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分类十篇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分类十篇

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分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6:25

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分类篇1

关键词:语文学习;读书笔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288-01

做读书笔记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呢?

一、目的要明确

做好读书笔记,有助于汲取文章精华,积累有用素材,学习作文技法,提高阅读质量,最大限度的将他人的东西化为己有,从而迅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成绩。所以,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扎扎实实把读书笔记做好。

二、内容要充实

读书笔记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1、故事梗概类,或内容提要类

主要对象是故事性极强的作品或者长篇小说。可以分章节概述,也可以综述全文,也可用“关键词”来勾联全文脉络与要点。要注意弄清故事的人物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情节的巧妙安排,要达到“写后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的目的。

2、材料类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旦缺失,文章必然苍白无力,所以要着重积累小故事类的素材和论据类的素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要积累。要明白,“有价值的才是最好的”。一般来说,有价值的材料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合乎情理,有一定的思想性;二是生动形象,有一定的艺术性;三是新鲜新颖,有一定的时代性;四是丰富多姿,有一定的多样性。

3、格言警句类

包括名人名言、警句箴言、谚语俗语、座右铭、歇后语等,这些都是最精粹的语言,极富哲理性,要多方收集,多多益善。

4、精美句段类

要及时摘记与自己心灵最契合的精美句段,以后可以随时细细欣赏、慢慢玩味,用心模仿。这类句段是提高作文语言表达水平最重要的范本,这些句段要么直接引用入文,要么巧妙化用,巧妙入文,都势必大大提高作文的档次和水平。

三、对象要清晰

做读书笔记讲求实效,针对读书笔记的目的和内容,我们在阅读时要有意识选择那些“实用”的书目。根据实践经验,特别推荐以下书目:一是辞书类,如《中华妙语大辞典》、《常用谚语词典》、《中华智慧话语宝典》、《世界名言博引词典》、《唐宋诗词典故辞典》、《历代名句赏析词典》;二是精品类。如《读者》、《文摘周报》、《时文选粹》、《思维与智慧》、《心灵鸡汤》、《资料卡片》、《萤窗小语》、《余秋雨文集》、《林清玄文集》、《刘墉文集》等。

四、格式要规范

做读书笔记最好要条理清晰、格式规范,以便以后审核、查阅和引用。

首先要注明原文题目、作者、出处(书刊名、版本、期号、出版日期、页码)。

然后是正文,注意摘录时,要准确无误,当充分尊重原著,不改动不误引,最好在摘记之后,认真校对。

最后,要对那些优美精彩的片段写出赏析文字。“赏”就是要写出自己阅读时的体验感觉。“析”就是分析并写出文章“亮点”文字优美的成因,如诗化语言、意境化语言(立体、动态画面)、细节描写(特写镜头、聚焦法)、悬念(设悬、解悬)、对比衬托、炼字、善用修辞、旁征博引、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等。一段优美的文字为人喜爱,总有某些独到的技巧手法。对这些手法的分析与学习,必将迅速提高写作水平。之后还要针对这则文字仿写一则文字。大量实践证明,赏析和仿写是提升作文水平的最佳捷径。

五、数量要达标

做读书笔记贵在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必须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限内搜集到不同类别的素材若干个,才能给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量化目标(一个学期内)大致如下:第一类10则,第二、三类各100个,第四类50则。可以再具体些,材料类:成语故事30个,寓言30个,童话10个,神话10个,其他20个;名言警句类:名句50句,谚语30、歇后语20个。精美句段每周至少三则,每则必须包括赏析和仿写。量化目标确定后,必须随时提醒自己,及时清点整理,查漏补缺,争取早日完成任务。

六、整理要及时

及时整理是做好读书笔记的最后关键一环。整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复习回顾的过程。可以一月一小整理,一学期一大整理。整理首先要检查自己的量化目标是否完成,格式是否规范。其次编写好目录,可以分页码编写,也可以分类编写,即把同类素材所在的不同页码放在一起,比如精美句段,可再细分为细节传神类、细腻情思类、哲理禅悟类等。再者可以请他人或者亲自编写序、跋,记录下做读书笔记的心得体会等。还有可以进行美术编辑,可以在笔记的空白处加入剪贴画或插图,或者在文字周围加上花边等进行修饰。最后,为自己的读书笔记起一个好名字,如“美丽心园”、“闲情偶记”等。这样自己的一部作品便诞生了。

七、补充

其他要注意的事项还有:一是要先消化后摘抄,在理解基础上有重点地做笔记,不可胡乱抄书;

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分类篇2

让笔记成为你的百科辞典

对于学习来说,我们主要依据教科书,因为教科书确定了知识的基本框架,但要在框架上添砖加瓦,就非得借助笔记不可了。一本好的笔记必须发挥“百科辞典”的作用,它收录着你必须知道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出这样的笔记呢?

采用综合笔记法

以历史和地理学科为例,笔记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预习时产生的疑问;

――老师讲课的重点;

――参考书中的相关资料;

――从课外书上找来的资料;

――例题、应用题、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巧妙的解答方法等。

把上面这些内容全部整理在笔记中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笔记法。

要想做好综合性的笔记,一定要懂得用编辑技巧来处理问题。下面提供几种编辑技巧供参考,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琢磨出一些编辑技巧来。

――二分法

把笔记本分割成两个区域,一个区域用以记录自己调查的材料、注意事项、标准答案、解答方式等;另一个区域则专门记老师讲课的内容、练习等。具体来说,可以把笔记本分成偶数页、奇数页,或者上段、下段,或者左、右两边。

――尽量把相同内容记在同一页

跨页记录会使复习时不方便,也影响记忆效果,因此要尽量把相同的内容记在同一页。

――不能光用文字记录

要尽量把有关的图、表等纳入笔记中,使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做好目录和索引

要有效地利用笔记,非得做目录和索引不可,而且,笔记本的每一页都要编上页码。目录要体现出具体的章节和页码。索引分为几大项,例如“重要公式”、“重要语句”、“应记住的内容”等,根据学科的不同,拟出不同的条目,整理在最后几页。如果出现了新的内容,就立即添加进去,如果笔记本已经写满,就另外用纸写下目录和索引,贴在笔记本的前后,这样做出来的笔记,在关键时刻一定会派上大用场。

选购好的笔记本

一定要选购好的笔记本。学生时代辛苦编写的笔记,不仅是应对考试的得力助手,还可以成为终身的“知识之友”。选购好的笔记本,记笔记时心情就会很好,也有利于长久保存。

几种常见的笔记类型

有人说笔记是学生理解能力高低的测验表,确实如此。同一位老师讲课,学生记的笔记却有很大的差别。下面列举中学生笔记的五种常见类型,并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

――速记型

“速记型”是指把老师讲的或黑板上写的全部一字不漏地记下来。

把老师讲的内容无一遗漏地记下来,复习起来是非常方便的,不足的是听课时只顾埋头抄笔记,往往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对笔记内容的理解。

