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02:35

信用研究报告篇1

我于2006年7月10日加入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担任信息调研部助理研究员,试用期三个月。踏着紧张而欢快的工作节奏,我已走过三个月。回顾这三个月来的点滴,我惊奇得发现我的工作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在将试用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我在信息调研部负责协助本部门主任处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具体的讲可以分为以下五部分:

一、负责编辑《中华新能源周刊》的初稿及定稿的打印发送。

在商会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中华新能源周刊》版式日臻完善,内容日渐丰富,赢得读者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周刊争取到更多的读者。

二、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新闻媒体信息库等。

新能源商会刚成立不久,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基本信息库的建立和维护也常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三、研究国内外新能源产业政策,发展现状及趋势等。

信息研究是我们部门的主要职责,研究新能源行业的信息是我们的核心工作,研究的方式主要是研究网页信息及书面资料,辅助以外出调研。此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华新能源周刊》及《2006中国新能源产业报告》上部分信息已经为我们原创知识。

四、参与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负责协会联络后勤服务工作。

五、商会局域网的网络安全及日常的维护。

信用研究报告篇2

关键词:信用卡个人信用报告负面记录

信用卡具有支付和融资功能,作为方便、快捷的结算支付工具,信用卡在中国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同时,信用卡又是一个方便的短期融资工具,客户在申领信用卡时,发卡银行按照客户申领信用卡时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核定一定的透支额度供客户使用。在该额度内,客户先消费再还款,从消费之日到还款之日这一期间,持卡人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实际上就是银行向持卡人提供了无息贷款,同时,客户是否按时偿还信用卡透支款项,则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信用水平,所以使用信用卡支付也是个人的信用活动。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是国内唯一能全面反映消费者个人信用情况的征信产品,如何正确使用信用卡,维护好自己的信用记录,避免刷卡刷出负面信息,就成为时下“卡时代”的一个新课题。

一、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卡相关信息解读

个人信用报告分个人版信用报告和银行版信用报告。两种版本的信用报告都全面反映了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的关于个人的信用信息,主要区别在于银行版信用报告主要供商业银行查询,在信用交易信息中,该报告不展示除查询机构外的其他贷款银行或授信机构的名称,目的是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公平竞争;个人版信用报告供本人使用,并全部展示贷款银行等收信机构的名称,是相关信息展示最全面的版本,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个人版的信用报告中的信用卡信息。

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贷记录反映了信息主体在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授信机构办理的贷款或信用卡账户的汇总和明细信息,包括账户的基本信息、当前的还款信息和逾期信息,信用卡信息即在本部分展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卡信息描述了信息主体拥有的信用卡账户明细,共分为3层:“发生过逾期的贷记卡账户明细”、“透支超过60天的准贷记卡账户明细”和“从未逾期过的贷记卡及透支未超过60天的准贷记卡账户明细”(样例如下图所示)。

二、信用卡使用中可能产生负面记录的情形

信用卡先消费后付款及其在一定期限内的“免息”性质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如果信用卡使用不当,就会产生一定的费用,更重要的是这些费用还可能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不良影响。

(一)年费可能产生负面信息

使用频率较高的信用卡产生的年费一般因达到银行规定的免受年费政策的刷卡笔数而抵消,而“休眠卡”产生的年费则往往会被忽视。“休眠卡”,顾名思义,就是指持卡人长期闲置不用,处于休眠状态的银行卡。每一张银行卡都有制作成本,申请成功之时,银行卡账户即产生,银行就要为此付出数据处理、信息维护等成本,因此对常年不用但又未及时销户的银行卡,一些银行会收取年费。如果持卡人没有按时交纳年费,相关的欠费信息就可能记入个人信用报告中。

(二)分期付款可能产生负面信息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单笔消费达到一定数额的持卡人提供分期付款免息服务,但需要注意的是“免息不免费”,大多数银行按照分期付款的期数来确定收取的手续费标准,一般期限越长,手续费越高。也有部分银行按金额规定费率,分期付款购物的单笔金额越大,手续费越低。有的银行是以月为单位每期收取,有的银行则是在交付首期款时一次性收取,如果持卡人没有按时交纳相关手续费,相关的欠费信息就可能记入个人信用报告中。

(三)最低还款额可能产生负面信息

最低还款额是指在使用循环信用时,最低需要偿还的金额。信用卡使用期间,只要按期归还最低还款额,就不算逾期,不会产生负面记录。但需要注意的是,全额还款才能免除利息,如果只偿还最低还款额,所有使用的额度都将从使用日起开始计收利息。假设账单日为每月7日,到期日为每月27日。2013年3月20日个人消费10000元,4月27日为到期还款日,最低还款额1000元,如果个人于4月27日缴清最低还款额1000元,则5月7日的账单除将包括未还部分9000元外,还需另外支付利息。如果持卡人仅仅将偿还未还部分的9000元,而足额存入相关利息时,相关的欠费信息就可能记入个人信用报告中。

(四)超额刷卡可能产生负面信息

持卡人在办理信用卡后,银行都会为其设置一定的透支额度,只要在规定额度内消费并按时还款,就可以免息。部分银行在持卡人使用完透支额度后,还允许持卡人超过限额刷卡消费,但对超额透支的这笔款项要收取一定的利息,即所谓的“超限费”。如果持卡人超过信用额度刷卡后,未足额偿还“超限费”,相关的欠费信息就可能记入个人信用报告中。

(五)“领回溢缴款”可能产生负面信息

有些持卡人觉得每月还款太麻烦,或者怕自己忘记到期还款,索性提前打入一笔款项,让银行慢慢扣款,或者干脆在信用卡里存入大笔现金,把信用卡当作借记卡使用,但这些提前存入信用卡账户内的资金属于溢缴款,这笔存在信用卡里的钱不仅没有任何利息,而且是进去容易出来“难”,因为虽然这笔钱是自己的,但再从信用卡中“领回”时可能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手续费。如果持卡人将信用卡当作借记卡用,并将存入的钱又“足额”取出而未留足手续费时,相关的欠费信息就可能记入个人信用报告中。

三、如何避免刷出来的负面信息

信用卡的使用其实就是借钱消费,能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提高个人福利,如果持卡人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信用卡,则更能通过积累自己的信用财富,不断扩展自己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仔细阅读信用卡相关资料,避免不必要支出

使用信用卡的每个环节几乎都涉及费用,除上面列举的“超限费”、“手续费”等之外,还有复利计息、纸质密码函重制费、加急制卡费、账单补制手续费、短信费等等,银行一般会在客户申办信用卡成功后,将卡片及其相关的收费标准一同发给或邮寄给办卡人。所以持卡人在用卡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卡片的相关材料,熟悉信用卡的收费标准,尽量避免支出不必要的费用,以免破坏自己的信用记录。

(二)科学管理自身信用活动,建立守信记录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合理刷卡,避免不必要的还款负担;二是要谨记信用卡的最后还款日期和还款数额,做到按时、足额还款;三是建立科学的还款习惯,通过设置手机短信或e-mail提醒等方式,选择自动划账、转账等合适、便捷的还款方式,确保按时足额还款;四是如果使用信用卡提现,还款时不仅要存足取现金额,还要多存入相关利息;五是要充分了解信用卡的免息期、最低还款额等事项,并在核对账单后进行合理、及时的处理。

(三)巧用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实现信用卡使用的正面影响

透支额度不同于授信方给予的信用额度。据统计,大多数个人的透支额度在总体信用额度的30%以内,大约15%的消费者透支额度超过其信用额度的80%。根据信用行业的经验,透支额度接近其信用额度的消费者相比较而言违约的可能性更大;而透支额度在30%以内的消费者被认为可以理性地管理自己的财务,能够避免破产或入不敷出。因此,授信方更愿意借钱给很好地控制其透支额度的消费者。如果一个消费者同时拥有多张信用卡,将透支额度均匀地分配在每个信用卡上远比将一张信用卡刷爆、其余信用卡不动带来的正面影响好得多。

(四)随时关注自身信用记录,按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能反映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但在很多时候,负面信息对信息主体的声誉和相关的授信活动具有更直接的影响,甚至构成实质性限制,因此,要随时关注个人信用报告,树立信用意识。《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这时所谓的“不良信息”,尚属于“拟提供的负面信息”,一是当信息主体认为“拟提供的负面信息”存在错误时,可以立即向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如果经过核实该不良信息确实存在错误的,信息提供者就不会继续提供,或者会按照核实后的正确信息进行提供,从而避免错误的“不良信息”的产生;二是有些信息提供者(如商业银行)在告知其客户存在不良信息时,常常会给其弥补机会,如果客户积极地履行义务,可以避免不良信息的形成。

