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十篇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十篇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3:39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1

关键词:铁路;客运;安全风险;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189

1前言

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铁路系统的复杂化程度不断增加,一旦发生事故,其影响之大,伤亡之多,损失之重、补救之难,都是传统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所以铁路客运安全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铁路客运要实现安全管理需要采取相应的科学有效地管理方法,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强化安全风险管理意识,识别和研判安全风险点,有效阻断风险发生的因素,对提升客运安全管理水平,维护广大旅客利益和安全,必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1]。

2呼和浩特铁路局客运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为了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形成安全风险常态化管理,呼和浩特铁路局制定了《呼和浩特铁路局客运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要求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风险控制常态化。

2.1安全风险研判

首先是风险识别,根据设施设备、作业组织、人员业务技能、环境变化、天气变化等情况,对每个岗位主要工作进行梳理,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预先判断,并识别每个环节存在的危险因素,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其次是动态研判,客运处、站段、车间都及时收集分析各类安全信息,动态掌握关键性、倾向性问题,并对典型事故、重大险情等进行深度分析,查找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研判确定安全风险,采取措施解决;最后是岗位明示,对于关键性及倾向性等风险,有可能导致C类及以上事故的安全风险全部明示到岗位,将风险变化情况及时告知作业人员。呼和浩特铁路局从风险识别、动态研判及岗位明示三个方面研判安全风险,覆盖全面、措施得当,可以将安全风险常态控制。

2.2安全风险控制

呼和浩特铁路局分别制定了客运系统一般C类安全风险控制表,客运系统安全风险项点及控制表。均从风险源、风险因素、防控措施、控制岗位等几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不仅给出了卡控措施,而且对于风险源的风险因素进行了预测,非常有针对性。例如,在站车进出站、上下车、候车检票、站台清理等环节组织不当,造成旅客严重拥堵、踩踏、追车、扒车、跳车、掉下站台等风险因素,制定了合理的旅客乘降组织方案,天桥、地道等重点地方有专人引导组织,加强安全宣传、疏导,组织旅客有序乘降,对重点旅客进行重点帮扶,及时清理站台、地道等闲杂人员等的防控措施。

2.3安全监管考核

呼局成立专门的安全风险管控考评领导小组,设立考评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局的安全考评工作。路局设立安全风险管控考评奖,划分奖励标准,作为岗位性奖金发放给每位在岗职工,若安全风险考核积分为负,按规定扣除相关费用,并将此部分费用作为二次奖励。通过奖惩制度,极大的激励了职工的热情,在工作中注重安全生产,履行职责。当然,安全风险管控的目的是从人员的思想上重视安全,排除安全隐患,解决安全问题,奖惩制度只是为了促进工作人员从思想上重视。

3加强铁路客运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

3.1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提升风险研判质量

风险研判应从制度细化、现场落实、管理措施、人员素质、质量卡控、作业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研判,逐项制定有效的卡控措施。在隐患排查方面,可将排查的风险点按发生的概率及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严重程度逐项评级,做到重点明确,全面卡控,不留漏洞。在风险识别方面,可引入专家头脑风暴的方法,将车间和班组的技术骨干汇集起来,对日常所遇到的风险或者根据经验所判断的风险,将这些风险整理成大数据库,从分析数据的角度,挖掘潜在的风险源,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提高风险研判的质量[2]。

3.2细化安全风险控制要求,落实安全风险责任

可根据实际情况,路局制定专门的客运安全风险控制表,从风险项目、风险源、风险因素、防控措施、控制岗位等多个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将安全安全风险控制责任到人。如果车站和列车上都涉及到的风险源,可设定公用部分控制表,然后针对列车和车站再设定控制表。此外,对于个别车站的客流组织、建筑结构等特殊情况不一致,可在统一的标准基础之上再制定适用于本站段的客运安全监管标准。

可设置专门的安全考评评分系统,从整体上去把握每个站段在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形成每个站段的评分系统和风险问题库,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问题的解决。然后再进一步设置全局的安全问题库,对于共同的问题,定期组织安全风险教育及业务培训,个别站段的突出问题,采用不定期的检查,突击检查,而不是每月一次的现场固定检查考核。

3.3重视客运安全文化建设,提升职工应变能力

铁路客运安全的技术保障只能实现最低层次的基本安全,安全管理和法制规定可实现较高层次的监管安全,但要实现最高层次的长效安全则需要唤起人们安全的本能意识。进行铁路客运监管的安全文化建设,使员工主动进行自我监督学习和对他人的监督,明确安全责任,严格自我工作要求,主动把安全作为工作的目标和宗旨。

对于一些在确保旅客安全工作方面总结出经验的路局和站段要进行表扬和推广,对于一些老出问题比较差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和考核。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教育广大铁路客运工作人员尽快提高对确保旅客人身安全的意识,把各项作业标准都与旅客人身安全挂勾,尽快改变以往把旅客人身安全重点放在善后处理上的观念。

4小结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及既有线的大面积改造,铁路将一如既往的做为我国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占据着重要的地位[3]。目前,一些铁路客运安全问题的暴露,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客运安全的重要性,而安全风险管理通过强化安全意识,研判风险点,有效阻断风险源,确保了铁路客运安全。

参考文献:

[1]滑艳.铁路车站客运安全风险管理[J].新西部(理论版),2012(29-30).

[2]王普.铁路站段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3(55-56).

[3]王蕊,蒋武新,仲夏夜.提高铁路客运安全的几点思考[J].科学论坛,2009(187).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2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内部控制;风险评价;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104-0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指出,注册会计师应该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控制,是指内部控制一个或多个要素,或要素表现出的各个方面[1]。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其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所以注册会计师考虑的并不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2]。所谓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结构及实施进行测试、调查、分析、评价的活动。它既是内部控制重要的系统性活动,也是评价、反馈、再评价的动态过程[3]。同时,不是所有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控制都与审计相关,注册会计师在确定一项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与审计是否相关时,需要做出职业判断。

一、文献综述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方法(accountingnumber-basedauditapproaeh)、制度基础审计方法(system-basedauditapproach)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方法(risk-orientedauditapproach)。风险导向审计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并不是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目前,它仍然处于发展完善中[4]。章振东提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实务中从以审计测试为重心变化为以风险评估为重心。审计i程序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相对传统审计而言,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5]。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由风险因素出发,从被审计单位整体上把握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为进一步要实施控制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做准备。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风险评估的起点,也是风险导向审计实施阶段的起点[6]。

为了满足审计需求,内部控制评价主要评价可能对财务报告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的内部控制,目的是判断其可信赖程度,发现企业风险领域,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审计程序以控制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7]。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首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提出了明确要求;2004年10月,CoSo委员会将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拓展为八个要素,包含目标设定、内部环境、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和监督,要求从这八个方面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多是关于理论的,张俊民、杨有红分别从会计和审计角度分析了内部控制的问题;李军训、陈静运用模糊数学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7];王留根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评价中,构建了使用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8];辜波、许纪校从理论入手,总结了制约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控制因素,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9]。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新审计准则全面渗透了风险审计理念,要求注册会计师将风险导向审计的观念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本文强调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性,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的了解,判断哪些内部控制循环存在较大风险,以便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并且,这种判断须贯穿于审计的整个过程。

二、层次分析法

内部控制各循环的风险涉及的很多因素都缺乏绝对的标度来测度,就是存在这样的绝对标度,也没有适当的测量工具来测度。在评价指标中,各个指标对总目标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可以用权重来表示。权重是由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程度确定。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沙旦(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就是将多因素之间的比较简化为两两因素进行比较,然后根据两两比较的判断来综合分析得出结果[10]。层次分析法运用的是相对标度,在处理问题时充分利用了人的经验判断,所以,本文采用此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建立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的计算来得出结果。

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价内控控制后,应对各个循环的风险作出大致的评价,而风险评价所包含的定性因素较多,难以定量描述。而层次分析法将决策者的主观定性判断进行定量化,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适合将多因素相结合分析,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内部控制各循环风险作出更准确的评价,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

