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随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9:10

开学随笔篇1

花开花落,岁岁年年,在这四季轮回中,我迎来了工作生涯中的又一个新学期。带着对已结束假期的眷念,带着对新学期的期待,我急匆匆的赶到学校参加新学期的开学工作会议。

往日冷清的会场早已人声鼎沸,偌大的会场在今日看来已显得非常的狭小。

多日不见的同事们,身体都长好了许多,甚至少许同事还出现了发福的迹象;很多同事都身着一袭新衣,在七分衣装的衬托下,男士们显得的精神和帅气,各位美眉们就好似春天绽放的各色花儿,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着趟儿,秀出她们的动人和美丽。

身着各色各款的同事们演绎着各种风情、各种韵味,构成了一道靓丽的春色风景线。

喜气洋洋的人们相互交流假期的心得体会,感受着假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喜气洋洋的人们相互问着好,相互分享着新春的愉快!

会场很是热闹,会场很是温暖,让人感觉到了浓浓的秋的气息。

我享受着,陶醉着。

带着对秋天的向往,我们最要好的几个姐妹儿,迫不及待的凑到一起,说着假期的见闻,说着彼此的开心事儿,边说边还娇昵着。

嗨,我们姐妹的话儿就像高山上刚刚消融的泉水,是那么的迫不及待,是那么的清澈,是那么的源远流长。

我很是享受这种浓浓的朋友之情,很是享受这种浓浓的姐妹之情。

秋天的味道,我们都提前体味着,我们提前感知着,我们都是如此的陶醉心中的那一片秋色。

带着对秋天的向往,我迫不及待的走向了我的阵地—三尺讲台。我仍然用我最亲切,最柔和的眼光,打量着我的弟子们。

看着同学们逐渐褪去的稚气,看着同学们清澈的眼睛,看着同学们对老师的虔诚劲儿,我心中春天的意味很快涌了上心来,心里那美滋滋的味顿时溢满了全身。

开学随笔篇2

一、合理制定随笔作文训练目标

在展开作文随笔训练前教师首先要确立合理的随笔作文训练目标,这一点很有必要。虽说随笔训练并没有那么多明确的要求,可以让学生随意发挥,但是这不等于完全没有要求。想要让随笔训练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这仍然需要教师给学生们确立一定的写作目标。对于文本的文体、语言形式、题目等都可以让学生自行确立,这也是随笔训练的一个特征,然而,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应当表达的一些主题,教师应当有明确限定。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作文,并且抓住一条明确的主线来合理的进行发挥。这才是随笔训练的合理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随笔训练目标。例如:在初中初级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爱自然、观察事物等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写作习惯,并坚持每周两到三篇随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也可以在每周的随笔训练中给学生们设定一些相应的主题,可以让学生们记叙这一周以来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件,也可以让大家描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不一定要做硬性要求,但是,给学生设立一个明确的写作目标才能够让大家更好的展开作文习练。

二、激发学生随笔作文的写作兴趣

随笔训练的另一个教学优势在于它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一直是困扰很多学生的一个难题,一提到要写作文学生就开始各种抗拒或者是畏惧,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写作兴趣的缺乏,以及大家对于写作技能的匮乏。随笔训练则能够一定程度化解这个问题,随笔作文通常写作范畴都更为宽广,学生的写作自由度也更大,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由表达的机会,这种方式也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教师可以以随笔作文为突破口,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将会是很好的推动。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训练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随笔训练初期并没有积累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作业,例如:教学内容的延伸,在进行课文教学中,截取一段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或者让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读后感,让听的同学给予建议,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的生赏析能力。这种灵活的随笔作文训练不仅化解了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也是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

教师还可以透过随笔训练的形式来引导大家更好的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样会很有帮助。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觉得头脑空白,找不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很大程度是源于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深化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要鼓励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意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在随笔作文中表达。这种灵活的记录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随笔作文的良好展开,也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提供了帮助。

写作与阅读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多阅读,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为随笔训练做好铺垫。另外,单纯的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学生写作需求,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并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经典段落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也可以多写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读后感,这同样是透过随笔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式。教师一定要深化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有良好进步。

结语

随笔训练是一种十分灵活的作文训练形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随笔训练在展开时首先要确立合理的训练目标,并且教师要有意识的借助随笔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随笔训练还能够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帮助,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的提升都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顾立颖.浅谈预初年级随笔写作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7期.

[2]袁小萍.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思考[J].快乐阅读,2011年12期.

开学随笔篇3

论文摘要:随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简要分析了新随笔繁荣的原因,结合新随笔作品着重从题材分类、艺术风格、审美特征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对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探索性论述。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随笔至今尚无一个得到多数人认可的定义,但这并未妨碍随笔在黯淡多年之后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一股热热闹闹的“随笔”潮占据了各类报刊,蔚为壮观。面对这种悄然而至的“随笔”热,人们与二三十年代的随笔相对应。称之为“新随笔”。目前,与新随笔引人注目的创作实绩相比,随笔的理论建设却贫乏得几近空白。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关注和研究,使得新随笔这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在基本特征、创作特色、思想深度、创作意识、发展趋向等方面的论述多是片言只字,散见于创作谈一类的文字中,没有多少真正令人欣慰的理论成果。固然,理论常常是灰色的,随笔的创作者也会说“走自己的路,不被形形的规范设计所羁绊”;或者说“还不如索性让‘随笔精神’氤氲于混沌之中,不可捉摸又无所不在。时或从作者心底流露笔端的好”。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真正的理论探讨,除却能帮助引导读者更好地“接受”新随笔之外,对随笔自身的创作和发展也是大有意义的。有鉴于此,本文作者拟就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评述。

