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十篇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十篇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7:20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篇1

1.实习单位及心得体会

单位名称:窗帘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老板是我的舅舅,而且公司的规模也较小,所以公司里只有一位姓郑的老会计。她在我实习这段期间,很用心的教我,我在此期间也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学校里从没接触到过的东西。因为事先已经给舅舅打过电话,舅舅直接把我带给了郑会计。公司主要业务是窗帘销售和售后安装。

第一天舅舅讲了公司的主要业务以及涉及到的会计方面的主要工作,还有公司的规章制度,舅舅说:既然来公司实习了,那么也算是公司的一员要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来办事和约束。

郑会计根据我的实习时间,主要是让我了解财务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简单的出纳。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公司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公司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作为出纳每天上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银行取钱,然后就是带着钱回到公司,再把钱存到保险柜里。接着是最为一名新人每天必做的事——打扫卫生。

一天正常的工作开始了。首先我要查缺前一天做的帐是否有遗漏,检查完毕后,郑会计给我看了以前她做好的凭证,告诉我一些在做凭证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在看凭证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城建税、水利建设费等不知道是怎么计提的。后来郑会计告诉我商业企业的:教育费附加=增值税*3%;地方教育费附加=增值税*2%;城建税=增值税*7%;水利建设费=销售收入*1‰。还有一些科目和以前在学校学的有所不同,最简单的举例:课本上的“库存现金”到现实中企业里用的就是“现金”科目,还有课本上把付给职工的薪酬记入“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但是企业中把它记入“管理费用—工资”还有很多关于薪酬都记入福利费、保险费等等。

通过郑会计的讲解使我了解到原来在企业里还有这么多我们以前不知道企业要交的税。

最让人兴奋而又挑战的是:接待会计人员在教育的培训讲解工作,当然这是在公司呆了半个月之后的变化了。

2自我感受

实践与理论的意义的差距让我从新开始思考,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与职业技能.实际操作的差异让我倍觉能动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沟通也是人生的一大课题:作为一名会计不但要与本公司本部门沟通好关系,还要沟通好与各个部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与银行沟通好关系,如此更加方便平日的业务顺利流转,做通每一个环节的沟通工作实属必要。因此成为一名专业的会计人员不但要专业技能强还要沟通能力强,更重要的是要对平日的工作做到一丝不苟,严谨以待。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篇2

关键词顶岗实习离岗校企合作职业道德教育

0前言

顶岗实习是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项教学任务,目的是让大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实现工作岗位零对接。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既然是高技能应用型的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因此在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同时,企业的文化教育、道德教育、人际关系和困难挫折教育在顶岗实习阶段显得更加重要。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同意企业接收签约学生马上出去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抓住机会,充分展现自身才华。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坚持,出现了擅自离岗、频繁换岗等现象,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调度,影响了学校的毕业生名望,导致企业不满意度增高,学校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这一现象对带顶岗实习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值得高职院校所有教职工深思。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实操技能的同时,更要从基础的岗位做起,不怕吃苦,不怕劳累,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顶岗实习的意义

1.1顶岗实习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增强岗位意识感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多数专业培养目标就是从事车间一线的操作工人,一定要求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操守。能够脚踏实地的干工作,兢兢业业的做基层,不断磨练自身岗位意识感,在工作岗位上克服万难,不断前行,创造价值。

1.2顶岗实习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尽快转变观念

高等教育实现了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顶岗实习实现了大学生从生活学习到现实社会中工作的转变。大学校园是在校生从校园生活到现实社会的过渡,顶岗实习能帮助学生强化企业的安全、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尽快地融入、适应社会。

1.3顶岗实习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增强社会经验能力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能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即增加工作经验,又积累社会阅历,起到很好的锻炼和劳动实践的作用。在实习期间,应该抓住机会,认真、踏实工作,锻炼所学理论实践知识,锻炼提高自身沟通协调能力,提高与人交往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真知实干职业岗位能力,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总之,在顶岗实习期间,实习生可以利用社会企业的设备等资源,见识并进行生产一线的操作,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行为习惯。顶岗实习是一种促进学院就业的最直接的方式,拓宽了就业市场,学院制定了相关顶岗实习标准和实施细则,提高了教学质量,它已成为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社会发展高等职业化教育的必然要求。顶岗实习为企业人才需求实现零距离无缝对接,企业指导师傅也要符合院校校外实习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学生的安全和职业教育,实现了三方共赢。今年两会,国务院又对顶岗实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充分体现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2学生顶岗实习离岗现象原因分析

通过近几年学生顶岗实习的接触,大部分同学能坚持,但是在实习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擅自离岗和频繁换岗的现象,原因主要出在思想方面的问题和现实方面的问题。学生的频繁换岗,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直接影响顶岗实习的状态效果,影响了企业的人才培养规划,影响了学院的教学实施和就业情况。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企业用人的岗位要求,适应行业职业素养要求。

2.1学生思想心理方面的问题

(1)抵触心理。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离现实社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这种不适应产生了抵触心理。分析原因有三:其一,有同学认为去企业工作是毕业以后的事情,好玩贪玩,还不舍得校园生活。其二,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与专业不对口,或者太单调,学生觉得在浪费时间,学不到知识。其三,部分同学认为提前出去工作,企业单位把自己当成了廉价劳动力,企业单位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2)不适应角色转变。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计划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让在校生走出校园、适应社会、转变观念,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顺利过渡,为毕业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恰恰有部分同学不适应角色转变,产生了消极情绪。首先体现在傲慢的心理,觉得自己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从事的是技术型工作,高估了自己,应该是坐办公室,而不是在企业的一线实际动手操作。其次体现在某些同学的自卑心理,有些是因为专业是w院的小专业,有些是因为在校期间专业技能不过关,企业指导师傅批评的多了就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再次,有部分同学觉得离开学校后没有人管了,反而觉得不适应。这也反映了自我管理能力差,角色转变能力差。

(3)心理期望值过高导致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为了留住学生,防止他们转专业等原因,放大了本专业的工作环境、优势待遇,使得学生心理期望值过高,而顶岗实习又不能很好的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学生需求,顶岗实习一段时间后发现与理想生活差距较大,产生了思想的波动,从而产生了频繁换岗的现象。

2.2学生和企业现实方面的问题

(1)依赖心理。现在的大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精心呵护下,很少在社会上动手锻炼,对校园更是有一种依赖感,很难经济上的独立生活和实习。也可以说,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部分同学在家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大少爷生活,步入社会后难以坚持企业一线的劳动强度,想念家里安逸的生活,养尊处优习惯了,就当了逃兵。也正是因为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加之大学期间学习压力不大,过惯了享受享乐的悠闲生活,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拈轻怕重的思想使得他们更加放不下最后几个月的美好校园生活。大学校园生活的自由舒适与企业制度的严厉工作的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致频繁换岗。

(2)人际关系和受挫折能力差。校园生活比较和谐,同学比较单纯,教师重基础知识强动手实践,挫折教育较少。顶岗实习的岗位有限,岗位分配时如果环境待遇与平时在学校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一致,产生了落差、失落感、孤独感,影响了顶岗实习效果,更有甚者会产生心理问题。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和企业领导、和指导师傅及同事友好相处。一有矛盾,全是别人的错,不会从自身找原因,不会尊重别人。再者有企业同工不同酬,同一岗位,新老员工待遇不一样,使得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产生了不平衡感和不公平感,影响了大学生年轻人的工作热情。此外,相比和蔼可亲的老师,企业的指导师傅批评的更直接更不留情面,碰到阴险冷漠的同事,对比善良团结的同学关系,加上在家都是掌上明珠,娇生惯养,我行我素,心理难免会出现孤独感和失落感。一方面迫切希望得到单位领导赏识认可,一方面又缺乏自信,工作做不好,怕企业指导师傅的批评和同事的冷眼相对,考虑到工作中的不顺心和不公平待遇,随即产生恐慌、委屈、无助和会有打退堂鼓的想法。

(3)企业环境复杂,工作单调。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有竞争有压力,有时人员流动大,环境复杂。在校大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自律意识差,自我防范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弱,所以会出现一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事,再加上社会经验较少,思想单纯,容易上当受骗。顶岗实习学生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的是更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凡事都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大多又比较单一,操作简单重复,同学们普遍认为任何人都做的了,学不到知识,简单乏味的劳动,让实习生感觉不到自身价值。企业考虑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也不愿意学生轮岗,上夜班、加班也是常事,员工宿舍也不必学生宿舍安全方便。

3学生顶岗实习离岗现象管理对策和几点思考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在完成工作任务、具备劳动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职业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学校要加大思想道德课程的开设,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专业带头人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职业道德、规范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同时,企业要加大管理,增加培训,加强纪律管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奉献观。