三、实证分析

由于所处行业不同,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环境也不同,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等不同,其内部控制各循环所面临的风险就不相同。这里以某建筑公司为例,根据其内部控制各个循环建立指标体系,构建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权重,以判断哪些循环的风险水平较高。

(一)建立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建立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最高层就是该问题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也称为目标层;中间层是实现决策目标的中间环节;最低层就是可供选择方案的集合。本文的研究只是对内部控制各循环风险进行评价,不涉及方案的选择,所建立的结构模型不涉及最低层(如图1所示)。

图1内部控制各循环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二)构造判断矩阵

建立了层次结构图后,就需要判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结果需用合适的标度进行定量化以形成判断矩阵,表1列示了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

表1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

在做比较判断时,需利用上面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内部控制各循环风险(U)为目标层,与其下一层所属因素货币资金循环(U1)、采购与付款循环(U2)、工薪与人事循环(U3)、生产与仓储循环(U4)、销售与收款循环(U5)、筹资与投资循环(U6)、固定资产循环(U7)构成的判断矩阵。为了得到合理的权重,选择了三位对该行业有深入研究、对该企业进行了解且实际工作经验较丰富的测评专家。为了列示计算过程,以专家一给出的判断矩阵为例进行计算(如表2所示)。权重的计算,求出矩阵的特征向量w,,求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其中i=1,2,……,n。

表2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表(专家一)

主观判断可能存在不科学,如果,,,但,出现判断的不一致。因此,需要借助一致性检验。一般运用Ci(Consistencyindex)来表示一致性,,其中n为矩阵的阶数。Ci越小就越接近一致,Ci等于0时表示完全一致。评判的难度和矩阵的阶数有关,矩阵阶数较多时要用判断矩阵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Ri(Randomindex),表3给出了Ri的值。

表3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根据计算结果可得出随机性一致比例CR(ConsistencyRatio),,其目的是判断矩阵在一致性方面能否被接受。1阶和2阶判断矩阵总是完全一致性的,CR为0;当阶数大于2时,如果所得CR

表4其他专家一级指标一致性计算结果

表5指标权重平均值

由计算结果可知,三位专家给出的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CR都小于0.01,一致性都满意。平均权重计算结果显示,该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固定资产循环、生产与仓储循环,这几个循环存在较高的风险,则在实施控制测试时需要分配较多的资源和保持较高的职业怀疑态度;权重最小的是货币资金循环,则初步判断该循环存在的风险较小,在初步设计下一步审计程序时可将资源分配到风险较高的其他领域。

四、结论

本文在层次分析法的帮助下,建立了内部控制各循环风险评价模型,解决了在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时难以确定指标间相对重要性的问题,将模糊因素数量化。本文的内部控制各循环风险评估采用了专家打分法,即评估的数据来源于专家打分,得出的评价结果依赖于专家的素质、经验、技术等综合能力和专家对所评价项目的认知程度[11]。所以,在选择评分专家时,应考虑专家的资质能力和对该项目的经验知识;确定评分专家后,应创造各种机会让专家多接触评估项目,在一些基础数据和交流中增进对项目的认识,结合自身知识作出评价,为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实际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79-82

[2]李视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内部控制[J].财会月刊,2010,(4):65-66.

[3]王洪艳,刘静.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10,(8):80-81.

[4]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2):58-63.

[5]章振东.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财会研究,2010,(15):62-64.

[6]张书慧,王炳富.谈风险导向审计的几组概念间关系[J].财会月刊,2010,(4):74-75.

[7]李军训,陈静.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3):55-60.

[8]王留根.层次分析法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09,(1):98-99.

[9]辜波,许纪校.基于aHp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制约因素分析[J].会计之友,2010,(8):44-47.

[10]赫海.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2).

[11]孙建华.综合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在项目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9,(23):164-167.

theapplicationof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intheevaluationoftheinternalriskcontrol

QiUXin-zhi

(Financesection,Shanghairailwaybureau,Shanghai200071,China)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3

abstract:inthispaper,basedonthetheoryofriskanalysis,usingsystemsengineeringtheoryandmethods,buildingprojectriskearlywarningsystems,real-timetrackingprojectchangingtrendsofriskfactors,riskassessmentofriskstateandpromptlyissuedawarningtopolicy-makersunderstandandcontroltherisktoprovideinformationsupporttoensurethesmoothprogressoftheprojectaccordingtoplan.

关键词:企业;系统;风险预警;风险对策

Keywords:enterprises;system;riskearlywarning;risk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79-01

0引言

企业以项目为经营依托,以项目管理为经营的保障。开展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预防和化解风险的发生,将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已成为保证项目成功,创造最大效益的重要措施。防范和化解项目风险的重点在于事前预控,要做到有效的事前预控就需要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

1构建思路

项目风险预警系统构建思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展开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构建项目风险预警框架,监控风险因素的变动趋势,评价各种风险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进而向决策层发出预警信号并提前采取预控对策的系统。根据项目风险预警系统的组成原理及项目自身的特点,风险预警系统基本包括三个子系统即:风险识别子系统、风险评价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如图1所示。

2风险识别子系统

风险识别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项目所处的位置以及项目功能和特点辨识哪些风险事件有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征分类,最终整理成文档。项目风险识别本身是一个系统过程,同时,它在项目整个全寿命周期内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项目风险识别的关键是要树立风险识别分析的系统观。通常的采用方法有核查表法、工程项目结构分解识别法、因果分析图法、流程图法。风险识别的结果包含:①对于已识别的风险实施风险事件应对计划和措施;②对于可能性或损失相对较大的潜在风险必须加强监控;③对于项目风险发展变化的可能趋向需密切跟踪。

3风险评价子系统

为了获得客观的评价结果,可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Delphi法和模糊理论相结合,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使主观估计客观化。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即可以将某一项目整体作为评判对象,也可将该项目的部分即“项目元”作为评判对象。首先,结合所评判对象的自身的特点,构建评判指标体系;在建立风险指标体系时,应结合现有项目资料及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遵循完全性、客观性、简洁性、相对独立性、层次性以及可操作性六项基本原则科学分析、合理统筹。接后,聘请相关的专家对这些指标因素逐个给出评语,在对这些评语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评价对象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R;然后,再根据对风险评判对象的各因素的认识程度和侧重程度不同,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a,最终,可得到评判对象综合评判值C,即评判矩阵R与权重a之积。

险预警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是根据风险评价子系统量化的风险量C,判断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状态的警报。在该子系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管理者的经验,合理地划分风险预警区间,判断风险量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警戒状态还是危险状态。

4.1划定预警区间划分预警区间包括划分警区和确定警限。项目风险预警可分为五个预警区,即i区(低风险区)、ii区(较低风险区)、iii区(中等风险区)、iV区(较高风险区)、V区(高风险区)。对于项目风险评判等级一般采用5分制,即:“很好”,“好”,“一般”,“差”,“很差”,评判得分为5,4,3,2,1。于是得到评判向量C=[5,4,3,2,1]t。因此,若4

4.2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即监视风险因素的变化,细化风险应对措施,最终实现消除或减轻风险的目标。一般根据项目的特点及所处的环境不同,监视对象或重心会有所变化,通常将研究项目质量、进度、造价和安全作为监视的主要对象。另外,对于不同的目标应选择相应的监控方法,即便是同一目标也应分层分类进行处理,采用相适应的方法进行监控,以便取得风险发展变化的信息。

4.3设计灯号显示系统针对不同的监视结果,可采用对应的应对措施。通常可采用类似交通管制信号等的灯号显示法。可将风险监测结果划分不同的预警等级,实时跟踪项目风险的变动趋势,测评风险所处状态,及时发出警报,为决策者掌握和控制风险提供信息支撑,见表1。

5结语

项目预警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项目,涉及因素众多,可以运用的方法也非常的多。文中对项目预警系统可采取的基本构架进行了探讨,为企业构建风险预警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代晶等.施工企业项目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J].山西建筑,2007,33(8):203-204

[2]肖利民.国际项目风险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6.10(5):75-82.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4

