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十篇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十篇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9:25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文言文考点在广东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的比例比较重,而且文言文教学还承担着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精华的功能。然而,许多高中生对文言文缺乏学习兴趣,难以正确理解及掌握文言文知识,导致文言文教学效果低下的后果。那么,该如何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帮助高中生啃下这块“硬骨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密切联系历史史实,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所收入的文言文大部分是先秦散文与诸子散文。而这些文言文跟当时时代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可以说这些文言文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然而均基本跟当时历史史实相吻合,并且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与事件关联性很强,牵一能动十。比如,《阿房宫赋》《季氏将伐颛臾》《过秦论》《鸿门宴》等文言文作品跟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相吻合,一起构成了比较严密的前因后果的联系,假如高中语文教师仅是比较孤立地讲解课文中的内容,不重视跟当时历史史实相互联系起来,则会导致出现一些不良结果。这些不良结果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难以激发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比较枯燥;第二、难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之间所存在的逻辑联系,进而影响到文言文作品的记忆效果;第三、难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到文言文知识视野之深度及广度,文言文求知欲望很难得到激发。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多读些史书,多了解与掌握历史史实,在传授文言文作品的过程中细致生动地介绍清楚相关的历史知识,这样定能激发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指导,引导学生准确背诵课文

诵读是理解高中文言文的基础。笔者所讲的诵读并不是引导学生随意地朗读文言文作品,而是要体会作品中的真实感情。对于作品中的真情实感,学生一时半会是不能准确理解与把握的,需要学生在对文言文作品具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准确领悟。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传授文言文作品过程中,先要让学生自己学习作品,即默读,在默读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初识作品的文意;接着是通过质疑与答疑,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深入、准确理解文言文作品中的句意。而诵读就是在完成上述几个步骤之后实施的。唯有如此,学生才可以准确地把握文言文作品作者的创作主旨及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真实情感,进而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作品的良好语感。诵读做到位则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对文言文作品之语言感受力,进而收到功到自然成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背诵要努力忠实于文言文作品的原文,并力求准确诵读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

3.传授文言文字、词、句式应得法

在高中文言文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传授文言文字、词、句式比较死板,在课堂上上经常反复强调基本的语法现象,这样教条式的教法显然难以收到良好的成效。其实,在高中文言文中文字的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的文言文字形与字音以外,要着重介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与“词类活用”等其他概念。

所谓通假字,即是借用音同或者音近的字来表示另一外个字;这是文言文作品中经常遇到的用字现象,高中语文教师不必要向学生引经据典地分析这些通假字的形成及由来,不过强调通假字这个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通假字即使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也是正确理解、读懂文言文作品所必备的基本能力。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约从离衡”中“衡”通“横”,“制其弊”中“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中中“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中“倔”通“崛”,“赢粮而景从”中“景”通“影”……都是通假字。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对这些通假字进行列表归类,系统消化常见的通假字的基本用法。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其本义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判”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

句式也是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是高中语文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

4.注重讲解文言文翻译技巧

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难点。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文言文翻译技巧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第一,要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即“信、达、雅”。所谓“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所谓“达”就是译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流畅。所谓“雅”就是泽文应该简明扼要、形象生动。第二,传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特征。第三,要教会学生认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这些技巧包含下面几个方面:一是留的技巧,即对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年号、官职名、人名、物名等,还有经常使用的浅易的成语、习惯语等,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和“席卷天下、门庭若市、气象万千”等,例句中的官职名和浅易惯用语不必翻译。二是补的技巧,即补充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或介词,以准确把握句意,如“(项伯)欲呼张良与(之)俱去”。三是换的技巧,即将古汉语直接换成现代汉语。比如,把“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中的“孰”换成“谁”。“使六国各爱其人”中的“使”换成“如果”。四是调的技巧,即将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给予调整,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翻译时应调序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使之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相符合。

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教学关键是要有效激发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应用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高中文言文不再成为学生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文言文的实际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篇2

关键词:方法;技巧;规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历史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路就在脚下,我们一定可以走好。

