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十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十篇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8:43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篇1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素;过程

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对城市道路空间进行研究,并且实现景观布置的一个具体过程。具体而言,是对城市道路或者城市中某个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全面综合设计,根据城市道路的特色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加舒适、适宜的环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追求。通过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改进城市道路的环境质量,对空间进行有效利用,进而促进城市道路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深入开展。其中,景观设计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对城市道路的景观风貌进行规划、对街区进行设计、对城市道路的历史文化要素进行规划设计等。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加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要素以及过程分析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在城市规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设计内容,是对城市景观功能进行实现的重要步骤。城市道路的规划与景观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城市道路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等。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是为了使城市中的各种要素能够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2.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要素

2.1.1城市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城市道路都有与其它城市不同的特色,这是城市景观设计中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以及地貌等,都是自然环境要素的内容。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根据城市道路当地的特色进行设计,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比如,临海的城市道路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进行景观设计。靠山的城市道路,则可以充分利用山资源,加强对山的开发和利用,形成有特色的景观。

2.1.2城市道路的建筑特色。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反映,建筑特色对景观设计也有很大影响,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建筑的形象也决定了城市道路的景观特色。比如,我国南北方的温度差异较大,在北方的建筑,一般是将就保温性能的保障,南方则主要考虑建筑的通风、隔热等,再加上南北方的环境差异,在北方的一些城市道路,其街区一般比较宽大、笔直。南方地区由于人比较多,地比较少,因此,很多城市道路的建筑比较密集,从而形成街道狭窄的景观形式。建筑物的风貌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具有一定指导和影响。

2.1.3城市的人文特色。人文环境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人文特色的形成,往往是由历史过程决定。城市道路在发展过程中景观历史的变迁,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文化历史以及人文特色的反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在现代化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城市道路的人文特色进行充分体现,不仅要对传统进行传承,还要结合现代化的理念,对人文特色进行发扬。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城市景观设计都面临着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人文特色的保持以及发扬对于城市道路的个性化建设,以及城市内涵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准确把握城市道路的人文特征,才能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保持城市道路的灵性,彰显城市道路特色。

2.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

2.2.1对景观进行分析。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环境学、生态学等相关理念,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损失进行估算。尽量采取措施将损失降低,并且要对景观进行详细分析,制作相应的评价图,为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2.2.2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城市道路的景观规划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将景观规划区域分成几个比较大的板块,每个板块承载不同的功能,如休闲区域可以进行公园规划设计;商业区域可以进行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等,要从整体环境的策划上进行景观规划,保证城市道路的功能有效发挥。此外,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对景观规划的内容进行具体反映。比如,对道路、道路两旁的草地、道路两旁的建筑等方面的设计,都是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特色以及资源进行设计,营造一种适合生活、视觉效果良好的景观环境。

3结语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也逐渐加大。景观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的配套工程,相应的规划设计部门要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智博,马力,杨岚,胡金萍.从城市规划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J].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发展,园林建设已经成为人们密切关注和重视的热点问题。道路绿化作为园林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大,新建公路线不断增长,对道路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城市绿化景观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经济性原则

当前我国国土资源非常稀缺,面对城市中相对密集的住宅环境,良好的城市绿化景观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城市绿化的景观开发,其经济性与成本控制也是所有开发商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既要满足良好的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为城市居民营造出和谐的生活与居住环境,又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的经济性与适用性,不要“华而不实”。

2.生态适应性原则

在我国北方地区中,水分并不充足,在城市绿化景观植物的配置与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植物的耐性和抗性,通常而言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耐旱,而本土植物也相较外来植物更加耐旱。为此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可以多配置深根性本地植物,并处理好多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最好的方式是模仿自然界的群落结构,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和复合型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以获得良好的长期绿化效果。

3.协调性原则

城市绿化景观设计的初衷是创造美,从而使城市的自然景观做到人居与生态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对城市道路绿化和小区绿化景观的设计中,应根据道路和小区的环境与特色,合理布局并因地制宜,强调景观设计的整体协调一致,并重点考虑景观设计与周围建筑空间相协调,从而真正实现绿化景观的自然性与协调性。

4.季节性原则

为了使城市中的植物景观能够再现自然,进而生成合理和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因此在绿化景观的设计过程,应当重点考虑到不同植物之间的季相特征,尽量使景观配置中的植物,能够达到三季有花和四季常青的标准。而春季的繁花似锦,夏季的绿树成荫,秋季的硕果累累,冬季的枝干虬劲,都为城市中良好的时序景观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及注意问题

对于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来说,要想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施工能顺利开展,同时又能保证建设施工质量,就应该在初始阶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

1.应该调查和了解相关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路段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时才能尽可能避免相关矛盾问题的出现。施工地段、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的了解与调查,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前尽可能地准备周全,主要包括相关绿化种植地区的土质情况,施工城市道路的绿化现状,绿化景观施工周围的管网、架线分布情况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与施工部分应该特别注意相关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分车带施工部分,道路绿化的中心环岛,道路绿化施工的林荫带,道路绿化景观施工中的行道树部分等。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中要了解主要的设计主体,针对要实现的不同功能进行不断地改进,完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效果。对于不同功能的城市道路路段的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以及包括相关绿化植被的种类选择,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进行有特点的区分。

3.了解绿化景观施工道路行人的交通出行特征等问题。这样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才能更好地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选择,力争做到美观大方,而且不影响城市道路功能,这样道路绿化植被才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另外,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道路绿化植物之间的协调,还包括城市气候环境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生长情况的影响等,也应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充分考虑。

三、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景观季相变化不丰富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它的四季变化既是其对气候的一种特殊反映,又是城市道路景观中感受最直接的景致。但目前中小城市在道路绿化中普遍存在春季观花乔灌木较少,秋季观叶树种较少,彩叶树种更少现象,不能充分发挥道路绿化植物的观赏特性,使得城市的生机和活力显得不够。有的城市更是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导致这些树种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更是影响了道路绿化的整体效果。

2.绿化种植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相互矛盾

如果在高空电线下及地下埋有管网的地段栽种大型乔灌木,植株因向上长势减弱,向下根系无法伸展而死亡。有时遇大风季节,线路中断还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而因线路阻挡,疏枝不及时或破坏树型结构,更会景观到道路的整体景观效果。

3.道路绿化用地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

景观设计时没有规划性,多种种植方式并存,不能形成点、线、面的统一效果,乔、灌、草的搭配也很随意,追求丰富立体景观效果

四、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发展对策

1.扩展植物种类

在进行道路绿化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多运用一些季节性的景观植物,在每一条道路上都可以呈现具有特色的绿化植物,选用一种植物作为主要绿化植物,之后选取相应的树木进行一定的辅助,也就是说,不要将所有道路的绿化设计成一种形式,一定要进行丰富的设计,运用不同品种、形状的绿化植物进行施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增加攀援植物与地被植物的运用,扩大覆盖率,并且适当增强适应强、观赏价值高植物的栽植数量,扩大道路的绿化面积。

2.强化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的应用

利用多样化的园林植物,增强道路的绿化效果,建立稳定、多层次的植物景观,强调生物多样性与城市绿地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假如大面积栽植单一品种的植物,非常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进行道路绿化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绿化树种,丰富城市道路景观。在提高道路绿化水平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强对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的应用研究,实现各品种的结合,增加绿色叶面积指数空间,提高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

3.强化垂直、立体、拆墙透绿等绿化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绿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整体效果,同时在交通繁忙路段进行绿地规划。加强对道路绿化形式的研究,建立相应的绿化景观。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垂直、立体、拆墙透绿等绿化方式在道路绿化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应用立体绿化方式的时候,可以有效扩展绿化空间,在广场、公园等绿化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有效增加了绿化面积,使道路绿化效果显得更加整体。

4.提高绿色生态意识,降低人为破坏

在进行道路绿化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绿色生态意识的提高,强化对绿化植物的保护,不要为了个人私欲进行植物破坏。绿化部门也要进行积极的宣传,深入细致的开展相关工作,逐渐提高人民群众的绿化意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城市规划与道路绿化设计的作用,实现道路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绿化景观的设计人员更应当注重提高在景观设计中的内涵,通过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出植物的绿化功能和环境清洁功能,并通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使城市能够再现怡人的自然风光,为城市居民真正营造出和谐的生活与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亚茜.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篇3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设计方法

