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十篇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十篇

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1:01

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篇1

关键词:信息化;认识;实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2

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和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改造,废除传统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决策、生产及管理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自动化过程。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市场速度的加快,我国的企业越来越急迫地呼唤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以加速知识的积累,掌握技术发展趋势,进而准确抓住市场商机,赢得利润。这种现象基于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一、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信息是企业决策的基础和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渐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企业可以依据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适时做出科学的决策。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可以为管理活动中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优化等提供先进的手段,并为管理思想、组织和方法的现代化创造条件,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2.有利于创新企业经营模式。由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使全球信息可以在大范围内广泛流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应用,不仅为企业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创造了条件,同时为企业新思路、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获得,以及市场的开辟提供了方便,简化了交易过程,减少了中间环节。使企业商品的生产、销售、存储传统的经营格局得以突破和创新。

3.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的实现。实践证明,信息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与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加快,一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涉及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具有改变成本结构的特异功能。因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可降低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成本。二是可以及时获得有价值的商业信息。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明显提高。企业可以及时获取多种行业的产品、技术设备和销售信息,而且可以获取竞争企业的商业情报,以及时策略应对,规避经营风险,以赢得较大经济效益。

4.有利于经营资源的联络和积累。企业网站是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和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企业可以借助于网络迅速收集客户的差别信息,通过拉紧商家和客户来获得发展的先机。配送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及时的获得并随时回答有关销售的信息,帮助企业实现实质意义上的零库存。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商务可以称得上迅猛发展。俯仰之间,许多企业都有了自己的网站。网站内容包括企业简介、产品介绍、技术设备等电子商务搞得颇有声色,随之引发了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及产业技术的一系列变化。然而,从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看,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贪大求洋,操之过急。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涉及规划、立项、设计、开发、维护升级诸多环节,是技术性很强的工程。开发者往往不知深浅,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企业决策者与计算机技术人员之间有着相当的距离和沟通难度,需要有个较长的时间和过程。但一些企业决策者往往对开发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估计不足,把开发摊子铺得过大而难以驾驭,以至招致项目中途而废或失败。还有的企业决策者盲目崇拜先进国家先进流通企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盲目设定过高的信息化建设目标,盲目投资,过分乐观地估计其实施效果,招致较大的挫折和损失。

2.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有的企业决策人对计算机的了解只略知一二,停留在表面化认识水平,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观念及统一布局,想起一项开发一项,盲目地扩大规模,使得信息化建设处于随意地私搭乱建的状态。有的将其看得过于简单容易,将行政式命令强加于计算机技术开发,必然搞乱阵脚。有的只专注某一单项技术和短期效益,急于盈利,草草上马,缺乏长远打算,结果因小失大。

3.随心所欲,疏于规划。信息化建设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总体谋划。有的企业对信息建设项目缺乏前期充分的系统可行性咨询研究,将信息化精神工作搞得非常琐碎,大大削弱了它的整体集成程度。有的企业该连接的地方不连接,该兼容的地方不兼容,该共享上网数据不能共享,影响了各个业务环节间的连接,造成资金上的巨大浪费。要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就必须从决策层着手,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努力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企业与外界的沟通能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如何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篇2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20.028

[中图分类号]tp399-C2;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37-01

1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为自己在未来谋得一席之地。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由此可见,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可加强企业与外部的交流。企业与外部的交流是指企业与竞争对象、行业伙伴、政府以及市场等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已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国家、对企业、对人们而言,就是一种财富,哪个国家、哪个企业、哪个人获得了第一手的信息,就获得了财富的主动权与制高点,这对于国家、企业以及个人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企业,只要企业获得了信息,就占据了发展先机。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要认识到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加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从而获得最新的行业动态与信息。

其次,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还可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一个发展迅速的企业必然需要大量的信息,同时,每天也会进行大量的信息活动。如果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通畅或传递不及时,在微观上会阻碍企业内部决策指令的执行与传递,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还会降低企业的效率。而企业如果拥有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建设也十分到位,则会加强企业的内部交流,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2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全面

虽然大多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但还有少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些企业对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错误认识的表现有以下两种。第一,有的企业并没有配置相应的计算机设施,也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可有可无,认为即便没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还是照样发展。第二,有的企业虽然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但却没有正确应用,也就没有发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发展对企业的意义。

2.2缺少专业人才

很多企业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也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放在了企业重点建设的位置上。但由于缺少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与计算机人才,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3缺乏资金投入

有的企业是因为不重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所以并没有投入资金来建设。有的企业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但由于其工作人员只具备专业技术,并不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对软件与硬件的认识不到位。软件与硬件的开发被忽视,企业也没有投入相应的开发资金。另外,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大量资金,却往往被企业所忽略。