一、要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

历史事件和我们息息相关,用处很大。它可以训练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使我们具备求真务实的精神,退可以励志,进可以立业。所以,每个人都要努力学好这门学科,在学业上、修养上、见识上和前途上下苦功。

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认真听讲,认真勾画好教师讲的重点内容。一般上课时候,历史教师讲课都非常生动有趣,这样会促使你去听教师所讲的课,自然就记住了一大半了。要及时复习,课下或回家对教师一天所讲的内容进行复习,并且对重点强调的知识进行反复背诵。虽然开始会觉得当时背下来的东西,过些天就忘记了,但只要坚持,等你回头再重新复习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以前背过的东西,只要你花很短的时间用心再背一下就完全记住了,并且不容易忘记,而且在考试或做题的时候你会很容易地想起知识点来。

三、要掌握历史事件的要素,还有阅读及记诵技巧

历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则包括原因、经过和结果。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可以注意两方面。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块进行记忆。学习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由于个人情况不同,侧重点也会有差异。每次考试前应注重书本和笔记上的基础知识,因为选择题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但纵观近年来的材料题,考试也强调分析,也会要求考生就历史学家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观点作出评论。初学者往往被矛盾的史论迷惑,不知信那一学说;同时对历史解释的客观性产生怀疑。其实做好材料题的能力,是需要靠平时积累的。建议大家首先明白一种解释,分析其长短处;但同时却抱着怀疑批判的精神,把它和相反的意见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由于材料题往往会涉及没有接触过或书本没有详细说明的问题,多看多做材料题,特别是一些参考答案,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把握答题方向。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篇3

一、明确诵读任务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阶段性很强,每一阶段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单就诵读这一方面来说,教师首先应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明确初中三年诵读训练应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然后再紧扣每册教材的内容确定每个学期的诵读目标。每学期一开始,教师就应对本册的熟读、背诵任务作具体交待,让学生明确全册书中哪些篇目应熟读、精读,哪些篇目应全文背诵,还有哪些篇目中的精彩语段须熟读成诵。这样,学生对全学期的诵读任务了然于胸,早有心理准备,平时也可合理安排一些时间预先熟悉内容,以便到时能从容应对。

二、精选诵读内容

课本要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学生诵读的内容,或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文章,或形象生动,动人心弦的文章,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的文章。通过注意从整体上体味不同语境中如何运用语言,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领悟运用规律,放宽眼界,最终解决学生诵读的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

三、加强诵读示范

加强教师的诵读示范,强化诵读的指导和督促。聆听出色的诵读,犹如听一首优美的歌曲,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诵读基本功,有熟练的朗读技巧,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教师的诵读示范对学生影响很大。

声情并茂的诵读能给学生一种强烈的美感享受,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诵读的欲望。从这个角度入手,解决在诵读教学中缺乏科学的指导,缺乏系统有序,不合乎教学规律的问题。

四、激发诵读兴趣

不少学生认为熟读、背诵课文是一件苦差事,枯燥无味,毫无乐趣可言。每当需要完成背诵任务时,许多同学叫苦连天,讨价还价,平时能拖则拖,临到检查,抱着书本背得昏天黑地,真可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虽然短时间内也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时间一长便忘得一干二净,久而久之,学生厌恶背诵的情绪越来越浓,有时甚至会导致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读、乐意去背。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诵读的重要性,知道诵读是帮助理解课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还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背书的故事来激发他们诵读的欲望。如:蔡文姬背古籍,使四百多篇古籍得以保存到现在;韩愈幼时家境贫寒,却“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终于“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如:举行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分组背、接力背等来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五、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向生活学习语文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篇4

实验中学:王忠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初步学会审美与鉴赏诗歌,学会诗人的写作方法并予以创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的训练,学会朗读现代诗歌的技巧。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形成鉴赏现代诗歌的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敢于追求幸福生活,提高其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朗读现代诗歌的技巧。

