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十篇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十篇

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9:39

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篇1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

一、前言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制定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国土资源部印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2012年4月,全国新建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已经分解下达至31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下发充分体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站位高、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如何才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该项任务、在开展建设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已成为相关专家、学者探讨的重点。

二、历年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味追求图件美观、投资比例合理,忽略了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相比一般的土地整治项目,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的基本特点是:耕地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规模;耕地质量相对较高,骨干设施较好;已有田间基础设施的雏形,便于出具设计的初步方案,等等。在项目设计阶段,受时间、测量图纸准确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项目区情况了解不够透彻,有时设计方案过于迎合对图纸美观的要求,在编制预算时受投资比例的约束,从而忽略了方案的实用性,这对后期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重设计轻监管,施工阶段变数较多

项目立项、设计等工作一般都较严格和规范,而施工及其过程中的监管和质量验收却容易被忽视。重设计轻监管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上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不够严格,导致了部分施工工序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反复次数较多,对变更材料的审查难度较大。

(三)整治后的权属调整难度较大

为了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基本农田项目一般是以大田整治为主,所以会涉及多个权属单位,权属调整则成为了整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另外,农村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耕地主要散落在各农户手中,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新修工程占地、改变原权属界线走向等情况出现,各农户对此往往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整治后的权属调整工作难以开展,土地整治项目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和效益。

(四)后期管护跟不上,工程寿命缩短

后期管护主要包括工程管护及土地质量检测等。其中,工程管护是指对修建的农田水利及农村道路等设施进行及时地修缮,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基本农田整治工程的实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土地质量的检测,尤其是对新增耕地部分的检测,宜采用动态检测的方式,定期对土地质量进行有效监管,根据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以满足耕作物生长的需要。

目前,很多项目竣工后主要是将项目移交给所在的村委会管护,因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的制度不够完善,管护主体及权责不明确,管护资金无法落实,所以管护效果并不理想,“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沟渠路工程被破坏、设施丢失等。无视后期管护的重要性将严重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意义将不复存在。

三、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分析

笔者认为,要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保证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创新模式,循序渐进。现根据历年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及各地区相关学者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是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它直接影响着项目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以南方丘陵地区为例,基本农田的分布特点与北方平原地区的是截然不同的,在规划设计方面应有所区别。如北方平原区因地下水位较低,地表水资源匮乏,因此井灌比较普遍,且多为大田整治;为防风害,一般需种植农田防护林,以起到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的作用。而南方丘陵区水资源较丰富,但地形相对复杂,田块之间高差较大,整治后多以水平梯田为主。与之相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则以明渠明沟灌排为主,为避免过度冲刷,沟渠多配套跌水或消力池;部分地区为抬高水位,需修建陂头(小型拦水坝);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一般修建蓄水池蓄水,通过管灌的形式解决田间灌溉的问题。

综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能为了达到路宽、渠直、田块整齐的硬性要求,一味地追求外观设计上的美观,应以实用为主,充分结合项目区特点进行方案的设计。

(二)农田建设与水利建设相对接

近年来,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投入巨额资金修复农村小水利设施、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不少地方,小水利建设与土地整治工程不能有效对接,无法保证每一块地旱涝保收。作为小水利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确保耕地得到有效灌溉,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应将农村小水利建设和土地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国土、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同力协作,将“最后一公里”的任务落实,以小资金获取大效益。

(三)注重施工工程质量把关及验收

工程施工及验收阶段是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与项目的立项、设计同等重要。为了防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成为质量差的“豆腐渣”工程,必须严格审查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把握好质量检验和工程验收工作。

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同步进行动态监督检查,将施工方与监理方的质量检验资料分类建档;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变更,按相关规定做好变更设计材料,及时上报备案;工程验收时结合普检与抽检、初验与复验、内业与外业检验等验收方式,对重点隐蔽工程、阶段性工程加强验收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总体达标。只有注重施工工程的质量及工程验收的环节,才能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这一民心工程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四)明晰产权,确保农民权益

权属调整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前后的产权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项目实施后的权属调整问题,应做到未雨绸缪。在项目规划设计的实地踏勘阶段,应将权属作为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设计的初步方案需要到实地征求国土部门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并确认项目实施后权属调整是否可以落实,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如此才能保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才能确保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

(五)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大,所需资金的投入量较多,单靠政府财政出资无法满足项目所需全部资金。因此,拓宽筹资渠道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能够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在资金筹措过程中,除政府财政外,还可增强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另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也可考虑引导农村闲散资金投入,试行农民先行投资,后期根据投资比例免收使用税费等优惠政策。

(六)加强项目后期管护,提高综合效益

高标准基本农田不仅要建设好,还要管理好。建设与管护并重是土地整治项目开展和实施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保障项目实施后新建的田间基础设施能够长期有效地投入使用,保障实施后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发挥应有的综合效益,必须加强项目的后期管护。同时建立健全后期管护体系,落实工程管护措施,使后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关于后期管护经费,个人认为应将其纳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预算中,并在设计方案中明确后期管护的相关措施以及管护主体的职责,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始有终,能够发挥其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瑷玲,赵庚星.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土地经济与管理,2005(4).

2.王颖,李江风.浅谈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23).

3.蒋胜强,匡春峰,郭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变更问题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2).

4.冯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土地权属问题[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3).

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篇2

一、按照“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原则,以确保我市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为主要目标,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通过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农民群众保护基本农田的内在动力,提高农民群众保护基本农田和种粮积极性,营造耕地保护良好局面,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为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特别是对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按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分类进行补贴:

(一)对种植粮、油、蔬菜等作物的基本农田,补贴标准为30元/亩/年;

(二)为鼓励农户对耕地保护,除上述第一条外,种植作物的其他一般耕地也做适当补贴,标准为10元/亩/年。

(三)对所在行政村长效管理经费的补贴:基本农田10元/亩/年,一般耕地2元/亩/年,主要用于日常对基本农田的路、沟、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和维修,基本农田保护牌、界桩等保护标志的维修以及相关工作管理的经费。

三、补贴对象和补贴方式

(一)补贴对象主要为承担耕地保护责任和长效管理义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承担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农户。

(二)补贴资金申请和审核。补贴农户的资金和管理经费,分别由所在村的村委会以行政村为单位每年年底一次性申请,制定资金贴补方案和贴补明细表,上报当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后,再由市国土资源局、农经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会审,核准后由市财政局下拨资金至镇财政所,再由财政所下拨给各行政村村民委员会,资金使用实行专款专用。

四、建立健全村、镇、市三级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体系和监管网络。

(一)市国土资源局应加强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将全市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建立基本农田和其他耕地的地块面积、编号、保护责任人(单位)等基础性信息并登记造册,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做到基础资料翔实、归档成册。

(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积极落实好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等耕地目标责任,加强对基本农田和耕地使用情况、基本农田保护情况以及申请的基本农田贴补方案和账册内容是否真实准确等进行核对和抽查。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本行政村的基本农田和耕地的使用情况、设施保护等情况进行调查和核对,加强对划定的基本农田区块和一般耕地有效保护,建立以户为单位的基本农田基础信息,并制定贴补方案和贴补明细,将贴补金额进行登记造册。

