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2:06

五年规划篇1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上级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经支部委员会研究制订五年支部任期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三中全会精神,强化四个意识,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工作计划

1、严格执行学习制度,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重要理论方针政策,全面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每月每个党小组要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做到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要把党组织学习作为加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2、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要保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上一次党课,全体支部委员和党员要按时参会,不得无故请假或不参加会议,会议要做到会前有计划,会中有措施,会后有落实,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并将会议召开情况及时上报旧县镇党委。

按照旧县镇党委要求,召开每年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提前制定会议计划,向旧县镇党委提交会议申请,严格执行会议程序,按步骤做好会议的调研、谈心,剖析、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各项议程,并及时向旧县镇党委报告会议开展情况。

3、严格执行发展党员程序,严格按组织程序发展党员,做好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推选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考察,培养合格一个,发展一个,严格按照发展程序办事,确保党员质量和水平。

4、认真落实“主题党日”制度,按照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每月至少召开两次“主题党日”活动,制定年度活动计划,按时开展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5、抓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季度为全体党员进行打分,民主评语及评分结果进行公示,全体党员要认真听取批评意见,深入进行整改,对得分靠后的党员进行约谈,全面提升党员素质。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廉政谈话制度,每季度,支委会成员和全体党员至少进行一次廉政谈话,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和党风党纪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共章程》、《中国共产共简史》《党员干部处分条例》、《党员领导干部廉政自律若干规定》等廉政条例,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风党纪的教育和学习。

7、加强与离退休老党员的沟通和交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8、强化党员志愿服务,定期组织、慰问身体有病的党员、老党员等活动,提升党组织形象。

三、组织保障

支委会要按照年度计划制定明确的落实措施,支部书记亲自抓,支部委员做好督促落实,明确责任,措施得力,确保各项工作计划都能得到严格执行,确保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建设过硬党支部。

五年规划篇2

新中国成立后,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至今中国已经完整地经历过12个五年规划期,即将掀开“十三五”规划的新篇章。

总体上看,每一个五年,都是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好像一部轰轰烈烈的历史大片,中国社会发生着许许多多深刻的变化:政策措施、城乡统筹、民生问题、百姓衣食住行、市民消费理念……

何为“五年规划”

五年规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其后在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在苏联的诞生。

经济建设不是拍脑袋,必须严格遵循经济规律,必须有全面周密的规划。这时,中国人的眼光转向了苏联老大哥。

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强国相比,苏联的工业革命发展较晚。但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苏联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苏联取得巨大的转变源于苏联的“五年计划”,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当时西方众多媒体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是红色梦想家的空想”,都在等着看苏联笑话,因为在西欧国家历史上从未出现政府组织和主导的经济建设。

但是苏联给了世界一个巨大的奇迹。苏联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家变成工业国家。通过“五年计划”,苏联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新中国建立初始的经济和苏联建国前有极大的相似性,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工业化强国梦,苏联成为必然的老师。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也开始了雄心勃勃的“五年计划”编制。访苏期间,还专门就“一五”计划的编制请教了这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指出,“一五”计划草案中规定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20%太高了,应降到15%或14%。他还说,计划不能订得太满,要留有余地,以应付意外困难。斯大林的这些意见得到了采纳。

尽管各方为了尽快拟定“一五”计划倾注了大量心血,但这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加上受到朝鲜战争的影响,“一五”计划虽几经修改,在1953年仍未最终定稿,但中国经济建设的脚步却不能再等待,于是中国政府果断地决定按预定时间表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五”计划进入边实施边编制的状态。

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了以“156项”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以“156项”为核心,以900余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的工业建设,使中国大地上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

从“计划”转向“规划”

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主要议题之一是研究和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从“十一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从“计划”到“规划”,一字之差,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理念、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却是耐人寻味的变化。

“规划”取代“计划”,是中国在宏观经济运行方面变政府主导为以市场为基础的进一步转变,展示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经济体,是世界众多市场经济国家一员。我国1992年明确提出建立市场体制,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在此背景下,体现计划经济特色的五年计划到了淡出之时。

