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信息化改造十篇企业信息化改造十篇

企业信息化改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2:46

企业信息化改造篇1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信息化改造;模式

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改造与示范》,编号JG200913-163。

1课程信息化改造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专业的现行教学体系中,专业课程的设置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只有少数专业课程设置了实训项目,且实训又往往限于将学生带到企业去看一看,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对企业的直观感受,更缺乏企业管理中的实际操作经验,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提高学生企业管理实践能力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用计算机模拟企业管理流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并参与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由于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由于突出。老师普遍反映该门课程不好教,学生积极性不高;而学生则由于缺少对生产与运作管理内容的感性认识,普遍反映该课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缺乏学习热情,其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完善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造,也有一些高校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但尚未有系统、可推广的研究成果形成。同时由于各高校情况差别较大,条件参差不齐,导致其在国内的研究总体发展缓慢。如“211工程”院校基础厚、投入大,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上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其它普通院校则由于基础薄、投入有限,对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改造难以起步。此外,目前国内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现实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导致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仍然是教材式的、缺乏实践价值。

我们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教学,用计算机系统模拟企业的生产实际,使学生将能够在计算机模拟系统中直观地感受企业运作的流程并参与操作。学生可借助电脑来模拟企业生产运作过程,并置身商业实战场景,通过处理随机设置的各种数据,解决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实际问题,实地体验商业竞争的激烈性,从而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好地促进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

2《运作管理》信息化改造模式

根据该课程的结构体系,我们将信息化实训内容分基本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两个阶段进行,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阶段:基本能力培养。本阶段立足于帮助学生掌握运作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工具应用本阶段所授知识点;共设计5个教学模块,其中必修3个,选修2个;主要使用软件mSexcel。

第二阶段:综合能力培养。在完成第一阶段培养后进入该阶段,设计4个模块,必修3个,选修1个,本阶段是《运作管理》课程主体内容;主要使用软件和工具为mSexcel、系统仿真软件、eRp软件。

2.1第一阶段:基本能力培养

目标:培养学生在运作管理课程中使用常用、简易的应用工具、软件和游戏,完成运作管理中基础知识的学习

1、模块1-产品预测方法操作实验(必修)

课程模块的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通过利用excel表格指导学生利用学过的产品预测方法进行实践性操作,使学生能够通过操作掌握预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预测方法解决市场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模块内容:对于某油笔生产企业,需要生产不同型号油笔。企业提供近几年所生产不同型号油笔的销售量,学生根据已有数据,分析不同型号油笔的销售量,根据所学预测知识,利用excel表格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不同预测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形。

工具软件要求:mSexcel

课程模块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讲授1学时,演示20分钟;学生课堂学习操作25分钟;课外练习2学时。

考核内容与方法:完成软件操作,随堂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讨论。

2、模块2-eoQ模型(必修)

课程模块的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通过eoQ数值模拟培养学生进行经济订货批量决策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简单软件进行最优订货批量的决定。

课程模块内容:利用mSexcel软件建立模拟系统,通过案例参数的输入,学会系统的操作,分析并理解模型的敏感度,学习比较(s,S)等订货策略。

工具软件要求:mSexcel

课程模块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讲授1学时,演示25分钟;学生课堂学习操作20分钟;课外练习1学时。

考核内容与方法: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完成软件操作课堂练习,及课后数值案例分析。

3、模块3-线性规划问题实验(必修)

课程模块的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通过设定具体场景,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线性规划模型的知识建立具体问题模型,并给出解决方案。

课程模块内容:某企业生产的计算机电脑桌由三种型号不同的木板构成,给出木板尺寸和成本,电脑桌尺寸和销售价格,构建模型,寻找最佳盈利点。

工具软件要求:mSexcel

课程模块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讲授1学时,演示10分钟;学生课堂学习操作25分钟;课外练习2学时。

考核内容与方法:完成模型构建和实际操作。

4、模块4-运输问题实验(选修)

课程模块的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通过设定具体场景,指导学生利用所学运输模型的知识建立具体问题模型,并给出解决方案。

课程模块内容:某企业生产的计算机销售给4家企业(C1,C2,C3,C4),计算机由5家工厂生产,定期把生产的产品运输到指定的四个仓库(w1,w2,w3,w4),再由这四个仓库运输到4家企业。给出企业,仓库,工厂位置,运输成本等信息,构建模型,寻找最佳运输路线。

工具软件要求:mSeXCeL

课程模块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讲授1学时,演示10分钟;学生课堂学习操作25分钟;课外练习2学时。

考核内容与方法:完成模型构建和实际操作

5、模块5-设施选址问题(选修)

课程模块的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通过使用盈亏点平衡法与重心法,分析和理解不同选址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处理设施选址问题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简单软件进行合理的设施选址。

课程模块内容:利用mSexcel软件建立模拟系统,通过案例参数的输入,获得设施选址结果,作比较分析。

工具软件要求:mSexcel

课程模块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讲授1学时,演示25分钟;学生课堂学习操作20分钟;课外练习1学时。

考核内容与方法: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完成软件操作课堂练习,及课后案例,提交报告。

2.2第二阶段:综合能力培养

目标:培养学生在运作管理中使用较为综合性的工具软件,完成具有较强应用背景的实际问题的求解。

1、模块1-啤酒游戏实验(必修)

课程模块的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模拟啤酒生产、销售、消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运作,通过本模拟,使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课程模块内容:假设供应链由4个环节――生产厂商、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构成,相邻环节之间存在物流(啤酒)和信息流(订单),上游环节根据下游相邻环节发来的订单安排生产或订货。给出各自存货成本,要求学生制定各自的订货策略,使得自己所在的整个供应链总成本最小。

工具软件要求:工具软件要求:Beergame模拟软件

课程模块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讲授1学时,演示20分钟;学生课堂学习操作25分钟;课外练习3学时。

考核内容与方法:完成软件操作课堂练习,及课后的小组数值实验与分析,提交实验及分析报告。

2、模块2-项目计划实验(必修)

课程模块的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通过设定具体场景,指导学生利用所学项目管理的知识建立具体问题模型,并给出解决方案。

课程模块内容:两个企业进行一个合作项目,项目涉及产品配件自产、外包、资金安排等内容。每个企业分别生产产品的部分配件,同时联系相应协作厂商生产外包件,项目前期阶段由企业1负责资金筹集,后期阶段由企业2负责资金筹集,产品构成和相关工序信息给出,利用网络图,关键路径等项目管理方法构建产品工期路线图,成本结构图等,建立任务分解安排,工期计划,成本计划和资金计划。

工具软件要求:mSproject

课程模块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讲授1学时,演示10分钟;学生课堂学习操作25分钟;课外参观企业。

考核内容与方法:完成模型构建和实际操作。

3、模块3-质量管理设计实验(必修)

课程模块的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通过设定具体场景,指导学生利用所学质量管理的知识建立具体问题模型,并给出解决方案。

课程模块内容:由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服务商组成某产品供应链。针对产品供应流程,运用六西格玛方法优化该流程,给出优化后流程和优化前流程的质量比较分析报告。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掌握供应链流程质量改进的方法,并通过实践参观学习如何进行供应链流程质量改进。

工具软件要求:SaS的Jmp软件

课程模块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讲授1学时,演示10分钟;学生课堂学习操作25分钟;课外参观企业。

考核内容与方法:完成模型构建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比较实验结果与现实差距。

4、模块4-运作管理综合实训(选修)

课程模块的设计思想和教学目标:通过模拟运作一个企业的全部业务流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运作管理的方式、方法,并能够体验企业各环节的关系。