首先,有必要对新随笔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文学原因加以简要剖析。与新时期曾经出现的“诗歌热”、“报告文学热”等相类似。新随笔的兴旺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与随笔自身独特的文体特性密切相关。首先,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社会开放、宽容的环境基本消解了昔日那种“我花开罢百花杀”的大一统局面,社会空间能给不同的“声音”留出一席之地。正是在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宽容的文化氛围里,作家们找到了“自我”,不再担忧“我手写我口”的作品会异化为“吾丧吾”的证明。其次,由于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现象开放带来的多元认识、多向思维增强了人们选择的迷惘和困惑。带来了认识判断的渴求。这样,随笔正好以其轻松平易而又睿智深刻的特点,承担起了引导人们思想开放之任,由于新随笔的创作队伍构成复杂。新随笔的文体特征尚在形成演变阶段,因此,要想完整、准确、全面地对新随笔的创作特征作出总结可能为时过早。但是,在对新随笔作品分析之后。我们认为新随笔已初步形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艺术特征。

首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到社会变革、世象管窥,小到个人生存感慨、酸甜苦辣,都成为新随笔的“关怀”对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对此。新随笔敏锐地作出反应,并且以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思考为其底蕴,对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存在迅速发言评判。对世态人心的升降沉浮以及现代人形而上的思想迷惘,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思考。换种角度来看,这也是当代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阶层关注社会、思考社会的一种独特方式。如果按照题材内容来归纳,新随笔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读书类随笔。由于新随笔的创作队伍主要是知识阶层人士,特别是人文类知识分子更是随笔创作的主要力量,而读书写作几乎是中国读书人展现自我精神世界的传统方式,所以,读书类随笔就自然构成了新随笔作品的重要部分。值得重视的是,这类大行其道的读书随笔已不再停留于传统的“读后感”模式,“读”常常只是作者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的起点,以阅读为契机来展现作者“自我”才是读书随笔的本质。如王蒙的(从‘话的力量’到‘不争论》,传达的是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认识,而周涛的《读(古诗源)记》,则以新的视角表达了对传统诗歌的阐释,对人生的理解,足以令人回味咀嚼。另外,近年来还有一些随笔名家由读书而写出的系列作品,如费振钟的“堕落时代”系列、丁帆的“江南士子悲歌录”系列和李国文的名人之死系列,都是既有文采,又有内涵的读书类随笔佳作。二是社会随笔。社会随笔以对各类社会现象的评说为主,如果说读书随笔的生成主要由于心灵和书本的碰撞契合,社会随笔则是世象万态在人们思想的海洋里激起的浪花。社会随笔的内容往往是大众都不陌生的现实话题,表达的是一种对缤纷的社会现象理论性的观察、机智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从吸烟禁烟到通货膨胀,从反贪倡廉到道德建设,上自国际风云,下到居家琐事,都是社会随笔述说的对象。由于社会随笔的内容贴近生活,也是普通百姓关注的话题,所以更受到大众的喜欢。如温铁军的《“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历史的、理论的深刻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思考的话题。三是思想文化类随笔。有别于社会随笔直接关注“问题”,思想文化随笔则主要抒写当代社会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思考,更多地偏重于“形而上”的思辨。对此,三联书店《读书》的编辑们将其称之为“后学术”或学术性随笔,颇为传神和精当。思想文化随笔展现的是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呼唤和交流,反映着对人生、生命、理想和价值等重大问题的独立思考,因此,本质上思想文化随笔更近似于西方哲人帕斯卡尔等的“随想录”,从而更具有思想、文化价值和个性意义。如韩少功的《性而上的迷失》、叶秀山的《没有时尚的时代》及余秋雨的“山居笔记”系列作品等均是近年来思想文化随笔中的力作。需要指出的是,此类随笔主要展现的是作者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见解,具有浓厚的学术性和思想性。譬如在《性而上的迷失》里,作者以文化人类学、哲学的眼光,对自古至今形形的性现象、性迷失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剖与辨析,表达了作者对“性”的形而上思考。四是生活随笔。生活随笔似随手拈来的抒情性散文,或记人,或写事,或抒写个人喜怒哀乐,常常从我们身边的生活小事入手,主要袒露人生的心灵,诉说生活的感慨。生活随笔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以情入理,浅入而深出,向读者毫不遮掩地展示那个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我”。唐达成《头发的悲喜剧)、王蒙(我的饮酒)和韩小惠(体验自卑》等便是生活随笔的成功之作。

