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纺织行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5:51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篇1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营运资金管理;产业链

一、凯瑞德基本情况简介

凯瑞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德州棉纺织厂,始建于1958年,于2000年6月12日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成功在深交所发行上市,是一家集纺纱、染纱、织造、制品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棉纺织企业。2015年公司总资产8.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93%,营业收入637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1.02%,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68.1%,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因出售部分纺织资产,订单大幅减少,导致利润减少。

二、凯瑞德营运资金周转绩效分析

(一)凯瑞德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分析

根据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对凯瑞德2014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调查结果,得到2014年凯瑞德及纺织、服装、皮毛行业平均营运资金周转期指标,具体如表1、表2所示:

凯瑞德2014年除应收账款周转期外各要素管理绩效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尤其是应付账款周转期远远高于行业平均值,较长的应付账款使得现金周转期变为负值,与行业平均值差111天。从渠道及要素两个角度分析我们发现采购渠道应付账款的管理为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大特色。

(二)凯瑞德营运资金周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各要素周转期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即存货、应收账款管理绩效先改善后下降,应付账款管理绩效先降低后改善,三要素周转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4年各要素周转情况有变,应付账款管理绩效改善,存货、应收账款管理绩效降低,应提醒管理层关注变化。对比三要素周转期大小我们发现,应付账款周转期高于存货周转期,存货周转期高于应付账款周转期。2014年以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现金周转期行业排名下滑。

三、凯瑞德营运资金管理特色总结

(一)合理控制原材料成本

凯瑞德采购渠道周转期的行业领先得益于其原材料优势。根据凯瑞德2014年半年度报告摘要,公司具有稳定棉花原料供应客户和渠道,能够满足中高档纺织品对品质的要求;同时公司利用自身进出口自营权和棉花配额进口原料,有效规避了国内外原料价差不断拉大的风险,降低原料成本。并且该企业注重供应商管理,从而大大降低了采购渠道周转期。

(二)提升装备质量和生产效率

凯瑞德公司生产渠道周转期的行业领先得益于公司主要装备优势。凯瑞德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该公司本年度通过资产置换,淘汰了部分落后设备,关键的纺织设备如自动络筒机、浆纱机、喷气织机等均采用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等国的先进装备,公司整体装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织机全部实现了无梭化改造,并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大提花、小提花织物生产基地。技术优势可以提高纺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长期来看降低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周转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凯瑞德营销渠道绩效的提升得益于其主产品开发优势。公司年报显示,公司奉行“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研发中心和制样中心,确立了大提花高档床品、色织服装面料、休闲面料等主导产品优势,从花形设计、工艺配置、织样成功率、染纱、织造加工、产品档次上,在同业间具备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促进了凯瑞德营销效率。

(四)构建完善产业链

凯瑞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离不开企业构建的以纺织为主的完整产业链。一方面,作为公司主业的纺织生产不断健全完善,形成了从原料经营、纺纱、织布到床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另一方面,企业在做强主业的同时,置入煤炭等能源业务,使公司多元化经营,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使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核心资产盈利能力得到增强。完整的产业链条可以降低成本,产业链中各个节点的顺利无缝衔接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从而实现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总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竹泉.“重新认识营业活动和营运资金”[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年第4期.

[2]王竹泉,孙莹,张先敏,杜媛,王秀华.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13[J].会计研究,2014,12:72-78+96.

[3]曹玉珊.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3,08:109-120.

[4]孙莹,王竹泉,张先敏,杜瑞,程六兵.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14[J].会计研究,2015,12:67-73+97.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篇2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的纺织服装业,因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成为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产业之一。这迫切要求加快创新步伐,而税收政策在鼓励自主创新方面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当前对此的研究多是面向所有企业提出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霍文刚,2007),针对纺织服装业研究的文章较少。本文正是立足于我国受到危机影响最为严重、急待转型的纺织服装业,从税收政策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促进该行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一直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自主创新水平却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主品牌缺乏。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纺织业的出口产品中,98%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加工,只有2%的产品是属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自有品牌。二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偏低。2007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纺织服装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42%,大大低于国际标准。三是创新性人才缺乏。据统计,创新型人才在我国纺织业企业中仅占2%,在服装业企业中仅为1%,远不能满足纺织服装业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税收原因

1、生产型增值税阻碍了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1994年税制改革时,我国实行了生产型增值税,对企业固定资产买价中的税额,在购入时不允许一次全部扣除,而是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逐期扣除每期提取折旧额中所包含的税金。生产型增值税加重了企业机器设备购置成本,抑制了纺织服装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积极性,阻碍了该行业开展自主创新。

2、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研发投入和职工培训的税收优惠力度不足。尽管我国于2006年取消了只有达到10%研发增量方可加计扣除的限制规定,对所有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企业在研发费用上均给予一定比例的加计扣除,然而对于每年研发费用的增加部分仍缺乏的税收优惠。再者,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对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的部分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以后年度结转扣除。但是2.5%的扣除限额,会使企业对职工教育经费的投入保持在该数额的临界水平,制约了纺织服装业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加大职工教育培训投入。

二、对现有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的效应分析

针对我国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水平较低的现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这里就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以及企业所得税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调整进行效应分析,得出现有税收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增值税调整对促进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的效应分析

1、增值税转型的效应分析。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在纺织服装业引进先进机器设备、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的关键时期,允许购置当期一次全部抵除购进机器设备中所含的税款,对纺织服装业的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将会有所帮助。

本文以2008-2009年一季度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例,分析增值税转型对纺织服装业设备更新的影响。固定资产还包括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但经济危机下,企业对房屋建筑物投资占比很少,因此纺织服装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能够较好地说明增值税转型对该行业设备更新的影响。

2008年初至2009年一季度,纺织服装业城镇投资占制造业比重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经济危机给纺织服装业带来的影响比其他制造业更加严重,这是造成2008年比重不断下滑的原因之一。此外,一些企业为了享受当期进项税额全部抵扣的税收优惠,将部分本打算在2008年底投资的项目推迟至2009年上半年,最终导致2008年四季度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制造业的比重只有2.73%,达到2008年最低水平,服装业占比也只有1.84%,处于全年较低水平(见图1)。

排除以上影响因素,可以看到,增值税的改革对促进纺织服装业的设备更新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2009年一季度纺织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75亿元,服装业投资146.30亿元,分别占制造业投资总额3.18%、1.92%,与2008年四季度相比分别小幅上升了0.45%和0.08%。纺织服装业占制造业城镇固定资产的比重从4.57%上升到5.11%,上升幅度更加明显。可见增值税的转型对纺织服装业的设备更新改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提高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率的效应分析。2008年8月,我国将部分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同年11月,出口退税率再次上调1个百分点。2009年2月份颁布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4%提高至15%。同年4月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5%再次提高到16%。至此,我国已经连续4次上调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退税率。