2、理解联想和想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它们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堪称经典,经久不衰。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同学们有的答嫦娥奔月,有的答精卫填海,有的答牛郎织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牛郎织女这篇神话故事有关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熟悉故事。

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以后成立了“创造社”,从事新文学运动,参加了革命。解放后,担任了文化领域的领导工作。

2、牛郎织女故事简单介绍(先由学生介绍,老师补充。有好多学生可能对此类神话传说不了解,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渗透,这不但积累了学生文化知识,也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3、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

三、范读诗歌,感知“街市”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初步诗歌大意。(老师在读的时候,学生注意朗读的停顿节奏,语调语速以及重音,同时用斜线划出节奏)。

2、自由读诗:学生按老师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准重音;把握情感。

3、指名读:老师挑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然后找学生评价。

4、分男女生读:男生读一三节,女生读二四节。

5、齐读诗歌。

四、诵读诗歌,走近“街市”

1、诵读诗歌,用“我读出了天上的街市是一个的世界。”(教师引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自由幸福。。。)

2、的确,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美好世界,那么诗人是如何由地上的街灯一步一步想到天上的街市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一节的联想和第二节的想象:第一节中,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无数的街灯,这种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就是联想,二者之间有相似性;而在第二节中,诗人由天上的街市想象到街市上的物品,这种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

3、指名读诗歌1、2节,思考:诗人在想象天上的街市的时候是抱着怎么的感情的呢?(师逐步引导:诗人是怀着无比向往的神情)

4、指名读诗歌3、4节,思考:这两节写了什么内容,诗人笔下所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的生活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问题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情感--追求光明,向往自由的生活。)

五、品读诗歌,感悟“街市”

品读诗歌,发现美点:用“学习了这首诗,我认为这首诗美在”的句式说一句话。(教师逐步引导学生鉴赏诗歌,发现其美点。)

六、当堂背诵。(教师背诵指导,最好能够当堂背诵)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

1、诗人的想象丰富,他借助想象的翅膀来寄托自己难以实现的理想,其实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一些“微心愿”寄托给上天,请大家以“我想,那缥缈的空中”为第一句,写一节诗。(此题设置目的,既训练了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发言的机会。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实干加巧干,再创新佳绩。以期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我国当代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为了让学生非常牢固的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我采用了一些方法。

一、复述历史事件。

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一定要过硬,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加以运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第一轮复习中,做到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在扎实中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度,并紧跟难度不大的目标达成检测题,做到堂堂清。对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重点反复、变相的训练,所以我要求学生能熟练复述历史上的每一事件,复述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名称、影响五要素,但不能超过十句话,并要脱离课本。学生刚开始复述课文,往往不能顺利进行:或者抓不住要点,或者东一句,西一句,意思不全面,不连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复述的要领,先给他们背诵的机会,引导学生讨论哪些重点一定要讲出来,哪一些应该删除,按怎样的顺序讲,并做些必要的示范。复述事件,把学生的听、读、思、记都带动起来了。让他们在听课和读书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产生有意识记忆的自觉性,能口脑并用,扎扎实实地学。训练几节课之后,学生领会了要领,不仅能很快记住课文中主要的历史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课文中直接吸取精髓,从而避免了泛泛而读,乱背乱记,内容多,负担又重的现象。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当堂学习的历史知识,而且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充分利用晨读

我们学校的晨读是政史合一的,周二、周四各20分钟,在晨读期间,明确学生的背诵内容,一般只布置两个答题。并规定好组长要检查表现不太用功的组员的背诵,并在晨读结束后把检查结果汇报给课代表,检查结果优秀的话,课代表不用找我,如果有没复习好的同学,必须在第一时间找我重新背诵,我也会抽查四个班级的某一个同

学,并在黑板上公布姓名,这样日积月累,就会把全部学生检查一遍,受检查的学生对晨读的内容掌握的非常熟练,我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三、归类专项复习

