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民营企业的意见十篇民营企业的意见十篇

民营企业的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3:00

民营企业的意见篇1

一、理清思路,营造民营科技企业新一轮发展的氛围

1、抓住政府机构改革、科技系统结构调整的时机,动员更多有科技专长的人员,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分流出来,面向市场,领办、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研究生、大中专生以及留学归国人员到这类企业工作或创办这类企业。鼓励离退休、辞职和社会科技人员投身民营企业的创业。

2、鼓励国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允许中小型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在核清资产的基础上,通过控股、租赁、拍卖或托管等多种形式,转为国有民营或民有民营的科技型企业。

3、引导中小企业增强研究开发、吸收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使其逐步成为科技型企业。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创办各类为农村提供科技服务的民营科技型企业。

4、支持、引导科技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社会公益型研究和服务机构要发挥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大力兴办科技咨询、信息、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民营科技第三产业。对广大科技人员兴办的科技信息机构,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5、根据科技经济现状,瞄准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动民营科技型企业开发和经营技术密集产品,发展高新技术,形成新兴产业群(带),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较好的县(市、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创办民营科技工业园。

6、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之间、民营科技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相互参股、兼并及收购等方式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综合实力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规范管理,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

7、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宏观指导,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并及时解决它们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级政府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科技、财政、工商、税务、劳动、人事、经贸委、银行等部门参加的民营科技型企业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局。各有关部门以及政法机关要以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为己任,密切配合,搞好配套服务,为其保驾护航。大力扶植技术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民营科技企业,对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各地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和奖励。

8、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归口管理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落实政策,组织好年度民营科技型产业计划的实施。负责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综合统计、项目申报、纠纷调解、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及在民营科技型企业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认真做好企业的认定、登记、统计、年检、人员培训、项目立项、成果鉴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等工作,协助办理人员出国(境)、技术进出口、贷款事项等。

9、适当放宽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申办条件,允许新办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实行营业执照预备期。凡市内外人员在**市范围内新办个体、民营科技型企业,凭身份证即可办理有关手续,有关部门要做到随到随办,只收工本费。个体、民营科技型企业经营场地确有困难的,可以创办人的家庭住所为注册登记的经营场所。申办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或符合条件申请转为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其他企业,首先应到当地科技局办理审批手续,领取《科技企业证》,然后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其他手续,方可纳入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范畴,并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对由个人集资、领有集体企业执照,实行个体、合伙、私营经营方式的,应据实重新登记认定。

10、具备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可按《公司法》将其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今后新办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产权,健全制度。各地在确定产权时,应允许科技人员以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成果作价入股。企业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

三、落实政策,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环境

11、改革人事管理。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通过调转、辞职等多种形式到民营科技型企业工作的,原住房待遇可保持5年不变,工龄连续计算,保留其档案工资。国家计划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自愿到民营科技型企业工作的,可由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所在院校联系,经双向选择和当地人事部门同意,报毕业生分配部门批准,可办理派遣手续,保留公职人员身份,工龄照算。留学归国人员来我市创办这类企业,其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项目,在资金安排上给予优先支持。具有大学以上文化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外地科技人员来我市创办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经归口管理部门认定,可优先调入落户,并就近对口安排子女入学入托,学费标准按城镇户口同等收取。在民营科技型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可向归口管理部门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职称。

12、广辟资金来源。各级金融部门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项目等贷款要给予大力扶持,对以土地、房产抵押贷款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有关部门应从简办理贷款抵押手续,按收费标准的50%收费。各级财政周转金要扶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市级科技三项经费每年划出相当部分用于实施市民营科技型产业发展计划,依照财政周转金管理有关办法实行全额有偿使用。

13、对现已投产的生产性民营科技企业和新办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税费征管,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府发[20*]20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浙江经验加快经济发展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的通知》(*府发[20*]22号)等文件有关条款执行。民营科技型企业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新办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所得税优惠,可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民营企业的意见篇2

激发创业热潮个体工商户转小微企业有补贴

《意见》提出,要采取激励措施,推动更多社会成员兴办经济实体,引导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并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掀起全民创业新热潮。对个体工商户转为小型微型企业,以及创办并稳定经营的微型企业,政府将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到2017年,安徽省力争万人拥有企业数、个体工商户数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和增长50%以上,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明显提高。同时,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强企工程,引导优质资源向优势民营企业集中,支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和企业家。

统计数据显示,安徽省民营企业规模近年来不断壮大,去年民营企业达到30.4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961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8倍和3.1倍。截至2012年,安徽省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6%,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1.8%。不过,同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的民营经济在规模总量、产业层次、发展质量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加大财税支持每年安排11亿扶持民营经济民企要发展,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支持。

