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十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十篇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1:54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篇1

【关键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青年教师的队伍也随着增加,渐成高校教师的主体,青年教师在思维方式上敢于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敢于突破,在科研上勇于探索,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一股新风。但是,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分化,给学校的发展及教育效果都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为此研究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一、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急剧增加,青年教师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从整体而言,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较为稳定,赞同党的主张,支持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对党的政策支持和肯定,拥护党对经济发展思路,对党的十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对党的各种决策包括科学发展、反对恐怖行为表示支持,国家的对外政策给予肯定。总而言之,高校青年教师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是正确的,支持党的各项决议,思维活跃,价值观的主体是健康向上的。

当然,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造成部分青年教师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出现变化,在思想上多元影响下,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新的问题。

(一)青年教师理想与实际之间的落差形成的心理差距

许多青年教师在毕业之前,雄心勃勃,壮志凌云,要在教育、科研上有番作为,渴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人生,实现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要求和学校的期许较高。但是,进入工作之后,其学习期间的观念、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仅得不到认同,甚至和自己的愿望出现相反的结果,加上年轻教师职称低,工资水平不高,造成理想愿望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当然,这种思想落差和社会现象有直接关系,在对比中,青年教师容易发现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得到的物质回报和享受远不成正比,社会上物欲横流,物质享乐、金钱主义使得比较清贫的部分青年教师心理失衡,落差增大。

(二)经济利益与社会奉献思想矛盾

我国市场经济突出要强调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运作过程中,资源配置容易造成资源的集中或相对不公的现象。在经济利益调整中,青年教师的思想受到冲击:自己的奉献究竟有无价值?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何处?自我奉献与社会回报或收入是否成比例?在纠结与矛盾中,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周边人的影响下,部分青年教师思想发生变化,采取功利性方式处理问题。比如有的学校青年辅导员在收入低的借口下,私自扣留学生的奖学金、贫困补助等现象。这就是个人价值在社会价值比较中,更关注自我价值或经济利益,讲回报,轻奉献,讲功利,轻道德。

(三)高校青年教师情感关注少,思想政治容易变化

从全国高校来看,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堪忧,要不不关注青年教师的思想变化,要不教育方式不当,甚至采取说教、行政命令的方式处理,不仅没有取得教育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此外,教育的形式传统,采取会议、党员生活会、专家讲座的形式,没有根据学校校情、教师的师情来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走过场,走形式的教育是不起作用的。“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都有情感、生理和心的各种欲求。通过情感能激发教育对象的力量与热情,使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激活他们的丰富情感,满足他们的各种合理需求是至关重要的,离不开心与心的情感沟通。而简单说教只会“使情感交流遭到旁落,也就丧失了内化思想道德知识,外化道德实践的内在动力。”

(四)集体淡薄,缺乏敬业精神

在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对工作缺乏纪律约束性,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在学校里面混日子,甚至开会迟到、上课早退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尤其是看到自己和老教师、老教授的收入差距,产生不满和怨言,消极应付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同时,部分青年教师教学技巧不足,理论功底不强,上课不能有效的吸引学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上课、备课、服务学生消极应付,敷衍了事,缺乏敬业爱岗精神,不仅影响到青年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发展,也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效果,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就有社会、学校等外部原因,也有青年教师自己主观认识上的不足,要综合考虑主客观的因素,才能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化背景下,环境失衡造成的客观结果

随着中国的改革领域的进一步开放,西方的观念、价值观、审美标准都必然冲击了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中国意识形态、价值标准都受到严重影响。西方国家从来都没有放弃对中国的西化和“和平演变”的图谋,采取影视作品等更具欺骗性的手段进行渗透。高校青年教师在长期的影响下,加上思想活跃,观念开放,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造成背弃主流意识的现在发生。此外,西方国家的人权观念极具诱惑和鼓动性,加上国内大肆报道的负面消息,使得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意识淡化,国家观念淡化,社会形态淡化。在高校中,青年教师更容易接受西方思想,问题探讨中也更容易倾向西方的学术观点。在中西思想的碰撞下,有的青年教师价值观念扭曲,行为方式失范,责任心不强,缺乏事业心和职业认同。

(二)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没有系统有效的安排,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更多是高校自己的行为。首先,在高校青年教师人才引进中,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考核的不够,更多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学历、专业技能等,而忽视其思想问题的考虑。在学校考核中,也是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教、业务能力的高低等,从教师的课时多少、科研量等方面进行量化,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考核要不单一,要不无法操作,如是否坚持党的领导、是否爱岗敬业等,形式化考核。目前,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客观上也反映了当前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情况。

(三)高校部分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具备硕士和博士学历,这些青年教师在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视不够。在现实中,高校更重视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设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各种类型的培训、社团等。反观硕士和博士教育,在教学中,政治课程除了《科学社会主义》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即使是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教育教学也不理想。

(四)青年教师的培养不足

在高校青年教师中,许多是没有受到师范教育的,“尽管现在高校要求教师要持教师资格证才可以从事教学工作,要获取教师资格证也需要接受一定的培训和学习,可是这种培训毕竟只是一种短期培训,也带有某些应试的成分在里面,因此,多数高校青年教师还是缺乏专门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素养,其中也包括师德素养。在高校迅速扩张,师资缺乏的情况下,一些高校不得不降低要求,只要专业对口、学历相当,就可以引入教师队伍,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三、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邓小平曾经指出:政治工作的根本认识、内容不变,变的是条件和教育对象。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学思想政治的客观环境的改变和教育对象的不同,要科学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改变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模式。

(一)坚持以人为本,这是高校青年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调动人的参与热情,唯独有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实处。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的水平必须充分尊重青年教师,关心、关注青年教师在生活、学习、工作和思想方面的动态,真心实意的站在青年教师的立场和角度理解问题、思考问题。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社会现实与心理预期的矛盾、社会角色不适应的问题,需要主管部门主动关心青年教师的思想变化,多沟通、交流,帮助和引导思想政治导向。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长官式命令,而是多解决青年教师实实在在的问题,如工作困难、子女上学等问题,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解决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问题。比如,“给他们提供进修、培训机会,使他们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学术水平;解决青年教师福利、待遇偏低的问题以及住房问题等等,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努力把青年教师的力量集中凝聚到实现学校的工作目标上来,用关心、尊重来感染他们;用感情来留住他们,这样才能稳定教师队伍,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二)深入开展青年教师的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学习两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开展青年教师学习马列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十和十八界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尤其要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兰考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性精神,让高校青年教师认清国情,务实清廉,为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要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思想的误区,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要把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关心、关注国家大事结合起来,把青年教师的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结合起来,既要教书育人,更要为人师表,做思想政治的楷模。

(三)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水平

好的教育方法,能够有效的建立互信,提高教育效果。当前,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过于单一、枯燥,青年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设备,利用教育方法之间的互补性,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和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青年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去辨别生活中的假、丑、恶,以愉悦的心情去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情操的转变。”采取现代教育手段,把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拓宽教师专业视野,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让青年教学在教学、科研中体现人生价值,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

(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施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

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方面,还要包括青年教师的人生观、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补充、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输入新的血液。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必须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通过马克思主义工程建设,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青年教师,唯独此,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阵地才不会丢失,高校思想政治宣传标兵的作用才能继续发挥。只有这样,才不致丢失高校这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总之,青年教师是高校的生力军,是高校发展的希望,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这项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选集(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8-139.

[2]熊芳.论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及其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3]张祖华.浅论隐性德育场的“隐性共振”[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6).

[4]刘蔚华.方法论辞典[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1988.

[5]赵继伟.论思想政治教育机理的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6]方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域:困境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0(01).