1、在复习中,等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达到熟知的程度之后,再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归纳整理,构建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组成体系:中国封建制度发展过程、文化发展史、侵华史、探索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发展过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三次科技、经济政治格局全球化过程。对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发展过程,这一体系,跨度大,知识点零散的特点,又细分为两大历史人物——时代、邓小平时代,以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活动、思想为核心进行归纳。对每个历史专题,都有起主导作用的、体现历史进程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例如封建制度发展中丞相的立废,文化发展中的世界之最,等等,从而抓住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应对各类题目。

2、加强同类知识归纳与比较

在历史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点的归纳与比较,如世界历史中三次科技的归纳与比较;比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异同;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比较等。

3以地点、国别为核心进行归纳。以地点为核心,如归纳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在上海、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以国别为核心,如归纳美国、日本等中考必考的国家的发展过程。

4、对历史人物的归类,孙中山、、邓小平、华盛顿、林肯、罗斯福并让学生总结这些任务的异同点。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复习,都要注意加强课后练习,考试训练,提高解题能力,有目的的选择一定的配套练习来巩固知识点的识记。

5、关注历史的时代性,注意与时政、热点的结合

2008、2009年历史中考中,热点问题没有回避。在复习中注重社会热点现实问题的考查,如和祖国统一、历史周年纪念、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等。在复习中及时穿插。

四、及时心理辅导

随着中考临近,天气炎热,还有择校等情况,学生的情绪波动大,心情浮躁,如何让同一水平的学生在考试中略胜一筹呢,一方面加强练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熟背不如会写,会写不如巧做,不管做什么样的选择题都要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认真审题。一个字或是一个词的阅读,把握题干中的各个限定条件,

明确题目的考查点,准确判断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和要考查什么。

1、假设填空法

认真审题后,如果心中有了绝对把握的答案,拿答案与选项对号入座,对上的,百分百的正确,对不上的,重新审题。调整思路做题。

2、否定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目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要注意认真审题,牢记题目的要求。

3、变相多选题,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排列事件的顺序。采用头尾结合法,首先找出开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4、材料解析题解题,做这类题目关键是找题眼,找到与历史知识结合最紧密的几个词或者一句话,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5注重书写做到合理安排答题卷面空间,字体工整,尽量不涂改,并做到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答案简洁。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背诵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3-01

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发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良好作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方法始终没能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标、新课程、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背诵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人遗忘了。甚至有人对此产生了疑虑,以为若再一味强调背诵,就会和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违背,不应再提倡。这是一种误解,不加分析地一律反对背诵是极不科学的。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也是极为不利的,应恢复背诵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地位。

实践早已证明,背诵既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虽然他们治学方法不同,学术成绩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博闻强记。叶圣陶、钱钟书等在这方面已经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各时代的人民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学习我们的语言文学,学习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学好语文,用好语文,而加强背诵的训练就是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也许有人会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电脑已被人们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语文的学习,也无需人们再劳心费神地记忆背诵了。诚然,电脑在某些方面能代替人脑,但还不能完全代替人脑储存信息的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要的记忆和背诵,尤其不可忽视。我们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学的感受能力;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体悟民族语言的优美。

我们都承认语文是基础工具,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和运用好这个工具?通过背诵积累语文材料和写作范文,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是最简单、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语文课本中所选文章,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熟记大量的词汇、各种句式和修辞格式,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从而积累丰富的材料。在运用语文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这些材料便会从舌底笔端奔涌而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神",这"神"从何而来?即从头脑中储存的大量语言信息所酝就,一经触发,便势如泉涌。

不少学生怕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大脑里没有什么可以写,没有存储大量的写作素材,没有记住多少优美的范文,拿起笔无从写起。试问他阅读过多少文章,记住能够背诵多少文章?为什么古人读书要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写文章、诗词歌赋。试问古今中外的大文豪有哪一个没有读许多书,背许多书。当代那些学贯中西的学者更是如此。

