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级审计知识点整理十篇初级审计知识点整理十篇

初级审计知识点整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4:35

初级审计知识点整理篇1

1.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进一步加强干部考核、竞争上岗、轮岗交流、按职数配备干部等方面的管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做到全面、客观、准确地衡量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工作作风以及组织领导能力,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干部推荐上来,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2.加大对审计队伍的综合管理力度,全面履行人事服务职能。以《公务员法》实行为契机,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准确把握干部调配、交流辞退、离职退休、下派锻炼等各个工作环节,认真履行人事管理职责;完善和改进组织人事工作,以服务促管理,提高在人事信息、出国出境、医疗保健以及请销假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

3.创新和完善公务员管理有关制度。探索研究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具体考核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改进年度干部人事考核方法,细化年度考核标准,健全科学的业绩考评体系,增加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整合审计资源,公务员轮岗调整打下基础。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以弘扬“公务员精神”为主题,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4.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实施高层次审计人才工程。大力加强审计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审计管理人才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科室“一把手”领导审计工作的能力和科学民主决策的水平,调整科室人员结构,加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力度;逐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高层次、复合型的审计人才队伍;建立比较畅通的审计管理岗位和审计业务岗位交流制度,从优秀的业务人才中选拔从事审计管理工作的人员,培养他们综合分析、科学规划、协调管理的能力。从实际需要出发,研究确定我市高层次审计人才培养工程。

5.加强干部协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双重管理体制职能。加强与下级审计机关所在地组织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协助搞好班子成员的配备工作。

6.从改善审计队伍结构出发,严把进人质量关,保证审计机关对重点专业人才的需求。今年,主要是对缺编的2名公务员继续申请有关部门考试选调,其中:计算机专业、工程预(决)算专业各1名,弥补我局专业技术人才的急缺。

7.抓住我市东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调整的有利时机,根据我局审计人力资源紧缺状况和对两个区审计监督的要求,积极申报拟成立两个区审计分局工作,初步意向编制各5人,共计10人。

8.认真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根据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二、干部教育培训

1.认真组织好全市审计机关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积极组织好市、县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参加省厅和审计署组织的培训,选送赴国外审计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考察。

2.加强审计干部业务培训。结合当前形势和审计工作重点,通过举办培训班、以审代培、全员集中整训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组织全市审计系统的业务骨干,进行有深度的审计专业知识培训。以审计准则、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操作规范、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针对审计工作任务的需要,加强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方面的培训。

3.进一步抓好审计干部的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培训。对新录用的公务员以及新调入的审计干部,要在培训安排上进行重点倾斜。有计划地组织机关人员参加新录用人员的初任培训、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

4.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开展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学习培训,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公务员法》从20*年1月1日起实行,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要求,在大家深入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好《公务员法》的全员培训,力争在全市组织的《公务员法》统一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5.继续开展全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试,加快推进计算机骨干人员培训。一是开展审计人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与考试。全市审计机关55岁以下的审计干部,到20*年底以前,都要通过审计署举办的第二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并获得相应证书。二是继续加大计算机中级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一支计算机骨干队伍,逐步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水平。

6.树立人才资源开发观念,推进审计干部学历上台阶工作。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培养中高级审计人才,市审计局继续实行积极鼓励和支持审计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业余学习政策,凡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学历班学习和参加中、高级职称考试,并取得毕业证书、资格证书的,单位给予报销学费和书费,并给予一定奖励。

7.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培养中高级审计人才。一是继续做好全省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初、中、高级考试的报名、资格审查、考前辅导、书籍征订等有关服务工作。二是严格评审条件、评审程序和评审纪律,认真组织好我市参加20*年度的河南省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工作,确保评审质量。

8.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手段。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任务对干部的要求和干部自身的岗位、专业、文化程度等特点,做到按需施训、因人施教,本着“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围绕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时期干部成长规律和培训工作的特点,在培训观念、培训制度、培训方法、培训模式上进行创新,探索分类别、分层次培训新路子,增强培训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9.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在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20*至2010年全市审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审计干部培训情况数据库,记载审计干部参加培训的所有情况。建立健全培训检查、通报、登记、考核机制,将干部参加培训情况、考试成绩与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评选先进、出国进修挂钩,实行培训、考核、使用、奖励“一体化”制度。

三、加强自身建设

1.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着眼长远,坚持“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更好地树立政治坚定的形象、开拓进取的形象、求真务实的形象、公道正派的形象服务群众。

2.加强人事教育科的能力建设,注重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提高整合人事资源的能力,提高抵制不正之风的能力。

初级审计知识点整理篇2

初进财务科时,看到大家都在埋头工作,那种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对会计人有了最初的印象。当时我还是一名实习生,不能胜任具体工作,在遇到问题时大家都认真指导我,使我感受到了会计人的热情。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会计工作:装订凭证、账簿,打印报表,并通过自己翻阅凭证、账簿和向同事们虚心请教了解了日常工作的基本业务。一年的实习期结束后,我被安排到了现金出纳岗位。

出纳的日常业务流程比较繁琐,比如付款业务:付款时要审核相应部门的公章,领导的签字,经办人、领款人的签字,到财务科报销时要经过会计员的审核和财务部领导的审核,所有签字、签章齐全后才能付款,以保证付出去的每一笔金额准确无误;对于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要确保其安全和完整无缺;要保守保险柜密码,保管好钥匙,不得任意转交他人;出纳人员所管的印章必须妥善保管,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对于空白收据必须严格管理,专设登记簿登记,认真办理领用注销手续。现金出纳是会计最基本的工作,从中我体会到了会计人工作的认真和严谨。

我先后在总账、销售、税务岗位工作,每一摊业务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会计工作的共同点就是认真,保证所处理的数据准确无误,有时候为了一两分钱也要调账、找差错。

记得我刚做税务工作时不清楚应交税费表的情况,每次校验本月数时总有城建税或是教育费附加和校验值差一两分钱,和科目余额表核对却没有问题,同前任税务员交流后才得知是四舍五入或是勾稽关系的问题,做账时只要把累计数调整准确就可以了,可见会计数据的精确程度。

2008年底我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年终结算。年终结算时整整一个月没有休息,晚上时常加班,非常辛苦、疲劳,困了只能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再继续工作,一个月下来大家都瘦了很多。虽然很累但是同事们都坚持了下来,从中我体会到了会计人的坚持。

年终报表需要亲自报送审查,需要初次审核和复审。初次审核后根据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还要进行报表调整,调整后还要进行再一次的复审,在初审和复审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数据调整,体现了会计工作的严谨性。我们的会计报表有月报、季报、年报三种。报表每月初报送上级单位,赶上周末或节假日也是照常进行,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

会计工作很繁琐劳累,别人举家团聚的时候我们仍然奋斗在工作岗位上,非常辛苦,但是同事们从无怨言,没有因为节假日迟到早退,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我明白了,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一行业就要“舍小家、顾大家”,把工作做好,干一行爱一行。

财务部是一个企业的服务窗口,企业的经济业务都要经过财务部门与外部单位发生联系。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我们要求微笑服务,努力将办理的业务与相关单位阐述清楚,为他人提供方便。财务部也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部门之一,应当更多地发挥企业内部的协调和服务功能,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作为指导,通过预算管理等控制手段,与经营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共同完成企业战略的执行,为企业创造价值。

初级审计知识点整理篇3

第一条为加强*省省属单位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制定《*省省属单位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省属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在穗单位、银行系统在穗单位、省属在穗单位(包括在穗的省直主管部门,省直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省属集团公司、国有企业及其在穗下属单位)、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无主管部门的单位以及*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单位和挂靠省人才服务中心的人员等。

第三条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符合《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同时,按申请人学历、所学专业、毕业年限等条件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直接申领。

