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救赎观后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24:43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篇1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

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影片中有几句话是非常经典的。

(1)瑞德: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

(2)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瑞德: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以期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但权威却正不可感知地、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心脏和呼吸拥有了权威所赋予我们的统一的节奏,而我们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同时安迪的形象也刻画得非常出色。他看上去懦弱,但实际却非常坚强。他不怕毒打,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聪明而有学识,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从没忘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人,从没忘记希望和自由。

瑞德(独白):于是呢,在完工前一天,49年春的公差犯人,在早上十点坐成一堆,喝着冰凉的啤酒。鲨堡历来最狠的狱官请客,这王八蛋还装大方呢。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安迪呢,他窝在阴凉下,脸上挂着奇异微笑,看着我们喝他的酒。你可说,他想拍狱方马屁,或想博取囚犯友谊,但我认为他只想重温自由,即使只一刹那。

他敢于冒险却很细心。当瑞德认为用一把小锤要100年才能打洞逃生的时候,他实际只用了19年就做到了。他有信心和勇气。

说实话,我被这部影片彻底的震撼了,灰色高大的围墙隔开了目光,隔开了一切。漫漫无期的岁月,寂寞无望的日子,精神一点点被磨蚀,灵魂逐渐在扭曲,心灵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经感觉不到麻木。哀大莫过于心死,所谓的"希望","信念"已然连同他们的肉体一同被禁锢起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50字(二)

最近看了部好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感触颇多。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没有的。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由的降临。在阳台上,阳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由之身,听,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

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由。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由".毕竟自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由人。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辞世的房间,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蓝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个人自救的同时,又实现他人的救赎,那是圣人。芝华塔尼欧某个海岸边,有家小旅馆,旁边有一条旧小艇。上面站着一个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来了,该出发了。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50字(三)

假期,利用晚间的时间,认认真真把《肖申克的救赎》看了一遍。这部拍摄在十几年前的美国电影给我的感受远远的超过了我的预期,在影片在外,我感受的更丰富,也更能明白许多非直观性的电影内容。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开始学着去懂得"希望与生活"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融洽在一起的这组关系。

乍看影片,以我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悲剧,一次冤案,一次花费了一生的代价,用去了未来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当看到那个知晓真相的年轻罪犯出现,看到他道出案情的实际,联想到瑞德说的整个监狱除了他之外都是无罪的类似于玩笑话的时候,我想这实在是一场开的有点太大的玩笑,也是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代价最大的一次"救赎"——用时间,用着可能创造无数未知的未来的时间去救赎,去赎罪。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以我个人的阅历,用尽自由与未来为代价,我想,我是承担不起的。

而安迪做到了,用二十年。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到一个完全没有自由的囚犯,开始我猜想或许是瑞德说的体制问题,他被诬陷为杀妻,被判处无期。一个前途无限的身份,转眼到了暗无天日的境地,起初我的想法与瑞德的也是不谋而合的——他一定会是最难承受监狱第一晚的那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看上去体质弱些,更主要的是因为身份的变化太大。然而,瑞德输了,我也输了,输的很彻底。他不仅不是最初的那个,而且似乎他反而成为了最有精神的那一个,也是最有希望的那一个。起初,我是很难知晓他的希望,他的精神来自何方的,直到影片逐渐进行,直到结局慢慢到来。

十年,二十年,以我现在的年龄也仅仅是经历过如此而已,而其中,我自认为我遭受的有很多。可是影片只给了一个红章,一个瑞德申请假释驳回的红章。不知道来自何方的勇气,不知道从哪里到来的希望:刻棋子,教"学生",办图书馆,帮忙洗黑钱,甚至是用二十年的时间坚持挖出了一条瑞德认为需要六百年时间才可能完成的短短的隧道。"压力","时间",这是安迪认为坚持挖的最关键的东西,他也确实如此过。这在影片临近结尾时通过瑞德点出的生存根本,这影响着同一间房内瑞德与布克斯不同归宿的关键,这被安迪说成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的哲理成为了表面的点睛处。

在这部时长达二个小时的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当然不止几个,而是特别丰富的。而最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不过主要是安迪,瑞德,与布克斯而已。就遭遇,目标,理想来讲,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却也都给了我很深的感悟与触动。

很多的时候,我是不怎么爱看电影的,因为我觉得电影让人不像人了。几十年的光阴,在电影里,只是两个多小时而已,每一个十年只是换来了一个红章。我其实是害怕这种生活的。而也正是这两个小时,这些略微的苦难让我都不怎么愿意坚持下去,何况安迪他们面对的是真实的二十年。没有自由,掩盖着希望,前方仿佛没有多少的盼头,我很难想象这种比贫穷,挫折更深沉的东西。

典狱长对安迪说,读《圣经》能获得救赎,信上帝能获得庇护。然而罪人还是罪人,不是罪人也成了罪人。安迪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若一定要说他多么伟大,一定要辩称上帝多么万能,倒不如去实实在在感谢一个人,感谢一个真实的上帝——瑞德。如若不是这个运输车一般的商人,不是他带来的那把小锤子,或许故事是需要改写的。正如结尾处安迪迎着闪电用石头砸出那个洞,锤子也正是在安迪的心里砸出了这么一个洞,一个关于希望的洞罢了。

看完全集,我才开始懂得二十年并不一定是安迪需要在监狱里呆着的时间。以他向州议会申请图书馆资金的毅力,若是他用来辩解自己,或者说用来说明自己的无罪,他一定也能成功。但是没有,他没有这么做。一切的一切,在影片的最后才慢慢的开始明了:他是为了对妻子赎罪,一次他认为需要的,一场用尽他的青春与未来的对爱的救赎。

在影片中,真正扮演典狱长的不是那个洗黑钱的典狱长,也不是海利。而是在安迪自己的心中,在巴克斯顿的那颗橡树下面。仅在开篇的时候惊鸿一现的安迪的妻子,其实才是安迪失去自由的真正法官,才是安迪救赎的对象,也才是二十年青春与未来挽救的真正之所在。他救的是一份迟来的爱,赎的是一世难以再来的情。二十年后,当安迪认为他会结束这种一定空间救赎的时候,他还是要嘱托他的朋友——瑞德,去当年他与妻子欢乐的故地看看。也或许,瑞德在那里才获得的自由才是本应该属于安迪自己要获得的自由。

全集看完,不免有着一些遗憾。尽管安迪一直在救赎,但是最后关头他毕竟还是逃避了。他自己没有勇气守着橡树,没有勇气在当年的家呆着,带着因为二十年的逝去而留下的白发,他也只是选择了去到那个没有"回忆"的太平洋海边。或许有人会说他还是嘱托了瑞德去了啊,但是毕竟不是他本人啊。瑞德其实在影片中更多的是扮演了安迪的心,安迪的灵魂。最终的救赎也是通过他,通过最后瑞德与安迪的见面才完成的。但是现实呢?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灵魂与肉体分离,做到在心灵深处可以有人代替自己的又能够有几个人呢?

在观看影评的时候我才发现,最后安迪与瑞德的相会是制片人加上去的,而不是小说原著中就有的。而恰恰是这加上去的神来之笔,为这部影片加上了太多的光环与永恒的魅力。

人的一辈子,遭遇"海利",遭遇"典狱长"肯定是会有的。但是这种来自自己的心底,来自灵魂,来自爱的救赎又会有多少呢?从这个角度能讲,其实安迪是幸福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一部美国电影能引起这么多非美国这个国家,这个种族的人群的共鸣的原因之一吧。毕竟,有了情,人都是相通的……

也可能,每个人的一生,只是像安迪所喜欢的石头一样:每一颗都不尽相同,每一颗又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魅力,都是它自己。安迪救赎的不仅是二十年,而其实应该是一种心灵,一种灵魂,一种很难言明却又实实在在的永恒。压力与时间,给安迪的不仅不是枷锁,很大程度上,它们其实正是给了他一种不朽与辉煌。

原本,我是认为生命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没有什么会成为谁的唯一与永恒。但是我错了,我错了太离谱,也错的太天真。太多的事情,哪怕是用尽我们的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做好期间的一件。就像每一份感情……

电影的最后,当两个在囹圄之中呆了几十年的人拥抱到了一起,当他们还需要去思考"自由"的时候,这个时间点不知道我们是该为他们庆幸还是悲哀……

不管这电影还有什么伟大之处,也不管多少的影评家会如何从所谓的专家的角度如何去品评,我只想说,在这个时刻,我是愿意奉上一束玫瑰的,给安迪,给安迪的妻子,给有爱,能爱与被爱着的一切生命。用对待上帝的虔诚为他们由衷的喝彩。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篇2

上帝,或者说,更广义的神,和人类的美德、正义,不是来自外部的对人类的要求,不是纸上的条文,不是为各种利益而打出的旗号。相反,它们产生于人类内心的需要,是对一种永恒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对不断变幻的客观世界的审视和发现。也只有这样,上帝,或者说宗教和信仰,才会指引你,完成自身的救赎和突破。我近来在读佛教的《坛经》,六祖慧能能够创立"明心见性"的中国型的禅宗佛教,其根本也是把握了禅不再是一种方式,一种理论,一种清规戒律,不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存在于内心深处的人生体悟,从而体现了宗教合理性的本质。与东方的佛陀追求空灵和超越不同,西方的上帝可能更执著于原罪和救赎,但二者都是人类心灵的产物。

安迪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终于完成了越狱的奇迹,并让典狱长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出狱后,他为什么不遵循一般好莱坞电影的逻辑去努力证明自己无罪,而是远走他乡?

