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十篇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十篇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3:23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篇1

近年来,市中区人事局从建设服务型机关出发,紧紧围绕“人才强区”战略,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采取多项措施,为发展民营经济创造良好人才环境,促使民营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制订出台人才优惠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引进人才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有突出贡献经营管理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政策规定:对来我区骨干企业工作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所在单位月工资发放标准不低于1000元,并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关待遇;每三年评选表彰10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适时分批组织他们到发达地区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培训锻炼;每年评选表彰10名优秀高技能人才,举办2期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目前,正在研究制订《关于鼓励加快发展骨干企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人才优惠政策,为民企广纳贤才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类人才供需见面会。充分发挥人才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牵线搭桥。定期走访城区各类大中专院校,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生源数量、就业意向等人才基本状况并及时通报给企业。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为企业引进急需的人才。今年4月中旬,区人事局组织重点企业在西安理工大学举办了市中区人才专场招聘会,西安交通大学等20所高等院校的400余名应届毕业生参加,共与216名本科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9月份组织樱花五金、鲁鑫油脂、东宇机械、大道网络等骨干企业携112个岗位参加国际孔子文化节人才交流会,共有山东大学等16所院校的265名毕业生踊跃应聘,签定就业协议106人。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篇2

会上,恒力集团、中伟新材料、合力超市、朗玛信息、丹寨万达小镇、航宇科技、通源集团、老干妈、圣济堂制药、醉苗乡、白山云科技、长通集团、众一金彩黔矿业、董酒股份、泛亚实业、安达科技、贵阳比亚迪等17家民营企业踊跃发言,介绍有关情况,就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建议。XXX边听边记,逐一作出回应,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收意见建议,妥善解决好企业诉求。

XXX强调,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表明了中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从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XXX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我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民营经济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贵州深入学习贯彻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民营经济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XXX要求,要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破解难题、打通堵点,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形壁垒。要围绕企业和项目发展需求,把企业家满意度作为重要标准,持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要妥善解决好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涉法涉诉案件办理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要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多为企业办好实事、排忧解难。

XXX希望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贵商精神,强化科技创新,深耕实体经济,诚信守法经营,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发展,为贵州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篇3

(一)投资体制机制存在越位、错位与缺位

从体制机制层面来看,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政策环境还不够乐观。一些行业借助行政权力对行业实施投资保护、价格保护、政治保护。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力量实现排他性、独占性的垄断目标,从而无形之中为民营经济的投资准入设置了难以突破的“弹簧门”、”玻璃门”和“隔离栅”。从表面上看,并未限制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但实际上很少见到民营资金投入。最为明显的是经营性基础类投资项目,往往由政府部门组建的投资公司担任项目业主,诸如城建投资公司、交通投资公司、水务集团公司、城市公交公司、城市燃气公司等一批行政性垄断公司,投资主体单一化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金融等新型服务行业各类民间投资往往难以进入,即使能够进入也要受到一系列前置审批的严格把关,从而形成了金融业国家行政垄断的体制格局。此外,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社会服务行业属于特殊行业,需要由地方政府颁发特殊行业经营许可证,民营投资会遇到许多障碍。

(二)融资难现象十分突出

民营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融资机会缺、可选种类少、贷款期限短、融资成本高,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一是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十分严重。我国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市场上的银行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国有或集体银行为主,很少有民营银行,对民营企业存在“体制性歧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相当有限。加上不少民营企业没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缺少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因而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能贷到款的,其成本也相当高,利率可能是银行基准利率的数倍。同时,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相比于银行信贷,证券市场开放程度更低,对民营企业更加歧视。为此,一些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只好不计成本向民间借贷解决周转资金;或通过向内部员工借贷、与相关企业之间借贷、内部股份募集等自我融资的方式筹措中长期资金。这些方式风险大、稳定性差,使得民营企业难以利用其做大做强,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社会化服务不够有力

对民营企业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薄弱。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等现象仍然存在,政策交叉、重复、撞车现象严重,扶持资金投入量小、分散、低效;扶持方式沿袭了对国有企业的直接扶持方式,受益的仅是少数企业,政府政策效应未体现出普惠。同时,包括中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在内的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由于无法从正规渠道融资,不少企业被迫转向地下融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风险。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不成熟。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中介市场秩序不规范;商会协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功能上离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都有很大差距,行业覆盖面较低,多数企业得不到商会提供的服务,即使商会能够成立,由于没有相应的职能,其作用发挥也有限。

二、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问题的成因

(一)思想观念仍不够解放

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合法到合法、从异己力量到补充地位,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期间伴随着各种观念的激烈磨擦与碰撞。由于民营企业的自我发展在前,其法律地位被认可在后,使得对民营企业发展认识的滞后难以避免,人们在思想上还对民营企业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使民营企业发展无形之中受到了很多限制。同时,随着民营经济的日益成长壮大,在社会总资源有限,信贷资金、资本市场份额、投资机会、土地等资源分配不能均等的情况下,奉行效率优先还是所有制性质优先、公平原则还是区别对待原则来配置资源,政策上至今没有明确的条文。实践中,利益的天平自觉不自觉偏向国有企业。尤其是碰到一些涉及民营企业权益的实际问题时,相关部门常常推托应付,而不是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二)政策法规仍然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了各类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但在某些领域仍然歧视和限制民营企业的投资发展,特别是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市场准入原则,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垄断地位,明显没有给予民营企业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且中央制定的鼓励政策到地方之后,各地执行力度的差别很大,不少地方中央政策往往很难得到执行。各地虽然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支持,但出台的政策随意性强,临时色彩浓,缺少权威性和指导性,缺少对于民营企业所需的公平大环境的考量。

(三)行政性垄断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

一些地方和行业利用行政权力进行投资保护、价格保护、贸易保护与政治保护,行政性垄断现象较为严重。政府介入产生的保护性和排他性,使得民营企业难以突破投资“”,难以进入基础产业领域。公共服务行业设置了极为严格的准入限制,科教文卫等行业存在严格的审批制度,特殊经营许可证的颁发给民营企业设置了极高的门槛,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难以进入。

