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毕业实习阶段情况汇报十篇毕业实习阶段情况汇报十篇

毕业实习阶段情况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6:40

毕业实习阶段情况汇报篇1

毕业实习是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人才培养需要设置的、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和《实习教学管理规定》(院教[XX]2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遵循就业是民生之本原则,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商务人才的需求。

二、实习人员

参加本次毕业实习的XX届本科毕业生共1778人,专科毕业生761人,合计2539人。

三、实习方式及时间安排

1、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办法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一种实习方式。选择分散实习的学生,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选择集中实习的学生,由学院联系实习单位。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必须服从学院统一的编组安排。

2、分散实习起止时间:XX年2月20日——4月13日,为期8周。集中实习起止时间为XX年1月8日——4月13日。XX年4月15日返校。

四、实习安排

(一)准备阶段(XX年12月12日—XX年2月19日)

1、确定实习单位:XX年12月23日之前,选择分散实习的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由辅导员组织填写分散实习统计表,由辅导员交商学院办公室。XX年12月29日之前,确定集中实习的地点并完成集中实习的学生编组及指导教师分配。

2、布置实习任务:XX年12月29日之前,各系召开毕业实习动员会,向学生介绍本次实习目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指导教师见面:XX年2月19日之前,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给所指导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二)实习阶段(XX年2月20日——4月13日)

1、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及实习单位的安排,主动积极地完成实习单位交付的各项实习任务。

2、周小结: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周必须写一份小结,实习结束后交实习指导教师,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周小结必须结合实习的实际情况,汇报本周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3、实习报告:学生必须在实习结束时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应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结合在实习单位实习的实际情况撰写。实习报告不少于3000字。实习结束后交给指导教师。

4、实习鉴定:实习结束时学生应填写好《毕业实习鉴定表》,并要请实习单位领导或实习指导者在《毕业实习鉴定表》上签署意见及鉴定,并加盖实习单位的公章后带回。

5、学生可提供的其它材料:如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了与专业有关的调研、策划、谈判、论证,在征得实习单位的同意后,可以将为所在单位撰写的各种策划书、市场调查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谈判纪要等有关文字材料作为实习报告的附件交回学院;如果涉及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可以复印其封面、目录等部分内容,并让实习单位出示你参与该项目的证明(须有单位公章、日期、实习单位领导签字)。上述材料与实习报告一起,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三)成绩评定阶段(XX年2月20日——4月13日)

1、实习汇报:XX年4月16日—4月20日由各专业方向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汇报。

2、成绩评定: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必须上交周小结8份、实习报告和毕业实习鉴定表。成绩评定标准:出勤20%,周小结20%,实习报告20%,实习鉴定表20%,实习汇报20%。指导教师做好学生毕业实习成绩评定,4月25日前以系为单位上报学院办公室。各系按15%的比例上报优秀实习生。毕业实习环节合格者获得8学分。毕业实习不能免修。

五、实习要求

1、指导教师负责给学生布置实习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对集中实习的学生,指导教师应到实习点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指导,作好考核工作,对分散实习的同学应通过邮件及电话进行联系检查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情况汇报,并负责收交周小结、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评定实习成绩。

2、辅导员负责通知学生各项事宜,处理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做好学生离校、返校登记工作,协助指导教师管理学生。

3、学生的实习地点和单位确定以后,必须保持稳定。集中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准以任何理由调换实习单位;分散实习的同学确有需要可以更换一次实习单位并及时向学院报告备案。

4、开始实习后,应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汇报实习情况。

5、不准占用实习时间进行与实习内容无关的活动。

6、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认真填写周小结、实习报告和实习鉴定表。

六、注意事项

1、实习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特别要注意为实习单位保守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各种机密。

2、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困难或特殊情况,请及时向辅导员和指导教师汇报。

毕业实习阶段情况汇报篇2

1.毕业生方面的问题第一,毕业班的毕业设计课程一般都是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由于这一个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在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了,单位的繁忙工作让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分散了不少,真正花费在毕业设计创作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单位制度不允许实习生频繁请假,学生也不想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这样势必导致学生不能按照导师的要求定时来找导师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导师也很难面对面辅导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这样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就很难得到有效控制。第二,学生马上要毕业了,要忙着做简历和作品集,参加各种各样的人才招聘会,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各个招聘会上。第三,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文字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也一般,对自己设计的作品不能很清晰地介绍说明。还有部分学生实习的单位和自己的专业不一致,毕业后打算转行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所以此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不高,认真程度不够,抱着应付了事混个文凭的态度。还有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够刻苦努力,专业技能学得不够扎实,在毕业设计阶段就暴露出问题来了。问题集中表现在设计草图最后补画,设计草图生拼硬凑现象很严重;设计施工图集上平面图尺寸标注不规范,没有比例尺、图名。平面布置图没有按照实际尺寸布置,有的空间实际上根本放不进去那么多家具。地面铺装图没有标出具体尺寸,平面图的铺装形式和效果图不配套。平面天花图没有标高,天花布置图和效果图不一致。立面图没有分段尺寸标注,没有具体的材质说明,立面图上画指北针。大样详图的剖切符号不正确;效果图中的材质和灯光效果不好,色彩设计搭配在电脑效果图中没有很好表现出来,电脑技能一般;有的学生请有经验的设计师帮着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展板版式设计问题很大,学生的平面排版能力和审美能力一般,排出的版面过于简单,缺乏设计感;开题报告、设计说明的文字功底差,错别字很多、语句不通、词不达意,没有按照格式要求写,极个别学生从网上摘抄风格介绍,而具体说明自己设计的内容却寥寥无几。