――誊写型

“誊写型”是指听课时在笔记本上随便记录,回家后再重新誊写在另一本笔记本上。

一般来说这种方法用时很多,如果时间不充沛就会影响对知识的及时吸收。但如果只用于不擅长的学科或是打算特别加强的学科中,效果还是可以的。

――重点型

“重点型”是指边用心听讲,边把内容的重点整理在笔记本上。

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当场消化”,但其先决条件是预习,否则听课时容易漏掉重要部分,或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

――杂记型

“杂记型”是指在同一本笔记本里,容纳了多种学科的笔记,内容又杂又乱,事后一看,连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记了什么。这种方法应尽量避免使用。

――辅助型

“辅助型”是指除了一般听课用的笔记本外,还备有一本笔记本,把学习过的内容,作重点式的整理,以便事后查阅、回忆。“辅助型”笔记在学习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值得提倡。

最佳笔记法

――简明易懂

以自己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可以用自创的简语、符号)记录下来,要简明易懂。

――标题清楚

笔记本上应有大标题、小标题,要有适当的标记符。复习的时候,只要把重点提列出来,就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复习内容了。

――多元性整理

笔记要尽量做到一科一本,将“预习内容”、“老师讲课的重点”、“复习内容”以及有关联的内容,作多元性的整理,列在同一页上,思路清楚,又便于查阅。

――享受记录的快乐

笔记绝不只是老师讲课内容的机械记录,要设法使之变成一种莫大的快乐。例如,可将在参考书上查到的资料、在报刊上查到的资料以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内容,全部收进笔记里。如此“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整理方法,会使枯燥无味的学习成为兴趣盎然的事,你也会“乐此不疲”了。

――借鉴好的笔记方法

不妨向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学习,看看他们的笔记是如何抓住重点、如何编排的。吸收其优点,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任何疑问,是不是一种好现象呢?

人的大脑要强记某些东西是可以办到的,但这种强记的知识,到头来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忘得一干二净。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对某件事若不从多角度提出疑问,就算一时记住,也会因为不理解而逐渐忘记。

大家在听课的过程中,大多会有各式各样的疑问。如果没有任何疑问,想必你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太理想的。

疑问的两种类型

1.涉及学习重点的疑问。例如,对某一公式的演变不甚了解,就会产生“怎么从那个公式演变成这个公式”的疑问。这一类问题,只要找出原因便可以解决。

2.迷宫式的疑问。例如,“往天空上升的过程中,你会碰到什么?如果继续往上升,还会碰到什么?最后碰到的又是什么?”――这被称之为“无穷尽探求型”。又如,“人为什么要活着?”――这叫做“哲学型”。这样的问题都是无法立刻解决的,如果一直耿耿于怀,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反而会影响学习成绩。

所以,提出的疑问要与学习主题有关联,不可脱离太远。否则,那些与主题无关的疑问,会使你的思路越来越杂乱,不仅最终一无所获,而且还会影响你的学习兴趣。

多听、多学、多请教

我们虽然提倡发问,但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向老师发问,应该只限于“实在想不通”的问题,其他的小问题,完全可以找时间与同学们讨论解决。

向同学请教的好处很多,既可以从同学那里学到知识,又可以将自己了解的知识教给同学,对所讨论的问题加深理解,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在上课的时候,也应该用心听其他同学的发问,并认真思考。因为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课本中关键性的问题是大致相同的,对别人的发问用心听、用心思考,于己也是十分有益的。

不同学科区别对待

老师讲完课后,学生们往往还要经历整理、消化的过程才能真正吸收,但整理、消化的方法,则应该不同学科区别对待。

以数学为例。数学这门课,本质上是要依靠思考去学习的。如果只知道整理公式,或是整理例题的解法和答案,并把这些内容死记硬背下来,不可能真正学好数学。对于数学来说,公式是非背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用公式去解答各种问题”。也就是说,要学会掌握应用公式的诀窍,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像物理、化学这样的学科中。不过化学、物理类学科,还要和实验或观察联系在一起。而生物虽然也属于自然学科,但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相比,需要“记忆”的内容比例要大得多。

对于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笔记,要着重于“把重点整理得便于记忆”上。为此,必须对所有的要点做分析,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学习数学、物理时,遇到未做过的题目,只要掌握了公式、定理和应用能力,是不难解决的。但像历史、地理这类学科,如果是没有记住的东西,任凭你绞尽脑汁也是会有所遗漏的。

对于语文、英语这样的学科,向来被看作“必须背诵”的一类,其实并不尽然。以语文为例,除了必须掌握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并把它们牢记在心(这一点类似历史、地理等学科)之外,还得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各种场合,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点类似数学、物理等学科)。可见,语文是介于以“记忆为主”的学科和以“理解为主”的学科之间的一门学科。

综上所述,了解各门学科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整理不同的学习内容要用不同的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整理没真正弄懂的问题

整理笔记时,应跳过你已掌握的地方,找你不甚了解的部分,将它们一一解决。这是一种对症下药的方法,效果显著。

从另一个角度去整理

在整理笔记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人对新的内容很有兴趣,而在整理学过的东西时,却提不起劲来。倘若懂得整理的方法,或养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你就会从学过的教材中得到新的启示,你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入,记忆也将更加深刻。

举例说明:历史课中讲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是他的主要功绩。在整理这些内容时,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如:“中国历史上是谁第一次统一了全国?他做了哪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

先抓要点,再抓细节

整理某门学科,不要一开始就去记细小的事,而应先把整个知识体系有条理地整理出来,或是抓住最关键的几个要点提纲挈领。这样,对这门学科的脉络有了清晰的了解,才能从整体上加以掌握。

自问自答,增强记忆

在整理学习内容时,你可以把教科书中的大标题、小标题改成问题的形式,然后再仔细看书,在书中寻找答案,一旦找到答案,就做好记录,并牢记在心。

将同类内容加以综合,整体学习、整理,如果能把最根本的掌握住,那么即使对于其他生疏的内容不做细节的记忆,也可有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可以把众多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加以综合,整体学习。

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分类篇3

【摘要】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考前多次讲过的题目考试中恰巧碰到,学生也会做错。学生对此也感到很苦恼。后来我慢慢感悟到错题的背后往往隐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学生进行错题整理就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在时间紧张的高三阶段,科学地错题整理对学生知识的查漏补缺有着很好的参考作用,是改变自身英语学习错误思维的一种正确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坚持科学整理错题的良好习惯,他们将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受益无穷。

关键词错题;学生;整理;摘录

错题整理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高三学期,纷繁复杂的知识点让人眼花缭乱,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所以错题整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的现状是虽然高中大半时间已经过去,但高三大多数学生仍然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错题整理。要知道更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看法及建议。

一、收录内容

一说到错题整理,大多数学生仅限于单项选择的错题,而且做法单一,像记流水账似的把平时练习中的错题一一罗列,就题论题,充其量不过是知识点的堆砌。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很多学生把错题集和课堂笔记混在一起,不分彼此,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错题集有别于课堂笔记。它是个人的错题档案,体现的是个人的思考过程,有着明显的个人色彩。而课堂笔记是对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记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和记忆。举个例子,甲同学的课堂笔记可以借给乙同学抄录,但他的错题集可能对乙同学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在我看来,错题集的收录内容可以包括个人的易混语法现象;易混单词短语;易拼错单词;个人解题方法总结等等,这些对个人的英语学习和成绩的提高更有实用性。

