现的根本,只有对硬件基础设施不断的完善,才能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网络化实践应用的效率和质量。硬件基础设施主要由计算机终端设备、互联网和网络通信设备组成,在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实践,在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行调整,使硬件基础设施更加的完善,使其基本功能能够满足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应用的需求,为顺利的开展实践应用工作提供支撑,避免一些由基础设施不完善而造成混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工作的效率,造成一定的损失。

4、做好网络维护工作加大保护力度

互联网是计算机技术得以实现的基础,所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实践都离不开网络。但是,网络环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实现网络化应用就需要与外界网络环境发生一些联系,但是很多的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利益,会对网络进行一些不正当的攻击,使网络安全性受到破坏,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所以要使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能够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就需要加大网络保护力度,做好相关的网络维护工作。防火墙技术最基础的保护措施,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离的保护墙,阻止非用户对数据资源的访问。做好基础保护之后要加强密码保护,为外界的非法破解制造障碍,大大增强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应用的安全性。网络安全的维护需要依靠多种技术,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系统的功能需要进行各种安全维护,为管理系统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便捷服务。知识与信息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实践应用中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创造了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新模式。在设计科学的网络化管理系统时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从实际需求出发,做好合理的系统设计,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加强网络安全维护,使得计算机技术更好的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网络化实践服务。

作者:曾涛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篇9

办公自动化管理知识经济制度创新

一、技术还是管理?

对于一个社会,管理和技术同等重要,但技术和管理的结合部比二者更重要。这是最新的“知识经济”理论提出的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创见。它明确地表达了这样一种一直被混淆的观点:人类的首要和终极目标不是为了追求技术而是为了追求知识,知识只有在具有创新能力的情况下才能被获得。此外,现实的情形是,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人们可以买到技术但却不能仅靠金钱买到效率,(我们有太多的用钱堆砌起来的信息系统,在那里人们见惯了高技术与低效率畸形并存)。但尽管世人对技术成果必须经由管理创新才能发挥作用不持异议,但如何使技术成果特别是信息技术成果实现管理创新却是令所有人困惑的问题,而“知识经济”理论所提出的“知识管理”的探讨,令人信服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与核心精神。

二、知识与创新

在信息技术时代,知识与创新具有怎样的特征与意义?美国《福布斯》杂志1998年4月22日题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文章1很好地阐述了这一论题。主要内容如下:

(一)信息技术时代的“知识”

知识与信息

文章指出,知识不同于信息,并且,“知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在信息技术时代知识的具体涵义和目的是: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促进创新。其产生的过程及在信息时代的运用的具体目的是“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这正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无形资产胜于有形资产

知识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正是隐性知识对发展具有潜力,但是目前能管理隐性知识的技术却很少,知识管理的创造性就是体现在使隐性知识发挥巨大潜力的过程中,知识管理要开发提供处理隐性知识的技术“把隐性和显性知识进行处理用一种适合于用户和商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从上述意义而言,在信息技术时代,人们将重视无形资产更甚于有形资产。

(二)知识管理

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文章提出了如下几点特征:

知识管理不是信息管理,其重点不是“技术和信息的开发”,而是“个人创新和集体的创造力”;

知识管理“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各种可行解决办法的一种综合”,“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属于管理经营范畴,其实施在于建立激励共享知识的机制,培养集体创造力。作者特别指出“创新和创造能力属于经营过程,但是以前几乎没有那个公司持这种观点”。

三、知识管理与管理创新

(一)成就与反思

自1985年以来,我国制定了办公自动化建设与发展的国家规划,政府各部门开始了大规模的信息技术的引进和信息系统的建设的进程。1996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开始制定《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显示了我国为在下个世纪初的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发展中走在前列而为之奋斗的决心。此后,在这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经过了奠基、初创的阶段,已进入成熟期,然而,办公自动化的建设是否在实质上提高了我国政府的管理效率?在那些具体的方面提高了效率?在那些方面没有?从投入与产出的分析来看,目前的办公自动化建设是有效益的还是低效益的?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效益,包括当前的和潜在的效益?

