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传统艺术的价值十篇传统艺术的价值十篇

传统艺术的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7:13

传统艺术的价值篇1

一、传承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精神

潮汕传统民间工艺蕴藏优秀潮汕文化传统,凝聚着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彰显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精神和艺术情感。在题材表现上新颖独特,内容丰富多样,与潮汕民俗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强大生命力正源于扎根在潮汕文化这一片深厚的土壤中,生命之水源远流长,产生出融审美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艺术特征。教育部门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初,粤东四市中小学课程中就有计划地把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纳入美术课程教学中,但成效并不显著,蜻蜓点水的鉴赏方式及西方现代文化艺术的冲击,没有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的文化价值所在。其实,潮汕传统民间美术的教育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潮汕传统民间美术蕴含的文化精神、美学思想和艺术美学可以提供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的教育价值。2013年制定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的性质确定为人文性质,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表明美术课程并不只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还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学生通过认识和了解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思维方式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潮汕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学生保护和传承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良好意识,塑造学生高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觉性,使学生承担起使祖国文化繁荣昌盛的大任。

二、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的审美教育作用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描述未来的社会图景时,认为未来的社会将是“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和谐统一”。情感的满足与科技发展是同等重要的。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取得充足的保障,精神生活却变得不协调起来,我们忽视了向与生活最为紧密的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学习。学习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并不只是看到它表面的形式风格,愉悦于物象的外形、色彩、空间、透视、肌理等,还应学习潮汕传统民间工艺内在特性。在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深藏着至真至纯的生命力量,其理想愿望与情感表达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呈现出本民族的心理情感结构和审美定向模式。生活是民间美术创作的源泉,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为己任,而是致力于审美客体的生命追求,使主观与客观完美相结合。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美洒向生活的每个角落,从民居装饰到每年的游神赛会、潮剧演出,处处能感受到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的魅力。同时,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图案、材质、品格、工艺上能唤起人们审美的,转而做出正确的审美判断,如潮汕抽纱工艺作品《鳞羽图》独具特色,构图饱满,图案设计丰富多样,喜用龙凤吉祥图案作为题材,寓意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欢乐升平的和谐社会气氛,表达崇尚美德的生活意愿。学校基础教育中如果合理地进行民间美术的课程设置,对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性人才起到现实的审美教育功能,形成学生良好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感受能力,以正确的美的观念领悟和赏析潮汕传统民间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教育中的时代创新人才培养

传统艺术的价值篇2

【关键词】戏曲;传统文化;高校;育人

党的十以来,系列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凝结而成的智慧结晶,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与追求所在。被誉为“国粹”的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把音乐、舞蹈、武术、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完美地糅杂在一起,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在当代高校中弘扬传统戏曲艺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灵感来源和重要抓手。传统戏曲艺术在当代高校面临的发展难点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在高校中开展艺术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推出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把优秀戏曲剧目推上高校舞台,使传统戏曲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从整体发展而言,传统戏曲在高校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难点。

1.功利主义和浮躁学风的侵蚀

不少大学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忽略文化氛围的营造,重视理工类学科的同时忽视对人文艺术学科的支持,究其原因是功利主义心态作祟。过分强调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使部分高校陷入一味迎合市场的办学泥淖。人文精神削弱,文化艺术氛围缺失,大学由此失去了文化追求、艺术创造的动力。同时,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社会浮躁风气的盛行,高校学生的就业紧迫感不断提前,学生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花在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课程、证书考级等事务上,对于不能创造实际价值和经济利益的文化艺术活动,或缺乏兴趣与或吝于付出精力。戏曲艺术从功利主义视角看来,往往被划为“无用”之学。2.多元文化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全球化浪潮下,高校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丰富的外来文化艺术走进了大学生的审美视域。年轻群体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冲动,以及部分人群的崇洋心理,使得西方艺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西洋乐、芭蕾、话剧、街舞等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关注与喜爱,相关的演出、学生社团在高校中活跃度较高。民族本土艺术在外来文化的快速扩张下快速流失。同时由于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们面对的文化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可供欣赏和学习的艺术形式种类繁多且风格各异。传统戏曲艺术在历史上广受大众与精英阶层的追捧,如今却面临着被淹没和失去年轻观众的威胁。3.戏曲自身的改革困境戏曲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形态,发展到当代确实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困境。京剧的念白带着文言用词与句式,需要观众有一定的文史功底。胡琴锣鼓等的伴奏、抽象形式化的布景道具,不适合年轻人对音乐与舞台的审美习惯。戏曲演绎的故事和人物大多发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由于缺乏对背景文化的了解,学生很难对剧情有深刻的理解,也无法被人物角色唤起共鸣。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戏曲艺术的某些因素让现代观众产生了疏离情绪。传统戏曲艺术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价值体现高校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休戚相关,高校是民族文化延续与传承的重要阵地,传统文化为高校发展提供文化基础与精神滋养。戏曲艺术蕴藏和折射着中国人最传统的精神世界,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发挥戏曲艺术在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所起的育人作用,是高校推广普及传统戏曲的重要目标之一。1.戏曲艺术是进行传统美学教育的重要载体传统戏曲巧妙地糅合了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美学最全面最直观的体现方式之一。戏曲的“四功五法”(四功:唱、念、做、打;五法:口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巧妙生动,是中国人推动舞台张力和形象塑造的特有方式。戏曲的服装和脸谱艳丽多彩,呈现了浓烈、浪漫、写意、典雅的美学意蕴。以昆曲为例,其字音曲调清丽优美,又名“水磨调”,风格细腻婉约、高贵典雅,完美阐释了中国古典审美的意趣所在,并与古典文学、园林、建筑等相通相成。戏曲艺术走进校园,有利于完善和健全高校现有的美育平台,充实美育资源,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启迪艺术灵感。作为民族艺术的瑰宝之一,戏曲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本土审美意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高雅、诗意的艺术养分滋养精神世界。