2.毕业生的指导老师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部分青年教师是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的,在研究生阶段也是以研究理论为主,缺乏实践经验,基本上是从理论到理论模式,对本专业的毕业生不能进行实践辅导。第二,毕业生指导教师除了要完成十几个毕业生的辅导工作,还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等,任务繁重,工作量大,精力和时间不够用,这样就不能做到及时了解和掌控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第三,少数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疏于管理,学生没能及时向导师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导师约见毕业生的次数过少,对毕业生的辅导工作做得还不够。

3.制度方面的问题第一,毕业设计选题制度不完善。大部分的学生是自拟题目,题目大而空,没能做到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这是由于毕业实习阶段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在本专业的单位里实习导致的问题。部分在设计单位实习的学生都是带着自己在公司里做的真实的项目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来做的,作品既真实又好做。第二,毕业设计监管制度不完善。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情况没有制度制约其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情况,没有规定学生与导师要定期见面接受指导。有些指导老师没有做好指导记录和考勤、打分工作。第三,毕业设计的答辩评价制度不够完善。毕业设计的答辩往往是用一个表格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进行打分评价,往往是效果图好的学生和语音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评优。有些创意好的作品因为表现效果一般而被忽视,由于答辩时间有限,评委老师们没能及时发现。第四,毕业设计的展览制度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将毕业展览和毕业生招聘工作同时进行的制度值得推广,展厅也演变成为招聘现场,毕业生通过对自己作品的讲解来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毕业设计改革的建议

第一,针对学生方面出现的问题,应当调整教学计划,将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时间延长,或者提前至最后学年的第一学期,安排在毕业实习的中后期进行,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好自己的毕业设计。针对毕业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问题、基础差问题、敷衍了事问题,由该毕业生的指导教师负责定期检查其毕业设计质量,并针对出现的毕业设计内容问题予以及时指出,耐心辅导。如果发现学生在导师多次辅导之后还应付了事,指导教师应对其进行警告,对屡教不改的毕业生取消其参加毕业答辩的资格。毕业生出现作品抄袭现象和不一致现象的也同样取消其参加毕业答辩的资格。

第二,针对指导教师出现的问题,应当严格控制导师的选用,对缺乏实践经验和指导经验的青年教师,先不允许其带毕业生,让其作为老教师的助手参与到毕业辅导工作中锻炼其能力。另外,青年教师要利用假期和空闲时间到企业一线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指导教师工作量大、精力不足、时间不够问题,应当适当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将设计类的毕业设计教学工作量系数和其他专业的工作量系数予以适当区分,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使其能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辅导和掌控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针对少数指导教师对其负责的学生疏于管理问题,应当及时通知其予以加强监控,对学生反映强烈的指导教师应当取消其带学生毕业设计的资格。

毕业实习阶段情况汇报篇3

为了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就业,学院制定毕业生实习行为规范如下:

1、学生如需提前进行毕业实习,须填写《提前毕业实习审批表》,经系批准后,方可提前毕业实习。

2、要求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须填写《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审批表》(接受单位必须具备法人资格并在“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经系批准后,方可参加毕业实习。

3、毕业生在实习中途变更实习单位,必须先提出申请,需回校重新办理毕业实习审批手续,经系批准后方可中途变更实习岗位。

4、服从学校的安排,认真遵守学校对毕业实习的有关规定,尊敬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指导人员的指导,认真实习。

5、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旷课(旷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参加实习期间不酗酒、打架、闹事及违反其他公安条例中规定的违法行为。

6、主动适应实习单位的岗位要求,遵守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7、认真完成毕业实习手册中的各项学习任务和工作,并按规定提交校内或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评定。

8.实习总成绩共100分。校外上岗前培训报告占10%学分;每月实习报告内容包含:在毕业实习岗位上的不同实习阶段所从事具体工作中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具体认识;有何感想;通过毕业实习,对所从事行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毕业实习,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学生素质结构的建议。不同实习阶段内容不同。总体按4—6月计算占50%学分。

毕业实习鉴定:包含自我鉴定、毕业实习单位鉴定和实习指导老师鉴定三部分,自我鉴定是对自己毕业实习工作的一个综合评价,学生必须如实填写;实习单位评价是校外实习指导老师或毕业实习单位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综合评价,必须有毕业实习单位负责人签字和实习单位盖章方可有效。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最终给予整个实习总评占30%学分。

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期间,主动联系指导老师并汇报实习情况占10%学分。毕业实习阶段没有按时完成100分实习工作的同学,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通过系主任给出处理建议报教务处,由学院下达处理意见。

实习报告的具体要求:

一、毕业实习报告包含四部分:毕业实习报告封面、毕业实习计划、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内页和毕业实习鉴定。

二、实习报告内容包含:

1、毕业实习的工种或岗位;2、在毕业实习中从事的具体工作;

3、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认识或掌握的程度,有何感想;4、通过毕业实习,对所从事行业的认识和了解;5、通过毕业实习,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学生素质结构的建议。

三、实习计划是让学生有计划进行实习,明确实习目的及内容。

四、毕业实习周记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载实习的全程情况和掌握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巡查情况,每位学生的实习期间需完成15篇实习周记,并要及时的记录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的内容及巡查情况。

五、毕业实习鉴定包含自我鉴定、毕业实习单位鉴定和实习指导老师鉴定三部分,自我鉴定是对自己毕业实习工作的一个综合评价,学生必须如实填写;实习单位评价是毕业实习单位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综合评价,必须有毕业实习单位负责人签字和实习单位盖章方可有效;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具体表现,实习任务完成的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毕业实习阶段情况汇报篇4

