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标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3:03

会议标语篇1

2、言必行,行必果。

3、会议室标语:沟通从心开始。

4、会议的成果是行动,言必行,行必果。

5、人人提案创新,凝聚企业核心。

6、有争论才有高论。

7、无效的会议就是在浪费生命。

8、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会议标语篇2

会议闭幕词与会议开幕词一样,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标题、题注、称谓和正文。

(一)标题

常见会议闭幕词标题有两种写法:

1.公文式写法。一是会议全称后加文种(闭幕词),如《xx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第四届工会代表大会闭幕词》。二是把致开幕词的领导人的姓名写进标题,如《xxx同志在省纪检监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

2.新闻式写法。一是以揭示会议内容或目的为中心的鼓动性语言做标题,如《愚公移山》。二是既有主标题还有副标题,一般用“xxxx大会闭幕词”做副标题,如《携手共建网络快车道Dxx会议闭幕词》,其中“携手共建网络快车道”为主标题,“xxx会议闭幕词”为副标题,副标题前加破折号。这种标题写法多在报刊发表时使用。

(二)题注

题注包括两个内容:

1.会议闭幕时间。在标题下面正中注明会议闭幕的时间,时间前后加括号。

2.闭幕词宣读人的姓名。致闭幕词的领导人与致开幕词的领导人一般不是同一人,通常与致开幕词的领导人身份相同或较之略低。有的姓名前加单位名称及职务。

标题和题注构成完整的闭幕词标题,居中排列三行。

(三)称谓

闭幕词的称谓与开幕词的称谓相一致。与会人员的称谓即呼语。称谓根据会议的性质和与会人的身份而定。注意不要有所遗漏,一般用泛称,如“各位代表,各位同志”“各位委员”“同志们、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等。称谓后加冒号。

(四)正文

会议闭幕词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等部分。

1.前言。即开头,会议闭幕词前言一般只有一句话,以简短的语言说明大会

经过全体代表的努力,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今天就要闭幕了。

2.主体。即会议闭幕词的中心和重点部分。会议的性质不同,其闭幕词的主体内容也不同。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1)对本次大会进行概括性的总结。要列举会议完成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如大会讨论通过的主要文件、研究解决的重要(或重大)问题,会议取得的成果及经验等。注意不要写得过于笼统空泛。

(2)今后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阐述。

(3)提出希望和要求。要对会议的重要意义和如何贯彻会议精神等方面进行归纳肯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贯彻执行的要求。要突出会议精神,体现会议精神和要求。

3.结语。结语部分比较简单,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会议标语篇3

关键词: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语言文字应用;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230-01

经过总结与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的课程目标与教学建议中“语言文字应用”模块基本上可以归纳到以下五个层面:跨学科学习与实践、阅读著作与交流、阅读与写作应用文、创设情境与语言口头应用、观察与创新。现简要论述一下前三个层面。

一、课程目标与教学建议

(一)跨学科学习与实践

课程目标: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应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学习语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一目标强调跨学科学习语文和对生活中语言的运用。相对应的教学建议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要落实这一目标,对语文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目标并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首先,跨学科学习语言文字,除语文老师之外,其他各科老师很难具备自觉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意识。其次,针对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一目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并不是在课堂中。所以这一目标有些宽泛。因此,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之上,对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应在最大程度上进行传授并努力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良好习惯。

(二)阅读著作与交流

课程目标: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联系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做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文字交流。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学会筛选和整合,结合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活动或创设情境,练习写作和口头交流。选择合适的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分析有关问题,并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这一目标强调阅读与交流,这是很明显的。因为阅读、交流与写作是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主要途径。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文学名著也可以是各学科教材,甚至是其他同学的作文(主要用来找错),在接受规范的语言文字应用的浸染下,同学之间,课堂之上,创设情境开展适当的写作与口头交流,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我们应该特别强调文学名著的阅读。但是,高中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文学名著往往又是长篇巨著。这个矛盾如何解决?我想,语文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书目,这些书,不要太长,但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应规范,优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是接受正确的语言文字应用浸染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分析语言文字的过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但是,学生也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辨析语言的不当与错误。藉此,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与能力。通过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与演示文稿不是停留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更多的体现在技术层面。当然,在此过程中会牵涉到语言文字应用。但是,这些应用方面的能力完全可以在纸本上解决。如果运用电脑则会增加技术难度。这些在计算机课上再学习可能更加方便一些。

(三)阅读与写作应用文

课程目标: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在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教学建议:阅读规范的应用文,了解应用文的性质和用途,注意应用文的格式、术语和语言风格。

阅读・鉴赏与应用・拓展是高中必修与选修课的两个目标。而阅读与写作应用文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两个目标。阅读与写作往往是一个整体。通过对应用文的写作,可以了解学习应用文准确、简明、得体的文风。使学生在这种文体的浸染中养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写作应用文则更能体现语言文字的应用,尤其是应用文的写作,对培养学生扎实、严谨的语言文字功底有良好作用。

二、结论

会议标语篇4

我以英语课程评价为主要谈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一.英语课程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

1.因为英语是不仅是一种综合语言,而且是不同于汉语的一种国际语言,其他学科是用汉语---中国人自己的语言表达评价,再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而英语课程既不能完全用英语评价,又不能完全用汉语评价这节优质课或者观摩课的教学全过程,是要根据教师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平时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让英语汉语使用的比率和机会均等,并能反映一节课的重点,以及英语汉语的交际能力,以达到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所在,实际上无论是哪一学科的优质课还是观摩课的讲课以及评价建议无形之中都是重视教育人才能力的培养,也体现评价建议具有指导性。

2.要想上好一节优质课或者观摩课,,用一个月或者两个星期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教师而言,既要备教材,又要备方法和学生,中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即使学生认真准备好要学的课程和学过的知识,更是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从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力和信息的反映和体验,评价理论,又是对教学工作较好的教师的能力的提升和选拔,是人才的培养,这又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观点进一步注入课程评价之中。