关键词:财务预警;财务指标;模型;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205-02

1国外关于财务预警方法的研究

关于公司财务预警的研究在国外历史悠久。总体而言,运用于财务预警的方法可分为统计类和非统计类两大类,详细的财务预警方法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1.1一元判别法

最早的财务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其后,美国学者Beaver提出了较为成熟的单一变量模型,又称一元判别模型。一元判别方法简单易行,然而此后就很少出现专门的单变量研究。

1.2多元线性判别

1968年,ahman首次使用了多元判定分析预测财务困境。他对1946-1965年间对提出破产申请的33家公司和33家非破产公司进行了研究,运用多元判别模型建立了z模型此后,多变量分析方法被广泛采用,成为一种主流方法。

1.3多元逻辑回归模型

进入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开始使用逻辑回归模型来估计企业进入困境的概率,以概率高低来判定企业未来进入困境的可能性。为克服线性模型的局限,研究人员引进了逻辑和概率比回归方法。1980年ohlson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了1970-1976年间破产的105家公司和2058家公司组成的非配对样本,发现利用公司规模、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6.12%。

1.4递归划分算法(递归分割法Rpa)

1985年,Frydman等提供了一种新分类方法――递归划分算法。递归划分算法兼具多变量模型的信息容量大和单变量模型简洁的优点,同时,由于这种方法属于非参数研究方法,从而避免了参数类研究方法的诸多缺陷。在Rpa模型中可以选用非财务指标和定性指标,但复杂的分类树结构可能引起样本的过度适应,预测风险高,因此分类树结构宜简不宜繁,便于灵活应用。

1.5神经网络模型(nnS)

1991年,Coats和Fant论述了神经网络模型可正确预测公司的财务危机的观点,并用了47家财务危机公司和47家健康公司检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拟和度达100%。神经网络模型克服了选择模型函数形式的困难,同时运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财务困境存在很多争议。因此综合起来看,nnS是否全面优于计量经济模型很难评价。

1.6其他非统计类财务预警方法

其他非统计类财务预警方法还包括有专家系统法、实验法、灾害理论、混沌系统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等。

1988年,messier和Hansen将专家系统法(es)首次引入到财务预警中。1991年,Gregory-allen和Henderson.Jr。指出灾害理论可以用来描述公司的破产并作了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在一定条件下,灾害理论能在公司公告时预测公司股票收益率的结构性漂移。

1994年,Lindsay和Campbell应用混沌系统对46对破产公司和非破产公司的配对样本进行分析,指出健康公司比非健康公司显现更多的混沌现象。

2000年,Chafitou和tfigeorgis使用期权定价模型研究了1983-1994年间的39对美国企业,结果发现到期债务面值、企业资产的当期市价、企业价值变化的标准差等期权变量在预测破产方面作用显著,当这些期权变量与盈利能力、现金流/流动性、利息相关变量综合运用时则效果更好。

尽管目前财务危机预测方法层出不穷,但主流的分析方法只有一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和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三大类。其他研究方法由于模型开发历史较短,研究不够广泛,模型的稳定性尚有待进一步检验。

2国内关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方法的研究现状

2.1主要方法

在国内,受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对财务预警的研究起步较晚。1986年,吴世农、黄世忠首次在我国介绍了企业破产的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199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组先后支持佘廉等人从事企业预警研究,并于1999年出版了企业预警管理丛书。之后我国学者才真正开始了对财务预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还是借鉴国外的模型。总体来说,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单模型研究和多模型比较研究。

2.1.1单模型研究方法

1996年周首华、杨济华提出了F分数模型,它是在充分考虑了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后,对z模型进行了修正。2000年,张玲使用更细分的样本数据,用1998―1999年120家上市公司组成的样本,同样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进行了预测研究。

国内研究应用逻辑回归模型的,以陈晓、陈治鸿的研究为代表。另外类似的研究有储一军和姜秀华,结果同样发现多元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张爱民等借鉴altman的多元z值判定模型,运用统计学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主成分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了一定的有效性。杨保安等利用Bp神经网络对中信实业银行的30个企业客户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了判别分类,认为Bp神经网络方法是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较好的应用工具,并能为银行贷款授信、预警提供有效决策。而杨怡光则认为:人工神经网络、混沌分析等新的数学分析方法,由于方法的复杂性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的问题,在实践中不便使用。

2.1.2多模型比较研究方法

陈静以1998年的27家被特别处理的公司和没有被特别处理的公司为对象,使用了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单变量分析和多元线性判定分析,同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这项研究作为国内最早的实证财务困境预测研究,利用中国的数据,作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受样本与数据的限制,样本量小,结果难有广泛适用性。

吴世农、卢贤义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70家处于财务危机的公司和70家财务正常的公司为样本。首先应用剖面分析和单边量判定分析,确定了6个预测指标,然后应用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分别建立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三种模型都能在财务困境发生前发出相对准确的预测。而相对同一信息集,Logistic预测模型的误判率最低。

2.2主要缺陷

(1)与国外相比,国内财务预警研究方法多是采用单变量分析、多元判别模型和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很少涉及生存分析法和其他非统计类方法。而国外对于非统计类方法进行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总体效果比较好。

(2)预警指标只能反映结果(即风险程度)风险量变的过程和产生风险的根本原因不充分、不详细,不利于内部管理者提出应对风险的防范措施。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而损益表反映的则是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没有反映危机量变的过程及其产生危机的直接因素。而现有各种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利用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会计报表(而且利用的大部分是年度会计报表),即当前人们只注重研究企业的经营结果即质变的问题,而忽视了量变的问题研究。佘丛国、席酉民指出当前我国预警研究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重警兆和警度的研究,忽视对警义和警源的分析,从而对企业危机产生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入了解,限制了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说明力。

(3)财务风险预警的时效性较差由于现有财务风险预警方法需依赖会计报表数据,然而会计报表一般在当期结束以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才能公布,时间比较滞后。对于风险预警而言时间就是其生命,然而显然现有财务风险预警的时效性较差,一旦发生风险危机,预警晚矣。

(4)预警指标不科学当出现大量不良资产时,有些预警指标失灵(不能把潜在的风险及时揭示出来)。

3完善我国财务风险预警的思路

因我国财务风险预警存在以上不足,在此特提出如下思路:在现有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基础上稍作修改,成为我国企业的年度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另外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反映萌芽状态的风险和产生该风险的直接原因,建立一套企业内部管理者适用的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资产风险预警系统,主要用于企业年度内各月份的风险监控。资产风险预警是指企业针对各项资产风险控制点收集整理监测数据,通过与预警标准的对比分析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报告,及时采取有关措施防范和控制资产风险发生的过程。

狭义上的财务风险也称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举债而导致到期不能清偿债务的可能性。其主要衡量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其风险主要存在于资产和负债之中。企业虽然对资产风险和负债风险都必须进行控制,但其控制程度却有不同,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负债规模不但受企业自己控制,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债权人的约束;而企业资产的投放一般不受他人的限制。由于企业的负债行为受到法律、企业债权人或潜在债权人的约束,企业无法如愿获得高比例的负债。另外,从财务管理学资本结构实务中可得知,最佳的资本结构不用求出某个最佳点,而只需算出最佳区域,即上线和下线即可。同样,在求企业最佳的资产负债率时也不必算出某一点,而只需算出安全区域,得出预警线即可,也就是说资产负债率可以在一定区域内摆动,应有一个缓冲区。所以对负债风险的预警只进行年度预警即可,而不必每月进行预警,在各月份中应重点进行资产风险的预警。资产的投放则与负债相反,不但不受对方限制,有些时候还受到对方的鼓励,甚至引诱。企业负债受到企业外部条件的约束,企业想高比例负债变得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实现。而资产的投放几乎不受外部条件的限制,完全需要靠企业管理者或股东来控制。另外,资产风险控制好了,资产的流动性好,在客观上也会降低负债风险,使企业能够及时清偿债务。因此,企业需要重点对企业资产的品质和数量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那么建立资产风险预警也就顺理成章了。

