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财务制度最新版十篇企业财务制度最新版十篇

企业财务制度最新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3:12

企业财务制度最新版篇1

关键词:新形态下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在新形态下,出版企业靠着行业垄断优势逐渐减弱,企业危机不断增加,矛盾日益尖锐。为了顺应时展,在市场经济中站稳发展,出版企业对产品格局进行调整,并优化经营模式。出版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要对投资结构和方向进行调整,并加强财务管理创新意识,使其更好发展。

一、新形态下出版企业财务管理

(一)强化预算管理出版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是要进行财务预算。在出版企业经营运行中,加强预算管理,对经营运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保证可有效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出版企业在强化预算管理时,可以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小组,专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财务部门主要是编制企业财务总预算,各部门也要积极配合,以此有效制定出版企业的财务预算。预算管理小组在对总预算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才可以将总预算进行下达,而各部门也要严格执行总预算,出版企业也可以根据各部门制定预算情况,制定部门业绩考核标准,并制定相应奖惩制度,激励各部门严格制定各预算。

(二)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出版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一直以来是采用赊销方式,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随着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加强竞争,都逐渐采取赊销方式,而长期使用赊销方式,促进了出版企业销售。但赊销方式的信用体系本身就具备着风险性,出版企业经营增长只是表现现象,企业现金的快速流出,使企业经营周期得到延长,而造成企业不断出现坏账损失。这时,出版企业需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对各销售部门客户信誉值进行调查和分析,信用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分析客户信用,制定信用评审制度,选择高信用客户,提高出版企业赊销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长期以来,出版企业在管理图书中也是采取粗放型管理,而管理模式无法满足逐渐企业管理规范和细化需求。在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确保出版企业各部门都可以使用,同时保证各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能够全面挖掘。出版企业需严格监督和控制各部门,增强运行效率,减少出版时间,降低经营成本,确保出版企业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可以很好衔接,并能够实现数据共享。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管理系统进行整体规划,逐渐实施。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输入、审核及生效制度。出版企业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后,能够创新出版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企业各部门工作效率,以此更好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比如在我国建立的中国地图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建立了具有高性能的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网络,使传统手工制图向数字化制度转变,而企业在办公过程中也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

(四)强化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规范性的基础,是激励和约束工作人员行为的准绳。出版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时,要根据国家财务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自身行为生产经营特点进行分析,并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出版企业在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中,需要将国家财务制度进行具体化和制度化,同时要做到自我约束和管理。

(五)建设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出版企业在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时,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状况,对出版企业运行状况进行调整。随着出版企业逐渐向生产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需要保证建设的绩效考核机制,将考核机制进行有效明确,并要将核算方法进行明确,全面落实。在建立的绩效考核机制中,需要将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绩效考核纽带,以项目绩效为依据,保证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具备着研发、策划和营销一体化特点。使营销人员可以进行图书开发,发行人员可以将图书市场定位和目标读者进行准确把握,能够对市场信息进行全面考虑,使图书更好适合市场和读者要求,从而更好发挥企业业绩,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二、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一)有效创新财务管理目标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时,也要实现社会效益和全面人才最大化。出版企业主要是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企业在具备了高素质和人才后,可以获得更高效益。同时构建优秀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实现价值和效益最大化。比如中国地图出版社在定位图书品牌时,主要是全国测绘类专业教材、专著和科普图书,对各专业的理论专著、大专院校教材及生产技术进行编辑出版和绘测。出版企业在明确品牌定位后,对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社会效益有着推动作用。

(二)创新财务关系出版企业在创新财务关系时,需激发工作人员创造性,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工作人员的知识。这时,出版企业要将财务关系融入到企业制定的奖励制度及人事选拨制度,将人才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在新形态下,制定优秀的财务关系制度,可推动出版企业更好发展。因此,出版企业在建设财务关系时,由外部财务关系的协调逐渐向内部关系管理。

(三)创新出版企业筹资和投资战略出版企业需要将以往的资金筹集和投入方面逐渐转化为人才和知识筹集和投入,将资金投入作为提高人才和知识的保障,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出版企业必须要广泛吸收优秀人才,使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这时企业就可以利用网络组织管理,使工作逐渐向办公自动化发展,保证出版企业工作具备着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特点,从而保证企业投资的成功。比如青岛出版社希望借助管理软件供应商在信息化领域的丰富经验,立足于出版社的现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整个出版社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加快内外信息传递速度,从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改善对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保持出版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四)创新企业利益分配机制出版企业主要是以智力劳动为主,也是企业经济中最重要资源。因此,出版企业可以按照员工的智力成果,有效分配企业收益。在按照员工智力成果进行利益分配时,可以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发挥出来,也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比如在我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其中有员工四十多名,业务人员大部分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是一支较为优秀的作战团队。工作人员皆执着于“追求卓越,创造品牌”的精神,广州图书经营部员工用全部的力量和智慧,选择晴川的普菲特版软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把握机遇、奋力拼搏,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五)创新财务评价指标财务评价指标主要是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贡献能力等指标。出版企业在创新财务评价指标时,需要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本,采取合理的人力收益方法,构建创新评价标准。

三、总结

在出版企业财务管理中,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在新形态下占据市场地位,必须要提高出版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效创新财务管理意识,以此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姝丹.浅谈中小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工作体会[J].会计实务,2011,18(31):556-559.

[2]唐立红.出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6,20(26):113-115.

[3]刘再智.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出版科学,2002,27(11):869-872.

企业财务制度最新版篇2

作者:杨和茂

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

定价:28.50元

本书从企业经营和财务经营的角度研究财务管理与企业长期获利能力的相关性。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大量财务管理错误的分析与解剖,使管理者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财务经营管理知识,建立符合企业经营战略的财务管理思想,并能游刃有余地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明确提出各级管理者在财务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各种便于管理者操作的财务管理工具,以便利用财务管理思想改变和提升经营管理策略的有效性,最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部门应用》

作者:杨周南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定价:29.00元

该书是着重介绍了面向财务部门独立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重点讲授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和管理。内容包括:会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业务过程与会计循环、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及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

《如何从数字中拧出关键信息:全面掌握财务报告的真谛(全新第6版)》

作者:(美)特雷西(Johna.tracy)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定价:25.00元

该书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畅销的财会专业书,它面向大众、通俗易懂,现已发行6版。在书中,作者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论述了财务报告的方方面面,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三大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审计与审计师报告;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衡量财务报表的各种比率分析方法等。本版更新了所有图表,使三大报表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增加了无形资产摊销、财务欺诈与审计失职、Sarbanesoxley法案与会计监管改革等内容,更具现实性。本书既有较高的专业性、知识性,又有较强的通俗性、实用性,对于全面理解、把握财务报告,并为依据财务报告的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财务经理日智(财务经理的案头“圣经”)》