因为,上帝,就存在于内心。罪与非罪,在灵魂的层面,只有不停地审视自已,而无需证明!当瑞德被假释前再次接受是否被彻底改造的询问时,他坦然地说:"彻底改造?我不太明白这个词的含义了。其实我过去每天都在悔恨,不是因为我关在这里,或者你们认为我应该忏悔。我想告诉过去那个犯罪的年轻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是他找不到了,只剩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指出了救赎之路。上帝时刻与人类的灵魂同行!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如同典狱长诺顿一样,冠冕堂皇地打着某种宗教、主义、法律甚至公平正义的名义,为了个人和集团的私利,为了开脱罪责,巧言令色,百般诡辩,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最起码的诚实和品质。当一个人习惯于表演并毫不自省时,已坠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就不要再谈什么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00字(二)

假期,利用晚间的时间,认认真真把《肖申克的救赎》看了一遍。这部拍摄在十几年前的美国电影给我的感受远远的超过了我的预期,在影片在外,我感受的更丰富,也更能明白许多非直观性的电影内容。尤其重要的是,慢慢的,我也开始学着去懂得"希望与生活"这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融洽在一起的这组关系。

乍看影片,以我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悲剧,一次冤案,一次花费了一生的代价,用去了未来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当看到那个知晓真相的年轻罪犯出现,看到他道出案情的实际,联想到瑞德说的整个监狱除了他之外都是无罪的类似于玩笑话的时候,我想这实在是一场开的有点太大的玩笑,也是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代价最大的一次"救赎"——用时间,用着可能创造无数未知的未来的时间去救赎,去赎罪。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以我个人的阅历,用尽自由与未来为代价,我想,我是承担不起的。

而安迪做到了,用二十年。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到一个完全没有自由的囚犯,开始我猜想或许是瑞德说的体制问题,他被诬陷为杀妻,被判处无期。一个前途无限的身份,转眼到了暗无天日的境地,起初我的想法与瑞德的也是不谋而合的——他一定会是最难承受监狱第一晚的那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看上去体质弱些,更主要的是因为身份的变化太大。然而,瑞德输了,我也输了,输的很彻底。他不仅不是最初的那个,而且似乎他反而成为了最有精神的那一个,也是最有希望的那一个。起初,我是很难知晓他的希望,他的精神来自何方的,直到影片逐渐进行,直到结局慢慢到来。

十年,二十年,以我现在的年龄也仅仅是经历过如此而已,而其中,我自认为我遭受的有很多。可是影片只给了一个红章,一个瑞德申请假释驳回的红章。不知道来自何方的勇气,不知道从哪里到来的希望:刻棋子,教"学生",办图书馆,帮忙洗黑钱,甚至是用二十年的时间坚持挖出了一条瑞德认为需要六百年时间才可能完成的短短的隧道。"压力","时间",这是安迪认为坚持挖的最关键的东西,他也确实如此过。这在影片临近结尾时通过瑞德点出的生存根本,这影响着同一间房内瑞德与布克斯不同归宿的关键,这被安迪说成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的哲理成为了表面的点睛处。

在这部时长达二个小时的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当然不止几个,而是特别丰富的。而最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不过主要是安迪,瑞德,与布克斯而已。就遭遇,目标,理想来讲,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却也都给了我很深的感悟与触动。

很多的时候,我是不怎么爱看电影的,因为我觉得电影让人不像人了。几十年的光阴,在电影里,只是两个多小时而已,每一个十年只是换来了一个红章。我其实是害怕这种生活的。而也正是这两个小时,这些略微的苦难让我都不怎么愿意坚持下去,何况安迪他们面对的是真实的二十年。没有自由,掩盖着希望,前方仿佛没有多少的盼头,我很难想象这种比贫穷,挫折更深沉的东西。

典狱长对安迪说,读《圣经》能获得救赎,信上帝能获得庇护。然而罪人还是罪人,不是罪人也成了罪人。安迪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若一定要说他多么伟大,一定要辩称上帝多么万能,倒不如去实实在在感谢一个人,感谢一个真实的上帝——瑞德。如若不是这个运输车一般的商人,不是他带来的那把小锤子,或许故事是需要改写的。正如结尾处安迪迎着闪电用石头砸出那个洞,锤子也正是在安迪的心里砸出了这么一个洞,一个关于希望的洞罢了。

看完全集,我才开始懂得二十年并不一定是安迪需要在监狱里呆着的时间。以他向州议会申请图书馆资金的毅力,若是他用来辩解自己,或者说用来说明自己的无罪,他一定也能成功。但是没有,他没有这么做。一切的一切,在影片的最后才慢慢的开始明了:他是为了对妻子赎罪,一次他认为需要的,一场用尽他的青春与未来的对爱的救赎。

在影片中,真正扮演典狱长的不是那个洗黑钱的典狱长,也不是海利。而是在安迪自己的心中,在巴克斯顿的那颗橡树下面。仅在开篇的时候惊鸿一现的安迪的妻子,其实才是安迪失去自由的真正法官,才是安迪救赎的对象,也才是二十年青春与未来挽救的真正之所在。他救的是一份迟来的爱,赎的是一世难以再来的情。二十年后,当安迪认为他会结束这种一定空间救赎的时候,他还是要嘱托他的朋友——瑞德,去当年他与妻子欢乐的故地看看。也或许,瑞德在那里才获得的自由才是本应该属于安迪自己要获得的自由。

全集看完,不免有着一些遗憾。尽管安迪一直在救赎,但是最后关头他毕竟还是逃避了。他自己没有勇气守着橡树,没有勇气在当年的家呆着,带着因为二十年的逝去而留下的白发,他也只是选择了去到那个没有"回忆"的太平洋海边。或许有人会说他还是嘱托了瑞德去了啊,但是毕竟不是他本人啊。瑞德其实在影片中更多的是扮演了安迪的心,安迪的灵魂。最终的救赎也是通过他,通过最后瑞德与安迪的见面才完成的。但是现实呢?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灵魂与肉体分离,做到在心灵深处可以有人代替自己的又能够有几个人呢?

在观看影评的时候我才发现,最后安迪与瑞德的相会是制片人加上去的,而不是小说原著中就有的。而恰恰是这加上去的神来之笔,为这部影片加上了太多的光环与永恒的魅力。

人的一辈子,遭遇"海利",遭遇"典狱长"肯定是会有的。但是这种来自自己的心底,来自灵魂,来自爱的救赎又会有多少呢?从这个角度能讲,其实安迪是幸福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一部美国电影能引起这么多非美国这个国家,这个种族的人群的共鸣的原因之一吧。毕竟,有了情,人都是相通的……

也可能,每个人的一生,只是像安迪所喜欢的石头一样:每一颗都不尽相同,每一颗又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魅力,都是它自己。安迪救赎的不仅是二十年,而其实应该是一种心灵,一种灵魂,一种很难言明却又实实在在的永恒。压力与时间,给安迪的不仅不是枷锁,很大程度上,它们其实正是给了他一种不朽与辉煌。

原本,我是认为生命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没有什么会成为谁的唯一与永恒。但是我错了,我错了太离谱,也错的太天真。太多的事情,哪怕是用尽我们的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做好期间的一件。就像每一份感情……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篇3

"希望是人最美好的东西,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随。"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述的是两位主人公安迪和瑞德在监狱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赎自己和监狱里的人。这部电影最令人感动的是安迪对待自由和希望的坚持与向往,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对希望的信念。

安迪对自由和希望的追求是最令人赞赏的,对他来说即便只是片刻的心灵上的自由也是很珍贵的,为此他让狱友们喝上了本不可能喝到的冰啤酒;他坚持刻石头,即便进狱也没有抛弃自己的兴趣;为了重温音乐的美好,他不惜违反监狱的规则而被独自监禁2个星期;为了建立图书馆坚持每2个星期写一封信,6年不间断;为越狱,19年靠一根小小的铁锤挖除了一条地道。这一切,无一部体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安迪也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懂得利用一切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用他的智慧改变了监狱里的一切,同时也是很多人得到了心灵的救赎。

瑞德是此部电影另一重要人物,而电影正是以他的角度来讲述安迪的一切的。如果没有安迪的出现,也许瑞德会步上老布的后尘。然安迪不仅解救了自己,更是解救了瑞德以及监狱里的很多人。而瑞德的存在也是安迪最终越狱成功的重要媒介之一。瑞德和老布的例子也让我们认识到体制化的可怕,人一旦体制化了,那么一旦他离开了这个体制就会活不下去。