4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1)在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又要考虑到指标间反映预警主体的非重复性,尽可能使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为指标集中的最小完备集。这些指标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不良资产、存货规模、应收账款规模、对外投资总额等。

(2)对不良资产的判断问题。近年来,不良资产一词常常出现,但其概念一直众说纷纭,其判断标准更是五花八门。虽然《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不良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有所规定,但只是些笼统性原则,不便于实际操作,也没有对不良资产作出明确的定义。

(3)资产风险预警具体实施的要点。建立了资产风险预警系统之后,预警组织及其制度是风险预警实施的基础。预警组织可以成立独立的部门,也可以设置在财务部门或其他管理部门之内。预警制度则包括预警组织形式,数据的传递、获取、计算,警情的报告,草拟预警指令等。

5结语

虽然财务预警方法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始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但总体上看,尚未进入成熟阶段。而我国的相关研究更相对滞后,基于财务预警方法现状的研究,财务预警方法的运用还应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国内目前还没有对具体行业进行分析、建模。由于每个行业的状况不同,影响财务危机的因素自然不同,因此,分行业研究更有价值。国外在分行业研究中发现,由于行业的不同,同一预警变量包含信息量有所不同,其预测效果大有差别。其次,国内财务预警还只局限于对被特别处理的公司的预测上,为投资者买卖股票提供一些投资依据,对企业自身的预警也并不多见。

参考文献

[1]w.H.Beaver.FinancialRationsaspredictorsofFailure[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supplement),1966.

[2]ahmane.i,Financialratios.Discriminantanalysisandthepredictionofcorporatebankruptcy[J].JournalofFinance,1968(9):58-67.

[3]ohlson.J.a.FinancialRatiosandtheprobabilisticpredic.tionofBankruptcy[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80(1):109-131.

[4]HalinaFrydman,edwardi.ahman,Duen-LiKao,intro.ducingRecursivepartitioningforFinancialClassification:theCaseofFinancialDistress[J].JournalofFinance,1985,Volume40.issue1.pp.269-291.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5

关键字:房地产风险、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风险因素复杂,难以量化。从国家的政策走向看,房地产仍是主要的调控对象,2011年开始全国大中城市实施限购;2013年“国五条”出台,其中针对“二手房交易收取20%的个人所得税”;2013下半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对居住房产征收房产税等一系列政策,不断调控市场,抑制需求。面对政策的不确定和多变性,房地产开发的风险也日趋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引入房地产投资风险评估,运用定量的方法确定房地产开发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帮助决策者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决策者的能力和水平,改进项目管理水平,减少项目运营风险,提高房地产产项目的投资效益,为政府完善政策、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进而有利于建立稳定、繁荣和谐的房地产市场。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应用各种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对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风险及其影响进行估计和评价的过程。风险评估是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的依据,是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识别风险,判断项目的可实施性,从而使得投资者进行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通过风险评估,识别风险类型,抓住主要风险,为投资者实施项目提前制定好应对措施。

三、层次分析法在房地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数学家a.L.Saaty教授于1980年在他的《层次分析法aHp》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来的。aHp最大的长处是可以处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问题,可以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政策经验导入模型,并加以量化处理。

在aHp法中首先要明确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然后利用数学手段确定每一层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再把上一层信息传递到下一层,最后给出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行。根据总排序(及权值)确定出各因素相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以此分析确定影响项目风险隐患的因素,实施有效的控制。

(1)因素集的建立

建立所研究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递阶层次结构的最高层一般是决策目标:决策层;往下一层就是准则层。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低层通常是备选方案,这些备选方案通过子准则、准则与决策目标建立联系。

(2)因素两两比较评分和判断矩阵。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模型确定后,请具有项目风险管理经验的人员对各风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

以"金融风险"中各组成因素的权系数的确定为实际判断对象,说明判断矩阵权系数的确定过程,其相对重要程度评判结果见表1.

表1评判结果

备注:1,i因素与j因素同样重要;3,i因素比j因素略重要;5,i因素比j因素稍重要;7,i因素比j因素重要得多;9,i因素比j因素重要很多;2,4,6,8,i与j两因素重要性比较结果处于以上结果的中间。

(3)一致性检验

第一,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由于

=3.0183

第二,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λmax-n)/(n-1)=(3.0183-3)/(3-1)=0.009

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Ci/Ri,如果CR<0.1,就可以人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其中随机一致性指标Ri由表2查得,对于此判断矩阵CR=0.009/0.9=0.01<0.1,所以接受.

表2随机一致性指标Ri数值

(4)把所求出的各子因素相对风险程度值统一起来,即可求出该项目活动中风险所处的水平以及发生概率的大小;把项目的所有风险活动都如此分析评估,并把各项目的风险程度统一起来,就可得出项目的风险水平,由此判断该项目的风险程度。

四、结语

近年来房地产的快速增长,一方面给开发商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另一方使其风险加剧,本文从房地产投资企业的角度出发,对房地产投资风险评估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的分析房地产风险,能有效的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识别主要风险,有效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勇.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风险及其控制[J].财政监督2011(20)37-38

[2]刘彬.浅析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J].管理科学,2010(08)183-184

[3]薛楠.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0,32-36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6

在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通过加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以下简称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工作,及时开展风险预警和处置,努力做到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着力提高风险监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力争避免出现区域性、行业性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或力争减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造成的危害。

二、工作要求

(一)风险信息收集

1、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工作。一要明确各级质监部门和技术机构收集风险信息工作的要求和职责;二要建立相关业务部门风险信息沟通协调机制;三要积极探索与现有监管制度的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监督抽查、生产许可、区域监管、缺陷产品召回等现有监管措施收集风险信息;四要及时处理风险信息,需要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要同时实施,以防止和控制事态进一步扩大。

2、结合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实际,风险信息来源主要有:各级质监部门组织开展的监督抽查过程及结果信息;生产许可现场审查、产品检验和证后监管工作信息;各级检验机构日常检验工作信息;各级质监部门开展的年审、巡查、回访和执法打假等日常监管信息;有关部门、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消费者等反映的信息;消费者和行业内人士的投诉举报信息;企业质量信用不良记录信息;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事故调查结论等相关信息;各类媒体网络有关产品质量的负面报导信息。

(二)风险信息分级规范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一级风险信息

已经造成人员伤亡的违法添加物、不明化学物质、危险零部件或其他物质、特殊工艺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危及公众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危害特别严重的突发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没有人员伤亡,但影响地域广泛,波及范围超出省级行政区域,受到境内外广泛关注的;

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产业发展安全,甚至危及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或社会安定的;

社会敏感,引发政治关注或外交事件的;

需要总局或者省级政府统一协调组织处置的。

2、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二级风险信息

发现有违法添加物、不明化学物质、危险零部件或其他物质、特殊工艺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危及公众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地域性突发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并呈扩大态势的;

可能对产业安全和发展造成影响的;

社会关注,有可能引发政治关注或政治事件的;

需要总局或省级政府关注的。

3、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三级风险信息

有可能引发二级风险信息所列情形的;

尚不构成一、二级风险信息的;

属于局部、区域性,需要进一步研判的风险信息;

需要引起质监部门关注的信息。

(三)风险信息筛查和报送

对发现的风险信息要做好核准信息、分析原因、确定等级、及时报送等工作。

属于一般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按照工作职能依法处理;属于重要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应开展研判分析并上报;属于食品(包括食品相关产品、化妆品)、特种设备、计量器具等情况的风险信息,要及时转相关科室处理。

1、核准风险信息。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确定信息来源、主要内容、危害对象、产生原因、风险危害程度、社会影响等相关信息。

2、分析风险原因。结合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际,风险产生原因主要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标准规定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原材料质量问题、企业偷工减料、生产技术和工艺缺陷等。

3、确定风险信息等级。根据掌握的相关情况,及时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做出分析筛查结论,提出风险信息分级等初步处理意见。

