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科学前景十篇生物科学前景十篇

生物科学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3:24

生物科学前景篇1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和生态概念的不断加强,市场对生物技术、生物产品的需要明显增多,政府也更加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环境生物科学本身也将更加成熟。

1环境生物科学在废气及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采用生物技术控制和处理废气,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或恶臭物质降解或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类物质,从而净化空气,是一项空气污染控制的新技术。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生物过滤法生物滤池内部填充活性填料,废气经加压预湿后从底部进入生物滤池,气体中的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或恶臭物质与填料上附着生成的生物膜(微生物)接触,被生物膜吸收,最终被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或其它成分,处理过的气体从生物滤池的顶部排出。

(2)生物洗涤法生物洗涤法分为废气吸收和悬浮液再生两个阶段,通常由一个装有填料的洗涤器(吸收设备)和一个装有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生物反应器(再生反应器)构成废气从吸收设备底部进入,向上流动,与顶部喷淋向下的生物悬浮液在填料床中相互接触,经传质过程进入液相,再进入微生物细胞内或经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作用分解,净化后的气体从吸收设备顶部排出。吸收了废气的生物悬浮液从再生反应池的底部进入,通入空气充氧,废气被微生物氧化利用的过程也就是悬浮液的再生过程,再生后的悬浮液再进入吸收设备进行顶部喷淋,吸收与再生两个过程反复进行。

(3)生物滴滤法生物滴滤法是在生物吸收法基础上进行的改进,集合了生物过滤法和生物吸收法两种工艺的优点,生物吸收和生物降解同时发生在一个反应装置内。滴滤池内装有填料,填料表面被生物膜覆盖。循环水不断喷洒在填料上,废气通过滴滤池时,气体的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

2环境生物科学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环境生物科学中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处理水中污染物的方法,通常被称为生化处理方法或生物降解法,以植物吸收为主来净化土壤与水体的方法有土地生物修复、生物塘和人工湿地技术等。

(1)生化处理技术由于生化反应的过程、条件和参与反应的微生物种类的不同,生化处理技术可简单地分为好氧与厌氧降解两类,两类生化反应的基本过程如下:好氧降解:有机物+氧气+好氧微生物/酶水+二氧化碳+无机养分+能量。厌氧降解:有机物+厌氧与兼氧微生物/酶降解的有机产物+无机养分+能量。

①好氧降解技术好氧降解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a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最传统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是指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生长与繁殖而形成的絮凝体。

B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在处理污水的反应器中添加介质(填料)作为微生物附着的载体。在分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微生物在介质表面生长繁殖,逐步形成粘液状的膜,然后利用固着在介质表面的这种微生物膜来净化污水。

②厌氧处理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有一大批类似好氧降解的厌氧反应器被研制和开发出来,厌氧技术的应用范围已扩展到高、中、低浓度的多类有机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其特点是废水处理和能源回收相结合,但出水水质难以达到直接排放的要求。

⑵生物自然净化技术

①生物塘。生物塘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吸收等方式带走污染物以净化水体。氧化塘中除选育合适的水生植物外,还增加了曝气,以促进水体中生物的好氧降解。

②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可处理化工、石油化工、纸浆、纺织印染、重金属冶炼等各类废水,也可用于雨水处理。其原理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3环境生物科学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固体废弃物中的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主要方法是卫生填埋、堆肥和发酵沼气。

⑴卫生填埋。卫生填埋是将城市生活垃圾存积在大坑或低洼地的卫生填埋场,每天填入的垃圾压实后铺盖一层土壤,并通过科学管理来恢复地貌和维护生态平衡。

⑵堆肥。堆肥是固体基质在有效的低温条件下的发酵过程,适用于生活垃圾的处理。该技术安全性高,成本低廉。

4环境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

⑴微生物脱硫技术的开发。利用微生物脱去煤中的无机硫和有机硫,可控制燃煤中So2等含硫气体的排放。这些微生物包括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杆菌、酸热硫化叶菌等。生物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时间尚短,但其具有技术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⑵水污染治理工艺的完善。好氧与厌氧工艺相结合、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废水处理技术、无害化的生产工艺过程、高效完善的自动化体系以及构建针对难降解污染物的生物基因库和特殊功能的微生物的培养研究是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⑶难降解污染物的处理。利用基因工程构建的高效菌种来处理如杀虫剂、塑料、橡胶制品、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难降解的污染物,是现代环境生物科学发展的热点之一。

⑷与其它技术的结合。环境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科学技术的配合。其与相关科学技术的结合,可提高处理效率、增强处理效果。将光、声、电与高效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处理高浓度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废水,这些工艺、设备、电子计算机的结合正在使以环境生物科学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向自动化、模块化方向发展。

生物科学前景篇2

关键词:校园植物规划;科普素质教育;学生实践学校;温州

1绪论

传统中小学校园植物的各种研究,国内外都有所涉及,做为素质教育的新型载体,基于实践学校素质教育的植物规划研究目前还较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科学合理的校园植物规划,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对自然、环境、社会、人文、人际关系的认知,引导着学生形成积极、健康、负有责任心的生活态度。

2基于素质教育的植物种植设计研究

温州市实践学校现有绿化植物总计289种,丰富多样的植物品种,为学生学习植物科普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景观多样性植物选择