二、分类整理

据观察,学生整理错题集很少涉及完型、阅读、任务型阅读等,即使偶尔有之行为,也是偏重于阅读材料中的单词词组的整合。对于高考各类题型,学生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侧重点要有所不同。

对于单项语法题的整理侧重于同一考点不同题型的转化,善于举一反三,分析句子成分结构,比较各题之间的区别,整理错题时把思考过程以自己理解的语言或符号记录下来,老师刚讲解完明白,时间一长又不知所以然这是常有的事。

完形题除了整理文章中涉及的单词短语,还要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形近意不同的名词;同一动词和不同介词或副词的不同搭配短语都是需要整理的内容;更主要的是记录自己当初的解题思路和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思维路径,提醒自己下次练习再碰到此类题目时要改变错误的思维方法。

阅读理解的错题整理在于做题思路的反思和更正,回忆当时自己做题的思维过程,整理过程中一定要暴露自己出错根源,上课时注意老师的分析,错题是什么类型,细节查找题,推理判断题、词义猜测题还是大意概括题等等,然后各类题型的切入口,解题步骤,,解题技巧等等都要如实记下来,有了自己的心得总结阅读能力也会自然提高。

希望任务型阅读练习中少出错的学生在整理错题时除了要整理同义单词词组,还要对自己常见错误单词拼写进行归类,近似的单词进行比较记忆;记录常用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词性变化的规则;语法错误如从句与非谓语动词转化间的错误等等更是要好好记录后,仔细琢磨,直到弄懂弄通为止。

书面表达的错题整理一般被很多学生忽视,但如果对这给予足够重视的话,对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部分可使用改错形式,自己作文中典型的错句摘录其中,既提高观察能力、纠错能力又总结自己出错规律,冠词经常用错还是时态或其他;另外以话题分类剪辑些优秀范文的开头或结尾,积累各类套语(最好含复合句、非谓语动词等较复杂的结构)和高档单词和词汇,平时经常翻阅背诵必能降低出错率又提高作文档次。

三、形式多样

常听有经验的老师们讲,要知道学生对英语投入精力多少,翻翻学生错题集就知晓。不少女生喜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重难点。我建议对每道题的整理应按一定的颜色规律来,比如,原题用黑色笔,错误答案红色笔,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用蓝色笔,当然也可以用各色荧光笔画出注意范围。除了颜色多样外,也可以在版面上做文章,有的学生喜欢单项按专题,书面表达按话题;而有的学生喜欢按出题的时间顺序来整理,因人而异。

四、留有补充

一道错题经过一次的整理往往还不足以保证让你下回不再犯同样的错,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这种题目明明整理过,可换了种表达方法下回做题又错了,这说明知识漏洞还未补好,一次的错题整理只是做了表层的功夫,这需要我们还要不断地收录相关知识内容,不断地比较、体会,甚至多次的出错才能总结教训,真正理解这类醒目。所以整理错题集要注意留有空白版面,建议用活页笔记本,以便下回补充深入处理内容。

五、整理时间

错题集的整理时间可以视个人情况而定,课堂上如果老师能留出专门时间整理最好,如果没有的话,及时利用课堂练习后或课前课后等零碎时间见缝插针,统筹规划时间,更重要的是,期间不求时间花得多,而在于当时是否是静心下来自己感悟错题,平时细水长流梳理温习,切不要全部留在考试之前狼吞虎咽,否则,错题集本身的作用就没有了。

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分类篇4

【关键词】高考;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效率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也许会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需要识记的总是那几个部分,其实不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解读下语文学习方法。

1.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语文学习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很多同学常用一个晚上来看语文学科,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最好方法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4.学习效率这东西,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5.对于听课和做题的建议,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学习语文还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系统的方法。

1.系统学习法

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

2.零打碎敲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同时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用零打碎敲的学习方法,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学习从来都是乐事。

3.读写结合法

语文学习,必须阅读、思考、写作结合,才有高效率。一个是阅读伴随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同时,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二是阅读、生活伴随写日记,记下自己阅读的体会、对生活的感悟。三是阅读、生活伴随文章的写作,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

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分类篇5

关键词:笔记策略;听力理解;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49-02

一、引言

听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听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外语学习中,听力理解是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综合技能的一项重要环节(项丽,姚丽娜2007)。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学习策略训练来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我国学者刘治,朱月珍(2001);杨坚定(2003);李慧,由立发(2007)将听力策略训练与实际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并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学习策略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听力学习策略种类繁多,记笔记策略是听力学习策略的一种。许多英语学习者认为,记笔记技巧的欠缺是影响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障碍(雷慧青,2011)。本文重点从记笔记策略和记忆机制的角度分析了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综合已有的策略培训经验,将其用于实验来探讨对学生进行笔记培训是否可以帮助其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理论框架

认知心理语言学家anderson(1985)将听力理解过程分为感知(perception)、分析(parsing)、运用(utilization)三个互相依存的阶段。卢敏(2006)指出,处在感觉储存阶段的信息停留时间非常短暂,只有受到注意了才会转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对信息的储存时间也很短,一般只有30秒左右。而要想信息保留的时间更加长久,就必须对信息进行编码处理使其转变为长时记忆。做笔记就是促进短时记记向长时记忆转变的一种手段(卢敏,2006)。

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认知策略与学习者的学习任务有直接的关系,它涉及大脑对输入信息的处理。记笔记策略(note-taking)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解答以下问题:能否通过记笔记策略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成绩?

(二)实验对象

本研究受试共37名,均是由笔者所教授的管理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其中男生5名,女生32名,年龄在19至21岁之间。

(三)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主要是由培训前的听力模拟测试卷和培训结束后的终点测试卷以及《大学英语听说》这本教材组成。

听力测试卷为全国英语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真题中任选的两套(分别为2011年6月和2012年6月试题)。选择使用真题的原因是因为考试真题的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更能测试出要测的学生水平。这两份材料将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对学生进行测试。

笔者会将做笔记策略的培训与英语听力课堂的教学相结合,所用的教材是《大学英语听说》。该教材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题材多样,语言规范。题目类型符合英语四级听力的要求。

(四)实验步骤

oxford(1990:204)对策略培训的实施提出了一个8步培训模式:(1)决定学习者的需要和可支配的时间;(2)选择好要教的策略;(3)考虑采用整体策略培训的方式;(4)考虑动机因素;(5)准备材料和活动;(6)进行完全知情的(completelyinformed)训练;(7)评估策略培训;(8)修订策略培训。

本研究在设计上以oxford(1990)的模式为基础,参照卢敏(2006)和朱湘华(2010)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更适合本研究的策略训练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测试学生的听力水平,确定学生需要和可用时间;(2)确定要教的策略;(3)考虑动机因素;(4)根据学生所有的听力材料(《大学英语听说2》)编写策略培训计划;(5)评估策略培训的效果。