工作重心:如何做好实习上岗各项准备

1.队长召集队员开会见面,相互认识,互留手机号码,建立实习队QQ群,重申实习管理制度,以严格实习纪律。

2.队长召集队员开会协商租房,研究解决方案,及时落实租宜。(医院不安排住宿的实习队)

3.队长临出发前要检查队员是否都配发《毕业实习成绩考核手册》。

4.队长及时主动与带队老师联系,协助带队老师做好实习上岗前的会议、行李装车、实习上岗等工作。

第二阶段:6-7月

工作重心:如何快速的适应新环境是工作重心

1.队长要登记队员新换的手机号码,并以电子邮件方式在6月底及时发送给蒋国英老师。

2.队长带领队员要尽快熟悉医院及周边新环境,前两周要每天晚上开短会,互通信息,克服不适。

3.队长要主动到带教管理部门询问情况及汇报全队学习生活等工作,增加与带教管理部门的沟通。

4.队长要制定本队目标和具体措施:

第一要人人讲素质、讲礼貌、爱学习、肯吃苦,给医院留下好印象,为后面的评优和就业打好基础;

第二要在队内迅速掀起学习的风气,队员之间要相互切磋技艺,实现共同提高实践能力的实习目的;

第三要让队员转变为职业人士,牢牢树立纪律意识和严格遵守请假制度,防止旷工等违纪事件发生;

第四要做好正副队长、团支书分工,搞好队员内部团结,针对初期常发生的生活细节纠纷要及时化解;

第五要搞好本队住宿卫生及住宿安全防盗工作,不允许外人进房和留宿,尤其是异性;

5.队长在此期间要每隔两周发一封电子邮件给蒋国英老师汇报全队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阶段:8-11月

工作重心:如何防止因熟悉后倦态产生的事故旷工恋爱等各违纪情况

1.队长要开会重点强调纪律问题,择时召开队会要求队员自尊自爱、维护个人、全队和学院形象。

2.队长要反复强调工作细心,防止队员由于粗心而产生医疗事故,定期到护理部了解队员工作情况。

3.队长要加强队员实习管理,定期到各住宿点去巡访,了解队员个人生活情况,掌握全队动态及隐患。

4.队长在此期间要每个月发一封电子邮件给蒋国英老师汇报全队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5.队长要督促各住宿点队员及时缴付租房期间产生的水电费用,妥善处理好与房东间的费用纠纷问题。

6.队长再次叮嘱队员在轮转时妥善保管好《毕业实习成绩考核手册》,防止材料中途遗失或染污渍。

工作重心:如何处理就业求职与实习工作的时间冲突

1.队长要督促队员开始制作个人简历等求职材料,领取并复印《就业推荐书》投简历,原件自己保管好。

2.队长要开会再次强调纪律问题,原则上队员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就业应聘并叮嘱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3.队长在此期间要最少要发一封电子邮件给蒋国英老师汇报全队就业思想动态、情况以及问题。

4.队长要总结队员前期表现并了解各相关科室对各队员的评价,并发电子邮件给片区管理老师。

第五阶段:2-3月份

工作重心:妥善处理实习离岗各项工作

1.队长要配合学院做好"优秀实习生"评选工作,凡队长未按要求发电邮和工作的一律取消评优资格。

2.队长要收齐全队《考核手册》,统一按照要求去盖章及做总鉴定,并及时带回学校交给实习管理办公室盖章。

3.队长要叮嘱队员离开医院后,要及时到队长处领取盖好章及登记好成绩的《毕业实习成绩考核手册》。

4.队长要代表全队写"感谢信",率全队到带教管理部门致谢,感谢实习期的辛勤付出,留下好印象。

毕业实习阶段情况汇报篇5

论文关键词:综合英语,主体,教学模式,课堂

 

当前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以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

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外语人才尤为如此。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只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外语人才,而且具有很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据杭州市外贸局统计,目前杭州市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已发展到数十万多家。另据宁波市外经贸局统计,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及外贸业务相关企业上万家。这些数字都充分表明,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需要大量的语言应用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我院英语专业首届本科学生就业率达91.13%,其中,商务外贸单位就业总人数69.35%;第三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78%,商务外贸单位就业比例达到了68.2%。特别是2009年和2010年,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29%和98.23%主体,同时毕业生的就业流向都达70%以上,学生的绝大多数到商务部门、外贸部门就业。从用人单位的反映以及社会对毕业生情况的反馈来看,社会对我们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应用型评价体系给予了肯定与认可。

然而令我们感到担忧的是,我们大部分毕业生到毕业时,语言技能发展并不平衡,语言应用能力尚欠缺,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论文开题报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决定了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全程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低效率《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分组讨论、分别汇报、个体演讲,语篇重现等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

《综合英语》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融合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综合性课程,在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在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教学摘要求。

立足于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探索新型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势在必行。探索构建以小组讨论、分别汇报、个体演讲等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习者在活动中,主动运用语言,学习语言,体验语言,从而突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只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课堂的组织主体,观察,并进行针对性的对课前、课堂和课后学习内容和活动予以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过程的给予反馈和评估。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2.1改革的总体目标

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全程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分组讨论、分别汇报、个体演讲和语篇重现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课堂教学搭建成语言学习、实践、交流的平台,形成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新型《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尽而推动其它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强化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打下一定的基础。

2.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问题。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

(2)解决语言学习过程中输入输出不对称,知识学习和应用脱节的问题。

(3)课堂教学流程设计过于单一的问题。新的教学模式将融多种教学手段于一体,通过小组讨论、分别汇报、个体演讲等课堂内外活动,强化合作式学习意识,突出参与和实践,培养语言运用及知识创新能力。