2.1.1季相景观植物。植物可以说是校园景观设计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大多数植物的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具有较强的运动感。园林植物配置就是要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特色,对植物在不同地域的物候习性及生态特点有充分的认识,按照美学的原理合理配置,利用植物的形体、色泽、质地的功能外部特征,发挥其干茎、叶色、花色等在各时期的最佳观赏效果,尽可能做到一年四季有景可观[1]。学校在选择植物种植时就考虑到了四季景色,应用较多的植物种类,使校园环境在每一个季节都有代表性的特色景观。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交替,呈现出变化丰富的优美景色,展现出大自然赋予绿地空间的无穷魅力。春有枝头嫩绿,花团锦簇,代表植物如垂柳、玉兰、樱花、紫荆、紫藤、桃花等;夏有绿树成荫,枝繁叶茂,代表植物如香樟、无柄小叶榕、杜英等;秋有硕果累累,彩叶斑斓,代表植物如柑桔、瓯柑、柿子、香泡、红枫、鸡爪槭等;冬有银装素裹,茶、梅含香,代表植物如蜡梅、红梅、茶梅、茶花等。一年四季的季相变化,在这里充分表现出了它特有的艺术效果。来校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在这样优美的自然教室里,通过学校的实践教育,既能学习相关的植物知识,又能领略园林植物的艺术美,从而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自然界的神奇和魅力。2.1.2群落植物。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时应注重群落结构的合理搭配,以形成层次丰富多变的植物景观,通过地被、灌木与乔木的搭配可以构成多种空间,使它们相互间合理配置,创造出既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达到较好的景观绿化效果。学校除温室外现有乔木、灌木、地被种类总计137种,科学而又艺术地点缀着校园。在植物配置上非常注重乔木、灌木、草本的结合,形成具有上、中、下不同层次的植物群落,由于校园内部种植了大量的常绿、落叶大乔木构成的高层空间,使得校园形成一个独特的小气候,有利于校园中其他各类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生长,因此形成较好的校园植物景观。另外,也充分考虑了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充分考虑了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质地,形成既和谐统一又有强烈对比的乔灌木配置景观。如学生家政训练区,以规则式的糙面石板与草坪组合而成的,周围再配以从低矮植物到高大乔木的配置,层次分明,高低错落,色彩分明,主要植物有:萱草、沿阶草、细叶十大功劳、海桐球、红花檵木球、四季桂、茶花、池杉、乌桕、紫叶李、广玉兰、水杉、香樟等,使得家政训练区在简洁统一中寻求变化,体现了一个健康活力,又积极向上的区域。(1)乔木。植株一般较高大,主干明显。校园现有乔木类84种,其中常绿乔木33种,落叶乔木51种。学校在种植乔木类设计时,就考虑了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不再满校园的突出常绿的主调,有些是常绿为主,零星点缀秋色叶的造景,有些局部则强调落叶树种为主调,常绿树种为辅助,既可满足了色相变化,又实现了植物的和谐效果。(2)灌木:植株一般较矮,自基部分枝,无明显主干。校园现有灌木类40种,其中常绿灌木33种、落叶灌木7种。灌木在绿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校园种植设计中,小灌木既可做色块或曲线来绿化点缀绿地或草坪,也可做绿篱作隔离带。这些灌木的色块、曲线、绿篱,应用于如河边、道路两旁、乔木下等不同位置,能起到美化和增加绿量的作用。(3)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凡能覆盖地面的植物,除草本植物外,木本植物中之矮小丛木、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木均可能用作园林地被植物用[2]。学校目前常用的地被植物13种,在种植地被植物时,考虑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可以在全光、半阴、干旱、潮湿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生长,还可弥补上层乔木的缓慢生长,形成良好的整体景观效果,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可收到较好观赏效果。如麦冬、萱草、石蒜、吉祥草、络石等均是优良的地被植物,抗性强,不易遭受病虫危害,因此可在校园绿化中大力推广。2.1.3乡土植物。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人类拥有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园林种植设计只有在保护和利用自然植被与地形生境的条件下,才能创造出自然、优美、和谐的园林空间[3]。实践学校植物种植设计亦是如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尽量采用乡土植物进行种植设计,体现学校地方植物特色,也达到传播地方文化目的。百草园,从附近山林、村民家中移栽的豆腐柴、清风湿等植物。百果园,植物选择上也是遵循乡土树种原则,种植了杨梅、无花果、瓯柑等12种温州常见的果树。田园,种植着温州应季的蔬菜瓜果,不仅营造了田园景观特色,也让学校保留了传统农业特色。当学生置身于以地方植物为特色的景观中,在欣赏和学习的同时,使得温州地方文化的知识潜移默化传播于学生之间。

2.2科普教育植物选择

实践学校的校园科普教育植物应基于素质教育为前提,在满足师生欣赏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提升学生科普教育作用,从而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植物知识,使实践学校的校园真正发挥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功能。经过实地调查统计,实践学校基于素质教育的科普植物选择为:名师林植物种类56种、百果园植物种类12种、百草园植物种类89种、温室大棚植物36种。2.2.1名师林。学校名师林是由64位温州市首届名师名校长获得者种下的64棵大香樟形成的纪念林,树下的大卵石刻着每位老师的名言警句。另外,旁边的桃李林以桃树和紫叶李为主,香樟、茶花、梅花等,寓意“尊师重教,桃李满天”,在这样充满师生柔情又诗情画意的校园里,到处飘逸着教育的气息,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珍惜师生之情、同学之情。此处植物总计56种,列出代表植物14种。2.2.2百果园。百果园是训练学生进行农业劳动操作的学习区域,让学生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此处的植物选择上也是遵循乡土树种原则,种植了杨梅、无花果、瓯柑、柑桔、石榴、柿子树、李树、梨树、樱桃、桃树、香泡、桑葚等12种温州常见的果树,既可供学生科普教育,让学生能够认识这些经常吃到的果树,又可做为优良的绿化树种美化着百果园。2.2.3百草园。百草园主要是以盆栽的形式,植物以温州民间常见常用的草本草药为主,阵列式的大缸摆放在学生集会的广场上,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观察和学习温州常见的中草药知识,如车前草、爵床、白花苦菜等89种草药,有些植物还是用温州方言予以注明,在让学生学习草药知识的同时又可领略温州方言的魅力。2.2.4温室大棚。温室大棚是以现代智能化温室为目标建设而成的科普性植物基地,主要以热带植物和现代农业水培蔬菜为主,让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植物,又可了解和学习现代的农业技术知识。

3基于素质教育的植物教育教学课程研究

经过专家的引领和几年的探索,目前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遵循“领域———模块———项目”的结构进行设置。领域,是指本实践学校课程的第一层核心构架,是由体现共同的课程价值观和课程目标的课程模块组成的整体。模块,是本基地课程结构中的第二层基本构架,是体现领域共同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但具有不同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课程板块。项目,是本基地课程的第三层,也是具体到学生活动层面的具体课程内容主题,相当于具体的科目[4]。学校目前设置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四大领域的实践活动,目前本校课程结构由生存体验领域、素质拓展领域、科学实践领域、专题教育领域四大领域组成,下设9个模块。其中校园植物课程是基于实践学校素质教育的前提,学校通过先期规划和后期的调整不断完善校园植物资源,从季相景观植物、乔灌植物、地被植物、乡土植物和科普知识教育上选择植物种类,形成特定的校园植物景观功能分区。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尝试开设系列综合实践教学探索,经过多次的实践与修改,最终形成了实践学校特色植物教学的综合课程,并出版了《校园植物与园艺》一书。目前校园植物与园艺模块的植物课程有如依托名师林景观开展的校园植物调查、校园植物鉴赏、校园植物创意画等课程,依托温室景观的热带植物鉴赏、植物种养实践、植物DiY等课程,依托百果园开展的果树识别课程,依托乡土植物开展的自制植物果冻课程、温州常见草药识别等等。这些课程充分的将植物与其他学科相互相结合,与地理知识、美学知识、定向拓展知识、中医学知识、生活常识等相结合;利用这样的综合形式,更能体现植物的美学功能,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生成性。

4结论

作为素质教育的新型载体,实践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办学理念,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实践学校的校园植物规划,不是简单的公园,它是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景观园林。(1)基于素质教育为前提,一方面以景观多样性植物与科普性教育植物为主,另一方面与校园植物文化相结合,在满足师生欣赏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提升学生美学情操和教育作用,使实践学校的校园真正发挥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功能。(2)充分发挥校园植物资源的教学作用,探索学生素质教育的校园植物课程,开发出校园植物与园林、园艺、农业相结合的校本课程,进行校园植物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校园植物与素质教育的共赢。(3)基于自身的地理特征和学校功能特点,合理划分植物空间,既可以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又可以起到不同的教育效果。依据学生实践的活动空间建设科普性、乡土性的植物空间,依据校园尊师重教的核心理念建设文化性的植物空间,依据学校地形特征建设景观性的、多样性的植物空间。各个植物空间相辅相成,为参加综合素质教育的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庄夏珍.中学校园植物文化性设计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6.