具体操作:

1.确定学生需要和可用时间。37名由笔者所教授的管理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参加了实验。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听力测试。通过此次的听力测试,学生普遍反映在听力过程中注意不到关键词,抓不住重点,出现了听得懂但是记不住信息的现象。特别是听力测试的最后一题复合式听写,听到的信息稍纵即逝,即使听懂了,也记不下听到的单词和句子。因此,笔者决定对学生出现的这一问题进行听力策略培训。

一个学期共有16周,每周六节英语课时。其中两个课时是英语听力课。使用的教材是《大学英语听说》。该教材将配合听力策略使用。

2.确定要教的策略。本实验的策略选取了o′malley和Chamot(1990)根本信息加工理论所划分的三类策略中的认知策略的记笔记策略。笔录指的是在听或读时用简略的词语、图形或数字记下关键词或概念(卢敏,2006:24)。在听力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边听一边用简略的词语使用做笔记策略能够延长听者对输入的语言信息的记忆时间。做笔记不仅能促进对重要信息的选择,还是回忆的线索(卢敏,2006:24)。

3.动机因素。学生对策略培训的态度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教师的工作。四级英语考试关系到学生的毕业和以后的就业,而且该班级的学生也马上要面临四级考试,因此他们普遍非常重视英语学习,所以他们都有较强的动机。

4.策略培训计划。培训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培训教材选取的是《大学英语听说》的第二册。该教材一共16个单元,每个单元由parta,partB,partC和partD组成。一个学期共有16周,每周六节英语课时。其中两个课时是英语听力课。使用的教材是《大学英语听说》。该教材将配合听力策略使用。

结合教材内容的设置,笔者进行了以下的听力测略培训:

在parta泛听练习这个部分,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关注文章的开头。捕捉以疑问代词what,when,where,who,why以及how这几个方面的信息。要求学生注意那些起衔接作用的语篇标记词。可以采用t型列表,把关键词、要点记在列在纸的左边,例子和细节记在相应的右边。关键词的记录以短语为主。

partB精听练习部分需要学生们能够把听到的细节内容写下来。这一部分的练习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最后的复合式听写题目类似。同学们常常抱怨不能把单词准确地写下来,往往写完了这一个,下一个就没有听到。因此为了能够又快又准地记下重点内容,可以使用速记符号和缩写(symbols&abbreviations)。如可用t代表teacher;sth.代表something;ad.代表advertisement等。甚至在记录时还可以用符号表示。所记的内容不一定要求完整,要起到提示作用,自己要看得懂。

partC是根据partB听力内容设置的口语练习部分。在这个部分,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他们在第二部分听力过程中记下的关键词完善句子,把句子补充完整。学生们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一起完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语法、词汇等方面的错误。

老师还可以在学生们完成所有的任务之后展示出正确的答案,以供学生自我检测。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整理和回顾。

parta,partB,partC这三个部分是在课堂完成的,学生们在回家之后完成partD部分的练习。这是一个巩固练习的步骤。学生们通过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课下继续加以练习巩固。教师则在下次课上给出正确的答案供学生检查。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记笔记测略的培训,学生的听力成绩较之实验前都得到了提高,其中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写作成绩提高得比较明显。同时,笔者也随机部分抽取研究对象,通过QQ或是其他轻松的聊天方式进行跟踪访谈,以了解学生对此次测略培训的看法和收获。受试学生向老师反映道听力理解能力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不再畏惧听力,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能够和同伴互相讨论互相协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能力。

四、结语

本文是一个项听力策略培训的教学实验。作者听力理解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性的过程,记笔记技巧的欠缺是影响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障碍。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推广听力记笔记策略训练,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作者发现学生的听力水平能力确实有所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分类篇6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语文笔记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语文笔记是指学生在对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以课本或笔记本为载体,以笔墨为工具,对所听到、看到和想到的内容的一种记录,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笔记的记录有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积累、巩固和拓展,并且它能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聚精会神,处于高效率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于正处在从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记好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链、知识体系,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应该如何记笔记是有必要要学习的。

1步步深入的三种笔记

语文笔记地记录是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课后整理笔记这三种笔记正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整体。

1.1预习笔记――夯实基础

预习是指学生为初步理解新课内容在课前自学新课知识学习过程。预习的内容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能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对新课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为上好新课夯实基础。

1.1.1生字词的记录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加强对生字词的学习,在预习新课的时候,生字词是应该首先学习的内容。学生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参考书,清楚明白字的“音、形、义”,词的含义和用法,还要利用这些生字词组词造句,以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

1.1.2文章主要内容的记录

学生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要记录下文章的六要素,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把六要素串联起来形成一句完整的语句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标记出文章结构,这样的记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1.1.3文章重点、难点、疑点的记录

大量的参考书是学生的预习新课的好帮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能力从参考书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借助参考书对文章的重点难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领会,但是毕竟能力有限,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之间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预习阶段学生要记录下自己对文章重点、难点的理解,以便和教师讲相关内容时做对照,进而深化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还要记录下自己在预习新课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以便在教师进行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听讲。

1.2课堂笔记――扩充知识

课堂笔记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扩充和丰富。记录课堂笔记究竟要记录哪些内容才能达到丰富知识体系的目的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板书的记录

板书是教师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简明扼要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记录板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框架、重点要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领悟和相关知识的记忆,同时也便于课后的归纳和复习。

1.2.2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记录

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已经在自己的预习笔记中有所体现,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对问题的理解和领悟程度并不深刻,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着重听教师是如何讲授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且要把教师讲授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独到的见解记录下来,特别是对自己不理解的、预习时遗漏的以及自己理解与教师讲解有偏差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可以与预习笔记上的相关内容做横向比较,丰富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

1.3课后整理笔记――归纳升华

笔记的记录如果止步于课堂笔记的完成,那么它还没有发挥它真正的效用。学生要对笔记进行及时整理、归纳和总结,把笔记建立为自己的学习档案和复习时的重要资料库。整理笔记时学生首先要确保笔记的正确性,要对笔记上的错字、错词、错句和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正;其次要对遗漏内容进行补充,因为课堂上学生书写速度跟不上教师讲解的速度,笔记的记录会出现缺漏的现象,所以要及时进行修补使笔记更加完整;在确保了笔记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之后,要对笔记内容进行归纳,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排列,使笔记内容条目清晰方便查看。最后还要总结笔记内容,写下对文章的体会,深化对文章的领悟,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2笔记的两种主要载体

笔记的两种主要载体是课本和笔记本,学生也常常是在这两种载体上记录下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2.1课本

在课本上记课堂笔记有节约时间、方便查找的优点。课堂笔记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学生书写速度很难跟上教师的语速,直接把要点用以符号、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在知识点的附近,这样就节约了学生翻找笔记本的时间,把知识要点迅速地记录下来。同时记在课本上可以方便在复习和整理笔记时查找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2.2笔记本