3.改革实施的步骤

3.1实施的总体设计

通过三个阶段实施完成。第一阶段为理论探索和基础准备阶段,论证并明确新的教学模式框架,制订出了项目实施方案,为后一阶段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为教学模式实践阶段,根据拟定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针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测评。第三阶段为总结和评估阶段,以期进一步完善。

几年来分别选定了英语本科2006,2008和2010三届学生6个班近两百人展开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周学时达12学时,跨年度不间断实施;同时分阶段进行总结,教学访谈,展开问卷调查主体,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3.2实施的具体方法:

以突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探索构建以小组讨论、分别汇报、个体演讲等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实施教学设计计划。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提升论文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过程总体包括下列步骤:

(1)组织指导学生分组、分主题自主讨论学习文本,提出问题并力争在组内解决问题;

(2)学生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分组汇报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情况以及未解决的难题;

(3)通过知识点和重点,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新的问题。

(4)学生再次分组讨论,以答辩的形式解决问题。

(5)以原文复述,演绎,答辩演讲等口语形式重现文本。

(6)以改写原文,读后感,延伸写作,语言评读等书面写作方法对文本进行语篇重现

(7)教师总结,给予学习反馈和评价。

在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占用了几乎全部的课堂时间,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越来越重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学生活动”、“教师学生问答互动”、“学生小结”等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参与的时间。教师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

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完整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备课阶段,提前安排学生预习、准备相关的信息和背景知识;课堂教学阶段,手段多样,小组讨论(预设问题),大组辩论以及师生问答都是选项,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期间教师分别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地讨论必不可少。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总结阶段,当然教师的总结不可或缺主体,而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所得收获或是心得,有时也可让学生进行教学模拟试验,尝试按照自己的构思和设想来进行课堂教学,效果也令人振奋。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全员全程参与,极大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4.改革的初步成效

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初步显现出效果。2010届仍处在过程中,而2006和2008两届四个班学生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四个班的就业率均高于同期平均水平,个别班名列前茅,一定程度说明毕业生语言应用能力得到社会认可;同时2006届两个班级参加各种能力考试,特别是英语专业四级通过率位居同期前列,而2008届英语专业四级一次通过率在同期十个班级中位居第一和第二位,并大大高出同期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罗立胜.大学英语综合教学模式概论[J].外语界,2001.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毕业实习阶段情况汇报篇6

 

开学至今,环境工程系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院毕办的指导和系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前阶段就业工作我系主要对在校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现对我系就业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

一、毕业生近期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8年12月20日,我系231名毕业生中在校129人,占总人数56%;离校102人,占总人数44%,其中套读学生36人,有升本意向13人,入伍参军2人。

预计三四级考试结束后,70~80%的学生将离开学校陆续参加就业、实习,2007年元月中旬自学考试结束之后,将会达到就业、实习的高峰。目前离校的学生或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工作或积极准备应聘联系工作;在校学生中,部分学生积极准备近期的各类考试,另一部分学生在武汉市区参加招聘会。今年签订就业协议的比例较之去年有所提高,到目前为止约10人签订了就业协议。

二、我系十分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当头等大事来抓

首先,结合我系实际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的就业工作指导小组,动员全系教职员工共同关心、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指导小组成员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就业情况,讨论研究就业工作。迄今为止,我系先后召开“环境类专业就业指导讲座”、“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会”等会议。其次,总支书记陈教授召开党政联席会动员全系教师提供就业信息,其中主任助理柯老师主动联系广东省佛山威力清水处理有限公司老总来我系举行专场招聘会,在我系招聘优秀毕业生并洽谈我系与该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及建设教学实习基地等事宜。

三、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增强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为了更好的做好我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我系一方面积极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通过班团会、就业指导课、就业形势报告会、就业宣传栏、专场招聘会等形式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掌握科学的应聘技巧。在校园大型招聘会中,我系毕业生的定位准确,心态积极,突破专业的界限积极推销自己,有的同学主动推销自己的专业,以个人的品牌带动我系专业品牌的推广。另一方面,我系毕业班辅导员充分分析毕业生的个人情况,通过与毕业生交流,了解其就业意向及特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四、提高就业管理水平,严格就业管理

我系为了加强毕业生就业的管理工作,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阶段统计,做到工作心中有数,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工作:

(1)组建班级QQ群,建立毕业生信息网络及交流平台,每班确定几名信息联络员,及时地传递信息和进行经验交流;

(2)从开学起对学生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材料的完善,毕业生的档案整齐、规范;

(3)强调毕业生的纪律要求,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如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严格办理离校程序,与离校学生签订安全协议;

(4)按时参加院就业工作例会,及时向总支领导汇报会议精神,落实工作内容。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系就业工作是有序、有效、有特点的,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个别学生因心理、家庭原因造成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的流动性过大等等。

我系下阶段就业从下面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组织未就业学生参加校内外专场招聘会;

2.加强已就业学生的跟踪与教育;

3.继续收集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4.完善毕业生就业交流平台,组建校友录;

毕业实习阶段情况汇报篇7

一、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制度化管理

近年来,我校对人才培样计划的实践环节内容进行了修订,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了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同时,制定了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其中包括《实习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规范执行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试行条例》、《学生实习工作试行条例》、《毕业设计双向选择制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特优论文评选的有关规定》等管理文件与制度。这些制度的执行,使毕业设计的管理有章可循,各学院根据学校的规定制定出适合本专业特点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使管理针对性更强。