(四)金融机构缺乏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动力

民营企业自身不足使金融机构不愿意发放贷款。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存在信息不透明问题,难以向金融机构证明自身的信用水平。特别是民营家族企业,家庭生活资金与企业生产资金界限往往模糊,财务处理不够规范,导致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缺乏信任。有调查表明,我国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存活期仅3-5年,较高的倒闭率使金融机构主动回避贷款风险。金融机构自身原因也使其不愿意放贷。国有或地方商业银行信贷责任与报酬的不对称导致国有银行扶持民营企业的激励不足,信贷责任人宁可承担“存差”亏损的无个人责任风险也不愿承担给民营企业贷款的有个人责任风险。同时,金融机构发放给民营企业的贷款金额通常比较小,而贷款审查要求可能比国有企业的大额贷款更严,导致放贷成本高,收益低,不合算。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惜贷”行为。

三、优化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办法,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使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平等的市场地位。一是统一产业服务政策。在决定企业开办、土地使用、信息支持、财政贴息、税费征收、进出口等方面,政府应当制定不分所有制的政策待遇标准。产业指导目录应明确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以减少民营投资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二是统一企业扩张待遇。在企业兼并、入股、收购、整合的经济活动中,监管部门应提供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审批手续,债务处理、资产评估和职工安置等方面,民营企业也应该获得同国有企业相当的待遇。三是统一金融服务待遇。各级金融机构在贷款、结算、汇兑等方面应实行无差别服务待遇。给予民营企业在贷款融资方面与国有企业公平对待,不实行有歧视性差别化标准。用统一的价值评价标准服务各类企业股票债券发行,建立对各种经济成分公平的合法金融渠道。

(二)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

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一是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作用,加强其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地方性银行的发起源头是地方财政,所以其经营上本身就有扶持地方产业的倾向,易于为本地的民营中小企业服务。而且地方性银行具有经营方式灵活、市场反映敏捷的特点,有利于支持规模不大、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二是大力发展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非国有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有很强的向民间筹资和贷款的倾向,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而且,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有利于加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加速国有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从而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三是发展合作性民间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在发展初期,民间借贷的作用可能远远大于各种金融机构的作用。在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今天,政府应当合理看待民间借贷,加强引导,使民间借贷整合成科学合理合法的民间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快捷方便的资金支持。

(三)健全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强化政府服务民营企业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形成。一是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支持担保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积极发展互担保。二是务实搭建政银保企合作平台,促进银企对接。牵头组织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基地,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搭建融资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一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项目,推动民营企业集聚发展。组织有效开展政银担企融资合作洽谈活动、融资服务推介会、股权融资活动和投融资论坛等各种形式的融资服务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实现银担企对接。三是出台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示范机构认定办法,认定和扶持一批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示范机构,树立标兵,推广先进,促进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工作。

(四)重点推进基础领域及高科技产业的改革开放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篇4

突破樊篱,积极探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途径

农业银行白城分行地处吉林西部的白城市,是黑吉蒙三省(区)交汇处,经济状况相对欠发达。近年来,该行结合实际,在困境中积极探索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一是建立专营机构。目前,该行已经在各分支机构设置了民营企业金融部,专司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之职,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承兑、贴现、转账、财务管理、信息服务等新型金融服务,使其享受与大中型企业同等待遇,推进了近年来业务的发展。市行本级设立民营企业贷款中心,全辖共有6个支行,32个营业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业务支撑和金融服务。二是开发产品、简化流程。在产品方面,该行目前开发了民营企业信贷业务、民营企业简式快贷、民营企业自助可循环业务等等;在担保方式上,开发了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贷款、存货抵押、设备抵押、企业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在流程方面,优化了业务流程,评级授信用信一并进行,真正做到了低平台、短流程、高效率,适应小企业信贷需求短、频、急的特点,为民营企业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具体做法是:第一降低准入门槛。该行将单户授信3000万以下的企业视同民营企业管理,较银监部门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规定提高了额度,在评级和授信上提供一次。第二提供特色服务。对于刚成立或成长型民营企业,该行对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或私营业主提供个人助业贷款专门服务。第三提供特色品种。对申请额度500万元以下能够提供足额抵押担保的提供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在贷款过程中对企业实行免除信用等级评定,实现了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

白城市裕丰米业前身是十年前的一个米面加小作坊,当时通过调查该行洮北支行第一次给予50万元贷款扶持,从那时起,经过农行十多年的扶持,到目前在农行贷款余额已达9000多万元,该企业也已发展到横跨松原、长春的集团型企业,产品远销哈尔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主流市场。实现了银企双赢,是农行扶持的中小企业的典型案例。

目前,该行正借助加大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有利契机,一是对全市民营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逐户营销,对有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按照其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做融资方案。二是进一步创新金融品种,为民营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服务,如开办融资租赁、国内保理、国内信用证等业务。三是严格按照农业银行最新的收费标准,按规定减免小微企业的中间业务收费,降低其融资成本。

脚踏实地,因地制宜为民营企业办实事

(一)信贷支持方面:

1.建立民营企业信贷准入与退出机制,优化客户结构。对经营效益不好、技术落后、产品市场饱和、或污染严重、前景发展不好的存量民营企业进行限制、压缩和清收,把腾出的信贷资源用于国家支持、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企业。并将有效益、有潜力、产品有市场、有信用的民营企业做为重点营销目标,积极为其提供信贷支持。

加强授信及评级管理,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授信及评级服务。在为客户办理授信及评级业务时,重点考察企业信誉、发展前景及还款能力,科学确定民营企业授信审查指标,力求对民营企业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达到既能防范民营企业信贷风险,又方便民营企业得到贷款支持的目的。

积极与符合合作条件的担保公司合作。目前该行已与辖内“白城市财源外贸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展开全面合作。白城市财源外贸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隶属于财政局、注资5000万元的国有全资企业,自列入该行合作范围以来,已为该行私营企业主提供担保贷款1300万元。2013年,该行将继续与辖内管理规范、担保能力强的优质担保公司合作,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发展。

(二)非信贷金融服务方面

1.开放对民营企业办理业务绿色通道,对优质的民营企业上门营销并制定产品营销方案。积极运用农行多种金融工具,为民营企业提供非现金结算、理财、投资银行、现金管理客户端、电子银行、业务、国际业务等全方位金融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

2.加强与优质民营企业合作力度,为企业开办信用卡刷卡、分期付款等业务。该行将利用节假日机会,继续与辖内秋力电器、中润大厦、金百合超市等优质客户开展刷农行卡增礼品活动,增加该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利润增长。