3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3.1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

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就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明确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力措施,从而将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视为企业的重点建设内容。

3.2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人才的业务素质

人才对企业建设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提高人才的业务素质。第一,招聘既有专业技术,又具备管理知识的人才。第二,加强企业现有人才的培训,提高现有人才的业务素质。

3.3加大资金的投入

企业应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的重要价值,加大资金投入。明确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正视软件与硬件的价值,加大技术与设备的资金投入,进而加强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建设。

4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应予以重视。但目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认识问题、人才问题以及资金投入问题等。对此,企业应加强对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加强人才培养,加大资金的投入,进而加强企业对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邹申.浅谈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6).

[2]王剑.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7).

[3]万晓燕,陈姗,刘汝元.试论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5(7).

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篇3

键词: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

1推动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与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世界各国正在同一起跑线展开信息化竞争,毫无疑问这必然导致市场更加开放,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2006年2月南平市二届七次人大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企业能否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闽北工业企业发展的关键。而化工企业一直在闽北工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十一五“总体规划)提出,到2010年化工企业产值达到74亿元以上;在市17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化工项目占了40个,占投资总额的16.3%。目前,闽北地区共有各类中小化工企业400多家,年总产值达26.5亿元,占南平市工业总产值的13.42%;在南平百强工业企业中,化工企业占13个。显然化工企业在闽北工业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推动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实现市政府提出的《“十一五”总体规划)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

2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2.1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福建省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经济,使得闽北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十分落后。整个地区的化工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流通不够通畅、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企业的信息化意识不强。目前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与省沿海地区化工企业相比较无论是在资金、技术、管理水平还是经营理念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对南平市百强工业企业中的13个化工企业统计表明,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仅有两家,在全地区400多家化工企业中所占比例十分微小;拥有企业宣传网站的也仅仅5家;在电子商务方面,实现上网的企业也仅局限于网上产品、网上查询等媒体的简单扩充,而在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管理、网上支付等方面的应用几乎为空白。

2.2目前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对企业信息化认识间题

据调查,闽北化工企业大都属于精细化工,目前市场潜力大,某些产品(例如硝酸馁)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同样能把企业搞好,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对信息化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层面上。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网站,认为建立了企业网站就实现了电子商务,但调查发现这类企业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功能单一;认为信息化是企业的“灵丹妙药”,购买一套管理信息系统(例如eRp)就可以解决企业的问题;认为信息化建设需要昂贵的费用和专业的知识,自己没有能力发展。

2.2.2信息技术应用不饱和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拥有企业网站的闽北化工企业中,不少是委托专业网络公司开发建设的,其功能完全能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但多数企业仅仅是用于产品、公司宣传等基本功能。二是大多数化工企业还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及基本的信息管理阶段,“信息孤岛”严重,资源共享少。

2.2.3相应的专业人才匾乏

首先从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上看,大多化工企业的经营者并不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领导者一方面能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另一方面又能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制订企业发展的规划。

其次从专业技术人员上看,目前闽北的企业普遍缺乏人才,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大学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回到闽北特别是到企业工作是寥寥无几,人才储备不足。在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在人才间题上普遍面临“难招人、难留人”的局面。

3加快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转变观点、深化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市场的开放和我国加入wto,使得处于山区的闽北化工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企业的竞争规则已由过去的“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在信息时代市场瞬息万变、客户的需求变化快、竞争对手反应也快的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无论是企业决策层还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对企业信息化观点的转变都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首先,从企业的决策层看。企业信息化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战略,尤其是依赖于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的化工企业,在原料市场十分敏感的情况下,化工企业能快速、准确的做出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企业领导应该对企业信息化予以高度的重视和认识,其程度也首先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其次,从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看。这类员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执行者和反馈者。他们掌握着一线的信息,是基础工作做到位、做扎实、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的有力保证。所以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可度也左右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3.2培养和吸引人才

闽北化工企业人才一向短缺,面临着本地人才“东南飞”;外地人才招不到留不住问题。这严重制约着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一般分为三类人才:商务型、技术型、战略型企业可以分层次、有系统、有规模的培养和吸引信息化专门人才。具体措施有:(1)“人才本土化”重视企业内部人才的挖掘和培养;(2)与闽北地区大中专院校联姻外培;(3)本地区人才定向培养(4)部分吸收it行业人才。同时企业还必须建立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人才机制,形成良好的气氛留住人才。

