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十篇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十篇

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0:43

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16.092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1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规划内容

1.1企业的基本绩效考核管理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其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战略调整,制定合理的评价规划标准,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情况评价,制定多层次、细致的评估明细内容,通过绩效考核完成对企业员工的有效分析。制定企业生产运营发展规划管理,使企业员工和部门可顺利完成自身任务。深化企业的评价规划管理制度标准,在绩效考核规划中完成绩效考核计划、辅助管理、标准设计以及考核绩效反馈等各项内容,将各个环节相互联系,发挥企业绩效考核的作用,逐步提高企业的员工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组织规划管理有序进行,提高其整体发展水平。

1.2企业绩效考核和管理之间的联系

按照企业的发展过程,将绩效考核和管理两者联系起来,分析企业绩效考核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企业的人力资源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可采用战略考核管理实施方案,不短提升企业考核目标。总结企业的绩效考核内容,回顾考核的数据,组织完成企业内部的工作内容、计划效率。组织开展多种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企业绩效考核管理活动,从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寻求适宜企业组织发展的管理方法。

2绩效考核管理的实效性

2.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效用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规划过程制定实际管理标准,逐步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热情。企业管理者要在企业员工的组织规划中逐步了解企业内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具体工作责任,发挥自身实际工作效用,提高绩效考核规划管理的实用效果,保证考核的明确性、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快速有效发展。

2.2促进企业员工的全面快速管理

按照企业的生产运维规划过程,对企业员工进行制度考核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清楚认识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效用,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实现员工的工作效益发展,才能逐步提高企业效益。开展企业员工学习培训活动,完善企业员工的新知识学习过程,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企业发展规划目标中完成企业价值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企业员工的综合性规划发展建设,增强企业向心力。

3逐步开展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3.1制定合理的科学化的管理规划标准

企业通过制定科学化的考核管理标准,可在有限时间范围内,对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和步骤进行业绩考核。设定科学化标准,分析考核标准职责,根据相关考核标准完成企业科学化运营规划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运营发展流程,保证工作考核管理的可行性,实现企业员工对绩效考核的准确效果认定。在考核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快速标准考核,制定奖惩方案,实现对企业绩效规划的有效考核管理,提升企业内部的有效监测和评判,实现科学化管理。

3.2逐步减少外部因素影响考核效果

根据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对外界的各类因素进行干扰防御,提早制定考核规划管理过程,防止出现客观问题影响考核绩效内容。加强企业的工作积极性考核,针对外部考核因素对企业考核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系统分析,完成最大效果的真实绩效考核管理。落实平时绩效考核规划沟通管理,逐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防止因企业员工的消极怠工造成的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通过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高效有序的快速运营规划管理。

3.3建立良好的企业绩效考核监督检查管理过程

根据企业的员工考核绩效规划管理,对企业发展中的外界因素、干扰问题以及影响条件等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分析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构,提高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使企业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完善企业的员工考核规划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相关考核规划的处理能力,制定合理的、有影响力的、高标准的员工考核投诉管理流程,保证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管理,合理分析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系统内容,调整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4结语

通过合理分析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制定系统的、合理的管理工作规划流程,完善绩效考核系统,提高企业员工对于实际考核标准、考核奖惩、考核内容以及考核实效等内容的总结能力,保证企业在实际的绩效考核规划过程中,完成企业内部员工的公平竞争考核,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的规划管理能力,实现企业和员工同时进步,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宗虎.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设计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篇2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单位正常运行的重要窗口,其管理水平及质量是企业对外形象的缩影。绩效考核制度正是配合人力资源管理而存在的可行性激励制度。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成果呼吁绩效考核制度的稳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人员招聘、人力培训、人事变动、人员思想政治考核等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建立一整套有效的企业制度来时刻鞭策员工,让他们迸发出工作上的激情,确保员工积极性的有效延续。一旦个人激情被触动,就会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乐观的愿景。当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这些方法最终会凝聚成效果显着的绩效考核制度,这同样是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所要呼吁的内涵所在,精髓所在。因此,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必然促成绩效考核制度的有效参与,必然不能缺少绩效考核这块有力的基石。

   其次,绩效考核制度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带来战略转变。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对员工工作成果的客观检验,来评定员工的业务素质及职业操守,具备了相当的公平性,而这种公平是员工乐于见到的。因此,绩效考核制度在深得员工的普遍认同的基础上,就具备了逐步巩固推行的可能性,也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战略转变的强大动力。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人力资源管理是针对人说话,绩效考核所考核的成果是员工个体完成的任务,本质上也在考核人,这与人力资源管理非但不矛盾,还有紧密联系。可见,绩效考核符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需求,必定为人类资源管理带来惊喜。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在本质上是有机统一、互相支撑的关系。二者在推动企业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着后盾作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对外竞争力都发挥着良好的塑造及引领作用。我们必须切实认真分析二者的关系,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到位分析,为企业发展谋得有利的切入点。

   2.绩效考核中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制约因素

   从本质上看,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处于企业发展的同一命脉之上。他们互相帮扶,才能更好为为企业管理及发展服务。当然,任何一种企业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反而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深层探究。

   2.1绩效考核几乎由领导定夺,未能融入员工合理意见

   绩效考核是企业追求经济利益,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会议探讨已经成为了走过场走形式,失去了根本意义。因为,在很多时候,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几乎由领导拍板定夺。员工的合理怀疑、员工的合理意见并未引起领导的关注。最后,绩效考核制度的不科学不合理因素,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逐层开展。

   2.2员工之间出现不良竞争,严重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初衷

   绩效考核往往与经济利益挂钩。因此,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后,员工们会大力实现任务量,以便求得高数额的绩效回报。这样,难免出现员工之间互相攀比,陷入不公平的竞争。一旦员工陷入不公平竞争,企业的团队意识就会遭受威胁,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反而与绩效考核制度的初衷相背离,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化员工们的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

   2.3过分重视物质激励,严重忽视精神激励

   目前,很多企业领导认为既然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就应当看员工任务量完成的多少,没有必要再去考虑其他因素,即看成果进行物质满足而已。这种做法往往过于表面化,因为,员工精神层面的激励同样重要,如果长时间下去,员工反而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自己就是制造机器,精神层面显得非常空虚。可见,严重忽视精神激励的做法亦不足取。

   2.4绩效考核氛围不长久,考核效果容易出现反弹

   制度实行时间一长,很多员工对绩效考核制度已经摸透,他们也会逐步回旋到制度制定前的心理状态,心存侥幸,产生“上有政策,下游对策”的想法,钻绩效考核制度的空子,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又开始出现,致使绩效考核制度的效果无法长期巩固。毋庸置疑,员工责任感不强,人力资源管理自然又多了一层困难。

   3.化解绩效考核中不当因素的策略

   我们应当掌握好人力资管理的方向,并客观定位绩效考核制度的初衷及目标。如此,才能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及时化解现实存在的弊端,以便全盘考虑绩效考核制度的长处与短处,使绩效考核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方便,提供优质服务。

   3.1企业领导学会适时自省,合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

   企业领导应当审时度势,撇弃一言堂的做法。企业领导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本就应当具备长远的眼光,况且在现代化企业里,人性化制度更是深得民心。因此,企业在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时,领导应当纵观大局,给予企业员工适当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毕竟,员工勇于表达真实想法,是他们主人翁责任感的体现,他们是为了企业长足发展而发言的,领导一定要全面理解员工的发言。