3.2加强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文化是企业灵魂,是一种精神力量。一门合格的员工首先要认可本单位企业文化。学校也要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宿舍,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参观实习单位等机会,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认可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文化、进而接受企业文化。

3.3建立健全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机制

机制必须与措施配套,顶岗实习必须采取确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价,多层次、多角度的校企双方考核必须与管理挂钩。学生尽快适应双重身份,转变角色,勇敢地面对社会,接受学院和企业的严格考核,认真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任务。指导教师要严格执行顶岗实习标准,从安全、工作态度、纪律、人际沟通、协调合作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勤去企业,把收集到的学生的消极思想反馈给学校领导,对不符合实习要求的单位有学校出面干预协调。学院应积极与顶岗实习单位协商,提供给实习生必需的食宿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保障实习生的生活便利和人身安全,最大限度地留住签约学生。对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与专业不符的情况,学院要出台相应办法,避免出现抄袭顶岗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随意找实习单位盖章给定成绩的情况发生。

4结束语

顶岗实习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应该高度重视,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师傅经常沟通,辅导员勤做思想工作,规范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企业应该严格把关,常做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而针对顶岗实习的擅自离岗和频繁换岗现象,在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的政策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安全管理思路,从思想方面的问题和现实方面的问题着手分析离岗原因,研究离岗现象管理对策,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与就业的零对接,切实提高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荆凯.浅谈校企合作加强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的策略[L].企业技术开发,2015(9).

[2]凌玲,徐金寿.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国内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2(29):142-143.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顶岗实习;旅游群专业;校企合作

一、引言

与普通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高职教育理念中,顶岗实习已成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种种原因,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也是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旅游群专业学生实习现状,探讨其深层原因及相关对策。

二、旅游群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1.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够。学生作为实习的主体,其问题非常关键。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把顶岗实习当作打工赚钱或取得实习成绩的手段。具体表现为:一是不能及时转变角色。学生习惯了学校的生活,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适应旅游从业人员这一服务性角色,使得在实习中很难及时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二是缺乏良好的心态。有的学生之所以报考旅游类专业,是被电视电影中旅游企业优美高雅的环境等表象所吸引,当进入真实的实习环境之中,从事的岗位、工作环境等与期待有落差,于是出现倦怠心理。重要的是很多学生满怀着新奇到旅游企业实习,当发现企业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时,就会因为不理解不适应而产生厌恶实习、逃避实习的消极情绪。三是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学生与企业之间没有明确的就业意向,实习期间还需思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学生认为,现在实习的岗位技能与未来就业岗位要求未必一致,当下的实习表现不会影响今后的就业。基于这种认识,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及要求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劳动纪律、工作表现等方面的约束力下降,学生缺乏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岗位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自律能力不强,内驱力下降,均不同程度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四是缺乏较强的自律意识。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企业和学院的双重管理,但又因为各方面因素限制,使得学校对学生管理很难控制,几乎全部依赖企业的管理。而企业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在职的员工,较少的重视实习生的作用,使得实习生没有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宿命感。

2.学校对实习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高职旅游群专业具有典型的人文社科性特征,没有理工科专业鲜明的技术性特征。因此,旅游群专业的顶岗实多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由于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实习地点的分散化、实习内容的多样化等特点,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和监控难度较大,学校在实习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改革的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严格细化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这是顶岗实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管理以制度为依据,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关于顶岗实习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对于实习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指导教师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均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管理比较笼统松散,没有一套科学具体的管理运行程序,各部门分工未细化。这些缺失严重制约着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顺利、健康发展。二是与企业沟通不够深入。由于院内指导教师数量有限,而且大部分缺乏实践经验,所以聘请企业指导老师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校方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企业兼职教师也往往只是挂名,并未发挥实质性作用。三是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大多数院校采用单向评价,即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评价的维度较单一,没有一套量化的标准。对于指导老师并不要求评价。这种评价的随意性不利于学生和指导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旅游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法律制度、安全和利益保障等种种原因,大多数旅游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只是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以解决用工荒或者节约人力成本为目的,主观上缺乏积极性和合作精神。主要表现有:一是企业在用人过程中明显只顾及企业利益,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经常安排学生加班加点,经常给学生安排最脏最累的工作,美名其曰“磨炼”,实则解决旅游旺季的用工荒问题,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二是企业只注重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却很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一般施行帮教制度,即由老员工或者领班主管等负责对学生的指导。在帮教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帮教人员因为工作忙或者不想新人掌握了技能而超过自己,甚至连自己都没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一味地让学生单调地跟着照做,以致学生学不到系统的操作技能,也丧失了工作的热情。三是企业专注于学生在岗时间的管理,对学生工作时间之外的生活、安全等事项缺乏安排和关心。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疏于与校方沟通。一旦出现事故,推卸责任。四是企业考虑自身经营需要,基本上不给学生提供轮岗的机会,使学生无法全面认识和实践各岗位工作流程,大多数学生只是在简单枯燥地重复劳动,严重影响学生的实习兴趣和实习效果。

三、优化顶岗实习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牵头,推进校企深度合作。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需在校企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目前,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合作不够深入。政府应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指导意见》,明确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模式,细化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的责权利。政府应牵头组织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从企业贷款、税收、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出台一些相关政策进行引导,鼓励行业企业积极与职院深度合作,大力支持订单式培养模式,将顶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为培养高质量高技能地方经济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学院主导,改革实习管理机制。一是制定严格的顶岗实习管理运行程序。学校成立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统一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由校企合作办或招生就业办牵头负责联系实习企业,考察实习企业资质,与相关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教务处与系部确定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下达实习任务,并发放《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学生顶岗实习手册》、《指导教师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信息反馈表》等教学资料和文件。系部负责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签顶岗实习协议、做好实习前动员工作。企业根据实习协议的要求,安排企业指导教师,明确岗位职责,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发放报酬等。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实习期间学生的顶岗实践,共同评定实习成绩;合理安排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同时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活管理以及实习后典型事迹汇报与表彰等工作。顶岗实习结束后,由系部上交学生的实习成绩给教学处,学生向系部提交《顶岗实习信息反馈表》,系部汇总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反馈给教务处、校企合作办或招生就业办,各部门根据信息反馈改进自身工作,为组织下一次顶岗实习做准备。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优化顶岗实习的效果,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必须建立科学可行的实习评价体系。对学生实习效果的检验可由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客观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能力训练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评价维度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遵守纪律、职业能力和工作绩效等。其中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占整体评价的50%,由企业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全面考察,采用阶段性评价(每周评价一次)方式,学生实习结束后,企业对学生的总体表现给出考核结论,并评定成绩。学校教师评价占50%,由两部分组成:对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考核占20%,主要是根据指导教师实习巡视周日志和返校后对学生实习手册的检查,另一部分是学生返校后,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需完成的专项任务进行考核,主要以答辩的方式,成绩占30%。对顶岗实习成绩优秀学生,系部或专业可采取优先向企业推荐工作,优先评定奖学金等手段激励学生。指导教师的评价体系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将指导教师的态度、责任心、业务能力及指导方法等纳入评价范围。最后将成绩分别反馈给学校和实习企业,建议学校和企业将评价成绩纳入奖金、年终考评等体系,以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顶岗实习不同于在校生活,学生在实习中会出现种种问题,所以学校需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顺利平稳度过实习适应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我们采用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沟通,方式有指导教师电联或巡访、学院和系部领导定期到企业与学生座谈慰问、企业举办座谈会或开展娱乐活动等,实现对实习生的压力、问题进行及时疏解。一种是远程管理,即学院建立实习网络平台,从实习学生中选出组长或信息员,及时将动态信息传达给指导老师,老师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企业主管,以“准员工”身份要求实习生。旅游企业需将顶岗实习学生看做潜在的员工,以“准员工”的身份要求学生,妥善安排好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提倡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生活上给予关心爱护,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企业应主动将企业文化和企业规章制度融入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安排企业管理人员或技师作为指导教师,把岗位技能、企业运作流程和技术管理活动作为顶岗实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充分调动企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企业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深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对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的求知欲也日趋增强,并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企业的认同,希望在毕业时能够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旅游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如果旅游企业能以这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人才培养,不仅能解决用工荒的问题,而且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

顶岗实习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涉及面广、比较复杂,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我们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深度合作,才能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安全、有效、有序,才能更好地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实现政校企“多赢”。

参考文献

[1]邱丽芳,李德尧,张宇驰.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2]苟建华.校企合作模式下校外实习管理机制的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13)

[3]姚和芳.顶岗实习运行管理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张云星.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与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5]毛瑞,周纯,郭慧.高职院校企业顶岗实习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0(11):212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篇4

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保障实习基地稳定运行在园林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运行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校外实习基地,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为实习的运行提供管理监督保障。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如由学院和企业的专家共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保证实习顺利进行,使得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稳定的发展。机构不仅承担着基地建设和监督的任务,而且根据园林的发展,实际研究并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结构,协调校方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困难,就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制度、实习基地的建设提出科学合理化的建设意见。

