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十篇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十篇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8:38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篇1

一、地理课四步骤演绎导读的基本要求

地理课的四步骤演绎式导读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吸收了整体、有序、反馈等现代教学原理,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结构和初中地理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基本特点:一是以一个课时为一个教学单位,按课时进行整体设计,便于教学实施。二是通过某个单元地理教材内容(课文)的教读带动其它教材内容的自读(仿读、试读)。三是以阅读为重点,读练、读讲相结合,从整体到段落演绎渐进。因此,我们在导读中注意到三个方面:

1.可操作性我们发现,让学生随心所欲,零散杂乱地阅读,许多学生不得要领,往往要在逐字逐句读完课文后才懂得意思。但如果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方式、次序进行自学,则能迅速抓住课文的关键意思,事半功倍。可见,可操作性对提高自学的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能保证信息输入的质量和效率,使输入的地理信息更富于目的性,从而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

2.实践性教学经验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将一般的学习原理自觉地、顺序地运用到学习中去。教师仅教会方法还不够,还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模仿和练习,使学生将已获得的方法、技能系统化、个性化,内化为学生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并达到能熟练地迁移的水平,这才是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结构性教师在导读中要注意挖掘或揭示出各章节地理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对教材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进行分析,考虑采取最优的方法、步骤进行导读,帮助学生对自学内容进一步理解。

二、地理课四步骤演绎式导读的方法

按照可操作性、实践性和结构性的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课中采取教读、自读、测读、讲读四个步骤进行导读。

1.教读指导学生按照整体阅读、段落理解、回归整理、练习自检四个环节进行自学,教会学生学习同类地理教材内容的方法,指导怎样去学习这一类课文。即让学生学到新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获得阅读同类课文的方法,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

(1)整体阅读教会学生从自学内容的整体出发,在领会认识其中各个部分、各个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对学习内容的宏观认识。因此,整体阅读要求做到概括性和关联性。①概括性即对阅读课文的大标题和小标题进行阅读,快速了解学习内容概要,通观大意。②关联性一个课时讲述某个国家或地区,其内容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呈内关联性。本节课内容与已经讲述过的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相邻,或在自然、社会条件方面相联系,呈外关联性。地理教材的关联性体现了学习内容的递进、并列、交叉等联系特点。对内关联性,在指导学生注意分析、理顺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层层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形成、发展过程;对外关联性,要指导学生从已学内容的性质、方法、推导与它相似的新课内容的性质和方法,从已知事物的特征看未知事物的特征,从而获得新知识。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后续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知识迁移,使一些与前面相关的内容只要学生稍加分析和对比就无太大困难地加以理解的掌握。

(2)段落理解教会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对本课时的内容逐段进行深入的学习。一个课时的教材内容通常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并以相应的地理图、表、画(地理照片、漫画)。一个段落又是由一些句子组成,句子围绕着一个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语序组织在一起。指导和提高学生段落理解的质量、效率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找出中心句,一般多为地理概念特征、规律等概括性表述。找到了中心句,就抓住了理解段落的关键。二是善于将课本中的地理图、表、画交互阅读,注意发掘教材中地理图、表、画所提供的地理信息,指导学生以课本的结论为地理图、表、画内容,以地理图、表、画信息作为课文的表述,加深对段落表述的理解,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

(3)回归整理在段落理解中,提倡学生对阅读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进行圈点标画和评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思路,整理出读书笔记,把分段阅读所得到的认识联系起来,回到整体上进行思考,使对教材的理解更趋深刻、全面。

(4)练习自检教读既要使学生能独立地阅读,整理笔记,还要能对自学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估,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学生进行练习自检。教师指导学生练习自检时可利用每节教材中附有的复习题,不必另搞一套。要使自学活动始终围绕教材环环相扣,即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使地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得到全面的落实。

2.自读包括仿读和试读,前者是组织和指导学生按照教师教读的方法模仿阅读新课文,后者是让学生独立地尝试进行阅读,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教读的方法。

3.测读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用巡回察看,抽查笔记,个别提问和少量诊断性小测等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检测学生自读的质量,收集反馈,用以确定讲读的内容。测读的教学要求以地理教学大纲对本节的教学目标为准。

