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十篇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十篇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0:22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篇1

关键词:平面构成法则;鞋样设计;教学应用

1引言

平面构成法则可以帮助初学者在设计构思时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为方案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一般而言,平面构成法则具有下列特点:独立性强,仅依靠和参考平面构成法则就可以独自完成设计;机械性强,初学者往往在头脑中尚未建立设计体系,而构成法则可以帮助初学者形成有效的构思,从而实现操作性强,能独立承担简单设计,同时按照平米构成法则的一些定义及其方法,可帮助初学者有效完成创造设计;由于鞋样设计的组合性比较强,初学者在刚接触设计时,可在选取设计对象时,考虑平面构成法则的几种构成样式,从而保证设计样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

在鞋样视觉艺术设计中应该主要考虑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以及有形和无形的关系,考虑这些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形因素则是包括了空间因素,构成因素、色彩因素以及对比因素等,设计者在完成作品的外观设计时,还应考虑到无形因素如作品表现得到内容、理性因素、思想等,从而使作品的外观获得思想的交流和艺术的体现。平面构成法则的最主要基本形式在范围上属于有形范畴,其主要内容包括:重复构成、渐变构成、近似构成、空间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和其他形式的组合构成。本文结合相关鞋样设计实例同时依据平面构成法则对对上述形式展开详细论述,介绍其在鞋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平面构成形式应用

2.1重复构成的应用

在平面构成法则中视觉式样对于视觉感官而言有重要作用,各种构成形体在出现重复时都应考虑到如何实现样式美的形式,这里所提到的重复式样,一般是指在画面或设计的造型中,一些要素如形态、色彩、线条等出现雷同,且次数较多。以一个基本的元素单形体作为主要构件,在其基本的单体格式内出现单调的重复排列,遇到重复排列时可以考虑将单形体的位置或方向等做不同排列,实现样式的变化,从而使作品更有较强的形式上的美感。基于此,平面构成中可分为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构成。

鞋样的造型设计可由几种比较抽象的几何块体组成,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很好运用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式如点线面的组合,辅之以特意的基本形体中的重复排列,由此可以实现较好的预期效果。如在设计鞋样时,鞋样的帮面鞋身可以采用长方形和图形的有序而且重复的排列,侧布片中的横向重复构成采用长方形块体,同时采用具有一定宽度的皮纹饰面作为重复排列状,其中皮饰片则采用通常的辑明线的工艺表现手法,可使这种鞋样设计的形式感更加具体,具备相当的时尚感。

2.2近似构成的应用

近似构成是平面构成法则中重复的轻度变异,从形式上属于非规律性的变动,这中间虽然缺少严格的规律,但是不缺乏规律性。在相类似的形体构成中,可以将“变化”、“统一”这两个因素构成作品相似的构成特征,在鞋样方案的设计实践中,往往采用基本形状块体间的加减获得近似的基本形体。如鞋样设计中常以几何三角为主要图案,在图案重复中实现略微的样式变化,实现大小各异的非规律性的图样变化,在鞋样帮面的构成设计时应打破设计图案的单调性,再以形似的形体大小通过简单合理的结构布局在不打破平衡的前提下,实现在变动中统一。

2.3渐变构成的应用

平面法则中的渐变构成是指图形图案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在运动中变化的规律,可把几种基本的形体根据块体的大小方向、色彩和虚实等相互关系实现渐次变化的排列,渐变构成中主要可分为块体形状各异的渐变、图案线条疏密的渐变等。在鞋样设计的帮面设计中主要考虑以形的位置方向和大小渐变、骨骼排列的渐变,基于此实现远近间的深度、强烈的空间效果和相关的层次感。鞋样帮面的织带除了用于装饰以外,其设计也是一大亮点。

2.4发射构成

平面构成法则中的发射构成是指以形体中的其中一点或多点为中心,由中心向两边呈发散和扩展形成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往往有着比较强的运动感和运动的节奏感,发射构成中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单点式发射、多点式发射、旋转式发射等。如在运动鞋设计时,常常在鞋样的帮面设计中考虑以多点为中心,向四周呈发射状,其发射中心选定在帮面中的护眼处,发射中心的形状采用以长方形和曲线相结合的发射形式,其间依据相关的动势,按一定的运动秩序渐次移动到相关位置,实现线型的规律性变化,其中的发射构成可以保证画面出现较强的运动感,线条起伏不变的变化除增加运动感以外,还可以保证所设计的运动鞋在运动律动方面表现突出。

2.5特异构成

平面构成法则中的特异构成,往往是指对一种比较有规律形态之中的一小部分图样实现变异,用以突破某一比较规范的单调构成,形状、位置、方向、色彩等都是构成特异构成的组成因素,局部图案变化的比例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将导致局部的变化,与此同时还将破坏整体和局部的相关效果,如在设计时可以考虑在同一场景中完成不同的艺术主体间的对比,在视觉上保证视觉反差的实现,形同戏剧表现中的现实和虚拟,写实和轻松间的切换在短时间内就产生了悬念,以便吸引眼球。大量几何形体以及线条的组合,可以凸显其特色,获得特异效果,构成视觉的焦点。

3结语

由于初学者缺乏相关的鞋样设计的经验和素材,在鞋样设计中入门较难,平面构成法则则可以帮助初学者在短期内实现鞋样设计的初步构思,鞋样设计的水平代表着现代社会时尚和潮流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现代时尚的风标,在不同的社会时期的视觉设计面构成都是不一样的。在鞋样设计中,初学者应根据平面构成法则中的一些基本构成法则,如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等实现各种线条结合和图案变更,成功实现设计作品的视觉表达。

参考文献:

[1]郑港,丘斌.平面构成艺术[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篇2

关键词:平面构成;景观园林;形式法则

一、景观园林整体设计中形式法则的应用

将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应用于景观园林整体设计中,可以提升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在以平面构成手法布置景观时,强调点线面构成关系的同时,要求运用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和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1、多样与统一

"多样"是指构成整体的各个形式要素具有差异性和对比性,"统一"是指这种多样性的协调一致。统一是秩序和协调,多样是差异和变化,有变化则会显得丰富。多样统一的形式法则是一切构图最概括、最本质、最基本的法则,是形式美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把众多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获得了和谐的效果,这就是多样统一。

景观园林的多样与统一表现在景点和空间要素的布置上,各个景点有主次之分,如一个重点景物需其他配景衬托。而景观要素在外形、材质和色彩等方面也存在多样性和统一性,如大树配植矮篱,更凸显矮篱的小巧精致;曲线要素与直线要素对比,更凸显曲线的柔和。景观园林的设计,既要表现形象的多样性,又要体现视觉的整体感,在构图上也要注意空间的协调统一性。

