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生产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5:39:58

油气生产论文篇1

在中国,存在不少的管线已经运行了较长的年限,尤其是集输管线的时间更长,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大约有40%左右的管网建成,考虑到当时存在的本质缺陷以及设计标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老化与投入不足等问题,使得这一批管道已进入事故率每年千公里5次以上的第二事故高发期。再加之违章占压以及野蛮施工等等现象时有发生,也就使得长输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管理势在必行。

二、长输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管理强化的有效对策

(一)防腐技术的加强

考虑到输油气管道一般都存于较为复杂的土壤环境当中,并且需要输送的介质也存在较强的腐蚀。所以,无论是管道的外壁还是管道的内壁都有可能遭受腐蚀,一旦腐蚀穿孔,就会导致油、气的大量泄漏,如此不仅会中断油气的输送,更多的是会引起环境的污染,严重的时候可引发火灾。假设我们不采取任何的防腐的措施,平均每一年按照10%的腐蚀,而钢铁的年托运量就会达到两千万吨之上,而这个造成的直接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并且我们还无法估计间接造成的损失。因此,在管道工程当中,油气长输管道腐蚀的腐蚀性损坏如何才能够进行有效的防止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在这里我们可以采用阴极保护的技术。所谓的印记保护技术主要是通过阴极电流从而实现极化金属的阴极。一般来说采用的是外加电流或者是将阳极牺牲的方式。而系统在进行检测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密间隔测量管道阴极保护的数据来对于管道的阴极保护状态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以及判断。

通过对于阴极保护原理的了解,我们能够知道,才进行阴极保护防腐的时候,需要具备以下的几种条件才能完成:首先,并需有导电的介质存在于被保护的金属的表面周围,导电介质可以是潮湿的土壤也可以是电解质溶液等等。其次,需要将被保护的金属结构完全的浸没在导电介质当中,才能够让电流均匀的分布在金属表面以及确保阴极保护效率的提高。最后,需要保护的金属结构不能够存在过于复杂的几何形状。

(二)严格定期检测,加强隐患排查

在我国,长输油气的管道大多都是穿越山川河流、架空抑或是买地,加上检测的手段相对落后,制定的检验法规也有待完善等等,造成定期检测管道的频率非常低,埋下了很多的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并成功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离不开定期检测工作的开展,它能够确保压力管道的运行保持为一个安全的状态。所以我们建议我国的有关部门依法严格执行适用于定期检测长输油气管道的制度,尤其是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用长输油气管道检测开展的在线检测、埋地管道检测、寿命预测以及防护研究、远程监控等方面,促使压力管道的检验达到更加可靠且科学的水平。要重点针对易腐蚀穿孔、悬空以及穿越的管道进行巡回检测,强化监控并及时改造威胁管输;要针对管道的应急抢修工程进一步建设应急体系,致力于提高抢修的水平,促使管道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譬如中石油旗下的某公司,它的宗旨是加强管理长输管道,确保生产安全。考虑在辖区之内的油区距离王窑水库最近并且分布面积较为广,其中跨越的管线较多等问题,从而让全体员工树立防范与警惕的意识,从而做好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确保能够有序的进行生产。

为了深层次强化管理油区的管道,该公司将厂属单位的主要领导、机关科室张以及厂领导班子全部召集在一起召开了专题为“加强长输管道应急管理工作”的大会,对油区管理管道的具体工作做出了安排和部署,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及保护措施。其中,尤其考虑到应急库当中物质数量与品种的完善,各种防污染措施的使用以及各种应急手段等等进行了精心的部署与演练,从而能够确保长输管道的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安全的运行下去。

(三)明确责任,加强管道保护力度

对于各级有关政府以及管道的运营企业对于自身的责任都需要加以明确。需要加强管道打孔盗油以及违法占压的打击力度,重点整治违法占压管道安全监控措施的落实以及落实向地方政府提供的备案与报告,从而能够对于违法占压以及事故隐患的管道的治理做到全面的掌握,从而做好油气管道的安全保护。建立健全《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对于管道保护中涉及到的政府与部门,应当清楚的界定其权利、责任与义务。

油气生产论文篇2

1前言

我厂6台10万m3/日·台重油催化裂解炉自1991年投产以来,一直使用广州市石化总厂重油作为生产原料。但从1999年初后,提供给我们的重油油质发生变化,影响了油制气生产,主要表现为吨油产气量低。气化效率低、除灰水含渣少和焦油水沟产生较大量的浮油等。为对比不同油质重油对煤气生产的影响,我厂从1999年7月下旬开始,购入一批重油进行生产试验对比。经过近一个月的运行,发现吨油产气量和气化效率等主要工艺指标明显提高,证实了油质对生产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为便于比较,以下将1999年年初以来的一直使用的重油称为旧油,以7月下旬试验所

用的重油称为新油。

2两种不同油质重油的主要性质参数

2.1物化性质对比

物化性质对比详见表1。

2.2两种重油组分数据

两种重油组分数据详见表2,以Rippio方法测得。

两种不同油质的重油主要区别:

新油密度小、闪点高、粘度大、残碳高、芳烃含量较少、沥青、胶质含量高;

旧油密度大、闪点低、粘度小、残碳低、芳烃含量较多、沥青、胶质含量低。

3两种不同油质重油的生产效果

在两种不同油质重油的生产对比试验期间,我们主要以3#炉单台炉或3#、6#两台炉连续运行,并分别进行对比,表3、4为生产统计所得的数据。

从生产数据统计可见,无论是3#炉单炉或是3#、6#炉两台炉运行,在投用了新油后,气化效率均有所提高,其中3#炉单台炉运行时,气化效率可提高5.47%。3#、6#炉运行时,气化效率平均提高7.06%。

4两种不同油质的重油在3#炉单炉测试中的数据

试验期间,为验证生产数据的可靠性,我们曾在7月17日下午、8月11日上午以煤气缓冲罐来标定短时期的3#炉吨油产气量及气化效率,表5为测试中的原始数据。

可见3#炉投用新油后,气化效率可提高4.28%,与生产统计结果基本吻合。

5两种不同油质的重油生产期间制气炉炉况及煤气成分对比

在新、旧油对比试验期间,3#炉一直保证了长时问稳定运行,表6、7是试验过程中3#炉的工艺参数及洗气箱出日煤气成分的数据。

从试验期间新、旧油生产状况的对比,主要有以下几个工艺变化:

(1)新油裂解产生的煤气热值即使达到6000Kcal/m3时,焦油水沟也仅有少许浮油;而旧油投用时,煤气热值即使低至4000Kcal/m3时,焦油沟表面仍有大量浮油。从7月31日投用新油后,焦油量逐渐减少,且焦油质量出现变化,粘度明显增大,这与新油含残碳多,含油浆少有关,同时亦说明新油参与裂解反应的成份比旧油多,生成的焦油量相应要少。

(2)在催化床层及蒸上温度等工艺条件相近的条件下,新油裂解生成的煤气要比旧油裂解生成的煤气的热值高200—300Kcal/m3,其中煤气成分中重烃(CnHm)要高2—3%,且焦油产量低。这说明新油可裂解成分多,芳香烃少(见前面组分表,新油比旧油低15个百分点)。而旧油显然由于含油浆等不易裂解成分多,故有较大部分重油未经裂解既转为焦油,进入焦油水沟。

油气生产论文篇3

关键词:石天然气 会计准则 问题 完善

一、我国制定油气行业会计准则的意义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一个较特殊的领域,它的主要特点是高风险与高投资,油气行业的会计处理也具有显著的行业特征。然而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应油气行业的会计准则规范,与国外的油气行业相比较,我国油气行业所使用的会计规范不适应油气行业的生产特点,这对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与壮大是没有好处的。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使油气这一特殊行业有了基础准则体系,该准则在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了与国际油气行业会计准则的一致性,这对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我国油气企业能够实现“走出去”——融入国际竞争环境创造了坚实的会计基础。