根据《意见》,今年起,连续5年,安徽省财政将每年安排11亿元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转移支付方式直接安排到各县,用于充实县担保公司国有资本金,支持工业、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贴息、研发和担保贴费等。此外,对符合政府投资支持方向的民间投资项目,在中央投资项目、资金争取和省级政府性资金安排上,将享受与其他项目同等待遇。同时,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底前,对微型企业月营业额未达到2万元、日营业额未达到500元的,免征营业税;对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民间投资兴办的医院、学校自用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切实为民企减负。此外,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迁入我省的,3年有效期内不再重新认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在安徽省新设的股权投资企业,其所得税省级分成部分奖励给企业。

有关专家称,目前安徽省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受宏观形势、要素供给等因素影响,许多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据调查,与去年同期相比,安徽省23.8%的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出现下降,41.6%的企业利润出现下降,下降比例在20%至30%之间。究其原因,负担重是企业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拓宽融资渠道企业成功上市可获百万元奖励

《意见》提出,安徽省将全面放开投资领域。民营资本可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可参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亦可兴办医院、非义务教育、和社会中介机构……。在注册资本方面,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外,意见提出,允许注册资本货币零首付,可在法定期限内缴足注册资本。此外,允许使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未禁止,尚未纳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行业用语作为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表述用语。针对民企融资难、渠道狭窄等问题,也有了新的奖励措施。

根据《意见》,对于成功上市的企业,省和同级财政分别将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因上市而改制的企业,改制当年应补缴和辅导期内超改制前基数部分企业所得税,省和同级财政将按地方六成给予等额奖励。而对于成功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债务融资工具、中小企业私募债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的中小企业,财政部门将按发行额度3%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75万元。《意见》要求,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涉农、小型微型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确保两类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省各类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

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支持民企引进和培育人才

今后,在我省,民企大项目可优先拿地。在保障企业用地需求方面,《意见》也有明确要求。除了将民营企业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外,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将优先安排用tt地指标。同时,《意见》也鼓励企业节约用地。对建设3层以上标准化生产性厂房的,由同级财政给予一定补助。而对租用政府投资多层标准化厂房的小微企业,3年内给予租金优惠。为缓解企业用工难,《意见》提出,对职业中介机构为民营企业招人的,按签订6个月以上用工证明和1年以上劳动合同人数,给予120-25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而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也可获得200-1200元的培训补贴。同时,支持民企引进和培育人才。对民营企业引进省外两院院士、、百人计划、人员并签订3年以上合同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20万元的补助资金。并且,将民企的各类人才纳入享受政府津贴等优秀人才选拔范围。

为民企送来政策红包我省民营经济将走进春天里

刚刚出台的这份《意见》,为安徽民企发展带来了政策红利。3月7日下午,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发展的马鞍山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王青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这份《意见》的深入落实,必将大力促进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我省民营经济将走进春天里。

民营企业的意见篇3

积极引导

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较低不仅严重影响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也阻碍了其他相关产业的提升。所以此次出台的《意见》将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第三方物流服务领域作为重要内容。《意见》指出,“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投资从事社会化物流服务。这其中包括民间资本投资参与承接传统制造业、商贸业的物流服务外包,民间资本投资从事为商贸流通企业服务的共同配送业务以及鼓励民间资本加强与制造企业合作,投资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或与制造企业共同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此基础上,《意见》划定了接下来将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的重点物流领域。其中涉及快递、城市配送(含冷链)、医药物流、再生资源物流、汽车及家电物流、特种货物运输、大宗物资物流、多式联运、集装箱、危化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等重点物流领域。《意见》同时指出鼓励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物流合作,提高铁路物流运输服务水平。鼓励民间投资开展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值得提出的是,《意见》还提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物流基础设施领域。”其中包括民间资本投资运输、仓储、配送、分拨、物流信息化以及物流园区等领域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商贸功能区领域,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等转运中心设施建设。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建设铁路干线、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运通道和地方铁路、铁路支线、专用铁路、企业专用线、铁路轮渡及其场站设施等项目。“长期以来,我国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民营资本是很难进入的,而此次《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基础设施领域可以说是一个信号。”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汪亮表示,“在过去民间资本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兴趣也是很大的,只是大多数都被拒之门外。目前大多数物流园区的开发都是政府或者国资背景,民营企业想进入这一领域难度很大。”在汪亮看来,如果国家打算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物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那么主管的政府部门在工程项目的招标应该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倾斜,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国资垄断物流基础设施的局面。提到未来物流园区的运营,汪亮指出可以参考国外的模式,将物流园区出租给民营企业,使国企和民营资本按股份制共同出资,公共经营。