其次,不求雕琢、自然天成是新随笔突出的风格特征。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序文中说:“意之所至,随即记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固目之日随笔”。新随笔尽管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但这种“意之所至”的自然风格却未完全改变。当然,不求雕琢、随意自然决不意味信马由缰,随意而为,优秀的随笔离不开厚实的思想和文学修养,古人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对于随笔的这种风格特征,日本作家石原正明也曾揭示道:“随笔是将所见所闻的事、所言所思的事随心所至而述下……然因其无修饰之故,能见作者的才华与气量,实为很有兴味的作品。”纵观近年来的新随笔作品,其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从心所欲,不蹈袭,不做作的创作特征可以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新随笔自然天成的特点除了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外,还反映在思想内容上不受制于某些“条条框框”的约束,正如随笔名家舒展所指出的:“随笔的天敌是禁锢和做作,随笔的灵感源泉是自由与自然。”如张中行先生的随笔集《顺生论》,以娓娓道来的笔法,绵密自然的论证,条分缕析,推本溯源,运用自己厚实的人生经验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给读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教科书式”的人生见解,既没有虚张声势,也绝无教条色彩,从文风到意蕴都充满了自然和率性,开人眼界,启人胸襟。与随意自然的风格相伴,新随笔作品也充分展露了作者的性情和写作风格,真正可谓文如其人,绝少干人一面现象。如汪曾祺的平实自然、张中行的严谨古朴、周涛的雄浑崇高、舒展的大胆泼辣等等,既无掩饰,也无矫情做作,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作者完全的本色、真实、自然的灵魂,这也是新随笔所以受到读者厚爱的原因之一。

知性感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新随笔鲜明的审美感受特征。随笔的文体特点不易确定,但在仔细品评过新随笔作品后,我们便不难发现,知性感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成功的新随笔作品突出的审美感受特征,也是新随笔艺术魅力的奥秘之所在。余光中先生在分析散文的知性和感性时曾形象地描述道:“就像一面旗子,旗杆是知性,旗是感性。无杆之旗正如无旗之杆,都飘扬不起来。”其实,我们用这种比喻来说明新随笔的创作特征,也仍是颇为妥贴的。近年来,文学界一方面有人刻意追求“纯粹”散文,一味抒情,陷入感情的沼泽,媚而无骨;另一方面,一些散文以载道说教自居,矜博炫学,读来每每寡淡无味。在这种创作背景下,新随笔摒弃了上述偏颇之弊,达到了感性和知性的有机结合,取得了理趣和情趣的互不偏废效果。当然,在新随笔的具体作品中,感性和知性决不是人为的搭配、生硬的焊接,每篇文章到底是以感性抑或知性为重,还得取决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总体而论,多数随笔作品以理为重,以情济理;也有部分随笔作品以情为重,以理显情正是与这种重于知性而又不废感性的创作特征相一致,新随笔作品自然达到了既有理趣也不乏情趣的审美效果。当然,新随笔所表现出的丰富而深刻的“知性”(理),往往不是依靠长篇大论,或学术论文般的逻辑、推理来加以揭示,而是在夹叙夹议中自然点出,完全是作者思想智慧的自然流露。同时,随笔中的“情趣”与诗歌、抒情散文所抒写的单纯情感也不相同,随笔的“情趣”每每和“理趣”相交融,它所抒发或蕴含的感情常常也不是直露的,而是经过升华或折射的,情难以割裂开理而独立存在。如周涛的《塔里木河》方方的《和平日子的恐惧》等就是新随笔中以情济理的佳作。另外,对于不同秉性的作者来说,其作品知性、感性的重心,情趣、理趣的追求也直接呈现了个性色彩。如周国平的随笔常显哲学的思考,而史铁生的随笔则展露的是人生的精神深处和心灵空间。

最后,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是新随笔的个性品格中越来越凸现和强化的创作特征。就篇幅而论,新随笔作品属于文学大军中的“小人物”。但是,由于适合于表达创作者“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或者说新随笔易于展现知识分子“精神自治”的特点,故而,一批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也自觉地加入到了新随笔的创作队伍之中,加上当代文坛的一批中青年佼佼者,就使得新随笔创作较好地克服了自身的“小气”现象,不仅具有出神入化的文字功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出了沧桑的生命感悟和独特的思想品格,成为一种“智者文学”。如金克木先生的《告别词》,面对日渐老去的生命,以智者的从容达观地吟唱了一曲挽歌。值得我们思考并学习的是这批前辈以耄耋之年,在信手拈来、直抒性灵的同时,却没有因对传统经旗烂熟于心所带来的陈腐之气,相反,作品中时时闪烁的是科学、理性的光芒,是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剖析。在他们的笔下,康德、罗素和孔子、老庄均是活灵活现可亲可敬的人物,绝无陈腐老朽气,只现老辣醇厚味,突出体现了新随笔的价值精髓和思想要义,这从张中行先生的《顺生论》等作品中能得到充分证明。

开学随笔篇4

关键词:中学语文;随笔训练;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思想情感的表达、语文素质的体现,甚至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很多初中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也使得作文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而随笔训练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本文对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进行探讨,分别论述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随笔训练的主要特点以及有效的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方法,它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文的水平,让学生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水平。

1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方式落后,训练形式单一

作文教学的模式基本上就是: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这样的方式多年来都没有变动。教师在进行作文讲学的时候,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结构和技巧,对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全然不顾,而且有的作文题材用了再用,老话常谈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对写作逐渐失去了兴趣。现在的作文教学,把学生困在狭小的教室内,让他们写人、叙事、议论、说明,周而复始地训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消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由此看来,写作兴趣的培养是写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1.2学生积累少,阅读量窄

阅读是一个增加底蕴和涵养的过程,丰富的阅读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路,能够为学生的作文注入思想灵魂。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知该如何下笔,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积累不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导致他们的目光短浅、思维局限,反映到作文上,使得文章缺乏灵气和思想,这样很难写出有意义的文章。