影片主要是要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放弃希望,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是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正如安迪一步一步用自己的行动来救赎着众人,同时也解救了自己,最终让自己生活在自由的世界里。

观看这部影片,我们学习到了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希望,只有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是能成功的。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影片主要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没有下手,巧合的是那晚有人枪杀了他妻子和她情人,他被指控谋杀,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瑞德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能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会赌谁将在第一夜哭泣。瑞德认为弱不禁风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两包烟。

长时间以来,安迪几乎不和任何人接触。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作为交换,和他共同工作的犯人每人得到了3瓶啤酒。喝着啤酒,瑞德猜测安迪只是借用这个空闲享受短暂的自由。

一次查房,典狱长拿过了安迪的圣经,却没有翻开便递还给他,并告诉他“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可是典狱长没想到,那“救赎之道”真的就在其中。随后,他被派去当监狱的图书馆管理员,为了争取图书馆的图书更新,他每周写一封信,为图书馆的扩大而努力着,六年后,他实现了愿望。之后,他开始帮助道貌岸然的典狱长洗黑钱。并且为监狱其他狱警处理其他事项所需文件。

一名小偷因盗窃入狱,巧合的是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兴奋的安迪找到了狱长,希望狱长能帮他翻案。虚伪的狱长表面上答应了安迪,暗中却用计杀死了告诉他这个事实真相的tommy(安迪在狱中的学生),因为他一方面不愿承认自己曾经的误判,另一方面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监狱帮他做帐。

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行动之前,他给瑞德留下了神秘的留言。

安迪通过努力成功“越狱”,他的越狱工具就是那本圣经里面的“救赎之道”,那把小小的石锤。他领走了帮典狱长洗的那些钱,并且将典狱长贪污与谋杀的证据寄给了报社,典狱长在案发后绝望自杀。

当瑞德获得假释后,他找到了安迪为他留下的礼物,并克服了假释后的心理危机,找到了安迪。两个朋友最终相遇。

中间也讲述了假释出狱后的老布因不适应社会而选择了自杀。电影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句台词:“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向我们阐述了在狱中对自由的渴望但出狱后有对自由的恐惧。

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它也许要曲折,也许要在黑暗里瑟瑟发抖,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换句话说,它给了自由甚至说是理想一个完整的定义。

电影告诉我们,自由可以依靠妥协来苟延残喘,却不能依靠妥协来取得自由。片中有这样一段,一个在狱中度过大半生的老管理员出狱后,由于多年的牢狱生活已经使他体制化,面对自由的人生突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信心,自杀在房间里,影片给了我们一个悖论:当自由突然而至的时候,它也许已经失去了光辉,因为没有了生活的支持,没有了生存意义的赋予,自由对于你来说,不过是另一座监狱

看完全集,我才开始懂得二十年并不一定是安迪需要在监狱里呆着的时间。以他向州议会申请图书馆资金的毅力,若是他用来辩解自己,或者说用来说明自己的无罪,他一定也能成功。但是没有,他没有这么做。一切的一切,在影片的最后才慢慢的开始明了:他是为了对妻子赎罪,一次他认为需要的,一场用尽他的青春与未来的对爱的救赎。

人的一辈子,遭遇“海利”,遭遇“典狱长”肯定是会有的。但是这种来自自己的心底,来自灵魂,来自爱的救赎又会有多少呢?从这个角度能讲,其实安迪是幸福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一部美国电影能引起这么多非美国这个国家,这个种族的人群的共鸣的原因之一吧。毕竟,有了情,人都是相通的......

也可能,每个人的一生,只是像安迪所喜欢的石头一样:每一颗都不尽相同,每一颗又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魅力,都是它自己。安迪救赎的不仅是二十年,而其实应该是一种心灵,一种灵魂,一种很难言明却又实实在在的永恒。压力与时间,给安迪的不仅不是枷锁,很大程度上,它们其实正是给了他一种不朽与辉煌。

原本,我是认为生命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没有什么会成为谁的唯一与永恒。但是我错了,我错了太离谱,也错的太天真。太多的事情,哪怕是用尽我们的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做好期间的一件。就像每一份感情......

电影的最后,当两个在囹圄之中呆了几十年的人拥抱到了一起,当他们还需要去思考“自由”的时候,这个时间点不知道我们是该为他们庆幸还是悲哀......

不管这电影还有什么伟大之处,也不管多少的影评家会如何从所谓的专家的角度如何去品评,我只想说,在这个时刻,我是愿意奉上一束玫瑰的,给安迪,给安迪的妻子,给有爱,能爱与被爱着的一切生命。用对待上帝的虔诚为他们由衷的喝彩。

有爱,有一切!

有爱,人人都是上帝!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肖申克的救赎》值得看两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电影如同时装,赶一个时髦,过上一把瘾,就永远过去了。但是确实有些电影是可以沉下来的,它将在这个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有些电影,给我们感官上的快感,让我们暂时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乐;有些电影,给我们人世间没有的奇景,满足我们白日间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赎》不同,它是一部感动我们心灵的电影。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实际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两个男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即"鲨堡监狱"。

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而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弃希望变

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但是在监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己,心中永远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

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

但是--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然的悲剧结局。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知道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美好了。回想一下这部影片,虽然讲了那么多残酷的事,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记忆。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阳光下畅饮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场面: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这时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位影迷。可是当我偶尔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尽管影片的大部分场景只是在灰色基调的监狱里,可是你却丝毫感觉不到压抑,看《肖申克的救赎》就像听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诉说。或许是因为当前我的情绪多少有些低沉的缘故吧,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剂困境中的强心针。

由于典狱长利用安迪的知识和才能为他洗钱,那个杀死他妻子的真正凶手的出现也未曾给安迪带来一丝光明,那个可怜的孩子在典狱长与他在狱墙外的一次谈话后而永远的消失(越狱假象),所以安迪注定是一辈子不能离开肖申克的。在我们看来安迪应该彻底绝望了,然而命运青睐有准备的人,一把藏在圣经里的岩石锤,一张挂在墙上足可以封住洞口的美女海报,再加上20年的时光(凿洞用了19年),终于给了安迪自由。相信上帝,更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自由,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不仅救了自己,救了好友瑞德,也拯救了黑暗的美国司法。

1、环境改变人!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体制化"。该片中被体制化的象征人物是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他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光阴。然而,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精神近乎崩溃,他竟要制造一起"杀人"事件,因为他已经离不开这座监狱,他要继续留在肖申克。

监狱使他们完全有时间被环境所征服,老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一旦脱离了原有的环境,一切失去了意义。他从内心深处依恋着那间剥夺了他的自由的监狱,所以在出狱后,完全迷茫了,他终于选择了自杀来寻求自己永远的宁静。

2、即便别人有错误,也要在自身找找原因

安迪的妻子背叛了他,难道都是妻子的错吗?安迪成功越狱后也不得不反思了自己,从某种程度讲,是他导演了这场悲剧,安迪不是直接的杀妻凶手,心理却背负着深深的愧疚,他先前在事业、后来在肖申克都是是成功者,然而他却是一个失败的婚姻经营者。

3、勿以貌取人。

安迪外表柔弱,以至于入狱第一夜劳瑞为他输掉了两包烟。当监狱上空飘着《费加罗的婚礼》的时候,所有犯人都惊呆了。最难忘是当狱友们在楼顶上喝着安迪用勇气和智慧换来的啤酒时,安迪倚着矮墙那一次难得的微笑,就如同刺破黑暗的一缕强光。这个世界终究是少数精英的世界。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篇4

《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1994年在美国上映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被冤枉的的囚犯靠着一把石锤挖了二十年的隧道,最终收获自由的故事。

影片主人公是一位银行家,名叫安迪,他发现自己的妻子有婚外情,本想用枪杀死两人但是最终没有下手,巧合的是,当天正好有另外一个罪犯杀了这两个人,于是安迪被指控为谋杀,被判无期徒刑,送入肖申克监狱度过余生。在肖申克,他遇到了另外一位主人公——瑞德,他能帮每一位狱友弄来他们想要的东西。安迪前前后后向他索要了许多东西,但是一开始的目的只不过是打发时间。偶尔一次机会,在他在墙上刻字的时候,一大块石块掉了下来,这使他萌生了越狱的念头,于是安迪就这样日积月累地在一张海报后面挖着自己的通向自由的道路;而有一天,他从另一位狱友得知自己的的确确是清白的,他去告诉典狱长,然而一直让他帮他洗黑钱的典狱长却把那位证人秘密的枪杀了,好让安迪一直帮他洗黑钱。于是,安迪忍无可忍了,他带着二十年来他一直积累着的证据,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从他的洞中——穿过500码地,通向了自由。