建立校企利益驱动机制仅有诚信机制和校企合作的协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保证校外实习基地长效稳定的运行。园林企业一但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管理人员的变动、企业的转制等,双方的关系就会受到重创,合作也很难继续下去。因此,要求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要让园林企业实实在在地感到学生的到来有助于提升园林企业的员工的整体素质;有助于降低劳动成本;双方联合取得、合作、执行的横向科研课题研究有助于园林企业在管理水平、经营理念、运行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让园林企业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校企合作的好处。

规范化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良性循环。但是,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园林企业的保密机制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相对的封闭性和短期性,使得学生对园林企业很难产生归属感,因此,学生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降低。另外,校园、企业环境的反差、繁重复杂的体力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使得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心里波动。在实际的管理运行过程中,管理方面出现了漏洞和突出的问题,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4]。

实习阶段的规范化管理1.签订实习协议校方在实习前与实习基地就实习运行中的具体问题签订协议书,协议中要明确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的责任与义务。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权益,也保障了园林企业的利益。协议是对学生实习过程中行为规范的约束,既保证了学生应得利益的实现,也保障了园林企业的的利益最大化,将实习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降到最低。2.建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校方选派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优秀的老师作为实习过程中的指导教师,在学生的实习期间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指导。企业方选择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技术过硬的优秀员工通过传、帮、带等途径进行实践指导。双方的指导教师要及时沟通交流,对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给予解决和帮助。3.实习动员实习前的动员会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实习,提醒学生对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心理准备。与此同时,还应就实习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进行结合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过程中将课本知识有机地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充实自身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实习过程中,角色的转变对于学生心理有一定的影响。校园学习环境和企业工作环境的变化,会使得学生在学习、工作、心理上都受到考验。要使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就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对学生和企业加以约束,以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1.制定系统配套的实习制度在校企合作的实习模式下,校方要与企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企业运行机制,共同制定既符合实习规律、实习学生特点、园林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又符合园林企业的行业规定和自身的管理制度的系统、配套的实习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确保实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和手段。2.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实习的运行过程中,监督的力量不可忽视,有效的监管机制,能够使专业实习执行方即校方和企业都收到良好的回报。监督机制的建立保障了校企所签订的实习协议和各项制度的执行,既规范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也制约了园林企业的行为,防止企业对实习环节敷衍了事、执行不严、行为随意、纪律松散等。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篇5

关键词: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过程监控

0引言

《顶岗实习》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实践类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通过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从而强化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职业特性,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从目前顶岗实习的实施情况来看。顶岗实习的三方即企业、学校、学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生思想认识比较模糊,吃苦能力比较差,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由于学校处在珠三角,学生大部分为本地生为主。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都不错。在顶岗实习期间,一般企业给的报酬比较少,因此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去顶岗实习。即使去顶岗实习,对工作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对顶岗实习的目的认识也不清,而且当现实与其要求不符时,就会闹情绪、行动迟缓,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学生实习分散,稳定性差,教育管理难度大。在顶岗实习中,由于一般的企业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岗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取分散实习的办法,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3)在顶岗实习的工作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得到提升。另一部分学生却很难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不平等,产生心理波动。学生进入企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事事感到新鲜,把问题想得很简单。一旦遇到挫折和所谓的不公平,容易产生偏激的心理。

(4)学生安全问题。安全保障问题是当前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顶岗实习学生长时间远离学校,并且实习地点分散,客观上便造成沟通与联系的不便,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是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易出现生产性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真正走向社会,社会经验缺乏,易上当受骗或发生安全事故。

1.2实习单位方面的问题

(1)企业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类型有限,对口的企业不是很多。目前我市的企业主要是生产制造型企业,信息产业相对比较薄弱一点,这是由我市的经济产业结构所造成的。因此企业要接收大批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实习学生有点困难。

(2)企业觉得接收实习学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企业接收实习学生需要提供食宿条件、进行员工培训、负责安全问题、安排专人负责等。另外实习学生的工作效率比较低下、吃苦能力差、怨言多、提的条件多这些因素也造成了企业不太愿意接收实习学生。

1.3学校方面的问题

(1)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少能在工作日进入企业看望实习学生,这对于学生实习的过程管理和控制是不利的。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应需要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紧密配合双管齐下对学生进行指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但在目前的高职院校里还不能做到由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全职指导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专业教师每年需要完成一定课时的教学工作量,课余时间有限,通常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去走访学生,但效果却因不能现场指导而大打折扣。

(2)学校对于外出指导的教师缺乏激励政策。学校对于外出指导的教师虽然有计课时的政策,但缺乏激励措施,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的积极性,而且存在实习期联系教师的通信费无法报销、外出交通费不能报销费用等问题。因此有些专业教师宁愿在学校多讲课也不愿跑出去指导学生,他们认为不但非常辛苦而且有的时候还要倒贴钱。

(3)缺乏大批相对稳定、能满足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实习岗位都是通过家里的关系或者是自己的努力找到的。由于我市信息产业比较薄弱,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实习岗位对口要求。个别学生联系的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发挥不了顶岗实习的作用。

(4)人才培养大纲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目前高职人才培养大纲大多无法与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相匹配。而企业有自己特有的经济活动规律,高职专业必须与对口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必须迎合企业的需求,设计出能与合作企业协调运作“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计划,顶岗实习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

(5)缺乏可控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来保证实习质量。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安排在最后学期的毕业实习,名义上也要求“顶岗”。实际上大多因缺少监控而流于形式。顶岗实习的学生往往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在长达半年的实习时间里,学校如果没有与之相当的体制与机制保障,顶岗实习很易失去有效的控制,形成“放羊”现象。无法切实保证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的目的。

(6)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顶岗实习需要对学生定期进行监控与评价。但难度大,主要原因在于:①校内指导老师不可能长时间在每位学生的实习现场,校外指导教师工作任务重无暇实施考核;②实习时间长,实习点分散;③考核内容多,一般由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组成;④因实习企业不同,实习岗位不同,考核标准难以统一制定。

2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

(1)尽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①做好顶岗实习重要性教育;②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可围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等为主题开展大讨论,让学生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③做好励志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不与时俱进,不具备积极进取精神,不能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往往只能沦落到被社会淘汰的境地;④做好安全纪律教育。把人身安全、生产安全和遵纪守法作为重点教育内容,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排查各种隐患;⑤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实习报酬问题。绝大多数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报酬时并不是按正式员工的标准进行。可能会造成学生巨大的心理失衡。同时,学生实习岗位不同实习报酬也有所不同,辅导员、班导师、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摆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学会用企业员工的意识思考问题和要求自己。

(2)目前我市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阶段,政府应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提高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结构当中的比重。另外政府应当出台措施,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从而能够满足大批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3)制订灵活的激励政策。学校应制订更灵活的激励政策,例如在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效果良好的应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考核加分倾斜,对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起到突出作用的实习联系教师给予一定奖励或考核加分倾斜。

(4)做好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对于校内指导教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进行:①减轻专任教师教学任务,鼓励教师下企业,培养企业实践工作经验。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深入学习,同时加强与顶岗实习企业的合作,创造条件让他们到企业中从事岗位工作,迅速提高技能水平;②聘请企业高技能员工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③鼓励教师多与企业人员沟通合作,联系顶岗实习基地:④鼓励教师成为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指导教师的通信费、外出交通费应给予报销,并与评优评奖挂钩,提高其指导积极性。

(5)积极推动顶岗实习基地建设。①寻求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加快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目前我校是市政府主管的唯一一所公办院校,所以在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可以积极寻求市政府支持,使其出台一系列对承担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的优惠政策,并做出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加快校外定岗实习基地建设;②学校要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拿出一定量的资金与专业相关、管理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联系,并将其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象。降低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费用。共同发展。

(6)加强校企合作,制订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事关重大,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被企业接纳。因此要求教师必须下企业调研。听取企业人员的意见。制订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学校也在大力对课程进行改革,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至少对一门课程进行课改。

(7)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监控管理。由于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学校应该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开发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建立顶岗实习的管理平台,对顶岗实习过程实行远程管理。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搭建信息沟通的渠道,并通过QQ群、电话以及走访等形式进行沟通,及时将学校的有关要求通知学生,将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报告学校和指导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实习期间的具体问题。另外学校应该在顶岗实习方面应该配置专门的督导人员。督导人员要深入企业,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指导教师、企业沟通,保障顶岗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篇6

摘要:通过到企业走访调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毕业生对企业和学校的看法。概括分析出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不适应企业要求的根源,提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学校应加强对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人才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实习生;不适应因素;教育对策