2.传统戏曲的民族性与教育性推动思政教育的特色化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时常陷入重政治灌输轻文化内涵的误区,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单一的政治理论、时事政策宣讲,给高校学生以说教化、空洞化、刻板化的印象,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与共鸣。把以戏曲艺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可以纠正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忽视学生个人需求、简单灌输的错误方法。把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等精髓以生动形象的戏曲表演方式展现出来,学生在感受艺术的同时接受到文化熏陶与精神洗礼,“润物细无声”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戏曲艺术在各历史时期一直具有教化功能,对大众的“高台教化”作用明显。在古代,人们即使没有接受正规教育,也能通过观看戏曲来构建自身的善恶标准和价值准绳,戏曲成为传播主流思想文化精神的完美载体。传统戏曲艺术进入当代高校校园,既可以扩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也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软输入”,是利用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教育性实现思政教育特色化创新的重要尝试。

3.戏曲艺术具备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

系列重要讲话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戏曲故事中演绎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代表了中国人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当代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戏曲故事中可觅得丰盛的精神源泉和发展力量。京剧《四郎探母》中杨家将满门忠烈,《苏武牧羊》中苏武忠贞不屈,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新编历史剧《廉吏于成龙》、《天道行》中反腐倡廉、正义执法的形象,对弘扬党风廉政文化具有积极的宣传作用;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中富家女薛湘灵心底善良,把自己的嫁妆锁麟囊大方赠送给贫女。主人公慈悲善良、同情疾苦的美好情操,故事宣扬的善有善报、知恩图报的道德理念在当代仍不失教育意义;昆剧《班昭》中“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班昭甘于寂寞著书立说的人生故事,对高校师生在科研学术之路上撇清浮躁、坚持不懈、严谨治学都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走近传统戏曲艺术,有助于自身艺术审美、文化素质、精神境界的提升。高校应主动承担起守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传承民族精神,彰显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

【参考文献】

[1]吴延芝.困境与突破———谈大学精神的功利主义色彩[J].当代教育科学,2012(12):53-54

传统艺术的价值篇3

关键词:现代艺术;艺术创作;社会性;现实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247-02

在当代艺术研究和发展进程中,民族性、传统艺术是当代绘画艺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动摇的共识。如何从世界性的角度,当代人的角度来研究和审视中国传统艺术与国际性、当代性的关系,是艺术家创作、创新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议题。

民族性和传统艺术是当代艺术多元化中的一元,是人文的个性体现。表象上的民族化说来也容易,做起来也很方便。在画上的某些结构中加上一点传统皴法或象形文字和古代纹样,顷刻间的民族化在艺术上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传统是一个民族的审美理想的最明显的体现,在它的底层,就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它是漫长历史时期沉积和凝聚的结果。民族性是根深蒂固的,是以一种先天遗传的方式在民族成员中传承下来的,又往往通过艺术家的个性,以潜意识的方式体现在其艺术作品中的,若想人为地强化它或削弱它都是徒劳的。艺术的民族性是不可能那么直接的用些传统的符号、传统技法就能随便完成的。传统技法是传统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形式,符号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技法和符号是为更深层次更为本质的艺术精神服务的,是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的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法,都是经过千百年的凝聚锤炼而成,是各民族的独特文化,也是我们人类的共同遗产。它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原动力和宝贵的资源。

创造性的继承传统就是通过对传统的整理归纳,其目的还应该是为当代艺术表现服务,它是当代艺术研究和发展的平台,结果是为当代艺术输送给养和能量。把适合自己创作的、有启发性的那部分拿过来,经过拓展,用当代人的思维和审美加以提升,融入到作品中去。在艺术形式多样化和艺术环境越来越宽松的今天,因各种社会变革和物质创新,引发出视觉领域审美观念的更新,趣味选择的变化,和对视觉新感觉的渴望。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都在发生变化。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审美标准,随着当代国际间的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也造成了彼此间不同的审美标准的矛盾和碰撞,也正是因为这些矛盾和碰撞,促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追求。当我们沉溺于自我陶醉时,我们的另一只眼睛会时常窥视、东张西望,更会为其他艺术所蕴含的神奇魔力而激动痴狂。这种热情使彼此间有了有意无意的融合。其他民族的艺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非传统的。对我们来说他都是新的,是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的。他为我们换一种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和把握当代艺术提供了条件,有所启迪。在当代西方艺术形式中有许多贯穿东方美学思想,艺通东西,心驰古今。在20世纪东西方文化冲撞融合过程中,造就出意象新颖、风格卓异的艺术。任何民族的、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技法形式,都应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更应随表现对象的不同,创作思考的不同,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不断变化,不断更新,必须与时俱进,随心而动。

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观念已经在不断的改变,从传统单一的审美惯性中走出来,以多视角多方位的眼光和热情,融合其他艺术观念、技法和表现形式,让它出现新的生机。使之更具时代色彩。创造性的继承和融合多种表现形式的研究和探索,使中国绘画艺术从单一的水墨走向更多更广阔的表现领域。融合两种造型艺术,寻求表现形式的多种变化。将中国的水墨写意与西方绘画以及其他生动活泼的色彩变化有意有趣的结合。以肌理表现代替传统皴法,丰富单调的画面;以再造的手法,增强绘画艺术的视觉感动。着力于水墨线条的柔美和张力,愈加直率地表达精神和情感;在立体与平面的结构组合里蕴含着对意象的理解和再创造;抒发飘逸玄远的东方个性,体现当代东西方绘画相融合的视觉和精神感动。

我们重视我们民族的文化艺术及其形式,是强调我们民族在世界文化大体系中的独特性。我们注视和把握民族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的现状,是要使我们通过历史,把它融入到现代过程中去,吸收一切对当代文化发展有益的因素和成果。

国际化、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审美观念逐步更新,追求目标发生变化。激情之后是更多的反思。过分地民族化或全盘西化会使我们顾此失彼,东西方文化需交流,增进互补与理解。