2、对称与均衡

对称指以一个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线为轴线,将等同的形式和构图均衡地分布于景观空间中,均衡是将不对称的景物取得统一的一种控制手法。对称与均衡原则将各种图形和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效果。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完美、协调、整齐、安定、庄重与严肃的秩序感和美感,给人以理性的严谨和稳定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由于对称性所具有的秩序性和协调性,历史上封建统治阶层为了凸显皇家的尊贵与庄重,严格地将对称应用于皇家规则式的园林设计中,用来强化礼教和秩序,如故宫、凡尔赛宫。西方园林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其造园手法注重绝对对称均衡;而中国园林则讲究师法自然。在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对称性也常被用来强化城市的空间秩序和美感,用均衡、协调、有序的对称性则彰显城市的魅力。

3、节奏与韵律

事物有秩序的变化或有规律的重复出现给人的美感,称为韵律。当某种造型或色彩富有变化地排列组合时,就表现出一种节奏感。韵律是节奏的深化,既有规律又有起伏变化,形式因素的条理与反复表现了一种和谐的变化秩序,从而产生具有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的律动感。

韵律美按其形式特点主要可以分为重复韵律和渐变韵律。重复韵律是以一种或几种要素连续、重复的排列而形成,各要素之间需保持恒定的距离和关系。如景观园林中墙上的漏窗、等距的行道树,等高等距的路灯或两种树种交替栽种,就是交替的韵律。渐变韵律是连续的要素在重复的过程中在如形状和颜色等一个或几个方面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变化,如景观元素间的距离增加或缩短,形状变大或变小等。

二、平面构成形式法则在景观园林平面布局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布局称为平面构图,是在平面上确定每一个空间要素的位置,并将其按照形式美法则进行组合,使之共存于统一的整体之中,从而产生视觉美感并传达设计的情感理念。景观平面布局是将地面铺装、建筑小品、水景和植物等元素以平面的形态从景观空间中抽象出来加以布局和整理,从而形成景观平面图。景观园林由于受到人视觉规律的制约,必须从人的视觉习惯和审美规律出发实现其功能和形式的设计,在平面布局中表现尤其明显。

1、对称

对称具有均衡、完整的特征,可以给人一种轻松的心理反应,使受众处于良好的视觉平衡状态中,体验美的感受。

在景观平面布局中有两种基本对称方式,一种是所有要素组合都沿着一条直线形成轴线对称构图,另一种是通过一个中心点形成辐射式对称。对称以其严谨、整齐和平稳的个性表现了庄重的意义,常被用于纪念性景观和标志性景观的设计中。

对称在用于景观园林的整体布局中,有明显的轴线设计,对称以其严谨的构图,使整个景观具有人性化的严肃感,通常用于市政广场和纪念性公园。对称在用于局部构图时有明显的轴线或者对称点,如景观空间出入口和道路两侧等处的对称设计。

2、重复

重复构成体现的主要是秩序和节奏感,但绝对的重复显得呆板,则需要在秩序的基础上增加变化,使得形象更丰富更有表现力。

景观园林平面布局中的重复是指具体的景观要素按一定规律进行重复布置的方式。在景观园林设计中,重复法则经常表现为点、线、面造型要素的重复,最常见的重复应用是在进行景观配置时,如景观树有规律地重复栽植,或地面铺装、座椅、路灯有规律地排列等。在景观空间设计中使用重复的构成规律能加深观赏者对景观环境的印象,深化景观的设计主题,产生秩序的美感。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大部分景观要素都可以作为重复构图的基本单元,如植物的重复、置石的重复、座椅的重复、路灯的重复等。除此之外,景观平面构图中,可以将具体空间要素抽象化,按照形式美法则设计为美观的平面要素,以最简单的重复形式将众多的要素规律化排列,使其具有韵律感。

3、对比

在构图学中,对比是指有效地运用差异,形成视觉上的张力,给人以强烈和清晰的感觉。点、线、面造型要素的对比是景观设计中最常用的对比形式。在景观园林艺术中对比的方面有很多,如明暗对比,幽暗的廊道和明亮的庭院;体量对比,小空间与大空间,大中见小、小中见大;方向对比,水平、垂直、倾斜;虚实对比,厚重的墙体与疏朗的漏窗,山和水,植物和建筑;色彩对比,黑和白、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质感对比,粗糙和细腻、柔软和坚硬;以及动静对比和疏密对比等等。

三、结语

景观园林设计是一种对环境的感官设计,首先是通过它的外在形式和视觉美感传达给大众。点线面造型元素通过平面构成形式法则将景观设计中的景点、道路以及整个空间格局合理地进行分配布置,形成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和韵律的空间艺术效果,进一步证明了平面构成形式法则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毅柳,王文权.平面构成[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

[2]阿苏荣.风景园林设计与平面构成[D].北京林业大学,2007.

[3]王珊珊,尤子.平面构成中的基本造型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上,2012,第8期:68-69.Doi:doi:10.3969/j.issn.1003-2592.2012.08.020.

[4]叶姗虹.基于平面构成理论的生态湿地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3.

[5]周际.平面构成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期:25-26.Doi:doi:10.3969/j.issn.1671-0517.2010.03.014.

[6]翟幼林.环境艺术设计的几点基本特征[J].大艺术,2006,01期:4-6.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篇3

关键词平面设计;构成艺术;规律

平面设计是选择“视觉”来作为表现方式和沟通方式的一种艺术创作,同时灵活应用诸多种方式,结合文字、符号图片,进而坐出能够传达某种信息、想法的视觉表现。①在进行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是合理应用构成艺术可促进设计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高设计作品的内涵及价值。

1构成艺术的具体规律

从理论层面上分析,构成艺术经过了几个发展过程,对其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过程主要为包豪斯的实践、俄国抽象及构成主义影响、达达主义影响、荷兰风格派影响等等。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构成理论才逐渐形成其具体特点的理论以及规律。

1.1构成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

“构成”一词源于德语GeS-taL-tUnG的译语,该词被定义为对诸多视觉因素进行重新组织和结构,促进其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进而使得视觉因素能够达到启发人们思维,培养人们创造能力的作用。同时,构成也是指对相关构成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且该种组合是有目的性的,通过重组之后,各构成元素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均会得到明显提升。从实质意义角度上看,构成属于构成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词的真正形成时间段为1913年-1917年期间。构成主义的奠基人物为俄国的塔特林。塔特林是提出构成主义实质意义的第一个,其认识在实质上,艺术是一个不断进行创造的过程,是整体感受材料、形态等的过程。在理论体系上,构成学是对包豪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凭借美学观念、新思维方式加强进行造型原则构建,最终建立起了崭新的造型原则,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将这些原则应用于艺术设计实践中。总体而言,构成为一个构成主义概念,其指的是视觉因素进行重组和结构,进而促进其审美能力和艺术脚趾得到提高,进而使其能够表现出更加丰富的启发思维,更具创造力培养价值,给予某种目的将各种元素进行有机组合,使其通过组合后能够表现出更高的审美价值。