作者:付刚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定价:39.80元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个合格的财务经理,应该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理财工作,财务经理必须头脑敏锐、思路清晰。这就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改变思维观念,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良好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该书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的理论成果中,精选出365个“智慧点”。每天一个“日智”,可以帮助财务经理尽快提高理财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

企业财务与会计制度规划设计》

作者:颉茂华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企业财务制度最新版篇3

开题报告

财务会计专业姓名

一、题目名称

新形势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

二、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在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财务管理目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界定对于整个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及财务管理实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看法并未取得共识,大部分学者赞成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而实务界则更为偏爱利润最大化。这只是问题的表象,实质在于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比如说我们界定财务管理目标是站在所有者的角度,还是站在财务人员的角度?再比如说我们界定财务管理目标的目的是什么?财务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对于这些问题,理论界及实务界都没有作出合理的回答。因而笔者认为,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利润最大化还是价值最大化的争论上,而应当先对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出回答,然后再对财务管理目标作出合理的界定。

三、研究内容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中国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情况大量出现,多元化经营在理论和实践上最基本的好处就是分散经营风险。同时,企业集团化的组织形式,由于其在内部形成多元法人主体结构,分散了财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和股份制的日益成熟,以母子公司制为基本结构的企业集团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一种组织形式。

对于企业集团来说,无论是集团总部本身还是处于不同层次的成员公司,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理财目标,即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则是为了实现出资人财富的最大化。因此,满足出资人需要,服从出资人利益,实现出资人财富最大化,就成为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这个目标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而目前我国众多企业集团中存在着财权多层次分割的过度分散与失控、信息不能及时充分共享、利益互不兼容的多级法人治理结构、成员企业目标的逆向选择、竞争力低下等等问题。这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悖。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实际,从企业集团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必要性、财务集中管理的具体操作思路和解决方案、必需的基本主客观条件等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述。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选择并定位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提高集团整体利益以及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来支持论文的研究,其中包括院系图书馆、校级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电子期刊的全文检索;英特网的搜索引擎;各类网站的相关文章等等。

2、案例举证方法

五、论文提纲

(一)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1.分析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①分析我国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

②分析我国企业的资本制度。

③分析我国企业的外部筹资模式。

④分析我国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

⑤分析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现状。

2.探讨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①财务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

②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③财务管理是其他各种管理都无法取代的。

④论述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的功能。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1.论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及其特征

①什么是财务管理目标

②财务管理目标的特点

2.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

④管理决策因素

⑤外部环境因素

(三)比较几种代表性的财务目标观点

1.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2.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3.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4.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四)财务目标选择的标准

1.影响企业财务目标选择的因素

①经济体制

②经济发达程度

③企业经营机制

④资本市场

2.财务管理目标优化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①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研究

②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

六、主要结论

新形势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市场竞争为导向,力求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所有者(股东)财富和职工人均收入最大化。首先,它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的经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由企业来组成,企业由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来组成,各企业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需要,社会主义的基本生产目的就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就是要使组成企业的各个经济利益主体都富起来。其次,它符合统一性特征。它直接明确企业的目标由企业所有者(股东)目标、经营者目标和职工的目标来组成,主张三个利益主体通过协商使各自的目标统一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之下。第三,它符合货币性特征,均可用货币量化,便于分解。第四,它符合明晰性特征,概念清楚、表达准确、没有疑义。第五,它符合可控性特征,如果将所有者(股东)财富量化,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来表示,所有者财富和人均收入指标都是财务管理可控的指标。综上述,将它作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比较恰当的。不仅如此,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可以有效地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解决企业目标与国家目标的统一问题。对于解决我国企业存在的隐性收入问题也会有所帮助。

总之,财务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体现的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割和价值分配关系。从理论概念的角度来考虑,作为目标,必须服从于本质。财务就一般本质来讲,应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并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财务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目标决定财务目标,企业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决定财务管理目标的趋向与最终选择。

七、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8226;r.爱默瑞,约翰&8226;d.芬尼特.公司财务管理(上、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刘俊彦.财务管理机制论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

3林景新.《中国式企业危机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9月.

4宋献中,熊楚熊,《公司理财》m.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5谢剑平.《财务管理——新观念与本土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王庆成.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变革j.财务与会计导刊,,(10).

7彭海颖.略论强化现代企业的财务控制j.财务与会计导刊,,(12).

8崔伟利.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策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四川会计,,(9).

企业财务制度最新版篇4

关键词:现代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盈利目标

一、出版企业价值链上各部门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

传统的出版社产业链包括:选择主题、撰写加工、打印加工、发行出版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有基础设施、资金、人力和技术的支持,这些环节之间有效的协同和共享,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出版社的收益也产生于一系列的生产活动中,而且这些活动中有着密切和复杂的联系,这些联系就形成了出版社的价值链。出版社的价值链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这两类组成,二者中,基本活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创造价值活动。它是由最初的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产品形态设计与制作、生产印制和市场销售组成。辅助活动为基础活动服务,使基础活动持续进行下去,联合作战使出版社的利益最大化。

(一)选题策划。选题策划是图书制作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图书的未来走向。只有对现有图书品种做好分析,完善新品种的创新,才能具有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的认可,提高出版社占有的市场份额。

(二)组稿编辑加工。读者心目中的好作品,一定是内容丰富,文字质量上乘,如此才能与同行竞争,哪怕同样的图书也要做到比别人更好。这一环节在整个活动中非常重要,要做到长远考虑,留住现有读者,扩大新的读者群。

(三)生产印制。这是主要的生产环节,印刷质量决定图书的生死。有些出版社把这部分给外包出去,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属于自己的印刷厂,印刷业竞争也很激烈,大打价格战。如何降低纸张和印刷成本,是提高利润的重要环节。

(四)销售阶段。这一阶段最为重要的是与图书销售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销售部门是出版社的核心,需要全面提高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组建强悍的销售团队,打造覆盖全面的发行网络,疏通信息反馈渠道等。

二、财务管理如何支持现代出版企业的经营策略

(一)出版社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问题。首先在市场经营方面出版社有很大的困难,市场占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需要赊销,收入资金不能及时的要回,同时还需要为采购的成本支付定金等。这些问题对出版社在财务资金流动上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其次在产品投资风险评估方面,缺少系统的分析和定位,出版社投资的产品如果没有以财务管理角度进行分析和规划,就不能为出版社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数据分析,再次,在出版社在企业资源配置方面,在过去对投资的管理不是很重视,常常事先缺乏充分地战略规划与调研,对投资决策方案比较和机会成本的认识还很模糊。

