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的历史知识点十篇初中的历史知识点十篇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5:25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篇1

一、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育资源开发,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初中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化繁为简,很好地帮助初中学生理解和记忆初中历史知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初中学生减轻历史学习的压力,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初中历史知识涉及范围非常广,它涵盖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中国与西方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因此,初中历史知识是较为复杂的。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理解较为困难的初中历史知识点,这些历史知识难点会花费初中学生大量的时间,降低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而网络环境下开发的初中历史教育资源可以直观地将初中历史知识展现给初中学生,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历史事实和知识点,从而有效地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苏教版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下册中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历史知识点的教学为例,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生、发展地都集中在西方国家,而初中学生由于历史学习还处于基础阶段,历史知识点的积累量相对不足,对于西方各国旧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学习和了解较少,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历史知识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理解和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而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资源的开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强大资源库系统有效地开发网络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一历史知识点完美、直观地展现给初中学生,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初中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的科学开发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它对于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和水平有着非常强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认识到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地开发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科学利用开发的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来帮助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第一,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第二,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的社会资源。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很多都是有关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资源。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的社会资源,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量和对社会的认识、学习。第三,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的自然资源。初中历史教学资源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历史的发展需要自然的承载,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重视初中历史教育资源中的自然资源的开发。

三、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篇2

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能力水平相较于小学生有了很大进步,但又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制约着其能力的发挥。初中历史教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应该有充分认识,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一是整体观。初中生的整体观普遍还不高,而历史学科本身就是需要从宏观上看待的一门特殊学科。

二是历史理解能力。有些历史事件和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点难的,需要知道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就要向学生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三是初中生的记忆力。初中生处在人生的发展阶段,是记忆力的黄金时代。初中生的记忆力有着自身的特点:无意识记忆较明显,随着心理活动有意性发展,有意识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这些记忆特点是教师必须知道的,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设置记忆内容,使用记忆方法。此外,初中生的抽象记忆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历史课堂对于这种能力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

一是宏观性。初中历史课从宏观来看,需要培养学生的宏观历史观念,不能割裂历史,历史是联系着的,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古代到现代,这些大方向是需要学生把握的,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宏观、客观、联系地看问题。教师应该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联系世界历史,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是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记忆能力等特点,以普及学生的历史常识为主要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三是人文性。初中历史教学应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对学生进行陶冶,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认识历史,正确地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综合性。初中历史关注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五是记忆性。初中历史无疑是需要记忆的,没有记忆就无所谓学习,历史知识的记忆包括对概念、具体事件,以及时间的记忆等。各种知识点都有不同的特点,当然记忆方法也应该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不同的引导。

三、有效教育下的历史教学方法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初中历史,是一门整体性和具体性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纵横两条线索,运用整体感观理解历史,知道历史的发展特点和世界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

二是重视理解记忆。历史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理解的,如果没有理解那就谈不上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理解课文,从课文中选取关键知识进行解释。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难点和疑点在哪里,以便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和知识点。

三是讲究记忆方法。记忆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记忆才能真正事半功倍。作为历史教师,本身就应该牢记重要的历史知识,进而要学习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的训练和传授。比如,在记忆没有相互联系的几个词的时候,可以采用故事记忆法,将这几个词联系起来编成一个故事。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既记住了知识点也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故事性,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四是重视知识拓展。历史不单单是学习课本知识,单调而简单的知识固然方便记忆,但历史教学的课堂不应该只有记忆,教师应该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联系我们的生活,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历史教学中,一些细节的引入往往会对学生学习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本知识。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篇3

关键词:知识网络;初中历史;运用

知识网络就是许多知识互相联系而形成的网络,在这个知识网络当中,从某一个知识点着手,就能回忆起整个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其中一个知识,来复习整个初中历史知识。

一、初中历史学习的特点

初中历史的特点决定了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历史的方法跟其他科目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历史的时候,要根据历史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1.缺少逻辑思考

历史一直被归为文科,其教学方法也跟文科差不多,很少需要逻辑思考。这主要是因为历史测试以回忆课本知识为主有关,历史并不像物理那样需要分析条件,然后通过逻辑思考,再回忆相关知识得出答案。

2.侧重基础知识记忆

历史学习特别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对基础知识进行明确记忆,学生就很难得出试题答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记忆,以使学生在考试紧张的时候,也能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同时,学生也要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来进行记忆,以达到熟能生巧。

