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随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8:58

春节随笔篇1

大年初一清晨,中国人各家都要放鞭炮。这就是所谓的出行鞭炮。在新年的第一天,希望有个好的开始。于是放一挂鞭,为自己壮个胆。鞭炮放得越响越好,如果鞭响中断了,心里就不高兴。似乎预示今年的运气不好。

中国人壮胆总是制造一些声音。其实,人在胆怯时往往发出声音。这是动物的本能,先用声音把对方吓住。告诉周围一切生命“我不怕你们”!小时候,我们单身走夜路,走到害怕时或是吹口哨,或是唱歌。其实我们心里直打啰嗦!但也有声音起来作用的,三国的张飞一声吼叫就吓得曹操的一将领从马上掉下来。

岁月流逝,放出行鞭炮再不是壮胆了,而是一种期盼。每家每户的中国人都期盼每年有个好年份——这种期盼是不变的。但随着岁月的变迁,放出行鞭炮的心态也在变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家家一样穷。出行的鞭炮大小差不多,放鞭炮的时间也差不多,大约在天刚刚亮时放鞭炮。但不同家庭的权势不一样。于是各家的心境也不一样。有权势的家庭总会说“我家的鞭炮放的最响”。似乎告诉别人“我家的运气最好”。出身不好的家庭,所谓地,富,反,坏,右。放出行鞭炮是不能伸张的。其实,那时各家的鞭炮声是差不多的,只是心态而已!

但也有将鞭炮放断的,那将认为不吉利。以至于一年的任何不顺利都会联系到出行鞭炮上!其实是因为那时的鞭炮质量太差而已!

那时放鞭炮还要防止顽童们抢鞭炮。我们小时候就做这种事。那时家里穷,春节时很少有家庭给小孩子买鞭炮。于是,我们就捡没有放燃的鞭炮,红了眼睛就去抢。只要大人们把鞭炮点燃走开了,我们就冲上去用脚把鞭炮踩灭,然后就用手抓地上的鞭炮。有时抓在手上的鞭炮炸响,那十指穿心的疼痛至今还记忆犹新!由于大人们防得厉害,我们只能等出行鞭炮放完了再去捡。用从家里偷出来的手电筒照着,捡那些没有炸燃的鞭炮。如果等天亮了,那些鞭炮就会被别的孩子捡去。

后来,中国搞改革开放。少数人富裕了,放出行鞭炮就不一样了。有钱人家买响数多的鞭炮,没钱人家只能意思意思了。毫无疑问,那时的有钱人家会理直气壮地说“咱家的鞭炮最响”!没办法,这是事实。那时的穷人买不起大鞭炮呀!

春节随笔篇2

人人都知道四季的美丽、多姿。但在四个季节之中春天是最美丽的!

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让人们摆脱那寒冷的世界,更加清醒。睁眼一看,春天由远而近,春天的歌儿永远都唱不完。柳树最先发出了声音,它原来是静静地睡着,沉醉在奇妙无比的甜梦之中。忽儿,它轻轻地探出自己顽皮的小脑袋,随后便伸展腰枝,抽出崭新的柳丝,长成了一个温柔恬静的少女。这位尽情泼洒的少女,在微风的陪伴下快乐地跳着舞。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缓缓地荡漾开去。随后小巧玲珑的草儿也唱起了歌。每天清早起来,在春天的召唤下,开始了自己新的生命。草儿们会聚在一起开会,晚上,再回到自己的原位。午休时,它们还会呼呼地睡上一小觉呢!那清晰的绿,透明的绿,淡青的绿……这碧玉般的颜色,全都掩映在一片春色之中,被善于发现美的画家们用最粗大的画笔,一笔笔精心描绘出来,给大自然留下了值得纪念的美丽,也给人留下了喜悦的颂歌。

春天的雨沙沙地下,时而休息一会儿,带着暖暖的温意,让空气带着清新的颜色在天空中浮动;时而又下得很大,像宽大的珠帘,滴滴透着绿,让人清爽愉快。树上的鸟儿开始鸣叫了了,仿佛在歌颂大自然的清秀丽人的景色。转而天气十分晴朗,在万里无云的天气中,让你度过一个美丽的春天。春天让大地绿起来,让柳丝更加修长,花儿更加生动而艳丽……