权威人士和专家认为,这“一字之差”,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信号:“计划”让位于“规划”,凸显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克服“越位”和“缺位”,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体现了从作为组织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机制向作为政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手段转变。体现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更加注重政府履行职责的领域,弱化市场调节的领域。

“市场的归市场,规划的归规划。”五年规划是和市场机制相互分工的资源配置手段,能够弥补市场机制在宏观层面的盲目性。基于分散信息的市场微观均衡并不能达致宏观协调,规划在宏观层面对于整体性知识加以运用,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整体方向。

“五年规划”为何如此重要

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五年规划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十二五”规划成果辉煌,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也将为未来的五年谋划全局性、战略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议题。对此,熟悉中国政治经济规律的人,纷纷投以关注的目光。也有一些不了解情况者,可能疑惑,市场经济的中国为什么还要编制“五年规划”?

须知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在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今所谈及的“五年规划”,更大程度上是对未来五年的宏观设计、战略方向,属于指导性意见。当然,其中具体的指标、项目、投融资约束,是具有法定的强制效力,但也完全不是过去计划时代的产物。

“五年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经验,并已成为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中国的五年规划基本定位是为宏观经济活动提供框架性指导,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提供依据。五年规划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国家治理绩效的重要依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教授胡鞍钢在他与人合著的《“十三五”大战略》序言中如是写道。他同时讲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五年规划性质和内容早已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五年计划”。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五年规划的性质和作用: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五年规划的最重要作用,就是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布局,确立“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健全涵盖关键领域、突出重点、相互衔接、导向明确的宏观调控指标体系,特别是区分并制定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前者是为市场主体提供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实现;后者是中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具有法律效力,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其实现。

五年规划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旨在增强其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总体上看,五年规划具有三个特性:一是宏观性,即规划布局国家发展的整体是什么;二是战略性,即所规划的发展时期具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三是政策性,即规划内容具有针对性,对于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的领域,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市场主体的行为发展方向尽可能与国家期望的方向一致。五年规划是一个虚实结合的规划,通过充分把握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关系、重要矛盾与主次矛盾,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角度战略性地提出适合中国国情和新时期、新发展、新阶段的目标。

备受瞩目“十三五”

建国60多年来,五年规划逐渐从单一的经济计划转向全面的发展规划,从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从经济指标为主转向公共服务指标为主,从少数人决策到集体决策,反映了政府职能的重心从经济领域逐步转向公共服务领域,政府的有形之手在微观经济领域被削弱的同时,在公共服务领域得到加强。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而新时期的发展规划更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

而今,中国的五年规划已经转变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规划,或者可以称为公共事务治理规划,它不再以微观经济活动为中心,而是以公共事务治理为重点,从而能够和市场经济相互兼容,并成为弥补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具体到“十三五”规划,这一五年规划时间节点很关键,一方面,按照党的十要求,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十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另一方面,这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表示,党的十以来,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深远、备受关注。

五年规划篇3

第一,明确设定了阶段目标。新五年规划设定的阶段总目标是:“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在这个总目标下,还分别设定了作风建设、惩治和预防三方面工作的子目标。在所有关于目标的描述中,这个阶段总目标最重要。

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十首次明确设定了我国反腐败工作的长远目标,即:“建设廉洁政治”。这个目标是结果导向的、终极性的,因此是科学的。要实现这个终极目标肯定是不容易的,一定需要更长的时间,例如20年甚至更长一些。新五年规划是十之后的首个反腐败工作规划,所设立的阶段目标当然就是第一个阶段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如何设定呢?首先,必须要与长远目标的总要求一致。其次,必须直面我国过去30多年反腐败的严峻形势,能够并敢于提出一个关键的、具有挑战性的阶段目标。综合这两点来看,“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就是一个不二的目标选择。