[7]李翠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8).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篇2

(一)个人人格独立意识比较强,政治热情不高

“80后”教师成长于改革开放后,而且1978年以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严格实施,“80后”教师很多是独生子女。较之新中国成立后前几代人生活物资的匮乏,他们大部分生活在被家庭重点满足、物质生活充裕的环境。因此“80后”青年教师和前辈强烈的集体观念、“革命理想高于天”相比,个人人格独立意识比较强,更注重个人成长和个人诉求。而且随着国门的打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国际交流的机会极大增多,网络上各类鱼龙混杂的信息资讯的“大爆炸”,加上青年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经历相对单一,对国情、社情、民情缺乏深刻了解,对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缺少正确认识,使他们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加大,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相对淡漠,对参与政治生活热情不高。“在回答‘您的信仰最倾向于什么’时,虽然选择‘资本主义’、‘宗教’、‘没有明确信仰’的比例(分别为:2.73%、3.65%、18.34%)不高,但其绝对数量并不小,信仰多样化的趋势已客观存在。”

(二)处于资历浅、事业初步发展阶段,面对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大

“调查384名珠三角地区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中,感受职业压力中度以上的占78.12%;压力来源主要是科研压力、生活保障和职业声望,其次是职业发展和体制改革;68.2%的教师表示职业压力已对自己心理、生理和行为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80后”青年教师,目前三十多岁,既是完成博士或海外交流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久的“新人”;又是富于创新精神、朝气蓬勃的,承载着学校、学生高标准期望,需要应对信息时代知识快速“更新换代”,要很快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的“新秀”;同时还处在家庭角色转换,开始承担家庭主要责任的阶段。他们面对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非常大。由于青年教师是资历浅的“新人”,在学校决策工作中缺乏话语权,如果缺乏组织主动建立的沟通机制和平台,他们与领导层之间的信息传递会出现脱节现象。缺乏集体力量的帮助,将加大这些压力对青年教师的影响。

(三)受教育程度高,富于创新意识

由于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进行扩招,“80后”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较以前几代人大大提高。并且随着国力增强,国家对教育投入增加,他们接受更高一级、更优质教育的机会也大大增加。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80后”青年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1年以上的经历。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国际视野的开拓,“80后”教师也成长为更富于创造性和创新性的一代。“80后”青年教师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目睹并体验着国家从落后到进步的过程,心中自然地蕴藏着爱国的热情与自豪感。他们未经历过“政治斗争为纲”的社会生活,虽然对政治生活热情不高,但也没有“关心政治,往往就会引来‘政治关心’”的恐惧。他们有知识,有头脑,视野开阔,不拘囿于体制内思考,勇于创新,如能普遍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的热情,将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生力军。

二、新形势下,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特别重视的工作目标

(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

由于“80后”青年教师队伍政治热情不高,加上目睹当下现象,目睹政治结构中一些人把本来实现崇高政治理想的组织变成“利益集团”的现象,他们对党组织的信任受到了损害,部分青年教师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部分青年教师对党建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冷漠或先入为主的抗拒心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和食物……这些都是政治,如果没有人关心和谈论政治,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一个糟糕的世界,没有一个人、一个企业能逃脱悲惨的命运。”政治理想和信念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共产主义在中国当前的表现形态实实在在,即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中国梦”。而且党的十后,党中央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厉反腐,向着“依法治党”的方向前进。当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借着这股雷霆之风,大力增强青年教师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归属感,帮助青年教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坚定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鼓励他们向党组织靠拢,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从而用他们的青春和才干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增强青年教师对于国家、社会、学生的责任感,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中心工作进行。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与科技创新。这一职业责任决定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一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要求。但“60年代出生员工有责任心,有理想,埋头苦干;70年代出生的员工有压力,有焦虑,肩负重担;而80年代出生的员工则以快乐为导向,讲求个人实现”。加上受当前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影响,青年教师师德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是:敬业精神弱化、学风浮躁、学术不诚信、对待学生功利冷漠。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富于创新精神,但如果缺乏良好的师德,则很难踏实地专注于科技创新、教书育人。身教胜于言传,“80后”青年教师与当前大学生年龄相仿,承担教学、班主任等工作比较多,和学生接触多,他们的言谈举止、道德修养、理想志向最容易感染、影响、带动学生,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2014年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时说:“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意与中心工作的需要结合起来,与当前师德建设需要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为支持,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新形势下,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要与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个人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渗透在服务工作中,克服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事业发展“两张皮”、“空到空”现象“新生代白领的前五项职业诉求依次是成长诉求(约占总量的46%)、经济诉求(约占总量的43%)、成就诉求(约占总量的36%)、权限诉求(约占总量的24%)和人际诉求(约占总量的21%)”。过去我们传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方面侧重强调集体观念、历史责任和国家意识形态的锤炼与锻造,单方面强调阶级意识和政治服从,忽略他们的个人诉求,这容易导致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抗拒和误解,认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纯粹是“务虚”,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做业务工作。说:“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忧,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学校党组织作为高校领导者,要把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融入、渗透和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中。特别是在青年教师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党组织给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青年教师了解体会到党组织的力量与宗旨,从心认可。要积极开展与教学、科研工作相关的主题党组织活动,如以支部为单位举行讲课交流辅导,以党小组为核心申请部级重大课题,举办党员学术交流报告会等活动。充分发挥业务工作中先进党员教授的榜样力量,鼓励他们将个人成长与诉求与党和国家的教育科研事业相结合。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党组织要领导并建立工作机制与平台,了解青年教师的观点与意见,及时反馈与解决问题,让青年教师亲身体会到党组织追求国家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他们的个人追求事业发展目标、努力方向的一致性,从而消除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抗拒心理。只讲理论不讲实际,决策不管意见只靠“解释”难以服众。高校所有党的领导干部都是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通过服务青年教师,办好点点滴滴的实事,通过在业务上扶持帮助,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达到在思想上教育引导的目标。

(二)多采用间接,注重潜在影响的教育工作方法。

通过校园文化、校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针对西方崇尚“自由”、“个性”的文化传统,西方通常采用非显性、间接的方式,将西方的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教育对象,而我国传统政治思想教育多采用正面灌输的方式。正面灌输效率高但效果不一定好,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却通过内化于心,可以从根本上、长时间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80后”青年教师成长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他们追求独立、自主、创新,因此在他们中间开展党建与政治思想工作,要特别注意通过间接的、有潜在影响的方式。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经过历史的沉淀,会形成独特的校风。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同时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它通过心理感染、群体规范产生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2014年5月4日,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党的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符合时代特点,实践导向鲜明,非常“接地气”。当前开展党建和政治思想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良好的校风,从而“风化”学校师生员工。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在学校主页建立了“建设者”专栏,通过180多期报道,宣传和赞扬师生身边的,为教育事业和国家建设事业勤奋工作学习、默默奉献的“平凡人”。其中报道了很多在教学、科研一线的青年副教授、讲师,还报道了学校忠于职守的保安、无私奉献的饭堂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行政人员、勤奋攀登知识高峰的学生等,不管他们的岗位是多么平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党委书记杜小明概括为“成就积于平凡,真诚感动华园”,获得了师生的共鸣,对学校师德师风校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多采用信息化、多渠道的教育工作方法。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篇3

国外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Kyriacou和Sutcliffe1978年在《教育评论》上发表文章,将教师压力定义为一种由工作而产生的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经历。国内对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也有很多,比如秦平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因所承载的职责、要求、期望等超出自己的负荷,并感受到对个人自尊和安全的威胁而产生的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如愤怒、焦虑、沮丧等。黄依林、刘海燕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指对教师个体要求与教师个体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不相符合的程度,是指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要求超过了其个体能力水平,并产生的焦灼不安等一系列不良情感体验等等。于超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压力”探析》一文中,从思政课本身、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现状、社会和高校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的发展空间、时代变迁改变人们对思政课的态度4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压力”加大的原因,但并未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综合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来看,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在于: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相对不足;研究对象上,关于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较多,研究高校教师的也不少,但是专门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研究相对不足,同时更没能及时的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中一个普通又“特殊”的群体。教师不仅要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道德思想教育,要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回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更要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从容的解决当理论与现实冲突时自身的困惑和学生的困惑,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容易面临缺乏对自身理论的自信和教学能力的自信这双重的压力。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来讲,由于其个人经验、思想水平、发展程度、社会阅历等多方面不足,可能问题会更甚。教师职业压力是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因所承载的职责、要求、期望等超出自己的负荷而产生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和反应,这种改变可能是生理的、心理的,也可能是行为的,比如抑郁、焦虑、沮丧、疾病、极端行为等。毋庸置疑,职业压力的存在会给教师本人的幸福与安宁带来负能量,影响其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也必然会对学生、学校的发展也带来不好的影响。在今天这个信息化、“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这在工作负荷、教学效果、工作适应、职称评聘、科研方面、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可能都会有所反应。其压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课程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的特色,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倾向,容易使学生产生天然的反叛情绪。经常有专业课老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就是“吹水”就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任何人都可以做。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可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不道德现象丛生、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冲击。这些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加深了难度,而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更是苦于应对这个挑战,容易产生主观预期、付出与现实效果、回报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产生挥之不去的压力。