春天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毫无雕琢痕迹的工笔画。让人感到无比神奇。

春节随笔篇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一定是少不了的。这首诗第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就是说皇城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烟雨朦胧,街道湿润了,变软了,就像铅笔变软一样(我们都会玩的魔术“障眼法”),又像涂了一层奶油似的,更像白花花、香香甜甜的酥糖,人们看着看着仿佛置身于一个天上仙境,街道也变成了烟雾缭绕时隐时现的天街了。“酥”是不是也像棉花糖一样让你垂涎三尺呢?

第二句是“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小雨的滋润下,小草像调皮的小精灵,探出来头,从远处看,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绿沙漠。为什么说“草色遥看近却无”呢?举个例子,有个故事,有个小女孩,她妈妈很厉害,常常要她看书、弹琴、读英语、做奥数题,她常希望妈妈不在家,这样她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可以玩电脑、看电视、打羽毛球,随便干嘛。有一次,妈妈出差了,她高兴得又唱又跳,可谁知第二天她感冒了。妈妈请假回家照顾她,她这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没错,太近了,感觉不到妈妈的好。老师告诉我们油画要远点才好看。“草色遥看近却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一个哲理――距离产生美。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是《早春》的最后两句。一年有四季,夏天可以游泳,秋天可以摘果子,冬天可以打雪仗,你肯定觉得春天是最差的季节,那可错了,春天是一年里最美丽、最可爱的季节。满城烟柳的朦朦胧胧的早春,比“花落知多少”的晚春更迷离,更像仙境。佛说,花是将开未开时最美;韩愈说,早春是“绝胜”,所以他想留住早春,“柳”字和“留”字读音一样,免得早春趁我们不注意溜走了。

同学们,听了我的讲述,就知道《早春》有多么如诗如画了吧?不管我们见或不见,想或不想,那仙境、那美景、那哲理就在那里……

(指导老师:崔霞峰)

春节随笔篇4

嫩嫩的冬青叶。这种嫩叶,青翠,碧绿,青春,活力,叶片上透着一层油光光、水灵灵的光泽。有点不敢相信,北方干旱,怎么会长出如此水灵的东西。以下是为打大家整理的春天的气息随笔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春天的气息随笔一

京城四月,莺飞草长,芳菲正盛。

这几天,北京的天气出奇的好。天空碧蓝,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清风拂面。风儿吹绿了院子里的树木、草坪,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芳香四溢。

就连马路两侧的灌木丛上,也长出了一层淡淡的、嫩嫩的冬青叶。这种嫩叶,青翠,碧绿,青春,活力,叶片上透着一层油光光、水灵灵的光泽。有点不敢相信,北方干旱,怎么会长出如此水灵的东西?总觉得,这怕是自然界里最具生命活力的一种植物了。瞥一眼,就有怜香惜玉的情感涌上心来,心疼得甚至舍不得用手去碰。

春日里,除了出门踏青、赏春,也成为读书的好时节。

春节前,女儿从网上买了一套陕西著名作家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装台》《西京故事》,作为节日礼物送给我。其中的《主角》,是第十届全国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更是慕名已久。

入春以来,每天有陈彦的长篇小说陪伴,顿觉生活充实了不少。

一旦有点空闲,落地窗前,一把藤椅,一杯清茶,一本书,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光阴里。

不愧是名家作品,三本书堪称近几年国内长篇小说中的精品。《主角》用扎实细腻的笔触,讲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的舞台人生,苦苦乐乐,沉沉浮浮,以及秦腔这种地方戏曲与社会发展的复杂联系。

《装台》别开生面,描写了一个陌生行当的一群浑身臭汗的男女,在喧嚣浮躁的社会里,一起过着“靠剧团,吃剧团”,低三下四,苦中作乐的社会底层生活。故事情节悲喜交加,荡气回肠。被王蒙先生称为“20xx年中国当代小说的一绝”。