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包括会计学或各类会计专业,另外还包括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财务管理和审计专业,下同)的人员,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可以直接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必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

(二)培训和考试后申领。

1、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超过2年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必须通过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不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合格后申领。

3、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或者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故自行失效的人员,符合重新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条件的,必须按照规定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合格后申领。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为会计专业知识考试和会计技能考试两大类:第一类是会计专业知识考试,包括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实务三个内容。第二类是会计技能考试,是指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考试。

第二章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管理

第四条为加强对在穗省单位会计专业知识培训工作的管理,规范培训市场,维护广大会计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省财政厅对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培训机构实行备案和量化测评管理。

第五条备案管理。

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培训机构,可填报《*省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机构申请表》,向省财政厅申请成为省属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省财政厅将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发放备案通知,并对其进行备案管理。

(一)必须是省属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办学机构或省财政厅授权或委托的培训机构;

(二)要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必备的教学设施(自有或有5年以上租约),用于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专业知识培训场地不得少于100平方米;

(三)教学管理机构健全,有3人以上的专职教务工作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四)会计专业知识教学人员不得少于3人,其中任课老师应有3人以上具有讲师或会计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其余应有会计专业助理讲师(助教)或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任课老师应有不低于2年的教学经验。

(五)有固的培训生源,每期培训人数不得少于100人(含100人)。

第六条量化测评管理。每年1月份,定点培训机构必须填报《*省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机构量化测评表》,以下简称《测评表》)。省财政厅会计处将对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机构进行量化测评。

(一)量化测评对象: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定点培训机构。

(二)量化测评主要内容:

1、定点培训机构是否有健全的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的教学管理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

2、是否认真听取学员的意见,并积极改进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

3、教学人员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具有专业资格和不低于2年的教学经验;

4、是否使用指定教材,在培训中是否搭售非指定辅导资料;

5、各科面授培训课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6、教学秩序、考试秩序是否良好;

7、是否违反有关收费标准乱收费;

8、是否存在其他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量化测评方法:

1、测评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年1月,省财政厅会计处将当年的《测评表》下发给各定点培训机构。

2、各定点培训机构先根据《测评表》的项目采取逐项逐条计分方法进行自评打分,并将自评得分填写在《测评表》的“自测得分”栏内,同时附“测评依据”栏要求的相关材料及书面总结于当年2月15日前报省财政厅会计处。

3、省财政厅会计处根据各定点培训机构上报的《测评表》,结合各定点培训机构的实际表现,填写“实际得分”栏,然后计算测评得分,确定测评结果。

4、测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测评实际得分在90分以上的(含90分)为优秀,80分以上的(含80分)为合格。

5、凡是该年度未招生未开展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该年度不参加测评。

6、对测评结果为优秀的培训机构颁发“*省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培训优秀培训机构”证书;对测评分数在70分以上(含70分)80分以下的培训机构,暂停招生办班一年,进行内部整改;对测评分数在70分以下的,取消其定培训资格,取消资格后两年内不允许举办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班,两年后经过重新申请,并备案后,才可继续举办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班。每年测评情况将向社会公布。

7、凡是被暂停招生办班或取消定点培训资格的培训机构,仍然继续招生办班的,将给予以下处罚:

(1)由省财政厅发文对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通知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建议给予有关责任人处分;

(2)违规办班的3年内不准许开展培训工作;

(3)全额退还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学费。

8、定点培训机构印制、刊登培训招生简单或广告前,必须将招生简章及广告的有关内容报送省财政厅会计处备案。

第七条定点培训机构应统一采用省财政厅组织编写的*省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培训教材(《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和《人计实务》)进行教学培训。

第八条定点培训机构必须在规定的培训地点对规定的培训对象进行教学培训工作,不得向外扩展分点,不得扩大培训范围,也不得将培训工作转托其他单位。

第九条定点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第三章会计专业知识考试管理

第十条省属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工作由省财政厅会计处授权的考试机构负责。各定点培训机构应根据省财政厅会计处及其授权的考试机构的要求,按照考务管理办法,认真做好有关工作。考试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对省财政厅会计处负责,接受省财政会计处的监督和指导。

(二)负责每期考试的组织工作。

1、接受各定点培训机构的考试报名。

2、监督各定点培训机构做好各项考前考务的准备工作,并发放准考证。

3、考试当天安排巡考人员到各定点培训机构巡考,负责监督各考场的考试纪律及试卷的运送和保管工作。

4、负责全体考生的试卷的评卷及登分工作。

(三)向省财政厅会计处提供附有考生成绩的合格考生花名册备查。

(四)向合格考生收取有关资料并按有关规定代办申请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五)填写合格考生的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成绩合格证,统一报送省财政厅会计处复核盖章。

(六)每年2月10日前将上年考试工作情况(两次考试)以书面形式报告省财政厅会计处。

第十一条省属会计专业知识考试一年组织两次,分别在6月份和12月份的第3个星期六和星期天举行。

第十二条考场设在各定点培训机构。

第十三条考试试题由定点培训机构派出的具有讲师或会计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学人员组成的命题小组命题,试题于考前半个月内报省财政厅会计处审核备案,并由省财政厅会计处负责印刷、封装。

第十四条参加会计专业知识考试的考生必须三科考试同时通过方为有效,考试成绩合格者由省财政厅颁发统一印制的《*省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合格证书有效期限为2年,全省通用。

持《*省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者可在该证有效期内连同持有的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向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章会计技能(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管理

第十五条会计技能考试是指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考试。

第十六条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时对会计技能的要求:

(一)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可以直接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必参加技能培训和考试。

(二)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超过2年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必须通过参加会计技能培训和考试后,才可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必须提供会计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证书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三)不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必须通过参加会计技能培训和考试后,才可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必须提供会计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证书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第十七条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一次年检时,原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时持有珠算(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证书且在*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持证人员,以及具备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之日起2年内(含2年)直接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且未参加过会计电算化学习的持证人员,必须再参加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和考试,同时提供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成绩合格证书,方可通过年检。

第十八条根据《关于开展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通知》(粤财会[*]40号)文件规定,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也将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一个专项内容。根据该文件精神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具体要求,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和考试将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结合进行。即,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二次年检时,已持有初绒有会计电算化考试成绩合格证书且在*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持证人员,应再参加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和考试。

第十九条省属会计电算化培训机构的认定、对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教学要求以及办证管理办法等详见即将印发的《*省省属单位会计电算化培训管理办法》。

第五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

第二十条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一)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人员必须具备《实施办法》第三章规定的条件。

(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注册登记制度管理。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被聘用从事会计工作后,必须在30日内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定期年检制度,年检工作原则上每2年进行一次。凡年检年份新领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可不参加当年的年检,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第一次年检时间为下一个年检年份。

会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取得培训证书后才能参加年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及时间按《*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粤财会[*]42号)和省财政厅当年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已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因工作单位发生变更时,应当持有有效证明,按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省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实行发证机关、省属办证机构、初审机构三级管理制度,各级机构名称及其管辖范围。

第一级,省财政厅为省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发证机关,负责审核颁发省属办证机构报送的证书。

第二级,省财政厅授权有关部门设立省属办证机构,负责受理省属初审机构提交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第三级,各中央在穗单位,省级银行,省直主管部门,省直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省属集团公司、国有企业为省属初审机构,负责本系统内在穗人员办证资料的收集、初审,然后向省属办证机构统一代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事项。省属初审机构应按要求填报《*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省属初审机构申请表》向省属办证机构申请备案。

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的人员,由所在单位统一向省属办证机构申请办理本单位在穗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事项。

第二十二条*省会计函授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省财政厅外经处、*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私营企业协会、*省人才服务中心和*省工商业联合会等为省财政厅授权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省属办证机构。