4.讲读在学生自读、测读的基础上,教师用适当的时间对教材内容进行串联讲解,并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加以矫正补救。讲读要突出重点,着眼于释疑解难。要防止面面俱到地重讲一遍,久而久之,学生每次以为老师还会重讲,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自学活动流于形式。

三、做好四步骤演绎式导读的要求

1.导读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体现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在导读中时间安排要恰当,通常学生自读的时间不少于二十分钟,讲读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教师要逐步减少讲读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学时间。

2.导读要重视启发式,提倡师生共同活动。

教师在导读中要循循善诱,允许学生在小范围内低声讨论,使学生的自学情绪饱满、愉悦。教师在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时,重在启发引导,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独立认知活动的作用,切忌越俎代疱。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建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步骤和方法,大部分教师都比较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步骤的细节操作,如何调动学生各方面器官的积极性,实施这些步骤和方法的原因和所能达到的效果,而且从教育学的理论角度上为什么这样做,一些教师在脑海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下面,我谈以下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复习

这是每节课的必要步骤,可以很好的检查和复习上节课,也可以很好的衔接上节课与本节可的内容,而且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一节课的开始,学生还未进入正式状态,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进入新课的前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慢满地进入到正式上课的状态。

二、新课导入

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一个关键点,是使学生从平和达到兴奋的转折点。因为新课导入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下一个步骤,也就是课文时,是否充满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备兴奋的状态,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有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从教育艺术的角度来说,课堂气氛一般氛围两种类型:热情活跃型和冷漠沉闷型。我们当然追求热情活跃型的教育气氛,因为它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新课导入的话题,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教师感兴趣或者了解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共鸣,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为创造一个热情的、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因为以前那种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那么这种影响的消除就缺乏基础,势必难以进行。

三、课文讲解

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操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整体效果。我们要本着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来实施这堂课的教学,而不能像以前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样,老师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而学生则成了一台单纯的录音机,只能录不能放。

在这,我想介绍几个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1、听课文:通过复习和新课导入这两个步骤,学生的上课状态已经达到了比较兴奋的程度,我们必须利用好这种兴奋状态,把这种兴奋有效地转移到课文上,从而也可以使活跃的课堂温度降下来。这时,可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这样可以在保持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降低了课堂气氛。

2、快速阅读课文:在听了一两遍课文之后,让学生打开课文自己去快速阅读,了解没听懂的地方。这样无形之中对课文的印象会加深。快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学生在考试之中没有宽余的时间一句一句地分析,而且现在从各种各类考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快速阅读,也就是fastreading,越来越受到青睐,所以我们必须不仅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中训练他们的快速阅读能力,而且在课堂当中也要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这种阅读能力。

3、精读课文:精读课文这个步骤是阅读课的主体,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但是如何操作好精读课文这个步骤似乎一直没有一个定论。有些老师可能仍然在延续灌输式教学模式中一句一句给学生翻译课文,事无巨细地讲解课文中语法的做法。似乎只有这样,老师的心中才踏实,才认为学生学到了东西。但这只是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的英语语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认为似乎都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舍不得时间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我们的老师恨不能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恨不能学生能记住所有课本中甚至课本外的知识,这样反而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不用说借助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习效率了。

4、检验学生精读课文的效果:精读课文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问题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的方式来检验。最好通过学生自愿和老师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给了积极性高的学生锻炼的机会,又可以把大部分同学的紧张程度再次提起来。因为在前面过程中,虽然保持着较为活跃的气氛,但是学生的紧张度已经降下来了,根据张与弛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有必要再次,也就是第二次提高学生的紧张度。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的过程中,可以给与必要的提示和帮助,允许他们口头上的一些小错误,不要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5、分析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一般是学生在精读课文时所遇到的语法方面困难。对于语法的讲解,以前的老师一般大多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这样虽然对语法的道理学生非常明白,但他们在应用和考试当中很难把语法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效快速的结合起来,这是应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脱离了语言环境。

四、自由复习

如果时间允许,在基本结束这节课的时候,最好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自由复习,以便于它们巩固刚刚学习过的东西,及时地加深记忆。