《西京故事》聚焦的是城乡经济的发展大势,在主人公罗天福的生存空间里,写出了城市与乡村、父辈与儿女两代人之间的人文、人性和人情的审美与剖析。

三部小说结构紧凑,语言精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紧扣人心,特别是地道的陕西方言,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生动与亲切感。每当拿起书,就有了一种放不下的感觉,心甘情愿地跟着故事情节往下走。看完一章,还想接着看下一章,流连忘返、爱不释手。

这种看小说的奇妙感觉,多少年已经没有了。包括这些年看了国内一些著名作家的长篇小说,时常有一种看着看着、就觉得看不下去的感觉,只好随手丢在一边。一本书,常常是拿起来看,看一会儿丢,如此反复,推进很慢。

看陈彦的三本长篇小说,完全是另外一种感觉。

陕西是个文化大省,拥有杜鹏程、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宏柯等一批实力派作家,外加一支浩浩荡荡的青年新军,创作实力不容小觑。难能可贵的是,改革开放以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四人先后荣获第三、四、七、十届矛盾文学奖。全国矛盾文学奖评选了十届,有四届陕西作家榜上有名,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陕西作家多以“拼命三郎”驰名。著名作家路遥因长期加班写作,积劳成疾,多数时候是一个馍,一根葱的穷凑合,导致营养严重不良,《平凡的世界》获奖不久,终于倒下,死于肝腹水,时年42岁,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由此陨落。60后作家红柯,多次荣获全国性文学大奖,也因劳累过度,2018年春节期间忙于写作,死于心脏猝死。红柯曾经获得了矛盾文学奖提名,可惜与大奖擦肩而过。一位有实力、也最有希望摘取矛盾文学大奖的中年作家,就这样死于过度劳累,令人扼腕叹息。

大山深处出名家,是陕西作家的又一特点。矛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陈彦,都是从商洛这个秦岭大山里走出的著名作家,包括路遥,也算得上是从陕北大山、黄土沟豁里走出来的当代著名作家。包括这两年在全国文学界崭露头角,常年在上海打工的青年作家陈仓,也是从商洛大山中走出来的贫寒子弟和小说家。

文学创作,劳心劳力,十分辛苦,除去天分悟性,刻苦勤奋至为关键。我有个感觉,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作家普遍能吃苦,能忍耐,勤奋刻苦,怕是陕西作家屡获成功、名声大噪的主要原因之一。

历史上,西安曾经是十三朝古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风云激荡的朝代更替,更是为陕西作家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每次看陈彦的长篇小说,总被小说中主人公满满的正能量鼓舞着,激励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读书感到了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懂得了,明白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原则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尽管尘世浮华,刻苦,勤奋;诚实,善良;勤劳、质朴这些人生最为宝贵的品格,还是需要有的。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突然,耳边响起了社区幼儿园课间操的音乐声,轻松,明快,有节奏感。每当这个时候,在教室圈了一上午的孩子们,就会大呼小叫,蜂拥而出,来到户外的小操场,在年轻老师的带领下,无比欢快地做起了课间操。

书看久了,眼睛需要休息。

我放下书,匆匆下楼,踩着课间操的音乐节奏,来到户外,欣赏蓝天白云,风淡云轻,享受明媚春光,鸟语花香。

春天的气息随笔二

春天是温暖的。

只是留心观察,春天的演进并非平顺。也是阴阴晴晴,冷冷暖暖,起起伏伏,蹒跚前行。

这几天,北京的天气又有点反常。

前些天还阳光明媚,春意盎然,鸟语花香。这两天,天开始变得阴沉沉的。风,在轻轻地吹,树枝上刚刚绽开的一层新绿,随着风在轻轻地摇曳。阵风刮来,也是一阵紧似一阵,让人感到了一阵阵寒意。

今天清晨,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春雨潇潇,滴滴答答的雨丝飘落在脸上、脖子上,给人一阵湿凉的感觉。其实,老天爷也是虚晃一枪,并没打算给人间布施甘淋,地皮刚刚湿,雨又停了。

风雨过后,院子里桃花、杏花开始落了,

粉红色、洁白色的花瓣稀稀落落掉了一地。就连前几天正在盛开的白玉兰,在阴冷的氛围中,也显得有点蔫巴,萎靡不振,了无生机。

持续的阴天,让户外的气温下降不少。早餐起来,体感上有些阴冷,倒也觉得有几分清爽。到底是暮春了,天再阴,再有风,又能冷到哪里去?