1.2构成艺术对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

在艺术设计形式上,美国创造者直接承袭了包豪斯的正统,其进行平面设计的支点主要有三个要素,分别为点、线、面。凭借线条的黑白对比,创造出欣赏者视觉山上的胀缩感,使欣赏者能够感受到丰富而生动的艺术动感。上世纪20年代,美国展出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在艺术设计上,日本创作者也是受到包豪斯思想、理念及方法的影响。在上世纪40年代,日本的大智浩便开始投身于伊顿理论的研究中,其认为,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必须突出线条的渐变,凭借疏密程度变化展现渐变效果,通过对直线、斜线等进行各种方式的组合表现构成的生动和形象。中国对包豪斯设计进行研究的时间始于上世纪30年代,通过诸多研究及实践之后建立起了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教学世纪中。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速度和程度均还相对滞后,因此,这种研究者的观点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包豪斯设计思想理论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被设计界采用,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进而推动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步伐。在构成上,平面设计主要有三种构成,其具体为空间、色彩以及时间构成。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色彩及平面构成,而应用相对较少的是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的应用对平面设计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过程中,将形态的不同组合、布局的不断变化等因素作为设计的基点。也正是这些因素充分体现了设计的思考性和抽象性。构成艺术所具有的独特思维理论及思维方式使其相关研究均能够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步伐实现不断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相关学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积极理论联系实际操作,将艺术与技术二者的发展统一起来,重视逻辑和形象思维的同时应用,所以构成艺术经过悠久的发展过程之后能够得到不断深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构成艺术均对相关艺术创作均产生巨大影响。

1.3构成规律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分类

就内容而言,构成具体可分为三大内容,其分别为时间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空间构成。在空间构成又包含有两个部分内容,其分别为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在实施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色彩和平面构成,而在实施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较少应用到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合理应用对平面设计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平面构成为一切构成的构成,是进行艺术设计必须要学习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平面构成适应范围极为广泛,其不仅适用于平面设计,同时还适用于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等。在平面设计的应用上,在表现出来的审美效果上,平面不同的结构、形态、布局均会通过不断的变化来实现各种重新组合,通过这些形式要素便可促进平面设计的审美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合理应用平面构成的基础上再加入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抽象性设计,可大大拓展平面设计作品蕴含的内容,进而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构成艺术中,色彩构成是一个最具价值的组成部分。按照色彩构成的相关理论以及法则,色彩构成实现理性与感性色彩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通过这种融合使色彩的感觉得到不断提升。②通过融合之后,色彩的感觉得到不断升华,其审美境界得到有效升华,表现出更加宽广且科学的审美效果,使色彩表现出更加丰富和富有深意的审美境界。最后,在更加实际设计需求,合理使用相关方法及理论进行色彩设计。对于构成艺术而言,立体构成是凭借相关法则和方法,重新组合各种不同形态要素,使其最终成为各种各样的立体形象。

2构成艺术对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诸多因素均实施抽象性的思考,然后实施理性设计。通过这些环节来为平面设计的具体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平面设计的技法得到不断增强,进而不断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视觉审美。构成艺术规律对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较为广泛和深远,具体主要表现在功能影响、价值影响、应用影响三大方面。

2.1构成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功能

在研究内容上,平面构成体现为二维空间设计、设计方法相应的理论。在构成艺术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从欣赏者的视觉、心理角度寻求艺术表现的可能及可行性。实质上,平面构成表现为理性设计基础,注重对抽象构思及创造、设计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因此,平面构成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抽象性、单纯性、高度概括性。平面构成是将最单纯、简单的形态作为原型实施相应创作。在实际创作过程中通过原形存在的重组、变化等各种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设计者的个人情感、实施设计活动的意图的具体表达方式进行研究,最后将设计规律、设计方法进行归纳。在内容上,色彩构成主要包含几大部分其分别为对比、调和、调性、采集构成。丰富多彩的颜色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相互矛盾、对立、差别便构成了色彩对比。按照属性进行分类,又可将色彩对比分为三种,其分别为以明度变化、色相变化、纯度变化作为基础的色彩对比。而在立体构成中,其研究内容主要首先为一些构成要素,例如点、线、面等,然后对形态要素、相关构成原则的造型活动进行研究,最后再对造型材料进行研究。

2.2构成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

在平面构成中,构成形式、基础理论均与实施平面设计所需应用到的思维方式、方法存在密切的联系,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③创作者在实施平面构成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从理论思维到抽象,再到实践的一个具有形象性的思维过程。将具有抽象性的几何形态作为对象展开丰富的思维活动可更好地实现对结构与构成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实现视觉及方式的探寻。在各种造型的设计过程中,选择简单、高度抽象的“形”作为基本元素,对创作产生的影响得到有效降低。在色彩设计过程中,色彩构成是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对设计地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色彩的合理应用可促进艺术的欣赏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反应。由此可见,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色彩构成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价值极为突出,其是实施平面设计的基础。而色彩调和则主要是体现设计过程中色彩构成所具有的规律。有序、协调地将超过两种的色彩进行组合,各种不同色彩的调和通常会应用到共性、面积、秩序三种调和方式。色彩构成规律还体现在采集重构,具体指的是把存在于原物象中的色彩元素注入新的组织结构,展现新的色彩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通过色彩重构来促进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价值得到有效提升。

2.3构成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的实际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进行考虑的因素较为复杂,其不仅包含整体、展示空间的平面,同时还需充分考虑整体灯光、材质、人流量等因素。由此可见,展示设计既是空间设计又是平面设计。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平面构成相关规律,按照各种面形态实施具体设计,在进行图形转换。通过这样的设计环节,充分体现理念到抽象再到具象的整个设计过程,这便是构成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对现代广告进行研究可知,色彩为使欣赏者能够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广告自身产生艺术感染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在实施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合理使用色彩,科学进行色彩搭配可促进作品的视觉传达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构成艺术中,与图形、文字相比,色彩的应用更具价值。通过色彩了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达,能够吸引欣赏者的目光。对色彩元素进行合理配置可实现对欣赏者的记忆、感知、情感、联想等进行调节。色彩是构成艺术应用于平面设计的最重要体现,对平面设计艺术效果、艺术价值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3结束语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篇4

关键词:平面构成教学改革创造性思维设计实践

一、平面构成与设计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由日本传入我国,在设计教育界备受重视和关注。平面构成培养的是在二维空间中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将设计元素进行组织、编排,它是三大构成的灵魂所在,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平面构成课注重各种设计形态的研究以及与设计实践的联系,是对学生设计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对平面构成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质量的高低,正如一些优秀的设计师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平面构成的影子。

尽管我们的生活是在三维空间中开展,然而造型活动却常常是在二维空间中实现,即使是一些立体形态的设计也会遇到表面处理的问题以及图纸的表现。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看到一些学生的设计作品,其质量的高低与对平面构成原理以及实际的运用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对平面构成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与设计实践的联系是我们作为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仔细研究和思考的。然而在近年来的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感到现今的平面构成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1.更新教材内容、注重平面构成基础训练