二、我国油气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1 对自然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不足

准则将油气资源定义为油气开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井及相关设施和矿区权益,认为递耗资产是通过开采、采伐、利用而逐渐耗竭,以致无法恢复或难以恢复、更新或按原样重置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指出油气资产属于递耗资产。根据以上定义可以得到如下推论,即设施和矿区权益是一种自然资源,这明显是不成立的。这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并没有被纳入到现行的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体系中,核算的只是人类劳动价值。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自然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考虑如何将自然资源的价值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然后再重新明确油气资源与递耗资产各自的含义。

2 有关油气资产减值的规定尚不明确

我国对于油气资产减值的规定类似于美国的油气准则,但是关于油气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和资产组的认定都和其他行业不同,不能简单地规定按资产减值准则处理。资产减值准则对特殊资产并未进行特殊考虑,企业无法直接按其规定的减值迹象判断油气资产减值与否。而且准则未详细规定井及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减值问题,仅规定了矿区权益的减值问题。

3 披露要求过于简单

我国油气准则对油气资产减值的披露比较简单,仅规定披露其减值金额,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分部的减值损失、资产组的情况、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方法等内容没有考虑:另外,对油气储量的披露也比较简单,仅规定了企业应分别披露在国内和国外拥有的油气储量的年初年末数据,对于储量在年内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储量的价值则没要求披露。而美国油气准则对披露的规定详细而且全面,几乎涉及到了油气生产的所有方面,尤其是要求对油气储量及其变动进行标准化计量并作为补充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我国油气准则披露方面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 油气准则内容尚不全面

我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油气会计准则,但是在未探明矿区的评估和重新分类、勘探井和勘探参数井完钻时的会计处理、石油天然气混合产量的成本摊销、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成本风险的分担安排等方面,我国的油气准则罕有或没有规定,而这些问题恰是油气行业的重要问题。此外,准则也未涉及石油企业涉外活动的会计处理问题。

三、完善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会计准则的建议

1 加强自然资源会计理论研究

准则的制定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准则的准确性、适用性和逻辑性。在研究油气会计准则时应该发动理论界的力量,深入研究我国石油企业的特点、所处的会计环境和国外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从而制定出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油气会计准则。

2 针对油气资产减值进行规定

我国应借鉴FRS6和aaSB6的做法,对石油天然气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和资产组的确定做出专门规定,而对其减值测试、确认和计量则按资产减值准则进行。

3 完善披露处理

我国油气准则与美国油气准则在披露处理方面差距最大。美国油气准则对披露的规定详细且全面,几乎涉及油气生产的所有方面,尤其是要求对油气储量及其变动进行标准化计量并作为补充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我国的油气准则在披露方面则显得较为单薄,亟需尽快完善。

4 增加涉外活动的会计处理

随着国内各大油田产量的下降,我国的许多石油企业纷纷开始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但在油气准则中,却罕见石油企业涉外活

[1] [2] 

油气生产论文篇4

记者(以下简称记):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刚采访了张景廉先生,张先生向我们推荐您,说您很早就在做有关无机成气的研究,一直坚持到现在。我们想请您深入谈一下有关“石油无机成因论”的一些观点。

王先彬研究员(以下简称王):关于石油的非生物成因问题,已经争论了一百多年了。到目前为止,可以这么说,人类所发掘的油气多跟有机成因论有关。从人类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的发展史来看,人类最原始的能源资源是木柴,这是人类的第一个能源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蒸汽机的出现,需要有更大的能量供给,于是人类就开始使用煤,这是人类的第二个能源时代。随着内燃机的出现,需要液体燃料,人类又开始使用石油,从而进入了第三个能源时代。当然,一直到现在,人类的能源结构始终不是单一的。边远贫穷的农村、山区里边照样烧木柴。

按照现在的说法,以目前的石油勘探技术、理论、观念,在本世纪后期,常规石油就走到顶了,没了。但这个“没了”,也不是个绝对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有些地方按照原来的勘探技术还没有去找,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又有可能会发掘新的石油资源。但不管怎样,似乎现在大家都认可,常规石油已经快走到尽头了。那么下面怎么办?石油完了以后,怎么办?在这种背景下,既然常规有机成因说快走到头了,那么无机成因说的观点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要我来看,人对能源的问题,不是没有出路的。随着的科学技术发展、观念的转变,人类必然会找到未来所需要的能源资源。但是这个转变,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贫油的。为什么贫油?因为国外大量的石油出在中、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但中国以古生代为主的海相地层,时代老、有机质含量低、热演化程度高,难以形成巨型油藏。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们,从玉门开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指出,不仅海相地层可以生油,陆相地层也可以生油。大庆油田的发现,更表明陆相地层不仅能形成油田,还能形成大油田。经几代人不懈努力奋斗,提出和发展的“中国陆相生油理论”,指引了中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前进方向。陆相石油理论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谬论,支撑了中国石油工业五十多年的飞跃发展。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问题。如果说,中国海相地层难以形成大油田,哪么能否形成大气田呢?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资源前景,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我国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和勘探投入。迄今我国油气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埋藏较浅的陆相地层中。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世界范围内,诸多大油气田均产于中、新生代的海相碳酸盐岩中。但问题在于中、新生代时期,中国大陆经受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了极为复杂的地质格局,对油气的形成、演化和分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天然气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多种成因类型和来源,使得它与石油既有一定的联系,但其生、运、聚、保又与石油存在巨大的差异。从天然气的特殊性质的角度,研究海相碳酸盐岩的成气机制(而不是成油机制)和运移、聚集特征,或许会使我们对我国碳酸盐岩有新的认识。中国高演化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要勘探方向。普光和塔河大气田的发现,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由于观念、理念的转变,我们的天然气产量提高了,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家都在用啊!

我们再来谈谈非常规油气资源。应该说“常规”和“非常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按现行理论、勘探开发技术和工艺,可大规模生产的就是常规。非常规油气则是指,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或缺乏成熟的勘探技术和工艺途径,尚不能大规模生产,但又显示了巨大资源前景的油气资源。比如,深层天然气、煤层气、致密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以及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等。当前,被世人称之为“页岩气革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兴趣。页岩气开采的确使美国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变。但是,能否在世界其他地区复制,尚存在很大疑问。中国页岩气赋存的地质条件与美国大相径庭。现行资源潜力调查和评价精准度改善,开发工艺技术水平效率的提高,以及减少大量水资源消耗、相应的环境安全和开采成本等,均是需冷静思考和认真研究、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人们常谈到氢气是清洁、高效、无污染的能源(氢气燃烧释放大量能量,仅产生水)。就此而言,氢气可作为能源。但在自然界能否形成独立的能源资源,却又是另一回事。自然界氢气含量极低,不可能聚集成为资源。如果认为自然界存在巨量的水就是氢气资源,这在概念上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从水制氢必须消耗大量的其它能源,比如,太阳能、核能、电能、天然气等能源。因此,确切地说氢气不是能源资源,而仅仅是能量载体。现今,氢气用做能源必然以消耗其它能源为代价,人类进入氢能源时代尚为时过早。“氢燃料电池”出现固然可减小城市大气污染,但不能减少制氢所消耗的能源和可能污物排放问题。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午餐。

记:那您觉得氢动力汽车有可能成为一代产品吗?