3.用评价标准来评价一节课,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育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最后的教学民主和教学效果来讲都是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正确运用和认识。英语课程的评价要体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和评价的多样化,不同的听课教师有不同的评价观点,评价既要关注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采用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

二、体现教师在评价建议的主题地位。

1.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用英语导入新课,学生的热身准备,教师熟练的教学方法“whocantalk?putuphands”or“Freetalk.”通过3分钟的自定话题,让学生表演英语口语,twoorthreestudentsagroupactconversations.Ss:Let’stry.英语口语较好的学生导入语言较好,体验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了带动和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英语课打入新课方式方法多样。t:“afterthis,we’regoingtoUnit6,areyouready?”Ss:Yesweare.Let’shaveacheckwhetheryoucanlearnthenewwordsinUnit6.giveyoufiveminutes.学生热情很高,英语互动激烈,相互英汉语互译,有两人、三人、四人一组,同时,有的学生临时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从评价标准来讲,教师的教学方法独特新颖,还会是他人借鉴的教学方式

2.评价这一节英语课达标课或者优质课(观摩课)是否成功,

其次,评价过程中讨论分析了这节课的优缺点,评价建议中指出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可以供教师借鉴,也会分析成功的一节公开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讲课教师用熟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各种能力,在众多的听课领导和教师面前用最好的语言表达评价,这是每位讲授课的教师或者领导的心情,注重评价过程和评价效果,建立能激励教师评价建议的机制,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该评价观点相对的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3.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评价理论和标准为主,多采用评价建议的方法,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评价,在一种互评互助中和谐发展,注重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平时的达标课工作中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相互建议和学习为目的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建议中认为提出建议造成工作的不和谐的形式主义是不可取的,即起不到讲课教师的目的,又起不到工作中互帮互学的效果,建立教师讲优质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评价建议工作中提升领导、教师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更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评价建议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要有益于促进教师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技能和健康的人格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语言运用技能

使英语课程不断发展与完善。

三、评价建议工作具有指导性

会议标语篇5

关键词:学术期刊标题动词句法语义语用

所谓标题,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标题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书面语体,它具有许多不同于通常行文的特点,已经引起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尹世超可以说是在这方面研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人物。其所著的《标题语法》一书,不仅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现代汉语的标题语法,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且在内容和方法上独具慧眼,具有无可争辩的独创性(邵敬敏、周娟,2003)。另外,刘云的博士论文《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也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篇名的作用。其中标题语境中动词在句法、语义、语用上具有和非标题语境中的动词与众不同的特点,因此,相关论著或文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标题中的动词的特殊用法。然而,就研究现状而言,标题语境中的动词研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显得较薄弱。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标题”和“动词”为检索主题词,仅搜索到32篇单篇学术论文及6篇硕士论文以“标题语言”为专门研究对象,其中很多都涉及或谈到“标题动词”的问题。其中专门以“标题动词”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研究,目前只发现王同伦(2008)和刘晓燕(2012)两篇。尹世超先生在《标题语法》中专章探讨了“标题动词”的特点,但是尹先生只是阐述了标题动词的一般特点,还缺乏深入的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另外,现有的标题动词研究,多为语体杂糅式的研究,即所谓的标题语言,包括新闻标题、报纸标题、期刊标题等。事实上,即使均处于标题语境中,动词在不同的语体中会显示出更细微的差别。因此,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学术期刊中的“标题动词”进行了专门研究,深入挖掘了标题动词的特色,以丰富现代汉语标题语法的研究。

1.学术期刊标题动词内涵及分类

所谓标题动词,是只用于标题或多用于标题且有特定意义与用法的动词,是对动词语用功能进行考察,从语境角度给动词分出的一个次类(尹世超,2001:19)。据此定义,我们将本文所要论述的动词分为三大类:非学术期刊标题动词(以下简称非标题动词)、唯学术期刊标题动词(以下简称唯标题动词)、准学术期刊标题动词(以下简称准标题动词)。

就目前所调查的结果看,学术期刊中的唯标题动词主要有:浅论、浅析、浅解、浅介、浅考、浅释、浅说、浅述、浅谈、浅探、浅析、浅议、略论、初探、试析、试谈、试论、试议、试证、琐议、琐谈、琐记、刍议、刍论、补论、初论、概论、再论、粗论、管论、简论、杂论、杂议、漫论、漫谈、漫议等。现各举几例如下:

(1)浅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程妮,现代情报,2004.01);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浅论(宋小华、涂湘波,图书馆学研究,2004.03);

(3)浅析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王楚安、徐美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02);

(4)以色列民族政策浅析(刘军,世界民族,2007.01);

(5)浅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构成(马丁,价值工程,2010.35);

(6)嵇康与嵇喜两组诗浅解(韩格平,文学遗产,1999.03);

(7)浅介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在公司并购中的作用(梁春申,中国纺织经济,1998.02);

(8)陆维民膏方经验浅介(杨柯列,中医临床研究,2011.22);

(9)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万业馨,世界汉语教学,2000.01);

(10)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略论(张思洁,外语外语教学,2007.05);

(11)初探非热力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赵玉生,赵俊芳,周nn,食品工业科技,2006.09);

(12)苗族传统生态文化初探(周颖虹,康忠慧,贵州文史丛刊,2006.03);

(13)试析谐音双关法在商标词汉译中的运用(曾立,中国科技翻译,2003.03);

(14)豫南地区二里头时期遗存的相关问题试析(徐燕,华夏考古,2009.02);

(15)试谈嘉兴历史文化传统的主导取向(史晴,嘉兴学院学报,2003.05);