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出口纺织服装18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增幅较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和6月份分别出现负增长。为此,8月、11月国家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共计3个百分点。但受到国际环境恶化因素影响,8-11月纺织服装业出口额逐月下滑,分别为185.9亿美元、180.3亿美元、167.5亿美元、154.3亿美元。仅12月份出口额有所放大,当月出口160.6亿美元,同比增加10.1%,环比增加4.1%(见图2)。

然而受到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以及春节长假开工率较低等因素影响,2009年1-5月,纺织服装业累计出口588.5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其中2月份降幅尤为明显,出口额仅为66.7亿美元,同比环比大幅下降35.1%和55.8%,创2006年2月以来的月度新低。仅3月份由于服装拉动实现出口121.6亿美元,同比环比双增长。而根据海关最新数据,5月份纺织服装业出口123.1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14.7%,环比下降1.4%。至此2009年2月和4月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并未起到理想的效果。

可以看出,上调出口退税率的效果仅在部分月份有所显现,但是国际环境不断恶化,自主品牌发展落后等原因都在深层次上制约纺织服装业的振兴。而试图单纯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难以真正解决问题。

(二)企业所得税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促进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的效应分析

2006年我国取消原先加计扣除的限制,明确企业凡符合规定的研究开发费用实行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2008年对研发费用是否能够资本化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本文通过比较2006年政策调整前后两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R&D)人员与经费投入、专利申请量的变化,分析该项调整对我国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从研究开发人员的变化来看,2004-2007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我国纺织服装业R&D总人数分别为2.3万、3.1万、2.4万、2.5万,占总的制造业比重略有下降,分别为4.0%、4.6%、3.9%、3.2%。可见,政策调整对我国纺织服装业R&D人员投入的影响并不大。

从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来看,2004-2007年,纺织服装业R&D经费投入分别为30.7亿元、37.5亿元、43.1亿元和53.1亿元,政策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2007年,R&D经费投入比上年增加23.2%,增幅较2006年提高8.3%。但纺织服装业R&D经费投入占制造业比重仍然较低,分别为3.4%、3.2%、2.7%、2.6%。可见尽管纺织服装业的研发经费投入绝对量上有所增加,但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却有所下降。

从专利申请量来看,自2004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专利申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004-2006年,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专利申请数分别为968件、1784件、2323件,2007年激增至5209件,较2006年增长了124.2%,是2004年的5.4倍,其中发明专利450件,是2004年的2.72倍。从相对数来看,2004-2007年纺织服装业专利申请数占制造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4%、3.3%、3.5%、5.6%。政策效果十分明显。

总的来说,2006年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调整,对加大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研发投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在专利申请方面。但是在促进研发人员投入上效果有限,促进纺织服装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还要与其他税收政策协调配合。

三、促进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鼓励纺织服装业企业加大研发费用的增量投资

鉴于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调整对促进纺织服装业R&D经费投入和专利申请的积极作用,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法国等国经验,对企业每年研究开发费用的增量部分给予进一步的税收优惠,如美国对于企业每年技术开发新增投入的30-50%准予抵扣企业所得税;法国税法规定,研发投资比上年增加的企业,增加额50%可以从当年应纳企业所得额中扣除,最高限额为200万欧元。我国可以在现有加计扣除的基础之上,对于研发费用增加部分的30-50%准予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从而鼓励纺织服装业企业将创新项目收益再投资于研究开发。

(二)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加大职工教育培训支出

对于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和培训支出,建议取消准予扣除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的限制,允许纺织服装业企业当年全部扣除,同时借鉴oeCD国家的经验,考虑对每年职工教育培训支出给予一定比例的加计扣除,如奥地利对于企业职工教育和培训支出,允许在当期全部抵扣的基础上,加计20%扣除。从而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加大职工的教育培训投入。

(三)其他方面

台湾地区在促进专利转让方面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如规定个人将取得的专利权提供或出售予“境内”公司使用的,其所得的权利金或收入,50%免予计入综合所得税课税。与此相比,我国现行所得税中鼓励个人转让专利的税收激励稍显不足,可以借鉴台湾做法,对于个人转让专利权所获收入的50%直接免于计入个人所得税。这样既鼓励了个人的创新发明向企业转移,也扩宽了纺织服装业企业研发创新的来源。

参考文献:

1、于洁.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及对策[J].纺织科学研究,2007(4).

2、warda,J.taxtreatmentofBusinessinvestmentinintellectualasset:aninternationalComparison[Z].Stiworkingpaper,2006(4).

3、李文.台湾地区促进产业升级的税收政策特点[J].涉外税务,2009(2).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Swot;数据采集平台

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或个人现实情况的方法。这种分析法具有分析直观、使用简单等优点,所以国际上经常使用这种分析法来分析一个组织体系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所处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从而科学制定发展的整体战略。

当前,高职院校评估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采集平台”)中涵盖了反映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主要信息。我们只要按照Swot分析法对数据采集平台定期采集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就能形成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的科学评价,从而指导我们对下一步的工作作出科学的部署。笔者以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进行Swot分析,从而得到指导学院整改和发展的思路,具体分析如下。

一、进行常态化的数据采集平台建设

首先,学院高度重视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工作,全体动员,成立数据平台建设管理机构。由于数据采集平台中的数据几乎涵盖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主要信息,几乎涉及所有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因此学院建立了科学的数据采集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的责任人。其次,学院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坚持“谁产生、谁填报”的原则。当然,在教师填报之前,学校还要做好相关部门规范专业代码、课程代码和教工号等标准化工作。教务处、组织人事处给出准确编码,这样每位教师才能够准确地填报个人的实际状况。再次,学院要制定采集制度,建立常态化的数据采集平台,定期采集数据。一般情况下,学院每季度采集一次数据,然后将一年4次采集的数据汇总制成动态的分析图表,对相应的9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这一系列制度保障和合理的填报方案可以保障学院采集到的所有数据真实、准确。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使用Swot分析法准确客观地评价学院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

二、使用Swot分析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我们对学院一年度采集到的4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学院优势、劣势数据上的依据,然后在整体上把Swot分为内部环境分析(Sw)和外部环境分析(ot),着眼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以学院数据采集平台采集的专业建设一级指标数据为例,进行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学院构建了以现代纺织技术、染整技术、服装设计、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等主干专业为轴线的完整专业链,专业覆盖面广,基本形成以纺织服装为特色,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艺术、经、管、工并存的专业体系。遵循“突出优势、适应需求、形成特色”的原则,学院结合办学条件对专业进行了调整和改造。目前,通过建设8个重点专业辐射带动若干个相关专业建设,已经形成多个以服务纺织服装产业链为主的专业群。

劣势(weaknesses):学院电子信息和制造类专业规模小、报考率低,与纺织服装类专业形成鲜明对比,显现了专业发展不均衡。

机会(opportunities):按照广东省纺织行业的规划发展战略,未来每年需要补充的纺织服装类专业人才超过5000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02年和2004年先后两批推出的69个产业集群试点单位中,广东共有4个基地市、15个特色城(镇),占总数的27.54%。2004年,广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中提到要优先培养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就包含纺织服装类专业人才。另外,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提出的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自动控制水平的要求对学院专业建设也是一个机会。