   3.2引导员工进行良性公平竞争,增强他们的团结意识

   企业相关管理者应当在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过程中,引导员工进行正当的竞争,要使他们通过良性竞争,激发彼此的工作积极性,而不是为了绩效工资或绩效奖励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引导员工进行公平竞争,就会使员工的团结意识永久保持,免得因不正当竞争出现后,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要三令五申,重新强调甚至树立员工的团队意识。因此,良好的竞争氛围对已绩效考核制度至关重要,也会让人力资源管理者备感轻松。

   3.3平衡实现物质精神激励,以免有失偏颇

   企业无论大小,缺乏具备人性化的精神鼓励是一个不愿看到不愿接受的现象。因此,一味强调物质奖励不利于员工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毕竟,员工拥有自己的思想活动和对外观事物的看法体悟,所以满足其精神需求亦是必然趋势。绩效考核制度与精神激励不矛盾,绩效考核与精神激励并行也不会产生冲突及不良后果。这样,员工的劳动得到认可,他们会增强信心,工作热情会更加高涨,利于人力资源的调度及管理工作的畅通开展。

   3.4将绩效考核氛围坚持下去,防止考核效果出现反弹

   人对某种新兴事物会随着时间推移产生厌倦情绪。同样,绩效考核氛围也容易在一段时间后渐渐变淡甚至散去,员工的情绪又会出现散漫状态。因此,企业可以尝试各种方法来长时间营造良好的考核范围。比如,企业可以通过树立绩效考核典型、技能比赛、员工畅谈会等形式,促进员工内在动力的不断注入。

   4.结语

   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符合现代社会形势下企业的发展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绩效考核制度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兼顾好二者的内在关系,从绩效考核的角度去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去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最终,为企业命脉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篇3

一、绩效考核的含义及公共管理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特点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但是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要困难得多。企业的绩效是通过生产线来体现的,而事业单位的绩效则更多是通过工作流程来体现的,与生产线相比,工作流程的评估显然要复杂得多。因为生产线产出的产品是可以准http://确计量的,而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所产生的工作成果却既包括显性成果又包括隐性成果,无法用一个统一准确的数据加以计量。而且事业单位公益性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企业的绩效考核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能简单地以利润和经济成本为目标,而是要衡量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社会转移价值。

以本单位为例,台州路政支队属于公共管理类事业单位中的行政执法类单位,主要职责是依据法律规定,在辖区内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依法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和管理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等执法管理工作。其中执法类工作可通过案卷数来体现绩效,但管理类工作比如路面施工现场秩序管理、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及桥下通道管理等工作,很难用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衡量工作绩效,而由路政管理工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社会转移价值,更是无法用确切的数据指标去衡量。www.133229.Com

因此,为配合上级主管单位顺利完成此次改革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平稳过渡,事业单位还急需建立一套系统完善、可操作性强且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二、目前实行的考核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绩效考核工作认识不深。只简单地把绩效考核作为整个绩效管理的全部,而忽视了绩效计划、绩效实施和绩效反馈等其他管理内容。

2.缺乏对具体考核指标的细化及注解。事业单位考核指标,仅仅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共20个小项中进行民主评议打分,但是考核指标仍然比较笼统,没有说明性文件,而且评议打分标准不明确,也没有具体评分的方法,可操作性不强,导致了打分的随意性、不科学性。

3.考核结果等级划分较为简单,缺乏科学依据。现行考核等级仅划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级别,且有部门分配与名额比例限制。这就导致了工作量一般、能力平庸的部门也能评优秀职工,而一线工作量大,能力突出的职工反而受名额所限,无法获得应有的荣誉与利益,容易挫伤职工积极性,使考核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

4.考核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一套长期完整的考核机制。现行考核制度往往是在年终的时候为了应付总结台账及相关福利而匆忙进行的,没有注重平时的材料积累与实时考核,导致考核成为年终总结的独有形式,并且严重影响了考核的效果与质量。

5.考核结果公布不透明。考核结束后,虽然每位职工都会收到考核结果通知书,但是通知书内容仅简单写明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等级别,没有反应具体的评分结果及详细的失分点分析,使被考核者无从得知自身存在的优缺点,更谈不上能获得领导与同事的帮助与交流的机会,得以取长补短,改进工作。

三、改进和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的对策及思考

1.加强人力资源主管与经办职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利用专业

转贴于

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在现有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系统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2.细化绩效考核项目,明确评分标准,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评分办法。一套完整科学的评分标准和办法,不仅能加强绩效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更使考核结果彰显公平与合理,令人信服。

3.实行考核结果总分评比制。可采用总分汇总法,根据单位名额比例划定标准线的方法进行考核,并取消按部门及人员比例公平分配的制度。也就是说,不管是谁,只要达到优秀线均可认定为考核优秀。

4.建立长期考核制度,将平时考核成绩纳入年终考核系统内。可制定月、季度、半年度考核计划,并将定期考核制度与不定期考核制度相结合。加强各项工作材料的整理汇总,及时归档各类案卷文书和工作报告,给考核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材料。平时考核成绩还可以按比例分数的形式计入年终考核分数。

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绩效考核制度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新时期,知识经济是时代的主题,人力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能否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功效,决定了单位的发展前景。绩效考核的实质是对职工工作的一种管理方式,是衡量职工工作能效的最好途径,是单位对职工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的全面考察与评价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才能最大化发挥其强大作用,更好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目标与任务的实现。如何探索和发挥新时期绩效考核制度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功效,成为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绩效考核概述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个体系,是衡量和发挥员工工作效能的重要标尺。绩效考核是决定职工酬劳的原因之一。在我国,单位职工薪酬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正确的评定职工的工作情况是执行分配制度的基础。在现今的大部分事业单位单位中,实行的是浮动工资制。除了职工的日常工资之外,在年终绩效考核时,考核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浮动工资的数量。所以如果没有绩效考核制度,酬劳的分配就失去了根据,不能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也将直接抑制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正是为任命人选的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才能方面,优缺点方面,及所擅长领域等方面的不同,再对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考核后,将职工安排在不同的职位上。但是职工能否胜任现有的工作职位,能否完成工作任务,还需要后续的绩效考核来评定。

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为公平竞争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职工之间能够公开公正的在平等的基础上争取更高的职位与待遇。这对职工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使职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潜力,同时也提升了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2.新时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考核流于形式

当前许多传统老旧的绩效考核观念依旧禁锢着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很多单位的领导和员工都没把绩效考核太当回事,一方面单位领导对绩效考核不重视,只看工作任务不看工作过程,只看工作结果不看工作效果,注意力都放在完成工作任务上,最后工作任务完成的好绩效考核结果就是好,谁跟领导关系处的好,绩效考核结果就是优秀。所谓的绩效考核仅仅是一个过场,成为了一种形式。很多事业单位了解考核的政策和重要性,执行绩效考核也是走过程,大家“轮流坐庄”,今年张三牵头明年李四制表,民主测评流于形式。这些都造成了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热情受到打压,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甚至还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2.2考核指标太笼统

现在的绩效考核指标大都由“德、能、勤、绩、廉”所囊括,内容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在实践中具体操作的弹性很大,指标不细致不系统,等级区分不明显。许多单位对不同的岗位与工作人员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没有资料积累,账、卡不健全,没有充分体现不同岗位在职者的工作能力与贡献大小。平时的考核使年终考核与平时工作脱钩,无据可查。还有许多单位考核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线划得过于宽泛,未能表现出职工之间的实际绩效差别,考核结果则沦落为没有不称职的,大家都是优秀与称职。考核的等次不能严格按规定标准确定,大锅饭倾向严重,讲平均,搞平衡,优秀指标控制不严。