只是,天空一旦没有了太阳,自然界就少了明媚的春光。我发现,许多年纪大的人不出来锻炼了,就连每天推着小童车,带着未满周岁的宝宝在母子广场上散步的年轻阿姨们,也没了身影。

不远处,是两位喜欢打太极拳的中年女士在跟随者音乐,一招一式地打太极。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不论春夏秋冬,不管晴天阴天,每天这个时候,总能看到她们俩坚持晨练的身影。

人是自然界高级又敏感的动物,看到满地飘落的桃花、杏花花瓣,难免有几分伤感、惆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诗句,这两天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

散步之后,我在母子广场西北角的一张排椅上坐了下来。打开手机,看到部队的朋友发来一则笑话,多愁善感的心顿时感到好了许多。

笑话说:某领导到监狱视察青少年罪犯的改造情况。年轻犯人们首先表演的是大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搞得领导哭笑不得。

领导眼里充满不屑,意思很明白:就这些货色,还共产主义接班人呢?!身边的一位随同领导心领神会地说:瞎唱一气,现在的提法是中国特色,谁还讲共产主义?!

领导们要离开了,年轻犯人们又献上了一首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差点让领导当场晕倒。

笑话说:世事难料,几个月后,陪同领导视察的两位厅局级领导,还真的进去了。

笑话是幽默的,生活是沉重的。远没有一笑了之那样让人觉得轻松。

我的心情,也随着笑话的情节起伏,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沉默无语。

人的心情尚切如此。北京的天气变化,也就不难理解了。

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界的任何变化,都可能让北京的天气变得阴阴晴晴,冷冷暖暖,起起伏伏。

不是吗?前一段来自蒙古国的两场沙尘暴,不仅是北京受影响,全国北方地区不都是风沙弥漫。这两天,来自西伯利亚的一股股冷空气,接踵而至,让北京的气温骤然下降了七八度,明媚春光,也逃之夭夭。

人啊,其实没必要那么多愁善感。想开了,花开花落,不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嘛!人世间,哪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更何况,花不落,果不出,看见花蒂上露出青色的小果实,人们应该高兴才对。

北京的暮春,就这般捏腔拿调,阴阴晴晴,冷冷暖暖,步履蹒跚。其实,波波折折的天气多了,北京的春天也就走得不至于太匆忙。

男女老少,大都喜欢春天。不冷不热,多舒服。

论感情,真的希望时光能定格在春天里。

春天的气息随笔三

院子中心高台广场四周的几棵玉兰树开花了。

最早绽开花蕾的是东南角的两棵紫玉兰树,紫玉兰花清新,典雅,赏心悦目。接下来,才是四个角上的几棵白玉兰同时绽放。

今年春天的“倒春寒”厉害,三月中旬暖气停掉后,家里一直阴冷阴冷的。冷空气不甘寂寞,一场接着一场,没完没了。哆哆嗦嗦中,自然没有心思留意春天的脚步。

尽管如此,春天的信息还是知道一些。

院子里的第一抹绿出现在柳树上。柳树这种物种,耐寒,喜春,每年冬天最后一拨落下叶子,来年春天最早绽开新绿,带来春的气息。五号楼右侧那几棵柳树春天发芽最早。那里地理位置优越,阳光充足,避风,每年早春,这几棵柳树总是顶着冰冽的寒风,早早绽开一层嫩嫩的绿芽。然后,树叶由黄变绿,渐渐伸展开来。每一次看见这一片嫩绿,心里就有几分欣喜。