(三)金融创新方面

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农行金融产品的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联系,努力获得政府支持,共同推进民营企业发展。一是建议政府要引导社会多方资金成立专业性的商业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目前白城市担保公司数量较少,且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担保能力十分有限,明显满足不了民营企业发展对融资的需求。二是创新产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在大力推广民营企业简式快贷、民营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银行汇票、贴现等票据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尝试突破以往传统的融资模式,增加国内保理、存货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林权抵押、物权抵押、国内信用证、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融资业务品种,以有效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拓宽企业投资渠道。三是适当放宽对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限制,对第二还款来源采取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组合的方式,合理确定贷款金额。四是积极探索以土地承包收益为抵押物的贷款方式。

(四)风险控制方面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篇5

关键词:民营快递;服务质量;企业竞争力

在国际上,快递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并且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快递业开始,该行业不断壮大,并以小批量、高价值、快速抵达等为特征的货物运输最为火爆。其中民营快递业迅速崛起,以上门取件、运作快速灵活、安全地将货物送达目的地为主要竞争优势,成为快递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民营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不仅受到外资快递业的介入和国有快递业的双重压力,而且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理念落后、规模小、资金不足、信息化技术无法顺应社会需求,这使得他们所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激发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矛盾,因此,民营快递企业必须准确分析市场结构找出自身缺陷,总结出发展对策。

一、民营快递现状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内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商业文件,私人物品、贸易样品的传递量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购物在国内迎来新高潮,这为快递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相关数据对比显示,2006年我国邮政体制改革时,快递每年业务量只有10亿件,网购规模为500亿元;到了2013年,快递业务量增长到92亿件,网购规模增长到1.85万亿元。2013年网购形成的1.85万亿元市场规模中,有近1万亿元是来自快递的支撑和保障;在快递92亿件的业务量中,有超过60%是来自网购。当传统的邮政专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快递需求时,国内民营企业,国际快递企业参与到这个领域中,使快递业出现多元化趋势,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多元共存,互相竞争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其中民营快递业呈现出以下几种情况。

(一)业务量增长明显

随着快递产业地位提升,外部环境逐步优化,市场更加开放透明,民营快递加速进入市场,加大建设投入,加快发展步伐,竞争活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更为充分的释放,业务量6年来增长8.2倍。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4年,民营快递业务量完成119.5亿件,市场份额为85.6%,实现业务收入1541亿元,市场份额为75.3%。仅2015上半年,民营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达73.9亿件,同比增长50.2%,对全部快递业务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6.7%;实现业务收入941.6亿元,同比增长43%,对全部快递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4.9%。

(二)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民营快递企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业务量以年均60%―120%的速度增长,尤其是近十年,每年以120%―200%的速度增长。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快递企业有上万家,从业人员已多达100万,其中民营快递企业数量最为庞大。与庞大的企业数量和市场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快递企业规模较小、业务模式单一、经营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十分突出。在美国,前四家快递企业占有95%的市场份额,而我国上规模的快递品牌超过20家,市场集中度较低。

(三)网点分布不均

民营快递中发展较好的企业大多分布在以上海为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东为首的珠江三角洲和以北京天津为首的环渤海湾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绝大多数民营快递网点未能延伸至乡村、偏远山区,即使是知名的快递公司也无法将业务拓展打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服务网络不够完善,使得业务范围受到一定的局限,从未影响了民营快递业的发展。

(四)无法与电子商务发展匹配

电子商务的发展已融入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追捧。民营快递公司主营同城快递及国内异地服务快递业务,承担了50%以上的国内异地快递服务和80%的同城速递服务。电子商务是民营快递发展的重要平台,一些快递企业为电子商务网站进行配送的业务占其总业务量的一半以上,但我国的民营快递企业机械化自动化设备落后,服务管理水平低,尚未搭建完整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无法达到电子商务对快递的要求。例如在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等购物节日中,快递企业出现爆仓、货物积压、送货延误等现象,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五)行业内竞争激烈

目前,民营快递企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两个:一是外资快递企业,如:联邦快递、联合快递、敦豪等,它们凭借着雄厚的资金支持,先进的技术设施,完善的全球网络信息系统和成熟的管理经验,抢滩国内市场。二是国有快递企业,如:国内邮政emS,它有着高效率、高品质的特点,服务更加周全优质,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而民营快递企业提供的服务有限,无法达到全面物流管理的要求,且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内容局限。民营快递企业在面临着国内外双重压力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增加服务网点、规范集散中心、加大运输工具投入。如部分民营快递企业为了提高营运能力,建立自己的航空公司,也有部分企业已建立快递专用的无线条码数据终端系统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民营快递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和相关对策

(一)服务质量问题分析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分散经营,基础薄弱,服务上存在诸多问题。在提供的物流服务过程中,从快件的收取到快件的派送,每一环节的服务质量都决定着客户对企业的评价,影响该企业的发展。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物流服务整体满意度仅为39.8%,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民营快递企业的服务表示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快件损坏丢失频繁、派送态度不佳、快递延误率高等方面,因此民营快递业需优化企业操作流程、转变服务态度、整改售后服务等。具体存在问题及原因如下:

1.快件丢失破损现象严重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民营快递企业服务过程中大多采取暴力分拣,导致快件损坏、丢失等现象频繁发生。据不安全统计,有近69%的消费者遇到快件受损的情况,12%的消费者遇见过数量减少问题,以及3%消费者的遇见过快件丢失情况。其中有近34%的消费者在一个月内遇见过3-6次的快件损坏或其他不良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快件总量日益增大,导致企业工作人员日工作量大,企业内部对快件大多采取扔、丢的方式装载,快件在运输过程中相互挤压导致变形、损坏等;虽然部分民营企业有GpS定位系统实时跟踪货物,但由于没有完善的快件遗失处理决策,遗失快件量不断上升,有些是因为管理人员的疏忽导致快件丢失,有些是因为价值高而被盗取,或是因为从业人员素质过低,将快件私吞等。