4、及时报送风险信息。各级监督部门负责将本辖区内发现并核准、筛查的风险信息和相关处理情况及时上报(附件1)市局监督科。

一、二级风险信息,以书面、电话等方式立即报送市局监督科。对三级风险信息,要在24小时内通过书面、电话等方式报送。需要保密或暂时不宜公开的,要遵守保密规定。

(四)风险监测

结合监督抽查、证后监管等日常监管工作和本辖区内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根据风险隐患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年度或季度需要重点监测的产品、区域、行业,针对潜在的风险问题开展主动监测,尽可能提前发现和预防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在风险监测过程中,发现重大变化或重要情况导致风险信息等级上升时,各级监督部门和技术机构要以书面、电话等方式立即报送市局监督科。

(五)风险信息研判

各级监督部门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应及时研判,分析风险的类型、程度、发生的概率、可能的危害等,形成书面研判结论并提出处置意见,及时上报市局监督科。

市局监督科对二级及以上风险信息,应及时上报省局。

(六)风险信息处置

各级监督部门要及时对风险信息进行处置。原则上,能处理的要立即处理,并及时上报处理结果。风险处置工作中,需要请示地方政府的,要及时报告,并积极建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需要商请有关部门共同处置的,要及时协调,沟通一致后再作处置。

依据风险信息研判结果,区分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对明确的风险对象,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封存、召回有风险隐患的产品,并通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

(2)对确认有风险的涉及面较广的重点产品和相关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并及时报告地方政府,建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

(七)风险信息管理工作报告与公布

1、各级监督部门要及时向市局监督科报送《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工作报告》(附件2),主要包括:风险信息收集、研判、处置工作情况。并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前,报送上一季度工作情况;每年12月10日前,报送全年工作总结。

2、需要对外公布风险信息研判、处置情况的,应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公布,不得擅自对外风险信息及处置情况。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7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职业判断

随着经济活动内容不断变化,需要对企业进行审计的内容更加复杂。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风险导向审计以战略观念和系统的观点指导重要错报风险并贯穿于整个审计流程而受到重视,成为目前最为主流的审计方法。在风险导向审计中,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就是在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研究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重要作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及优点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现代审计模式,其根本目标是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原因

1.现实中的审计工作的结果与社会公众的预期之间存在差距并且差距逐渐扩大。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要,其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原因,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更为依赖。但是,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像公众期望的那样真实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而是由于自身原因经常存在故意舞弊和欺诈的情况,导致审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为此,审计界希望找到一种缩小公众期望与审计工作结果的方法,这为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需求。

2.会计师事务所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会计师事务所与一般的企业具有相同的特征,即其主要目的是盈利。盈利的方法要么是降低成本,要么是提高收入。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竞争的激烈,事务所想要提高收入很难,只有通过降低审计成本才能提高盈利水平。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和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都比较繁琐,成本较高,为此就要开发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帮助注册会计师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

3.法律环境的变革和审计成本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很多会计师事务所被查出存在审计违规的问题,其中不乏国际化的公司。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审计司法环境逐渐完善,审计违规成本不断提高。由于现代社会的风险压力加大,需要科学高效的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水平和审计质量,这为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需求。

4.传统审计模式的失败。随着审计环境的复杂变换,使得详细审计难以执行;再加上审计目标的发展,也没有必要进行这种详细审计。抽样审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将公司的错误和舞弊事项一一查出。这些传统审计模式的失败,标志着需要一种新的审计方法来满足现实中的需求。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优点

1.风险导向审计能够协助本组织成员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这是由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决定的。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受托责任关系以及管理控制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多变化。与风险结合起来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为确保企业有效履行职责的监控机制,能够监督企业成员向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努力。

2.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在对企业外部行业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进行理解与研究的基础上评估其经营风险,从而在宏观上掌握了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这种高效率高质量的审计技术,能够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审计效率。

二、审计职业判断及其与风险导向审计的关系

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可谓是审计质量与效率的生命线。

(一)审计职业判断

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通过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经验,依据相关标准对审计对象的某种认定、评价、选择和决断。审计职业判断的基本方法是识别和比较,审计职业判断的内容既包括事项判断,也包括审计人员的自身判断,审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估计、断定或选择。

(二)审计职业判断与风险导向审计的关系

1.审计判断质量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从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无论是审计计划的制定和样本的选取,还是审计风险的评估、重要性水平的认定,都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而审计人员判断能力的高低,能够决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准确,影响审计意见的公允性。

2.职业判断能够对审计工作起原则性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给审计人员的工作起到规范性作用。但是,至于具体的审计程序是否合规、合法,还需要注册会计师具备专业的审计素质。其中,职业判断能力作为极为重要的专业素质,能够使注册会计师灵活的判断、分析、解决问题,对自身的审计工作起到指导约束作用。

三、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重要作用

(一)业务承接与保持

业务承接与业务保持阶段的工作重心是对是否承接与保持业务关系进行评估,评估时需要全面了解客户所处的行业状况、客户的经营风险、客户财务状况及客户的诚信度。业务承接与保持阶段需要注册会计师利用专业判断对客户进行分析与筛选,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直接影响承接客户的质量与将来的审计风险的大小。目前在执行风险导向审计的事务所,此项工作是由资深的合伙人来执行,并进行必要的复核。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在进行初步业务活动时利用专业的职业判断能有效防范审计风险中的检查风险,从而提高审计结果的准备性。

(二)编制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审计计划通常可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两部分。在制定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应运用专业职业判断能力,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恰当的分配,有限的资源包括审计的时间、费用、审计项目组成人员等。审计计划制定好后,应由更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复核。复核的内容包括:审计程序是否达到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是否适合各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重点审计领域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是否恰当;重点审计程序的制度是否恰当。恰当利用专业判断能力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资源进行恰当的分配不仅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更能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同时注册会计师利于专业职业判断能力进行适当的人员安排和适当的审计程序,可以有效减少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益。例如,在进行上市公司审计时,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经过初步业务活动对企业的经营风险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将认为高风险的重要的审计项目分派给项目组内经验较为丰富的项目组成员,不但可以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同时可以提交审计效率。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该运用职业判断,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程序以及其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能有效保障审计项目按时按质有效完成,并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三)确定重要性水平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重要性是整个审计过程中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重要水平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而发生改变,但是却会因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由于重要性水平的认定是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评估和实施审计程序的基础,一旦出现偏颇,将影响整个审计结果。注册会计师在对审计工作进行计划时,会对财务报表发生的重大错报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考虑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之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作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用以发现被审计单位在金额上重大错报。除此之外,注册会计师还应该从另一个方面确定重要性水平,作为被审计单位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存在错报的评估依据,然后确定需要作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注册会计师也需要考虑重要性水平。无论在哪个阶段,注册会计师都需要运用职业判断来确定重要性水平,如果重要性水平确定出现偏颇,将直接影响整个审计结果。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被审计单位所面临的环境和经营风险,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以确定财务报表的整体重要性水平。在确定整体重要性水平时,也同样运用到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这是因为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确定一个恰当的基准和一个适当的经验百分比,这两个数值往往不是固定,而是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来确定这两个指标的取值。

(四)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风险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实质就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过程。风险评估程序,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进行了解与识别的基础上,对其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的程序。在这一环节中,注册会计师应该对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环境、行业状况、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等进行充分的了解、这些内容都是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确定的重点。另外,注册会计师还应该对被审计单位中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况进行关注,并识别出属于特别风险的情况。合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影响着审计质量的高低和审计意见的公允性,应该保证职业判断的准确性。

(五)选择审计程序和方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风险导向审计思路贯穿于整个审计流程中,根据审计对象、审计目标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并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这需要依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在收集、分析、取舍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为审计证据的收集指明了方向,也为证据的取舍提供了参考,并能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发表合理的审计意见。

正如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会计审计的本质是职业判断,而会计审计准则,则是会计审计职业作为一个集体做出的判断。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在现代审计中越来越重要。随着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不断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也将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在风险导向审计中有重要性将会更加突显。

参考文献:

[1]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审计研究,2004(04).

[2]李明辉.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01).