(二)自身原因。西摩•萨若森曾说过“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所有为人类服务的行业一样,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职业压力的产生也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的工作,有些人却可以将压力转化出去,而有些人则无法排遣压力。辩证法认为,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存在也跟本身个人原因有密切关系。比如: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能力、自我减压消遣、人格心理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

(三)外部原因。首先是学生的原因,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和不重视给教学带来难度,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学的都是对学生没用的东西,殊不知专业课教给学生的是知识、技能,是安身之法,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给学生的却是做人之本。其次是组织的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工作环境、课题申报、工作负荷、职称评聘、生活压力、职业发展、社会认同等方面存在一定期望差。这些因素都可能会给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带来职业压力。

三、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与对策

(一)从个体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1835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明确自己这份职业的重要意义所在,因为我们的幸福也将属于千百万人。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正视工作中的压力,正确的认识自己,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将心态放平和,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另一方面,要认真钻研业务,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好老师,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成就感,增强职业认同度。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要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更多的关心和重视。校方首先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关规定,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内形成正面的舆论环境,还要切实加强对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完善青年各项考核考评机制,平衡工作负荷,着力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为青年教师创设较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等,美国经济学家格兰斯和博克认为,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实践支持以及情感支持能增加教师对工作的自主性,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欲望,从而降低工作压力水平。相信通过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定能使责任重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一个充满人性化的环境中工作,保持心情的舒畅愉悦,从心理上、思想上产生对工作的感情,减缓其职业压力。马克思曾说过:“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篇4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及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0;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7-03

2013年5月,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大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着院校办学的政治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尤其是高校教师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更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的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及成因分析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青年教师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能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部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为:

1.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高校青年教师历经多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熏陶,整体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然而,在现实中,部分青年教师受经济全球化和国外社会思潮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有过国外学习交流的经历,或者从国外引进的专业人才,认为自身与政治毫无瓜葛,对政治教育置若罔闻,对政治学习置之不理,对政治活动置身事外,从而造成政治意识薄弱、政治观念偏颇、政治素养不高,甚至缺乏理想信念,导致精神上严重“缺钙”。更有甚者,由于自身马列主义理论功底不足,没有深刻地了解党情、国情,没有树立牢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思想观念混乱,理想信念动摇。

2.职业情感冷漠,职业道德淡化。“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然而,目前受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和网络上各种思潮的影响,有些青年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谋生手段,较多地考虑个人待遇问题,精神上自由散漫、工作中漫不经心、利益前患得患失,这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怠慢态度严重亵渎了“教书育人”的神圣天职。还有一些青年教师重科研争利益、轻教学无质量,对科研项目趋之若鹜、全力以赴,对教学工作凑凑合合、马马虎虎,对学生情况不管不顾、不闻不问,连最起码的职责都做不到。

3.价值取向失衡,功利思想严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年教师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部分青年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取向发生严重倾斜:集体主义置之脑后、个人私利念念不忘,奉献精神荡然无存、功利思想蠢蠢欲动,责任意识杳无踪迹、享乐主义跃跃欲试。有些青年教师无视学校规章制度,对教学任务往往敷衍了事,把主要精力放到校外兼职上,例如办辅导班、开网店、炒股票等。更有甚者,一些青年教师竟利用教师职权向学生、家长推销产品,索要钱物或变相谋取私利,功利主义熏心,遑论教书育人。

4.自我修养不够,师德形象不佳。教师的形象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力量,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尤其是青年教师经常和学生打交道,其师德形象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然而,部分青年教师不仅不注意外在形象:衣着邋里邋遢、举止傲慢无礼、出语信口开河;而且不注重内在修养:读书断章取义、治学马虎大意、言行表里不一,这严重损害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师德形象。还有一些青年教师竟因为个人喜好而直面歧视或变相羞辱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的成因分析

在各个历史时期,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青年教师、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卓越成效。然而,目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仍是高校管理整体链条中的薄弱一环,其主要原因在于:

1.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近年来,随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系列文件的颁布,不少高校倾尽全力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锁定在大学生身上,只是一味地召集青年教师开例会、讲道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从而忽视了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组织者、传授者、引导者”角色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一些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无刚性要求,二无柔性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大于内容,甚至只是“装装样子、走走过场”。另外,部分高校在加强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时,片面追求数量,严重忽视质量,使一些基层党支部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被摆到重要位置,自然收不到良好成效。

2.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目前,一些高校并没有针对青年教师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致使部分青年教师置身于“有才无处施、有难无处说、有苦无处诉”的尴尬境地,这不仅严重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使少数青年教师丧失信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另外,部分高校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片面强调青年教师搞科研要“短、平、快”,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束之高阁、熟视无睹。没有良好的保障机制和合理的评测体系,青年教师的品质和能力就无法鉴别,在良莠混杂的局面下,“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使先进者倍受打击,落后者浑水摸鱼,无法得到公平公正的结果。

3.教育理念与内容过于陈旧,缺乏说服力。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青年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交往方式以及生存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然而,当前部分高校为了图省事,依然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沿用之前的教育内容,致使青年教师:一方面不能及时地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最新指示精神,科学把握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另一方面,无法有效地获取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思想文化,实时汲取新鲜丰富的内容。长此以往,将进一步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同时,许多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千遍一律,针对青年教师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而及时更新的寥寥无几,青年教师除了平常通过一些渠道获取信息外,对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繁琐内容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和消极吸收,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本意。

4.教育工作方法不够灵活。长期以来,理论灌输法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普遍使用的方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应该讲求科学性、多样性、创新性,同时还要注意运用具体条件和有效形式。然而,当前不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基本停留在一种程式化的状态,不仅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而且老化、刻板、僵硬。这使得青年教师囿于传统思维定势,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严重削弱,甚至导致他们产生厌倦、厌烦、厌恶心理,更不必说进行自我教育。由此,方法的不得当、不恰当、不适当,造成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青年教师对教育内容虽然表面上欣然接受,但内心里却极端排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

二、如何进一步坚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现在和未来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体现,更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

(一)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

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强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由此,青年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一刻不停地增强自身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三个自信”。“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鼓励青年教师养成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的良好习惯,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等问题。

所谓政治素质即所必需的政治条件和政治品质,具体而言,是青年教师的“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品德、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的综合表现”。当前,高校要想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就必须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加强其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一方面,抓好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创新理论学习的方式和载体,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认真领会、扎实贯彻十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步入社会,深入基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提高自我政治水平。青年教师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高校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青年教师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才能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从而大幅度地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素质

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强调,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司马光曾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才”是人发展进步并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一方面注重青年教师的道德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责任意识、发扬奉献精神、坚持以身作则;另一方面注重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其分析研究、组织指导、科学创新和人际协调等能力。

教师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基本专业技能,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毋庸置疑,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部分青年教师,由于受市场经济和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的确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拜金主义至上、个人主义盛行等问题。甚至有些青年教师虽然知识渊博、满腹经纶、能力非凡,然而道德素质却不尽如人意、令人担忧。针对此情况,高校要不断完善师德评价体系和青年教师考核档案,对于忽视、轻视、无视职业道德者或道德品质考核不合格者绝不姑息。另外,高校还应健全青年教师学习培训机制,在日常学习中渗透“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等师德师风教育,使他们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自觉地把道德规范内化为信念和意志,用爱与责任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从而为祖国培养大批高素质、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而奋斗。

(三)坚持“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提高青年教师的心理素质

党的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良好的身心健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保证。高校青年教师肩负着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这既需要在平常教学工作中付出沉重的体力,也需要在与众多学生交往中耗费大量的心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良好成效,就必须重视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在生理心理成熟的同时走向思想政治的成熟。