二、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并实施毕业设计双向选择制度

为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也为了增强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引入竞争机制,我校从2004年起试行毕业设计(论文)双向选择制度,制定了《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的指导性意见》。2005年我校在毕业设计中试行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制度,各学院根据要求编印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册》,信息册中包括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研究方向、近三年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以及本年度拟开题目、近三年来的科研情况、对学生的承诺等内容,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的一个学期末提供给学生选择。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题目结合自己的兴趣申报指导教师,教师根据自拟辅导的人数和对学生的了解选择学生。近年来大部分专业学生能够基本满足志愿,但也出现了有的教师“供不应求”,另外一些教师“门庭冷落”的现象。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给学生的毕业设计以更大的开放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目前,全校各专业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现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三、立足于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实行毕业设计的督导检查制度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在受到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如何加强全过程监控以保证这一教学环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们实施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跟踪督导检查制度,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务处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发挥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的督导、评判和参谋作用。督导组成员除了听取专业负责人口头汇报外,还深入第一线,查阅相关管理文件和材料,到设计场所、答辩场所实地检查,广泛接触师生,收集第一手信息,填写相关检查表,做出总结。督导组的检查主要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一是实习阶段,重点检查包括实习时间、地点、组织形式、实习成果以及院系对毕业实习的评价等内容。

二是选题阶段,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确定方式、指导教师信息册的建立情况、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体系的建设情况、双向选择制度的实施情况、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情况等。

三是设计或撰写论文阶段,重点检查院系对指导教师辅导学生的要求、指导学生的方法、进度及时间要求、学生就业对毕业设计的影响情况及如何处理等。

四是答辩阶段,重点检查毕业生答辩资格审查制度或规定及其实施情况、答辩委员会的组成情况、答辩程序、时间要求、答辩评分标准或评分细则、成绩评定的方法、学生成绩分布情况等。检查方式采用学院自查和督导组抽查相结合,检查形式包括到设计现场检查学生进度、召开师生座谈会、听取专业负责人汇报、参加答辩会等。

五是后期督查阶段,安排在答辩结束后一学期。按比例抽查各专业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出对选题、培养功能和质量、评分等方面的评价,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与督导组给出成绩的符合度。

以上五个检查环节贯穿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真正实现了闭环控制。通过几个学年的检查,发现了各专业一些好的做法,及时通过教学例会介绍给其他专业。对于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向学院提出整改建议。很多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实施了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如:采矿工程专业针对毕业生人数少、指导教师实际经验丰富、实验设备先进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结合工程实践进行选题,辅导管理过程严格,答辩重视能力考核;机械工程学院制定了严格的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制度,学院的巡视检查组对每个专业进行中期检查,对中期检查时没有达到规定进度要求的巡视检查组要跟踪检查,小组答辩时发现工作量不足或未达到专业培养要求的到学院大组再进行一次答辩,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四、立足于发现创新人才、积累科研后备军,制定优秀和特优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制度

学校教务处每年从各专业评选一定比例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发现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或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的题目,从中发现创新成果,并将摘要汇编成册用于交流。这项制度实施十年来,从中发现了许多难度较大、引用新技术、体现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设计题目。从2006年开始,我校又实行了特优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制度,根据从各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中推举的题目,经过校内专家、省内相关专业专家、国内同类院校专家的三轮评审,优中选优,从选题、论证、内容、规范性、创新性等五个方面给以百分制考察,其中对创新性的要求占到了近50分。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选出10篇特优毕业设计(论文),对毕业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评为优秀和特优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信息进入教师基本信息数据库中,作为教师评优、评奖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从今年起,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全过程的真实有效性,学校开始试行特优毕业设计(论文)的预申报制度。申报特优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提供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预申报表和指导教师信息表,还要提交设计或论文进行当中的相关影像资料。督导组要参加预申报特优设计(论文)同学的答辩会,做出相应评价。用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来保证特优设计(论文)真正来自学生的实际训练过程。

在评选过程中,我们摈弃了按照学院分配名额的平均主义思想,鼓励科研水平高、反映创新能力的成果脱颖而出。去年的评选中,两个毕业生人数较少的学院在10个特优毕业设计(论文)中占了4个,而一些大的学院则榜上无名,这一结果,也促使全校各学院积极组织申报特优工作。

从去年评选出的特优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来看,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创新性实验或运用到工程实际中是特优设计(论文)的共同特点。例如,一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利用单片机原理,设计并编写了比较完整的能实际运用在车模控制中的软件,做出了合理的分析和设计,学生还根据车模的控制要求自学了模糊控制理论,在编程中实现了模糊控制。该设计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自学新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的车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车模竞赛并获奖。

评出的特优毕业设计(论文)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导教师科研能力强或实践经验丰富,利用自己的科研经费给学生提供了设计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加入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或工程实践进行科研活动,能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锻炼了自学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协作精神,尽早地将“学”与“用”结合起来。优秀和特优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引导教师将学生带入科研项目中,选择与项目或生产结合紧密的题目,发现科研后备军,也激发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了教学相长,师生良性互动的局面。

毕业实习阶段情况汇报篇8

1.1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

家用纺织品设计作为新兴产业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高速发展。纵观我国家纺行业发展历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期、起步期、井喷期,目前正进入稳定增长期。经过多年鏖战,家纺行业的竞争格局开始悄然变化,品牌家纺正在崛起。在这个阶段,随着家纺行业消费与竞争的不断升级,家纺行业正处在起步阶段向发展阶段过渡的时期,即市场的最大变化是已进入高速发展中的结构性调整周期。在此背景下,家纺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数量也逐步增加,同时,在品牌建立和品牌竞争的过程中对于产品的设计研发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对于产品研发设计人员的综合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家纺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家纺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家纺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直接影响到家纺产业的发展。因此,家纺专业的毕业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研发的创新性和家纺消费市场的产品要求,实现符合消费审美求新需要及满足生产环节工艺合理性及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创新设计。