王:氢动力是可以的,问题是怎么制氢。城市里面开出几辆氢动力汽车很时髦,看起来也挺好的。但这种情况下,你就得消耗别的地方的能源资源,消耗别的地方的环境质量,来得到你所谓的城市发展、清洁。

记:我觉得您有很强的怀疑精神,您的学问做得有点老子说的“恍兮惚兮”的感觉,不确定性非常大。

王:人类认知自然过程本来就是从无知到有知,由不确定趋向于较确定。

记:从科学原理、科学实验上讲,您对石油无机成油论是持赞成态度呢还是否定态度?

王: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就开始关注、思考“非生物成因烷烃理论”,相继开展了有关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测试和理论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基础资料,至今已40多年了。

记:对非生物成因油气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您是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呢?

王:根据对“原始非生物成因烷烃理论”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以及由此而拓展的相关地球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太阳系形成演化和地球原始(前生命)有机质的特征、丰度和演化;地球深部甲烷等烃类的热力学稳定性;地幔流体(气体)的化学组成和氧化-还原特征;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和不同氧逸度条件下C-H-o流体体系的组成与演化;地幔脱气作用与地壳烷烃的赋存状态、运移和聚集特征等诸多科学问题。

记:您这项研究至少可以证明有一部分天然气是无机成因的?

王:是的。世界众多地区的观察结果(包括我们的结果)表明,非生物成因烷烃气体广泛存在于众多地质环境中,但能否形成有商业价值的天然气藏,是广泛关注和引发争论的焦点。我们同大庆油田的郭占谦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并持续至今的合作研究成果,表明非生物成因烷烃能够聚集形成商业天然气藏。可以说,中国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的发现和确证,为研究和寻找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资源,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

记:天然气的无机成因说我看学术界好像基本上达成共识了。

王:非生物成因石油和天然气能否成为油气资源,这是世界学术界和油气勘探部门争论逾百年的科学难题。要达成“共识”,尚为时过早,也许会永远如此。不过虽争论不休,但也不断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对此理论的关注已波及诸多学科领域。

记:您觉得什么原因导致在勘探开发这个实践中,对非生物成因油气学说重视不够?

王:事实上对有机成因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亦重视不够。如,我们前面所谈及的非常规天然气(深层天然气、煤层气、致密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记:您在中科院兰州地质所工作,这个所原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王:早年主要研究陆相生油理论及其在勘探实践中的应用,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主要研究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其在勘探实践中的应用。

记:那你们跟油田联系应该非常紧密了?

王:是的。通过与油田合作,承担他们的科研和勘探任务,我们与诸多油田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记:我看过您的简历,您当过这个所的所长,在您当所长期间,在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对改变科学研究方向、目的和风气能起多大作用?

王:可以说是无能为力。因为涉及传统观念和理论的强有力约束,也涉及科研任务、科研经费、甚至科研人员升职、工资、就业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

就非生物成因气研究而言,探索性太强、争论太大,让学生介入的风险自然就很大,因此,我基本不让他们参与其中。仅让他们知道我在干什么,或参与野外考察采样,做些实验分析等。

我的学生进来后,我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帮助他们选择和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通常是给他们半年左右的时间查阅国内外文献,根据选题写出综合评述报告和研究方案。要求他们不要罗列文献,而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凝练出学位论文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对自己如何完成学位论文已心中有数,他们所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已远胜于我。在完成学位论文中,他们既有兴趣又有信心,我也乐得轻松、省事。

记:那您的学生当中有人接受您的无机成因气的理论吗?

王:当然有,而且也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比如,太阳星云条件和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费-托反应研究、地幔气体地球化学研究和火山地热区温泉气体地球化学研究等。这些成果为研究非生物气提供了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也为拓展气体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做了有益的贡献。多数是他们不反对,但不一定赞成,毕竟我是老师嘛。因为风险太大,可能干了一辈子白干了,没有人认可你。

油气生产论文篇5

关键词海洋油气工程生产实习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5.06.022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oceanoilandGas

engineering'sproductionpractice

wanGGuohua,XionGYouming,YanGZhi

(CollegeofpetroleumandnaturalGasengineering,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500)

abstractoceanoilandgasengineeringisthecountry'snewstrategicindustryprofessional.Gototheoceanfrontproductionpracticewillbedifferentfromanimportantmanifestationofpetroleumengineering.thisarticleismainlyabout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petroleumengineering'sproductionpractice.Combinedwithmanynewproblemsanddifficulties,whichoceanoilandgasengineering'sproductionpractice.Suchastheoceanoilandgasengineeringin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Startfromthestatusofproductioninternshipsandproblemsofit,combinedwiththespecificsituation.thenexploreeffectivewaysofoceanoilandgasengineering'sproductionpractice.

Keywordsoceanoilandgasengineering;productionpractice;exploration;practice

海洋油气工程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专业,深入海洋一线的生产实习将是区别于石油工程专业的重要体现,生产实习能够高效、实效、有效地补充课堂教学,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系统牢固,为国家加快深海油气开发提供专门人才。生产实习作为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将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的实践过程,对锻炼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1现行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石油工程专业的现行生产实习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学生从学校到生产实习基地,以及在生产实习基地的生活和学习的纪律和安全;由实习基地的工程师作相关报告、讲座和现场参观学习。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和石油企业的性质的变化,尤其是石油企业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石油工程专业现行的生产实习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石油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实习难以深入

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在学生生产实习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以石油天然气集气总站为例,由于油气的不稳定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必须要求注意防火、防暴和防硫化氢等,因此,石油企业对安全生产和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考虑,不能给实习学生提供顶岗或上岗操作的实习机会。在生产实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参与具体生产过程,即便是跟班劳动,由于大多现场工作人员考虑到安全问题,也只容许学生在一旁参观、提问,由现场工作人员讲解的方式。另外,由于目前石油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程序更为复杂,学生在实习期间内难以深入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和操作控制。因此,生产实习质量无法保障,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

1.2生产实习费用日趋上涨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企业在考虑运行成本的情况下,相应地提高了实习费用标准,学生住宿和交通等方面的价格上涨也使得实习费用明显上涨;而相应的学校对生产实习的配套经费则增长缓慢,远远滞后于不断上涨的物价和实习企业收费,以至生产实习经费日趋不足。使得生产实习难以丰富和拓展,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生产实习的质量。

1.3环境陌生,生活艰苦,管理困难

石油工程生产实习有两周的时间在四川遂宁,一周在学校实习基地,一周在磨溪镇。由于受到实习经费的限制,学生的住宿环境较为艰苦,尤其是实习时正值酷暑时节,休息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另外,到达陌生环境后,一方面,部分学生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导致学生因身体原因造成“减员”的情况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不了解当地民风习俗,与当地居民发生不必要的矛盾,直接影响实习质量。

2探索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推进生产实习改革

在借鉴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探索和改进,使学生通过生产实习这一实践环节的锻炼,树立工程意识,推进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的能力,了解现场技术工人、工程师的职责和责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适应海洋石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1“三位一体”生产实习体系的实现

生产实习涉及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为使生产实习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锻炼,建立完整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就成为关键环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设立了集“专家讲座、参观实习、企业培训”三者为一体的生产实习体系:通过专家讲座了解企业文化和海洋石油生产技术相关知识及应用;通过参观实习了解海洋石油生产平台、FpSo等大型生产实施,以及特殊井下工具等装备;充分利用其员工培训基地,进行海上石油作业安全知识培训、直升机水下逃生/救生筏操作培训、防硫化氢技术培训、海上油气生产仿真平台实训操作等。通过实际生产和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基础上再由企业进行海洋石油作业安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这种形式在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形成了既有理论学习又有生产实践的实习模式。

