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信息系统的背景十篇企业信息系统的背景十篇

企业信息系统的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4:14

企业信息系统的背景篇1

关键词:网络背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企业会计行业不断的革新,为了有效的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效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国的企业会计行业经历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审计,同时实现了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网上报税、网上催账、网上银行等总额和服务性业务的拓展,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生机,但与此同时,给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途径,强化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期望本文的分析阐述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一、网络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授权方式的改变,容易滋生作弊剽窃现象

网络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授权方式改变为口令授权,即将授权注入到网络程序中,网络操作者只要通过口令触发程序,便可以轻松的获取授权,而且整个授权过程无内部监督,且不易被察觉安全漏洞,他一旦有人剽窃口令,便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2]。举个例子,自来水企业实施网络授权,水质等不经过视频安全局检测签章等,便会有大量的不法分子,剽窃自来水销售的口令获取销售权,他们便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在水质不确定,甚至有弄虚作假的成分时,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授权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危害,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传统授权方式的优点,加强内部监督,从而全面有效的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质量。

(二)原始凭证数字化,容易滋生伪造现象

传统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所使用的凭证是以纸张为载体,人工手写,即使有不法分子想要伪造凭证,也难以不留痕迹,而在网络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所使用的凭证转变为数字化凭证,是以数字的形式储存在互联网介质上,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容易将不合理的篡改或伪造痕迹消除,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失去应有的社会应有价值,同时给内部控制工作施加诸多压力和困难,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可持续发展,也大大的损伤企业的社会信誉[3]。因此,需要利用传统纸质凭证的优势,强化数字凭证的安全性,才能真正意义上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企业的社会信誉,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难以及时发现漏洞

网络背景下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在质量方面的要求,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运行情况,但是由于大部分的企业会计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缺乏严密的知识体系,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人为失误,且会计人员不是专业的计算机人员,难以及时的发现操作漏洞,及时找到了问题所在指出,也为时晚矣,不法分子便会钻漏洞,侵扰计算机,构成安全隐患,同时,容易发生重复性失误,从而增加损失,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难以顺利实施。自来水企业的会计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会计计算技能,但是,他们缺乏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对计算机的操作运行一知半解,面对计算机运行错误,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会妄加操作,造成更为严重的安全威胁,待计算机专业人士发现漏洞时,已经形成了无法挽回的安全隐患,从而可能造成企业信息泄露、计算机程序被盗、客户资料丢失等现象。因此,在网络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要不断的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提高程序化管理质量,定期的维护计算机安全运行,加强信息保密,防患于未然,从而有效的提升网络背景下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效率及质量,及时的查漏补缺,避免损失。

二、网络背景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防范对策

(一)完善授权方式,严惩剽窃行为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有效的保障控制质量,必须进一步完善授权方式,且目前出现的大量窃取授权的现象警示我们,授权不当,导致控制无效,因此,我们需要分化企业会计内部人员所掌握的授权控制力,在每个环节保障授权的安全性,并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预防机制等,与传统授权方式相结合,控制每个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与此同时,可以邀请专业的计算机人士培训工作人员的网络工作质量严格把控,加强审计,定期检查维护计算机设备,与政府相关部门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国家相关法律条例的约束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将权力分等级划分,且任何两者之间均形成严密的监督体系,实行连带责任制、预警机制,一旦发生严重的授权盗窃,立即启动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最快的时间内,减低损失[4]。近年来,自来水企业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上,加大了授权安全性保障,在与传统的签章授权方式的配合下,权力分化,将财务部门与授权部门分离开,并呈相互监督,且加入了社会公众的监督,制定了详细的内部奖惩制剂以及连带责任制,大大地提升了授权的安全性。总的来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授权方式,对于剽窃行为利用法律武器捍卫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保障其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隐患。

(二)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监控

任何一个企业原始交易凭证,都关乎到企业的经济动向以及能否健康的发展,不法分子伪造企业的原始交易凭证,目的在于获取更大的私利,甚至能够导致企业经济运转崩溃,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当下先进的网络技术强化原始交易凭证的安全,即在互联网认证机构申请企业签名盖章,一旦发生交易,交易双方便要上传相关单据或相关证明到互联网认证机构,待确认无误后,互联网认证机构便会进行数字签名盖章加密,加密完成之后,便会分别给交易双方上传一份加密的凭证,形成三方认证,在这样的交易过程中,其交易一方无法获取交易另一方的数字凭证,便降低了原始交易凭证伪造现象,实现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方监控,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质质量[5]。如:自来水企业在这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我们可以从日常饮用水的防伪标实看出这一点。总的来说,在网络背景下,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加强原始交易凭证的监控,才能有效的避免伪造造成的危害,全面有效的改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控制程序操作零失误

企业财会人员是控制且也经济运作的关键人物,在网络背景下,企业对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备扎实的财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计算机操作、维护技术,因此,企业需要为财会人员多创设一些计算机技术培训平台,可以资助他们研修计算机专业,定期审核他们的计算机水平,还可以邀请计算机专业人士担任企业财会岗位,通过实训,锻炼他们的财会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培育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会计职称考试、会计电算化等级考试,对其进行再继续教育,着重强化网络安全及会计电算化综合能力教育,全面有效的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尽可能的实现操作零失误,保障各项数据信息的安全。如近年,自来水企业意识到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操作的过程中,失误率越来越低,促进了自来水企业的健康发展。总的来说,只有不断的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的避免失误带来的严重危害,保障各项数据信息的安全,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高效和高质量。

三、结束语

网络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会出现的新问题有:授权方式的改变,容易滋生作弊剽窃现象;原始凭证数字化,容易滋生伪造现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难以及时发现漏洞;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更具开放性,同时容易滋生非法拦截等,严重威胁着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安全,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因此,我们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与传统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优势相结合,完善授权方式,严惩剽窃行为;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监控;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控制程序操作零失误;适当控制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避免非法拦截,全面有效的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质量,保障数据信息安全,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录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创新研究――在互联网络环境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2:13-16.

[2]王鑫,李蕊,姚佳含.网络环境下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J].情报科学,2013,06:107-110.

[3]吴力佳,朱阳生.基于eRp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J].商业会计,2012,02:58-59.

[4]颜小琴.eRp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2,06:72-73.