3.知识内容多

初中历史知识点较多,学生经常在记住新的知识的同时又忘记旧的知识。所以,学生要合理分配好复习历史知识的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记忆众多的历史知识点。初中历史的这个特点就要求我们要把历史知识串联成一个网络,要确保所有的内容都出现在这个网络上,并且网络的任何一点都能通到另一点。

二、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困难

初中历史的教学,要注意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遇到的困难,学生哪里觉得难,教师就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一个前提,而初中生学习历史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难题。

1.容易忘记

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发现,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历史时还觉得轻松,到了初三进行全面复习历史知识时,学生就开始出现遗忘前面知识的问题。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本来过目不忘的人就极其稀有,大部分初中生对于较久的知识都会忘记。学生在增强记忆的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复习才是巩固记忆的王道。可言说,让学生轻松复习所学的知识是解决学生遗忘的有效方法。

2.不同知识难以串联

学生在学习当中,没能站在高的角度纵览整个系统的知识,因此看不到不同章节知识之间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很难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就造成了各个知识点孤立存在的现象,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思维也就比较局限,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这些困难困扰着不少渴望学好初中历史的学生,而知识网络的构建的教学方法恰好能解决这些难题,能给初中生学习历史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既方便了学生记忆,又方便了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

三、知识网络的优点

1.包含初中历史所有知识

知识网络不是只包含一部分知识,而是能够把整个初中的历史知识都包含进去,做到不重不漏,既减轻了学生记忆的压力,又保证了知识的全面复习。整个初中历史的知识网络不需要一下子就构建成,这样会很辛苦,教师可以教学一节内容便构建一节内容,并且与前一节内容进行联系,相对来说,这会让教师觉得其工作量减少了很多。

2.不同知识之间的串联

知识网络构建的关键是把前后两部分知识串联在一起,就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家建立》为例,该单元包括从“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诸暴君”到“大一统的汉朝”。其实要把这三课的内容串联起来非常简单,这三课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首先秦国统一了中国,接下来秦国君王暴政,引起百姓起义,然后秦国被,建立起汉朝。学生复习完秦国统一中国之后,便可以联想到秦国暴政,接下来可以联想到秦国被。这样,不同的知识通过一定的规律进行串联,便能构建起知识网络。同样的道理,针对不同的书本,我们也可以找到他们相关的联系,把知识串联起来。知识的串联是从一个知识回忆起全部知识的关键,如果知识网络某一个环节串联得不好,学生便难以回忆相关的知识。

3.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回忆

知识网络的构建是为了方便学生在空闲时间,并且手上没有任何历史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复习。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浪费了很多的空闲时间,例如,在饭堂排队时,在来回学校的路上等。如果历史教师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那么,学生则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进行复习,并能反复多次地复习历史知识,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四、总结

知识网络的构建无疑是非常有效的初中历史教学和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利用其他人浪费的时间一遍遍地复习所学的知识。此外,该方法的先进性还表现在能够找到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把所有的知识都串联成一张网络。

参考文献:

1.王建.初中历史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方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2).

2.王潮华.夯实历史基础构建知识网络[J].信息教研周刊,2011(11).

3.张艳彬.完善知识网络深化历史思维[J].神州(上旬刊),2011(10).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困难;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11-02

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教师只有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困难,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使学生顺利的进行学科学习。历史虽然是很多初中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既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1.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分析

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般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积极听讲,努力掌握知识。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影响了学生的进步,本人在此对目前初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

1.1时间记忆存在困难。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困难,就是对时间点的记忆。在课堂上,本人经常会对上次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等知识的掌握较为良好,然而一旦涉及时间,就会发现学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方面学生对事件的发生时间毫不清楚;另一方面,学生会出现时间混淆现象,不能将具体的事件与对应的时间结合起来。对历史时间的记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初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一个突出而严重的问题。

1.2对事件含义的理解存在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如果让学生掌握与时间相关的具体内容,由于初中学生的记忆力较强,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然而一旦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含义,学生就会出现困难。例如:学生能够顺利的记忆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但是在理解统一六国的意义时,往往就会出现很多的困难。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都明白,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含义十分重要,因此,必须对学生存在的这一困难引起高度重视。