五、资金来源:基本农田保护激励资金列入当年度财政预算,资金来源主要是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70%返还地方留成部分和耕地开垦费,此项资金不足时,由土地出让金15%提成专项资金补足。

六、监管措施:

(一)市国土资源管理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区定界成果和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成果,负责基本农田保护激励资金运作管理和制定年度补贴方案,并会同市农经局对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财政局负责对基本农田保护激励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监督检查;市监察局负责对基本农田保护激励专项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督。

(二)各镇(街道)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履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负责对所辖行政村以及农户的基本农田保护宣传和引导。

(三)对未认真履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农户和村委会,致使基本农田抛荒、改变用途或遭到破坏的,视情节轻重相应扣减或停发基本农田保护补贴,并在规定期限内责成改正。造成基本农田永久性破坏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篇3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农村生产条件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农田水利的发展得到充分的重视。可是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不够科学,导致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但没有起到方便灌溉的作用,反而导致很多的安全事故,比如说水利工程倒塌,还出现很多水灾等问题,使得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设计问题

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上,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这样会导致整个工程的最后质量和效果。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很多设计者认为方案基本可行就认为没问题,忽略了工程的详细技术问题,也忽视了经济费用的问题。另外在招标设计阶段,没有对工程进行再进一步的优化,这样会让工程隐藏很多隐患。在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受到一些业主或者其他人的影响,设计者才认真核查设计方案,这样会直接引起在施工的时候,设计图纸还会出现修改的问题。

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施工问题

由于施工过程中,出现比较大的盲目性,这样导致实际的施工建设与设计方案有一定出入。另外由于施工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够认真,导致一些技术上面的问题,比如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或者在维修方面,未经过专家的现场认证和巡查,自行进行维修,可是这种维修工作,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相关的维修人员只是从形式上解决问题,有点亡羊补牢的做法。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一直以来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导致枯水季节的时候,农作物缺水灌溉,丰水期的时候又出现水泛成害,破坏了农村的环境,也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

1.3工程的管理问题

作为工程负责人,要做好工程的管理。首先坚决避免工程管理粗放,忽视维护管理。同时要做好资金的管理,避免因为管理不足,导致经费不够。另外还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一方面管理好设计组工作人员,避免设计组工作人员在方案设计的时候比较草率,最后导致方案不实用。另外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监督他们的日常工作,避免一些施工人员因为态度的问题,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问题。

2如何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

2.1渠道与渠系建筑物

一个灌区内灌溉或排水渠道,可以分为干、支、斗、农四级构成渠道系统,简称渠系。新时期,中国渠系建筑物的发展方向是:轻型化、定型化、装配化、机械化,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另外在设计渠道和渠系建筑的时候,要加强对节水和节能建筑的研究,同时要留意和引进新材料。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普及,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改进和更新渠系建筑物。

合理利用相关的建筑物。采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实现渠系建筑物的监测,实现施工管理自动化。在选择渠系建筑物的时候,要全面考虑整个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工程任务,同时也要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和地质结构,还要从安全系数和经济系数上面对工程进行考核,综合考核渠系建筑物。另外要在进行开挖水道,做好输送水流,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灌溉,同时方便排水和通航,最后在发电方面也有一定的好处。

在设计渠系建筑物的时候,水闸的设计和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水闸位置的选择,一般选在河道或者渠道岸边,这样可以很好地去挡水和泄洪。同时做好闸槛的设计,高度和宽度方面要合理,不然影响排水的效果。设计好闸门的高度和宽度,这样才能方便开启和关闭,有利于调节水量,可以泄洪、冲沙等。

2.2节水灌溉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加强技术指导。促进各地搞好工程的规划布局,选择好工程形式,严格按技术标准,分步实施。既要积极,又要量力。各地应根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及时总结各地在集雨工程中建设和管理经验,以指导雨水集蓄利用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首部枢纽的设计要有利于节水灌溉,要做好首部枢纽每个部分的长度和宽度计算,保证水流量的合理通过。

至于喷灌的部分,要有利于进行土地的灌溉。一般情况下,喷灌就是是利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让水通过喷嘴射至空中,最后是以雨滴的形式下降到农田的方法。在设计喷灌的时候,要首先要选择喷头,设计单位除了要思考其自身的性能,包括喷头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等,还应该考虑土地的允许喷灌程度。喷灌系统中喷头的布置包括喷头的组合形式、喷头沿支管上的间距及支管间距等。喷头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灌水质量。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应该注意事项

工程设计要以方便灌溉为出发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方案,都要围绕着“方便灌溉”的出发点。设计单位切勿为了追求外观的好看,而忽略了水利工程的最本质的目的。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要符合当地的人文环境的特点、地理环境特点。另外小型农田设计,还要保证安全。整个工程的设计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4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资金投入

农田灌溉管理是旱涝保收高标准方案中的一个重点。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实践过程中,如果出现渠道淤积或者设备故障的情况,就需要对渠道和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能够顺利的运转。而保养与维护的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中央及各地政府的投入,往往资金量非常有限。再加上农村资金基础薄弱,就导致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维护和保养资金不足。而导致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不到位。因此,就需要加强中央、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并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健全基础水利灌溉设施,以及加强对水利灌溉设施的维护和保养。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保证旱涝保收高标准,进而提升农业的经济增益,保证农民的利益。

结束语

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中重要的是注重整个水利工程的设计,只有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做好了,才能保证农田建设方案的有效性。总的来说要符合科学发展道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从水利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另外一方面就要考虑农田水利工程不能影响当地自然环境和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努力为农民百姓谋福利。

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篇4

1、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

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保障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前提,而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水平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规划方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在进行工程验收时没有统一的依据和评价指标可供参考。在工程施工前,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和工艺流程就开始施工,或者规划较为片面,所以导致随意、盲目施工,在实际施工时出现许多没有预见的问题,例如水旱调节功能失效,水利工程效果无法显现等问题,与实际施工脱轨,既影响了工程质量,又耽误了施工进度,影响效率,给工程的建设带来困难,造成经济损失。

2、施工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人是工程建设的主体,策划者的知识水平、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而我们不乏看到许多施工单位一味追求设备和材料的完善,忽略了人的主体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人员进行技术和思想的培训,直接上岗作业;而且施工单位缺乏一支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队伍,在问题出现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施工过程中管理者的素质尤为重要,很多施工单位的管理者都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发挥管理者的效能。要想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就必须提高参与施工建设的所有人员的整体素质。

3、缺乏资金投入

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工程中机械设备老化、却得不到及时的修护和保养,影响施工进度。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电费和水费是较大的支出,水利工程运行费用较高,给农户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农田水利工程分布面积广、数量多,所以国家在管理和扶持农田水利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目前来看,国家对其的投入还不能满足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需要,设备维护、技术革新、水费补贴等一系列资金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工程建设不按规划实施,部门缺乏配合意识