我们提倡背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背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诵读课文,感知和体会课文的语意和整体美,否则教师讲得再好,分析得再透,学生也只能只言片语的领会,这样便破坏了全文的整体美。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形成能力,那么通过背诵,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学知识,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倡背诵,不仅不是与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相反地,恰恰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背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试问如果学生没有看到过、学到过、了解过,他怎么去创新。没有大脑中已经存储的知识作基础,能有创新吗?如果有只能是空想、幻想。能力是不能凭空培养的,发展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知识就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技能则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所以,如果我们重视能力的培养,就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否则,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空中楼阁。只有当学生背诵的多了,识记的多了,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里的词语,运用词语,也只有读得多、背得多运用能力才会增强。"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个道理显而易见。试想如果一个没有读过许多文章、能够背诵许多诗词篇赋的人,他能够写出文章来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看见许多学生一遇的作为就头痛,抓耳饶腮一节课也写不出一个字来,究其原因就是大脑里没有可写的内容。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重点'知识是否巩固。"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依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面对不同的教学对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然而我认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绝不可忽视以上几个方面。

1.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理件这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因此,笔者认为,语言教师应该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在给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时,甚至在比历史老师的讲授更生动、细致、传神。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善于指导,背景要力求准确

诵读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郎读课文,它必须尊重创作者镕铸在文章中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而这思想感情不是一开始就能把握得准的,它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句意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起初应让学生自学,最好是默读,发现问题,初识文意;其次是质疑和答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意和文意;而诵读则在这两个步骤之后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语感来。这一步做好了,将大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必须忠实于原文,力求词句准确,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有人认为,要求准确背诵,完全忠实于原文,是一种死教,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首先,学语文必须学语言。能流传于世并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多为古代名篇,其语言的优美和谐和准确严密无论怎么说都应该是典范。而我们中学生按照自己现有的水平随意加改变,多数只能改糟,不会改好,这就会把自己引上学习语言的歧途。其次,我们在运用知识、运用语言时,常常免不了要引经据典,而一旦误读误记,就不单是张冠李戴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无中生有了,这必然影响到期引论的效果。其次才是应付高考的问题。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原文填空占有相当的比例,阅卷要求也十分严格,错、漏、添加一字均不得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准确背诵,准确书写,决不能擅自增删和改变。

3.对字、词、句式的教学要死中有活

所谓“死”,就是对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要反复强调,并对其概念化、条理化。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概念。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其本义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判”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

尤其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更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对于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切不可马虎懈怠。句式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所谓“活”,就是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生动灵活,增强互动性,便于让学生接受。教师应努力避免传统教学中一讲到底,只做翻译了事。

4.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技巧

正确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有必要的。

首先,让学生遵循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原则,即“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达”: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泽文简明、优美、生动。

其次,要体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特点。

最后,教学生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技巧。1、留:对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年号、官职名、人名、物名等,还有经常使用的成语、习惯语等,如席卷天下、门庭若市、气象万千等。这些不必翻译。2、补:补充省略成份。如:还矢(于)先王。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3、换:把古汉语直接换成现代汉语。如:把“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中的“孰”换成“谁”。“使六国各爱其人”中的“使”换成“如果”。4、调:把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篇8

关键词:英语学习;重要性;朗读与背诵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75-01

朗读和背诵自古以来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有效方式。从古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说法。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我们中国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仅仅在每周有限的六节英语课当中得到一些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晚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我从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六年了,对这种情况颇有感受。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开口读英语,他们没有兴趣,又怕于问,所以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农村落后的教学条件及环境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因此,我想朗读和背诵是学习英语行之最有效的方法。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先积累和输入语言材料,才可能开口说。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知识记忆的重要手段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地输入和积累。农村学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及交流都是中文,因此即便学了英语,也很难有开流的机会,更谈不上运用。这就造成了农村学生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们除了在有限的英语课堂接触到英语语言外,其他时间几乎不说和读英语。更甚的是大部分学生在英语早读课上也不开口朗读。