预习笔记和课后整理都应该记在笔记本上,首先在笔记本上记录学生可用的空间较大,不会出现由于留白地方少知识点记录不完整的情况;其次这两种笔记记在一起便于学生对知识点前后理解的横向对比,纵深自己对知识的领悟;最后课堂笔记对知识的记录是很零散的,课后的整理笔记应该记录在笔记本上把知识点归纳在一起,系统完整、条目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课内容。

两种载体上的三种笔记,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三种笔记的记录使得学生经历了“夯实基础――扩充知识――归纳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对知识不断精炼和强化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要合理利用这三种笔记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佟士凡.语文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分类篇7

一、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众所周知,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把握。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这无疑给教师的备课增加了难度,仅靠教师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非焚膏继晷难以完成,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求得完美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集体备课采用轮流主讲的形式,即一人主讲,集体评议。

主讲人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分析教材求深、确定重难点求准、教法设计求新、编排习题求精。评议教师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提出个人见解。如对《背影》这篇散文的讨论,在确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后,大家对课文范读的形式意见不一,主讲人认为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画面再现文章内容,加深印象。评议人则认为画面会削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限制再造形象的思维。经过商讨,确定把画面配音放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经过这样的集思广益,共同推敲,最终形成这篇课文的教案和作业。教师再从自己和本班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整理、反思和修改,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突出创新。并且单元教学结束以后,由指定教师编排单元测试卷。

2.在九年级复习备考过程中,集体备课贯彻得更为扎实有效。

(1)通过集体教研,共同制定复习计划。以课程标准为纲,立足教材、立足课内、面向学生全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研室的工作安排,把九年级下期分成四个阶段:一(从开学到3月底)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以新带旧,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完成自己的复习资料;二(4月份)专项复习;三(5月份)模拟冲刺;四(六月份)梳理调整。在第一个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动手能力。教师明确要求、限定范围、检查评估,很多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整理,更能让他们记忆深刻。

(2)语文博大精深,出题千变万化,极难把握。但要记住“万变不离其根”,应以扎实的基础应其万变。第一阶段集体教研,就重点梳理了初中六册的知识要点,如重要的作家作品、各种文体的特点、记叙文的写作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议论文的论据辨别等等,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搭建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做准备。

(3)第二阶段的集体教研,确定专项复习的时间、思路、具体操作方法和配套习题。任课老师合理分工,都对自己负责的专项任务统筹安排,力争科学高效地完成。

(4)第三阶段的集体备课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熟悉考纲的要求,把各个知识点加以检查。发现漏洞,集中精力加以弥补;另一个任务是精选模拟试卷。资料要活用、用活、不照搬、不盲从,要用自己的眼力和智慧,为需而取,为我所用。手头复习资料是良莠不齐,不如通过解答规范的示例性的中考题,理清解题思路,巩固解答各类试题的能力。

(5)除了精心复习和训练之外,考试技能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临考前还要注重加强答题技巧的辅导与练习。每一种文体,都有其专用的术语,答题技巧,在专项复习这一部分,注重传授一些答题技巧。教师指导,寻找解题方法,规范答题要点。另外,由于对待考试过分紧张,学生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导致考试成绩失利,不能正常发挥水平。比如把“全对”的一组看成“没有全对”的大有人在。所以,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有计划、有策略地进行心理训练。锻炼他们意志的坚韧性、培养他们情绪的稳定性、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学习语文重在熏陶渐染。一位高考文科状元总结经验说:“语文不在技巧,在读书。”所以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并努力营造阅读环境。教师再适时加以引导,如教给他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阅读十诀,即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勤(业精于勤,荒废于嬉),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问(不耻下问),记(多动笔墨,多记笔记),习(温故知新),专(专心致志,专一广博),思(多加思考,学以致用),创(触类旁通,敢于创新),让学生受益匪浅。

有了校园大环境,班级小环境也不容忽视。要求学生每天在黑板上写一句励志名言,每周由专人负责评比,无形中强化了学生认真书写的意识;每节课前2分钟演讲,内容不限,学生从开始排号上台到后来争先恐后,学生“说”的兴趣和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极大地提高;两周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更是学生大显身手的好机会;还有,学生对课本剧的热情也毫不逊色,即便到了九年级,对于他们喜欢的课文,也乐此不疲地进行编剧、排演。

另外,还定期开展诗歌朗诵会、书法比赛、古诗词竞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学习语文贵在日积月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古人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认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要有积累的意识”,这是很有道理的。

对于语言材料的积累,主要方法是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读书笔记应注明材料出处,便于日后查阅。

第二,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果感想或见解较多,可以分几则来记,便于整理和日后使用。

第三,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不论大小都可以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原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第四,每学期结束,分类整理读书笔记,编排目录和索引。这样做的好处是到了中招前期,学生已有几册笔记在手,再加上每学期的优秀作文和校语文报,作文复习只需注入源头活水,加强审题训练就可以了。

为了打好语文基础,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发扬“夯实基础”的有效做法,平时还可以分板块积累词语、文言知识、阅读技巧、名句等内容。

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分类篇8

关键词:口译特点;口译问题;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0172-5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44

1.文献综述

口译作为一种隶属于翻译的特殊活动,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涉及的领域范围更是无所不包,这也决定了口译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有别于笔译的工作方式,口译工作方式的独特性使得口译工作更具难度,而很好地了解这些口译基础特点对处理口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口译的定义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间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梅德明,2000:6),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人类的口译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地将信息的来源语符号转换为目标语符号的“翻语”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地、始终以交流信息意义为宗旨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译语”活动。因此,口译不是孤立地以词义和句子意义为转换单位的单一性语言活动,而是兼顾交际内容所涉及的词语意义、话语上下文意义、言外寓意、语体含义、体语含义、民族文化含义等信息的综合性语言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译不仅仅是语言活动,而且还是文化活动、社交活动乃至心理活动的交换。

3.口译的类型

口译的类型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其类型也各异。比如按其操作内容可分成联络口译、礼仪口译、宣传口译、会议口译和会谈口译等;如若按照时间工作模式,口译可分为交替传译(简称交传C/i)和同声传译(简称同传S/i)。交替传译的口译活动发生在源语表达后,即发言者讲话之后,而同声传译发生在源语表达的过程中,也就是发言者讲话的同时。因论文需要,在此只着重讨论交传和同传。

4.口译的特点

4.1口译是一种即时性的传言活动

口译与笔译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源语表达的一次性和目标语产出的即时性(弗朗兹,2013)。口译的源语内容稍纵即逝,一般不可能像笔译那样,遇到疑难问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与源语作者联系咨询,也无法像笔译那样有较充分的时间斟酌字句,并反复修改润色。若从目标语产出的即时性来看,同声传译比交替传译要强,因为交传通常可以笔记,之后由所记的关键词为提示将源语转为目标语,而同传的目标语产出几乎与源语表达同步,包括有稿同传和无稿同传。基于口译的这一特点,就要求译员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快速应对能力、理解力、记忆能力(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和笔记能力。