企业信息系统的背景篇2

【关键词】信息含量;契约背景;交易背景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会计理论界的主流观点。那么,会计这个信息系统应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当信息被使用,或其对使用者发生作用时,它就具有信息含量(Johna.Christensen等,《会计理论》2006)。信息系统要成为一个运作良好的系统,它所提供的信息要具备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有信息含量。从信息含量的角度来看,会计目标可以被描述为构建一个有信息含量的会计系统,会计数字的本身精确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人判断事件的结构。比如,我们假定企业经营有好、中、差三种状态,由于会计计量遵循的会计准则等的不同,其可能对应的会计收益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和表2所描述的会计收益在数值上明显是不同的,但是它们识别企业状态的效果却是完全一致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完全可以根据企业的会计收益清楚地判断出企业经营所处的状态是好、中还是差。从信息含量的角度来看,二者是等价的。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会计系统的信息含量呢?笔者认为影响信息含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会计信息所处背景和披露时点。

一、会计信息所处的背景

一般认为,会计信息有两个功能:评价和交易估价。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会计信息去评价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还可以借助于会计信息来决定是否进行某项交易。这里所指的交易估价并非是对交易标的物价值的精确计量(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到精确计量),而是用于帮助使用者去判断交易是否可行。在评价和交易估价过程中,同一会计信息可能具备不同的信息含量,可用于评价的信息未必会有助于对交易可行性的判断。相应的,会计信息所处的背景可大概划分为两个领域:契约背景和交易背景。

(一)契约背景下的信息含量分析

在契约背景下,企业管理者通过报告会计信息以解脱受托经营管理的责任,并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谋求相应的经济利益。企业管理者可以控制的行动有两个:管理行动的选择和财务报告的披露。管理者可以决定自己采取高水平的管理行动或是低水平的,可以将高水平的管理行动界定为H,低水平的管理行动界定为L;管理者也可以决定是披露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以t表示)还是披露不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以F表示)。为了讨论的方便,在这里假定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即假定只有管理者提供高水平管理行动时,才能取得较高会计收益。管理者在作出行动选择时,有四个方案,即:(L,t)(表示管理者采取了低水平管理活动,并如实报告,以下依次类推)、(L,F)、(H,t)、(H,F)。在各个行动选择下,会计报告传递的收益信号如表3所示。

在表3所述情形下,会计收益传递的信号无助于判断管理者是否采取了高水平的管理活动,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保证管理人员如实报告会计信息,则表1可以精炼为表4:

在表4中,会计收益非常清楚地传递了管理者是否从事高水平管理行动的信息,即,如会计收益为600,则管理者采取了低水平管理行动,若会计收益为1800,则管理者采取了高水平管理行动。

从表3和表4的分析过程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在契约背景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我们判断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这也是将受托责任作为会计目标时,可靠性成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要原因。

(二)交易背景下的信息含量分析

对交易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含量进行分析,实际上是判断会计信息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知道,个人的交易行为实际是一种过程,当潜在投资者决定是否购买公司的股票时,他要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评价交易的价值并进而完成或拒绝交易。债权人在决定是否借款给企业时,他同样要判断借款这一交易的价值是否会给其带来相应收益。会计信息要想在估价背景下具备良好信息含量,它必须能提供市场中各个相关利益主体在对决策进行价值判断所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的报告如果有利于交易中的一方判断出该项交易对其有利还是有弊,这样的会计信息就具有信息含量。

假定一个风险中立的潜在投资者在决定是否对一个公司投资时,在没有任何信息来源的情况下,他可能会判断该企业经营状况为好(G)的概率为0.5,经营状况为坏(B)的概率为0.5,这时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看法被称为先验概率。如表5所示。

但是,投资者在接收到企业的会计信息y时,(yg代表好消息,yl代表坏消息)他对于企业的看法可能就会有所改变,这时的概率称为后验概率,可以表示为p(G|y),p(B|y)。我们可以假定企业经营状况好(G),信号为yg的概率为0.375,依次类推,如表6所示。

假定投资者接收到企业的会计信息为好消息yg,他根据收到的信息去判断企业经营是好还是坏,修正自己最初对企业的看法。根据贝叶斯法则,他认为企业经营状况好的后验概率为:

由此可以认为,由于会计信息的传递,改变了投资者最初对企业的认识。在会计信息为好消息的情况下,投资者较没有任何消息来源前更有把握判断企业是一个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并可能进行投资;反之,当投资者收到的消息为坏消息时,他更有把握判断企业是一个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他可能选择不投资。在表6所述情形下,会计信息明显是具有信息含量的,它影响了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信念(换言之,就是说会计信息是和投资者决策相关的信息),使后验概率区别于先验概率。这也就是将决策有用作为会计目标时,相关性成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要原因。同时,当将概率的知识引入会计信息含量分析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会计信息的传递只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不能保证交易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三)契约背景和交易背景下会计信息的属性

会计信息实际上具有两个属性:特定企业性和社会性。会计信息带有鲜明的特定企业性,这是因为会计信息是通过一个复杂的系统来传递的,所以一个企业和另外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一般不可能雷同。会计信息的社会性是指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进行决策时,可能会将某一企业的会计信息纳入由若干企业组成的大背景中进行比较分析。契约背景下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特定企业性,交易背景下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社会性。笔者分析如下:

假定企业在时点t披露会计信息y,信息使用者通过观察t点披露的信息,去判断管理者在t-t所采取的管理行动是H还是L,这就是管理契约背景下信息的运用;信息使用者同样根据在t点观察到的信息,来决定在时间(t+t)是否进行交易行为,这就是交易背景下信息的运用。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契约背景下信息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评价,而交易背景下信息运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未来是否进行交易做出判断。因为在契约背景下是对既定事项的判断,可以只局限于某一特定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研究,会计信息的特定企业性更重要,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交易背景下则不然,因为交易尚未发生,参与人有很多选择,会计信息需要纳入市场中去研究,会计信息的社会性更重要。此时,只要是与决策者相关的信息我们认为都是有信息含量的,也就是说在交易背景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更加重要。

那么,当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相关性出现矛盾时,是强调更相关还是更可靠的信息呢?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应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这是因为导致会计报告的可靠性出现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谋取个人或局部利益对会计报表的人为操纵;二是信息取得的困难性。由于会计报告一般需要进行审计,可以说只要审计质量合格,理论上,一般的人为操纵都很难通过审计的鉴证;至于由于信息取得的困难性导致的可靠性差,笔者认为在资本市场中,作为会计报告的使用人一般可以识别由于信息取得困难而导致的计量误差。众多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金融工具按照现行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公允价值来源或管理操纵导致了公允价值的计量误差,投资者可能因为看穿了这些影响公允价值的因素,因而不在意调整了多少,而在意是否采用了公允价值(邓传洲,《会计研究》,2005)。

二、会计信息的披露时点

同一信息,由于披露时点的不同,其所携带的信息含量也会有所不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信息的提前套现,导致了信息含量的缺失

作为市场中的交易主体,他们在进行决策时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会计信息天然具有一种延时性。如果市场在会计报告公布前套现了会计报告所携带的信息含量,那么会计报告的公布并不能带给使用者任何新的东西,这样的会计报告是毫无信息含量可言的。比如,假定a企业是一家花生油的生产企业,2006年3月花生价格上涨,作为市场理性经济人就会预期到该企业单桶花生油的销售成本上升,那么,2006年6月该企业中期报告披露花生油单位销售成本上涨就不再具有任何信息含量,因为已经被市场提前套现了。