传统艺术的价值篇4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现代包装设计;价值体现;传承与创新

0前言

传统装饰艺术是人类发展史中艺术形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地域界线不复存在。“全球化”的趋势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的设计领域,设计语言与设计风格开始日趋国际化,而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正日益受到“全球化”的侵蚀。传统装饰艺术重新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由于传统装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传统,有着纯朴的艺术样式,在现代社会,显示出其特有的生命力。

随着商品经济迅猛的发展,也许有些人认为传统装饰文化已经落伍了,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然而,包装设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体现本土特色的包装设计才能蕴涵深厚的文化根源。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应相互渗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实现文化的传承,才能具有本民族特征的现代包装。

1中国装饰艺术传统在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推民族精神。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象,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域的封闭逐渐消失,设计语言日趋国际化,而这种国际化由于趋于多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交融,使民族艺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的民族性的消亡,只有那些既能够适应全球化,又能够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才能够存在和继续发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1)传统装饰艺术的社会地位。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在图形上或精神上对哲学思想的表述,能引起国人内心深处的共鸣。中国传统装饰元素质朴、自然,渗透着浓厚的民族情感,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蕴含着崇高的精神境界,成为维系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中华民族发展长河中民族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及凝练,才形成了如今拥有深厚文化内涵、寓意深刻以及种类繁多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其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理念与审美情趣,更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性,是一个历史的扬抛与发展的过程,从装饰题材到内容和形式,从创造方法到技巧,我们今天无一不是在继承了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优秀传统的装饰艺术,是人类艺术文明的结晶,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文化趋向多元化,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再认识,传统装饰艺术在继承、创新、借鉴的过程中如何高扬与扬弃,是留给我们永恒的课题,中国几千年来积淀的文化传统使我们能够更明智地选择和汲取。所谓价值,也就是在借鉴与继承优秀的艺术遗产中体现,在继承和借鉴的过程中,形成艺术家特有的艺术个性和民族身份。现如今,我国社会已经正式进入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在高科技的影响下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世界经济的冲击下,使得现代商品的包装不再局限于只是单纯的介绍产品,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另外还要考虑发扬民族艺术文化。中国文化遗产的精粹――传统民族艺术,若能够将其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其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能够彰显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

2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商品经济迅猛的发展,也许有些人认为传统装饰文化已经落伍了,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然而,包装设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体现本土特色的包装设计才能蕴涵深厚的文化根源。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应相互渗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实现文化的传承,才能具有本民族特征的现代包装。

(1)传统装饰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传统的装饰图案是从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髓,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中,展现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装饰性语言的审美价值。传统装饰图案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提炼,涉及的内容众多,造型精巧别致,具有浓厚的中国地域色彩和文化内涵。将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传统装饰图案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中,在体现产品的特色和突出企业文化理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继承和发扬,也是包装设计民族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带有地域特色又寓意美好吉祥的图案也会经常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得以体现,既可以突出产品的民族特色,又可以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产品的设计品位。

(2)传统装饰色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色彩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色彩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与华夏民族诞生,发展的悠久历史是一致的。青色,体现了青铜器古朴凝重的美;红色,代表着民族的喜悦情绪;而黄色――中国封建社会权威的象征,散发着中华大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合理地运用传统色彩,恰当地表现色彩的文化内涵,可以使作品散发民族的艺术魅力。例如,红色,自山顶洞人起,千万年来一直深受中国人喜爱。而其辟邪的观念和迎福纳祥的含义也长期延续至今。中国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红又称为“朱”是一种很尊贵的颜色。如今中国红已经成为我国象征性的色彩。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服装总是少不了中国红的元素。

(3)传统材料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在现代礼品包装材质的选择上,传统产品的包装材料一般都是能够大量就地取材的自然材料如大自然中的竹、木、稻草、泥土、藤、葵、棕、茎叶、柳条、绳线、玉米皮,以及陶瓷、编织等材料都可用于包装。用自然物作材料的传统包装,其造型多以自然形态为主,它们都是我国各族人民劳动生活和智慧的结晶。现代包装从传统中走来,但是现代包装不是传统设计艺术简单的重复移位和变异,应适时而变,与时俱进,创新是现代包装的灵魂。

3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艺术的价值篇5

关键词:莱芜梆子传统戏;艺术特征;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172-01

莱芜梆子传统戏经历了二百多年发展演变。从地方小曲发展到今天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保护戏曲。发展过程满足了当时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在戏曲发展中逐渐融入了莱芜地区的地方语言特点,生活需求、文化教育发展等诸多地方因素。逐渐形成了地方戏的民间艺术戏曲,其来源于群众,地域性强是人们生活中的娱乐方式之一,以广大群众参与为主,具有浓郁的民间传承性,莱芜梆子传统戏的发展在民俗学、社会学、人文学、文化艺术等研究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体现。

一、文化艺术特征

从莱芜梆子传统戏的艺术发展看,贯穿着莱芜地区的历史发展,融入了莱芜人民的力量,传统戏的发展离不开莱芜丰富的文化底蕴的积淀,造就了传统戏独特的民俗艺术文化,有着浓郁的地域性发展;从内容看,传统戏曲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分为袍带戏和生旦戏,前者包含皇帝、爱国、清官、忠臣戏等内容,后者包含爱情、人生、伦理戏等内容,用戏曲的形式把社会各个层面歌颂真善美、鞭策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娱乐性;传统戏的表现形式幽默风趣,大量运用民间歇后语,使语言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郁,有利于人们欣赏理解,加强了观众的观赏性;传统戏建国前共有324出,建国后演出的剧目共有158出,改变移植的传统剧目56出,包含了地方歌舞和说唱艺术形式,与当地人文风俗结合起来,大批的民间剧团成立,加强了地方群众的积极参与性;传统戏的流传形式从形成一直都是口传心授的形式,直到现在大部分民间剧团一直在沿用这种教授模式,自1956年剧团正式成立,才开始抢救性政策,剧团实行曲谱记录剧本。记录老一代艺人的戏曲知识,更准确的学习传统戏曲的精华,具有重要的传承性。传统戏曲独特的地方民间艺术唱腔,丰富了莱芜人民的生活,自2008年申遗成功,成为莱芜人民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戏曲艺术形式。