2.3考核方法趋单一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是年初开会讨论今年的考核指标及计划,领导会上拍脑袋,会后执行者强力执行,缺乏详细的市场调查和验证。绩效考核管理中,被考核方在绩效计划、衡量标准的确定等方面参与不足,让被考核方觉得绩效考核是一种监督和惩罚的手段。考核在领导的一再监管下使用最后的考核分数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比如有些事业单位使用更传统的“得分”,然后加权平均作为最终结果。这种方法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大问题。采用过于简单的方法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必然受到不利影响,导致考核流于形式。如果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主要采取“量表评分法”,只设计一个形式简单的评估流程,减少了考核的信用度和效率。此外,单位大都在年底突击进行绩效考核,依据的是年底的工作业绩,并没有将日常工作业绩纳入考核指标,使考核失去了重要的依据。

以上这些问题,第一,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严重影响评估工作效果,让单位领导班子无法了解职工的实际情况,由此容易导致错误的决策。第二,考核指标“五大三粗”,真实性受到质疑,影响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也很容易误导工作人员向错误的方向发展,不利于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无法通过绩效考核真正体现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效果和目的。

3.新时期绩效考核制度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创新应用途径

3.1联动考核与收入的关系

目前正在大力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事业单位要顺应此次改革,合理确定单位的绩效工资体系和标准,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要将职工的个人收入与定期绩效考核的结果形成正相关的关系。即根据单位岗位目标任务的要求和考核情况,将考核量化打分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奖惩兑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实现劳动报酬和工作业绩挂钩,既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又使集体和个人利益都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1)必须明确绩效考核与晋升、调动的关系。职工希望晋升,而单位应开通这条“晋升”通路,满足职工欲望,使之成为激励杠杆。每个职工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就会有更高的需求,希望进一步获得单位的承认,会为在较好的职务上工作感到骄傲和自尊,也会为不能取得好的职位而恼火和不安。事业单位要通过考核全面了解职工情况,为单位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找到合适的人选,使职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以此相应的以“晋升”为目的的考核工作就可以纳入日常工作的考核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将职工日常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的考核结果,用于“提薪”和“奖金”的同时,也作为“晋升”的依据。

2)必须明确绩效考核与“提薪”和奖金的关系。合理的薪酬不仅是对职工工作成果的承认,而且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在单位整体形成进取和公平竞争的氛围。事业单位都建立了一整套工资标准,并采取“一年一考核,一年一晋级”的工资晋升方式,工资提升或调整,主要依靠单位统一进行。这仅是纯粹的“晋升”概念,没有“调薪”的概念,目前的日常考核与工资提升或调整无关。奖金作为超额劳动的报酬,代替了“提薪”的功能,奖金发放变得复杂繁重。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薪资分配应遵守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必须对每一名职工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和计量,按劳取酬,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决定职工报酬的主要依据。

3.2细化、量化考核的指标

明确考核内容,量化、硬化考核指标,增加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从实际出发确定考核的内容,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单位之间的竞争日渐转化成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单位领导应该强化相关方面的学习,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借鉴优秀单位的成功经验,研究出符合单位自身情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绩效考核指标应符合以下三项条件:第一,对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测试对象,考核指标体系应该是不同的;第二,在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测试对象的评价,评价指标应给予不同的权重;第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指标的可比性,以加强评价。在这个前提下,根据不同机构的特点和岗位职责,在“德,能,勤、绩、廉”的方面设置一些具体的详细的指标。每项指标的考核,应加以具体和详细的说明,以减少对考核理解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偏差。

3.3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程序

充分重视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工作。被考核职工与所在部门的其他职工长期作、学习和生活在一起,其他职工对被考核者的思想素质、学习情况、业务能力、工作业绩、遵纪守法等有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考核时可采取职工座谈会、找有关人员面谈等民主评议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避免以偏概全、主观主义等问题。成立单位考核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职工代表组成。先由职工自我评价打分,再由分管领导考核下属职工的工作业绩,最后交由考核小组集中评定。这样可避免按照个人的好恶以及与职工的私人关系评判产生的不公平和出现老好人的现象。采取既民主又集中的方法加以考核管理,则可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刘文静、王维,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外资,2012(21)

[2]朱芳,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2(20)

[3]许骁,浅谈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若干问题[J],企业技术开发,2012(20)

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绩效考核

1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状况

目前,随着政府行政发展,基于人事改革,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内的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重视绩效,以绩定奖,以价值为先,将工作指标加以量化,建立以价值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模式。创新和完善院校内部的绩效,从经验型的绩效管理向着科学型的绩效转变。目前,学院内部绩效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仍在努力探索其有效性。但薪酬管理体系较为单一,激励机制仍为较为单一,将制约着内部绩效管理的效能。此外,因招生规模在持续增大,运营成本在持续增加,办学容积率在持续加大,教师人数持续增多,原有的集权模式已难以推动校内部的绩效管理。实现二级管理机制,转变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将权力往下放,能够调动员工的自主效能。与此同时,出于对人事制度的改革,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努力创新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着力建立以计划为主,以价值为先的考核标准化绩效,以改变传统的绩效管理状况。

2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问题

2.1系统培训管理落后

院校内部下属的行政单位、划分部门的绩效管理属于“粗放型”“散养型”“随意型”,考核水平处在较低层次。绩效考核业务人员大多老的老、新的新,专业人员为数少,老员工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学习和培训,专业水平低。而新员工虽然经过了系统性的培训,但其经验程度不足。他们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服从领导的其他安排,精力有限,从事绩效考核就只能是应付了事,使得各类绩效考核资料残缺、不完整、时效性差,至于分析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有的也没有能力进行此项工作。

2.2激励约束效能较低

就现阶段发展而言,校内的领导层凭借自身对组织的贡献、领导才能以及领导魅力,在绩效管理中,较为独断专行,缺少民主意识,对于组织内部的决策自行决定,对校内考虑的不够全面。不仅如此,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将约束内部绩效管理的行为,内部组织内的员工更是有章不循。例如,在2010年之前,学院内部的管理层在召开会议中,较少讨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问题,而且在制度建设方面缺乏意识,仍然沿用陈旧的绩效管理机制,为此逐渐失去对工作的有效管理,使其在管理方面较为迟缓,难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学院发展中及运用到有效的机制内。在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中,因角色较为模糊,彼此之间没有确立监督机制,员工之间难以制衡,激励员工的工作将更为艰难。对于绩效考核而言,学校教务处承担着绩效管理的角色,但因内部管理实务较多,领导层对此了解甚少,作为监督者角色的监审处并没有起到监督的效用,绩效考核难以落到实处,背离目标管理的意义。结合学院的实况,目前,绩效考核只是单一地通过从年终的一次德、能、勤、绩的分数确定员工的绩效情况,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程度、任务完成指标等方面要求均没有所体现,仅靠目前考核的指标的控制难以使学院内部管理的建设,也更难体现管理层的管理效能。不仅如此,教务处在对行政人员的考核期间,没有就考核工作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更难以反馈绩效结果,内部员工难以了解到绩效情况。作为学校领导者,也没有反馈相关情况,只是简单地贯彻执行绩效考核,缺乏与教务处之间的有效沟通,思想不一致,直接影响到学院行政人员绩效管理效能。