课程模块内容:设定一个制造型企业的基本数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该企业进行模拟运作,需要对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研发等环节做出决策。通过该实验,学生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原材料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具软件要求:金蝶K3软件、eRp沙盘

课程模块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讲授、演示2学时;学生课堂学习操作6学时。

考核内容与方法:完成实际操作运用,分析实践结果,总结经验。

3改造效果总结

通过三年多对《运作管理》课程信息化改造的实践,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良好,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运作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显得生涩而枯燥,通过信息化的改造,学生理解起理论来要容易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更易于向学生阐释重、难点。同时,学生通过实验项目的操作,对教学内容也掌握得更扎实一些。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对该课程的信息化改造还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同时该课程的改造经验也可推广到企业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中。

参考文献

[1]徐松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4):71-74

[2]孙保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问题探讨[J],2010(6):145-146

[3]李芳,叶春明.《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工业工程2009(4):135-138

[4]谢江.多媒体与网络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模式[J],职业圈2007(19):131-132

企业信息化改造篇2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在实际上就是要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生产活动、物料采购、事务管理、财务管理、客户交流等业务过程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并经过网络加工之后形成信息资源,进而把各类信息给企业之中的管理层次的人们进行查看,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对于企业管理、经营的一些重要决策,最终实现企业资源有效配置,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利用率,这样便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不败之地,同时保证企业经营过程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一种说是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进行相关业务流程过程中,充分利用当代所流行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化管理技术来完成相关业务的操作,而对于企业的信息化主要存在于企业的管理业务过程中,通过网络化系统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或者实现对企业相关活动信息的查看。能够高效率的实现企业的管理。其次企业信息化能够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并进行充分利用,通过数据整合来提供企业决策的依据,并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这一过程也必然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理念的改变与创新。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高度市场化、信息化的企业试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逐渐向多个方向进行拓宽,企业的运营与监管也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进行信息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信息化软件平台被广泛应用的时代,众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同类的企业以及自身所服务的对象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其建立起这种密切联系的基础就是信息化网络化的软件应用平台,单单对于企业的客户管理而言,而采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企业客户管理也就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很大的便利。在同类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中,一个决胜的关键就在于该企业能不能创新、能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于信息网络技术环境下、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企业的发展可以首先从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来展开,并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来武装自己的企业,促进企业整体业务的发展。

2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从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的状况方面来说,在我国企业之中,信息化的引入和最初的使用要追溯到20世纪的80年代,而最初的信息化的管理,自身对于一些基本信息的存储管理;在上一世纪的末期,企业的信息化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2.1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20世纪的90年代初期,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体制,在该体制的影响下,在最初时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就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时期,信息化也正在快速发展时期,很多企业开始体会到了信息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入了新世纪之后,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都有了自己的信息化的软件管理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应用过程中;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得到了认可。虽然在基本意识上都有了一致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的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同类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在不断改变,而这些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的企业开始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关软件应用被其他企业的成功利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契机上,很多的大中型企业开始把信息化改造作为了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并制定了长期的信息化改造规划。另外一方面,信息化技术被一些中小企业引入,也为这些企业自身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信息来源,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2需求方面

1)新企业信息化改造起点较高,年代久远的粗放型企业信息化改造相对较为落后,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而言,其在进行企业创建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装备智能化程度较高,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更加开发的管理理念,所以其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起点。相对于新型建设的企业而言,老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落后,该种类型的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年纪较大,新兴的信息化管理理念较少,也就使得该种类型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基础相对于新型企业较为薄弱。

2)在各种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其中的效益较好的外向型企业一般对于信息化改造的建设较为迅速。主要原因是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需要有很大的资金支撑,而效益较好的公司更加容易实现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基本设备的采购。

2.3企业信息化应用深度

1)企i信息化的基础应用较为广泛,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就目的的情况来说,在国内基本上所有的企业具备微机管理基础设施,基本上都会有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企业相关业务管理的业务。而相对来说,对于大型的企业而言,其信息化设施则更加完善,同时也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而在企业的管理应用软件中还基本上是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对于重大信息工程软件用于,比如说miS、mRpⅡ、eRp、CimS等信息化平台的普遍使用率较低,相关软件应用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2)信息化建设不平衡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对于企业的中间技术层,比如说企业的设计研发、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部门都基本上完成了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业务。然而对于企业的决策部门来说,相关方面信息化建设依然有待提升。信息决定决策的管理方式依然没有能够建立起来。

3)信息化水平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存在差异。

相对而言,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企业所在地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具有更高水平的市场化企业而言,其信息化程度较高;相对而言,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的粗放性企业则具有较低信息化管理水平。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比如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都处于较高的水平。

4)企业联网数量较多,但是直接进行网络教育的企业数量较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部分的企业都开始了自身网站的建立,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的网站,特别是传统企业而言,其网站的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对于企业的介绍以及企业信息的公布。

2.4技术实现上

1)研究较深,实现较浅

在企业信息化技术投入方面,信息化单元技术以及集成技术的研究都一些成果,特别是信息化体系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进入到了较高的水平,而要把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2)“信息孤岛”日见突出

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更加深入,企业所采用的各个管理系统之间,或者是在不同部门管理之间,数据不能够进行共享的问题突出出来;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所采用的系y并非出自一个软件设计公司,而相关直接没有预先设置接口,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孤岛情况的发生。该问题为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之处:

a)企业的相关基本信息可能要多次的输入;

b)系统的所存储的信息存在冗余;

c)产生大量的垃圾信息;

d)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改造过程中所出现的“信息孤岛”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影响了企业对于信息化改造的决心,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投入过程中开始有所顾虑,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在各个软件公司之间制定一个共同的标准,以能够使不同软件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流。

3)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在信息化施行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提升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真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信息化建设;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

4)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历史背景或者在公司管理业务上存在很大差异,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各个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具体的软件设计开发人员进行直接沟通实现量身定制的效果。

2.5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

1)由硬件为主向软硬兼顾发展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由于企业确实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所以大多的投入主要集中于硬件的投入,而随着基础硬件设施的完善,自后的投入则会开始向着软件应用方面进行投入,同时兼顾硬件设备的升级。

2)从以往的单元技术投入转向综合性、集成性技术投入

在信息化技术的投入方面,在前期主要集中于单元技术的投入,并且主要注重于短期管理效益;而随着信息化的成熟,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转而更加注重企业整体、全局的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尤其是关于信息集成和整合方面的投入,并且由单纯的战术层的投入向战术层、战略层和决策层均有侧重。

3)企业开始认可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帮助

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对于信息服务的投入表示认可,对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的升级以及更新改造加大了投入。

2.6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

1)应用效果可以说是有喜有忧

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因为在信息服务认识水平、重视程度以及企业的管理基础或者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都很大的差异,当前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相关应用效果有很大的差异。

2)对于信息化工程示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企业信息化管理待解决的问题

3.1企业管理质量有待提升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进行信息化改造,是一项需要长期的工程;首先要完成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要逐步地对企业管理业务的改造,同时另外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在不断地发展,所以说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过程也是需要不断地更新,之前已经完成改造的企业软件应用,也要进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就是将信息技术、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等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相互结合,其中仍然存在很多企业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方面缺乏实际应用经验,这也必将使得企业信息化改造长时间地进行实践时期,而就使得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质量需要进行提升。

就当前的状况而言,我国仍然有很多企业缺乏高水平的管理制度,相关管理理念仍然需要进行改变,而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改造,比如造成信息化的改造过程中,由于相关软件应用主要针对企业的管理而进行的,同样会造成企业信息化质量不高的问题。