回顾我国过去30多年的反腐败努力(此处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开始计算,直至2012年十召开之前),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反腐败形势严峻的局面却始终没有得到改变,或说,反腐败形势持续严峻。换一个直接明了的说法就是:我们始终没有能够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其结果当然就是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仍然以十设定的反腐败终极目标为参照系,如果把腐败程度高低变化作为衡量反腐败成效的一个关键指标,那么,过去30多年反腐败的总趋势就是:我们事实上是在不断远离这个终极目标,而不是逐渐逼近它。承认这个事实并不是要否定过去30多年的反腐败努力,只是要让我们能够真的警醒起来。

未来的反腐败工作要符合十所提出的终极目标要求,就必须要改变过去30多年反腐败的被动局面,而第一个真正的考验就是要看能否遏制得住腐败蔓延的势头。只有成功遏制,才能发生扭转,才可能出现腐败越反越少的局面。

在以往的反腐败工作规划中,所设定的目标主要是建设或完善惩防体系本身。显然,我们不能为了建惩防体系而建惩防体系,建设惩防体系的目的应该是治理腐败。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惩防体系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把建设惩防体系设定为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比较分析说明,新五年规划中所设定的阶段目标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目标,而且是十分关键的、正确的目标,当然,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第二,大大精简和调整了工作内容体系。新五年规划把反腐败工作内容体系调整为三大部分,即:作风建设、惩治、预防。与老规划相比,新规划采取的内容体系既简略又重点突出。

大家知道,之前的反腐败工作规划一直采用的是六项工作格局,即: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这个体系又源自于“惩防体系实施纲要”。老体系不仅使反腐败工作内容变得繁杂,而且事实上各项工作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重叠与交叉。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上一个规划在篇幅上几乎两倍于新规划。具体来看,尤其是制度、监督、改革几部分之间交叉重叠严重。而在新规划之中,则把这三部分连同教育部分都统统整合进预防部分。

纵观古今中外,惩治和预防是反腐败的两大对策。至于教育部分是否应该从预防中独立出来,是存在争议的。在当今各国的反腐败实践中,两种作法也都有。如果把预防限定为制度预防,就应当把教育从预防中独立出来。教育也有其独特的功能定位,是制度预防所不能涵盖的。新规划采取的是把教育合并入预防,而把作风建设单列。作风建设单列,一方面是落实十以来新精神的需要,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本身也是十分必要的。十后一年来的作风建设实际也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将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纳入规划之中。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有一部分内容专门是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详见新规划的第五(二)部分]。在这部分之中,既有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改革《决定》中的相关精神,例如,“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全面派驻,巡视工作全覆盖等内容;又有十之后一年来在反腐败实践中新提出的改革纪检监察工作职能(包括在“三转”,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之中),“强化对监管者的监督”等改革新要求。

在以往的工作规划中,并不包括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这部分内容,或说,在这方面是一个空白。老的规划主要讨论的是反腐败的各项工作,就是上面提到的教育、制度、监督等,而关于反腐败体制机制(主要是机构及体制)本身的改革、监督与建设则游离在规划之外。是不是在规划之中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内容呢?我国过去30多年的反腐败实践表明,遗漏的部分恰恰是最重要的,至少在反腐败体制机制没有改革完善之前都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反腐败机构体制是反腐败工作的根本保障,相当于做好反腐败工作的“工具”或“器具”。反腐败体制机制上的不足、问题不解决,就必然会对反腐败工作取得成效和进展构成极大的制约。我国的反腐败体制机制尽管得到过多次改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些问题还是十分严重的,使得反腐败体制机制难以胜任反腐败工作的需要。

关于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有两点需要强调。首先,新规划把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的内容作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是十分必要的、重要的。其次,新五年规划中所明确的改革内容并非理想的和终极的状态,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向前探索。体制机制是否已经完善,不能仅仅从理论出发,而必须要坚持实践标准,一切要以反腐败的总成效作为检验。不过,当下的理论分析表明,新规划中的改革创新要求并不是终点。有鉴于此,省以下地方应该在反腐败实践中大胆地探索,中央层面应该鼓励地方的改革与创新,及时总结地方的改革创新经验,并在全国予以推广。

上面的介绍和分析表明,新五年规划在三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都是积极的、重要的,其效果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显著地提升了我国反腐败战略计划的科学化程度。一个反腐败战略计划是否科学,主要体现在目标、对策和“工具”(即反腐败体制机制)三个方面。三大变化正好对应的是这三个方面。