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脱离了行业部门的规划盲目施工,缺乏技术合理性,社会效益和经济难以实现。水利工程必须在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指导下进行,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情形:工程没有统一的安排和布局,各个部门各负其责,配合意识差,对实施的项目存在不同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方面、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工程纠纷现象普遍,导致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二、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要建立管理机制,从施工开始到结束,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监管内容和质量标准,加强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质量的管理。施工前做好质量监督管理保证一切准备工作满足施工过程的需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是对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处理;施工后的监管工作主要是工程验收,以科学的工程方案为指导,对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评估。

2、加强农田水利技术力量,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水利人才是工程建设的保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是完成高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重视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人员,上到管理者,下到操作工人,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学习。作为管理者,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掌握工艺流程,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对于操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思想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提高施工规划管理水平

在工程施工之前要有专业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要搞好农田水利施工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采集数据资料,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级政府应该为工程的规划提供一定的资金投入,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专业人员在分析数据和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包括具体的管理目标和进度计划等;详细规定各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做好各个工序的协调和衔接工作;最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实行责任制。

4、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国家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长远利益来看,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获得更高利益的回报。老化设备的维修养护、先进技术的引进、施工人员的培训、工程质量的监管等各个施工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避免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所以说,加大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5、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加强对已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工程长期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重点的水利工程设施实行重点专人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向水利工程的收益方征收部分费用,用于对现有工程进行定期的养护,遵循“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此外,根据各地的地质、气候等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以不同模式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

三、结束语

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篇5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历次全会和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兴水惠民决策部署以及水利部关于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快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统筹,增加资金投入,规范建设管理,重视运行管护,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构建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二、主要指标

2017-2018年度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争总投资较上年增长5%左右,投放机械台班(套)、完成工程量、农民投工投劳和主要效益指标基本稳定。

(一)资金投入。计划完成总投资x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中央投资1577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投入2271亿元,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521亿元。

(二)投工投劳。计划农民投工投劳x亿个。

(三)投放机械。计划投放机械x亿台(套)。

(四)完成工程量。计划完成土石方量x亿立方米;修复水毁灾毁工程x万处,疏浚河道x万公里,清淤沟渠x万公里,新建、改造大型泵站x座,水库除险加固x座,堰塘整治x万处,建设村镇供水工程x万处。

(五)综合效益。新增旱涝保收农田面积x万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x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x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x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6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4万平方公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xq生产建设兵团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任务指标见附表。

三、实施重点

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及水利部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重点:

(一)抓紧修复水毁灾损水利工程。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倒排工期,节点控制,以水库、水闸、堤防、中小河流、水电站、居民生活供水工程、农田灌排设施和水源工程等为重点,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限期修复各类水毁灾损水利设施,确保春播春种和安全度汛,确保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

(二)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陕西引汉济渭、贵州夹岩、青海引大济湟、xq大石门、xq阿尔塔什等在建工程建设,确保年度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完成90%以上。继续抓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推进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加强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中型水库建设。

(三)着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突出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持续实施经批准的省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着力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对已建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升级、联网,以及水源保护、水质保障、健全完善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和适当新建部分供水工程等,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

(四)加快灌排骨干工程建设与配套改造。进一步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投入与建设力度,加强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管理,确保投资完成和资金拨付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地区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有效提高农田灌溉排水保证率并适当增加灌溉面积。

(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稳步推进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确保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再新增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六)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依托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以田间渠系配套、“五小水利”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等为重点,集中连片搞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统筹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七)加强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洪标准,尽早消除小型病险水库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排涝和农村基层防汛抢险救灾能力。认真分析近年来干旱规律和特点,总结抗旱经验教训,完善抗旱方案预案,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强化用水管理和水量调度,科学应对干旱灾害。

(八)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督导检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全面完成市县两级行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再启动实施一批河湖水系连通项目,构建现代化水网格局。加强小流域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5.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发展绿色小水电,抓好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万千瓦。加大农村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河道沟渠堰塘清淤整治、水生态修复力度。

(九)加快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围绕补齐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保障、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农村水电开发的倾斜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实施贫困地区急需的水利项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四、保障措施

各地要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保障体系,推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顺利开展和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依托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年度各类支农涉水项目资金计划,制定完善本地区省、市、县三级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又要考虑现实与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实施重点和保障措施,并及时把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指标、任务和建设内容,分解落实到县乡、村组和具体项目。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农田水利条例》,进一步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其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牵头负责、部门分工协作联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问责问效以及把工作优劣与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奖惩等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岗位、环节和步骤,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层层传导压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补齐补强农村水利短板和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主动作为,当好参谋,抓好行业监管和技术指导。

(三)创新组织发动机制。各地要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项目引导、开展水利“杯赛”活动、强化绩效考核与奖优罚劣等机制,激发和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通过推行项目自主申报、农民全过程参与,以及加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项目扶持、信贷支持等力度和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承担农田水利项目的申报、建设和管护。

(四)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各地要在稳定和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强化水利相关规划对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统筹整合的同时,通过用好用足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等扶持政策,总结推广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财政投资转变为股金的做法,放宽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五)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完善政策引导、规划统筹、资金保障、制度约束、监督管控和考核评估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四制”,规范项目法人组建,强化监督管理。因地制宜推行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在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强化行业指导和监管,确保资金、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允许由具备条件的受益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组织实施。

(六)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在巩固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足额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总结推广全国100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以及各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营的经验,加快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通过探索建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交易转让及质押机制、制定工程运行维护定额标准、用好各级财政对农田水利设施维护费用的支出安排、水费计提、特许或委托经营以及工程所有者分摊等,足额落实工程维护费用。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积极培育防汛抗旱、灌溉排水、农村供水等专业化服务队伍,通过财政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引导社会力量管护工程。

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篇6

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健全完善自然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压实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推行自然资源网格化管理田长制(以下简称田长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耕地保护全过程、各环节,为真正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由县乡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田长”,建立“田长+检察长+警长+网格员+监督员”联防联控机制,构建覆盖全部、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监管网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切实维护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从严保护。坚守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耕地保护责任意识,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保护利用好永久基本农田。

坚持权责一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乡镇、村两委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健全管控机制。

坚持奖惩并举。以各乡镇为主、县级为补充,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对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各级田长等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耕地保护不力、问题突出、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实行约谈问责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三)总体目标

到2021年2月底前各乡镇要全面落实以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为目标的“田长制”,建立每块耕地有田长的管理模式,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坚决遏制乱占耕地违法势头,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质量不降、布局合理。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行田长制,实现耕地网格化监管

建立耕地管理工作一张网,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建立田长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同、责任到人、源头治理”的原则,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层级设置农田网格,建立以村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以行政村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网格单元,乡镇政府、行政村主要负责人分别为本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将耕地保护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和每个地块,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执法监管网络体系。

1.各级田长设置与职责。县级总田长由县长担任,县级田长由分管自然资源工作的副县长担任。乡级田长由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担任,村级田长由村两委负责人担任。

县级田长:县级田长对县级总田长负责,对全县范围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负总责。承担网格化管理的主体责任,负责推动全县自然资源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的建立和落实,协调解决全县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联合打击违法占地、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对下级网格的田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强化激励问责,督促工作落实。