威胁(threats):广东省内其他院校开办服装、纺织类专业以及广东省纺织产业发展受到出口影响会间接影响到学院特色专业建设。

三、通过Swot分析法找到解决途径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篇4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钻石模型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广东的服装纺织业在规模上和技术上在我国都具有领先优势,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工业生产基地、集散市场中心和出口中心。近年来,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该行业面临着来自国内长三角地区优越的地理人文环境的竞争以及东南亚国家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另外,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广东纺织服装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客观评价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运用“钻石模型”的理论框架,分析广东纺织服装业的需求条件、生产要素、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与结构、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机会等主要影响因素,对金融危机后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标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相关研究

产业国际竞争力体现为不同区域(或不同国家)不同产业的各自相对竞争优势,即比较优势。所以,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属地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它的一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总和(裴长洪、王磊,2002)。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1990)提出了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钻石模型主要以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以及竞争对手的表现作为分析框架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作为辅助分析的参数。

伯拉萨(Balassa,1965)提出用显性比较优势(RCa)来评价国际竞争力,认为一国某种商品的比较优势可以用该产品的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以及世界该类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例来衡量,是具有较高经济学分析价值的国际竞争力测度指标,反映了该类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竞争优势所形成的实际结果。狄昂照(1992,第146~147页)采用欧洲货币基金组织指标分析方法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就亚太地区15个国家(地区)的情形,重点研究和比较国际国家竞争力的大小。金碚(1997)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角度对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构建包括3个层次、8个指标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对影响一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邹薇(1999)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研究中国和亚洲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问题,通过对比较优势的分析,认为在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产业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处于竞争优势,而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处于劣势。周星等(2000)提出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资产x产业竞争力过程的论点,从产业素质、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的环境制度因素及产业国际化程度和能力等4个方面建立了一套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评价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于纺织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李洋(Young-aLee,2002)通过对密执安州的服装和纺织企业的调查研究,认为企业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产品开发、企业组织和管理、技术发展和创新、国内和国外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等6个方面。徐贤权(1996)采用一种国际上广泛用来测量比较优势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测算我国主要工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李创、王丽萍、任荣明(2005)基于线性模型探讨了差异化与竞争力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成功实施差异化战略应注意的问题。金志豪(2008)采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各种深层次决定因素,主要运用2005年和2007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定量分析;周颖(2007)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新钻石模型”。曾涛(2009)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广东省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侧重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的分析。

已有文献对广东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但对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相应变化缺乏讨论。本文运用1995~2009年的相关数据,采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广东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选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比较,明确广东纺织服装业在金融,危机后所处的国际地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钻石模型”模式下广东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1 生产要素

劳动力方面: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到60%。从劳动成本看,虽然我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2007年与2002年相比上涨11.8%,比2004年成本提高23%,但是比起多数发达国家仍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是受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的初级产品进入一个成本上升的周期。从而也推动我国企业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美国weRneR国际咨询研究所的2008年国际纺织业上游(纺和织)每小时美元工资的统计表显示了全球大部分国家2008年普遍提高了纺织劳工的工资。与2007年相比,中国内陆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增长了162%,沿海地区增长121%。而其他国家增长最快的捷克共和国仅为56%。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在逐步下降,尤其是与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相比。

原材料方面:2009年3月份以来,我国棉花价格开始快速回升,全年涨幅高达35%,并与国际棉价差距不断加大。同时,受棉花大规模收储、进口配额不足及棉企囤积惜售等因素影响,国内出现高等级棉供应紧张的现象。与此同时,印度、巴基斯坦等主要竞争市场的棉价均低于我国,在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近两年来,我国煤炭价格上涨60%,工业用电、蒸汽、运输费用和水的价格也有不同幅度的攀升,使企业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

知识资源、资本资源方面:纺织服装行业的专业人才至少需要三方面能力的整合:首先要有丰富的纺织服装生产知识,其次要精通采购、营销,最后还应该有能够熟练运用电脑的能力。目前这种人才在我省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非常缺乏。2005年底广东省统计局选取477家有一定代表性的民营企业

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每百名员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15.3人,从地域分布看,每百名员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珠江三角洲地区多达22.2人,其次是粤西为13.2人,最低的是粤东地区只有10人(资料来源于广东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第一号)公报)。另一方面,2008年广东省纺织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只有0.84亿元,在全省442.35亿元总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中仅占0.05%。

2 需求条件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品的消费量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纺织品服装最大的潜力市场在农村。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城镇居民每年衣着支出在1,000元以上,农村却不到200元,基本上只相当于城镇的1/5左右。因此,我国纺织品服装消费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农村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城镇化建设也将促进消费增长。国家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更加关注民生和消费,纺织品服装市场将大有可为。

金融风暴导致了世界市场的低迷,仅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市场的角度讲,最直接影响是发达国家居民衣着类消费增速的大幅减缓甚至负增长,使行业出口市场出现明显的萎缩趋势。海关总署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在2008年之前平均每月的增速基本在20%左右,而在2008年之后,纺织品出口主要呈下降趋势。2009年1~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670.24亿美元,同比下降9.8%。2007年广东省以服装出口为主的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高达423.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72%,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但在2008年,受外贸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和全球金融海啸等多重因素影响,2008年出口纺织服装341.3亿美元,同比下降18.7%。出口量大幅下降。2009年,广东省出口纺织服装309.9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0.2%。

3 相关及支持产业分析

广东服装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拥有26个服装特色产业集群,集群外部规模效应和内部规模效应增强了集群的活力。这些集群具有较周到的地方政府服务和日渐完善的第三产业配套,并与港澳市场结合紧密。即使如此,广东省纺织产业集群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产品缺乏创新与差异化能力;集群区产品质量缺乏保证体系;产业集群基本上在地方行政区划框架中发展,集群之间配套性不强;家族式的管理体制束缚了企业发展,间接影响了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4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目前广东省纺织服装企业有3万多家,包涵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中小民营企业是主体。一般都是原来从事“三来一补”家庭作坊生产或服装批发业务,积累原始资本和经验后,自主创业,为国外贴牌加工赚取利润。所以,这些企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家族式管理,企业的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家族式管理的弊端逐渐暴露,阻碍了企业的战略发展。

由于广东的纺织服装企业大量从事的是贴牌生产,随着竞争的加剧,利润空间渐渐缩小。自主名牌产品的稀缺是一直广东纺织服装产业“软肋”,在竞争中处于追赶和从属地位,品牌建设远远落后于浙江宁波、温州等地。

5 其他因素:政府与机会

中央和广东省各级政府一直提供的优惠政策为广东纺织业的兴旺发达义工了良好的基础。在经济危机波及纺织服装业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扶持相关行业,与企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9年2月5曰联合《关于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从2009年2月1日起,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2009年4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再次提高到16%。通过这些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的扶持措施,可以提升其出口竞争力。