在城市的绿化工作中,对于道路的绿化发展较为迅速,绿化和修路同时进行。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城市道路中主要包括交通型的道路和生活型的道路,其中生活型的道路主要是供人们在生活和出行过程中进行使用,为人们提供生活交通的便利。和城市中的主干道相比,生活型的道路在使用功能、尺寸和路面宽度等方面以及使用中的交通流量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对道路两边的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也和主干道的设计方法不同。对生活型道路的绿化措施进行研究对于城市道路的整体绿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们的居住环境的条件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1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的具体类型

在城市中,生活型道路和其他使用的高速路以及其他的交通道路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在对其进行绿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道路的路面宽度、和人流量等因素。在城市中,通常将生活型道路的绿化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中包括城市街道绿化、游赏步道绿化和生活工作道路绿化。

1.1城市街道绿化

在城市中的街道主要分布在城市中的各个支干道,在道路中通过的车辆数量较少,路面的整体宽度较窄,主要分布在城市中的一些年代较久的街区和新城区的支干道中。在道路的使用过程中通常为人行和小型车辆的行驶。在对这一类的道路进行绿化的过程中主要对道路两旁的绿地、树木以及花坛等进行绿化,从而使得城市街道在整体上得到美化。在城市的生活型街道中主要以街道中的花台的绿化为主要的绿化形式。在城市街道系统中进行植物的绿化需要遵守一街一景的原则,保证景观设置的合理性和视觉效果,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在城市的街道中,并没有对机动车辆做出明确的限制,在进行机动车道的设置时期宽度较窄,在大部分的道路中并没有将车道和人行道进行明确的区分,在少数的街道中采用的是机动车和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的形式。在进行城市街道绿化的过程中,将花坛和道路两旁的树木种植进行有效结合,实现空间内的连接面中的各种景观相适应的绿化效果。

1.2游赏步道绿化

在进行游赏步道的绿化时,要充分考虑其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多的特点,尤其是在进行一些商业步行街和沿江路以及公园中的道路步道的绿化时要充分考虑供行人游赏所用的道路的绿化,从而为市民的正常行走提供有力的条件,同时也对与城市整体的道路绿化进行了充分的细化。城市中的步行街是公共空间中的重要休闲空间,在对这些道路两旁的植物进行绿化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满足公众空间的绿化要求,还要设置相应的市民休闲空间,进行花坛、雕像的布置和相应的游乐场地的设置。在进行步行街街道绿化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和街道整体相呼应的雕塑,为了在道路中增加自然景观的设置效果,可以针对道路景观中的雕塑的外在形式和使用功能进行设计,在和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的基础上使得道路具有自然、有趣的特点,从而使得游赏型步道更加具有特色。

1.3生活工作道路绿化

对生活工作道路进行的绿化主要是指在各个居住区内和企业以及事业区域内使用的道路,在这些环境中,居民的聚集程度较高,在使用中的道路类型主要分为居住区和办公区的道路绿化。在居民区中的道路主要是对各个住宅之间进行连接的道路,主要为游园式,宽度为两米左右,供行人和小型车辆使用。在布置绿化道时要在道路之外的一米左右,为之后大型的消防车和急救车的使用提供便利。在绿化中紧靠路边进行植物的栽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道路景观的特点。在行道树的设计过程中摆脱以往的固定行列的设计模式,采用生态和变化的方式对树种进行选择和合理配置。

2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

2.1精致美观

生活型道路主要是供人们生活使用的道路,因此在对路边的景观进行设计时,就要求其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建设出观赏型的道路就不能够将植被和色彩进行大面积的使用,如果色块过长,就不能够保证整体的景观效果,降低了观赏性。同时设置时也要做到精美和细致,对景观的细部进行严格设计,实现整体景观的精美的要求。

2.2实用性

生活型道路景观的设计要能够满足实用性的要求,在夏季为人们的出行提供阴凉,同时在冬季也要能够满足阳光的照射条件。因此就要对树形进行充分的考虑,将不同季节生长的树木进行搭配,保证其整体的空间效果。

2.3合理选择植物

在生活型道路的绿化过程中,要保证植物的选择能够和道路的整体环境适合,综合使用多种树种,提高绿化效果,保证整体的美观性。在底层灌木植物的选择中不仅要保证其色彩和尺寸的合理性,还要保证其能够为产生芳香的气味,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在进行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于行道树的种植,种植的树木要能够保证人行和车辆的行走能够满足安全性的使用要求。在绿化设计中将行道树和花坛植物进行充分结合,满足道路的使用功能。由于生活型道路的路面较窄因此就要将植物进行单排种植,根据树冠的最大面积确定株距。种植的树种的枝干的直径最小为5cm以上,树木的第一个分支点要超过行人的高度,保证道路的正常通行,对于车辆和行人共同使用的道路中,要满足其同行的安全需要。

其次是在进行道路的色彩搭配的设计时要使其能够满足视觉效果。在生活型道路的设置中,要保证其色彩设置能够具有一定的特点,将色带的宽度设置为固定距离,在每隔一段距离就进行重复设置,色彩的设置受到路面的宽度和整体效果的影响,因此就要保证色块设置的合理性,采用多样化的图案设置,增强其观赏效果。

再次,利用景观小品进行设计,能够增强道路的文化效果和舒适性,在游赏步道中设置景观,例如喷泉、雕塑等,使景观增添情趣。在步道中设置喷水池和树阵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省空间,同时也能够为行人的通过提供便利,同时也能够使景观更加生动。在步道中设置雕塑是对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的良好反应,在道路绿化中进行使用不仅能够对景观起到装饰作用,同时也将更多的文化元素加入到了生活环境中。

最后,在进行设计时要保证植物的设计效果具有节奏感,为道路中的行人和车辆提供导向作用,这就需要对植物的种类选择进行考虑,利用不同的植物体现出节奏感,在植物中增加球状植物和柱状植物,集合道路的弯曲程度,体现出景观中的节奏感。

3结束语

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的绿化是将人工艺术和自然环境进行充分结合的有力方式,其在设计的过程中体体现出的艺术美和意境是对城市文化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对于绿化景观的融合和进一步地升华。生活型道路是城市道路中的重要部分,其对于城市中的人们有着十分重要的连接作用。在进行城市生活道路的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够充分发挥道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加强对于生活化道路的绿化建设能够有力推进城市整体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实现居住环境的改善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

参考文献:

[1]袁照杰.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2).

[2]李翔.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7).

[3]徐文辉、范义荣.杭州市城市街道绿化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7(9).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景观设计;生态功能

abstract:themainbodyofabookbriefhistoryhavingdiscusseddevelopmentofcityroadafforestation,theroadhasafforestedandthelandscapearchitectureplanandaestheticsprincipleaccordingtothecity,theroadhasafforestedtheeffectandfunctionalanalysistothecity,thetypethattheroadafforestshascarriedoutdetailedinvestigationanddiscussion,netafforestationhasreformedandanexamplewithChangShaCitycityroad,summaryhavingsetforththecityroaddetailedlyafforestingdesignandplantselectingandusingway,havingcarriedoutconcreteanalysisontheorganism'shabitsfunctioneffectthatthecityroadafforests.