3.3营造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环境

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文化。一般的化工企业都是有明晰的流程和严谨的工艺,这就要求其信息系统是以此为目标的。此外,信息的沟通渠道是扁平化的,这也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目前闽北大部分化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属于分权型(例如:富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这就要求其管理信息系统是分布式的,只需要能够实现数据汇总以及信息交互即可。

外部环境:政府对化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联合和组织闽北地区的各中小化工企业,搭建一个公共的化工信息平台。建立完善、安全的信息网络,为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规划等。

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风险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已为我国许多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选择。同时企业信息化又是一场高风险的管理革命,据统计,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项目中,只有15%左右能按期按预算成本进行项目实施和系统集成;约一半的项目会在实施中流产或失败。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与大型企业乃至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缺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信息滞后、管理水平低和协同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从企业发展而言,没有信息化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所以,即使是本已“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也一定要在信息化中保留一定的投入,以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认识并规避信息化中的风险,用好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无疑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最关心的话题。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风险

1.来自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动机风险

目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企业仅仅增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设备,企业就向外宣传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而不能真正地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很多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用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是为了打造所谓的“领导工程”和“面子工程”;或是迫于行政或舆论压力;或是盲目跟风和攀比。中小企业经济实力比较弱,更多是民营企业,不像大企业有计划有预算地实施信息化,特别是在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是很深入的情况下,很多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这些实施信息化的动机本身就是对“信息化”的曲解,必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这样的动机来实施信息化,其风险性非常大。

2.来自于信息化建设中的观念和认识的风险

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领导往往关注的是如何把投资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购买软、硬件产品等,而很少去关心信息化建设中所潜在的来自于企业的观念意识与管理等软件方面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买机器、建网或开发几个应用软件,信息化是it部门的事。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表现在:对信息化认识过于简单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的期望;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对实施信息化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等等。观念导向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企业各个层面对于信息化应用的接受程度,在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中形成一项关键的潜在风险。

3.来自于信息化管理中的组织与人员的风险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面临的就是人才问题。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又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和交流,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人才的匮乏引发的项目支持风险,势必会影响信息化实施的进程和效果。在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中,企业自身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对管理瓶颈问题的识别,管理人员的素质等等,都是影响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信息化会带来企业流程、管理制度的变革,难免会导致组织结构的调整,影响到部分人员的利益。这些都会给信息化带来阻力和风险。信息化风险就是企业转型的风险,或者说企业面对新时代、新环境的适应性风险。

二、中小企业如何规避信息化中潜在的风险

1.信息化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要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首先应从企业内部需求着手,即从企业的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并确立明确的目标。企业处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其规模的大小,对信息化的需求就不尽相同。如信息化基础较差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先进行企业基础工作的信息化,如实施oa,财务电算化、产品辅助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切忌贪大求全求新。而对于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适时选择管理软件,优先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然后打通上下游,从单一职能的信息化到多职能的信息化,如计算机辅助制造、财务管理到eRp、CRm等的应用,循序渐进,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在由传统管理企业向信息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不能为了信息化而搞信息化,要着眼于应用,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认真分析企业现状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制订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目标,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

2.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主动适应管理环境的新变化

企业从上至下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上的缺失和偏差,是信息化建设中关键的风险和阻碍。信息化不光是技术上的、硬件上的,更多是软件和管理层次的,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

企业在信息化推进的进程中来自管理观念、工作习惯、利益分配、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脱胎换骨的变化,对习惯于传统管理方式的领导和员工造成强烈的冲击和反差,如果不主动接受、适应并调整,会出现管理混乱,效益低下,使信息化流于形式。企业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上的重大变革,管理理念的本质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中每一位员工。中小企业要努力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要学会适应管理环境的新变化,打破原有的、已固化的思维方式,在思想上首先接纳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通过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

3.建立和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并有效地执行

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管理模式的再造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改进、完善和实施是信息化管理模型设计、构建、修改、优化的基础。有了好的管理模型,只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息化,健全的管理制度才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重塑和有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同时,有了好的管理制度,还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而且还要通过管理模型的建立纳入企业信息化轨道,才可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信息化建设通过企业基础数据的信息化、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和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及实施控制过程的信息化、人的行为规范管理等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工程,确保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坚实的管理基础,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全员学习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领导决策层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对信息化给予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只有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掌握了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和知识,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同时应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敢于投入,引进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骨干人才,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

企业信息化关键的资源是人,开发这一资源的手段是学习和教育,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企业应变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企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机制。企业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都要通过学习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和习惯,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借助第三方咨询机构,对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就信息化的意义、必要性、基本知识技能、预期效果等进行全员培训,以尽快形成全体员工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员工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阻力,提高项目成功率。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增效过程,风险与收益始终伴随着企业。只有充分学习和加强认识,了解其中隐含的风险,有的放矢地对企业的职能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改良,并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通过完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优良的人力资源的协调,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才能促进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郑会颂.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金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05,(1):70-72.