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调查显示:“感觉压力很大的青年教师占样本总数的26.63%,比较大的占49.05%”。生活的巨大压力不仅迫使青年教师经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忙于工作而疏于锻炼,而且也时常引起他们脾气冲动、情绪暴动和内心波动滋生出许多心理问题。毋庸置疑,正确认识和把握青年教师的身心状况是做好他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由此,高校一方面,要重视青年教师良好的生理素质。青年教师工作繁忙,需要付出艰辛劳动和心血汗水,这必然要求强健的身体素质作保证。高校要使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健康的积极意义,增强保健意识,坚持长期运动,保持合理的生活规律,以实现“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另一方面,要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青年教师只有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才能以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和稳定的心理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不断地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四)坚持“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时强调,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想抓得好、抓得紧、抓得牢,除了加强青年教师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外,还应该渗透到他们的专业领域,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塑造其良好专业素质。青年教师作为高校的教学主力军和科研新力量,只有提高其专业素质,正确地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不厚此薄彼、不顾此失彼,才能最终实现他们精心教书育人和潜心科学研究的目标,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调查显示:“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压力很大,……教师面临教学与科研的取舍。”目前,不少高校“重科研而轻教学”,这种在评职称与年终考核时绝大部分以科研成果为依据的现象,势必造成青年教师为了科研而科研,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争项目、抢课题和要经费上,既耽误(下转第220页)(上接第218页)了教学进度,还败坏了学术风气。有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之间无所适从,产生迷茫心理,整日忙忙碌碌却一无所获。针对此,高校应该从制度层面出发,完善教学管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道德熏陶和业务指导,坚决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现象。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夯实专业知识,专心治学和倾心育人;另一方面,强调青年教师既要在教学中,熟读教材、查阅资料,备好课、上好课,以教学带动科研;又要在科研上,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创新,以科研促进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其在自己专业领域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对工作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坚持“言传身教、教学相长”,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内涵

为了顺利地推进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应该以师生关系为突破口,提升青年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个人修养,使其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更好地发挥其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如前所述,当前不少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大学生身上,而往往容易忽视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高校青年教师不单单是教学与科研人员,有的还兼任着大学生班主任、辅导员等职务,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据此,高校一方面要健全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使青年教师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自我观察、表达、调控和组织等能力,从而在师生互动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实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健全大学生评价、监督和反馈青年教师的相关机制,促使青年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终身学习理念和改革创新意识,使其在学生监督和工作实践中坚定理想,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树立良好榜样,增强自我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实现与学生心连心、同成长、共进步,从而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努力成为“让党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学生爱戴”的优秀青年教师。

三、结语

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又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而且关系着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未来。因此,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掉以轻心。新形势下,各高校必须充分认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其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真正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从而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引导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2].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3(2)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6

[4][5]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党[2013]12号

[6][7]高校青年教师――给一个空间让我发展.青年教师是一流大学的中坚力量[n].中国教育报,2011.1.26(3)

[8]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国发[2012]41号

(作者单位:河南警察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篇5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青年教师是高校事业发展的主力和核心力量,青年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中重要的作用。如果青年教师的言语和行为不当,很容易误导大学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应该看到,目前,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高校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好的,他们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仍然有少部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发生了一些问题,如不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事业心不够、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学术不严谨、职业道德不足等。面对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这些问题,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正是基于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对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人们赖以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缺乏了理想就等于人生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之所以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出现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这与其没有理想是分不开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丰富,是当代中国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力抓手,因此,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年教师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教师的头脑。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中,先后形成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个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已经成为武装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武器。由于部分青年教师不能清晰的了解这两大理论成果,因而不了解党的奋斗史和国家的发展史,因而不能形成正确的理想观。所以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教师有利于让他们深刻的意识到奋斗的艰辛和发展的来之不易,这也有利于青年教师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观。

二、以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为重点,提升职业素养

作为教师,高校青年自然必须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然而个别教师还在师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必须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师德的教育。

一是广泛宣传先进典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教育行业涌现出了无数先进人物,对此,高校可以利用这些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对广大教师进行宣传。不但要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更重要的是要在广大青年教师心中形成人人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是表彰在教育教学岗位中做出先进事迹的教师。在高校,每年都会评选先进教师,这些是发生在青年教师身边的事例。高校之所以对这样的事例进行宣传,原因在于这种教师生活在青年教师身边,对青年教师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先进教师的带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争做先进的氛围。

三是加强师德制度建设。对于在教师岗位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那些违背师德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使得广大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是非观念,辨别真伪的观念。

三、以社会实践为基本载体,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说,自然也不能缺少实践。青年教师作为高校重要的人力资源,由于较为年轻,而较少缺乏社会实践。对此,高校可以采取系列措施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教育。

目前,各高校都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教育实践活动。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实践活动要因专业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高校青年教师的实践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专业性的实践,这种实践一般是把青年教师下放到工厂或者企业进行技术训练。另一方式是社会性的实践,这种实践在于让教师深刻了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个别院校一般较为重视专业性的实践,而缺乏对青年教师进行社会性的实践训练。实际上,社会性的实践更有利于青年教师深刻了解社会状态,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是,不管采取何种形式的实践,其目的都在于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构建有利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进入高校工作不久的一个群体,在生活和教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因此,高校要善于抓住青年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高校要从学校和青年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师德教育、实践教育,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一定会逐步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邸燕茹.高校推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第4期.

[2]王忠.社会转型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3]帅永平.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前沿,2012年第2期.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篇6

关键词:青年教师;素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097-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尤其是加强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可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素质对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应具有“奉献教育,爱岗敬业”的信念,忠于教师的职责,为人师表,拥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和研究当作事业,更应当成一种使命,才能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做到“真心信仰,真诚传授”。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培养高尚的师德,要用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2.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提高思想素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掌握唯物辩证思维方法和唯物史观,为大学生共产主义信念的确立做好理论支撑。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时时保持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觉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切实提高对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筑牢高校师生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廉洁从业,廉洁奉公,淡泊名利,并在教书育人中将廉洁、民主、法制等观念传授给大学生,培养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素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外,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并对自然科学领域也应有所了解和掌握。

4.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研究学生、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包括具有对自身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进行反思的能力和善于从思考中提炼新思路以及形成理性认识并不断提高教学实效的能力”。形成“以研促教,教研结合”的良好氛围。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尤其要注重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富有启发性的、大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

5.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都具有示范性、育人性、长效性,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热情亲和、积极稳定的心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用责任心、爱心、耐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用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素质的培养策略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注重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加强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素质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校本培训力度,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1)坚持党管人才,完善组织机构

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领导,由学校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由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宣传部等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导师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骨干担任,负责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相关工作。

(2)推行“导师帮扶制”,提升教学水平

重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教学名师、教学骨干等导师的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多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评比”、“青年教师科研成果交流”等教研活动,历练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和科研水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少走弯路,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素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会起到积极作用。

(3)完善培养模式,提升业务素质

“短期为主、集中研学”的培训模式有利于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青年教师经常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或报告,将知名学者请进来与青年教师进行座谈。集中备课,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课前反思,创新教育理念,提前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利于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容易形成优秀的教学团队,从创造思维训练和素质能力培养两方面着手,培养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的相互协作,实现团体的优势互补。

(4)推行网络学习,强化继续教育

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众多的信息渠道,学校应加强网络建设,使青年教师更加快速地、自主地获取教育相关最新消息。网络环境下的继续教育,不仅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可以超越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自行安排时间学习,培养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知识培训更加便捷高效。

2.完善校外培养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1)参加政府组织的研修班,加强校际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深入实际了解国情、省情,创造条件参加政府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班,提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研究能力。通过对社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参与社会实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校际间教学和科研水平交流,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培训中心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素质。

(2)境外参观考察,吸取先进经验

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参加国外重大的学术会议,使他们结识更多的国内外同行学术权威和专家,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参加境外培训,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了解国际教学先进理念,吸收国外青年教师素质培养的先进经验。