另一方面,广东的纺织服装业也面临着新的机会。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应用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建立低碳的生产与生活模式,被提到了日益重要的地位。而我国的服装纺织业的基本格局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据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的数据,我国纺织行业全过程能耗大致为4.84吨标煤/吨纤维,传统化纤纺织行业综合能耗高达11,138.6千瓦时/吨,比全世界平均能耗高2~3倍,是日本高8倍。按照目前的污染水平,我国纺织行业的能耗、水耗等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达1倍以上,一方面说明我们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我们节能减排的空间所在。因此,对于广东的服装纺织业来说,节能减排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如果能够改进生产方式,发展低碳服装,将更加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健康的发展。

四、衡量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指数分析

在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都是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一国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份额的比例,反映了该类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竞争优势所形成的实际结果。一般认为,RCa指数大于2.5表示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介于1.25~2.25之间表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介于0.8~1.25之间表示具有中等竞争力;小于0.8表示国际竞争力较弱。

从表1可知,印度的RCa指数在各国中是最高的,而且从1995年起印度的RCa指数一直高于中国。中国的各年RCa指数均大于2.5,表明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的RCa指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年均降低3%,与印度的差距从1995年的0.35逐渐拉大到2004年的1.15,竞争力优势已受到一定的冲击,竞争压力日趋激烈。意大利和韩国的RCa指数介于1.25~2.25之间,表明两国的纺织服装业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意大利的纺织服装业是以品牌经营和设计为核心,是世界服装发展潮流的领导者。而韩国通过参加各种展览会、时装表演等手段,带动了高附加值的oBm出口;同时韩国服装产业逐步向海外转移oem生产基地,形成“设计、管理、市场乃至品牌在国内,生产在海外”的新的加工贸易形态,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贸易竞争力指数tC计算的是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波动的影响。tC大于0表示产业处于竞争优势,tC约接近1则竞争力越大。由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统计数据可知:2002~2004年广东纺织服装业的tC在0.3~0.5之间平稳上升,处于竞争优势。2005年后tC指数

有明显增长,2006年以后各年的tC指数均超过0.5,说明广东纺织服装业正从竞争优势状态进入强竞争力时代。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取消后,中国对欧盟、美国等地出口纺织品服装的配额制约因素消失,在全球纺织品市场的所占份额进一步扩大,广东纺织服装不再需要香港、澳门作为中转港,面临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我们得到:广东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目前正在上升,与国际国内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差距逐渐拉大,但仍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即人力资本等非常短缺;受金融危机影响纺织品服装国际需求下降;进一步开拓内需市场,将成为广东省纺织行业持续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产业集群的发展比较突出,但集群内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同时,通过RCa指数和tC指数的定量分析,我们看到中国的纺织服装业仍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自1998年以来中国的RCa指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与印度的差距逐渐拉大,竞争力优势已受到一定的冲击。2005年后tC指数有明显增长,广东纺织服装业从竞争优势状态进入强竞争力时代。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 改善要素条件,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

广东纺织服装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从高级要素的获得和培育着手。政府要调整思路,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来吸纳人才,促进人才的流入,同时关注职业教育,投入更多的资源培养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产业工人和具有创新能力高级技术人才。

2 内外兼修,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融合会更加紧密,我们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消费需求。一方面,大力发掘国内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力,同时又要运用多种途径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构建新型产业集群系统,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要提升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不仅要产业结构升级,更要形成有序的产业架构和聚集特色。要通过自主知识产权、国际性销售网络等途径,有重点地建立和发展企业品牌与集群品牌。集群品牌与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 纺织服装 国际竞争力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并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该结论通常具有一定的决策性。从整体上看,Swot分析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广东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广东纺织服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广东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S)

1.充足的劳动力。纺织服装的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程序,在发达国家生产成本相对高昂。而中国农村劳动力富余,且大量南下广东,使得广东地区吸纳了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因此广东纺织服装生产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广东现在的劳动力成本是1.08美元元/小时。仅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的1/20。韩国的1/3,从而使得广东纺织服装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为其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同时,从劳动力素质来看,我国劳动力素质虽然与欧美相差较大,尤其是在高端纺织产品上,但相对于亚非拉的大部分低成本国家来说却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广东纺织服装业在对纺织技术人才的培训投入上也是居于我国前列的,劳动力素质优势比较明显。

2.良好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环境。广东近年来建立了许多公共服务平台,如西樵纺织创新中心、开平纺织服装创新中心、虎门服装创新中心等,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在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五邑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下。广东纺织业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广东溢达、广东丰凯机械等企业还成立了自己的工程研发中心,为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外,从广东2008年的数据来看。占4成比重的出口贸易总量虽然下滑18.7%,但纺织服装仍然增长了16.4%,这说明企业的市场调节能力比较强,行业发展正呈现出外贸和内销的互补,形成了消化不利影响因素的系统环境。近两年启动的品牌战略、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活动成效显著。为广东树立了良好的产业形象。

(二)劣势(w)

1.低层加工贸易,高层创新缺乏。广东纺织服装企业设计力量薄弱,研发投入少,产品功能和质量创新、技术创新、时尚创新等相对滞后,缺乏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培训机制,行政引导力度不大,质量监督和知识产权保障措施不具体,因此服装产品附加值优势不明显,并且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缺乏可持续的盈利空间。

2.出口品牌实力弱,盈利能力不强。广东虽然有不少国内著名的服装品牌,化纤和牛仔产品的生产能力巨大,在佛山西樵形成了著名的服装面料生产基地,在广州的新塘和均安以及中山形成了极具规模的牛仔服装生产销售基地,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强劲,但长期以来在出口中却是以oem生产为主,主要为国外的一些进口商和零售商贴牌生产,在经营模式上是一种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有人估算过。一件产品的利润40%归零售商。40%归品牌所有者,10%归贸易商,最后10%归生产商。由于绝大多数的纺织品与服装企业是以贴牌生产为主,所以产品利润率非常之低。

3.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产品质量问题是广东也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一大障碍。2006年6月。广东省工商局共抽查了广州、深圳、汕头、佛山、东莞、潮州6市22家商场、超市、个体户销售的儿童服装商品91批次,剔除纯标签不合格的商品外,内在质量合格率仅为50.6%。不合格产品不仅含有偶氮染料、甲醛等致癌物质,pH值、耐唾液、色牢度等方面也有很多问题,安全性能令人担忧。尽管这里提及的只是儿童服装,但却反映了广东纺织服装业产品质量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广东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机遇与威胁

(一)机遏(o)

1.配额的取消。今年开始。中国出口至美国的纺织品与服装也一样不再会有配额限制,对中国这个世界上纺织品与服装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而对广东的纺织品与服装企业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借此良机,让企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出口退税率上调。2009年4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这是今年以来我国第二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也是自去年下半年针对外需回落重启上调出口退税政策以来的第六次调整,这对广东出口企业来说是最实惠的利好。与上次调整相比,虽然此次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只上调了1个百分点,但针对纺织品这种利润极其微薄的企业来说,哪怕1%,对很多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这可能会挽救很多对外依存程度很高的广东中小企业。