完善管理

在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举办的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有关问题座谈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提出了民营物流企业的“八盼”:一盼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二盼物流车辆便利通行;三盼优化投融资环境;四盼改革物流用地制度;五盼建立油价与运价联动机制;六盼扫清网络经营障碍;七盼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八盼“物流国九条”政策全面落地。这个提议得到了同时出席座谈会的16家民营企业代表的强烈支持。此次出台的《意见》,也对相关主管部门的管理上做了进一步完善要求。首先,《意见》指出要打破阻碍物流设施资源整合利用的管理瓶颈。鼓励目前只为本行业本系统提供服务的仓储、运输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利用,开展社会化物流服务。其次,《意见》着重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资质审批管理。长期以来,审批机制的繁冗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的步伐。国内某综合物流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多次遇到过设立分公司时遇到阻力,某些想设立分公司布局的地区却因为行政审批的因素而被迫搁浅。对此,《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清理针对物流企业的资质审批项目,逐步减少行政审批,积极为民营物流企业设立法人、非法人分支机构提供便利,鼓励民营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网络化经营。进一步规范交通、公安、环保、质检、消防等方面的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对于法律未规定或国务院未批准必须由法人机构申请的资质,由民营物流企业总部统一申请获得后,其非法人分支机构可向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获得。”而对于跨地区注册经营的民营物流企业,《意见》也提出了“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物流企业,在总部统一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和经营审批手续后,其非法人分支机构可持总部的文件,直接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免予办理工商登记核转手续”的便利政策。在融资渠道方面,《意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适合民营物流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民营物流企业积极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提高对民营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民营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民营物流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发展物流业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物流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最后,关于广大物流企业广泛关注的车辆通行问题,《意见》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物流企业车辆便利通行,要求各地在制定本地区促进城区物流车辆便利通行的管理办法时,要关注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对民营物流企业的物流车辆享受同等的通行证发放、进城停靠等便利通行政策。要依法维护民营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其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的意见篇4

一、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

(一)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用地问题。市直、各县区每年在省安排年度工业用地指标中不少于30%,用于解决民营企业发展所需用地。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优先安排主导产业特色明显、掌握核心技术,产业链长,税收好的民营企业进园,对该类有困难的企业购地款的30%可缓交1年。

(三)经市经贸、科技等部门认定在孵化期内处于创业期的研发、设计、创意型民营企业,其租用厂房的租金在1年内由当地财政给予20%补贴。

(四)构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厂房、土地供求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公布全市新供用地的规模、区位、产业引导要求等信息。

(五)除房地产开发项目外,民营企业可以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各类工商企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转让、转租和抵押按照《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00号)办理。

二、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六)建立融资担保机构风险补助机制。凡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融资担保,当地财政按每年月均担保额的0.1%给予补贴。

(七)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积极为民营企业创造条件,提供优质服务;重点培育5—8家上市后备企业,力争5年内有2—3家民营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八)引导创业风险投资参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支持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创业投资机构,对初创期民营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前景好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三、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和名牌战略

(九)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对创立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民营科技企业,在每年市级切块安排的科技三项费用指标中分别按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安排专项补助。

(十)鼓励民营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凡达到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标准的研发机构,由当地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的资金支持。

(十一)设立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和自主创新等。从2008年起,市、县区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作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对利用银行资金进行技术改造项目的,由专项资金适当安排贴息支持。对获得发明专利并形成生产规模的民营企业,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的民营企业在每年市级财政安排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奖励资金中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和5万元,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四、大力推动全民创业

(十二)创优发展环境。认真贯彻国家及省市有关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落实企业投诉机制和机关办事责任追究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大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激励民众创业和促进企业发展。

(十三)建立民营企业创业辅导基地。通过政府出资建设、政府与企业合作建设和企业股份合作建设等形式,加快建立民营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对企业合资建设的,政府应优先安排建设用地。

(十四)鼓励科技、专业人才创业。凡博士、硕士、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进入民营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创业的,在2年内由同级财政给予厂房租金5%的补贴。

五、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十五)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市县区政府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订立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骨干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结成对子,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

(十六)实施民营经济考核。民营经济发展指标列入当年经济考核,对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入库税收增速排名前列的县区实行奖励。

(十七)建立民营企业联系制度。市县区领导挂钩联系本地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密切关注民营企业发展,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十八)鼓励兴办投资融资、技术支持、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专业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服务。对为民营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服务机构,给予优先考虑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

(十九)大力开展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为企业家提供较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实施“紧缺人才培育计划”,每年组织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定向培育一批紧缺人才;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组织企业培训高素质经营性管理人才;举办改制、国内外上市政策法律法规解读等专题培训,培育企业资本运作专门人才。

(二十)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招聘服务。开展民营企业和技工学校的定向交流,通过订单培训、送教上门等形式,为民营企业招聘、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服务。帮助解决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技术人才家属户口迁入、子女入学等问题。