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视觉形象美的规律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判断、表现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并将其应用与设计实践中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到很多平面构成课的教学还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悟平面构成语言的规律,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让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的意义提出质疑,而同时在许多高校平面构成的教材和教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程度和逐步细化的各设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发展需要了,以致让刚接触平面构成的大一新生充满疑惑,从而忽视平面构成课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传入我国已有三十来年的历史,尽管当时在设计教育界备受推崇,而且为设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但一些教材的设计在如今看来已经不适应设计发展的速度而显得陈旧和滞后。课程的建设应从教材的建设开始,翻看平面构成的教材,笔者感到有些内容常重复出现于多本教材之中,所使用的图例也是类似,缺乏新鲜的内容,不能反映当前设计的发展和更新,练习内容也多是以单纯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等构成形式的骨格、表现形式等内容为主,而忽视基本形的组织方式及创造的训练,构成形式的练习所训练的是骨骼和基本型的排列规律,并按照规律而严格的方式进行练习,而这些需要在完全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才有意义。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感到基本形态的创造及组织方式的练习难度更大,正是因为它没有过多的规则可遵守,而完全依靠个人的审美感和创造力,因此笔者认为及时更新教材、加大基础训练的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将重点放在基本形态的创造、形态之间的组织上,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以后的设计实践课做准备。

2.平面构成的练习可以手绘为主,电脑辅助

传统的平面构成练习是以手绘的方式完成,手绘是一种思维运动、创意形成的过程,但却比较花费时间,因此笔者认为完全可以适当的借助最便捷、最快速的方式——使用电脑辅助完成。创作是一个过程,他要经历准备——设计——修改——在设计——完稿等一系列步骤,这个过程可以一分为二,在前期的设计构思及修改过程中鼓励学生以手绘设计稿的方式完成,这是一个大脑思维不断运动、创意不断涌现的过程,草图以手绘的方式勾勒不必中断思维来考虑拉伸一根线该用什么工具、换一个颜色需要什么操作……当创意如泉涌时,精力的不集中很容易断送一个好的构思,而影响设计者的创作状态。完成稿的制作是把设计的结果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仍然使用传统的笔、墨工具比较耗费时间,而作为一门课程是有严格的时间安排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学生完全把精力放在图形的绘制上精工细作就容易降低学习效率,没有精力进行创作构思,使学生感到枯燥而变得应付作业,只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绘制工整的工匠,对于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是逐本求末,而使用计算机辅助制作可以有效的减少制作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和构思上。

3.加强平面构成课与设计专业课的联系

在进行平面构成课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与专业课的联系避免与后期设计专业课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平面构成课常常作为设计基础课在大一新生中开设,考前的美术练习主要是针对素描、色彩的应试训练,而对于平面构成的知识涉及甚少,单从教材上的理论和图例也很难真正的理解与设计课的联系,因此在课堂讲授时就需要有意识的把专业设计融入到平面构成的理论当中,这样既加强了前后课程的联系,让学生对后续课程有了感性认识,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面构成中晦涩的理论。

如,在讲到点、线、面的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时,可以将一些完整的设计作品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诠释。以一张设计完成的广告为例,从平面构成的视角来理解作品,将具体的内容用点、线、面取代:如连续排列的说明文字可以看成是点的连续排列,大面积的图形、图片是面的形式……并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分析画面的构成和设计语言。同时,在讲到不同的内容时让学生举例相应的一些优秀的案例并进行独立的分析,帮助更好的理解平面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4.鼓励对新材料的认识和使用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篇5

色彩构成色彩的可变幻性可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律或通过对比、调和、统一等调整色彩关系手法来重新创造行的色彩效果,色彩的相互作用从侧面可反映设计者的心理活动,并激发设计者的创新精神,还可引发参观者形成不同的遐想空间。色彩构成作为构成艺术的基础理论,与其他两种构成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立体构成三维度的立体空间以其错综复杂的立体构成给人以强悍的视觉冲击,它与平面构成区别主要在于立体构成注重实体与空虚形态的组合,在结构和材料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在园林景观设计应用中作为目的语言直观地表述作者设计意愿。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相互结合被应用到设计领域,可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的应用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我们可以发现自然界中的事物无论是生物还是地形环境都离不开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平面构成就是通过对点、线、面的创造性的组合来达到设计目的,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把园林中的小片景点、多条路线以及所属区域抽象为平面设计中的点、线、面等,使设计更为简单化、形象化。

点元素的应用点元素是平面构成中最小的基础元素,一般以圆、正方形、正多边形来表示,也可用不同的色彩来区分不同的点,但是点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样可以表现物体的大致体积与形状,它可以单独表示一个独立的景观,也可以通过大量点的集合组成别样的景致。园林景观中的孤植、片植、群植、假山、建筑等都可通过点的形式体现在平面构成中,若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控制得当,也会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丰富多彩的感觉。利用点元素能够引起强烈的视觉冲击点的优势是其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每个物体不管其体积大小、形状是否规则,都可作为点元素来创造一种轻松、随和的美感。点元素的具体应用也包括排列、旋转、随机组合灯多种形式,例如通过在焦点处设计塑像、喷泉、假山、石头等可以增强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

线元素的具体应用园林景观中的路线、绿化带等线状景观元素都可抽象为平面构成中的线性元素。角度不同的线元素造成的视觉效果也不同。线元素的位置、长度、粗细的变化以及色彩、明暗度的不同可呈现景观的多种形态,利用点元素缺乏的方向感和力度感让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具活力与动感。

面元素的应用面元素是相对比较封闭的基础元素,其不同的组合方式也可表现它潜在的多元化的视觉焦点。面元素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是最宽泛的。如在绿化植被的设计中,不同种类的植被的分布就可构成不同层次的面,可更加突出园林景观的主题,增加园林景观的趣味性和律动性。

点、线、面相互结合的应用园林景观单靠单独的点、线、面来设计是无法给景观带来精彩的,实际设计中,点、线、面做到有机结合,才能让园林景观的空间更加错落有致,仪态万千,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园林景观中的色彩包括自然和人工两种形式。类似植物、天空、气候等自然元素不可更改的色彩要对其做到巧妙安排、合理利用。而人工色彩的丰富性能给园林景观增加更强的个性特点。色彩构成要建立在平面构成的基础上针对基础元素的地位和要表达的思想来合理安排物体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以及纯度对比等等,运用植物、山石、水体和人工铺装等物质载体突出色彩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立体构成是构成艺术中最为复杂的,它综合考量设计者的专业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目前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围还不是特别广泛,立体构成很难做到理想效果,大多时候还会起到反作用,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如果设计者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或设计经验不足,最好不要尝试应用立体构成。

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篇6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美术设计的难度很大,这也是致使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表现差异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电脑艺术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正确的领悟电脑艺术设计的思维转换方式,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具体的设计环节中。在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电脑艺术设计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发展的过程,离不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有机配合。传统教学理念的继续应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电脑艺术设计的发展要求。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根深蒂固,现在很多教师仍沿用过去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活动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电脑艺术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关于电脑艺术设计在三大构成中应用内容的相关分析

(一)电脑艺术设计在平面构成教学方面的应用

在电脑艺术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电脑艺术设计可以辅助平面构成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平面构成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图形以及相同的基本形,通过二度空间的作用为平面图形构建丰富的视觉形象。使同一个图形经过不同的变换方式,形成不同的画面效果。另外,电脑艺术设计中的autoCaD绘图软件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基本的二维图形设计的基础之上,进行三维实体造型的设计操作。采用autoCaD绘图软件进行平面构成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通过复制、镜像、旋转等命令程序的转换,尝试对图形进行不同的组合与变换方式。在不同的图形画面感中,寻找平面构图与设计的艺术灵感,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平面构图方面的理论知识。