2.3绩效改进动力薄弱

目前,随着校内办学的发展,内部各类体系结构不断发生巨大变化,而绩效考核制度自建立后就没有进行过改进和完善,学校领导层片面地认为绩效考核的关键在于奖惩,奖惩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就完善了。因此,应重视传统观念的转变,将绩效考核由结果导向型向过程导向型转变,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正向促进作用,为绩效考核体系改进注入不竭动力。

3加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对策

3.1强化系统培训管理

目前,就校内部而言,管理者的绩效管理观念较为传统。创新绩效管理思路,创管理之新,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对于促进人才管理是至为关键的。在内部绩效管理建设体系中,构建系统化的培训机制,可促使员工自主学习,并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在构建科学培训制度方面,学校内部必须摒弃消极的培训管理思想,重视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增强培训的有效性。例如,因信息网络与信息管理处在校内信息方面起到关键的效用,它的信息代表的是管理团队的思想。而校宣传部担任的是绩效培训角色,在进行行政管理人员绩效培训时,可将绩效考评制度列为专题培训,推行案例式、体验式培训,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行政管理人员的学习档案,以成员为单位,记录相关的培训反馈情况,将考评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公布,从而进一步加大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仅如此,在结合现行绩效管理基础上,可分级对行政管理干部进行月度、年度考评。此外,因行政管理人员行为特征的差异,应强化团队内部沟通,逐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在后期团队发展中,如何实现有效的互动沟通,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政管理人员的持续发展。

3.2优化激励约束机制

在绩效考核管理的建设中,明确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是至为重要的。每个成员有着自身的性格特点,必须按照其差异情况加以分析,在院校内合作分工中加以有效组合,按照其角色加以划分,实现差异化的绩效考核,对于客观评价员工的绩效将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在增强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的同时,明确不同成员的岗位职责,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考核,以岗定绩,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效能,才能增强行政绩效管理的综合效能。在校内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阶段,优化激励约束机制,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可通过对学校发展战略的有效分解,让团队内每个行政人员均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指标与任务,通过岗位说明书及胜任力素质模型明确自己的行动以及提升哪一方面素质可确保关键绩效指标的达成。此外,建立岗位说明书的关键正是在于对绩效行为标准的制定,而此绩效指标标准又是来自于对流程的分解和对绩效标准的分析,只要行政管理人员按照绩效标准去指导自身工作,就能有效提高工作业绩。与此同时,应强化绩效沟通,将绩效考核指标引入高校内部,以此作为现代化的绩效管理方式。经过绩效考核,可确定行政管理人员的业绩情况与工作实况的反馈,协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岗位职责,以进一步提升团队管理的水平。例如,学院教务处可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细分为具体的绩效指标,如年度完成行政管理任务的数量、基金申报项目数量等,设定对应量化指标,从而起到激励约束行政管理人员的效用。又例如,对行政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根据其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聘任,称职优秀的员工继续聘用。要结合平时、年中及年度考核,对一些文化素质较高、工作兢兢业业、成绩显著、能跟上高校内部行政管理趋势的员工予以晋升。对不称职或者表现较差的员工予以解聘或者调岗,从而建立强有力的行政管理队伍。不仅如此,因不同岗位评定不同,可按照对应情况加以分析。此外,教务处可与行政管理岗位再确定绩效指标,将对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加以细分,并与每一位员工协商可行性,以确定对应的绩效标准,协商并调整年初绩效考核的指标。在绩效考核结束后,建立绩效面谈机制。对成员的考核情况加以反馈。此外,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将是至为关键的。充分发挥绩效监督者的效用,监审处可落实对行政人员的责任分解制。在现行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对行政岗位的职责进行分解,明确岗位的不同目标,实现绩效管理目标的量化。例如,在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审核方面,对应的监审处可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相关指标,通过指标变化,调整考评侧重点,增强指标考核的准确度,有效激发绩效管理的效力。

3.3增强绩效管理动力

为增强绩效管理的动力,应转变学校领导层的思想观念。将行政管理绩效考核放在学校战略发展的全局组织实施,确保对员工考核的效能。此外,在甄选考核方法时要结合高校发展阶段和对行政管理岗位的特别需求,兼顾内外因素,确保绩效考核体系能持续长久运行。在实施新绩效考核方案的过程中,要做好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以量化指标为先,有效提升行政管理的整体绩效考核质量。要充分动员内外因素,结合行政岗位的特殊性质,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建议可以先提薪后考核、签订业绩合同、将考核成绩与培训送学、职级晋升、岗位调整相关联,让员工了解到绩效考核的意义,激发员工通过绩效考核提升个人能力素质的动力。最后要组织好被考核主体的培训工作。此外,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完善对行政人员的考核水平。首先是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规章明确人力资源部门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如监控考核过程及结果等。其次是要建立绩效考核面谈制度,绩效考核的目的不在于奖惩,而在于改进工作,提高员工能力,促进院校发展,因此,应建立相应制度,明确考核面谈的基本原则、实施步骤、落实保证,提高绩效考核质量。最后,还应当建立绩效考核申诉制度,让行政人员成为考核主体,增强主体意识,从而为改进绩效考核奠定基础。此外,明确员工对考核结果进行查阅、申诉的权利,这同时也是对考核约束的加强。另外,让员工进一步了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通过绩效考核改进不足提升员工的自主意识。要培养员工的责任感,使其建立个人绩效提升与院校战略目标实现的一致性观念。要持续开展绩效考核技巧方法培训,帮助行政人员熟悉绩效考核的程序、标准,掌握面谈技巧,以达到持续改进行政岗位绩效考核的目的。

4结语

目前关于高职院校内行政管理人员考核的实证研究较少,经过对人力绩效管理初步研究,以绩效为先,以考核为主,将为增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梁桦单位: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绩效考核;新会计制度;医院管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改革进入深水区,为了便于对医院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财政部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提出新的措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新会计制度不断实施,对医院会计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前,医院在组织开展财务和会计等控制工作的过程中,绩效考核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重点改革的内容。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综合分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对绩效考核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明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理念。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明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完善会计工作制度和会计工作水准,所以,需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和工作,进一步强化创新的针对性。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通过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能够帮助医院有效地开展成本预算工作,同时在实际成本方面,便于与其他医院进行对比,进一步帮助医院合理配置、优化医院资源。在绩效考核过程中,通过分析绩效考核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医院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为医院正常运营奠定基础。在医院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绩效考核是一项内控措施,这是因为,对于医院来说,借助绩效考核,可以帮助医院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完善现有的经营体制,进而有利于医院实现战略目标。

在当前的医院管理过程中,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是一个重要环节,并且绩效考核作为一个有机的体系,在体系内部各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时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证明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另外,对于医院来说,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通过对绩效进行合理的管理,可以进一步激发医院内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可以通过客观、系统地评价医院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成果,进而不断调整制定实施的阶段性目标,有利于帮助医院员工提升个人的工作效益。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由于绩效考核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绩效考核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遵循的原则

在医院会计制度下,为了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在选取、确定考核指标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尤其是运用系统分析理论,针对成本管理的特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决策分析等进行成本管理评价,使医院运营管理做到技术适宜、经济合适、成本最小和效益最高。

(二)政策性原则

医院的成本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制定适当的评价办法,考核医院的成本管理效果,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三)重要性原则

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医院成本管理评价应抓住运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因素加以控制,制定适合医院发展的重要指标并落实实施。

(四)灵活性原则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运营环境不停地发生变化,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的制定成本管理的评价指标,保障考评系统发挥作用,使成本评价更符合实际工作。