1.3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

作文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感触,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无法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而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内容是空洞的,很难让人产生共鸣。初中作文教学,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面,让他们闭门造车,这种封闭式的作文训练,导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断地东拼西凑,文章内容苍白,毫无生趣可言。

2中学语文随笔的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随笔相对于其他写作形式来说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写作形式更加的随意和灵活。学生的随笔可以天马行空,议论、抒情或者是记叙都是可以的。学生对于随笔的选材也是宽泛的,写作题材可以来源于阅读、生活体验、自身经历等。同时随笔是没有字数限制的,追求的是自由、内涵和多样化的内容和感受。第二,表情达意真切丰富。随笔是在学生借助具有表达自身情感和思想的文字将自己的心声和真切的情感展现出来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学生自身思想和内涵的寄托和承载,要求将真切和丰富的情感融入到语言文字中,传达自身的期盼。第三,随笔语言呈现个性化特点。随笔是一种随意性的写作形式,因此,学生使用的语言也可以展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3有效的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方法

3.1制定随笔训练目标

明确随笔写作的目标,是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关键。根据学生年龄、年级、认知能力的不同,进行学情分析,情制定不同的随笔训练的目标。在《感受自然》《这就是我》的孙碧训练中,可以这样制定随笔训练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摘抄优美文句,并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文字来复述课文;三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对自己的认识。在《献给母亲的歌》中,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观察,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说明方式进行随笔的写作。

3.2营造随笔训练氛围

确定了随笔训练的目标之后,还应该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投入到随笔写作中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随笔写作的氛围,应从以下两方面重手:一是鼓励学生选择精美且质地好的笔记本作为随笔写作的专用本。如果学生随手拿一个练习本作为自己随笔写作的记事本,那你激发学生随笔写作的兴趣,同时难以引起学生对随笔写作的重视,如果能精心选择自己喜欢的笔记本,学生会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愉悦感,并将随笔写作当成一件乐意且有趣的事情去完成。二是命题时应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随笔训练,如在《金钱,我们共同的话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进行续写。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观看电影、课外实践等,让学生写观后感、学习心得等。

3.3鼓励学生积累素材

初中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写作素材不充足,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素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得到积累:一是让学生多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与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引导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遇到优美的文句摘抄下来,反复阅读;三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写作思维,因为想象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在在随笔训练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3.4选择学生感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命题

为了有效地开展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者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有帮助的作文命题。首先,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锻炼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课本知识,也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丰富的语文课外知识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和提高作文赏析能力。

开学随笔篇5

第一,它是学生作文的材料库

由于随笔不受审题、立意、选材的限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沙石雨滴、花鸟虫鱼都可以入文,因而学生随笔的内容特别的丰富充实。同时,由于随笔没有主题先行的框架束缚,也没有文体的限制,感想、认识因人而异,表达方式十分自由,可记叙、可议论、可说明、可抒情,也可兼而有之,随笔的这种高度灵活性,使一般学生都乐于写随笔。他们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下锻炼文笔,在兴趣的支配下观察生活,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方法的指导,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知道“怎样写”,可却不知道“写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随笔就是解决学生写作的“米”的来源这一写作的首要问题。

第二,它是了解学生的重要依据

由于我没有做过多的规定,所以学生随笔的内容特别真切,写的是生活中发生的事,说的是心里想说的话。从学生的随笔里我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想动态,了解到这几天班上发生的事,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比如说,第一次月考结束,我班一些女生的数理化考得特别的差,所以都显得很气馁,一时间,班上顿时少了一些活力,整天闷闷不乐、死气沉沉,随笔本上也都是些泄气的话。随即,我便根据这样的情况组织了一次以“我是怎样面对失败的”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终于走出了失败的阴影,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等到第二次月考,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还有一次,我班的一个成绩不错的男生,偷偷地喜欢上了我班的一个女生,我便从他的随笔中发现了这一微妙的情感。我没有直接批评他,只是通过随笔本给他一些提醒、启示。渐渐地,他发觉自己的错误,明白了许多道理,事情也就这样解决了。就这样,许许多多的问题都是通过学生的随笔发现的,随笔本也就成了我了解学生的重要依据。

第三,它是师生交流的平台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对话”,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而我就把学生的随笔本当作我与他们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所以学生的随笔我都定期检查,定期批改。每一次我收上来检查批改时,都会用蓝色笔在学生的随笔本上写下我的一些想法;或者就他们的写作方法做一些简单的指导,或者就他们所写的事提一些自己的看法,或给他们一点建议,有的就直接写上一两句名言,甚至我的一些疑惑……由于我是用蓝色笔批改,而不是用红色笔批改的,久而久之,学生就把我当成他们的伙伴,他们的朋友,因而也很愿意跟我交流,随笔本也就成了我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在随笔本中,我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头脑很聪明,不够勤奋,上课开小差,作业拖拉,但成绩不错;性格比较内向,但也比较高傲,不太喜欢与人交流。有一次,他在随笔本上写了这样一句:“……我重点高中不可能,普通高中正好合适……”当时我就比较疑惑:他可是我班的种子选手,怎么可能有这种不求上进的思想呢?当即,我就在他的随笔本上写道:“我不相信这是你真实的想法,可心中想的跟手里写的为什么不一样呢?你的豪情壮志哪里去了?”等再把随笔本收上来,我就看到了这样几句话:“豪情壮志是深埋在心中的,而绝非表达在言语上。”我又添上了一句话:“但更应该表现在行动上。”几次交流之后,我发现他真的完全变了,上课不再开小差了,作业也不再拖拉了,最后终于考上了重点中学。这些成绩不都应归功于这小小的随笔本吗?