3.2企业的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还不够重视

在国内,企业的决策仍然是从上到下的,决策权主要掌握在企业的管理层中,而部分企业中仍然有部分管理层对于信息化改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在家族企业中,管理层对于信息化改造的不够重视,就会使得企业的信息化改造难以进行。

3.3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决心的不坚定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很大的财力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很大的人力完成相关软件应用平台使用的学习,而有很多企业由于存在自身资金不充足的状况,难以坚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决心。另外一方面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信息化改造的要求有所不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企业信息化改造篇3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到一个企业,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企业信息化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化,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过程,用信息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品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流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要有一批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商作为支撑,以帮助企业完成信息化的任务。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推进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加入wto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使用一个企业管理系统(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平均可以使企业库存下降30%—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停工待料减少60%、制造成本减低12%、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的mRpii应用已非常普遍,普及率已达到70—80%,世界500强中,已有80%以上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

二、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省企业信息化工作八十年代起步,九十年代逐步扩大,本世纪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经历了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形成管理信息系统、进而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同时将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到研制和生产过程,逐步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的应用也从单机应用发展到建立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并与国际互联网联接,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产品的设计水平,优化了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质量,实现了管理手段现代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了营销现代化,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省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中,已普遍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oa),有30%以上企业使用了CaD/CimS系统,50%以上的企业已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miS)、有35%以上企业使用了mRpii/eRp系统,有13%企业应用了供应链管理(SCm),23%企业应用了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15%以上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40%以上企业建立了企业的网站;固定资产亿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大约只有4.3%的企业使用了oa和miS系统,约有1%的企业应用了CaD/CimS技术,约有0.7%的企业使用了mRpii/eRp系统,1%的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约有2.1%的企业建立了企业网站。

虽然我省的企业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应用水平还较低,突出问题表现在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投入资金偏低,技术人才缺乏,重硬轻软,对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据调查统计,全省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其信息化技术类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值约只有0.5%,信息化技术人员占员工的比例只有0.5%,软件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低于30%;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形成,造成有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盲目上马,工程质量无法保证。总的来说,我省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全省工商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和扶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改组,提升企业的设计、研制、采购、生产、营销、服务和管理水平,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2、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

3、企业信息化要与企业的“三改一加强”紧密相结合。

4、企业信息化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5、企业信息化应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策略。

6、坚持“先进适用,讲求实效”原则。

(三)规划目标

通过推动企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在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中,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到2005年,全省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如下目标:

1、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和省属资产经营公司及授权经营企业集团到200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建立信息化职能机构和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指miS/mRpii/eRp/CRm/SCm等中的某个或部分系统)的覆盖率为100%;企业的主要产品全面实现CaD,部分实现Capp/Cam;100%建立企业网站,多数企业能应用电子商务进行原材料或零配件的采购以及产品的销售。

2、其它大型工业企业的总体信息化指标

——企业基本建立了信息化职能机构和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

——财务管理应用率达到100%;

——营销管理(CRm或SCm)的应用率为50%;

——比较完善的miS/mRpii/eRp系统的覆盖率达到70%;

——建立企业网站的比率达到80%;

——电子信息、纺织、建材、电器机械行业CaD应用率达到70%;

——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70%;

——有一批推广应用CimS、柔性制造技术(FmS)、自动化立体仓库等技术和应用电子商务的示范性企业。

3、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信息化总体目标:

——珠江三角洲专业行业集中的地、市(县)和部分镇,要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率达到100%;

——mRpii/eRp系统的应用率达到10%以上;

——建立企业网站的比例达到20%;

4、20家省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普遍应用eRp系统;电子商务开展率100%;大型流通商贸企业实现商品流通过程数据管理信息化达70%以上,建立网站比率70%以上,具备电子商务能力企业要建立专业化流通电子商务平台。

5、创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企业信息化的产品,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良装备和服务。

6、培育、建立起一批基本能适应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咨询、软件及系统集成开发服务企业队伍。

四、实施重点

(一)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重点

企业信息化内容广泛,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实施的重点都会不同,2005年前,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

1、企业管理信息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实施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实时化和运作过程的规范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要和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

2、企业研制和生产信息化。利用CaD、Cae、Capp、Cam、FmS和数控技术等,改造企业的生产过程,改进和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制、技术开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创新。企业研制、生产信息化要和产品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真正推进产品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行业实施重点

实行分类指导的办法,在全省工商领域主要的十二个产业中抓好企业信息化,重点任务是:

1、电子信息产业

(1)积极推进大企业、企业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工作,这些企业要起示范作用,起点要高、推广面要大,效果要好。

(2)扶持和培育一批企业信息化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和咨询服务机构,形成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体系。

(3)集中力量攻克集成电路与软件等核心技术,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建设“广州iC中心”和广州、珠海、深圳3个软件园以及做强、做大、做精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骨干企业。

(4)集中力量突破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设备、新型电子元件和光电子器件制造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发制造出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良装备与服务。

(5)建立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企业和产品数据库、产品和技术配套信息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珠江三角洲率先构建和完善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合作的区内产业配套体系。

2、电器机械业

(1)应用CaD、Cam等技术,提高设计、生产加工能力,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提高产品的标准性和一致性。

(2)利用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开发和应用虚拟制造技术和并行工程技术,提高产品的功能层次和数字化、智能化程度。

(3)在大中型企业中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4)建立电器机械产品制造协作网,提高产品设计、加工、配套能力,在行业中推广FmS、CimS技术。

(5)以电器机械设备网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务。

3、石油化工业

(1)推广实施CimS工程和先进控制技术(apC),实现集散控制系统(DCS)或现场总线控制(FCS)。

(2)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建设产品销售网络系统,推进物资采购供应和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务。

4、冶金工业

(1)加快新一代基础自动化装备和智能化成套工艺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提高行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推进矿产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3)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等业务。

5、纺织服装业

(1)推广使用纺织机械CaD/Cam和纺织专用CaD/Cam,包括服装系统、印花分色制版系统、织物组织系统、针织系统及染色配色系统,加强CaD系统的集成开发。

(2)推广实施eRp系统、工厂生产监测管理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3)开发应用服装集成自动化系统、纺织新产品设计开发及创新设计系统。

(4)加快纺织信息网、服装信息化的建设,开展电子商务的应用。

6、食品饮料业

(1)结合生产工艺的改造,改进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用设备和计算机控制装置、专用仪表和传感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应用miS/eRp等系统加强采购、库存、物料、销售等业务流程的管理,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流程再造,合理利用企业资源,降低库存,节能增效,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3)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通过CRm、SCm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实现与客户的互动营销和整个物流体系的即时协作。

7、建筑材料业

(1)陶瓷。利用CaD技术,提高设计效率和印刷丝网制作精度以及产品的质量;应用热工窑炉自动监测与燃烧系统优化控制技术改造工业窑炉;推广建筑陶瓷原料自动配料和产品自动分检系统;试点应用陶瓷自动喷釉系统。

(2)塑料。推广CaD、Cam技术,提高模具设计能力和加工精度;应用新型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3)铝型材。重点应用CaD、Capp、Cam等技术,提高模具设计能力和加工精度;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测试水平。

(4)在大型建材企业中推广应用mRpii和eRp系统,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5)以建筑材料专业网为切入点,选择陶瓷、塑料、铝型材等建筑材料产品为对象,开展建筑材料行业的电子商务活动。

8、汽车行业

(1)推广应用CaD/Cam技术,提高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

(2)在大中型企业中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9、造纸行业

(1)推广实施计算机过程控制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2)推广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用设备和计算机控制装置、专用仪表和传感器。

(3)在大中型企业中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

10、医药工业

(1)利用数控技术提高生产装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2)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和分析技术,提高药品,特别是中成药有效成分的分析水平,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