3.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国家纺织品消费需求将转向中低端,这将为物美价廉的广东家纺产品带来更大机遇。有调查显示,中国家用纺织品的产量和消费量约占本国纺织产业总量的二成三左右,而日本和美国的这一比例则达到三分之一,这表明中国家纺市场还有很大的放大空间。此外,中国家装消费达到3000亿元,且这一数字仍以每年三成的比例增长,其中二成五的家装消费开支是用于家用纺织品消费的。

(二)威胁(t)

1.人民币升值。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7.78,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环比升值6.78%。2月份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5.38。较1月份环比升值2.57%。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绿色贸易壁垒。由于我国对纺织品服装的毒理检测和环保污染保护检测鉴定起步晚,技术落后,一直以来,对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重视不够。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步伐加快,绿色纤维、无毒染色、无污染染整工艺、无水染色、喷射印花等染整新技术正在迅速发展,走向成熟。新一轮“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新的制约因素。

3.其它发展中国家成为潜在竞争者。目前,我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周边亚洲国家。我国现在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远远高于其他亚洲国家,数据显示,孟加拉国劳动力成本是0.22美元/小时,柬埔寨是0.33美元/小时,越南是0.38美元/小时,印度是0.51美元/小时,而我国是1.08美元/小时。现阶段劳动力成本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三、广东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竞争的策略

(一)推进产业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

由于缺乏自身的原创设计以及市场推广力,广东的纺织服装业几乎没能形成国际上知名的品牌。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由于牢牢掌握着全球价值链中的战略性环节,如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形成了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与主导,在讨价还价中处于强势地位,从中获得了丰厚的附加价值。我国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装配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这就要求广东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要积极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一般可以遵循从oem向oDm、oBm方式的产业升级路径,逐步改变oem的加工贸易方式,向自主设计和创建自有品牌的方向发展,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广东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要注重在品牌建设营销渠道拓展新产品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转移和吸收,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向高附加值的战略环节转移。

(二)企业可以“走出去”投资、生产和经营

广东纺织服装企业应重视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投资的战略意义。服装企业“走出去”投资设厂,不仅可以带动广东省内纺织、面料等上游产品的出口,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还可以有效回避贸易摩擦。

(三)加强与跨国零售集团和品牌集团的全面合作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篇6

一、我国纺织业同tpp参与国之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

中国是个纺织品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本文在分析中按照HS2002编码对纺织品服装类产品进行界定,其中纺织原料类对应的是HS50-55章,日用和工用纺织品是HS56-60章,服装及附件是HS61-63章。图1是中国对tpp12个参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额。

从出口额来看,中国对tpp12个参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额基本呈现逐年增长态势,除却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2008年到2009年增长幅度急剧下降甚至为负值外,大多数年份出口增长率都保持在20%。在对具体参与国的出口中,我国对tpp创始的四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规模是很小的,加起来还不及美国的八分之一,美国、日本分别占据了第一、第二市场,每年出口份额占出口到参与国贸易总额的70%以上。

虽说中国对tpp参与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是逐年增长的,但这种增长是否是因为中国纺织品行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所致?且tpp参与国谈判正密切进行中,一旦达成具体协议,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将剧增,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纺织品服装在12国市场中的竞争力,所以分析中国纺织品服装对tpp12国的竞争力变化是有现实意义的。

二、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tpp参与国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在众多测算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中,本文选取以下几个指标来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在tpp12国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情况。

(一)市场占有率情况

其中,Xcj表示中国j类产品对tpp12国的出口额;mtj表示tpp12国市场上j类产品的进口总额。

从表1中可看出,中国纺织品服装在tpp12国市场中的占有率是逐年上升的,截至2011年比重达到44.95%之高。其中纺织原料类、日用和公用纺织品的市场占有率增长较大,年均增幅为18.43%和22.01%,而服装及附件类年均增幅只有9.3%,中国纺织原料类、日用和公用纺织品同tpp12国的贸易日益增多,纺织品服装总的市场占有率的增大主要由这两者拉动。以上说明了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市场份额方面存在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情况

从表2可看出,在2002年至2011年间,中国对tpp12国纺织原料类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值,但逐年接近0,说明这类纺织品同对手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产业内贸易的趋势。日用和工用类纺织品其指数大于0并逐年增大,这类纺织品在对手国市场存在较强的贸易竞争力。而服装及附件类纺织品的贸易竞争力最强,数值都超过了0.9,但它在十年间却毫无增长,近几年甚至呈下降趋势。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从表3可看出,中国对tpp12国纺织品服装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全部大于1.25,说明相比世界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就增幅而言总体处于下降的趋势,特别是日用和工用纺织品类,从2002年的5.3降到了2011年的1.83,说明中国在该类产品的比较优势有所下降;而纺织原料类比较优势有所增强,说明在与世界水平相比竞争力还是逐年增大的;服装及附件类指数虽然逐年下降,但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综合上述三个指标,中国纺织品服装在tpp12国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是由于我国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利用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样我国的出口成本远远低于世界主要竞争对手,加上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制的取消,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导致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从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看,纺织原料类与对手国相比竞争力较弱,但此类产品产业内贸易趋势增强,但同世界相比,此类产品的竞争力却是在增强的,所以在对手国市场上的份额是逐年递增的;日用和工用纺织品与对手国相比竞争力逐渐增强,这也解释了市场份额逐年增加的原因,但其同世界水平而言竞争力却是在减弱;而服装及附件类与对手国相比竞争力非常强,但其在对手国的市场份额增长非常缓慢,这是由于此类产品竞争力同世界水平相比呈现出疲态,逐年减弱。

从对这三个指标的分析中可看出,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竞争力增强的部分还是处于产业链下游,技术含量低。在以后的国际局势别是tpp最终谈判成功后,成员国中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国,如越南,有纺织品原材料大国,如澳大利亚、墨西哥,在同tpp成员国贸易中,我国会逐渐失去这些优势。

三、tpp将影响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篇7

关键词:驰名商标;纺织服装业;对策分析

一、苏州市纺织服装业发展概况

纺织服装业分布呈明显的产业集聚地状态,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以及环渤海湾地区中的39个地区。到2011年年底,我国纺织服装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团,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82.41万人,工业总产值13538.12亿,同比增长29.61%;纺织布和纱的产量分别为2870.17万吨和814.14亿米,同比增长分别为5.6%和1.8%;出货值达到1432.38亿元,同比增长为18.3%。虽然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尤其是出口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但是纺织服装业仍然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前景无论对自身,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都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苏州市作为全国经济的排头兵,其纺织服装业在总体上也有相当不错的表现。在2011年,苏州市纺织服装业从业人员为103302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0.3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纺织服装业的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2.90%,明显高于总体平均水平的10.21%;出货值为574.74亿,与2010年相比较增长了近3.6倍。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外贸易壁垒的限制,苏州市纺织服装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都较2010年有所下降,但仍然在所有行业中均排名第二。