[2]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90.

[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5:148.

生物科学前景篇3

1.1景观设计的概念

按照百度百科名片的定义:景观设计与规划是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设计包括:会展展览设计、艺术景观设计、空间道具设计、节日气氛设计。

1.2景观设计的属性

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

1.3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景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艺术、建筑学、当代科技、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自然、地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

1.4景观设计的宗旨

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

2景观设计的生态化概念

2.1景观设计生态化概念的产生景观设计生态化是景观学和生态学两种科学的观点结合产生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的)。景观的概念引入生态学带来了新概念框架,发展成为一个由生态学,地理学,森林学,野生生物管理,城市规划等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的重要价值在于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2.2景观设计生态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平衡,更适宜人居生态系统平衡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把这些生物与环境统一起来,构成为一个生态功能单位。实际上就是在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加上非生物的环境成分(如阳光,湿度、温度、土壤、各种有机体或无机物质等)所构成的。

2.3当前生态规划设计趋势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规划设计思想方法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人居环境发展规律,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与循环、共生、竞争等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关心、人和社会协调关系,从而提高人类居住、工作、休闲、交流、健身、无了、美学及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质量。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3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原则

3.1多种文化元素综合的原则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文化元素,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整合多学科共同研究、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一个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景观。

3.2珍惜和保护资源的原则

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珍惜和保护资源的原则,要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自然过程,如光、风、水等,大大节约能源。

3.3以人为本原则

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景观生态设计要体现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

3.4本土性原则

本土性原则的要求是: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本土知识,吸取当地的经验。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应考虑当地和其文化传承;其次,应接纳和顺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并且不要试图去改变这些自然环境条件。

生物科学前景篇4

【关键词】植物造景城市住宅区

中图分类号:J5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住宅植物造景建设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问题。小区的绿化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加迎合人们高品味的生活追求,下面就作为泛亚国际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设计人员,阐述一下城市住宅小区植物的重要性、植物造景的前景、及住宅项目中植物配置原则。

二、对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综述

植物造景就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造景不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而且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涉及到美学、植物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既是诸多学科的应用,又是综合性的创造。

三、当前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现状分析

据调查发现,当前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中对绿化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三大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1、单一以美化为主,忽略绿化的生态效益。当前的居住小区绿化多以植物造景为主。如苗木配置不合理,品种混淆,树种单一,选育的新型名优树种少;树种色彩不够丰富,常绿树比例小,冬季缺绿现象较突出。

2、小区绿化规划滞后。居住小区绿化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由于起步晚,专业人才较少,未能因地制宜。树种结构简单,导致病虫害多,群落稳定性差;不但缺乏地方特色,树木生长不良,资金浪费等,而且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差。

3、管理跟不上。小区绿化的管理,包括加强监管、除草、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一方面,各地没有专门针对小区绿化管理人员管护能力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没有硬性要求各小区建立绿化管理制度。

四、当前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的重要性

完美的植物景观,是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同事还具有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等诸多方面功能。植物造景它不但能满足住宅小区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景观的生命象征。改善城市住宅小区生态环境,建造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住宅小区环境,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五、当前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1、生态性原则

居住区植物造景应把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从而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与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应采用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表现植物的层次、色彩、疏密和季相变化等,科学配置,使单位空间绿量达到最大化。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绿地自然化的基础。居住小区内植物规划设计要结构多层次化,树种应保持多样性,搭配科学合理。如建筑楼群的相对密集,常使植物栽植地光照不足,楼群的背阴面应尽量选择耐荫树种;地下管线较多的地方,应选择浅根性树种,或干脆栽植草坪;在建筑垃圾多、土质较差的地方,应选择生长较粗放、耐瘠薄、易成活的树种。

2、美观性原则

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的高低、树冠的大小、树形的姿态与色彩的四季不同,都能使居住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化层次,加大空间感,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居住区显得生动活泼、轮廓线丰富。同时,居住区通过植物景观,还能使各个建筑单体联合为一个完整的布局。

充分发挥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的美化功能,利用不同花期、花色、不同大小的植物,按照了孤植、丛植、群植、垂直绿化、花坛、花境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并能体现本地特色的优美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

3、功能性原则

居民区绿地是居民业余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要留有一定面积的居民活动场地。我国居民的生活习惯,业余户外活动主要是体育锻炼。根据居住小区的总体规划,除主干道两边的居民早晚能利用道路进行就近锻炼与乘凉外,一般都要在居民区公共绿地进行,其面积大小要与服务半径相适应。

4、文化性原则

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以人为本,体现文化气息。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是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居民可赏花、听声、闻香、观景、舒情,融入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去。因此,居住区除了建筑物要有一定的识别导引性,其相应的种植设计也要有所变化,以增加小区的可识别性。在形式和选用种类上,要以不同的植物材料,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5、人性化原则

人是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的,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强调人性化的住宅小区设计,更要特别强调植物造景的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六、总结

植物是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满足小区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住宅小区景观的生命象征。因此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必须根据小区内外的环境特征、立地条件,结合景观规划、防护功能等因素,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保护作用的植物进行规划,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考虑植物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树种和植物种类选择在基调和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变化。

我们应加大对小区绿化的重视程度,加强措施进行改进。要注重引进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设计类专业人才,解决专业人才贮备不足问题。并且要科学配置绿化植物,实现植物种类多样化,注重眼前绿化效果与长远绿化生态效益相结合,使其产生长久的绿化效果。同时,注重科学,加强绿化管理。各地应出台相关规定,加强对小区绿化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力度。对老小区,可采取从家庭入手,开展一些家庭绿化宣传工作,把绿化工作深入到社区,延伸到社区居民家中。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共同参与。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的城市住宅小区植物造景一定会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生物科学前景篇5

关键词:风水;景观设计;运用1住宅景观风水的形成及其理论基础

1.1住宅景观风水的形成

最早的风水理论形成于战国时期,当时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早期的风水是帮助人们选择合适地方的一门学问,它的内容主要是指关于村落、住宅、宫殿、墓地等的选址、朝向、布置的方法和原则。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到了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西方各国家对生态学关注的热度,一则由于工业大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过度耗费和破坏,另一则想逃脱压力过大的社会,于是寻找各种机会投身到大自然中,因此就要利用各种方法,甚至于利用技术和法律,加强对人居环境保护和治理。因为这种对生态学的热烈追捧,所以在进行园林规划和建设时,许多才学之士希望能结合心理、伦理和哲学的知识来营造出适合人们居住的住宅环境,因此在全世界产生了“风水热”的现象,也就是说生态园林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风水学的广泛传播和发展。