上述问题很少被认真提出,而且也很难回答。众所周知,我国的办公自动化是靠技术设备的配置为主体,而不是以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特别是管理方案的创新为支撑点。以这样的方式实行的办公自动化是高投入和低产出的。目前我国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的效益既没有被重视也没有被普遍地进行评估。在政府管理领域内缺乏新理论和新思维。

不容否认,我们对上述问题尚未能作出科学和明确的回答。特别是当研究的领域不仅仅涉及纯技术层面而且涉及到政府管理以及其间的复合关系时。对于在政府领域内,如何使技术与设备的投入转化为效益成果,当前特别需要各领域专家作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探索与创造性的思维。从国际的经验来看,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经过管理的创新。前述知识管理就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复杂问题的切入点,是任何变革都必须具有的理论准备。

(二)管理体制变革的征象

人类社会仍处于前信息社会,在发达国家,为信息技术时代所作的管理变革也只是初露端倪,但我们已经能够发现一些特定的征象,它们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变革:

组织结构的改变

由于信息传输方式的根本改变,建立在逐级上传下达方式基础上的传统金字塔式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包括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正在逐步解体,有时可能会发生突变。七十年代,以阿尔文.托夫勒等为代表的未来学家对社会信息化特征作出过预测2,这些远见卓识的观察和判断以惊人的准确性预言,将产生符合时代节拍的新的组织形式,组织结构呈现出频率越来越快的不稳定性,非常规部门快速增长,职能部门依然存在,但越来越多为解决一个专门问题而一用即弃的小组在其中“时隐时现,快速来去。”新的组织形式将是暂时性很强、适应信很强、变化迅速的,充满着稍纵即逝的基本单位和流动性极强的个人。相应的信息系统体系的建设也应是具有灵活性和强适应性的体系,特别是它导致重要的观念改变:过去一直认为并强调人??机系统要适应人和机构的要求和工作特点,而现在,情况变得模糊了,人和系统要更多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性的特点,更具体的说,是人在改变、要求人作更多的改变。

2工作岗位的流动与业务过程的多层面交互性

组织结构的变化也会带来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例如,今天美国的工作场所的非全日制工作岗位越来越多,同时,衡量工作结果的方式和观念也大大改变,目前已有3/4的比率的工作脱离了按“岗位付酬”的旧观念与旧制度,转而为按“业绩付酬”。

传统官僚组织包括政府和大企业组织的科层制的典型特点是严格的专业分工、部门分工下的业务过程,在信息技术时代将大大改观,取而代之的方式是跨专业学科、跨部门和跨地域的多层面的交互式业务过程。体现在软件开发方面,有大量的关于“群件”的产品出现,适合不同层面的交互性业务过程:一项设计或一个总体方案是由不同地域不同部门的人实时交互进行的,教师与他的学生动态、交互式完成授课,商家更多地与顾客群体一起在相互切磋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在所有这些活动的背后的支撑基础设施是环球信息网络。

知识型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

“知识型工作人员需要领导但不承认等级”,这是被称为美国管理理论界的泰斗的彼得.德鲁克早在30年前就指出的。3他说,知识与任务而不是与等级相关,“任务决定一切而不是取决与姓名、年龄,或科目的预算,或从事这项任务的个别人的等级……所以知识必须象一个小组一样地组织起来,其中由任务来决定谁负责、什么时候、负责什么、负责多长时间”。

(三)支持管理创新的系统特点

由上述信息时代管理体制变革的征象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真正的管理创新必须是与这些变化相一致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灵活应变性

无论是组织机构还是信息系统结构都应以灵活应变性作为主要性能指标,单纯数量上的增减并不能显示改革成就的主要性能。英国《经济学家》杂志1993年9月一期对美国政府改革的评论文章4中指出“改革需要策略变化,消减工作人员只是精简机构的短期设计,当时间到来时,需求会使机构增加,这种作法不甚明智”。同样的意见也可适用于我国今天的政府改革。

开放交互性

同样,业务变化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都以能适应和支持开放性和交互性为性能衡量指标。其长期潜在的好处是这样的系统和工作特点是促进知识交汇同时也是促进知识创新的。

知识中心性

等级威权正在信息时代的面前逐步瓦解。知识威权重于等级威权。对以知识为中心的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支持是管理科学研究和信息系统构造的中心课题。与我国传统的尊重知识分子的观念不一样,知识分子只是一种身份,有时还演变为一种等级身份,而知识管理不重视等级身份重视的是知识,一切围绕知识组织起来,既不为等级所阻隔也不为专业所阻隔。围绕知识的任务一旦完成,组织的使命也就结束。所以,支持知识中心的组织机构或信息系统是最有创造性的系统。