(16)语文单元教学原则试谈(宋小平,平顶山师专学报,1994.02)。

笔者重点分析学术期刊中的唯标题动词,并根据需要,附带比较讨论准标题动词和非标题动词。

2.学术期刊标题动词的句法特点

一般来说,学术期刊中的标题动词都有相对应的非标题动词,比如浅析/试析/――分析;试论/简论/粗论/――讨论/商讨;漫议/试议/浅议/刍议――议论/商议。所谓非标题动词,即不在或不一定在标题语境中使用的动词。以“浅析――分析”为例,通过检索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发现,“浅析”共有97个用例,全部为标题语境中的动词用法,且均为现代汉语用例。而“分析”有66812个用例,绝大多数均为非标题语境的动词用法,且“分析”最初是两个同义动词连用,有“分开、分离”的意思,直到中古时期才出现现代汉语所谓的“分解、辨析”的意思。

因此,我们将前者成为标题动词,后者称为非标题动词,下文所展开的标题动词的句法特点分析主要是与非标题动词的对比中得出的。

2.1偏正式为主

张国宪(1994)将动词的内部构造方式分为“联合式、支配式、陈述式、补充式、附加式”五种。所谓附加式,即“修饰成分+动作”,也即偏正式。从内部构造方式看,学术期刊的合成的标题动词(包括准标题动词)主要有偏正式、联合式和陈述式三种。结合尹世超(2001)的用例,我们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具体示例如下。

2.1.1偏正式

浅:浅谈、浅析、浅论、浅议、浅说、浅评、浅话、浅介、浅释、浅探、浅考、浅辩。

试:试谈、试析、试论、试议、试说、试评、试介、试释、试探、试考、试辩。

简:简谈、简析、简论、简议、简说、简评、简话、简介、简释、简探、简考、简辩。

漫:漫谈、漫析、漫论、漫议、漫说、漫评、漫话、漫释、漫探、漫考。

略:略谈、略析、略论、略议、略说、略评、略话、略介、略释、略探、略考、略辩。

琐:琐谈、琐论、琐议、琐说、琐评、琐记、琐忆、琐探、琐考。

杂:杂谈、杂论、杂议、杂说、杂评、杂释、杂话、杂探、杂考、杂记、杂识。

小:小谈、小论、小议、小评、小话、小介、小释、小探、小考、小辩。

散:散谈、散析、散论、散议、散说、散评、散释、散考。

初:初谈、初析、初论、初议、初说、初话、初介、初释、初探、初考、初辩。

再:再谈、再析、再论、再议、再说、再评、再话、再释、再探、再考、再辩。

又:又谈、又论、又议、又说、又评、又话、又释、又探、又考。

粗:粗谈、粗析、粗论、粗议、粗说、粗评、粗话、粗探、粗考。

闲:闲谈、闲论、闲议、闲说、闲评、闲话。

2.1.2联合式

论析、析论、评述、述评、评析、析评、辩析、辩述、辨析、评议、评注、考辨、辨考、考释、释考、赏鉴、鉴赏。

2.1.3支配式

说略、述略、论略、探略、记略、述要、论要、探微、探实、拾零、拾掇、辨伪、辨谬、辟谬、辨讹。

从以上示例可以看出,学术期刊标题动词主要以偏正式为主。

2.2语序的活化

对此观点,笔者不太同意。通过考察,笔者认为,和非标题动词相比,标题动词的语序活化是其鲜明的特点之一。所谓活化,是指标题动词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例如:

(1)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吕部,特区经济,2008.01);

(2)英国养老保险制度浅析(刘璇,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2)。

当然,虽然标题动词的语序非常活化,但具体涉及某个标题动词时,还是具有不同的前置或后置倾向的。比如“试析”是一个有非常明显的前置性倾向的标题动词,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检索,笔者共找到标题动词“试析”的用例46651个,其中前置性用例46389个,后置性用例262个,前置性语序占绝对优势。不过正如尹世超(2011)所指出的,标题动词在总体上具有后置倾向,也就是说,在标题动词中,只能后置或主要是后置的标题动词占绝大多数。

另外,在语序的灵活上,唯标题动词和准标题动词就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别。试举几例如下:

(1)试析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孙衍安,改革与开放,2011.06);

(2)英语中以-ly结尾的副词的翻译方法试析(王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3)隐喻认知的联想方式分析(吴本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3)。

如果“分析”前置,变成“分析隐喻认知的联想方式”就只能出现在非标题语境中。其他诸如“研究”、“讨论”等准标题动词在标题语境中只能出现nV格式,而排斥Vn格式。关于语序的活化,尹世超先生给出解释:“作为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的语序,通常不可随意变动,否则或是意思变了,或是不成话了。但在标题这一特殊的语用环境中,有些语序可以前后颠倒而无关宏旨。这里语用环境成为背景条件,语义关系成为决定性因素,由于它的支撑,语法格式的变换获得较大的自由度,可以更好地、灵活地适应表达的需要。”(尹世超,2001:31)具体的原因我们将会在下文中阐述。但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在标题语境中,V+n是动宾结构,语序变异后n+V为偏正结构。

2.3动词的弱范畴化

在标题语境中,“V+n”结构中V作为动词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语序异化为“n+V”时,V的动词身份有没有跟着变异,即V有没有名词化?就学界研究现状而言,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V已经由动词转变为名词,另一派则坚持认V仍然是动词,尽管V在“n+V”结构中的动词性和一般的动词相比有所不同。在这方面,笔者赞同王冬梅(2002)的观点。她利用Hopper&thompson(1980)的及物性(transitivity)理论考察V的及物性,得出V是及物性较弱的动词即是动词性较弱的动词的结论。

笔者拟选择几个方面考察标题动词的弱范畴化。所谓弱范畴化,即和普通的行为动词相比,标题动词(包括准标题动词)体现出更多不同的特色,动词性弱化,不能作为动词的典型范畴,虽然并没有完全转类为名词,但是和非标题动词相比,其动词的诸多语法特征确实大大弱化。在语法形式特征上,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3.1动作性不强