(二)电脑艺术设计在色彩构成教学方面的应用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电脑艺术设计在色彩构成教学方面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设计的色彩意识与艺术灵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色彩构成,对于美术设计者而言,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设计要素。在具体的设计中,色彩构成对于设计方案的整体审美效果以及艺术效果的影响非常大。色彩的不同搭配与组合,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欣赏效果,也能够表现设计者不同的情感倾向。在色彩构成的教学活动中,利用电脑艺术设计的相关原理,可以将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搭配与构成的效果视图,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之可以充分的感受到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使学生在色彩构成的教学活动中,领略美术设计独特的艺术之美,极大的激发学生进行美术设计的热情。

(三)电脑艺术设计在立体构成教学方面的应用

在美术设计的相关教学活动中,电脑艺术设计在立体构成教学方面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美术设计的立体构成的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通常情况下,学生需要从立体几何的角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将自己内心的主观感受与科学的认识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电脑艺术设计的操作,将其呈现在具体的美术设计中。电脑艺术设计中的计算机的三维建模与渲染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展示设计的不同效果。在美术设计中,立体构成的展示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艺术思维,并将其更好的体现在设计的立体构图中,增加设计的立体感。有利于学生针对相关设计的具体要求,合理的修改设计的细节性问题,使整个设计作品的画面感以及艺术性更符合美术设计的审美标准。

三、结语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篇7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结构设计会对建筑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的民用建筑具有明显的内涵和特征,转变了以往单一的住房设计,对建筑的舒适性、宜居性、耐用性、环保经济性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综合了信息学科、控制学科、材料学科、建筑学、美学、电工学科之后,对民用建筑的内部结构进行综合性的规划。

1、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一些设计将底层设计为很大的空间,没有抗震墙,最终使结构体系不完善,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没有明确的传力,在一些抗震分类当中,选择了不合适的抗震场地,最终导致了整个设计结构的错误,在一些混凝土配件之中,存在着配筋率不合格的现象,计算书和结构设计不一致,使结构强度降低,存在安全隐患。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偷工减料,设计的十分粗糙和简单,在施工图之中应该使用的大样图、系统图存在着漏洞,不能对工程的整体面貌进行反映,在设计之中没有对消防、耐火等级、安全等级、工程类别和设计依据等进行明确的交代和标明。

2、现代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

2.1整体的计算力求平面立面的完美

图1为纯矩型板式民用建筑楼,其平面形式为一梯六户,其中有四个单元的房间有间接采光,厨房无阳台。这样的民用建筑户型,房间光线暗的很,因无阳台,对东北地区冬天存储蔬菜、水果等,用起来多有不便。这样的板式楼无特点可言,但它的整体计算运行完好,无超限现象。

图2为新型板式楼,其特点在于它融合了点式楼的特点,立面上不为单一的一个平面,既有点式楼的凹凸进退,又有板式楼的主要房间为南向采光的特点;从平面布局上看,虽也为一梯六户,但间接采光无阳台仅两户,比单一的矩形平面既有立面上的多变,又有平面上的优势,但在结构整体计算中,其不同点主要有两点:(1)结构整体计算周期比图1平面结构周期大,它们的整体计算其周期与位移分别见表1。(2)两侧有部分连梁截面强度出现超限,即抗剪强度不够。剪压比超限范围见表2。

主要是由于平面凹凸不平造成结构刚度不均匀,形成一定的扭矩而造成的。为了克服这种不均匀现象,在结构整体计算方面采用如下的方案措施:把整体化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体,单体平面如图3,单元(a)、单元(B)所示。这样虽然平面还是凹凸不平,但整体长度缩减了一半,整体扭矩大为减弱,整体计算全部通过,无连梁截面抗剪强度不够的超限现象。通过以上两例说明,对现在类型众多的建筑平面、立面,乃至新型精典的板式楼、连排式楼,都可以化过长的整体为简单的独立单元体进行整体计算,以解决板式楼、连排式楼整体计算扭矩过大、截面抗剪强度不够的问题。

2.2局部构造突出建筑功能

图1、图2两平面图中都标有起居室,其功能不单为了方便休闲,还有一重要功能,作为家庭健身房,它的平面大小可容纳一个家庭健身器。它的布局在越层之上,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既达到健身的目的又不造成振动对下层住户的影响,我们把起居室与周边剪力墙结构看成一个受力单元,在这个受力单元上,把这块局部楼板加以结构处理,即采用带空心的现浇楼板(薄壁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这也是结构构件新技术的合理应用。此局部楼板厚达200-300mm,楼板四周设有边梁,结构平面布置见图3,单元(a)、单元(B)所示。这样楼板既隔音防振,又不失去楼板的刚度,充分发挥了越层的建筑功能。总之,无论建筑造型如何多样化、复杂化,结构方案的确定都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整体到局部加以简化,使之整体受力明了化,局部构造具体化,特殊的受力部位特殊处理,使建筑精巧的构思、创新的造型真正体现出它的完美性和理想性。

3、民用建筑中结构的新技术发展

3.1钢结构民用建筑的推广

我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为建筑钢结构建设事业创造了极好的时机。钢结构与砖混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比,在民用建筑中应用主要有三个优点:首先,由于钢材强度高的特点,民用建筑设计可采用大开间布置。而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材料的性质,限制了空间布置的自由。如果结构跨度过大,就会造成构件尺寸加大,不但影响美观,而且造成结构自重增大,增加了造价。其次,民用建筑采用钢结构体系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较好。由于钢结构民用建筑自重轻,约为砖混结构的65%,因此减少了土、沙、石的用量。不仅适用于软弱地基,在其他地基条件下,也同样可以大大减少基础造价。钢结构民用建筑施工周期短,可以大大提高投资效益,加快资金周转。最后,钢结构建筑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适宜产业化发展,极具发展前途,可带动钢铁产业和新型材料产业的发展。

3.2短肢剪力墙的广泛应用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5-8倍的剪力墙结构。其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发展形成的民用建筑结构型式。常用的短肢剪力墙有“t”字型、“L”字型、“十”字型“一”字型等。在这种结构里剪力墙能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能避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而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也可隐蔽设于间隔墙竖向平面内。短肢剪力墙结构里剪力墙数量的多少,墙肢的长短,主要由结构抗侧力的需要而决定。这种新的结构克服了普通框架和普通剪力墙结构的一些缺点,得到了建筑师、开发商和广大住户的肯定与欢迎。