二、社会价值

(一)从审美方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审美艺术,黑格尔“一部音乐作品的生命实际存在要靠每一次的重新演奏”。戏曲也是这样,戏曲创作者把他的审美思维转化为艺术作品,它的审美价值在戏曲中是一种潜在性的,通过观众欣赏转化为审美功能。传统戏内容来源于生活,包含社会发展各领域。通过戏曲的形式反映当时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对生活的不满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旧社会人们娱乐的方式很少,戏曲的出现是他们娱乐的主要方式,通过戏曲传播,人们了解并接触审美,从传统戏中最主要的戏词、服饰、表演动作都与当地的方言生活相联系,莱芜属于北方,语言发音比较呆板、平直豪放,不像普通话那样柔和,戏曲语言与地方方言相结合,语言通俗易懂,动作简单易学,在保持了莱芜梆子传统戏曲的特点外,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传统戏曲的审美思想真实体现了当地社会发展。

(二)在文化艺术价值方面,艺术“是人们实现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应,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里活动的有机产物。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莱芜梆子传统戏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流变,这种戏曲形式来自于人民生活,也对人们的艺术精神直接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也通过戏曲形式反映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莱芜梆子传统戏是由当地民间歌舞演逐渐变而形成的,包含了多种地方艺术元素,高亢激昂的唱腔、地方方言与戏曲相结合,表现出了浓郁的地方文化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莱芜地方民间戏曲艺术,代表了莱芜地方的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特点。

(三)在教育方面,莱芜梆子传统戏的内容一般都是颂扬“忠、孝、节、义”方面的道德观,在观看过程中就从潜意识中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形成了正确道德理念,戏曲是一种大众性的戏曲艺术,戏曲题材来自于生活劳作之中,内容丰富、人物刻画的生动逼真,反映现实生活。加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对错区分,传统戏表演形式风趣幽默,善于表现人们的生活,生动活泼的戏曲语言,巧妙的运用歇后语与风趣的打比喻,是传统戏剧重要的喜剧因素。传统戏说唱口语化、通俗化,贴近百姓生活真实的生活气息。在感情方面爱憎分明,农民的朴实豪迈的性格,形成对感情表达方式的直接性,传统戏曲中很多都是教导人们养成真确道德行为的戏曲,传统戏曲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的精神的食粮,更引导人们行为规范养成的典范。

莱芜梆子传统戏是旧时期人们娱乐进行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学习和观赏过程中学习,一方面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增强了自身的艺术修养,促进了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

传统艺术的价值篇6

关键词:民间;艺术形式;文化遗产;类别

人们通常会将民间艺术的类别抽象的划分到非正式的艺术形式中去,认为民间的就是自然流露的,是延续传承中所遗留的非物质遗产,是非正统的。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由于民间艺术是各民族历年的、创造的、各类特色艺术文化的集合,是大众智慧的杰作,其种类之庞大可想而知。

1简述民间艺术的种类

民间艺术其种类主要分为:装饰类、娱教类、用品类、生产类、祭祀类、民居等等。装饰类中年画,面具,脸谱,剪纸人们都颇为熟悉,另外雕刻、刺绣、草编布绣等则会较为陌生。娱教类有木偶玩具,泥玩具,陶塑以及皮影木偶等。穿戴类和用品类以及生产类,则更贴近于生活习惯,如手工布鞋、器具、农具等。这些都算是民间艺术的范畴。不同民族的习性会存在不小的差异,宗教信仰间也会各有所好,例如在祭祀方面,出现的神像以及供品间的艺术形态特征则颇为丰富。

2映射在人文气息下的装饰民间艺术

2.1年画

上面所提及的民间艺术中,装饰类的寓意更为浓烈一些。例如:年画是人们对于新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它始于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的老人和孩子们在过年时常常接触的习俗的、艺术的形式,大多会用来张贴或是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2.2面具

面具和年画一样有着其独特的寓意,也是节日庆祝或是戏剧里用来伪装的道具。当然面具的具体形式很不一样,有龇牙咧嘴的;有的憨厚可人的,总之面具的表情是来自于人们内心世界,是纯艺术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文化传承情趣。不仅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非常特殊的外在形式。由此看来,在造型装饰艺术中,面具算的上是一个特殊的领域。面部的表情的表现手法和色泽的搭配成为了很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3脸谱

脸谱和面具类似,但面具多搭配的是部落和图腾的寓意而脸谱则是与国粹相映衬。是属于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与舞台、灯光、服装、动作整体形态共同烘托着整个戏剧的动脉。不同的人物性格会造型不同。最熟悉的是丑的造型,鼻梁上的一小块白粉,现出了该角色的幽默诙谐。而生和旦面部的淡妆与净的重施油彩形成了素脸和花脸的鲜明对比。3“纯正”的民间

从上面的民间艺术的装饰方面来看,每种艺术都有其独到的存在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发扬,从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挖掘创作的营养。因为它们有很朴实的品质。这和设计的初衷是完全吻合的,都是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每一件精微的艺术品,无不是成功于所实的基本功之上。的民间艺术是基于各民族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于一体的精华。他们产生、流传、的丰富多彩,是民族色彩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对于生活中的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态度利用艺术的形式很的表达出来,记录着人们内心最纯正的、最真挚的、最善良的、最直率的、最热情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4结语

从中国的民间艺术中我体会到了“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魅力,虽然不能用专业的美学标准评判,但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寓意等方向看,中国民间艺术是值得我们去感受、体会和鉴赏的“宝”。