1.2住宅景观风水的理论基础

住宅景观风水理论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历史,据说在我国古代时期,人们在风水范围内对植物已经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不仅对植物种类、颜色有着区分,而且对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之说也已经有了很深的研究。在植物种植方面,他们强调广种植物的重要性,由此一门通过植物来调理风水的景观风水学随之而产生了,并且这种新奇的景观风水学很快得到了众多园艺、园林工作者乃至环境保卫者的认可,这一认可为住宅景观风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住宅景观风水主要是基于风水学原理,强调植物选择的重要性。从最早的风水学理论来看,住宅景观风水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古代的“迷信”说法,但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住宅景观风水学中的很多理论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古书中关于风水有这样的描述:“树向宅则吉,背宅则凶”。意思是树木要朝着住宅方向,这样则为吉宅,反之则为凶宅。诸如此类的还有“门前不可有树”,从科学角度来讲,门前有大树会影响住宅的采光和通风,阻碍新鲜空气和阳光的进入,以至于室内湿气和污浊之气难以排出,导致居家环境阴湿,这样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从风水角度讲,门前栽种大树,会使得住宅内阴气滋生,对住宅内阴阳二气的平衡不利,使得阴气滋生,阳气受到侵蚀。这就是在我国大多数建筑物都是坐北朝南,把大门开在南面的原因。由此看来,住宅景观风水主要是基于科学的生态学原理而发展起来的景观风水学。

2住宅景观中风水的体现

2.1住宅景观中植物种类及栽种方位的体现

住宅景观中的风水主要是通过植物来体现的,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方面是很有考究的。住宅景观风水学把植物划分为凶吉两大类,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从科学的角度划分为三个标准:①根据其有无毒气或毒液为划分标准。譬如:景天树,其树冠挺拔秀丽,茎叶碧绿,顶生白花,十分清雅别致,但其叶内汁液对人的眼睛有伤害,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不易栽种此植物;夜间散发大量香气的夜来香,其散发的香气不利于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夹竹桃的花朵虽然好看,但有剧毒,不仅能使人昏睡,导致孕妇流产,还能降低人的免疫力;郁金香的花含有大量的土碱,如果我们过多的接触郁金香,容易导致毛发脱落等。②根据树的形状为划分标准。如“树木弯抱,清闲享福”、“高树般齐,早步云梯”、“独树平秃,二姓不睦”等。由此看见:从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理角度出发,植物的长相如果够端庄大气,该树便是吉树,否则是凶树。③根据景观植物的性征、寓意甚至谐音来划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比较认同这种观点。比如:认同的有十三种吉祥植物:棕树、桔树、竹子、椿树、槐树、桂花、灵芝、梅、榕树、枣树、石榴、葡萄、海棠。既然如此,那么在住宅景观设计中我们就应该尊重人们的喜好,以使得景观风水更好的服务于人,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统一。

住宅景观风水在植物栽种方位上也是很有讲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在住宅院内、四周种植花草树木,其实这些在栽种方位是很有科学性的。民间关于风水经常有这样的说道:“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门前不栽鬼拍手”,其实这些主要从树的谐音和特性上给人的心理影响。桑与丧谐音,柳,经常作为父母去世后送殡的哀仗。“鬼拍手”指杨树,多种植于基地,主要是因为其叶迎风作响,似拍手,源于此。现在科学的栽种方法更多的从人的身心健康出发:如“门前不可有大树”,“窗前种植矮小的常绿灌木或花草,且这些灌木和花草一定不能超过窗户”等,这些都是从采光和通风角度考虑,选择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益的植物种类进行绿化配置。鉴于此,我们在住宅景观的植物配置上一定要从人的健康角度出发,力争在植物配置多样性的前提下满足健康的要求。

2.2住宅景观风水中植物数量及体量的体现

住宅景观风水在植物数量的要求上有着严格而灵活的要求,在绿化配置上并不是植物配置的越多、种类越丰富越好,我们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一方面满足风水学要求的合理密植,另一方面要考虑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高大乔木和矮小灌木、鲜艳的花卉和草皮地被植物相结合,满足观赏和美化环境的要求。如在对行道树进行设计时,雪松间距5m左右、毛白杨4m左右、樱花4m左右等,因为在景观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到3~5年后植株的规格变化,尽量设计到3~5年规格所需的空间,如需作为8~10年成景效果的话间距还需要再提高些,如果这些树作为花坛造景用,那么株距还相应大一些,需要8~10m之间比较合适。总的来讲,以植物品种的生长速度和造景效果为标准,乔木与灌木、乔木与乔木、灌木与灌木间距都不尽相同,根据树冠以及长势而灵活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因时因地制宜,尽可能达到完美的景观效果。

住宅景观风水中在对树木体量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形势派认为:要在房子后面栽种大树,两边栽中等乔木,房子前面栽低矮的灌木或花草;而理气派则认为:高处栽种大树,低处栽种低矮植物。作为园林工作者,我们在规划设计中一方面尊重客户的要求,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提议,另一方面我们也会结合实际的情况,争取让景观在改善住宅区环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改善住宅区的风水,以使人们获得良好的宅运和地运,既而有很好的运程,健康的身体,蓬勃的财运,红火的事业运等。

2.3住宅景观风水中植物树型及颜色的体现

住宅景观风水中对植物树型的要求:植物树型要求方园端正,均衡对称,要健康无病桩,端庄无妖奇,特别是枯树、死树、病树不易栽种。

住宅景观风水在对植物颜色要求方面特别慎重,因为颜色不仅能带给我们视觉的美感,而且最重要的是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颜色有关风水,所以在选择颜色方面比较有考究。住宅景观风水中,我们通常根据植物的五行关系来配置植物。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不同的颜色,比如“金”字往往被金色、白色和杏色象征,代表植物有白兰、白睡莲、九里香等,可以调节人体肺部功能;“木”被绿色和青色象征,代表植物有绿月季、绿萍、各种常绿灌木乔木等,可以调节肝部功能;“水”被蓝色和黑色象征,代表植物有柏松、旱莲、葡桃等,可以调节人体肾部功能;“火”被红色和紫色象征,代表植物有红枫、红草、红桑等,可以调节心脏和神经功能;“土”被黄色和棕色象征,代表植物金菊、金桂、凌霄等,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我们可以根据景观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功能不同来对植物进行科学的配置。

3结语

住宅景观风水离不开各种植物,研究发现:作为万物中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植物是有灵性的,在不同植物、植物与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场,这个“场”就是我们所谓的生物场,万物的微粒子在这种场的作用下能彼此吸引、彼此转移变化。现代科学测定也有证明,植物其实是有语言,有情绪的。每当我们折其一枝条时,它就会释放出愤怒的波;浇水时,它就会发出喜悦的波。由此可见,科学的住宅景观风水是一融合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艺术,在住宅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运用植物的灵性、植物与万物之间的五行关系,使得住宅景观不仅能改善住宅环境,更重要的是改善住宅风水,力求达到各种植物、植物与万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住宅景观和人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韧.用风水学理论来探讨园林植物在造景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9(4).