灰蒙蒙、光秃秃的冬天过后,人们最渴望看到的是春光明媚,百花盛开。

院子里最早开花的是连翘,类似迎春花那种。花黄黄的,密密的,一朵挨着一朵。花朵似乎比迎春花大一点。据说连翘是一种中药,过去人们感冒时常吃的银翘解毒片就是用连翘皮和其他中药材合制而成。

我这个人眼拙,见识少,第一次看见连翘,误以为是迎春花。后来,了解连翘的人悄悄告诉我,这不是迎春花,是连翘,它枝体高大,枝条长,花瓣大,开花早。迎春花的枝条细,贴着地面生长,开花时间比连翘要晚一两天。

果真,接下来开花的是迎春花。我们家宿舍楼前面有四个大型花坛,里面密密麻麻栽种的都是迎春花。那些天,尽管春寒料峭,也没能挡住迎春花张开笑脸的步伐。几天后,花坛里密密乍乍盛开的迎春花,竞相开放,春意盎然。

再接下来,才是玉兰花、桃花竞相开放。这时候,春分节气已经过去四五天。按照往年惯例,清明前后,院子里的树慢慢地都发芽了,该开花的也相继开花了。春天实实在在降临了人间。

北京的特点是冬季长,春季短,今年赶上倒春寒,春天显得更短。春分节气过后,时令已进入仲春,仍然觉得脱不下棉衣。好不容易脱掉了,换上皮夹克没两天,一到下午就觉着皮夹克也穿不住了,赶忙又换上休闲服。

每一年,春天就是这样从一抹绿、一朵花开始,无限蔓延,渐渐铺陈开来,草绿花红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色调,还有满树绽放的花朵,美不胜收。这些花,有认识的,有的根本叫不上名字。就连院子里草坪上的草,也从土壤和散散乱乱的枯叶中冒出头来,长出一层嫩嫩的绿芽,惹来许多麻雀在草坪上蹦蹦跳跳。蛰伏了一个寒冬的生物,也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伸伸懒腰,钻出地面,准备新一轮攻城略地。

每当这个时候,我喜欢一个人来到院子里,到处走走、看看,然后在院子里找一处有阳光的地方坐下来,和几个退休老头一起聊天,感受春风浩荡,聆听春天脚步,品味明媚春光,欣赏满院绿色。

北京的春天就这样,缓缓而来,匆匆而去。

春节随笔篇5

有人说陈、朱二人的“蒸发”源于央视的封杀。对此,笔者是不太相信的。记得当年陈、朱二人状告央视胜诉之后,有人问及他们当年没接到春节晚会剧组的邀请,是否是官司带来的负作用时,朱时茂坦言:“……我不认为中央电视台会封杀我们,我相信中央电视台有自己公平、公正、客观的态度”。当时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裁李培森对记者说:“我虽然不是春节晚会的导演,但可以负责任地讲,以中央电视台的级别和胸襟绝不会因为个别官司与演员较劲甚至封杀他人。”笔者以为李培森总裁说得极是,以中央电视台那么高的级别,怎能有小人般的鸡肠狗肚。如果果然如此,这个玩笑也太“国际”了。

然而陈佩斯、朱时茂自从告了央视以后再也没有在“春晚”上露面却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情况,一位“圈内人士”曾说“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太好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但让人不解的是陈佩斯、朱时茂此后除了没能在“春晚”上露面之外,也没少出好节目。况且此后的“春晚”节目也未见多少精品,有些节目烂得惨不忍睹,却还堂而皇之地登上“春晚”,让全国人民渐渐地对“春晚”绝望!

当然,陈、朱二人即然敢主张自己的权利,坚持让央视赔款,那么央视为此不让他们俩再上春晚也是正常的事(假如央视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无视全国电视观众的要求的话)。这至多使人觉得咱们大中国的中央电视台与邻居张寡妇的气度没什么两样。让笔者感到不解的是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12月6日作出的生效判决至今竟未得到执行!笔者从《法制文萃报》上看到了陈佩斯的无奈:“他们(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一直到今天还侵权,拒不执行法院判决,那33万我可不敢去要,门口有武警不让进啊”。笔者不知陈佩斯的这段话是真是假。如果是假的,笔者建议央视起诉《法制文萃报》和陈佩斯,他们这样诽谤央视,让央视的“老脸儿”还往哪儿放?如果是真的,那就更让笔者不解了,你陈佩斯不敢去要,你可以申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嘛!难道我们的法律是“吃素”的?再说央视,不就是三十来万元钱吗?随便从哪个广告上“蒙一下”或让观众多打手机发短信“互动”一下不就有啦!也免得让其他媒体说三道四的。