:[2]包贵韬.《民间艺术读本》[m].大连出版社.2011.03

[3]王琥.《装饰与民间艺术》[m].重庆出版社.2003.03

传统艺术的价值篇7

【关键词】传统文化;藁城宫灯;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下的藁城宫灯的综合价值

探索传统文化影响下藁城宫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就需要首先从传统文化、文化产业融合入手,对藁城宫灯的文化传承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经济开发价值等一系列综合价值进行简要探讨。

1、文化传承价值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藁城宫灯始创于东汉时期,在隋唐时广为流行,成为当时民众较为喜爱,且多在民间节日中较多使用。经过将近两千年的流传,藁城宫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彰显了鲜明的文化传承价值。在传统文化不断传承的同时,藁城宫灯也成为藁城地区,乃至整个河北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的典型符号。

2、艺术审美价值

藁城宫灯从东汉开始,经历了隋唐时期的兴盛时期,素以美著称,蕴含着巨大的艺术创作价值,传统的艺术形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和情感。在传统文化的不断影响、逐步积淀之下,藁城宫灯艺术,不仅让我们领略了那时的社会形态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娱乐方式和审美追求,而且还形成了鲜明的审美艺术形式,对我们当今的审美也有促进作用。藁城宫灯以其精美的艺术创造,精湛的艺术技巧,独特的艺术展现形式,体现了明确的传统艺术审美价值。

不仅如此,藁城宫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宫灯产品形式,而藁城宫灯产品的多元化趋势,使得藁城宫灯的审美价值不断为更多层次、阶层的人群所接受,而艺术审美价值的体现,成为藁城宫灯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元素。

3、经济开发价值

藁城宫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将近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发展,其文化产品形式不断呈现多元化、时代化良性趋势,而随着藁城宫灯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其经济开发价值也随之不断凸显。

藁城宫灯的发展,从某种角度来说,既是传统文化传承下的发展产物,更是迎合当下文化发展时代的产物,与文化传承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相比,藁城宫灯同样具备明确的经济开发价值。现阶段的经济价值集中体现在: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不断融合上,而且经过两者的不断融合,藁城宫灯的经济开发价值还在不断向中高端礼品市场拓展,而藁城宫灯的产品大小上的设计也在向精美化、缩微化发展。

二、传统文化影响下藁城宫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藁城宫灯在现阶段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依托不断形成、彰显的综合价值,形成产业发展新路径。比如:结合传统文化价值,开发“历史文化+文化旅游”产业;依托艺术审美价值,开发高端宫灯艺术产业;依托经济开发价值,构建藁城宫灯特色产业链,力争实现藁城宫灯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拓展化良性发展态势。

1、重视文化传承价值,开发“历史文化+文化旅游”的文化产业

藁城宫灯在彰显文化传承价值的过程中,可以对其不断融合,逐步开展“历史文化+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文化产业,一方面,藁城宫灯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从自身浓厚的历史文化元素入手,赋予藁城宫灯从宫灯产品设计,到宫灯文化产品推出,都可以融入不同的历史文化元素,比如:将东汉、隋唐等不同朝代的文化因素纳入到藁城宫灯的产品设计之中,形成浓厚的文化积淀。

另一方面,藁城宫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藁城的文化旅游开展进行融合,比如:藁城宫灯可以与藁城战鼓、藁城宫灯里面蕴含的文化旅游元素相结合,利用战鼓、宫面的特色文化影响力,提升藁城宫灯的品牌知名度。

2、依托艺术审美价值,开发中高端宫灯文化艺术产业

藁城宫灯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因为藁城宫灯拥有鲜明的传统文化传承价值,而且还因为藁城宫灯拥有更为明确的艺术审美价值,在传承了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藁城宫灯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鲜明的艺术传承,一直活跃在藁城地区,乃至河北地区的文化创意市场,藁城宫灯注重发展文化产业,就需要充分依托审美艺术价值,重点开发中高端宫灯艺术产业。

具体而言,藁城宫灯可以不断加强推陈出新力度,赋予藁城宫灯产品更多地艺术元素,比如:可以推出不同形状、不同造型的藁城宫灯,用于悬挂在不同的场合,也可以推出具有异域风格的藁城宫灯,用来销售给各国游客,将藁城宫灯文化传播到更广的地域之中,而上述这些具体的产业发展举措,可以吸引更多的中高端人群对藁城宫灯产生更为鲜明的认知兴趣、购买热情。

3、依托经济开发价值,构建藁城宫灯特色文化产业

藁城宫灯在藁城政府部门的政策发展引导下,不断彰显鲜明的经济开发价值,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产品经济效益,对于藁城宫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依托经济开发价值,积极构建藁城宫灯的特色产业链,正是藁城宫灯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的集中体现。

藁城政府部门应在保障藁城宫灯制作传承化的基础上,集中现有的传统手工艺人,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创意研发、产品生产,结合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礼品创意业、室内装修行业等不同的经济产业,将藁城宫灯的产品不断与更多的经济产业相融合,形成集旅游特色产品、中高端馈赠礼品、地域文化产品、城乡节日装饰产品于一体的特色产品生产链,使得藁城宫灯不仅仅是“单打独斗”的产品,更是能够彰显藁城地域文化,提升藁城文化经济的产品品牌。

三、结语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的藁城宫灯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的不断融合下,已经形成了诸如:文化传承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经济开发价值等在内的一系列鲜明时代价值,而在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下,藁城宫灯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发展前提要素,不断依托逐步体现的时代价值,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径。就现阶段而言,藁城宫灯不仅需要继续在旅游产品市场持续形成鲜明的品牌知名度,保证在这一主力领域上,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更要在城市室外装饰业、礼品创意业、文化产业、室内装修行业等不同的衍生型文化经济产业里,进行更多地尝试性发展,力求不断拓展藁城宫灯的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在藁城宫灯实现文化产业路径多元化的同时,赋予更多经济产业领域明确的传统文化元素。

【参考文献】

[1]刘明,金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初探――由藁城宫灯参展世博引发的思考[J].河北企业,2011.01.49-50.