民营企业的意见篇5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云南省共有大型商业银行4家、政策性银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8家、城市商业银行3家、小型农村金融机构133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外资银行4家、村镇银行26家、小额贷款公司484家。

近年来,云南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将中小企业客户作为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来培育,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也在与中小企业的不断合作中实现了自身商业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了云南省金融部门的共识,并形成了金融与企业互动发展的“双赢”局面。

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仍不难看到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不少问题,“贷款难”“难贷款”问题依然很突出。一是商业银行和中小微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由于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经营模较小、风险高、平均寿命短,加之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的表面信息与实际有较大出入,经营与财务信息可信度较低。二是银行的专营机构不专营,专业队伍不专业。根据调查,昆明市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在近几年陆续设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部分银行还将该机构设置延伸到二级分行甚至支行,但目前大部分专营机构有名无实,既没有相对独立运作的机构,也没有专门从事小企业金融业务的人员,更没有单独配置营销资源和建立差异化的业务运作机制。三是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银行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系数进行评估,即使有风险系数方面的规定,也尚无统一标准。激励考核措施不够完善,负向激励过严。由于普遍缺少中小企业客户经理风险责任认定机制,使得经营部门不愿受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四是部分银行机构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不够。虽然近年来,银行业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开发了许多金融产品,然而目前的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在起点金额、利率浮动水平、担保要求、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方面仍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个性化的融资需求。因此,云南省急需探索并设立真正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专业性金融机构,即民营银行。

党中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2012年云南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深入实施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三大战略”,打响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主力军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就要设立民营经济自己的银行,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后盾。

2012年5月26日,中国银监会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民营企业可通过发起设立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201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中主要措施第一项为“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领域”;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总理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2013年6月29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提出“允许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2013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国家已经允许民营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如今,发起设立云南民营银行的时机已到,由云南省工商联尝试组织云南省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们筹划设立“云南省首家民营银行”是时代的必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力量,创新金融服务,填补金融领域服务的空白地带,改善中小微企业、“三农”贷款难的现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才能帮助中小微企业跨步发展。

云南省工商联成立于1954年1月,现在云南省设立县级以上工商联组织146个,乡镇分会、街道分会等基层组织567个,行业组织184个;全省工商联会员已达98635个,省会组织1643个,行业组织633个;企业家会员中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4212人。工商联系统汇集了云南省最具社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和优秀企业家,与其它机构或单一企业相比,由省工商联牵头,组织、策划筹建云南省首家民营银行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是省工商联会员几乎囊括了全省绝大部分优良企业,为筹建云南省首家民营银行提供了充足的股东筛选资料库。

二是省工商联在乡镇、街道设立分会567个,通过分会可以最快捷、最全面、最深入地了解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及创业者的现状,整合资源,进而探索新成立民营银行关于中小微企业、农民的业务创新。

三是民营银行的筹建必须有可以担当领头、指挥作用的组织,任何一家民营企业均不能担当此任,唯有省工商联才有充分的能力组织、集合各知名企业,秉承“公开、公平、公正、切实为民”的思想筹建民营银行。

民营企业的意见篇6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企业文化意识提升修身养性

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世人瞩目。发展民营经济已是我国不可动摇的经济政策。据统计,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民营企业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0%。2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但时至今日,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同时,加入wto之后,又面临国外资本的进入,竞争更加激烈的新环境。我国民营企业要再上新台阶和进一步发展壮大,尤其要成为立于不败之地的长寿企业,而不能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匆匆过客。而事实上,现在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都不过是昙花一现。有资料表明,“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每分钟就有9家倒闭,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不足10%。”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如此之低下,说明我们应当探寻新的发展思路和采取应对的根本之策。笔者认为,这一根本之策就是坚定不移地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本文着重阐明一种思路和可操作的举措。这就是大力提高中小民营企业主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使其着力提升三种意识和狠下修炼之功。唯有如此,中小民营企业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可靠基础。

1大力提高认同度

着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是支撑民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这一点在民营企业主中,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主中未必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可以说相当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主还未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更不用说提上议事日程。因此,提高中小民营企业主对于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实乃当务之急,也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起步之举。笔者认为,重要的是以下三个基本点的认同。