当今世界,教育同产业的结合愈来愈密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面对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破解“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的难题?职业学校要发展必须与企业接轨,必须培养与企业相适应的、满意的人才,使毕业学生能实现充分就业,这样,社会才能认同,家长才能满意,学生才会选择职校,学校才能兴旺发展。

为此,本人走访了珠江三角洲五家用工企业,从企业的用工要求中得到深刻的感悟,并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建议供同仁们参考。

一、走访的企业及学生代表

1.广东肇庆市风华集团冠华公司(人事部:王主管)

对中职实习生的要求是首先服从工作安排,稳重踏实,能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诚实、刻苦、向上、责任心将是我们录用人才的最佳标准。我们最担心一些学生眼高手低,对企业环境和待遇过于理想化,斤斤计较。技术差点尚可以学习,但若心态浮躁,这山又望那山高,最终将一事无成。

代表学生:卢远虑,”在校两年确实也学到不少东西,特别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我校特别重视礼貌礼节的教育,在校时我们见到老师到问候一声“老师好!”来到厂里习惯了,见到领导同事都说一声“好”。厂里员工都称赞我们宜州职业学校学生懂事、有礼貌。但我们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点用不上。“

2.广东肇庆市风华集团粤华公司(人事部:梅部长)

中职实习生要对自身有客观的认识,要端正实习的心态。刚来实习要目的明确,先要虚心学习,要锻炼,有付出才有收获。在我公司实习的各个学校学生,相对而言还是宜州职业中专学生踏实肯学,文明懂礼。但也有个别学生爱上网,常因上网而上班迟到或旷工。企业与学校是不一样的,在学校迟到可能教育就可以,但在企业就与以经济处罚,每迟到一次就要扣工资20元。

学生代表:公司要求很严,时间观念很强。上班时间一到,所有生产线员工都必须到岗,如有人迟到或旷工将会影响到整个生产线,所以这方面的处罚就很重。时间也很紧,吃饭时间只有40分钟左右,在学校午睡惯了,刚开始我们很不习惯。上班过程中也很紧张,不能讲话,开小差或接听电话,整个公司都这样,我们现在也习惯了。

3.广东惠州光弘公司(人事部:黄部长)

我们对中职实习生的要求首先是责任心,因为责任心是完成好每一项工作的保证。其次是有现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企业里每一项工作都不可能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毕业生中最大的不足是认为产品是企业的,工作马虎了事,于是生产次品多,影响企业的效益。

学生代表:卢冬华,“到企业实习以后感觉到社会与学校差别很大,各项制度和处理方式都不一样。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以教育为目的,而企业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围绕经济效益来制定。违反了公司规定不是扣工资就是被辞退,所以来不得半点怠慢和虚假。希望母校以后多强调这方面的引导。”

4.广东顺德科龙空调公司(车间主管:祭主任)

手脚勤快,踏实能干,服从管理和善于沟通的实习生最受我们欢迎。最不喜欢那些玩世不恭型的学生。这些在实习工作中表现就是吊耳啷当,爱怎样就怎样,你扣工资你就扣,你骂让你骂去,无所谓,不在乎。

学生代表;刘涛

在一个单位最重要是懂得做人。技术可以慢慢学,但如果你不懂得做人,别人不喜欢你,你永远没有提拔的机会。所以在学校老师常说:“先做人,再做事;先成人,再成才”是非常有道理的。

5.广东佛山山水君悦大酒店(人事部:曾部长)

我们服务行业的,对实习生的要求首先是服务意识强,脾气好,手脚勤快而踏实稳重。其次是注重形象和礼仪。但有些学生把自己当着一个玻璃花瓶,受不了一点点委屈,处处求公平。我们建议广西宜州职业学校最好增设粤语课程,因为广东一带都用粤语交流,许多学生刚来时,客人点什么菜都听不懂,无法交流沟通,工作是很被动的。

学生代表;兰妙,“在酒店工作,只要你得到客人好评你就是一个好员工,你就会得到酒店的重用。但要得到客人好评你就得熟悉业务,悟性高,客人需要什么你能尽快领会。性情要温和,手脚要麻利,还得注意你的表情,注意微笑服务。”

二、经过以上走访了解、调查概括,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不适应企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点

1.实习目的不明确,人生职业理想模糊

经过调查,中职生到企业去实习,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随波逐流。工作过程中得过且过。中职生普遍缺乏人生理想和信念,许多学生没有制定一个中长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走进企业,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和单一的流水线工作,对一些人生问题缺乏认识,诸如:人应该追求什么?我们为企业老板“打工”目的是什么等等问题不甚清楚。实习时常常混天了日,不思进取,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常感受困惑。

2.个人综合素质欠缺

中职生的年龄在16-19岁之间,正处于心理、个性、品质的易型期,也是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时期。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存在“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重操作,轻知识”的现象,其中轻素质主要是轻人文素质的提高,即重学会做事,轻学会做人,这种现象的后果,会导致个人的综合素质存在缺陷。因此,他们在生产流水线实习时,具体操作时往往不用心思考其原理,而是将其配件简单组装,完成一道工序了事,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大量次品、废品、重新返工的现象。个别学生的自制能力差,经不起社会上的诱惑,个别人沉迷于网络,甚至成瘾,导致个人意志消沉,实习时经常出现迟到、甚者打架、旷工等违纪现象。中职生个人素质存在缺陷,是最不受企业欢迎的。

3.适应企业能力较差

实习生到企业实习,就要认同职业的行为模式,遵守厂规、厂纪,自己的行为逐步达到行业规范的要求,达到企业对岗位的要求。经过调查,企业岗位的要求与实习生的自身能力存在着差异,由学生的角色向员工的角色转化普遍较漫,大部分实习生需要经过1-2月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少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而被迫中断实习,当了“逃工”,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实习阶段的社会化进程。

4.个人心理素质低下

心理素质社会化就是使人的健康的心理指导自己的行为。据调查:年龄在16-19岁之间,正处于心理、个性、品质易型期的中职学生,心理上还不成熟,个人心理的承受能力还不强,心理素质还不高。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前,对企业、社会估计过高,对一切环境理想化,对企业的管理文化了解不够。实习后,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受到管理人员批评时,上夜班疲惫时,就会对自己的选择发生动摇,心灰意冷,心灵孤寂,尤其是和领导、同事、同学不协调而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退缩心理,实习中出现不能虚心接受领导、同事的建议和批评,对人冷僻、淡漠等现象。这是不受企业欢迎的。

5.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能拥有较多的成功机遇。实习生的社会化过程很重要的是要学会生存,增强参与社会的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共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礼貌待人。据调查:实习生普遍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不知道如何同领导、同事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旦有矛盾,就可能要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斗殴等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不少实习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处世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耐挫能力较差,这使他们实习受挫。

三、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人才的教育对策与方法探讨

1.与企业文化相互对接,营造“零距离”实习就业氛围

职业教育实质是就业教育,中职生毕业后要进入社会,走进企业,企业是学生的用户,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学习和借鉴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相互“对接”,让学生在校内能感受到企业各种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融入企业文化中去,营造“零距离”的实习生产氛围。企业文化在教室布置的要求,要体现出融合性和时代性。如企业经营理念,公司的工作精神相统一,德育园地是专门张贴学生的3Q、5S宣传和考核材料、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习园地是学生学习技术的心得体会,两侧墙壁悬挂公司的简介、总裁的话语及企业文化宣传标语,如:“今天不努力学技术,明天将努力找工作”、“今日学校技术标兵,明日企业岗位明星”等等,整个布置朴素淡雅,既体现出校企文化的融合性,又营造出一种企业生产的浓厚氛围,时时强化着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

2.加强实习前就业指导,使中职生有充分思想准备

学校根据内容安排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及实习指导教师,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教育的内容包括:(1)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明确人生的意义。(2)学习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及实习公司员工的行为规范,使中职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是提高能力促进其成长的重要阶段。(3)专业部在实习前,简要介绍实习企业的环境、特点、位置,观看实习企业的录像,让中职生知道即将实习的时间、地点,并介绍企业的概况、文化、工作特点、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等。(4)学习实习企业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防范工作差错的有效途径。在实习前组织他们重点学习安全实习的相关内容,如安全用电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对实习生进行强化教育,让他们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3.强化实习前技能训练,以“准员工”标准严格要求

中职生在专业学习中,虽然经过了学习理论、实验、技能操作等多个环节,但仅仅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初步过渡。为使他们在进入实习企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在进入实习企业前,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以“准员工”标准来严格要求,集中进行专业技能操作的强化训练,训练后对中职生逐个进行考核,不及格者留校再训练,推迟实习。在中职生实习前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的同时,给予心理辅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

4.及时的加强心理辅导,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部分中职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为薄弱。大部分中职生在实习前担心与企业领导、班组长难以沟通,害怕难与带教师傅、同事建立良好关系。因此,应及时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教育,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引导中职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学会同领导、同事、同学如何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虚心接受企业的每一级领导的工作安排和批评,逐渐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和善待人,以真诚、谦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的给予辅导。