乡级田长:对行政区域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负总责,指导、协调、督促相关工作落实。严格执行宅基地审批、设施农用地备案等规定,强化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确保农村建房行为“八不准”落实到位;每月听取田长工作情况汇报,每季度向县政府报告田长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和需要解决的事项;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行政区域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综合执法检查;对村田长耕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年度考核。

村级田长:对本村行政区域范围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负总责。负责定期组织巡查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执行管辖区农村建房行为“八不准”等规定,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和宅基地用地标准,第一时间发现、制止、报告非法占用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及损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的行为,第一时间报告上一级田长和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对村内各地块承包人开展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每月向上一级田长报告耕地保护工作情况;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巡查、检查,做好记录;自觉接受上级田长的监督考核。

2.各级网格员设置与职责。县自然资源局班子成员担任二级网格员。各乡镇自然资源所所长和包村干部担任三级网格员。各村监委会主任担任四级网格员。

二级网格员:传达上级关于田长制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对下级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配合县级田长做好全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对划定网格范围内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开展日常巡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预警、上报,依法处置。督导辖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农村建房行为“八不准”等工作;对网格内项目用地、生态修复、土地整治复垦等项目设立提出实施意见,对在建项目审批后进行全方位监管。承担网格化管理的主要责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非法占地等严重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事件。

三级网格员:做好全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对划定网格范围内的全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开展日常巡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预警、上报,依法处置。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田长制工作相关文件、精神,承担网格化管理的直接责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非法占地和破坏耕地等自然资源违法事件。

四级网格员:配合本级田长做好全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对划定网格范围内的全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开展日常巡查,对发现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进行预警、上报。宣传上级关于田长制工作相关文件、精神。承担网格化管理的直接责任,确保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制止在萌芽。

3.村网格监督员职责。各行政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负责监督本行政村集体所有耕地的保护工作,监督村民建住宅“四议两公开”工作,监督本村建房“八不准”执行情况,及时制止并向上级田长、网格员报告乱占耕地建房、挖沙取土、堆放压占等非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违法行为。

4.田长制办公室。设立县田长制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自然资源网格化管理田长制日常工作,研究相关政策,细化完善制度,定期召集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及时上报信息,开展督导考核。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林业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审计局、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为办公室成员单位。各乡镇参照县级成立田长制办公室。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领域的执法监督等职责。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设施农业、村民宅基地的日常监管,强化设施农用地的备案审核管理,指导基层乡镇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和宅基地用地标准,加强农村村民建住宅执法巡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

县生态环境局:负责按规定依法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未经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用地预审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核),做好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县林业局:负责林地保护与利用的日常执法监督管理,依法查处非法占用林地违法行为。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日常监督管理,指导和规范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程序,加强施工建设管理。

县审计局:负责对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履行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职责情况的审计工作,及时移送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违法问题线索。

县公安局:负责依法受理县自然资源局移送的涉嫌自然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妨碍自然资源执法的违法犯罪行为。

县检察院:负责受理县公安局移送的自然资源犯罪案件;对违反法律法规,造成自然资源破坏的违法案件依法依规提起公益诉讼。

县法院:负责依法受理县自然资源局申请强制执行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依法审理涉嫌自然资源犯罪案件。

(二)立足早发现、早制止,完善网格化管理措施

乡级田长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紧紧围绕田长制工作重点,广泛宣传自然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引导公众积极关注支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和行动自觉,增强营造全民参与耕地保护的法治环境。在各乡镇田长责任区显著位置公布田长和网格员、监督员名单,以及工作职责、联系电话等,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林业、住房建设、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电子监控平台,利用举报电话、无人机巡航、“蓝天卫士”农田监控系统、自然资源执法监督指挥系统等科技手段,对乱占耕地违法行为实时监管、自动预警,提高违法占用耕地问题发现的效率和精准度。发挥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执法队伍作用,强化基层乡镇综合执法前沿哨所作用,对各级网格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和查处乱占耕地建房行为。

将田长制工作与“大棚房”清理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专项工作相结合,加强农村建房“八不准”等整治政策宣传,及时公开曝光一批新增乱占耕地典型案件,坚持以案释法、以案促改,结合典型违法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农业农村、住房建设等部门加快制定农村宅基地、农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各乡镇组织所有村委与每家每户签订《严禁乱占耕地建房承诺书》,引导和规范农民群众依法用地建房。

(三)严格考核奖惩,压实乡级田长责任

从严处罚乱占耕地违法行为,实行乱占耕地违法有奖举报制度,经核实情况属实的违法线索,给予举报人适当奖励,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耕地保护。对乱占耕地建房、挖沙取土等违法行为,按照法律法规顶格处罚,该拆除的限期拆除到位。对新增乱占耕地违法责任人,从严从重处理到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坚持“双处罚、双追究”,既处罚违法当事人,又追究所属乡镇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强化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实行违法占耕地周报告、月考核制度,督促各乡镇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情况、土地卫片执法、耕地保护督察等问题整治整改工作。将各类奖补资金的发放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挂钩,鼓励各乡镇对落实田长制工作较好的田长、网格员给予资金奖励。根据耕地违法总量,实行“增违挂钩”制度,一个年度内耕地违法总量居全县第一位的乡镇适当扣减下一年度办公经费,用于奖励违法总量较少的乡镇。

对于群众举报且属实的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发生影响恶劣、特别重大的耕地保护违法事件的,由县政府取消年度评先资格。对当月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超过2起的乡镇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或对田长制落实不力、新增违法问题排名全市前20位的乡镇,由县政府约谈提醒主要负责人,连续三次排名全省前20名的乡镇,问责主要负责人。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耕地保护实行党政同责,各乡镇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树立保护自然资源的强烈意识,统筹推进落实田长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源头控制,强化过程监管,调动保护耕地各方积极性,推动自然资源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全面落实。

(二)明确田长职责

各乡镇要制定本地田长制实施方案,科学划分网格,合理配备人员,细化田长措施、明确目标责任,理顺责任体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扎实推进田长制管理工作,确保2021年2月底前落实到位。强化对各村网格员考核,对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突出的提醒约谈;对严重失职渎职的,依法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三)强化部门联动

县田长制办公室要会同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与乡级田长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生态环境、林业、住房和城乡建设及各乡镇等要加强巡查检查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执法监管落实见效。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建立与田长制衔接工作机制,形成依法打击非法占用、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违法行为的工作合力。

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28号,以下简称“《决定》”)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6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政[20*]2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政[20*]98号)等文件精神,建立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用地审查报批管理

(一)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各项建设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纳入农用地转用年度计划。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农用地转用年度计划指标,应当优先保证省审批或核准的重点急需项目、列入省“86l”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用地。

(二)科学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各县、市、区,开发区(园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开展年度建设用地需求调查,并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计划,于每年10月15日前向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下一年度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议。项目用地计划应列明项目名称、性质、规模和用地面积。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规划、建设等部门,依照突出重点、综合平衡的原则提出金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需求,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实行指令性管理,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不予报批农用地转用。市和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施台帐,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登记和检查。