由于平时缺乏联系,老师课堂上教的内容课后得不到及时巩固,导致很多学生不会读单词、句子,更不会读整篇课文了。这样的语言环境及带来的后果,即是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听说方面的训练,进一步影响了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该遵循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英语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特殊情况的教学方式。我认为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英语亦然。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农村学生“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除了启发学生懂得朗读技巧的具体内容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启发学生学习掌握朗读的技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朗读和背诵技巧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才能做好朗读和背诵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朗读和背诵不受环境的影响,容易得到保证和满足。只要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朗读背诵内容,学生就可以在特定时间内一个人完成,无需特定的环境。

朗读和背诵不受时间的限时。它不需要学生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其时间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

朗读和背诵的材料来源,不仅限于课本,途径多元化,可选择范围广泛。通过阅读不同来源的英语材料,学生可以熟悉英语在各种文体中的运用。教师在这个操作中,可以围绕课本中的知识要点,给学生提供典型句子、段落、文章,尤其是经典句型,让其朗读背诵。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也使所授内容得以巩固。

通过朗读和诶送可以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句子和习惯用语。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阅读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风情,历史地理知识等。在朗读的过程中调动了眼耳口等器官参与其中,综合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对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大有裨益。可谓一箭多雕。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篇9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言文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载体。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从孔子到孙中山,从“四书”“五经”到《本草纲目》,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医学、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典籍,都以文言文的形式流传至今。

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由于汉字具有音义结合、信息量大、构词力强等优点,所以其能超越时空,沿用至今,特别是在解决了输入计算机难题之后,汉字的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出来。语言有继承性,文言文中有许多成语典故、名言警句今天仍然经常被引用。学习文言文,不但能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典雅与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母语,而且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初中学生不甚喜欢学习文言文,究其原因,一是教法单调,学习不得要领;二是背诵内容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还认为背诵文言文以后无多大用处。我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以下几个学习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

让孩子适当接触一些比较有趣、相对容易的文言文故事,例如一些比较生动的寓言故事。如果让小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兴趣,那就是很大的成功了。信心也很重要。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学好的,别人能学好的,你也一定能学好。没有必要紧张,更不必要自卑。你不比任何人差。尤其是刚刚起步,只要认真对待,肯定不会落后于人。如果多用点心,反而可能优于他人、超越他人。

二、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让学生试着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文言文翻译可采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但对中学生来说多采用直译的方法。具体做法有留、删、补、替、调。教师把译文的方法教给学生以后,可以让学生同桌或分小组合作,一字一句地对课文进行翻译(要求直译)。有问题的,学生可以进行讨论,也可以询问老师。教师在学生译文的过程中,要参与其中,给他们一些建议或指导,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多注意引导,切不可对学生横加指责,要注意多鼓励、表扬,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译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是弄通大意,不求甚解,难以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单靠考试前背诵一些参考资料上的译文,走“捷径”也是行不通的。必须掌握正确的译文方法,“留、补、替、删、调”面面俱到,才能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三、巧设角度,读中欣赏

角度出来了,文章就能够欣赏。《答谢中书书》可以用变形的方式来朗读。读成两个段落(描写、议论相结合)或三个段落(总起一笔,描绘一笔,议论一笔)或四个段落(总起一笔,描写雄奇的景色,描写秀美的景色,议论抒情)。这就是读中欣赏。可以让学生再创造另一种阅读形式来尽情表达对大自然赞叹之情,如,最后两句单独读,赞美后再缓过神来欣赏自己。这就是历练,只有经过艰困的历练,我们的教学艺术才会有所长进。

四、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不断积累

语文是“读的学科”。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通过反复诵读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入门的必然途径,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必须以读为先,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能诵的程度。当然学生诵读必须是在教师进行指导的基础上。今社会学生的知识接收量太大,不能让他们对每个篇目都进行背诵,所以教师必须“因篇施教”,对不同的文章进行不同的诵读指导。

五、重点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一些特殊句式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等。从句子的层面上看,应该把握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

学习古诗文,应该是十分愉悦的学习过程,穿越时空与古代志士仁人、贤者、智者对话,从而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的历史,把历史文化的积淀化为我们自身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应该是人人所渴求的,我们希望把这种渴求变为诵读的实践。行动起来吧,让学生喜爱文言文,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背诵的技巧篇10