(3)推广应用eRp等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研发、生产、流通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

(4)发展医药行业综合信息网,建设药品采购网,推进电子商务的应用。

11、电力行业

(1)建立高效电力通信传输信息管理平台和电力干线网络。

(2)建立火电厂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和水电厂自动监测监控系统。

(3)变电站推广应用综合自动化技术和设备。

(4)应用大型电网开放式能量管理系统(emS),开发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5)推广应用地下洞室和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化技术。

12、流通业

(1)继续在流通企业推广以应用条型码、商品分类编码为主的数据标准化技术,以电子收款机、前台交易数据管理为主的商品销售信息化管理技术,以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仓储管理自动化为主的现代配送技术。

(2)大型流通企业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实现商品流通过程数据管理的信息化。

(3)以建立网络化流通运营组织结构为目标,推动流通业的现代化进程。

(4)加快专业化流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逐步推广电子商务应用。

五、措施

(一)统筹规划,加强领导。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采取“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策略,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阶段性目标,并精心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工作,企业“一把手”要提高认识,亲自抓落实,大型企业要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聘请有企业信息化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者成立企业信息化专家组,对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

(二)结合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抓一批企业信息化的重点项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企业信息化作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重点项目来抓,要选择一批企业信息化的重点项目,将之列入省、市的技术创新专项。在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及省重点支持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中,专门设立推进企业信息化专题,支持和扶持一批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改造项目。有条件的市要从财政拿出部分资金,集中支持重点信息化项目。

(三)重点支持一批企业信息化重点企业,形成全省企业信息化的示范点。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和20户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要率先实现企业信息化;各市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中,要重点支持一批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企业实施和完善信息化工程,并及时总结地方政府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企业的先进经验,通过新闻宣传、经验上网、现场培训、交流研讨等各种形式,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同时根据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企业规模和行业的不同情况,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实现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稳步推进。

(四)扶持和培育一批企业信息化的装备及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和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先进、适用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体系。信息化产品要注意技术接口的标准化,服务要专业化。

(五)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筹集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可以结合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项目,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列入技改或技术创新项目的总投资,也可以从折旧费、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费中,提取一部分资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对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包括信息化装备的开发与改造项目)进行导向性支持。

(六)加快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利用高校、信息化服务中介机构等各种培训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培训信息化急需的人才;二是改进和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留住企业的专业人才。

(七)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环境。要加快全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上网工程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服务,尽可能降低企业的上网费用;完善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提高市场信用度;逐步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确保交易合同的有效性和交易内容以及有关数据的安全性;加快电子商务法规建设,为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八)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吸引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和资金,结合政府支持投资的形式,尽快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企业信息化改造篇4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到一个企业,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企业信息化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化,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过程,用信息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品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流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要有一批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商作为支撑,以帮助企业完成信息化的任务。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推进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加入wto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使用一个企业管理系统(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平均可以使企业库存下降30%—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停工待料减少60%、制造成本减低12%、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的mRpii应用已非常普遍,普及率已达到70—80%,世界500强中,已有80%以上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

二、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省企业信息化工作八十年代起步,九十年代逐步扩大,本世纪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经历了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形成管理信息系统、进而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同时将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到研制和生产过程,逐步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的应用也从单机应用发展到建立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并与国际互联网联接,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产品的设计水平,优化了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质量,实现了管理手段现代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了营销现代化,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省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中,已普遍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oa),有30%以上企业使用了CaD/CimS系统,50%以上的企业已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miS)、有35%以上企业使用了mRpii/eRp系统,有13%企业应用了供应链管理(SCm),23%企业应用了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15%以上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40%以上企业建立了企业的网站;固定资产亿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大约只有4.3%的企业使用了oa和miS系统,约有1%的企业应用了CaD/CimS技术,约有0.7%的企业使用了mRpii/eRp系统,1%的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约有2.1%的企业建立了企业网站。

虽然我省的企业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应用水平还较低,突出问题表现在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投入资金偏低,技术人才缺乏,重硬轻软,对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据调查统计,全省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其信息化技术类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值约只有0.5%,信息化技术人员占员工的比例只有0.5%,软件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低于30%;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形成,造成有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盲目上马,工程质量无法保证。总的来说,我省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全省工商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和扶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改组,提升企业的设计、研制、采购、生产、营销、服务和管理水平,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2、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

3、企业信息化要与企业的“三改一加强”紧密相结合。

4、企业信息化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5、企业信息化应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策略。

6、坚持“先进适用,讲求实效”原则。

(三)规划目标

通过推动企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在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中,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到2005年,全省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如下目标:

1、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和省属资产经营公司及授权经营企业集团到200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建立信息化职能机构和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指miS/mRpii/eRp/CRm/SCm等中的某个或部分系统)的覆盖率为100%;企业的主要产品全面实现CaD,部分实现Capp/Cam;100%建立企业网站,多数企业能应用电子商务进行原材料或零配件的采购以及产品的销售。

2、其它大型工业企业的总体信息化指标

——企业基本建立了信息化职能机构和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

——财务管理应用率达到100%;

——营销管理(CRm或SCm)的应用率为50%;

——比较完善的miS/mRpii/eRp系统的覆盖率达到70%;

——建立企业网站的比率达到80%;

——电子信息、纺织、建材、电器机械行业CaD应用率达到70%;

——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70%;

——有一批推广应用CimS、柔性制造技术(FmS)、自动化立体仓库等技术和应用电子商务的示范性企业。

3、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信息化总体目标:

——珠江三角洲专业行业集中的地、市(县)和部分镇,要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率达到100%;

——mRpii/eRp系统的应用率达到10%以上;

——建立企业网站的比例达到20%;

4、20家省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普遍应用eRp系统;电子商务开展率100%;大型流通商贸企业实现商品流通过程数据管理信息化达70%以上,建立网站比率70%以上,具备电子商务能力企业要建立专业化流通电子商务平台。

5、创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企业信息化的产品,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良装备和服务。

6、培育、建立起一批基本能适应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咨询、软件及系统集成开发服务企业队伍。

四、实施重点

(一)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重点

企业信息化内容广泛,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实施的重点都会不同,2005年前,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

1、企业管理信息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实施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实时化和运作过程的规范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要和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

2、企业研制和生产信息化。利用CaD、Cae、Capp、Cam、FmS和数控技术等,改造企业的生产过程,改进和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制、技术开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创新。企业研制、生产信息化要和产品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真正推进产品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行业实施重点

实行分类指导的办法,在全省工商领域主要的十二个产业中抓好企业信息化,重点任务是:

1、电子信息产业

(1)积极推进大企业、企业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工作,这些企业要起示范作用,起点要高、推广面要大,效果要好。

(2)扶持和培育一批企业信息化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和咨询服务机构,形成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体系。

(3)集中力量攻克集成电路与软件等核心技术,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建设“广州iC中心”和广州、珠海、深圳3个软件园以及做强、做大、做精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骨干企业。

(4)集中力量突破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设备、新型电子元件和光电子器件制造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发制造出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良装备与服务。

(5)建立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企业和产品数据库、产品和技术配套信息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珠江三角洲率先构建和完善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合作的区内产业配套体系。

2、电器机械业

(1)应用CaD、Cam等技术,提高设计、生产加工能力,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提高产品的标准性和一致性。

企业信息化改造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信息技术(it)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近两年来,“信息化”更是成为中国it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被列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为制造业信息化下定决心:“十五”期间,要投入上百亿元。建立20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以期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现在的l5年缩短为l0年。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企业应该怎样去实现信息化?