(二)未被提前套现的信息,公布时点不同,也具有不同信息含量

即使会计信息未被其他渠道的信息提前套现,但是时点不同,其信息含量也会有所不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会计报告分期报出。一方面,如果当期报告的信息不属于当期时间范围,就有可能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比如,将当期实现收入推延到下期或提前确认,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另外一方面,不同时点的信息也确实携带不同的信息含量。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与收付实现制原则为例,它们确认收入和成本的时点是不同的,如表7所示,在t=2时期,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收益已经携带了商品售出这一信息,但同一时期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收益却没有携带这一信息含量。

此外,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收入的确认应遵循可实现原则,而不是已实现原则,也是为了增加其信息含量。在新准则中,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确认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是为了提高其会计信息含量,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传递其价值增减变化这一信息。

小结

会计作为信息系统,它的存在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证明了其传递的信息具有信息含量。当然,会计系统要成为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而且,市场是动态的,信息是动态的,影响会计系统信息含量的因素也有很多,文中尚有不完善的地方,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杜兴强,章永奎.财务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企业信息系统的背景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化是指通过在会计核算等工作中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将财务和会计活动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分析,处理管理的一种方式。会计信息化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mppii等一些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财务会计管理方式。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很多先进的会计信息软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以Sap、甲骨文、Sage等著名的信息公司开发的一些先进的软件受到了市场的追捧。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的很多企业也引入了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对于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需要不断的采取改革措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财务和会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的内部控制的重点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会计记账工作已经基本上由计算机信息处理代替,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处理和报表制作也基本上由财务信息系统来完成,因此,通过对于会计账簿的审核和对于财务信息的监督和管理这种传统的内部控制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开始向对于财务原始数据的审查,对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对财务管理系统的程序控制等信息的处理和控制。例如,一些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报表设计系统,用户可根据财务外部和内部人员的需要,利用系统提供的自由报表功能,生成各种外部上报会计报表和内部管理层需要的内部统计、汇总、分析表。在这种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背景下,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时,就要针对这一系统设计出相对的内部控制方案,从而能够很好的对于信息化的财务报表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对企业内部控制部门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开始使用大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活动。在这种新的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部控制部门的很多工作开始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机信息工作。这对于内部控制部门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要熟练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很好的使用。例如,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仅是简单地代替手工帐核算,更重用的是它将资金占用、成本管理、经费限额控制、会计责任考核等有效地纳入项目管理中,并将科目帐户核算与项目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将会计工作提高到管理层次上。在这种背景下,内部控制人员就要对于这一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很好的研究和掌握,从而能够很好的执行内部控制工作。

(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内部审计的独立监督作用的发挥,可以很好的对于财务和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和管理。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财务和会计工作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审查和监督来进行的。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财务和会计的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将传统的会计手工记账完全由计算机系统来进行,并且其还可以根据财务数据和信息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并对于报表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就增加了新的内容。审计部门不仅要对于传统的会计账簿和报表等人工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另外,还需要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各种硬件,软件和系统设计进行检查。

二、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企业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积极的领导内部控制部门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和执行。其次,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引进,很多部门的工作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要通过培训和学习,让所有部门和员工认识到新的背景下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的配合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为内部控制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一些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设计了先进的项目管理功能,各个部门都相应的设置了系统的分端,通过系统终端来对于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工作就由传统的会计账簿等审查转变为系统的监督和测试。在内部控制部门开展工作的时候,各个部门要积极的予以配合,使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二)提高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给企业的财务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企业一定要重视新形势下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健全风险防范体制。企业要从内部和外部环境出发,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做好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首先,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财务工作的内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工作面临着新的内部风险。企业要不断加强对于财务信息系统的监控和检查,建立起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安全防范机制,内部控制部门要对于信息系统安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对于重要的信息数据的保存和处理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其次,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外部风险。信息系统的应用必定要和网络结合,这种开放式的特点给企业的财务信息带来了一些不安全性,会计信息系统如果出现漏洞或者故障,很容易导致财务信息的泄露等风险。针对这一情况,内部控制部门需要招聘专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安全保密工作。另外,要定期组织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的对发现的系统漏洞进行排查和修复,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性,降低外部风险。

(三)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提高部门人员素质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部门的人员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类的知识,还需要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进行很好的了解和应用。企业要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要让他们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财务数据的管理,财务系统的维护和应用,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例如,aBC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就设计了许多子系统,比如账务管理系统,账务处理系统,查询系统,报表管理系统等,这种应用广泛,操作性比较强的会计信息系统就对于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内部控制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实际的工作操作中对于这一系统进行熟练的掌握和使用,从而为更好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四)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信息系统审计能力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给企业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审计工作的重点由传统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审查向财务信息数据的审查和信息系统的审计转变。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信息系统审计能力,从而使内部审计可以在新背景下发挥其独立监督的作用。审计部门要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报表信息等进行检查,以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和工作。

(五)针对会计信息化新设部门机构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新设一些部门和机构,合理的对于权力和职责进行分配。企业的内部控制部门应该新设置一个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部门,引入一些专业的信息系统人才,负责日常的财务信息数据的监督和财务系统的检查工作,从而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

三、结束语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会计信息系统来进行财务会计工作。这种新背景对于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需要重视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建设,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任伟.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国际商务财会.2010(08)

企业信息系统的背景篇4

【关键词】信息化;供电企业;档案管理;改革

一、引言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企业改革的发展,是企业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的保障。面对改革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空前压力,移动互联时代和大数据带来的技术变革,供电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上需要管理的数据越来越多,需提供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于供电企业而言,档案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笔重要的财富,既对当前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也为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可借鉴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必须加大档案管理改革,实现档案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二、信息化背景下供电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自迈入信息化时代起,人类生产的数据总量呈现出爆炸性增长,据统计,当前每两天人类产生的信息数据量,相当于2003年前人类生产数据总量的总和。当前供电企业数字化、自动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快节奏、高频次的各项会议及工作任务,企业需要入档的档案数据量在不断增加。快节奏、高要求的工作方式,也对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借阅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一般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档案的记录、存储方式都比较传统,大多依赖于人工。充分认识信息化技术的优越性,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改革工作,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信息技术为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信息网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电力企业在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要加大安全技术的应用,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三、信息化背景下供电企业档案管理改革几点建议

1.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背景下,实现管理信息化发展,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已成为时展的必然。对于供电企业而言,档案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无形的资产,企业要想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保证档案管理质量,就应当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档案信息录入时,要一改以往的手工方法,要利于信息化技术进行档案信息的录入;对已经录入的档案信息,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年份、类别、日期等参数进行有序的存储,进而方便档案信息的调用和查阅。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信息化背景下,对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供电企业而言,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供电企业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内,企业必须加强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而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对外要引进懂专业、有信息化管理能力的档案管理人才,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另外,有条件的还可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组织专题研讨和学习,相互分享管理经验,共同提高进步。