(二)出版社在财务管理上的对应策略。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数据的核算,数据是各大问题强有力的证据,核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的方式,但现代出版社的工作职能不能只局限在核算方面,还应有其他的责任。首先,要严格控制出版社的资金流动。出版社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就需要提高经济效益,要注意出版社各大部门和业务活动之间的资金流动现象。需要在注意流动性的同时,还要尽量的控制好对资金的机会成本,增强收益性,达到出版社在资金流动和收益的平衡。与此同时,出版社要科学的规划、控制资金流动。主要体现在对资金的整体控制、交易控制等。其次,需要有效的利用出版社的投入资金,在开发的财务分析和投资管理工作做到系统和全面。分析出版社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险,处理好风险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在寻集作品信息的工作上需要加强重视,在这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对市场进行分析和决策,要准确的预测出出版社的盈利,财务管理者要为决策者提供强有力的分析证据。再次,还需要加强出版社在人才培训和管理方面的力度,强大的人才资源能确保提升出版社的能力和开拓市场,能够为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基础,是实现出版社科学有序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最后,财务管理部要加强运营资金的管理,努力控制出版社在经营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强调资金的良性循环与合理配置,必须优化供应链,确保出版社在出版发行产品是道路的畅通,高效的降低出版社在供应链上的投入成本,实现资金增值。

三、建立现代化企业成本管理概念

出版社作为现代化企业,对成本不仅要加强,还要制定出一套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体系,出本社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大概可分为四步: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成本报告制度、成本分析和考评制度。采用成本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标准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

(一)标准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是指在对标准成本的相关内容(如计划、技术、作业等指标)进行设计的,将出版社在对产品的投入和产品的收益控制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体系。这种方法主要涉及两方面:标准成本核算和标准成本的调整。标准成本的管理运用了现代化会计方法对成本进行控制管理,使出版社的各项成本能够达到原先预测的成本的一种措施,通过对实际成本的控制使其达到标注成本,实现出版社降低成本的投入增加收入的目的。使标准成本管理能够得以运用的条件有很多,主要在数据方面,通过对供应数据和标准成本数据的科学分析,与供应成本标准、生产成本标准、销售成本标准、和其他成本标准进行对比,达到对成本校准管理的目的。采用这种方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方便成本的核算。通过一定程序核算出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剩下的成本就是转出的成本,有效的解决了制品剩余不合法的问题。

2.方便成本的管理。在确定成本后,将成本控制标准传发给相应的作业部门及车间,并对各个作业部门和车间进行成本考核,将成本的控制和员工年终奖金相联系。很有效的管理了成本。

3.方便区分各个部门的成本责任。标准成本可对中心成本进行等级划分,对每个部门给与价格和数量的标准,对标准差异较大的部门进行调查和负责。

(二)作业成本的管理。作业成本管理主要目的是以增大客户的利用价值,增强企业的盈利。在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定、计算,最后计算产品成本,还把成本的计算精确化,深度精细化到作业阶段,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动态追踪和及时反馈,简化和移除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出版社通过使用作业成本管理的方法,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满足新型经济的各种客观要求,对成本的控制方面做到了有效的加强,同时提高了出版社商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为出版社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一本书的制作过程为例,假设《唐诗三百首解析》15万字,十个印张,定价20元,其制作成本应在30%左右,其中编选费、设计费、纸张费等为固定成本,印刷费、运输费等则为动态成本,随印数的增减而变化,财务人员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选择运用上述方法,对成本投入进行总量控制,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市场同类书的竞争。

四、出版社的财务风险控制

为了保证出版社能快速稳定发展,需要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建立出符合自己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要控制财务风险,首先要做到全员重视,出版社需要将财务风险的意识渗透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中去。其次,出版社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做好资金的规划,加强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此外,还需要对本企业资金运用、投资方案的全过程的各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做到事前有效防控、事中可控可行、事后总结成败。目的是保持本企业的稳定、快速、持续发展,为实现其盈利目标作贡献。

五、结语

数字化时代给出版社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样也给出版社带来更多的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只构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实践于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对成本的科学管理,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完善出版社内部管理,出版企业才能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谭志军.浅析出版改制背景下出版社的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2.23.

[2]许永令.营销理念下出版社财务管理方案初探[J].出版广角,2014.06.

企业财务制度最新版篇5

[关键词]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7)03-0037-04

ResearchontheFinancialRiskearlywarningmechanismofpublishingenterprises

FengZhaojun

(ChongqingCollegeofelectronicengineering,Chongqing,401331)

[abstract]withthegradualdeepeningofstructuralreformofChina’ssupplyside,allkindsofpublishinghouseshavebeensuccessfullytransformedundertheguidanceofgovernmentpolicies,andhavebeentransformedfrominstitutionstoenterprises.inthefiercemarketcompetition,China’spublishingindustryisundergoingtremendouschanges,publishingenterprisesinthemarketeconomytideslightlyinadvertentlymaybecaughtintheplightoffinancialcrisis.theaccurateidentificationoffinancialriskmanagement,theestablishmentofearlywarningmechanismofenterprisefinancialriskeffectively,topreventandresolverisks,improvethefinancialmanagementlevelofenterprises,istheonlywaywhichmustbepassedenterprisestomaintainlong-termsustainabledevelopment.

[Keywords]publishingenterprisesFinancialriskearlywarningmechanism

1引言

m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和对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出版产业得到蓬勃的发展,多年来各类出版物的发行量始终居高不下。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年底我国共有图书出版社584家,全年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和音像产品等出版物达到550.6亿册(份、张),其中图书出版数量为86.6亿册,占总数的15.7%;各类期刊28.8亿册,占比5.2%;报纸为430.1亿份,占比78.1%,全国出版行业总营业收入达到21655.9亿元,较2014增长8.5%[1]。在此背景下,伴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类出版社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纷纷实现成功转型,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化运营,并且随着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大量涌入,各类新兴媒体也粉墨登场,国内的出版行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2]。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出版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经营风险愈加突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的困境,作为出版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运营过程中有效化解财务风险,才能实现企业长期的稳定发展[3]。因此,管理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企业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出版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在无法预料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影响下,使得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4]。出版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出版企业在各种不可预期的因素作用下,企业收益偏离预期,并对出版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5]。出版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除了要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还承载着文化传播功能的社会义务,在追求盈利和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危机。企业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就必须首先对出版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分析各类财务风险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根据出版企业日常的财务活动,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债务风险、现金流量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6]。

2.1出版企业的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或者市场供需结构发生了变化,在企业筹集资金过程中所发生的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7]。我国出版企业的显著优势在于拥有优越的人力资源和智力因素,劣势在于一般的企业规模较小,自有资金不足,在筹资环节可用于抵押固定资产数量较少,由此可能导致在企业运营或新增项目的关键时期,企业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而导致运营受阻或者项目失败。此外,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严格的还款期限和高额的利息支出等因素也会导致企业陷入经常性的财务危机,影响企业外在形象和财务信誉。

2.2出版企业的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导致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水平的务风险[8]。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出版企业为了使资本得到保值增值,将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投资,对投资项目的论证不充分或者决策不科学,国家政策法规等外在因素影响将导致投资项目不能按时投产,致使投入资金和收益不能按时收回,由此影响出版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偿债能力。