当然,学生的随笔还有好多作用,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既然,一本小小的随笔本,能起到这样大的作用,那么作为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运用呢?

开学随笔篇6

摘要:随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简要分析了新随笔繁荣的原因,结合新随笔作品着重从题材分类、艺术风格、审美特征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对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探索性论述。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随笔至今尚无一个得到多数人认可的定义,但这并未妨碍随笔在黯淡多年之后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一股热热闹闹的“随笔”潮占据了各类报刊,蔚为壮观。面对这种悄然而至的“随笔”热,人们与二三十年代的随笔相对应。称之为“新随笔”。目前,与新随笔引人注目的创作实绩相比,随笔的理论建设却贫乏得几近空白。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关注和研究,使得新随笔这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在基本特征、创作特色、思想深度、创作意识、发展趋向等方面的论述多是片言只字,散见于创作谈一类的文字中,没有多少真正令人欣慰的理论成果。固然,理论常常是灰色的,随笔的创作者也会说“走自己的路,不被形形色色的规范设计所羁绊”;或者说“还不如索性让‘随笔精神’氤氲于混沌之中,不可捉摸又无所不在。时或从作者心底流露笔端的好”。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真正的理论探讨,除却能帮助引导读者更好地“接受”新随笔之外,对随笔自身的创作和发展也是大有意义的。有鉴于此,本文作者拟就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评述。

首先,有必要对新随笔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文学原因加以简要剖析。与新时期曾经出现的“诗歌热”、“报告文学热”等相类似。新随笔的兴旺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与随笔自身独特的文体特性密切相关。首先,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

有别于社会随笔直接关注“问题”,思想文化随笔则主要抒写当代社会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思考,更多地偏重于“形而上”的思辨。对此,三联书店《读书》的编辑们将其称之为“后学术”或学术性随笔,颇为传神和精当。思想文化随笔展现的是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呼唤和交流,反映着对人生、生命、理想和价值等重大问题的独立思考,因此,本质上思想文化随笔更近似于西方哲人帕斯卡尔等的“随想录”,从而更具有思想、文化价值和个性意义。如韩少功的《性而上的迷失》、叶秀山的《没有时尚的时代》及余秋雨的“山居笔记”系列作品等均是近年来思想文化随笔中的力作。需要指出的是,此类随笔主要展现的是作者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见解,具有浓厚的学术性和思想性。譬如在《性而上的迷失》里,作者以文化人类学、哲学的眼光,对自古至今形形色色的性现象、性迷失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剖与辨析,表达了作者对“性”的形而上思考。四是生活随笔。生活随笔似随手拈来的抒情性散文,或记人,或写事,或抒写个人喜怒哀乐,常常从我们身边的生活小事入手,主要袒露人生的心灵,诉说生活的感慨。生活随笔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以情入理,浅入而深出,向读者毫不遮掩地展示那个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我”。唐达成《头发的悲喜剧)、王蒙(我的饮酒)和韩小惠(体验自卑》等便是生活随笔的成功之作。

    其次,不求雕琢、自然天成是新随笔突出的风格特征。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序文中说:“意之所至,随即记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固目之日随笔”。新随笔尽管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但这种“意之所至”的自然风格却未完全改变。当然,不求雕琢、随意自然决不意味信马由缰,随意而为,优秀的随笔离不开厚实的思想和文学修养,古人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对于随笔的这种风格特征,日本作家石原正明也曾揭示道:“随笔是将所见所闻的事、所言所思的事随心所至而述下……然因其无修饰之故,能见作者的才华与气量,实为很有兴味的作品。”纵观近年来的新随笔作品,其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从心所欲,不蹈袭,不做作的创作特征可以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新随笔自然天成的特点除了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外,还反映在思想内容上不受制于某些“条条框框”的约束,正如随笔名家舒展所指出的:“随笔的天敌是禁锢和做作,随笔的灵感源泉是自由与自然。”如张中行先生的随笔集《顺生论》,以娓娓道来的笔法,绵密自然的论证,条分缕析,推本溯源,运用自己厚实的人生经验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给读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教科书式”的人生见解,既没有虚张声势,也绝无教条色彩,从文风到意蕴都充满了自然和率性,开人眼界,启人胸襟。与随意自然的风格相伴,新随笔作品也充分展露了作者的性情和写作风格,真正可谓文如其人,绝少干人一面现象。如汪曾祺的平实自然、张中行的严谨古朴、周涛的雄浑崇高、舒展的大胆泼辣等等,既无掩饰,也无矫情做作,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作者完全的本色、真实、自然的灵魂,这也是新随笔所以受到读者厚爱的原因之一。