3.3预应力混凝土大板结构技术的应用

预应力大板结构是在柱与柱之间布置明梁,楼板采用预应力大板,并在预应力大板上直接布置隔墙的结构体系。若这种大板配合预应力宽扁梁使用,则能更大限度的提升楼层净高,如9米跨的预应力宽扁梁可以比普通预应力梁及普通混凝土梁高度分别减少200mm和350mm,对于底部需要大柱网、大空间的多功能商住楼常设置结构转换层。随着预应力技术的逐渐成熟,预应力材料及施工费不断下降,我国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技术的情况越来越多。预应力大板结构在建筑上避免了室内难看的次梁景观,使住宅的建筑平面布置更加灵活,有利于二次装修时室内布局的改造,满足了住户个性化要求。

4、结语

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一套科学的、复杂的体系,存在着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应该使用丰富的经验和理论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在工作中秉持创新精神,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身上,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计算每一个基本构件,对要点进行掌握,针对相关的规定,聘请专业人员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最终使我国整体的建筑水平得到体改,促进结构设计向规范、安全、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奇等.小康建筑设计构想[J].山西建筑,2001,(2):

142

[2](英)ChrisHoward编著.住宅建筑建筑结构设计.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3.1.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篇8

关键词: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对于建筑的结构设计,我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要求建筑的平面布置需要具有规则性,相应的的结构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对称关系,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需要协调合理,不应该选用不规则的平面布置方案,这样对于结构的整体的性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如今传统的建筑规范要求已经渐渐不适用于当今的建筑需求。品面不规则建筑为城市建设添加了新的风貌。

一、高层建筑平面不规则结构设计问题

高层建筑会因为结构设计的不规则使得建筑结构产生一定的扭转效应,当然外界不良因素对于建筑的影响也会造成结构发生相应的扭转效应,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指的是例如建筑区域内发生地震,地震会对地面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地面某部分结构会发生位移,存在的一定扭转力就会使建筑结构产生扭转效应。建筑结构本身也会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以往的建筑结构设计时,会把建筑结构设计想象成一种平面的模型,这种设计方法只是适用于原来循规蹈矩的规则结构设计,在不规则结构设计中会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不规则结构设计的建筑,建筑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所在位置很在一定的差距,并没有相互的重合。在高层建筑品面不规则结构实际时,首先要考虑极限的扭转效应,从而确定建筑需要控制扭转力的额度,并且能对扭转效应的周期指标有一定的了解,要严格的保证建筑可以拥有良好的抗扭转性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周期进行控制,位移比的控制也应格外的注意,提升性能有效途径就是提升建筑的质量和整体结构的刚度。

二、工程概述

某工程建筑面积11457.3o,共21层高66.12m,地下室1层~地上3层是商业广场,层高3.6m,以上楼层为住宅区,层高3m。工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采用平面不规则、扭矩不规则设计,合理的剪力墙能够提高建筑的稳定性,需要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薄弱部分采取抗震构造设计。工程在建筑中中分是用了电梯等,嵌入剪力墙,满足下部商场和上部民用建筑的同时,保证构件的连续性。剪力墙在设计中,纵横面力求平衡,提高抗震性能,为减小扭转效应需要优化调整周边潜力强长度以及宽度设计。地下室顶板厚180mm,采用了双层双向配置,配筋率0.25%。核心结构外力剪力墙厚度从上往下分别为200、250、300、350mm,相应的剪力墙截面尺寸为500、600、700mm。楼面设暗梁,宽度超过墙宽度至少600mm,按照框架梁计算配筋,剪力墙边框的暗梁宽度与墙宽相等,高度是墙宽的两倍。楼板竖向体型突出部位厚度为150mm,上下层楼板厚度为130mm,配筋率超过0.25%.

三、架构整体计算

该建筑工程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等级为8度、第三组,预计设计地震加速度数值设定为0.2,建筑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一般地震影响系数不超过0.16,最大为0.9,属于一级抗震等级,地面粗糙度为B类设计。楼面设计依照实际情况设定为居民楼2.0kn/o,楼梯间荷载围为3.5kn/o,卫生间荷载为2.0kn/o,阳台荷载为2.5kn/o,要求上人屋面荷载达到2.0kn/o。结构整体计算采用Satwe和pmSap软件计算,Satwe最大地震效应角度角为45.285度,pmSap计算结果与之很接近,取15个结构计算振型,X向和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分别设定为98.66%、99.92%,结构第一振型和第二阵型分别为X向平动、Y向平动,第三振型为扭转。

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满足高规设定要求。建筑总质量为15104.541t,X向和Y向最小建立系数分别为5.09%、5.26%,大于3.2%,满足规定要求。在双向震动作用下,考虑到偶然偏心因素,最大弹性层间位移与楼间平均层间位移比为1.39:1.21,满足要求。X向与Y向结构各层竖向层与层之间的刚度满足高俅,结构竖向不存在薄弱层,地下室和一层X向和Y向的刚度比满足要求。X向和Y向层与层之间抗剪承载力比值范围分别在0.900~1.340、0.900~1.330,满足要求。

四、结构不规则设计措施

在此设计中为提高薄弱地区的抗扭性能,竖向体型突变部位厚度设定为1800mm,钢筋设计采用双层双向通长设计,配筋率大于0.30%.工程在4~21层民用建筑的设计中平面凸出长度为11.3m,加强凸出位置的楼板厚度和配筋率。由于此建筑的上下层之间作用不同,因此在4层以上的平面结构部分收近高度11.1m,收进后的平面宽度为12.7m,满足要求。

结构薄弱层在多遇地震情况下,剪力值设计乘与最大系数,楼层剪力墙的设计采用中震不屈服分析的计算剪力。相邻两层之间的框架柱与剪力墙的尺寸面积相等,所采用的混凝土等级相同。为减少结构的扭转效应,剪力墙的布置要求均匀对称,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周边剪力墙的抗侧刚度,经过计算本工程,X向和Y向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分距离别为0.01~0.07m、0.05~0.37m,对应的建筑物边长分别为0.27%、1.50%。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了转角窗的设计,削弱了结构的抗扭性能,属于薄弱环节设计,容易出现结构的局部破坏现象,在设计中,转角窗的两侧设置剪力墙,加强楼板板筋的配置率,并在洞口边缘的端柱之间设置暗梁,提高抗扭性能。在中震不屈服的设计中,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塑性耗能能力,地震影响系数取最大值0.45,为了保证结构安全,设计采用弹性力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内置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加速度是程曲线最大为70cm/s2,加速度依照最大1:0.85取值。

五、抗震设计

针对工程的实际,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采取的抗震技术措施主要有:在建筑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长加厚周边剪力墙,尤其是离刚心最远处,将刚心和质心偏心率调整到最小,减小扭转周期,将结构调整成扭转规则结构。削弱核心筒连梁,采用弱连梁连接,使平动周期增大,增大平扭周期比。控制墙柱轴压比,提高柱的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配筋率(特别是角部),纵筋配筋率均加大一级,柱箍筋全楼加密,角柱加芯柱,来提高结构竖向构件在大震中抵抗的变形能力。在凹角处增设45°斜向钢筋,抵抗角区应力集中,加强薄弱处的板厚和配筋。