[3]乔志华,王德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与管理,2005,(5):116-118.

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风险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已为我国许多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选择。同时企业信息化又是一场高风险的管理革命,据统计,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项目中,只有15%左右能按期按预算成本进行项目实施和系统集成;约一半的项目会在实施中流产或失败。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与大型企业乃至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缺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信息滞后、管理水平低和协同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从企业发展而言,没有信息化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所以,即使是本已“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也一定要在信息化中保留一定的投入,以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认识并规避信息化中的风险,用好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无疑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最关心的话题。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风险

1.来自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动机风险

目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企业仅仅增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设备,企业就向外宣传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而不能真正地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很多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用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是为了打造所谓的“领导工程”和“面子工程”;或是迫于行政或舆论压力;或是盲目跟风和攀比。中小企业经济实力比较弱,更多是民营企业,不像大企业有计划有预算地实施信息化,特别是在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是很深入的情况下,很多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这些实施信息化的动机本身就是对“信息化”的曲解,必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这样的动机来实施信息化,其风险性非常大。

2.来自于信息化建设中的观念和认识的风险

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领导往往关注的是如何把投资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购买软、硬件产品等,而很少去关心信息化建设中所潜在的来自于企业的观念意识与管理等软件方面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买机器、建网或开发几个应用软件,信息化是it部门的事。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表现在:对信息化认识过于简单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的期望;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对实施信息化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等等。观念导向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企业各个层面对于信息化应用的接受程度,在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中形成一项关键的潜在风险。

3.来自于信息化管理中的组织与人员的风险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面临的就是人才问题。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又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和交流,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人才的匮乏引发的项目支持风险,势必会影响信息化实施的进程和效果。在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中,企业自身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对管理瓶颈问题的识别,管理人员的素质等等,都是影响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信息化会带来企业流程、管理制度的变革,难免会导致组织结构的调整,影响到部分人员的利益。这些都会给信息化带来阻力和风险。信息化风险就是企业转型的风险,或者说企业面对新时代、新环境的适应性风险。

二、中小企业如何规避信息化中潜在的风险

1.信息化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要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首先应从企业内部需求着手,即从企业的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并确立明确的目标。企业处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其规模的大小,对信息化的需求就不尽相同。如信息化基础较差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先进行企业基础工作的信息化,如实施oa,财务电算化、产品辅助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切忌贪大求全求新。而对于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适时选择管理软件,优先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然后打通上下游,从单一职能的信息化到多职能的信息化,如计算机辅助制造、财务管理到eRp、CRm等的应用,循序渐进,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在由传统管理企业向信息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不能为了信息化而搞信息化,要着眼于应用,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认真分析企业现状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制订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目标,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

2.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主动适应管理环境的新变化

企业从上至下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上的缺失和偏差,是信息化建设中关键的风险和阻碍。信息化不光是技术上的、硬件上的,更多是软件和管理层次的,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

企业在信息化推进的进程中来自管理观念、工作习惯、利益分配、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脱胎换骨的变化,对习惯于传统管理方式的领导和员工造成强烈的冲击和反差,如果不主动接受、适应并调整,会出现管理混乱,效益低下,使信息化流于形式。企业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上的重大变革,管理理念的本质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中每一位员工。中小企业要努力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要学会适应管理环境的新变化,打破原有的、已固化的思维方式,在思想上首先接纳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通过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

3.建立和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并有效地执行

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管理模式的再造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改进、完善和实施是信息化管理模型设计、构建、修改、优化的基础。有了好的管理模型,只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息化,健全的管理制度才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重塑和有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同时,有了好的管理制度,还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而且还要通过管理模型的建立纳入企业信息化轨道,才可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信息化建设通过企业基础数据的信息化、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和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及实施控制过程的信息化、人的行为规范管理等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工程,确保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坚实的管理基础,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全员学习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领导决策层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对信息化给予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只有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掌握了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和知识,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同时应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敢于投入,引进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骨干人才,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

企业信息化关键的资源是人,开发这一资源的手段是学习和教育,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企业应变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企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机制。企业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都要通过学习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和习惯,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借助第三方咨询机构,对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就信息化的意义、必要性、基本知识技能、预期效果等进行全员培训,以尽快形成全体员工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员工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阻力,提高项目成功率。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增效过程,风险与收益始终伴随着企业。只有充分学习和加强认识,了解其中隐含的风险,有的放矢地对企业的职能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改良,并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通过完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优良的人力资源的协调,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才能促进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郑会颂.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金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05,(1):70-72.