(一)*省会计函授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负责办理中央在穗单位、银行系统在穗单位、省属在穗单位(包括在穗在省直主管部门,省直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省属集团公司、国有企业及其在穗下属单位)、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股份制企业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二)*省财政厅外经处,负责办理在*省工商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三)*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私营企业协会,负责办理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且无主管部门的单位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四)*省人才服务中心,负责办理其受托管理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五)*省工商业联合会,负责办理其会员单位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六)其他经验特别授权的机构负责办理其授权范围的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日常管理事项。

各省属办证机构必须接受省财政厅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每年年度终于后15日内,各省属办证机构应将上年度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省财政厅。

第二十三条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关事项需提交的资料。

(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申请人需提交资料:

1、填写一式二份《*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表》;

2、交本人近期小一寸正面彩色照片三张(两张贴申请表,一张用于办证);

3、本人身份证或者暂住证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

4、规定的学历证书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知识(《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考试合格证书和会计技能(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合格证书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

5、发证机关规定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二)会计人员的注册,申请人需提交资料:

1、填写一式三份《*省会计人员注册登记表》;

2、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办后退还)及复印件;

3、发证机关规定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申请人需提交资料:

1、填写一式二份《*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表》;

2、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办后退还)及复印件;

3、《*省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合格证》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持证人员第一次年检时提交);

4、《*省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合格证》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持证人员第二次年检时提交);

5、接受年检年度继续教育学习证书的原件(审后退还)及复印件;

6、接受年检年度奖励或处分情况的证明材料(审后退还)及复印件;

7、接受年检年度申请人其他需说明的证明材料(审后退还)及复印件(包括学历、会计职称及专业技术资格变更等事项);

8、发证机关规定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四)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人员单位变更登记,申请人需提交资料:

1、填写一式四份《*省会计人员单位变更登记表》;

2、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办后退还)及复印件;

3、发证机关规定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办理的程序:

(一)申请人员将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领、注册、年检、变更等有关资料递交省属初审机构;

(二)省属初审机构收集整理统一递交省属办证机构;

(三)省属办证机构进行审查、录入、打印后报送发证机关;

初级审计知识点整理篇4

关键词:设计评审;分级管理;要素优化;持续性;产品设计;设计质量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026-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12

现代质量管理提倡“预防为主,不断改进”,对于产品而言,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阶段就是设计阶段,最能使产品持续改进的方法便是评审。通过评审,将各种显/隐性质量问题排除在设计阶段,可有效减少下游环节返工、报废、回收概率发生,对确保企业经济利益、品牌信誉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设计评审概述

设计评审是指为了评价设计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通过对各设计阶段成果进行审查,识别潜在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办法,而对设计所做的正式的、综合的、有系统的并形成文件的检查。设计评审会议纪要的决议是建议性的,一般采用推荐和建设性建议的形式。是否对设计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更改和对结论进行选择的权利在研发团队。其目的是重点审查和评定设计要求与设计能力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和合同要求,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规范要求。

设计评审是产品质量先天控制与设计优化的基础,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与代表性,可集思广益,加速设计成熟,促进设计质量得到尽快改进。同时,设计评审对“克服设计人员知识和经验局限性、主观片面性、设计质量过剩导致成本增加,迅速满足适用性要求;查漏补缺、纠正错误;育成高级设计人员”也具有关键作用。

设计评审工作按照企业相关评审程序进行,其会议评审团由非直接参与的同行专家、与设计工作质量有关的职能部门代表或业主方、供应商代表共同参与,设计团队需参加会议,以便把各方面的经验集中运用于设计,因此设计评审具有决策咨询功能。原则上,设计评审应评估项目内容的正确性、先进性、适用性、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耐久性等。

综上,设计评审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活动。

2设计评审现状及问题研究

研究国内外企业设计评审现状,由于产品的差异性与个性化特点,设计评审体系维度划分、设计评审内容与标准、评审方式方法均因产业不尽相同,但大体流程具有通用性,其在评审中遇到的共性瓶颈问题具有普遍性,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推动科技管理水平提升、进一步加强产品竞争力具有明显作用。

以国内轨道交通行业为例,在不断深度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同时,设计评审仍具有较大改进点。以下为设计评审中常见问题:

2.1维度管控力度不一

评审体系维度有横向与纵向之分。横向维度以设计阶段为区分,如项目策划、设计输入、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首件检查、型式试验等,一般经过相当管理级别的确认或批准,方可转段。纵向维度以单次评审不同级别流转为主,其评审规格、评审成员、评审标准、所做结论效力均不同,可分为一级评审(由技术管理部门组织)、二级评审(由研发团队组织)、专业研讨等。研究发现,横向维度管控程度较强(多系一级评审),纵向维度由于涉及不同部门,协同性较差。

2.2效果与预期有差距

一级评审多呈现时间短、信息量大,评委时间难统一现象。在多项目并行的情况下,专家资源成为限制评审效果的重要因素。二级评审评委常与一级评审评委混同,在此基础上,大量的二级评审易导致一/二级评审效果界限模糊,最终使一级评审主体地位与作用不明显。同时,由于每一个专家知识、阅历等不同,提出的意见深度有区别,没有统一的评审标准要求,很难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科学合理最大化。

2.3知识管理程度较弱

伴随企业人员流动加快,很多研发人员的宝贵经验与教训,往往由自己掌握,造成很多问题重复发生,设计变更频率加大,是降成本的一大障碍,如能将这些常规问题在标准中予以体现,便可规避很多不必要麻烦。故将知识案例库作为公司高度的知识管理平台加以建设维护运营,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4人才育成意识不强

如何把设计评审作为推动设计人员、工艺人员、质量人员以及其他人员成长的通道,确保老有所用,中有所力,幼有所长,是人才育成的课题之一。当前的评审组成员多由年龄较长或资历、层级较高的员工构成,年轻员工较难获得评审资质,接触评审机会较少,对于人才育成极为不利。故构建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专家评审团队,既确保评审效果,又能弥补不足,开拓思路和眼界,对于设计评审意义重大。

2.5评审持续管理分散

设计评审的持续性体现在评审团队的稳定性,会议纪要落实监督的连续性,评审程序文件落实的有效性。当前评审多体现评审团队组合的任意性,会议纪要落实的不专业性,且下一阶段评审对上阶段评审结论关注力度较弱,评审程序文件落实由于管控人员不同而程度不一。

2.6评审流程需加严控

评审流程作为设计评审的核心要素,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一般来讲,其可分为评审申请、资料准备、完整性检查、评审策划、专家预评、文件整改、正式评审、评审报告编制及等。对于正式评审环节,可采用组长宣布开始、介绍评审组成员及会议评审议程及要求,逐项审查设计文件、答辩、评审组讨论及通过评审结论等流程。但实际情况中,由于时间紧,很多流程合并/推后/简化,导致实际效果发生偏差。

2.7文件的属性有待提高

文件的属性从广义上讲包含文件体系、文件名称、内容、模版等。如何科学的评判文件体系的完整性、文件模版的标准化、文件构成说明清晰简洁,是设计质量管控的关键部分。运用中,完整性的依据来源比较混杂,既有程序文件,又有设计计划书等;文件模版的不统一,导致文件质量高低不一,影响顾客的体验;文件构成说明情况混乱,虽有与以往项目差异性说明,但在体现借用、新增、主要问题项及待解决项等内容时,无一致要求,影响评审效率。