一、企业信息化及其总体目标

1.1企业信恩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原材料供应、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有机联系的、快速反应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发和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科学、高效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结合。目的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体现为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的采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在设备、生产线方面大量采用单片机、微机进行控制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硬性的生产力的直接提高。

(2)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体现为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软性的思想提升与管理自动化。

综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通常在第一个方面做得较好,而在第二个方面往往做的比较欠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把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石。在当前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常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有效利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拓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和优化利用物料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环境影响和知识创新等目标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

二、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o世纪30--70年代,企业通常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追求产品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以基础制造结构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战略是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产能计划与设施规划、作业计划与库存控制、生产活动(动作规范、工艺、零部件)的简化和标准化、分销体系的形成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F(物料需求计划)等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

70-80年代,传统制造战略已难于更有效的提高制造企业竞争的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m)、最优化生产技术(opt)、准时制生产(Jit)等以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单元为对象,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组织进行持续、渐进改善的制造思想和管理方法相继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期间,CaDi,Cam得到了广泛应用,mRF发展到mRFii(制造资源计划)并与Jit集成,形成mRpii和Jit混合运行模式,部分信息化单元技术日趋成熟,并成为以生产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战略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

8o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竞争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品开发过程和组织绩效的改善、生产与开发流程的集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产品研发与制造的集成、产品研发与市场的集成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计算机集成制造(Cim)、逆向工程(Re)、快速制造等现代产品开发与集成哲理和技术手段开始在企业实施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市场活动、开发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集成,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经营战略实施重点逐渐由生产制造转向产品创新,基于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产品创新战略逐渐形成并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心。

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企业合作、并购行为,全球制造资源正处在广泛的整合和优化过程中,基于intemet/lntranet(因特网,内部网)构架的企业动态联盟和虚拟企业组织正在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内部价值链转向外部价值链,企业资源计划(eRp)、协同产品商务(CpC)、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已成为21世纪企业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2l世纪初期,我国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对于承担着国防事业建设重任的军工电子企业而言,面对国防的迫切需求和多品种、短周期、小批量的需求特点,改变传统管理方法,采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更是当务之急。

三、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信息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会议系统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机系统,形成信息决策行为三者高度集成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效性,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

3.2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层次、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信息技术的扩散与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及组织结构创新。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促进了组织成员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3.3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信息化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通过企业资源全面规划和优化控制、信息及时传递及商务智能,在信息化平台上,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生产经营活动联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了生产计划的可行性、生产能力的均衡性、生产控制的可靠性,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

3.4电子商务的基础

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即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所涵盖的业务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产品发送、运输,建立企业动态联盟、组建虚拟企业等。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当怎样做

4.1企业信患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领导高度重视

(2)从企业实际出发,不盲从,也不保守

(3)信息化战略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4)总体规划与分期实施做到“顾前瞻后

(5)选用合适的软件: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

(6)组织结构重组

(7)业务流程创新

(8)注意lt人才培养

(9)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

在进行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时,要特别注意从思想观念上转化提升员工的管理思想,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和管理体系融合,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体系的变革。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由信息技术、业务、管理人才组成的项目队伍,参与项目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以我为主,在不断的思想冲突和交锋中,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最终才能真正成功地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在上述应对策略中,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应当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多等级组织结构,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的特点、适合企业员工参与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的要求。企业应当依据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管理集中化、组织单元间的协调市场化的原则变革企业组织结构,‘并按照价值流重新构建企业业务流程。下面谈一谈这两个重要环节的实施。

4.2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1)组织结构扁平化。由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内外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直接,使很多中间管理层次失去存在必要;同时,在信息时代,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其所有的部门及人员应充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相关信息,更直接地面对市场,这也要求企业尽量减少中间结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突出特点是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延迟,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反应更加灵敏。

(2)组织管理集中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无论企业规模多大,由于信息交流的畅通,都可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因此解决了分权式管理所造成的事业部之间职能重复、资源浪费、规模效益降低、无法面向顾客实施统一服务等弊端。组织管理集中化的好处是组织同时具有分权组织的灵活性及相应能力和集权组织的基层控制能力。

(3)组织单元问的协调市场化。网络技术的运用使企业能将那些为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需要而进行的彼此衔接的活动联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其运作更直接、更快;同时,为保证各环节的活动在组织单元中顺畅流动,通常运用内部价格、市场及类似市场的机制来协调组织单元问的活动。

(4)职能部门任职方式的改变。信息化使得沟通模式发生了改变,虽然管理的基本职能、任务与责任并没有改变,但是网络化组织中的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将发生改变。职能部门作为企业销售、生产、财务、人事等职能中心,要根据企业目标,组织跨职能的任务团队,并参与到团队工作中去,使任务队透明度增加并为各任务团队提供支持与协调。

4.3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1)明确流程再造的目标

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以追求顾客最大满足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为凭据,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

(2)按价值流构建企业业务流程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按价值流重新安排企业业务流程,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重建。

“价值流是指企业内相互衔接的、一组能为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提供结果的一系列活动。每一个企业中都有一连串工作活动将特定结果送给特定类型的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为此创造一定价值。这一连串活动经常分散在企业的众多部门和职能领域,在传统模式下,环节多、速度慢、效率低;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帮助下,经过合理设计,这种局面得以彻底改变。因此,寻找或重新设计企业的所有“价值流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所有活动对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的要求做出最迅速的反应。

企业依据“价值流重新设计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企业所有价值流,明确每一价值流的顾客,分清每一价值流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每一个价值流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应该以顾客为核心,以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为直接目的。

第二步,每一个价值流活动由一个授权小组承担。由于小组的工作重点完全集中在价值流顾客的需要上,因此可以尽可能简单、直接地完成工作。每一个价值流都有一个“所有者和一个“支持者。“所有者的工作重点是价值流的日常运行;“支持者则保证价值流与企业整体战略及目标相互联系、协调。“支持者往往由职能部门的最高管理者担当。

第三步,价值流之间通过“市场链形成有效衔接。“市场链主要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行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形成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这样,价值流是以价值流的运行(即上下工序服务咬合)为基础而非职能和部门为基础进行预算,并以顾客对价值流工作的评价为标准进行奖励,即价值流之间通过“市场链形成有效衔接。

企业信息化改造篇6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信息技术(it)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近两年来,“信息化”更是成为中国it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被列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为制造业信息化下定决心:“十五”期间,要投入上百亿元。建立20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以期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现在的l5年缩短为l0年。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企业应该怎样去实现信息化?

一、企业信息化及其总体目标

1.1企业信恩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原材料供应、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有机联系的、快速反应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发和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科学、高效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结合。目的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体现为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的采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在设备、生产线方面大量采用单片机、微机进行控制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硬性的生产力的直接提高。

(2)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体现为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软性的思想提升与管理自动化。

综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通常在第一个方面做得较好,而在第二个方面往往做的比较欠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把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石。在当前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常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有效利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拓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和优化利用物料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环境影响和知识创新等目标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

二、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o世纪30--70年代,企业通常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追求产品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以基础制造结构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战略是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产能计划与设施规划、作业计划与库存控制、生产活动(动作规范、工艺、零部件)的简化和标准化、分销体系的形成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F(物料需求计划)等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

70-80年代,传统制造战略已难于更有效的提高制造企业竞争的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m)、最优化生产技术(opt)、准时制生产(Jit)等以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单元为对象,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组织进行持续、渐进改善的制造思想和管理方法相继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期间,CaDi,Cam得到了广泛应用,mRF发展到mRFii(制造资源计划)并与Jit集成,形成mRpii和Jit混合运行模式,部分信息化单元技术日趋成熟,并成为以生产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战略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