[2]陈堂启.论风水三大原则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关系[J].安徽建筑,2009,16(1):18~19.

[3]张恒基.园林绿化植物与风水学说[J].当代经理人,2006(1).

[4]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生物科学前景篇6

一、生动有趣的视频图片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不难发现情景引入是两个教材最闪亮的区别之一,新教材中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画照片、创新直观的实验现象,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信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情趣,并将它内化为学习物理的探究欲望。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让学生真正亲眼看到的,才最有说服力和震撼力,同时帮助他们对接下来新课知识点的理解。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让这些生动有趣的图片,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另一方面教材的情景引入不一定适合所有层次的学生,就像一定高度的台阶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能跨得上去,这就需要老师整体构思、精心设计,不断开发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特点的图片和视频情景引入,以期取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生动有趣的视频图片,让同学们在学习中兴趣倍增,甚至有时还能感受到人文主义、爱国主义的熏陶,有了心灵深处的情感铺垫,学生还会开小差、不认真学习吗?

二、新奇创新的实验游戏引入,激励学生的探究欲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源泉之一。同时,也是物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情景引入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和益智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将学生的兴趣升华为志趣和志向。例如,在引入《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这节实验课时,我给同学们变了一个魔术“水流星”:用线穿着灌满水的矿泉水瓶子,我用力甩动它做圆周运动,可以发现水像是胶水一样紧紧地粘着矿泉水瓶子,一滴也撒不出来,并适时地设问:“为什么水不会溅出来呢?”激发学生在欣赏魔术的同时,深深的思索。在情景引入中,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传承古今的物理学史引入,感受学科的德育春风

美国哈佛大学J・B・Conant在20世纪50年代初倡导把科学史引入科学教育以来,物理学史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教学领域,都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代又一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从知识渊博、善于观察生活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到现代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物理学家们,从哥白尼开始,经过第谷、开普勒、伽利略、惠更斯、笛卡儿等人前后约两百年的探索,才有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天才地、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今天,坐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同学们在感受知识力量的同时,更有必要接受精神、信念、人格的熏陶。例如,在开始《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节实验探究课时,我以物理学史的知识引入: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即“电生磁”,引起了各国物理学家们的兴趣。并适时设问:“既然电能生磁,那磁能否生电呢?”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接下来讲解“感应电流”这块知识时,可以向学生讲解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了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后,终于发现了感应电流,激励学生勇往直前,勇攀科学高峰。

物理学的发展史,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史,不仅在情景引入中而且在物理课的其他环节中都可以穿插物理史知识,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物理规律,还能从中学到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生物科学前景篇7

关键词:旅游地质资源;地质科普旅游;黔东南州

黔东南州的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比较高,类型丰富,这里是世界三大寒武纪古生物化石遗址之一,是地学科学研究和普及的理想基地,地质科普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分析

1.古生物化石及遗址

黔东南自治州古生物化石丰富,从震旦系至第三纪均可以发现化石。例如从江、黎平一带的震旦系地质剖面,迄今8亿~6亿年,化石层中有丰富的微生物化石;丹寨南皋地区中寒武统甲劳组的遗迹化石[1];岑巩县侏罗纪古动物化石等。有的成群分布,如寒武纪台江古生物化石群、凯里古生物化石群、杷榔动物化石群、凯堂—翁项—虎庄志留纪化石群、渔洞—万潮石炭纪化石群、凯里江口二叠纪化石群等。其中,台江和凯里化石群是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宝库,早寒武纪的台江古生物化石群含有9个门类,50余属,以及一些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其中的化石wiwaxia属于珍稀的化石;中寒武纪的凯里化石群包括11个门类100多个动物化石[2],以及一些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杷榔动物化石群,其中发现的迄今5.25亿年前的始海百合动物化石,是目前全球在下寒武纪地层中唯一发现的棘皮类动物古生物。

2.地层及地质剖面

黔东南州地层从元古代的四堡群和下江群到第四系均有出露。贵州是研究中国震旦纪的地层(称为震旦系)的重要地区之一,震旦系主要分布于黔东。在黔东南州,震旦系分布在自治州西部的丹寨及台江—三穗、岑巩等地,黎平、从江一带亦有成片分布。贵州的寒武纪地层分布较广泛,发育完整,化石丰富,是中国寒武系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3]。而寒武系地层在黔东南州境内分布较广泛,镇远—凯里—丹寨以西有大面积出露。境内有凯里翁项剖面、台江番召剖面、隆里剖面等国内典型地层剖面。同时,有八郎中下寒武系国际层型剖面,且凯里古生物化石群被确定为国际寒武纪中下阶“金钉子”。另外,有丹寨南皋地区寒武典型的剖面、雷公山变质岩剖面、沉积岩剖面、从江火山岩剖面等。

3.喀斯特地貌

黔东南州总面积30337km2,喀斯特出露面积占23.1%[4]。喀斯特主要集中分布于镇远县焦溪、台江施洞、凯里挂丁、丹寨的复兴这一线以西北地区,此线以东南地区也有喀斯特零星分布。著名的有:舞阳三峡、渔洞、黎平天生桥、金瓜洞、飞云洞及大峡谷等。这些可以进行形态成因、喀斯特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喀斯特水文景观、绿色喀斯特地质生态景观等科普教育。例如,州内石灰岩石漠面积28126ha,白云岩石漠面积19894ha,共计48020ha,占贵州石漠化总面积的4.8%[5],这些石漠化景观有的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价值;又如绿色喀斯特地质生态景观如云台山、飞云洞景区等喀斯特森林植被,可以作为研究喀斯特发育的基本理论、喀斯特生态环境及重建喀斯特区生态平衡的基地。

4.地质构造地貌和奇峰异岭

从地质构造看,黔东南自治州地跨扬子准台地与华南褶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黔东南地区构造复杂,划分为顺层韧性剪切带、阿尔卑斯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过渡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及地垒—地堑式构造等组合类型[6]。主要形态有断裂谷、断层盆地、背斜等。例如革东—台烈断裂谷、施秉断陷盆地、榕江断陷盆地、西江断陷盆地等。背斜如雷公山复式背斜[7]。另外,还有施秉马号构造窗、飞来峰等。奇峰异岭主要有雷公山、云台山、月亮山等。

5.土壤景观和农业生态地质

黔东南州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黄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11个土类。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如丹寨硒米产区、银球茶产区等均与地质关系密切。所以,可以进行地球化学科考和农业生态地质环境旅游科普教育。