基于此,设计评审仍需持续改进。

3设计评审改进探讨

通过对现状研究,可将以上问题归类三点解决,即:分级管理、要素优化、持续性。

3.1分级管理

针对纵向维度协同与专家资源有限,可用程序文件规定构建横纵向评审体系维度,以确保评审效果(如图1)。由于横向维度已基本健全,可着重拓展纵向维度。针对单次评审,文件编制后设计者应先自检,查缺补漏;再提交部件设计专业组(本人所在室组)进行互检,对照技术规范/标准、知识案例库及每人经验审查,提出不足,解难释疑,便于设计者优化方案;而后提交项目组(包含设计、工艺、质量、RamS/LCC人员,制造、营销、售后代表等)进行专业二级评审(对评审资料进行全方位审查),确保合同分解等各级要求、部件接口完整无干涉、工艺符合性,可靠安全优质均能最大程度满足,并对设计者疑难提供初步解决方案,以供一级评审决策参考。整车一级评审应由非项目组专家构成,各设计人员应提交评审内容构成清单,清单中明确借用、新增、疑难部分,专家根据设计人员要求评审项点及专家重点关注项点进行评审。文件的责任主体应是设计人员。设计联络/设计审查是甲、乙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供应商及接口、方案确认等均在此会进行。完整的纵向分级,对于资源有效利用极具价值。

3.2要素优化

评审要素应含评审专家、评审流程、评审标准等。应从以下要素着手优化:(1)对于评审专家,需要做好评审专家库的搭建工作和评审专家的激励与绩效考核。由于高级评审专家是年长经验丰富者/业务杰出贡献

者/行政团队代表,其时间紧、业务量大;而年轻员工尚处于业务精进阶段。为突破专家时间难协调问题,应在构建项目团队或部门任务分工时综合考虑,让年轻员工多参与具体业务工作及二级评审/研讨,促进其学习成长;年富力强的中年员工多承担科研研发任务;年纪较长的多承担指导工作,做好传帮带,在一级评审中作为主力军。对于激励考核,应根据专家评审表现,如参加次数、预审问题条数、评审意见采纳量、会场表现综合考虑,由评审组组长合理评定等级,落实相应的评审津贴,并将参加一/二级评审作为员工技术/工艺/管理晋升时考评标准之一,在评聘总分中占有一定比例。(2)对于评审流程,应抓好预评审阶段,为专家认真审核和提出意见留足时间余量;并应推动流程标准化,落实在程序文件中,严格执行;会议纪要要当场编制并确认签字;应加强文件完整性、正确性审核,确保文件高质量。(3)应构建评审统一标准,确保审核有理有据,标准的制定应由专家团队结合行业标准、规范、法律、法规、设计经验综合编写。

3.3持续性

该性质包括评审团队的稳定持续性、评审意见落实的持续性、知识案例库建设的持续性。应在项目启动之初,便构建一支合理稳定的项目团队与评审团队,确保其对项目的深入研究与持续关注。对于评审意见,应形成动态管理清单,在落实完成时间、责任主体等的前提下,在每一次评审会/总结会上对以往项点进行完成情况审查,确保评审意见的采纳完成率。应构建专业知识案例库建设小组,收集从研发、制造、售后、应运现场反馈的各方面信息,保留经验教训,留备后用。因此,评审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持续优化工程。

4结语

设计评审作为检验设计阶段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只有不断改进优化,使之契合企业发展需要,才能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产品品质,使之符合降本增效理念,推动产品优质设计,品质生产,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同时也为企业转型升级,国际化进程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初级审计知识点整理篇5

一、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1、组织资金。截止2010年6月底,市郊联社组织资金达1442829万元,较年初净增304030万元,完成全年计划198000万元的153.55%。

2、贷款。总贷款(含贴现)1057382万元,较年初净增238195万元,完成阶段计划的103.12%;其中贷款573784万元,较年初净增78841万元,贴现483598万元,较年初净增159345万元。抵质押贷款62350万元,较年初净增61303万元,余额占总贷款的5.90%。

全年累放各项贷款2713423万元,同比净增2140991万元;累收2475228万元,同比2064627万元;净投放82493万元,完成阶段任务的103.12%。存贷比73.28%。其中“三农”贷款累放325232万元,同比净增91844万元。

3、不良贷款清收及下降。截止2010年6月底,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3548万元,较年初下降1086万元,余额占比为3.36%,较年初下降1.4个百分点;不良清收任务完成总额为3651.9万元,完成市办下达任务的121.73%,其中表内清收2589.9万元,表外清收1062万元。

4、截止2010年6月底,市郊联社实现贷款利息收入总计24735万元,实现利润17089万元。完成市办上半年考核利润任务的131.45%。

5、至六月底,全辖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79.04万元,完成联社中间业务收入进度计划750万元的117.20%。

二、工作措施及开展情况

(一)夯实基础,促进业务规范。

1、2010年上半年,信贷管理部结合个人业务部及公司业务部等其他部门,认真组织学习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并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有关精神,对各社部上报贷款的材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规范,使各社部上报手续时有据可依,标准规范。

2、2010年5月底,信贷管理部针对按揭贷款发放中出现的问题,根据4月份国务院提出的“国十条”和其他专业银行按揭贷款经营模式,提出了一系列的风险提示和操作办法,使按揭贷款的发放得到进一步规范。六月底我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按揭贷款管理的通知》对按揭贷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按揭贷款的管理进一步加强,风险得以控制。

3、6月份,信贷管理部结合对辖区内职工贷款检查的结果和辖区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强职工贷款管理的通知》。通知体现了既要为职工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又要手续规范,进行风险控制,这一规定,有效地杜绝了绕、冒、挪、超等违规行为,控制了职工贷款中潜在的风险。

(二)加强信贷监督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信贷管理工作是各项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信贷资产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为防范信贷风险,夯实基础管理,今年上半年信贷管理部加大了对新发放贷款的审查监管力度,确保了信贷资产的安全。

1、2010年,信贷管理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完善制定贷款审查制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各社(部)上报的各类贷款资料进行了及时、认真、细致的审查、审批和上报。在贷款审查、审批中,按照上级部门及市郊联社有关精神,对于不符合贷款规定要求的贷款进行发回重审或否决,将贷款风险控制关口进行前移,从而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安全归流。

2、根据市办要求,信贷管理部于2010年5月初对辖区内单笔3000万元以上及单户1亿元以上的信贷客户进行了现场检查,重点检查了审贷手续、贷后管理档案、经营情况、资金用途及监管等方面,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加大了风险提示的频率,加大了违规贷款的惩处力度,辖区依法合规经营,风险控制意识不断得到加强。

3、2010年5月,信贷管理部对辖区内各社(部)办理的职工贷款进行了检查和规范,明确了职工贷款的使用范围和金额权限,并督促不符合借款条件、多头使用、不按合同用途使用借款的职工限时归还。

4、借助真实性检查等其他检查的机会,对辖区内贷款进行摸底检查,主要针对抵质押贷款的手续完善情况、贷后检查跟踪情况、大笔借款资金使用情况、按揭贷款的后续房本办理情况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发现情况督促办理社及时整改,降低风险的产生。

(三)以信用工程为载体,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环境的好坏是制约信贷双方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市郊联社非常重视信用环境的建设。5月份,信贷管理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对辖区内企业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了重新评定,并在评级的基础上给予合理授信。本次评级授信,市郊联社共为459家企业进行综合授信82.58亿元,其中aaa级企业32家,授信22.33亿元,aa+级企业73家,授信29.07亿元,aa级企业298家,共计授信28.17亿元,a级企业56家,共计授信3.01亿元。2010年,我们将逐步建立健全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体系,着力解决银企双方在授信、管信、用信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在授信额度和授信有效期内,授信企业只要符合条件,我们将按照最简便的审贷流程,对企业贷款优先受理,快速审批,对还贷能力强,还款信誉好的企业的合理流动资金需求,可允许在授信额度内循环周转使用。市郊联社将对信用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行更加灵活的利率优惠,不断扩大授信企业群体,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共2页,当前第1页1