经常有学生询问英语教师,怎样才能学好英语,而教师的回答一般是首先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虽然语言学习具有科学性,但语言本身却缺乏严密的逻辑,因为任何语言的起源和发展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只是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才发现了其中的某些规则。对此,笔者总结出以下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背诵

背诵分为机械背诵和意义背诵两种。心理学认为,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并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理解是通过思维进行的,只有领会材料本身的意义,把它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纳入人的知识系统,才能将其保留在记忆中。这种识记,保持时间长,也较容易提取。总之,在全面性、牢固性和速度等方面,意义识记均优于机械识记。教学实践也证明,机械背诵适用于刚刚接触英语并且理解力较差的小学生,对于已具有一定理解力的初中生来说,机械背诵就显得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初中生更适合意义背诵。笔者认为,中学生主要背单词、背句型、背一些精彩段落和文章就够了。

1.背单词

虽然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浩如烟海,但哪种语言的基本词汇都只有一万个左右,单词背多了,就会发现其中自有规律可循,因而也就大可不必望而生畏。反之,从一开始就拼命找记单词的窍门的做法实际上得不偿失,而且单词的派生也不是完全合乎逻辑。如invaluable就不是“没价值的”,而是“价值无法估量的,极其宝贵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背句型

英语里有很多句型,如suggestthat…,should…等,这些句型要背得滚瓜烂熟,能脱口而出。有些句型并不能从字面上望文生义地去理解,如nomorethan不是“前者不比后者多”,而是“前后者同样不”。若把英语里一个有名的句子“awhaleisnomoreafishthanahorseis”背下来,再见到此类句子就不难理解了。

3.背精彩段落和文章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学习也是同样道理,背诵甚至对听力也大有益处。但背诵一定要苦背加巧背,因为背诵是件苦差事,枯燥、重复。刚开始时千万不要畏惧苦背,因为万事开头难。背时要用心,不断总结自己的背诵方法,制定自己的背诵方案,探索自己的背诵规律。

二、阅读

提高阅读速度,进行快速阅读是很重要的,但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呢?

1.必须扩大词汇量

词汇量小,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还会增加阅读理解难度,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要善于积累词汇。阅读本身就是学习词汇、扩大词汇量的最佳途径,多阅读,便能多接触生词,多积累,巩固词汇。

另外,还可以利用构词法,借助前缀、后缀和词根来增加词汇量,还可以通过多做教材中的词汇练习来学习、掌握词汇。

2.语法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

在阅读材料中包含许多语法现象,读者有了牢固的语法知识,可以促进阅读的顺利进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因此,语法知识的学习应予以重视。当然,不能把语法和阅读割裂开来,而应同时进行。转贴于

3.阅读理解需要背景知识

阅读材料无论是叙述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主题,都可能涉及到历史事件、科学知识、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这些会影响读者对文章某一段落甚至文章整体的理解。要提高阅读能力,不可轻视背景知识的学习、积累。在众多读物中,有的读物附有注释,其中提供了不少背景知识,缺乏背景知识的学生可选读这类读物。另外,阅读中遇到背景知识的问题,也可借助工具书解决,其中包含的知识极其丰富。当然,背景知识主要还是靠平时积累。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要多留心英语国家的知识,通过看电视、读书报、听广播、与人交谈等方式均可取得知识信息,久而久之,背景知识就丰富多了。

综上所述,阅读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应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努力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及阅读速度。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快速泛读。

平时要养成快速泛读的习惯。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和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即可。要确定一个明确的读书定额,定额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切实可行,可多可少。

第二,计时阅读。

课余时间要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快速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时先记下“起读时间”,阅读完毕记下“止读时间”,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速度。随手记下,长期坚持,必定收到明显效果。

第三,略读。

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阅读时,先把文章粗略地浏览一下,看看文章中是否有自己工作和学习所需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和信息,然后确定这篇文章是否值得细读。在查找资料时,如果没有充分时间,而又不需要高度理解时,就可以运用略读技巧。

第四,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