总结:根据以上内容本文首先讲述了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相应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很快,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是建筑设计者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要严格的保证建筑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平面不规则高层建筑的各项性能都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篇9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钢结构住宅设计作了简单的探讨,介绍了钢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特点及设计原则、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最后具体分析了钢结构设计在卫生间、厨房及楼梯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钢结构住宅设计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我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已被建设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特别是在我国大中城市中,人多、土地资源少,而人们对住宅密度、环境绿地等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较大范围应用钢结构住宅,是我国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钢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特点

钢结构住宅建筑是工业化的集成产品,在《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中明确指出:钢结构住宅建筑除应满足居住生活行为需求,在设计、制作、运输、安装、维修和管理等环节中还应遵从协调、配合及互动的原则。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应充分体现标准化、定型化、多样化及通用化的原则。钢结构住宅建筑及部品、零配件的设计应执行模数协调的原则。平面布置必须体现系列化原则,充分适应结构构件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通用化应用、多样化组合的特点。柱网布置应满足规则性要求,宜以住宅单元或套型为单位实现模块化,以模块的平接、错接和对称凹(凸)接等多种拼接适应总平面布置的变化。

2、钢结构住宅设计的原则

(一)钢结构稳定设计的探讨

稳定性是钢结构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现代工程史上不乏因失稳而造成的钢结构事故。在我国1988年曾发生13.2×17.99m网架因腹面杆稳定位不足而在施工过程中塌落的事故。因此稳定性钢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一旦出现钢结构的失稳事故,不但会造成经济严重损失,而且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我们在钢结构设计中一定要把握好稳定设计这一关。目前,钢结构中出现过的失稳事故都是由于设计者的经验不足,对结构及构件的稳定缺少明确概念,造成一般性结构设计中存在稳定设计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是由于新型结构的出现,如空间网架,网壳结构等,设计者对其如何设计还没完全的了解。

(二)钢结构建筑设计的原则

针对钢结构建筑稳定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结构整体布局必须考虑整个体系以及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目前结构大多数是按照平面体系来设计的,如桁架和框架都是如此。为保证这些平面结构不致出平面失稳,需要从结构整体布置来解决,亦即设计必要的支撑构件。这就是说,平面结构构件的出平面稳定计算必须和结构布局相一致。

2)结构计算简图和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简图相一致,这对框架结构的稳定计算十分重要。目前在设计单层和多层框架结构时,经常不作框架稳定分析而是代之以框架柱的稳定计算。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框架稳定时用到的柱计算长度系数,自应通过框架整体稳定分析得出,才能使柱稳定计算等效力框架稳定计算。然而,实际框架多种多样,而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需要设定一些典型条件。3)设计结构的细部构造和构件的稳定计算必须相互配合,使二者有一致性。结构计算和构造设计相符合,一直是结构设计中大家都注意的问题。对要求传递弯矩和不传递弯矩的节点连接,应分别赋予它足够的刚度和柔度,对框架节点应尽量减少杆件偏心,这些都是设计者处理构造细部时经常考虑到的。但是,当涉及稳定性能时,构造上时常有不同于强度的要求或特殊考虑。例如,简支梁就抗弯强度来说,对不动铰支座的要求仅仅是阻止位移,同时允许在平面内转动。然而在处理梁整体稳定时上述要求就不够了。支座还需能够阻止梁绕纵轴扭转,同时允许梁在水平平面内转动和梁端截面自由翘曲,以符合稳定分析所采取的边界条件。

3、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布置

目前国内钢结构建筑体系主要有纯框架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框架――核心简体系等结构形式。钢结构住宅构件的截面形式分为:热轧H型钢截面,焊接H型钢截面、钢骨混凝土截面、焊接箱形截面、冷弯焊接方管或圆管截面等,各种形式的优缺点见表3.1.

表3.1:不同柱截面形式的性能比较

在设计过程中选用何种体系,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突出钢结构优势的大柱网因素和适应现代人生活需要的大开间、易改变的布置因素。为了使结构经济合理,多层钢结构住宅对结构布置有些要求。当然,这些要求不是绝对的,而是在可能条件下这样做会更经济,更合理,主要是:采用矩形平面或由矩形平面单元组成的建筑平面;框架柱在房屋横向宜成列布置;将支撑或桁架腹杆设在无孔口的分户墙中;采用间隔桁架体系时,房屋纵向走廊宜在横向桁架的中部。

4、钢结构住宅设计中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讨论

在选择了合适的结构体系、柱网布置以后,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4.1构件设计

构件的设计首先是材料的选择。比较常用的是q235(类似a3)和q345(类似16mn)。通常主结构使用单一钢种以便于工程管理。出于经济考虑,也可以选择不同强度钢材的组合截面。当强度起控制作用时,可选择q345;稳定控制时,宜使用q235。

构件设计中,现行规范使用的是弹塑性的方法来验算截面。这和结构内力计算的弹性方法并不匹配。

当前的结构软件,都提供截面验算的后处理功能。由于程序技术的进步,一些软件可以将验算时不通过的构件,从给定的截面库里选择加大一级。并自动重新分析验算,直至通过,如sap2000等。这是常说的截面优化设计功能之一。它减少了结构师的很多工作量。但是,至少应注意两点:

1、软件在做构件(主要是柱)的截面验算时,计算长度系数的取定有时会不符合规范的规定。目前所有的程序都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尤其对于节点连接情况复杂或变截面的构件,结构师应该逐个检查。

2、当预估的截面不满足时,加大截面应该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1)强度不满足,通常加大组成截面的板件厚度,其中,抗弯不满足加大翼缘厚度,抗剪不满足加大腹板厚度。

(2)变形超限,通常不应加大板件厚度,而应考虑加大截面的高度,否则,会很不经济。

使用软件的前述自动加大截面的优化设计功能,很难考虑上述强度与刚度的区分,实际上,常常并不合适。

4.2节点设计

钢结构体系当中,节点的没计和构件的设计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钢结构的节点设计包括梁――柱节点、梁――梁节点、柱――柱节点、柱脚节点、柱帽节点等。设计时应确保节点的安全可靠,并尽量采用简捷、稳定、可靠的施工艺,减少或避免现场的焊缝连接。钢节点的形式按传力特性大体可以分为三类:铰节点、半刚性节点、刚性节点。目前刚性、铰接节点的受力性能、施工工艺研究得比较成熟,因此在工程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采用的几种梁――柱节点连接形式。由结构布置分析,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在设计时,多层房屋钢结构柱多采用焊接工字形或箱形截面,由于焊接工字形截面腹板比较薄,故在此弱轴方向与粱的连接多采用铰接,而强轴方向则采用刚接形式。铰节点形式简单,施工方便,但它使得梁跨中弯矩加大,增加用钢量,不经济;刚性节点构造复杂,但其有效的降低了跨中弯矩,节约了用钢,有较好的经济效应;而半刚性节点应用比较少,主要是其受力特性比较复杂,往往通过试验来取得较为准确的设计数据。三种形式,哪一种更加经济可靠,还有待于在实际工程中比较、检验。