以上说的都是废话,现在说点儿正经的。如果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上述判决真的未能执行,笔者希望央视自觉地去找陈佩斯、朱时茂去履行赔款义务,把333293元的赔偿款送到人家手上,向陈、朱二人当面道歉,然后让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来个跟踪报道,再找几个专家作点评,以此来显示一下经常给全国人民说法的说法者的法制观念。今年的春节晚会即使来不及上节目,也让陈、朱哥儿俩到场露个面,让全国的电视观众看看咱中央电视台的大气大度。或者就在今年的春节晚会上,中央电视台的台长突然上台,把坐在台下的陈、朱二人请上场,当场兑现赔偿款,感动一下全国的电视观众(要知道,“政府”纠正一个错误比做十件好事更能感动人),免得让那个被法院执行局拘留了三次的二赖子在那儿撒泼说:我赖咋的,我比中央电视台还好点儿呢!我欠人家五百块钱已经还了一半儿,那中央电视台欠陈佩斯三十多万一分都没还!

春节随笔篇6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思路转变音乐实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无论是从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还是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下面将以歌唱课《渴望春天》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音乐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一年之中,春是四季之首,也是艺术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依据课程标准对歌唱课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笔者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世界青少年喜爱的童声合唱曲。它用简洁精练、活泼流畅的音乐素材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歌曲为F大调,6/8拍。歌曲旋律轻盈活泼富有律动感,特别是二声部和声的效果将歌曲的意境表现的更为丰满。表现出人们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幸福未来的向往。

(二)地位和作用

《渴望春天》选自人音版7年级第14册“春之声”这一单元,学唱这首歌曲,能够让学生感受合唱的美妙,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理解多元文化。对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课时分配

这是一节以学唱歌曲为主的唱歌课,笔者把它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不完全小节和弱起的演唱。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能够用轻快、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再现歌曲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唤起学生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五)重点难点

重点――6/8拍节奏型的准确把握。难点――不完全小节、变化音及装饰音的准确演唱。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但学生整体的艺术水平一般且能力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如何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第二创作空间是能否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

实践教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学效果,笔者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乐学”、“会学”。例如导入环节中,笔者运用情境创设法,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进行设疑,让学生的视觉、听觉、情感同时参与,使内容具体形象化,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歌曲学唱环节,笔者把听唱、识谱歌唱、划拍跟唱相结合的综合法作为这一环节的重要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笔者将重点阐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进春天;(二)歌曲学唱,感受春天;(三)拓展实践,表现春天;(四)巩固提高,把握春天。

(一)创设情境,走进春天

首先播放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感受双声部美妙的和声效果。然后提出问题:双声部演唱和单声部演唱的不同感受?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有什么样的特点?最后教师总结得出结论:多声部合唱比单声部演唱的听觉效果更立体,更丰满。歌曲为6/8拍,6/8拍的节奏表现出了明亮欢快的情绪,轻盈活泼富有律动感。同时引出作曲家莫扎特,利用图片让学生认识了解这位音乐天才。此环节用时8分钟左右。设计目的:采用创境型、设疑型的课堂导入方法,让学生一上课,就沉浸在音乐氛围中,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唱,感受春天

听完范唱,笔者将向学生讲解重难点:

1.6/8拍强弱关系。6/8拍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6拍。为了更好的感受6/8拍强弱弱、次强弱弱的节拍特点,笔者采用强拍拍手,弱拍拍肩,次强拍拍腿的方法,体会6/8拍的强弱变化规律。让学生按照节拍的特点朗诵歌词,加深对节拍特点的印象。