信用研究报告篇3

【关键词】XBRL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应用

一、XBRL的简介和意义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简称XBRL)是一种根据信息需求的不同,将财务报告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数据元,然后根据信息技术规则赋予数据元一个唯一的计算机数据标识,以形成的数据标准化规范为前提来进行财务数据报告的计算机语言,是目前财务信息处理和交流方面的最新技术。XBRL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对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尤其是后者)带来商业沟通上的历史性革命。在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下,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和企业提供的信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应用XBRL正是这个矛盾的解决之法。对信息提供者而言,XBRL可以更为全面地采集、交换其业务数据,促进管理者管理效能的提高。对信息使用者来说,XBRL能够大幅度降低获取信息的时间和成本,提升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分析能力。

二、XBRL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构想

(一)社会责任信息的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在创造巨大经济财富的同时引发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引起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关注,企业披露其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社会责任报告日益流行。而从当前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不仅具有传统财务报告的不足,而且形式各异、内容缺少规范,不能满足各种信息使用者的特定所需。因此,若将XBRL应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那么及时、规范、个性化的社会责任信息将会极大提升使用者的决策质量。

(二)XBRL的组成及运用

XBRL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架构层的技术规范(XBRLSpecification);第二部分是应用架构层的分类标准(XBRLtaxonomy);第三部分是实例应用层的实例文档(XBRLinstanceDocument)。在三个组成部分中,第二部分最为重要,这些信息元素是组成电子文档的数据元,它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决定了将来生成的电子文档的质量。

当前一些企业、软件公司通过积极开发XBRL报告软件或在现有eRp软件中添加XBRL报告功能模块,来实现XBRL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的报送。财政部于2010年确立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它标志着适应于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的XBRL数据“字典”编撰完成,此后企业使用该语言就有了依据和标准。

(三)应用XBRL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

要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XBRL报告模式,本文认为关键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已制定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基础上扩展制定关于社会责任信息的分类标准;二是开发适用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报告软件。

因XBRL社会责任信息分类标准必须具有权威性和可执行性,所以该工作需要由政府有关部门来完成才能予以保证。我国当前的XBRL通用分类标准中涉及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数据元较匮乏,由此生成的XBRL报告必然不能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信息需求的意见,并结合我国社会责任活动的实际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制定适用的社会责任信息XBRL分类标准。

此外,由于目前XBRL财务报告的应用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使用者较少,所以用于XBRL财务报告的专门软件不多,在这些软件中能够实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自然就更少。软件开发商需要认识到XBRL这种计算机语言将要形成的未来巨大市场,积极自行或联合研发符合国家XBRL通用分类标准和社会责任信息分类标准要求的XBRL软件。

三、应用XBRL存在的主要限制因素

(一)XBRL分类标准的合理性

XBRL要求存在一套普遍接受的信息标准体系,但各国经济文化、会计准则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其标准的制定仍然处在不断的调整当中,XBRL应用于财务报告的标准尚且有不少不明朗的地方。因此,将XBRL应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键影响因素,就是如何建立XBRL系统中适用于具体国家或者组织的第二层次的分类标准。

(二)XBRL组织与协调的复杂性

虽然XBRL技术产生于会计领域,但其迅速扩展到其他领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影响到经济社会中的多个方面,已成为涉及到社会多部门、多领域的共同工作。XBRL的实际应用需要政府、企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软件开发商、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共同努力完成,协调。但现实中,由于组织和协调工作的开展牵连众多机构和群体,这必然是一项极为复杂、困难的工作。

(三)企业对应用XBRL的接受程度

现实中,众多的企业还不知XBRL为何物,根本不会使用这项新技术;对一些了解XBRL或对XBRL有一定认知的企业而言,是否应用XBRL还不确定。在当前阶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主要还属于自愿性披露,且披露的企业数量占企业总体的比例较低。若应用XBRL,实质上将变成强制的性质,可能会引起不少企业的反对和抵触。所以,一些企业在主观上对应用XBRL的接受程度要打折扣。

信用研究报告篇4

【关键词】企业环境报告;规范体系;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F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6-0046-03

一、引言

近年来,企业环境报告研究与实践受到业界高度重视。企业建立环境报告机制可提升其公众形象,调解其与相关利益者间的关系(Davis,1999);增强组织透明性,改变企业经营方式,便于环境绩效交流(nola,2002);投资者可通过企业环境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Douglas和Christopher,1999)。

环保部2008年颁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10年颁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并于2011年实施《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该类政策的实施加大了业界对企业环境报告研究的关注,加速出现了一批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拟对现阶段企业环境报告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给予回顾和评价。

二、企业环境报告研究综述

企业环境报告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企业环境报告发展历程研究、企业环境报告披露现状与评价研究、企业环境报告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研究三方面。

(一)企业环境报告发展历程研究

1.企业环境报告发展阶段与趋势研究

李海英等(2010)认为环境报告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健康安全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国外多数大企业已经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三阶段,但国内只有少数企业发展到第三阶段。岳全化(2000)指出环境报告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企业的环境信息通过年度财务报告的附注形式来展现;(2)一次性环境报告书的出现;(3)描述性环境报告书的出现;(4)出现含有技术性的环境报告书;(5)可持续环境报告书。关于企业环境报告的发展趋势,Kolk(1999)指出虽然企业环境报告在现有的披露经验中还存在大量问题,但未来的报告将具有可比性、可量化性和可验证性。孙振清(2004)认为企业可持续报告是环境报告的终结也是环境报告的新生。

可以看出,多数学者已经看到了企业环境报告的两个主要发展趋势:一是向独立环境报告发展;二是向融合“环境―经济―社会”综合绩效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展。

2.企业环境报告推动力量研究

岳全化(2000)认为企业环境报告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明显,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加,对企业环境信息和环保行为的关注,要求企业公开披露环境信息的意愿增强;二是政府意识到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参与,鼓励企业将环境信息公开。王立彦等(2001)指出,企业环境报告的发展除了依靠公众环境意识的提升以及各国政府的推动外,企业自身的觉悟也起了一定作用,公司主动披露环境信息表明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学界从政府规制、公众意识、公众参与机制、公司治理等方面探讨了企业环境报告的推动力量,但对于市场机制及其与政府规制的配合等推动因素研究较少。

(二)企业环境报告现状与评价研究

1.企业环境报告披露现状研究

李建发等(2002)研究发现当前企业环境报告披露处于自愿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局面,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从披露企业环境影响信息扩展为环境绩效和环境会计信息,取得了明显进步。王立彦(2009)研究发现国内大多数环境报告是重信息数量轻信息质量。胡立新等(2011)指出企业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存在内容上的较大差异,他们更偏好选择对于自己企业形象有利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即披露存在选择性。常宁等(2008)认为环境报告的披露存在着信息透明度低,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其中在数量上只有少数的上市公司披露了环境报告;在内容上披露有限,缺乏对例如环境支出等因素的披露;在披露质量上有待加强,普遍以披露定性信息为主,缺乏对定量信息的披露;在披露形式上各异,不易于收集处理。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中也指出大多数环境报告没有充分给出对于特定公司来说关系最重大的环境问题的一般性说明,与产品有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等重大问题往往被忽略,而且对所有要素都以同等详细程度介绍。

可见,企业现有环境报告披露数量和质量都亟待提升,学者倾向于要求企业强制披露环境报告,但究竟应披露何种层次数量和质量的环境报告,学界并未给出完美答案。

2.企业环境报告的评价体系研究

国内外评价企业环境报告质量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内容分析法、原则分析法、标杆研究法和评分法。morhardt(2001)在评价美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报告中,将评价环境报告综合性的测量清单中加入微观注解、文字分析、主题百分比分配以及数值评分的因素。Douglas等(1999)指出,美国企业环境报告虽有第三方鉴证,但因缺乏审核服务标准,并未将鉴证结果在环境报告中一并披露,建议建立企业环境报告内部评价体系。钟朝宏等(2007)采用德勤会计公司制定的计分卡对宝钢公司的环境报告进行全面评价,并指出环境报告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在于可以使各行业不同的环境报告具有可比性、可参考性,加强信息沟通的质量。尽管多数文献对环境报告评价体系持肯定意见,但有一点值得注意,matthias(2012)曾在研究中指出,如果环境报告编制者已经适应了评分体系,那么这些评分体系将丧失其原来的评价功能。

无论是自愿披露还是强制披露,企业环境报告鉴证和审计在提升其信息含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环境报告评价标准尚未统一,环境报告审计研究需要跟进。

(三)企业环境报告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实证研究

1.企业环境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企业环境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行业属性、企业相关利益者。Barros等(2012)发现,公司环境报告披露是企业业务合法化的一种方式,样本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显著增加,与同期环保法规数量增加和企业相关利益者的驱动有关。Salamaetal等(2012)以英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其所处的行业对环境越敏感,其越可能披露环境报告。内部因素则集中在企业特征和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Sumiani等(2007)以马来西亚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iSo认证对马来西亚公司环境报告披露的自愿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污染减排”环境信息的披露。舒岳(2010)发现,独立董事人数对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有显著影响。