1.3系统掌握历史知识方法存在困难。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学生想要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必须要能够系统的掌握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才能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历史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困难就是难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通过课堂提问及其他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本人发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呈现块状,对单个知识点掌握的十分扎实,然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却不够密切。在引导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学的比较吃力。

1.4在用历史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用学习的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历史虽然是人类的过往,然而却为人们更好的展开实践活动提供了借鉴,是指导人们做好事情的向导。初中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在生活、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时候能够从学习的历史知识中找到答案,然而目前初中学生在运用历史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困难。

2.帮助初中学生克服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困难的有效方法

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十分有代表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及时发现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而且针对困难,找到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良好的成绩。

2.1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进行时间记忆。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在时间记忆方面存在困难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历史时间记忆,这里所说的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时间记忆,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时间记忆方法。例如: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采用指导学生建立历史时间年代表的形式进行时间点的记忆。通过将时间表格化,学生会发现时间变得更加清晰,时间点也没有学生意识中的那么多,使学生在心理上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另一方面,学生个人也要下工夫。学生在记忆时间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学生只有不断的加强记忆,才能最终牢固的掌握。

2.2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事件的意义。针对初中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时存在困难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挖掘知识点的深度,可能学生在刚刚接受知识点的过程中存在困难,但是随着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能够逐渐理解每一个历史时间的深刻内涵。

2.3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点。针对学生在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存在困难的情况,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单个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讲解,但是,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应该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使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一定的背景,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整体上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使知识点系统化。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师备课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在每节课之前都应当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把握该节课应当讲解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意义

1.1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决定着其学习这门课程的效率,兴趣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关键,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找出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兴趣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主动性,这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教师备课的根本目的。

1.2旨在提高课堂讲课的效率

初中历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学习之初学生会对这门课程感到陌生。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整理每节课程的历史知识重点,想好教育学生的整体思路,在课堂上用最精练的话语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1.3反思自身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内容,也应当反思自己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方式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在备课的时候,通过自我的不断总结和归纳,并且将新的方式方法做出规划,应用于下节课程的教学之中,找出真正能够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2初中历史教师提升备课能力的措施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闲暇之余,总结自己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断的改进,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此期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加强课前备课,提升教学的效率。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2.1结合课文、图例和注释,逐字逐句逐图进行研读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需要弄清楚教材里面的内容,注意历史地图和相关的注释内容,将需要作为教学要求的地方勾画出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不需要做教学要求的,在课堂上可以直接简单的带过,减少教学中的弯路,同时也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地学习历史知识。在此备课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2对整体教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在中考历史试题上,出现很多的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题目,并且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述,该类题目极为考验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加大了初中历史教师教育学生的难度。这种现象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充分考虑,利用怎样的办法才能够将知识灵活地传给学生?初步分析,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历史教师借助教材参考资料重新对历史教材的每个章节内容进行研究,并且结合中考的考题考虑,对历史教材每个章节做出综合性质的总结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基础知识,在考题中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第二,总结、概括历史教材中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出一个简明的提纲,提供给学生进行参考。这两点都需要历史教师自己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去分析、总结。只有初中历史教师真正用心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总结,才能提高历史教师备课的效率,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2.3备课时注意搜集课外教材

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初中历史教师,实际上对初中历史教学课本内容已经非常的熟悉,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只是温习课本内容,那实在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对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也没有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课本之中的内容较为笼统,受课本的限制,很多历史事迹未曾列出来,如若历史教师能够查阅历史典籍,收集相关的历史素材,再考虑通过怎样的方法将这些历史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看似讲解这些对于学生考试没有多大的作用,实际上通过这种方法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解三国的时候,历史课本上只有短短的一章就带过,此时历史教师可以选取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片段进行讲解,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对其感兴趣,学生为了接这段历史会主动通过网络、书籍主动地查找,这就是教师备课所需要达到的效果。但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分清教学的主次,仍旧要以教学课本为主,历史相关资料作为辅助。

2.4改变传统备课的方式,提升备课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局限于温习当前课程所需要讲解的知识要点,思考利用怎样的方式顺利地讲解给学生,此种备课方式在课堂上所取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自身备课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可以尝试改变传统备课方式,引入一些网络平台。如微信,当前微信在学生之中使用较广,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或者公众号,在每节课之前,将自己备课所准备的资料通过微信平台传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概的了解下节课要讲解的知识要点,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出一些历史问题,在上课前要求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引导学生向着备课的大纲前进,从而达到自身备课的能力的提升。

3结语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总结历史课程备课的经验,让自身教学的历史课程效率最大化,让自身在初中历史方面的备课能力得到广泛的提升。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来,发挥历史教师教育学生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洪生.初中历史教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珠海市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4(08):81-84.