3.档案安全管理

在企业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档案安全问题。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去攻击他人的网络系统,窃取他人的档案信息,从而危害到他人、企业、社会或国家的利益。为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供电企业就必须做好档案安全管理,在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在系统管理上使用动态口令,在档案借阅上采取智能身份认证等技术,以技术为依托,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同时,要定期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善网络信息系统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漏洞,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4]。同时,要严格按照aaa级档案馆的建设标准,切实加强档案馆的硬件建设,切实抓紧抓实“八防”(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盗、防光、防虫、防水)基础建设上,以及不断加强防磁、隔热功能,完善密集架、空调、电子消毒机、去湿机、温湿度测试仪等先进的档案设施、设备,强化档案资料的硬件管理。

4.实现现代化的管理

档案作为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高度总结和提炼,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的良好的引导作用。档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后,应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包括完善的档案录入流程,加强对档案的过程管理,严格档案借阅和归还制度等,要大力推行网借阅制度,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去进行档案管理,进而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四、结语

在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档案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信息化背景下,而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要积极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中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确保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玲玲.信息化背景下供电企业档案管理改革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3:261.

[2]刘玉华.数字时代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及其信息化问题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06:180.

[3]史辉情.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17:156-157.

[4]赵娟.县级供电企业如何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J].科学家,2015,11:121-122.

企业信息系统的背景篇5

摘要:随着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在会计信息化影响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主体都有了相应的变化。该文章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探讨了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企业整个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更是给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在会计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才能不断提高会计的分析和决策能力,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一、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加大了会计内部控制的不确定性

新形势下,虽然企业应用了会计信息化,但是仍然需要发挥人的作用。首先,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将有效的财务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语言,但是在人工输入的过程中并不能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出保证。因为数据在录入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监督,因此很容易发生数据录入错误的情况,会计工作人员自身又很难发现录入错误的数据,因此很可能造成整个会计结果出现错误,加大了企业面临风险的不确定性。其次,由于会计信息化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全面防范网络风险的措施,企业的会计数据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到其它企业黑客的入侵,导致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瘫痪。另一方面,在这种网络状态下,很有可能因为会计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泄露,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最后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会计信息使用人员都需要自己独特的口令密码,但是如果口令密码在被人窃取或者恶意修改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可信度。另外,在会计信息化下,所有的会计信息是共享的,没有形成明确的责任机制,当会计数据出现问题的时候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进而加大了会计内部控制风险的不确定性。[1]

2、加大了会计内部控制中漏洞在的可能性

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护企业内部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但是在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工作人员越来越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因为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大多都是用财务软件对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稽查,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很容易忽略掉保存会计原始凭证的重要性,容易出现系统数据与原始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使得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出现缺位的情况。另外,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很多会计、财务工作人员都会觉得计算机远比人要可靠的多,过于依赖计算机系统,导致大多数工作人员忽略了会计信息核对这一重要环节,由于计算机系统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旦数据出现错误,就会影响到整个会计计算结果,加大了会计内部控制出现漏洞的可能性。

3、与会计内部控制相关的外部条件尚不完善

会计信息化的运行需要配置专门的人才,这类人才除了熟练的了解企业财务的相关知识以外,还应该熟练的掌握与会计信息化有关的计算机方面的操作,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但是现在大多数企业的共同问题就是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现有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非但不能熟练的掌握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和深厚的计算机功底,还对国家新颁布的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很难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运行。另一方面,由于人才的专业性不强,很难指导企业开展实践活动,也不能对会计信息化的运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更新,无法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再加上很多企业把重点放在了处理企业会计业务上,希望利用财务部门的作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忽视了会计内部控制对企业利润增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内部控制的进展。[2]

二、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内部控制探讨

1、对内部会计控制环境进行优化

想要在会计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优化会计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是基础,这样才能促进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首先,企业应该根据会计信息化运用的现状对企业自身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对会计岗位的调整,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状况增加新的岗位,特别是信息系统控制岗位,并根据这两个部门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工,例如会计岗位负责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会计凭证的管理等,而信息系统控制岗位就负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和保养。但是企业在设置岗位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设置,切不可出现兼岗的现象;其次,企业应该对会计工作者和管理者进行培训,增强他们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因为会计信息化的运用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主体和制度,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对管理者和会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让他们认识到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促使管理者和会计工作者不断追求新知识,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现在很多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有会计信息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应该与会计内部控制部门加强联系,积极配合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3]

2、增强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风险管理意识

会计信息化的运行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未知的风险,特别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控制风险,所以企业做好对未知风险的防范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针对会计信息化运行带来的各种风险,会计内部控制一定要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最大可能的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首先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这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利用风险防范机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控制,并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检测,防止会计信息系统出现高危漏洞。其次重要的会计数据信息和财务数据信息的原始凭证的保存工作一定要到位,从根本上防止意外风险的发生。最后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进行管理,防止重要会计信息数据的意外泄露或者是不法分子的入侵,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

3、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给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内部控制人员除了要完成一些传统的内部控制工作,还要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控制,所以企业一定要加强对内部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企业除了培养内部控制人员的现代控制观念以外,还应该加强他们对会计信息系统有关知识的培训,保证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能熟练的进行财务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核查工作。例如北京某公司使用的eRp系统,内部包含了财务管理、材料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众多的子系统,这种应用广泛的会计信息系统就给内部控制人员带来可更多的挑战,所以内部控制人员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4]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水平会越来越高,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同时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企业应该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作者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铁路工程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少峰.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J].财政监督.2011,11(12):11-13

[2]苏惠芹.浅谈会计信息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统计与咨询.2010,10(10):22-23

企业信息系统的背景篇6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管理;创新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企业传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时代的发展速度逐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不断的进步发展。2012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针对于企业的大数据发展战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商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调整企业自身的管理策略,通过电子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相关用户信息,开发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消费品,对于企业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国际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都利用自身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分析与消费者消费行为有关的数据信息,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员与技术,这是使得互联网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和企业管理的相关概述

1.大数据的概念。所谓大数据就是庞大的数据信息,通过常规的软件工具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搜集、筛选、分析但对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信息。大数据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高速、大量、多样、精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电子计算机对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搜集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数据,使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与建模,挖掘数据信息背后隐藏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对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能够得出对于企业经营决策具有战略价值的信息,对于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管理的概念。所谓企业管理就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的计划、组织、经营、指挥、协调等一系列行为的统称。就管理对象的属性进行区分,可以将企业管理分为行为管理和业务管理。企业管理创新也需要从行为和业务两方面着手实施。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辅相成。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只有保证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才能够确保企业中所有的员工都能够不断进步。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创新