(3)鼓励攻读学位,提升学历层次

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尤其是攻读外校或社科院的博士学位,通过攻读学位来提高学历层次,并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创新研究方法,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学缘结构,不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提高专业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

3.优先资助青年教师,保障整体素质提升

(1)建立专项资金,提高科研水平

通过科研课题带动培养,专门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科研专用基金”,资助鼓励青年教师奋发进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不断地深化知识层次和拓宽知识面,特别是课题所涉及到的前沿、交叉和边缘学科领域,这种压力和挑战迫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大胆创新,向更深更宽的未知领域学习探索,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2)完善激励机制,改善教师待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精神层次的提升和物质层面的保障是相辅相成的,采取激励的方式,定期召开校级师德模范、教学能手、科研新秀等工作表彰总结大会,通过教师典型的示范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始终保持进取的精神状态。加强组织感召力,对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还没有实现愿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早日实现加入党组织的愿望。生活上排忧解难,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处在事业的“起步期”、家庭“负重期”的实际,广泛开展领导走基层谈心解难活动,及时掌握思想动态,真心实意地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改善工资待遇,使其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仅要在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指导,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信任、舒心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平台。这都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身心素质的养成。

(3)完善考评机制,促进素质提升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高校青年教师;方法措施;德育工作;健全机制;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做好青年知识分子的发展工作关系到我们党的未来与希望。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青年教师人数迅速增多(从目前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看,青年教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的高校甚至超过50%)。他们是教师队伍中一支最有活力的重要力量,他们学历层次高。有激情,创新意识强,是新知识、新观念的代表,是高校的希望和未来。但在教师党员队伍中,青年教师党员偏少。还没有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的入党积极分子。因此,抓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在他们中发展党员,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政治思想过硬、职业道德高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并在教学、科研和育人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党建工作中一项既紧迫又重要的任务。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应当承认,在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对政治、社会问题的认识持有科学的、历史的态度,在教学、科研和育人中也日渐显现其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热情高涨,富于开拓创新,一部分已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在教学和科研中成为骨干力量和学科带头人。这是当今高校青年教师的主旋律。但是在抓青年教师思想方面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重学生轻教师

目前,有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举不胜举,各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大多是针对大学生的,针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则少得可怜。从而造成许多高校学生党员比例不断增加,青年教师党员比例逐年减少;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青年教师思想复杂多变等现象。

(二)重业务轻政治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各高校都在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许多学校采取了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树立青年教师骨干,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等措施。但这些,大多是为激发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而很少有针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尤其对高学历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在高校的教师考核制度中,思想政治考核方面较为淡化,轻视甚至忽视政治学习现象突出。

(三)政治思想教育的手段、方法落后

教工的政治理论学习照本宣科、单调枯燥,基本上是领导读,教师听,并且由于其他工作的需要,经常取消政治学习,从而使政治学习收效甚微。另外,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比较落后。青年教师思维比较活跃,观念超前,特别是普遍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获取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和各种动态。而一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有的理论功底不深,有的又不大注意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因而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底气不足。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因素

(一)来自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潮迅速泛滥,追求实惠、讲求功利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正是因为这些消极方面的影响,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不断滋长,少数青年教师在个人利益驱动下,放松了自己对于社会和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来自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只注重抓自身的业务素质,而忽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方式,在他们的心目中,实际上就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如党内出现的腐败违法现象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研究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上的滞后性和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综合素质的缺乏,造成了这种逆反心理,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来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差距

近年来,高校的发展和青年教师个人的进步,职称的评定,对学历、论文、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教学工作量、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等都有硬性规定,但是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要求呈现软性和弹性的趋势。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却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其中,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底气不足。

以上存在的这些主要问题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高校声誉、正常秩序、办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公平竞争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措施

(一)加强导向工作,为青年教师的思想导航

要高度重视导向工作,通过宣传舆论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把它当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一,要增强青年教师的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责任感。高校这块思想政治理论阵地,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敏感和斗争比较激烈的地方。无论是讲坛、论坛、第二课堂,还是科学研究的各种场合、渠道和载体。我们不去占领。各种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决不可掉以轻心。要把理论导向工作渗透到教学、科学研究和一切工作中去,让科学理论在青年教师头脑中扎根。

第二,在高举旗帜,弘扬正气的同时。高校党组织必须勇于和善于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坚持合理的政策导向,从制度上确保青年教师的权益。作为高校党组织,要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全面关心,努力从感情上贴近青年教师,成为他们亲切可信的朋友和向导。要把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用制度来巩固思想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完善年度考核制度和必要的奖惩制度,例如教学评估、科研评奖、职称晋升、人事奖惩、干部提拔、人员调动、选派出国、学习进修、工资、津贴升降以及各种评比、表彰等等,把教师的思想情况、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情况等作为硬件。与干部使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出国、外出进修、选拔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等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政策、规定、规范来充分表明。我们提倡、支持、鼓励什么。反对、抵制、惩处什么,通过这些措施,扶正压邪,弘扬正气,树立榜样。不能业务能力是硬的,思想道德是软的。要尽快改变重业务、轻思想道德的倾向,保证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二)加强党建工作,为青年教师的理想扬帆

作为高校党组织,积极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是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1 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战斗

堡垒作用。引导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关键在党支部,一个战斗力强的党支部是做好培养发展青年教师入党工作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党支部自身建设好了,支委的责任心增强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机制健全了,申请入党的人数就会增多,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也就会加快。因此,党支部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入党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促进入党积极分子早日成熟。

2 健全机制,把青年教师入党工作落到实处。第一,要建立批评与表扬的约束机制。对青年教师中的好人好事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坚持正确的导向,弘扬正气,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年教师奋发向上的政治氛围。要进行典型宣传,用身边党员的先进事迹教育青年,这样使教育更有针对性、真实性。另外,还要以压担子、布置一定的社会工作来有意识地加强青年教师中入党积极分子的锻炼,加深党员和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认同和了解。第二,要进一步完善联系人制度。在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初,要充分利用岗位培训、岗前教育等机会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启发他们正确认识我们的党,引导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向党组织靠拢。对写申请的青年教师,党支部要及时找他们谈话,指定联系人,在政治上、业务上给予指导,并组织他们听党课,选送他们进党校学习。让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支部的发展新党员大会。第三。要制定培养发展规划。对入党积极分子及时进行培养和考察,根据培养、考察情况,认真做好发展工作。对具备了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应尽快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到党内来,从而为党的肌体不断输送新鲜血液。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校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就会不断壮大。

(三)加强德育工作,为青年教师的人生添翼

“学者未必良师”,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算得上合格的教师,如果说优秀的教师是翱翔蓝天的雄鹰,那么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高超的学识水平就是他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所以,高校党组织应该认清加强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德育工作,尤其加强对高学历青年教师的德育工作,使他们真正成为既有较高业务水平,又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工作者。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树立忠诚观念。把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是新时期师德的基本要求。高校党组织要逐步引导青年教师树立忠诚观念,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献身教育事业,成为学生自觉地追求成功事业的引路人。

2 弘扬敬业精神。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业务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探索,努力创新,真正达到“学高为师”的境界,释放自己的最大能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篇8

[关键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校师资队伍在不断扩大,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人数迅速增加,高校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高校专任教师的总人数为1,494,553人,而40岁以下(含40岁)的青年教师总人数为908,666人,占所有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0.8%。高校青年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结婚、家庭、住房、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压力。目前正是改革不断深入的重要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多发,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全球化浪潮和互联网的发展,又让西方国家的民主意识、普世价值观和思想文化不断冲击着传统价值观念和主流意识。再加上高校本身精神层面建设的弱化以及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环境更加注重物质化,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教师之间攀比心理严重,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政治,重实惠轻道义,享乐意识浓厚,爱国情感淡薄。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探索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在当前形势下至关重要。

一、创新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构建党委宣传部门牵头,组织、人事、教务、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具体实施,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应把握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注重加强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在顶层设计中,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科学谋划。顶层设计有两项重点内容:一是齐抓共管机制的构建,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部署中明确基层党委、党总支作为责任主体,健全学校党委负总责、院系党委(总支)负主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二是制度保障的完善,学校各部门应支持相关工作开展,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党员发展、上岗培训、社会实践、学习研修、管理考核等基本制度,形成政策联动和保障体系。