2.企业环境报告的经济后果实证研究

企业环境报告经济后果的研究集中于企业环境报告与环境绩效、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影响。Staden(2007)发现,企业的环境报告与企业的环境绩效排名正相关。Roberts(2010)指出,企业的环境报告和企业的环境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环境绩效越差的企业更容易提供内容丰富的环境报告。wagner(2005)研究发现,较好的环境报告质量不一定导致较好的环境绩效,两者没有很大的关联性,但是环境报告仍然可以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环境管理工具。吕峻、焦淑艳(2011)以2007―2009年造纸业和建材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环境报告的披露与环境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财务绩效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此外,吕峻(2012)在研究公司环境披露与环境绩效关系中也得到环境报告披露与环境绩效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的相似结论。

三、评价与展望

现有文献对于企业环境报告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学界已跟踪到企业环境报告的实践发展轨迹,注意到“环境―经济―社会”综合绩效与环境报告的耦合问题,并及时将企业环境报告的研究由单纯环境信息转变到环境绩效、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信息披露。(2)企业环境报告的研究内容及范围比较全面。在环境报告的研究中国内外研究既涉及企业环境报告的发展历程和原因,又涉及企业环境报告在不同国家的制度建设和理论依据,以及对近年来企业环境报告的披露问题和措施的研究,此外,还探讨了其评价体系和经济后果。(3)企业环境报告的研究缺乏综合性。从研究内容来看,多数研究都只针对环境报告的某一部分内容,少有研究从整体的角度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从研究方法而言,实证性研究较少。(4)企业环境报告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指导性。研究成果虽然涉及评价体系和经济后果方面,但大多是点到为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明确的结果,其借鉴意义缩水。

企业环境报告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包括:(1)企业环境报告第三方审核研究。环境报告信息内容多且杂,这要求第三方机构审核报告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及更加专业的知识指导。环境报告的特性不仅提高了审核工作的要求,还加大了审核的风险。审核工作的完备有利于提高环境报告的信息质量。(2)企业环境报告的可比性研究。不同行业乃至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企业出具的环境报告都可能在形式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现状的长久存在不易于环境报告披露的本质目的,也不利于信息交流和比对。(3)企业环境报告的驱动因素与经济后果研究。从多方面找寻环境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站在实践的角度发现研究成果对企业披露环境报告具有一定推动意义,从而提高企业的自觉披露性,完善环境报告的理论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宁,刘建勇.关于我国企业独立环境报告的构想[J].统计与决策,2008(15):175-176.

[2]何丽梅.基于独立环境报告的中日石油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6):97-102.

[3]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J].会计研究,2002(29):42-47.

[4]吕峻.公司环境披露与环境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2,9(12):1856-1863.

[5]舒岳.公司治理结构对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2008年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0(1):81-84.

[6]孙振清.企业环境报告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环境保护,2004(8):46-50.

[7]王立彦.环境会计与报告:具有信息含量吗?[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5):20-26.

[8]钟朝宏,干胜道,邱英.钢铁企业首份环境报告评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3):118-121.

[9]周竹梅.会计视角下的上市公司环境报告编制[J].财会月刊,2011(12):51-52.

[10]alySalama,RobertDixon,muryaHabbash.anexaminationofenvironmentalDisclosuresinUKCorporateannualReports[J].Journalofaccounting,2012,19(1):19-42.

[11]ansKolk.evaluatingCorporateenvironmentalReporting[J].BusinessStrategyandtheenvironment,1999(8):225-237.

[12]CharlesH.Cho,Robinw.Roberts.environmentalReportingontheinternetbyamerica’stoxic:LegitimacyandSelfpresent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s,2010(11):1-16.

[13]ChrisJ.vanStaden,JillHooks.aComprehensiveComparisonofCorporateenvironmentalReportingandResponsiveness[J].theBritishaccountingReview,2009(39):197-210.

[14]Giovanniazzone,michaelBrophy,Giufianonoci,etal.aStakeholders’ViewofenvironmentalReporting[J].LongRangeplanning,1997,30(5):699-709.

[15]Jemilmorhardt.ScoringCorporateenvironmentalReportsforComprehensiveness:aComparisonofthreeSystems[J].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1,27(6):881-892.

[16]nolaBuhr.aStructurationViewontheinitiationofenvironmentalReports[J].Criticalperspectivesonaccounting,2002(13):17-38.

信用研究报告篇5

【关键词】装备;质量与可靠性;强制报告;自愿报告

0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资源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一些有前瞻性眼光的企业已经开始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数据挖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军工行业在数据信息挖掘方面还相对落后,受样本量、保密等限制,无法使用先进的手段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处理、预测等活动。因此,针对军工行业开展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质量与可靠性信息是装备研制、生产、使用当中的重要信息,反映着装备的通用质量特性。如何有效获取装备全寿命周期内的质量和可靠性信息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是装备研制、生产、使用的重要信息,如何有效获取装备在研制、生产、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与可靠性数据是摆在每个军工单位面前的一大难题,从现有的信息获取渠道来看,主要有研制、生产过程中的FRaCaS报告表,使用过程中的数据统计较为困难。主要是通过售后部门来收取使用当中的故障数据,从效果来看,1)收集的数据较为单一,只有设备故障时才纳入收集对象,对使用过程中的缺陷以及环境和管理(人为因素)等信息无法获取。2)收集的故障数据不全,有些装备的外协件故障后,直接由外协单位去处理问题,有时甚至部队直接联系外协厂家,所以这部分数据在统计上有所遗漏。3)数据收集渠道单一,售后毕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再加上人力资源的限制,无法独自有效完成这项工作。装备研制和生产方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场保障或联调联试人员,他们在外场可以获取很多有关于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信息,此外,装备使用方在使用装备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能将这些信息有效的收集起来进行分析,那将对装备的研制、改进、筛选、质量控制等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1报告系统分类框架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后发现,欧美等国在质量和可靠性问题数据收集方面做得相对成熟,在大多重要行业都有开展强制报告收集数据信息,在一些典型的行业有开展自愿报告(如波音、空客等),很多行业是两种报告形式相结合(航空、医疗、核工业等),运行多年的效果显示,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国内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民航和医疗领域也开展了强制和自愿报告,其他一些领域也有要开展的想法[1-3]。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军工行业实际情况,设想构建具有我国军工行业特色的质量与可靠性报告系统。将报告系统分为强制和自愿两种形式,强制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自愿报告对于军工行业是一个全新的内容,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与强制报告保持一致性,便于信息的分析利用,报告流程以及保密等是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自愿报告系统的基本原则是自愿、保密、非处罚,其中非处罚性和保密性是自愿报告系统的“敏感带”,也是其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所在,是报告者自愿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2报告内容与运行形式

在对装备研制、生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后发现,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问题大致可分为硬件、软件、环境、管理四类。特别是对于环境和管理类的问题现有手段很难统计和分析,但这两类问题在装备使用当中出现的频率却很高,采取自愿报告的形式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通过对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报告系统(aSRS、CHiRp、SCaSS、XSCRS等)运行程序比较分析[4-6],初步建立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报告系统运行程序如图3所示。基本流程涵盖了上报、分析、反馈、提高等环节,其中,外环表示报告系统的主要运行流程,内环总结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所有步骤,整个系统运行程序即是不断提高装备质量与可靠性水平的循环过程。

3系统设计分析

系统设计是报告系统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所在,采用先进的系统工程理念,结合当前军工行业质量与可靠性信息收集难题,研究设计出一套系统化的信息收集报告流程,创建切实可行的质量可靠性信息报告平台,图4是初步设计的信息报告系统功能结构图。

在系统设计模块,主要解决信息收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反馈三大难题,信息收集是基础,信息收集的渠道初步设计了三条:机要邮寄自愿报告表、FRaCaS强制报告表、报送或自取强制/自愿报告表等。报告表的表单设计决定着后续程序的顺利运行,需要参考FRaCaS报告表的内容,能够将各种信息进行统一归类分析。

信息分析整理需要专家库的支撑,同时,信息分析整理结果支持着专家库的建设,质量与可靠性信息数据库和分析方法库是专家库的基础。信息反馈是信息论的最主要特点,也是报告系统能否真正指导实际工作的最后环节,反馈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研究报告、信息简报、告警信息等。

4数据分析与反馈

从信息的反馈律角度来分析,自愿/强制报告系统的建立,使得装备质量特性在装备系统效能中持续发挥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

从不同使用环境和场所收集到的质量与可靠性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如何把多种形式的信息分类整合,怎样整合更有利于后期分析,采用什么方法对整合后的信息进行分析,这些都是报告系统信息分析的关键环节。将报告中的信息分类存储到数据库后,接下来就要对信息进行相关分析。相关性分析需要在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基于Reason模型的HFaCS是航空领域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开发之初是主要用于研究航空人为因素的,用该方法研究硬件、软件以及环境的适用性有待考究。此外,还有一些数据挖掘技术可作为报告系统信息分析的工具。

5小结

本文针对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收集、报告、分析、反馈进行了初步探索,目的是为了建立具有我国军工行业特色的强制/自愿报告系统,系统地讨论了信息分类框架、报告内容与流程以及系统功能结构等内容,为后续建立信息报告系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研究.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研究课题组[R].2004,12.