1.企业管理模式。所谓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是指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方式。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以管理人性为基础的管理理念、内容、制度、程序、方法的统称。管理模式应该适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够确保企业可以科学有序的取得利润。

2.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确保企业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大数据的优势,需要企业根据时代的变化合理的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利用大数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根据大数据的时代特点,企业转变自身的管理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限制传递媒介对企业内部信息外泄。对于企业而言,内部信息意味着重要的商业秘密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应该对企业内部网络和社交软件给予必要限制,避免企业内部重要信息泄露。其次,充分认识到数据信息的价值。企业应该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加快升级数据分析能力,在这个掌握数据信息就掌握主动权的时代,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对有价值信息的分析,将其分析结果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价值。最后,企业应该建立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平台。企业应该利用社交软件,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就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办事效率,但是应对信息交流做出必要限制。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企业决策方法有待创新。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制定战略决策需要以数据分析后得到的信息为依据,对云端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同传统的逻辑推理存在较大区别,其需要对庞大的数据群进行搜索、比较、分析、加工并归纳总结,找到数据群之间的关联性,以此来构建企业战略决策支持系统。寻求对企业战略决策具有价值的隐藏信息。从同企业经营相关的数据信息中挖掘能够帮助企业增加盈利的信息,就能够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2.企业决策模式跟不上市场变化。当前多数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往往遵循数据搜集、调查取证、数据分析、分析论证、方案选择与评估等步骤,该流程耗时较长,决策程序较为复杂,因此严重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速度。常常会导致企业丧失重要的发展机遇。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应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简化决策程序已经企业管理改革的重点工作。简化决策流程才能够让企业更好的把握机遇,迅速做出战略决策,抢占先机才能够先他人而动。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决策模式,简化决策流程,提高数据加工的速度和质量,确保企业能够及时作出选择。

3.难以甄别有经济价值的数据信息。呈爆炸态势增长的互联网数据,已经超出了当前我国企业对数据的加工、分析能力范畴。呈井喷态势增长的云端数据库,无形中增大了企业数据分析的工作量,传统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已经不能挖掘出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并且通常还会干扰企业进行战略决策。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的过程中,采用何种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筛选出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才能够确保企业战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4.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为企业提供具有价值的决策信息,需要对云端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随着云端数据的不断增多,与企业相关的数据信息也呈指数增长,对于数据的加工处理、分析、存储,客观上要求企业能够不断提升数据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建立在高速、高质基础上获得的数据分析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庞大的云端数据库,错综复杂的外界环境都对企业战略决策信息的获取造成的干扰,从而影响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影响企业对大数据的分析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增加了企业战略决策的难度。

四、在大数据背景下应对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1.改变传统决策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对云端数据进行结构化管理,从中筛选出可用的数据信息,并引用可视化技术对数据进行模拟,从而确保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应该摒弃传统的决策思路,选择从数据加工直接到战略决策的捷径。在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中应该明确数据变量的内涵,对于不确定的数据建模分析,减少企业决策风险,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升级企业大数据集成系统。为了简化数据分析工作量,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在利用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做到高效数据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预判,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应该升级企业大数据集成系统,不同的企业应该构建适合企业发展规模的信息数据集成系统。

3.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数据分析质量。企业在获取大量云端数据之后,应该通过数据清理技术,清除掉不必要的冗杂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的鉴别和筛选,利用数据集成技术构建数据仓库,采用多维数据压缩方式消除数据在空间、属性、时间方面的差异,提高信息搜索的质量,获取更具价值的信息。一来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二来能够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企业还应该畅通渠道,让企业能够快速获取与企业相关的云端数据,由此对客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进行判断,这有利于开发市场,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建立企业内部决策系统,优化决策程序。建立内部信息交流平台,有利于信息的传播,提高战略决策效率。良好的信息沟通是实现优质的战略决策的前提条件,优化信息交流平台,加快信息传播的效率,鼓励企业管理者参与到信息交流平台中来。减少信息链的长度,是减少信息沟通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简化内部管理决策程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虚拟网络平台来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管理,同时还应该不断规范信息传递的途径,优化决策程序。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企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也会逐步深入。改变传统的决策方法;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数据分析质量;不断升级企业大数据集成系统;建立企业内部决策系统,优化决策程序是改善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问题的重要手段。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制定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雷.大数习尾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2:205-206.

[2]张允玉.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5,07:204.

[3]陈诗琪.浅析大数习尾时代大学生就业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论,2015,21:193-195.

[4]凌捷.大数据时代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战略转型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05:43-46.

[5]单凤儒.论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者社会资本培育机制创新一一以生活为媒介的“双网”,渗透培育机制探究[J].中国软科学,2014,06:81-97.

企业信息系统的背景篇7

关键词:网络经济;营销传播;策略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已经滞后。因此,网络经济融合了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双方面优势,是一种较为直接的经济表现形式[1]。在互联网络、移动网络普及的大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全新营销工具与营销方法,以此获得良好的收益水平。但是也应认识到,如何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以高超的网络技术实现网络传播,已成为当前必须理性思考的问题。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必须认清在网络传播的大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宜自身发展的营销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以下结合笔者实际经验,对网络经济背景下面营销传播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网络经济背景下的营销传播特征

与传统的媒介传播形式相比,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介,具有信息容量大、价格成本低、即时互动性等特征。因此,网络经济背景下的营销传播活动,必然与传统营销传播模式有所不同。在网络经济背景下,营销传播的最突出特征就是具有即时性、互动性,有效颠覆了传统广告中单向信息流通、信息反馈不足等缺陷。

由于网络营销传播的各种优势特征,因此在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支持即时、双向、实效的沟通;这样,发送信息的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来自接收人员的反馈信息,并以此调整营销策略。因此,发送人员结合接收人员对信息、产品需求的发展与变化,及时调整发出的信息,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最终实现一对一的企业与顾客营销关系,实现营销目标[2]。正是应用这种双方互动的积极模式,对原来传统形式的广告沟通进行了改变,在网络经济发展中,顾客的主动性、积极性、消费潜力被充分挖掘,他们真正成为自觉、主动寻求与自身需要相符的信息内容,并成为营销传播的广泛受众。

同时,受众也不是单一的接受群体,他们也具有信息的权利,也可以主动出击寻找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回应。这样,网络经济背景下的营销传播将过去传统能够广告里面一厢情愿转变成为一种互动的关系。

二、网络经济背景下的营销传播策略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营销传播逐渐成为了营销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协调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尽量应用有效的传播资源与专业工具,迅速形成一个用于推广和服务的平台,为传播理念、销售产品寻求全新通道,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及时沟通,消费者可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自主支配,而企业则从中获得超额利润[3]。