二、苏州市纺织服装业驰名商标发展现状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在1999年申请到苏州市纺织服装行业第一个驰名商标“波司登”,这同时也是苏州市最早一批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此后每年,苏州市纺织服装业驰名商标数以平均的速度保持增长。在苏州市政府于2009年颁布《关于实施商标战略、建设品牌强市的实施意见》(苏府[2009]177号)文件,并提出“品牌强市”的口号之后,苏州市纺织服装业的驰名商标数出现了大幅的增长,到2013年纺织服装业的总驰名商标数为20个,占到所有行业驰名商标总数的26.7%。(具体数据见图1)

自从苏州市政府提出“品牌强市”的口号之后,苏州市纺织服装业的驰名商标数量大幅增加,而这些企业在取得驰名商标之后出现了实质性的大跨越发展,主要体现在销售收入、出口额、总资产以及利润4个方面。(详见最后附表)就以波司登为例,波司登在1999年以及2007年分别取得“波司登”和“雪中飞”两个驰名商标之后,其发展都到达了高峰。截止2012年6月,波司登的销售收入增长了14.9倍,出口额翻了1.8倍,总资产为刚开始的3.1倍,利润更是增加了8倍。

三、苏州市纺织服装业品牌存在的问题

1.品牌国际竞争力不够强大

这里主要从国际市场占有率(mS)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两个维度来分析苏州市纺织服装业的品牌国际竞争力。

国际市场占有率(mS)又称为出口市场占有率,mS值越高表明其国际竞争力越强。通过对苏州市纺织服装出口数据的收集和计算得出如下结果。(见表1)

通过表1的数据发现,苏州市的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与周边一些城市相比处于领先的地位,并且占到了江苏省的22.3%、全国的5.93%。总的来讲,苏州市的纺织服装国际市场占有率形势良好,但是优势并不特别明显。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或服务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产品或服务所占份额的比率。RCa的值大于1,则表明该国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若RCa的值小于1,则该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如果RCa的值接近1,则表明无所谓优、劣势。RCa是目前为止衡量一国产品或服务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通过对苏州市纺织服装进出口数据的收集和计算得出如下结果。(见表2)

通过表2的数据发现,苏州市的RCa值严重小于常州及宁波,甚至连中国的平均RCa值都未达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州市的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其实是“大而不强”,国际竞争力还迫切有待加强。苏州市纺织服装业共有19个驰名商标企业,这些企业中95%以上都使用的自主品牌进行生产,并且在江苏省内甚至是国内都是领先者,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只有恒力、梦兰、盛虹和桑罗占据着不错的地位,其他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些都表明,苏州市的纺织服装业品牌国际竞争力还有待加强。

2.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还有待提升

截止2012年年底,苏州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共413家,国家驰名商标共20家,但更多的是那些规模小、资金少的中小企业。从国际价值链分工的格局来看,苏州市的这些服装企业大多处于整个价值链分工的底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其往往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点,他们对上、下游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弱。在苏州市的20家驰名商标企业中有近35%的企业是以生产纤维、呢绒等为核心产品,这些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利润空间比较小,而且产品的同质性很严重,所以很难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篇8

纺织服装是必需消费品,纺织服装板块具有较高的投资安全边际,呈现明显的防御性走势。今年前三季度,沪深300指数下跌13.69%,纺织服装板块下跌11.85%,其中纺织制造板块下跌11.54%,服装家纺板块下跌12.16%。纺织服装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1.84个百分点。

下半年以来纺织服装行业在通胀高企和产品提价的背景下,销售增速放缓,量价背离趋势显现,但由于2011年秋冬和2012年春夏订货会数据良好,品牌服装类公司具备较强的品牌和渠道优势,成本转嫁能力强,随着秋冬销售旺季的到来和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四季度乃至全年业绩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目前,纺织服装行业估值水平在23倍左右。从溢价率来看,纺织服装行业相对于沪深300溢价率仍处高位,达105%,大幅高于历史均值。目前,行业整体内需和出口增长速度都略有放缓,但是全年预计仍可维持平稳增长。原料价格的回落,有利于降低行业整体成本压力,提升行业整体盈利空间。

在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水平升级的背景下,长期看好品牌服饰业。第四季度是传统销售旺季,品牌服饰涨价幅度在20%以上,同时从各品牌的秋冬订货会情况来看,2011年下半年品牌服饰公司业绩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确定性强。我们推荐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子行业,如户外行业、家纺行业、童装行业。这些子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品牌化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外延扩张带来业绩的快速增长,相比其他处于发展后期阶段的子行业成长空间更大。

本期入选的2只纺织品和服饰行业股票安全星级分别是一个三星级、一个二星级,本周我们选择其中的三星级股票鹿港科技(601599)进行点评。

鹿港科技(601599)

静观募投项目进展

鹿港科技是国内针织纱线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各类针织毛纺纱线以及高档精纺呢绒面料的生产与销售,主导产品为“鹿港牌”精纺纱线、半精纺纱以及呢绒面料。公司所在行业处于产业链中游位置,受上游原料端和下游成衣厂商的双重议价压力,但公司拥有品牌、渠道、技术三大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17.66%,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4.41亿元,同比增长19.41%。今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增加17.43%、20.74%,基本与销售收入增速保持一致,而财务费用略减5.06%。从销售收入、费用控制情况来看,公司经营态势良好,再加上其子公司仍享受所得税减半的优惠政策(今年为最后一年),今年累计约30%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基本符合预期。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篇9

[关键词]纺织服装进入英国

中国加入wto后,中英贸易是两国关系中最为广阔的合作项目。英国有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非常先进,商业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英国又是欧盟中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之一。英国市场统计显示,市场年销售规模在300亿~310亿英镑。2002年英国成衣销售增长约3.4%。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1]。而且英国的经济以私有企业为主体,而制造业仅占五分之一,近年来英国纺织服装业发展速度减缓,而进口则逐年递增。因此,与英国在纺织品服装方面发展稳固长久合作关系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大有好处。

一、英国纺织服装市场现状分析

1.英国国内纺织业概况

纺织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减少劳动成本,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将该行业的生产向劳动力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转移或转产,国内多为100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倒闭,致使国内纺织业就业人数减少。到20世界末基本上只保留了一些国内的名优产品,这些大企业如:伟业拉成衣(CoatSViYeLLa)、考托尔兹纺织(CoURtaULDSteXtiLeS)、达威森国际(DawSoninteRnationaL)。现在英国已经由一个纺织品服装生产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2.英国纺织服装市场需求