[3]乔志华,王德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与管理,2005,(5):116-118.

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篇6

关键词: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竟争,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不仅成为医药企业管理发展和提高的关键,而且还将是企业通向现代化管理的必要工具,因此越来越多的医药流通企业都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要实现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就要建立医药流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与本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响应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增强经营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医药企业加人wt。后的竞争力,是摆在医药企业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我国目前医药行业的特点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情况1.1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药品经营企业多,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据统计的药品批发企业中年销售额最多为60多亿元,而年销瞥额达到5亿元的批发企业不到100家。而且,网点分布在城乡之间以及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间的比例也很不合理。1.3多数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较弱。企业经营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流通效率低,导致经济效益差。据统计,全国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1%而国外大的医药公司一般年销售金额均在20亿美元以上,美国的医药零瞥企业通过不断兼并,历经洗礼,形成了Rite-aid,walgreen,CVS三寡头垄断的状况,这3个公司的零售额占全美的医药零售总额的600;批发企业业务则主要由mckesson和CardinalHealth两大公司主导。全美批发商平均毛利率4.5%,平均费用率只有2:9%,由于采用配送制,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效率高,整体实力强“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许多医药流通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如上海龙头医药、北京医药、苏州“雷允上”药业、重庆华博医药等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2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2.1医药流通企业内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医药流通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有些条件较好的医药流通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2.2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医药流通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间题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3加快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应纳人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3.2切实建设医药流通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企业应当花大力气,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做到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医药流通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飞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3.3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信息化建设资金80%的医药流通企业认为资金投人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篇7

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从当前来讲,先行一步的企业常会成为赢家,而那些不能及时做出应对的企业,即使幸免被淘汰,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分得残羹冷炙。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认识问题

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

高层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抱残守缺,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积极倡导者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人员正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面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技术人员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

在组织的战略制订中产生两个极端:将信息系统视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将信息系统独立于组织战略之外

一方面,组织错误地将信息系统看成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花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信息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而组织并未获得实现公司战略要求的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甚至于一些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

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组织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缺乏整体效益。虽然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相反地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的却是巨大的负效益,使组织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实际上,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也将提高管理水平;从技术角度看,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融入信息系统中。

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

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一方面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等成本,为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特征,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

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

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

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

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

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发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应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运行的保证。政府应制定和颁布的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

切实建设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应当花大力气,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

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做好并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见,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扎实认真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基础支持,企业就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计量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面对新形势,从实际出发,采用新技术和新服务

利用aSp

应用服务公共供应商aSp的兴起为中小企业加强信息化,提升自身的管理和运营等素质提供了契机,被认为是中小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低成本参与竞争的最佳途径。

企业如租用aSp提供的优质服务,既不需要投资基础设施,也不需要开发与维护应用软件,这样,同利用中介的专业化优势解决信息的非对称问题一样,企业结合价值链的外包,就可以大幅度削减中小企业在it方面的工资支出及升级维护费用,而把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快速进入市场。

发展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融合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能实现企业采购、制造、销售、核算、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整合,用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统筹来促进企业内部的效率的提高,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准确地分析和制定企业发展方向。

BpR企业业务再造

注重知识和市场的指引作用

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借鉴发达国家大量出现的基于共享成本与优势互补的虚拟企业、商业孵化器和战略联盟的网络组织的经验的同时,要发挥企业信息化的独特优势,以成本的相对收缩为基础形成企业无边界的扩张,而扩张的趋势应以知识和市场为指引,通过技术、知识或组织的变革,有效处理市场信息和充分利用市场知识,从而不断创新强化基于竞争的知识优势,最终企业的市场规模优势的体现就是国家知识优势的实现。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成长到一定规模实现信息化是自然的需求,而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会在解决具体难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改变,渐渐领悟到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的瓶颈。但是无论是中小企业领导信息化意识的提高,it人才的充实,还是信息系统带来的企业效益的显露,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因为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时,就要从实际出发,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有所侧重,在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的逐步整合,先建立起企业间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再逐步建立起以行业为基础,以典型企业为示范,汇集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最终达到实施电子商务的目标。

参考资料:

1.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

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发展战略具有重大影响,如何重新看待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怎样建立新型的适应企业发展的信息观念,使信息真正服务于企业,让信息发挥应有的作用,使企业管理得以信息化、系统化、科学化进而大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