[3]张继勋,杨明增.审计判断及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09).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8

关键词:运输经济;风险评价;aHp;公路Bot;应用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我国交通运输业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从1988年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05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万公里,短短17年走完了西方国家40年才走完的发展路程。为了解决我国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与公路建设资金相对短缺的矛盾,促使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公路建设融资渠道,如信贷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利用外资融资、Bot融资等等[1]。然而伴随着高回报必将带来高风险。公路Bot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历的时间长,参与方多,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它的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与项目建设活动及内容紧密相联,研究它的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系统特征能深入地认识其风险的特殊性。本文将层次分析法(aHp)引入公路Bot项目,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控制其主要风险提供依据。

1项目风险评价理论基础

1.1项目风险评价的定义

风险评价是对项目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据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项目风险分级排序的过程。它是在项目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项目风险的系统评价模型,对项目风险因素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1.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法)是一种强有力的系统分析运筹学方法,对多因素、多准则、多方案的综合评价及趋势预测相当有效。面对“方案层―因素层―目标层”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决策分析问题,给出了一整套处理方法与过程。

1.2.3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①构造递阶层次

②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表1评定尺度表

i与j两因素重要性介于上述两个相邻判断尺度中间2,4,6,8

表2n阶判断矩阵a示意图

判断矩阵中的元素aij表示从判断准则HS的角度考虑要素ai对要素aj的相对重要性,即:;由表2可知,判断矩阵a有:aij>0;aij=1/aji;aii=1。

③计算各要素的相对权值

④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在计算权重的过程中,每一个判断矩阵都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所得到权重的合理性。当判断矩阵满足:CR=C.i./(C.R.)

CR为一致性指标,C.R.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见表3。λmax(k)为K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若不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还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表3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⑤计算综合权重

本文将针对公路Bot项目风险的特点,采用aHp方法进行了风险因素的重要度排序、系统的风险度评价,并作为风险处理措施的选择根据。

2公路Bot项目aHp的建立与应用

2.1工程项目概况

某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西部开发八条省际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同时还是某省际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对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建设与收费经营权已批复,并确定了本项目建设方式为Bot模式,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随后当地政府与项目发起人签订了该公路项目建设、经营、移交合同书(Bot合同)并组建项目公司。

2.2风险指标体系设置

公路Bot项目风险因素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风险来源众多,为了分清各风险的重要性,就必须先建立具有整体性、独立性和相关关系的指标体系。根据专家及项目组相关人员对某高速公路Bot项目整体风险水平的研究与风险的识别,本人建立了其风险指标体系,作为层次分析时的依据。如图1所示。

2.3风险评价标准

风险评价标准的准确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了得出本项目的风险评分标准,本人在研究了其他公路Bot项目风险评价标准,并咨询有关专家和项目前期参与方,建立了如表4所示的风险评分标准,表中将风险分为V级,0表示无风险,1表示风险最大,一般介于0-1之间。风险两级若控制在0-0.39之间,此时投资回报程度已达到80%-100%,几乎没有大风险影响,即使有些小风险,也可以加以克服,项目可以按计划继续进行。

表4公路Bot项目风险评价标准

图1某高速公路Bot项目风险指标体系

2.4项目整体风险水平的确定

风险的可预见性、发生概率和后果大小三个方面可以多种方式组合,使项目的整体风险评价变得十分复杂。帕累托二八原理表明,20%风险构成了对项目严重威胁的80%。一般情况下,项目面临的各种风险的严重性和发生频率都呈现这种分布规律,即后果严重的风险出现的机会少,可预见性低,出现机会多的风险,后果不严重,可预见性也相当高。项目的所有风险中只有一小部分对项目威胁最大,但损失或损害却相当严重,那么我们就必须要考虑其中是否有风险的耦合作用。当两个或更多的风险某种方式联系在一起时,就会发生耦合作用。专家根据各自经验得出的分值,其算术平均值即为各类风险实得分。

将表5中风险值相加得到本项目的总风险值为0.2188,其值与表4中数值相比较,得出本项目的总体风险为ii级,说明本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可以接受,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但必须监控施工期成本超支情况、工程质量、平行工程的修建等几大风险。

表5某高速公路Bot项目整体风险值

3结论

就目前情况看,由于Bot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对Bot项目的认识和实践经验都显得不足,导致在我国Bot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造成成本过高、项目风险加大,切实进行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其中风险评价环节尤为重要。风险评价能够确定和区分风险的水平,使项目风险管理者在进行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能够把有限的资源与精力投入到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风险上来,从而使风险管理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来艳峰.Bot融资方式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障碍[J].决策探索,2005(6):42-43

[2]宋志航,苏丽萍,刍议.Bot项目中的风险管理[J].建设监理,2002,(2):61-63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9

    通常情况下,居民获得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房产有两个主要渠道,一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二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由于住房公积金贷款商业银行主要承担受托业务,基本不承担信用风险,因此本文讨论的个人住房贷款限于银监会统计口径的商业银行类金融机构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同时,由于商用房贷款的占比较低,且按揭成数较低,亦不再单独讨论。

    一、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分析的一般方法

    发达国家开办个人住房贷款的历史相对较长,且由于数据积累较为充分,对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研究相对较早,便出现了较多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早期学者Jung(1962)认为贷款价值比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与违约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Gau(1978)用借款人特征维度、房地产特征维度和融资特征维度的64个变量对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分类模型;Foster(1984)认为权益价值(住房价格+借款人违约所需承担的费用-抵押贷款价值)可以解释主要违约原因,研究方法主要为期权理论和或有求偿权理论(国内学者一般称此现象为理性违约,相对应的借款人无力偿还称为被迫违约);terrencem.Clauretie和melJameson综合考虑借贷双方的交易费用和利得,建立了再协商模型(或者称为再协商理论);Smith,Sanchez&lawrence(1996)则利用马尔科夫递推过程(markovianrecursion)为按揭贷款违约的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Quercia和Stegman(1992),Quigley、Vanorder和Deng(1993)以及国内一些学者对个人住房贷款违约与贷款价值比、借款人特征(婚姻、收入、学历、年龄、职业等)、房地产特征(区域、一手房与二手房等)、贷款特征(金额、首付比例、期限、剩余期限)、贷款利率(固定或者浮动利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次贷危机发生前,国外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违约对按揭资产池(或者证券化资产组合)价值的影响。国内对个人住房贷款违约比较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较系统和较规范的研究见王福林(2005)的著作。另外,国内一些学者在研究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时将提前还款风险纳入其中,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提前还款风险属于利率风险和资金再运用风险,是典型的市场风险问题。

    (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一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tobit模型、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期权模型,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较为经典的研究总结见表1。

    

    1.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是根据已知个人住房贷款分类(违约贷款或正常贷款)和表明贷款分类特征的变量推导出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函数对未知贷款所属类别进行判别的一种分析方法。应用判别分析可以研究各个变量对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进而达到判别未知分类贷款可能所属类别的目的。

    判别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判别函数分析的程序首先是将所调查的样本分为违约贷款组和正常贷款组,根据组内离散性最小、组间离散性最大的原则建立判别函数来预测未知分组属性的样本可能所属的组别。判别函数可用判别指数检验,判别指数越大说明判别函数越重要。判别函数的系数可用标准化判别系数,哪个变量的标准化系数绝对值大,说明对判别值有更大的影响,从而可比较各变量对判别值的相对重要性。

    2.Log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

    Logistic模型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解决了因变量不连续回归的问题,特别是因变量为分类变量时非常适合使用该模型进行研究。应用Logistic模型分析可识别自变量对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方向,达到识别影响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主要因素的目的。Logistic模型由Logit模型变换而来。Logit模型采用的是逻辑概率分布函数(cumulativelogisticprobabilityfunction),具体表达式为:

    

    Logistic模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来检验模型的拟合效果,回归系数的检验采用wald统计量检验,wald值越大表明该自变量的作用越显著。

    3.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根据个人住房贷款本身特征将借款人分为不同风险类别的方法。聚类分析的原则是同一类别中的个人住房贷款样本具有较大违约风险相似性,不同类别中的样本具有较大的违约风险差异性。因此,应用聚类分析可以实现对个人住房贷款样本进行违约风险分类,进而达到对不同违约风险等级贷款的本质特征进行识别的目的。在聚类分析中,对距离的测度可采用欧氏平方法。