(三)严格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在申请核准、备案前,建设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7号令)和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项目用地预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重点审查建设项目用地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建设用地的标准和总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补充耕地的方案是否可行,资金是否有保障等。国土资源部门的预审文件是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核准、备案和安排年度用地计划的必备文件。建设用地单位应当认真落实意见,并在依法申请使用土地时出具落实预审意见的书面材料。没有预审文件或预审未通过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计算,有效期为2年。已经预审的项目,如需对土地用途、建设项目选址等进行重新调整的,应当重新申请预审。

二、严格土地利用管理

(一)开展存量建设用地普查。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各县、市、区以及开发区(园区)要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和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以20*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全面开展存量建设用地情况调查,重点查清开发区(园区)(包括被正在清查的开发区、园区)、近郊乡镇存量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闲置未用、供地方式、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等情况,以及被撤销的开发区(园区)已批准征收但尚未供应的土地。闲置未用的要依法收回,一律纳入市和县、市土地储备库统一管理和供应,优先用于工业和其它招商引资项目。

(二)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要确保工业项目用地。工业项目用地要向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用地集约度高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我市产业导向,具有产业拉动和延伸、完善功能的项目倾斜。对国家禁止类项目不予供地,限制类项目不供地或者从严控制供地。要加强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宏观调控,优化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布局和结构。市政府每年将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计划、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状况,确定经营性用地总量控制指标。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结构要向普通住宅倾斜,优先保障经济适用房用地。

(三)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根据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0*]232号)的规定,工业项目容积率分行业应当分别控制在有关规定之内(见附件一);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见附件二);落户于开发区(园区)的工业项目,其投资强度还必须达到开发区(园区)的规定标准。建筑系数不低于3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的比重不高于7%。不得圈占土地建造“花园式工厂”。供地时,要将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和投资强度等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予以明确。各开发区(园区)要提倡建设多层标准厂房。

(四)买行建设用地开发利用考核制度。市政府将根据土地利用结构、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效益等因素,对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园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状况进行考核。农用地转用批准后,两年内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该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已实施征地但满两年未供地的,或者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投资强度低、土地利用效益差的,市政府在下达下一年度农用地转角计划时将扣减相应的用地指标。

三、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各县、市、区和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实行耕地保护年度考核制度。每年年末,根据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市农业、监察等部门对各县、市、区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土地集约利用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上报市政府。市政府将对考核结果较好的县、市、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或存在问题突出的县、市、区予以通报批评。基本农田遭到破坏且在土地利用计划考核年度内未复垦的,将扣减下一年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情节严重的,暂停农用地转用和征地报批。要加强领导干部土地管理离任审查制度。市政府将组织审计、国土、财政、监察等有关部门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情况、土地审批中行使职权情况、耕地占用税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税费收缴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如发现问题,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强化基本农田的管理。一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挖鱼塘、种树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二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将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农户,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土地所有权证书中注明,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分别签定责任书、责任卡。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档案资料的管理,做到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基本农田档案、图件、数据齐备,可查可核,并保证基本农田保护档案的准确性。要进一步规范设置基本农田保护标志,保护标志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设立。三要抓好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的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以行政村为单位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设置村民小组的要签到村民小组。要在土地承包合同书或基本农田保护卡上明确承包农户保护基本农田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乡(镇)要加强基本农田的巡查,防止乱占滥用耕地。

四、严格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管理

(一)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市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库。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的建设,今后三年每年各县、市、区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应不低于1200亩。要大力推进农地整理,尤其是基本农田整理,建设标准化农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应当实行专家论证、项目法人负责、招投标、监理、公告和合同管理等制度。

(二)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资佥的管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必须按规定的标准全额缴纳不得减免,全额用于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确保耕地保护责任制度的落实。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出让金征收和使用的监督检查。

五、严格征地补偿安置制度

(一)严格征地补偿。征地补偿费标准必须与国务院或省政府已批准的“一书四方案’’中《征地补偿方案》确定的标准相一致。土地补偿费的70%以上要用于被征地农户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保障。严禁拖欠、挪用或截留征地补偿费。市和县、市、区的农业、民政、监察、国土等部门对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执行情况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凡拖欠、挪用或截留征地补偿费用的,一律停止办理有关县、市、区或开发区(园区)的农用地转用或土地征收等报批手续,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要积极探索多种安置方式。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农业生产安置、重新择业安置、入股分红安置、异地移民安置等多种途径安置被征地农民。各县、市、区要根据省政府批准公布的各地统一年产值标准,调整征收土地补偿安置的具体标准。征收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总和为:市本级城市规划区内不低于被征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6倍,其他地区和各县、市不低于14倍。

(二)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征地。在土地依法报批前,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园区)应以书面形式将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的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的调查结果,须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被征地农民要求对拟征地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进行听证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征地过程要严格实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接受群众的监督。不得先用地再实施征地。

六、严格村镇建设用地管理

(一)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乡(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对本辖区宅基地使用状况(包括超占面积情况、一户多宅情况、转让出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建立健全农村村民宅基地专项台帐和档案。农村村民宅基地只能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实行一户一宅制度,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禁止城镇居民到农村购置宅基地,禁止农村村(居)民私自买卖宅基地,对非法买卖农村宅基地及宅基地上房屋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房产、土地、规划、户籍等手续。非法建设、买卖的房屋在拆迁时一律不予补偿安置。市政府近期将对滁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进行集中整治。各县、市、区政府也要组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市容)、规划、国土、建设、公安、监察等部门对违反土地、规划等法律法规的违法建设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二)稳步推进老村庄和“城中村”改造。各县、市、区每年要认真抓好2.3个老村庄改造试点工作,对零散的老村庄实行统一规划,结合土地复垦实施“拆小村变大村”。市政府对退宅复耕的给予适当补助,补助资金从土地开垦和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列支。琅琊区、南谯区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每年抓好1—2个改造项目试点,可由村(居)民委员会组织统一拆迁,按照“统一规划、成片改造、有,机整合、配套建设”的方针,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将其改造和建设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居民小区。

七、加强基础工作,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

(一)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根据《决定》“要深入持久开展土地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和省政府“20*年9月底前,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领导干部土地法制学习教育活动”的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土地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活动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制定学习教育活动方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的主要内容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决定》及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刑法》|中有关土地犯罪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有关土地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和立案标准的规定、《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等。要通过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备级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依法用地的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土地执法监察。要加强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和工作,及时发现和制止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建立国土资源与监察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法批地、非法占地、非法转让倒卖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破坏浪费土地资源等违法行为,要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予以严肃查处;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违法用地确需补办手续的,必须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先进行处罚,并附具对违法案件和有关责任入的处理意见及落实情况,从新从高进行征地补偿和收取土地出让金及有关规费。

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篇8

【关键词】禹城市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禹城市2010-2012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范围涉及禹城市的莒镇乡、伦镇镇、李屯乡等3个乡镇,70个自然村,控制面积106183亩,其中末级渠系改造自流灌区7处,控制面积2.54万亩,高效节水管道灌溉8.08万亩;新建扬水站7座,新打维修机井689眼;支、斗、农渠衬砌117.42km,新建维修各种建筑物665座,共建设测水量水设施271座。铺设低压输水管道582.44km,安装配套射频卡系统管理机40套,控制器689套,射频卡1062张。项目三年共完成投资9831.1万元,中央补助资金190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4050万元,德州市补助资金119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905万元,折资786.1万元。