Keywords:cityroad;afforestlandscape;landscapearchitecture;organism'shabitsfun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094-03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创建国家绿色环保迅速发展的进程,全国各地城市争创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的热情高涨。以美化家园,改善城市形象,为城市营造优化美好的生态环境,正在全国各地城市大规模展开。作为城市的主心骨――道路。道路中间和道路两旁的绿地,也同样得到重视和发展,并且以它独特的绿色艺术景观魅力,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道路绿地,是道路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因素。道路绿地绿化线,可以使城市连成一个整体,道路绿地绿化类型、形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城市的印象。

2城市道路绿化的发展

道路绿化是在建立了城市和城市交通,有了交通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布局,形式都不同,所形成的城市人文环境也不同,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市民的审美意识、生产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及道德水准等等。

道路绿化最初是以行道树种植的形式出现,其后在秦朝、三国、晋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都有称之并木、并树、街道树、行道树等名称的出现和记载。在1986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列有“街道绿化”的目录中,解释为:“在城市的道路用地上采取栽树、铺草和种花措施,以改善市区的小气候、降低车辆和人流的噪声,净化空气,划分交通路线、防火和美化城市”。

社会的进步,促使城市的兴起,商业的繁荣,交通的发展,道路的发展,更加速城市为适应城市生活而形成城市大规模的交通网络,使城市道路绿地突破了一条路两行树的简单模式,取而代之出现了园林大道的绿色艺术新景观。

3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和功能分析

城市道路绿化对城市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改善城市气候,降低车辆、人流的噪音、降低扬起的尘埃,净化空气,使城市空间洁净。

3.2以种植绿化来划分交通线路,不但起着指示路标的作用,还可以起着防火及美化城市的作用。

3.3城市市区内道路绿地与绿地之间建成一个整体,还可以起着美化街景、衬托和改善城市面貌的作用。

3.4城市道路绿地还可以起到遮荫、降温、调节气候的作用。

3.5在道路方面,道路绿地还可以用来分隔与组织交通、诱导视线,增加行车安全和人行安全的作用。

4道路绿化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种植目的,道路绿地绿化分为景观种植和使用功能种植两大类型:

4.1景观栽植

主要是从绿地的景观艺术角度进行栽植,其形式可分为:

4.1.1行道树式。所谓行道树式,即沿着道路两侧各种一行乔木或灌木,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简单形式。

4.1.2自然式。这种道路绿地的规划种植方式,主要是用于道路有较大的空间(空地),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配置的种植各种乔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植物的品种。种植时一定要注意植物的高低、比例、疏密度、树木形状、色彩的搭配,形成生动、活泼的自然气氛。

4.1.3丛状式。沿道路两侧的绿地配置主要以乔木为主,再加上灌木,在南方以常绿树和地被植物作封闭式的种植。突出道路的开宽视线和人行道的安全感,特别是在道路的交汇处,城乡结合入口处,应用此方式进行配置种值。但要注意成行成排的整齐种植,才能反映出整齐的美感,切忌杂乱无章。重点在交替变化中掌握,才能显示出植物群落的美感意境。

4.1.4规划式。按道路的走向线条,按道路两侧的绿地空间,进行整齐、对称的排列配置种植。同时,注意乔木灌木的选取要同一高度,同一胸径,形状整齐的规格。显示出整齐划一的美感,规律性强的韵律,便于路上高速行车,有好的视线感觉。

4.1.5立体式。先在道路两侧绿地边缘种植高度5mm以上,胸径10~15cm的大乔木作第一层布置,第二层种植高度在3m,胸径在5~6cm的小乔木,第三层种植经过修剪整形灌木,第四层即最后一层,分别种植地被植物。形成层次分明,立体性的布置。

4.1.6中间绿地带。中间绿化带指在开阔的主干道中间绿地,采用在中间中轴线配置种1~2种高度在3~5m,胸径10~12cm的乔木(不要超过3种),乔木要有一定形状和景观要整齐一致,然后在乔木树下种植形状整齐的灌木,一定要修剪好。最后种上地被植物,显示出分道式安全绿色通道的作用。

4.2功能的栽植

功能栽植是通过绿化栽植达到遮蔽、装饰、防噪音、防风、防火、防暴雨、减少尘埃的目的。

4.2.1遮蔽式栽种,是指用绿色植物遮挡住一个方向,避免暴露全貌。例如:在道路某一地段有冒烟的工厂,垃圾场或破旧的建筑需要遮挡;因此设计种植一些比较高大的植物或攀援植物达到遮挡的目的。

4.2.2遮荫式栽种。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夏天季节比较炎热,道路上的温度比较高,栽种遮荫植物十分重要。因此,在南方地区必须选种覆盖面大、遮荫度大、常绿的遮荫树种。

4.2.3装饰栽种。利用有颜色的植物,如红叶李、一品红、红枫、红继木、大红油铁、黄榕、花叶榕、花叶垂榕、三色勒杜鹃等作为道路绿化带、分隔带作局部的隔离和装饰美化的作用。

4.2.4地被植物(含草坪)。利用地被植物如:小埠兰、吉祥草、蒲草、花生藤、马缨丹、黄金叶、铺地锦、银边草及台湾草,假剑草、大叶油草等,栽种在道路两侧的空地,起着防尘、防雨、防暴雨冲刷、减少噪音及覆盖地表面上黄土的作用。

5城市道路绿地绿化设计的应用实例

5.1城市道路绿地绿化设计实例

道路绿地是城市空间的重要景观因素。作为道路,与建筑物、广场均为建筑材料构成的硬质景观,无生命活力的表现。绿化绿地是种软材料,它具有生命活力,可以人为地进行种植修整,移动、改造,创造出优美的景观,这种美丽的景观其它材料不能替代的。因此,在道路绿地绿化规划设计中,一定要掌握与城市建筑、与道路、与交通、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以长沙为例,近年在城市道路绿地系统规划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形成了芙蓉路、五一路、韶山路、湘江大道风光带、潇湘大道、岳麓大道等多条极具地方园林城市特色的城市路道。

如改造拓宽后的韶山南路路幅宽60m,双向8车道,道路中间还设有宽达10m的中央绿化带,两侧还设置了彩色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根据城市道路的特殊要求,从交通分流和道路美观两方面综合考虑,分别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以及机动车道的中央隔离位置设计了绿化带。沿线绿化带内、地道与挡土墙位置以及沿线绿地的绿化苗木配置、亮化的选型以及整体线型都进行了认真地斟酌,达到了良好的美化效果。为了让市民和游人在闹市中有一个休闲的处所,建设者还在道路全线两厢设置了20余处庭院式绿岛。拓改后的韶山路车水马龙,人们在闲瑕时出门漫步,映入眼帘的绿地中一丛丛月季、海栀子、美女樱、月月桂等花卉姹紫嫣红;一行行高大挺拔的玉兰与香樟树相得益彰,给人一种目不瑕接的感觉;到了夜晚,中央绿化带内整齐而柔和的景观灯与两侧明亮而壮观的道路照明灯齐放光华,更给人带来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感觉。

5.2城市道路绿地绿化设计应选择好适宜园林植物

从以上可以看出,道路绿地设计要结合城市特点特色选择好适宜的园林植物,形成优美、稳定的景观。因树形、叶形、叶色、花色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景观,不同的效果。

根据道路景观及功能的要求,要实现道路绿化四季常青,经常有花的景观,就需要多品种的配合与栽植的多种形式相协调、相匹配,才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设计和种植的时候,就要显出春、夏、秋、冬均有的相宜景色。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道路,不同的交通线路,不同的视线和不同的观赏要求,处理好植株与植株之间的间距。还要考虑各种不同树木品种的不同生长特性、树形、树的景观及树种植之后长大长高的因素。

不同的城市,应有不同的道路绿地形式、不同的植物品种。同时,还应考虑有些已选取和评定有市花、市树的城市,均可以将这些市花、市树作为城市地域的象征。如长沙杜鹃、香港紫荆、洛阳牡丹、梧州荫香、昆明茶花、南京雪松等,都能使绿地显示富于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特色使人感觉它特有的特色,十分耀眼美丽。值得注意,不要搞单一化,要选配品种,如:除以香樟为主要树之外,还可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细叶榕、大叶榕、高山榕、白玉兰、大叶紫薇、盆架子、桃花心等进行搭配。同时,还搭配和种植棕吕料植物,如金山葵、霸王棕、老人葵、鱼尾葵、蒲葵等,显示出南方城市特有的丰富多彩的特色。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立地生活环境条件,不同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适时适地地选择树木品种,使不同的城市,有不同风采的植物,构成美丽的景观。

5.3道路绿地要与城市道路使用的性质、功能相适应

不同的路网产生不同的绿色植物种植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类型,特别是在城市内的人行道、公共汽车道、残疾人通道等这些特殊的道路,种植的绿色植物都要符合这种特殊用途的特殊道路。