“把”字句要求动词是能对受动物产生完全的影响的动词(张伯江,2000),通常动作性较强。能够作为学术期刊标题的动词都无法进入“把”字句,试比较:

(1)a.空间维度下的中国城市史研究(陈蕴茜,学术月刊,2009.10)。

b.*把空间维度下的中国城市史研究。

(2)a.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王晨,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5)。

B.*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浅谈。

2.3.2不能加体标记

时间性是动词的基本范畴特征之一,在汉语中主要借助体标记“着、了、过”或时间副词“已经、正在、即将”等表示。和常规语境中的动作性较强的动词相比,标题动词不能加体标记,即不能在标题中体现出时间范畴。试比较:

(1)浅释药源性疾病(李美惠,中国医药指南,2009.11)*浅释着/了/过药源性疾病。

(2)公文可读性试论(阎杰、高鸿雁,档案学通讯,2012.06)*公文可读性已经/正在/即将试论。

2.3.3一般不能重叠

标题动词一般都不能重叠,比如不能说“浅析浅析”、“试谈试谈”之类的说法,某些准标题动词,在通常的文体中,原本是可以重叠的,比如可以说“分析分析”“研究研究”,但是在标题语境中,这些动词也变成无法重叠的标题动词。只有少数单音节准标题动词可以有重叠形式,如:

(1)谈谈实用文体翻译中的美学(陈雪艳,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

(2)说说汉语的“很”话(郑庆君,汉语学习,1997.05)。

(3)论论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改革(任红,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1)。

3.学术期刊标题动词的语义特点

3.1语义虚化

在标题语境中,动词在句法和语义上均出现虚化现象。上述的标题动词的句法特点已经显示了其在句法功能上的虚化现象,而其语义上的虚化表现很明显。有些动词如“记”、“论”、“思考”、“研究”、“探索”、“区别”、“调查”、“反思”、“考察”等,“本来属于反映思维活动的普通动词,但因科学知识的探讨往往与这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密切相关,因此这些动词逐渐地变为标题词语,在标题语境中使用时,成为标题标记动词”(刘钦荣,2005)。这类虚化的动词大都是表示思维认识等抽象意义,绝大多数是双音节的。

3.2概念层次较低

虽然标题动词和通常行为中的行为动词相比,其语义虚化,表达的多是抽象意义,但是在标题语境中,唯标题动词和准标题动词在概念层次上还是有所区别的。所谓动词的“概念层次”(categorylevel),即某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概念在人们的民俗分类(folktaxonomy)系统中所处的层次位置。李晋霞(2004)根据语义内容由抽象到具体的程度把汉语动词大致分出三级,即(1)比较抽象的动词;(2)具体度适中的动词;(3)比较具体的动词,那么可以发现直接作定语的动词以具体度适中的动词居多。如:

(1)比较抽象的动词:予以、成为、给予;

(2)具体度适中的动词:收藏、信任、观看;

(3)比较具体的动词:珍藏、深信、凝视。

按照李的判断依据,准标题动词“分析”“研究”等联合式动词属于(2)类基本层次范畴,而“浅析”、“简论”、“漫议”之类的附加式动词则属于更具体的下位范畴,即(3)类。处于基本概念层次的(2)类动词的及物性强于(3)类动词,因此,(2)类动词性较强,概念层次较低的(3)类动词动词性较弱。也就是说,偏正式的唯标题动词和联合式的准标题动词相比,动词性较弱。

4.学术期刊标题动词的语用特点

4.1称名性

作为文章内容的概括,标题都有报道性;作为言语产品的名称,标题都有称名性,但根据报道性和称名性的强弱,标题仍可划分为报道性标题和称名性标题两种类型(尹世超,2001:106)。不过两种类型的标题适用的范围有所区别,前者主要用于新闻语体中,和一般所说的“一句话新闻”很相似,而称名性标题适用范围很广。在学术期刊语境中,称名性是标题的突出特点。

这种称名性的语用特点,给标题动词在形式上的变化创造了外部环境。比如,称名性的要求使得标题动词不能加上时体标记,很多准标题动词在进入标题语境后通常后置,形成“n(的)V”结构。这里我们着重谈谈上文曾经提到的为何唯标题动词语序较灵活,可以前置,可以后置,而准标题动词却只能后置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标题语境的称名性制约。

由于联合式动词的动词性较强,在进入标题语境中便只能后置构成“n(的)V”格式。在这样的定中式的标题构式中,V的动词性受构式压制,体现出一种去动词化。如果像唯标题动词一样可以前置,那么所构成的动宾结构“V+n”则正好“迎合”了V本身的述谓性,该结构成为报道性很强的谓词性结构,与学术期刊标题的称名性的整体要求相悖。称名性的语用环境让“研究”、“探讨”之类的联合式动词无法像动词性较弱的唯标题动词那样可以双置(前置或后置),而只能乖乖地待在“n(的)V”标题构式中,实现称名性的语用要求。而且,很多时候,定中结构的标记“的”经常省略。因为从认知角度而言,加上“的”的组合式偏正结构的概念距离肯定大于不加“的”的偏正结构。因此,删除“的”,n与V的结合更加紧密,在功能上更偏接近于一个单个的名词,其称名性更强。

此外,在标题语境中,后置用法的动词占绝大多数,也就是说,标题动词主要作为定中结构的中心语后置,受前面的名词修饰语修饰。这样的使用频率,也是为了适应标题称名性的需要,因为这样的“nV”定中偏正式结构属于名词性偏正结构,和动词性的“Vn”动宾式结构相比,其称名性显然要强。