2.不完全小节的演唱特点。一般来说,歌曲多数是从强拍开始的,而这首歌曲却是从弱拍开始演唱。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因此第一小节也称为不完全小节。而第一小节和乐曲最后一小节首尾相加其拍数正好是6拍,形成一个完全小节。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难点,首先让学生将六拍击掌打出,在第六拍时唱“Da”,练习后将“Da”换成歌词反复练习。

3.变化音。歌曲中出现的变化音有两处#1、#4。以#1为例,首先在钢琴上弹奏出原位1的旋律,然后再弹奏出#1的旋律,通过对比感觉#1更给人一种清新、新鲜的感觉。教唱过程中,先让学生用“啦”音模唱,掌握音准后换成歌词反复练习。最后以同样的方法解决另外一处变化音的演唱。

4.装饰音。歌曲结尾处装饰音的出现,犹如轻快婉转的鸟儿的歌唱,使歌曲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师先在钢琴上弹奏出没有装饰音的旋律,然后将装饰音加入再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将装饰音加入让学生先用“啦”音模唱,熟练后加入歌词。

5.待重难点掌握后开始教唱歌曲旋律。笔者采用听唱、识谱歌唱、划拍跟唱相结合的综合法进行教学。为了降低难度,依然先用“啦”代替歌词轻声随钢琴伴奏演唱歌曲。为了解决音准笔者会用手势对音高进行提示,练习后填词歌唱。

6.最后,完整的演唱歌曲。要求学生在唱准音符、节奏的基础上,结合旋律起伏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此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点内容,用时25分钟。设计目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分步骤的解决重难点,通过扎实的层层递进式的练习,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拓展实践,表现春天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要在音乐教学中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合唱这一艺术形式无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载体。因此在拓展实践环节,笔者将带领学生学习一段低声部的演唱,充分感受合唱的魅力。

练习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跟钢伴练唱低声部旋律,练习过程中笔者依然用手势对音高进行提示。第二步,加入歌词反复练习。待唱熟之后进入第三步,老师唱高声部,学生唱低声部进行配合,反过来,老师唱低声部,学生唱高声部进行配合,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低声唱,声部间互相听,强调声部的配合和均衡。同时,由于低声部比较难唱,教师弹奏低声部的旋律以帮助学生确立音高。第四步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二声部的歌唱练习,体会二声部演唱的和声效果。

与此同时,笔者还会引导用脚来打节奏,向前一步是强,原地踏步是弱,后退一步是次强,就像三拍子的舞步。这种既像划船又像跳舞的方式既让学生感受到6/8拍的律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此环节用时10分钟左右。设计目的: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框架中解脱出来,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发现、挖掘学生的潜能。

(四)巩固提高,把握春天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

1.课下练习歌曲《渴望春天》。(必做题)

2.伴随着背景音乐,有感情地朗诵朱自清的散文《春》。(选做题)

此环节用时2分钟左右。通过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使学生有主次、有选择的完成作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这正体现了课标中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教学的微型教案,是学生学习的导游图。因此,笔者力求从视觉上强化对学生的刺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春天是美好的,象征着青春和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唱好《渴望春天》这首歌曲,更希望学生们能珍惜大好时光,勤奋学习,让青春充满春天般的生机和活力。

六、结语

上述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歌唱课老师教唱、学生学唱的旧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歌曲教唱环节,利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先进理念通过身体不同部位所发出的不同声响感受到节拍的强弱变化。又如拓展环节中,通过用脚来打拍子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歌曲的律动,同时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正符合了新课标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从认知参与到形体参与,最终将达到情感参与的目标。

参考文献:

春节随笔篇7

易大厂喜作诗,自谓平生诗作在三万首之上,然足迹不及蜀中,故夏剑丞赠以联云:“三千里外输苏轼,六十年中胜陆游。”