英国人平时喜欢穿的整整齐齐,西装革履,周末才换上休闲服装。所以英国人大多数时间里穿得是正装,名牌高档服装(如aUStinReeD,JaeGeR,epiSoDe,BURBeRY等)仍有广阔市场,同时也可以看出英国人对服装品质要求很高。英国地处岛国,常年多雨水,所以新产品(如涂层防雨服装)仍有广阔市场,休闲服也很受欢迎。低档服装主要靠进口,这正是我国服装出口的强项。从纺织产业看,英国毛料质量较好,销量较大,生产毛料的工厂效益也比较好;但用于生产中低档服装的布料(棉坯布或涤纶布)需求较大。

3.纺织服装产品进口状况

进口对英国的织服装工业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为制造业输送原材料;第二,为加工业提供成品。国外进口服装约占英国服装市场的54%,英国主要进口服装有:套衫、t恤衫、各种裤子、女外衣、衬衫和滑雪服等;纺织品有:棉线、棉布、地毯、天然纤维、针织布料、化学长丝等。进口量增加较多的有:女内衣(166.4%)、套头衫(25.1%)、针织布(34.3%)、地毯(12.6%)。英国很受欢迎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二、走进英国市场的对策研究

英国经济发展对外有很高依赖性,所以特别重视和倡导一个完全自由的贸易体系。虽然对外贸易法规,采取欧盟共同政策,但是总体上英国政府对企业从欧盟以外国家进口或者出口无限制,这为顺利进行国际贸易创立了良好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英国国内有广阔的纺织服装市场,而且英国政府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市场环境,那么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如何走出去?将是我国服装企业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笔者针对制约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因素以及对英国的民族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顺利进入英国市场提出一些对策:

1.提高产品的品质

英国人很注重产品的品质,所以对于服装产品品质要求也很高。我国的纺织服装业以劳动密集为特征,多年来在国际纺织服装舞台上,中国主要扮演着加工者的角色。所以我国企业一定要注重服装产品的质量,因为英国人对于低档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严格。在英国高档品牌服装很受欢迎,而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很多,但是都是贴牌,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我们的企业要努力打造自己得品牌,争取做到世界级品牌。

2.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加入wto后,中英合作更加密切,而且英政府也为外国企业在国内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所以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在提高质量和创立自己品牌的基础上,到英国建立我们中国品牌的专卖店。只有创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才不会一次次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人。同时力争进入英国纺织服装销售主营渠道,与英国较大的商业集团,进口商建立联系,通过主营渠道在英国分销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

3.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纺织服装业以数量增长模式已经不可行了,已没有竞争力。要求企业结构优化,结构要调整,向高附加值方向努力。并且英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现在成为了英国的再生行业,重视商展与科研开发相结合,努力学习并掌握经营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品质控制技术,都是我国值得借鉴的。另一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就是拓展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因为服装行业的核心不再是制造业,欧美很多国家把它更多的变成了服务行业,真正的缝合和制造加工过程,在整个纺织服装价格成本的比例越来越低。

4.了解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190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时至今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英国标准体系是世界上最为古老和健全的标准体系。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Standardinstitution)为全球首家发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BS5750的机构。但是纵观2005年欧盟贸易磨擦可知技术贸易壁垒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又一大障碍。因此学习英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标准体系。

服装纺织行业分析篇10

【关键词】配额制度纺织品贸易贸易摩擦对策措施

abstract:First,accordingtothesituationofthecancellationofQuotasystem,theamountoftextiletradehasgreatlyincreased.textileindustrygetsmuchbetterdevelopment.meanwhile,therelieproblemsinmanyareassuchaspoorsufficiencyininternationaltradeenvironment,deficiencyoftheenterprisesthemselvesandsufferingfrequenttradefriction,etc.thispapertriestodisclosethecurrentdevelopmentstatusoftextileindustryofChinafromcomparativeadvantageandChangesininternationaltradepatterns.aswellas,thispapertriestoconstructatheoreticalplatformtostudytextiletradeinChinabyabsorbingthemainstreamviewofinternationaltradeoftextileintheoreticalfield.theprimarycoverageofthispaperisthecurrentdevelopmentoftextileofChina,theexist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againstthem.whiledescribingthecurrentdevelopmentstatusoftextileofChinafromproductlifecyclemodel,makeacorrelationanalysisforthestatusquo,pointouttheexistingproblems,supportedwithinterrelateddataandtheories.theprominentproblemintextiletradeistradefriction.attheend,maketargetedsuggestionsfromgovernment,industryassociationandenterprisesthreeways.asthetimeof21centurygoesbytheimportanceofthetextileindustryofChinaisstrengthening.

Keywords:Quotasystem,textiletrade,tradefriction,thepoliciesandmeasures

1.中国纺织品贸易现状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以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呈现出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正日益成为一个纺织大国。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纺织品贸易顺差每年都在200亿美元以上,2004年达到了782亿美元,超过该年度全国贸易顺差总额320亿美元的总值(如图1)。在产品结构上,由于以往的贸易限制集中于服装等制成品,取消配额后,服装及纺织制成品进口增长快于纺织原料,制成品在全部进口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进口结构以化纤制品、纺织制成品为主。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盟15国、美国、口本、香港和俄罗斯市场,2007年对这五大市场出口991.35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57.9%,集中对美欧市场的大量出口,容易与美欧引起贸易摩擦,过分依赖少数几个出口市场,容易形成买方垄断,一旦发生贸易冲突,其谈判筹码和周旋余地不足。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而低价销售是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直接原因。根据出口扩张性增长理论,如果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且处于不断增长中,那么我国生产纺织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能力会提高更快。纺织品是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有次出现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出口扩张型增长”。而我国是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其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量的增加会造成国际纺织品市场供给的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增加会造成纺织品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

在图2中,新的纺织品国际相对价格曲线(tot’)比原来的(tot)斜率要小。大国的消费只能沿着新的国际相对价格曲线(tot’)作选择,在均衡点C2'上,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U2')虽然高于增长前的U1,但比贸易条件不变下的U2要低。贸易条件的恶化对于出口国经济福利水平也是具有负面影响。

2.中国纺织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2.1新产品研发能力弱,国际营销能力低

纺织服装行业将向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功能差异化、安全环保型方向发展,而一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污染高和威胁人体健康的大路货产品将被逐步淘汰。我国在产品设计与品牌建设方面,与国外企业差距很大。我国企业普遍追求短期效益,从事大量的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或简单模仿、复制国外产品,导致纺织服装产业长期处十粗放经营状态,出口贸易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中低档产品的出口数量大,利润微薄,研发能力弱。另外,我国企业开发国外市场的能力不强,营销水平不高。绝大部分出口企业都主要依赖国外的中间商出口,未真正融入纺织服装的国际营销链。在国际纺织服装产业链中,中国制造商只获取了l0%的利润,90%的利润被国外品牌商、中间商、批发零售商赚取。中低档、无特色、无品牌的纺织服装大量出口,并在短期内快速激增,将引起进口国的抵制和其他出口竞争国的恐慌,从而导致与进口国及其他出口国的贸易摩擦。