6.金矿矿址地质

黔东地区是贵州金矿的重要产地。黔东地区处的构造位置为江南造山地带,属于雪峰山多金属成矿带之南西段。含金层位有番召组、清水江组及隆里组[8]。其中,天柱—锦屏—黎平地区及从江地区金矿为变碎屑岩中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床,丹寨地区金矿为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天柱—锦屏—黎平地区的变碎屑岩中脉型金矿床(点)暴露表生环境后可形成冲积型砂金矿床[9]。可以利用废弃的矿点及金矿址,增强金矿地质科普知识。

7.地质灾害遗迹

黔东南州地质灾害遗迹如滑坡、泥石流、洪水等遗迹。另外,还有台拱冰川遗迹。据目前了解,地甲病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南半部,特别是黔东南和黔南两个州就有29个县、市有地甲病[10]。据资料统计,重病区有17个县、市,黔东南州有7个,约占41%;轻病区有12个县、市[11],黔东南州有7个,约占58%。地方性氟中毒在黔东南州局部地区存在[12],以及氟斑牙等。可以进行地质灾害考察与科普教育,培养灾害意识。

8.差异明显的区域地质生态景观

黔东南州地质属于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区域。二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差异大,喀斯特地区往往植被覆盖少,有的石山裸露,旱地遍野;非喀斯特则是郁郁葱葱杉松林,水田波光粼粼,所以可以获得地质环境分异方面的知识。

9.人文地质景观

与佛教文化有关的名山大寺地,如黄平的飞云崖、施秉的云台山、镇远的青龙洞、岑巩的鳌山寺、三穗的圣德山、天柱的金凤山、锦屏的回龙庵、黎平的南泉山等;佛教道场如凯里香炉山的观音洞、黄平的飞云洞、施秉的华严洞、镇远的青龙洞等[13];革命遗迹:如“五一广场旧址”、隆里“红军墓”、剑河“红军纪念碑”,以及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凯里“烈士陵园”[14]、旧州烈士陵园;还有与农民起义有关的黎平太平山、榕江八宝山、黄平太平洞、黄飘大捷遗址以及雷公山;纪念抗清将领何腾蛟的“浩气常存”摩崖;侗族石雕墓、中木召古庄园遗址、马家寨陈圆圆墓地、清朝思州宣慰司副使刘贵墓地、冷神圣婆碑、圣婆墓、周治群墓等;思州石砚;台江古生物博物馆;另外,还有“天人和一”苗岭梯田文化景观。

二、地质科普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黔东南州地质科普旅游已经有初步的开发,例如,台江古生物博物馆被全国科协确定为200家科普基地之一。1999年4月30日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多达20万人次的参观,并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

1.地质科普旅游开发意识差,开发度低

例如,专家们认为,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保护区有望成为国家和世界级地质公园,但由于不够重视,2000年还是错过了申报部级地质公园的“头班车”,至今还不是部级地质公园。目前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主要停留在商业价值的开发,除台江古生物开发外,其他地质景观的科普价值开发很少。并且开发理念落后,例如,台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室的化石不齐全,同时没有电脑动画展示等,八郎山的古生物化石遗址基本没有开发。

2.宣传促销不足

当前宣传促销主要集中在苗族侗族风情及乡村旅游,而地质科普旅游宣传很少,例如八郎山古生物化石,其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大众宣传少。例如目前主要局限于地学尤其是科研工作者,而广大的普通观光游客和中小学生对其知之甚少。

3.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差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2004年民间资本投入8.65亿元,国家投入3.2亿元[15],投资相对较少,而投资到旅游地质科普的开发则更少,基础设施配套差。目前境内没有国家地质公园,未得国土资源部等的资金支持。同时,严重缺少地质科普导游资料和科普说明。黔东南州旅游局2000年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黔东南旅游导游》一书,客观上解决了这一空白,对黔东南的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黔东南旅游导游》涉及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特别人文方面比较多。除少数用神话传说等对其进行兴趣性的解释外,都没有科学的解释,并且没有单独的地质科普旅游的导游书,没有系统地对有科学价值的地质景观编写导游词,故对地质景观的成因等不能进行科学讲解,导游培训中又忽视这方面的内容培训。

4.开发管理和科普水平低

经营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地学等科普知识欠缺,绝大多数对有关的地学知识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例如现有的解说系统的科学含量低,地方导游的科普素质低,景区管理者的科普意识差。导游词中有神话、传说、诗情画意成分多,如姜太公钓鱼、仙人田、恋人接吻、癞蛤蟆谈恋爱等。台江古生物博物馆虽然有了地质专业的人员讲解,但不能够满足需要,故严重影响科普开发。

开发管理科学性差,破坏原生态比较大,例如:调查发现,有的岩溶洞穴中布设有各种彩灯,故掩盖了沉积形态的真实色彩,易造成误导;又如,太平洞的开发中,有的石笋、石钟乳、边石堤等形态被破坏或者被游客敲走,如不加保护,很多的形态将消失;八郎山等的保护不到位,游客随意采集古生物化石等。

5.地质科普旅游产品和商品稀缺

地质科普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处于初级阶段。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黔东南州地质科普旅游商品很少。例如,剑河八郎、施秉云台山根本没有地质旅游商品。

6.区位优势差

由于所处的区域没有大城市如北京这样的高文化素养人群的城市支撑,加上是民族贫困地区,区域文化较落后,所以对其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三、开发对策

1.提高认识,适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黔东南州的旅游是政府主导的开发发展模式,所以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提高认识。科普旅游的开发可以深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增强竞争力[16],并且可以提高旅游的层次,故必须提高这一认识,并应该具有超前意识。同时,适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面向大众宣传,积极加强寒武纪古生物等的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工作,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利用科普旅游地质资源,加强地学科研,提高影响力。

2.适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普解说系统

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发。积极开展地质科普资源调查研究,积极组织有关专家挖掘每个旅游地质景观的科普价值,编写地质景区有关的地质结构、形成机理等方面的地质介绍资料,并可在门票上、地质体边立牌、碑进行说明。完善科普旅游解说系统,解说词是一个景区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一个好的解说词可以大大提高景区的品位和档次[17],且不能过多用神话故事和传说讲解。这方面还将与其他相关部门相结合。

3.完善旅游法规,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地学科普知识、意识和管理水平

有关部门要积极完善旅游法规,加强开发管理规划,保护好科普旅游地质资源,地质科普资源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复。所以开发应避免遭到破坏,同时,开发要科学、自然化、乡土化、生态化,做到开发与保护紧密相结合。

应积极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地学知识,可以通过办培训班、专家讲座等形式进行,甚至对特殊的地质景观要配有地学专家进行导游,用现代地学理论加以解释。同时,应该引进地学专业人员进入旅游部门系统,并且提高开发管理水平。

4.适度加大区域合作,积极进行市场研究,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地质科普旅游产品和商品的开发设计