4.2口译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

无论从法国释意派的“理解―脱离源语形式―重新表达”和麦肯托什(mackintosh)的“组织―凝聚―产生”的描述性研究模式,还是从希里埃夫(Shiryaev)和切尔诺夫(Chernov)的“预测推断―精力调动”和吉尔(Gile)的“译员注意力分配”的解释性模式来看,口译过程都是极为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姜海清,2012)。以吉尔模式为例,它提出了同传和交传工作模式:

同传=听力与分析+短时记忆+言语生成+协调(注意力);

而交传的工作模式更为复杂:

第一阶段:交传=听力与分析+笔记(记录)+短时记忆+协调(注意力);

第二阶段:交传=记忆+笔记(读取)+言语生成

综上可见,口译过程中各个操作环节都是环环相扣,任何环节出现失误或漏洞都会导致后续过程的无法进行。不管是对于同传还是交传,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显得至关重要,而笔记在交传中所起的作用要远比对同传更为明显。

4.3口译内容包罗万象

口译的双语性和内容的广泛性要求译员既是一名精通语言的专家,同时又是一名通晓百事的杂家。

如上述中提到的,口译是一种至少两种语言的传言活动,而熟知并精通不同的语言及其文化差异就成为从事口译工作的先决条件。作为一名合格的翻译人员,当然要有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即口译所要求的双语技能,具体说就是指译员自己的母语a语,也包括译员掌握的第二语言B语。一般而言,由于语言环境、学习条件等诸方面的影响,对B语的运用要达到a语的熟练程度是很难的。口译所要求的双语能力却与语言习得息息相关。20世纪中期的理论区分开了复合型双语者(即在单一习得环境中学会两种语言的人)和并列型双语者(有多套语言符号来分别对应几套不同的表征意义),而后者被称为真正意义上跨文化交际的双语翻译者(弗朗兹,2013)。但不论是哪种双语者,都应做到对双语言语行为自动化的平衡,因为通常情况下口译是“双向性”的翻译,换句话说,a语到B语,或B语到a语(所谓的“回译”)。

口译的内容包罗万象,即口译活动涉及的主题、知识范围和领域千变万化,内容非常广泛(石慧、张梅,2007)。口译的内容可能涉猎经济方面的,有可能主要做医疗卫生类的翻译,而有的翻译内容是关于科技领域的。但不管口译的内容涉足哪个领域,至少各领域的一些常识性的、基础性的知识是必须了解的。因为即便某场翻译的主题是一个特定的领域,但在现场的实际交流互动中,发言或交谈的部分内容有时也是完全有可能跨越到其他主题上的。由于口译内容覆盖的广泛性,所以就要求翻译人员要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尽管对翻译人员来讲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也应该拓宽并加强对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必要的双语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对口译工作的圆满完成无疑是致命的。

4.4口译的可知性和未知性

口译的可知性包括译员的“预有知识”和“准备知识”。“预有知识”是指译员在接受口译任务之前已经拥有的知识,即上文所提及的双语能力和广泛的科学知识;翻译人员在从事口译活动前对即将翻译内容的范围和主题,甚至是发言者背景是可以知晓的。而这种译员通过口译任务之前的准备而得到的知识也称作“准备知识”(林超伦,2012)。一般情况下,译员事先会被告知会议的主题或者可以向会议的主办人员索要会议的相关资料如演讲稿。因此,译员在会议进行前有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或询问发言者会议的相关信息,比如参考往届会议的译语材料,熟悉有可能涉及的相关专业术语,了解发言者的思维方式、口音和讲话的习惯,以做好事先准备工作。口译的这些可知因素对增加译员的信心和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口译的未知性主要是指口译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确定的外在和内在因素,包括译员怯场,口译现场压力过大,源语信息输入的变量。而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让口译工作变得十分错综复杂。口译怯场是在实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种现象对于缺乏经验或信心不足的新手来说显得尤为突出。口译现场气氛严肃紧张给译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译员思维不清,反应迟钝,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除了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另一不可预测的外部因素――“源语信息输入的变量”也参与到口译复杂心理加工行为当中,直接影响了口译过程中注意力、记忆力和理解力的相互作用(弗朗兹,2013)。这些变量包含源语传输质量的不佳、较重的“外国口语”、过快的源语输入速度、源语信息输入量不足、不合时宜的停顿、源语语篇过于书面化或缺乏实质性等等。毋容置疑,这些不可预见的突发因素大大增加了口译活动的难度,影响了口译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口译实践现场过程中正是这些未知的突发因素导致了问题的频繁出现。

5.口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口译工作的临场随机性是不可避免的,口译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伴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要顺利圆满完成一场口译,需注意并熟知如下口译现场常出现的问题。

5.1口译包罗万象的特点在实践中的问题

口译的双语性决定了在口译过程中源语与目标语对应的相关问题。与笔译的“信、达、雅”标准不同,“忠实和准确”是最为广泛认可的口译标准。而在口译实践中,语义偏离源语篇的现象经常出现,各种省略、意义错误、不当增添、数字和专有名称错译等造成了源语语言忠实性的缺乏(弗朗兹,2013)。听过有些译员的翻译,要不漏掉一些重要信息,要么就是源语中简单的一个词,或简短的一句话,由于不能在译语中找到相应的表述方法,译员用了好几句话,绕了半天才表达出来。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偶尔为之,还可作为权宜之计,但一场翻译中经常这么用,整个翻译听起来就显得拖泥带水。而且这在交替传译中还勉强可为,在同声传译中就行不通了。

5.2口译的可知性在实践中的问题

在译员预先知晓发言主题及内容的情况下,译员虽然提前得获得发言稿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现场发言时,由于时间、环境的限制等原因会出现以下情形:

其一,发言者很可能会临时地删减跳过演讲稿其中的某些段落或增加内容,这些意料之外的举动会使得译员难以跟上节奏,甚至出现冷场的现象;

其二,源语信息输入的重复:发言者当时所讲的内容,译员在之前已做翻译,以至于发言者停顿下来后,译员无话可讲,只好再重复刚译过的话。

其三,演讲稿的大幅改动:尽管译员在会议前拿到了发言稿并做了相应准备,但会议开始前一刻,发言者到场后,突然通知译员发言稿有大幅度的修改。

5.3口译未知性在实践中的问题

5.3.1译员预先未知晓发言内容

译员在发言前一直都未得到发言资料,而在会议现场,发言者却使用了发言稿,并使用大量书面体的长句而由于译员事先没能看到译稿,对于较大篇幅的书面文体来说,译员只能是在听到源语后,马上组织成译语口译出来,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或者,会议组织者与发言者打过招呼,发言者比较注意并放慢自己的语速并考虑到了停顿。但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形:发言者在刚讲半句话时,突然想到了要停顿,此时就会出现源语信息输入不足的情况。由于不合时宜的停顿,缺乏足够的语篇背景,阻碍了译员对发言者的源语理解,进而影响到了口译的产出。而这种信息不足的短句比前面提及的长篇大论在把握上更具难度性。