(五)适用性原则

成本管理评价要适合各医院自身的特点,评价项目、评价目标和评价体系要按各部门的具体情况而制定。

(六)可比性原则

医院的成本管理评价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能够在不同层面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模式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需要遵循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原则,秉持全新的绩效考核理念,通过对绩效考核进行系统性分析,进一步明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方向,同时为绩效考核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一)明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面临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医院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所以,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需要熟悉了解绩效考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是医院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医院需要系统地分析绩效考核中涉及的具体方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无论是绩效考核工作需求,还是绩效考核工作标准,社会公众的要求还不太明显,但是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不断实施,社会公众的绩效考核需求正在不断提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医院的管理层,需要及时制定全新的工作方案,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渐放开了医疗卫生行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抢占中国市场,国外的医疗机构纷纷进入我国。基于此,我国不断落实相关改革政策,通过完善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工作方案,确保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此外,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医院还要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针对社会性问题,不断解决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方面遇到的新问题。对于医院来说,在新医院会计制度环境下,绩效考核作为其中的关键性问题,需要给予系统性的解决和完善,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政策,以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绩效考核作为推广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医院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成效进行科学、合理地考核评比,以及系统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系统地评价相关人员的工作状况,进一步实现医院、员工的共同成长,间接实现医院的既定发展目标。但是,在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绩效考核工作刚刚开始,所以,需要调整今后的工作重点,通过系统分析当前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树立全新的绩效考核工作理念,进而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合理配置人员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为了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展开,医院需要合理配置人员,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的人员基础。在人员配置方面,具备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是基础,借助这些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组织医院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院从业人员提高综合素养,通过实践巩固强化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绩效考核水平。对于医院领导层来说,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积极开拓各种途径,确保绩效考核工作顺利进行,在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时,为了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医院可以借助外部监督的方式对绩效考核进行管控。医院领导层要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工作,通过以身作则为医院员工树立榜样,将新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必要性等信息传递给员工,帮助医院员工深刻认识实现医院战略目标思想原则,正确认识工作岗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能将绩效考核简单地看成绩效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今后的工作,医院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绩效考核问题,逐步完善考核指标,充分挖掘绩效考核价值,进一步释放医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对于医院其他职能部门来说,要及时纠正对新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的偏见,正确认识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转变绩效考核理念,不断推动新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对于医院来说,在选取绩效考核指标、设定绩效考核标准时,一方面需要设置相应的财务指标(例如经济利润等),另一方面还要设置服务满意度、员工学习情况等指标,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等进行考核、评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确保医院绩效考核的公正性,需要根据部门、岗位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以此对医院内部的不同人员进行考核评价。

四、加强财务预算和信息化管理

医院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对不合理开支进行控制,借助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医院财务预算的可行性,对医院潜在的亏损进行管控,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经营绩效。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对于医院来说通过组织开展预算工作,进一步对医院的经营目标进行数量化、系统化,确保医院收入的合理性、合法性。通过对各项财务支出进行合理安排,帮助医院准确预测医疗市场的变化,对各种潜在问题进行事先分析,预先优化配置资源,规避各种影响目标的因索,避免资源短缺对医院的经营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借助信息化系统组织开展预算工作,对于医院来说,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医院正常运营提供信息支撑,帮助医院从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信誉。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增加了医院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私自修改账务的可能性,进而威胁账务的私密性、安全性,同时也增加了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难度。为了提高医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加强财务信息化控制。

五、结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系统分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问题,对于医院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医院来说,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标准,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不断激发医院工作的积极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院要想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其中释放员工的潜能是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越加明显。医院在组织开展财务、会计等控制工作时,需要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同时对其进行深化改革。综上所述,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全新的绩效考核理念,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帮助医院财务人员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实现医院、员工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崔学刚.我国医院会计改革:内容、成效与问题——兼论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02).

[2]张慧平.基于新医院会计制度论医院全面预算管控的加强[J].财会学习,2016(07).

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企业管理;绩效考核;绩效管理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及可持续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对于内部的管理和控制历来十分重视,并将其作为企业核心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尤其在新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企业同质化现象的出现,众多企业都渴望升级和创新内部管理的思路,绩效考核管理就是其中的一种。

1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管理的制度,形成完善的绩效制度管理体系

要知道,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管理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创新,而二者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绩效考核与管理是企业主体管理“躯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管理质量和发展方向。加强企业的绩效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基于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形成完善、完整和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其次,制定和颁布执行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即已存在的绩效管理制度必须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为激励员工工作动力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我们都知道,现代企业的管理是“制度化管理”的模式,只有坚持科学的制度化管理才能获得管理的创新和企业发展的进步。总体来说,必须要将企业绩效管理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用以规划和调节企业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可以预计的是,透过制度化模式的应用,企业绩效考核与管理一定可以更加科学、更加务实,更符合企业全体员工的诉求,并最终为企业管理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做出显著的贡献。

2将绩效管理与薪酬分配挂钩,构建科学有序的绩效考核与分配机制

绩效考核与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路径,已经成为企业加强员工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手段。同时,我们看到,现代企业员工的主要诉求仍然是以个人提升为核心的多方位需求,其中“薪酬和福利”对于企业员工的吸引力尤为明显。通俗的讲,员工之所以具备努力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薪酬和回报。丰厚的薪资与福利能够激发员工辛勤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相反,死板和陈旧的薪酬分配机制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阻碍人才队伍的进一步技能提升与效率提高。人是企业发展第一位要素,员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绩效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全体企业员工,而员工最为关心则是薪酬分配与利益回报。所以,将二者完善的融合起来,形成科学有度的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是现代企业必须要做到的。

例如,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把绩效考核分为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两个部分,二者可以准确的体现每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同时可以科学的反映出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值。基于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绩效管理,必须要与薪酬分配准确的挂钩,搭建二者平衡运行的平台。简言之,绩效考核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理应得到更丰厚的薪酬回报,而考核能力低下的员工,由于没有为公司做出突出的贡献,因此其得到的薪酬分配比例相应较低。基于类似的路径和方法,企业员工必然意识到绩效与薪酬之间的紧密关系。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加强绩效管理,可以为构建完善、有效的薪酬分配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的机制建设,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议题。

3着重体现绩效管理的三个重点,加强绩效管理的效果评估与控制

在现代企业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是重中之重,也是最能体现企业员工贡献率的考核办法。从一般意义上看,绩效管理包括三个重点内容,即任务绩效的考核与管理、周边绩效考核与管理、管理绩效考核等。首先,任务绩效指的是基于企业整体安排和控制的绩效内容,即部门、员工个人与管理者份内的工作任务、项目和工作指标等。加强任务绩效的考核与管理,既是绩效管理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绩效评价作用的考核办法。其次,周边绩效或边际绩效的考核、管理,指的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位同事之间相互协作、配合的绩效内容。要知道,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团队的概念,协同作战也是现代企业的一个基本精神。因此,在企业绩效管理中体现周边绩效的内容,是尤为重要的。

此外,企业的管理绩效是对绩效考核与管理的反馈、监督,也是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评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有必要对绩效考核与管理的效果进行适时的评估,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总结已存在的正确经验。总之,绩效的考核与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框架,包括的内容十分繁杂。基于上述重点内容的绩效管理实施路径,应该在现代企业中得以普及和应用。

4将绩效管理与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为员工提供发展与提升的空间

绩效考核的管理事关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将绩效管理纳入到企业发展的主体战略中,是所有企业的必然选择。其中的一个思路就是,将绩效管理与激励约束机制捆绑使用,最终为企业员工搭建培训、再教育、学习和升迁的平台,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的前途和光明,激发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与使命感。员工尤其是优秀的人才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要素。以激励约束机制为代表的内部管理举措,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很好的对员工进行管理。绩效管理则是评估员工工作能力和效率的主要手段,其与激励约束机制的结合应用,正面意义和效果难以低估。

例如,企业可以根据每季度员工绩效考核与审查的结果,选取出前三名优秀的员工,给予其参加技能培训和企业外学习的机会,用以帮助员工提升自身素质。再如,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的结果,企业可以选择其中的优秀员工,进行适度的提拔,让优秀的人才有进入管理层的机会。类似这样的绩效考核与员工提升的策略,正是基于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其结果必然是员工热情得到激发,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与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有形策略和方法,能够准确的评估与管理员工的各项指标,为企业加强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上述思路和策略,可以为现代企业加强绩效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和帮助,现实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黄丽.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0(4).