五、练习

在这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一定让学生做几个练习,可以集体做,也可以自己做,练习不必过多和过难,目的只是为了巩固刚刚学过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

练习结束后,也已经接近下课了,在布置作业之前,老师最好可以带领学生把这节课的内容快速浏览以下,从而对这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效率;现状;教学方法

对于英语来说,口语、阅读和写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口语、写作,还要教授学生关于英语阅读的技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所以,本文就探究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效率的教学方法。

一、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现状

初中生的学业非常繁重,他们每天分到不同科目学习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一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会挑选自己喜欢的科目来学习。因此,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目前,我国初中生对于英语的阅读量还是不够,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学习英语的时间更加有限;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正是因为在实际学习和教学中存在以上两个问题,因此大部分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效率都比较低,所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缩短学生在课后学习的时间,并且还要改进阅读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效率。

二、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效率的教学方法

1.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引导教学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因为初中需要学习八门科目,甚至是九门科目,因此初中生是非常疲倦的,所以要想提高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上的阅读效率,老师就要想办法提高阅读引导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课文阅读之前,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使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有大概的了解。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引导教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强学生对文章的了解。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it’sraining”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借助天气的变化来进行引导教学,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例如,老师可以发问:“我们常见的天气有什么?”待学生都将相关的天气回答完后,老师就对这些天气的英语翻译进行一一解答,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当教完相关的天气单词后,老师又可以抛出另外一个问题:“遇到下雨天,我们应该怎么办?”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中文回答翻译成英文。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完善教学方法,使用“两步走”的阅读方法

所谓“两步走”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两个步骤来进行阅读。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阅读文章,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1)略读(通读)。所谓略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快速地浏览,以此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比如,老师在进行完引导教学后,就让学生进行略读,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略读的效率,老师也可以给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细读。阅读的第二个步骤就是细读,也就是说当学生略读完后,就要认真地对文章的某一个部分进行细细地阅读,从而加强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例如,当学生略读完毕后,老师就可以给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更好地找出答案。所以,进行英语阅读的第二个步骤就是细读,有目的性地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以上所说的两个步骤都不能省,也不能直接跳到细读,这样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很难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并且在阅读的时候也不能只做第一个步骤,因为这样是无法进一步把握文章内涵的,所以说,要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阅读效率,就必须严格按照以上所说的两个步骤进行阅读。

三、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

虽说初中生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时间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课后,学生也要加强对英语的阅读训练。其实,进行课后的阅读训练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一般来说,学生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来进行课后阅读训练就已经足够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坚持课后阅读训练,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除了英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学外,还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和训练,当学生阅读训练多了,“熟能生巧”了,学生在下次阅读的时候效率自然而然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说,要想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效率,学生在课后也要加强对英语的阅读训练。

参考文献:

[1]康华群.初中英语阅读效率的优化途径探析[J].校园英语,2014(20).

[2]何云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篇4

关键词:高中生;课外阅读;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25-2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因此,课外阅读对高中生来说仍很重要,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而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哪怕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父母等。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高中生的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

二、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1.学生对名著不感兴趣。我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阅读率最高,其次是《三国演义》,接着是《水浒》和《红楼梦》。但阅读的大多以电视剧为主,进行过原著阅读的少之又少。对于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绝大部分同学的记录是零,只有个别同学读过《基督山伯爵》、《简爱》等几部情节离奇、趣味性较强的作品,许多同学甚至连名字也没听说过。

2.没有时间阅读。高考的压力、各门学科的作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再加上部分老师和家长认为阅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从而限制学生的阅读,难得的假期又会被各种各样的资料和培训班占据。学生真正用来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少之又少。

可是现在的高考语文不再局限于课内知识,考的更多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2000年7月7日上午,全国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刚刚结束,河南郑州《中学生阅读》编辑室的电话铃就响了起来。电话里传来的是一个教师十分激动的声音,他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就取自《中学生阅读》,这则材料他刚刚让学生训练过。学生从考场出来,个个喜笑眼开。这种有趣的现象提醒我们:广泛的阅读与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应试能力的提高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现在的江苏省高考作文也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如2009年的《品味时尚》,2010年的《绿色生活》。学生如果不关注生活,不多读课外书是很难把作文写好的。