5.3.2发言缺乏实质性

有时,发言者的讲话充斥着一些套话、车轱辘话,绕来绕去讲了半天,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这种情况对没有经验的译员而言是比较棘手的,因为无法了解发言者的意图,很容易出现误翻或冷场现象。

5.3.3发言者忽略译员

(1)带讲稿的发言者。发言者不熟悉带翻译发言的场景,虽然开场时会不时注意发言时的语速、停顿,但讲到兴头上时,滔滔不绝,忘了还需要做翻译。

(2)无讲稿的发言者。由于没有讲稿,发言者不容易判断发言时的语速、语句长短等,按照平常的发言习惯或一时忽略译员,出现一次性讲出太多信息量的情况。

5.4口译的即时临场性及过程的复杂性在实践中的问题

由于口译的临场性,译员会不同程度地感到紧张,怯场实属正常现象。尤其是在翻译国际会议的开幕、闭幕发言、主题发言,较为正式的宴会的致辞等时,译员会出现压力过大,焦虑无法正确解读发言者的意图,或是不能立即准确地进行语言转换,或过分在意听众的反映等,进而导致尴尬的场面。再者,如果译员自身心理素质不够,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认可和信心,若又不能加以自我调节,就会导致一系列恶性的连锁反应,以至于怯场使得口译任务无法顺利完成。

6.口译实践中的应对策略

6.1译员需在发言前做充分的译前准备

6.1.1译员最好能在做口译前跟发言者有个短暂的接触,以了解其发言的大致内容,澄清一些术语,当然也可借此机会熟悉该发言者的口音和讲话的习惯。通常情况下,译员未必有机会直接与发言者接触,或只能接触到一两位主题发言者。即便这样,译员也还是可以做些准备工作。例如,向会议的主办人员索要会议的相关资料,如果往届类似会议有译语材料,也要来先看一看作为参考,对不确定不熟悉的地方可以事先研究准备一下。

6.1.2尽管手头有译稿,只要发言在进行着,译员就不可以掉以轻心。耳朵听着发言,眼睛就要盯着译稿跟着发言的速度过稿子,在发言者停下的地方,可以用笔做个标记,以确保跟发言者的进度保持一致。这种情况,只要认真操作,稍加留意就可避免。如果发言者在前面一部分照其发言稿,但在中间或结尾部分却加入新的内容,因此作为译员,千万不要以为有译稿就万事大吉。每次上场,都应该备好纸、笔,听到新内容,马上相应地做笔记进行翻译。一般若增改不多,可在译稿的空白处做记录,这样译稿的原有框架也有可能用得上,从而减少做笔记的量。如若增改较多,那么译员随身带的笔记本就可以派上用场。此时,保持冷静是关键,快速地把刚拿到的修改稿通阅一遍,找出难点,利用身边的资源(其他译员、熟悉原文主题的人、相关资料、词典等)对这些难点做标注。对原稿中的长句也应有所关注,把对语序的安排简要地标记出来,以保证现场口译的顺畅。另外,译员可以借助发言者发言时的语气、语调、表情、手势和肢体语言等,增强对源语信息的理解。

6.1.3译员在未得到发言资料的情况下,可向主办方询问发言的主题或相关内容,再通过资料、网络查询获取所需信息,以便做相应的准备。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过分拘泥于某些词语和句型而忽略中心大意,反而有可能以辞害意,影响沟通交流。因为一般情况下,发言者发表一段讲话,总是旨在向受众传递某种信息,当听到这样的发言,不管这么一段话中句子有多繁复,只要抓住其包含的主要信息,传递给受众,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就是抓住了关键。情况许可的条件下,可以示意发言者把一段话讲完再停顿。

总之,在口译前要尽可能把准备工作做足做充分,才能对即将面对的口译工作充满信心,降低临场的慌乱紧张程度,以防怯场的出现。

6.2译员需不断提高记忆、整理笔记的能力

口译是一个多项任务同时操作的过程,所以需要译员具备“一心多用”的素质。例如,在进行交替传译时,耳朵要听,手上要记;做同声传译时,更是耳朵听、手头记,嘴上还要说。而在此过程中,就要求译员有较强的记忆力和整理笔记的能力。

6.2.1提高和改善记忆力

在口译中,记忆是理解源语内容的前提和保证,如果没有记忆,理解就会存在主观性,很容易与原意思发生误差,因而应该努力提高口译的记忆能力。译员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来存储和保持所听到的内容和长时记忆以理解新信息与已知信息的联系。而改善和提高译员短时和长时记忆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马英迈、孙长彦,2004):

复述,即译员在不做笔记的情况下,用同样的语言最大可能准确地重复再现所听到的一段文字或内容。无论是a语还是B语,都应得到相应量的练习;

转述,即译员同样在不做笔记的情况下,用同样的语言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将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再现;

联想,听到一个主题及相关新信息后,译员联想其他自己已知的相关信息并加以联系和分析新信息。

6.2.2提高笔记能力

口译记忆中,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弥补了短时记忆的不足,减轻译员大脑的负荷。口译笔记是一个需要专项训练的技巧,在口译过程中,笔记占据重要地位。这并不是所有人未经训练都能达到的。可能有的译员除了一定的口译记忆技巧外,记忆能力也较强,便不太需要做笔记,但一般而言,记笔记还是较为保守的做法。如果发言者一次性讲出太多信息量,没有笔记就很危险,译员很可能无法对原出准确、快速、流畅的翻译。译员通过适当做笔记,可以把用于记忆的精力用来组织译语。

笔记主要是起提示作用,尤其是在原文中有难以记忆的内容如数字、头衔、机构的名称和结构布局等,或者原文内容太长而又没有紧密的逻辑联系时,笔记中记下的要点就如路标一般,能引领译员顺利完成从原文到译文的过渡。从这个角度看,笔记不必详尽,记下关键点就行。除了难以记忆的元素外,主要就是这样一些笔记符号,当译员在看到一个或几个这样的符号时,就能想起刚谈到的一段话的大意,或想起这些语句中的逻辑关系。在实际的口译场合中,除非使用速记语言等手段,书写的速度一般也赶不上口头发言的速度,再加上还要考虑译语,笔记也不可能记得详尽。至于笔记的方式,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创造出各自不同的笔记方法和特点。

6.3译员需调整心态消除怯场

口译对涉外工作意义重大,译员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成为口译任务成败的关键。充足的译前准备工作能对译员来说是一剂定心丸。除了上述中提及的做足译前准备工作之外,每逢口译活动,译员应尽可能提前到场,熟悉工作的环境,稳定一下情绪,而不要因担心迟到,赶得太匆忙,无端地加重自己的紧张情绪而导致怯场。另外,口译过程中,应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处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发言者发言时,一般总是旨在传递一些信息出来,译员不必被单个孤立的词句所扰,只要专注于捕捉这些信息,抓住大意,然后传递给听众,而无暇过多顾及自己紧张的情绪,紧张感自然也就削减很多。若有疑问,在交传过程中还可以向发言者询问并澄清。再者,译员应当正确认识个人的表现和对待口译过程中的失误,消除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增加自己的信心。口译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但也无需为一个失误影响自己的情绪,应当立即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完成。最后,增加口译工作经验对改善自己的心态也是很有帮助的。