这部电影每个段落和每个段落之间都有叙述的顺序,并且大量的运用了插叙,使观赏者产生极大的兴趣,以及为片尾的真相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包括每个人的每一句台词,都对结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只是从死板的教科书式的方式来评价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给我影响最深的环节,便是安迪临近结尾时挖了二十年之久的通道亮相的时候,给人震撼,安迪从影片一开始就坚定的眼神,艰难地爬出自己的每一步,他甚至爬了连旁人接近都不想接近的下水管道,一直爬,一直爬,知道爬出管道,迎接暴风雨和闪电给他的洗礼……这是多么难得可贵的品质啊:一个人为了自由,可以忍辱负重20年之久,经历挫折无数,并且从来都不曾想过要放弃,正如安迪自己所说:“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不消逝。”对,支持他的就是希望,他那持之以恒的希望,对自由的渴望,以及想摆脱邪恶的这种品质,深深地触动到了我的内心。

有一段我没看懂,就是瑞德在监狱中呆了40年的第三次假释机会,假释官问他,他在这些年中是否改过自新;前两次他的回答都是自己已经如何如何改过自新了,不会再危害社会,都是些阿谀奉承的话,而最后一次,他说:“我无时无刻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内疚,这不是因为我在这里监狱,也不是讨好你们。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想对那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地面对过去。重新做人,骗人罢了,小子,别再浪费我的时间了,盖你的章吧,说实话,我不在乎。”这段话,我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认真品读了这段话的含义,但还是无法理解。相信结局大家也猜到了,他的假释被批准了,这使我有些疑惑。

对于那个典狱长,他可谓是最反派的角色了,他极其贪婪,不断地、无休止境地让安迪帮他洗黑钱,当他得知安迪是被冤枉而有可能离开肖申克时,他又残忍地杀害了那个狱友;而到了最后,安迪把证据寄到了报社,无数警车和记者蜂拥而至,他的选择是——吞枪自尽,这也许是最好的一个结局。

安迪不仅仅自己拥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他还试图让每一位狱友重新燃起对未来的希望,他坚持每周一信,后来发展到每周两信,给州议会写信,建议扩建监狱的图书馆,一开始还不怎么理睬他,到后来他们觉得不对头了,怎么这个小子越写越来劲了?烦都要烦死了,“只能”划拨资金扩建图书馆。狱友们有书读,有音乐听,是何等的享受!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长时间的画面展现,就是安迪冒着风险在广播室放音乐给在操场上的所有狱友听,那个场面是非常震撼的,所有的囚犯,不管是屋里的屋外的,甚至上厕所的都闻声侧耳仔仔细细的聆听,更不可思议的是,还有一部分保安都呆呆地凝望着喇叭,仿佛这辈子从来都没听过一样,霎时间,没有人发出一丝声音,就只有歌声余音绕梁。这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曾经怎样的蛰伏,怎样的失去生活,但千万不要放弃理想,放弃那份希望。只有充满希望,人生从而变得有意义,从而丰富多彩。

总结了这些,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可以对未来抱怨的呢?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吗?只要希望在我们心中,就没有什么不能征服的!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篇5

由于典狱长利用安迪的知识和才能为他洗钱,那个杀死他妻子的真正凶手的出现也未曾给安迪带来一丝光明,那个可怜的孩子在典狱长与他在狱墙外的一次谈话后而永远的消失(越狱假象),所以安迪注定是一辈子不能离开肖申克的。在我们看来安迪应该彻底绝望了,然而命运青睐有准备的人,一把藏在圣经里的岩石锤,一张挂在墙上足可以封住洞口的美女海报,再加上20年的时光(凿洞用了19年),终于给了安迪自由。相信上帝,更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自由,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不仅救了自己,救了好友瑞德,也拯救了黑暗的美国司法。

以下仅谈谈看《肖申克的救赎》的几点体会:

1、环境改变人!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体制化”。该片中被体制化的象征人物是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他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光阴。然而,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精神近乎崩溃,他竟要制造一起“杀人”事件,因为他已经离不开这座监狱,他要继续留在肖申克。

监狱使他们完全有时间被环境所征服,老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一旦脱离了原有的环境,一切失去了意义。他从内心深处依恋着那间剥夺了他的自由的监狱,所以在出狱后,完全迷茫了,他终于选择了自杀来寻求自己永远的宁静。

2、即便别人有错误,也要在自身找找原因

安迪的妻子背叛了他,难道都是妻子的错吗?安迪成功越狱后也不得不反思了自己,从某种程度讲,是他导演了这场悲剧,安迪不是直接的杀妻凶手,心理却背负着深深的愧疚,他先前在事业、后来在肖申克都是是成功者,然而他却是一个失败的婚姻经营者。

3、勿以貌取人。

安迪外表柔弱,以至于入狱第一夜劳瑞为他输掉了两包烟。当监狱上空飘着《费加罗的婚礼》的时候,所有犯人都惊呆了。最难忘是当狱友们在楼顶上喝着安迪用勇气和智慧换来的啤酒时,安迪倚着矮墙那一次难得的微笑,就如同刺破黑暗的一缕强光。这个世界终究是少数精英的世界。

就像片中那句脍炙人口的台词: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几十年里,人们只有承受,当绝大多数囚徒早已麻木,慢慢失去了对自由的渴望的时候,可在安迪的内心世界一直坚守者自己最初的信念,那就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偌大的肖申克,漫长的时光里,只有一个安迪改变了肖申克的世界。

4、不放弃,相信上帝更要相信自己

“希望是人最美好的东西,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随。”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篇6

贯穿《肖申克的救赎》的是三次救赎。第一次是男主角安迪帮监狱长逃税,为狱友赢得每人三瓶的奖励;第二次是安迪在狱警办公室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第三次是安迪为监狱建立了一个图书馆。安迪所做的这些事情不仅使自己在监狱中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还交到了朋友,并让狱友们得到了快乐。在肖申克监狱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安迪的所作所为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堆可以取暖的火,让他们的内心得到了一丝温暖。

安迪,因为检察官的轻率结案而入狱的倒霉蛋。安迪在刚入狱的一段时间一言不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被狱友一次次的欺负后他找到了在监狱中生存的法则,并为监狱的生活带来了一片生机。在得知真正的杀人凶手后,毅然从关押了自己的监狱逃跑。虽然安迪越狱了,但我依然要为他喝彩。因为他我懂得了人的生命可以如此的丰富多彩,就像瑞德说的:有些人你把他关在笼子里也遮不住他的光芒,他注定是属于外面的世界的。

布鲁克斯,一个在监狱里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老人。在获得假释后,因为“体制化”的影响选择了自杀。看到这里我在想:为什么他会这样的死去,我们能为那些刚走出监狱大门的人做些什么?我想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在你为别人付出后,你的生命价值也得到了实现。我想如果有一个人真心的去关心布鲁克斯,那么他也就不会选择自杀。

瑞德,是安迪在狱中的最好的朋友。他在监狱中的前三十年每次的假释机会都被拒绝了,在安迪走后他思想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并因此获得了假释。在假释后有着和布鲁克斯一样的感受,却因对安迪的承诺而活了下来,可以说是安迪改变了他的生活。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篇7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救赎;电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1994年被克·达拉帮特搬上银幕,这部影片被称为励志片的无冕之王,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片名可以让人们知道影片是围绕“救赎”这一核心展开,那什么是救赎呢?“救赎”是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其一直是很多文学、电影、美术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所要宣扬的主题。这一主题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讲述一位银行家安迪被误判为杀害妻子和情人的凶犯,而被关进肖申克监狱。但安迪在监狱中,仍未放弃信念及尊严,通过自己不断努力,成功进行了自我救赎、重获自由,并拯救了狱友帮助他们找回自我,影片鼓励了人们要积极为自我尊严奋斗,并心中要永存信念,经历漫长的黑夜必然会迎来美好的黎明。

一、“救赎”的起源与内涵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救赎”一词源于《圣经》“Zionshallberedeemedwithjudgment,andherconvertswithrighteousness.”(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救赎”是基督教基本的教义之一,其具有丰富的意义,主要是讲上帝的子民如果要想得到救赎就必须一直信仰和敬畏上帝,并要在现世中不断自省。基督教对美国人的价值观、伦理观、文化观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救赎”这一主题对人们的影响。另外,救赎还具有现实的意义,其是指人们只要心里充满希望,坚持自己的信念,就能够使得自己得到“救赎”。而现今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中,突出对信仰和自由的追求,从这一角度来看“救赎”主要是指人们要拥有什么样的信仰,怎么样利用这一信仰来打破外界对其的束缚。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文化的缺失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匮乏,使得一些人丧失了心中的信仰,如何对人类自我进行救赎,这灰暗的世界中人们挣扎着寻求答案,影片却给了人们一些启迪,“救赎”是尊严与信念、是自由与希望、是一场自由冲破监禁、希望战胜绝望的战争。