另外,为了解决道路拥挤和分流的作用,高速汽车行驶的高架桥、快速干线的道路绿地绿化,在设计时着重点放在尺度、比例上。也就是说所选的树木品种不宜高大,不宜过密。力求规格一致,整齐排列,使驾驶员视线不受任何阻挡。

5.4道路绿地设计应注意城市土壤条件和加强管养水平

城市地下的土壤成份,十分复杂,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应进行换土,加强水、肥。种植前还对种植现场的垃圾杂物,进行清理,加强对病虫害的观测,一旦发现,立即喷杀。种植后要做好修剪整形工作,保证树木有优美整齐的景观。管养工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细致工作,一定要做好,才能保持道路绿地景观的长期优美状态。

6城市道路绿地绿化的生态功能作用

城市道路绿地绿化对城市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作用,主要的生态功能有:

6.1道路绿地犹如过滤器,可以减低尘埃、净化空气。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长沙市绿化街道上,距地面1.5m的高处,含尘量比没有绿地的街道上含尘量低56.7%。而显著的是草坪,草坪的飘尘浓度仅为地面的五分之一。

6.2特别是种有行道树的街道,乔木的树冠具有遮荫降温的功能。当夏天的太阳光辐射到树冠的时候,20%~25%热量反射回天空,35%被树冠吸收。加上树木的蒸腾,作用所损耗的热量,都有助于降温。据有关部门测定,夏季有树荫的地方,一般比没有树荫的地方要低3~6℃。

6.3道路绿地的植物还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根据有关部门测定资料的显示,草坪的地面大约20倍左右。行道树通过叶,枝茎的蒸腾作用,能使周边的空气水分增加20%。

6.4道路绿地的植物能吸So2、Co2等有毒气体,有树木如白千层、桉树、桂树还能放出杀菌剂将有害有毒的细菌杀死。

6.5绿色植物还能制造氧气,供我们人类吸收。

6.6道路绿地、绿带、绿篱还可以起着隔音和降低噪音的作用,根据有关部门测定资料显示,通过2m宽的行道树、1.8m宽的绿篱可减少噪音30~40ab。

6.7道路绿地的绿化带还可以起到防风、防暴雨的作用。

7结语

综上所述,与人为本,创造一个适应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绿色优美空间环境,城市道路绿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创建绿色环保、模范城市的一个重要目标内容。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07.

[2]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篇5

关键词:城市绿化、植物景观、美化

abstract:inmodernsociety,urbanroadgreeningbecomeanincreasinglyprominentissue,scientificandreasonabledesign,youcanplaytoimprovetheenvironmentandprotecttrafficorganization,beautifytheenvironmenthasplayedanextremelyimportantrole.

Keywords:urbangreening,landscapeplants,landscaping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道路绿化的概念

道路绿化指经过科学、合理、艺术的设计,在各种不同性质、等级和类别道路的绿地上栽种植物,达到改善环境、辅助交通组织、美化环境景观、创造宜人活动空间的目的,发挥道路的综合功能的活动。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分类,道路绿地附属绿地中的道路绿地,是指道路和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等。

2道路绿化的意义

2.1生态保护

由于植物固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使得植物在道路绿化中能起到特有的生态保护作用。种植大量的树木可以降低噪音、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和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因此道路绿化在改善小气候的同时,也对地面起了保护作用。同时道路绿化还可以改善地温,防止路面老化、降低辐射热。

2.2交通辅助

在道路中间合理种植植物形成分车绿带,能遮蔽对面车辆的灯光,保障车辆的安全行驶;同时,可以美化环境,减轻视觉疲劳;可以起到标识作用;可以发挥交通组织作用。

2.3景观组织

道路绿化植物可以构成优美的景观,来衬托城市建筑和美化城市环境,为整个城市增光添彩。同时,对周围环境和空间起到分隔作用和景观组织作用。这些景观还可以对于污水沟等起到遮挡作用。

2.4文化隐喻

随着我国城市改造的加快,城区文化的特征要求越来越明显。在道路绿化中充分的发挥文明和谐的宗旨,也是在体现着城市的风貌。把文化的素养充分的融入贯通,向外界展示城市的文化。

3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应统筹兼顾道路的功能性质、人行和车辆交通的安全要求、景观的艺术性、道路环境条件与植物生长的要求、绿化与道路工程设施的相互影响、绿化建设的经济性等因素,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明确定位,满足功能。

(2)保障安全,保护环境。

(3)适地适树,相伴相生。

(4)艺术构图,营造特色。

(5)远近结合,协调关系。

4道路绿化的植物选择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地带性植物与引进性植物结合。近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结合。生态效果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4.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接到绿化中,主要是作为道路,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珠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形、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赏树、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干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可以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支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有一定的耐污能力,抗烟尘能力;

(7)数目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4.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以遮挡视线、减弱噪音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枝叶丰满、珠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蘖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

4.3地被植物的选择

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至关重要,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

4.4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

4.5行道树绿带

指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庇荫,同时能起到美化街道、降尘、降噪音减少污染的作用。首先选择合适的树种,选择行道树树种的一般标准为:树冠冠幅大、枝叶密;耐修剪;落果少或者没有飞絮;发芽早,落叶晚。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道路特征。目前行道树的配置以逐渐注意乔灌草结合,常见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

5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

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配置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欢愉的美感,同时也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药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首先应考虑交通安全,有效协助组织人流集散,发挥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

5.1城市道路景观的一般配置方法

(1)一板二带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

(2)二板三带式。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绿化。

(3)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此法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其绿化量大,夏季蔽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

(4)四板五带式。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以便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五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

(5)其它形式。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如山坡、水道的绿化设计。

5.2城市环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

通过绿地连续性种植或树木高度位置的变化来预示或预告道路线性的变化,引导司机安全操作;根据树木的间距、高度与司机视线高度、前大灯照射角度的关系种植,使道路亮度逐渐变化,防止眩光。种植宽、厚的低矮树丛作缓冲种植,以免车体和驾驶员受到重大的损伤,并且防止行人穿越。

快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立体交叉绿地要服从交通功能,保证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出入口有作为指示性的种植,转弯处种植成行的乔木,以指引行车方向,使司机有安全感。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易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立体交叉中的大片绿地即绿岛,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根花卉。

5.3分车绿带的配置

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分车绿带宽度由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窄者仅lm,宽可10m余,在隔离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为原则,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仅种高度不超过70cm低矮的灌木及草皮,成枝下高较高的乔木。如低矮、修剪整齐的杜鹃花篱,早春开花如火如荼,衬在嫩绿的草坪上,既不防碍视线,又增添景色。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样,可规则,也可自然。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树丛、观花或观叶孤立树、花径、岩石小品等各种景观,以达到四季有景。有些秋色叶树种如紫叶李、银杏、紫叶小壁、栾树、五角枫、黄栌等都可配植在分隔绿带上。这里需要提到得是我们无论以何种方式配置植物,都需处理好交通与植物景观的关系。比如说在道路尽头或者车辆拐弯处不宜配植妨碍视线的乔灌木,只能种植草坪、花卉及一些低矮灌木。

5.4路侧绿化

路侧绿带是指在道路的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从广义上讲路侧绿带也包括建筑物基础绿带。由于绿带宽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异。路侧绿带国内常见用地绵等藤本植物作墙面垂直绿化,用直立的桧柏、珊瑚树或女贞等植于墙前作为分隔,如绿带宽些,则以此绿色屏障作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绿篱分隔,以防行人践踏破坏。绿带宽度超过10m者,也可用规则的林带式配植或培植成花园林荫道,例如洛阳的关林大道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为17m,植物配置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植物品种多样化,形成了较好的植物群落。这样只有把路侧绿带和建筑物的基础绿带统一以来才能形成和谐的道路两侧绿化景观。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篇6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绿化;植物配置;季相;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的功能

(一)改善道路景观

道路景观绿化反映道路建设系统工程的水平,景观绿化能使本来生硬、单调的道路线形变得丰富多采,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能使道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景观有机地结合并协调起来,使道路构造物(立交桥、服务区、收费站)巧妙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给道路的使用者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行车环境。