知性感性交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新随笔鲜明的审美感受特征。随笔的文体特点不易确定,但在仔细品评过新随笔作品后,我们便不难发现,知性感性交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成功的新随笔作品突出的审美感受特征,也是新随笔艺术魅力的奥秘之所在。余光中先生在分析散文的知性和感性时曾形象地描述道:“就像一面旗子,旗杆是知性,旗是感性。无杆之旗正如无旗之杆,都飘扬不起来。”其实,我们用这种比喻来说明新随笔的创作特征,也仍是颇为妥贴的。近年来,文学界一方面有人刻意追求“纯粹”散文,一味抒情,陷入感情的沼泽,媚而无骨;另一方面,一些散文以载道说教自居,矜博炫学,读来每每寡淡无味。在这种创作背景下,新随笔摒弃了上述偏颇之弊,达到了感性和知性的有机结合,取得了理趣和情趣的互不偏废效果。当然,在新随笔的具体作品中,感性和知性决不是人为的搭配、生硬的焊接,每篇文章到底是以感性抑或知性为重,还得取决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总体而论,多数随笔作品以理为重,以情济理;也有部分随笔作品以情为重,以理显情正是与这种重于知性而又不废感性的创作特征相一致,新随笔作品自然达到了既有理趣也不乏情趣的审美效果。当然,新随笔所表现出的丰富而深刻的“知性”(理),往往不是依靠长篇大论,或学术论文般的逻辑、推理来加以揭示,而是在夹叙夹议中自然点出,完全是作者思想智慧的自然流露。同时,随笔中的“情趣”与诗歌、抒情散文所抒写的单纯情感也不相同,随笔的“情趣”每每和“理趣”相交融,它所抒发或蕴含的感情常常也不是直露的,而是经过升华或折射的,情难以割裂开理而独立存在。如周涛的《塔里木河》方方的《和平日子的恐惧》等就是新随笔中以情济理的佳作。另外,对于不同秉性的作者来说,其作品知性、感性的重心,情趣、理趣的追求也直接呈现了个性色彩。如周国平的随笔常显哲学的思考,而史铁生的随笔则展露的是人生的精神深处和心灵空间。

最后,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是新随笔的个性品格中越来越凸现和强化的创作特征。就篇幅而论,新随笔作品属于文学大军中的“小人物”。但是,由于适合于表达创作者“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或者说新随笔易于展现知识分子“精神自治”的特点,故而,一批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也自觉地加入到了新随笔的创作队伍之中,加上当代文坛的一批中青年佼佼者,就使得新随笔创作较好地克服了自身的“小气”现象,不仅具有出神入化的文字功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出了沧桑的生命感悟和独特的思想品格,成为一种“智者文学”。如金克木先生的《告别词》,面对日渐老去的生命,以智者的从容达观地吟唱了一曲挽歌。值得我们思考并学习的是这批前辈以耄耋之年,在信手拈来、直抒性灵的同时,却没有因对传统经旗烂熟于心所带来的陈腐之气,相反,作品中时时闪烁的是科学、理性的光芒,是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剖析。在他们的笔下,康德、罗素和孔子、老庄均是活灵活现可亲可敬的人物,绝无陈腐老朽气,只现老辣醇厚味,突出体现了新随笔的价值精髓和思想要义,这从张中行先生的《顺生论》等作品中能得到充分证明。

开学随笔篇7

违纪生管理成长随笔有效、

违纪生是高中学生德育管理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管理的瓶颈之一。因气质、爱好、性格等方面各有不同,违纪生多表现出与当时环境不协调、超乎正常行为规范的异常行为。实际生活中,很多一线教师因不能审视违纪生的心理变化和利益关系,简单粗暴地加以谴责或向家长“告状”,不但不能安抚学生的冲动情绪,反而将矛盾激化,让学生失去理智;亦或是学生暂时性地接受了调停处理,但内心深处并非都心悦诚服,事后又原形毕露,故伎重演。针对这一突出问题,通过反复教育实践,笔者发现“成长随笔”在违纪生管理中能起到积极作用。

成长随笔这一德育形式重视师生平等交流,通过违纪生在问题暂时处理后书写转变日记交由负责老师审阅,负责老师以个案跟踪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性疏导,从而实现循环聚焦违纪问题、关注学生成长蜕变、凸显德育转变。成长随笔在德育工作中有很多优势。

一、时空分离,理性施教

气质是表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它影响到学生生活活动的一切方面[1]。矛盾的发生往往是违纪生气质类型的直接体现,具体而言,违纪生因不能客观地审视对方,偏执一己立场,指责对方偏颇。在还原事实、正确归因、明晰权责之后,学生往往能反思到自己的问题。这时,为延续调停效果,成长随笔可以有效转化剑拔弩张的矛盾,将问题的事境暂时切换,让双方在不正面交锋的空间中,用理智的平静战胜情感的冲动。

由于学生气质特点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在成长随笔中综合思量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教育切口,分阶段、有侧重地对学生的各项情绪梗阻进行各个击破,有效避免因考虑不周所选择的即兴不合理方式所带来的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同时,学生也会因事境的暂时分离,积极调试失衡的心理,走出偏执的死胡同,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自觉自主地纠正自己的行为。

例如,工作中发现一名体育生因为上课使用手机跟老师起冲突,不服从老师管理。级部介入后,笔者让学生首先冷静下来,我们约定用成长随笔作为媒介,沟通交流。在学生事后上交的心理笔记第一页上,他这样写道:“首先我为我的无知、狂妄而感到羞愧。作为年级的一员,我没有为年级做出任何贡献,反而传播了不良风气。其次,我真心地对老师道歉,谢谢老师对我的教诲,让我认清了自己、认清了纪律,认清了责任……”学生冷静下来的后知后觉比教师目的性的说教更易于使其转化。