1禹城市小农水建设主要做法

1.1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心编制规划设计

禹城市水务局在工程人员对规划区进行详细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委托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按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管并举”的原则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规划,并编制“2010-2012年山东省禹城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此方案在山东省小农水重点县方案竞争中获得全省第一名;委托山东省海河流域管理局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单项设计方案,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强化组织领导,建设严格程序,确保工程质量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禹城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在市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审查,技术咨询、技术指导。项目区成立技术小组,负责本项目区的工程设计、施工等现场技术指导。聘请省内有关专业设计队伍,对大型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技术指导,保证工程科学规划设计。

项目建设按照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要求,组织专业技术队伍,科学规划设计、精心施工,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不断提升工程质量。

1.3大力坚持系统化、规模化建设。

禹城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符合系统化规划的要求,建设的任务和内容与“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相一致。建设方案遵循“布局合理,集中连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还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等部门用于本次建设项目和资金,统一规划,做到集中连片治理,形成了规模效益。

1.4、不断创新,切实提高工程标准质量

工程规划设计坚持高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符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和《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手册》的有关要求,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亩均投资标准,努力打造“三十年不过时,五十年还能用”的精品工程。同时,在项目区采用了“土壤墒情、灌溉水量、预收水费等水情信息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等新技术,井灌区采用iC卡技术。

1.5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实现工程良性运行

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文件和“补偿成本、维持运行、受益负担、逐步到位”的原则,协会参与,物价、水利两部门共同编制《农业供水终端水价测算方案》,供水价格按补偿生产成本费用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及税金,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科学测算农民水费承受能力,推行农业终端水价制度,完善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费,整顿水价秩序,降低农民用水成本。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水费收取、管理和使用,水费征收一票到户,专项用于灌区的工程建设与管理,做到水价、水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定期公示、规范使用、民主理财,促进了用水户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结束了水利工程有人用没人管的时代。通过这些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进而实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减轻农民负担、工程良性运行的目标。

1.6、不断完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1.6.1规范档案管理

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及管护运行、水价改革方案及水费收缴情况等资料,做到了收集及时、资料齐全、整理规范、分类科学、查阅方便。

1.6.2健全管理机制

创新“灌溉服务中心+协会+农户”管理模式,成立了由水务局和乡镇水利站为成员的农村灌溉服务中心,对农民用水协会进行业务指导、监管、协调和人员培训。每个协会设会长1名,领导协会日常工作,设管委会成员6人,分别负责工程、灌溉、财务等工作。协会全部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1.6.3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

按照协会章程建立了独立的供水管理、工程维护、水费收缴、财务管理等运行管理制度。竣工后,及时将工程设施、设备等产权移交给用水户协会,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民主”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双方签字,产权属协会所有。协会负责水利设施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各项工作分工到人,相互监督。

1.6.4强化工程运行

工程完工后,由建管处组织监理、施工、协会人员代表对工程进行试运行。产权移交后,由协会人员到协会信息中心查询数据,为用水户提供统一供水、统一灌溉、统一收费、统一管理“四统一”服务

1.6.5引导、发动受益群众全程参与

项目申报前,在项目区进行公示宣传,宣传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项目建设的好处,提高群众参与和支持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引导受益农民从项目筹建、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到运行管护全程参与。

2综合效益

项目投入运行后,工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特别是节水效益明显,基层群众非常认可,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工程效益:年新增供水能力637.8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0.3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3万亩、新增恢复和改善排涝面积4.3万亩、新增节水能力870万立方米。工程面貌大为改观,灌溉网络健全完善,末级渠系更加通畅,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

经济效益: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7万吨、新增经济作物产值503万元、农民人均增收405元,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了农田林网、道路的统一规划和建设,保证了农田灌溉,美化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机作业化水平,使农民得到实惠,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促进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3结语

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篇9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国土资源宣传月活动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通知精神,加大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抓好我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认清当前我区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土地是民生之本,“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由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的,更是由土地对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决定的。近几年,我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对照中央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要求,我区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乱占滥用耕地、非法侵占基本农田等现象。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违法用地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侵占基本农田毁田取土。据调查,全区侵占基本农田毁田取土现象较为严重,其中金清镇发生违法毁田取土案件宗,蓬街镇宗。二是土地违法问题屡禁不止。违法用地现象居高不下,乱采滥挖矿产资源行为屡屡发生。据初步统计,去年以来,我区发生村集体组织、个体工商户违法用地宗,个人建房未批先建间。三是非法转让、出租集体土地现象蔓延,违法交易时有抬头。清理整顿期间,共查出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案件宗,查出宗划拨土地非法入市案件。

二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一是从土地供给情况来看,供地速度有待加快。—××年,我区农转用亩,已供地亩,有亩未供,其中已供未建土地还有亩。二是从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来看,经济效率较低,经济产值的增长远远低于同期建设用地量的增长速度。而且,我区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率逐年下降,现有的工业项目用地,每亩每年平均投资只在万元左右,最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有十多万元。三是从土地抛荒闲置情况来看,问题相当突出。据国土部门调查,全区共有宗土地农转用后抛荒闲置,抛荒土地面积较大。

(三)征地工作阻力较大。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征地拆迁难度大。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有力保障。但我区人多地少,紧缺的土地要素已严重制约经济的更快发展。为了节约用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区里采取了产业集聚、土地整理、实行“立改套”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但由于受利益格局调整和落后观念的影响,在征地拆迁工作,一些农民思想不通、工作不配合,个别地方如峰江沧前、车家村、路北后蔡村的部分村民受极少数别有用心人的利用,做出围堵国道、阻扰工程建设、殴打工作人员、暴力抗法等过激违法行为,性质极其恶劣,影响极坏,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推行“立改套”是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的态度和主张,任何阻扰、破坏“立改套”的违法行为,发生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二是土地执法难。由于一些农民土地法制意识淡薄,加上管理力度不够,在一些基层违法用地几近失控,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法人单位未批乱占土地,带头违法用地,少数基层领导干部不但不加强土地管理,反而怂恿、暗中支持违法行为,对土地执法人员的正常执法,设置种种障碍干扰执法,围攻、谩骂甚至殴打执法人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土地执法秩序,在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三是案件居高不下。因违法用地引发的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呈急剧上升态势,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严重影响了路桥的整体形象,也大大增加了土地管理的难度。

上述三大问题,是当前我区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此次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重点内容。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区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全区上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强化四个意识:

一是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经济的发展水平引导和制约着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并为资源保护提供条件,对资源保护产生重要影响。离开发展谈资源保护,是静止僵化的消极资源保护观。当然发展必须是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从去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开展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并不是停止建设、不要发展,而是为了严格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改变过去对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和浪费的错误行为,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资源保障能力。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抓整治就是抓发展、抓整治是为了更好发展的科学理念。要清醒地认识到,谁整治的快、整治的彻底,谁就快人一步、赢得发展先机。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和应付心理,必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抓好土地市场整治工作。