2.3出版企业的债务风险

债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不合理的负债规模和不合适的债务产生方式所引起企业的收益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9]。出版企业筹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企业自有资金或盈余资本,另一个是从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借来的信用贷款或从其他债权人借来的外债。适度的负债经营可以通过财务杠杆作用提高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同时可以起到抵税作用,但是一旦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固定的利息支出就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减少企业所有者的收益。尤其是困境中的企业将面临破产的风险。

2.4出版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的相关资产不能够正常地按照需要转化为现金,从而进一步导致企业无法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10]。在出版企业的正常经营状况下,需要留存一定数量的流动现金用以支出正常的资料采购、人员工资以及各项办公和管理费用,但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出现纸张等原材料占用资金较大,或者图书存货周转过慢造成资金时滞,将影响企业的日常业务开支和偿还债务,企业将面临入不敷出的财务危机。

2.5出版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产品售出之后能否从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在金额和时间上的不确定性[11]。目前我国的一些出版企业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缺乏对新客户的信用评定的前提下,大量采取赊销的方式抢占市场,尤其是部分企业简单地以职工图书的发行数量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使得市场销售人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只顾图书或报刊产品的销售数量而忽视客户的资信状况,这样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形成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另外,大量的坏账死账,也是诱发企业现金流量风险的重要因素。

2.6出版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未来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业务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12]。出版企业的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收益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但如果收益的确认或分配时间不当,则很容易产生分配风险。在收益的确认方面,如果出版企业出于短期的利益考虑,在账面上虚增收益或者虚增成本,则可能一方面带来当期的可分配利润增加或者少交营业税费,另一方面导致企业资金的提前流出而引起财务风险。如果收益的分配与企业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在企业的困难时期,多分收益将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少分或不分利润则可能挫伤企业所有者的投资积极性,容易引发新一轮的筹资困难和财务危机。

3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建立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必须首先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在系统中设定资产负债率、资产利润率等财务指标的预警区间来观测和识别风险,然后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分析风险大小,最后再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损失。

3.1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

在建立预警机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设定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盈利水平、偿债能力、运营水平以及发展能力等方面信息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再根据每项指标在出版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结合我国现阶段出版企业的特点,在专家访谈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拟定出如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3.1.1资产利润率

出版企业的资产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实现的利润在当期的平均资产占用额中所占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占有额)×100%

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越好,管理水平越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3.1.2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期末的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表示企业总资产中通过负债筹集的比例,该指标可以反映出版企业负债水平以及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项比值越小(一般达到50%以下),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但考虑到出版行业特点,该项指标的正常区间范围是40%―60%。

3.1.3现金流量债务比率

现金流量债务比率是指企业日常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值,反映出版企业当期可以使用现金清偿债务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量债务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一般情况下,该项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同时反映出版企业目前的最大付息能力。

3.1.4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个会计年度)的应收账款可以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该项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出版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

通常情况下,出版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收账速度越快,资产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

3.1.5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在一段时期主营业务成本占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该指标可以反映出版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销售(营业)成本/平均存货

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出版企业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资金占用水平越低,资金的流动性就越强。

3.1.6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指企业一段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和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差值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该项指标可以反映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要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一般情况下该项指标数值越高,表明出版企业的增长势头越旺,考虑到行业特点,如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在低于-30%,就表明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出现大幅下滑,随之产生财务预警信号。

3.1.7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之间的比率,该项指标反映出版企业每花费一元的成本费用所获得利润的数额,体现出版企业的日常经营耗费所对应的经营成果。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依据出版行业特点,通常情况下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利润越高,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

3.1.8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的利润总额与企业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企业自有资本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衾润/平均净资产)×100%

通常情况下,出版企业的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通过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越高;反之,出版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就越弱。

3.2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应对策略

出版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之后,主要工作就是要对整个指标体系进行综合监控,根据每个财务指标的数值表现,实时地采取措施来应对风险。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手段进行监控和应对,实践中也经常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2.1定性预警监测方法

定性预警方法是分析监测人员主要凭借自身经验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判断的财务预警方法,在现实中常用的方法有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法和流程图法等等。定性预警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者个人的主观经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判断和预测,可以更加直观地描述具体财务指标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如果监测到企业连续几个周期出现资不抵债、经营亏损或者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放慢,就可发出企业将发生财务危机的预警信号。

3.2.2定量预警监测方法

定量预警方法是根据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数据表现,通过收集样本数据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量分析模型进行量化预警,在具体实践中又可分为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13]。

单变量模型是根据单项指标的财务数据变化情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该方法优点是易于观测、操作简单,但缺点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单项财务指标所反映的财务状况比较片面,在同一时期运用不同的指标监测数据,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企业的管理层也容易避重就轻传递虚假信息等等。

多变量模型是将多项财务指标通过加权汇总构造线性函数公式的形式来预测和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的一种量化分析模型,模型建立起来之后,在实践中只需将选定的多项财务比率输入模型中的变量,该模型就会计算出一个数据结果,分析者根据输出结果即可判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小。比较典型的是1968年美国学者爱德华・阿特曼(edwardaltman)教授的“Z计分模型”,该模型的表达式为: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其中变量X1表示一段时期新增流动负债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X2表示期末留存收益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X3表示税息前的利润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X4表示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值与期末总负债的比值,X5表示本期销售收入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如果计算结果Z>2.675,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1.81≤Z≤2.675,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够稳定;如果出现Z

4结语

出版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承载着独特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在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过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书报刊等出版物市场价格折扣不断下降,市场推广难度日趋加大,应收账款数额也持续走高,大量的存货严重影响着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带给企业前所未有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危机。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还应结合当前的政治、法律和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建立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在风险问题尚未真正发生之前及时获取预警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预警结果产生的原因,再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将可能发生的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促进出版企业长期稳定地健康发展。

注释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2016-02-20].http:///sapprft/govpublic/6677/875.shtml

[2]杨秀端,卢月根,贾强.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J].财务与会计,2015(10):71-73

[3]李团结.出版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8):205-206

[4]侯岩梅.对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思考[J].冶金财会,2009,28(11):42-43

[5]孔丽艳.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财务风险分析[J].才智,2009(26):9-10

[6]赵珍良.警惕出版社在发展中的财务风险[J].科技与出版,2007(5):29-30

[7]金旗,柴永来,陈艳红,等.刍议中小企业财务风险[J].北方经贸,2014(4):85-85

[8]刘文开.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79-81

[9]付彬.基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讨[J].财会通讯,2014(35):110-111

[10]胡秀霞.浅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市场,2012(14):104-105

[11]李红梅.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会计之友,2009(29):38-41

[12]刘有生.浅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11(12):108-109

企业财务制度最新版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084-02

近几年来,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下,出版单位纷纷转企改制,成为出版企业。出版企业主要包括图书出版企业、音像出版企业、报刊出版企业、新华书店企业、印刷企业、印刷物资供应企业。转企以后,这些企业在国家的利好政策下快速成长,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和市场的发展,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在对新常态下出版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出版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新常态下我国出版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和驱动力都有所变化,速度有所放缓,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创新驱动非常重要。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形成了几个重点行业,以信息传递、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依靠创新发展,产生了一些转型升级的企业。从地域上来说,“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使企业发展的市场更加广阔,眼光更加开阔。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扩大、区域经济体的形成、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等,都是我国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在财税政策的制定方面以鼓励为主,并且体现了引导性和扶持性。