五年规划篇4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提高我镇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快我镇法治建设进程,根据自治区、市、旗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在镇党委、政府和旗司法局的双重领导下,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镇进程,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为我镇“十二五”规划的落实,为全面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六家子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适应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全镇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全镇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嘎查村、各单位(部门)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

3、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

4、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的原则。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镇公民法律素质。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经济法》等法规法规,加强通过法律途径和运用法律手段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事业的进步;二是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规法规;三是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开展与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和承包地流转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四入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进依法治镇进程。

一是认真开展行业依法治理工作,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依法强化各项职能、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以加强民主管理和群众自治为主线,积极有效地开展农村基层依法治理。保证公民依法行使民利,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嘎查村“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增强农牧民的自治能力;三是以法建制,以制管理,充分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抓好中小学校的依法治理;四是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三)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六进”活动。即: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把法律作为机关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继续深化“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推进青少年法律素质教育。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将法制教育列入课程,落实法制教育教材、课时和师资。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落实校园普法“五个一”要求,引导学生参加法治实践活动,推进学校用法。开展法制教育师资培训,推动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组织和引导学校开展依法治理活动;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

(四)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

三、普法对象和要求

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牧民的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普法对象的不同特点,突出重点、创新载体、分层施教。对领导干部要重在提高依法决策意识,对公务员要重在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意识,对青少年要重在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重在提高依法经营管理能力,对农牧民要重在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四、时间安排

“六五”普法规划从20__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__年)。各嘎查村、各单位根据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五年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__年----2014年)。根据本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本村(单位)实际,制定工作计划,突出年度工作要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确保“六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自我总结,接受上级普法依法治理主管机关的组织验收。

五年规划篇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扎实推进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全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经与村党支部、村委干部讨论研究,并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制定了XX-XX年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一、xx村基本概况

xx村座落于xx镇北面,与xx区xx镇毗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大小山塘13个,全村759户,271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17个村民组,17位组长。现有党员102人,党员议事会成员10人,村民代表51人,现有党员中担任过村两委干部的54人,担任过主职干部的15人。xx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如今的xx村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各项工作。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充分调动全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善生活条件,构建繁荣、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XX年至XX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xx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xx村经济发展规划

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养技术,逐步形成符合xx村地理环境新的龙头支柱产业,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通过引导群众种植优良新品种,提高单产产量和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引导群众种植甜叶菊、大蔸菜等,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养殖业。针对xx村临近升金湖的特点,大力发展饲养渔业,养殖家禽类,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遂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目标,即“三分之一”农民从事传统种植业,三分之一农民从事畜牧养殖业,三分之一农民进城打工。加大村委会对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引导和扶持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落实补助,增强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开展劳务对接,与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中介组织和就业信息,培养劳务输出带头人。到XX年,全村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人,实现劳务收入550万元。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实施”的原则,规划调整贫困户的推进方案,将全村的贫困户按行业特点,贫困原因分类,加大对贫困户的扶贫力度。着重扶持贫困户发展致富新产业,培育新的致富项目,提高“造血”功能。搞好对贫困户的培训,提高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进一步增加扶贫投入。到XX年,全村要完成13户贫困户81个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二)xx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重点建设好进村的道路,抓住这次村村通建设和一事一议的有利时机,把进村道路修好,协助有关部门规划好道路用地,发动群众出工出力,早日修好进入各组的道路。

加强人饮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把自来水引进各家各户,解决人和牲畜的饮水困难。

发动群众开展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排查水利工程,抓住这次水利兴修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xx村的防汛抗旱生产能力。

发动群众出工出力,建设硬化村道,力争到XX年硬化率达到85%以上。

(三)xx村公共事业发展规划:

巩固提高“普九”水平,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民受教育年限,力争到XX年村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1年。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村广播电视、图书馆和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全覆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村卫生所达到合格标准。到XX年,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按照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引导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四)xx村乡风文明建设规划:

加强对农民群众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素质。从未成年开始,进行持续的普法教育,使农民知法守法意识明显提高。