4.2谦虚原则

从上文所列举的学术期刊唯标题动词可以看出,其修饰性的语素在语义上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表示一种自谦的情态,是比较“低调”的语素。因此,从整个标题的组合效果看,便带上了一种谦虚的语用色彩。很多文章明明论述得非常深刻、透彻,有理有据,甚至堪称某个领域的经典力作,但标题却往往冠以“浅析”“浅论”“简议”之类的词语。

学术期刊是科研工作者交流的有力平台,学术论文便是在这一平台上“互相对话”的载体。作为一种“不见面”的学术交流,必然要遵守相应的会话原则。“谦虚”便是会话“礼貌性”的体现之一。科研工作者更应该具备“虚怀若谷”的心态,因此,在学术期刊论文的标题中,谦虚原则便成了标题动词选用的一大语用特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标题语言便以其独特性吸引语言学家的目光。虽然,20多年来,标题动词的研究已经涌现很多成果,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视角独特,但是总体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标题语言的历时研究不足;二是重描写,轻解释;三是缺乏对比性的研究,比如汉外标题对比、不同语体的标题的对比。这些将是未来标题语言研究可以继续挖掘的“富矿”。

参考文献:

[1]尹世超.标题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3]尹世超.标题中动词与宾语的特殊搭配[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

[4]尹世超.汉语标题的被动表述[J].语言科学,2008(3).

[5]王同伦.标题语境中动词语法变异及动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6]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J].语言文字应用,2004(1).

[7]尹世超.标题用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8]张国宪.双音节动词功能增殖探讨[a].邵敬敏.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9]邵敬敏,周娟.填补空白的力作――《标题语法》[J].语文研究,2003(4):29-31.

[10]张伯江.“把”字句的语法关系和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1).

[11]王冬梅.“n的V”结构中V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55-64.

[12]刘钦荣.标题词语琐议[J].语文知识,2005(3):19.

会议标语篇6

(1)标题。标题有两种形式。

1)欢迎场合或对象加文种构成,如《在校庆75周年纪念会上的会议欢迎词》

2)用文种“会议欢迎词”作标题。

(2)称呼。提行项格加冒号称呼对象。面对宾客,宜用亲切的尊称,如“亲爱的朋友:”、“尊敬的领导:”等。

(3)开头。用一句话表示欢迎的意思。

(4)正文。说明欢迎的情由,可叙述彼此的交往、情谊,说明交往的意义。对初次来访者,可多介绍本组织的情况。

(5)结语。用敬语表示祝愿。

(6)署名。

用于讲话的会议欢迎词无须署名。若需刊载,则应在题目下面或文末署名 会议欢迎词写作要点(1)看对象说话。

会议欢迎词多用于对外交往。在各社会组织的对外交往中,所迎接的宾客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上级领导、检查团、考察团等。来访目的不同,欢迎的情由也应不同。会议欢迎词要有针对性,表达不同的情谊。

(2)看场合说话。

欢迎的场合。仪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隆重的欢迎大会、酒会、宴会、记者招待会;有一般的座谈会、展销会、订货会等。会议欢迎词要看场合说话。该严肃则严肃,该轻松则轻松。

(3)热情而不失分寸。

欢迎应出于真心实意,热情、谦逊、有礼。语言亲切,饱含真情。注意分寸,不亢不卑。

(4)关于称呼。

由于是用于对外(本组织以外的宾客)交往,会议欢迎词的称呼比开幕词、闭幕词更具有感情色彩,更需热情有礼。为表示尊重,要称呼全名。在姓名前或后面加上职衔或“先生:”、“女士:”、“亲爱的”、“尊敬的”、“敬爱的”等敬语表示亲切

(5)欢快性

中国有句古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以致欢迎词当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言词用语务必富有激情和表现出致词人的真诚。只有这样才可给客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为下一步各种活动的完满举行打下好的基础。

会议标语篇7

论文摘要: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用能力。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不适应当前高职教育改革,有必要采用先进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论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探讨了通过重组教学内容、课前准备、创设情境,采用现代教学法、合理评价、延伸课堂等几方面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并提出了完善该教学模式的一些建议。

一高职英语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懂外语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相关工作岗位的英语口语、书面沟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然而高职生抽象思维能力、课堂注意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缺乏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英语实用能力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讲授为主的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既不符合高职生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当前高职教学改革趋势不相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与学的目的偏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这种学习成果证书化的风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学目标。高职学生出于双证书制度和求职考虑,把通过aB级、英语四级、六级作为英语学习的奋斗目标。校方将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公共英语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判依据,使得高职英语课堂掺杂了大量的应试成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出现了严重偏差。

2.教学内容单调

受教学目的和传统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教学内容即教材,因此在教学上往往刻板地以教材为中心,重点放在词汇、句型、语法、篇章的讲解上,内容枯燥乏味。

3.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

工具化的教学目的和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师不可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英语课堂大多按照“复习旧内容—引入新内容—篇章讲解—练习巩固”的模式,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烈,学习成绩不理想。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学改革趋势和潮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明确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依据,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实施的前提

1.正确的教学目的

2006年12月实施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实用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由此可见,以真实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为依托,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涉外交际活动的能力,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2.良好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不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顺利开展,特别是不能激发学生“学”和“做”的积极性。因此,考核方式要多样化,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性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针对高职学生语言基础薄弱的特点,教师要把握好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语言流利置于语音语调之上,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非语言能力。