(一)网络经济背景下营销传播策略的创新和发展

在网络时代,通过应用数字化手段,对数据信号、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等进行编码、调制与传递。随着我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的应用除了普遍意义的传输音频信号以外,已成为涵盖数据、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号;以国际化视角为出发点,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全新营销传播模式应运而生,正逐渐步入数字多媒体时代,并享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优势与便捷性。只要应用手机、电脑、便携式接收终端或者车载接收终端等,客户就可以获得企业的各种各样数字多媒体节目,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都可以实现最佳性能的匹配技术[4]。

客户只要能够与网络接触,就可以全面了解企业信息与相关产品,并做出自己的客观判断。因此,客户从过去被动地接收企业发送给他们的信息转变成为客户能够主动地查阅企业的相关信息。以前的营销传播策略大多是一种“推”式的传播策略,企业主动的发送自己想要发送的信息,试图把企业这边的信息“推”给客户,也不管客户是否喜欢,是否接受,接受效率有多少,客户往往是被各种各样的企业信息所淹没,但是,自己对信息的吸收率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营销传播效果可想而知。然而,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营销传播策略可以采用更加符合客户需求,对信息传播更加有效率的“拉”的传播策略[5],企业通过引导客户,在他们需要自己服务的时候将客户的注意力通过相关信息“拉”到企业这边来,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企业的营销传播。

(二)提高企业传播效率加强企业营销调研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推行全新模式的营销传播,由于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个性发展不同、学历水平不同等,因此产品也具有一定针对性,所面对的消费人群有所区别。这就要求在企业各种各样的营销模式中,制定企业营销规划,积极收集市场有用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为企业最终定价、生产产品、制定营销方案等提供重要依据。在这一过程中,开展全面性的企业营销调研工作非常重要,由于网络媒体中的信息量非常大,因此若想获得顾客的青睐,必须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与归纳,并且在整个营销规划中发挥积极作用。可见,企业制定切实有效的营销传播策略,充分的前期市场调研工作必不可少,例如利用网络构建聊天室、新闻组、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等,充分利用各种市场信息,帮助顾客及时获得有效信息[6]。

另外,企业还应该对顾客访问网页的时间、点击的次数、浏览的时间等等,进行精确统计与分析,以了解顾客的消费偏好,提高获取信息的精确性、有效性,才能根据反馈信息内容有针对性地调整企业营销策略与营销方案,进一步提高传播效率。

(三)提升企业网络沟通水平与顾客忠诚度

在网络经济这样一个巨大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客户不再像传统营销方案一样,被动地接受各种强势广告信息,而是通过客户的主动接受、主动认可,最终成为信息与产品的传播者,通过推行“个性化消费”模式,顾客已经在心理层面形成了主动性,成为企业营销中的重要一员,因此当顾客浏览互联网过程中,就会主动获取相关信息。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企业与顾客之间必须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整合客户资料数据库,并且定期通过上门、网络等形式进行回访,收集最新反馈信息;通过完善网络客户俱乐部或者论坛,为他们提供一个网络交流的空间,实现与合作企业之间的网络交流、数据库共建、共享等,形成电子建议信箱,及时接受、整理并处理客户的意见与建议;建立健全企业营销传播模式与网络财务沟通、网络采购以及设计等诸多渠道,例如通过论坛、聊天室等在线会议模式,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7]。企业只有时刻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对长期价值进行满足,才能真正营造顾客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关系,企业则可在长期的营销关系中获得丰厚利润,实现营销目标。

(四)网络经济背景下营销传播策略的商业化

从以往营销经验及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往往营销策略具备了政治性、产业性双重属性特征[8]。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政治属性正在慢慢消退,产业的属性慢慢地彰显出来,进而为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营销传播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实现了经营收入目标。

由于网络营销模式的最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网络经济背景中的营销传播策略将成为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双重属性特征的基础上,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从机构以外的资产中逐渐分离出来,直接迈向经济市场,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开展独立的商业化运作;在这种模式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走上了上市之路,并且遵循国际化市场的运行规律,推动信息传媒业的产业化发展。今后,传播媒介作为一种专业性机构,也将成为综合性、独立性生产产品与信息的公司。

三、结语

由上可见,随着我国网络经济的日益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企业加强对制定营销传播策略的重视程度。本文中,笔者首先对网络经济背景下营销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接着又从网络经济背景下营销传播策略在新世纪信息时代的创新和发展,加快企业营销的传播效率,开展广泛的营销调研活动,以此营造良好的客户忠诚度,实现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良好网络沟通,推动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来源:《今传媒》)

作者简介:高茜,女,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编辑出版和网络传播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2003.

[2]张国良.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

[4]曹阿瞒.药企媒介配方渐趋多元,网络营销成为新宠——合众传播携手新浪网举办全国医药行业互联网营销高峰论坛[J].市场观察,2010(5).

[5]黄典林.新闻媒介与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以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6]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课题组,喻国明,王兰柱,杜国清,姚林.中国媒介业信心指数报告——中国媒介经济景气度调查报告之一[J].国际新闻界,2009(6).

[7]杨瑞敏.发扬成绩、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为学会工作再攀新高而不懈努力——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J].中国音乐教育,2009(1).

[8]吕晓红.探寻中国特色的类型化广播发展之路——类型化广播与品牌定位研讨会暨全国第八届城市电台发展协作会演讲辑录[J].中国广播,2009(3).

企业信息系统的背景篇8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1引言

在市场体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立足于环境的变化,从而积极地对企业发展动向进行调整,进而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财务会计作为掌管企业资金往来的信息管理者,应以会计报告信息为基础,发挥大数据模式下的管理、控制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决策支持、管理支持。因此,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迫在眉睫,对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企业的财务会计是以会计准则作为参考依据来开展工作的,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全面而系统地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统计和计算,同时,落实各项监督管理工作,为企业作出决策提供更加可靠和精准的财务信息。随着企业开始大规模应用互联网技术,做好财务会计工作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核算企业的财力水平,使企业决策者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现状、盈利情况、运作资金、经营成本等相关信息,有全面的了解和认知,从而在进行决策时有科学而有效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第二,管理会计主要负责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内部报告会计,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内部经营,利用有效措施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稳定增长。通常情况下,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需要管理会计对其进行整合利用,然后再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提交到企业管理者手中,除了为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之外,还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建议,协助管理者作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从而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此可见,二者之间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财务会计主要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来开展工作,工作人员要依靠自身的财务知识和财务能力来做好财务信息整理和统计工作,然后将最后整理好的财务信息上交到管理层手中,方便管理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了解。而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它的工作重点是管理,服务对象是企业的管理者,通过整理财务信息,充分地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并对当前的财务状况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提供精准的参考数据和有效的建议,并协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执行企业决策。企业的财务会计主要是核算和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交易和财务支出,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核算和监督。而管理会计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它不仅仅针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还对企业当前和未来的经营状况进行筹划和管控,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