2.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恶劣

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54%的消费者对民营快递服务种最为不满意是态度恶劣。部分取件员,派件员或客服态度嚣张,不尊重客户隐私,不重视客户快件的安全。例如:某快递公司内部多次出现收件员随意玩弄客户要求递送的电子产品,甚至偷拿部分贵重药材等现象。42%的消费者认为这是因为从业人员素质低,10%的消费者认为是缺乏社会监督,另外有部分认为是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民营快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通常会选择一些知识水平低,个人素养不高,劳动力密集的人员来作为直接面对客户作为的快件员与派送员群体,企业对其大多不进行专门的服务培训,其服务质量意识薄弱,导致企业不能敏锐的察觉客户的潜在服务需求并对其做出反应。另一方面,从业人员素质低影响机械化、信息自动化等高科技的使用,导致很多业务只能由人工操作完成,出现不可避免的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问题。

3.物流服务及时性差

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仅有36%的消费者在投送快件时,能全部准时送达,而有56%的消费者偶尔会遇见快件延误现象,17%的消费者经常遇见快件送达不及时的情况。企业内从业人员对时间观念不强,当有客户需要寄快件时,网上预约或是电话预约完成后,有些收件员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内来接收快件,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会造成客户的经济损失,即使事后企业对此次服务失误进行服务补救,也会降低客户的忠诚度;当客户对服务不满意进行投诉时,投诉渠道基本上无法及时处理问题,推脱补偿事宜,增加企业负面影响。

4.行业标准缺失

民营快递业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流程动作标准化,设施设备标准化,服务形数标准化,以此权衡操作标准和服务质量,当成本与服务质量发生冲突时,要始终执行不计成本来保证服务质量,但我国民营快递业的诚信体制和行业管理检测尚不完善,缺乏自律性,服务质量低。因为快递业中只有邮政的经营列入国民经济统计系统,民营快递企业的业务并没有官方统计记录。民营快递虽然能够勉强划分在邮政的掌管范围之下,但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组织在实行约束,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服务机制没有标准。

(二)提高服务质量策略

针对民营快递企业服务质量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调查过程中发现消费者对民营快递企业服务质量改进的建议主要集中在货物保护、工作人员态度、和纠纷处理上。因此我认为企业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来对服务质量进行整改,改变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现有形象,汲取国有和外资企业的优点,并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1.提高员工素质

民营快递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客户,为了抓住市场,必须要以客户的满意为中心,迎合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企业一方面可以开展适当有效的员工服务质量培训,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到快递从业操作人员都需要强化服务理念,提升素质,企业将员工视为企业竞争力创造者,增加员工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提高员工服务客户的能力,通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健康的文化培养,维护企业形象,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给予员工合理薪资和制定奖罚制度,员工在该平台上实现自我价值,严格的要求自身行为并且相互监督,有利员工会自觉维护企业外在形象,增加客户满意度。

2.增加网点建设

增加网点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是提高快递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增加网点一方面意味着公司员工数量的增加,不仅能够顺应眼下快件量不断增加的趋势,也能有效减少客户与企业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意味着业务的拓展,突破地域上的局限性,有利于民营快递的品牌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例如快件能够面对面交至客户手上,能够增加客户内心的幸福指数,从而有利于客户与企业间更愉快的合作,促进企业合作。相反地,如果将快件放置点,客户需要在乱七八糟的快件中寻找到自己的物品,有时甚至会出现,快件被损坏或误拿的情况,增加客户纠纷。

3.加快响应速度

民营快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运输费用占据其很大份额,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快件投递速度,应该减少中间环节,合理规划最短路线,安排运输方式,减少运输行程和提高物流效率,做到准时收货,及时发货,尽快送货。另外还要优化服务流程,保持投诉和咨询电话的畅通,当出现客户纠纷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在客户为上的原则上处理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获得更多的客源。

4.培育企业增值服务

民营快递企业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提供各种延伸业务活动,通过增值服务,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这是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有助于提高快递企业的经营业绩,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企业可以建立快递服务o2o平台,不仅提供最传统的收发快件业务,也能让客户在寄收快件时能便捷地购买到当天所需品,让服务到家。

5.加强消费者维权意识

在快递业务投诉日益增多的今天,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消费者额维权意识,加强消费者的维权能力,电视媒体应发挥其监督作用,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曝光。消费者要充分行使好自身权利,例如:在货物签收过程中,坚持先验货后签字,当遇到货物破损或调换的情况,应拒绝签收,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结论

快递业作为我国的新兴行业,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流动需求,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但快递市场很不规范。其中,民营快递企业作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它的快速发展固然可喜,另一方面随着客户对快递企业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对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物流服务意识薄弱、物流过程效率不高、物流执行能力不强、物流管理不佳等种种问题以至其发展前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了解民营快递企业现状,理解物流服务相关知识,将民营快递企业和国有、外资快递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就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来赢取快递市场进行阐释,从而对快递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整改企业内风气,树立强烈的服务质量管理意识;制定快件明细,降低快件的损坏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反应速度,节约成本;开展员工培训,树立品牌形象;加强消费者维权意识,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最终实现快递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勇.中国民营快递现状和发展趋势[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67-71.

[2]韦福祥.物流质量评价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29-30.

[3]晏敬东.当前民营跨地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2008,(6):81-82.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篇6

关键词:民营快递企业优质快递服务协同联动发展

1电子商务对中小民营快递服务的需求分析

1.1电子商务发展劲头强势,各类新型电商模式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普及,无线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从事学习、娱乐、即时沟通以及消费活动,电子商务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早已不再新鲜,除了早期B2B、B2C、C2C这一类电子商务模式外,全新电商模式B2B2C、C2B2B、C2B也应运而生,有规模电商主体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在o2o领域展开比拼。除此之外,传统流通企业逐渐使用电子商务并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各种服务居家生活的新型商业模式已经出现,电子商务将成为重要的社会商品和服务流通方式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

1.2快递服务数量增速迅猛,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与快递服务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动关系,快递服务水平会直接映射到电商企业,给消费者造成最直接的用户体验,不论电商企业是否采用自营方式配送商品,快递服务质量、速度和水平都代表电商企业的服务质量,快递企业作为电商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企业存在着,成为电商服务的线下传递者,为电子商务活动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使命。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呈现剧增扩张局面,据统计我国快递业务量6年期间涨了4倍多,仅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92亿件,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快递企业电子商务件占总快件的80%,部分快递企业处理的电商件占总业务比率高达87%左右,毫无疑问,电子商务推动快递企业快速发展,快递企业已经迎来了快速扩张和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然而,快递服务在质上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电商企业需要响应速度快、运作成本低、包装质地上乘、服务人员业务水平高的快递服务,消费者需要的是用户体验完美的购物经历,所以不论是电商企业还是终端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要求早已不是按时安全送达货物的低水平需求,现有快递企业的服务水平不仅制约其本身发展,也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对快递服务的需求,因此部分有规模的电商企业为完善用户购物体验,更好地控制商品配送业务,纷纷自建配送体系。