(四)、信贷业务不断创新

今年上半年,我们在做好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不断创新贷款方式,我们开办的商标使用权抵押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均受到明显成效。

(五)切实做好金融统计工作

业务部门对口多,统计工作多,业务环节多,为切实做好金融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及部门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经营决策信息、参考依据。信贷管理部认真做好每项业务数据的统计工作,今年以来,共统计、上报各类统计系统数据235次,填报各项业务报650多份,撰写上报各类分析报告及总结30余篇,以及各种临时性专项调查报告或专项报告20多篇次。

(六)管好放款中心,把好信贷投放最后一道关。

1、2010年4月23日,信贷管理部组织全郊放款中心人员在联社10楼召开了放款中心会议,认真听取了各位放款中心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现场解答了若干问题。会后,信贷管理部将放款中心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汇总,并一一给予了解答。

2、2010年,信贷管理部针对放款中心日常业务较多,报表较繁琐的问题,通过认真分析,将不必要的报表进行了合并或取消,有效的减轻了放款中心人员的工作负担。

3、为积极参与“基础管理年活动”,放款中心人员改变过去只履行贷款手续审查、集中办理授信发放等做法,利用自己身处放款审核岗位,对基层放款各环节情况熟悉的有利条件,转变工作方式,改善工作作风,变单纯贷款手续审查,为参与信贷日常管理,他们以撰写论文和工作建议的方式,为信贷管理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对市郊联社信贷管理再上新台阶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管理制度仍需继续完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郊联社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规范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不良贷款增长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不良贷款作为制约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我市郊联社同样表现的非常突出。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存量清收难度越来越大,而新的不良贷款又陆续显现,应调未调贷款逐步暴露。同时由于今年我联社信贷规模扩张较快,大额贷款增长较多,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特别是我联社正处在一个改制的关键时期,“一高”问题已成为我联社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怎样解决“一高”,是我们首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三)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目前,我联社在日常业务中,合同文本使用不正确,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担保手续不落实的问题较为突出。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完整,实用性不强。

(四)贷后管理滞后。由于前些年,农信社缺乏规范的贷后管理制度,对贷后管理工作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贷后管理不到位。从而形成现在的不良贷款中多年遗留的超诉讼时效、超保证期间、抵押资产流失等问题较多。新官不理旧帐、旧官一走了之的现象突出。

(五)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联社的部分信贷人员,无论从学识水平、知识层次、年龄结构、思想状况等方面看,不能完全适应信贷知识不断更新、信贷手段不断先进、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

四、2010年下半年工作规划

针对今年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信贷管理部在下半年将继续遵循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信贷管理,规范信贷操作行为,完善贷款结构,实现信贷资产良性循环。

1。加大贷款三查力度,要求各社(部)严禁向高风险企业和个人投放贷款,同时改变以往那种重放轻收的思想观念,加大贷后检查力度,及时发现贷款风险扩大趋势,杜绝新的不良贷款发生。对因不尽职行为造成新的不良贷款发生,信贷管理部将配合其他部门加大对责任人员的处罚、赔偿力度,确保新放贷款的安全。

2、强化管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信贷管理部的履职水平。一是加强管理。重点是制度执行管理和从业人员管理,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督办。二是加强指导。重点是指导贷款投放和指导风险管理。结合实际,完善现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确定支持产业和投放重点。深入研究各项业务产品中的风险点,有效防范风险。三是加强服务。重点是树立服务基层和服务领导的双服务理念。服务基层要树立“一切为了经营干、一切为了基层转”的指导思想。服务领导则要把握好重要数据、重点问题、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的分析和监控,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初级审计知识点整理篇6

关键词:招聘外部招聘入职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33-02

外部招聘方法包括在报纸和杂志等媒体上刊登招聘广告,并从外部寻找人员来填补职位空缺。企业从外部招聘人员的渠道很多。那些快速成长的企业和需要大量技术工人或管理人员的企业就需要从外部招聘。外部招聘因其人员选择范围广泛、有利于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大大节省培训费用等特点,深受企业的青睐。本文以江苏JX公司为例,对该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外部招聘与入职流程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优化方案。

一、JX公司简介和招聘入职管理现状

JX公司是一家民营生产性企业,主产高档合成耐火原料系列产品,迄今已有30年历史,是国内耐火材料行业骨干企业之一。目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然而民营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随意性的工作作风一直困扰着企业,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更是十分突出。

该企业拥有员工330人,包括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9人、一般行政人员18人和车间普通操作工人293人。人力资源部刚成立不久,有2名成员。该企业人员招聘和入职管理都不规范。车间工人的招聘主要由办公室主任在公司门口张贴招工启事或偶尔设摊本市人才市场,或由部门负责人托熟人招工;技术人员的招聘主要通过到本市人才市场、相关高校对口专业、利用51job求职网站等方式进行招聘;管理者的招聘主要是熟人推荐,由总经理亲自招聘面试;高级管理者的招聘则通过外部企业高薪挖人或内部提拔。

二、对JX公司现行外部招聘与入职流程分析并诊断问题

人力资源部只是负责利用51job求职网站进行人员招聘和入职登记手续。

人员入职和离职很少及时到人力资源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甚至出现某个员工已离厂一个月,新进员工到岗很长时间,人力资源部都不知道等不可思议的事情。

1.招聘采用了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方法。其中外部招聘采用的方法有:招聘广告、各级各类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互联网、熟人推荐。

2.该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混乱,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极不规范,造成该部门职能严重丧失。人员招聘不是由人力资源部门专门集中管理,而是分散到各个部门,不仅招聘的质量受到质疑,使人力资源部不能及时掌握人员流动状态,同时造成了整个流程的极度混乱。

3.因部门负责人甚至总经理对招聘亲力亲为,管理者陷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分散了管理精力。

4.没有按照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实际状况制定一个完整的招聘计划,随意性太强,对于规范管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节约成本以及保证各项计划工作的顺利实施十分不利。

5.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的普遍缺乏。

三、对JX公司现有外部招聘与入职流程设计的优化设计

(一)人力资源部扩建、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培养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

1.增加人力资源部人员配置,选用并任命有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1名,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及工作经验的人力资源主管1名,加上现有的2名人员,打造一个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

2.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聚会、比赛、内部刊物、内部发文以及组织培训等方式,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意识,规范化运作程序。

3.理顺人力资源部和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部门在人员招聘上应履行的职责。由人力资源部门集中管理人员招聘。

(二)外部招聘与入职流程优化设计(见上流程图)

上流程图左边灰色列有1-8共有8个层级,分别根据每个层级解读流程的含义和实际操作过程。

1制定人力计划。(1)提出人力需求计划:人事主管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现实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计划。用人部门根据业务需要提出用人计划,并将用人计划上报人事主管。(2)提出人力计划:对各部门用人计划检查核实,制定临时招聘计划,将招聘计划报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核。(3)计划的各层领导审核:人力资源部经理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年度人力资源计划及临时用工计划,对人事主管提交的人力计划和招聘计划进行全面审核。人事主管审核的范围包括计划的真实性、可行性等,并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市场人力资源供应情况,汇总各方面意见进行审核确认,将审核后的人力需求计划上报常务副总,再由常务副总根据管理权限对招聘计划进行审批,然后下发人力资源部,同时转相关用人部门备案;对超出常务副总审批权限的人员招聘计划(一般指骨干主管职位以上的人员录用),及时上报总经理审批,经总经理审批后将招聘计划逐级下发、转人力资源部门予以实施。