3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意义

企业生存的环境是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在这个环境体系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首先,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清醒自知,洞察自身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就很难在市场经济中找到发展的正确方向,作出正确的决策,在竞争中取胜;其次,在市场经济下,市场是开放的,所接收的市场信息是动态的信息,信息的时效短,企业需要及时地调整自身策略,避免企业产品和市场中其他企业产品同质化,降低竞争力,影响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面临改革压力,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作出积极的调整,立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业务信息、生产信息来挖掘客户需求,制定正确的决策。由此可见,企业的正确决策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而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当前财务会计不仅仅是掌握相关的财务信息,洞察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动向,还应具备管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2点:第一,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信息,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来明确企业的发展动向,进行投资规划,从而使企业资金得到高效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会计不仅仅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财务相关情况的统计,进行基础的财务会计工作,还应根据资金往来进行实时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相关的依据。第二,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数据量惊人,企业财务人员如果仅仅处理本业务范围内的信息,不和其他信息进行沟通衔接,很难发挥大数据信息带来的实效价值,而管理会计涉及的信息面较广,不仅处理本业务范围内的信息,还会处理有关企业的其他动态信息,这对优化企业发展结构、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4大数据对财务会计产生的影响

首先,在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使得人们每天的工作都需要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如果企业在正常运营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根本无法高效地完成当前巨大的工作任务,而且在计算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失误和计算误差。另外,在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也不能完全由人工来完成,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支持,例如,应用大数据分析和整理技术等先进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而且利用大数据还能提升信息处理的精准性,降低出现误差的概率。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势必促进财务会计的转型发展。其次,企业之前采用的财务会计模式偏重于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同时,要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这种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之下。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财务会计工作逐渐趋向于主动工作,工作内容也更加丰富,重视挖掘和分析财务数据,并通过分析对企业的发展走向进行预测,使企业在进行决策时有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作为支撑。同时,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隐性成本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平衡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成为财务工作的重点。最后,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如果企业仍采用落后的会计工作模式,将会出现众多问题。例如,数据分析不准确、数据处理不完善等。基于此种情况,会计工作可以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从之前的事后控制逐渐转移到事前和事中控制,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引导,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5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借助大数据的优势作用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更好的处理和筛选,而将大数据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对于企业的数据处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可以通过有效措施来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从而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5.1构建完善的会计报告体系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获得的信息量巨大,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些信息的体现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而财务会计报告仅仅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汇总,无法体现动态的信息变化。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转型迫在眉睫。企业应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系统,并形成健全的财务报告信息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并非需要大动干戈,需要做出本质上的调整,而应是一种过渡,一种会计人员思想的转变,因此,从二者的工作内容来看,并非没有交融性,只不过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递进升级,需要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提升思想觉悟,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不仅仅要做好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还要在此基础上汇总更广的数据信息,加强和企业业务、生产、销售、人事等部门的沟通,以此形成一种可参考、可实施的会计报告体系。

5.2实现向管理角色的转变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财务会计的工作是进行企业经营资金状况的核算和统计,是资金往来动向的重要参考,是企业决策的重要数据参考资料,但是工作的职能也仅限于此,当发现资金往来不合理的情况时,很多财务会计人员认为这并非自身管理职责,需要向管理人员进行申请报备,而自己仅仅是财务资金的统计者、核算者,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合理的。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面对的信息庞大,企业管理者无法洞察所有信息,也没有具体参考的标准,而作为财务会计岗位,由于职位的特殊性,能够明确企业资金往来的具体情况,所以能够实现资金往来的控制、监督以及管理,以此实现企业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资金的运用效率。鉴于此,财务会计人员角色应向管理者转变,根据财务信息报表体系中显示的细则来进行管理要素、管理层次、管理内容的重新敲定,以此满足大数据背景下资金监管体系的要求,拓宽财务会计的权限范围,使之向管理会计转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5.3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工作,实现综合能力提升

财务会计角色的转变需要财务会计人员不仅具备财务核算的专业技能,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觉悟、专业的管理知识。鉴于此,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力度。第一,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这种培训内容不仅仅包括基础的财会专业知识内容,还要包括信息管理内容,由于大数据信息体系下,面临的企业信息较多,这些信息的处理对实现科学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进行信息的提取,帮助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部门作出发展方向的判断是目前财务会计需要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第二,提升会计人员的准入门槛,一方面严控招聘源头,只有持有会计资格证明的人员才能参与该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鼓励在岗人员进行深造学习,没有证件的要及时考取相关的证件,以此组建专业的会计人员专业。第三,需要重视会计法制教育,在大数据信息体系下,信息繁杂,会计人员的信息处理应遵循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以及信息处理规范,从而达到信息高效运用的目的。

5.4加强会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沟通,实现信息互通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应拓展信息接收渠道,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达到信息资源的高效运用,为向管理会计转型提供有利条件。由于信息量的繁杂性,并非所有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都有正向的引导作用,一些信息是负面的信息,是消极的信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没有很大帮助。鉴于此,企业管理会计要具备分析企业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产生是立足于企业的客观发展,因此,需要管理会计加强和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并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以此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应用体系,为实现管理、控制提供重要的保障。

5.5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保证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前提和保障,但是当前企业对财务管理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管理会计无需过多地涉及财务会计内容,仅仅做好管理即可,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将两者进行明确的划分,反而不利于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在大数据信息模式下,这种弊端尽显,如果管理会计脱离了财务会计就无法提取具有针对性的数据信息,而财务会计如果脱离了管理会计,就无法做好相应的数据分析,因此,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在大数据模式下,不能相互脱离。鉴于此,应构建财务管理系统,改变传统模式下会计的职责,将管理内容添加到企业会计人员的职责体系中,并明确财务会计的监督、控制作用,为实现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提供有利条件。

5.6明确转型目标

企业在促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转型目标,找准方向,快速实现转型。大数据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出现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同时,这些数据还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所以财务会计在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核算和统计的过程中不再是面对少量的数据信息,而是要面对海量的数据,这一转变无疑增加了财务会计的工作难度,因此,财务会计工作必须通过转型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而在转型的过程中要促使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在大数据的影响下会计职能不断丰富,尤其是会计的监督职能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对自身的工作定位进行有效的调整,这样才能使会计职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鉴于此,企业可以构建内部独有的数据共享平台,除了机密数据信息之外,其他数据信息全部实现共享,以此来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工作流程的交叉和融合,并以此为基础来促使各部门进行工作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6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面临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的提取和运用对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拓展财务会计的业务范围,促使其向管理会计转型。鉴于此,应构建向管理会计转型的体系,完善会计报告体系;调整财务会计的角色;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具备良好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构建通畅的沟通机制,保证企业各个部门信息的互通,以此形成高效运转的财务管理系统,为企业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金剑锋.简析大数据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J].财会学习,2021(6):73-74.

【2】刘启健,李妍,朱滢如,等.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路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1(4):139-140.