1.3中小民营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能提供区别于规模快递企业的服务,因为客户对快递服务具有多样性,大型企业为节约经营成本,很难满足多样化、特殊性的市场需求,且大多数中小民营快递企业以加盟形式存在,既能满足规模快递企业快速扩张的需要,也能将快递的触角深入老百姓日常生活,结合地缘特色为消费者提供门到门服务,中小民营快递企业作为快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扩大电子商务的服务领域。本文就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以笔者所在地区中小民营快递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运作现状、主要矛盾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

2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运营现状与主要矛盾

2.1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运营现状。由于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不断增加,快递业务量随之不断增多,面对如此巨大的快递服务需求,大多数快递公司选择扩张道路发展其经营范围和领域。大部分快递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运作,造成目前快递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除顺丰速运以外的大部分快递公司以加盟制来扩张其市场规模,多数中小民营快递企业以加盟形式获得快递业准入资格,活跃在快递行业中,不同程度地为消费者提供快递服务。然而,加盟制在给予加盟商自主经营权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对加盟商的监督管理,也出现部分加盟商在资质不达标的情况下揽件、派件、违规操作、打价格战、恶意竞争严重、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服务效率低下,造成快递企业和电商企业双方经营风险高,终端消费者也将承担商品损失风险。其次,部分加盟商距离区域分拨中心位置较远,难以快速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作为分拨中心也因偏远地区加盟商的派件量过少而延迟中转派件,或者依靠零担货运企业将货物批量整包发送,货物送达的时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均难以得到保证。最后,部分加盟商不能作为某一品牌快递公司的铁杆粉丝,存在朝三暮四行为,片区加盟商会多家品牌快递公司的快件,快递服务标准不统一,仅仅只能满足消费者对派件或揽件业务的需求,快递服务难以精细化,快递业难以为电商企业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2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运作中的主要问题

2.2.1难以实现快递业务量的突破。部分中小民营快递企业难以紧抓电商大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有规模的B2B/B2C电商企业难以实现深度合作。由于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物流网点覆盖揽、派件区域范围有限,物流网点数目不足,不能满足电商企业对物流网络的需求,如果一票货物的派递需要多家快递公司中转才能完成,时效得不到保障的同时,多次中转难以保证货物的安全性,运作成本太高,加大了电商对货物投递的管控。与此同时,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因其自身经营问题,难以提高快递服务水平,因此,电商企业在选择快递公司时,往往不会选择中小民营企业为其提供快递服务。另外,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因其规模小,少有资金开展营销活动,目前每个月的广告投入费用过高,中小企业难以承担高昂的营销成本,自身提供的快递服务也不够精细化、个性化、贴心化,达不到以用户传播用户的口碑效应,所以中小民营快递企业也难以在业务量上实现突破。

2.2.2难以吸引风投获得资金注入。中小民营快递企业难以吸引投资者为其注资,主要原因是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自身资质条件不够,也不够重视企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多以加盟形式存在,存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标准不一致,网点建设不全面,恶意竞争激烈,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服务水平不能满足市场对快递的需求等问题,难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另外,获得资金注入的部分企业也很难将资金用于提高服务水平上,只注重短期利益,在固定设备投入、新技术引进、员工素质培训、改善工作环境、直营网点扩充方面投入少。

2.2.3难以提高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中小民营快递企业没有资金实力用以打造先进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使用率低,在手持终端、自动分拣系统、自动投件柜等设备投入方面投入非常少,日常工作中的通讯基本靠移动电话,难以做到送货提前系统通知,工作效率不高、差错率高,市场响应速度慢,据统计表明,目前消费者反映快递行业的热点问题主要分别是:快件延误问题占44%,投递服务问题占29%,丢失短少问题占16%,损毁问题占6%。消费者投诉的各类快递问题与快递业信息技术利用率低存在直接或者间接关系,快递业俨然以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并为社会提供基础揽派件服务。

2.2.4难以提供优质服务,不注重打造企业品牌。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更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固定设备投入少,业务辐射范围小,不能把高效满足用户需求作为企业每项活动的执行标准,难以做到认真分析用户需求、标准化业务流程、加快投递速度,难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快递服务。中小民营快递企业难以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决定其难以在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扩张企业业务范围等重大战略层面有所改观,企业大部分资源往往用于应对日常业务,难以得到长足发展,某些企业的运营甚至达到捉襟见肘、举步维艰的境况,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业务量不断锐减的经营现状,随时面临倒闭破产风险,这些现象难以稳定快递市场,更别提优化快递市场竞争环境。

3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对策

为了确保电子商务与快递企业协同共生发展,国家工信部、商务部先后颁布《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其中明确鼓励快递企业依托实体网络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上网下互动,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推动快递、零担企业提高网络零售的支撑能力,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加强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客户消费体验。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也为快递企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3.1与电商企业深度合作,扩大业务量。事实证明,快递企业揽派的电商件占快递业务量的绝对比例,因此,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可以结合区位优势,多与所在地区的电商商户开展业务合作,对业务量大的商户,为其购入相应设备,确保与业务量匹配的运作能力。在提供服务方面应尽量精细贴心,可以保证货物安全的情况下,通过个性化包装、设置方便填写的面单、快速上门取件、优惠的价格等方式,吸引电商商户。

3.2争取获得资金注入,改善经营环境。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在持续扩大业务量的前提下,争取各渠道资本为其注资,主要将资金用于为用户提供优质快递服务,改善加盟制难以控制加盟商违规操作的现象,改善经营办公环境,增加固定设备投入,强化员工素质培训等。

3.3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应注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打造精简高效的信息系统,将快递服务流程透明化,让用户时刻掌握物流信息,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快递操作流程,缩短交货周期,并且可以通过客服系统,为用户提供在线实时下单、查询、跟踪、投诉、退件处理等业务服务,为企业保持高的客户黏性打下基础。