所以,我要再次强调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还不够,教师还应对学生多加指导,以求让高中生课外阅读更有效。

三、老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老师要多作引导,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是我们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较差,加之市场上的图书良莠不齐,因此,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需要老师的指导。给学生选择和推荐课外读物,要求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深浅适度,要能为他们所接受。因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渗透课外读物的推荐。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读《红楼梦》;学习《空城计》,让学生读《三国演义》;学习鲁迅《药》,让学生读《呐喊》、《彷徨》等等;这样做,不但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地、饶有兴致地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高中各阶段的学生在识字、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教师要根据他们各自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如低年级可以选一些抒情散文、贴近生活的小说来读。中年级可选一些人物传记、自己感兴趣的名著,到高年级可以找一些科技小品文、哲理散文以及有一定深度与难度的名著来读。

3.结合个性特点选择,如果对所读的书很喜欢,那么学生会乐于读,并且越读越有动力。为此,教师要摸清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喜好,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他们选择书籍。此外还可以结合节日、纪念日、各种活动、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地方文化等选择。但老师的推荐千万不能演绎为专制,应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

四、老师要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要让课外阅读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不是单纯地做“加法”就能奏效的,学生的课外阅读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指导,否则,他们的读书便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教师要利用课内经常性地、反复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要借助实例(包括:课文和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要做到有层次,逐步深入,整体推进,循序渐进。

1.指导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和浏览是补充。可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略读和浏览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因为快速阅读可以高效、省时地摄取更多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适应高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所以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略读和浏览,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引导学生学会集中精神,跳跃阅读,筛选有用的信息,抓住文章的重点,把非重点的部分一掠而过。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速读习惯,强调速读“四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默读。

2.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一般步骤。由于受文体、篇幅等因素的影响,读书的步骤不尽一致,就一般的读书通常有“通读、熟读、研读、美读”四个步骤。通读是与文章的初晤,接触的是文章的“肌肤”,要能把文章读正确、流利,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熟读接触的是文章的“灵魂”,要能够理解和感悟文章的内容,以及由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研读就是研究性的读,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表现手法、结构层次等进行赏析和评价,这一步骤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对低中年级不作要求;美读是对文章的“反刍”,即把文章美美地读出来,不仅要读出文章的主旨,而且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个性。当然不是所有文章的阅读一定要有这四个步骤,对于一般的文章通读即可,而对于有重要价值的文章则一步也不能少,甚至还要“不厌百回读”。

3.指导学生学会不同文体的读书方法。建议学生:对于诗歌、散文,一般要品读、诵读,感受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真挚的情感,品味诗歌语言的音韵美;对于小说要默读,读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各个情节之间的联系,把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对于议论文要研读,抓住文章的论点,分析作者用来阐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和过程;而对于古文则需要进行边查字典边读的查读、诵读,领略并学习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才华……

4.指导学生学会边读书边做记号。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阅读方法和要求,每个学生都应当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做到每次读书时能够在文章的紧要处、精彩处、颇有感触处或疑难处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做上不同的记号。如有疑难的地方画个小问号,精彩的地方画个五角星,好词下面点上小黑点,好句下面画上波浪线等等,同时在文章的行间或空白处写一些随感而发的简短的话语。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篇5

一、指导自学

笔者在讲授高中化学第一章新课前,都会编印好包括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阅读指导、思考练习的“自学指导”,发给学生参考,为新授课程做好准备。

指导自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课本中吸取知识,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简明提出每一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对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2.进行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使学生读有所得。教学中除印发“自学提纲”外,还应在读法上多做些具体指导。例如,对基本概念、定律理论等内容的阅读,要注意关键字、词、句并仔细推敲,弄清其内涵与外延。对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阅读,要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内在联系这一关键,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3.提出自学思考题与练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实验、思考和练习,在实践中加深认识,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4.组织自学。根据化学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课内或课外阅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阅读,分清教材的主次,并能归纳、概括,写出要点和眉批、旁注。完成自学思考与练习题,注明或提出疑难问题。自学还包括阅读课外有关书籍以开阔学生知识的视野,巩固和加深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认真做到指导,一是介绍化学课外读物,如《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生化学报》《化学自学辅导》等;二是指导学生采用小笔记本或知识卡片,记录或摘录有关化学知识内容。