(四)知识管理系统与网络

上述关于支持管理创新特征的系统,即具有知识管理能力的下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一定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系统,正是因为只有在internet上才具有支持我们所说的创新特征的充分能力:灵活应变、开放交互和知识中心性。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对基于internet网的“网上政府”或“网上办公管理”作前瞻性思考的恰当时机,需要实际地去预见其潜力和风险,作出我们的积极响应与对策。

四政府与管理创新

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篇10

――对准知识管理的oa

内容摘要:变革中的组织结构、变化的人,转瞬即逝的技术与一用即弃的设备,oa怎样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我们的工作怎样才真正具有价值?本文试图探讨围绕前沿热点话题“知识管理”展开对技术与管理的关系、知识管理在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与意义、管理创新的征象问题的讨论。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实践中的最大不足是忽视了技术与管理的结合部,缺乏围绕信息技术的管理新思想和新理论的创新。管理创新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对知识管理的探讨是信息时代管理创新理论的立足点。

办公自动化管理知识经济制度创新

一、技术还是管理?

对于一个社会,管理和技术同等重要,但技术和管理的结合部比二者更重要。这是最新的“知识经济”理论提出的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创见。它明确地表达了这样一种一直被混淆的观点:人类的首要和终极目标不是为了追求技术而是为了追求知识,知识只有在具有创新能力的情况下才能被获得。此外,现实的情形是,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人们可以买到技术但却不能仅靠金钱买到效率,(我们有太多的用钱堆砌起来的信息系统,在那里人们见惯了高技术与低效率畸形并存)。但尽管世人对技术成果必须经由管理创新才能发挥作用不持异议,但如何使技术成果特别是信息技术成果实现管理创新却是令所有人困惑的问题,而“知识经济”理论所提出的“知识管理”的探讨,令人信服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与核心精神。

二、知识与创新

在信息技术时代,知识与创新具有怎样的特征与意义?美国《福布斯》杂志1998年4月22日题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文章1很好地阐述了这一论题。主要内容如下:

(一)信息技术时代的“知识”

知识与信息

文章指出,知识不同于信息,并且,“知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在信息技术时代知识的具体涵义和目的是: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促进创新。其产生的过程及在信息时代的运用的具体目的是“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这正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无形资产胜于有形资产

知识可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正是隐性知识对发展具有潜力,但是目前能管理隐性知识的技术却很少,知识管理的创造性就是体现在使隐性知识发挥巨大潜力的过程中,知识管理要开发提供处理隐性知识的技术“把隐性和显性知识进行处理用一种适合于用户和商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从上述意义而言,在信息技术时代,人们将重视无形资产更甚于有形资产。

(二)知识管理

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文章提出了如下几点特征:

知识管理不是信息管理,其重点不是“技术和信息的开发”,而是“个人创新和集体的创造力”;

知识管理“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各种可行解决办法的一种综合”,“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属于管理经营范畴,其实施在于建立激励共享知识的机制,培养集体创造力。作者特别指出“创新和创造能力属于经营过程,但是以前几乎没有那个公司持这种观点”。

三、知识管理与管理创新

(一)成就与反思

自1985年以来,我国制定了办公自动化建设与发展的国家规划,政府各部门开始了大规模的信息技术的引进和信息系统的建设的进程。1996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开始制定《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显示了我国为在下个世纪初的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发展中走在前列而为之奋斗的决心。此后,在这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经过了奠基、初创的阶段,已进入成熟期,然而,办公自动化的建设是否在实质上提高了我国政府的管理效率?在那些具体的方面提高了效率?在那些方面没有?从投入与产出的分析来看,目前的办公自动化建设是有效益的还是低效益的?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效益,包括当前的和潜在的效益?

上述问题很少被认真提出,而且也很难回答。众所周知,我国的办公自动化是靠技术设备的配置为主体,而不是以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特别是管理方案的创新为支撑点。以这样的方式实行的办公自动化是高投入和低产出的。目前我国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的效益既没有被重视也没有被普遍地进行评估。在政府管理领域内缺乏新理论和新思维。

不容否认,我们对上述问题尚未能作出科学和明确的回答。特别是当研究的领域不仅仅涉及纯技术层面而且涉及到政府管理以及其间的复合关系时。对于在政府领域内,如何使技术与设备的投入转化为效益成果,当前特别需要各领域专家作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探索与创造性的思维。从国际的经验来看,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经过管理的创新。前述知识管理就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复杂问题的切入点,是任何变革都必须具有的理论准备。