三高职英语“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实施过程

下面以一具体教学单元为例来说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重组教学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去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按照真实的工作情景来重组教学内容。学院采用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的各个单元围绕同一交际主题展开,按照听、说、读、写分块编写。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工作任务需要重组听、说、读、写的分块内容,使得学习情境更接近于实际工作。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九单元的主题为Busyagendaandschedule。第一部分的内容为各个部门会议讨论的小对话,要求学生根据各个小情境进行会话练习。第四部分要求学生起草一份企业会议议程。出于模拟实际工作任务的考虑,可以将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模拟一次企业年度会议。这样做打破了原本教材按照分块进行练习的束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公司会议从会议准备(草拟会议议程)到会议召开,再到会后(形成决议)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情境中学,在任务中练。然而,要真正的“做”到位,把更多的课堂话语权和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应以任务为驱动,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为某一项目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宝贵的课堂时间又可能被过多的知识传授占据,不能真正体现以“学”和“做”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第九单元模拟企业年度会议这堂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不同的角色分别完成不同的准备工作。秘书根据总经理的要求,草拟会议议程表;总经理利用互联网等资源学习主持会议的相关知识;各个部门根据会议议程准备本部门的讨论内容。在学生进行课外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支持和引导工作。

3.创造语言环境,采用现代教学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结合教学内容,模拟工作场景,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访谈等形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师下达的任务。教师在课堂中只充当引导和协助的角色。

模拟企业年度会议这堂课将原本分散凌乱的小组对话以企业年度会议的形式有机串联起来。各小组根据其拟定的会议议程,由小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分项讨论议程中的各项内容,模拟一次完整的年度会议。教师对各组汇报结果进行适当点评。这既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对话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小组协作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转贴于 4.合理评价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形成性考核的重点就是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给予点评和肯定。在评价时,要将各组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非语言能力都考虑在内,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

在模拟公司年度会议中,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合作,搜索会议议程的格式和要求、撰写会议议程、制作ppt、主持会议、会议讨论、撰写会议决议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运用、团队合作、信息搜索、ppt制作等,及时给予肯定。这有助于激发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进一步开展。

5.延伸课堂,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材和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素材中的小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核心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传授式的教学,课外大量鲜活的学习素材和实践机会未被有效地利用起来。“教学做”一体化的核心在“做”,而这“做”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做,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上通过“做”而获得的能力,运用到课外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英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英语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课外活动包括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课外活动。对于校内课外活动,教师在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把英语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开展诸如英语朗诵会、配音大赛、英语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于校外活动,英语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外企或者涉外单位进行参观访问与社会实地调查,倾听外国人之间的对话,也可以用英语与他们进行交流,形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良好语言氛围。

四总结

以任务为驱动,情境为依托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强调实践的高职英语教学相契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以致用,既应用和巩固了知识,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也大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主要有四个方面:(1)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多为英语专业毕业,“双师”素质不高,为了更好地将高职英语和学生专业以及企业需求结合起来,英语教师应向专业教师和企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形成性考核制度不完善,不能落到实处。为了真正实现“做”,教师要建立完整的形成性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将学生“做”的成果真正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3)以等级考试成绩来考核教师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积极性。学校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以听课、说课、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来评价教学效果。(4)学校结合各专业完善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设施,为英语课外活动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会议标语篇8

关键词:郑州地铁;公示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140―02

郑州地铁开通以来,网易和新浪网对郑州地铁站名拼音英文混杂翻译、一个站名多种翻译等现象做了报道。有些地铁站牌的英文翻译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标识提示作用,而且还会误导公众,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颁布的《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为依据,试分析郑州地译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是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牵头组织起草的,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广泛参考了国外公共场所英语标识,深入听取了国内外专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意见,同时也向在京常驻外籍人士广泛征询了意见,因此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一、郑州地铁翻译现状分析

1.译名不统一

暂且不论其翻译的准确与否,单词的拼写就漏洞百出。其中站台名全部大写,车厢名全部小写。这就显得站台名有点混乱。站台和车厢距离很近,出现译名不统一的情况,如果不仔细看,确实会让市民感到困惑,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对郑州地铁1号线的20个站牌翻译进行分析,除去大小写不一致,单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站台和车厢翻译不一致竟达12个,占60%。同一地名往往出现多种译名,这大多体现在用英语或是用拼音不统一。

2.地铁站牌标识不规范

《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对公示语进行了规范,指出地铁、公交站名中的地名专名和通名全部采用大写汉语拼音。因此,郑州地铁中“博学路”建议译为:BoXUeLU,“民航路”建议译为minHanGLU,“人民路”建议译为RenminLU,“桐柏路”建议译为tonGBaiLU,“秦岭路”建议译为QinLinGLU。

但是,根据《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中《道路交通》部分规定,通常情况下,方位词含有指示方向的意义时应译成英文,而且“东站”“环路”等有具体译法。遵循此标准,“郑州东站”建议译为ZHenGZHoUeaStRaiLwaYStation。但是当方位词本身固化为地名的一部分时,方位词采用汉语拼音,郑州地铁站“东风南路”中“东风”是固化为地名的一部分,建议译为DonGFenGRDSoUtH。

在地铁站牌中,某些站名有其对应的英文译法,在这种情况下,常用的方法就是直接借用。对于郑州而言,像市体育中心、会展中心等都有特定的翻译,在其网页主页上都可以找到,纵使译者自行翻译得更好,也应拿人家的来用,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市体育中心”译为ZHenGZHoUSpoRtSCenteR,“会展中心”译为ConVention&eXHiBitionCenteR,“二七广场”译为eRQiSQUaRe。

3.翻译用词不地道

郑州地铁“温馨提示”翻译为“pleaseContact”。“Contact”意思为“与……联系、接触”,放在这里很不合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温馨提示”的英语翻译很多地方都会出现,一般译为“tips”或“warmtips”。郑州地铁的“进站检票”译为“ticketentrance”,“ticket”的意思是“票”,“entrance”是“入口”,外国人看到此公示语只会觉得一头雾水。其实“进站”两字完全可以不译,因此“进站检票”建议译为“ticketCheck”。

二、郑州地铁标识语误译原因

1.公示语翻译缺乏统一规范

郑州地铁站名就大量存在这样的混乱,同一地名站台和车厢不一致达60%,大多体现在用英文或是用拼音意见不统一。地铁翻译属于公示语翻译,公示语翻译内容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加上多头管理,很多时候为了完成任务,相关部门会找不止一人进行翻译,翻译结果不再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审阅和统一就直接拿去印刷,因此便造成了一个站名多种翻译,甚至互相矛盾的情况(丁衡祁,2006)。