2招聘计划。人力资源经理根据批示、组织相关资源,制定出详细招聘计划和具体招聘实施方案。制定招聘方案包括:工作时间表、人员招聘渠道确定、费用预算、职位名称、职位资格要求确认、岗位薪酬以及岗位职业生涯初步确认、参加招聘工作人员以及面试考官确认等等,协调各方面资源开展招聘工作。

3招聘实施。选择利用招聘渠道:人事主管根据实际岗位需要人员情况、依据人员招聘计划、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学校、媒体、猎头、推荐等)、进行招聘。现场具体招聘各个岗位人员、汇总分类整理各个岗位应聘人员资料。根据各个岗位要求进行人员初步筛选。根据计划时间表通知应聘者参加第一次初试(面试、笔试)。

4筛选。根据简历进行筛选,挑选出符合招聘初步要求的简历。

5面试。(1)初试:人事主管根据招聘方案组织各项资源,做好人员初试的准备工作。(考题、会场布置管理、接待时间和人员安排等)组织协调对初选人员甄选(面试、笔试),初试合格者进入复试程序,对初试合格者进行登记备案,同时组织各用人部门准备进行复试。(2)复试:用人部门对初试合格者进行复试,用人部门将复试合格人员名单提交人力资源部。用人部门审核内容主要为业务方面的各项条件是否符合岗位工作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审核涉及人力资源方面(个人发展、薪酬谈判、诚信调查、背景调查、证件审核、劳动关系等)的各项条件是否符合企业和部门整体工作要求。汇总甄选意见,决定录用人选。人事主管与用人部门按相关要求共同决定复试合格者人员名单,由人事主管将拟录用人员名单以及各方面资料汇总后提交上级。

6复试后多层次审核、审定、审批。(1)人力资源部经理对提交上来的待录用人员资料结合公司人力资源计划,结合公司人力资源计划和总体人力要求进行审核,将审核合格的人员上报常务副总审定。对于没有通过的人员需要注明意见反馈给人事主管并转用人部门。(2)常务副总对上报的待录用人员进行审定,对管理权限内的待录用人员进行审批,同时可以要求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进一步甄选确认,最后将决定录用员工名单批件转人力资源部通知录用,录用结果和审批意见备份送秘书处转总经理存档审查。对超出常务副总审批权限的待录用人员及时上报总经理审批,如有必要可参与人力资源部门的进一步甄选,及时将审批结果逐级转达到人事主管。

7人员录用:所有员工的入职手续必须在人力资源部门办理。(1)下录用通知单:人事主管将录用审批结果转达相关部门(用人部门和行政财务部门),人事主管及时通知录用人员并做好人员录用的准备工作。(2)办理报到手续:由人事主管办理被录用人员的报到手续,填写职工登记表等个人资料,并通知用人部门。(3)办理接收手续:各用人部门办理被录用人员的接收手续,人事主管与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安排被录用人员上岗。

8结束。

参考文献:

1.张岩松.人力资源管理案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罗伯特·L·马西斯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初级审计知识点整理篇7

一、学会整体策划

整体策划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确定期刊性质和读者对象定位,制订年度出版计划,进行栏目设置;二是指在期刊选题、立项时,对选题内容及期刊编辑、制作、营销全过程所做的战略性筹划。实施整体策划的目的在于:在重视开展调查研究、培养编辑策划能力和形成有利策划工作的内部环境的基础上,将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合理组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不断创新的编辑策划机制,从而出精品、创品牌。

整体策划阶段主要工作及有关事项如下:一是制订计划。包括选题计划、出刊计划、封面设计风格,以及版式设计格式等。二是栏目设置。期刊的栏目设置关系到刊物个性特色的发挥和社会目标的实现,栏目设置的重点在于要有独立的风格,拟订年度栏目设置计划,经编辑部门、营销部门和财务部门集体讨论通过后实施。三是选题策划。选题策划从信息采集开始,信息采集从社会调查入手。编辑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调查,搜集社会发展信息、科学文化信息、出版行业信息、期刊市场信息、作者和读者信息,掌握大量一手材料,并使用科学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类、综合、分析,从中寻找选题方位,进行选题策划。四是实施方案策划。对期刊项目从设想到成品制成的全过程做出宏观的、大致的考虑。包括人力、财力、进度方面,以及营销方案策划、选题立项、增刊策划等。

二、积极做好组稿和稿件处理工作

期刊的稿件主要包括自采稿、约稿和投稿三类。其中约稿的主要工作及有关事项有:选择合适的作者,与作者商讨撰稿事宜,与作者签订约稿合同,关注作者写作情况,按约定时间收稿等。在做好组稿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做好稿件的处理工作。处理投稿的主要工作及有关事项有:公布投稿地址或邮件地址,由专人定期对投稿进行初选,通过初选的投稿根据其选题分配到期刊的相关部门,并确定该稿件的责任编辑,由责任编辑按照流程提交选题,进行审批立项。

三、认真审稿

审稿是编辑流程的中心工作。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审级、两道程序、六个环节。三个审级是初审、复审、终审;两道程序是审读、审订;六个环节是初审审读、复审审读、终审审读、初审审订、复审审订、终审审订。作为新手或一般的编辑,要熟练掌握初审、初审审读等环节的基本技能,适当了解和学习复审、终审技能。

初审一般由责任编辑负责。责任编辑由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初级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责任编辑的指导下从事初审工作,但稿件必须经过责任编辑认可、签批。而复审则由具有副编审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编辑部主任或副主任负责,也可以委托其他正、副编审代审,但必须由具有副编审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编辑部主任或副主任复查、决断、签批。

初审审读要求编辑必须通读稿件。衡量是否符合内容质量要求,是否符合约稿合同约定,是否具有刊登价值;立论是否成立;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合理;体例是否妥帖、一致;行文是否通顺、规范。做出决策:质量、价值都符合要求且具备加工基础的采用;质量、价值基本符合要求但尚不具备加工基础的退修;质量、价值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退稿。对准备退修的稿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写出审读报告,随同稿件一并送交复审。

审读报告要写明稿件来源、稿件内容、作者情况、审稿过程;对稿件价值、质量做出评价;对其中的政治、政策、敏感问题做出分析、判断;对稿件提出处理意见,在说明采用、退修、退稿的理由后,交由责任编辑处理。

已决定采用的稿件可以进入初审审订环节。结合稿件的审读意见,在略读全稿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精读稿件;以优化稿件为目的,以达到出版水平为标准,对稿件进行字斟句酌的编辑加工。包括完善原稿的观点,消除政治性差错,纠正思想性差错,订正知识性差错;优化标题,统一层次,调整结构,润饰文字;规范标点,规范数字,规范计量,规范符号;审查图表,核对引文,检查注释,对校目录;核对索引,审查文献,统一用语,整理附录。最后还要与装帧设计的方案融为一体;需要其他工作配合的要做出批注,签发初审意见一同交复审。

终审审订要求浏览全稿,根据稿件内容、性质和初审审订报告、复审审订意见,有目的地重点选读部分章节。处理以前环节的遗漏问题,对以前环节的问题做出回应,对稿件的内容质量、语言文字质量、体例的一致性、结构的合理性、装帧设计的水平做出判断,重新衡量稿件的价值,做出发稿、退审、退修、退稿的决断,写出审订意见。同意发稿则签批发稿单,随同全部稿件材料依次退复审、初审;需要退审则写明退审理由,指出重审范围、内容,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指导性方案,随同全部稿件材料依次退复审、初审;退修、退稿是在特别特殊或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需与复审、初审共同研究具体措施。终审要求重审、退修、退稿的,由初审、复审、终审共同研究,提出妥善的处理方法,由商定的人员按商定的方法处理。