首先,是对企业文化生成定位的认同。所谓生成定位是指要弄清企业文化是怎样生成(或产生)及其发源于何处的问题。中小民营企业主应明确地认识到,企业文化与企业实体是共生的,如影随形,与生俱来,不是企业的身外物,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什么东西。率瞪希?患抑行∶裼?笠档牡???突嵊心持治幕??裣喟樗妗n蘼燮笠抵魇欠褚馐兜剑?磺衅笠敌形?蓟岱从吵銎笠抵鞯囊馐丁⑿拍睢⒓壑等∠颍?酥寥松?肺兜鹊龋?导噬险饩褪瞧笠滴幕?奶逑帧?梢运担?诰???讨械囊磺衅笠敌形??荚毯?牌笠滴幕?囊蛩亍v皇怯械恼讶唬?械囊??挥械挠胧本憬??械谋р惺厝保挥械奶厣?拭鳎?械钠接刮藁?鹊取r患移笠档钠笠滴幕?挥辛驾??郑?⑽抻形拗?稹u饩鸵?笾行∶裼?笠抵鞔哟窗炱笠档亩?椴???逼穑?鸵?伎急酒笠档奈幕?ㄉ栉侍猓?鸵??淠扇牍婊??校?岬揭槭氯粘躺侠础?br>

其次,是对企业文化功能定位的认同。所谓功能定位就是认识企业文化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或解什么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企业员工可以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满足感,并进一步寄托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及物质的追求。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及升华员工与企业甘苦与共的精神境界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又是企业主实现自己价值追求的利器。企业主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是获取利润,而这恰恰是企业文化在凝聚人心和激发员工活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有助于企业主实现这一价值追求。至于企业主更高的价值追求,如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或者创建民族品牌等等,就更要靠企业文化在激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了。

第三,是对企业文化发展定位的认同。所谓发展定位,就是认清企业文化的前景问题。建设企业文化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权益之计,还是支撑企业永立不败之地的根本对策?中小民营企业主一定要认识到,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实际上取决于企业主自身对企业文化功能的坚定信念。我们如果从总体上思考,可以认为企业文化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立业之基和活力之源及灵魂之所依。作为立业之基的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其凝聚功能来实现。作为活力之源的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其导向功能来实现。作为灵魂之所依的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其价值功能来实现。它们都被一个基本的文化精神所决定,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当代,科学发展观是渗透于各种企业文化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也就是在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结合本企业的具体实际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对企业文化发展定位的认识,实际上也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念。

2提升三种意识升华一种精神

中小民营企业主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无疑为企业文化起步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认识基础。但同时还必须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本企业的兴衰,同时这还是一种社会责任。中国民营企业质量论坛2005年钓鱼台宣言明确要求:“树立诚信经营意识。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观念,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公平竞争,依法纳税,严格自律,树企业良好形象,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虚心接受公众监督。”这就将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摆在了中小民营企业主的面前。毫无疑问,中小民营企业主应当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来推进本企业的文化建设。

《2006-202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12月17日)制定的“以人为本,铸造和谐;诚信为基,创新为魂;打造特色,彰显个性;积极引导,逐步推进”的32字指导方针,为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操作指明了基本的要领。落实这一指导方针,关键在于中小民营企业主身体力行的操作。可以说,中小民营企业主认同企业文化、强化责任意识、遵循指导方针,最后都必须落实到自己的具体操作上来。

从操作层面上说,中小民营企业主可以遵循这样的实际步骤:提升三种意识,升华一种精神。这大致上也反映了一家中小民营企业从初创到走向成熟过程中,企业文化的演进轨迹。

首先,提升老板意识。中小民营企业的创业者最初形成的就是老板意识,如此才实现了他们向老板这一角色的转变。老板意识的核心是成功或成就感。这也是老板们普遍的心态。但是,中小民营企业主如果仅仅停留于此,则难有大的作为。因为老板意识的最大局限,就是蕴含其中的霸气和土气。霸气者,就是唯我独尊的傲气,“我是老板,我怕谁!”一切都是老板说了算,这就势必失去对企业员工的亲和力,造成两者之间的思想屏障。所谓土气,主要是囿于本土观念,坐井观天,往往缺失科学的理性。因此,需要将老板意识加以提升。

其次,要将老板意识提升到经理意识上来。经理意识的核心是责任意识。作为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必须要对企业的发展和对员工的自我发展负责,以及对企业与环境的协调负责,实际上担当着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可见,提升到经理意识,是对小打小闹的老板意识的升华,是对老板专业管理能力的挑战。

但是,经理意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精于理事,而疏于宏观思维;多着眼于现实,而缺少远见和浩然大气。因此,不能停留在经理意识阶段,还要加以提升。