(二)管理体制变革的征象

人类社会仍处于前信息社会,在发达国家,为信息技术时代所作的管理变革也只是初露端倪,但我们已经能够发现一些特定的征象,它们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变革:

组织结构的改变

由于信息传输方式的根本改变,建立在逐级上传下达方式基础上的传统金字塔式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包括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正在逐步解体,有时可能会发生突变。七十年代,以阿尔文.托夫勒等为代表的未来学家对社会信息化特征作出过预测2,这些远见卓识的观察和判断以惊人的准确性预言,将产生符合时代节拍的新的组织形式,组织结构呈现出频率越来越快的不稳定性,非常规部门快速增长,职能部门依然存在,但越来越多为解决一个专门问题而一用即弃的小组在其中“时隐时现,快速来去。”新的组织形式将是暂时性很强、适应信很强、变化迅速的,充满着稍纵即逝的基本单位和流动性极强的个人。相应的信息系统体系的建设也应是具有灵活性和强适应性的体系,特别是它导致重要的观念改变:过去一直认为并强调人――机系统要适应人和机构的要求和工作特点,而现在,情况变得模糊了,人和系统要更多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性的特点,更具体的说,是人在改变、要求人作更多的改变。版权所有

2工作岗位的流动与业务过程的多层面交互性

组织结构的变化也会带来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例如,今天美国的工作场所的非全日制工作岗位越来越多,同时,衡量工作结果的方式和观念也大大改变,目前已有3/4的比率的工作脱离了按“岗位付酬”的旧观念与旧制度,转而为按“业绩付酬”。

传统官僚组织包括政府和大企业组织的科层制的典型特点是严格的专业分工、部门分工下的业务过程,在信息技术时代将大大改观,取而代之的方式是跨专业学科、跨部门和跨地域的多层面的交互式业务过程。体现在软件开发方面,有大量的关于“群件”的产品出现,适合不同层面的交互性业务过程:一项设计或一个总体方案是由不同地域不同部门的人实时交互进行的,教师与他的学生动态、交互式完成授课,商家更多地与顾客群体一起在相互切磋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在所有这些活动的背后的支撑基础设施是环球信息网络。

知识型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

“知识型工作人员需要领导但不承认等级”,这是被称为美国管理理论界的泰斗的彼得.德鲁克早在30年前就指出的。3他说,知识与任务而不是与等级相关,“任务决定一切而不是取决与姓名、年龄,或科目的预算,或从事这项任务的个别人的等级……所以知识必须象一个小组一样地组织起来,其中由任务来决定谁负责、什么时候、负责什么、负责多长时间”。

(三)支持管理创新的系统特点

由上述信息时代管理体制变革的征象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真正的管理创新必须是与这些变化相一致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灵活应变性

无论是组织机构还是信息系统结构都应以灵活应变性作为主要性能指标,单纯数量上的增减并不能显示改革成就的主要性能。英国《经济学家》杂志1993年9月一期对美国政府改革的评论文章4中指出“改革需要策略变化,消减工作人员只是精简机构的短期设计,当时间到来时,需求会使机构增加,这种作法不甚明智”。同样的意见也可适用于我国今天的政府改革。

开放交互性

同样,业务变化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都以能适应和支持开放性和交互性为性能衡量指标。其长期潜在的好处是这样的系统和工作特点是促进知识交汇同时也是促进知识创新的。

知识中心性

等级威权正在信息时代的面前逐步瓦解。知识威权重于等级威权。对以知识为中心的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支持是管理科学研究和信息系统构造的中心课题。与我国传统的尊重知识分子的观念不一样,知识分子只是一种身份,有时还演变为一种等级身份,而知识管理不重视等级身份重视的是知识,一切围绕知识组织起来,既不为等级所阻隔也不为专业所阻隔。围绕知识的任务一旦完成,组织的使命也就结束。所以,支持知识中心的组织机构或信息系统是最有创造性的系统。

(四)知识管理系统与网络

上述关于支持管理创新特征的系统,即具有知识管理能力的下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一定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系统,正是因为只有在internet上才具有支持我们所说的创新特征的充分能力:灵活应变、开放交互和知识中心性。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对基于internet网的“网上政府”或“网上办公管理”作前瞻性思考的恰当时机,需要实际地去预见其潜力和风险,作出我们的积极响应与对策。

四政府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