(二)挑战

在新常态下,出版业做为以内容为核心的制造业,存在着门槛低、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性等较为劣势的特点,同时面对着网络时代对内容出版的冲击。在融资、创新、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出版如何做好,如何做大,财税政策无疑对出版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出版企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同质化产品非常多,库存积压非常大,资金运转困难,网络冲击严重,发行量下降等等,许多问题困扰着出版业的发展。要破解这些难题,资金投入是必需的,而融资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出版企业为内容产业,又担负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重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中国出版,不但要面向全国,更要走向全世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出版企业依然存在着人才匮乏、体制机制未完全理顺、市场萎缩等问题,依然需要国家在财政税收方面的支持。

二、当前出版企业发展相关财税政策现状及问题

(一)财税政策现状

自2008年以来,全国出版单位开始转企改制,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鼓励出版单位转制,国家在营业收入、资产评估、资产转让等方面给予若干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增值税、营业税等。一般都是自转企注册之日起,减免以上税种,并且对资产划转转让中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印花税、契税等税种给予适当优惠政策,还有出口退税政策。出版企业在库存滞销可申请税前扣除。,国家为扶持文化事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了各类发展基金和补贴资金,比如:文化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出版改革项目库、古籍图书整理资助基金、艺术基金等。国家对3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也制订了专门的财税优惠政策,出版企业一般人数都在300人以下,符合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通过学习掌握税收优惠适用的对象和流程,出版企业可以运用和享受新的政策。可以说,国家大力鼓励扶持出版企业发展,“扶上马,送一程”。但是,在出版企业由事业转为企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有的出版单位转企比较慢;有的单位转企以后,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财税政策,对于刚刚由事业转为企业的出版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出版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激励作用,出版科研上了一个新台阶,出版企业经济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都有了大的改观,在国内有几家大型出版企业已上市,出版企业在这几年整体面貌为之一变。但是,在出版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方面还存在着需改进的地方。

1.出版企业相关财税政策比较单一,没有和其他产业联合起来协同作战。

2.由于受互联网阅读的影响,纸质媒体的阅读人群大大萎缩,出版企业受到了很大冲击,希望减税、免税力度加大。

3.由于出版企业涉及编、印、发、供等行业,内容产业又具有其特殊性,产研结合、产供销一条龙,各个行业之间的结合比较紧密。人才需求量大,比如,印刷企业须升级换代,推行绿色印刷,对人才的需求比较急迫。所以,出版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财税政策力度还须加大。

4.出版企业要实现和社会各个行业的联动,为全社会服务,有关联动社会服务方面的财税政策力度还须加大。

5.出版企业要发展,就要走创新之路。无论是体制机制方面,还是产品革新研发销售方面,创新才能走出活路,关于出版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方面的政策力度还须加大。

6.出版企业发展要借助社会力量,借力打力,要与相关产业联动,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整合社会闲散资金,与更宽大领域的企业合作,国家在资金支持和融资方面的财税政策力度还须加大。

7.文化行业存在一个著作权归属的问题,近年来,关于著作权归属方面的纠纷比较多,急需规范保护。由于有的上市公司效益较好,出版行业也出现了高收入者。所以,在著作权保护、薪酬分配、出版问题研究等方面的费用应纳入所得税扣减范围。

8.由于出版企业经营规模相对小,国家在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内有“应纳税所得额”、“月销售额”两项限制,希望能将适合这两项政策的范围扩大,将出版企业更多地容纳进来。

三、新常态下完善出版企业财税政策的建议

(一)出版企业相关财税政策法律体系有待健全

出版企业相关财税政策首先要在国家法律的大背景下实施实践。出版企业涉及行业较多,总量也较大,仅图书出版单位,全国有近600家。自出版单位由事业转企以来,国家各类支持政策纷纷出台,支持出版企业改企后顺利发展,这些政策为出版企业尽快踏上快车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利好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房产税,还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城建维护税、契税等。目前看来,这些政策需要完善的财税法律体系作为保障,政府从法律层面以纲领性的文件形式将这些利好政策规定下来,显得尤为重要。

(二)出版企业投融资财税政策亟需进一步完善

1.出版企业的发展,不同于其他制造业,在产品的设计和制作相对简单,但是产品种类非常多,每一种产品就是一种个性特色。近几年来,一本畅销书发行量上百万册,利润巨大,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出版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面临着吸收社会其他行业资金的问题。但是,出版企业看好选题容易,摸准市场容易,对风险的抗拒能力却较差。因此,社会资本不看好出版企业,融资比较难。希望国家在投资基金建设和投融资政策方面,能给予更多的优惠和引导。对于银行、民间资本、投融资机构和出版企业合作方面考虑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减免。尤其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出版企业,对于投资出版的民企在个人所得税上给予减免,通过政策引导与鼓励给投资者退税的优惠政策。

2.在经济新常态下,出版企业要通过完善资产监管运营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实现财税支持的落实。出版企业要善于将出版的社会效益考核量化,社会效益包括政治导向、出版服务、社会反响、人才建设、流程建设、制度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通过量化社会考核指标,可以直观地了解出版产品的社会和市场反应,从而更加科学地配置出版资源,提高对市场指标的反应能力,对收视率、点击率、阅读量、发行量、销售量、汇款度等能有精准的认知。对于主管主办制度与出资人制度的有机衔接、生产投入预算的编制、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管理、保护出资人权利、重大经营决策、科学考核机制的建立、资产监管、资源配置、科学考核机制的建立、社会效益的有效实现以及“两个责任”的确实落实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财税政策要继续完善鼓励出版企业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

1.资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出版企业也不例外。出版企业的自主创新涉及纸质和音像产品制作、销售,印刷企业产品线改造,发行企业市场开发、渠道维护、物流建设,供应单位市场开拓、服务维护,以及出版业与相关产业的生产要素合作、资金合作,从而拓宽出版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打造出版航母。自主创新包括高新科技园区建设、产品研发、科技人才培养等多项投入。如果国家能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在财政投入方面给予倾斜;在研发方面给予优惠;在技术的开发、服务、咨询、转让方面给予免征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在设备投入方面给予税前抵扣,那么,出版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

2.出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包括编辑、记者、营销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等。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需要有政策鼓励、绩效鼓励、成果奖励、资金支持、继续教育、拓展培训、科研培养、公益性捐助等措施。在人才培养方面付出的投入,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免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各类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扣除等方式实现激励和支持。