[2]张晓娟.藁城:宫灯产业致富一方百姓[n].中国特产报,2012-10-17a02.

[3]刘金敏,华冰,范亚斌.传统文化对藁城宫灯的影响及当代价值[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04.101-103.

【作者简介】

赵军霞(1976-)女,河北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传统艺术的价值篇8

当人们在这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中掂量着中国市场遭受了多-大的冲击时,聒噪的当代艺术市场保持了近些年来前所未有的观望态度。尽管如此,中国的艺术市场还是让人兴奋,市场如同一杯之前掺杂了水垢的白开水,在金融危机的过滤下,慢慢沉淀下来。近期,被誉为业界风向标的中国嘉德的四季拍卖市场成交结果可以看出如此端倪:12月11日-15日,在北京举行嘉德四季拍卖会,作为2008年的收官之战,总成交超过1.56亿元,其中7个书画专场80%的成交率,让我们看到了近些年淹没在当代艺术市场喧嚣中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复兴。传统文化价值在当代艺术的泡沫与浑浊之后,成为艺术市场的价值取向,而英国《独立报》日前发表的《世界震惊中国艺术复兴》,声称全球最好卖的20位当代艺术家中,中国占据了11位,皆为油画艺术家,《独立报》因此认为,中国艺术已经狠狠摇撼了“西方艺术”在艺术市场上长达500年的统治地位。这番言论在金融危机下国外资本抽空后的当代艺术拍卖的中国画拍卖成功之后,变得具有讽刺意味。

正如近日在“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中所分析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艺术品的大盘,单价和成交总量将会形成极大的影响,但对于具有战略眼光的长线投资者是个收藏的绝好机会,具有学术价值的艺术品在商业市场的波动下的改变是微小的,市场的严冬带来的却是艺术收藏的阳春。这正好印证了嘉德拍卖中国画的成功,近几年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如火如荼,聚集了太多市场不良资金,艺术家、当代艺术收藏家、画廊等等艺术商业组成部分在外表光鲜的市场带动下,盲目或者过早进入市场,此是其一,第二,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群体中,国内收藏群体相比国外当代艺术投资是弱势,导致中国当代艺术对国外资本和市场的过分依赖,一旦国外资本抽回,国内艺术市场投放资金就被抽空,即便有市场,也是有价无市;第三,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法制与安全体制不健全,纰漏众多,很容易形成资金链的不良循环;第四,2008年艺术圈里波澜壮阔地上演了一场“市场揭黑”与“学术打黑”的战争,天价做局引发的诚信危机,吴冠中批“美协”的行政不作为,苏富比与佳士得秋拍“f4崩盘”,市场真正回到了关注学术价值这一主线上,价格更趋近于真正的学术价值,诚信回归市场原点,导致学术、市场重新洗牌,促进了国内拍卖、画廊等艺术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危机来临之前,市场的潜在的威胁被看成是怂人听闻之言辞,可是,在艺术价值规律的惩戒下,却不以人为的意志发生了。无论是收藏的艺术爱好者或收藏者也好,还是目前继以投资的投资商,当代艺术被冷落了,蓦然回首,或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情感或是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在资本紧缩,投资理性化的时刻,这种文化价值成为我们紧抓不放的精神安慰。

2008年,是中国饱经考验的一年,从年初雪灾,到年中地震,再到年末的经济危机,中国在灾难面前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悄然间,中国文化的价值在危难时刻惊起我们那温存的精神关怀。恰巧,2008年与2009年具有太多的纪念意义,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又将是90周年,改革与传统,新文化与旧体制话题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推进将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全球中的中国在遭遇国内大灾难,国外资本冲击的双重危难,困境之后冷静下来深思,如何依靠自我力量,重建信心,重建中国的文化价值体系。当然,逃离过分依赖的西方文化不仅是中国市场资本体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次文化重审与过滤。年末,中国文艺界掀起了众多对传统文化价值探讨的话题:电影陈凯歌的《梅兰芳》唤起对中国文化国粹“京剧”的一往情深,北京文艺论坛――“传统与文艺”中对传统文化在时代创新中的价值判断的肯定;国家教委“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继对中国传统曲艺大放送之后,由中国美术馆承担起造型艺术进高校计划;广东省将书法教育定为中小学教材以重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信心……。

诚然,如同陈履生所担忧的那样,传统文化在20世纪经历太多的风雨,从19世纪末开始的改良,到后西方思潮在中国掀起的浪潮,再到改革开放30年来的全球化经济文化大融合,西方文化的过多植入,使得中国文化偏转了方向,今天的年轻国画家恐怕极少能写软笔书法,更谈不上赋诗作词的高雅。对中国书法、戏曲的积极投入也许会唤起老辈的怀旧热情,但是对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能产生多大的共鸣是值得商榷的,特别是1980年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现代社会生活模式与传统艺术之间难免有隔阂。但是,正如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2008年可以说是一个历史从高潮落人低谷的小节,这正带来了我们反思文化传统的契机,即: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独创性=当代学术价值的成功实践。

传统艺术的价值篇9

关键词:茶文化;电脑艺术设计;价值;应用路径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快速普及,尤其是一些设计软件的普及和应用,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被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电脑艺术设计一方面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也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艺术设计方式,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设计师”。但是也要看到,由于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影响,我国电脑艺术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盲目推崇西方审美理念、传统艺术内涵不足、设计方式单一、设计内容单调等等。而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恰恰能弥补电脑艺术设计的这些短板。因为其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底蕴,更是很好的艺术价值和优秀的审美取向。由是言之,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电脑艺术设计当中,就应当是我国电脑艺术设计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传统茶文化在电脑艺术设计中应用的表现