8o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竞争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品开发过程和组织绩效的改善、生产与开发流程的集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产品研发与制造的集成、产品研发与市场的集成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计算机集成制造(Cim)、逆向工程(Re)、快速制造等现代产品开发与集成哲理和技术手段开始在企业实施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市场活动、开发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集成,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经营战略实施重点逐渐由生产制造转向产品创新,基于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产品创新战略逐渐形成并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心。

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企业合作、并购行为,全球制造资源正处在广泛的整合和优化过程中,基于intemet/lntranet(因特网,内部网)构架的企业动态联盟和虚拟企业组织正在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内部价值链转向外部价值链,企业资源计划(eRp)、协同产品商务(CpC)、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已成为21世纪企业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2l世纪初期,我国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对于承担着国防事业建设重任的军工电子企业而言,面对国防的迫切需求和多品种、短周期、小批量的需求特点,改变传统管理方法,采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更是当务之急。

三、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信息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会议系统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机系统,形成信息决策行为三者高度集成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效性,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

3.2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层次、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信息技术的扩散与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及组织结构创新。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促进了组织成员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3.3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信息化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通过企业资源全面规划和优化控制、信息及时传递及商务智能,在信息化平台上,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生产经营活动联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了生产计划的可行性、生产能力的均衡性、生产控制的可靠性,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

3.4电子商务的基础

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即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所涵盖的业务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产品发送、运输,建立企业动态联盟、组建虚拟企业等。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当怎样做

4.1企业信患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领导高度重视

(2)从企业实际出发,不盲从,也不保守

(3)信息化战略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4)总体规划与分期实施做到“顾前瞻后

(5)选用合适的软件: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

(6)组织结构重组

(7)业务流程创新

(8)注意lt人才培养

(9)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

在进行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时,要特别注意从思想观念上转化提升员工的管理思想,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和管理体系融合,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体系的变革。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由信息技术、业务、管理人才组成的项目队伍,参与项目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以我为主,在不断的思想冲突和交锋中,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最终才能真正成功地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在上述应对策略中,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应当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多等级组织结构,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的特点、适合企业员工参与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的要求。企业应当依据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管理集中化、组织单元间的协调市场化的原则变革企业组织结构,‘并按照价值流重新构建企业业务流程。下面谈一谈这两个重要环节的实施。

4.2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1)组织结构扁平化。由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内外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直接,使很多中间管理层次失去存在必要;同时,在信息时代,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其所有的部门及人员应充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相关信息,更直接地面对市场,这也要求企业尽量减少中间结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突出特点是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延迟,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反应更加灵敏。

(2)组织管理集中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无论企业规模多大,由于信息交流的畅通,都可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因此解决了分权式管理所造成的事业部之间职能重复、资源浪费、规模效益降低、无法面向顾客实施统一服务等弊端。组织管理集中化的好处是组织同时具有分权组织的灵活性及相应能力和集权组织的基层控制能力。

(3)组织单元问的协调市场化。网络技术的运用使企业能将那些为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需要而进行的彼此衔接的活动联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其运作更直接、更快;同时,为保证各环节的活动在组织单元中顺畅流动,通常运用内部价格、市场及类似市场的机制来协调组织单元问的活动。

(4)职能部门任职方式的改变。信息化使得沟通模式发生了改变,虽然管理的基本职能、任务与责任并没有改变,但是网络化组织中的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将发生改变。职能部门作为企业销售、生产、财务、人事等职能中心,要根据企业目标,组织跨职能的任务团队,并参与到团队工作中去,使任务队透明度增加并为各任务团队提供支持与协调。

4.3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1)明确流程再造的目标

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以追求顾客最大满足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为凭据,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

(2)按价值流构建企业业务流程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按价值流重新安排企业业务流程,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重建。

“价值流是指企业内相互衔接的、一组能为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提供结果的一系列活动。每一个企业中都有一连串工作活动将特定结果送给特定类型的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为此创造一定价值。这一连串活动经常分散在企业的众多部门和职能领域,在传统模式下,环节多、速度慢、效率低;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帮助下,经过合理设计,这种局面得以彻底改变。因此,寻找或重新设计企业的所有“价值流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所有活动对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的要求做出最迅速的反应。

企业依据“价值流重新设计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企业所有价值流,明确每一价值流的顾客,分清每一价值流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每一个价值流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应该以顾客为核心,以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为直接目的。

第二步,每一个价值流活动由一个授权小组承担。由于小组的工作重点完全集中在价值流顾客的需要上,因此可以尽可能简单、直接地完成工作。每一个价值流都有一个“所有者和一个“支持者。“所有者的工作重点是价值流的日常运行;“支持者则保证价值流与企业整体战略及目标相互联系、协调。“支持者往往由职能部门的最高管理者担当。

第三步,价值流之间通过“市场链形成有效衔接。“市场链主要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行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形成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a调节运行的业务链。这样,价值流是以价值流的运行(即上下工序服务咬合)为基础而非职能和部门为基础进行预算,并以顾客对价值流工作的评价为标准进行奖励,即价值流之间通过“市场链形成有效衔接。

企业信息化改造篇7

你们好!今天,党委、办事处在这里召开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镇"工作,加快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为了切实保证该项工作的开展,办事处专门制订了《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刚才,吴良艺同志还在会上重点宣读了办事处制订的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管理办法(试行)。这两份文件对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方法和管理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大家会后要认真加以学习和领会。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街道办事处作一个发言,主要讲三方面:

一、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总理在去年召开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总理的讲话充分阐明了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面临的一个根本变化就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容桂的企业要与众多的国内外企业竞争,关键靠什么?要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市场竞争对产品个性化要求的日益增加,以及客户对交货周期要求的日益缩短,企业生产呈现出品种多、批量小、换代快的特点,要求制造企业必须迅速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把竞争从价格竞争变为质量、性能、价格、服务等全方位的品牌竞争。因此,在制造企业中推进信息化,对提高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简单地讲,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等四个方面。数字化设计指的是应用二维CaD和三维CaD进行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指的是采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制造和过程自动化控制,数字化装备指的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使用,而数字化管理,就是要大力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以及办公自动化和电子商务应用。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实施信息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设计和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优化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供应链运作模式、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

企业信息化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容桂的传统产业经过十多年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达到了中级工业化水平,但要实现向高级工业化的跨越,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来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的层次和档次。而企业信息化就是实现创新、升级换代的主要载体之一。

为了推进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办事处专门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目的就是要切实加强对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充分利用和动员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对于整个容桂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挥优势,增强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信心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于20__年被广东省科技厅授予"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镇"称号,这既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也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握机遇,勇于挑战,增强工作信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试点工作扎实做好。回顾容桂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具备一些有利条件,这是我们推进信息化工作的优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容桂制造业比较发达,规模企业基础好

容桂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结构的调整,已经形成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并成为了珠三角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20__年,容桂的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89亿元,出口创汇14.6亿美元。容桂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企业3000多家。其中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62家,超亿元企业32家,形成了以家电、化工涂料、电线电缆、生物医药、塑料制品等为骨干的产业格局,是全国最大的冰箱、微波炉、空调生产基地。科龙、格兰仕、容声等国内驰名商标,以及一大批著名品牌,享有相当高的市场知名度。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推进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优势。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应用面广

容桂企业信息化工作具有比较好的基础。早在八十年代,科龙公司的前身--广东珠江冰箱厂大胆投入150万元,建设省内乡镇企业的第一个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了显著效益,该项目荣获广东省"企业管理一等奖"。目前,容桂年销售50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85.2拥有信息化专业人才;64.9的企业设有信息主管和计算机部门;建有较完整的mRpii/eRp应用的企业17家;今年