5.观察实验或做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在学生阅读教材后,教师先做好演示实验或由学生动手做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对实验现象、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出结论。

6.检查自学效果(信息反馈)。采用课堂提问或课前检查自学笔记,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控,并分别给予评价,督促和鼓励学生认真自学,努力探索。

二、讨论分析

讨论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就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必要时还要结合实验(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使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发现、寻找问题的答案。其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一是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或教师设疑,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辩论:二是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扩大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或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组织生生之间的共同讨论,分析疑难问题:三是综合归纳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准确地获得知识。

三、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做必要的点拨式的重点讲解和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概念化,讲解时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直观教具、教学挂图的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化学教学中,着重讲重点、讲难点、讲特点、讲关键、讲规律、讲易错易漏易混淆等问题,以及归纳综合的方法。做到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四、练习讲评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篇6

中国目前所使用的几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每组课文以一个主题组成,每组课文围绕主题设置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般情况下,我们教师要把精读课文当“精读课”来教,把略读课文当“略读课”来教,以此来体现两种课型不同的教学特点、教学作用。而现状是在处理“略读课”时,却出现了两种症状:一是把“略读课”完全当“精读课”来教,从字词到篇章,从语法修辞到思想感情,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另一种是把“略读课”只是粗略地教,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此文,我就针对第一种症状,即把“略读课”完全当“精读课”来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略读课”的功能

叶圣陶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题,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由此可看出:“略读课”上主要是让学生应用、巩固从“精读课”上习得的经验、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半独立阅读,着重是用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进而应用这些方法、经验去读课外的“单篇短文”,甚至“长篇巨著”。

二、明确“略读课”的教学要求

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明确“略读课”的目标要“简”

略读课的目标不易过高、过细、过全,力求“一课一得”。如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月下桨声》,我在教学这课时把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生字,理解新词。2.把握主要内容。3.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神态、外貌、动作的语句,体会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进而学习作者表达人物特点的方法。这样确定的目标就比较精简,又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阅读课文,要注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及表现这种特点的方法。”

四、明确“略读课”的结构要“粗”

略读课教学有三项基本任务:(1)了解“写了什么”。(2)看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3)说说“有什么感受”。也就是沈大安老师提出略读课教学的“三读”策略:“一读知大意;二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我还是以《月下浆声》为例来感受教师精巧的设计。

板块一:自读,学生质疑,师生梳理着重研究的问题。(梳理后确定的问题如,课文讲述一件什么故事?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看出小女孩是这样的人?)

板块二:围绕问题自学、交流、朗读。(紧扣课文中描写小女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去自己勾画、交流、适当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特点及这些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板块三:谈学后感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经历过的、亲眼见过的、课外读到的类似小女孩做的事例。并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去搜集、去读这种类似的文章,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

五、明确“略读课”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略读课教学不应有僵死、凝固的模式,但应有与它的性质和定位相应的基本模式。

1.方法迁移式。这是略读课最一般、最基础的模式,可以称为“母式”,其他模式大都由此演变而来,可称为“子式”。其教学步骤大致是:第一步,由本组课文的主题切入,进而总结本组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导入新课。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大致内容。在这一步骤里,还应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适当进行检查。第三步,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问题可以针对课文思想内容,也可以针对课文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书,运用从精读课中习得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而后交流收获,组织评价。第四步,赏析精彩片段。第五步,总结延伸,尽可能沟通内外联系,鼓励学生课外完全独立地阅读。

2.质疑解疑式。“方法迁移式”变式之一。教学步骤与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问题是由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提出的,师生一道整合为一两个问题,作为全班共同学习、探究的目标。进入新课程改革后,不少教师在精读课中也采用质疑解疑模式,但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往往相机把课文的重点词句拎出来,通过精心的设问,引导他们细致地“咬嚼”和深入地“解悟”,并把有感情朗读巧妙地、和谐地穿插其中。略读课则应减少设问和穿插,以交流学习收获并进行评价即可。