[2]贾淑霞,李艳洁.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探索――以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中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33-136.

[3]李茜.基于胜任特征的初中历史教师培训模式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4):56-58.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教学法;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63-01

任何教学都要有章法可循,好的教学方法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而所谓教学法,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历史课作为初中教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今后高中历史教学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如何改善初中历史课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进而为日后高中历史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因此,要针对初中历史课自身的特点,在讲授式教学法等传统历史课教学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将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以及现代信息多媒体教学法相互交融,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端正学习历史的动机和态度,使每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习俗,学到知识、获得本领,为今后的成长成才奠定历史文化底蕴。

1启发式教学法是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兴趣起点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学习和创造的动力源泉。因此,进行初中历史课教学,要不断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使其能够更加愉快、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而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也要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加以培养,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的兴趣起点。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它依据课堂教学的目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规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来进行相应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当然,在新课标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以启发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促进初中历史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深入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对于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老师来说就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转化,把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进而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现实学习生活中的一种现实能力。这种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必然结果。

2问题式教学法是初中历史课教学的现实基点和终身教育学习的出发点

在历史课教学中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是历史教师的重要使命。新课标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明显地强调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树立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如果历史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课上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能够带着"问题意识"做到终身学习。这一由"要求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学"、终身学习的倾向,是问题式教学法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列如在讲解我国境内最早出现的元谋人之前,历史老师就应该把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问题向学生提出来,并以此为教学的出发点,循序渐诱地引导学生进入我国人类起源的历史场景之中,以此为起点还可以使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后继续关注人类发展过程的相关知识,促进公民素质的继续提高。将问题式教学法融入历史教学过程的做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持续学习的兴趣。可见,问题式教学法应是我们初中历史课教学的现实基点和长远教育、终身教育学习的出发点。

3情景式教学法是初中历史课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辅助点

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情景式教学法的运用,就是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形象,创设典型的现实场景,借以还原历史的真像,进而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情绪,并把其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历史是以往人类的故事和记忆。虽然我们无法回到过去的岁月,但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生活器具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比如在讲到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抵抗侵略追求民族独立人民富强的奋斗历史时,有条件的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去见证"复兴之路"的峥嵘岁月。当一幅幅形象逼真、反映真实的画面展现在面前时,学生便会油然地在脑海中回忆那段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程度。当然,情景式教学法的应用还会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也有助于历史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兴趣的提高。

4多媒体教学法是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关注焦点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图示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图示教学是指运用符号、文字、线条组成的图形及地图、表格等形式将历史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诠释,以此说明历史学科知识和学科结构,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历史图示教学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起点,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视听感官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改变历史教学课堂单向教学的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发现式”。一般而言,只有事先钻研教材内容和观点,才能更好地创制教学图示,同时,将教学图示设计做到科学性、简易性、条理性是图示教学的关键。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图示教学,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图示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基本程序

图示教学的目的在于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教材文字及内容等进行授课的模式,运用创新的图示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历史教学。历史图示教学的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图示教学方法可以减少初中学生学习教材知识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加强对历史教材框架体系、内容结构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历史各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是利用图示教学方法利于通过各种启发性等原则开展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思路;三是探索图示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训练的结合点。初中历史教师应在深刻研习历史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查找历史事件知识点,并按单元、章、节、子目及要点五个层次,结合内在联系组合、分解成不同的图示,以便在更大程度上更好地讲解历史教材内容以及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图示教学的基本程序为:一是利用数轴图示,讲清历史的分期,起迄年代、特点,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和作用,通过采取这些图示轴线,使初中学生能更好地获取对历史事件的认知。二是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依据图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向学生讲解历史事件各个要点的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三是初中历史教师按照图示教学的思路,积极指导初中学生阅读教材,并积极落实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和各类问题,从而积极引导初中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学科知识。四是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依据图示教学开展历史学科教学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完善教学过程,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图示教学实验过程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运用图示教学,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历史教师应充分运用图示教学,更加重视图示教学设计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钻研教材,深层次把握教材结构和体系,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查找富恶化初中学生实际的思维逻辑能力的方式方法,从而进一步创制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充分发挥历史图示教学的实用性。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意图示教学运用的灵活性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图示教学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时效性。在运用中可以采用分段分析的原则,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章为例。首先,历史教师可创制《红军长征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结合当时的局势导入新的课件,进而教师可以要求初中学生思考“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西安事变等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在讲授过程中初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依据教材讲述日本侵略者的步步进逼、“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等内容。通过图示教学法将静态的教材文字内容变为动态的生动的图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历史学科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学习效率。