(四)财政对出版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待继续加强

1.关于出版企业的投资收益,国家在这方面有省属重点出版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免交的政策许可,这一政策应延长时间。在出版企业资金使用方面,应鼓励财政资金、国有资金和民间资本加入,将资金使用方式创新,最好能够设立出版方面的基金,并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2.在不违反国家财税体制总体原则的情况下,为了促进出版企业的快速成长,对关于出版企业的财政补贴结构、补贴方向、补贴对象、补贴领域要做调整,能够向重点项目、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先进技术、环保产业方向倾斜。出版企业同样存在着打造大型重点出版企业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资助办法、出版专项基金、社会购买项目、资本注入、兼并重组等的扶持力度。

企业财务制度最新版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大多数出版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以后,传统出版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经营上表现为市场份额减少,盈利能力下降。要改变现状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科学的管理机制包括生产流程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和质量管理等。通过制定一套既适应市场环境又适合自身特点的综合性管理系统,达到对企业的有效控制,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使出版企业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具有规划、控制、协调、评价等综合性管理功能的工具和手段,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出版企业加强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最终实现出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二、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

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中,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处于整个企业管理的枢纽地位。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和考评等一系列环节,以及众多信息的搜集、传递工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所以应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原则设计预算指标体系。

(一)财务指标的确定

财务指标体系基本是按照“利润表”中的项目来建立,这样做的优点是:1、方便最终形成三大表即“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2、预算指标全面;3、信息反馈及时,通过每月的财务报表就反映出整体预算的完成情况;4、有利于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各个部门。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财务指标以“利润表”为基础来设计,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指标要逐步分解到基层部门及岗位,这时有些项目是无法分解或者基层部门无法核算的,比如税费等,只能由财务部门汇总计算;还有些项目是各个部门都涉及,若具体细分下去,企业将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各种社会保险等,本着效率原则可以将这部分预算集中到财务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来做,所以在预算指标体系里把这部分归到“其他项目”中。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非财务指标体系的确定

非财务指标在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可以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是经营核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编辑、出版、营销发行这三个重要环节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与业务高度相关的实物量指标,比如编辑环节的出版品种、出版数量、编校差错率,出版环节的出版码洋、用纸量、千印张,营销发行环节的销售回款、客户占有率、库存码洋等,这些都是考核各个部门及岗位的重要依据,如果仅用财务指标是不能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貌,只有与非财务指标结合全面预算才完整。出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非财务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三)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配合运用

在出版企业的具体工作中两种指标需要配合运用,简单来说就是用财务指标进行整体控制,用非财务指标进行具体控制。整体控制是从宏观上了解掌握全面预算的执行进度,通过对阶段性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推算出全年的完成情况;用与财务指标有高度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做进一步分析,从不同角度科学地分析预算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比如图书(期刊)销售收入是财务指标,与其相关的非财务指标有出版的品种、期、册、编辑总页码、销量、折扣等等,必须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例如,某出版企业两个编辑室半年预算完成情况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如果仅以财务指标为预算考核的依据,则第一编辑室56%的完成情况明显高于第二编辑室的49%,但是从销售回款上看第二编辑室完成的更好。所以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仅仅依靠财务指标是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的,必须两个指标配合运用,充分考虑到预算完成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三、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计及实施的要点

笔者认为,出版企业指标体系设计的要点可以用“三、二、一”来概括,即:预算指标要进行三层分解,两个上下才能完成,执行过程中还要抓住一个关键。

(一)三层分解

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将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各个部门的过程,这个分解要经过三个层次,分别是高层分解、中层分解和基层分解,每次分解的目标和任务均不一样。

第一,高层分解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按经营年度来分解,分解成年度的具体经营目标,使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实施。

①企业战略目标是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分解落实的。企业战略目标具有前瞻性、长远性和全局性的特点,但是在具体的经营管理中却难以把握,所谓“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只有将相对抽象的战略管理细化为生产预算管理、销售预算管理、筹资预算管理等可操作可控制可考核的预算管理模块,战略管理才更有实际意义。

②企业战略目标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和终点,说它是起点,因为它是以企业现在所面临的发展阶段、现实状况、市场环境等为依据制定的;说它是终点,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③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全面预算的执行得以调整、优化和评估。企业战略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环境的变化、选题策划、产品研发都可能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方向,引起全面预算的调整。全面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反馈到企业战略的层面,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企业发展目标是否合理,所以整个的过程是动态的,在不断调整改进中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第二,中层分解是与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结合,按财务指标来分解,分解成具体的预算项目,使预算指标全面、细致,没有遗漏。

①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方向、经营目标的定量反映,将企业各个部门及岗位独立、分开的预算数据汇总,按财务指标归纳、调整形成总预算,也就是财务预算,其核心内容为: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②财务预算作为企业的总预算涵盖了所有部门的预算数据,它与企业业务流程相结合也更容易发挥它内部控制功能,可以让企业决策层及时了解收入、成本、资金等方面的动态运行状况,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

③按财务指标分解的预算指标更突出企业的整体概念,避免在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部门各自为政,片面追求部门利益,忽视总体利益的现象。

第三、基层分解是与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结合,按部门及岗位分解,实际上是落实责、权、利,明确角色分工的过程。

①预算指标分解到部门,使部门的负责人都了解本部门的预算,本部门预算与企业总预算的关系、与其他部门预算的关系。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了解掌握本部门的完成情况,促进与其他部门的互动与沟通,做到协调一致。

②预算指标分解到员工,使每位员工都了解到本岗位的预算,本岗位预算与部门预算的关系,与其他岗位预算的关系,在预算的完成过程中,完成好自己的工作,配合好其他岗位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激励所有员工为完成预算努力,

③基层预算分解有助于业绩评价,通过指标分解确定各项预算数据,并以此作为评价部门或员工工作情况的标准,定期与预算完成情况来对比,寻找差异、解决问题,并作为业绩考核与奖惩的依据。

(二)两个上下

第一个上下是指制定预算指标至少要参考企业三年的基础数据,这些基础数据要自下而上汇总,再进行综合分析之后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形成各年度预算管理目标;将本年度预算管理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变成便于执行、控制、考评和监督的预算指标,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自上而下层层分解、逐级下达,保证各项指标落实到预算责任部门及岗位。这样就完成了第一个上下。

第二个上下是指一次预算管理循环结束后,收集预算完成数据及信息要从预算责任部门及岗位开始,自下而上层层汇总,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是科学进行预算考评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将本年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再将结果自上而下层层考核,与各预算责任部门的完成评价和员工的岗位薪酬挂钩。这样就完成了第二个上下。

(三)一个关键

企业财务制度最新版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新型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也随之建立和完善起来,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目前我国许多的企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完美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的程度也在相当程度上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对于建立新型的财务管理体系势在必行,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财务管理体系的含义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计划的财务管理活动。其中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财务活动体现的财务关系,这其中主要包含有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客户等之间的关联。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主要是帮助企业实现自身制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且不断的改变财务行为,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这些年里我们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将企业财务制度管理混乱的状况肃清,统一了行业内部通行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了财务报表制度,建立了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等等。