参考文献:

[1]王晓斌.走人文素质教育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1.1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篇7

关键词:酒店实习生;心理变化;调整策略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需经历半年以上的实习期,酒店企业工作强度高、操作技能过硬与人际关系复杂等岗位特征,使实习学生心理可能在不同阶段发生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或多或少会对实习效果带来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影响。实习期的不同阶段中,学生将经历多次环境改变与人际关系变更,因此,特别要求校企双方携手合作,时时跟进学生实习进程,合力稳定学生情绪,科学引导其正确面对“社会人”身份初期阶段的相关难题,为学生实习保驾护航,帮助他们构筑平稳就业的“心理防火墙”。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实习的基本态度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态度

实习生是没毕业离开学校到用人单位工作一段时间的学生,因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容易对实习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幻想,理想化倾向明显。学生普遍认为,实习是自己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始端。这种对未来空间的无限扩大意识,导致学生对实习生活与工作保有超出实际情况的美好想象。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实习酒店的态度

学生在实习前大多数对酒店的了解不够深入,多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述、网络信息得到相关实习信息,而这些信息源往往容易美化酒店工作环境与工作关系。因而,实习生进入酒店前对企业一般都充满期待,认为酒店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都素质极高,工作环境极好,是实现人生梦想的场所。尤其对国际品牌的高星级酒店,容易产生“神圣工作之地”的认知,同时也十分庆幸自己选择酒店行业。

二、高职酒店实习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

(一)确定实习单位前

确定实习单位前,大多数学生处于迷茫状态。面对即将经历的面试可能出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选择的紧张情绪,个别学生害怕竞争,回避面试。大多数学生希望到各方面条件较好的酒店实习,但又不知哪家企业最适合自己,容易接受他人意见也容易随波逐流。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浮躁、纠结,不知所措。

(二)实习准备阶段

一般在准备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极易产生波动。准备阶段可分为前期和后期。这一阶段前期,学生大多确定实习单位,每位实习生会对自己的实习单位进一步了解,同时在这阶段,学生纷纷对自己的校内私人物品做相关处理,不会在实习单位方面花费太多时间。因此,准备阶段前期,学生心理状态不会出现太大变化,几乎很平稳,多数静静等待进入实习单位。准备阶段后期,即刚进入酒店之初,学生心理会产生不小波动。由于酒店企业毕竟是营利性单位,选拔实习生与分岗前期均会立足企业文化与选拔标准对实习生做出相应部门、相关岗位安排。这类安排使实习生之间的外形差距与能力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使实习生对企业产生一定失望情绪甚至是反感,觉得不公平,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怀疑。

(三)实习初期

实习初期,实习生的心理状态最为变化无常,这一阶段的实习生情绪也最为复杂。刚刚踏出学校步入工作环境,面对陌生的一切,学习的理论很难立即得以发挥,往往呈现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的工作状态。部分学生甚至发现,工作实践与课堂习得的理论有明显差距,产生害怕自己犯错的紧张心理,更担心因工作表现不佳最终影响实习成绩。这一过程中,学生原有的人际交往范围在企业中得以扩大,新来的员工、老员工、各级领导都需要重新认识并建立工作联系与同事情谊,更需面对的难题是,每天需要与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秉性的宾客交流沟通。某些酒店因人员流动率较高,几乎每月都有新员工加入,又由酒店工作性质决定,每天也都有一定数量的新入住宾客与离店宾客。这些企业特征对实习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环境并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在最短时间内与员工和谐关系,在最短时间内对客人有深层次的了解,以便提升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不少实习生初期便无法适应工作节奏,由学校舒适生活进入工作状态,身体承担较多体力劳动,心理上也产生各种想法。“90后”中某些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实习生,与企业员工之间出现交流障碍,实习生觉得自己很难融入工作集体;与领导之间出现沟通障碍,实习生认为自己在企业不受重视;与客人之间发生不愉快事件,实习生觉得服务行业不适合自己。多类原因累积的心理压力下,部分实习生可能萌生中止实习的想法,甚者不告而别,直接离开实习单位。

(四)熟悉流程阶段

熟悉流程阶段是实习生心理的稳定期,不像初期那样多变。这一阶段的实习生大多能保持乐观状态,渐渐熟悉了酒店各部门人员与工作职责,服务技能也有所提高。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与同事的默契度也相应提升,工作内容也较为顺手。这一阶段,他们对酒店工作的认识更深入,此阶段的实习生多数安安稳稳工作,并能较为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其中部分优秀的学生开始成为新实习生的“师傅”,逐步积累“师带徒”的工作经验。

(五)实习结束前

实习结束前是实习生心理活动的再次活跃期,实习生活即将结束,不少实习生计划在实习结束后更换新工作或新单位,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转本考试继续深造学习。综合性因素的存在,导致部分实习生无心工作,出错频率反而提高;或因为即将选择离开,工作态度大不如前,甚至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相关实习生,受同伴离开实习单位的影响,冲击自身工作情绪与工作态度,更有甚者,可能在未办理离店手续的情况下,固执地追随同伴共同离开实习单位。

三、酒店实习生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

(一)对酒店企业的了解不够深入

在确定实习单位前,实习生没有更深层次地了解酒店,通过一些其他渠道了解的也是微乎其微,一厢情愿地认为酒店就是自己幻想中那般美好,真正融入实习单位后才发现其间的差距。

(二)实习前心理准备不足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普遍工作经验不足,校园生活无忧无虑的人生状态几乎不受任何约束。参加实习后,工作中的一举一动都需遵循企业管理制度,接受其他员工与管理人员的督导与检查,心理不免产生被监视的不满,日积月累产生一定的反感情绪。

(三)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错位

酒店企业以盈利为目标,企业营销策略与运行目标时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相应调整,而实习生的个人目标是学习酒店管理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服务未来职业发展,两者之间就产生了差距。酒店不会改变自身的发展方向,需要实习生不断根据酒店需求调整努力方向与工作状态,这一差距可能会改变学生的实习初衷与职业理想。学生工作在企业,显然无法逃避这类变化,容易产生无能为力的挫败感,在人生梦想和社会现实之间徘徊,从而感受到不小的压力。

(四)现实工作与想象工作的错位

酒店工作大多劳动强度大,轮班制度要求高,这一挑战相对实习生而言是较难立即适应的方面。每家酒店均有自己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实习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有时间、有纪律的工作生活,这与过去学校或家庭环境中的无拘无束相差甚远,使实习生突然感到压抑与约束,进而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五)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弱

实习生大多数是90后学生,作为金字塔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备受宠爱,简单的生活经历与粗浅的工作经验使他们多数不具备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会生存能力。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不同人与事便显得相对困难,遇到好相处的同事和客人便心情愉快,反之则会产生一系列消极想法。以南京某酒店实习生为例,小汪是该酒店行政楼层的一名新实习生,性格比较内向,由于刚到酒店对周围环境不熟悉,服务难题需要请教老员工。酒店虽然都为新人配备了师傅,但因班次不同,小汪与师傅也出现了班次不统一的情况。在无法与师傅搭班的情况下,她遇到突发事件便请教其他老员工,但因其性格内向,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强,老员工们并不十分乐意指导她。因此,小汪在无法与师傅搭班时心情低落,认为遇到问题得不到指导与帮助,还容易遭受上级领导的批评。时间久了,达到心理承受顶峰,使得小汪同学产生想离开实习单位的想法。

(六)社会和家庭存在对酒店从业人员的偏见

酒店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要求实习生必须从一线服务员起步,该专业的实习多数为服务类实习。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劳动强度的加大,学生最初的职业梦想也渐渐被现实磨平,对自己在酒店行业的发展感到迷茫。同时,社会公众对酒店服务员的态度和看法不尽如人意。作为服务人员,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阶段,追求的是职业梦想,但是社会公众则将酒店所有人员都称为“服务员”。一段时间后,实习生可能被同化,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做的只是“服务员”,尤其在接受了十几年教育的情况下从事“服务员”工作,顿感失落。同时,实习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孩子在酒店从事最基层的服务工作,家长多数觉得面子丢失。在当今攀比意识强烈的社会中,学生家长必然也承受着一定压力,而这些压力最终都会影响实习学生的心理状态。

四、调整酒店实习生心理状态的对策

(一)通过对酒店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各家企业特色

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各酒店开展实地考察,避免道听途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根据酒店的企业文化选择适合自己的实习单位。了解酒店时不单纯了解企业文化,更要了解酒店的地址、设施设备、档次、客源类型、客源稳定性、实习津贴、福利政策及培训或深造机会等,便于自己做出更为合理的实习选择。