二是强化保护意识。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保证,没有土地,一切都无从谈起。依法保护国土资源是一项大战略、大政策、大道理,不但关系到我们今天发展,而且关系到我们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护土地是保障发展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保护是第一位的,土地开发了,就不可再生,没有保护就没有开发利用。因此,依法保护十分宝贵的土地资源是我们一项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和应尽义务。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牢固确立保护国土资源的观念,自觉提高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意识和水平。

三是强化法制意识。法制意识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没有整体社会法制意识的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都将是一句空话。为了规范国土资源管理行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作出了明文规定。但从我区用地状况来看,仍大量存在随意侵占良田、非法买卖土地、乱采乱挖矿产资源等违法用地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的法律知识缺乏、法制观念淡薄。因此,必须大力开展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努力做好土地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土地执法,加大违法用地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土地市场秩序;广大干部群众也要自觉加强土地法律法规学习,切实提高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学法、依法、守法的自觉性。

四是强化保障意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弟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我们要建设、要发展,离不开土地。土地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既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又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本,在经济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区是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和活跃的地区,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必然对土地等基本资源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突出。提高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是国土资源工作的目标和根本任务。而依法加强土地征用,又是实现资源保障作用的最基础工作和最有力手段。离开了依法征地去谈资源保障,无疑是纸上谈兵、海市蜃楼。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那种一讲保护就全盘否定发展、抵制征地、停止保障的错误倾向,坚持保障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保护的积极、能动的辨证观点,对于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要优先配置资源、积极供地、大力支持,在资源保护中努力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强化效率意识。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区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但另一方面,我区却又不同程度地存在城市建设用地粗放经营、土地多头出让、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建设用地供应紧张与土地资源低效利用及圈而不用并存的现象。要缓解这种供需矛盾和压力,只能通过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土地利用的效率意识,精打细算,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力求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二、严格保护,统筹发展,极力发挥国土资源管理对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保障作用

保护国土资源,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关系社会进步和稳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土地管理,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切实解决好土地市场中的突出问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在经济建设和保护土地的工作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要求:

(一)依法严格保护耕地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我区现有基本农田万亩,农保率,人均占有耕地亩。基本农田是我们的生命线,应该受到特殊保护,不得随意侵占,基本农田的数量多少、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粮食安全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都要自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中央、省、市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文件要求,坚决制止任意改变基本农田用途的行为,切实做好保护基本农田“五个不准”。即: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外的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

(二)切实提供用地保障

在建设用地总量不足,年度指标只有亩,而今年用地需求预计需要亩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必须围绕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一思想,坚持多管齐下,想方设法拓展用地空间,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土地保障。要积极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尽可能地把建设用地向重点项目倾斜;充分利用海涂资源围垦造地,加快黄礁涂、三山涂围垦工程开工建设步伐,为我区争取必要的建设用地指标;要积极向上争取指标,加强重点项目包装,争取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要继续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目前,我区农用地整理已基本完成,已进入宅基地整理的攻坚阶段,虽然宅基地整理难度很大,但有—亩的潜力可挖。规划外的空心村、老宅基地,不管面积大小,均要列入整理项目,退宅还耕。要采取各种办法开展沿海农地整治和优质园地整理,划补为基本农田,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指标。同时要依法加强土地征用工作,充分考虑农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征地制度,完善补偿机制,确保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

(三)努力提高利用效率(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用地水平是当前缓解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有效办法。必须通过制度规范、市场调节和科技进步等综合手段,积极转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促进土地资源利用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要进一步提高市场配置国土资源的比例,实现公平竞争,对住宅商品房、商业、娱乐、旅游项目用地,一律以招拍挂方式进行供应。要根据《浙江省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要求,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的投资强度、容积率、行业定额、科技含量等控制指标供应土地,对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土地产出率高的“三高”建设项目,要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用地定额供地,减少重复建设和“圈地”造成的资源浪费,积极探索推行土地使用租赁制,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与土地利用价值;要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的跟踪检查,努力提高供地率。

(四)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区现代化建设和城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最重要和最可靠的社会保障,现在农民群众要求依法保护合法权益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农民群众的这一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用地量的日益增大,征地项目也越来越多,更加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要切实把征地补偿安置落到实处,认真落实法定的征地补偿和安置政策,征地补偿费直接划入村委会户头,征地补偿的各项费用支付后,在被征地村进行公告,并向被征地村及农民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尽可能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切实加强村留地管理,严格按台市委发号文件有关精神,留出征地面积的土地作为村集体建设留用地,用于被征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村留地选址,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要充分尊重被征地村的意愿,尽可能选择适合于被征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地块,鼓励村集体选择工业用地作为村留地。同时,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出路和就业问题,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社保问题,努力扩大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覆盖面。

三、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扎扎实实做好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

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

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严格对照治理整顿要求和检查验收标准,在前阶段所做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清理整顿成果,仔细梳理,逐项对照,坚决不留死角。一是继续全面彻底清理整顿园区。对已撤销的个园区要进行一次回头看,认真做好有关清查扫尾工作。同时,要抓紧做好批准保留的中部工业区的规划调整修编工作,加快巨科铝业、吉奥皮卡等重点项目和安置房建设。二是切实抓好抛荒闲置土地的复耕复种工作。对已预征但还未批的土地,要立即组织复耕;对已批的征用土地,眼前还无开工条件的闲置土地,也要立即组织复耕;对农田季节性抛荒的土地,要组织农民复耕。在种植品种上,要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效益作物。三是抓紧违法用地查处,特别是重大土地违法案件、上级督办案件,查处必须到位,查处结果要向社会公开。四是抓紧催缴拖欠的土地出让金。五是高度重视工作。工作是这次检查的重点,各镇(街道)要抓好苗头性案件的预控工作,在辖区范围内立即组织开展一次全面摸排活动,掌握动向,做好有上访苗头群众的思想工作,力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特别是对重点督办的案件,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对待,深入调查,搞清情况,妥善处置,并对处理结果立据存档。

二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据统计,全区共发生侵占基本农田案件宗,面积亩,其中宗案件正在立案查处,各地侵占基本农田的案件仍不断发生。各镇(街道)要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根据基本农田保护“五个不准”的要求,坚决制止任意改变基本农田的行为。要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切实纠正擅自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随意变更土地用途等突出问题,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行为。对已经违法违规占用和破坏的基本农田要尽快采取恢复耕种措施;对占用基本农田植树的,限期恢复耕种;对在基本农田内建设畜禽养殖等建筑物的,限期拆除并予整理;对建设基础设施造成基本农田耕作力破坏的,限期修复;对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而占用基本农田的,逐步恢复耕种条件;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在依法妥善处理前,暂停该地建设用地申请报批手续。要摸清基本农田现状,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保护界桩。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方面的责任,将基本农田落实到村组、农户和地块。月中上旬,监察、国土、农林等部门要对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再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对非法占用良田、未批先建的,要坚决予以整改;对情节严重,特别是顶风作案、造成基本农田毁坏、面积减少的,要坚决立案查处,移送司法。