企业高层观念已变,但认识深度不够。目前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使企业高层领导都已经认识到利用计算机实施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所以高层领导已经开始“想”或者“肯”发展信息化。但高层领导对信息化认识不足,有些企业高层领导认为只要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就可带来经营高效率。他们不考虑管理、业务和技术的配套发展,只是生搬硬套地把业务搬上计算机系统。CCiD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作用认知仅仅停留在产品宣传、知名度提高等较低的层面上,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作为企业高层领导,光有观念上的改变是不够的,更多的应该是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来。这就要求我们的高层领导必须对信息化项目(如eRp)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一点正是众多中小企业所欠缺的,由于企业领导缺乏对信息化项目的系统认识,不能从企业整体着手设计,从而导致信息化效果欠佳,甚至于失败。所以,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企业高层领导首先要加强信息化的学习,提高信息化的认识。

2.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很多企业对短期内不能收益的工程不够重视,因而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信息化改造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需要相对较高的资金投入。据一项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企业认为本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发展初期相比,虽然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预算有所增加,投入力度也有所加大,但从投入绝对额占总资产的比重看,与国外大企业一般投入在8%~10%的比重还相差甚远。

3.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

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不仅要包括硬件、软件、技术人员,而且要有丰富的数据资源。但是中小企业前期的数据都采用手工记载,这为数据的录入和资源的共享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同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他们在整个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上不规范,因此,中小企业就更需要靠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管理系统帮助企业逐步规范运作,在竞争中降低运营风险,提高效率。中小企业也应当以信息化为契机,摒弃一些传统的、不合理的做法,通过采用符自身的管理软件达到标准化的管理。

4.应用深度不够,缺乏个性化

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在研究上以取得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体系的建立上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深度,但是相关技术转换为产品、相关产品转换为产业的程度较低,很多的科研成果被科研院所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成效。已经转换的技术,因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或规模较小或相关的政策扶持较少,没有形成整体的规模效果。目前的软件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仍然难以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于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深化运用提到日程上来。2000年是“企业上网年”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运用上还非常落后。另外,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及历史背景不相同,多数企业的运作模式虽有雷同,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求是互异的,就需要“量身定制”。因此,实现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是信息集成商所面临的挑战。

5.信息环境尚不成熟

我国社会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缺乏一个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大环境,我国信息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提供广泛的专业化、低成本信息服务,势必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内在驱动。这给企业应付信息挑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技术角度看,通信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企业网络建设和服务的需求,功能差、价格高、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系统集成和提供满意的外包服务的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规范没有形成;企业自身的技术队伍和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网络化环境的需求。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采取的措施

1.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认识.

既要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当今时代企业参与竞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又要看到这是项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道德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升级、不断完善的原则和规律,既要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又要根据企业需求和承受能力去务实地推进信息管理,早介入早主动,早实施早得益。要充分认识eRp等综合性管理软件的实质和作用,在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科学地实施,以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来说,政府从其所掌握的资源上予以必要的支持、扶植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设立企业信息化管理专项资金,给予贴息或者补助;视企业信息化管理项目为重点技改和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在建设重大工程项目时,一并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把信息化管理水平作为考核标准之一,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特别要树立可供不同基础条件企业借鉴的典型。

2.构建完善的信息体系结构

从面向21世纪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看,对每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构造企业的信息体系结构。建立信息体系结构是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完整明确的、动态维护的信息体系结构,信息这一组织机构中最重要的资源的管理、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维护原有的信息系统、开发新的信息系统等一系列工作就失去了基础。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我国企业信息化可以采用最新的竞争情报系统的信息体系结构。

3.做好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扩展工作

做好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扩展工作,是保证信息系统,能够稳定可靠,长期有效地支持企业经营和不断地发展需求,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在搞信息化建设上一定要在投资策略上实行“基金制”简单的描述,就是系统处于建设阶段就使用建设基金,系统维护和开放扩展阶段,就适用运行扩展基金;另外,企业要肯拿出充分必要的培训专项基金,下大力气培训自己的工厂人才,掌握好系统核心技术,为今后能独立进行系统运行维护、二次开发及升级扩展打下基础;要坚持杜绝信息化建设一锤子买卖的投资模式,这是不科学的。