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被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开头描述了安迪被误判而蒙冤入狱的事情。银行家安迪原本有着幸福的生活,但妻子出轨使得他的感情世界轰然坍塌,突然又传来另一噩耗,妻子及其情人都被杀了,安迪成为主要嫌疑人。法官没有仔细调查,错判安迪终身监禁,将其关入了肖申克监狱。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可怕的人间炼狱,狱中大部分犯人都是替罪羔羊,这里不仅充斥着狱警的残暴冷酷、犯人们之间的相互欺压,还有精神上的摧残、被黑暗所吞噬。许多犯人都在这漫长的禁锢岁月里消磨时间,也使得其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对于刚进入肖申克监狱的安迪来说,其内心必然充满恐惧,犹如一只被关进笼子的鸟儿失去了在天空翱翔的自由,安迪必然会抗拒这一恐惧感,但他没有表现出来,瑞德和狱友们打赌安迪一定会哭,而安迪好像平静地接受了这样的命运。实际上安迪一直没有向命运屈服,肖申克监狱种种恶劣的情况影响了他,也磨砺了他的精神。安迪目睹了监狱里不同于外界的种种丑陋面孔,同性恋的侮辱,监狱长的凶残卑鄙,狱警的残暴蛮横。安迪曾反抗过也曾屈服过,经历这些之后监狱这一小环境给了安迪新的人生体验,而安迪心中的信念和希望从未放弃。肖申克监狱这一别样的学校不仅带给安迪压力,也默默救赎着安迪,使得安迪认识到越是深陷磨难之中,越要拥有希望和信仰,只有自己才能救赎自己。

三、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自我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监狱对安迪的救赎,使得其身陷囹圄,也不断为自我尊严而奋斗,其要展现最中心的内容就是安迪对自我的救赎。影片中安迪虽然沉默寡言,但却一直有着坚毅的目光和温暖的笑容。影片中描述了安迪入狱不久从瑞德那里买来了一个鹤嘴锄,开始计划他的越狱行动。影片借用瑞德的眼来展示出安迪平和的心态,影片有一个镜头展现了犯人们放风时,安迪犹如在自家后花园一样悠闲惬意,这样的心态在经过监狱生活磨砺之后,显得尤为可贵。安迪平静的表面下内心却存在着炽热的希望,面对如此绝境才能展现出优雅自信的笑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进行自我救赎的第一步是帮助狱警海利避税。安迪帮助海利将财产赠予妻子而免除缴税,并为狱友们赢得了啤酒。影片的画面展现了明媚的阳光下,大家坐在屋顶上悠闲地喝着啤酒,仿佛在自家屋顶上。此时,瑞德说出了安迪的心声,他认为安迪不是在讨好狱警,而是为了享受那短暂的自由。安迪巧用自己的智慧赢得了片刻自由,同时也赢得了友谊,这也是一种短暂的救赎。接着安迪又帮助监狱长做账洗黑钱,虽然安迪不情愿这样做,但是监狱长一手遮天,不屈服又能如何,他只有服从监狱长才能得到信任,才能实现对自我救赎及对他人救赎。随着肖申克监狱禁锢的时间逐渐流逝,安迪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并不断坚持自己的信仰,甚至向黑暗势力屈从,来一点一点为狱友们改善生活环境,一点一点打通自由之门。安迪一直为自己的希望努力,每晚都用小锤去挖人们认为不可能挖穿的墙壁,但他最终确实挖开了所有人包括监狱长和瑞德在内都不相信的墙壁,并爬行出散发着恶臭的下水道,摆脱了束缚,离开了肖申克监狱,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四、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他人”

影片中安迪不仅仅对自我进行救赎,还同时将自由的希望带给狱友,也在救赎着他人。安迪来肖申克监狱之前,监狱犯人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犯人们整日除了打架、变态就无所事事,恐惧、肮脏、荒谬编织了一个大网将人们束缚于其中,成为监狱长的廉价劳动力,监狱长用他残暴的手段泯灭了监狱中犯人的希望,使得监狱里的人成为一群行尸走肉。而安迪到来,他努力去冲破和改变这一现状,为狱友们带来新的希望。虽然安迪是以精神的方式来救赎狱友,但这已足够使得人们的心灵获得莫大的安慰。安迪帮助狱警,而使得狱友们生活环境有所改善,让狱友们可以在温暖的阳光下喝着啤酒,享受着片刻的惬意。安迪还为监狱图书馆做出了贡献,当安迪被监狱长分派做监狱图书馆的管理员之后,他为了给狱友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购置更多的图书,决定向州参议院申请拨款。这样,安迪坚持在六年里给参议员每周一封信,最终获得每年二百美元的资助和大量的旧书。但他仍继续努力为狱友们争取更多,之后他每周给参议员写两封信,最终资助金额变为五百美元一年。安迪努力改善着监狱的环境,使得狱友们受到知识的熏陶,这正是体现了安迪对他人的救赎,安迪深知要救赎一个人,必须要洗礼其贫瘠的精神,使得他们坚定自己的信仰,满怀希望生活着。同时,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银幕上展现出安迪在狱警办公室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一幕,成为经典的画面,使得无数观者感动。安迪在捐赠的图书里面发现了一张唱片,使得他非常惊喜,将大喇叭打开,使这死沉沉的监狱能够有一丝悠扬的旋律,给狱友们带来一些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闻声而来的监狱长要求安迪将其关闭,但他却置若罔闻,反而将声音开得更大,为此安迪被罚了一个月的禁闭,但他却丝毫不后悔自己的行为,而这片刻的自由享受,正是他用这美妙的声音来救赎着大家的内心世界,让狱友们明白监狱的高墙只能束缚他们的身体,却无法束缚其灵魂。安迪面对黑暗的世界,从没有放弃过希望,只要有那一刻他都努力救赎自己和救赎别人。

五、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现实意义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究竟哪一片段震撼了观者的内心?是安迪经历了19年的努力,爬过500码长的污水管道,最终冲破了监狱的束缚?还是安迪在监狱中不断积极努力为狱友争取改善监狱环境?笔者认为是整部电影的主题——救赎,影片通过一幕一幕的画面将这一主题逐渐渗入人们的内心。即使在安迪想通过法律手段使得自己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破灭之后,安迪虽然神思恍惚地回忆美好的过去,但这部好莱坞式的作品却给了观者一个美好的结局,安迪获得救赎,并救赎了狱友,严惩了监狱长等坏人。这部影片高度颂扬了积极向上的个人自救精神、对自由的积极追寻。影片主人公安迪通过“救赎”他的“上帝”——希望使得脱离困境,安迪一直朝着这一目标去努力,并不仅仅要救赎自我,还在这一过程中尽力去帮助他人,即便他身陷囹圄,也活得非常有价值。现今社会中,有许多类似于肖申克监狱一样的地方或事物,各种体制化不仅束缚了人们的行为,甚至束缚了人们的灵魂,使得人们从最初的反抗变为放弃或逃避。这是因为人们缺乏那个“救赎”自我的“上帝”——希望、自由等东西。正如安迪留给瑞德那封信中所写到: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既然你已经走到这儿了,就再走远一点吧。让我们心怀希望,不断地鞭策自己,去实现我们所有人的梦想!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围绕着一个救赎与被救赎的主题展开故事,描述了安迪执著追求自由,无论是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上,还是在被救赎或救赎他人的途中,他的内心中始终有不灭的希望在支撑着,也正因如此,安迪才能够历经19年挖通了那道600年不可能挖通的墙壁,重新获得了自由。我们可以从安迪身上看到一种与命运进行强烈斗争的精神,他是一个心灵得到解放的人,任何现实的枷锁都无法锁住他,他用自己的行动来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歌,并以此来唤醒周围人的灵魂。这对于我们芸芸众生更是如此,这部影片不只是一部单纯的欣赏作品,而是其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之中,现实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不自觉去扮演着肖申克监狱中的囚禁者,被一些事务或者情况所局限,一生不曾迈出冲破束缚的步伐。而人们也可以像安迪一样选择坚守内心的信念,进行自我救赎,并且再强大的体制也不能剥夺人们救赎的权利,因为救赎一直存于人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王佳,徐江涛,韩琳.一部关于希望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J].电影文学,2009(07).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篇8

[关键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人性;反思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不仅通过主人公安迪的经历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故事,还通过相应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强烈的人性光辉。这部电影一上映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其在表现形式上也突破了牢狱题材电影类型片的限制,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思想。影片所展现出来的人情冷暖和主人公对希望和自由的信仰与追求,都令人既感动又深受鼓舞,还使人有着相应的反思。时至今日,这部影片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撼和影响依然很大。本文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性主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反思。

一、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概述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依据史蒂芬・金的长篇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而成的。在这部电影作品中,主人公安迪为了能够获得自由而带着希望经历了19年的监狱生活,有着强烈的人性意识和现实意义。该电影用简单的画面和情节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和感动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银行家安迪,1947年,安迪的妻子和情人在幽会时被枪杀,安迪被指控为杀人凶手,经判决,他含冤入狱,被关押到了肖申克监狱。在监狱中,安迪受到了来自狱警和其他囚犯的辱骂,也引起了囚犯瑞德的注意,他们逐渐成为了好朋友。进入肖申克监狱的安迪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依然坚信希望和追求自由。

安迪不仅利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典狱长把他的贪污行为合理化以获得较为松懈的看管,还坚持不懈地给州政府写信,终于得到了在肖申克监狱办图书馆的批准。此外,安迪还通过瑞德从监狱外带进来一幅丽塔・海华丝的海报和一个鹤嘴锄,为自己的自由和希望凿开了一条隧道。当安迪遇到了能够为其洗白冤屈的汤米后,他希望通过公正的渠道来申诉,却遭到典狱长的坚决反对和扼杀。