(二)学校强化实习管理,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

高职院校应依托旅游经济迅猛发展的优势,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计划研讨会,指导各类技能竞赛,努力构建适合酒店市场人才需求的教学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其快速融入本地及邻近地区酒店人才市场铺设快车道。具体而言,应立足对每位学生的秉性了解,根据业已掌握的各实习单位用人要求,科学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科学的自我评价,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给予实习建议。同时,学校应从专业实习的性质、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做全面动员,引导学生调整角色转变、环境转换与接受挑战的积极心态,在实习中坚持“五勤”,即口勤、脑勤、眼勤、手勤与腿勤,坚持“四注意”,即注意仪表仪态、注意遵纪守法、注意处理各种关系及注意安全。通过一系列举措,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团结协作,历练心志的实习目标。

(三)企业强化实习生管理,引导学生安全渡过社会体验初期

酒店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实习生的教育层次、区域来源、年龄层次、理论知识和技能构架都不尽相同,分段实习时间与实习目标也各异。因此,酒店需要辅以相应实习生管理政策。如果酒店忽视实习生之间的差异,“一刀切”地开展管理工作,容易导致实习生的心理波动与不公平感,使他们对企业产生反感情绪。作为用人与育人方,酒店必须做好实习生的情绪引导与服务管理,根据不同特质实习生的真实需求,提供个性化实习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关注实习生在酒店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对心理波动较为明显的实习生及时提供相应疏导。

(四)校企共同提高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应共同加强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帮助他们纠正人际关系处理不合理的想法与欠妥的行为,树立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态度,不断提升其心理素质,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融入更为广泛的人际环境。

(五)利用同伴教育,发挥优秀实习生的榜样效应

实习生所在的实习单位都会有同一院校不同时段的毕业生,发挥他们的作用是调整实习生心理状态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以南京某酒店为例,该酒店每一部门均有同一学院不同年级的优秀毕业生,校企导师根据实习生所在部门遴选部分优秀毕业生现身指导,减轻新实习生的工作忧虑,明确他们的努力方向。这一举措,使新实习生觉得自己并非孤军奋战。优秀毕业生作为学长学姐,自然也乐意通过亲身经历指导学弟学妹取得优异实习成绩。同时,在情感投入方面,他们对本校实习生更容易多加照顾与指导,成为校企导师最好的实习管理助手。

五、结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因实习阶段的不同、遭遇的不同、所处环境的不同,导致不断变化的心理状态,有喜,有怒,有哀,有乐。为帮助学生更好完成实习任务并确立职业方向,校企实习指导教师老师应实行跟进式教育,在实习生心理产生波动时及时介入,开导安抚,实习指导教师应主动成为实习生的良师益友。同时,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自身也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了解实习目的,明确工作方向,尽职尽责,努力取得工作业绩并积累工作经验。酒店作为用人单位与育人企业,除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外,更赢对他们承担起教育与管理责任,在丰富企业人才资源库的同时,履行为社会培养高职人才的企业责任。

参考文献:

[1]巴佳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创新模式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40-43.

[2]田喜洲,谢晋宇.大学生酒店实习社会化及其留职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2010(1):65-70.

[3]秦炳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146-149.

[4]闪媛媛,胡焱,俞益武,方躬勇.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状况对其在酒店择业意向的影响分析[J].旅游论坛,2010(1):121-126.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篇8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江苏南通226007)

摘 要:顶岗实习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管理的成效决定了实习计划是否能顺利完成,对实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于管理的相关研究对改革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顶岗实习;管理;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200-02

收稿日期:2014-11-10

作者简介:陶怡(1975.10-),女,汉,江苏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研究背景

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行业、企业一线输送所需要的既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上以知识为载体,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实践操作能力。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它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有效地增强现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学会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传统实践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解决了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在教学上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表明,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毕业生,其职业能力更强,学生的就业率得到了提高。

顶岗实习过程其实是把课堂搬到企业中去,由企业做师傅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紧密相联,因此,学校当然对顶岗实习学生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学生虽然表面上是在企业工作,但实际其主要身份还是学生并非企业正式员工,需要受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约束。另外,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成效还关系到学校顶岗实习计划能否有效实现,以及学生的实习效果和相关利益能否得到保障。但是目前国内各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各种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对顶岗实习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在几年的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中,作者发现在本校顶岗实习管理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二、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仓促

1.制度宣传简单

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都表明,人们的行为的差异化来自于对事物的不同的认知,也就是说,认知会影响行为。目前顶岗实习的学生们普遍对顶岗实习制度不能清楚了解,没有正确的认知,对自己的顶岗实习选择比较随意和盲目,对学校集中安排顶岗实习不支持,进而不愿意参加学校的集中顶岗实习,认为实习就是就业,更倾向于追求岗位的发展和薪酬的高低,这样的趋于理想化的想法往往在现实面前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实际岗位和其心理的原本设想存在的较大的落差,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行为,在实习中产生了各种不良心理情绪,对岗位不满意,动不动就跳槽,工作中怠工等种种不良行为。这些问题对于顶岗实习效果和顶岗实习的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系部没有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对于顶岗实习有关的政策、制度进行学习,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也没有组织相关的培训,老师们主要通过现行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对顶岗实习计划也是一知半解,没有对顶岗实习整体上的充分认识。致使其再给学生宣传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性,而产生偏差,学生当然不能从老师这里获得对顶岗实习的正确、清楚的信息。

2.企业的岗位宣讲安排仓促,时间安排不合理

为了让学生对于学校联系的顶岗实习企业深入了解,便于其合理选择实习岗位,学校通常会在学期结束时、顶岗实习开始前一个月左右安排企业前来对学生宣讲,介绍企业的有关基本情况,岗位设置和实习岗位安排,职业发展前景等等。但是管理制度规定选择自主联系顶岗实习的学生必须在每年的5月中旬就得确定其顶岗实习企业,并且按规定缴纳三方协议、企业回执、营业执照复印件等相关材料,因此有些学生因为对企业岗位情况不了解,不愿跟学校走,而宁可自己自主联系企业,根本来不及等到企业来宣讲就已经找好了实习岗位。其次,企业由于大多在外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将所有企业的宣讲会安排在1-2天内完成,时间紧凑,每个企业讲的时间通常不超过2个小时,也很仓促;另外,对于学生来说一天要连续听3-4场宣讲会,容易疲惫和倦怠,宣讲效果大受影响。

3.指导老师的事前指导工作不深入

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安排的专业的专职教师来担任,在学生顶岗实习出发前的实习动员会召开后安排和学生见面,通常时间在半小时左右。主要指导工作有以下几点:一是让学生和各自的顶岗实习指导老师相互认识,互留联系方式,便于今后的指导;二是发实习材料,布置实习任务和实习作业,对于任务和作业的完成节点进行要求;三是对顶岗实习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交代;四是明确顶岗实习到岗时间,要求学生必须在到岗后及时反馈到岗信息。但是由于时间短,指导工作不深入,缺乏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4.企业数量少,岗位不对口

系部第一阶段的顶岗实习集中统一安排为主,通过联系企业确立顶岗实习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所需的岗位。目前确立合作关系的企业有7家,它们的经营范围包括餐饮服务、国内快递业、烘焙业、运动产品销售和保健品销售,具体安排的实习工作岗位有餐饮服务员、快递员、话务员、输单员、门店店员、产品推销员等,这些岗位的工作性质不高,发展空间有限,岗位技术要求低。其中只有保健品销售企业提供的推销员这一岗位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接近,学生也愿意从事该类营销工作。但是目前这样性质的合作企业只有一家,岗位数量有限,因此,大多数学生对集中安排的实习岗位不满意,普遍认为在那些岗位上实习学不到东西,且为期半年的岗位实习时间太长了。另外,专业将近一半的学生也在大一、大二课余的时间从事过此类的兼职工作,对这类实习岗位不感兴趣、不认同,觉得与专业不对口。因此不愿参加学校集中安排的顶岗实习,想方设法地自主联系企业实习。

(二)实习过程管理不到位

1.顶岗实习计划形同虚设

虽然校企之间事先签订有顶岗实习合作协议,专业制定有顶岗实习大纲和计划,但是现实中,实习计划仅仅充当了一个摆设的效果,顶岗实习企业并不按照顶岗计划、不以培养学生为目的来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仅仅根据企业的需求安排学生在用工稀缺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实习,学生在实习中专业技术能力得不到提升。另外,企业给学生安排的岗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不高,一般岗前培训就可以保证学生们的工作所需,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稳定性比较差,也不愿花什么钱去搞培训,在生产上也不会按照实习计划来安排,学生也不能学到更多的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对于学校来说,出现这样的问题无论对实习管理还是实习质量的达成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因为学校对企业的生产安排根本没有权利去干预,也无法和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所以导致顶岗实习计划形同虚设。