近年来,我国电脑软硬件有了很好地发展,这使得电脑艺术设计日益成为我国设计行业的主流,各种设计软件也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现代化的设计工具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熏陶及影响。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并且还能不断发扬光大,一个关键原因是因为茶文化有着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思想价值,这二者交融互动,通过丰富的载体得以呈现,让人在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更能得到思想上的熏陶和启迪。因此,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当前电脑艺术设计当中,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发扬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另一方面更是能够为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注入更多的美学内涵,提升其艺术水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茶文化从魏晋时期便开始崭露头角,日益成长壮大,并逐渐在我国社会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茶文化区别于其他一些文化类型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其有着很强的渗透力和包容性。渗透力,指的是其能够将自己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理念以及价值追求,润物细无声般浸润到其他领域当中,让其他领域的文化在内涵和表现形式上都能找寻到茶文化的影子。包容性,指的是茶文化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借鉴能力,能够不断从其他优秀文化类型当中吸收营养,并根据自己的特性进行有机融入,不断扩充和丰富自己,让自己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始终屹立于时代的潮头,并引领社会的审美取向、价值追求以及艺术水平。从现存的很多古籍、古诗、古画等古代作品来看,很多内容都跟茶文化息息相关。我国传统茶文化在融入电脑艺术设计中时,主要应从两个维度去发力。首先是茶文化的思想价值。茶文化的思想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分别是“中庸和谐”“天人合一”以及“禅茶一味”。这三方面的思想内涵对于提升电脑艺术设计水平有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因为我们讨论茶文化与电脑艺术设计的融合,并不仅仅是要利用茶文化的审美取向和艺术价值,更是要充分发掘茶文化的思想底蕴,因为艺术是思想的具体呈现载体,没有思想的艺术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将思想内涵与艺术有机融合,才能让艺术更加充满魅力,也更能打动人心。中庸和谐的思想是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其主张人们要在做人做事上面秉持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不做过分事、不说过头话,要将自己的言行举止放置于我们传统道德和社会主流理念的范畴里。这一理念对于电脑艺术设计大有裨益。其能让人们在设计时,秉承一种端庄而严谨的态度,让自己的设计更加符合社会主流审美理念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杜绝那种千奇百怪、哗众取宠的设计,即便是创新设计,也有度有道,符合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样是茶文化的重要思想。从字面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其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其要求人们学会尊重自然并更好地顺从自然规律,让自己的行为举动与大自然高度契合。另一方面,更是要求人们要学会感悟自然之美,从一花一草、山川河流当中领略到自然魅力,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如果说中庸和谐赋予电脑艺术设计的更多的方法论,那么天人合一的理念则能够给予电脑艺术设计更多操作层面的内容,让其更加充满灵韵,也更具中国范儿。而禅茶一味则源自于茶文化与佛教的融合,其最大的贡献是将茶文化升华到了哲学的领域,让茶文化具有启迪人心、发人深省、醍醐灌顶的精神作用。将其与电脑艺术设计相融合,能够让艺术设计作品在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基础上,融入哲学和精神上的内容,让艺术设计更具思想感染力和价值引领力。茶文化与电脑艺术设计融合另一个需要发力的维度,是茶文化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内涵。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凭借其强大的渗透性,将自己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内涵与各种艺术领域交融互动,让自己拥有了深厚的美学内涵。譬如说,茶文化在绘画中的渗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茶画;茶文化与传统建筑的融合,形成了典雅而充满灵气的中国园林艺术,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由是言之,将传统茶文化应用与电脑艺术设计中时,就要从分提炼并总结茶文化的这些美学内涵和审美价值,让其提升电脑艺术设计者的美学功底和审美水准,从而设计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

2当前电脑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我国很多电脑艺术设计偏重于实用性,缺乏足够的灵气,不少艺术作品略显呆板和模板化

从现实中可以看到,由于我国电脑设计发展的动力主要是商业价值,而由于我国社会主流审美理念的相对较低、广大设计者普遍缺乏创作灵性等原因,就导致这些商用的电脑艺术设计往往只是注重其实用性———能够使受众群体记忆尤深即可。譬如说,前些年被舆论所诟病的脑白金广告就是如此,其广告片为电脑艺术设计作品,两个老人一边跳舞一边宣传其产品。这则广告的实用性很强,能够通过夸张的舞姿和面部表情设计以及重复的语言,让观众在很短时间里记住其产品。然而其却缺乏足够的灵气和美学价值,甚至是略显低俗。诸如此类的电脑艺术设计作品还有很多,就不一一累述。应该说,电脑艺术设计当前存在的这一偏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些艺术设计专业学校的教育理念,让其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偏重于艺术设计的实用性,而忽略了艺术设计的灵性。这一偏差应当尽快扭转。

2.2当前电脑艺术设计在融入传统文化时,存在片面化的偏差

从实际中可以看到,当前很多电脑艺术设计者是比较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也想要在艺术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其选择的传统文化却较为片面和狭窄,存在符号化、表面化、浅显化等不足。这反映出来的是设计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还有待提升,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化符号,没有对传统文化有深入而系统地了解。譬如说,很多艺术设计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时,往往这是局限于大红灯笼、中国结、红棉袄等直观的内容。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囊括文字、绘画、艺术、哲学、价值理念、民俗等物质和非物质内容。这一情况的存在,也会使得很多受众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因此这一短板应当尽快弥补。

2.3电脑艺术设计还存在表现形式单一、文化扩展不足等弊端

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即便是同一文化类型,也应当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设计方式。譬如说,一种艺术和文化既可以用文字来体现,又可以用图形或是音频来体现。但是从当前我国电脑艺术设计现状来看,其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表现形式存在单一的弊端。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还是因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较为陈旧,导致手段单一。另外,在文化扩展上也有待提升,很多艺术设计往往只是停留在某一个文化的范畴里,没有也缺乏能力将不同或相似的文化类型整合到一起,让不同文化在融合碰撞中焕发出新的火花。