[2]Dr.arnabmajumdarConfidentialReportingSchemes:theinternationalexperience2005iCaSSmeetinginSingapore[C].

[3]孙瑞山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J].中国民用航空,2002,8,20:42-44.

[4]世界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研究报告.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研究课题组[R].2004,12:2-3.

信用研究报告篇6

一、引言

2010年3月,证监会通知规定:“各证券公司在发表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市场走势等意见,应审慎发表具体证券品种的分析意见,不得传播虚假、片面、误导性消息,不得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者市场走势做出确定性http://的判断。”2011年1月1日,证监会的《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在我国证券市场开始正式实施。这个规定首次针对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证券研究报告的行为进行全面规范,并要求证券分析师(securityanalyst)要谨言慎行,按照证券信息传播的相关规定来发表具体评论意见和撰写研究报告,努力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规定后,国内证券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证券公司、证券分析师将面临重大挑战。证券分析报告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是什么?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决策?一时间,上述疑问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证券分析师行业迅速兴起,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不断增大。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中,证券分析师起到信息中介的作用,他们依靠自身专业知识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缓解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整个市场的信息获取成本,使资本市场更有效率。然而,基于信息有用性的假设,投资者在作出投资选择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参考证券分析师的投资意见或建议,证券分析师基于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所撰写的证券分析师报告更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重要参考。因此,笔者认为,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无疑会影响投资者作出决策选择,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本文期望在系统梳理该领域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证券分析师研究方面的相关理论,更多地关注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行为决策,构建证券分析师报告对投资者决策影响的机制框架。另外,考虑到我国的证券市场制度背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本文还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为分析师行业的发展以及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提供政策建议。

二、证券分析师报告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证券分析师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代金融学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纵观国内外的研究,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关分析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而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很多方面需要加以完善,归纳起来国内外的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

首先,分析师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其最重要的职责是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进行预测,因此许多学者从分析师的预测方面展开研究。terencelim(2001)研究了分析师理性与预测偏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二次损失效用方程来对公司盈余预测进行建模研究。amhed,forbes(2004)在采用keane,runkle(1998)的基础之上检验了他们在建模策略中的潜在假设,并检测了分析师盈余预测是否具有理性。jeffery,reuven(2003)对大量相互矛盾的分析师盈余预测属性做出了更深层次的解释,认为许多异常和相互冲突的分析师盈余预测研究结果是因为研究者没有考虑到正确的分析师预测误差属性。

其次,对于投资者来说,分析师所提供的预测报告是有一定信息含量的,许多学者围绕证券分析师预测的投资价值和投资策略展开研究。bjerring,lakonisho和vermaelen(1983)研究了加拿大证券分析师的表现,认为由证券分析师推荐的股票回报率在扣除交易成本后仍高于整体市场回报。womack(1996)的研究指出,证券分析师所推荐的股票在其报告后有显著的价格运动,其中推荐卖出的股票比推荐买入的股票的价格运动更为明显。林翔(2001)通过对我国证券分析师的实证研究发现其报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认为我国证券分析师拥有一定的私有信息。朱宝宪和王怡凯(2001)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媒体荐股建议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短线投资建议推荐的股票组合收益要高于投资基金的收益。

最后,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还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givoly,lakonishok(1979);penman(1980);waymire(1984)认为,作为能在市场上获得的公开信息,分析师的报告可以用来预测一家企业未来的成长能力,可以减少投资者和管理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研究表明投资者对于分析师预测有显著反映,说明投资者认为分析师预测有利于自身做出决策,会将分析师报告视为比较有价值的重要信息。lin,mcnichols(1998);michaely,womack(1999);d-echow,hutton,sloan(2000)指出,分析师报告可能会对投资者有负面作用,因为他们制作报告的潜在动机可能是为了取得佣金或投行业务,因此分析报告会存在偏差,甚至过分乐观。另外,投资者在使用分析师预测报告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转贴于http://

krishnanandbooker(2002)研究了投资者基于分析师荐股报告做出短期决策的影响因素,发现只要荐股报告存在,就可以减少投资者过早卖出可获收益股的几率,在此基础上,可靠的报告可以同时降低过早卖出和过久持有的几率。chen,francis和jiang(2005)的研究表明,如果证券分析师的报告相比以前更准http://确、更频繁时,投资者就会更重视分析师的季度预测,而不是自身已形成的观念。ajinkya,gift(1984)认为,投资者在参考分析师报告的同时会关注分析师相关信息的背后动机。因为出于一些动机,分析师报告会存在一定偏差。kelley,michaela(1980)提出归因理论,即个体在理解某一行为时,一般都会探求该行为发生的原因。并且个人对这一行为做出反应时,之前的理解会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可以解释投资者如何根据自身对分析师动机的期望来对分析报告做出反应。weiner(1985)指出,由于负面或预料之外的消息更容易产生归因效应,人们更倾向于对这些消息进行思考。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不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在分析师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现有研究并没有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师预测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因此,本文正是沿着上述思路展开的。我们期望所得成果能进一步拓展本领域的研究,为我国构建有效的资本市场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分析师报告影响投资决策的机制分析:一个扩展的框架

总体上本文在研究不同类型的分析师报告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后,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如图1所示)。

(一)研究分析师预测的公布形式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针对分析师预测的公布形式首先要区分不同的类型,并从中找出对投资者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公布形式。比如,在互联网及其发达的当今社会,很多信息都会以网络链接的形式来或者进行传递。然而,心理研究表明,信息的独特性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回想信息并影响其作出决策(hyde和jenkins,1969;clements和wolfe,1997)。因此,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假设在资本市场中分析师预测可以选择是否以超链接(hyperlink)(不同的文件组合在一个界面的超链接)的形式来进行,即分析师的预测报告是否以一个文件界面来向市场传递信息。我们的研究期望探寻这种不同文件的独特性即超链接的产生是否会混淆投资者的决策的选择(wright,1991;mathew,1997)。也就是说,分析师公布预测的形式不同是否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过程是如何产生的。

(二)研究分析师预测的公布时间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一般来说,企业年报公布的时间是重要的时间点,即存在所谓的“盈余公告效应”。盈余公告效应是指股票价格在盈余公告之后受公告内容影响,收入预期误差为正的股票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走高,为负的股票则是持续走低。或者说,它指的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财务数据的公布能够导致股价产生长期的、持续的、方向一致的漂移,这个现象最初由ball和brown提出,此后的学者(rendleman,etc,1982;foster,etc,1984;bernard,etc,1989)以不同的方式验证了盈余公告效应的存在。因此,盈余公告效应表明了财务数据的公布对股价的影响。对分析师来说,其在年报公布前的分析师预测与年报后相比,影响可能不同。年报的公布时点是一个重要时间点,即同样的分析师预测在年报公布前后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是不同的。

(三)研究分析师预测的信息含量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分析师预测的信息含量可以以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如是否包括分析师盈余预测或股票评级、私人信息所占的比重以及分析师的声誉等等。在实践中,投资者也许会认为包括了分析师盈余预测或股票评级的预测信息会更加可靠,从而提高分析师预测的可信度。同时,投资者也有可能对包含有更多私人信息的分析师预测更感兴趣,认为这种预测报告更有价值。另外,那些声誉好的分析师更能够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即存在所谓的“金牌分析师”效应。

转贴于http://

(四)研究分析师预测公布的情景对投资者决http://策的影响

分析师预测公布时的情景在宏观上是指处于牛市还是熊市,而在微观上是指股票处于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也许相同的股票评级或盈余预测在不同的情景下,投资者会有不同的决策。

四、建议和结论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投资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分析师报告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投资者在交易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多地关注证券分析师的建议和意见,这就要求理论界对“证券分析师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投资者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信用研究报告篇7

1.1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

1.1.1QUoRom声明(qualityofreportingofmeta-analyses)和pRiSma声明(preferredrepor-tingitemsforsystematicreviewsandmeta-analy-ses):1996年moher等成立了QUoRom制订委员会探讨规范meta分析报告,并于1999年发表了QUoRom声明,该声明包括一个18个项目的清单及meta分析过程中文献检索与筛选的流程图。项目清单包括题目,结构式摘要,前言,方法(检索、筛选、真实性评价、资料提取、研究特征、定量资料分析),结果(试验流程、研究特征、定量资料分析)及讨论6个部分。流程图要求作者明确描述选择纳入文献的过程以及每一步排除文献的数量及排除的原因,供读者分析该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质量。为将系统评价也纳入报告规范的适用范围,2005年成立的pRiSma制订委员会,修订并扩充QUoRom清单条目及流程图。2009年发表了pRiSma声明包括7个部分27个条目:标题,结构式摘要,引言(基本原理、目的),方法(方案与注册、纳入与排除标准、信息来源、检索策略、研究的选择、数据收集过程、数据项、单个研究偏倚的风险、结局指标、结果合成、不同研究之间的偏倚风险、附加分析),结果(研究选择、研究特征、研究中的偏倚风险、单个研究的结果、结果合成、不同研究之间的偏倚风险、附加分析),讨论(证据小结、局限性、结论),资助情况。为便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作者明确了解每个条目的内容及意义,moher等还同时发表了pRiSma解释和阐述手册。