4.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体系

业务流程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的基础,没有好的业务流程,就不会产生优秀的企业,对企业而言,业务流程如同一个人的血脉和经络,只有血脉和经络畅通了,先进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等有营养的成分才能被吸收,才能转化为能量。企业无论是什么样的体制或机制,无论计算机普及应用程度如何,若要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搞好业务流程再造,就必须首先提高经营者自身境界。只有这样,企业管理信息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才能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5.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是首要问题。系统建成之后,需要维护、升级、改造、管理过程中还要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这就要求加强对信息从业人员的培养。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养。一是对系统开发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培训,这种培训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及时维护,同时,可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知程度和责任感,提高其归属感,满足其对知识的渴求;二是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因为企业的信息化会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对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就是使管理人员能适应这种变化,自觉地应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思想,推动企业的发展。其次,可以利用现有院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进行切实有效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另外政府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构建一个平台”、“完善一个体系”的工作目标,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政府还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通过整合多方面资源,强化纵向职能部门的联动互动,形成共同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继续加大投入,通过设立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加大投入,使更多的企业通过信息化项目的有效实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唐彬文: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对策分析.科技创业月刊,2007,(4)

[2]陈远陈子夏望俊成:企业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构建健康的信息生态系统.情报杂志,2007,(6)

[3]王岚尹明远:浅析我国企业信息化的不足与改进.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4]张浩: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我见.企业家天地,2007,(4)

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篇9

关键词:供电企业信息化会计管理策略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更新了传统会计方法,为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方便,满足了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本以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为依据,提出加强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办法。

一、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出现的问题

供电企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类型,推行管理信息化的时间比较早,但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也是近几年刚推出的方法。供电企业虽已具备某部分会计软件、硬件的条件。但根据目前会计信息在供电企业实际应用的情况看,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供电企业对会计信息管理认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管理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彻底,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不够理解,处于模糊不清的认识层面。多数企业盲目的以为有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就具备了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结构,思想上所认识的范围比较狭窄。二是有些企业在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适用方面考虑不到位,多数企业对自身的行业在会计实务上的要求不清楚,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而是一味的模仿其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导致实务处理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三是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战略功效认识不清,在开始创建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之时,企业单纯的把它当成是日常会计信息记录及业务核算的工具,没有根据战略需求把会计信息化模块上升到应用的层次,导致会计信息管理模块没有发挥应有效应,未能体现其特有价值。

(二)会计信息共享程度较低

在供电企业内部出现比较明显的是信息不能对称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创建会计信息化高效的传递及共享模块。一方面,有些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被限制在会计部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被严重孤立到企业管理信息化层面之外。会计部门处理获取的信息不及时,信息的披露不恰当、不高效,导致企业其余各个部门不能及时收到想要的会计信息,从而出现没有直接顺畅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延迟了信息在内部的传递速率,特别是管理层次较多的企业更加不利[2]。另一方面,有些企业虽然设了很多分支机构,有的也实行扩地区经营的模式。由于企业各不相同的机构会计核算的繁简程度不一样,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也不相同,致使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模块出现一定的差异。企业内部的会计软件不一定具有通用性,在数据库记录上也没有创建统一的规格,各个模块之间的可比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会计信息化的传输速度。

(三)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

现价段,从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说,会计信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规范的标准,各个部门及员工的责任不够清晰,没有布置安全性能较高的会计信息使用及管理的措施。企业内部的软硬件操作系统没有规范的制度,有些制度的建立只是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功效。会计信息化管理在组织结构及人员分配上不够合理,供电企业在引进会计信息化系统之后依然任命原有的会计人员进行操作,没有充分认识到新系统在人员素质及技能方面的要求。这些原有的人员已经熟练了传统的会计管理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改变思维定式对他们的影响,也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学习新的技能。供电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动态监控模式,即使所采用的信息化提升了信息处理的速率,却由于其不留痕迹加大会计信息被修改的机会。对信息化企业进行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有部分企业对动态监控不重视,监督审计人员把监控的重点放在事情发生之后,很容易出现信息无法控制的危险。

(四)没有做好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及防范风险工作

会计信息化管理离不开技术与网络的支持,因此网络安全性是保障会计信息化管理稳定工作的基础。有些供电企业在这方面没有很好的落实;有些企业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不够重视,马马虎虎过关。平常的维护间隔时间较长,也没有聘请专的技术人员对软硬件的处理进行升级,只是把这些工作交给操作人员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有些企业在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层面没有完整的谋划,那些必要的防止病毒技术没有进行详细的备注,没有对操作人员运用的计算机加以行为监控,没有安装查杀病毒及追踪的程序等,这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准备不到位,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如果出现安全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控制,安全隐患很大。

二、加强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办法

(一)强化供电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人对于一件事情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下一步的发展。供电企业想要加强会计信息化的有效落实,必须重新认识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模块,取缔片面的认识和思想。必须强化企业内部对会计信息化的学习,重点是认识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的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先进性。促进全体人员树立科学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目标,克服滞留在会计电算化的层面不再前进。供电企业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着重考虑引进会计信息软件的适用程度,以企业的经营情况及业务类型选取合适的会计信息软件模式,不要盲目引进成功企业的软件模块,忽视该软件的基础适用程度,防止出现必须重新引进系统的繁琐步骤。强化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战略认识,抛弃传统的以记录与核算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化思想,把会计信息化设定为企业为了发展而加以落实的目标,重视会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经营目标上的积极作用。