第三,将经理意识提升到企业家意识上来。所谓企业家意识:一是专业意识,是经理意识的升华;二是宏观意识,能以小见大,以现状预测远景;三是学习意识,企业家不仅自身学习能力超强,且能引领员工创建学习型企业;四是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应成为民营企业家始终不渝的追求,激励员工创新则成为其天职;五是亲和意识,民营企业家要有由素养、品性、风范和魅力聚合而成的亲和力,这是为员工所折服的个性魅力,也是员工甘愿与企业风雨同舟的感情基础。如此,中小民营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还必须将企业家意识升华为独具个性特色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指以企业家个性魅力为基础而形成的,独具本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与氛围,并融入了民族和国家意志的一种精神。是该企业无可代替的无形资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构建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元素:一是由企业家个体素质、品位涵养、德性操守、学识能力、气质风范及对环境的影响力等诸多因素综合形成的个性魅力,它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和基质;二是由前者促成的、独具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由其形成并体现于员工身上的浓厚的文化氛围;三是融于企业文化之中的民族和国家的意志,这是企业家精神最高的价值追求和体现,例如,创造民族品牌,正是民族和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

我们强调中小民营企业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定要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这是否意味着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呢?我们认为,虽然不能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但是,没有企业主个性的彰显,不具有企业家个人魅力的企业文化,是缺乏生命力的。这样的企业文化难于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有学者认为:“民营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企业家个人魅力的化身。”一位研究海尔企业的专家也说过:“海尔文化实际上就是张瑞敏本人人格和智慧的外化。”无数事实表明:成功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优秀企业家个性和人格魅力的凝聚。

3狠下修身功夫

首先,立志。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中小民营企业主应有做一个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追求,否则,难于成就大事业。并且,志当成高远,因为修身养德,明志才能致远。“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因此,民营企业家要做强做大自己的企业,那就要以修身为本,以立志为修身之始。

其次,谋断。科学决策,多谋善断是民营企业家成就大事业的必要条件。这就要靠广博的知识积累、新奇的创造意识、善于听取各种意见、明晰的认识和主见,以及果敢的魄力和气质。这一切都可以在民营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积累。“谋贵众,断贵独”,应是民营企业家终身可鉴的古训。

第三,精业。精通于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有关的专业知识,是中小民营企业主走向成功的基础。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家必须刻苦学习,学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学习经济、管理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有关的科技知识;尤其是学习如何立足于社会,做一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社会和人文知识、精于谋事、善于待人,且具有人格魅力并能以其亲和力和凝聚力来影响他人的人。可见,“精业”是对民营企业家全方位的素养要求。“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的古训值得民营企业家终身铭记。

第四,用人。知人善任是中小民营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用人问题上,民营企业家首先要克服一些思想障碍和偏见。因担心外人不可靠,就将三亲六眷安排在企业的关键岗位而不虑其力所不及;因担心大权旁落,就一切自己说了算。如此等等,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这样的民营企业又岂能长期兴旺?可见,民营企业家对发现和培养企业人才负有首要责任。要善于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中吸取养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如“天地之性人为贵”;“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等)、求贤若渴的意识(如“大人之务,在于众贤”;“贤者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等)和善于使用人才的谋略(如“智者取其谋”;“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等),以及正确处理相互关系的方法(如“和为贵”;“贵明不贵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等)。

第五,奖罚。奖罚既是用人的一种手段,也是对中小民营企业起重要作用的经济政策措施。如何运用奖与罚即激励的手段来提高民营企业的营运效率,也是需要民营企业家下一番工夫的。古人云:“天下治者,奖罚而已”。也可以说,企业盛者,奖罚而已。而要使奖罚收到实效,就需要从有关古训中吸取养料,如奖罚要严明(“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奖罚要得当(“赏当其劳,罚当其事”;“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以无罪”)及赏罚不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等。

第六,人生品位。人生品位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中而具体的体现,也是影响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家应有自己人生品位的追求。其实,民营企业家的谋断决策、用人理事、创新经营和待人接物,乃至情趣爱好等方面,无不反映出人生品位的追求。因此,人生品位的修炼无处不在,事事可求。中小民营企业家牢记以下古训,定会大有裨益。如:“以情恕人,以理律己”;“气象要高矿,不可梳狂。心思要缜密,不可锁屑。趣味要冲淡,不可枯寂。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4结语

中小民营企业的长盛不衰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支撑。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形成,关键就在于民营企业家德与行的终身修炼。我国杰出的民营企业家也必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安娜.中小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6(2)

2胡秀俊,朱鹏.影响和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内部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3)

3吴云贝.温州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理性对策[j]经济师,2006(1)

民营企业的意见篇7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企业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稳妥地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3823亿美元,当年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651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了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国企业境外投资也面临着境外投资中介服务体系还不成熟,企业相对规模小、实力弱,国际化专业人才匮乏,跨国经营经验和企业文化融合能力不足,缺乏长远规划,无序竞争甚至恶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等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国际上对我企业正常投资活动的疑虑日渐增多,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限制性措施和政府干预风险也有所增加,境外投资风险防范和权益保护问题也愈发突出。《实施意见》的出台,将为推动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实施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18条政策措施。具体包括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要加强规划指导和统筹协调,做好境外投资投向引导,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决策水平,指导和规范境外经营行为;落实和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深化海关通关制度改革;健全境外投资法规制度,简化和改善境外投资管理,改进和完善外汇管理政策;提升经济外交服务水平,健全多双边投资保障机制,提高境外投资通关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信息和中介等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实施商标国际化战略;健全境外企业管理机制,完善重大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境外人员和财产安全保障。