2.译者水平不一

从以上列举的错误来看,有的翻译错误只要译者仔细审阅还是可以避免的。公示语的英译不是简单的词语与结构的对等,而是充分展示译者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语言能力(刘法公,2008)。因此为使译语表达得体、合适,译者必须针对特定的语境,考虑到双方的社会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选择语言。因此译者不但需要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更需要对异国文化有充分的了解。

3.缺乏监管机制

地铁,作为郑州的新名片,代表的是郑州的新形象。郑州市地铁相关部门应该组成地铁专家委员会对所有地文译名实行统一设置,从而对公示语翻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译文的确定到送印刷厂印刷再到与市民见面,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王银泉,2004),可以请专家严把译稿质量关,消除本身存在的语言错误,对印刷厂校样稿和印制过程要认真校对仔细检查。

三、应对措施和建议

1.提高对公示语的认识

表面上看,郑州地汉双语公示语建设关系到国际人士在郑州的出行,影响到城市环境,其实背后折射出的是郑州的文化底蕴、政府的管理能力以及社会的文明水平。因此,我们应首先转变对公示语建设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到汉英双语公示语建设对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以及改变城市国际形象的重要作用,才能加快汉英双语公示语建设。

2.公示语翻译需规范化、专业化

为提高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就必须有一个专门机构进行统一规范。郑州市应参照公示语翻译的国际和国内标准,遵循公示语翻译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出台相关的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规范(丁衡祁,2006)。为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还要加强翻译队伍建设,成立专门公示语部门研究组,对地铁公示语制作人员进行公示语汉英翻译专项培训,通过专门的公示语翻译研究组不断地提高翻译质量(崔学新,2010)。除此之外,还可派出专家、学者出国考察,提高译者外语水平(戴宗显,2005)。

3.加强公示语制作过程的监管

公示语的翻译者、制作者和管理者分属不同的行业部门,因此对公示语翻译、制作和使用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各行业部门却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规章制度(贺学耘,2006)。因此,不能将公示语翻译的任务交给与翻译无关的部门;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应该对公示语牌的制作达成一致,不能各干各的活,缺乏互相沟通和监督;地铁公示语标牌样品出来后,由专家评估,合格后才能投入批量生产和使用(王颖,2007)。

加强郑州地铁公示语翻译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公示语翻译质量是郑州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地铁公示语英译工作者们也要对公示语英译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从而增强国外友人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减少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障碍,提升郑州的国际形象。有关单位也要对公示语翻译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共同努力使郑州地铁公示语翻译面貌焕然一新,促进郑州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为“中原崛起”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增加筹码。

[参考文献]

[1]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06).

[2]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26).

[3]王颖等.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翻译,2007(05).

[4]王银泉,陈新仁.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2004(04).

[5]贺学耘.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3).

会议标语篇9

【关键词】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交流情境习得方法

一、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的产生背景与定义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能表达人类思想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符号,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等产生影响。学术交流,是指针对规定的课题,由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参加的,为了交流知识、经验和成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进行的探讨、论证和研究活动。学术交流即信息交流,其最终目的是使科学信息、思想和观点等得到沟通和交流。随着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各国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的研究者进行的学术交流活动被称为国际学术交流。为了便于交流,这些研究者通常选择同一种语言。当今世界,使用得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因此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往往使用英语。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英语被称为国际学术交流英语(englishforinternationalacademicexchange)。

二、需使用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的情境

不同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形成了使用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的不同情境。最常见的是国际会议。按照流程,组织国际会议首先要发出会议通知,并附上会议日程。对于特邀嘉宾,一般还应发出邀请函。接到通知或邀请函的人士应给予回复。在会议正式开始以后,往往有致欢迎辞、介绍参会人和发言人、会议提问与作答、会议发言、致闭幕词等环节。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还常用语征集和撰写国际性活动的征文。作为征集者,应向征集对象详细清楚地说明论文的撰写和提交要求。作为征文的撰写者,应按照要求撰写。在收到征文后,征集者还应回复撰写者,说明文章是否可用及其他相关事宜。在各国研究者共同完成某个研究项目时,需要用英语撰写项目建议书、实验报告、项目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此外,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求职和求学,也需要提供英文版个人简历、个人陈述,并参加面试。在申请贷款、参加招标等工作中,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也是必要的语言工具。

可见,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使用得非常广泛,它既在口语中使用,也在书面语中使用。

三、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的习得方法

多年来,学者们对英语习得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而研究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的习得方法,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正确使用英语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和学生:1.以任务为基础,学会完成国际学术交流任务;2.以模拟活动为主线,学会套用交流中的常用表达方式;3.以表达技能为主导,即语言训练围绕表达技能展开;4.以互联网为支撑,拓展训练范围。

参照21世纪美国国家外语学习标准(“5C”外语学习标准),即交流(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关联(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和社团(Communities),不难看出,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更注重交流和社团。即要求学习者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达到参与对话、提供和获得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水平。能读懂、听懂和翻译一定学术领域的书面语和口语。能与听众和读者用英语展开学术交流。

四、结语

对于国际学术交流英语,除了研究其使用情境和习得方法以外,还可研究在不同国际学术交流情境中,如何规范有效地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语言.http:///link?url=iH5CV89cVp_ZCtpzn6eSnHt07F1VpBtgLF2D3anFVh5nimwo8kotFdicomYRUoFvn1nRew_SmGDe8mJU-VeGs_gwyxlKqljDe45CZeUgnYG.

[2]学士交流.http:///link?url=aL4rVm3Jto1miL60u1_cpw3XDSiix9KLRqttUwl6ep5Y5xFGofC4o_dvrXFujlkpbLV3X8-nj8DGk_BLBdZZta.