3.4提供精细差别化的优质服务。首先,应该做好市场分析和服务定位,笔者所在地区属于物流不发达地区,除邮政emS以外,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辐射范围仅达到县一级,乡镇级别的用户难以享受到灵活方便的民营快递服务,对于城区用户特别强调派收件的及时性、准时性,对于时效、安全性、包装个性化要求高,对这部分用户可以为其提供高附加值的快递服务,因为成本对于这部分客户不是选择快递公司的首要因素;对于城区一般用户虽强调安全性和交货期,但没有第一类用户要求高,所以可以为这类用户提供一般服务;对于县级用户,可以选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来满足其对快递服务的需求,比如选择零担货运方式先将货物发往目的区域,再及时派件。

参考文献:

[1]酒景丽.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协同发展的策略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2]赵亚卿,庄佳芳.基于电子商务下的民营快递企业发展问题域策略[J].物流科技,2011(08).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篇7

一、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增强服务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服务第一要务的具体体现。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地位得到宪法及党和国家基本方针政策的充分确认。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丰富商品市场、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有利于拓展税源、增加财政收入。目前,民营经济在我区GDp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施“环境立区”战略、加快“品质之城、美丽之洲”建设的重要力量。

2、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践行执法为民的具体要求。检察权的性质决定了检察机关在执法实践中必须要高度关注群众需求,切实贯彻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新保护和服务民营经济的传统观念,实现检察工作与民营经济的主动接轨,是依法同等对待、同等保护和同等服务各类市场主体,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公正司法的客观需要,也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

3、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实现创新强检的具体途径。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就是要立足检察职能,深化“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致力于打造最优的平安法治环境;就是要坚决惩治各类犯罪,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化解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在为民营经济构建最优的发展环境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的同时,推进并实现检察工作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营造环境,保障权益,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4、优化公平诚信的竞争环境。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依法打击非法经营、强迫交易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严肃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行使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行政职能之便,向民营企业索贿受贿的行为,着力维护正常的市场管理秩序,为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参与竞争、市场退出创造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5、营造尊重智力成果的创新环境。立足创新型城区建设,以驰名商标、著名品牌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主动加强与民营企业联系,及时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引导企业树立知识产权理念,促进企业品牌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以及社会影响大、危害严重的知识产权犯罪,加大打击力度,保护企业创新成果。

6、构建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的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盗窃、侵占等侵犯民营企业财产、危害人身权利和民利的刑事犯罪。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整顿,抓好治安问题突出部位的综合治理工作,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

7、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加强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对于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应立案而未立案查处的,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及时依法立案查处。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工作,对于不正当履行侦查权,违法扣押、冻结、查封、强制划拨民营企业财产和资金等,加大监督力度,依法予以纠正。认真履行民事行政诉讼监督职能,对于民营企业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经审查认为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依法提出抗诉。严肃查处司法不公背后的徇私枉法等司法腐败行为,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改进方式,健全机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规范有序的内部管理秩序

8、拓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延伸进民营企业,适时组织警示教育,提高民营企业内部员工拒腐防变能力。开展送法上门活动,选派法律功底好、政治素质强的干警担任法律志愿者,深入民营企业面对面开展法律服务,强化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积极协助民营企业建章立制,堵塞管理漏洞,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9、建立健全与民营企业的联系制度。探索建立“检企共建”联系点,试行检察机关与民营企业联系制度,积极开展各种形式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的活动。完善检察长接待日制度,落实控告举报申诉工作首办责任制,妥善处置发生在民营企业内的涉法涉诉等问题。积极推行工作公开答询制度,释法解疑,有效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

10、健全企业损失追偿机制。努力减少犯罪行为对民营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对盗窃、侵占、骗取民营企业财产等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的同时,加大对销赃、购赃和窝赃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追赃。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积极发挥督促、支持职能,最大限度的挽回相关经济损失。

11、努力改进执法办案方式。在办理涉及民营企业和相关案件时,要按照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认真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慎重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和限制人身自由等措施,注重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品牌,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

12、积极发挥法律服务作用。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中,加强与民营企业沟通,认真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和要求,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检察建议和法律帮助,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企业困难和建议,增强企业信心,协助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强化素质,提升水平,努力提高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质效

13、积极推进专业化建设。落实办案能手和业务尖子培养措施,着力培养一批既懂法律又懂经济的高素质、复合型检察人才。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专业知识结构,将知识产权、金融证券和企业管理等纳入应知应会范畴,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检察人员参加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教育,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扎实的知识保障。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篇8

多年来,国家档案局始终把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需要,作为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部署。2005年,国家档案局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重庆召开了全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指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诚心实意地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2006年,三家又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几年来,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遵照座谈会精神和Ⅸ意见》要求,积极探索,真抓实干,与当地有关部门联手,诚心实意为民营企业服务,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提升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水平。概括来讲,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和开展档案工作

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档案意识是民营企业建立和发展档案工作的前提。只有让企业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有建档的内在需求,档案工作才能开展。根据这一情况,各地纷纷采取了有效措施营造建档、管档的良好氛围。江苏省档案局一方面通过向民营企业家发放公开信、发无偿服务通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等方法,宣传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则通过印发《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利用效益事例选编》,大力宣传档案工作取得效益的典型事例。上海、宁波、青岛等地的档案部门则主动联合当地工商联组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直接与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沟通交流,宣传档案的重要性,以引起他们对档案工作的共鸣。北京市档案局与市工商联联合,定期评比表彰“档案管理先进会员企业”,通过宣传典型表彰先进,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安徽省档案局更是积极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渠道,加强宣传民营企业建档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所有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宣传效果,使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逐渐由被动的“要我建档”改变为主动的“我要建档”。

二是制定办法和指南,使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有法可依

为了让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地档案部门积极与当地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印发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办法或指南以及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通知或意见。例如,北京市档案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市工商联联合制发了《北京市非公有制企业档案管理指南》,对民营企业档案的所有权、管理体制与办法、归档范围等做出明确规定,为民营企业规范档案工作提供参考。2006年,国家档案局等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后,福建省档案局认真贯彻落实,并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提出具体意见。通过制定文件,有力地保障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促进民营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根据民营企业需求,组织免费业务和技能培训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普遍面临着档案人员流动性强、业务知识少、技能水平低的问题,因而对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有较大的需求。各地档案部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开展座谈会的形式,充分了解民营企业对档案知识的需求,然后为民营企业举办有针对性的免费培训指导。浙江省各级档案部门本着“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宗旨,积极贯彻国家档案局提出的“服务先行”战略,举办档案专业岗位资格培训和各类专题业务培训,在此基础上,还应民营企业的具体要求,开展“菜单式”、“点播式”档案业务培训。2005年以来,全省共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460多期,共培训26500余人次的企业档案人员,受到了民营企业的普遍欢迎。2008年,江苏省档案局与省中小企业局、省工商联分工合作,由省档案局负责编写培训教材和授课,省中小企业局支列专项培训经费,省工商联负责发动联络民营企业并承担会务,三家联合启动全省民营企业档案知识技能免费培训工程。