(二)整体构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取得实效性,单单靠改进这个系统中的某一个因素或某几个因素是不行的,需要加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整体构建,使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首尾衔接、协调发展,切实改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形成平行线进而难以渗透和融合的状况。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落实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做到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从学校层面来看,各高校都形成了党委主要领导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负总责,明确一位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组织、人事、教务、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但各个高校对此项工作确定的牵头部门各不相同,绝大多数牵头部门是校宣传部,也有的是组织人事处,还有的是师资处。牵头部门的不同,会影响到具体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里特别要注意纠正仅仅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口工作的错误观念。一般来说,高校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都是以党委书记或党委副书记为组长,但如果没有学校行政负责人参与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领导小组的作用就是建立健全高校各职能部门的联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工会、共青团、青年教师联谊会以及青年教师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网。

(三)改革院系一级党政领导体制

大多数高校形成了院系书记全面负责、分管副书记具体负责的青年教师思政工作体系。要实现高校院系一级的党政工作齐头并进,关键是建立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政工作要交叉融合,院系行政负责人参与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去,院系书记参与院(系)行政事务管理,共同构建院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共同发展的“一体两翼”的院系发展思路。[1]有些高校安排院系党组织副书记同时兼任行政副职,既负责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又从事与教师有关的事务性工作,这种做法对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在院系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境况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创新思想引领机制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切实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引导”,“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通过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效果。

(一)优化教育模式,强化正面引导

1.丰富政治理论学习形式。学习是取得进步的前提,只有学好理论,才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在学习形式上,可以采取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读书班、心得体会交流会等。高校应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纳入政治理论学习内容体系。现阶段,许多高校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教师把自己事业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鼓励他们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青”,增强了青年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2.加强国情形势和政策教育。在实践中有许多好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一是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深入高校做形势政策报告,讲解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地方政府的领导也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并且形成了制度;二是省委教育工委成立理论与形势政策教育中心,编印形势政策学习资料,组织专家报告团深入高校开展形势政策专题讲座;三是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每年至少为本校青年教师做一次形势政策报告,回答青年教师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各高校积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有针对性的时事政策教育,为广大青年教师解疑释惑。在学校教育引导的基础上,青年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和个人内化,将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的要求深深内化于心。

(二)优化教育载体,善于利用资源

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育载体,教育载体是教育主客体两者互动的平台。根据青年教师思想引领活动的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1.党内活动。党内活动最大的优势是权威性,因为党组织本身具有严格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拥有激发参与者内在动力和积极性的组织保障。将党内活动作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对党员教师开展经常性教育,是高校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每当革命、建设、改革的关键时刻,我们党都会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中性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党的经常性教育的继续和深化,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能够有效提高自身党性修养。

2.青年教师发展促进组织。其优势是突出青年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青年教师发展促进组织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交流思想、拓宽视野、提升能力、释放压力的平台。通过举办学术沙龙、教学研讨、文艺体育等活动来调动青年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使青年教师在榜样引领下,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3.网络新媒体。网络等新兴媒介的发展,使得教育的主客体在网络上实现了平等交流。高校应该准确把握网络活动特征与规律,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载体创新,抢占新兴媒介中的教育新阵地,增强思想教育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许多高校依托QQ群、微信群、飞信群、手机报、社区论坛等载体,建立起小型化、社区化、分众化的新媒体工作平台,依托这些新媒体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挖掘青年教师学习和生活中的时尚、流行等元素,通过互动交流,激励青年教师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职业目标。

(三)优化路径构建,注重实践整合

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引领,在路径选择上仅仅依靠强制性灌输和压力驱使难以持续有效。培养青年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做到教育、引导、学习、内化的高度统一。

1.在情理交融中认同。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人的情感体验起着重要的强化作用,当然还会受到意志品质等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包含内化、外化、固化等环节,逐步发展、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着眼于青年教师的情感共鸣,让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思想的罗盘和坐标,成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在情理交融中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

2.在分析鉴别中选择。在谈到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提出“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在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多元的时代背景下,青年教师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学会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体系,认真分析和审视现实生活,在鉴别中选择,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保持立场坚定和头脑清醒。

3.在社会实践中整合。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要认识到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为青年教师搭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锻炼自我的实践平台。青年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与自身的专业发展相结合,在实践中拓展视野、提升专业能力;二是要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并随团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三是要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深入到企业、社区和农村,用专业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创新成长发展机制

高校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思想深度决定了他们需求指向的明确性,期待通过努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和行业客观公正的评价、认可与尊重。倘若这种需求获得满足,将激发教师的内在能动性,从而更自觉地追求进步和成长,进行创造性工作,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高校要建立有效的成长发展机制,帮助青年教师适应、发展并逐步成熟。

(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标准直接关系到教师成长环境,良好的设计会让青年教师有重视感,积极追求自身的进步与提升。高校要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获得职业认同,比较典型的是建立“双线并轨”评价体系。双线指的是教学和职称两条线,教学型教师的评价体系在设计时应注重教学模块的权重,侧重教学技能、师德规范和专业能力,参照职称系列的“教授”职称设立“金牌教师”,金牌教师在岗位津贴、课酬计算、绩效评定时拥有与“教授”职称相当的待遇。[3]

(二)搭建知识更新学习平台

青年教师重视知识,渴望进步,对现代社会知识高速更新的外环境有强烈的适应性需求。这一需求是基于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专业视野的拓展,是一种长期性的自主学习需求。有些高校的青年教师很难得到学习提高的机会,即使得到也无法获得学校的政策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学习动力。高校应该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将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集中分类,选取对专业教师知识更新有益的培训或进修项目,每年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企业或行业论坛进行专业学习或实践,为他们打通行业专业知识更新的渠道。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在规定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与等级的基础上,简化申报和报销手续。让教师只需承担完成学习任务和返校报告的义务,减少学术研究之外的负担。建立“学习资源”引入制度。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精神追求的需要,聘请校内外、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开展有观点、有深度、有价值的讲座,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三)组织教学教研比赛

每学期组织教学技能比赛、教学创新设计比赛、演讲比赛、个人风采大赛等,让突出的青年教师得到众人瞩目的机会,优化专业教师资源的同时挖掘培养青年教师成为协调服务、带头敬业的标兵。对于标兵型青年教师不给特权给机会,通过压担子的方式促进标兵教师更快成长,营造一个“人人愿意学标兵,人人愿意做标兵”的氛围,形成青年教师自觉钻研、努力提高的教学风气,使先进性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创新师德提升机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不能仅仅依赖个人的自律,更需要高校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改变“重才轻德”“虚化道德要求”的现状。

(一)推进师德规范考核

师德教育应当被摆在高校教师培养的首位,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4]在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考核方面,重点突出师德规范的考核,贯穿于新教师的引进、教学科研业绩考核、教师职称晋升及聘任等过程。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职称评定、进修学习机会以及福利待遇等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对发生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利益和学校合法权益、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失德行为的教师一律取消教师资格,不予聘用。同时应建立考核情况反馈和申诉制度,避免对教师的简单否定。建立涵盖师德规范但又具有具体行为指向性的评估指标,减少对师德规范宽泛的定性描述。为此,可以制定教师工作手册,录入《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规划纲要等法规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强调教师的职业要求,明确教师的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文列出,突出对教师热爱教育、诲人不倦、率先垂范等精神品质的要求。

(二)建立民主评议和师德问题防范预警制度

民主评议是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学生接受教育的公平和学校发展大局的重要工作。高校要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意见箱、贴吧等多种形式,建立定期、定制并具有长期性的意见、建议传递渠道,同时加强对信息真伪的甄别和对真实信息的有效处理。评议时,注重增加师德的直接感受者――学生评价的权重。对于评议中出现的师德缺失的苗头性情况和现象,要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也影响到了教师队伍建设,部分教师出现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教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等严重损害高校教师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的负面行为。这些现象和行为源于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失去职业理想,就可能成为师德失范行为的起点,通过反面案例的警示让青年教师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引以为戒。结合媒体曝光的典型师德失范案件,准确把脉青年教师易出问题的环节,及时查找师德建设方面的漏洞,补足短板,做好对青年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预防工作。