自此,安迪看清楚了典狱长和以典狱长为代表的一些人的嘴脸,他不再把无谓的希望放在他们身上,而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确保和维护自己的自由。通过19年的努力,海报背后的隧道终于打通了。安迪最终逃了出来,并通过合理的渠道举报揭发了典狱长,使其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和下场。同时,安迪的行为也鼓舞了其他狱友,使他们对人生也充满了希望。瑞德获得了假释以后与安迪在墨西哥相遇。

这部影片中,残忍而又冷漠的肖申克监狱使人感到绝望和压抑,也使监狱中的囚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消磨掉了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而安迪的到来,给这个原本死气沉沉的监狱带来了一些改变。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善良正义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不仅让自己成功地获得了自由,也转变了其他狱友的想法,使其看到了生活的意义和希望。这也使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充满了人性色彩。

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体现出的人性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虽然没有炫酷的技术和光鲜亮丽的人物,但它通过简洁流畅的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对比将人性进行了充分而深刻的体现。影片不仅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为,还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等内容将人性主义充分地展现出来。安迪的自我救赎和对希望的坚定、对自由的追求,都充分彰显着人性的光芒。

(一)自我身体上的解救

救赎自己往往需要充分的自我认知、坚定理智的判断和经营。安迪在遭遇终身监禁的判刑后被关押在了肖申克监狱中。面对这样的境况,安迪没有表现出对人生和生活的绝望,也没有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他非常明确地告诉自己“别人不能救赎自己,那就必须自救……”于是,安迪开始通过自己的意志和行动展开了自我救赎。

安迪通过瑞德从外面带进来自己想要的物品:鹤嘴锄、《圣经》、石块、海报和绳子。他白天雕刻石块,给人造成相应的假象,晚上则用锤子在监狱的墙壁上开凿出一条通往外面的通道。安迪在肖申克监狱的生活并不是风平浪静的,他也遭受了相应的侮辱和委屈,如同性狱友的骚扰,监狱管理人员的打骂,甚至是唯一能证明自己清白的证人的死亡。但这些情况并没有让安迪退缩,反而让他更坚定自己救赎自己的道路。经历了19年的时间,安迪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获得了自由,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二)灵魂上的解救

相较于身体上的自由,灵魂上的自由对安迪和监狱的狱友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迪在将近20年的监狱生活里,从没有放弃对灵魂自由的不懈追求。他不但在监狱中始终保持着自己对自由的坚信和追求,还帮助其他狱友重新找回对自由的向往和憧憬,让他们能够对未来生活有更多的希望。

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通过阅读《圣经》和坚定自己的信念,让自己的灵魂一直处于自由之中。同时,安迪还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典狱长进行相应的服务,以此获得较为宽松的管束,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自由提供方便。此外,不论安迪用什么样的方式保证自己的灵魂自由,他都没有丧失自己善良的本质。他利用为典狱长帮忙的机会,将其贪污等证据都搜集到了一起,并在逃出监狱以后将其告发。安迪的坚持自我和对自由的信仰和追求,是其能够得到灵魂救赎的关键。

由于长期待在一个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环境中,监狱中所有犯人的生活作息都必须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还要忍受监狱管理人员的侮辱和打骂。这不仅会使一些犯人在此过程中逐渐丧失对自由的追求,反而会使其逐渐适应这样的生活,使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和度过监狱外的生活。布鲁克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长达50年时间的监狱生活,使他对监狱产生了依赖。相较于外面的生活,他更愿意生活在没有自由、没有人权的监狱中。这使得他在释放之后对正常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恐惧和排斥,还会依照监狱里的生活习惯进行相应的活动,如解小便之前请示别人。最终,他选择用死亡结束自己苦苦等到的自由生活。

安迪在监狱生涯中,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和狱友的灵魂自由做着相应的努力。在修理屋顶时,他通过给狱警洗钱谋划主意使在场的狱友获得了每人两瓶啤酒的待遇。安迪和他的狱友在品味啤酒的短暂时光中也感受到了相应的心灵自由。安迪为了能够使狱友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了解外面的世界,他用十年的时间向州政府写信,最终获得了在监狱中建立图书馆的准许。安迪帮助狱友识字、学习,给他们讲解知识。这不仅使狱友通过大量的书籍阅读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和相应的知识,也让他们在学习中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其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此外,安迪用一次被监禁的惩罚为狱友播放了《费加罗的婚礼》。音乐的美妙让狱友们忍不住停下手中的工作而认真聆听。这不仅使其获得了心灵上的享受,还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样,那些使狱友们逐渐走向失望的深渊的压制和束缚一下子烟消云散,灵魂上的自由不仅让其身心愉悦,还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了美好的期望和打算。

安迪冒着生命危险为自己和狱友争取着足够的自由,使自己和他人都看到获得救赎的可能性。正是安迪的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才使他能够忍受任何的挫折和屈辱,才使其自身获得灵魂自由的同时也使其他狱友得到相应的灵魂救赎。从这一点看来,安迪的所作所为都散发着强烈的人性光芒。电影中,瑞德说“有些鸟儿是不会被关住的……”安迪就是一只不会被关住的鸟,他的精神和心灵也从未被任何外在的制度和障碍所牵制,一直翱翔在自由的天空中。

(三)不灭而坚定的希望

“不管这个社会是多么黑暗与腐败,我们依然要对它虔诚而服从……只有内心不肯屈服,才能出现拯救世界的一点希望。”正是这种不灭的希望一直支撑着安迪追求自我解救的历程。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和希望,安迪对自由的追求可能会逐渐被吞噬,从而走上狱友们的老路。希望不仅是安迪自我解救道路上的航标,也成为该电影传达给观众的带有人性光芒的信念和思想。

安迪面对充满暴力、被人随意侮辱的肖申克监狱的环境和因为一个错误判决而不得不终身监禁的残酷现实,他没有失去对美好事物和美好人生的信仰,也没有放弃自我。安迪既平静地面对着自己的这些遭遇,也坚定着他生活的希望。正是有了这种希望,才使他在长达19年的监狱生涯中都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也使他有资格和有能力向他的室友传达这种希望。

安迪用小小的锄头凿洞的行为,帮助典狱长做假账的行为,都是为其逃离监狱和迎接新生活提供相应服务的,这也在无形之中给了安迪更多的希望和憧憬。同时,安迪向他的狱友们传递着自由生活的美好,使他们能够在监狱生活中重新找回对生活的信仰和希望,为自由的生活不断坚持和努力。其中,安迪为了帮助自己的好朋友瑞德能够在出狱之后重获新生,将一些东西埋在一个地方,这给瑞德出狱后的生活找到了一定的目标和希望,也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和融入更加自由的生活中去。

在监狱生涯中,安迪用自己对希望的信仰让自己在19年中从未间断对自由的信仰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也正是其能够获得自由而充满希望和色彩的生活的源泉和重要力量。这份对希望的坚持和信仰使安迪完成自我救赎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其狱友们的救赎,使其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动力和追求自由的信念。这也是安迪身上人性之光的重要体现。

(四)体制化的禁锢

所谓体制化,就是人的一种心理依赖,也可以说,体制化指的是一定体制下人内心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依赖,或者说是习惯。然而,体制化的结果并非习惯,而是一种心理依赖,就是心理上无法离开的一种感觉,情感并非习惯,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基础又是习惯。《肖申克的救赎》其实就是反映人类此种独特心理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在于,对于一个事物、人或者环境,最初你会讨厌它,但是时间久了,你会慢慢适应或者习惯它,甚至会从心理层面对该事物产生依赖感。一些学者将对体制的依赖与适应叫做体制化。《肖申克的救赎》最无法让人忍受的,是终日要面对暴虐的狱警、高墙大院以及监狱的黑暗,这就给重刑犯营造出一种彻底的绝望。然而,最为让人回味的一段台词,将监狱中服刑人员的另一面揭露出来,可以说是自我免疫机制的重要范例。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一个绝望者的最终结果有两种,其中一种为自杀,比如诗人;还有一种就是被体制化,由此可以看出,自杀者就是自我心理免疫能力较弱者,这也告诉观影者,我们自身拥有生理免疫机制,而且还拥有心理免疫机制。而这部电影中被体制化的典型代表就是老布鲁克斯,他是被判终身监禁的一名重刑犯,在监狱中待了50年,这位老年犯人为了可以继续留在监狱,试图伤害狱友。而另一位重刑犯瑞德说出布鲁克斯的深层感受:“布鲁克斯已经爱上了这监狱,布鲁克斯在这里生活了50年,此处是他唯一熟知的地方,他在这儿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而且不可缺少。但是在外面他仅仅是一个刚出狱的囚犯。监狱的围墙非常有趣,最初你会恨它们,慢慢地,你就会接受与适应它们。时间长了,你就会依赖它们,爱上它们。”这些犯人依赖着该体制,并迫使自己爱上该体制,而这也正是体制所需,换句话说,体制化就是日久生情。

三、结语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用鼓舞人心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人性中一些重要的东西:希望、自由和救赎。这部电影不仅使影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狱友获得了救赎,也给观众带来了很多的鼓舞和反思,使其从影片中看到主人公即使在生活中面对很多的困境和磨难,但其没有放弃希望,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从而实现了自我救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有着浓厚人性色彩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欧阳咏梅.解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性主题[J].电影文学,2013(16).