(二)改善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

一方面,供电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紧密联系,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管理工作,设定相关的信息链接点,从而把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等不同层面进行整合。根据会计系统自身的核算效率,从而确保在管理系统中会计信息得以快速传递,定期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保障信息具备顺畅的沟通平台。另一方面,供电企业最好把上下机构之间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统一,以总公司为核心机构,各个分支的会计信息软件要和总公司相互一致。如果业务规模很小的机构可以根据其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主要项目必须设置可比,确保方便的接收信息,避免由于信息格式的调整出现的麻烦问题。

(三)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供电企业管理层必须设定科学的管理工作规范,确保信息系统内部各个管理部门及员工可以清晰明确自己的责任及权利,建立健全不同的会计信息核算业务的操作要求,建立严格的会计信息输出、使用、查询制度,强化对管理人员的指导作用。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及技能的建设,可以对原有的会计人员加以技能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信息化岗位的技能需求,积极学习新型的操作技巧可以聘请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保障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迈进。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监控模块,把审计监督与财务管理层次的工作进行合理的整合。明确信息化管理时期控制的重点层面,建立相应的监控方法,采用动态监控的机制,保障做好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工作。

(四)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管理

供电企业高效的会计系统安全管理可以提升企业信息系统掌控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抵挡网络风险引发的危害。必须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机制,设定专业的技术管理机构,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给企业的会计信息软硬件展开安全检查[3]。加强操作人员日常使用的责任管理机制,可以对操作人员的机器进行监控,避免操作人员采用会计信息网络进行工作之外的事情。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模块,以分析网络风险为基础,明确重点需要防范的范围,推出与之对应的风险防治及处理方法。在平常的病毒查杀清理之时,技术人员也要定期进行程序的复查工作,及时处理非法访问的网站,时刻准备好应对病毒侵扰及黑客的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供电企业引进会计操作系统及软件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会计管理的效率。由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及利用情况的限制,供电企业信息化也没有得到应用的效应。中以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为探索对象,分析出加强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办法。

参考献:

[1]秦美萍.基于集约化、信息化背景下加强供电公司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250

[2]刘静.浅析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完善[J].现代商业,2012,(17):206―207

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篇10

摘要本文在全面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利用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整合复杂的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从而实现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并形成科学的企业财务决策和企业财务控制系统的目的,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共享与集成的一个系统的工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综合性非常强,其涉及了财务管理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如果能够科学、高效的开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决策的制定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分析

概括来说,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大大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企业财务工作囊括了大量的核算工作,这些工作中的数据庞大而复杂,工作的要求精细且精准,如果利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来开展这部分工作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很容易出错,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但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却能够使这部分工作变得简单且精确,从而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管理工作效率。

其次,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重要内容。通过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可以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下完成,从而能够确保企业的财务机构随时的了解大额成本支出、库存以及审批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了对企业成本有效控制。

最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高业务的协同度。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够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传达的实时性更强,从而提高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度,确保了企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会计电算化阶段、计算机财务一体化阶段以及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不断探索和追求高效的管理模式的结果,而且其发展的现状也是值得认可和肯定的。相关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滚利信息化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概括来说,目前具有普遍性的几个问题,主要如下: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很多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仍然缺乏一个充分的认识,甚至是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某些企业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指的就是会计电算化建设或者是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就是通过计算机的应用来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记录、汇总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等,而却没有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数据的分析与整合上,从而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

其次,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滞后。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是企业开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但是,由于受目前软件开发人才设计理念和能力的制约,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财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都处于滞后的状态,普遍面临种类少、功能简单、应用软件和信息编码标准以及口径不统一等问题。

最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要完成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这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企业内部的这样的人才非常匮乏,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存在新知识或是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不够,观念滞后,缺乏创新精神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度和科学性。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文所分析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首先,注意加深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要加深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一是,要注意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认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二是,要注意加深企业的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以确保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贯彻和执行。

其次,注意选用符合企业管理理念的软件和技术。在全面认识和了解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的基础上,企业应针对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管理理念,在参考其它企业成功开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符合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软件,或者是直接与软件公司合作,根据企业的特色和需求,来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应的软件,以确保软件的可用性和科学性。

最后,要注意通过有计划的开展培训和有侧重点的引入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方式,来选拔和培养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骨干人才,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必备的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蒋广涛.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