6.4译员需不断总结翻译经验

所谓熟能生巧,这在口译中也得到验证。对有经验的译员来说,经常经历各种口译场合,各类套话已听得耳熟能详。有时发言者说着前面部分,译员都能猜出后面的部分,并且也逐步形成了一套对应的译语。而对于不熟悉这类套话的译员来说,由于抓不着主题大意,就需要尽量多地记录下源语中的关键词、语句间的串联词,以便尽可能地复述源语。而从译员的心理素质方面来讲,经验的增加也伴随着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处理一些突发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心态调节的能力都能得到加强。口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实战经验,汲取他人的口译实战经验,以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

7.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的口译事业不断发展,但是现状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口译的需求量只会不断增加,对口译人员的要求会更加规范、精细。口译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译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增强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口译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Gile,D.teachingConferenceinterpreting:acontribution.intennent,m.(ed.),trainingForthenewmillennium:pedagogiesFortranslationandinterpret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10:127-151.

pochhacker,F.introducinginterpretingStudies[m].newYork:Routledge,2004.

Viezzi,m.SimultaneousandConsecutiveinterpreting.inmillan,C.&Bartrina,F.(ed.),theRoutledgeHandbookoftranslationStudies[m].newYork:Routledge,2013:377-388.

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弗朗兹.口译研究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傅敏.傅雷谈翻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姜海清.吉尔模式观照下的口译记忆[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纸,2012(5).

刘绍龙、王柳琪.翻译信息加工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联结主义范式的思考与构建[J].中国外语,2008(5):82-88.

林超伦.实战交传[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21-30.

马英迈、孙长彦.口译中的记忆与理解[J].宁夏大学学报,2004(4).

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2-23.

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分类篇9

一、阅读中积累

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曾说“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学习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可以让学生把文中佳词、妙句、生动的片断、历史典故等分类做好笔记。这种读书笔记不仅可帮助学生记住读过的文章内容,帮助积累资料,还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这样的阅读方法,不但使学生得法于课内,更能得益乃至于成长于课外。因为光凭课内阅读,数量毕竟有限,要想提高阅读水平,必须扩大阅读量,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有益书刊,记下提纲、摘录或心得等。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随文练笔,坚持读写结合,以读

助写

我们课本中的选文都是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利用好这些文章,对学生的写作肯定大有益处,我是这样处理课文与写作的。

1.写读后笔记

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笔记,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

2.提倡模仿,培养兴趣

学什么题材的文章,就启发学生模仿写作此类型的文章,达到牢固掌握此类文章的特点,提高写作此类文章能力的目的。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即使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也应加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可以模仿写作,学以致用。

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分类篇10

【关键词】英语课堂笔记重要性基本方法

在当前英语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原因在于学习过程中没有做到“耳、眼、口、手、脑”综合协调使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正确记笔记及使用笔记能有效改变上述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策略和技能。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强化训练并掌握记课堂笔记的基本方法。

一、初中英语课堂笔记的意义

1.课堂笔记是对课本的有效补充和提炼。英语教材的编写,是英语教学专家们智慧的结晶。教材编写的主观性必然存在它适用的局限性。从其他版本的教科书或教辅资料中汲取“营养”,有时候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做出个性化的安排和拓展发挥。这样的教学内容往往会超出学生所用教材讲授范围,课堂笔记就成为教材的有效补充。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可对这些增添的内容加以领会和掌握,对于拓展学生思维具有极大的益处,更加深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笔记是听、说、记的有机统一。随着课程改革,新的教学理念也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英语课堂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在课堂中说的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凸现。英语课堂中的听、说、记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

3.课堂笔记有利于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紧跟教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内容上。同时,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课堂笔记的记录过程就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手、脑、眼、耳被一起调动,更容易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二、初中英语课堂笔记的基本方法

1.笔记本要求。应该是实用的厚皮本子,主要是为了满足初中三年的连续性使用,而且容易保存,从而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每一单元开始记录前留出一张空白纸,以便记完后编写内容目录,结束后也应空出一至两页空白页,以作单元章节的内容总结之用。

2.笔记格式要求。第一要记下听课日期、单元标题。课堂笔记最好隔行书写,以便课后拾遗补缺,或者批注有关个人心得体会。这样条理清楚,规范有序,而且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第二是标记生词可使用铅笔标记,附近没有空间也可以在生词旁标上单词序号,在空的地方标注上生词的序号再写单词释义。

3.笔记内容要求。笔记内容绝非教师板书设计的内容,课堂笔记不等于课堂实录。在听课时记下讲课的提纲、重难点和疑问点,上课老师的笔记要快速记、简略记,因为记录时间毕竟很少,如果你面面俱到都写,时间肯定不够,因此应把老师讲的要点写下重点的词,上完课后再加以补充。

4.使用要求。学生必须勤翻阅笔记和勤补充笔记。笔记不是一种摆设的花瓶,不能只成为记笔记的工具,应学会整理归纳,完善笔记,要把知识记在脑子里,并经常性地复习以前知识。每次考试前翻阅笔记,可以抓住重点、要点,这样既有系统、又条理,还觉得亲切熟悉,这样不断地把笔记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分组检验

1.分组原则。对班级内50名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是否记笔记及是否复习的分组原则分为三组,并进行过程监控检验。三组人员成绩按上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平均分配,减小各小组人员成绩不均造成样本检验误差,整个成绩监控时间为一学期。

2.检验手段。对某短语用法、句型用法进行日常课堂讲解,通过听写、背诵、小测验的形式,分时段分周期检验学习效果。

3.验证过程。

(1)短语类。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1:Canyouplaytheguitar?这一单元中play的用法的时候,我把play的用法归为三类:第一类:play+球类,例如,playbasketball,playvolleyball,playsoccer,playtennis,playping-pong,playchess等等。第二类:play+the+乐器,例如,playtheguitar,playtheviolin,playthepiano,playthedrums等等。第三类:playcomputergames等等,对于记笔记并复习的同学第二天检查,提问短语都能对答如流,而不记笔记的同学几乎记不住,只能凭印象对部分短语进行记忆。

(2)句型类。在英语学习中不只是短语用法需要记笔记,句型用法更是必不可少。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3:CrossingtheRivertoSchool中的句子:Formanystudents,itiseasytogettoschool,这里面提炼出了一个重要句型,itis+形容词+forsb.todosth.做某事对某人来说是........的。

比例:

1.itisimportantforustolearnenglishwell.

2.itiseasyforustolearnmath.

3.itisinterestingtowatchtV.

4.Y果汇总。通过对学生一学期的跟踪监测,以上汇总图表可直观的展示不同分组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趋势,一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提高,并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二组学生前期考试成绩提升较高,后期趋于平稳,原因在于只是简单的记笔记,但在笔记应用中没有很好的执行复习环节,后期提升将会遇见瓶颈。三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与上学期相比基本一致,在课堂学习上没有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