1.2家纺设计专业发展的需要

伴随家纺行业的兴盛,家纺设计专业以服务产业为目标在相关职业院校均有开设,但各院校发展状况和水平存在差异。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内较早提出并建立家纺设计专业的职业院校。本院家纺设计专业以南通地区家纺产业为服务对象,紧密结合国内及南通地区家纺产品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并实践了“一线三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行业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完成了国家重点示范建设专业的任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该院家纺设计专业紧跟家纺产业的发展及人才需求,对专业方向进行了细分,目前包括面料艺术设计、款式配套设计及督导陈列设计三个方向。根据各专业方向就业岗位差异建立并完善了相应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职业能力递进发展的教学模式,而毕业设计正是课程体系的最终环节,是设计开发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直接体现,并且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可以说,毕业设计直接反应学生三年的学习情况和家纺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2我国家纺设计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2.1家纺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家纺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实际上就是家纺产品的开发过程,艺术化的表达与表现必须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依附于产品来实现。构筑起家纺产品风格的图案、工艺的设计,实际上是体现家纺设计的价值所在,也是评判家纺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优劣的标准。所以,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就是指导同学设计开发产品的过程。当然,设计的类型和形态不做僵化的要求,提倡丰富的表现手段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但学生必须能够具有较为明确的设计目的,并且在实现设计的过程中把握步骤,解决问题。家纺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步骤和程序内容基本包括:市场调研、灵感来源与设计构思、设计内容(图案、款式)、成品工艺(面料生产流程、款式工艺设计、裁剪缝制工艺、排料图、绣花制版图等)。家纺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的范畴包括床上用品主题型设计、区域空间配套设计、纺织品装饰设计等。这些设计内容和实现流程比较适合面料和款式方向的设计,督导陈列方向的同学采取何种形式开展毕业设计还需要思考和探讨。

2.2家纺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分析

2.2.1质量问题

毕业设计质量是毕业设计最大的问题,质量问题的产生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家纺设计的毕业设计以家纺成品的形态展现,需要以团队形式来完成。在毕业设计过程之中,由于学生都在工作岗位,因此在小组合作上面存在操作难度,或者根本在整个顶岗实习期间都没有考虑毕业设计的问题,也存在小组成员职责不明确造成的设计品质下降的问题。主观原因: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报以随性的态度。对于毕业设计与答辩考核存在侥幸通过的心理。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学生联系不够紧密,没有起到实质上积极的指导作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记录材料徒具形式。

2.2.2时间问题

一般而言,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是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学生从顶岗实习到次年毕业设计及答辩时间跨度很长,学生在出去顶岗实习阶段主要精力集中在工作上面,对于毕业设计态度较为松懈。在要求集中指导的时候学生往往也因为公司不准请假而不回校参加指导,还有的学生在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后还是没有积极地修改,最后导致时间仓促。在争取岗位和完成学业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然而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较差的同学即使是较早时间进行顶岗实习也不见得有较好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

3我国家纺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路

3.1改革内容

3.1.1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以创新、创意为主要的设计目标,消弱纯粹乏味的迎合市场所造成的设计品位低下的设计定位,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能力,毕业设计作品应该达到在符合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具有一定引领作用的水平。

3.1.2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方面:改革粗放的教学组织方法和形式,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企业招聘、参加比赛等环节涵盖到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之中,将四者互相结合。加强过程指导控制,按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毕业设计划分为若干个情境,严格按照时间阶段完成相应内容;将指导重点放在开题部分,强调开题的新颖性和创造力,每两周时间进行集中汇报指导,巡回指导要求指导教师切实做到帮助同学解决设计困难;强化较为优秀的企业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的角色影响,将企业项目与设计创新要求结合,将创新作为主旨要求。教学侧重点方面:改变原先过于强调企业真实项目所造成的毕业设计造假和水平下降的状况,侧重于以设计创意为本源,同时兼顾企业生产需求和生产工艺实现的可行性,注重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程度。

3.1.3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转变原有的一次性毕业答辩的单一性,将过程指导、作品质量及作品展示计入综合考评成绩。答辩内容要求有过程材料、汇报演示(ppt)、设计方案(完整的设计开发过程)、及成品展示四个方面。此外,聘请家纺设计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企业研发设计人员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的教学和评价。

毕业实习阶段情况汇报篇9

以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7届共有毕业生1883名,其中学生党员90名(占2007届毕业生的4.78%),含正式党员6名,预备党员84名;2008届共有毕业生2187名,其中学生党员224名(占2008届毕业生的10.24%),含正式党员32名,预备党员192名。通过对2007届毕业生党员的跟踪调查,截至2008年10月31日,有68位预备党员按时转正(占2007届毕业生预备党员的81%),还有16位预备党员未按时转正(占2007届毕业生预备党员的19%)。分析16位预备党员未按时转正的原因,其中8位预备党员是由于联系不上,造成组织关系尚未转出;4位预备党员是将组织关系转接到其所在的村、社区、街道党组织;3位预备党员是将组织关系转接到人才市场;1位预备党员升学,组织关系转接到自己所在高校的学生工作党支部。