(二)吸尘防噪、净化空气

绿色植物体可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道路沿线的空气保持新鲜。同时植物的叶片还能吸收和阻滞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排放的尾气中所含的各种有害气体、烟尘、飘尘及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减轻并防止污染、净化和改善大气的环境质量。

(三)固土护坡及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体通过根系对土壤的固定作用,以及植物枝叶和地被植物的有关作用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并能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和防止雨水冲刷路基、路堤、路堑、边沟、边坡,避免水土流失。

(四)视线诱导

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要求道路具有连续性,而绿化则有助于加强这种连续性,同时,绿化也有助于加强道路的方向性,并从纵向分割之间使行进者产生距离感。高大的栽植对道路空间有分隔作用,如在较宽的道路中间分隔带上种植乔木,往往可以将空间分隔开来。若道路边界视线涣散,也可用种植让用路者视线集中起来。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是司机和游客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规整亮丽的树木花草,不仅可以给人以优美、舒适的感觉,而且可以提示道路线形的变化,使行驶于道路上的车辆能更安全。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植物种类少,配置单一

运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配置形式单一,尤其是行道树树种应用种类更少,主要集中在国槐和悬铃木、垂柳等几种,植物群落稳定性弱,生态效益差。道路植物配置的观赏性不强,景观效果也不突出。

(二)忽视了绿化和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

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下面盲目栽植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而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三)季相景观不丰富

植物是园林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它的四季变化既是其对气候的一种特殊反映表现,又是城市园林景观中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也是唯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春花、夏荫、秋色、冬绿”是对园林植物配置的总体景观效果要求。但目前城市在道路绿化中存在的普遍情况是:春季观花乔灌木较少,秋季观叶树种较少,且彩叶树种少,没有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城市也显得生机和活力不够。

(四)外来绿化树种引进盲目

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三、城市道路景观绿化的设计原则

(一)绿化布置原则

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人在道路上的动态观赏性。在纵向上要考虑植物种植的连续性;在横向上要考虑植物高度的层次性;在平面上植物的布置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同物种布置长度不宜过短;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及彩色植物的应用;不同色彩、质感的植物在布置上要注意色彩搭配合理,充分利用植物之间的衬托、突出、互为背景的特点等。

(二)心理和视觉要求原则

视觉上的安全舒适是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重要目的,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视觉空间大小、安全设施的色彩及大小、道路感觉的多样性、视觉导向和视觉连续性等交通心理因素。另外,司乘人员是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感觉道路景观的,尤其司机的注视点远,视野狭小,因此要求沿途的景观绿化必须大尺度、大色调、流线形,同时比例协调。

(三)因地制宜,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原则

尽量结合原有地形地貌,避免大填大挖,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避免割断生态环境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

(四)风格鲜明,统一中变化原则

道路一般穿越不同区域,因此,充分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才能创造出风格鲜明的道路景观。另外,在设计上应将中央分隔带、路堤路堑边坡、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等道路设施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确定统一的主题。同时,又根据其功能和服务对象在设景的风格、造型、色彩规模等方面有所变化,使沿途景观富有节奏韵律,有基调有高潮,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达统一,使司机和乘客处于一个良好的行车环境中。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相关措施

(一)增加植物种类,丰富季相景观

增加适用于行道树的植物种类,避免道路景观雷同。增加观花乔木、灌木植物种类和观色叶植物种类,营造丰富的季相景观效果。重视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的应用,利用其形态、花期各异的特点,增加景观效果,提高绿化覆盖率。对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加大应用范围,协调植物的应用比例。

(二)科学配置和选用植物品种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因道路污染严重,树种选择应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抗力强、叶色有变、耐修剪的树种,且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易于管理,能耐灰

尘和路面辐射。春季发芽早,秋季落叶晚的树种和美观、速生的常绿树种通常为道路绿化设计的首选。草皮应选择绿期长或经过引种驯化的外来优良品种,以丰富本地的物种。

(三)景观绿化要突出城市特色

不同的城市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承的不同,表现出各异的特性。因

此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必须符合城市特性,进行不同的道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个性化原则主要体现在绿地形式和树种上,目前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树市花,可以作为地方特色的基调树种,使绿地富于浓郁的地方特色。这种特色不仅使当地人感到亲切,也使外地人能够了解这个城市的特色。但城市的基调树种不能仅局限于少数几个树种,一个城市的基调树种应以某几种树种为主,且这些树种最好是该城市的乡土树种,以区别于相邻城市的基调树种。

(四)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模式

1、30米绿化模式   

(1)林溪相间型 

  林溪相间型适用在地势低洼或沿途较长距离有河塘的地段,设计以相对开阔的水面为主,适当的堆造缓坡,通过植物的高低、色彩及不同特性的配置组合,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景观空间开闭有度,呈现幽深静寂的林溪风光。在林冠线处理上考虑与城市背景的融合、衬托,高低错落、起伏起落、虚实相合、开合有致,使路内外的景观相互融合。主要基调树种有:墨西哥落羽杉、垂柳、合欢、木芙蓉、苦楝、乌桕。特色树种有:垂丝海棠、慈孝竹、马褂木、黄山栾树、青枫、鸡爪槭。

(2)生态片林型 

  绿地外缘形式以弧线为主,简洁流畅,富有韵律,植物成片呈斑块配置,色彩对比明显,斑块之间相互渗透咬合,形成复层结构植物群落,构成一个和谐、稳定、健康的具有生态效益的植被系统,创造出生动的绿色生态景观,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绿化和相应的生态功能。主要基调树种有:香樟、女贞、雪松、无患子、木芙蓉。特色树种有:银杏、青桐、重阳木、国槐、红花刺槐、三角枫、紫花泡桐。

2、10米及2.5米绿化模式 

  中央隔离带宽10米,由于位于两条快车道中间,受汽车行驶产生的尾气、灰尘等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条件较差。设计时从整条道路的景观效果出发,同时考虑到后期的养护管理及防眩光等因素,采用了银杏、朴树、榉树,配合使用梅桩、花石榴等果树,适当点缀球类植物。并以观花植物带、观花植物带勾勒出整洁、流畅的线型,整个组合大气富有韵律。 

  机非隔离带宽2.5米,植物的生长条件也比较差。设计时选择了国槐作为行道树,该树生长较稳定,树形优美,抗性较强。

参考文献

[1]任虹.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篇7

1.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与施工应关注的原则

1.1安全性原则

确保行车安全是首要的原则,从安全驾驶、美化、环境保护三大要求出发,确定绿地栽植的形式与规模,为驾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

1.2生态优先原则

注重场地自然环境条件特征,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基地的景观底色,以乡土乔木为主体,多层次布置相结合,以最大绿视率和绿量,把道路绿地打造成不断向中心城输送新鲜空气的绿肺。同时充分考虑绿地的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形成季相景观序列空间。

1.3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原则

景观道路再生设计必须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而良好植物景观效果空间。在科学合理布置的基础上,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亲近感。

1.4地方性原则

把握地段特征,体现基地精神,构筑具地方特色和基地感的空间景观。同时注重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以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长兴深厚的历史文脉与建设成就。

1.5可持续发展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重视植物的多样性,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使绿地群落环境不断发展。同时多选择抗污染、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多种优点的植物树种,以减轻后期道路绿化的养护成本。

2.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的应关注的功能

2.1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交通安全防护、环境保护、景观优美为目标,整体要求简洁、明快,并通过现状香樟的利用、乔灌草结合以及色彩搭配,达到“浓荫覆盖、四季交换”的绿意盎然的景象,为行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视觉和绿色游憩空间。

2.2设计理念

以自然生态型绿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设计,以营造一个道路、建筑、城市以及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设计时应该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

以高大、浓郁、常青、多彩、群落化为设计思路,注重常绿与落叶树种、速生与中慢生树种、绿叶与观花树种相结合,形成以速生落叶乔木为主、树冠形态各异、林冠线起伏错落有致的生态背景林带,以中生的常绿乔木、亚乔木和花冠木搭配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中景林带,以花色和叶色鲜艳的中、小灌木为前景,结合柔线飘带状色块及草坪,形成多层次的道路景观开敞空间。