2.2国际合作的实现与探索

随着石油工业不断发展,海洋油气开发已经迈向深海,国际油气合作项目不断增多。海洋油气工程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海洋石油企业国际化合作程度较高的特点,在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专家讲座环节,学校聘请了壳牌公司、雪佛龙公司、斯伦贝谢公司、哈里伯顿公司、贝克休斯公司以及国民油井等著名国际公司的10余名专家来校进行讲学,讲座内容涉及国际合作经验或经营理念、心得和体会、企业文化与培训体系、国际石油行业现况、国际化发展趋势、海洋石油装备及平台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案例分析,钻井、完井、采油与集输技术前沿与应用案例分析等,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2.3委托企业培训机构开展生产实习的实现与探索

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高等校院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场所。但鉴于院校受硬件设施所限,学生的实操机会较少,动手能力往往比较薄弱。学生对毕业后所从事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缺乏感性认识,方向不明确,积极性不高,无法满足用人单位“来之即用”的实际需求。

为此,学校与中海油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建生产实习基地,主要使学生了解海上安全生产规范并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进行海上钻完井、海上采油气及海上生产相关工艺的技术与操作培训,认识海上油气处理、集输流程以及配套仪器仪表。

在实习培训中,我们减少课堂教学的分量,增加实践性、活动性与操作性环节,尽量贴近工作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情境。以“体感”培训为主,建立“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的纽带,使学员能够为全面地了解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作业的全过程。同时,辅以海油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前景的展望以及管理过程中的海油特色安全文化讲解,使学员能够多维度地了解“上游”领域,建立起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及生产作业的系统性认知体系。

深入海洋一线的生产实习将是区别于石油工程专业传统实习模式的重要体现,使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能够更加高效、实效、有效地补充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系统牢固,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国家加快深海油气开发提供专门人才。

3结束语

生产实习作为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理论知识与石油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将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生产实习模式的基本思路和目的。

通过国际公司专家的讲座,加强学生对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国际化的深入了解,建立学生与国际公司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提高国际交流能力,以适应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和国际合作状况的宏观背景,以提高我国海洋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开辟理论联系实践的第二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亲临一线的生产实习环境,使学生深入体会海洋油气开发的特色,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委托培训机构开展生产实习是我校的首次尝试,有很多现实的困难,但鉴于专业的特殊性和生产实习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考虑合作的可持续性,这将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改项目(X15021301009),西南石油大学教改项目(010501124/X13124)资助

参考文献

[1]王娟,鄂承林,魏耀东.“四合一”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石油教育,2009(1).

[2]刘芳,张扬,曲延滨.生产实习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9).

[3]武一,王宝珠,贾志成,徐晓辉,赵卫萍.探讨生产实习模式,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油气生产论文篇6

abstract:aftermorethanacalendaryearroundwaterinjection,taheoilfieldno.4districtordovicianreservoirssinglewellunitoil-waterinterfaceiscontinuousliftingofoil,themajorityhasenteredthestageoffailure,theremainingoilinthestructuralhighsgatheredtoformaso-called"atticoil".Basedonthetheoryofgasinjectionalternate"atticoil",andinordertofurtherenhancetherecoveryefficiencyoftaheoilfieldno.4district,itcarriesoutchoosesnitrogengasinjectiondevelopmentbychoosingindependentwewingholestructure,bettereffectforpre-injectionandcurrentfailedsinglewellunit.atpresent,gasinjectionoilrecoveryisstillintheexperimentalstageintaheoilfieldno.4district,onlyselectingtK404,t415CH,t416andtK489wellsmall-scaleinjection,andtakingtK404wellforexample,throughtheoptimizationofgasinjection,boredwellstime,waysofgasinjectionoilrecoveryandspeedofgasinjection,thereasonablemethodsofgasinjectionweresummedup;andbytheanalysisofproducedynamicchangesconditionaftergasinjection,itobtainedtheconclusionthatgasinjectionimprovesoilrecoveryintaheoilfieldno.4district.

关键词:注气;塔河4区;提高采收率;阁楼油

Keywords:gasinjection;taheoilfieldno.4district;enhancedoilrecovery;atticoil

中图分类号:te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311-02

0引言

塔河4区奥陶系油藏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中段阿克库勒凸起西南部,艾协克2号构造上。4区奥陶系油藏含油面积56.7km2,探明地质储量6345×104t。2005年起塔河4区进入注水开发阶段,至今已历时8年,油水界面不断抬升,对单井单元来说,经历多轮次注水替油后,初期见效井目前多已失效,研究注气采油技术,对如何进一步提高4区采收率有重大意义。

1tK404井前期生产及注气情况

1.1tK404井概况

1.1.1tK404井地质特征认识tK404井位于塔河4区奥陶系油藏东部,紧邻S48单元,于1999年9月射孔酸压投产,钻井过程中未见放空漏失,说明没有大型溶洞发育。该井初期生产井段位于t74以下0-22m,2003年堵水上返至t74以下0-10m,生产井段较短。从振幅变化率图及t74顶面构造图(图1)来看,tK404井位于独立残丘构造,储集体发育与邻井没有连通关系,认为该井是具有独立缝洞结构和压力系统的单井单元。

1.1.2tK404井生产情况介绍从生产特征来看,其天然压力开采阶段表现为初期产量高,见水速度快,且见水后含水上升迅速,认为是独立缝洞体底水快速锥进的原因。

2006年9月tK404井开始注水,注水方式以本井间注间采的注水替油为主,至2012年1月注气前,累计进行8轮次注水替油(表1),累计注水10.12×104t,期间累计采油3.27×104t,周期产油由5790t下降至1.9t,阶段末期产出全水。

1.2tK404井注气概况

1.2.1tK404井注气理论基础2012年1月tK404井注水替油第8周期生产情况表明,该井注水已经失效,分析认为多轮次注水替油已将该缝洞体内油水界面抬升,底部水淹,但顶部仍有一定“阁楼油”存在(图2),参考非混相条件下注气作用的主要机理:①靠重力驱替上端封闭大缝洞中的剩余油及油藏顶部的“阁楼油”;②注气后,油气间的界面张力远小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约4倍),而油气密度差又大于油水密度差,从而减小了毛管力作用。认为对该井进行注气替油能够达到一定增油效果。

1.2.2tK404井注气工艺2012年2月tK404井开始注气。本次试验注入气源选择纯度为99.999%的液氮作为注入气源。注气过程中创新设计了注水、注气、机抽生产一体化管柱,累计注入液氮755m3,折合地层条件下氮气1600m3,注气结束后不动管柱可自喷或机抽生产。注气后关井110小时内油压仅上升至12mpa(图3),说明仅有少量注入气体上窜至井口。

1.2.3tK404井注气后产状2012年4月27日tK404井开井放喷,压力快速下降,产气391m3后停喷,未见油水产出。连续油管气举排液,累计气举排液时间74h,累计气举排液量403m3,排出液全为油田水。转抽生产16天,累计排液818m3后见油,该周期至2012年10月28日高含水关井为止,累计生产178天,产液7676t,产油2659t。对

比注气前最后一个生产周期,注气增油效果明显(图4)。

2tK404井注气效果分析

2.1tK404井注气后增油效果明显tK404井注气前最后一周期日产液60t左右,含水高达99.9%。注气后开井排液818m3见油,远远少于上一周期的2256m3,对比看出注气后本周期的累计产液量、产油量都有大幅上升,综合含水由99.9%下降至65.4%,可以看出注气后增油效果非常明显(表2)。

2.2注入氮气起到驱替“阁楼油”作用tK404井累计注入液氮755m3,折合地层条件下氮气1600m3,开井后累计产气391m3,远远低于注入氮气总量。

从tK404注气后测得的井筒压力梯度数据表(表3)来看,距井口1200m以内为气体,1200-1500m为油或油气混合段,说明注入氮气量溢出极少,由于重力分异作用,注入氮气应该主要聚集在缝洞体顶部,将顶部“阁楼油”聚成新的前缘富油带,均匀向构造下部移动,从而由井筒产出。

2.3注入氮气起到驱替裂缝内剩余油作用由于油水界面张力一般比油气界面张力较大,氮气更容易克服毛管力和粘滞阻力进入裂缝驱油,在仅有重力作用时氮气可以进入更小的含油裂缝中,其波及体积远大于水驱。从施工压力曲线(图5)来看,施工期间压力有突降现象,分析认为压力突降可能是因为沟通了前期水驱无法波及的微小裂缝及较远处的储集体。

3结论

①从tK404井注气前后生产特征对比来看,注气替油是继注水驱油之后又一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手段。②基于对安全、管线防腐及气源供应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确定现阶段在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以注液氮为主的注气方式。③目前在选取注气替油井时,主要考虑位于构造高部位,具有独立缝洞结构,前期注水替油效果较好且目前已失效的的井为对象。④由于注气替油对施工安全要求较高,在设备及施工工艺方面仍有很大改进空间。

参考文献:

[1]郭平,苑志旺,廖广志.注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J].天然气工业,2009,29(8):92-96.