农村劳动力全员参加技能培训。每年组织二、三次科技培训,聘请市级、县级和镇级专家、科技特派员进村开展免费科技培训,或组织村民到县城、镇政府集中免费培训,解答村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村民的科学种养水平。

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改变卫生习惯。

加强群众娱乐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群众投一点,镇里投一点,县里投一点的“三点”投入方式在村部建设文化学习活动室。

(五)xx村村容村貌整治规划

xx村耕地面积比较少,旧房空房多、乱堆乱放乱倒现象严重,猪、牛粪随处可见,臭气熏天,人居环境较差。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以解决“脏、乱、差”为突破口,实施“乡村清洁工程”,逐步改变脏、乱、差的状况,把村庄建设成为生态秀美型、田园风光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广泛宣传动,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二是动员全村老少,每家每户把房前屋后打扫整理好。三是通过制定村规村民约规范猪、牛粪堆放,村内及村周边一公里以内严禁露天堆放猪、牛粪,在条件成熟时实行全村垃圾的集中处理。四是实施村主干道和支道的平整和硬化工作,美化村路,方便群众出入。五是进行一步加强沼气池建设和“三改”建设,力争在二、三年内实现沼气池和“三改”入户率95%。六是有计划地对村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七是逐步实现新村建设,全村砖瓦化率达到80%左右,农民住宅建设功能齐全,节能安全、造型美观、居住幽雅。对村居民建房要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资源。

(六)xx村民主管理规划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村级共青团和妇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全面推行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坚持把“一事一议”作为村办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的主要途径,积极扩大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提高议事效果。真正体现农民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问题自己解决的民主政治要求。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农民遵守《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五、组织实施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域、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二是尊重民意,积极引导。各级政府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三是注重实效,先易后难。要尊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农村发展基础好的地方突破,从广大农民最为关心、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因势利导,逐步扩展延伸,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年规划篇6

在领导和支持下,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各项工作。二、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充分调动全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善生活条件,构建繁荣、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规划建设期限自2011年至201计划地对村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七是逐步实现新村建设,全村砖瓦化率达到80%左右,农民住宅建设功能齐全,节能安全、造型美观、居住幽雅。对村居民建房要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资源。(六)xx村民主管理规划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村级共青团和妇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行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坚持把“一事一议”作为村办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的主要途径,积极扩大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提高议事效果。真正体现农民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问题自己解决的民主政治要求。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农民遵守《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五、组织实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域、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二是尊重民意,积极引导。各级政府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三是注重实效,先易后难。要尊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农村发展基础好的地方突破,从广大农民最为关心、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因势利导,逐步扩展延伸,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的基本生活条件为重点,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在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和规划,全面系统地加以推进。本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交村民大会审议。由村支部、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广大村民监督执行,不通过村民大会不得随意变更。

五年规划篇7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xx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依法治企指导思想的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为构建和谐xxxx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目标

紧密结合省局党组工作大局,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我局职工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法治理念,增强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三)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我局发展总体目标,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服务改革,服务业务发展,服务构建和谐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法制宣传教育内容要与职工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着力宣传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内在规律,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形式。

——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各地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对象的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法,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宣传学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和重点工作。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宪法意识,使宪法深入人心。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

(二)深入宣传学习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继续加强《民法》、《合同法》、《公司法》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宣传教育,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推进业务平稳持续较快发展。

(三)深入宣传学习与职工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劳动和和社会保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意识。要大力开展与企业改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

(四)深入宣传学习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招投标法》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要普及《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培养企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逐步形成有利于推进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深入学习宣传维护和谐稳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职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努力增强职工依法参与管理企业事务的能力。要加强依法维权、依法的宣传教育,引导职工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要开展刑事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六)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依法治企活动,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和规范企业运行机制,提高企业依法经营和管理水平;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法制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开展争创诚信守法企业活动,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基层,在各单位、各部门、各班组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

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要把法律作为机关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充分利用机关学习园地、网络等阵地,建设法制学习资料信息平台;建立和落实管理人员学法制度,逐步实现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规范化。