(三)全面开展非法买卖农村集体土地专项整治活动

根据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从现在起到月底,区纪委、监察、国土和农业部门将联合开展农村集体土地非法买卖行为专项整治活动,查处历年来各类农村集体土地非法交易案件,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此次专项整治将主要查处年以来在农村集体土地占用、使用、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重点查处非法买卖农村集体土地和毁田卖土行为,查处的重点对象是农村基层干部。专项整治以各镇(街道)自查自纠为主,要对非法占用、破坏基本农田、非法买卖农村集体土地、毁田卖土等违法行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登记在册,提出整改处理意见。纪检监察、国土资源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相互配合,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对违法案件作出处理。对专项整治组织不力、查处不严、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将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四)加大违法用地查处打击力度

当前,我区违法用地案件居高不下,一边是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一边是村委会、企业单位非法占用土地顶风作案,性质恶劣。有一些村,基层群众头脑中根本没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随意乱占滥用耕地、随意侵占基本农田现象严重,土地管理已到了严重失控的地步,被市国土资源局列为重点巡查对象,多个案件被列为重点督办件。土地违法行为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纪检监察、公安、检察、法院、国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从严从快查处违法案件。在查处案件中要坚持查事和查人并举,一方面要严肃查事,对已经发生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特别是随意侵占基本农田、乱占滥用耕地、非法买卖农村集体土地、毁田卖土卖砂、乱采滥挖等严重破坏国土资源、破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案件,一定要依法严肃查处,绝不敷衍了事、批评了事、罚款了事、补办手续了事。另一方面要严厉查人,坚决追究违法违纪者的责任。不管涉及到哪个单位、哪个领导,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对违纪政纪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触犯法律的,要坚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乱占滥用土地、严重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有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行政责任;对擅自乱开口子造成违法用地的,以非法批地论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同时也要追究所在单位领导责任。

(五)严格土地经常性管理

一是要加大动态联合巡查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预防与查处相结合”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方针,加大动态执法巡查力度。各镇(街道)城建办要与国土中心所建立联合巡查队伍,对辖区土地进行全方位巡查,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和经济发达的村居要进行重点巡查,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做到每周巡查不少于三天,违法用地七天内发现并建立完备的巡查台帐,从而从源头上有效遏止违法用地的发生。二是要严格执行征地程序。对土地征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进行,坚决反对简化征地程序,征地公告和补偿安置方案必须向农民公开;征地补偿标准必须严格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改进土地征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号)文件和《关于印发台州市路桥区征用集体土地补偿安置政策的通知》(台政办发〔〕号)文件规定的要求执行,实行区片综合价,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严禁拖欠、截留和挪用被征地农民的补偿费用,凡农民补偿安置费用未全部支付的,不得使用土地,一律不予办理用地审核报批。三是要加强土地批后管理。在建设用地审批时,要明确土地用途及规划建设要求,一旦批准后,就不得随便更改。对建设用地项目擅自提高容积率的,应按规定追缴相应的土地出让金,对改变用途的,按有关法律法规查处。要严把土地使用权转让关。行政划拨用地、改变用途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必须依法办理出让、租赁和改变用途的审批手续,不能直接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和变更土地使用证。特别是改变用途后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的,包括企业改制和旧城改造“退二进三”后用于房地产开发的项目,必须由政府统一收储后,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六)着力抓好已供地项目的开工建设

抓好已供地项目的开工建设,不仅关系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土地闲置抛荒,而且关系到路桥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已供地项目的开工建设,采取措施,加快批准农转用后的土地供应速度。一是切实抓好征地工作。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集中力量,创新方式方法,完善服务,认真研究解决征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细群众思想工作,加快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步伐,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也要从建设发展的大局出发,理解支持、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任务要求,将供地指标层层分解到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对本辖区、本单位的已供地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巡查,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投资谁负责”的要求,认真抓好开工建设。对闲置年以上的土地要依法坚决收回,进行重新配置利用。四是加强督查监管。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已供地项目开工建设情况的督查,定期发出督查通报;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供地率达不到省、市考核指标的,一律停止该镇(街道)农保规划调整、折抵指标调剂以及折抵指标农转用的审批。

四、加强领导,精心实施,全力抓好“国土资源宣传月”集中活动

为了加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营造更为浓厚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氛围,推进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区委、区政府决定集中⒌二个月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国土资源宣传月”活动。

(一)加强领导,全面发动。此次“国土资源宣传月”活动牵涉面广,针对性强,意义深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地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敏感性,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领导、周密组织、精心实施,认真研究、解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会后,各镇(街道)要迅速召开机关干部和辖区内村干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层层动员,全面发动,形成合力。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贻误大局的,将严肃追究责任。

(二)明确任务,精心实施。此次宣传月活动分四个阶段,月日至月日为调查摸底阶段、月日至月日为宣传教育阶段、月日至月为集中整治阶段、月底为总结验收阶段。集中整治任务在实施意见中都已明确。各镇(街道)和有关单位要按照有关要求,精心安排,认真自查,摸清情况,登记在册。对发现的违法行为,特别是乱搭乱建乱填行为,各镇(街道)要组织力量,坚决予以整治。对涉及重大违法的案件,国土资源部门要立案查处。各镇(街道)在与区政府签订国土资源管理责任书的基础上,也要与村居签订土地管理责任书,建立驻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奖惩,确保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向导。只有把法律政策宣传到位、家喻户晓了,才能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抓整治工作是为了促进更好的发展上来,统一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上来。要加大宣传舆论声势,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优势,积极运用宣传车、橱窗、横幅、大型宣传牌、小册子、法律咨询、知识竞赛、有奖征文活动等各种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遵纪守法、依法用地的观念。要广泛、深入地对各镇(街道)、村两级干部开展《土地管理法》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镇、村两级干部的土地忧患意识、国策意识和法律意识,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篇10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0前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它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新农村水利建设中,首先要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下:

(1)设计方面。设计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设计工作沿着预可研、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不断深入,不仅意味着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必须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比较也需进一步深入论证。但实际情况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施工方案基本无比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技术经济观念不强。招标设计阶段的深度与可研阶段差不多,无设计优化。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由于业主的干预,设计单位才对设计方案进行较细致地比较,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设计修改很多。

(2)施工方面。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施工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管理中的不正之风等问题,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3)管理方面。目前财力投入不足,导致管理经费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致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管理粗放,维护管理不足,出现了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4)产权方面。从20世纪50~70年代,实行合作社和集体所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建成的设施归公社或生产队集体所有,实行集体管理,工程维护管理较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产生的问题是:水利工程所有者主体“缺位”。基层政府代替“集体”承办本该由“集体”办的事,造成政府“越位”。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对策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对策如下:

(1)建立完善的管理程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完善建设管理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向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

(3)推行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和设计监理制。通过招标投标制,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设计单位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利用工程监理制度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监督,必然会促进设计单位提高其设计质量。实施设计监理制,对投资控制是非常有益的。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使工程设计有条不紊进行,可对设计单位设置奖惩办法,辅助设计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

(4)建立施工准人证制度。施工准人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能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已取得水利施工准人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人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

(6)全面加强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主要包括:①安全管理。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唯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②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③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登记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④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受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目前部分乡镇成立了“理事会”,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⑤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⑥明确产权归属,实现依法管护。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明确工程的产权归属,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确定工程管理的责任单位。

3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农村的生态环境与农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应当切实做好其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11):1l―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