校对工作是期刊生产流程中的独立工序,其作用是将文字差错和其他差错消灭在期刊出版之前,从而保证期刊的传播和积累价值。它与编辑工作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共同构筑期刊质量保障体系。校对阶段的工作分为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检查四个阶段,称为“三校一读”。校对人员要忠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消灭一切排版上的错误,包括文字、数字、符号、标点、图表以及格式等错误;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错误,要在校样旁注明疑问,提请编辑部门解决。

初级审计知识点整理篇8

国际内审协会(iia)修订版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新定义表明现代管理强调总体管理概念,把总体管理控制系统与组织的长远目标联系起来,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实现经营目标。

随着企业所面临风险的增加,风险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核心。面对管理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需要及时调整自身定位,改变过去只是作为企业财务监督者的定位,将职能确定为向企业提供保证和咨询服务、评估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环节,内部审计需要将审计关口前移,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在事前和事中审计中及时发现提前预防,将风险降至最低。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固定资产投资竣工决算审计领域应用的现实意义

(一)降低审计风险,实现“零审减”目标的需要。

当前,内部审计要实现由账项审计向风险审计转变,利用风险评估的结果,围绕重大风险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审计重点。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围绕预期目标,利用风险模型确定项目面临的风险,并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将风险分析贯穿于审计的每一环节,在实现审计目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零审减”是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涵义包括国拨资金不审减,审定决算不小于批复的建设规模,严格按照批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没有节余和因审减建设内容造成的尾工工程,竣工决算各项费用列支合理,不虚报建设内容。

(二)提高审计效率、完成审计目标的需要。

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也随之增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内部审计的资源有限,这就需要提高审计效率,完成既定审计目标。风险导向审计通过风险分析和评估识别重点审计内容,无疑为提高审计效率提供了保障,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由账项审计、制度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三、风险导向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模式的构建

开展风险导向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首先要进行周密细致的审前调查。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访谈、调查问卷、收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明确是否具备审计条件,获取背景信息,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建设模式、建设目标等,掌握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定。

在对被审计对象整体了解的前提下,依据相关规定,明确审计目标,识别风险,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和评估风险,确定被审计部门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容易产生重大风险的环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实施具体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提出管理建议。风险导向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模式如图1所示:

四、开展风险导向固定资产投资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竣工决算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认定情况的审计,主要包括批准的设计方案和工程实际竣工情况;竣工验收和遗留问题的处置情况;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和其它投资的完成额以及交付使用资产结转情况;竣工决算报表的真实、合规和完整情况等。

(一)明确审计目标。

企业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正式接受上级单位竣工决算审计和验收之前,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制度和批复文件对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组织管理情况、资金到位使用情况、投资完成及概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情况、资产交付情况等方面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计,目的是发现和揭示影响投资项目完成的风险,进而提出管理和改进措施,促进建设资金合法、合规使用,改善和提高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

(二)识别风险。

固定资产投资竣工决算审计风险的识别需要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宏观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咨询,明确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以前发生过的重大风险,达到规避、转移或缓解风险的目标。

以对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投资竣工决算审计为例,通过对项目实施审计,结合审前访谈、调查问卷以及通过收集资料等方式了解的项目及建设单位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情况,我们识别的风险主要囊括了内控制度、招投标、设备采购和安装、合同管理、工程造价以及财务管理等六个方面。

(三)分析和评估风险。

在识别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风险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通过提炼总结风险因素调查问卷、查阅相关项目审计报告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背景资料等方式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以上述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为例,通过对识别的六方面风险进行评估,最终确定了不同的风险等级:招投标、工程造价、财务管理的风险等级最高,合同管理、设备采购和安装的风险等级次之,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的风险等级最低。

(四)确定审计重点。

风险评估的结果为固定资产投资竣工决算审计重点的确定提供了直接依据,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我们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确定相应的审计重点。

1.招投标管理。

企业开展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应重点关注项目是否按照批复文件中规定的方式进行招投标、招标机构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招投标过程是否合规、招投标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是否留存完整。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①招标方式是否合规,属于公开招标或者委托邀请招标方式,要与批复方式一致。

②招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招标文件是否全面,开标、评标、定标等招标过程资料是否齐全,重点检查招标文件、标底文件、招标公司的资质、开标记录、评标记录、打分记录、中标通知书等文件。

③审核是否存在人为肢解工程项目、规避招投标等违规操作行为。

④实行工程量清单方式招标的工程是否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制工程量清单。

⑤是否存在招标活动中变更招标范围、组织形式、方式,变更后是否报上级审批。

⑥投标文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的要求。

⑦审查投标人报价数据的计算准确性,分析报价构成的合理性。

⑧投标综合单价及措施项目清单报价等竞争性费用是否合理,规费及税金是否按规定计取。

2.工程项目管理。

在对工程项目审计中,应重点审核:

①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等是否齐全。

②工程项目是否按批复建设内容实施,总投资是否超概算,有无改变用途情况,是否重新报批调整。

③施工前是否取得土地使用证、建筑许可证、规划许可证等审批。

④工程造价是否真实、合理、有效,造价组成是否合规,工程的工期、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重点审核工程结算审计报告。

⑤工程建设其他费内容,包括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监理费、招标服务费、环境影响咨询费、劳动安全卫生评价费等,是否与工程内容相关,提供服务的各类乙方单位是否具备相关的资质。

⑥工程价款的支付是否按合同条款及有关规定执行,是否按规定留足工程尾款与质保金。

3.财务管理。

审计重点包括:

①审查建设资金来源、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及建设资金拨付与使用情况。

②各会计科目的费用核算与归集是否准确,是否合理计算分摊比例,拼盘项目是否按照面积所占比例分摊投资。

③各项费用支出是否按规定标准控制,建设单位管理费根据投资概算对应控制比例等。

④会计凭证的合规性,原始凭证是否规范、齐全,能够起到支撑作用。

4.合同管理。

工程成本是通过合同来确定的,因此对合同的审查至关重要。在审计中,要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①项目建设内容是否签订合同,包括建设工程、购置仪器设备、工器具以及发生的勘察、设计、监理、招标、审计咨询等管理费用支出情况。

②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资金、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履行合同的能力。

③合同内容是否与招标文件、投标书相一致,合同条款是否严谨、合法、规范,有无遗漏关键性内容,有无不合理的限制性条件,合同的基本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明确规定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甲乙双方基本信息、建设工期、质量要求、总价、支付方式、调整情况、结算条款、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

5.设备投资。

在审计中,要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①是否按照初步设计或调整批复采购和安装设备。

②设备的保管、出入库手续是否符合相关制度规定。

③是否按规定留取了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金。

④设备投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内控制度。

审查是否建立了完整有效的固定资产投资内控制度体系,针对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材料采购管理、档案管理等是否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有效规范固定资产投资工作。

(五)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实施审计业务。

根据上述审计重点,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在审计组内进行合理分工,明确重点审查的资料(表1)。审计实施过程中,在对重点事项审计的同时,还应对风险加以分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规避风险,最终在审计报告中列出相应问题和管理建议。

五、实施风险导向固定资产投资竣工决算审计的启示

1.在内部审计项目中贯彻风险管理理念。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环节,需要贯彻风险管理理念,将审计关口前移,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从传统账项审计转向风险导向审计,并将风险分析和评估纳入审计程序各个环节,实施事前和事中审计,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将后期风险降至最低。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增强内部审计竞争力。

内部审计介入风险管理领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新的变化,企业应该为内审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为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此外,还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考核,不断进行知识结构更新,逐渐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审计队伍,增强内部审计竞争力。

初级审计知识点整理篇9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正向“计算机审计”过渡。“计算机辅助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看似相近,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计算机辅助审计”一般指把计算机作为审计的辅助工具,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计算机审计”是指结合审计实施过程,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并且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等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计算机审计”是继“计算机辅助审计”后审计人员争相攀登的又一座新高峰。