因此,探索新时期高职毕业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方法,使毕业生预备党员能够在毕业后过正常的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接受继续教育培养,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目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职毕业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毕业生党员预备期培养考察还不够完善,教育管理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备期培养意识不强。有的支部或党员往往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较重视,而对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不够重视。(2)预备期培养连续性抓得不到位。三年级发展的学生预备党员,到最后一个学期基本上都在企业单位实习,在学校的时间很少,与培养人的接触更少,如果党支部对学生预备党员思想汇报方面要求不严,抓得不紧,对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往往无法到位。(3)预备期培养队伍力量不足。各基层党组织的培养工作任务重,党务干部人员偏少,发展学生党员人数多,任务重。培养联系人多为专任教师和辅导员。专任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重,辅导员管理工作事务性的多而杂,特别是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阶段,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量更为繁重,造成培养联系工作经常被教育教学等工作所挤占。

1.2组织关系无法接转造成党组织与毕业生预备党员联系困难,无法继续培养考察

毕业生预备党员在校期间都经过学习小组、系分党校、党委党校的学习培训,但仍有毕业生预备党员对如何与党组织联系,如何交纳党费,如何申请转正,如何接转组织关系等具体事项不是很清楚。有的高职生毕业后没能马上找到合适的单位,有的时常变换工作单位,他们便把组织关系寄放在母校。对这些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便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不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不能按时交纳党费,有的预备党员远在千里之外,加上工作繁忙也没主动向支部写思想汇报,支部对这些预备党员情况也无法了解,以至耽误了按期转正,甚至有的党员毕业后便杳无音信,而组织关系却还滞留在校[1]。

1.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关心不够

目前高职学生就业单位大都是非公有制的经济实体和社会组织。用工形式多为聘用合同制,用人单位更多关注其工作能力、水平、态度,对他们的政治思想关心得很少,甚至有的用人单位没有党组织,无法接受其组织关系,也谈不上对毕业生预备党员进行继续教育培养、考察,更谈不上讨论其转正的问题。

1.4工作单位与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脱钩

有的毕业生预备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到其所在社区、街道的党组织。他们每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除了参加必要的组织生活外,很少有机会与社区、街道的其他党员接触。有的毕业生预备党员的工作单位与其户籍所在的社区、街道相距甚远,或根本不在一个地区。这些现象都造成社区、街道的党组织对这些预备党员的情况了解得不多,甚至不了解。因此,也难以按程序讨论他们的转正问题,这也给毕业生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带来困难。

2加强高职毕业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高职毕业生党员作为同龄人的先进分子,他们具有高于同龄人的思想品德、理想追求和学业成绩的特点。然而他们还处在青年这个特殊的年龄层,个性特点很明显,一方面,他们进取心很强,另一方面,成长于体制转型和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的时期,生活阅历的单纯、锻炼机会的缺少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导致他们在一些问题上认知和行为相悖离、价值目标取向发生扭曲,特别是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组织原则、纪律及党员的义务、权利等可能仅仅是理论上的理解。对如何接受组织的管理监督,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自觉性、责任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怎样做一名新时期的合格共产党员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入党动机还需要不断净化。他们刚告别校园,离开家庭,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社会阅历、社会实践不够,对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在预备期间,作为学校党组织有必要针对他们的年龄和个性特点等,继续给予必要的教育和帮助,让他们始终感到学校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使他们能尽早在思想上成熟、在自己的岗位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1提升对高职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通过几年努力使学生党员总数的比例在总体上有较大幅度提高,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2]。”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很多将(或已经)进入非公有制经济和组织之中。在这些非公有制的经济实体和社会组织中,党的工作相对薄弱,甚至有的用人单位没有党组织。高职院校重视并抓好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抓好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使一大批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加入到党内来。他们进入这些经济实体和组织,则有利于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扩大党组织影响的覆盖面,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2强化基层党组织对预备党员毕业前的培养力度

其一,树立持续培养意识。通过支委会、党员大会、系分党校、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全体党员对学生预备党员培养的重要性、程序性、规范性有更为统一、正确的认识。其二,强化落实,按章培养,持续跟进。

(1)基层党组织按照规定,根据本系实际情况和学生专业特点,为每一名学生预备党员配齐培养联系人。(2)加强培养联系人与预备党员的联系、交流。无论预备党员在校内或是校外,培养联系人均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通过面对面谈话、QQ谈心、书面思想汇报、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建立与预备党员的联系,形成“每月一联系,每季一汇总”的联系制度,建有“预备党员联系培养记录本”。持续跟进,搭建培养联系人与学生预备党员间的互动体系。

2.3建立健全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

其一,制定毕业生党员管理规定,从制度上保证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管理规定中,要对毕业生党员如何接转和何时接转组织关系以及对组织关系一时未能转出去的学生如何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各级党组织和毕业生党员个人都十分清楚毕业后应该怎么做。

其二,认真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转出工作。在毕业生党员离校前各学生工作党支部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原则上要求所有毕业生党员在毕业后都要将组织关系及时转走,并向他们指出可接转组织关系的几种渠道,让学生及时与有关党组织取得联系并接转组织关系。同时对毕业生党员转走组织关系后,学校党组织还要认真做好跟踪了解工作,要求他们及时与所在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预备党员要及时提出转正申请等。

2.4加强对滞留学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首先,党组织要与确实因各种原因一时无法转出组织关系的毕业生党员签定协议,一般规定他们在一年内要转出组织关系,最长不能超过两年,不能将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在学校。否则无法对他们加强教育管理。