[3]王慧莉.贾卫国.国际学术交流英语[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会议标语篇10

①妈妈常审视我半天然后愤愤不平:“你怎么才能长大呀,十几岁的姑娘还像个孩子,看起动画片来没个完,写点东西还是童话,编来编去原来是骗小孩的。”

妹妹在一边作补充:“括号,只能骗七岁以下弱智学龄前儿童,括号完了。”

我只好据理力争……

(薛晖《写篇童话,不好么?》)

②“我买了苹果、梨、香蕉……”可以读作:“我买了苹果、梨、香蕉,等等。”

③我的网址是“三w白云飘飘-dot-com”。

(小品《实话实说》)

可见,在实际语言生活中,将标点符号读出来也是很常见的现象。事实上,这几个例句还向我们展示了标点符号朗读的三种方式:(1)直接读出标点的名称,如例①;(2)根据语义读出标点,如例②;(3)根据英语读音读出标点,如例③。那么,这些标点符号什么时候应该读出来,什么时候又不需要读出来呢?换句话说,影响标点符号读与不读的因素有哪些呢?本文试图对之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标点符号的类型是影响其是否会被朗读出来的一个因素。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不同的标点符号被读出来的机会是不相等的。通常情况下,省略号、括号等所谓的“标号”被读出来的机会更大,而逗号、句号等“点号”被读出来的几率则要小很多。然而,这仅表现为一种倾向,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深入考察之后我们发现,真正影响标点符号读与不读的因素是标点符号的功能。标点符号在具体使用中所能实现的功能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语法功能,二是语义功能,三是语用功能,而决定标点符号读与不读的是语义功能和语用功能。

标点符号有时可以表达特定的语义,实现语义功能。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标点符号表示比较实在的、类似于词汇意义的意义,这些标点符号都可以用词语来替换。如:

④“篮子里的水果很多,有苹果、梨、桃子……”可读作“篮子里的水果很多,有苹果、梨、桃子,等等。”

有时,标点符号表示的含义特殊而复杂,需要用句子或短语才能将之表述清楚,如:

⑤即使每个人的人生未必都能成为一个“!”,也应该成为一个圆满的“。”(《散文选刊》)

其中,叹号代表“精彩的人生”,句号代表着“圆满的人生”,它们在这里都是象征符号。

第二种是将标点符号用于数字或字母之中,表示类似于语法意义的区别、标记意义,如:

⑥圆周率是三点一四一五九二六至三点一四一五九二七之间。

其中“点”是数字的一部分,本身不具有独立性,其功能就像是附着于实词之上的虚词,所表达的是类似于语法意义的区别、标记意义。

从朗读的必要性方面看,上面的例句分别代表了四种情况:

当标点符号表达比较实在的意义且有其他替代表达意义的方式时,可以选择读出标点符号,也可以不读,如例④中,省略号所表达的语义可以通过长停顿的方式表达,因此可以读出来,也可以不读。当表达的语义没有其他非言语手段来替代表达时,一般必须读出来。当标点符号表达的是比较特殊的复杂含义时,一般也必须朗读出来,但朗读时要按照其固有名称来朗读,如例⑤。当标点符号表示的是区别性的标记意义时,一般必须读出来,如例⑥。

更多的情况下,影响标点符号读与不读的因素是该标点的语用功能,涉及两个方面:

宏观上,语域是影响标点符号读与不读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正式的场合下,比如官方会议、外交场合和新闻播报中几乎从来都不会直接读出标点符号的本来名字(网址中的标点和小数点除外),而非正式场合和文学色彩比较浓厚的语体(特别是网络文学)中直接将标点符号读出来的可能性更大。上面我们所举的几个例子几乎全部出自非正式场合。

微观上,将标点符号朗读出来往往是为了表达特殊的语用效果,这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为了追求准确。例如:

⑦赵平说她签的那份协议,连反悔的路都被人家堵死了。因为在协议的第一页,还写着这样的条款,我念一下:“签订该协议原则,双方确认已对该协议内容仔细审查,并对既有条款的认识完全一致,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第二双方认为该协议对双方而言,都是处理此次医疗纠纷。括号:无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括号完了,的永久性合理的方案。”看看,这份协议写得多严谨,多专业。别看孙大夫不是学法律的,但是写出的协议却非常专业。

(央视网《一针之后》)

在例⑦中,赵平将括号读出来的原因是为了证明该协议“写得多严谨,多专业”;

二是为了追求偏离常规的错位美。又分两种情况:

第一,造成书面与口语的错位感,起到强调、幽默等修辞效果。

⑧从现在开始。你每做一件好事,就会从账单上抵消一两金子,每救一条生命,括号,包括人类与非人类的性命,括号完,可以抵掉十两金子。

⑨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因为我有爱――括号――让人嫉妒的爱――括号完了。

在例⑧中,“你”的使用,使其具有对话色彩,“括号”和“括号完”的使用,则又使其具有了“书面语”的色彩,二者形成反差!例⑨的情况与之类似:设问句的使用,也使其带有对话色彩,“括号”和“括号完”的使用则又显得很庄重、严谨,其中的反差不言而喻。

(2)造成内容和形式的错位,装出一副严谨、庄重的样子

⑩各位领导,各位GG,各位mm,冒号:偶来报道!

①甲:报告这样写。

乙:怎么写呢?

甲:“领――导,冒号!”

(相声《巧立名目》)

在例⑩中,“GG”“mm”“偶”的使用,使其具有明显的网络语言的非正式色彩,而“冒号”的使用又使其具有了书面语言的庄重、严谨的感觉,二者糅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错位反差!例[11]是一个讽刺小品中的一段对话,通过将标点符号朗读出来的手段,将某些干部以工作之名行贪腐之实的嘴脸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