[2]董青霞.浅析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4).

[3]韩红义.浅谈企业绩效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4).

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主要问题;实践措施

随着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做好预算管理工作促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就成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财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广泛采用了绩效考核工作模式提高预算工作质量。但是在管理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发现绩效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部分实际管理问题。特别是在绩效编制、制度执行、考评以及专业技术发展过程中,其主要问题的存在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造成了较大影响。正因如此,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者,针对实践问题开展了绩效管理措施工作研究。

一、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绩效编制中缺乏有效参考依据

预算绩效考核作为一项考核性管理工作,其考核制度与指标的编制是考核工作开展的基础。这些考核基础是否有效与可行,对于考核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参考性作用。但是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编制过程中,其管理制度与标准依然缺乏有效参考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这会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绩效编制参考的缺乏,会严重影响编制的效率与质量,进而造成预算绩效管理难以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编制参考的缺乏,会使制定出的绩效管理制度与标准与实践工作脱离,增加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期工作难度。在实际工作中绩效编制人员发现,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正处于转型阶段,大部分工作依然处于试验期,缺乏足够的经验支持。这也是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

(二)绩效管理执行有效性有待提高

将绩效管理制度与标准进行有效的执行,发挥出其对预算管理质量提升的考核作用,是落实绩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但是在单位实际工作中,绩效管理执行过程中其有效性依然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在管理执行过程中,许多单位只设置了监督工作岗位,但其实际的监督内容并不明确,造成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进而降低了执行监督质量。其次,执行中缺乏细节管理理念。管理执行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忽视了执行过程中工作细节的重要性。在绩效考核工作中,这种细节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绩效管理执行质量,进行降低了其工作有效性。最后,绩效执行缺乏整体支持。绩效执行属于单位整体考核内容,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财务部门缺乏其他部门的整体支持,进而造成其执行效率的降低。

(三)绩效考评机制重数据缺实践因素

在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考评工作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其考评机制质量对于整项工作开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在事业单位现行的预算绩效考评中,管理者也加强了考核内容的完善。但是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部分单位依然将考核的重点内容集中在数据考核过程中,缺乏对实践因素的考评,这就会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方面部分单位科室容易在预算管理中,对考核进行数据虚报、瞒报等,进而造成了绩效考核整体质量下降,甚至影响了单位预算管理整体工作。另一方面实践性因素考核的缺乏,会使考核过程中的可参考性降低,进而使绩效考核制度与标准完善难以得到有效依据。

(四)绩效管理技术较为落后

预算绩效考核管理中,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与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计算工作。数据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对于绩效考核质量有着较大影响。在单位绩效考核过程中,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绩效考核技术的落后。如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较多采用的是企业版的绩效考核软件,有的甚至使用的是excel软件设计的绩效管理软件,其软件内容缺乏严格的专业性。同时在部分绩效数据与信息的输入中,依然采用的是人工输入方式。这就提高了绩效考核过程中人为干扰因素的增加。这种技术问题的出现,是当前绩效考核过程中影响其质量与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措施研究

(一)参考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完善绩效编制工作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过程中,对于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借鉴,很好的提高了其财务管理的实践性。单就预算绩效编制过程而言,参考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内容开展工作,可以很好地完善绩效编制工作。这种借鉴过程,其实际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经验内容的借鉴。企业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是其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编制中,合理借鉴这些实践经验对于编制工作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第二、促进编制过程中市场性特点的引进。在单位预算绩效标准的编制中,市场性因素(如人力资源市场、资金管理市场等)的引进,是其传统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区别。在借鉴企业预算绩效标准与制度编制的过程中,利用其丰富的市场性管理因素开展绩效编制,可以很好地提高其整体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企业间有着较大区别,所以在编制借鉴过程中必须围绕事业单位工作特点开展,保证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

(二)利用制度管理模式,提高绩效执行工作有效性

为了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单位内得到有效的执行,预算管理人员利用严格的制度管理模式开展了管理工作。在这一模式主要的制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保证制度的实践性特点。为了保证绩效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可行,其制度内部必须具有良好的实践性与可执行性特点。如在制度中避免出现“应该”、“大约”等不确定性的词语,或是在制度中出现内容相互矛盾的现象。第二、注意制度中的细节性问题。在绩效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必须注意管理中细节化内容的确定。如在绩效管理中,考核数据内容应由何人统计、上报程序以及对于数据四舍五入的要求等,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第三、严格的监督制度。在绩效管理执行过程中,严格的监督制度是确保绩效管理执行的有力保障。无论是工作细节还是制度执行过程,制度的监督的开展都可以发挥出管理性作用。

(三)结合新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考评机制实践内容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是基于新财务制度执行基础上的一次财务改革工作。所以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结合新财务制度要求进行。在新财务制度中,实践性要求的提出是其与传统制度最大的区别。所以在绩效管理特别是绩效考核过程中,结合新制度要求提高考核中的实践性内容,是考核管理中的重要实践措施。其实践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结合新制度中的预算核算项目进行实践性考核。在新的财务制度中,预算管理中增加了较多的实践性核算内容。在考核中对于这些实践内容开展实地考察性考核,是提高考核考评实践因素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考核过程中,需要提高一线财务工作者在考核人员中的比例,特别是熟悉新预算管理实务人员的加入,可以很好地提高考核工作实践性。

(四)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做好绩效考核信息技术研究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为预算绩效管理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持作用。特别是在考核过程中,以下技术研究的开展是促进绩效管理质量提升的技术基础。首先,专业绩效核算软件的开发。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预算管理人员应设立专业软件开发项目,以本单位预算管理实际情况为核心开展软件开发工作。专业软件的开发,是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网络。利用网络技术在单位内部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网络,在预算管理中自动提取、汇总、分析考核数据与信息,是提高预算管理技术含量的主要模式。但是,技术的开展只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的辅助手段,实践因素考核作用才是预算管理顺利完成的基础。

三、结束语

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在事业财务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属于新型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预算以及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在未来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完善的绩效管理编制、提高绩效管理执行实效性、考评的实践性以及绩效管理技术的提升,都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的实践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慧娟.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03)

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施工企业;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abstract:theperformancemanagemenisaprocessthatimprovesthemanagementtoenhancetheperformance.andtheperformanceassessmentisoneofthelinksofperformancemanagement.while,theperformancemanagementisaboutthemanagementandstrategicaspect;theperformanceassessmentisaboutworkandthetacticalaspect.enterpriseshouldperfecttheperformancemanagementfromthetacticalargumentandimprovetheperformancemanagementfromstrategicevaluation.aftercombing,analysingandresearching,theauthorpointsoutthemainmentalityanddevelopmentdirectionofconstructionenterpriseperformancemanagement,andsummarizestheevaluationmethodsandmainpointsofthework.mainlystartingfromthesimpleanalysisofperformancemanagementsystem,thispaperemphasizestopeovidethesolutionsfromthemainprogram,keypointsanddifficultpointsofperformanceevaluatio.