1.1.2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报告规范: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几乎占已发表的meta分析论文的50%,主要是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在病因假设的检验或医学干预中的应用。但由于观察性研究很难证明排除了一切偏倚,也不可能完全去除混杂效应,如果观察性研究过程中确实存在相同的系统误差,meta分析只会加大这些偏倚,产生统计学上的假象。为提高观察性研究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1997年,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组织专题研究小组,于2000年提出mooSe(me-ta-analysisofobservationalstudiesinepidemiolo-gy)报告规范,其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文献检索策略、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结论6个部分,共35个条目。随着基因—疾病关联研究的不断进展,出现了遗传流行病学,最多见的是病例—对照研究,同时出现了很多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全基因组联的meta分析。遗传流行病的关联性研究实质上属于观察性研究,基本可参考mooSe,但要注意遗传流行病学在进行meta分析时必须考虑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前提条件。

1.1.3Cochrane系统评价格式:Cochrane系统评价包括了meta分析,属于广义系统评价,主要关注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的方法,2003年修订时扩充到诊断试验的系统评价,非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指南正在进一步完善。CochraneHandbookforSystematicReviewsofinterventions经过多次修订后目前版本为5.1.0,分为3个部分22个章,在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二节“FormatofaCo-chranereview”列出了系统评价在方案及正文中应报道的条目列表,包括7部分:标题、评价者信息、摘要、简明归纳、正文(背景、目的、方法、结果、讨论、作者的结论、志谢、参考文献、表格和图表)、补充信息以及文章相关信息。值得注意的是,Co-chrane手册主要关注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因此对于如何报告仅给出条目提纲,未详细阐述每个条目的内容及意义,需要结合方法学部分进行报道。为了规范meta分析检索策略的报告,2006年,Booth等通过检索分析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提出了对于制定检索策略报告规范的建议,即StaRLite(standardsforreportingliteraturesearches)声明,包括8个条目:采样策略、研究类型、获取途径、纳入年份(起始日期)、限制条件、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的检索式、电子资源。该声明已经被Cochrane协作网推荐,建议所有meta分析•170•山西医药杂志2015年1月第44卷第2期ShanximedJ,January2015,Vol.44,no.2的检索策略均遵照StaRLite声明。

1.2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的报告规范大量证据显示RCt的报告质量不理想。报告不透明,则读者既不能评判试验结果是否真实可靠,也不能从中提取可用于系统综述的信息。报告不充分和设计不合理与治疗效果产生评价偏倚有关,这种系统误差对RCt损害严重。为了提高RCt的报告质量,1993年,来自医学杂志、临床试验、流行病学和方法学领域的30位专家出席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工作会议,讨论并发表了试验规范报告(thestandardsofreportingtrials,SoRt)声明,以指导研究者如何对RCt进行规范报告。1994年,另一批专家在美国加州asilomar讨论并提出在试验报告中应包括的条目清单。1995年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副主编Rennie的建议下,2个工作组的代表在芝加哥召开工作会议,探讨将2份清单合二为一,并于1996年发表了ConSoRt声明。后于2001年和2010年进行了两次更新。2010版ConSoRt声明主要针对的是2组平行设计的RCt报告,包括6部分(题名与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其他信息)共25个条目组成的清单和一个流程图。目前,它已为400余种核心期刊以及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科学编辑理事会、世界医学编辑协会在内的生物医学编辑组织所采用,成为其评价RCt报道质量的主要标准。ConSoRt声明中的大多数条目也与很多其他设计类型的临床试验相关,如非劣效性和等效性试验、析因设计试验、群组试验,以及交叉设计试验等。因此,ConSoRt工作组开始陆续制订针对不同试验类型的扩展版。现已制定的ConSoRt扩展版包括整群随机对照试验、非劣效和等效性试验、实效性试验、报告不良反应(危害)、非药物治疗、草药干预以及摘要等。

1.3非随机对照设计报告

规范受临床实际情况和伦理学等的限制,在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研究的实践中,随机化分组有时难以实现,研究结果可能存在某些偏倚。只有详细和清晰的报告,提供足够的研究设计、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和结果信息,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才能发挥其作为循证医学证据的价值。2003年美国CDCHiV/aiDS综合防治研究(pRS)小组在亚特兰大召开了CDC下属期刊编辑会议,并于2004年发表了非随机对照设计报告规范(transparentreportingofevaluationswithnonrandomizeddesigns,tRenD)。tRenD包括标题与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五部分共22个条目,清单别用黑体将使用非随机设计的行为和公共卫生干预研究涉及内容标示出来。需要注意的是,tRenD清单只适用于采用非随机设计的干预评价研究,而非所有采用非随机设计的研究。干预评价必须包括:①定义明确的干预研究;②一个提供了评价干预措施效果和效益的研究设计。因此,清单应着重于对干预措施的描述,包括理论基础、比较条件、完整的结果报告,以及设计中与评价结果数据可能存在偏倚有关的资料。

1.4观察性研究的报告规范发表

在医学专业期刊上的论文中90%为观察性研究。为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的质量,2004年制定了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strengtheningthereportingofobservationalstudiesinepidemiology,StRoBe),后于2005年4月,9月进行更新,2007年公布第4版。StRoBe覆盖观察性流行病学的3种主要研究设计(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包括6部分(题名与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其他信息)22个条目,其中18个条目是共用的,4个条目(6,12,14,15)根据研究设计而异,对整个条目或其部分内容有不同的表述。2009年了扩展版:《强化遗传关联性研究报道质量声明(strengtheningthereportingofge-neticassociationstudies,StReGa)》,2009StReGa是在已有的StRoBe声明的基础上,结合遗传学关联研究的特点和进展制定而成。StReGa声明包括一个由22个条目组成的清单。2011年了扩展版:《强化分子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报道质量声明(strengtheningtherepor-tingofobservationalstudiesinepidemiology-mo-lecularepidemiology(StRoBe-me):anexten-sionoftheStRoBestatement)》。2011StRoBe-me声明的核对表包括9个StRoBe声明既有条目和17个新增条目,遵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展示了其研究报道的特殊要求。

1.5诊断准确性研究报告标准

医学领域的各种新检查方法发展迅速,现有的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如果诊断准确性研究设计存在缺陷,或者是结果报告欠准确,均可导致被评价试验的价值被夸大或者导致偏倚,从而诊断试验在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就过早地用于临床。为了改进诊断准确性研究报告质量,诊断准确性研究报告标准(standardsforreportingofdiagnosticac-curacy,StaRD)筹备委员会在系统、全面搜索诊断准确性研究实施和报告文献的基础上,2003年发表StaRD声明,包括5部分(题名/摘要/关键词、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共25个条目的核对表和1个流程图。StaRD声明对提高诊断准确性研究报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认可,亦有超过200种生物医学杂志在稿约中鼓励作者使用StaRD声明,但总体使用率不高,仍需大力倡导。

1.6病例报告的报告

规范病例报告是主要针对一个或者多个病例在疾病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记录报告,从而为发现新的疾病、常见疾病的特殊类型和某种干预的潜在不良反应提供线索或客观证据。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研究形式,病例报告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规范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13年发表的病例报告的报告规范填补了这一空白。该报告规范包含13个条目的清单:标题、关键词、摘要、背景、患者信息、临床发现、时间表、诊断评估、治疗干预、随访和结果、讨论、患者观点和知情同意书。建议作者能够参考病例报告的规范进行撰写,同时也建议国内医学期刊能够及早将病例报告的报告规范引入稿约,以提高病例报告的质量。

2应用临床试验报告规范的意义

信用研究报告篇8

关键词:业绩快报信息含量及时性

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质量特征,有助于减轻内部人交易、内幕信息泄露以及证券市场的“小道消息”。各国会计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都规定了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披露时间的合理期限,且进入21世纪以来纷纷提高了这一标准。一种以缩短定期报告的披露期限为代表,如美国2002年7月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9条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快速、及时地披露公司财务或经营状况方面发生的重要变化;另一种以推行业绩快报制度为代表,我国深交所和上交所也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采取了这一措施。

一、文献回顾

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DyerandmcHugh(1975)对澳大利亚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及时性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发现公司规模、会计年度结账时间与披露时滞有显著相关关系,而与会计盈余没有显著相关关系。Courtis(1976)检验了公司上市时间、股东数量、年度报告长度、行业同报告时滞的关系,发现公司历史、股东数量、年度报告长度同披露时滞显著相关,此外能源和金融行业较早披露年报而服务业倾向于推迟披露。Kross(1981)发现公司披露时间同未预期盈余存在显著关系,拥有“坏消息”的公司倾向于推迟披露,而拥有“好消息”的公司倾向于早披露。Givolyandpalmon(1982)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该规律。Chambersandpenman(1984)从股价变化行为角度研究了年度报告的及时性,发现公司规模同披露时滞负相关,而且较早披露好消息的小规模企业在研究窗口内有显著正的回报,推迟披露的企业股票回报显著较低。Zeghal(1984)则研究了自愿性披露和常规披露的及时性,发现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含量更高。Stephenowusu-ansah(2000)研究了在津巴布韦上市企业的披露及时性,发现在新兴市场上,公司规模、会计盈余和上市时间影响年度报告的及时性。Bagnoli,Krossandwatts(2002)的研究发现盈余公告日的市场反应与未预期时滞相关。