4.3墙体材料的选取

一般来说,为了突出钢结构自重轻、布置灵活、可改性好的特点,钢结构住宅不宜采用传统的黏土砖或其它自重较大的材料。通常采用轻质材料,比如:空心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压型钢板加轻质保温材料组成的复合墙体、oSB板、cs板等。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是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简称aL板块)。这种材料质地较轻,具有较好的防水,防渗透能力,保温性能好,隔声效果与一般混凝土空心砌块相当,自身的强度高,施工方便、快捷。无论做外墙还是内隔墙效果都比较理想。

在进行墙体的设计时,要求对连接件的强度、质料和尺寸有准确的规定。对连接方式充分考虑墙体和主体结构的特性,尽可能采用简捷、快速的连接方法,以便于施工,提高作业效率。

五、钢结构住宅设计的具体应用

主要介绍了钢结构住宅设计中的卫生间、厨房及楼梯的设计。

5.1卫生间、厨房设计

卫生问和厨房的设计是钢结构设计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因为钢结构材料的防腐能力相对较弱,而卫生问和厨房是住宅中用水最多的地方,所以这两处的防水处理十分重要。在其它建筑体系中,防水有两种方法:结构防水和材料防水。在钢结构中,结构防水的效果比较好。正如前文指,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把卫生间和厨房放在核心筒内,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对于其它结构体系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对于框架――支撑体系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时,通常在墙角处将混凝土上翻100~150mm。

5.2楼梯

对其它类型钢结构建筑的楼梯大都采用钢楼梯,而住宅体系中则基本不用,原因是钢楼梯的传音效果较好。故钢结构住宅中常常采用混凝土楼梯或者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梯。在设计时要注意楼梯梁的放置位置和处理,因为通常情况下,这里会出现梁――梁连接,这种连接会使得被连接梁承受集中荷载,这样该梁比较容易发生局部失稳。如某钢楼梯采用6mm钢折板做踏板,上面浇注混凝土,踏板两端用L50x6角钢与楼梯梁(槽钢)通过m12螺栓连接。这种做法利用40mm混凝土克服了一般钢梯传音效果好的弱点,同时槽钢上翼缘可以焊接合金楼梯扶手,施工简便,值得推广。

结束语

目前国内的建筑业生产效率较低,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钢结构住宅属于高技术高效率的产业,加快对钢结构住宅的研究,将促进建筑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并将带动建材、冶金、信息机械尤其是钢铁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我国钢结构住宅正得到大力地发展,但从建筑、结构设计到制作安装,各个环节我们都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作为设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应该脚踏实地的积极创新;专业研究人员则应对钢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技术主管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市场的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成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参考文献

[1]薛发,国内钢结构住宅的墙体发展状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09.

[2]蔡玉春;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现状与进展[J].钢结构.2005-01.

[3]王元清等.现代轻钢结构建筑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建筑结构学报.2002-2.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篇10

关键词现代设计理论平面立体色彩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1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和设计原则

1.1现代设计的发展

现代设计理念是在20世纪期间开始萌芽发展的新型设计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园林设计指导理念,与传统的设计有较大的区别。现代主义主要在理念和应用手法等方面,基于消费设计思潮之上,彻底地改变了传统设计风格,在其发展历程中,应用在建筑上的部分尤为关键,现代化的建筑主要强调功能应用和实用性。在建筑风格的应用推动下,园林设计作为设计领域中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现代化风格的冲击,但是由于园林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没有出现明显的设计风格转变历程。

1.2现代设计理论的主要设计原则

(1)设计要注重自然与生态的协调性:让现代设计理念始终贯穿整个设计方案之中,落实可持续性发展观念,通过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应用在设计之中,尽最大的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2)设计理念要考虑到简洁实用性:现代的设计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式和思维,实现了技术的改进创新,在设计上大量地运用几何单体,可以凸显简洁实用的现代化设计风格;

(3)设计注重需求和功能性:现代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服务的最高目标,就要突出设计功能性,强调设计应用中的功能主义;

(4)设计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工艺美:现代设计理念是具备指导作用的理念思想,通过实现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运用,并且以绿色生态的设计为前提,对技术进行创新改进,并通过工艺美的表现手法得以表现。

2园林设计中现代设计理论的应用

园林设计,即在一定的地域下,充分运用相关的园林艺术以及工程技术手段,结合一定的人文因素,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草木、营造建筑、布置园路,创建美的自然环境的过程。在现代设计理论中,主要的核心理论有三类:一是平面构成、二是色彩构成、三是立体构成。这三大类理论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2.1平面构成理论在园林设计的应用

(1)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点虽然在平面构成的实际体现中只具有较小的面积,但是它的形状具有很强的多边性。点的聚集性可以极易获取目光的焦点在园林设计中可以把点当作整体构成的视觉向心点或焦点,以实现突出主题或创造意境的根本目的。点的设置及组合是构成园林设计韵律及节奏的构成因素。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运用点的差异性组合河以构构造出富有韵律及节奏的意境。

(2)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点在发生移动之后产生的轨迹称之为线是点之间联结的表现形式,线的最突出特征是长度园林设计中常用的两种线条包括直线和曲线。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是直线出现的三种形式。直线一般应用在道路绿化带、规则式园林、局部自由式园林的设计中。水平线具有统一、稳定、庄重等的特征。曲线在园林设计中具有很高的应用频率在园林作品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曲线的存在。其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大园林作品的空间及视觉感受。

(3)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形状不同的线在封闭情况下可以构成具有差异性质的面。几何曲线形平面和直线形平面几何形平面都属于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平面构成因素。几何形平面可以是规则对称的池可以是不对称散乱的。一般情况下规则对称的平面都是应用在具有纪念意义园林广场的设计中加南京中山陵广场及天安门广场。不规则的几何曲线平面可以应用在花坛、街心公园或庭院的设计上。

2.2立体构成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即空间构成,主要通过运用一定的材料及力学理论,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将造型要素组合成美好形体的构成方法。立体构成主要是由点、线、面、对称以及肌理形成的,能够给人意境上的享受。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主要立体构成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是粒体,粒体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联想为雕塑、纪念碑等,在空间上可以给人营造活泼的氛围,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线体,在园林设计中,线体具有界定和边界效应。

2.3园林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通过色彩搭配的应用能够达到凸显景观的效果,使得景色更加生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园林景观的色彩造型是设计中的重要要素,色彩有神奇的作用效果。不同色彩的搭配组合可以突显出不同的效果,具有节奏感、远近感以及轻重感,能较大程度突出设计者想表达的意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造型和色彩组合以及建筑的颜色摆设,都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作用效应。

(1)色彩色相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用色相区别色彩,让不同色彩搭配出来的氛围效果,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通过色彩搭配展现的轻重感在园林设计中的恰当应用,可以为景观营造不同的效果。掌握好色彩的轻重感,才能体现设计的主题,表达设计者的想法。色彩中的暖色系一般适用在庆典等场面,烘托出热烈愉快的氛围,而冷色系则是可以突出肃穆与安静的环境氛围。特别在园林设计中,当植物的色彩趋于单一,为使整体感观趋于缓和明亮,可以通过加人其他的颜色来进行调和,从而使景观能够较为协调,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的同时,可以激发人们的游玩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