油气生产论文篇7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油气会计科目;油气会计信息披露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战略物资的流体矿采掘行业,其生产对象及生产经营过程都有着显著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又决定了反映和监督这一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油气会计核算内容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也就是说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全过程都有其本身的特点,从而在客观上要求研究和建立适应油气生产经营活动的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的理论与方法,以规范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本文将在分析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油气会计核算的科目设置体系及信息的披露问题予以探讨。

一、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的特点分析

作为一种行业特色在会计上的反映,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在确认、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会计确认的特点。首先是资产的确认。其他行业所拥有与控制的主要资产,主要通过商品流通领域购买获得,资产的价值即为实际支出。而石油天然气企业所拥有与控制的主要资产是油气资产,需要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历经不同生产阶段而获得。这样,油气资产在计价时,要注意按各生产阶段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就目前看来,关于油气资产概念的界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美国FaSB公布的19号、25号及69号文件中,虽然提出了对油气储量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但没有从正面界定它的含义。我们认为,油气资产是指各采油气区块的油气井与相关设施。根据国际石油大会(wpC)以及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关于储量分类的认定,其内容应包括:(1)油气生产井、注水井、资料研究井等;(2)联合站、油气集输站、计量站、注水站、压气站等;(3)井场装置、热采设施;(4)集输油气支管线、集输油气干管线等;(5)油气处理设施;(6)储油设施;(7)污水处理和其他环保设施;(8)油田内部供水、供电、通信设施和其他生产用建筑物。

其次,石油天然气企业成本与费用的确认与其他企业相比,也存在它的特殊性。普通行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总是与一定的收入相配比,然而石油天然气企业发生的主要成本费用却不一定会带来收入。石油天然气企业发生的主要成本费用,与是否会发现价值储量相关。由于油气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其发现成本承担着与发现价值无关的耗费。FaSB第19号会计文件规定,对探明矿区与未探明矿区进行成本费用确认,把与矿权取得活动相关的部分成本以面积为依据分配给所有勘查过的矿区,分配给已取得矿区的那部分成本作资本化处理,分配给未取得矿区的成本作为当期费用处理。换句话说,石油天然气企业对勘探成本费用的确认在于是否能成功发现。我国油气生产企业通常的作法是将发现的与成功井相关的支出全部资本化,而将与不成功井相关的支出予以费用化。当地震、重力等地质勘探作业完成后,做出的地质结论无论是否发现油气显示,其实际支出都予核销,待探井实际完成时,对于未发现油气显示的探井成本作为费用,而将发现油气显示的探井,则将有效井段转为生产井,列为成本。

最后,油气会计确认中还有一个焦点问题,即有关矿业权流转中的损益确认。一般企业无形资产的转让,无论是转让其使用权还是转让其所有权,都要在转让的同时确认损益,而石油天然气行业矿业权流转中损益的确认却不然。对于未探明矿区,若转让部分权益,出让方按合同价格或双方协议价格,冲减未探明矿区余额,不确认转让损益,受让方则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增加未探明矿区成本;若转让全部权益,出让方确认转让损益,受让方增加未探明矿区成本。对于探明矿区,若转让全部权益,应按转让收入的数额与其未摊销成本之间的差额确认损益;若只转让部分权益,应确认转让损益;若只转让探明矿区经营权而保留非经营权益的,也应确认转让损益。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形式的转让及相关交易,都不确认损益。

(二)会计计量的特点。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会计的计量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但与其他企业相比又有不同。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原则,石油天然气会计采用成果法或完全成本法来核算企业发生的成本支出。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发生的主要成本有四类,即矿区取得成本、油气勘探成本、油气开发成本以及油气生产成本。把四种基本成本联系起来,基本的核算结果是发生成本的资本化或费用化。如果资本化,即在成果法下,成本可以作为发生的已耗成本或者作为废弃成本、减损成本或者生产成本而计入费用;如果成本费用化,即在完全成本法下,成本可以作为当期费用在本期冲减收入。我们认为,石油天然气企业成本的核算,应采用成果法。这一方面比较符合长期以来我国油气会计人员形成的采用“变异成果法”核算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较符合国际上众多大型油气生产公司的核算惯例。

(三)资产价值补偿方式的特点。资产价值的补偿方式,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采用直线法、加速折旧法等会计政策,但一经采用,如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油气资产的价值不随年限的增加而减少,它的递耗与地下储量密切相关,所以油气资产的价值补偿应采用单位产量法。美国FaSB19号会计文件规定,资本化的探明矿区取得成本和油气井与相关设备和设施成本的摊销方法,通常使用单位产量法;资本化的未探明矿区取得成本及“在建工程”科目累计的钻井成本,均不计算摊销,未探明矿区应定期评估,确定是否出现减损。成果法下,石油天然气企业辅助设备设施使用折旧方法、探明矿区取得成本(油气资产)使用折耗方法,而对企业拥有的其他公司非经营权益则予以摊销。

二、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科目的探讨

正确地设置油气会计核算科目,是规范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制定油气会计专业核算办法的重要内容。油气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既要同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相衔接,保持其与准则、制度的一致性,又要密切结合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的特点,充分考虑到油气资产、成本与费用的确认、计量、资产补偿方式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特点,对油气行业特殊的问题予以特殊分类,寻求特殊的处理方法,体现油气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以提高油气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同时,油气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还应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确认标准、计量方法及信息披露的模式,在结合我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会计核算实际的基础上,尽可能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以保证我国油气生产行业的会计核算与国际惯例相协调。油气会计核算同其他行业比较,最突出的差别在于其成本与费用的核算,针对石油天然气企业生产活动及会计核算的特殊性,在规范油气会计核算时,除按照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设置有关科目外,还应重新设置一些新的会计科目,形成石油天然气会计独特的会计科目体系。

我国矿权取得成本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采矿权、探矿权申请费,采矿权、探矿权使用费及采矿权、探矿权价款。因此而设置的主要科目包括“地质勘探支出”、“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油气井及相关设施”。比较美国现行油气会计准则,其取得成本的内容包括租赁定金、经纪人手续费、登记费、法律费、从价税、办公费以及递延租金,为此而设置的科目主要为“未探明矿区取得成本”、“探明矿区取得成本”、“未探明矿区减损备抵”以及“未探明矿区减损放弃”。不难看出,这二者之间差异很大,原因主要是我国历来矿权取得成本较小,不将其单独设置会计科目反映。但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随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实施,矿权取得成本会逐渐增加,所以,我们认为,关于该项成本的核算应设置“未探明矿区”、“未探明矿区减值准备”、“探明矿区”、“探明矿区累计摊销”等科目。将资本化费用,在“未探明矿区”科目中暂记,不能资本化的费用进入勘探费用,同时,再设科目摊销,而不与油气资产相混淆。摊销费用构成油气生产成本的一部分,记入“探明矿区累计摊销”及“未探明矿区减值准备”。