3.比较阅读式。“方法迁移式”变式之二。教学步骤也与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教学内容。现行教材都是以主题组成,同组课文往往拥有共同的主题,文章的不同大多表现为题材和形式的不同。教师精心筛选比较视点,让学生就选材和写法的异同展开探究。由于略读课是连接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也可选择主题相同的课外文章与略读课文进行比较。

六、明确“略读课”教学设计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略读课文的后面,我一般都编排了一两个问题,这一两个问题就是教学的目标,紧扣这一两个重、难点问题去组织教学,就能抓住“略读课”的精髓,就能上出“略读课“的味道。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一文时,我是这样围绕课后的两个问题去设计教学环节的。在导课、读准读通课文后,我让学生读读课后的两个问题: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林海燕是怎样把中奖交给中奖人的。2.为什么称林海燕是“真诚得有些‘愚蠢’的普通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读,自己动笔勾画语句,自己动笔批注,让学生自己试说答案。接着全班交流,对体会出的几个重点语句进行适当的感情朗读指导,深化学生的感悟。最后紧扣课后的拓展题,让学生帮那位中奖人设计一下锦旗上写的话;并交流学生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或搜集到的讲诚信、不讲诚信的故事。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篇7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篇8

一、立足于阅读教学,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激发阅读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多年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许多教师把阅读课作为教授语法句型的途径,只注重语法讲解,句子翻译,这样的教学吸引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深挖教材包含的阅读内涵,时时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英语阅读课呢?下面就简述阅读课的教学步骤,以此来建议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导入。

在阅读前,提出一个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便导入新课。

2.快速阅读。

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告诉他们一些快速阅读的:技巧:快速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通过上下文推测一下生词,不必逐字逐句地弄懂,要避免回视(回读),避免出声朗读,免得影响阅读速度。接着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问的目的是给同学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以课文的整体印象。

3.细节阅读。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每一段落,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并就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是非题或完成表格,然后检查答案。

4.复述和讨论。

目的是为了掌握课文内容与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口语能力的培养。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

上述4个步骤充分体现了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回归整体的语篇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语言内容整体认识,改变了学生被动地接受认识和依赖老师的现象,使阅读教学有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率。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速度。

1.养成默读习惯。

有的学生阅读时习惯出声或心理一个词一个词默念。据专家研究发现,正确的默读,速度可以比出声阅读快三倍左右。

2.克服指读、回视、重读等不良习惯。

因为这样容易使理解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使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而逐字逐词的阅读则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要培养善于抓住句子的核心词,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进行边贯性理解。

3.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

阅读时要做到尽量少查词典。查阅词典会影响阅读速度,遇到生词可以从利用上下文等来猜测、判断它的词义。

4.每天坚持一定时间和一定篇目的阅读。

阅读范围要广,体裁多样。多了解英国美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生活方式,以及各地国家理解地理、历史、风土人情、名人故事等。

5.做好课外阅读词汇的积累。

平时多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多积累词汇,以培养语感。在平时的练习或阅读中会遇到一些陌生的单词,用小本子把这些单词记录下来,学会使用多种方法记忆词汇,如反义词、近义词、词根、词缀、词形转换等来熟记单词。

三、指导学生熟悉阅读题型的提问方式以及掌握解题技巧。

除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外,也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为了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识,理解文章所述的内在联系,领悟文章内涵,提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阅读时要讲究阅读方法。

首先,要熟悉阅读题型的提问方式,阅读题型一般可概括为三中题型

1.关于细节题型的考查题。

提问方式常以what,which,where,who等特殊疑问词进行提问,学生找出关键词(keywords),一般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或稍加归纳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2.关于主旨归纳题。

提问方式常以what'sthemainidea(topic/subject)about?进行提问,这类题型主要测试考生对短文的全面理解和概括能力。通常文章的中心思想包含在文章的首句,有时在文章的末句,对于这种题型最常用的方法是仔细研读短文的主题句(topicsentence)、推出大意(mainpoints)或要点(mainfacts)。

3推理判断题。

此类题型难度较大,一般在中文不可能直接找到答案,必须根据提问中某些关键词和短文中相应的有关内容加以逻辑推理而得。提问方式常以what'sthewriter'sattitudetowards__?进行提问。