(三)教师应运用图示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初中历史图示教学的过程,其实质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初中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能力的过程。历史图示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学科教材各个单元、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利于初中学生理解记忆和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初中历史图示教学可以将历史教材中的散乱知识系统化,也可以将教材内容结构化,从而起到更好地归纳、演绎初中历史知识的作用。通过采用历史图示教学可以帮助初中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件本质。图示教学要求初中教师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经过发挥创造性思维,通过图示教学设计出不同的内函和外延的图示,对初中历史教师的知识水平、分析概括、综合演绎、思维表达等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图示教学使教师及时收集、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教师主导性评定和学生自我修定评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柳.小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2012(09).

[2]郑林.从中学历史教学中图示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12).

[3]高群.浅议初中历史图示教学的应用[J].中学教学研究,2011(02).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篇8

一、初、高中历史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

1.教学目标

初、高中历史课程新标准均包含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注重结果和过程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等方面的理念。但高中历史明显有进一步的提高,增加了“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课程设置的多样性”等理念。同时,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方面,梯度要求差异较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初中历史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历史则要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注重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历史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高中历史侧重于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初、高中历史均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放到了首位。初中历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高中历史突出了对人文精神、世界意识的培养。

2.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侧重于对历史进行感性描述,中国史和世界史各自分块,着眼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讲、听写、识图、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等。高中历史则突出理性分析,必修内容以三大学习模块、25个专题的形式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更加关注了学生发展的均衡性和选择性,要求学生会多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认识历史与现实和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内在联系,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辅之于多达六个模块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选修内容。选修内容供学生选择,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高中教学内容打破了历史学科传统的知识体系,改变了编年史体例,很明显,高中历史中外史合编的专题式教学模式取代了初中历史的通史式基础教学,具有容量大、跳跃性强的鲜明特点。

二、有效衔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对于初中已出现过的重点历史知识,我们在高中教学中既不能简单重复,更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讲,而应从已知过渡到未知,充分利用原有知识,找到突破口,经过启发思考,进行深化和拓展,为高中教学服务。如在讲到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新文化运动”内容时,笔者先设计了一个小专题式问题:1、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什么?2、辛亥革命完成了哪些民主革命任务?哪些没有完成?3、辛亥革命有哪些教训和启示?4、以后是哪个阶级何时如何完成的?经过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相关内容,初中历史知识灵活迁移到高中教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初中简单地“死记硬背”知识,过渡到高中比较、联系和理解等新要求。

对于初中没有作为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不够的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有效的补充,以利于掌握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初中没有涉及到或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高一教学可增加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如相关的电视、电影或科教片等的片段,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感知、想象、联想,产生共鸣。当然,如果能提供合适的情景材料,又通过设置新情景,提出新问题,进行启发诱导,在增进了解新知识的同时,又训练材料解析题的审题答题的方法,提高信息阅读、搜集、概括、分析和论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失为“一箭双雕”的好做法。

根据实际情况,开学时在高一新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通史知识的专题补课,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2.教学方式的衔接

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差异,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水平的经验型抽象阶段,初中历史强调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高中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逐渐趋向成熟,需要我们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而高中历史教师由于会考尤其是高考的压力,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可以说并没有真正突破瓶颈制约。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得知识的条件。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教学在创设历史情境、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要将能力培养一以贯之,分层次有步骤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特别要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师生关系,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呼声的倾听者,让历史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气氛。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新的学习观,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对历史学习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具备“我能学”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一步一步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3.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历史内容较为简单,许多要求局限于理解和记忆的层面,机械记忆的旧方法在初中历史学习方式中还相当大的影响。高中历史内容多,跳跃性大,课时安排较紧,如果仍沿用老一套学习方法,学生倍感困难,无法适应。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回答提问、认真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规范等一系列基本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其次,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开卷考试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教会学生勾划知识重难点、理顺基本的知识网络以及掌握相应的解题答题基本方法。高中历史教学在上述基础上,则进一步深化到学会归纳、分析、论证,学会探究和质疑,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用逐渐有机结合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学会阅读,筛选历史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对情景材料的解题答题能力有质的提高。从被动学习的方法到主动学习的方法的积极过度,显得尤为重要。