3传统茶文化在电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路径

3.1要从分发掘茶文化的知识内涵,将其有机融入到电脑艺术设计当中

传统茶文化知识内涵十分博大,其体现在诸多领域,如音乐、诗歌、绘画、建筑等等。而电脑艺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也是多种多样,从某种程度上讲茶文化与电脑艺术设计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和重合性。由是言之,提高电脑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将茶文化的知识内容融入其中。在具体路径上,一方面要创新思路,将茶文化的知识内涵巧妙而精准地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比如说,在设计一些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时,不妨从茶文化中汲取其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内容,以此来提升电脑艺术作品在文艺方面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茶文化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呈现载体,如舞蹈、歌曲、茶艺表演、茶道演示等,增强电脑艺术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和针对性。

3.2要通过各种方式尽快提升电脑艺术设计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对传统茶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设计师是艺术设计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水准。从实际来看,我国当前很多电脑艺术设计师多为年轻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普遍较少,对传统茶文化的认识更是较少。加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较深,因此我国很多电脑艺术设计师们在设计作品时,往往会以西方审美观为主,离我们的传统文化相去甚远。对于此,一方面要通过引导、培育、讲座等方式,尽快提升现有电脑艺术设计师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茶文化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更需要广大高校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程中开设与茶文化有关的课程,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茶文化更好地浸润到艺术设计学生的心中。

传统艺术的价值篇10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人文价值,解读,重要性

1新媒体艺术的重要性

新媒体艺术自其诞生起,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尽管至今对其概念进行界定,但是在不断实践创新中,人们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艺术作品中应用前沿科技的积极作用,通过社会前沿科技来表达艺术理念,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电路传输和计算机有机整合在一起[1]。其中主要包括光盘、网络艺术、数字录像艺术等。就当前新媒体艺术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是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诸如电影、电视以及网络广播等传播手段,以此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从而将艺术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理念,通过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容易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由此看来,新媒体艺术同社会前沿科技是分不开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必然会赋予新媒体艺术崭新的内涵以及别样的色彩。

艺术的形成并非是在多种文化背景相互交融下形成的,尤其是在当前,新媒体艺术不仅将社会前沿科技和艺术有机整合,还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融合在一起,以此为基础,通过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出来。新媒体艺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展现艺术实践过程是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当代艺术重要载体,能够客观展现出现代艺术的信息密集特

点[2]。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大量社会前沿技术不断涌现,新媒体艺术也处于不断创新和完善过程中,并非是单纯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所以说,想要更为全面合理的了解新媒体艺术,就需要赋予其崭新的文化内涵,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2人文价值同新媒体艺术之间的联系

1)学科体系分别独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人文价值同新媒体艺术共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时,两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计算机技术在生活各个领域的普及,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的问题。所以,需要充分明确艺术和科学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别,不能将两者看作是一体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科技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衍生出更优秀的科学技术,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人文作品[3]。由此看来,人文价值同新媒体艺术之间的关系,可以形容为内涵交叉,但是学科体系独立,不能混为一谈。

2)相互融合和促进。艺术作品主要表达的是作者想要传递的理念和思想,只有融入人的某些独特思维,才能真正的看作是艺术创作,仅仅依靠社会前沿科学技术进行创造,会显得非常枯燥和单调,就像是没有了灵魂,作品没有了灵魂,是无法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的。所以,新媒体艺术家应坚持自身创作风格,将传统艺术手段展现出来,借助现代前沿科技辅助创作、加工,最终形成新媒体艺术作品。诸如现代舞蹈艺术,就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通过电影或者电视镜头将其保存起来,以此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未来发展起到深远影响。新媒体艺术创作,将传统艺术同现代科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职业规划论文促使艺术更加直观、真实[4]。由此看来,传统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并非是独立存在的,两者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是人文理念同科学技术的整合。反之,如果艺术家在作品创作时,并不采用现代前沿科技进行加工,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只能称之为艺术,只有有机整合传统艺术和先进技术才能够促使新媒体艺术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3新媒体艺术的人文价值

艺术作品中饱含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理念,只有将其同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创作,单纯的依靠技术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两者紧密结合才是新媒体艺术。诸如,在2012年广州亚运会中应用新媒体艺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实地采访,将数据信息进行技术加工,最终传输到网络上,供人民群众了解。通过互联网传播新闻信息,不仅能够实现快速传播,还能够实现多样化的信息传播,覆盖范围更广。而且,一旦此种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的进行完善和修改,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将传统艺术和技术整合在一起,进一步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

价值[5]。

科技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人们开始注重日常生产生活中审美能力的提升,渐渐地将市场和消费机制中引入了艺术领域。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不再是专家和学者的责任,人们开始有了参与评价的权利,能够亲身参与其中,诸如新媒体艺术传播的电影或者电视,均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评价和分析,来影响其收视率和票房高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评价需要有一个衡量标准,只有保持对文化内涵深刻的认知,才能客观进行评价,提升审美能力。可以说,新媒体艺术就像一剂麻醉药,将人类生活中的负面作用消除,重新支配媒体,这是新媒体艺术在这个时代存在和发展的本质意义。新媒体艺术会将人们带入自我认知的环境中,帮助人们去探索自我价值,突破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任何一个媒介对社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任何一种技术的创新都是在已知事物中获取新的尺度。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新媒体以其崭新的形式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不仅为艺术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说,新媒体艺术中所体现的人文价值,应通过吸收大量的人文元素,深刻揭露人类的生存本质,重新营造精神世界。新媒体艺术通过对传统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整合,赋予了传统艺术更为高尚的人文价值,能够更为深刻地揭露人文情怀,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浩锋.新媒体艺术传播中的人文价值[J].当代传播,2012(6):82-83,93.

[2]何滢赟.新媒体艺术中的时代人文价值浅析[J].美与时代(下),2012,12(6):92-94.

[3]张楠,詹琰.科学传播中新媒体艺术的文化诉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9):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