四是变被动为主动,提供业务咨询和现场指导

为了诚心实意地服务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各地档案部门纷纷转变思路,增强主动性,由“等企业来求助”变为“主动上门服务”。大连市档案局利用大连档案信息网,设立政策法规、业务指导、留言簿等栏目,及时档案法律法规,介绍档案工作规范和标准,交流工作体会;开通相关业务处室的电子信箱,建立企业档案人员QQ群,及时解答有关建立、规范档案工作等方面问题。浙江省档案局的业务指导人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不顾冷遇,一次次上门动员、指导,现场解答企业档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民营企业主动提供无偿、优质服务。在2009年的“双服务推进年”活动中,浙江省各级档案部门还推出了一系列方便服务企业的措施,例如:设立业务技术咨询热线电话、查档服务热线电话;开辟网上服务,专家在线答疑;开通企业查档绿色通道,方便企业查档;根据企业技改项目的特点,简化加快民企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专项验收程序。

五是搭建沟通平台,组织档案业务交流

组织档案业务交流,搭建档案学术研究平台,也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内容之一。2005年重庆会议之后,天津、浙江两地率先成立了档案学会私营企业档案分会,一方面为民营企业建档工作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学术平台。黑龙江、海南两省在2006年分别成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建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同时黑龙江还创办了《黑龙江民营档案》杂志,档案部门通过档案协会和协作组的力量积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建立起了符合自身特点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档案工作机制。深圳市更是把组织培训和讲座等工作放手给市档案行业协会来做,通过协会促进民营企业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络,用社会力量、民间力量去推动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民营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和横向联系,推动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各级档案部门还提供了档案技术服务和寄存服务,例如,福建省档案局就为没有相关技术设备的民营企业提供档案缩微复制、消毒、修复、数字化加工等方面的服务,同时还为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企业提供代存、寄存档案服务。

过去的五年里,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努力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水平越来越高,档案管理日趋规范,档案利

用成效愈加凸显。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三十六条”),为民营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指明了路径、提供了保障。《意见》的实施对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挑战。

为了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研究探讨下一步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思路,国家档案局于2010年11月16-17日在厦门组织召开了“全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李和平副局长在讲话中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老“三十六条”文件精神,本着“与时俱进、督导并举;分门别类、联系多渠”的原则,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法制社会要求的档案管理。坚持“与时俱进,督导并举”,要求档案部门应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两个“三十六条”文件精神,切实履行政府部门职责。要认识到帮助、引导和规范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就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升民营企业素质,就是适应法制经济要求,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可信、诚实的竞争环境。坚持“分门别类,联系多渠”,就是要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地督促和引导。横向要联系涉及民营企业的有关部门,纵向要多系统、多渠道地向民营企业宣传档案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中的基础作用以及有关的法规要求。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篇9

论文摘要:本文从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外部生存环境改善入手,得出了优化民营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健全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是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健康、顺利发展的保障的结论。

1优化外部生存环境

2002年以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几次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把加速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当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把发展私营个体等民营经济纳入全省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但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总的情况来看,政府还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下大力气在外部环境上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条件,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基于当前现状,民营经济外部生存环境的改善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1转变观念,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体制环境。政府部门应尽快调整其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使一些经济活动如融资、市场准入等,改变过去由政府部门进行审批和监管的行政机制,使民营经济发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为民营经济发展创建一个符合时常经济规则的“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同时,政府应将民营经济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系统规划中,使相关产业政策、金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外合作政策等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并能够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安排,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科学合理、自由宽松的环境。

1.2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降低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门槛。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纪主体,根据市场公平原则来进行资源的交易和配置是其应有的权利。“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取消一切限制企业和社会投资的不合理规定,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各方面,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凡是对外国资本开放的领域,民营资本均可进入。这为我们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政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1.3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给予民营经济必要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保障。目前,由于没有明确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法律不予保护,或按民事纠纷处理。从立法的指导思想上来看,有关民营企业立法缺乏系统观念。近年来,我们逐渐革除了计划经济的立法模式,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责任方式来制定民营企业法,这在立法的指导思想上是一大进步。但是由于立法观念的改变并未反映出民营的特点,结果导致本应由法律法规特别予以保护的内容从已经颁布的法律文件中遗漏。例如:民营企业的财产权问题一直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头等难题。现代公司的资本构成以私有财产为一般,以国有财产为特殊,所以有必要强调对国有财产给与特殊的法律保护。1999年,哈尔滨市人大制定《哈尔滨市私营企业条例》,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也应及早制定《黑龙江民营企业保护条例》,使民营企业主敢于放胆放手从事生产经营。

1.4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财务融通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财政扶持。借鉴沿海发达省份及国外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对民营企业予以以下各方面的政策优惠与扶持:

一是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政府可利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法来给予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支持。二是财政补贴。补贴是政府为使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的某些方面(如吸纳就业、科技进步和出口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而给予的财政援助。政府可以采取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等形式对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扶持。三是创立直接融资渠道。设立“(二板市场)”和创业投资基金,直接为民营企业融通资金。

2健全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

2.1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民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包括紫荆融通、创业指导、技术支持、政策咨询、管理诊断、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应给予经费扶持和政策优惠。此外,政府要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为民营企业进行法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发挥政府于民营企业之间桥梁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在构建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上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2.2互助合作体系。建立互助合作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和更多的合作机会,扩大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民营企业合作辅导中介机构,使促进企业间综合性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该种机构通过宣传合作观念,举办合作资讯交流和管理经验交流会,策划各项合作方法并办理实质性合作,可在民营企业之间形成广泛的合作关系,造就富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群落。群落的形成可以促进民营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与协作,又能积少成多形成产品规模优势,从而对民营企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生产交易成本的降低带来助益。