2.学生在实习中易产生心理问题

学生们无法较快适应“学生”和“员工”两种身份的转换,再加上对于岗位认知不足,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工作中的失落感,在工作压力下的心理焦虑和抑郁、遇到挫折的情绪起伏和挫败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孤独感、做事缺乏主观能动性、各种认知障碍等。因为企业较分散,指导老师无法蹲点指导管理,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的变化,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和疏导;另一方面,企业这头对顶岗实习的学生也缺乏情感关注与心理辅导,这样学生一旦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就会产生失落、悲观情绪。这些新困难不能及时疏导,挫折感增强,不仅对个人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对家庭、对社会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学生实习纪律性差

做任何一个工作都要经历适应期和学习期,这个过程通常为3-6个月不等,才能真正上手掌握其岗位工作技能并不断提升。而擅自离岗或调岗,频繁地从事不同的工作,会使其每次的工作过程都很短,都还没有适应就离开岗位,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也无法完成实习目标。因此,系部顶岗实习制度中明确规定:“实习期未满,不得擅离或调换实习单位”。可是在实际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不了解实习目的,单纯地追求发展空间,将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因此普遍存在对岗位的不满意心理,部分学生出现了擅自离职甚至放弃实习的行为。

另外,由于允许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有些学生怕吃苦不想到学校安排的企业实习,就选择自己联系,都是随便找一个单位。相比于2012年的10%,2013年选择自主联系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到将近50%,且分布在各个地方,不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给指导老师的管理带来麻烦,而且也出现了弄虚作假、逃避监管的行为,如作者在顶岗实习巡查中发现,部分学生联系的单位不仅规模小,而且管理混乱,有些在熟人的或亲戚的企业实习,指导老师也不能在企业跟踪监管,因此对此情况也无可奈何,这样的实习状况显然不能保证学生的顶岗实习质量响。

(三)对学生的实习评价方式不合理

对于学生的实习考核评价是反映学生实习质量情况的一个主要指标,是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唯一方式。只有保证考核的真实性,全面性,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习质量。但营销专业的考核评价采用的是事后考核方式,它是根据学生的实习作业完成情况、实习指导老师的了解情况和企业的实习考核分数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对于这种只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实习过程的评价方式,显然是不完整和不合理的。

三、结论

上述问题在实际顶岗实习中极大地影响了顶岗实习的实效,使得各专业实际上的实习有些留于形式,因此必须尽快找出对策,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使顶岗实习真正服务于学生,成为学生就业道路上的积极力量。

参考国外的实习管理经验,只有政府参与、企业参与、市场参与,联合全社会的力量,才能真正将职业教育办好。因此,政府应该为职业院校顶岗实习保驾护航,想办法提高行业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完善和健全顶岗实习法律体系,为职业院校创造顶岗实习的良好环境;企业应该成为顶岗实习的管理主体之一,将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交由企业,合理配置顶岗实习管理资源,解决院校管理资源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任晓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26.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篇9

关键词:食品专业顶岗实习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60-04

高等教育经过连续15年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高职食品工科专业眼下也面对巨大就业压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启动顶岗实习项目。所谓顶岗实习是指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为学校培养人才、企业择录员工和学生就业历练提供很大平台,实现“三赢”良性效果。从这种意义上说,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笔者调研发现不少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顶岗实习质量,甚至严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笔者根据自身带队顶岗实习亲身经历和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状况,分析时下高职食品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

1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表现

1.1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尽管绝大数高校顶岗实习前做了大量宣传和动员教育工作,但不少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缺乏直接感受。即使部分学生刚开始时信心十足,进入公司实习后,整天面对10~12小时工作时间,而且大多实习岗位都是包装等重复简单工作,时间一长,不少学生往往认为无技术含量,趣味性差,滋生厌倦和逆反心理,如工作中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缺乏认真工作态度,安排什么做什么,不安排就不做,不愿意加班,对工作缺乏热情等。

1.2自我调整和耐挫性较差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企业后,往往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企业通常对实习学生经过暂短培训后就要求学生进入生产一线,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迟到、早退、旷工和操作失误等直接跟薪水挂钩,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和行为上不适应,感觉自己受人管、被人冤、被教训受不了,部分实习学生(特别是出生于大中城市女学生)没过多久就以身体不好等各种理由先后离开实习单位。

1.3没有良好职业道德

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企业一般给学生配一个企业指导老师或负责人,而这些企业指导老师或负责人绝大数都是拥有中学学历或以下的一线工人。不少实习学生心中始终放不下,觉得自己是个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向比自己学历低的人请教或学习,脸上无光,有失面子;有的认为自己在这样岗位上大材小用,工作中消极怠工,敷衍了事;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仅仅是实习而已,认为爸妈已经替自己找好工作,现在实习只是混混日子,做的好不好都没有关系,以消极态度对待实习等。

1.4频繁更换实习单位

食品专业隶属于“亦农亦工”行业。当前食品行业基层工人基本工资普遍偏低,劳动工作强度大。而大多数高职食品专业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由于家庭背景、教育水平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不少部分同学早已把“读大学”与“跳龙门”划上等号,他们普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将来能找到高薪体面工作,对于自己前途和物质利益过于看重。而学生实习期薪酬往往很低,与他们憧憬的薪酬大相径庭。因此,一些学生产生妒忌怨恨等等心理问题,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打算,造成工作消极,有的学生借故某种理由过早辞职,更有少数者便不辞而别,给原实习单位和学校造成损失。

2原因分析

2.1学校方面分析

目前,国内绝大数高职院校积累了大量顶岗实习宝贵经验,能够基本保障顶岗实习开展进行。但不少高职院校只负责联系用人公司和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等少量事宜,然后“一推了之”,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岗位、工作和生活环境、基本待遇、应得和实得收入等方面几乎不考虑、不关心。即使部分学校对顶岗实习安排了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只能一般是在暑假近2个月时间内蹲点带队指导,而开学这些指导老师又不得不返校完成新的教学任务,对学生在余下实习期间内出现的矛盾纠纷和心理问题等困难估计不足,通常让企业代为处理,这样往往使实习学生自身正当权益(如待遇)无法得到保障。更有甚者,极少数院校对用工企业甚至未做半点格查验和实地调研考察,统统全盘接受,忽视和隐藏学生提出的意见,导致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等三者间产生矛盾,严重影响实习学生心理健康和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

2.2企业方面分析

一般而言,公司普遍追求利润最大化,很乐于接受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但不愿与学生签订有法律意义的劳动协议,一旦学生进入公司实习,薪水上普遍采取“同工不同酬”,提供食宿条件差,甚至有的企业安排实习生与社会员工同住,很容易造成不少口角和矛盾,学生手机、钱财等贵重物品被偷事件时常发生,而对于在少数实习生在顶岗实习中出现工伤医疗等事故,学校企业间很容易出现纠纷踢皮球现象等。无故罚款或拖欠实习生工资事件也时有发生,部分企业以学生实习表现不佳、责任心差为由拖欠甚至拒付工资,甚至有的主管素质差,实习生生病被说成故意装病,不准休假,还以旷工论处罚钱。以上诸多现象很容易引起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等三者矛盾,严重影响实习学生心理健康和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

2.3学生自身方面分析

大多数实习生在实习内能够坚守岗位,吃苦耐劳,比较出色地完成实习预期效果。但有部分同学,特别是来自中小城市和县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他们都是从家庭到学校的娇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情况,如工作生活环境差、劳动强度高和工作补贴低等问题,而在顶岗实习中突然出现眼前,这些学生短时间内不适应岗位工作,难免闹情绪、混日子或打退堂鼓,少数心理素质不高的学生稍遇挫折便消极颓废,甚至彷徨无措,加上人生地不熟,如果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化解,容易酿成悲剧事件。

2.4家长方面分析

现在实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而且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如有的家长得知孩子在实习时不顺利,遇到小问题的时候,不是询问具体情况,让勇敢面对,学生克服困难,而是一边让学生向实习单位辞职,一边亲自打电话给辅导员或班主任,以学生身体不适等理由要求学生回家。有的家长一旦有薪金待遇比现有实习单位好的机会时,也会让学生马上辞职回家,不管所找的单位是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符。有的家长自己帮学生联系好了工作单位,甚至让学生申请自主实习,不参加学校的顶岗实习。这些都是不明智的做法,对学生健康发展有不良影响。

3几点建议

3.1做好实习前思想教育,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顶岗实习前,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指导老师、系领导等人员以及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对全体实习生通过召开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做好顶岗实习宣传动员和“三观”教育(即金钱观、吃苦观、敬业观)教育、安全教育工作,让学生和家长理解实施顶岗实习的目标、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引导和帮助他们对顶岗实习的必要性、意义和目的更深认识和理解,让他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找准自己定位,明确实习目标,端正实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后来就业做好心理准备。