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程小可、王化成和刘雪辉(2004)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逐渐缩短,公司规模大倾向于推迟披露,好消息早坏消息迟的规律在我国依然存在。in-muHaw、DaqingQiandwoodywu(2000),陈汉文、邓顺水(2004)以1994年至1997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所进行的研究同样支持好消息早坏消息迟,但认为年报披露有推迟的趋势。巫升柱、王建玲和乔旭东(2006)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好消息早坏消息迟的问题,以及审计意见类型对披露时间有显著影响。柳木华(2005)对业绩快报的信息含量进行了研究,认为业绩快报披露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且没有减少年度报告的信息含量。

通过上述文献回顾,可见国内外学者对及时性的研究已相当深入,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年度报告披露及时性的因素、股票回报与披露时间相关性以及业绩快报本身的信息含量方面。然而,业绩快报作为提高会计信息及时性的手段,对其提高及时性作用方面的文献较少。因此,本文以2008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业绩快报为样本,运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对该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一)业绩快报及时性影响因素与市场反应

1.业绩快报及时性影响因素。会计信息及时性可以从核算和披露两个方面定义。本文将业绩快报的及时性定义为业绩快报披露日与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间的交易天数。业绩快报披露时间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消息类型和公司规模。目前有两种理论可以解释消息类型对披露时间的影响。基于经理人员机会主义假说,公司经理人员倾向于早披露好消息迟披露坏消息,以减少坏消息对股价的冲击,或利用信息优势获利。内部报告假说则认为如果企业的业绩评价与会计盈余有关,则公司经理人员倾向于推迟披露坏消息,以便采取措施补救。国内外学者的经验研究证实了年度报告的好消息早坏消息迟披露规律,所以假设在业绩快报的披露行为中也存在上述规律。考虑到业绩快报的披露存在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两种情况,在自愿性披露中,由于拥有坏消息的公司不需要于2月底披露业绩快报,可以将业绩快报披露时间推迟到比较接近年度报告的时间,所以上述规律在自愿性披露中成立;但在强制性披露中,2月底之前必须披露业绩快报的制度对公司的约束力较强,所以拥有坏消息的公司无法缩短业绩快报披露与年度报告披露的时间间隔,所以该规律在强制性披露中可能不存在。故提出如下假设:

H1:在自愿性披露中,拥有坏消息的公司比拥有好消息的公司倾向于推迟披露业绩快报;

H2:披露类型对业绩快报披露时间的影响显著。

2.业绩快报及时性的市场反应。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指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使用者的决策,自1966年以来已被广泛接受。投资者作为会计信息主要的使用者之一,依据会计信息来调整对股票价格的预期,从而作出买入或卖出的决策。投资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否则投资者将根据其他信息来源进行决策。如果业绩快报信息具有及时性,便能够观测到业绩快报披露前后股票价格的调整。市场通常给予好消息正超常报酬,坏消息负超常报酬,在自愿性披露中,好消息早而坏消息迟,在强制性披露中则不存在该规律。故提出如下假设:

H3:在自愿性披露中,累计超常报酬率与业绩快报披露时间负相关;

H4:在强制性披露中,累计超常报酬率与业绩快报披露时间正相关。

此外,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业绩快报披露形式有两种,分别为主板市场的自愿性披露和中小板市场的强制性披露。投资者对主板市场的关注度通常高于中小板,在主板市场的公司披露业绩快报前可能从其他渠道获得公司信息,而在中小板中的可能性则较低,这可能与国外的经验证据相反。故提出如下假设:

H5:业绩快报披露盈余具有信息含量;

H6:强制性业绩快报披露盈余信息含量要高于自愿性披露。

(二)业绩快报及时性与年度报告的关系

业绩快报和年度报告都是有关公司经营业绩的信息。假定市场只对会计信息作出反应,而且只在信息公开日作出反应,则可以观测到价格在信息公开日发生较大的变动,而其他期间波动较为平缓。投资者将对这种突然的变动产生厌恶,从而去寻找更为及时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了提前披露的业绩快报。寻求更及时信息会导致股价在盈余披露前发生变动,而且这类信息会预先释放盈余公布的信息含量。故提出如下假设:

H7:年度报告盈余不具有增量信息含量。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的样本包括2008年至2010年度正式业绩快报的上市公司,但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非证券业、金融业公司;(2)未业绩快报修正公告的公司;(3)通过市场模型检验的公司;(4)各年度有可比较的上年度净利润数据。经过筛选,共得到206个样本,包括2008年度68个,2009年度76个,2010年度62个,其中强制性披露样本81个,自愿性披露样本125个。本文数据均来自巨灵财经数据库,本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Stata10。

(二)模型与变量说明

根据以上分析,在以往学者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设计的模型如下:

模型1:timei,t=α0+α1newi,t+α2lnSizei,t+α3Di,t+α4Di,t×newi,t+α5Year2008+α6Year2009+ζi,t

其中:timei,t表示公司业绩快报披露时间,即上年度会计期间结束日至业绩快报披露日的交易天数;newi,t表示消息类型的虚拟变量,如果未预期盈余Ue大于零,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Di,t为表示披露类型的虚拟变量,如果是自愿性披露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lnSizei,t表示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是规模的替代变量;下标t取值为1、2、3,分别代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Year2008和Year2009为表示年度的虚拟变量,如果样本为2008年度取值为1,否则为0;通过模型1的检验,可以考察好消息和坏消息以及公司规模对业绩快报披露时间的影响。

根据事件研究法,设计了检验业绩快报及时性市场反应的模型:

模型2:*CaR=β0+β1timei,t+β2Uei,t+β3Di,t+β4timei,t×Di,t+β5Uei,t×Di,t+β6Year2008+β7Year2009+ψi,t

其中:业绩快报披露日为0,*CaR,t表示t年公司i业绩快报披露前t1日至业绩快报披露日后t2日共(t1+t2+1)个交易日的累计非正常报酬率,本研究采用(-4,5)的研究窗口;Uei,t表示未预期盈余,即业绩快报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减上年度年度报告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差;Di,t表示披露类型的虚拟变量,如果是自愿性披露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timei,t×Di,t考察披露时间和披露类型对累计非正常报酬率的交互影响。通过模型2,可以检验业绩快报及时性的市场反应、业绩快报披露盈余的信息含量以及自愿性披露与强制性披露的差异。

模型3:**CaR=λ0+λ1Ue′i,t+λ2lnSizei,t+λ3Year2008+λ4Year2009+λ5Di,t+λ6Ue′i,t×Di,t+τi,t

其中:以年度报告披露日为0,**CaR表示t年公司i年度报告披露前t1日至年度报告披露日后t2日共(t1+t2+1)个交易日的累计非正常报酬率,研究采用(-4,5)的研究窗口;Ue′i,t表示未预期盈余,即年度报告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减业绩快报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之差;Ue′i,t×Di,t考察未预期盈余和披露类型对累计非正常报酬率的交互影响。通过模型3,可以检验年度报告相对于业绩快报的增量信息含量。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中panela列示了2008年至2010年全部206个样本的均值为32.7,说明大部分公司在2月底前披露了业绩快报。panelB为分披露类型的均值,可以观察到自愿性披露均值比强制性披露均值高8.36,可能是由于业绩快报披露规则对两类披露的约束力不同,但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显著性水平为10.6%。panelC报告了研究样本按年度的观测值,可以发现业绩快报披露有提前的趋势,这可能源于公司对信息披露制度的遵守或证监会加强了监管力度。panelD列示了年度中按披露类型的描述性统计值,可以发现,无论是强制性披露还是自愿性披露都有提前的趋势;此外,在2008和2009年度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的均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为1%,而在2010年该差异不再显著,这说明两类披露趋于一致。

(二)实证结果分析

1.对模型1的实证检验。下页表2报告了运用2008年至2010年206个业绩快报样本的回归结果。从回归系数看,截距在5%水平上显著,Di,t和Di,t×newi,t在0.00和0.002水平上显著,说明自愿性披露和强制性披露的披露时间有显著差异。在全部样本中好消息早坏消息迟的规律并未体现,new的系数为2.268,t值为0.734,没有通过检验;在自愿性披露样本中好消息早坏消息迟的披露规律依然存在,Di,t×newi,t的系数为-12.233,t值为-3.157,验证了H1和H2。lnSize的系数为-1.306,t值为-1.206,说明企业规模对业绩披露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企业的业务复杂程度并不影响业绩快报的披露。