2.3设计构思

2.3.1尊重场地的原真性,严格保障沿线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场地内保留的珍稀繁密的成年香樟及池塘、水系,强化道路原场地记忆感,使原场地的文化脉络在新建的道路空间中得以延续。颀秀的香樟树将成为该路段绿化隔离带中最主要的植物。

2.3.2以自由曲线为构图中心结合直线型构图形式布局,以乔木为基调、亚乔木和花灌木为骨干,地被植物为陪衬形成层次错落有致、具有最佳生态和环保功能的植物景观效果。

根据本地实际,植物选择多选用芳香类植物广玉兰、白玉兰、桂花、腊梅、丁香、含笑、茶花、栀子花、月季等,与现状香樟一起共同构建芳香型植物群落,为行人提供一个健康、美丽、生态的自然道路空间。

2.3.3道路沿线为噪音、废气、污染源积聚之地,绿化种植设计和树种选择以抗环境污染、适地适生和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观为设计目标,建成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生物多样性的多种人工植物群落,提高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要考虑绿化对视线的引导、道路线形的预告、眩光的遮挡等功能性要求。

4.设计施工总体思路和要求

4.1总体定位:以“绿树浓荫”为主题,承担着生态防护绿廊、视觉走廊等各项功能,激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条芳香型生态景观大道。

4.2具体设计和施工原则:设计通过利用、遮挡、借景、造景四种不同的景观处理手法,丰富道路沿线的景观效果。

①利用:充分利用现状原有香樟,对缺株区段尽量补齐、改道区段移栽,增加落叶色叶植物及耐阴地被。

②遮挡:对沿线效果较差、影响道路景观的建筑、围墙、农田等区域以植物进行遮挡。

③借景:将沿线河流、池塘及部分观赏性较佳的农田、农舍等自然风光引入,使其融入道路的整体景观中。

④造景:对沿线两侧可利用的绿地空间,以人工植物造景的手法营造自然景观。

5.工程实例

5.1概况:湖州市长兴县龙山新区明珠北路延伸线城市景观道路绿化设计,南起合溪新港,北至夹浦新街,全长约6.94公里。全线以与经三路岔口为界,分为南北两段。绿地总面积约17.002公顷。其中中央隔离带长约4340米,宽4米(局部路段拓宽至11米),面积约2.257公顷;两侧人行道绿带总长约12030米(两侧),分2.5米、4米两种宽度形式,面积约3.3公顷;路段两侧绿地总长约11980米(两侧),宽约8-10米,总面积约11.445公顷。

5.2道路沿线现状及周边情况:道路沿线以湿地、池塘、农田为主,有部分农居、厂区等分布道路两侧,沿线两侧用地在湿地、池塘、农田等路段与道路形成1-2.5米落差。区域内河流、池塘水质较好,有多条河流和道路相交,可作为绿地养护用水与亲水性绿化景观节点。

5.3对具置保障功能实施的措施:

5.3.1隔离带绿化:对分中央隔离带绿化、人行道绿带及侧分隔带绿化二种栽植类型,主要是为了改善原场地植物景观的单调感,强化地被植物的多层次布置,考虑不同花色、花期的观叶观花地被植物相间分层配置,现场合理调整不同植物的布局,营造香樟林立、鲜花四季常开的极具森林感的生态景观空间。中央隔离带绿化选用狭叶十大功劳、大花栀子、小海桐拼块间距50米交替栽植组成1.5米宽的水纹流线型色块,两侧配合南天竹、金丝梅、金山绣线菊、八仙花点缀与满铺的兰花三七、大花萱草、虎儿草,共同组成林下生态地被空间。保留的现状大香樟成为区域主景。

5.3.2人行道绿带及侧分隔带绿化:应考虑绿带具体宽度,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高层利用现状保留(或现状移栽)的香樟为主景,低层采用直线型构图,内侧面向人行区域以杜鹃、红花继木间距30米交替栽植,外侧面向车行道区以红叶石楠、大花栀子间距60米交替栽植,中间区域以间距20米夹种棣棠、南天竹、八仙花,形成丰富的林下空间。

5.3.3通岛绿化:位于环丁线叉口,以营造花海迎宾氛围为目标,以现状保留(或移栽)的大香樟为植物景观特色,配合底层飘带状构图的植物色块及四季草花,结合景石、红枫、樱花的适当点缀,形成道路景观亮点。

5.3.4道路两侧绿化:分农田风貌区、水系池塘区、集镇厂区、集镇民居区四种栽植类型,总面积约11.445公顷。

5.3.5视线遮挡路段:沿线大部分路段考虑纵向的立体轮廓线与空间变换,植物配置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体现多单元、多层次、多景观的生态型植物群落,营造“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景色。

以青桐、女贞、马褂木为背景,以广玉兰、银杏、黄山栾树、杜英、夹竹桃、花石榴、桂花、茶花为中景,以樱花、丁香、红梅、垂丝海棠、紫薇、紫荆、重瓣木槿为中前景,以金山绣线菊、红花继木、狭叶十大功劳、小叶栀子、金森女贞、八仙花、南天竹、锦带花、棣棠、美女樱、大花萱草为前景,草坪选用马尼拉。

5.3.6视线通透路段:对沿线部分自然风光较佳的农田、农舍等路段,植物配置分高低二个层次布置,高层背景林布置沿用视线遮挡路段的布置形式,低层选用耐阴观花、常绿地被植物,构成丰富的林下植物景观,中层植物空缺,以确保视线的通透性。

5.3.7水系池塘区路段:以现状水系作为设计的背景,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艳的乔灌木装饰绿地空间,同时注意林冠线的起伏与透景空隙的开辟,形成曲致开合的亲水岸线和水泽空间,将远处农田、村庄与近处的水景共同纳入道路景观。为增加绿地情趣,部分路段落差较大区域建议设置二级驳岸,栽植水生植物,将绿地自然过渡到水面。

高层乔木选用垂柳、水杉及孤赏大树朴树、柿树、香泡、榆树等;中层选用樱花、桃花、木芙蓉、茶花、桂花、红枫、含笑等,地被植物结合孤赏大树成片布置;水生植物以慈姑、千屈菜、湿生美人蕉、黄菖蒲为主,点缀布置再力花、旱伞草等。

5.3.8集镇厂区路段:由于该区域位于人流相对集中的集镇及其周边区域,选用春季繁花植物白玉兰、樱花为植物景观特色,采用乔木、灌木、球类、地被进行多层次配置,增加栽植密度,营造绿色屏障。

选用广玉兰、白玉兰、珊瑚绿篱为背景,桂花、樱花为中景,大花栀子、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无刺枸骨球为前景,各景观层具有较大的色调与色度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增加绿地进深感。

5.3.9集镇民居区路段:结合现状民房店面要求,对沿线场地空间作硬化处理,同时考虑到道路空间景观要求,设置树池,栽植孤赏树银杏,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6.种植施工与质量管理

应严格根据现行的规范与规程组织施工,主要依据《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34)和《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球根花卉种球》(CJ/t135),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布的有关文件,作为指导施工的行为准则。

实施方案,根据总工期和季节性施工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具体的施工方案,组织苗木的采购供应,在隔离带内主调树种为原场地成年大香樟,两侧绿带区域树种配置体现道路绿地生态意境,以乡土乔木为主体和最佳景观效果出发,做到树冠线、林缘线错落有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季相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科学地制定树种规划,突显地带性植被特征,促使植物景观稳定与和谐可持续发展。遵循统一与变化相结合的原则,选择常绿树种为基调,与多种辅调树种组合,形成一个既统一又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效果。注重植物的四季景观效果,同时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以乡土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园林植物配植的技术经济指标。

7.结语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篇8

关键词: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化;城市规划;景观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质量。设计科学、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景观对城市生态化建设意义重大,这也是一个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城市绿地景观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明确城市绿地景观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达到提升城市外在形象的目的,推动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园林“智慧海绵”设计效果[1]。城市绿地一般包括城市滨水绿地、城市街头绿地、城市生产绿地、城市道路绿地、城市广场及公园等。