三、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弊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也面临了诸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财务机构设置上的不合理。企业中,企业财务与会计应当是分别设置的机构,分别负责企业的财务与会计事务。但是在我国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与会计是不分家的,虽然有的企业将财务职能从财会机构中抽离处理,但是工作过程中也不是特别的规范,财务控制缺乏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宏观控制。

2.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我国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存在着很薄弱的环节。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搞预算管理、有预算但是不按照预算的要求做或预算管理的不到位,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把控力不够。企业中的资金占用方式比较多样,分散性高,造成严重的沉淀、资金的使用率低下。企业对外投资的盲目性和缺乏足够的监控力度造成企业资金的困难,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

3.财务管理的人员的素质不高。在全球经济知识一体化的今天,人力资源成为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元素,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败关键,是保持竞争优势不可替代的因素。由于我国企业员工的待遇相对来说比较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机会少,企业本身拥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也不是特别的高,而且缺乏定期的培训。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对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是特别的了解,认识的也不是很深,财务分析能力与驾驭财务管理的能力都比较的一般。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公司的账务信息处理的比较好,但是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监控就做的不是那么的好,所以效果欠佳。

四、构建新型的财务管理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企业成了自主经营的主体。企业效益的高低也基本上取决于市场大环境与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上。财务管理部门是企业资金营运的重要部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体过程中,不仅对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分配等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还要研究企业的主要经营环境与市场政策等。构建新型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企业战略目标的整体实现,使企业顺应市场发展的潮流,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构建新型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科学合理的财务机构。这就要求企业内部要设置合理的财务部门机构,实行财务与会计机构的分离设置,实现部门机构的精简化。对不同层面的财务部门进行合理的职能划分,明确其不同的财务负责范围。通过合理的分配财务决策权与决策程序来建立的科学的财务制度。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的财务预测系统,强化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在企业长远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同时也是信息经济,只有抓住最新的信息才能抓住发展机遇,使企业成功的驾驭市场。企业要在预算上下足功夫,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投入点,有计划的实行财务决策,使被动的财务管理变为主动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时时把握企业的利润目标的大动脉,发现不足,才能及时的改正,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要用“术业有专攻”。运用专业领域内的拔尖人才,强化其新型财务管理体系的观念,使其熟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其财务分析能力与驾驭财务管理的能力,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分析。

五、总结

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不断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创新,实现企业的长足稳定发展。(作者单位:重庆超力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夏斌.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02).

[2]薛海刚.新会计准则下财务管理的创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9).

[3]武怀忠.略谈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J].供电企业管理,2007(01).

[4]李道明.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5]罗伯特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第五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

[6]李强.现代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m].税收与企业,2003(08).

[7]秦永和.财务管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财务制度最新版篇9

关键词:出版企业;考核;单品种核算

单品种核算是出版企业管理的核心系统,根据规定按出版物类别、品种、分版(印、批、期)次设置明细,包括生产成本、在途销售、销售成本等均按品种进行成本核算,是一种全过程的出版物单品种核算。

一、基于考核因素的出版物单品种核算的必要性

(一)实行单品种核算是出版企业现状的客观要求

2013年8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范围、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及结转的方法。出版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制度要求从2014年1月1日起,根据该制度全面完善产品成本核算,为企业提高竞争优势提供服务,也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财务数据,以便全面、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实行单品种核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行单品种核算可以清楚、准确地反映任何一本书、任何一个版印次的成本、费用、库存、销售和利润的情况,从全过程来看,图书数据从生产到销售,再到财务核算各流程中,比较完整清晰,可以准确核算图书盈利能力:可以为内部考核提供准确的财务核算依据:可以为分析出版社利润的分布,并为图书对出版社的贡献提供科学的数据:可以为以后选题立项和市场定位提供详细的统计信息。

二、基于考核因素的出版物单品种核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为真实反映图书利润,多数出版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对销售图书、库存商品进行单品种核算,在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核算范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实现出版企业编、印、发各环节的良好互动、业务流程规范有序,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实现企业目标为主导,彻底实现全过程的出版物单品种核算还需要广大出版人的进一步努力。

(一)财务与业务管理系统分离,没有做到单品种核算全过程管理

单品种核算是出版企业管理的核心系统,集编辑、生产、发行、财务与一体的业务管理系统,包括生产成本核算、库存成本核算、在途销售管理、销售成本核算等。各环节都应按单品种进行核算,是一种全过程的单品种核算。很多出版企业编辑和出版部门使用eKp信息管理系统,有的甚至不用,财务部门使用专用财务软件,这样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无法衔接,共享数据,使得图书成本核算内容局限于图书生产或图书制造的范围,没有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成本管理,做到全过程单品种核算。

(二)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不畅

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与编辑、编务部门、出版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编辑处于整个出版运行过程的主导地位,编辑业务立项中信息不准确,有时随意变更图书名称,给财务工作带来困惑,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出版部门在安排加印的情况下,不及时与财务人员沟通,造成印数不准确。另外,出版部门不能及时与财务部门成本会计沟通,及时确认印制加工费用已完成的单品种图书,也会影响到单品种核算。

(三)财务管理体系不科学

粗放型管理使单品种核算止于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其他项目在账务处理上比较简化,库存采用实际成本法、销售成本采用平均成本法,编录经费按码洋分摊,这些造成对图书的会计核算不准确,使得财务数据不能客观、全面、完整地反映出版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为企业各部门的绩效考核,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基于考核因素加强出版物单品种核算的对策建议

(一)借助专业完整的出版eRp信息管理系统

出版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它是集编、印、发于一体的业务管理系统。一方面,图书成本的核算类似于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单书直接生产成本包括纸张、印装费、稿酬的归集,相当于工业企业产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归集。编录经费分摊到单书,相当于工业企业制造费用分摊到企业产品品种。另一方面,图书的销售又有和商业企业相似的销售核算。出版企业同样也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也要按一定的方法结转销售成本。再者出版企业图书品种多,图书销售方式、销售折扣也不尽相同。如此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只有借助专业完整的eRp信息管理系统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应取得领导层的重视与支持,尽快全面使用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全过程的出版物单品种核算。

(二)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提高核算准确性

编辑处于整个出版运行过程的主导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在申报选题和立项时,编辑人员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建立档案不准确,不仅直接影响后面单品种核算的准确性,而且对以后的财务统计、分析和查询结果的准确性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出版部门也是出版社成本管理的重要部门,印前由发行、编辑、生产三部门协同确定的印量和样书数量,根据实际情况有追印的情况。编辑人员关心的是图书的成本、书稿的质量、是否形成利润,不太关注图书上架率、退货及库存等情况。出版人员主要关心的是图书质量,对图书成本不是很关注。对销售人员来说,图书批销出库后,他们的责任就变成收款和销账,而不太关注退货、货运损失等因素,对图书本身的内容价值也不很了解。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经常及时浏览成本卡片,向编、印、发技术人员了解技术工艺,与编辑、编务、出版部门人员养成及时沟通的习惯,更改图书名称,及时确认加工费用完成的品种,进行及时结转库存商品:要求编辑、编务、出版部门人员及时将各自工作环节的信息与资料及时向财务人员反馈,各个部门主动及时沟通,顺利完成出版物单品种核算。