    

    (二)变量的选择

    变量的选取大体包括四个维度:一是借款人特征维度,二是贷款特征维度,三是房产特征维度,四是地区特征维度。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各维度变量的选择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总体来看,以上主流研究成果的分析逻辑可作如下总结:从违约驱动力来看,分为理性违约和被迫违约两种;从被迫违约的形成原因来看,主要考虑了利率、收入、职业、年龄等因素;从理性违约的形成原因来看,主要考虑了贷款期限、房地产价格周期和交易费用等因素。但相对于我国的国情,以上研究方法和结论存在以下不足或者不可借鉴的地方:一是没有从全国的角度去研究银行业面对的整体风险;二是简单地套用国外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没有充分考虑我国宏观经济和房地产业的发展阶段,存在明显的模型风险;三是没有从购买动机进行分类,而是将所有购买者均视为自住需求;四是研究结论常常相互矛盾,且未经得住现实的检验(如很多学者自本世纪初就指出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已较大,但实践证明这些结论都是值得商榷的)。

    二、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分析一般方法修正

    从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数据积累看,以上提到的研究方法和变量选择均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由于东西方信贷文化和商业银行管理方式的差异,加之个人住房贷款发展阶段的不同,以上方法的应用需有所取舍,并且需要加入新的自变量和调整变量。

    1.房产特征维度应加入政策性住房贷款变量。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和保障房政策,而上述几种住房的产权特征、单位价格和购买人群差异明显,因此需要单独作为一类进行分析。

    2.房产特征维度应对一手房或二手房进行区分。二手房由于贷款时评估价格的人为影响因素比较严重(如人为做高评估价格以获得高额银行贷款),且二手房针对的人群亦有其自身特征,应将该因素加入模型。

    3.房产特征维度应加入住房套数变量。购房目的不同住房贷款的安全性也会不同,自住房、改善房、投资房和炒房的贷款风险程度应该有明显差异,区别住房套数是区分购房目的和贷款质量比较可行的方法。

    4.贷款特征维度应加入首付比例变量。表2中仅把贷款价值比作为自变量,忽略了购房首付比例这个重要变量,由于首付比例是反映借款人购房实力和购房目的的重要变量,因此对该因素进行充分考虑。

    

    另外,应加大对虚假住房贷款的关注和研究,利用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估计虚假住房贷款的总量和质量。根据笔者的调研,虚假按揭是住房贷款的重灾区,由于期限长、利率低、金额大,一些借款者会通过不真实的房地产交易套取银行资金进行投资,甚至进入股市进行投机,这部分贷款的风险是相当大的,虽然规模并不占主流,但违约比例较高,且违约损失率较大,应引起商业银行足够的重视,应作为调整变量加入模型。

    借助完整规范的数据,修正后的实证模型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我国住房贷款的违约规律,并对未来信用风险状况进行预测。但是,作为常规的信用风险分析模式,以上分析方法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限于数据的保密性,除了监管机构和银行内部相关部门,一般研究人员很难得到充分数据,因此需要寻找更为直接或者简单易行的方法;二是以上方法在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房价出现较多下跌的情况下很难规避趋势性的错误,美国次贷危机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这属于系统性风险问题,下文将作专门分析。

    三、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分析方法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异常繁荣的时期,房价不断上涨,成交量一再扩大,在房地产行业的上升期,不良贷款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房地产遇到周期性拐点或者单边上涨过后出现深幅下跌,根据国外经验个人贷款资产质量存在较大滑坡的可能。次贷危机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由于个人住房贷款规模较大,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对商业银行将造成重大影响,因此研究价格调整压力下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问题就成为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补充。显然,如何测度房价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个人住房贷款的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的变化,属于敏感性分析或者压力测试研究的范畴。

    当系统性风险发生时(如房地产的周期性波动),本文前两部分所述信用风险模型由于没有考虑或者很难考虑特殊时期信用风险参数的设定问题,常常不能有效发现和规避系统性风险,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压力测试成为常规信用风险测度方法的有益补充。在imF和worldBank联合开展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FinancialSectorassessmentprogramme)框架下,压力测试已成为评估商业银行应对各类冲击能力的重要手段。关于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英文文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压力测试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研究,marcoSorge(2004)对这类文献进行了较好的总结。另一类是则侧重于压力测试的实证分析,大多是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简化压力测试模型分析,如petrKadeábek等(2008)对个人贷款的违约概率进行了压力情景下的分析。另有一些学者的研究相对深入,为解决线性假设和前人在数据处理上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如michaelCSwongandYat-faiLam(2008)利用KmV模型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基于历史违约数据的压力测试模型,以期解决监管机构压力测试结果的定制问题;mathiasDrehmann(2005)利用改进的merton模型,对英国银行业的公司贷款进行了宏观压力测试等。

    虽然银监会、各大商业银行均声明进行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压力测试,但国内对于个人住房贷款压力测试的公开研究尚非常少见,李树林(2010)对各大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方舟(2011)对国内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质量进行房价压力测试,均尚处于压力测试的探索阶段。总结国外对于个人住房贷款压力测试的文章我们发现,其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计量的方法确定宏观经济和金融变量与个人住房贷款违约率(其中违约损失率常常按50%进行假设)的关系,然后按照历史事件或者假设情景设定压力情景下各宏观经济和金融变量可能的取值,最后计算压力情景下的违约概率。例如,对基于Logistic模型的压力测试,我们可以将上文提到的模型的变量由首付比例、贷款利率、借款人职业等变量替换为国民收入增长率、贷款利率、房地产价格指数等变量,进而确定各变量与个人住房贷款违约概率间的关系。因此,如果拥有充足的数据,可先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分类,然后分别用Logistic模型进行分类压力测试,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

    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业没有经历过较严重的衰退,亦未形成较为完整、连续和相对稳定的房地产业长波周期,尤其难以确定在房价短时间内迅速上涨后调整的幅度和时间如何,压力情景下各变量取值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以国外流行的压力测试方法进行计量分析其意义可能并不大。

    四、我国个人住房贷款整体信用风险定性判断

    结合前文的讨论,本论文不再采用常规的计量方法进行信用风险估计,而是以定性分析为主,通过分析宏观和商业银行的公开数据,以简单数据的逻辑推理方式对压力情景下个人住房贷款的质量情况进行总体判断。

    (一)判断依据一: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的数据显示,2002年美国家庭债务为8.5万亿美元,2007年扩大到14万亿美元,高达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133%,创历史新高。其中,家庭抵押贷款从2002年的5万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0.6万亿美元,家庭消费信贷从2002年的1.9万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5万亿美元。2001年,美国次贷总规模仅占抵押贷款市场总规模的5.6%,2006年则上升为20%。同期,美国的个人储蓄率持续下滑(图1),2005年至2007年间接近于零,分别为0.4%、0.7%、0.6%,2005年仅次于1932年负0.9%和1933年负1.5%的历史最低纪录,创下自“大萧条”时期以来历史最低点。

    

    图1 美国个人储蓄率(1929-2007)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Bea)。

    

    图2 我国个人储蓄率(1992-2007)(单位:%)

    资料来源:王毅、石春华(2010)。

    由经济学常识及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储蓄率的变化是衡量购房者最终偿债能力的最终和重要指标,虽然近几年我国住房贷款额迅速攀升,但是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因此,简单从储蓄率判断,虽然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成交量一再扩大,个人住房贷款迅速增加,但从宏观整体情况来看,负债的增长并未超出居民的最终承受能力,居民在迅速上涨的房地产市场中购房,损失的是总体福利水平,并没有严重危及个人住房贷款本身的安全。