其次,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1.阅读时

指导学生掌握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和细读(intensiveReading)以及识别关键词(Distinguishkeywords)、确定主题句(Determinetopicsentence)、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测词义(Deducingmeaningfromcontextandwordformation)等阅读技能,对理解文章主旨大意,迅速在文中找出答案有很大的帮助。

2.做阅读理解时,要按一定的步骤进行解答。

第一步,先看题后读文章,带着问题可以明确朗读的目的性及提高阅读速度,对与考题中没有浪费时间。第二步,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阅读题目后,要快速阅读原文,掌握大意,理清文章脉络,为进一步作答打好基础。第三步,细看问题,解答题目,在第一第二步的基础上,在进入第三步,重看原文,细读原文,然后答题。第四步,复读全文,核定答案,答案选出后,再对照答案把原文复读一遍,看所选的答案与原文是否有矛盾之处,确保无误。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篇9

一、复习步骤

(一)教材的处理

本校生源分两部分,农村学生约占65%,城镇学生占35%;对于每个教学班来说,好、中、差学生参差不齐,这样的生源结构给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听说教学、培优补差等带来极大的困难。高考不是考教材,而是根据《教纲》和《考纲》命题的,切记不要死记硬背。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以教材(人教版)为主线,又不拘于教材进行复习,在高三阶段灵活地处理教材,把教材当做阅读欣赏课来处理,9月底之前结束了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在复习的过程中穿插下册阅读材料。这样,节省一些时间,提前进入第一轮的复习。

(二)第一轮复习

1.语法专项训练

外语教学要淡化语法,但是,必要的归纳和总结语法对于学生学好外语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集中复习了英语的语法知识,复习时要讲得精,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要讲得过细。其实,有些语言信息可以设计在作业里进行复习,并加以巩固,因此,语法的复习时间花得不多,具体操作如下:

10月初,全面进入语法复习阶段,用10天左右时间把最近10年高考语法的词法和句法题型归类分析讲解,并作必要的补充。词法中对动词的复习尤为重要,动词的时态(即时间和状态组合)有十六种,中学阶段主要掌握和了解12种时态。讲解时态时,既要让学生记住各种时态的表示形式,又要让学生理解其意思,不能生搬硬套。

2.教材的复习

高初中英语教材涉及12本书,很多学生教材不齐,特别是初中教材。因此我们以高中一、二年级教材为主线进行复习,时间大约一个学期,即在2003年3月底结束第一轮的复习。这一轮是高三阶段复习的核心。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我们每周复习四个单元,精心设计同步练习资料,每两个单元有套复习计划。

(三)第二轮复习

即插漏补缺,时间为一个月(2003年4月)。主要针对第一轮复习中,以及生态联考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最新的高考信息,及时调整后期复习计划。

在以前复习时,我们忽略了一些单词和习语的用法,或者某些基础知识还不扎实,就需要再复习。例如强调句与定语从句的区别等,做到不留遗憾。

二、针对高考题型,有的放矢训练

在高三的教学中,我们针对高考nmet题型要求,早作打算。高考nmet题型分以下几部分:听力、语法和习惯表达、完形和阅读、短文改错、写作。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进行周密的安排,针对训练。

其操作过程是:

(一)听力训练

每周一、二、四下午6:00让学生精听20分钟时间,一套听力材料一般重放二至三次。听力材料题型与高考一样,有利于学生适应大考。但是,高三的学生复习非常紧张,我们平时还为学生播放英语名曲,深受学生喜欢,既提高学生的英语欣赏能力,消除学习中的紧张气氛,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丰富了词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提高了“双差生”(成绩差,纪律差)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其进步。

(二)语法专项训练

(三)完形与阅读训练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nmet考试的“重头戏”。要想做好英语完形填空、阅读试题,就得了解其阅读的特点,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同属于英语知识的运用。为此,笔者在此探讨英语阅读理解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应试策略。

1.阅读理解设计特点及规律

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设计和选择答案的安排一般有五种类型。

(1)提问本篇(或段)文章的主题(outline),或估计前一段后一段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提问文章的某一句、某一个单词或词组是什么意思。