《实施意见》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广”,涵盖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各个主要方面。对于民营企业比较关心的规划指导和投向引导,按照国际惯例的财税、金融和保险支持政策,简化和规范审批手续,做好投资保障和综合服务,加强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二是“新”,体现了积极结合新形势、新情况,以开拓创新的态度来促进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发展的工作思路。比如积极探索以境外股权、资产等为抵(质)押,为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提供项目融资;对符合条件的高资信民营企业的通关货物办理快速验放手续等。三是“实”,根据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比如文件中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家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的重点方向,有利于民营企业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经营发展需要开展境外投资;结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出支持重点民营企业结合境外投资项目需要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继续扩大人民币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使用。

民营企业的意见篇8

一、《若干意见》是在青岛会议、浙江调查的基础上酝酿而成的。

2004年7月底,国务院在山东青岛召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开始由国家发改委酝酿《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会议旨在集中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如融资难,审批难、用地难等等。会议重点是细化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有关允许民营营资本进入国家未禁止进入的基础领域或其他产业领域的内容。2004年8月,国务院总理到浙江省考察,8月28日在温州景山宾馆召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九位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参加了会议。会上民营企业家阅读和讨论了一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草稿,并发表了他们的意见.他们认为,如果文件草稿上的内容落实,将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二、民营企业和民蕾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若干章见》顺应潮流、领导潮流而出台。

2004年,全国私营企业已经发展到375万家,民营经济在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的基础上,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承担了超过70%的城镇就业,超过60%的工业总产值,超过50%的社会零售颧,超过40%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超过60%的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我国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有一个规范其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国务院文件,明确有关的政策规定,使这支高速成长的重要经济力量的发展更趋理性,宏观环境更好,继续保持快速和协调发展的态势。

三、《若干意见》具备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早在党的十五大上,就提出了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志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在中国共产党80周年的讲话中,同志就已经提出,非公有制经济的广大从业人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又前进了一大步。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要求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这个《决定》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决定》要求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决定》还要求,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同时要求,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从以上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国务垸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庄我们党一系列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非公经济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若干意见》必将极大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

正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指出的,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在当前,加强对《若干意见》的宣传,为非公

民营企业的意见篇9

今年9月26日上午,河南省新密市郊区,煤矿老板王志军像往日一样,带领着四个工人下井检查、维修设备。这家年产量20万吨的煤矿目前正在参与郑煤集团的兼并重组。“已经签订了兼并重组协议,正在进行资产评估。”王志军说。

从今年3月份开始,河南省就一直在推进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陆续出台了多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办法。与此同时,来自中央层面的兼并重组政策也在不断完善:9月6日,《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提出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9月16日,证监会公布《并购重组共性问题审核意见关注要点》。在此大背景下,不仅是河南煤炭行业,全国各行业都有可能再掀兼并重组高潮。

近年来,各行业关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层出不穷,但收效甚微――拉郎配、被兼并企业水土不服等现象不断出现。“以前关于兼并重组的政策意见,主要是从部门、行业的角度出台的,而此次的《意见》是从国家整体层面上对各部门、各行业兼并重组的指导。”国企改制重组专家、上海天强顾问管理公司总经理祝波善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种质疑声音不绝于耳:新一轮的兼并重组,会不会像前几次那样效果不佳?

市场主导

当下,兼并重组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而兼并重组的主导方向成为成败关键。《意见》明确提出,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和激励企业自愿、自主参与兼并重组,坚持市场化运作,防止拉郎配。

“目前,我国不少行业的突出问题是企业规模小、发展散乱。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创造良好条件,更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企业兼并重组才能够更加顺畅。”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辛仁周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曾建平认为,这次出台的《意见》与以往兼并重组政策的最大不同点,就是试图打破拉郎配的怪圈,引导企业自由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兼并重组。“这就像两个人的婚恋,现在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

不过,也有人对兼并重组中市场主导原则的落实持审慎态度。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曾节胜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钢铁企业的兼并大多是拉郎配式的,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很少。他认为,《意见》的导向是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被整合企业的利益,但还要有配套的实施细则,否则操作性仍不强。行业整合、行业集中度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