二、时刻刺激,持续发力

如果能走进违纪生的内心世界,搞清冲突的根源所在并加以适时引导,我们会发现违纪生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作为基于学生发展的实践手段之一,成长随笔是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优势、用情感助力认知的有效手段。因为在成长随笔中,教师能实时掌握学生动态,更有针对性地直击过程性问题引导学生理性回归,而学生则更能适时而变,紧随教师步调,逐渐走向品质发展。

例如,高一军训有一学生行为习惯较差,易冲动惹事。在粗放管理要求其按照校纪校规注意着装、整改发型后,笔者以朋友的身份与之接触。在成长笔记中得知他因为看不惯别人的某些言行而以伸张正义为名拉帮结派。刚开始时,笔者引导其克制自我冲动,逐渐将心思向学习转移。但是一段时间的坚持后,笔者突然发现他的笔记一反常态,书写潦草,内心开始浮躁波动。于是利用班会公开总结表扬他最近的常规表现,并邀请其作为队长组建队伍参加年级篮球对抗赛。比赛后,笔者在笔记中充分肯定其在比赛中的作用,做出鼓励。尽管学习成绩起点低,但是受到重视的他逐渐回到学习正轨并稳中有进,而且在笔记中开始打开心扉跟笔者交流。通过成长随笔的持续交流,师生不断调试,才能找准突破口,适时用力。学生内心深处时刻牢记老师的教诲,才能不断聚合学生的行为认知,让其不由自主地将行为与教师期望挂钩,发挥持久的影响力。

三、过程留痕,见证蜕变

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闭锁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社会性等特点[2]。成长随笔的存在能较好地镌刻下学生高中阶段的点滴成长,情绪上的潮涨潮落、心理上的起伏更迭、师生情谊的疏融渐进,它犹如一座桥梁,沟通彼此心灵,让教师的师爱在其中滋养学生的心灵。具体而言,每一次师生心贴心的交流和指导有助于让违纪生逐渐步入正轨;两次随笔交流期间的目的性细微观察有助于教师对违纪生的行为矫正直击要害;每一次随笔中的文字反馈能点滴记录学生行为蜕变和仍须改进的地方。

例如,开学不久,在自习课上笔者发现一名女生向前方传递纸条,待向学生索要时,学生支支吾吾不肯交出。最后,经过调查,该名学生因受网络小说文化影响,用不文明语言将某老师戏谑为主人翁创作了不健康小说。经批评教育之后,笔者与学生保持着定期沟通。一次次的学生随笔交上来,笔者内心感知其违纪行为变化的同时,还发现其确实有敏锐的生活观察能力和较强的文字功底。通过不断引导,违纪女生发现自己的文学才华如果用对了地方,不仅可以感知生活之美,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表达自己对社会百态的积极态度。在一次次的成长随笔跟踪交流之后,学生由一个痴迷网络小说的懵懂青年蜕变成了一名在作文大赛屡屡获奖的文艺青年。成长笔记的过程性留痕丈量着违纪生行为转变的踏实脚步。

四、心路荡涤,润泽人生

成长随笔的实施着眼于发展违纪生良好的道德认知、心理素质、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班主任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而学会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教育品质的核心[3]。

对教师而言,为较好地完成这一使命,班主任需要不断地涉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以专业化的态度为学生的人生奠基,因此,成长随笔是实施德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其展现自身道德人格魅力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一路的叮咛与守候,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斗志,让学生回归学习初心,将个人青春期的不成熟升级为被感化后的理性客观。同时,成长随笔的跟踪续写会引发师生积极思考,通过个人精神层面的提升,不断去体恤对方,为他人着想。另外,勤于动笔也是师生自我疗伤、升级心灵、自我提高的过程。

例如,一名高一新生,因玩手机耽误学习,跟父母和班主任谈心之后仍无改变。一天早晨,妈妈跟孩子来到学校,发现其在被摔了一个手机之后还有手机,于是跟班主任商量如何应对。笔者接触后,妈妈和班主任皆表示因孩子不听话,希望年级部介入对其严加管教。对于这一棘手问题,笔者将学生带到级部旁边的会议室,并未对其任何行为进行批评和错误定性,而是让其自己静静思考,并为其及时买了早饭和中饭。下午开始跟学生进行真诚交流,结束后学生在自己的成长随笔中这样写道:“一次真正的交流让我渐渐有了不屈感,人都有竞争的本能,更何况年少轻狂的我更需要用汗水的拼搏去证明自己。如果我真正去拼,我不会比任何人差,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去努力,去拼搏。”

德育工作中,教师需要把心理引导、心理干预和德育有机结合,而德育工作者要察言观色,用温情感召、帮忙排忧解烦、释放压力、找寻快乐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在信任和关爱中慢慢转变[4]。成长随笔这一德育形式的使用正是迎合这一德育手段,变冷冰冰的制度约束、德育说教为温暖人心的情感抚慰、心理激励。师生在不断接触、坦露心声、化“敌”为友后,才能心灵通达、处事客观。成长随笔在违纪生管理上的教育实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人格塑造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牙煜尧.中学生极端怪异行为成因分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8).