    (二)判断依据二:LtV仍处于合理范围

    根据笔者对国内某银行的调研情况,如果按2008年的房地产价格对抵押物价值进行调整,该行部分分行贷款余额/抵押物价值比在80%以上的比例不足1%,且主要是部分政策性住房(部分享受10%的首付优惠政策)。根据我国政策性住房的相关政策,政策性住房的单价较低,月供较少,主要面向有当地户口的家庭(收入不高但相对稳定),由于贷款总额较小,且借款人收入稳定,即使出现风险影响亦有限。以上情况与我国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密切相关,即使在政策最为宽松的2008年,首套房首付比例也不能低于20%。根据李树林(2010)的研究,2009年全国个人住房贷款自付比例达到46.2%;另根据方舟(2011)的研究成果整理,按国内某股份制商业银行2010年3月31日数据,LtV大于80%的比例仅为3.28%。同时,随着2010年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2008-2009年发放的首付比例在20%的个人住房贷款其贷款余额/抵押物价值比亦已大大下降,相应风险进一步降低。另外,虽然2010年以来在房地产价格相对较高的时期住房贷款仍持续增长,但国家相应出台了针对多套房的住房信贷政策,导致风险仍然可控。

    (三)判断依据三:理性违约可能性小

    理性违约的基本逻辑是如果房地产价值小于剩余的贷款余额,理性借款人将宁愿放弃对房屋的拥有而不再还款。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在我国目前阶段基本上是不会大面积出现的。首先,我国目前的信贷制度规定,除被抵押的房屋外,个人是以连带责任对银行贷款承担责任的,假设贷款前期调查时认为该借款人以其自身收入可以归还月供,那么房地产价格下降影响的是借款人的资产净值,而不是月供能力(当然部分炒房者除外);同时,由于我国没有个人破产制度,不会出现像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大规模个人破产导致的债务逃避行为;即使房地产价值下降到一定的水平使得借款人有理性违约的可能,还需考虑失去住房给借款人带来的代价,以及借款人大都认为房地产价格经历短暂的下跌后仍然会反弹的预期,以上两项因素决定了大多数借款人不会放弃还贷从而放弃对住房的拥有,我国香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面临房地产价格的深度下跌时极低的违约率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另外,假设房地产出现30%的下跌幅度,经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绝大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其贷款余额/抵押物价值仍然是小于1的,当然不会存在大规模的理性违约问题。

    (四)判断依据四:被迫违约可能性不大

    被迫违约通常是借款人收入下降,导致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如果房地产行业出现严重衰退,那么GDp增长速度将受到较大影响,从而国民收入减少或者借款人的支付能力削弱。但是,一方面我国目前的贷款价值/抵押物价值比较低,即使发生违约银行的损失也不会太大;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借款人结构并不像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前一样,贷款大量发放给没有实际偿还能力,仅依靠房地产价格上涨预期维持信心的借款人,而是严格按照监管机构的首付比例和借款人相对稳定的收入水平发放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是可控的。另外,虽然近一年多来人民币利率处于上升通道,2010年来进行了5次加息,但基准利率仍低于2007年和2008的水平,因按揭成本上升导致大面积违约可能性也较小。同样根据李树林(2010)的统计数据,2008和2009年,国内借款人月供和月收入之比分别为35.3%和34.2%。由于数据取得的难度问题,我们未得到受调研银行一手房住房贷款客户结构相关数据,仅得到二手房客户结构数据,考虑到整体来看二手房贷款质量差于一手房贷款,从保守角度考虑,可以二手房贷款质量分析一手房贷款风险状况。某银行二手房个人住房贷款按职业分类图如图3所示。

    

    图3 某银行2008年二手房个人住房贷款按职业分占比

    图3的启示是,目前商业银行对借款者收入稳定性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的,即使对资产总额较高的个人业主,仍然不作为积极营销对象,而对于工作不十分稳定的从业人员,则要求大幅提高首付比例。同时,这个统计结果也可以从我们周围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观察,目前我国个人按揭贷款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大量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由于不愿意接受高房价而没有办理个人住房贷款,各大商业银行开拓个人住房贷款的重点不是像美国那样放宽借款人的偿还能力标准,将借款人按偿债能力分级发放所谓次级债,我国目前发放的个人贷款都是在严格审查并符合监管机构规定基础上发放的,营销重点仍然是以楼盘开发贷款为基础的房地产卖方市场下的优质客户群体,因此发生大规模被迫违约的可能性同样很小。

    四、小结

重大风险分析和研判制度篇10

航天企业是我国军工企业的代表,象征着民族产业的实力。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能力结构的调整和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航天企业的规模愈发壮大,经济效益突飞猛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然而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航天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渐趋复杂,各种风险随之而来,尤其是关乎企业命运的财务风险。为了防患于未然,企业的管理者和学者们逐渐重视起财务风险预警理论。财务风险预警理论的核心是预警模型,其通过企业的财务指标或非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辅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合理决策。关于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Fitzpatrick最早使用了单变量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风险预警,选取了单独的财务比率指标将企业分成了破产和非破产两类;altman最早使用了多变量预警模型进行财务风险预警,他使用5个预测效果最好的财务比率建立了著名的Z计分模型;martin最早使用了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发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要优于Z计分模型;odom和Sade最早使用了三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发现预测效果优于传统的多元判别模型;后来还有很多学者将多种方法组合运用,也取得了很好的预测效果。

国内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是借鉴国外的模型对国内的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周守华在Z-score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现金流量指标,增加了样本数量,使得其预测精度有所提高;陈静分析了西方的预警模型在中国是否适用的问题,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单变量预警中效果最好的两个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黄岩使用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模型对中国工业类上市企业进行了财务预警,使用Z值加以分类;柳炳祥使用粗神经网络进行了财务预警,证明了这是一种新颖的方法和思路;后来还有学者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的来说,模型中用到的方法涉及统计学和数据挖掘领域中的多种方法,研究对象大多是以上市公司和中小企业为主。考虑到财务风险的本质是一种不确定性,带有模糊的色彩,本文将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理论引入到航天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中来,进行一项全新的尝试。

2模型构建

2.1指标体系构建在整理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分类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通过专家调研和实证分析,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建立一套适合航天企业的全新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2预警标准制定警情等级可划分成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巨警等五个等级(如表1所示),无警和轻警一般不用发出警报,只有后三种情况出现才发出警报,分别对应黄色警报、橙色警报和红色警报。2级和3级之间的边界值即预警警戒线。

2.3建模步骤使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过程如下。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判断研究对象所处的风险级别,继而进行选择性预警。

3实证分析

3.1模型计算选取10家不同行业类型的航天企业(因遂用a-J表示其名称),根据它们2013年财务决算数据和其所在行业企业绩效评价部分指标标准值(2013年)可计算出各因素判别矩阵。模型最终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按照最大隶属原则,样本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情况如表3所示。

3.2模型验证为了验证模型对财务状况判别结果的有效性,参考上市公司中对St公司的定义,将净利润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为负的企业判定为财务状况异常企业,否则视为财务状况正常企业。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得出航天企业a~e为财务状况异常企业,F~J为财务状况正常企业。结果表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可以很好地判别财务状况异常企业,对于样本中的财务状况异常企业,全部判定为最高的5级风险并发出了红色警报,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对于样本中的财务状况正常企业,模型也将其财务状况判定了不同的风险等级,其中只有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非常好,无需发出警报,另外4家均需要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其中两家还需要最高的5级红色警报。3.3实证结果分析通过将预警模型判别结果和从财务管理角度粗略判别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出:虽然从净利润指标上看企业的财务状况正常,但其他财务指标存在隐患,这样才会导致评判结果倾向于财务状况异常。对于这类企业,需要管理层提高警惕,深入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防患于未然。

4结语

本文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用于航天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中,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首先,财务风险这个概念具有模糊性,很适合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来衡量;另外,航天企业作为大型军工企业,其经营模式和财务状况都有独到的特点,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于财务状况异常企业的判别非常准确。在此基础上,对于财务状况正常的企业,模型还能进一步发现它们的问题所在。虽然在定义中是财务状况异常企业,但实际上并非不存在财务风险。在模型的计算过程中可以发现哪些指标存在问题并值得深入考察,这样就避免了传统的预警模型对于错判样本无能为力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