王志军的煤矿被兼并,是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进行的。最初他有抵触情绪,“被兼并后,一些眼前的赚钱机会就没有了”。经过与当地政府以及郑煤集团多次接触后,他意识到,“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而且在技术和安全生产方面,我们与大企业之间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兼并对于我们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辛仁周说,一些“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企业应转变认识,从长远考虑,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及行业发展特点,主动参与兼并重组。

“《意见》对谋求更大发展的企业来讲,多了一个选择。”曾建平说,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借助这个机会,借力发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利益分配难点

新一轮的兼并重组难点依然不少,特别是跨区域企业重组。

近年来,宝钢重组包钢等跨区域企业重组,鲜见成功案例。曾建平认为,兼并重组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他说,跨区域的企业重组涉及财税的分配问题,由于一些被重组企业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地方政府不愿放手,使得兼并重组无法顺利推进。

部门间的利益协调也是问题。祝波善说,《意见》附上了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各个部门的分工体系,从一个侧面说明各个部门的利益是很难协调的,“这也是目前的制度”。

《意见》中称,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地区间可根据企业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签订企业兼并重组后的财税利益分成协议,妥善解决企业兼并重组后工业增加值等统计数据的归属问题,实现企业兼并重组成果共享。

然而,一些分析人士对该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不乐观。“这是很不具有操作性的一个规定。市场经济下,如果企业之间自愿兼并重组,地方政府凭什么阻挠人家?地方政府直接参与利益分配的谈判,这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曾建平如此评价。

跨区域兼并重组,需要打破地方壁垒。辛仁周直言,在一些地方,兼并重组要经过多个审批程序,客观上给企业的跨区域兼并制造了一些困难,限制了外地企业到本地的兼并重组。

民企机会?

在新一轮兼并重组中,民营企业的参与机会、程度如何,也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

《意见》中明确表示,放宽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切实向民营资本开放法律法规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放宽在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入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相关领域。

不过,一些专家并不太看好民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进入垄断行业的机会。“《意见》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但是制度性的障碍仍然存在,民营资本的问题依然很难解决。”祝波善说:“就像我国虽然制定了《反垄断法》,但同样解决不了垄断行业的改革问题。”

他认为,《意见》的出台反倒可能进一步加强“国进民退”的趋势,特别是在钢铁、水泥等资源型产业,国有企业或将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攻城略地。

祝波善表示,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就算撇开制度,在资本、规模上并不占优势的民营企业要想进入一些垄断行业,也并非易事。

对此,曾建平有着相似的看法:“一些国有垄断企业的规模已经足够大,民营企业想兼并它恐怕不可能。民营资本进入一些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已经很高。”

民营企业的意见篇10

文件明确了宽带开放的首批16个试点城市,试点时间为3年。“征求意见稿”还对参与试点的民营企业作了严格的资质要求:认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2000万元人民币,且要有3年以上电信行业从业经验,企业技术负责人应当有8年以上宽带网络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

宽带网络正推动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工信部放开宽带接入市场,鼓励民资进入是在响应政府盘活存量资本的号召。

去年8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旨在加强战略引导和系统部署,推动我国宽带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满足电子商务、云计算和物联网以及外包服务等新兴业态的发展需要。而在《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中,政府要求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灵活、创新的优势,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宽带接入市场,促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和业务服务水平提升,打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国内宽带市场一直被两大电信运营商垄断,尤其是中国电信,在宽带接入市场拥有绝对的霸主地位,在南方大部分小区,只有中国电信的宽带接口,用户的选择权被剥夺。而长期以来的垄断格局,导致了我国平均网速在全球处于比较靠后的水平。根据知名CDn企业的《2014年第二季度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韩国以24.6mbps高居平均连接速度榜首,中国的平均宽带连接速度仅为3.7mbps,在全球排在第73位。

政府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宽带市场,有望激活我国宽带市场的竞争力,打破国内宽带市场“南电信,北联通”的长期垄断格局,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权。同时,也有望提升宽带的平均连接速度,降低我国的宽带接入成本,让消费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接受更好的服务。

但这是否意味着能打破国内现有不健康的市场格局?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国内虚拟运营商就是前车之鉴。目前,国内拿到牌照的虚拟运营商有几十家,但在市场拓展上基本处于停滞局面,而置身其中的企业大倒苦水。这除了170号段自身不成熟外,运营商转售成本过高(每条短信批发价高达7分钱),人为设置藩篱,也导致了虚拟运营商业务开展受阻,无利可图。

虽然这次“征求意见稿”规定,基础电信企业要按照公平合理、平等协商的原则,积极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不得与民营企业签订含有排他性条款的协议;在向民营企业提供相关宽带网络资源时,其服务质量应不低于自身业务服务质量,相应价格应与民营企业平等协商确定,并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但由于民营企业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地位明显不对等,业务话语权完全掌握在后者手中,因此,一面倒的态势决定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变形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