(3)提问整篇文章或某段句的含义,言外之意是什么。一般在问题中有“conclude、imply、infer、hint、suggest"等词。

(4)提问文章一共提到了几种观点或东西。

(5)提问根据文章内容,下面几个(一般为四个)选择答案中,哪一个没有提到或是错的。

2.近十年的nmet考试阅读题目的特点

阅读的速度加快,视野宽度拓宽,理解要求提高,生词难句增多,设题手法灵活,综合素质融合。这就告诉我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体裁要多样,题材要广泛,难度要适当。

3.阅读理解的应试方法和技巧

阅读是理解的前提条件,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主旨。因此,要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解决好怎样阅读的问题。

(1)先读阅读材料,然后做理解题。

遇有疑难,可返回来重读相应的段落或句子,直到弄清为止。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了解了本篇材料的大意,但阅读的目标不明确,花了一些在跟理解题无关的内容上。

(2)先读理解题,然后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跟问题有关的内容多看、细看,跟问题无关的内容粗看,甚至不看。省下时间放在跟问题有关的内容上,不仅提高了阅读的速度,而且还提高了准确度。尽管这种方法在训练基本功上有一些缺陷,但教了几十年快速阅读的外国专家承认,在对付篇幅较长、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四)书面表达

通过阅读获取材料信息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阅读与写作又息息相关,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一系列课堂活动的设计不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为相同话题的写作做好了铺垫。利用这些相关话题的大量素材,设计一些适当的同步写作活动,就可以使学生逐步在语文训练中学会使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正是学习语文的又一中心目的。设计同步写作活动,要力求做到小而精,既要考虑所写内容与本单元话题的联系,又要考虑所写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将写作步骤具体化、细节化,做好信息交流,做布局、板块的设计讨论,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针对高考要求,设计多种体裁强化训练书面表达。要学生记住书信、通知、启事、日记等体裁的格式和写作特点。要求学生多练单句翻译,多写复合句,多用优美句子和习语等,写出更高层次的作文来打动读者和评卷教师。

(五)听、说、读、写、译全面兼顾

小学生阅读的一般步骤篇10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重要性;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12-01

一直以来,传统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法就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高分低能型的哑巴英语的学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不能学以致用。传统英语阅读课的弊端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毕业生毕业时要达到五级目标,即能在日常生活中就简单的话题与别人用英语进行交流,能读懂简单的报刊和读物,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利用多种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以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这样的要求说明了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有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英语阅读课的改革势在必行。

初中英语课本中阅读课占着很大的篇幅,这足以说明了阅读课的重要性。过去我们对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这个概念认识不够,因而把阅读课当成是语法和翻译的载体,在教学中过于看重语法的讲解,忽略了对语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前的阅读课教学一般是逐字逐句地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把语言单位确定在“词”上,不但大大地减缓阅读速度,而且使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整体意义。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明确阅读课的两个“重要”。那么,什么是两个“重要”?

一、获取信息是阅读课的最重要的要义

有人说“教授英语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培养直接阅读能力。”也有人说“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信息。因此,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提高获取信息及处理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成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英语阅读中,应注意学生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的培养。对不同的课文体裁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获取语言经验是阅读课的重要任务

英语阅读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给人们带来外语知识,文化知识和背景;二是给人们带来乐趣。培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Readingmakesafullman;conferenceareadyman;andwritinganexactman”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语言经验。因此,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的情趣,洞察语言的精髓,从语言阅读中习得语言。然而,良好语感的形成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在感知、体会、体验和思考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

既然英语阅读课时如此的重要,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实施我们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有四个步骤:

1、在阅读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像放电影一样播放与阅读课有关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为了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电影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预测课文的内容。这样既是热身活动,也为下面的细读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进行略读。既然是略读,就应该限定较短的时间,一般是五分钟。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略读课文,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还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义,也可以让学生分组对无法猜出的生词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促进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略读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表面意义。

3、让学生进行寻读。在寻读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内容适当的提问。通过提问,学生可以展开想象,同时思维也活跃起来。一般的提问都是文章的五要素:what,where,when,who.why.同时通过五要素的提问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围绕中心思想来问是最好的。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有的学问都是从思考开始的,而所有的思考又是从疑问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