应当扩大视野,加强区域协作,联合拓展市场,实现各方面共赢,将区位劣势转化为优势。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分析等相关的研究,协调好价值定位和市场定位的关系,进行旅游地质科普的开发、线路的开发设计、促进其科学健康的发展。可以开发产品:地质奇观科考观光旅游的产品、教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旅游产品、自然地理考察旅游产品等。要重视开发矿泉水、地质科普图书及音像制品、古生物玩具模型等旅游商品。同时,更进一步加大雷山银球茶、丹寨富硒米、思州石砚等的开发。

5.开发应以八郎古生物化石群为龙头的层次综合开发模式

凯里生物群、台江古生物群等寒武纪生物群的影响力大,已经在世界地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且现已初具规模,所以,开发应该以其为龙头的开发模式,加大开发深度,应该在古生物博物馆和遗址方面下工夫。例如寒武纪古生物旅游开发,应该增强其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使之成为学习地学知识、体验环境情景的场所。用电脑“三维动画”技术演示。同时,加快古生物的收集和馆(所)的建设。同时,使科普旅游更好地融入民族风情与乡村旅游中,主次开发,开发应该综合,不能一味开发科普,而降低旅游的愉快性。

参考文献:

[1]王约,张海军,等.贵州丹寨南皋地区中寒武统甲劳组的遗迹化石[j].地质通报,2005,(4):475-481.

[2]赵云龙.贵州——古生物王国[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1-80.

[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贵州省地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5-6.

[4]苏维词,朱文孝,熊康宁.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及其生态经济治理模式[j].中国岩溶,2002,(1):19-24.

[5]张竹如,李燕,等.贵州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初步研究——贵阳黔灵山的启示[j]中国岩溶,2001,(4):310-314.

[6]戴传固,杨大欢.黔东南地区构造特征[j].贵州地质,2001,(1):1-6.

[7]贵州省地质矿产局.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8]黄培.黔东地区金矿找矿前景初步分析[j].贵州地质,2003,(3):132-134.

[9]陶平,王尚彦,戴传固,王敏.黔东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贵州地质,2005,(4):229-235.

[10]廖莉萍,等.贵州碘缺乏病区生态地质环境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报,2005,(1):104-108.

[11]黄仁海,何敬.贵州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与地甲病现状分析[j].贵州科学,1994,(3):68-75.

[12]杨正昌,林有忠,杨再贵,等.贵州省黔东南州地方性氟中毒调查报告[j].中国地方病杂志,2005,(1):111.

[13]王路平.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的定位及品牌形象——提高黔东南旅游的文化内涵的几点构想[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10-13.

[14]潘笑云.找准黔东南旅游资源开发的切入点打造旅游品牌[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8-29. 

   [15]姚友贤.构建和谐黔东南的思考[j].理论与当代,2005,(7):43-44.

生物科学前景篇8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备;规划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风景园林在城市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理念融和了养生、生态、休闲、人文的特点,而风景园林的构建恰恰的体现了这一理念,因此在风景园林配置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城市的美学价值,同时还要体现城市风景园林的欣赏价值,下面我们就针对当前的情况说说如何在风景园林构建的过程中,对植物资源的有效的配置,提升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

1植物资源在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规划

在风景园林构建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利用一系列的植物资源,对风景园林的景观进行创造,由于植物自身的色彩鲜美,线条凸显,形体美,在风景园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在风景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对植物资源的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不仅仅提升了植物的全体美以及个体的美,同时还提高了风景园林的艺术欣赏性,这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目标

1.1对植物资源进行科学的设计

在对风景园林植物资源进行的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科学的原则。首先设计师要对风景园林的地形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这样便于科学的对植物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设计师一般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是要降低成本,所以在植物种类资源的选取上,要以当地的植物为主,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运输的成本,而且植物也适合这样的生长环境,为了增添风景园林的美色,绿化管理中心可以引入一些适合在这个环境中生长的外来植物,这样就为风景园林增添了美色,提升了它的欣赏价值。所以在对植物资源进行分配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科学的原则。

1.2不断优化对植物资源的布局

在对风景园林植物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风景园林的整个植物景观布局出发,针对挡墙风景园林的状况,设计科学的植物规划总体框架,由于植物的生长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生态环境来种植植物,尽量使风景园林的植物种类越来越多,有效的提升了风景园林的艺术形态美。所以在对风景园林植物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的对植物资源的布局进行优化。

2在对风景园林植物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原则

在对风景园林植物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模仿,或者是在配置的过程中盲目,没有方向,最后可能导致植物的死亡,严重影响风景园林的观赏美,同时也与新时期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目标不相符。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说说,在风景园林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原则。

2.1遵守生态适应的原则

在风景园林植物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守生态适应的原则。在对植物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模拟大自然,对各种植物生态习性有熟悉的了解,考虑植物所需要的生长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植物,这就是遵循生态适应的原则。简单的来说我们的风景园林就是一个大的生态圈,我们在其中对植物资源进行分配的过程中就必须对这个生态圈有一定的了解,然后以再考虑植物的生长条件以及生态习性,只有考虑这两点,我们才能将对植物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规划。

2.2遵守季相美的原则

在风景园林植物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遵守季相美的原则。听到这个季相美这个名词,大家可能对非常的陌生,对这个词没有一个了解,所谓的季相美就是在对风景园林植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意境、形体、姿态、以及色彩等多角度、多方面的美感,在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艺术的手段对风景园林中的植物进行科学的分配,最终达到将植物美学特点全部发挥出来的目的。在对植物进行这设计配置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植物的质感、颜色、外形进行深入的考察,同时还要研究植物的季节变化,在季节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景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季相美原则。所以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季相美的原则,在设计中设计师一般将欣赏价值比较的植物种植在道路的两旁,这样可以达到吸引人们的注意,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在对那些季节性的植物要高度的重视,这样可以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植物的形态、严责等幻化予以较佳的欣赏。

2.3要遵守彰显主题的原则

不同的风景园林展现不同的主题,所以在对风景园林植物进行分配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我们所设计的需要表达怎样主题,不能盲目胡乱的设计,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可能影响风景园的欣赏美。例如:一些风景园林想表达浓郁景色的特点,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密集的植物,而且大小不异的植物,这样就体现了浓郁景色的特点;有些风景园林要表达肃穆庄严的特点,这类风景园林在植物的选取上一般会采取彩叶植物,可以规则的种植彩叶植物,也可以群体的种植彩叶植物,而且可以片植彩叶的植物,这样就可以体现肃穆庄严的特点。因此在对风景园林进行植物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守彰显主题的原则,这样就可以风景园林赋予了一定的情感,有效的提升了风景园林的欣赏美。

总结:

21世纪的今天是低碳环保的时代,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当前我们的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国加强了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强对城市风景园林的构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城市化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对风景园林植物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并且提出了在植物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原则,希望能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J].曹辉尧.现代园艺.2015(20)

生物科学前景篇9

【摘要】高中生物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注重联系实际,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养成自主创新的意识,锻炼自主研究的能力。而情景教学的方法刚好能满足这一系列的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联系相关热点时事,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有效结合书本知识,有序的进行情景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所学知识更加贴近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情景教学;高中生物;设计应用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下,情景教学已经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有了广泛的应用。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老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合理的教学情景设计,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情景教学的含义