计划开展信息化应用企业14家。此外,容桂136家规模企业中应用了CaD的有89家,建有企业网站的93家,有13家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

(三)企业实力雄厚,对信息化高度重视

企业信息化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都有限,主要靠企业自我投入为主。目前容桂相当部分的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已经基本完成原始积累,步入高速增长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完全有条件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同时,容桂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对企业信息化有充分认识和了解,而且身体力行地使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不少企业家对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具有独特的见解。不足之处是局限于内部应用、缺乏系统集成,形成信息孤岛。如果再加大投入和资源整合力度,这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完全可以上一个新台阶。

(四)有一批成功的示范企业

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不仅在范围上覆盖CaD(计算机辅助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mRpii(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等领域,而且拥有科龙公司这样的国家863/CimS优秀应用示范工程。科龙公司通过CimS的实施,企业管理和人员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信息集成,提高了效率,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达到了部级水平。顺威公司通过进销存系统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企业工作效率提高20,库存量减少10,供货周期缩短10,被推荐申报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成为容桂中小型制造业信息化的示范,在成功经验基础上,准备今年6月全面地实施eRp系统。这些信息化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不仅可以直接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信息化工作示范,而且他们从推进信息化工作中得到的好处可以间接使我们的企业受到教育,增强信心和工作的动力,带动容桂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提高。

三、实施信息化的工作部署

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是按照国家和省制造业信息化总体部署,以"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为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优势,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环境。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普及程度,带动全街道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促进和培育相关软件业、系统集成和技术咨询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将容桂建设成为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先进示范镇。具体要求做好以下己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信息化推进机制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周期更新快、推动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外,而且还必须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为了加强对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办事处成立了容桂制造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将制造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保证工作的开展,在省、区配套启动资金的基础上,办事处计划从财政拔出相应的扶持资金,为企业推进信息化提供实质性的资金支持。

2、搞好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根据企业信息化需求、行业属性、基础管理水平及信息化改造内容的不同,从实际出发,选择条件成熟的企业和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信息化试点。如家电、机械、五金等行业可选择采用离散型制造模式,涂料、化工、制药和食品等行业可选择采用流程型或混合型制造模式等。计划用三年时间,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建成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示范工作的指导,及时了解示范工作情况,注意总结示范工作经验,加强示范企业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示范企业通过验收之后,要及时将成功的示范经验加以推广,形成示范辐射效应,以点带面,引领全局,逐步铺开提高容桂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3、加强合作,集成优势,完善服务体系

要针对不同层次企业的实际应用需要,充分利用省、区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资源,为容桂制造业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吸引优质的技术开发、人才培训、软件和系统集成专业公司到容桂设点,为企业提供市场化服务;积极为有需求的企业推荐有实力、信誉好的技术依托单位;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促成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走产学研联合开发和实施的路子;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资金,提高成功率;通过一系列措施,集成示范和推广优势,逐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形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完善、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

4、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是近期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认真做好信息化工作和具体推进计划,要定期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情况,特别是示范企业、试点成功的企业,要加强宣传报道和经验推广。引导企业重点突破,少走弯路,多走捷径,提高效率。要加强培训,先从基础较好的企业起步,开展企业信息化培训,重点提高企业"一把手"、管理层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能力,帮助企业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应用、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队伍。

企业信息化改造篇8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会计流程改革再造

一、引言

财务管理信息化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一定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信息化管理意味着市场经济规则的改变,因此,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提高企业的管理优势,确保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力。企业应该构建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企业能够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化为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会计活动实时监控,通过计算机如实反映会计活动中的数据,管理经营活动,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量化企业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的会计流程改造必须围绕着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决策的需求来进行的,确保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协调发展,保证会计信息及时有效,适应eRp信息建设的需求。

二、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流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部分企业会计流程的范围过于狭隘,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的部分企业在建设财务流程的时候对会计流程的理解过于狭隘,会计流程的设计仅仅限制在财务部的日常工作之中,而且会计流程的设置也仅仅是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来进行的,这样使得会计流程无法覆盖到企业经营业务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资金运转的贯通性,从而导致了企业的会计无法实时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业务。因为企业会计流程设计的过于狭隘,以及会计流程的局限性导致了无法优化企业内部经营的业务流程,所以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部分企业在制定会计流程的时候不注重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

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下,企业的会计流程被分割成了简单的财务部的工作来进行,这样表面上看,企业的财务部按照会计流程的确是可以迅速准确的进行财务工作,提高了财务部的工作效率。但是从根本上来看,由于企业部门之间分工过于明细,以及会计工作直接被细化到了资金的环节,而不注重财务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从而导致了在各部门日常工作中,经常因为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不同而发生冲突。再者,因为部门之间沟通不足,非常容易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不利于会计流程的运行,降低了企业工作的效率,增加了企业管理运营的人力成本,导致企业经营不畅。在旧的会计流程管理下,很可能出现不同部门提供的同一信息,但是不同的数据,形成业务流程交叉现象,会导致经营者在决策的时候还需要增加数据筛选的工作,降低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错误决策影响经营。

(三)部分企业的会计流程过于老旧,不能够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企业日常的财务业务工作总是伴随着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情况,但是传统的会计流程制定的过程中总是只能关注业务过程中和资金相关的部分,而忽略了其他相关信息的关注。这样,就需要企业其他部门针对企业其他的信息流动进行管理,所以一定程度的增加了企业内部工作中的不必要的环节,更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和其他部门系统信息无法相匹配。再者,现有的会计流程由于对财务需要的数据关注度不同,不同部门同时对信息进行管理控制,很容易造成信息的重复储存。伴随着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提高,新的经济制度对企业的财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传统“三张财务报表”的信息种类早已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将会导致财务人员无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企业的财务以及经营状况。

(四)现阶段的部分企业会计流程无法满足及时控制的需要

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信息的时效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传统的会计流程由于大多数的数据信息都是靠财务人员手工来进行数据的处理,这样很多时候会发现会计记录的财务数据与资金流动或者其他信息过于滞后。从而导致了会计工作偏于事后管理,无法及时地对企业生产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因此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很难进行实时控制。但是,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阶段经济市场都需要及时的财务数据来满足经营分析的需要。因为,不能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及时的得到需要的信息,不能对财务数据及时有效的管理分析。

三、对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流程再造的一些建议

(一)在信息化条件下,必须要从经营战略的角度来进行会计流程的再造

由于企业实施会计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进行会计流程再造的工作必须要从战略角度来进行。企业再造会计流程的时候,必须以企业战略流程为指导方针,并且将企业的会计流程的设置和企业的日常经营以及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将会计流程视作为企业的一个管理手段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将会计流程视作为一项工作应该遵循的制度来看。为了将企业的会计流程再造和企业的战略方针统一起来,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参与企业会计流程再造活动,重视企业会计流程的再造,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流程再造的重要性,将企业会计流程的再造作为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地位,并且要求全公司提高对会计流程再造的重视,为会计流程再造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在信息化条件下,必须要以企业的资金流动为指导来进行会计流程再造

由于资金流动是企业经营的血液,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全面的会计流程应该包涵一切和资金有关的业务的流程。因此,在再造会计流程的过程中,应该从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等资金流动来进行设计,使得企业的会计流程能够让资金的每个运作环节衔接起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为了能够设计联系企业资金运作的会计流程,就不再能仅仅只是由财务部来进行记录,应该结合各个部门,建立一套严格监督资金走向的会计流程,并且认真分析资金运作的各个关节,将会计流程再造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有机结合,根据传统的会计流程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改造,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