我国油气勘探成本核算内容,主要包括长期借款的资本化利息、取得探矿权支出、成功井的资本化成本、不成功井的费用化成本、干井费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及化学勘探费用。由此而设置的会计科目有“地质勘探支出”、“地质勘探费用”、“累计折旧、折耗和摊销”。而美国油气会计准则关于勘探成本,其核算内容主要是井的成本以及其他成本,而其设置的科目为“已探明矿区”、“在建工程”、“已探明矿区摊销”和“勘探费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后者成本核算内容并不包括探矿权支出。我们认为,由于矿权取得成本应单独核算,所以对油气公司进行石油天然气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化学勘探和钻凿探井等发生的支出,应设置“地质勘探投资”科目专门核算,这样做,有利于分清油气生产活动各阶段的成本支出,会计处理也比较清楚。

我国油气开发成本,核算内容包括为开发探明储量、建造用于开采、处理、集输、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支出。所设科目主要有“油气开发支出”、“油气井及相关设施”、“油气井及相关设施折耗”。相对应的,美国油气企业设置的科目主要有“在建工程”、“井和开发无形成本”以及“井和开发有形成本”。对照国际惯例,我们认为,关于勘探开发成本,应设置“地质开发投资”、“油气资产”、“油气资产累计折耗”、“油气资产减值准备”以及“油气资产清理”科目。将“地质开发支出”改为“地质开发投资”,以使其与“地质勘探投资”科目相对应。而对于“油气井及相关设施”科目,在界定了油气资产的范围之后,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处理的要求与规定,在“油气资产”科目中予以核算,相应的进行折耗、减值与清理的核算。同时,用“油气资产”科目取代“油气井及相关设施”科目,这样,从名称形式上更符合中国的惯例。对于油气生产成本,则可参照我国油气企业现行作法,这里不再赘述。

油气会计科目的重新设置与修订,是解决油气会计中矿区取得成本的确认、油气资产减损问题的处理、油气资产废弃成本的处理、联合权益会计与矿权转让收益确认问题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科目体系,再合理的会计处理思想也难以以会计信息的方式完整的表达出来,这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石油天然气会计信息披露的改革

油气企业活动的揭示内容、形式和范围与普通制造业不同,所以应由特殊会计准则或制度来规范,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制定出这方面的规章,所以,油气生产公司目前的信息披露方式,对国内信息使用者按《企业会计制度》的标准进行,而对国外信息使用者则按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予以调整。鉴于此,我们设想,在石油天然气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制定中,油气会计信息披露应是改革的另一个重点。

油气生产活动的信息应分两部分予以揭示,即表内信息与表外信息。表内信息主要包括三大报表以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表外信息则指会计报表附注的补充说明。为了体现油气行业的特色,应在资产负债表中以“油气资产(净额)”和“油气资产减值准备”分两项从总体上反映油气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对油气资产的详细资料,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分项补充说明。至于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则应随会计科目的调整在原来报表的基础上相应变动。

美国FaSB第69号文件公开要求,有重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的股票上市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应揭示下列项目的补充资料:(1)探明储量数量资料;(2)有关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的资本化成本;(3)发生在矿区取得、勘探和开发活动时的成本;(4)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的经营成果;(5)有关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数量的未来净现金流量贴现的标准化测定;(6)有关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现金流量贴现的标准化测定变化。同时,还要求公开上市或非公开上市公司揭示用于核算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的核算方法以及资本化成本的处理方式。借鉴它们的经验,我们认为,会计报表附注的补充说明应包括对重要项目与储量信息的揭示。关于重要事项,应详细披露:(1)未探明矿区的计价方法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2)探明矿区成本的计价方法以及摊销基础与方法;(3)油气资产的分类、计价方法以及折耗的基础与计算方法;(4)油气资产支出。关于储量资产信息,则应从数量信息与价值信息(分历史成本基础与估计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基础)进行披露。数量信息应说明探明储量、探明已开发储量、探明未开发储量、估计的基准日、估计依据以及估计方法、对储量估计各因素的影响情况;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价值信息,油气公司应对本期发生的矿权取得、地质勘探、油气开发的主要事项予以说明。以估计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的价值信息披露,在计算探明储量未来贴现净现金流量的标准化度量时,对储量值的价格、销售、成本支出的预测贴现率等需要说明的重要因素,都应予以详细说明。

油气生产论文篇8

关键词:石天然气 会计准则 问题 完善

一、我国制定油气行业会计准则的意义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一个较特殊的领域,它的主要特点是高风险与高投资,油气行业的会计处理也具有显著的行业特征。然而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应油气行业的会计准则规范,与国外的油气行业相比较,我国油气行业所使用的会计规范不适应油气行业的生产特点,这对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与壮大是没有好处的。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使油气这一特殊行业有了基础准则体系,该准则在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了与国际油气行业会计准则的一致性,这对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我国油气企业能够实现“走出去”——融入国际竞争环境创造了坚实的会计基础。

二、我国油气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1 对自然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不足

准则将油气资源定义为油气开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井及相关设施和矿区权益,认为递耗资产是通过开采、采伐、利用而逐渐耗竭,以致无法恢复或难以恢复、更新或按原样重置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指出油气资产属于递耗资产。根据以上定义可以得到如下推论,即设施和矿区权益是一种自然资源,这明显是不成立的。这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并没有被纳入到现行的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体系中,核算的只是人类劳动价值。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自然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考虑如何将自然资源的价值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然后再重新明确油气资源与递耗资产各自的含义。

2 有关油气资产减值的规定尚不明确

我国对于油气资产减值的规定类似于美国的油气准则,但是关于油气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和资产组的认定都和其他行业不同,不能简单地规定按资产减值准则处理。资产减值准则对特殊资产并未进行特殊考虑,企业无法直接按其规定的减值迹象判断油气资产减值与否。而且准则未详细规定井及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减值问题,仅规定了矿区权益的减值问题。

3 披露要求过于简单

我国油气准则对油气资产减值的披露比较简单,仅规定披露其减值金额,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分部的减值损失、资产组的情况、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方法等内容没有考虑:另外,对油气储量的披露也比较简单,仅规定了企业应分别披露在国内和国外拥有的油气储量的年初年末数据,对于储量在年内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储量的价值则没要求披露。而美国油气准则对披露的规定详细而且全面,几乎涉及到了油气生产的所有方面,尤其是要求对油气储量及其变动进行标准化计量并作为补充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我国油气准则披露方面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 油气准则内容尚不全面

我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油气会计准则,但是在未探明矿区的评估和重新分类、勘探井和勘探参数井完钻时的会计处理、石油天然气混合产量的成本摊销、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成本风险的分担安排等方面,我国的油气准则罕有或没有规定,而这些问题恰是油气行业的重要问题。此外,准则也未涉及石油企业涉外活动的会计处理问题。

三、完善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会计准则的建议

1 加强自然资源会计理论研究

准则的制定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准则的准确性、适用性和逻辑性。在研究油气会计准则时应该发动理论界的力量,深入研究我国石油企业的特点、所处的会计环境和国外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从而制定出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油气会计准则。

2 针对油气资产减值进行规定

我国应借鉴FRS6和aaSB6的做法,对石油天然气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和资产组的确定做出专门规定,而对其减值测试、确认和计量则按资产减值准则进行。

3 完善披露处理

我国油气准则与美国油气准则在披露处理方面差距最大。美国油气准则对披露的规定详细且全面,几乎涉及油气生产的所有方面,尤其是要求对油气储量及其变动进行标准化计量并作为补充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我国的油气准则在披露方面则显得较为单薄,亟需尽快完善。

油气生产论文篇9

abstract:Closedfaultblockreservoirhavemultiplefaults,smallareaoffaultblock.it'sreservoirheterogeneityhasbigdifferences,enhancedoilrecoverydifficult.ComparedairinjectionwithothergasinjectionineoR,airinjectionhasthecharacteristicsofairrich,lowcost,andsoon.Basedonthedetailstudyofthemechanismofairinjection,comparingdifferentoilfield'sresultsmesticandinternational,thearticleobtainedthereservoircharacteristicsbyairinjectiontoenhancedoilrecovery,providingatheoreticalguaranteefortheactualproduction.