(三)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实行全过程的出版物单品种核算

要进行全过程的图书单品种核算,就需要将每个印次的生产成本、应计生产成本、库存商品、销售成本以及其他信息核算到该单书。

1.应计生产成本

现行的销售模式,一般都存在结账滞后的情况。拿教材教辅来说,发行集团收齐各新华书店的款项才给出版企业结算,出版企业收到发行集团的款项再给印厂结算。这样,图书往往已经入库、销售,还不能完成图书成本费用的确认,从而造成已销售的图书,由于结账滞后的情况,却不能提供与其相匹配的销售成本的状况。应用新的eRp管理系统,将图书成本的财务完工结转提前,结转时间提前至销售发生或图书入库时。这就需要引入“应计生产成本”科目进行核算。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计生产成本科目与生产成本科目建立对应的子科目设置:在各项成本费用计提时,除稿酬、劳务费应含税外,其他材料费、印刷费、装订费等应去税计提:由于计提费用的客观因素,有可能多提、少提和漏提,余额调整应以库存商品数量余额调整库存商品账面数,其他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2.在途商品的管理

由于出版行业在国内存在的特殊性,出版物在批销出库后存在退货,损失等各种因素,财务部门以开具发票作为销售依据,在开发票以前是出版社的库存商品,还是出版社的资产。因此,在途商品属于出版企业的异地存货。我社在途商品的管理是在库存商品科目下设置二级子科目,以不同的库区来区别于库存商品。财务部门应定期分析在途商品的期限、余额,并配合发行系统及时修订客户在销售系统中的欠款和账期,通过定期对在途商品询证、核实在途信息,以控制经营风险。发行部门应完善在途商品管理,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以及客户的信用等级制度,对新老客户都应签订合同,明确代销要求、退书比例、结算折扣、付款方式等,以避免客户随意退货、到期不结算、更改折扣等风险。同时,发行部门应完善和客户核对机制,定期核对在途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在途商品的差错和呆、坏账情况。

3.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

我国出版行业一般都采取代销制、退书基本没有限制、结账时还要调整折扣,调整丢失图书等。出版企业一般采用以发票作为确认依据,即当清单开具发票时确认收入。在销售收入核算过程中,图书版印次与实际操作不能完全相对应,这样就造成了实际版印次和软件系统中的版印次不符的情况。eRp信息管理系统采取以下方式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图书入库时严格区分版印次并记录在软件系统中:图书批销时,制单人员可以根据系统内不同库区,不同的版印次选择发货,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办法,只要单价相同:退书和盘存时,操作人员以图书单价为基础,不必太过看重实际图书的版印次问题,将图书归类于最新或最旧的印次上。因为这种差异对于整个财务状况或编辑的考核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企业财务制度最新版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48-01

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之中,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的不完善问题,导致企业在财务和相关工作中容易出现风险,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识别,不坚持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将会出现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类问题,进而使企业财务风险得到迅速地放大,进而产生对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资金和财务方面的影响,制约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对资源和市场的有效利用。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环境和经济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独立面对市场和竞争方面越来越多地挑战,出现企业财务风险就成为一种必然,如果不控制此类风险,企业的资金和财务就必然出现困难,不但不能够使企业走向扩展和发展的通途,反而会制约企业现实与长远的进步,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研究。

1企业财务风险的本质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微观风险中重要的组成类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为在企业融资或筹资过程中,因操作、政策、市场而产生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源是企业的负债经营策略,负债经营是企业利用财务杠杆,通过各类筹资和融资手段以负债的形式来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而实现扩大经营和市场占有,企业负债经营在合理条件下可以取得低成本、高收益的效果,而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造成企业经营情况、资本状况的恶化,给企业带来破产的风险与经营的负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当的企业财务风险是允许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要防范财务风险的积累,通过各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来达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抵御,进而实现为企业迅速扩大市场、实现长期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危害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无法履行债务义务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各类资产将会以抵消债务的形式转移到债权人名下,这会对企业产生经营上的困难,甚至会造成企业的破产。企业破产对于企业来讲无疑是一种灾难,正常的企业经营将得到终止,企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将不会继续产生,同时企业破产对于社会来讲也是一种伤害,资源和资金在重组中会出现巨大的浪费,劳动力人力资源将会出现贬值,还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就业和稳定的问题。所以说,企业和社会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特别是我国企业,由于企业经营经验少、融资环境恶劣、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这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维护企业的经营,实现社会的稳定,应该从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控制好企业财务风险方面入手。

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的构建措施

3.1建立和完善企业全面的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制度性基础,新时期,要建立起企业全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组织,设立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机构,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3.2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特点,通过系统的方法、规范的途径和有效的测度可以做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企业应该完善财务风险的动态指标,通过指标的波动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企业也可以利用动态Z指标模型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分类与警示,这样可以直观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财务杠杆的动态计量,要建立起动态的风险系数标准,及时调整各项风险的占比,以达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

3.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过程管理

企业应该从加强现金预算管理方面入手,编制现金预算、调整现金收支以更为规范的手段实现对现金的全面控制。企业应该建立起与资金流有关监督制度,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和融资环境的变化来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还应该理顺财务工作的相关关系,使财务工作更为顺畅、清晰和透明,进而做到对企业财务工作全过程做到管理和控制,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3.4建立企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应急对策

企业应该在资金充裕的时候就开始着眼的财务危机应急对策的建设工作,企业应建立财务危机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财务危机管理小组,负责财务危机控制、财务危机处理以及损失评估等工作。财务危机管理小组应独立于各个职能机构,直接受企业最高决策层的领导,出现财务危机时应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处理机制,迅速设立统一和公开的信息方式,保证信息源头的唯一,以免因传闻和猜测使危机进一步扩大,在危机事件出现后及早举行新闻会,向企业内外公众介绍真相以及正在进行的补救措施。企业在发生财务风险后应该主动进行重整和补救的措施,企业可以采取企业财务风险危机重整的措施,对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债权人和整个社会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危机重整既能制止企业经营失败带来的对社会财富的浪费,又能避免破产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又能减少因企业破产而失业的人数。

4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和财务工作中必然存在的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伤害是企业主管和财务人员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的机制性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工作要建立体系,要在制度和组织的基础上识别企业财务风险,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在更好地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同时,建立企业全过程、全方位财务风险的控制机制,以达到对企业财务工作和企业经营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18-20.

[2]卢文莹.金融风险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42-378.

[3]赵春菲,王统林,张宁.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86种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