(三)专业教学与职业引导并重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备受关注,为提升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高校应将专业教学与职业引导作为教学要求。由专业教师在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一类的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发展方向。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帮助,需要教师热爱专业、热爱学生,指导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反思、自我职业意识提升的过程。

(四)强化个人“中国梦”的践行

近年来央视推出“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等系列活动,让人们感受平凡的工作所散发出的伟大光芒,感受普通人对职业的热爱和追求。这样的活动,让人产生“见贤思齐”的心理,有助于自身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教师的“中国梦”,具体到个人就是树立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高校可以借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活动,举行“最具爱心教师”“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十佳教师”“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拓宽获得荣誉的渠道,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机会实现个人的“中国梦”,在整个校园形成崇尚师德的氛围。

五、创新党员引领机制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改革、发展和建设的中坚力量,一直是高校党组织重点关注和培养的对象。2012年1月,在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一个重大问题来抓,深入细致地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工作,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

(一)建立积极的舆论宣传机制

树立和宣传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等典型,带动和感染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党员意识、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充分发挥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把理念觉悟的提升转化为有目共睹的行为表现,把感性的工作体验升华为理性的党性观念,自觉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积极的舆论宣传离不开基层党校这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基层党校可以向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激发他们加入党组织的政治热情。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由社会大环境变化带来的消极的、负面的思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校党组织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创建适合青年教师的网络教育服务平台,如:组织订阅共产党员微信,推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部署、重要文件解读、热点问题评析和先进典型等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建工作。

(二)建立规范的党员发展机制

建立规范的党员发展机制,用机制来提高工作效率,用制度来保证青年教师党员的质量。关键是要完善党员发展工作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抓规范的同时,结合青年教师的特点进行创新,如在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环节适当增加专业、学术、技术的培训内容。在培训的形式上,引导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自身专业、技术和知识专长,到社区街道、企业农村、基层单位等,开展志愿服务,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师生。[5]这样不仅树立了高校党员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同时能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些高校在基层党支部推行“政治导师制”,其核心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从党员身份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中选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参加相关会议,参与讨论决定教学科研等重要问题,使党支部书记能够与高端人才对话,保证党支部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组织党员发挥作用。

(三)建立多层次的党员教育机制

提高青年教师党员的政治素质,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党性教育,通过建立“党委―总支―支部”多层次学习机制,把教师党员培养成教学科研的骨干、思想政治的先锋,为青年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增添动力。学校党组织可针对岗位设置和工作分工的不同,采取针对性强的脱岗培训、交流学习、岗位技能竞赛等举措,促使青年教师产生归属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借助主题党日活动、党内民主生活会等组织形式和活动平台,开展针对岗位设置、职能分工、工作贡献度和重要性等方面的学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高校党委可以通过实施党员教育规划、党员轮岗学习制度,建立党员学习中心,加大党员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等手段,促使党员学习机制形成。建立健全学习监督考核机制,将青年教师的业务理论和思想教育动态纳入机制中,将青年教师的学习情况与其绩效考核、奖惩、评优评先、晋升和干部考察相挂钩,引导青年教师间形成学习竞相赶超的良好风气,促使青年教师把学习作为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六、创新心理关怀机制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要重视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在充分了解青年教师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涵盖青年教师社会交往、职业规划、工作减压、生活关爱和心理调适等多方面的心理关怀机制,创新教师队伍管理。

(一)建立青年教师专属的社交组织

前面提到的青年教师发展促进组织(联谊会),就是高校党委支持设立的青年教师专属的社交组织,通过这类组织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社交群可以帮助青年教师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校情,提升政治理论素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组织在形式上应遵循自愿原则,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理论学习、专题讨论和学习考察活动。在交流方式上,可以充分利用QQ群、微信等工具,院校内外与青年教师利益相关的各项政策、制度以及活动的公告通知等,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

(二)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

大多数高校都建有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援助的机构,但教师心理援助尚处于空白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国人对接受心理咨询还存在偏见,另一方面也是高校教师自尊心相对更强,求助需要“不足”。实际上,这种需求不足只是一种表面体现,《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结果中显示72.3%的受访者直言“压力大”,其中更有36.3%的人认为“压力非常大”。[6]

建立针对高校教师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主要任务是舒缓教师的工作压力、情绪困扰和心理困扰,提高他们的工作幸福指数和生活幸福指数,改进个体的生活质量,实现职业理想。高校应建立一套匿名咨询系统或咨询平台,定期为青年教师做心理测试,及时监测重点需要关注的人员和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应把建立专业心理咨询中心当作一个系统工程,充分整合现有的心理学、教育学相关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利用人事部、工青妇组织、团委等各部门的物力配置,展开提升心理健康意识与维护、调适心理状态并重、生活与工作并重的心理援助。

(三)建立“一对一”关爱对话机制

教师的情绪、心理、自我管理能力与工作效率和工作责任感的强弱呈正比例关系。高校教师需要理性思考,心态平和,不被狭隘的观念左右。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受人生经历的局限,很多人眼中经常看到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平,于是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心理失衡。

高校应建立“一对一”关爱对话机制,与“一对一传帮带”活动结合起来,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一个未来的群体,身负重大责任;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不适与压力。

(四)举办心理调试专家讲座

心理调试是正常机体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下降后,个体会在工作中表现出职业倦怠。工作重复、生源质量下降、专业或学历提升有压力、晋升通道狭小、生活困扰等各种因素,导致青年教师自我调试能力下降,进而否定工作的价值,对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倘若长期得不到纠正的话,不仅直接影响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也会影响青年教师的身体健康。

高校可以依据教师实际需求,由学校心理中心牵头制订心理专家讲座培训计划,设计包括性格分析、压力疏导、情商培养、生活情趣、家庭教育等涉及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内容,注重讲座的实际效用和价值。讲座培训的目标在于,经过培训后,教师能够理性地分析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矛盾与冲突,找到问题的来源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芹.以党建工作推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

[2]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17.

[3]王秀彦,张彩会,王立勇.以成长为导向探求青年教师思政工作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14(6).

[4]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Z].2014-09-29.

[5]孙其昂.现代性视域中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2013(9).

[6]廉思.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48.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篇9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而又迫切,2013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如何贯彻落实《意见》,针对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特点和成长规律,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

1.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引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目前,青年教师占高校专任教师近六成,他们与学生年龄接近、沟通互动较多,对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很大。然而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1]因此,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治上主动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挑战,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营造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战略任务。高校必须认真研究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的思想政治问题,客观的分析原因,并实事求是的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党建工作,高扬主旋律,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和教育广大青年教师,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党建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制定学习方案,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审视和指导高校工作,同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2]

2.建立激励机制,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最重要的是用良心吃饭。青年教师占据了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往往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综合发展的思想基础,建立激励机制,是培养竞争和创新意识,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必经之路。

勇于将青年教师推上教学科研第一线,对学有所长、干有实绩的青年教师重点培养,特别要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做到思想上严要求,业务上高标准,工作上压担子。并结合教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改革,做到多劳多得,鼓励成才,激励冒尖,使青年教师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把这种受到社会尊重的最高精神要求转化成一种不计待遇,不顾环境艰苦,以教书为乐,以育人为荣的内在力量。

机制要做到通过优化环境,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创造条件,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师资水平的提高、教学内容的更新,传统专业的改造,新专业的增建以及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形成等都有赖于科学研究的开展。因此,学校应重视智力投资,增加教学研究科科研经费的投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研讨,学术交流,并对教师的成果给予积极的认可和奖励;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对那些成果突出,学术地位在国内外领先的拔尖人才要给予重点支持,在实验实用房、经费、设备、出国考察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方法;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君子和而不同”,达到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目的。

师德师风建设是推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抓手,强化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学习师德规范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坚持学术研究无、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可通过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激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探索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对师德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师德表现不良的,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的,严肃处理。