开展“法律进基层”活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广大职工进行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及民主管理方面的法制教育,建立职工学法用法制度。要建立法制学习园地,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利用单位培训场所,开展法律培训。

做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利用宣传月、宣传周、纪念日等,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法用法的氛围。要努力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与职工文化生活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鼓励、支持和引导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积极探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加强对外法制宣传。

三、步骤与方法

“五五”普法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8月前。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制定本单位普法五年规划,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

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9月至2010年。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各单位要制定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和年度普法检查标准,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每年年底按照已制定的检查标准进行自查,自查结果报省局备案,以确保“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省局对各单位的年度普法工作进行抽查,并于2008年开展督导检查活动。

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由省局统一组织对“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验收,并对在“五五”普法期间涌现的普法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验收标准和办法另行下发)。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完善普法工作机制。健全普法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建立和完善领导小组定期督查制度。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保障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各单位法律事务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的实施,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激励监督机制。要逐步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和监督激励机制,开展规划实施的年度和阶段性考核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表彰奖励工作,对“五五”普法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三)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各单位要安排“五五”普法的专项经费,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五年规划篇8

坝洲村辖5个村民小组,农户608户,人口2010人,耕地面积2751.92亩,主要村集体收入7万元,人均纯收入11280元,党员81名,村组干部6人。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目标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向小康生活迈进。

二、发展优势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户户都通了公路、自来水及生产生活用电。

2、9公里田间作业道奠定了农业规模发展和机械化作业基础。

3、7公里的沟渠疏浚及8口堰塘清淤大大减轻了自然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4、银洲大道及三洲路扩宽、振兴路的兴建方便了农户农副产品的运输,减轻了错车、会车的压力。

5、全长5公里的“亮化工程”路灯安装方便了老百姓晚上出行。

三、存在的劣势与不足

1、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有些堰塘、桥涵、水闸因常年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有待改造。

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全村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棉花为主,大多数分散经营,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制约村经济发展。

3、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基础差、为民办事经济能力不足。

四、奋斗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坝洲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抓好村务和党务公开,村委会设立政务、财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

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财务管理公开监督制度等,完善村民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

五年规划篇9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大报告精神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立足社区实际,奋发作为,创新思维方法,树立社区新形象,为新区的战略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学府社区的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依托“十四五”规划以及迎接“建党百年”的关键节点,结合社区优势和发展状况,推动社区多样化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城市建设,抓好社区治理,围绕“一条主线为引领、两项重点工作为重心、打造三大品牌为奋斗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平安学府、亮丽学府、和谐学府。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一条主线

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府社区未来五年将继续以党建引领基层城市建设为主线,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探索“组织联建、服务联手、力量联配”工作机制,不断夯实党建主体职责。

1、组织联建强基础。社区治理好不好,建强党组织是关键。五年内让学府社区党委有效的发挥作用,一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延伸覆盖,将其延伸到小区、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二是要顺应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的新形势,通过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努力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三是要通过三会一课、党建联席会议、主题活动日等制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把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力量凝聚起来,有效调动各方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夯实社区治理根基。

2、多方联手强服务。推行社区“大党委”建设,由社区党委牵头与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相互联系,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工作。对接相关部门,做实“养老、托幼、代办、智慧、医疗、物业、文体、志愿、法律、特殊关爱”等服务,努力实现综合服务管理的多方联手,共画基层治理服务的同心圆。

3、力量联配强队伍。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打造高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加强社区治理工作,要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建设要求,加强教育培训等措施,着力打造政治觉悟高、专业素养好、服务能力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注重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加强党群干群互动,更好地聚合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

(二)两项重点工作

1、以社区建设为重点。

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强化社区阵地建设。在强化社区阵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社区内基础配套设施,与时俱进,健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阵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建设社区综合体,拓展社区服务功能。

(2)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与党同心、与民贴心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未来五年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要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学习教育,提高工作水平。二是要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三是要加强对社区工作者制度建设,激发工作热情。