二、学习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经贸科审计人员的我,主要面对的审计对象是企业,对于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有深刻的认识,现在的财政、税务、社保、电力等各部门、各行业开始广泛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日渐普及。面对被审计单位的海量数据,如果还是靠传统手工查账的方法去审计,审计人员既难以查出大问题,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和精力。而且在会计信息电子化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会计领域的计算机作假和犯罪,只具有传统查账手段的审计人员,难以揭露电算化条件下的经济犯罪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审计对象的电子化、信息化,要求审计手段也必须电子化、信息化,否则,我们审计人员面临着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无奈局面,有失去审计资格的巨大执业风险。只有掌握了计算机审计技术,并与财务、审计知识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在不断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才能保证我们在审计工作中的审计职能不弱化,审计战斗力不退化。

三、参加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的一点心得。审计署中级培训班被业内称为“魔鬼训练营”,想要顺利通过,拿到审计长亲自签发的合格证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注意学习方法和合理的时间安排:一是当天知识,当天消化。中级培训班的课程安排是每周上六天课,休息一天,信息量大,节奏很快,所以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认真记,当天学的知识争取当天消化,否则影响后面知识的理解,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最终灰心放弃;二是疑难疑问,及时搞懂。有疑问一定要及时搞清楚。因为学的都是新知识,而且进度快,上课时可能有听不懂、没听清、有疑问的地方,这时候要及时地问,可以问同学,也可以在晚自习时问学校安排的辅导员,不能耽搁,否则,问题会越积越多;三是坚持跟进,不要放弃。有时候有些课程听不太懂也不要紧,可以先放一放,坚持跟进,随着后面学习的深入,前面的内容慢慢地也就懂了。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四是把握重点,勤学多练。虽然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掌握知识,但考试通过却是每个人的首要任务。考试分三天,前两天是上机,最后一天是笔试,一般来说笔试没有太大问题,关键是上机,上机考试的内容多,时间紧,所以老师上课的练习题不仅要会,而且速度要快;五是合理安排,松紧有度。中级培训班给每个人的压力都是很大的,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但过犹不及,压力太大容易焦躁,影响心情和睡眠,毕竟70多天的学习是要靠一天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过来的,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作息时间也是学好知识和考试通过的保障。

初级审计知识点整理篇10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课程调整;调整原则;调整内容;解决的问题

收稿日期:2007―11―20

作者简介:张素云(1965―),女,汉族,山东省成武人,山东菏泽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一、调整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一)提高操作能力

一般的本科院校、普通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会计相关专业(比如审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不需要讲太多的理论和程序设计知识。

(二)创新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培养

会计专业各院校的办学层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创新地设置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在确保主干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重点课程,综合相近课程,大力开发新技术课程,逐步增加选修课,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及发展能力。

二、调整课程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

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而科学地发展会计信息化,推动会计改革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而课程的选择是由专业培养目标决定的。因此,只有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才能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参照财政部1995年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专业培养目标也应划分为同样的三个层次。

1.初级人才的培养,即会计信息软件操作人员的培养。培养初级人才的目的是满足各单位对会计信息化应用初级人才的需要,其要求是通过会计软件基本操作技术,能够完成会计实务的处理工作。学生层次应该是会计专业的中专、专科、高职。

2.中级人才的培养,即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人员的培养。培养中级人才的目的是满足各单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维护人员及中专教师的需要。它要求在初级水平的的基础上具有会计信息化系统软、硬件的基本维护能力,并具有会计信息化应用实施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层次应该是会计及会计信息化专业的专科和本科层次以及非会计信息化专业的本科(如审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层次。

3.高级人才的培养,即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的培养。培养高级人才的目的是造就高级会计信息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及满足会计信息软件的开发、研制,会计信息化的高层管理和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需要。高级人才是在中级人才水平的基础上还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能力,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等需要。学生层次应该是会计信息化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层次。

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方面的内容。这里省略了文化基础课及会计课以外的其他专业课程。

(一)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1.培养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才课程的调整

基本技能课:应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如适当地增加课时等。

财会基础课:与会计电算化时代基本相同,只是要增设财经法规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为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教育课:增设体现信息化特点的课程,如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eRp软件操作等课程。这几门应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点专业技能课。

2.培养中级会计电算化人才课程的调整

基本技能课:在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同时,增设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的维护、VisualFoxpro或SQLServer等课程。

财会基础课:与会计电算化时代基本相同,另外根据就业形势的需要还可以增设一些选修课,如预算会计、商业会计、银行会计、涉外会计、财会法规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

专业技能教育课:增设体现信息化特点的课程,如会计信息化、eRp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审计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等。

3.培养高级会计电算化人才课程的调整

基本技能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的维护、大型数据库如SQLServer、高级编程语言C等。

财会基础课与会计电算化时代基本相同。另外根据就业形势的需要还可以选修预算会计、商业会计、银行会计、涉外会计、房地产会计、财务分析、财会法规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公共关系等。

专业技能教育课增设体现信息化特点的课程,如信息化会计与审计、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商务、网络会计、电子政务、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eRp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审计、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二次开发等。

(二)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内容尽管存在以上差别,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却是各校的共同认识。会计课程实验内容也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初级水平)重点放在实训操作上,既抓手工操作又同时抓会计信息软件的操作,强调独立做账。二是(中级水平)在熟悉操作的基础上,比初级多掌握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三是(高级水平)在掌握以上两种技能的基础上,能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软件的二次开发。在实验教学中应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这种差异。

1.制订实验大纲。目前国家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各院校应根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编制适合本校实际的实验大纲,包括实验内容、总体要求、实验软件的选择、实验课时的分配等,并将整个课程的实验教学分解为具体的若干实验项目。

2.选择或编写实验资料,根据各层次的实验大纲,设计具体的实验项目。若能选到合适的实验教材会更好,否则可以组织本教研室相关人员编写实验讲义,以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

3.实验教学过程,根据不同层次的实验大纲和实验项目各有侧重地配合不同的理论教学内容,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讲完相应的理论课之后,在课堂上或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紧接着进行相应的单项实习。

4.制定实践考核方案,实践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35%,其内容为平时的课程教学实验。各项实验应与理论同步进行,每个实验学生必须认真写出实验报告,试验报告内容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资料、实验数据等,并将实验数据以磁盘介质的形式保存。学生每次实验都按百分制评出成绩,取总数的平均值为实践环节考核成绩。

5.社会实践内容:

(1)社会调查。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社会调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应安排1~2次的学生集体到企业调查。

(2)上岗实习。联系企业或会计事务所,并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们亲自上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业务技能的训练。

四、要落实新的课程体系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1.院系领导应更加重视。会计学科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调整课程设置,特别是会计实验教学硬件、软件的购置、教材的选定或由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的教材等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

2.高校教师自身水平有待提高。会计信息化专业培养的是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这与目前我国设置会计信息化方向本科和研究生的高校很少有关。因此,会计信息化教师应不断加强自修并参加培训,院系领导应给以鼓励和支持。

3.会计专业教材内容落后。比如说会计信息化教材和网络会计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教材,应尽快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新的会计信息化教材或由任课教师自编讲义暂时过渡等。

4.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应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等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信息时代,课件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应更多地运用于课堂,提高课堂信息量并节省课时,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地学习,扩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在会计信息环境下,课程内容要体现信息化的特点。要以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作为课程体系的导向,让信息化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学科体系。以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三个知识层次为培养目标,打破课程之间的传统界限,大胆删掉旧课,合并课程内容中重复量较大的课程,增设新课程,重新进行课程设置的优化组合,以体现信息技术和学科的发展,同时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在不断进步,将来课程体系还会不断调整,将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黄正瑞,黄微平.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与内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