2.3研发体系。黑龙江民营企业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期间,民营企业研发辅导体系对于提升民营企业的科技水平、促进企业升级、集团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民营企业谈发福到体系应由重点的支持民营企业科技的发展,可设立民营企业转向科技发展基金,将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有重点得像民营企业转移,以尽快改造民营传统产业,改变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装备落后、工艺落后、产品档次比较低的现状。研发体系在将成果迅速转化为民营企业产品的同时,还有利于加强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沟通交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2.4育成体系。中小企业育成辅导体系起源于美国,后经日本和台湾进一步完善,已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辅导制度。虞城中心是对中小企业提供可利用的空间(土地、办公室),共同的志愿服务(开放实验室和图书馆)以及金融、营销、经营管理等综合服务,主要队创乐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西扼住,预成中西医颁布以营利为目的,所以通常为官助民营性质。育成服务在黑龙江尚属空白,非常值得借鉴。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篇10

1.1民营企业的经济规模现状

*年以来,*民营企业的总体数量逐年增加,从*年的17097户,增加到20*年的38169户,20*年是*年的2.23倍,年均增长17.4%。20*年*民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为478.13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上规模民营企业有270家,比20*年增加36家,同比增长15.4%;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的有90户,比20*年增加48户,同比增长114.3%。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4户,比20*年增加15户,同比增长51.7%。

1.2民营企业的经济贡献现状

近年来,*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手段,投资总量由*年的4.62亿元,增加到20*年的52.54亿元,增加了11.4倍。民营企业还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兴主力,发挥低成本制造的比较优势,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累计进出口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0%。

1.3民营企业的就业规模现状

20*年,*省城镇从业人员比20*年新增24.8万人,民营企业新增投资与雇工人数为5.71万人,而国有单位、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却减少了2.73万人。*省城镇新增从业人员中,民营企业所吸纳的人数占到了23%。民营企业就业人数的稳步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良性互动,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1.4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现状

从行业分布看,*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商业服务业、农产品食品加工业、建筑业等12个行业中。其中建筑业企业数量连续四年居各行业之首,占全部企业的24.4%。在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中,*省民营企业仍处于空白。在经济效益的行业分布排名中,商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建筑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的营业收入位居前4位。

2*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障碍

2.1自身存在的问题

(1)资金约束。资金不足已经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年全国民营企业注册资金为61331.12亿元,而*省注册资金仅有478.13亿元,占全国注册资金的0.78%。*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自有资金较少,信用度低,缺乏担保,财务状况无法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民营企业的主要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员工筹措等,致使企业融资数量少,成本高,纠纷多。

(2)结构约束。*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资金技术要求较低的传统日用消费品生产服务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行业中。据《20**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商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建筑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的营业收入位居全省民营企业行业经济效益前4位。这些产业结构层次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小,而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外向型及民营科技企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所占比重仍然较低。

(3)人才约束。*省人才市场不完善,使得人才资源等软资源严重缺乏。突出表现为:①管理人才缺乏。企业人治的成分大,法制和文治的比重小;②技术人才缺乏。由于*民营企业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很难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20*年*民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4%,中高级技术职称

的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7%;由于人才因素的制约,*省大多数民营企业存在缺乏管理经验、对市场不够了解、技术水平低、人员素质低等问题。

(4)技术约束。*民营企业总体来讲企业规模小,技术层次低,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截止20*年,*省经科技厅认定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才有300多家,占*民营企业的总量不到0.8%,仅有少数企业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奇正藏药、海默公司的计量仪表等。技术力量薄弱导致*民营企业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初级产品加工比重大,潜在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5)企业家资源约束。企业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民营企业家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据第六次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3。3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0%,初中及以下的占16.67%,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这必然导致企业家对市场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能力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

2.2外部面临的障碍

(1)政策实施不到位。尽管“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的实施并不到位,软环境滞后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准入门槛仍然很高。在电力、交通、金融、卫生等将近三十个产业领域对民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②审批环节多,准入条件苛刻。民营企业在投资、生产和经营诸方面,仍面临较多的前置审批。③各种杂费政策不合理,税收尽管减少了,但杂费征收名目更多了。

(2)社会化服务平台不健全。社会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中介服务等。从*民营企业经营环境看,政府服务还不到位,社会化服务薄弱,没有形成有效机制。民营企业专业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缺乏深度,被服务的企业还非常有限,没有形成有效的服务支撑网络,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民营企业作用的发挥。

(3)思想观念滞后。*省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其原因在于社会对民营企业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虽然已成为主流,但仍然存在一些疑虑和偏见,思想不够解放。在对待民营经济问题上,部分人对民营企业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存在一些疑虑和偏见。一些干部也对民营企业发展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在战略上对发展民营企业重视和支持不够,缺乏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具体目标。

(4)中、东部民营企业的广泛渗透。改革开放以来,东、中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到优先发展,近年来,东、中部企业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金并逐渐向西转移,以*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为例:截至目前,浙江企业占*民营企业总量的48%,在*的浙江籍人口约18万人,每年销售金额达700多亿元。外来企业的广泛渗透会导致*民营企业出现资金外流,企业周期短等问题。

(5)国际性企业的进入。入世后,*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民营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面对国内发达地区的竞争对手,还要面对国际上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在产业选择、资源使用、企业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民营企业发展的起点更高。*民营企业起步较慢、实力较小,难以与国外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跨国公司抗衡。

3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扫清认识障碍。在全省努力营造一个关心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认识,认识到发展民营企业,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需要;是增强*经济实力的需要;是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对民营企业实行“不看性质看贡献”“不看成分看发展”的政策,通过各种表彰活动树立民营企业的正面形象,使其在“社会上有地

位,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发展上有保障”。

(2)建立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体系。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和方式。①搭建政府、商会、银行、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银企合作;②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机制,加大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实现企业低成本资本扩张和发展;③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立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全面提升民营企业信用度;四是加快担保体系的建设,构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信贷担保服务体系,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

(3)促进民企进行技术创新。长期以来,*大多数民营企业只热衷于在原有技术水平上通过增加资金和劳动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缺乏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应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①建立民营企业科技开发基金,通过采用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②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各类企事业单位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创办、领办民营科技企业。③鼓励民营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技术改造,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