[2]左艳红.探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所体现的人性色彩[J].电影文学,2013(10).

[3]朱凯,刘剑.制度化与人性的反思――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解读[J].消费导刊,2008(10).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篇9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叙事;隐喻;蒙太奇;声画关系

“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死?”“希望是件好东西,没准儿是件最好的东西,而好东西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出自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安迪的口中。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们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珍惜的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体会到在人生艰苦的困境中,互相帮助和互相鼓励的友情。《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励志影片,无论从主题,到叙事结构,再到视听语言的运用,均完美地将故事与电影技巧巧妙融合,令人叹为观止。

多维创新的叙事结构

(一)叙述视角——旁白的运用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采用的是以第二主人公瑞德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因此,影片没有局限在“全知全能”型视角的运用上,时不时地将叙述视角交给瑞德,他的活动、思想、心理对影片主要情节的发展有着推动的作用。创作者运用了瑞德的主观感受进行全程描述,从而不受“全知全能”视角的限制,这样使得叙事更加灵活敏捷,更具有真实感。

在影片中,安迪的对白并不是很多,初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观众对安迪的第一印象和主观感受和瑞德一样,觉得安迪沉默神秘,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随着瑞德对安迪了解的深入,他所经历的、他所了解的安迪都充分显示在他的画外音中,从安迪刚入狱的沉默到安迪第一次在修葺房顶的时候为狱友赢得啤酒和获得短暂的自由开始,瑞德渐渐理解安迪确实有点不同,他的讲述无疑给画面添加了浓厚的感彩,含有个人的主观感情,但却让观众觉得真实,将观众所想也一起全部说出。随着安迪用自己的智慧为狱友换来安全和庇荫,帮助别人还保全了自己,观众对安迪建立起一种情感信任,连最初的怀疑也慢慢消失,因此最后安迪成功越狱,观众也为安迪重获自由的自我救赎之路欢呼雀跃激动不已。

(二)隐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影片并非从一而终地局限于瑞德的主观视角。例如安迪逃出监狱,典狱长发现海报背后的秘密以后,画面快速回放安迪是如何在这近二十年里策划逃狱的,对于瑞德来说,这是他不知道的一些额外的情节和信息,当然只能由影片中另一个叙述者来提供了,也就是影片中隐蔽的叙述者,是电影叙事最直接最常采用的叙述方式,和瑞德的叙述相比,它从更加客观的视角出发,不带有丝毫个人主观感彩,全凭观众自己去感知。独特的隐喻手法,使影片更具内涵和富有表现力,进一步升华了影片的主题。

影片的主题是希望与救赎。影片一开始就给了观众一个从监狱上空俯拍的全景镜头,高高的围墙,封闭式的空间。高墙这一镜头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安迪在趁狱警休息时给监狱所有的人播放音乐,这时高墙乃至整个监狱全貌再一次以俯拍镜头呈现,人显得渺小,暗示了人根本无法摆脱体制的束缚。再如在安迪被关禁闭两个月出来以后,和瑞德在高墙下面进行了他们在狱中的最后一次对话,在高墙的映衬下,人同样显得非常渺小,其实也暗示了无处不在的体制压抑,更可怕的是很多人甚至发展到对这种体制的严重依赖。

同样可借鉴的是影片中主人公用来自救的鹤嘴锤,鹤嘴锤在影片中的意义不仅仅是充当道具,它已成为主人公用来对抗监狱体制化、对抗丑陋分子的一种武器。它不仅仅是一种隐喻,当安迪成功逃出监狱,它甚至变成了一种胜利的象征,一种对自由的无限憧憬的信仰。

(三)双线叙事的平行蒙太奇手法

从叙述上来看影片选择了双线叙事手法。导演用的两条线,一条是安迪,另一条是瑞德。《肖申克的救赎》主角是安迪,但是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瑞德,那安迪的形象是不可能升华到那样的顶点的。他们在同一片天空下,被关押到同一所监狱,失去了自由。但是不同的是安迪一直坚定自己是含冤入狱,但基于自己亏欠妻子的爱与理解,他默默忍受着狱里的一切,直到惟一证明他清白之身的证据被典狱长毁掉的时刻,他发现了周遭的黑暗,于是终于决定踏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

导演在运用双线叙事时,通过一条线使得另外一条线更加圆满与丰富,通过对主线的润色和加工,影片所要表现的情感更加真实真诚,也就是说这两条线是相辅相成的。如今很多影片大部分采取多角度多线叙事,在影片的观赏中观众能通过多个更加宽阔的视角来了解整个故事,使得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更加丰满,剧情发展更加多元,影片中采取的双线叙事将注意力放在要表现的两条线上以及其他的小支线,所以戏剧的张力很强很足,可以让观众更好理解影片精髓,让观众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当然,这种叙事角度非常考量导演的艺术水平与技术手法,但一旦运用得当,将使得影片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经典好莱坞戏剧性叙事模式

《肖申克的救赎》严格遵守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结构,采用线性的叙事风格,以顺叙时间展开情节。以安迪的妻子和其情人被杀,安迪含冤入狱为故事开端,到安迪入狱后与瑞德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高潮分为两段:修屋顶时安迪帮助狱警逃税为狱友赢得一箱啤酒,赢取短暂的自由;安迪扩建图书馆到帮助狱友得到自赎,经历一系列对抗到安迪成功越狱出逃。结局即最后28分钟,利用闪回的剪辑技巧回顾如何越狱成功,接着顺叙典狱长诺顿的自杀以及瑞德出狱后和安迪在太平洋相遇。《肖申克的救赎》在庞大的叙事系统中突出了人物、情节和戏剧元素等因素,以复杂人生命运曲折的故事性传达出创作者赋予的审美意图和艺术构思。这种叙事模式符合了观众的观赏心理和审美情感需求。进一步,这种叙事模式将观众与电影剧情与氛围合二为一,引发了观众对自由与希望深刻隽永的深思。

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

(一)画面镜头的运用

影片刚刚开始便使用了几个闪回的镜头,将安迪回忆事发当日的情景与法庭庭审的过程交融在一起。审判过程的三个镜头从律师的追问不休;安迪的一句对白“不是的”;再到法官莽断给安迪定罪。仅仅三个画面,时间不多就将安迪的一生仓促审判,画面利用这种短小急促的镜头切换得当。

在肖申克监狱里,每个人都憧憬着高墙外的天空,影片多次出现监狱全景和高墙的镜头,影片从开始监狱上空俯拍的大全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封闭严密的空间。人群涌动,灰色囚服,灰暗的天空。镜头从墙外移到墙内,这种远景镜头的拍摄很好渲染了气氛,将故事背景阐述得一清二楚。

特写镜头与运动镜头一向是震撼观众最有利的武器。安迪、瑞德和其他狱友在工厂上面修葺屋顶,在安迪为伙伴赢取短暂的自由后,他们得到破例休息和喝啤酒的时间,镜头由一个人喝啤酒的近景拉至全景,呈现出狱友们盘膝坐在地上享受阳光享受自由地喝着冰凉的啤酒的美好场景,再利用移镜头将瑞德的所思所想慢慢表现出来,最后给了安迪一个固定的近景镜头,然后镜头慢慢推进,特写安迪的神情,就在这一刻,观众开始在心中塑造他的形象,就同瑞德的旁白一样,开始觉得安迪有点不同了,将观众带到情境中深思。阳光都像是融在他们的血液里,在他们身上形成一道道光晕,仿佛在净化人的心灵一般,画面适当地出现这般细腻雕刻的镜头,这种慢节奏的镜头使得观众易于接受,更加凸显了影片的主题——希望与自由。影片中大量使用移镜头,导演根据入镜事物的转换实现叙事上的推进,有效地推进剧情的顺利发展。影片结尾处海滩、小舟、海浪象征着安迪心中最美的希望,进一步揭示了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自由、希望与救赎。

(二)画面蒙太奇手法

从整体叙事结构来看影片采用的是连续蒙太奇手法。如前文所说,影片以瑞德的叙述视角讲述了安迪被冤指控入狱到成功逃离肖申克的整个过程,按事情的顺叙时间有逻辑、慢节奏地进行叙事。这种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模式使得这部影片具有既主观又客观的感彩。从影片局部上看导演运用了平行蒙太奇叙事,比如一边是安迪妻子与情人激情的镜头,配合着粗重的喘气声;一边是安迪喝着酒,而后下车将酒瓶打碎和装子弹刺耳的声音。既是平行蒙太奇又是对比蒙太奇,将安迪对妻子背叛的悲愤尽情地表现出来。紧接着第三条平行镜头便是安迪在法庭被律师控责,脸上的无奈尽显。在前两条平行线中穿插着控方律师的画外音,这不仅突出安迪当时如死灰般的心情,也表现出安迪百口莫辩的窘境。从影片细节上看,对比蒙太奇也运用得恰到好处,如老布和瑞德获得假释后在同样的房间居住,做同样的工作,有过同样的想法,认为自己不属于外面的世界,想再回到肖申克监狱,但两个人的结局却是迥然不同。深刻揭示了本片的主题之一——人无论身处怎样的窘境中都要心存希望,对美好自由的明天充满渴望。