2、以提高居民幸福感指数为重点。

学府社区未来五年内将坚持以提升居民幸福感指数为重点,以坚持以服务居民、实现居民自治为目标,以增进邻里和谐、繁荣社区文化为载体,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形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风貌。

(1)以服务居民,实现居民自治为目标。一是社区网格员全部下沉到网格,形成“人在网中行、事在网中办”的服务管理机制,了解民生民愿,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切实为辖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二是持续开展普惠居民的卫生、法律、治安、文化文体等综合性服务项目,推出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失业人员再就业等服务。三是建立一支由志愿者、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等组成的服务队,定期召开“居民议事联席会”,动员其参与到社区建设中,真正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

(2)以增进邻里和谐、繁荣社区文化为载体。一是以居民共同爱好为圆心,培育发现文化活动带头人,把他们吸纳进社区,组建起形式多样,种类齐全的文体文化活动队伍。二是为居民搭建平台,以节庆文化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把居民吸引到活动中来,让居民愿意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促进邻里团结。

(三)打造三大特色品牌

1、党建联盟、共建共享。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团结凝聚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类党组织,组建社区党建联盟。一是落实党建联盟理事会议事制度,建立党建联盟成员单位活动日制度,结合“主题党日”活动,每月至少开展1次活动,开展学习交流、扶贫帮困、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等活动。二是推行社区党委与联盟单位党组织开展“契约化”共建,整合资源力量,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个清单”,对照清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统筹解决各自实际需求和难题。三是社区党委委员每月交叉到联盟单位中去,按月领衔负责活动策划、方案制订、任务分解等工作,确保党建联盟活动有实效和可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成效。

2、书香浸润、翰墨学府。以提高辖区居民文化程度和文化品位为宗旨,打造“书香社区”。一是在社区内每个活动室打造“飘香图书角”,让前来活动的居民在社区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书香的气息,营造“阅读改变生活”的氛围。二是积极开展“书香市集、书香分享、书香传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着手打造书香社区,引导居民朋友们“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绿色阅读习惯。三是联合相关部门,定期为辖区内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捐赠书籍,以书香传递爱心,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在书香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3、公益助老、暖心助残。

(1)公益助老、志愿先行。一是通过日间照料室、老年餐厅、公益助浴和洗衣房,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让关注弱势群体真正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二是通过与养生机构和中医院的合作,成立健康小屋和中医馆,为居民就近提供医疗服务和日常保健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三是要大力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走进老年家庭,为困难、失能、残疾、“空巢”、高龄老人提供家政、照料、护理、信息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四是积极鼓励社区邻里及低龄健康老年人与高龄、“空巢”老年人结成帮扶对子,开展长期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居民间邻里守望、互助互爱、自强自立的精神,打造温情互助社区。

五年规划篇10

我村已圆满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工作,新的两委班子精诚团结,步调一致,已满怀信心的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为了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以振兴乡村为目标,积极探索新的农村发展方向。村“两委“班子结合本村实际,特制订2021年至2025年五年发展规划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一系列重要理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已发展经济、服务为民为中心,提高农民利益为目标,以新型农业化为动力,以调整经济发展结果为先导,以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引,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二、工作职责

1、搞好以党总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村“两委”班子实施考核管理。实行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管理到人,建立完善以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重点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实行。

2、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严格实行“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使全体党员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彻底改变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工作作风,加强“三严三实”教育,使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不段提高,把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3、切实做好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把年轻有能力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成熟6名党员,帮助村民发展经济,增加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先力,充分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并且加强乡土人才作用的发挥和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工作。

三、加强村集体经济的谋划

充分利用村集体资源,拓宽发展思路,使村集体净收入逐年增加。

四、五年发展规划和目标

1、进一步夯实基础,巩固脱贫成果,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着眼乡村振兴。

2、加强村风民风治理,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确保任期内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3、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切实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努力将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4、结合实际,进一步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种植模式和种植种类应改尽改。

5、争取上级资金和部门支持,将水利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将主要机耕道路进行优化。通过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

6、充分利用本村资源,引进有实力的能人、经商户、老板投资开发村庄木材深加工项目,有效拓宽致富门路,使群众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