2.对模型2的实证检验。从表3的回归结果看,调整R2为0.413,说明总体来说业绩快报未预期盈余和业绩快报的披露时间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time和time×D的系数分别为0.003和-0.004,且均显著,说明业绩快报披露时间具有一定信息含量,而且不同的披露类型对未预期报酬率的影响不同,就全部样本而言披露时间越迟市场倾向于产生正的累计超常报酬,其系数为0.003,t值为2.617,原因可能是内幕交易,披露越迟内幕交易越严重;而自愿性披露时间越迟市场倾向于产生负的累计超常报酬,其系数为-0.004,t值为-2.968。这与模型1的结果相符,自愿性披露中好消息倾向于较早,因而市场会产生正的超常报酬;强制性披露中坏消息倾向于较早,所以市场产生负的超常报酬,验证了H3和H4。Ue系数分别为-0.288且统计显著,Ue×D的系数为0.248,显著性水平为5.6%。说明无论强制性披露还是自愿性披露,业绩快报披露盈余都具有信息含量,验证了H5;自愿性披露的显著性水平为5.6%,验证了H6。

3.对模型3的实证检验。本文仍然以基本的盈余市场反应模型来检验未预期盈余的信息含量,因为样本在披露年度报告前已经披露了业绩快报,而且业绩快报披露盈余经模型2的检验具有信息含量,所以投资者在决策时应该参考业绩快报的信息来估计年度的盈余。因此假定投资者以业绩快报披露盈余作为对年报的估计,模型3的未预期盈余用年度报告净资产收益率减去业绩快报净资产收益率的差表示。从表4的结果可以发现,未预期盈余被排除在模型之外,而其他的解释变量披露类型、规模统计上均不显著,与H7一致。

五、结论、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运行的基石,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基本途径,所以披露信息的真实、完整、及时非常重要,而现在的年度报告披露截止时间为4月30日,年度报告的及时性不能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业绩快报制度无疑是提高会计信息及时性的重要举措。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披露类型对业绩快报披露时间和市场反应均有显著影响;(2)除强制性样本外,自愿性披露存在好消息早、坏消息迟的规律;(3)强制性业绩快报的披露时间与累计超常收益率正相关,而自愿性业绩快报的披露时间与累计超常收益率负相关;(4)业绩快报盈余具有信息含量,强制性业绩快报披露盈余信息含量高于自愿性披露;(5)业绩快报降低了年度报告信息含量。

本文的结论说明,业绩快报具有信息含量,能够提高会计信息及时性,但同时业绩快报也削弱了年度报告的信息含量。因此,是否应普遍应用业绩快报是一个亟待探索的新问题。也即业绩快报虽然具有信息含量,但尚未经过审计且仅披露收入、成本、利润和净资产数据,但却使年度报告几乎没有了信息含量,如果普遍应用有可能会降低会计在资本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笔者认为业绩快报作为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时间较迟的公司提高其信息及时性的手段是可取的,但全面推广可能并不合适,解决会计信息及时性的最根本方法就是缩短年度报告的披露时限。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从业绩快报减少内幕交易、抑制股价过度波动方面,深入探讨业绩快报制度在资本市场所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汉文,邓永顺.盈余报告的及时性――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4,(4).

2.程小可,王化成,刘雪辉.年度盈余披露的及时性与市场反应――来自沪市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4,(2).

信用研究报告篇9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我国规定,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必须经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这表明了审计报告的重要性。

信息含量是指公开披露的信息是否是预期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能否影响投资者的财务决策。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所出具的鉴证意见,能够提高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和依赖程度,从而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是指上市公司在披露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后,外部信息使用者根据意见类型做出投资决策,引起股票价格不同程度的波动。因此,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审计意见是投资市场需要的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有用信息,具有信息含量。

对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我国学者早期对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研究发现,审计意见并没有显著的信息含量。可能是由于我国早期证券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审计制度不健全。随着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数量逐年增加,同时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这就为我们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以2012―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为研究对象,判断在审计意见披露的较短时间内,非标准审计意见是否会产生市场反应,股票价格下跌;非标准审计意见与标准审计意见产生的股票价格变化是否显著不同;以此来探究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审计报告是否会引起明显的市场反应,是否具有信息含量问题。

2研究假设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保护和证明的作用。

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标准审计报告,是指不含有强调事项段、其他事项段或其他任何修饰性用语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标准审计报告表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是真实公允的,投资者可以信赖财务报告的内容,并依据披露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带强调事项段或者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表明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可能存在虚假的或影响持续经营的情况,投资者在做决策时要注意分辨。

理论上来说,如果上市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向市场传递的是利好的消息,说明该公司的管理层是值得信赖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信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增强了决策有用性,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评价较好。这种情况下,股票的价格可能会保持平稳或略微上涨。而如果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对公司来说是利空的消息,信息使用者会降低对财务信息的信赖度,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产生怀疑,减少或退出对股票的投资,从而使股票价格下跌。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审计意见具有信息含量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会引起股票价格的负向变动。

H2: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变动显著不同,产生的市场评价不同。

3研究设计

以传统的市场反应模型为基础,根据假设H1和假设H2设定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CaRi:被解释变量,第i家上市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

opi:第i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设为虚拟变量,用0和1表示,非标准审计意见为1,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为0;

epS:每股收益变化率作为控制变量,每股收益反映会计的盈利水平,具有信息含量,会对累计超额收益产生显著影响;

DiVi:股利分配政策,设为虚拟变量,分配股利取1,不分配股利取0。企业分配股利会向市场传递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信号,未来发展前景较好,引起股价上升,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inVi:资产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它反映着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但是,资产规模越大,也表明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

opi×epS:反映的是审计意见与每股收益变化率联合作用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市场反应采用审计报告公布日前后一段时间窗口下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来表示。本文在选择审计报告日的时间窗口时,选择审计报告公布日前后3个交易日、前后4个交易日和前后5个交易日。没有选择更短的时窗是由于,在审计报告较短时窗内投资者可能还来不及反应。

在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时,普遍采用的有两种模型:市场模型和市场调整模型。国外学者在运用对比这两种模型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时发现,市场调整模型得到的结果更准确,所以本文采取市场模型来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以下是以市场调整模型为基础计算超额收益率。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个股的实际(日)收益率:

Ri,t=(pt,-pt-1)/pt

Ri,t:上市公司i在第t日的实际报酬率;

pt,pt-1:分别是上市公司i在第t和t-1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格。

②计算个股期望正常收益率,用市场综合指数收益率代替:

Rm,t=(pm,t-pm,t-1)/pm,t-1

Rm,t:第t日个股期望收益率,通过上市公司i所在的证券市场股票价格行业指数计算得到;

pm,t,pm,t-1:市场行业指数在t,t-1交易日的收盘价。

③计算第i家上市公司在第t日的超额收益:

aRit=Rit-Rmt

aRit:第i家上市公司在第t日的超额收益。

④样本组平均超额收益率:

aaR=aR

⑤事件期样本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

CaR(t1,t2)=aaR

研究以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公布日为第0日。

4样本选取

我们以2012年和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对象,剔除了St、*St公司以及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将研究样本分为两组上市,一组是在2012年和2013年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即研究样本组;另一组是在这两年披露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即控制样本组。本文研究所用财务数据、非财务信息以及审计意见类型和市场收益等数据,都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4.1研究样本的选取

选取2012年和2013年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a股上市公司,包括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4.2控制样本的选取

本文选取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控制样本组的样本公司,同时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与研究样本公司审计报告的年度相同。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不断发展和持续完善的阶段,每一年的政策环境可能会有差异,这样不同的宏观环境下,很难保证相同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会产生类似的市场反应。

②与研究样本公司所属行业相同。不同的行业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可能不同,选取同一行业可以消除不同行业盈利波动的不一致性,有效控制行业效应对累计超额收益的影响。

③与研究样本资产规模类似。主要是为了防止公司规模影响累计超额收益。

按照证监会公布的最新行业标准,寻找满足上述条件且与样本公司每股收益变化率类似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然后剔除在审计报告公布日前后5天有重大事件发生,以及数据不全或数据无法获取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控制样本公司共112家,其中2012年53家,2013年59家。控制样本公司是通过手工搜集和整理选取的。最终的样本选取结果见下表:

5结果及分析

根据“3研究设计”中的研究模型,本文通过多元回归法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进行检验。在文中选取较短的时间窗口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原因是较短的时间窗口可以排除因其他重大事项对股价波动产生的影响。拟将事件窗口确定为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日披露前后3天,4天和5天,即[-3,3],[-4,4],[-5,5],来重点研究非标准审计意见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未选取[-2,2]和[-1,1]时窗是因为太短的时间可能使证券市场和投资者来不及做出决策,不能准确反映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方向和程度。最终得到以下的分析结果:

tstatisticsinparentheses;