关键词:封闭断块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

Keywords:closedblockreservoir;airinjection;eoR

中图分类号:te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035-02

0引言

封闭断块油藏断层多,断块面积小,油层非均质差异大;断块之间油气富集不均,单井差异大。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采取常规措施提高封闭断块油藏采收率的难度越来越大。注气采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注气采油量在eoR产量中所占比例快速上升。目前,注天然气、Co2和n2的方法已相当成熟且行之有效,但这些方法往往受到气源或成本的限制,而空气驱具有气源丰富、成本低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

1注空气采油低温氧化原理

在油层条件下,注入空气与原油接触会发生两种反应:一是高温氧化反应(Hto),二是低温氧化反应(Lto)。在低温氧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以及含氧的烃类化合物,反应产生的热量使油层温度升高,促使轻质组分蒸发。因此,直接起作用的并不是空气,而是在油层内生成的Co、Co2、n2和蒸发的轻烃组分等组成的烟道气。

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过程一般有两种情况:

1.1油藏中通过岩石散失的热量少于反应所产生的热量,油藏温度就会上升,氧气在油藏中自燃,与原油发生完全氧化反应,在油藏中形成一个高温氧化前缘,氧气在这个高温带中被耗尽。油藏中从注入井到生产井一般可分为4个区域:

1.1.1被燃烧前线驱扫过的区域:剩余油饱和度较低,油藏温度高于初始温度。

1.1.2燃烧前缘区:发生氧化反应,氧气逐渐被消耗。部分剩余油被烧掉,释放出Co2和Co,在油藏内形成烟道气驱,温度约达400℃。

1.1.3在燃烧前缘的下方有一个较窄的“集油带”或“热效应带”。这个集油带被烟道气、热水或蒸汽所驱替。

1.1.4“集油带”或“热效应带”下方是一个较宽的未受热力影响的烟道气驱带。

1.2油藏岩石的散热大于氧化反应所释放的热量,氧化反应是在接近油藏初始温度下进行的,称为注空气低温氧化法(Lto)。

低粘油藏的注入井和生产井井距一般为几百米,注入气体中的氧与油藏长距离接触,随着与注入井距离的加大,气体中氧浓度将以连续方式降低,氧化反应所产生的Co2要比上一种情况低,油藏中氧化反应带就比较宽。油藏可以划分为3个区域:

1.2.1氧化反应后缘区:注入井附近油藏带,被注入空气所驱替,部分原油被氧化,剩余油饱和度较低,并且不再耗氧。

1.2.2氧化反应前缘区:一个较大的氧化带,氧气与原油发生反应而被消耗,氧气的浓度从21%逐渐降至0。

1.2.3氧气未波及区:位于氧化带前方的一个较宽的烟道气驱带,为烟道气以及少量轻质油组分驱油的过程。

若干个油田试验表明,轻质油藏注空气发生较多的是第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中,氧化带温度较高,氧气消耗较快,由于还会产生较多的Co2,形成集油带,这两点都有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2注空气驱油机理

以前注空气驱采油主要用于稠油开采,即火烧油层技术,采油机理主要是降低原油粘度。空气代替其它气体注入轻质油藏不但具有一般注气的作用,还具有氧气产生的其它效果――烟道气驱与热效应。从本质上讲,注空气驱是间接的烟道气驱,但它又综合了多种驱油机理。

绝大部分轻质油藏注空气都是通过烟道气驱提高产量的,所以,无论氧化带是宽是窄,轻质油藏注空气过程都与传统的烟道气驱相类似。不同有两点:一是为了安全起见,轻质油藏注空气注入的氧气必须在到达生产井以前消耗完;二是轻质油藏注空气若出现第一种情况,到注入结束时,集油带到达生产井,还会提高部分采收率(热效应提高采收率)。

空气注入油藏同时会产生两个作用:油的驱替和油的氧化。根据驱替效率和氧化强度,注空气采油可分为四类方法:具有强氧化作用的非混相气驱;没有强氧化作用的非混相气驱;有强氧化作用的混相气驱;没有强氧化作用的混相气驱。

3注空气油藏筛选标准及实例

下面是国内外注空气开发的实例的油藏及流体性质。

3.1美国mpHU油田(medicinepoleHillsUnit)红河“B”、“C”区块总面积38.85km2,净产层平均厚度5.49m,平均孔隙度17%,平均空气渗透率4.935×10-3?滋m2,油藏温度110℃,油藏原始压力28.4mpa,原油相对密度0.8239,溶解气油比108.52m3/t,地层体积系数1.4m3/m3。

3.2美国Horsecreek油田Horsecreek油田一次采收率9.9%,原油相对密度0.8654,净产层平均厚度6.1m,平均孔隙度16%,平均空气渗透率10.2md,当前含油饱和度40%,油藏温度104.4℃,地层体积系数1.205。

3.3百色上法油田百4块空气泡沫驱上法油田4块裂缝灰岩油藏平均埋深1310m,原始地层压力为13.43mpa,饱和压力7.06mpa,原始油气比45.5m3/t,地面原油密度0.8327g/m3,地层温度78℃。

3.4仓16油田泡沫辅助、空气-水交替注入驱实验16块是一个下倾方向具边水的单斜构圈闭砂岩油藏,油藏埋深737~978m,地层倾角30~40°,含油面积1Km2,地质储量104×104t,可采储量36.4×104t,地面原油密度0.8405g/cm3,油藏温度52℃。

3.5中原油田具有注空气开发潜力的油藏渗透率在10-50md,平均埋深2700m以上,油层温度100℃以上。

4结论

通过上述实际应用,总结出适合注空气油藏的基本特点如下:

4.1油层厚度最好大于3m,最好是储层有一定的倾角和低非均质性;

4.2油藏温度最好高于80℃,对低粘油藏低限可为60℃,因为当温度低于80℃后,油藏的自燃很难发生,滞燃期相对很长;

4.3原油粘度在油藏状态下最好低于20mpa・s,如果粘度过高,应该用火烧油层方法即高温氧化的方法;

4.4原油重度最好为30~40api(比重0.88~0.83),大于20°api(小于0.934);

4.5油藏渗透率最好大于50md,如果渗透率过低,注入空气很难而且需要规格较大的压缩机;

4.6油藏压力可为20~35mpa,如果油藏压力过大,对压缩机及其他设备要求很高;

4.7注气压力应根据地层压力、地面设备及油的性能确定。

参考文献:

[1]朱恩灵.国外三次采油新技术水平调查[J].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情报研究所,1992.

[2]王杰祥,来轩昂,王庆等.中原油田注空气驱油试验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7,35(2):5-7.

[3]叶仲斌等.提高采收率原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2.

[4]S.R.Ren,m.Greaves,R.Rathbone.airinjectionLtoprocess:aFeasibleioRtechniqueforLightoilReservoirs[J].SocietyofpetroleumengineersJournal(SpeJ),march2002:90-98.