(三)在信息化条件下,再造会计流程应该注重人工对会计流程再造的作用

工作人员作为生产力中最基本最直接的要素,财务人员对会计流程的再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阶段,个人的成就和企业的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员工自身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很容易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简化以人为本的会计流程,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积极性。传统的会计流程下,每一个员工都被限制在自己的部门中,专职负责自己部门范围内的工作。但是,这样的体制不仅仅会影响企业内部的沟通和连贯,而且对于员工的创新精神也有所影响,限制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力。因此在再造会计流程的时候,应该打破部门之间的限制,加强企业内部所有部门之间的联系,促使企业所有的员工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员工责任心。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其他管理流程和会计流程之间的联系,确保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流程能够相辅相成,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四)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会计流程

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经营状况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每一个企业所适应的会计流程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会计核心就会有很大的区别;商业企业和制造业的会计流程也有很大的差距。即使是同一个行业,在不同的企业的环境、企业现有规模和以及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等等的差距也会导致企业所需要的会计流程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日本的松下电器以及日立集团两个企业同为日本知名电器企业,但是由于两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开发历史、管理者风格以及企业管理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两个企业的会计流程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企业在进行会计流程再造改革的时候,应该注重企业自身的特点,在借鉴别的公司的成功的会计流程再造的同时,不能忽视了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情况。

四、结论

目前,我国信息化普及的程度并不算高,会计流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也不算理想,且从根本上来看,会计的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以及会计信息化也仅仅是核算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会计核算的内容以及会计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因此,在进行会计流程改造的同时,应该参照原有的会计流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由于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更新很快,企业在更新会计流程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刚刚完成会计流程再造就遇到了经济规则的改革。因此某企业没有必要贸然的更换企业的会计流程,更多的是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真实需求,结合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适当的对企业内部进行会计流程的调整,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改造篇9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思考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产业角度,就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进行简要阐述。

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必要性

1.1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

目前,发达国家中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人口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全球信息产业以2倍于经济平均增幅的速度增长。美国信息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以上。信息产业已成为当年全球发展最快、产业关联度最广、科技含量最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信息资源广泛的应用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1.2信息化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缩短工业化的进程。英国实现工业化大约用了200年,日本实现工业化用了100多年,而韩国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以信息技术促进工业化,只用了30多年。现在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信息革命的浪潮已经涌起,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制造业项目和生产放在中国。目前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非常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和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工厂。在接受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来的产业的同时,吸收它们的信息技术,加快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历史的机遇。

1.3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发展区域经济的现实选择

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区域经济的现实选择。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中,透视出了地方政府决策水平、组织能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

2.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思路和对策

2.1发展壮大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又为带动工业化提供必要的装备和技术支撑。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注意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首先,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依托企业优势,全力支持优势产品扩能、改造、上规模,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通过努力,建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有产业比较优势的产品集群生产基地。其次,扶持发展软件产业。要加快组建“软件开发园区”,通过开发园区的“孵化器”功能,催生一批软件企业,促进软件产业做大做强。高等院校相对集中、人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具有发展软件的良好条件,应挖掘现有优势,吸引当地软件企业强强联合或与本地高校产学研联合,进入园区,共同发展;筑巢引风,吸引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软件精英以及留学生到当地软件企业,开拓软件产业;在当在企业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中,重点推广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iC设计软件、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软件。

2.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2.2.1结合实际,分类推进。对已实现eRp、CimS等系统的企业,填平补充不足部分或进行二次开发;对计算机基础比较完善,已形成了系统集成,但没有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企业,积极实施eRp等系统;对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设施,建立了部分子系统,但尚未系统集成的企业,在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方案,分步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基础尚待建立、未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首先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库存管理部门等选择合适的软件,或是利用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实现单项业务管理的计算机化,然后逐步加大软、硬件投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2.2.2突出重点,全面启动。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技术、市场特点,抓好信息技术与制造、管理技术的结合,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首先,以主导行业作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切入点。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改造提升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集成化水平,运用信息合成和智能控制技术加大现有重大生产设备的制造,研究开发新装备;用嵌入式软件技术提升智能水平,通过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衍生新的产业和部门,并使成果产业化;用信息控制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实施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和在线检测,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自动化水平。其次,创造条件推进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建设名牌产品网上交易中心,以网上博览交易的形式展示名优产品,发挥区域集成优势,把名牌产品推向全球市场;选择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开展企业信息化资源管理系统示范项目的实施,形成示范效应,推进企业构建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绩效;组织规范较大、实力较强、产品市场国际化的企业,用eC(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服务的全过程中,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重点骨干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2.2.3催生培育新兴产业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基础、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快企业“一站两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吸引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着力催生培育生物、新材料产业,力争在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领域有较大起步,为未来发展储备技术优势。

3.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配套措施

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相配套,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做好策应工作。

企业信息化改造篇10

维度之一:从产业革命维度来说。我们经常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产业革命;同时又说,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其实,以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与产业、社会变革的交汇,这就是信息革命。产业革命或者说产业互联网的变革有四项具体任务:一是推动农业智能生产;二是推动工业的智能制造;三是促进服务业上线升级;四是使用网络与数据来协同一、二、三产业的生产、制造与营销,以满足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订购、多样化定制的需求。

维度之二:从满足各类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的维度看。用信息化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是信息革命亦是产业互联网的使命。具体任务:一是大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改造;二是比重占大头的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三是农村企业与客户的信息化应用。由于大企业多数在城市,自身信息化基础好、人才多,信息化应用问题相对容易解决。难点与主要任务是占企业总量99%的中小企业与在农村企业及其他客户的信息化。产业互联网如果不在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农村企业及客户的信息化上下功夫,就可能没有抓住大头,没有抓住根本,就可能不接地气。

维度之三:从信息化应用供给的维度看。集中的焦点是紧紧围绕产业革命、中小企业与农村企业客户这两个信息化应用需求的维度,来着力提高信息化的供应能力与水平。具体任务:一是加强创新,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提高整体供给能力。二是大力发展信息工程设计与信息工程及服务业。从诸多实践总结中,我体会信息工程产业是企业、单位投资类信息化应用模式创新与信息化应用推广的主力军;互联网企业则主要是消费类信息应用模式创新的主力军。当然,这两者之间不是一成不变的。互联网企业亦可以转型为信息工程类公司企业。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深化讨论。在我们极为注意个人消费的个性化之时,我们是否亦应该关心企业、单位投资类的信息化应用消费的个性化呢?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单位必须要有个性化的信息应用投资消费的模式。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解决产业信息化的应用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各类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模式创新、应用推广与对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的供给能力。三是积极推动大众创新创业,推动大数据系统应用、跨界应用的模式创新与企业业务云平台创新,不断提高系统与平台类信息化应用的供给水平。

我觉得,上述三个维度带来的任务与难点的破除,是产业互联网与研究信息化的人们、专家、企业需要共同合作、共同破解才能完成的任务。我相信并期待有更多更好的破解之策、完成上述任务之法。

信息革命的机遇是全球的机遇,更是中国的机遇、浙江的机遇。浙江省是工信部2013年批准创建的全国首个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省委省政府与各地抓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应用认识早、抓得亦比较早、抓得比较扎实,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初步成效。许多企业已开始探索利用互联网走转型发展之路,今天将发言的吉利集团、报喜鸟集团、慈星股份、鼎美吊顶等就是这类企业的代表。

过去五年,浙江还启动了利用信息化推进产品换代、机器换人、生产换法、商务换型、管理换脑工作,还启动了培育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的工作。因此,传统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广泛开展,机器人用量占全国的11%,成为全国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省份;信息化对各类产业、企业的应用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力太科技、陀曼科技、集控科技、恩大施福等工业信息工程企业茁壮成长,可以说它们又形成了浙江的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