情景教学就是用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方式就是在课堂上设计不同的情景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简单的说就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设置不同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2.我国生物教学的现状

2.1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教学中,人们往往根据各门学科在考试分数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来区分所谓的“主科”和“副科”。比如:语文,数学,英文,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大主科,十分受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重视。从学校安排的课表就不难发现这一点。而生物以及其他学科就被列为了“副科”的行列,往往被忽视。家长和学生会考虑怎样才能在高考中考到尽可能高的分数,认为主要精力要放在“主科”方面,这样从思想上就放弃了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上课发呆或者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课后也不去复习,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到老师上课的热情。

2.2教学方法不科学

新课改实施以后,在生物学科的教学方法上也有了相应的改变。而在这些改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较为极端的现象。一种是“守旧派”,他们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来以后,觉得效果并没有以前的好或者一些老师自己不改变,就盲目的去贴近新课改的要求,结果导致自己不适应,学生学的也不舒服,导致了成绩的下滑。然后他们就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老路上,使新课改失去了实际的意义。而另外一种则是“激进派”,他们充分认识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好处,想一步到位,完全放弃以前的教学方法,用各种活动代替,结果由于考虑不成熟,缺乏组织纪律性,学生成绩不涨反退。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

2.3教学评价机制的压制

许多老师和学校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很有成效的尝试。但是我国所实行的单一的考试制度,一切以考试成绩说话,使得学校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顾虑。学校从新形式下出发,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积极性,但是有很多能力是不能在考试的分数上反应出来的,导致成绩下滑。这样学生不满意,家长也有意见。

而情景教学在这里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既不偏离传统保证了学习成绩,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

3.情景教学设计在高中生物课中的应用

3.1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生物学科是一门需要探索的学科,因此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必然不能缺少用相应的试验情景来更好的解决问题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具体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组织一些生物试验。让学生在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直观的感受中,去主动学习并明白试验背后所包含的原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事物的能力。

3.2紧扣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同样是一门紧扣社会生活的学科,在平时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与生物相关的时事热点新闻。比如:克隆技术、医学的最新发展、生化武器等等。而高中生都是在十七八岁的年龄,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以及相应知识的累积,他们也开始去关注一些时事热点,并且也有了一定的自我见解。所以说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老师抓住这一点,把要讲解的新知识联系到日常的新闻中,做一个很好的延生,在情景教学的设计中直击社会热点,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应用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功能感受

近几年,多媒体技术已经在现代教学中被广泛的使用。由于它独有的声、像结合功能很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比较的明显。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由于条件的有限,很多知识都不能进行现场的试验,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应的视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细胞的增殖到衰老直至凋亡的内容时,可以播放这方面的视频,让学生在动态形象的画面中,加深了解。所以老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和直观教学两者互相结合起来,更加有效的保证情景教学的顺利进行,高效的完成。

4.结束语

总体来说,情景教学可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其归根到底也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是一种辅助工具。老师在平时的运用中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在教学中过度的使用情景,从而占用了很多的教学时间,让教学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注意情景的设计要与所要教的内容相匹配,不能够生搬硬套,使得其失去了应该有的效果,不能本末倒置。总而言之,一定要合理,有度,灵活的运用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志爱.情景教学设计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4):416-416

[2]孟丽霞.高中生物课的创新教学设计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3):34-34

生物科学前景篇10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绿化

1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城市道路景观绿化中选用植物种类单调。在城市道路景观绿化中运用的植物种类有限,搭配形式单一,群落结构简单。特别表现在行道树树种的选取上,现在普遍选用白蜡、国槐或者垂柳等单调的物种,使植物群落缺少稳定性,整体的生态效益性不明显。此外,这种选择使城市道路植物配置的观赏性不强,体现不出景观效果。②选用未经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选用外来的植物品种无疑能够增强物种多样性,但是,盲目选用外来未经驯化的植物品种,没有考虑到植物的生长环境与生态效益,最终可能导致外来物种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而逐渐死亡,这种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的行为,不仅影响城市绿化的整体效果,而且还造成了城市建设的经济损失。③城市道路景观绿化中缺少丰富的季相景观。植物是城市景观绿化中的重要元素,体现着绿化过程中的生命力。而城市景观绿化中的植物缺少季相景观,表现在春季观花乔灌木较少,秋季观叶树种较少,而且彩叶树种偏少,城市植物的观赏性不强,使得城市的生机表现不充分。

④忽视了城市的安全性。在城市景观绿化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绿化与架空线路、地下管网之间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栽种乔灌木,因为根系无法伸展,使植株长势减弱;在有架空电线下面盲目栽植大型乔木,当乔木生长到一定程度,而产生树与线的矛盾,在大风季节,因为枝杈牵扯而造成电线断落,给人们生命造成危害。

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首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满足道路的基本交通功能,在确保交通安全、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季相景观明显,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在进行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时要遵循:第一,保证景观设计功能高效,在确保公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加强遮荫、防尘、防眩、水土保持以及视线诱导等功效,并且确保设计方案合理,能够长期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第二,进行合理规划,保持景观优美,实现城市景观绿化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互协调。第三,确保绿化设计的经济可行,在有限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景观设计的优化,采取人工种植与自然恢复等办法,实施生态工程的设计与建设。

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发展对策

3.1安全需求是绿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城市道路绿化中要提高种植物种的科学性,避免出现选用物种与城市现有设施之间的矛盾,同时,能够提高景观绿化的遮荫、防眩、滞尘、减噪等功效。此外,在交叉路口以及外侧机动车道避免栽种超高植物,以免出现误导与遮挡等情况出现。

3.2增加城市景观绿化选用的植物种类,实现景观季相

为了实现城市景观的季相丰富,要适量增加选用的行道树植物品种,比如,可以增加观花乔木与灌木植物种类和观色叶植物种类,使城市道路景观丰富多彩。借助攀援植物与地被植物的自身形态特性与花期差异,增加景观效果。

3.3对绿化中选用的植物品种进行科学配置

减轻城市道路污染可以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环境、抗力强、叶色有变、耐修剪的树种,这种品种易于管理,而且有较强的抗辐射与耐灰尘的能力。城市绿化景观设计要满足植物生长习性,又要与周围形成映衬,可以借助外来物种,经过驯化后栽种,丰富本地植物品种,最终实现景观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3.4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城市景观绿化的总体规划中,首先要保证绿化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与心理的需求,人是城市道路使用的主体,人们的生活与行为方式直接与城市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城市景观绿化中要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要结合不同城市的不同发展特征,不断挖掘地方特色,从而能够表现出城市间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4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生态的道路绿化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科学合理的绿化景观设计能够增加人们对于城市的美好印象,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因此,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同时,对植物生态功能的应用,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占伟.浅谈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几点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