[5]杨占红.吐哈盆地鄯善油田轻质油藏注空气开发机理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1):68-70.

[6]tunaat.Resetengineeringaspectsofoilrecoveryformlowpermeabilityreservoirsbyairinjection[C].Spe48841,1998.

[7]Zreawesm,RenSR.airinjectiontechniqueforioRformlightoilreservoirs:oxidationrateanddisplacementstudies[C].Spe40062,1998.

油气生产论文篇10

关键词:水平井;生产测井;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e33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油田生产过程中,水平井的动态建设以及水平井的技术分析等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只有全面并且科学的掌握相关技术的应用模式和重点,才能够有效的判定油气水三相分离基本方案是否可行。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生产测井技术的具体应用,以便在施工中更加的灵活运用。

我国目前阶段的油气开发勘探的过程中,生产测井技术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从石油生产的效果来看非常的理想。但是在石油生产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在生产实践中主要有五个问题困扰我们的石油生产中的测井技术评估。第一个问题是测井实施过程中的低孔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测井实施过程中的低渗问题。第三个问题是测井实施过程中的低丰度储层问题。第四个问题是测井实施过程中的水淹层问题。第五个问题是测井实施过程中的低电阻率问题。上述五个问题需要我们在生产测井技术的研发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将问题有效的处理,不断优化我国的生产测井。为了更好的为我国的油田生产做好技术施工保障,我们要不断的发展生产测井和相关的技术,只有这样我国的石油生产才能够有效的根据现场的地质特点和地质结构来应用测井技术,满足我国石油发展对于生产测井技术的需求。

关于水平井的生产测井技术应用的阐析和论述,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我国油田生产中的水平井主要内容。第二个方面是我国油田生产中水平井生产测井技术的主要内容。第三个方面是我国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水平井测井技术施工具体要求。第四个方面是油田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测井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下面进行详细的阐析和论述。

1简要叙述我国油田生产中的水平井主要内容

我国石油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水平井的主要应用有四点。第一点是水平井能够进行稠油油藏的开发;第二点是水平井能够进行裂缝油藏的开发;第三点是水平井能够进行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第四点是水平井能够进行薄油层的开发。水平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影响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工期问题。伴随着我国机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测井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相应的生产测井配套设施也逐渐的完善,因此我国的各种油气储藏在开发过程中都会应用水平井的测井技术来进行相应的生产和创新。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水平井的钻井数量会超过两千口,在我国这个数字是两百口左右。水平井的生产能力较大,和直井比较,生产大约能够到达直井生产能力的四倍到八倍,因此水平井在我国的石油生产中应用非常的广泛,并且还在进一步的推广过程中。

2简要叙述我国油田生产中水平井生产测井技术的主要内容

关于我国油田生产中水平井生产测井技术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生产测井技术中的水平井的测井技术。第二个方面是生产测井技术中的水平井的射孔技术。下面进行详细的阐析和论述。

2.1简述生产测井技术中的水平井的测井技术

在我国的常规生产测井中,测井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必须要克服很多的生产阻力才能够顺利的达到井底。这些阻力主要有五种。第一种是井壁的摩擦阻力;第二种是电缆的上提阻力;第三种是泥浆的悬浮阻力;第四种是泥浆对于测井仪器的粘力;第五种是泥浆对电缆的粘力等。伴随着井的斜度的增加,测井仪器受到的外界阻力也会更大,导致测井仪器到达井底的难度提升。一旦油井的斜度超过了65度是,测井仪器的自身重力已经不能够抵消各种阻力的总和,因此测井仪器会停留在油井内的某一个位置不动,这样就给我过的测井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克服上述的困难,我国的石油企业专门从国外的先进石油能源服务公司引进了湿接头形式的水平生产测井系统,同时我国的石油企业在配套相应的生产设施,现在我国很多的石油企业已经克服了上述的问题,顺利的进行石油的测井生产。

2.2简述生产测井技术中的水平井的射孔技术

伴随着我国的石油勘探发展到盆地勘探,在油气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保护大气层的污染,同时也是为了提升我国油气开采中的射孔解堵能力。更加有效的改善我国的低压渗透油层的生产产出特性,我国有探索出了一天油气开发的新技术―射孔技术。射孔技术能够全面的掌握油气田的压力情况及温度情况,有效的保护低孔和低渗的油田,形成了一套非常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现阶段射孔技术在水平井的开采过程中应用也较为广泛,从实际的应用反馈来看,我国现阶段的石油钻孔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在生产过程中我们要求射孔的定位误差不能够超过±3°的范围。

3简要叙述我国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水平井测井技术施工具体要求

测井井段等数据标注清楚,注明接近测量井段的特殊套管位置,由于40臂仪器机械机构磨损较为严重和测井速度的影响,尽量减少长井段测量。如井下工具有两个相距10m以内的封隔器、配水器等工具起出,没有遇卡现象,测量井段在两个封隔器以上,可以不通井。

4简要叙述油田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测井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关于油田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测井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的阐析和论述,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测井技术中的自然伽马测井技术。第二个方面是测井技术中的超声电视测井技术。下面进行详细的阐析和论述。

4.1技术一:测井技术中的自然伽马测井技术

关于测井技术中的自然伽马测井技术的阐析和论述,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测井技术中的自然伽马测井技术的主要方法及原理。第二个方面是测井技术中的自然伽马测井技术的主要应用。第三个方面是测井技术中的自然伽马测井技术的实际施工要求。下面进行详细的阐析和论述。

4.1.1简述测井技术中的自然伽马测井技术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沉积岩的放射性,取决于岩石中微量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地层中主要放射性元素为铀、钍、锕及其锐变产物和钾的放射性同位素钾40。不稳定元素的自然放射性主要包括α、β和γ射线,但是在井内实际能测量的只有γ射线。

4.1.2简述测井技术中的自然伽马测井技术的主要应用

(1)确定管柱下入深度。

(2)辅助识别水淹层。

4.1.3简述测井技术中的自然伽马测井技术的实际施工要求

对于这项测井技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油管短节或者其他工具的安装位置必须定位在井段处。第二个要求是一旦油井内不清洁或者有其他生产之外的异物,我们就要进行清理,清理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油管的通管工作。

4.2技术二:测井技术中的超声电视测井技术

关于测井技术中的超声电视测井技术的阐析和论述,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测井技术中的超声电视测井技术的主要方法及原理。第二个方面是测井技术中的超声电视测井技术的主要应用。第三个方面是测井技术中的超声电视测井技术的实际施工要求。下面进行详细的阐析和论述。

4.2.1简述测井技术中的超声电视测井技术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超声电视测井的换能器以固定的速率(5r/s)绕仪器轴(井轴)旋转,与它同步旋转的地磁仪每周产生一个磁北信号,以控制成像的方位。旋转的换能器每秒发射2560次宽度为20μs、频率为20mHz的声脉冲,经井筒内介质垂直入射到井壁后又反射回来被该换能器接收。

4.2.2简述测井技术中的超声电视测井技术的主要应用

(1)检查射孔质量。

(2)检查套管破损情况。

4.2.3简述测井技术中的超声电视测井技术的实际施工要求

在测井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有三点要求。第一个要求是井段的各种标记要标注清晰;第二个要求是在施工前期要进行洗井作业;第三个要求是要确保在通管的过程中井筒的通畅。

参考文献

[1]高新荣.有关水平井测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8):158.

[2]贾乐国.水平井测井工艺及其应用[J].石油科技论坛,2007(03):43-47.

[3]韩易龙,吴迪,王海,蒋仁裕,赵丽宏,王建国,童智钧.水平井生产测井技术应用[J].测井技术,2003(04):320-324,355.

[4]张向林,陶果,刘新茹.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