[2]耿娟琴.周记:学生和班主任心灵沟通的平台[J].教学与管理,2013(9).

开学随笔篇8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随文练笔;指导策略

目前,语文随文练笔是语文学习中的关键任务,在小学生入学学习语文起,就开始涉及写作,由最基本的看图说话为起点,然后一步步向字数较多的作文进展。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看重考试成绩,从而把考试结果放到第一位,正确的做法是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随文练笔的指导时,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练笔兴趣,明确练笔目标,丰富练笔形式,从而完成练笔的指导任务。

二、加强阅读,深入理解

现在在小学生的随文练笔过程中,他们经常没有材料去写,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例子和用语言来充实自己的作文。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阅读范围过于狭窄,视野过于局限,不能有很好的作文题材。教师应该安排小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只有丰富自身的阅读量,他们的储存的才会越来越多,练笔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所用的写作技巧,作者是如何对鸟的生存环境进行详细描写的,从而提炼出优秀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传授给学生,加强学生对文章写作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多加练习

现在在小学生的随文练笔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来帮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十五课《猫》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自己亲眼所见到的猫,也进行练笔;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七课《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细微观察,同步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不同种类的练笔,就会使学生的随文练笔水平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生随文练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提高练笔水平,只有以学生为本,以大量的文章阅读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多加练习,这样,学生才会对随文练笔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在点滴的写作练习中得到提高。

开学随笔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众所周知,写作与阅读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充分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且还要基于阅读教学进行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和提升。

一、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及随文练笔的兴趣

受小学生年龄较小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要比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分散,为此只有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较长时间的吸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必须注意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文章的趣味性,并不断提高文本内容的趣味性,能够将学生吸引到文章内容中去,从而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趣味。对于学生来说,自愿接受教师的指导,可以让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更好的提高,而且可以将这种阅读技巧应用在日常的随文练笔中去,进而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的文本和情节

在日常语文写作教学中,扩写是语文教师常用的练笔手法,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更进一步的写作,在扩写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合理的展开文本阅读。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展开文本内容与情节的方式,培养和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和随笔写作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练笔点出发去感悟和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故事情节的写作。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叶公好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再现叶公见到真龙时的情境,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表演,让他们亲身感悟和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学生完全理解这则寓言中的内涵意义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写,将文本中的情节进行合理的拓展,这种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悬链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最终达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文本情感的作用

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萌芽期,这一阶段他们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未来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在Z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文本的情感作用,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的精心选择集合而成,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结合小学生的身心、情感发展特点而设计的,为此,教师可以重视书法文本情感因素,并充分发挥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通过文本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融入到课文中作者所创作的意境中去,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并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自己的情感判断,而这也更有利于语文教师开展课堂随笔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随笔的方式写出来。对于教师来说,对课堂随笔的练习文本也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真正选择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的文本,以达到更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目的。比如,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在课文讲解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以随笔的形式写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和感悟。

开学随笔篇10

教师是语文作文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自身具备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影响也非常之大,如果教师自身对于作文教学认知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削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不会对作文教学给予应有的重视。虽然应试教育的影响有所降低,但是,目前的语文考核中作文所占据的比例依然较大,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取较高的分数,极力提倡在写作中增加亮点、主题突出等,这些也会极大的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但是通过对现行语文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阶段的作文教学板块并没有一个逐步递增的过程,同时,各阶段作文教学系统性并未得到体现,这必然会给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艺术源于生活,写作同样也需要写作主体善于观察和积累,只有通过切身的体会才能写出令人动容的文章。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及认知存在较大的不足,因而部分学生在语文写作上非常困难。究其根本,学生并未将自己视作生活中的一员,在可用写作素材有限且阅读量较低的前提下,很难实现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会大致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此时,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有进行讲解和训练,让学生明白不同文体要求下的写作特点及技巧。教师可以先选出范文进行分析,从语句、段落进行模仿,逐步的加深难度,然后再进行特定格式的作文写作,通过集体探讨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从整体上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讲解多种写作技巧,让学生明白,不同写作技巧的运用可以达到不同的写作效果。写作水平的高低不在于所使用的辞藻多么华丽,场景描述多么细致,应贵在真实。部分学生之所以写作兴趣不强,是因为自身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可用的写作素材较少,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定期的进行作文赏析,对于部分意境较好的语句进行摘抄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该阶段的作文教学,可以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素材,通过个人的理解找出写作点进行创作。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进行学生分析能力的锻炼,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段落、故事、古诗的分析、引导,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更加真实的将学生内心的呐喊、感悟写作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媒体营造较好的写作环境。

三、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随笔教学目标

在进行随笔训练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该设定随笔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要遵循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同时还应该兼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七年级为例,教师可以根据上下两个教学阶段来指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当确定了随笔训练的目标后,教师就要开始实施随笔训练。开展随笔训练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浓厚的随笔训练氛围。在?m行随笔训练的初期阶段,由于学生的写作素材有限,思维能力较低,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摘抄、点评类型的训练让学生进行。例如,教师可以从教材课文进行延伸,开展课外读物的阅读。如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中“雪地捕鸟”的过程,自己开始模仿写一段类似的段落,如蚂蚁搬家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随笔训练素材后,教师就可以提升随笔训练的难度,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主题来让学生进行训练。

四、培养学生能力累积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