其次,要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对流动毕业生党员要做到“三有”。一是要有流动党员联系卡。党员外出前,由所在支部发流动党员联系卡,让党员填写好外出地点、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并备份给党支部,以便随时联系。二是支部要有流动党员联系人。要求流动党员每月向联系人报告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学习情况,联系人则定期向支部通报流动党员的情况,做到毕业生党员离校不离组织,离校不离教育管理。三是要有考核检查制度,组织部门要对各系党总支流动党员情况采取“一月一督察,一季一调查,半年一小结,年终交总帐”管理方式,对流动毕业生党员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毕业实习阶段情况汇报篇10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液压与气动;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产、管理一线技能型人才,是一类传授技术和技能的教育。这种类型的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不能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制,要强调以学生为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要扮演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与协调人的角色。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系列基于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简称。它包括了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到职业教育领域,尤其在德国该方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使用。

本文基于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我国国情与学情,采用传统教学与行动导向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组织教学。

1.液压与气动课程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开设的对象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数控维修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高中后三年制的高职学生,每学年有400多学生需要在第三学期学习这门专业必修课,共3个学分,48学时。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有:机械制图、计算机二维绘图、计算机应用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训、车工实训、钳工实训、电子电工技术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液压与气动课程的学习做好了准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如:工控自动化应用技术、工控自动化应用方案、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2.传统的液压与气动课程的教学方法及问题

高职院校中,很多液压与气动课程的老师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本科教学法,即按照知识体系从液压系统的简介、五个组成部分、基本回路到最后的典型液压系统分析。

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部分液压与气动精品课程建设院校,部分教师开始尝试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进行液压与气动的授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纵观许多采用项目教学或者行动导向教学的新教材,发现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理论教学,给人的感觉是换汤不换药。

因此,这样的改革实质上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过是挂了行动导向的名头。结果往往是学生与老师都觉得没有意义,老师们又回到了习惯的传统教学方法。于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再次出现:一边是学生报怨教师教的不好,一边是老师指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差、不愿意学习。这使得我们必须再次深入思考如何正确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3.基于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液压与气动课程的实施

为避免学生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无法开始项目的学习,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先安排了24课时的基础知识讲授,内容包括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五个组成部分、基本回路和仿真软件使用;然后进行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由易到难安排了三个项目,其中二个液压项目(多缸顺序专用铣床液压传动系统的分析与仿真、铜铝屑压块机液压系统的分析与仿真)和一个气动项目(工件夹紧的气压传动系统的分析与仿真),共八周24课时。新的教学计划中,液压基础知识部分与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讲授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最常见的元件、最基本的回路,只要求对液压系统有基本的了解。通过三个项目的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掌握常见的保压回路、调压回路、卸荷回路、换向回路和调速回路;掌握液压系统的控制要求;能分析中等复杂液压系统、熟练运用仿真软件去检验液压系统的动作顺序与具体要求;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下面以项目2为例,详细说明本课程项目教学实施的全过程。阶段1项目初步分析:老师下达《铜铝屑压块机液压系统的分析与仿真》任务书;学生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对项目进行初步的分析,并填写任务书中的计划分工表,分析记录可能存在的困难与解决办法;老师了解各组的计划分工情况,了解存在的困难。阶段2项目详细分析:学生完成系统简介、图形符号的名称与作用、系统工作状态分析、各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分析、各电磁铁的得失电控制分析、画出各工作状态时的液压油的流动路线图、系统基本回路分析等分析任务,老师巡察了解各组计划分工执行情况、了解进度、以及存在的困难、检查记录手写的项目报告书完成情况。阶段3软件仿真:学生利用automationStudio软件正确选择系统所需元件、连接系统仿真比较系统各个动作时液压油的流动路线与之前手写报告的区别、修改系统元件的参数,观察改变之后,动作变化的原因、记录仿真过程的图片、动画、数据图表、制作带解说的系统工作过程视频。老师与学生讨论,提供一些建议。阶段4撰写电子的项目报告与ppt:学生需要说明系统的工作过程与分析结果,遇到的难点与解决的办法,进行总结与自我评价,简述优点与不足。老师准备小组自评表、同行专家小组考核表、项目考核成绩登记表等,并组织、筛选确定汇报的小组及成员,以保证下一次的汇报与评价工作顺利开展。阶段5汇报与评价:学生公开汇报与自我评价、同行专家小组评价、交手写的项目报告、交电子的项目材料:小组考核表、同行专家评分表、电子的仿真原文件、带解说的视频动画、ppt与woRD。老师课上组织汇报与评价工作的正常实施、适当点评、记录、收集资料,课后整理资料归档、登记成绩。

4.课程实施的保障及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法最困难的阶段是实施。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充分利用了automationStudio仿真软件与学生的笔记本电脑,有效解决了项目实施这一最大的难题,让所有的同学都能行动起来,在行动中自主学习。

在项目教学阶段,并不是老师发了任务书与考核表就万事大吉。没有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新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取得成功。行动教学法对老师的要求更高,需要老师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巡视、观察、记录、评价,此外还需要就某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与共性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全班性的讨论与汇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顺利高质量的完成项目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5.结语

教育是强国之本,作为老师应该负起这个光荣的责任。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学情,改变是必然。如何去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教学道路,需要所有一线老师脚踏实地、负责任的、认真的实干与探索创新。

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已经被证明是能够有效开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由于国情不同,把德国的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到中国教育教学中来,是不符合中国高职教育的客观现实的。我们没有拘泥于行动教学法的表面形式与方法,大胆创新,抓住其实质,在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实践中探索了符合中国的行动教学法,事实证明易于操作、行之有效,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Riedl,alfred.HandlungsorientierterSteuerungstechnik-UnterrichtpneumatikundelektropneumatikanderStaatlichenBerufsschuleweilheim.[J].Lernen&lehren,1996,(11):6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