一、城市绿地景观概述

1.城市绿地景观的概念

城市绿地是指城市规划中用于绿化的特殊用地。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发展的重要抓手,存在形态常以绿色植被为主,主要包括花草、树木、其他植被、水体等要素。城市绿地景观种植具有装饰性和观赏性的植物并搭配景观装置物,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改进城市生态质量、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城市绿地景观主要包括城市广场和公园绿地景观、城市街头绿地景观、商业步行街绿地景观、庭院绿地景观及湖塘、滨水绿地景观等。

2.城市绿地景观的作用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城市生态遭到破坏、城市绿地缺乏规划、城市人居环境难以得到改善、景观多样性缺失等,影响了现代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景观有助于提高城市的自然生态质量和城市美誉度。城市绿地景观不但美化了城市绿地的建设空间,而且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态质量和改善城市景观形象,同时有助于提升城市人文环境,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城市绿地景观项目的建设与后期维护也带动了城市周边居民就业。这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绿地景观分布较为零散

部分城市的绿地景观与建筑空间相比,往往处于次要地位,在规划设计初期往往难以得到重视,常随建筑物形状见缝插针地安排,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随意性较强,难以有效合理利用空间,城市绿地景观呈现效果不明显。

2.城市绿地景观配置较为方式简单

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部分城市的绿地景观呈现效果不明显,常常体现为绿地景观搭配单一,设计美观性不足,制作不够精美,难以引起游客关注,遑论与游客产生情感共鸣。这就难以达到通过城市绿地景观改变城市景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3.对城市绿地景观建设后期维护工作考虑不周

部分城市的绿地景观设计完成后,往往出现后期破坏较严重、维护不力等情况,要修复原有的形态功能就得花费大量财力与人力。如,在部分城市的道路改修建过程中往往存在对道路两边树木、景观作品的损毁现象,等改修建工程完工后再想办法补救与修复,无形中增加了城建的人力与经费负担。

4.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地方历史文脉结合度不高

内涵丰富、制作精美的城市绿地景观作品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而且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但是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绿地景观规划建设盲目,历史性景观作品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当地文化的传承发展被忽视,当地传统文化难以很好地融入现代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等问题。这导致部分景观设计作品欠缺文化内涵,难以引起人们的文化共鸣。

三、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的方法

1.绿地植物景观配置

在植物的配置与选择上,设计者要考虑植物的生活习性与造型,因地制宜,同时要结合景观植物配置和园林布局功能需求选择与配置相关植物,以充分发挥其生态与观赏。如,北方地区可以选择一些耐寒、易生长、观赏性较强的植物互相搭配,拼组成型并辅以平面与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变化,或尽量利用植物的自然姿态,营造园林意境。如,在西北部分地区,各类护坡植物的配置就应该考虑适合当地气候的多年生、绿期长的草本植物、灌木或藤本植物(图1)。另外,要考虑到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对植物进行分区段配置,可结合场地地形与周边建筑物相互映衬,在视觉上形成疏密合理、高低错落有致、节奏韵律感强的绿地景观植物场景氛围。

2.城市绿地景观设施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配置的各类景观设施,是为了方便市民与游客休憩、观赏,活跃绿地景观氛围而设置的特殊景观,设计者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性、文化性、生态性、实用性、艺术性等原则。笔者建议绿地景观设施设计应尽可能挖掘地域人文历史、地理,宣传地域文化,使地域内民众产生历史自豪感和光荣感[2]。因此,设计者应综合考虑各类景观设施的形态和布局,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与人文环境特色,充分向世人彰显该城市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哪怕是城市中的一座代表性雕塑、一座古建遗迹,都可以给当地居民与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景观设施的欣赏价值。如,兰州市滨河路中段有一座表现中华母亲河的《黄河母亲》雕塑,广州市越秀公园内的越秀山木壳岗有代表广州市形象的标志性雕塑《五羊石像》,等等。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相互融合、和谐发展的体现。3.绿地景观植物搭配设计根据前期规划设计的方案,设计者可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植物搭配与种植形式。如,在城市道路两边安排植物可采用对称式构图,综合使用各类纹样与图案,主道中间的绿地建议采用不规则的种植搭配形式,可结合连续纹样与图案形成高低错落、相互映衬的种植配置形式。绿地植物应尽量选择生长习性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植物,优先选择常绿树种,辅以季节性树种、灌木与乔木相互搭配,以此形成四季常青、月月有花的丰富视觉效果和空间变化。道边树除了按一定规律栽植,还应考虑其遮阴效果,建议选用树干高健、树冠宽大、树形优美、疏密有致的树种。在绿地关键地段,建议种植一组或几棵代表性植物,形成景观视觉中心。四、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1.城市景观道路设计城市景观道路又称园林景观道路,一般指能充分展现城市面貌的主要道路路段,强调道路沿线的城市景观。城市景观道路的设计一般是在满通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着力于对路面及其周边路道环境景观的营造,常以生态景观为主,辅以人文景观,是城市绿色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城市景观道路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能够改善道路条件与城市居住环境,对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环境意义重大。城市景观道路设计的目的是,以城市道路基本功能为基础,结合周边环境,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把基本交通条件、公共交通设施、人行步道等有机结合,为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提供生态、科学、生机勃勃的城市绿地系统。2.城市景观绿化系统设计城市景观绿化的先决条件是,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有关部门和人员应最大限度地划拨出城市绿地景观用地面积,尽可能形成连片的城市绿化片区,用绿色打造生态城市,用城市绿地人文景观传承城市文脉。同时,要高度重视城市可持续生态化建设,打造良好的城市可持续生态环境。在绿植配备上,尽可能呈现四季四景,形成疏密有致、高矮搭配、树种丰富、多层次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城市景观绿化系统设计建议采用树、花、草、景观设施科学搭配,形成互补,提升城市绿化空间的层次感与生态环保质量,使完整、连续的城市景观绿化系统既有统一性、协调性,又有层次性、节奏感,增强城市绿地景观的艺术美感与视觉效果。

3.城市绿地景观组织设计

绿地景观首先要有艺术美感,要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如绿地景观雕塑设计,设计者不仅要使植物雕塑有艺术感,而且要将绿地植物搭配与绿地景观构筑物融合,科学巧妙地将人、动物、植物有效融合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规划之中,形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城市绿地景观优良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美观、环保的城市环境。同时,还可将高、中、低层次的景观相互搭配、相互映衬,以改善居住区域的小气候,帮助调节居住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形成防护隔离带,减少城市噪音和尘土对居民的影响[3],从而为市民提供优质环保、舒心益人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

结语

城市绿地景观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从城市生态层面看,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与人之间形成了生态和谐、协调发展的关系,其不但可以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娱乐和休闲场所,而且能够改变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城市绿地景观构成层面看,城市绿地景观包括植物景观和人文景观。从社会发展层面看,城市绿地景观不仅可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质的休憩、旅游环境,而且可以改变城市的生态环境,形成舒适、环保、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态空间。因此,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只有尊重自然、尊重生态,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特色,才能构建出体现都市文化和历史文脉的自然、生态、环保的现代城市空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生态环保理念会进一步得到重视与发展,生态设计将会与传统规划设计有效融合,高质量生态环保型城市将会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设计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56.