(三)声音与画面关系举例分析

声画合一:当新一批囚犯入驻肖申克监狱时,画面出现典狱长和狱警是如何教诲新囚犯的情景,当一个囚犯问什么时候吃饭时,典狱长指示狱警上前殴打。画面中从下而上的仰拍镜头的拍摄衬托出了监狱压抑黯淡的气氛,而昏暗的灯光更让人有种无法摆脱的窒息感,让观者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主人公和囚犯的心理感受。典狱长的演说将人心推向了无尽的痛苦深渊,使观众不禁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

声画对立:画面是法庭与作案现场穿插,安迪无辜地站立着听法官的判决,这时画面的声音是法官对案件经过描述和将安迪定罪的声音,一步一步把主人公推向深渊。法官的声音越来越急迫越来越有力,这种穿插描绘的画面,逐步逼近的声音,有力掌握了画面和声音的节奏,使威严近乎静默的法庭场面有了动感,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同时也渲染了安迪绝望和无奈的心理,在第一时间抓住了观众的心理。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无论是视听语言的多样性还是蒙太奇技巧的运用上,抑或是影片的创新型叙事结构上,都无可挑剔地完成了对影片主题的表达和升华——希望、自由与救赎,人物的命运在导演的神奇手法下一波三折,在慢节奏的细腻叙事中表达出激烈的矛盾对比和强烈的情感,还是用影片中那句经典的台词作为本片主题的最完美表达:“希望是件好东西,没准儿是件最好的东西,而好东西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正因如此,《肖申克的救赎》足以成为一部让人敬畏、名耀世界影史的经典佳片。

[参考文献]

[1]刘洋风.救赎之路——论《权力和荣耀》[J].邢台学院学报,2011(02).

[2]刘继纯.以鲁迅为例看五四知识分子的电影态度[oL].http://.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20/747.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篇10

关键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安迪・杜弗瑞人文关怀

《肖申克的救赎》(theShawshankRedemption)改编自惊悚大师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缅因州的一个银行家安迪・杜弗瑞因被误判谋杀妻子及其情夫,被判两次终身监禁,送往缅因州的肖申克监狱。在长达19年的狱中生活中,从年纪轻轻到两鬓斑白,从无辜入狱受尽折磨和毒打,到运用自己的理财能力改变了狱中孤立无援的处境,结交了朋友,最后凭借着一张偌大的海报和一把仅仅被认为是可以雕琢小石子的鹤嘴锄而逃出了牢笼,获得自由之身,还帮助了狱中老友瑞德。该片深刻探讨了希望、自由、救赎和友谊等内容,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反思。

肖申克监狱中充斥着恶,犹如地狱。恶之一,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但在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当他得知安迪可以洗脱自己的罪名时,他不但不帮安迪,反而把可以为安迪洗清罪名的汤米给谋杀了,私欲的洪水冲垮了他的道德良知,监狱长职权的滥用扭曲了他的灵魂;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人命。他们是肖申克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恶之二,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肖申克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狂,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肖申克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恶之三,囚犯之间帮派林立,欺辱人单势孤的囚犯,例如影片中与安迪一同入狱的那名略显肥胖忍不住啜泣的囚犯,结果遭到狱警的毒打,最后在哀号中结束了生命。似乎世界上的黑暗罪恶都集中于此,没有休止,没有尽头。面对这种境遇.多数人会抱怨上天的不公,哀叹自己命运的悲惨,甚至会萌生离开人世的念头。对于一个生活优越蒙冤入狱的银行家来说,希望在哪里?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它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这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最震撼人心的台词之一,表达了安迪・杜弗瑞对自由的渴望。对自由的执著和狱友之间的善意――在狱中仅存的两种因素,是思想与现实的结合,使他坚持了下来,最终冲破禁锢,奔向自由。其中,狱友之间的关怀与友谊在他的狱中生活和越狱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导演通过影片向观众表达的人文关怀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瑞德是安迪狱友中的关键人物。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肖申克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肖申克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肖申克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肖申克,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肖申克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肖申克的规则以求自保,正如他的感叹:“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如果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那么他与安迪可能不会有任何交集,但在监狱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两人竟成为好友。从最初的购买鹤嘴锄到收集的石头,安迪住院回来收到的免费大幅海报,瑞德假释被拒后安迪所送的口琴,两人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和互相鼓励,逐渐认同彼此,成为挚友。最终一句狱中的普通对话:“瑞德,如果你有一天你出去了,帮我个忙。巴克斯顿附近有个大干草场,你知道巴克斯顿吗?……答应我,瑞德。如果你能出去,找到那个地方。在那堵石墙的墙基,你会发现有一块与缅因州任何干草场都不同的岩石。一块黑色的火山玻璃,下面埋着东西,我想让你把它取走。”这竟成了永远的誓言,让瑞德在企图再次犯罪重新获狱之前有所行动,获得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念与勇气,最终挽救了瑞德。影片结尾处,湛蓝的天空下是蔚蓝的广阔的大海,沙滩边一条破旧小船,两个老朋友终于在阳光明媚的海滨相逢,两人畅快的笑容真是让人无比羡慕,因为那笑容充满了渴望自由的人们内心的无限希冀。

(二)不仅仅是瑞德,其他的狱友也表现出人性温情的一面。安迪住院期间,众多狱友为他寻找合适的石头,希伍德还因为捡到误认为石头的马粪而受到大家善意的嘲笑。尽管对安迪的悲惨遭遇无能为力,善良的图书管理员布鲁斯还是尽可能地关心着安迪。活泼的汤米的到来使安迪多了一个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尽管只有短暂的一年)。安迪越狱后大家总是兴高采烈地谈起他:“我们这些熟悉他的人,经常地谈论他。无疑,有关他的话题,总会引起我们的笑声。”大家脸上带着酣畅淋漓的笑容,是为朋友得到自由的欣慰与自豪。这也印证了瑞德的话:“世上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羽毛太光辉了,当它飞走,你会由衷祝贺它获得自由,并且感到把他关起来是一种罪恶。”

(三)安迪竭尽所能帮助狱友,得到了伙伴们的认可和爱戴。他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典狱长和狱警们洗钱,从而为囚徒们争取到了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狱友们喝酒。于是“在早晨10点钟坐成一排,我们喝着冰凉的肖申克州立监狱有史以来最狠的狱卒请客的黑标啤酒。……我们坐着喝酒,身披阳光,感觉就像个自由的人,就像在为自己的房子涂房顶,仿佛我们是一切的主宰。至于安迪,他盘坐在荫影下小息,奇怪的笑容挂在脸上,看着我们喝着他的啤酒”。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他不顾遭禁闭的惩罚,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告诉你们,那声音激扬。比这个灰色地方里的任何人敢于梦想的都要遥远、高昂。就像鸟儿振翅飞进我们枯燥的牢笼将围墙释放……就在那一刻――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美到让人心痛的歌声让狱友与自己受到洗礼,感受高墙外的自由。数年坚持向州议员写信,终于迫使议会拨款改造图书馆,换来每年五百美元的费用,“你想不到安迪都会做些什么。他与图书俱乐部做交易、与慈善组织……他论磅购买廉价图书……”,“到肯尼迪遇刺的那一年,安迪已经把散发着松节油味的杂物室变成新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他辅导狱友学习,帮助他们取得高中文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一贯地坚持,特别是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韧的安迪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了众多狱友的信任和尊敬。他没有一刻不在构筑着自己的希望,还一直试图重新点燃狱友们的希望。当他眼看着周围的狱友对肖申克监狱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甚至于对于重获自由变得麻木的时候,他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唤醒他们沉睡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人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的画外音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希望留在肖申克监狱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在安迪自我救赎的同时,他所完成的又不仅仅是自我的救赎,还在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行为去唤醒狱友们沉睡的灵魂。

虽然最终只有安迪・杜弗瑞成功逃出了肖申克监狱,但是他留给狱友们的不仅仅是一个越狱神话,更多的是对自由的守候与坚持,以及对生活的希望。这部电影让人记忆犹新的有这样一段话:“希望是一件好东西,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这是安迪在狱中与狱友的对话,也是安迪与观众们的对话,它让无数人从中得到了温暖与前进的理由。导演用讲述英雄主义的手法来提倡人文关怀,给观众展示的正是这样一种朴素的人文关怀,是人性的互动。影片结尾处两个好友如约相遇,是这种人文关怀的体现与升华。

参考文献:

[1]王辉际.让我们学会忘记――评《肖申克的救赎》[J].当代人,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