Keywords:constructionenterprise;performancemanagement;performance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绩效管理是全面开发组织和员工潜能,持续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管理方法。绩效考核是全面评价组织或个人是否完成目标绩效,保持企业内部高效运转的工作方法。绩效管理是管理角度、战略层面;绩效考核是工作角度、战术层面。企业应该从战术上论证完善绩效考核,从战略上评价改进绩效管理。企业各方面管理应紧紧围绕绩效管理而展开,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形成严密、科学的战略思维管理方式。

根据本人多年在施工企业从事绩效管理并组织绩效考核的实践和经验,经过梳理、分析、研究,提炼出施工企业绩效管理的主要思路和发展方向,总结出施工企业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要点。本文主要从绩效管理的体系进行简单论述,着重就绩效考核的主要程序、关键环节、重点难点等提供解决方案。

一、重新认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重新认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从理解上精准认知、从定位上准确把握。

有些管理者会简单的将绩效考核误认为绩效考核管理。其实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而绩效管理是对组织和个人行为与结果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是持续改进管理从而提高绩效的一个过程,有其完整的程序运行。

较单纯的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更加关注绩效执行过程,强调过程中追踪和管理目标,并且围绕目标开展辅助沟通。未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改造绩效管理过程,将注意力从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

二、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内容和要点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组织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

绩效计划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就谈不上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工作不到位,绩效管理将不能落到实处;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绩效管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绩效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问题,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

对于施工企业,因其主营业务特点,生产经营过程不可逆,绩效管理的应用尤为重要,对工程项目的过程控制更加关键,必须及时追踪项目生产经营情况,随时监督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责任成本等主要管理内容。在此就公司对项目部的绩效管理进行阐述:公司与项目部共同制定绩效计划,沟通形成统一的绩效计划;通过与项目部辅导沟通,随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指导、帮助,同时采取必要措施;在项目生产经营的考核时点,组织对其考核,形成绩效考核结果,对项目部的阶段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多种方式激励高绩效项目继续努力提升绩效,督促低绩效项目分析原因,找出差距改善绩效;随后公司与项目部沟通,总结好的做法,分析差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和方法,持续提升项目管理和绩效。

(二)绩效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以上绩效管理在施工企业的具体应用,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逐步清晰。很容易发现绩效管理的四个主要环节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构成了pDCa的闭环管理;绩效计划制定是“策划p”,绩效辅助沟通是“实施D”,绩效考核评价是“检查C”,绩效结果应用是“改进a”。如此形成了绩效管理的循环持续,实现了有序提升组织绩效的运转。pDCa的闭环管理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思路和方法。

(三)绩效管理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加强自身修炼的重要法宝

随着企业管理的完善、管理者观念的更新以及管理者素质的提高,绩效管理的先进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逐步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加强自身修炼的重要法宝。在绩效管理循环过程中,在明确年度或战略目标的基础上,首先将目标分解传递,根据不同对象的职能定位确定管理思路、管理内容、管理目标及管理方式,同时商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监管要求,形成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随后及时监督目标实现情况,过程中双向沟通、辅助指导、帮助完成;然后实施绩效考核,并根据企业目标实现情况,反思管理思路、管理内容、管理制度,分析管理漏洞与管理方式;最终确定下一年度管理重点,持续循环改进,逐步提升企业管理及绩效。

三、绩效考核

在此,以施工企业为模型,进行绩效考核实战分析。分析对象及主体是施工企业C,该公司是B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同时是a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下属的三级法人公司;其所属分支机构主要有分公司、子公司及直属项目部;分子公司中有主营施工业的,也有辅助施工业的,还有工商旅服业的;其机关机构按行政和党群两类部室设置,机关人员由经理层、中层领导(各部室正副部长)及普通部员构成。

下面按绩效考核的主要程序和关键环节逐一论证,同步为绩效考核中的重点、难点提供解决方案。

(一)成立专门的绩效考核领导机构

为保障绩效考核工作的顺畅、有序、规范、高效,成立专门的绩效考核领导机构非常必要。其职能主要有:负责企业年度总体工作计划的研究确定;负责年度内部绩效考核的总体思路;负责协调确定下年度被考核对象的经营目标指标;负责调整企业及被考核对象的经营目标指标;负责绩效考核的组织、商议、决策;负责决定绩效考核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负责对年度考核结果的总结分析;负责纠偏管理思路、修订考核制度、完善考核程序等工作。

企业绩效考核领导机构的设置最好由三个层次构成:领导决策小组、管理评审小组和日常考核小组。分别按权限范围和职责分工具体负责相关工作及事项。例如:C公司,其领导决策小组由公司党委会成员构成,负责商定绩效考核结果、下年度目标绩效及决定重大事项;管理评审小组由公司主管领导与公司企管、财务、人力资源、经营核算及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构成,负责组织商议绩效考核相关事项,为领导决策小组提供成熟方案;日常考核小组由主要涉及的部室分管负责人构成,负责按程序和要求开展绩效考核相关工作。

(二)确定绩效考核对象,做好总体策划

考核对象类型有三:一是组织,如分子公司或项目部;二是团体,如分子公司、项目部领导班子或管理层;三是个人,如职员。

在确定考核对象时,要有利于考核方与被考核方目标的一致;要注意考核的目的、意义和实效;将与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或年度目标密切相关的单位或个人纳入考核。例如:C公司,由于经营开发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发展和目标实现,所以要将主管市场开发的部门及其负责人纳入考核范围。

在确定绩效考核对象后,根据其职能定位(或岗位职责)、主营业务(或工作内容),可以进行具体划分,分类对待,差异化管理。例如:C公司,对其下属各单位绩效考核,可以分划成四类:直属项目部一类、主营施工业公司一类、辅助施工业公司一类、单独管理的公司一类。

(三)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1、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的原则

基于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原则。如不能与企业战略充分衔接,就无法根据绩效判断被考核者行为与企业要求之间的拟合程度。看不到绩效达成与实现企业战略或目标的关系,势必出现盲目追求考核评分的短期逐利行为。

基于适应公司企业文化的原则。任何管理工具和模式的导入,都必须适应企业的文化,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得到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认可并产生其管理价值。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取向,发展目标,精神理念,并为企业发展提供无形力量,是绩效考核运作的软环境,其独特性和动力作用决定了考核制度必须与其相适应。

基于被考核对象职能发挥的原则。例如:C公司下属某个辅助施工业D公司,C对D的定位和职能确定就直接决定着绩效考核制度的内容和考核指标的设计。如果对D的定位是增收创效、盘活资产的话,那在制度的政策导向和考核体系的设计上就是盈利和提高资产收益率的要求;而如果对D的定位是顾全大局、保障生产的话,它的政策导向和考核体系设计将发生大的变动。

基于管理者对被考核单位既定管理思路的原则。例如:C公司对其直属项目部管理进行了改革,实行了项目承包的模式。那对其考核内容应进行改变。改变后,可能对项目最终经营结果的实现变成了考核重点,放宽了过程中的合规性要求。

基于责权利匹配的原则。责权利匹配是成熟管理模式和方法的最终要求,是提高绩效的源泉动力,是强化执行落实,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保障。责权利的不匹配将导致绩效考核缺乏公平公正性,得不到被考核者的支持,无法将被考核者行为与组织目标达成一致,严重影响绩效管理的其他各个环节。