易大厂喜集词成联,殁后友人王秋斋为其梓行《大厂居士集词联帖》。居士自作词,务为生涩,以周美成为归依,用心颇苦。其和柳耆卿词,必四声清浊皆同。有“百涩词心不要通”之句,朱古微极称赏之。以其聪颖,每欲为人之所不能为者。至集词成词。记其《念奴娇》集词一阕云:“老夫白首(刘克庄),正无聊情绪(赵师侠),幽斋岑寂(周清真)。彩笔风流偏能写(辛弃疾),尔辈何烦涉笔(方岳)?冰雪襟怀(黄升),柳蒲焦悴(赵长卿),此意无人识(杨炎)。邻家相问(范成大),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遥想居士床头(葛郯),千花百草(毛秆),处处成陈迹(周密)。嚼徵含商陶雅兴(张榘),恨把年华虚掷(管a),眼底山河(刘凝),醒时风韵(曾觌),顿起居前列(张纲)。形容不尽(沈端节),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可谓审言琢句。精熟生巧矣。

台岛画家周澄为江兆申入室弟子,风格逼肖乃师,出道甚早,久为人知。某次有客见江兆申画,大讶,曰:“先生为周澄弟子乎?何其相似乃尔?”

剧作家张华云喜撰联,某岁禁燃爆竹,恰值鸡年,先生张联于门:“禁了扰人爆竹,换来悦耳鸡声。”一九九二年,先生复撰春联:“猴年春节逢春节,D岛特区扩特区。”盖是年属猴,立春日恰逢春节。舵岛为汕头别称,是岁特区在原来之龙湖片区扩大至整个市区。真可谓信手拈来,皆成妙谛。

香江邱亦山先生喜吟咏,日不废纸笔。先后有《随唱集》、《随唱续集》、《随唱三集》行世,诗僧释定持曰:“是咏夫妇之情事耶?”客问其故?曰:“夫唱妇随”。

邱亦山既梓行其《随唱集》,复出资为邱及之《红尘集》,邱秉经之《烟波集》,合其《随唱集》为三邱诗丛,同时梓行于香江,亦诗林之一掌故也。

春节随笔篇8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春节随笔篇9

春节风俗纷呈,热闹非凡,诗人们便不惜笔墨尽情抒发,吟咏不绝。清代蔡云的“茅舍春回事事欢,层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描写的是腊月廿四扫尘的情景;晚清罗昭隐的“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展示的是农村祭灶风俗;唐代诗人来鹄的“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描绘了春节庭前放爆竹的场面,古诗:“竹器蒸笼热气高,儿童呼母要年糕。方块拿去待宾客,尖角留来哄儿曹”。流露了农村过年蒸年糕的欢乐气氛;清代筱廷的“一餐年饭送残年,腊味鲜肴杂几筵。欢喜连天堂屋内,一家大小合团圆”。分明是一幅合家欢聚吃年夜饭的风俗画;明代叶颢的《春节》诗:“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突现了春节喜饮屠苏酒的风俗;明代文征明的《拜年》诗:“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之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则是当时拜年送“贺年卡”的情形;清《压岁钱》诗:“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再现了孩子们拿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

春节,人们最看重的是合家团圆、除夕守岁。难怪诗人吟诗的春节诗中,不少是对除夕守岁有感而发的。南北朝诗人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诗人与妻子一起守岁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唐代杜甫有“守岁阿成家,椒盘已颂花”之吟唱,孟浩然在《岁除夜有怀》诗中有“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之感受。唐代史青的《除夕》诗:“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道出了除夕守岁,送旧迎新,既怀着留恋,更充满期待和希望的心境。宋代苏轼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天哗”。再现了当时的守岁场面。除夕守岁,合家团聚之时,最能撩拨人们的思乡之情。唐代白居易的《客中守岁》诗:“守岁樽天酒,思乡泪满巾”。就流露了思乡的伤感。清人蒋士铨的“爆竹声中岁两更,怀乡思母岂无情?”充满了远方游子的愁思。

春节,在古代一些名人志士心中别有一番情调。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被元军囚于狱中的那年除夕之夜,写了一首《除夕》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抒发了以身殉国的高尚情操。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被流放期间写下了《壬寅除夕书怀》诗:“流光代谢岁应除,天亦无心判莞枯。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新幡彩胜如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作者忧国忧民之心不言而喻。

春节随笔篇10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