2.2容易产生贸易摩擦

虽然2005年1月1日,废止了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但美欧又对中国出口纺织品进行设限,贸易摩擦不断出现,2005年中外纺织贸易摩擦事件有许多。究其原因,主要有3种:一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由于美国已逐渐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无力维持它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2008年以来经济萧条,各国开始想要振兴本国经济,而在国际贸易中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国内产业;二是贸易本身包含着经济性因素和政治性因素,政治家一方面要为谋求本国利益长袖善舞,另一方面要赢得竞选的胜利,也必须屈从于某些特殊经济集团;三是我国的纺织产品市场过剩,纺织企业非合作博弈。中国出口纺织品相似程度高,替代性强,供给缺乏弹性,企业为了获取订单竞相压价,给当地纺织企业以反倾销的口舌。同时,出口纺织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也多受到国外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限制。我国目前已批准的19744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只有8621项,采标率不足44%。可见,我国在技术标准、质量控制、检验及检疫和认证等方面的落后,也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屡屡得手的原因之一。纺织品出口企业战略不清晰,缺乏行业合作。

3.对策

3.1纺织品贸易协会方面

改善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针对中国纺织品容易产生贸易摩擦,规范出口经营秩序,促使企业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避免因国内外市场的大幅波动而使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从根本上遏制低价出口的恶性竞争行为,减少贸易摩擦。

建立纺织业检测机制。针对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我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面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政策、反倾销政策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种种不利,逐步建立起纺织服装的监测系统,对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及时,帮助我国纺织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确定发展方向。

制定纺织品进出口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外贸敏感度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纺织品贸易企业方面

目前,中国对外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出口量大而利润薄、产品结构不合理,易引起贸易摩擦。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加大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更新、改造技术装备,为技术创新、产品创特色奠定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带动特色产品开发,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拓展产品的多样化功能,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口益多样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并尽量拉长产业链,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和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及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力,尽量加大加工程度高的服装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减少纺织原料、坯布、普通面料等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研发能力。最后大力开发功能型、环保型产品出口。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在抗静电防辐射、防火阻燃、抗菌防霉、抗紫外线、环保无污染等产品的开发上着力,扩大功能型、环保型的出口,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层次的激烈竞争。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合力“走出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的纺织原材料成本、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也在较快地上涨,低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明显下降。加之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威胁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提升,也都会给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带来较大影响。我国要以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为龙头,联合各类优势企业组成“联合舰队”配套“走出去”。组建跨国企业集团到更有资源、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投资兴办产业、营销链配套企业,提高海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经营能力和配套能力,从而减少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三是立足长远利益,理性、依法经营。一些企业以自身的短期利益为重,缺乏长远观念和全局观念,不自觉执行环保法和劳动保护法,以牺牲公共环境安全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代价,靠以量取胜在国际市场上低价销售产品,甚至发现有国外贸易摩擦的苗头后,仍然突击大量低价出口,导致大量贸易摩擦的发生,最终受损的是所有出口企业。正常的出口秩序既要有政府的监管、行业组织的协调,最终要靠所有出口企业的自觉行动。因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要牢固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依法经营,共同维护正常的出口秩序。要学习和掌握wto规则,在进口国对我国纺织服装非法设限时能运用wto规则积极参与应诉,维护我国产业的合法权益。

3.3政府和社会的应对之策

当前我国纺织品贸易还将面临各种贸易摩擦和新的挑战,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政府做好相应服务工作。积极引导纺织业抓紧提高纺织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堵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并加强对纺织企业遵守国家劳动、环保和安全生产等有关法规的监督管理;认真审核纺织服装业经营出口贸易的必要条件、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以提高纺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营对外贸易的技术业务水平;完善与纺织品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应加快修订一个与市场化进程同步发展、为政府加快向行业商协会放权,使后者在开展各项工作中有法可依的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引导产业集群的改进。纺织产业集群在给地区经济带来效益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是集群内部纺织产品的结构不合理;二是集群内部产品同质化、产业差异化程度低等现象严重。而建立在产品同质化上的价格战,很容易脱离良性发展的轨道,而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之中。因此,综观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一个“柠檬市场”,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是无法避免和解决的。要纠正导致市场失灵或低效率的单个企业或个人的欺诈行为,提高其预期风险成本,就必须有效制造和传播“正确的市场信息”;利用纺织业在全国乃至亚洲的龙头地位,制定纺织业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若纺织业在市场能达到占近1/3的份额,则即充分为纺织业集群制定整个纺织行业的各种生产标准和市场规范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整个产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可有效地避免“柠檬市场”的产生。

总之,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要统筹规划、多方配合、协调一致,共同遵守和运用wto规则,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主动预防和应对中美纺织服装特保摩擦。

总结

我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消费、出口大国。加入wto以来,纺织服装出口的快速增长暴露出一些问题,产品附加值低、与其他国家的纺织服装贸易摩擦不断等。从国际贸易原理的分析来看,盲目扩大出口量会使国际纺织品价格降低,进而使贸易条件恶化,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福利水平,建议引导出口企业改善出口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从中美纺织服装特保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来看,鉴于目前生产、出口企业众多,完全依靠企业的自律行为难见成效。因此,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不可忽视,要加强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正确引导与协调。同时要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着力推进市场多元化。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要统筹规划、协调一直,主动预防和应对纺织服装遭遇的贸易摩擦。

本文仅就中国纺织品贸易的一些现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关中国纺织服装贸易方面仍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蕴岭.世界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李小红,史小芳.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4).

[3]孙际文.2007年纺织品贸易环境国际新特点及外贸政策新变化[J].纺织导报,2007,(03).

[4]陈林,秦向东.欧盟东扩对我国纺织业的潜在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47-52.

[5]赵坊芳.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后配额时代贸易摩擦[J].国际贸易,2005(11):20.

[6]matthewmeonkey.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新贸易摩擦[J].纺织信息周刊,2005(1):11.

[7]何莉娟.后额时代的我国纺织品贸易[J].市场经纬,2006,(6)21-24.

[8]王亚飞,郑明慧.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J].当代经济管理,2008(4):25-28.

[9]潘惠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6,(1):38-40.

[10]黎友隆.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文荟,2006,(4):89-91.

[11]高伟凯.后配额时期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态势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63-68.

[12]Rainerm.ierwangen,GattViandthe

protectionistBiasinanti-dumpingLaws,KluwerLawandtaxationpublishers,1990.

[13]金旭:共享中国纺织业优势[J].中国经贸,2007.(120).

[14]郭燕:纺织服装走出去战略[J].科学决策,2002.(11).

[15]张哲,刘建华.中国经济崛起和中美经贸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6,(11).

[16]李秋珍.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的微宏观效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3):46-51.

[17]廖屹甍.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政治起因与相应对策[J].经界,2006,(6)33-36.

[18]张晓君,管燕.欧美对华启动纺织品“特保”程序的背景分析及我国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