3.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

青年教师面临家庭与事业的双重压力,切实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对促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大有帮助。学校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及时发现青年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花大力气帮助他们解决住房、收入、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在关心关爱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通过充分发挥老教师德艺双馨的模范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上的指导,并为他们的工作、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心理健康是青年教师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和快节奏生活里的软肋,需特别关注。要加强对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教师自我调适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应对工作压力、舒缓职业倦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健全青年教师心理问题预警、干预机制,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建立健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青年教师成长特点的高校用人机制,完善重师德、重教学、重育人、重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搭建发展平台,为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创造破格晋升机会,纳入学科领军人才和后备干部培养体系。[3]深化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分配政策时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渠道,支持和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涉及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充分听取青年教师意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浓厚学术氛围,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4.拓宽工作途径,巩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拓宽途径,循序渐进,巩固实效。除了集中学习,分段学习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坚持与青年教师专业特长、职业发展、服务社会等相结合,创造条件,加大投入,积极为青年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搭建平台,保证每名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

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兼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完善有关聘任、管理和考核制度,落实相关待遇。健全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引导青年教师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原则上应具有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

以网络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引导青年教师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强化网上言行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网络掌握高校思想理论动向和网络舆情,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效应对涉及青年教师的舆论事件。充分运用电视、校园网、手机报、微博等渠道,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积极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提升运用网络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在党委的领导下协调参与。要形成切合高校实际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还有待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作者单位:1.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项目来源:湖北省教育厅;项目编号:2010q036(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史成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考察[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30(4):82.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篇10

论文摘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实效,要重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思政”课青年教师在基本功训练中,思想上要明确学科性质与特点,增强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自觉塑造良好教学气质;教学实践中要明确教学宗旨,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也要处理好传统技能与现代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活跃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是“思政”课教学队伍的新生力量,他们往往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热爱教育事业,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思想认识模糊,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忽视教学基本功训练、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与实效。重视“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根据“思政”课学科特点,探讨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不仅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维护“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地位的必然要求。

基本功指从事某种工作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基本功则应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教学基本知识而言,教学基本功应当包括对所教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教学宗旨与教学方法的认知;就教学技能而言,教学基本功则应当包括对各种教学环节的处理和对教学手段的应用。正是基于对这些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教师实现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过程。根据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首先要明确对自身学科性质的认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明确对课程教学宗旨的认知,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第三,明确对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认知,掌握现代教学技能与手段。

一、明确“思政”课学科性质与特点,增强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自觉塑造良好教学气质

明确“思政”课学科性质与特点,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是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思想保证,是青年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和水平的内在动力,决定青年教师教学的基本态度和气质。

高校“思政”课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因此,就学科性质与特点而言,“思政”课既具有严谨的理论性、知识性,又具有严肃的思想导向性,是知识性与思想导向性的统一。相应地,“思政”课教师就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担任“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在价值多元和多样化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中,“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

青年教师增强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思想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清并克服当前在教育中存在的实利主义倾向的影响。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机制的影响,当代教育在培养的目标上也有实利趋向,较少关注人自身发展,是背离了教育本质的。当代社会精神道德危机的蔓延,种种社会问题的滋生不能不说与当前教育目标的这种实利性偏向有密切关系。唯经济至上、唯科学至上的教育观正受到社会普遍的反思与批评。马克思说:“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自身”,人自身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而其中个体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始终应当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广大的“思政”课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中,要自觉克服不良思想的影响,认清自身承载的时代使命与责任,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在国家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增强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青年教师还要在思想上自觉塑造符合学科性质与特征的教学气质。教学气质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经历中逐步形成的,是教师个体人格魅力的表现。实践表明,教师个体的教学气质常常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大学生常常会因为欣赏任课教师的教学气质而喜欢上“思政”课。一位拥有优秀教学气质的“思政”课教师既应当具有丰富广博的专业知识与智慧,擅于应用各种教学技能与手段,也应当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胸怀远大理想,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关爱,擅于与学生沟通,具有亲和力,并能始终保持积极健康、乐观自信的教学情绪。青年教师秉持高度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犷在教学基本功训练中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对塑造自身良好的教学气质形成自觉的认知,并予以实践。

二、明确教学宗旨,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

正确的学科意识和高度的职业使命感将推动青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具体的教学实践是青年教师展示教学基本功的阵地。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指导思想,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明确教学宗旨,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

1.明确教学宗旨和任务,注重“求真”品质和反思精神的培养

明确教学宗旨和任务才能确定教学的方法以及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丰富,涵盖面广,但始终是以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兴趣和信仰作为最高宗旨的。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本身,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及其继承发展者,都展现出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求真”精神。在教学中注重把知识本身蕴含的“求真”品质和精神传达给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才能真正进人大学生的头脑,令大学生信服。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求真”也是教育本身的宗旨所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尤其要注重以合理的方式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真理品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探讨人生真谛。

“求真”的品质总是和反思的精神相伴随。高校“思政”课与一般知识性课程不同,它所具有的突出的思想教育性和行为导向性特征决定了它是一门现实感很强的课程。这要求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带着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去教学,增强教学的现实感、生活感,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感;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其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所谓“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知识的学习和品质的培养都要伴随主体自身自觉的反思,才能深化内心,并转化到行为中。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样性的社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提升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同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反思精神,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健康成长。

2.发挥课堂多极主体性特征,以开放性视域开展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主导的教育理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潜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具体来说,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具体到“思政”课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意向学生讲清“问题产生的背景”、“问题的性质”以及“怎么解决问题”等内容,拓展问题视野。所谓“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调查显示,现代大学生越来越强调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那种孤立的、单向的、单一的注人式教学方式很不满意。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不是孤立个体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过程,而强调个体认知是一个与他人、社会共同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认知主体因而具有“多极性”,而与“孤立”、“单级”的个体相对。在这一理论基础上,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就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等要素共同参与教学对话与沟通的过程,学生与教师共同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积极的参与者,通过多层面的交流、沟通、互动,主动获取知识,得到思想的教育和提升。“思政”课教师只有将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与培养置于这样一个立体开放、交互式的教学视域下进行,面向生活来设计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多角度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建构一种开放的、互动的教学关系,才能更符合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从这个角度来说,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训练中,要从思想上有意识地将启发式教学置于开放性的视域中进行,这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性要求。

三、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技能,熟练应用现代教学基本手段

“教学是教育者机敏处事的能力,是教师的实践经验,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是教学基本功的基本内容。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传统意义上一个好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学基本功中教学技能的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革新。除了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外,今天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显然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新的技术和手段,如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互动课堂的开展能力,等等。联系到调查中发现的青年教师在教学技能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当注意处理好传统教学技能与现代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技能与手段。

1.处理好传统讲授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应用的关系,推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的运用

传统讲授法的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往往被理解为“满堂灌”,这是一种片面理解。所谓“满堂灌”是指教师课堂中教学方式单一,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却不注意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学方式。传统讲授法不应当简单地被看作就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精彩地讲授”和学生“认真地听讲”仍是教与学中最基本的模式。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精彩地讲授”是欢迎的,排斥的只是枯燥单一的讲授方式,而不是讲授法本身。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放弃和排斥传统的讲授法。实际上,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法不仅包含传统讲授法,而且应当被理解为对传统讲授法的发展。讲授法有利于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它在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而就“思政”课的思想导向性而言,要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信念扎实地进人当代大学生的头脑,也还必须做到“以理服人”。只有积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对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进行深人浅出地分析、讲解,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的先进性与真理性,才能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实践。因此,“思政”课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自身讲授技能的训练与提升。

2.处理好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关系,重视传统黑板板书的作用

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直观性和趣味性明显增强。但是,因此忽视甚至否定传统黑板板书的运用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往往是一个流水式的单向过程,不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也难以留下深刻印象。而传统黑板板书可以克服多媒体课件的这些不足。黑板正板书可以展示课堂内容的整体框架和重难点,而副板书往往可以起到提高学生注意力、强调教学内容的作用。而当教师通过板书对学生一些好的想法进行及时地记录和展示时,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与热情也会迅速被激发。概而言之,传统板书和现代多媒体课件展示各有优缺点,青年教师应当扬长避短,结合使用两种教学手段,重视黑板这一传统教学工具的运用。

3.把握好新型课堂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