3.2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规范管理是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应实行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多向管理形式。学校可以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顶岗实习指导书》、《顶岗实习管理暂行办法》、《学生顶岗实习须知》、《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测试办法》等相关制度和规定,规范顶岗实习的工作程序,明确顶岗实习的要求和工作目标,协调和保证学校、学生、企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学校、学生、企业均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指导和学习,保证顶岗实习有序地完成。

3.3安排合适实习岗位

合适的实习岗位是保障顶岗实习取得实效的前提。然而,大多数企业因需求廉价劳动力而乐意接收实习生,但他们不太考虑顶岗实习的教学属性,误认为只要给学生安排一个有活干的岗位就行,比如,产品包装岗位、食品加料岗位、仓库看护人和办公室里打杂岗位等,这些临时工都能很快上手的岗位,作为长期顶岗实习岗位是不合适的。因此,企业分摊岗位前应对学生进行面试,并结合专业教师推荐意见,指导学生选择相对合适岗位。

3.4加强联系,及时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

根据笔者调研发现,一般而言实习前半月对学生来说是新鲜期,半月到一个月时为烦躁期,这时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因小问题离开实习岗位。针对这一现象,指导教师应不定期重点地走访一些企业,了解学生的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决,此外,指导教师还可以与学生间要建立QQ群和飞信等沟通桥梁,便于及时指导和解决突发问题和困难。辅导员和班主任在顶岗实习期间应定期通过电话、Q群和飞信等方式与学生及时交流和沟通,了解实习生思想动态,给予关心支持和鼓励,督促学生遵守企业的规章和自身安全,使学生顺利度过烦躁期,当坚持实习两个月后,学生就能过渡到适应期和熟悉期。

3.5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提高

用人企业希望员工(包括实习生在内)踏实肯干,敬业爱岗。实习生急需加强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诚信品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对学生加强教育:

(1)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学生在实习期间主要目的是学习技术,并非真正打工。因而,教育学生不能以获取金钱为主要目的,不能以报酬高低作为选择实习企业和实习岗位的最高标准,更不能根据报酬的高低来决定自己工作表现,要求学生吃得苦、耐住寂寞,磨炼吃苦的意志和品质,为以后参加工作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品质。

(2)提高抗挫能力和适应性;食品企业一线工作岗位比较辛苦,要想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变过程情绪平稳并且快速适应,“挫折教育”必不可少。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要注重培养高职生对挫折的耐受性,可组织主题班会,组织报告会,学习成功人士对待挫折的态度;还可以用适度批评,举办各种竞赛等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景的活动;倾听受挫学生诉说;通过这些途径锻炼高职生受挫承受力,培养坚强意志、克服困难毅力和提高适应能力。

(3)提高沟通和社交能力;在校教学和企业实习指导等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和观察那些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同学,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或障碍,教育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周围任何和事务,找到合适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重新塑造自身形象,逐渐改善人际交往,直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4)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性格,需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起。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广泛收集劳动模范和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让他们了解和看到工作中踏踏实实、吃苦耐劳的实干苦干者,最容易得到同事尊重、受到领导赏识、事业上有较大发展的人员,教育学生生活自理,学会感恩。教育学生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扑下身、静下心、吃得苦、耐得住寂寞,磨炼滋生吃苦的意志和品质。

(5)建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与推荐录用制度;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是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和检验顶岗实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顶岗实习考核可以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等三者共同参与考核,主要侧重考察学工作表现、职业素质和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等,给出实习综合成绩,并明确指出是否给予推荐结论。实习单位可以根据学校给出推荐意见,综观其实习期间具体表现和业绩,确定与否录用结论,然后直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双向选择对话以及签订就业协议等。如条件许可,企业可以建立激励制度,对能力突出学生,缩短试用期,加快晋职提升。

(6)建立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保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学生在企业实习中从事生产与服务,接受企业管理和考核,为企业创造了一定价值,形成了一种特殊劳动关系。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体系,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个主体的责权关系,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劳动合同纠纷、设备损坏、物料或产品损失、甚至人身伤亡等法律服务,指导学生应用法律,处理实习中经济赔偿法律责任纠纷,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7)学生家长要主动支持和配合自家孩子顶岗实习;学生健康成长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家长要充分理解和支持学校有组织进行较大规模实习,而且在孩子实习期间内,主动配合、支持和鼓励自家孩子去企业实习,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积极寻求有效方法去解决,在发现孩子中途出现开小差、逃跑等念头时,要及时向学校汇报孩子思想情况,同时要积极配合与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这样将大大提高和解决实习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惠.对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分析[J].职教探索,2012(2):181-182.

[2]石月皎,覃庆芳,卢彩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求实,2010(a01):283-285.

大学生企业实习心得篇10

【关键词】工学交替;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一、工学交替介绍

工学交替,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校学习和进企业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此种模式下学校教育和企业锻炼得到了很好的结合,既保证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实现了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效果显著。但学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由于种种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错位的事情频频发生,这些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实践经验的获取,影响工学交替效果。因此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工学交替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1.认识障碍。对于工学交替这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有些学生甚至是家长并没有认识其重要性,认为其可有可无,只是迫于学校的安排不得不参加。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只是到企业实习的,终归是学生身份,实习期有限,实习企业也未必是自己将来的就业单位,因而,他们将自己视作企业的临时工,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而随着工学交替实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逐渐发现企业各岗位工作大多是一种反复的、枯燥无味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专业知识大多用不上,有些学生又会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会产生深深的失落感。

2.企业适应障碍。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推向了企业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学生的身份由“学生”转变为“员工”,他们将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环境与角色的转换。相比较学校,企业的管理纪律和操作规程更加严格,除了按时上班下班,还需经常加班,每天的工作时间10小时左右。由于大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很少甚至从没有远离父母参加过繁重的劳动,而此时一下从轻松愉快的学校生活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并且伴随着要接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管理和处理、应付种种无法预见的人与事,所有这些都是原本身处校园中的学生需要慢慢适应的。经过调查,企业的岗位要求与实习生的自身心理和能力存在着差异,从学生的角色向员工的角色转化普遍较慢,大部分实习生需要经过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适应岗位的要求。有少部分学生因为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而出现了厌恶情绪、消极怠工等现象,甚至当了“逃兵”,从而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工学交替阶段的成绩。

3.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是工学交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堂,而不同的环境人际关系是不同的。学生在校期间,交往对象主要是家长、老师和同学,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因为家庭中父母都是以子女为中心,同样学校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机构,处处关注学生,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耐心说服教育;再者同学们之间由于年龄相近,交往自然、无障碍。但进入企业实习后,交往对象更加多元化,有各部门领导、直属领导、企业老员工等,他们的级别、身份、年龄、资历各不相同,人际交往范围突然扩大复杂,这些对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要从容应对是十分困难的。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想法比较单纯,做事比较任性,缺乏社会实践性,考虑事情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比较情绪化,导致与同事的关系较差;有些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比较弱,不敢开口,一开口往往就面红耳赤,前言不搭后语;有些学生在企业中不注重基本礼仪常识,不懂得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往往出口成脏;有些学生在受到自己的上司和管理人员批评时,不能虚心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批评,而是针锋相对。

4.自我管理障碍。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表面上兼具“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实际上处于两方面管理的“真空”。学校虽然安排了相应的实习指导教师,但因为学生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因此指导教师在管理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企业也没有专门部门和队伍来管理。

三、工学交替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1.做好工学交替的动员工作,使学生有充分心理准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工学交替前,学校应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前的动员和专题培训,让学生对于工学交替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做好心理准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强调到企业工学交替实习的重要意义,明确实习的目的;②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对接,让学生在校内能感受到企业各种文化,实现学校与企业间的“零距离”,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实习的岗位工作;③还需对学生进行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意识教育,讲究质量、注重信誉的质量意识教育,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法纪观念教育,以及热忱积极、文明生产的劳动意识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所有这些都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实习生活。

2.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参加工学交替之前,学校应及时给学生普及心理知识,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增强学生对企业的适应力。对进入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提前给学生列出,发动大家讨论对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学生能带着良好的心态走向企业。例如:针对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薄弱的特点,可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倾听的技巧,学会与领导、同事、同学相处的方法。同时在工学交替实习期间,指导教师一方面要保持与学生的多渠道联系,可通过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例如手机短信、飞信、QQ聊天等多种形式,同时与学生保持联系,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化解和消除学生潜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岗位适应情况等。在实习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实结,不仅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还要利用座谈会、表彰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展示实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父母是学生最熟悉的亲人,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一些难以向老师启齿的问题时大多会选择向父母倾诉,同时父母对工学交替的认识也决定着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因此在工学交替期间必须经常与家长沟通,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了家长的关注和配合,家长与学校共同管理和教育学生,将大大提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性,使工学交替的效果更为明显。

目前工学交替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为了能使工学交替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有解决好学生在工学交替中的心理问题才能使工学交替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