[2]倪太林.城市园林绿化修剪及养护管理工作思考[J].花卉,2017(18):42-43.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篇9

张钰马丽

(浙江省嘉兴市园林设计研究院)

[摘要]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是城市道路规划中道路方面重点强调交通功能外,另外关注的一个重点,它要求路面设计以及周围的环境景观能够融入自然景

观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文章主要分析了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的配置这两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功能,

园林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及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园林道路景观设计植物

一、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功能

1、道路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是决定了整个城市景观的框架,它就像是城市景观的血

管,在城市的交通、生活、购物、交往等都离不开城市街道景观。换而言之,城市

道路园林景观就是城市景观的核心所在。

2、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展现着城市街道历史底蕴

城市的街道格局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每个城市由于其发展历程及

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其街道格局往往也都各具特色。而它们往往反映了该城

市的历史发展过程,记载下了某些重要的历史故事。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则与其

密切相关,形成了独有的城市文化特色。

3.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展现着城市的形象

人们对街道的感知最主要的往往不在路面本身,而是街道两侧的建筑形

象.园林景观等等。所以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往往影响着整个街道的形象,而街道

的形象又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独具特色的城市道路园林绿化设施,街道绿

化带上人或漫步,或驻足聊天。这些情景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园林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多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都忽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存在着人性

化道路景观空间不足的问题。在城市园林道路景观设计规划的过程中,通常是

只关注景观效应,却不顾居民的感受。此外,坚持以人为本才是城市园林道路景

观的设计根本。

2、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城市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中由于受到历史、文化、

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施工中很容易出现不能和城市规划与设

计、建筑设计等统一协调的现象,导致缺乏统一而又有序的道路景观群落,导致

整个道路景观缺乏系统性。

3、功能设施还不够健全,环境质量度明显是不合格的状态。在道路规划和

设计过程中,一味的注重交通功能,而忽略了道路两侧各种公共设施的设计和

完善,建设道路绿化系统也不健全。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墙上广告随意乱贴

等等,城市道路环境“重车不重人”,交通繁忙路段缺乏停车点,以致停车挤占人

行道等。

4、绿化带数量不足。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扩建速度剧增,交通压力

骤增,原有的接到扩建困难巨大,因此,对道路绿地进行拓宽,改造,进行绿化的

范围十分有限。而且在绿化上也存在绿化设计方法简单,绿化树种单调,生物多

样性不足,趋同性比较严重。

三、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

1、自然式手法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类型比较丰富,为了营造良好的景观和遮阴效果,一

般在路侧较宽的绿化带常使用自然群落式。也就是在靠近人行道边缘等距种植

行道树,从人行道至道路边界可以采用草皮、花灌木、小乔木、背景树进行自

然过渡,具有园林植物层次丰富、种植密度大、郁闭度高、隔离效果明显着等特

点。在道路绿化地较为宽阔的区域,配置园林植物时就可以不必墨守成规了,多

数是在规范框架中寻求行的搭配,使其更具有生态效益。

2、规则式的手法

为了强调道路整洁以及大气的视觉效果,可以对城市的主干道或迎宾大道

中央分车绿带及花坛景观等采用规则式的手法,或在较宽的中央分车绿带交替

列植乔木和灌木球,下层设计地被植物或重复整齐式的模纹花坛,这会使人感

到节奏感强、色彩明朗、视线通透、层次分明。而人行道绿带多是以以等距、单

穴、单株、两列等方式定植,树种多选用冠大荫浓的乡土树种以及选用经长期驯

化的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外来乔木树种,其下种植灌木绿篱及地被植物。

3、多层次综合手法

一般来说,主干道上大部分快慢分车绿带跨度较大,快慢分车绿带跨度较

大,建设已经从抽象的植物色块逐步走向植物生态群落营造。因此,为了能够充

分地发挥出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绿化,市内其他主干道

两侧绿化带多采用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另外,在较宽的人行道绿带上

要尽量做到层次丰富,遵循着以下原则:上层高大乔木有效的为行人遮阴,中层

的开花小乔木和常绿的修整绿篱有效的吸附,阻滞汽车尾气和道路的尘埃,并

减少行人随意穿越马路的情况,较好的达到功能与景观兼顾的效果。

四、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道路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主要作用是夏季可以为行人遮荫、美

化街景,所以在选择品种时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

高,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

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生命力强健,

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支点足够高,主枝伸张,

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o度,叶片紧密,有浓荫;有一定的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2、灌木的选择

由于灌木可以更多的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

线之间的绿化带),可以遮挡视线、减弱噪声,因此,在选择时要必须要用枝叶丰

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的,从而防止出现因萌孽枝过长而妨碍交通;

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

高矮;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

女贞、紫叶小檗、紫薇、丁香、月季、紫荆、连翘等。

3、地被植物的选择

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北方多数城市会选择冷季型草坪作

为地被植物,并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

重要的。

4、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进行合理的配置。在配

置时要注意:只在重点部位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来点缀,不宜过多使用。

总之,不同的路段情况,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也各不相同。因此,应该根据道

路的性质,结合实际的功能全面考虑,注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高低层次,对

斜坡和护坡处理上注重垂直绿化设计,创造了出一个舒适、优美的城市道路空

间环境。

参考文献

[1]马绍元《植物配置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分析与应用》[J],《广

东建材》2009年07期.

[2]曹娟《城市道路景观生态绿化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

期.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篇10

关键词:道路;园林绿化;景观设计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公众对于生活质量及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道路园林绿化是城市绿化的框架和脉络,是当代道路建设的重点所在,因此,大部分城市把道路园林绿化当做促进城市绿化景观发展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道路园林绿化景观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主要标志,能够改善及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净化城市空气、降低噪音等作用。

1设计原则

1.1生态性

道路建设过程中需充分平衡人口、环境、资源及经济等关系,使任何一种情况的发展都处于可持续的状态,道路园林绿化也不例外,因为道路绿化建设的过程也是创造一个适合各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环境的过程,坚持生态性原则,能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满足生物对生存环境的各种需求。

1.2功能性

道路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需与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规划目标相呼应,以便突出道路绿化景观的文化和特色。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车辆和行人的各项行为规律与需求,将道路园林绿化的景观和功能充分显现出来。

1.3协调性

道路绿化景观需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充分体现道路园林绿化景观的统一性、经济性及和社会环境间的关系,协调好保护与开发、建设与维护、生态和景观的关系。

2设计方法研究

2.1准确把握绿化景观设计的形式

准确把握道路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形式,是进行道路绿化设计的重点。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全面、细致考虑各道路所处的位置及周边建筑物的结构、风格、特色及绿化设计的面积等,然后在设计时,重点关注色彩搭配及树木间的层次感,最终形成一个基本的道路园林绿化景观雏形。例如,在部分快速路、主干道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大范围及大色块园林绿化景观作为主体设计,对一些居住区、非机构道路及商业街等,设计人员需以精细化的绿化景观设计为主体。对于相同的道路,可以在不同的路段,显示出绿化设计所要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和层次性,使得道路园林绿化植物间疏密有序、层次分明、丰富多彩,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性非常强。

2.2选择合适的园林绿化植物

道路园林绿化景观和城市的生态格局、可持续发展、经济性建设等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设计人员需在一个有效的道路区域内,根据园林绿化景观植物的形态、色彩、习性等特征,设计出相对应的绿化景观,因此,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至关重要。

第一,对于街道绿化,主要分成中央分车带、路侧带和人行道绿带,这类绿带常选择小乔木和花灌木作为主要的绿化植物,能保持街道景观的通透性和协调性,同时也可有效遮挡会车灯光,避免妨碍交通,保障车辆和行人安全。植物品种按照树形、花色、叶色等特征来选择,需选用无刺、易繁殖、易管理,且具有一定耐旱、抗污染能力的品种,如仪花、红花银桦、红千层、小叶紫薇等。在选择地被植物时,应按照该地区道路土壤、气候等选择适合的品种,同时配合乔灌木形态,合理配置。

第二,设计人员需全面考虑整个设计区域地方植物的独特性及新颖性,合理选择基调相似的树种与其它绿化植物。通常情况下,常常选择木棉、南洋杉及落羽杉等植物作为上层乔木;荷花玉兰、人面子、秋枫、水翁、阴香等植物作为中层乔木;红千层、小叶紫薇、毛杜鹃、含笑、红车等作为底层小乔木和花灌木。

第三,在道路近自然群落建设中,垂直方向植物景观需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在植物的配置方面,群落层次需清晰分明。如果上层乔木的分枝点高,且种类少,下层可选择高一些的植物,且品种需丰富多样;如果道路种植的面积较小,所选植物的种类需以低矮的小乔木为主,以免使景观的空间变窄,形成一定的局促感。花坛周边可选用较低矮的植物,确保一定高度,这样可以更好地衬托出不同花色的艳丽,而在开花落叶的树丛后方,则可选用常绿高大植物作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