4.初、高中历史教师的衔接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篇9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逻辑思维能力重要性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部分中,对能力的其中一项要求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知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为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标准的编制、教学模式和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都与思维能力培养密切相关,逻辑思维能力又是其中―个关键方面。

1是学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思维通俗来讲就是建立在思维基本框架下的、与历史学科特点紧密结合的一种智力活动。换言之,历史思维是将历史要素作为载体,将思维方式特点作为支撑的一种认识方式,这些历史要素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通过将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综合,达到认识历史、指导现在与预见未来的目的。在历史综合的过程中逻辑思维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这样就对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而言,只停留在对史实把握的层面去应对高考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上升到对史实的转化及理性加工的层面,这中间逻辑思维起到关键性作用。高中阶段历史学科逻辑思维表现为:思考历史问题时趋于理性化(包括辩证思维的初步具备)、学科语言的规范性及严谨性(从回答问题及解答历史主观题中得以体现)、知识体系性及知识模型的初步构建。

2是知识衔接的重要途径

2.1初高中知识衔接。新课改给中学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断层问题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①在由初中向高中的迁移过程中,历史知识台阶的跨度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②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与学带来障碍;③初高中学生由于历史学习目标不同,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产生了区别。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由过去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需引导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学生共同探讨在“跨台阶”过程中如何找寻被遗落的历史知识。比如: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

2.2高中阶段各模块、专题之间的衔接。根据上述对新教材特点的论述,高中阶段各模块、各专题之间的衔接显得十分重要,事关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

3是知识转化的重要步骤

高中历史相较初中历史上了一个台阶的表现是知识转化较为明显,学生如果还停留在简单的机械式的史实记忆阶段显然是与高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及目标不相符的。高中历史是在初中历史基础之上的重新建构,其建构的过程即进行知识转化的过程。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须注意“三个转化”即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转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从记忆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要完成这三个转化,其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因素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背景、内容、意义有所把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探寻这三个重要思想理论出现与发展的规律总结出其共性,最后得出结论他们的提出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

4是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初高中历史就知识的范围而言相差不大,以人民版教材为例,高中历史相较初中而言只多了西方思想、政治、社会等少部分的内容。高中历史更加注重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这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高中学习要完成知识的重构与升华。

5是高考考察的重要维度

初中的历史知识点篇10

关键词:教学重点;确立依据;教学改革;质量效果

在课堂教学实践开展中,教学重点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处理的关键,并且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也是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相关能力培养的关键。

一、初中历史教学重点确定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面以及范围比较广泛且繁杂,历史教材中对于知识内容虽然已经做了筛选,但仍然比较庞杂繁多,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发生,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尤其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及教学的目标重点等,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因此,进行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

二、新课标下教学重点确立的依据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需要完成以及实现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知识,进行教学重点的确定需要将教学目标作为最根本的依据。传统教学中,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确立虽然与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确立角度一致,都是从历史知识的教学与历史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完善等方面来实现,但是,传统历史教学,是以历史知识的教授为重点,而新课标要求下则侧重于对学生历史能力的培养与素质能力的完善教育。因此,确定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开展以及教学重点时,应与新课标下的教学侧重点与目标要求相一致,以培养学生历史能力与素质能力完善教育为主。

三、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确立

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为例,比如:在进行初中历史的中国史“三国鼎立”这一章节知识内容的教学中,传统教学中,老师将这一章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内容的教学上,这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与要求下,是相对比较准确和完善的,并且对于学生知识内容的教育实现也有积极作用,但是,以新课程标准来讲,由于历史教学中的课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完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老师就不能够再以传统的教学重点为主,进行教学开展与实施,而应向对于学生历史能力培养以及素质能力完善比较有利的方面进行靠拢和实现,以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