企业信息系统的背景篇9

(一)思想重视不足

知识管理背景下,构建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除了需要足够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外,更离不开企业领导对此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企业档案工作的日益繁杂,企业的档案管理和使用者大多能够准确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在一些企业中,部分领导对于创新档案管理模式的认知不足,往往关注企业的中心工作,而忽略了在知识管理背景下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常以经费不足、时间不允许等借口推脱或搁置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重构工作。由于缺乏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仍局限于传统的人工模式,总体效率低下。

(二)资金投入短缺

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需要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支撑,而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纵观当前企业现状,其资金仅限于维持正常运转,很难再抽调人力、物力去投入档案管理建设。受制于经费紧张,企业无法承担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人员开支和技术投入,从而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

(三)相关软件缺失

在知识管理背景下,智能化、信息化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企业构建新兴档案管理模式的风向标。企业在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模式进程中,只有及时引用和合理应用相关管理软件,才能切实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避免人工操作造成的错误,优化管理成果。但实践中,尽管一些企业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并适时引进了相关软件,但软件的整体运用效率不高。同时,受制于资金因素,一些企业尚未引入配套设施,缺乏功能完善、操作简易便捷的应用软件,无法通过高科技带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前行,从而滞缓了企业整体的信息化进程。

二、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提高思想认识

较之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知识管理背景下的大难管理工作引进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能够转变传统的手工操作思维,自觉站到企业发展的价值链条上,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突破与创新。一方面,要改变对传统档案的认知,明确档案的凭证和参考价值,切实扭转档案管理工作边缘化的局面,重塑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另一方面,企业领导要强化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走出传统的重管理、轻利用的局面,认识到推进档案管理改革的重要性,规划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全流程的制度体系,确保档案管理各环节的顺利衔接,真正实现知识管理的高效服务。

(二)加大资金投入

推进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并及时引进相关软件,通过科学的管理举措打开企业档案管理的新局面。针对当前企业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方面匮乏的问题,相关部门和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同时尽可能地倾向部分支持资金,帮助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企业自身也应自觉缩减开支,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预留一定的资金,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环境,为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保障。

(三)加大人才培养

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操作,通过对管理软件和管理系统的利用来实现高效管理的目的。企业要强化对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适当调整人员结构,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提升人员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管理能力,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道德素质能够适应和匹配日臻严格的岗位需求,通过人才队伍的壮大推动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向前。

(四)合理引入软件

当前,软件的缺乏和使用不善是制约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大桎梏。为此,企业要在立足自身工作和人员实际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合理引入相关管理软件,并切实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去。与此同时,要强化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使之能够快速熟悉并梳理操作管理系统,尽快投入到新的工作模式中来,全面实现和不断完善位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三、结语

企业信息系统的背景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背景;财会人员;设备;软件;技能

信息技术背景下,财会人员自身要积极主动地更新自身的会计知识,技术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财会工作要求。财务人员要准确定位自我,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财会工作。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财会应用中的目标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管理信息系统这个整体来看,会计信息系统是其最关键内容,因此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产生影响。如果财务人员能够在工作中较好地使用会计信息系统,那么财务工作情况也会得到较大改善,进而有利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可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量方面:第一,负责软件研发的技术人员理解会计信息系统时出现了认识偏差,他们不是只注重数据,忽视信息,就是根本不能正确区分二者。由于他们对会计专业的了解很少,导致他们在研发相关软件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忽视分析信息,只粗略了解一些报表和数据的内容,进而只能看到数据表层的东西,至于数据的内涵以及作用根本不会注意到;第二,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认识不够全面。尽管企业是这些专业软件的使用者,可是企业高级管理者却片面地认为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只是提高了计算速度而已,对财务人员来说,也无非就是使他们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既然企业的管理者不能从思想上重视会计信息系统,那么该系统自然不能充分发挥它本该有的重要功能。

二、正确认识财会人员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作用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工作中,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需要人的参与。由于信息技术的加入,人与计算机成为一个整体,尽管计算机能够担负将近全部的数据处理工作,可是人却在利用、管理以及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控制度,目的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当财务工作中没有信息技术参与的时候,财会人员之间依靠互相牵制来实现。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计算机可以自行执行一些常规的控制措施,但是如果出现意外,只能依靠财务人员。所以,会计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脱离开财务人员的管理和使用。如果开发财会软件的专业人员忽视这些因素,那么软件就容易出现一些漏洞,导致人与计算机无法实现交互。有的观点认为在财会领域应用会计信息系统之后,财务人员的工作就成了对开关机、输入数据等工作的机械重复,这是极端错误的。财会人员只有形成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之后,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主动性,提高工作质量。

三、培养软件设计与系统维护方面的技能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使他们能够担负一定的软件研发工作,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首先,高等院校应该重视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其次,企业应该多组织一些对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活动。如果企业员工对计算机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水平,那么企业应该为其创造更大的发展机会,为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这样,会计信息系统在日常中的维护工作就可以由他们来完成。如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了漏洞,有信息技术的财务人员能够及时对其更新,甚至重新开发。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之下,财务人员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财务人员仍然固守旧有的观念,那么他一定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工作需要。因此,信息技术影响下的财务人员要想胜任自己的工作,一定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1、财会人员向理财专家转变

如果在财会工作领域应用会计信息系统之后,一些常规的工作就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而财会人员就可以节省精力去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理财。对企业多种管理活动来说,理财活动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有利于企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此,财务人员还担负着理财的重任。可是,不少企业并没有将财务工作同会计工作区分开来,使得不少会计人员兼任理财,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企业应该看到这一点,优化结构设置,将工作划分更加细致化。从员工角度来说,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工作机会,而对于企业来说,它的整体发展会更加顺利。会计人员在充分认识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会找到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位,进而实现角色转换。

2、财会人员向信息专家转变

财会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努力向“信息专家”的方向转变,这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首先,能够大力提升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需要了解企业财务信息的人可以快捷地了解到企业的经济状况;其次,这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管理系统运行更加稳定,一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意外,可以及时得到解决。除此之外,财会人员转变为信息专家,能够使企业内部信息及时、顺畅地被传递出去。而且,对于企业网络系统来说,外界的病毒能够被有效抵制,能够保护企业网络系统不受到侵害,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性。所以,如果财会人员具有一定水平的计算机技术,那么不妨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向信息管理的方向靠拢,这样既能够担负起信息管理系统的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还能够把最准确的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者,帮助管理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执行策略。

结束语

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财会人员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财会应用中的目标,还要正确认识财会人员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作用。财会人员还要懂得培养软件设计与系统维护方面的技能,还要财会人员要进行角色的转变,包括向财会人员向理财专家转变和财会人员向信息专家转变。通过训练这些能力,掌握这些机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者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江海燕.试析财会人员适应信息技术环境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