2、设计考核目标体系的要求

首先,设计考核目标指标必须符合企业实际、符合战略要求、能够切实调动被考核者生产积极性;其次,在分解年度目标时,不是单纯地对量化指标的分批,是基于机构职能定位,围绕既定管理思路开展的,是组织管理的过程;再次,注意防止关键性绩效考核指标的缺失,同时可以独立增设价值创造类指标。例如:C公司对所属分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就在综合评价体系外独立增设机关管理费节余、经营开发奖励、二次经营奖励等价值创造类指标。

3、其它应注意事项:

考核程序设计要规范、可操作、顺畅、闭合。考核程序的规范体现在考核流程的明确和清晰;考核程序的可操作主要体现在考核结论认定的合理和科学;考核程序的顺畅主要体现在考核各小组的职能发挥及公司相关业务部门的配合协调;考核程序的闭合主要体现在实现考核结果统一认知过程中反复沟通、持续接近、最终实现意见一致。

考核周期的设计也要注意,基于不同的目标管理内容,考虑目标管理的过程控制要求,合理策划绩效考核节点,并结合被考核对象的实际情况充分论证后确定。

编制的考核制度、确定的考核指标,争取尽可能形成逻辑关系,实现相互印证。例如:C公司对所属分公司D经营结果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在未对D公司进行审计的基础上,C公司对其实施考核。由于考核制度中对利润总额及资金上缴两项指标同时进行了要求,这样即便无法落实D公司经营结果是否存在潜盈潜亏,但在资金上缴方面对其形成了压力。基于此,D公司在反映经营结果时偏差不会太大;如还有必要,可以引入应付未付、应支未支等监管指标。总之,力争形成指标体系的逻辑联系与印证机能,客观真实的反映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

注重学习通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如目标管理方法(mBo)、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平衡记分卡法(BSC)等,这些均是具体的技术业务,对其进行了解和学习,可以增强绩效考核制度优化和有效应用。

(四)组织实施考核

1、注重沟通、反馈的重要性

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及时沟通与反馈应贯穿整个考核流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与自评被考核单位就经营自评结果的沟通与反馈;与各业务考核部门就被考核单位考评结果的沟通与反馈;自评单位与考评部门之间的组织沟通、协调一致;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内部的沟通与反馈。

2、注重过程记录的有效性

注重年度目标商定会议及资料的记录;注重被考核者自评、考核者考评结论及相关资料的记录;注重经营考核小组内部商议结果的记录;注重绩效考核领导决策小组对绩效考核结果商议的记录;注重被考核单位申诉的记录及领导决策小组的批复记录;最终要形成年度企业绩效考核报告。

3、建立申诉机制,助推持续改善

由总经理参加,领导小组成员出席,各考核业务部门列席,听取各类组织、团队的申诉意见,有效控制考评尺度,保障绩效考核的实事求是、公平严谨、有依有据、合情合理,最终达到沟通充分、一致认识、考核定论的目的。

4、建立谈话机制,分类进行指导

在绩效考核完成后,根据绩效管理、提升绩效的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单独就被考核组织或团体的相关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谈话,共同总结好绩效的做法与经验,分析差绩效的不足与问题,并进行分类指导,勉励绩优的进一步提升绩效实现能力,帮助绩差的制定具体的改善方案和纠正措施。

(五)分析考核结果,持续改进

1、从绩效管理的体系角度分析

分析绩效考核结果,开展绩效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分析被考核单位存在的问题和管理缺陷,反思自身管理思路、战略目标,严格执行绩效管理pDCa的工作思路,持续提升绩效实现能力。

2、从绩效考核的业务角度分析

对绩效考核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对考核制度、考核程序梳理反思,以考核结果是否能真实反映被考核单位经营结果,是否符合公司对被考核单位的职能定位,是否能够落实公司监管重点等方面为依据,对考核制度的不实用性、不严谨性、无差别性、难操作性进行修订;对考核过程的不顺畅、难协调、欠科学、差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完善。同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基于战略要求,不断调整绩效考核内容。

(六)确定下一考核周期的绩效目标

基于考核者的全盘统筹和最大限度提升被考核单位的生产积极性,依照战略规划的阶段要求,组织考核部门、绩效考核小组及被考核单位对下年度经营生产目标、监管重点、卡控节点反复研究、精准测算、严谨论证,在顾全大局、考略周全、预测准确、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合理、科学、可控确定下年度绩效目标。

(七)绩效考核是企业强化执行落实、加强内部控制的神兵利器

众所周知,“责权利匹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动力之源,但如何做到企业对管理组织或工作人员在承担责任、赋予权力、得到利益等三方面的对等和匹配,一直困扰着施工企业,也是企业管理的难点。

责权利匹配是强化执行落实,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保障。“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责权利匹配需要解决的核心内容;而绩效考核正是完成目标、创造价值、绩效评价、分配价值的过程实现。所以说绩效考核是企业强化执行落实、加强内部控制的神兵利器。

四、结束语

绩效管理是各系统管理的高度整合,更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改造工具。绩效管理已成为不断完善企业各业务分系统以及实现整个企业系统优化、提升绩效的有效工具。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系统管理工作,绩效考核是技术业务工作。对此,我们要全面认知,同时养成一种与企业组织目标同步发展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企业独有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绩效文化。

参考文献:

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考核

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节约型政府的进程不断加快,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符合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进程。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1缺乏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方面都是实行较为宽泛的管理,缺乏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意识,甚至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相关制度,从而无法对资源实行合理的分配,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而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对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性作用,进而忽视了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第二,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没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仅仅流于形式,甚至存在着岗位虚设或人员冗杂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严重阻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发展。

1.2缺乏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有效性

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缺乏具体的、科学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是体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但是现阶段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指标缺乏针对性,从而无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予以严谨、认真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第二,仅对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后期进行监督,缺乏对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前期的指导和过程中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应该具有全局性,仅重视后期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不仅会导致工作的重复和混乱,而且无法对其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有效的纠正,进而导致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无法真正的实施,缺乏有效性。

1.3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施存在难度

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存在执行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约束,将预算资金任意的调用和增减,从而导致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施存在难度。其次,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缺乏及时性,很多项目在完成后不能很快地进行评价,从而无法发挥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最后,缺乏具体的、合理的、可实施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标准。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改进意见

2.1提高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是解决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基础。首先,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意识,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头作用。其次,提高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确保其掌握最先进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理念,进而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助力。最后,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我国对于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机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要不断地吸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管理机制,从而将风险和损失控制到最小,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进步。

2.2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

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缺乏有效性的问题最为直接的方法。首先要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构建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并对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其次,要设立详细、合理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是对预算和绩效工作的量化,能够在s束行政事业单位的同时,通过与各个部门资金调配的挂钩,激发其工作的热情。最后,要确保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公平性、透明性和及时性。只有公平、透明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体系才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可持续性。而及时地对每一项目进行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也是调动行政事业单位积极性,促进其工作效率提高的必要前提。

2.3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执行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加强其执行力度。而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执行力度,必须在制定严谨、详细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和流程的前提下,予以严格的执行,如果需要对资金的流向和资源的配置进行调动必须向上级进行申请,不能随意进行调配。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做到权责分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对不符合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惩戒,绝不能因为可能会增加费用而放宽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标准。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设立多样、通畅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反馈机制也是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执行力度,促进其不断改进的有效方法。

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不仅能够促进资源和资金的合理配置,而且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只有不断地提高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行政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