*p

如上表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5,5],[-4,4],[-3,3]三个研究窗口中,审计意见(op)的系数都为负值。与我们的预期一致,表明审计报告是具有信息含量的,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对他们的评价较差,引起了股价的负向波动,假设H1得以验证。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为1,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为0。所以op的系数是证券市场和投资者对非标准审计意见与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反应的差异,三个研究窗口中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结果表明市场对非标准审计意见与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假设H2得以验证。

6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相关研究,发现信息使用者在投资决策时,不仅重视挖掘的财务报告的内含信息,对财务报告的鉴证报告――审计意见报告也开始逐步关注并重视。因此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来实证考察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通过选取2012年和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共260个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法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证明,不同的审计意见会产生不同的市场评价,影响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因此审计意见具有信息含量,从而验证假设;为了提高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6.1加强证券监管

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建立健全证券市场的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一方面有利于公司上市更加趋于市场化;另一方面,敦促监督上市公司通过合法经营和合法途径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坚决制止上市公司提供虚假报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提高对市场行为的奖励和惩罚力度,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健全和完善。

6.2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及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进一步影响投资者的财务决策。因此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严惩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通过继续教育等手段增强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增强审计报告的可理解性。

建立健全审计的法律责任制度和体系,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意识。不断发展和完善检验审计意见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奖励和惩罚的力度。

信用研究报告篇10

关键词:可比性;XBRL;会计信息质量

可比性作为财务报告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之一,对利益相关者来说极其重要。如果投资者、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不能对备选的投资机会进行合适的比较,其资本配置决策将不可能达到最优。正因为其重要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概念框架将可比性作为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以使财务信息能够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使利益相关者对备选的投资机会进行合适的比较,使其资本配置决策达到最优。

一、可比性的定义及重要性

1.可比性的定义

可比性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定义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概念框架指出可比性是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使用户能够识别和理解项目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可比性使得财务报告信息非常有用,因为可以使不同公司的相似信息进行比较,或者将同一公司不同时间的相似信息进行比较。

可比性不能与一致性混淆,可比性要求相同的项目看起来相同,不同的项目看起来却是不同,而一致性要求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所有的事情,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可比性。例如在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不同的折旧计提方法、跌价准备计提方法等,根据会计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2.可比性的重要性

可比性有利于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会计主体的财务信息,帮助他们制定投资决策。财务报告主要针对那些无法获得所需信息来做出资本配置决策的投资者等,2005年5月1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唐纳森表示:资本总会流向那些欢迎它的地方,总会呆在那些能更好地对待它的地方,实现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可以让投资者、债权人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容易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不同公司和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可比性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更明智的资本配置决策至关重要。另外可比性也能更好的实现会计趋同,现今即使会计准则形式上趋同了,会计实务实质上的差异仍然存在:一方面,各国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另一方面,即便是同样的会计准则,执行严格程度不同也会导致产生结果的差异。

二、XBRL简介

1.XBRL含义

XBRL简称“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XBRL),它是一种国际通行的会计主体财务报告语言。它是以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为基础开发的网络报告专用语言。利用XBRL,信息使用者能可靠地获取与交换公开发行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并利用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决策。XBRL技术框架由三个部分组成:XBRL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XBRL分类标准(taxonomy)和XBRL实例文档(instance)。XBRL的工作原理和特色主要在于可以提供一组标准化的标记给会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元素打上“记号”和“标签”,使得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不同格式和披露准则的会计报表能够以统一的方式自动识别、处理、比较和分析这些商业信息,是目前应用于财务报表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

2.XBRL优势

XBRL作为如今比较流行的网络财务报告有其明显的优势,会计制度和报表要求会随着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等因素不断变化,XBRL的出现可以将财务数据细分,适应变化的会计制度和报表要求,同时它能够提高企业编制和汇总各类报表的效果和效率,降低数据搜集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另外,使用XBRL还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财务数据只需输入一次就可呈现各类财务报告,降低了数据录入的错误风险,另外还能实现各类分析指标的直接比较,更加方便为财务报告使用者使用。正因为如上的优势,XBRL可以帮助管理者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它可以对基层业务原始数据进行标记和追踪,为管理者提供客观的证据保证明确责任到人,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XBRL对可比性的影响

当前随着财务报告全球化以及会计趋同的呼声越来越响,如何解决会计在本国以及国际化的矛盾也越来越重要,而会计全球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本文前述,可比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会计研究新课题上也有很多体现,如会计趋同表现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会计准则方面的可比、会计实务方面的可比、会计报表项目金额的可比。使用统一的会计语言以及分类模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使会计报告成为全球通用的披露语言就显得格外重要。XBRL可以为财务数据的可比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基于XBRL的财务数据不仅能进行多年度的纵向分析,也可以在多行业、多企业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

1.国际国内相关研究

国外对XBRL的研究较国内时间更早也更加深入,从XBRL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和有用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国际上关于XBRL对可比性的研究方面,Richards(2002)在研究中阐述了XBRL最大的优点便是提高信息的精确度和便捷性,XBRL对报表的改变使得报表的多样性会得到提升,同时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得到了增强。Clintone(2010)在其文章中指出XBRL的财务报告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信息使用者可以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存在差异性的报告,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对比和数据分析。e.Bonsón(2009)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角度,制定全球化的会计标准是建立XBRL分类标准的前提,可增加不同国家的财务信息的可比性。Hongweizhu(2010)从对会计信息透明度角度,通过对500家美国上市公司在使用Gapp的XBRL分类标准下生产的实例文档得出结论:数据可比性的提高是XBRL标准的目标之一,且XBRL的实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

国内对XBRL的研究较国际上较晚,2002年初我国财政部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有关专家来华交流学习,这开启了国内研究XBRL的起点,在可比性相关研究上,曾毓东(2006)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定义中的可比性和相关性来证明:应用XBRL的财务报告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潘琰,林琳(2007)研究的出发点基于X-w模式,提出柔性化的公司按需报告模式并讨论其基本特性以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改进与创新,研究表明XBRL和web服务的报告形式能够提高信息的可比性。黄长胤,张天西(2011)分析了XBRL分类标准扩展的概念和必要性,从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方面分析了XBRL分类标准的扩展对信息披露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我国分类标准扩展和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

2.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的影响

可比性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质量特征,与某一特定企业相关的信

息之所以能够获得较大的有用性,是因为它能同其他企业相似的信息相比较,并且与相同企业在其他期间或时点的相似的信息可比(葛家澍,2000)。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分为纵向可比性与横向可比性两个方面,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为纵向可比,可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作出决策。如果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应按规定方法对会计口径进行调整,保证会计信息前期和后期的一致。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指的就是横向可比,可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目前,由于沪深两市有各自不同的报送系统,财务报告以及相关数据无法直接进行对比,但通过XBRL系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上XBRL文档界面均可进行各自上市公司之间的查询并直接进行在线对比。随着XBRL的发展以及相关分类标准的不断完善,相信沪深两市之间也可达到统一的实施标准。

(1)XBRL对横向可比性的影响

按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一般是采用woRD文档或者pDF格式,这两种文档的特征是财务报告使用者获取相关信息会效率很低,当需要对比在同一会计时期的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时,会十分耗费时间与人力,XBRL标准作为可扩展标记语言实例文档生成一次后可被信息使用者无限次的使用,XBRL标准在可持续发展信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实现区域间、行业间的会计数据的可比。在使用XBRL网络财务报告后,可以直接通过此平台实现选择需要的财务指标进行不同公司间的对比,包括各类会计素与财务分析指标等,这使得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效率很大提高。

(2)XBRL对纵向可比性的影响

如前文所述,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科比为纵向科比。以往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使用者如果想要获取必须通过手工收集数据,由于每一年度涉及的报表以及财务信息量巨大,如果想要将不同年度的数据进行对比将十分费时费力。而XBRL网络财务报告可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给所有相关的会计信息贴上“条形码”,根据XBRL分类标准,财务报告使用者只要根据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选择,系统将自动进行不同年度的纵向比较。这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降低了查询的错误率,加强了纵向可比性。

虽然XBRL网络财务报告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以及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以及财务信息透明度,并使得各国财务报告格式的转换效率提高,从而促进了财务报告的全球可比性。但是XBRL仍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如分类标准不清晰统一,数据转换机制以及信息披露机制仍不健全,另外一个新兴技术的运用必然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人力物力,企业能否承担这一成本以及人才培养能否适应这一技术的推广都还需要不断探索推进。笔者认为,要想使XBRL真正发挥其作用,促进财务报告全球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会计人员以及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完善其标准以及操作系统,最后使得国内国际的XBRL分类标准实现统一,从而各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才能实现转换,全球可比性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治安,萝莉.XBRL与会计趋同[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24~25.

[2]韩庆兰,蔡苗.XBRL分类标准理论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3):34~38.

[3]杨周南,朱建国,刘锋,孙凡,赵英吉.XBRL分类标准认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学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0,(11):11~16.

[4]黄长胤,张天西.XBRL分类标准扩展与信息披露质量[J].现代管理科学,2011,(5):32~34.

[5]张环.XBRL对国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