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6:10

康复护理要点篇1

关键词:股骨颈老年患者;术后护理要点;术后康复锻炼

股骨颈老年患者的多见病症是股骨颈骨折,其发病率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而上升的。由于我国目前人口结构呈现老年化的趋势,股骨颈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1]。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存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以及骨折不愈合的危险病症。对股骨颈老年患者通常采用的是手术治疗,并在术前、术后辅以有效的护理,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有效的R床护理以及康复锻炼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以82例股骨颈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股骨颈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术后康复锻炼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4年15月82例股骨颈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排除标准[3]:①智力或认知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②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③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异常者。其中男45例,女37例,患者年龄50~76岁,平均(55.2±3.2)岁,患者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31例,高中及以上51例;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被告知研究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一般护理在术前做好各项指标的检查工作,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告知手术相关知识以及进行术前功能锻炼。在术后严格控制患者,谨遵医嘱,保持患者平卧6~8h,调整平卧姿势[4]。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注意事项的讲解。术后48h之内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监护,定时检查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例如意识状态、心率、体温、血压等的变化。

1.2.2管道护理由于术后患者常规保留术区负压引流管、导尿管、吸氧管等相关管道[5]。在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要注意采取管道护理。导尿管需要在患者术后24h之内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嘱进行夹闭。锻炼患者的膀胱收缩功能,对患者进行定时,时间间隔为2~3h。统计患者24h的尿量,静脉输液量由此决定。为避免患者的肾功能损害以及尿道感染,导尿管需要在72h内拔除[6]。对术区负压引流管应做好引流器中引流液量以及颜色的记录,保证引流管畅通,每间隔30min进行一次引流管挤压,方便掌握患者病情。

1.2.3疼痛护理通常股骨颈老年患者在术后2~6h会出现较剧烈的疼痛。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此作出及时的反应,依据患者的疼痛状况以及医生的嘱咐进行相应的处理。由于术后疼痛刺激会造成患者的情绪以及血压的波动、进食量减少、术后手术切口愈合变慢、手术效果受影响等,故而对患者进行疼痛处理要及时有效。可依据患者的疼痛状况选择进行肌注或是口服镇静剂、止痛药的给予,疼痛严重患者可以采用镇痛泵,但必须在48h内进行拔除,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状。

1.2.4饮食护理饮食护理对股骨颈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由于老年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差,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通常提倡术后饮食清淡,进食高蛋白、高钙、高热量、高锌、高铁、低脂、低盐等食物。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食水果、时蔬,进行维生素的补充,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对伴随其它病症的患者应进行特别饮食指导,例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按照糖尿病饮食方式结合术后饮食注意事项进行专门的饮食指导。

1.2.5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护理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相关的预防,可采取常规性预防药物以及加强上述各个方面的护理工作。对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依据患者的并发症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对深部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对压疮患者进行清洁皮肤、清洁床单、定时翻身的处理。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床头抬位、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雾化处理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7],满分100分,优良:≥90分,较好:80~89分,尚可:70~79分,差: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康复训练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依据患者病情结合医嘱对患者进行床上练习、站立练习以及行走练习[8]。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可耐受情况、练习次数以及关节练习的标准姿势。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时间、次数以及训练量的安排,并结合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的病情发展对最初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适当的改变。

3结果

对比分析患者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前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率为75.60%明显低于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后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率9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股骨颈老年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能够治疗股骨颈骨折,但是在术后由于各种复杂原因会造成并发症以及手术效果不佳的状况,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以及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分析患者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前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率为75.60%明显低于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后患者的髋关节恢复率92.70%。

综上所述,对股骨颈老年患者进行术后护理以及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媚菊.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7):24-25.

[2]纪艳芬.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07(34):44-46.

[3]褚彦青,许建发,王进,等.术前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肿瘤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作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07(30):1115-1117.

[4]李佳英.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34):122.

[5]谭明玉.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04(34):137-138.

[6]张艳姿.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1(30):28-30.

康复护理要点篇2

(1)对康复中心的医疗环境和工作流程的了解

第一天进入康复中心,我内心有些迫不及待,希望快点进入临床的实践。护士长让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康复中心的环境、脑瘫患儿的基本资料以及护士工作的流程。刚开始我还有些不解,后来我才明白这些脑瘫患儿和其他的病人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所给予这些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多的是关爱,是支持,是理解。

刚进入临床有很多想去尝试,可是还是有些茫然,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在护士长的指导下,我了解了康复中心的环境,并随带教老师开始进入临床实践。几天下来基本对康复中心的环境熟悉,简单的了解了一些关于脑瘫患儿的病情以及恢复状态,做起事情来也方便的多,而且从护士长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如果说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那么能和这些脑瘫孩子一起来完成这门艺术是对人生的一次升华。对于我们来说极其简单的一个动作让这些孩子来做是相当困难的,反反复复十几遍仍然达不到效果也是很正常的,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可孩子们仍在坚持,他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着我,也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一遍一遍,反反复复,这个孩子站起来了,那个孩子能坐了、、、、、、每一个极其微小的进步都是整个康复中心的春天。

(2)康复中心护理的管理和工作方式

现在大多数医院都采用网络体系管理,建立信息网,医疗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我所在的科室推行的是以整体护理为目标,主要是结合功能制护理和责任制护理的优点进行护理,针对脑瘫患儿的具体病情特点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形成一套实用的工作方式。在工作中我感觉科室工作的特点主要是责任分明、人力资源分配合理、工作效率高。

(3)护士与患儿极其家属的关系

我觉得脑瘫患儿在临床康复医疗工作中,护患关系极其与家属的沟通对治疗有很大的影响,护患沟通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康复训练的进度。因此在康复中心护士的工作很多,护士要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权利和安全,保护病人的隐私,更重要的是能够和家属很好的合作配合。护士不仅仅要有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更重要的是爱心。

康复中心的护理工作是护士帮助脑瘫患儿做康复训练,不仅仅需要患儿的配合也需要家属的参与,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由于护患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人格特征,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同,使护理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人员必须了解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应用沟通技巧给病人给以帮助,满足其需要。

(4)我们需要做什么样的护士

康复护理要点篇3

关键词:脑外伤;康复治疗;现状;趋势

脑外伤作为现代社会中车祸等意外事故发生后常的病症,它不仅对患者的运动机能造成障碍,严重时还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对于绝大部分患者,脑外伤后所出现的并发症,如头痛、记忆力下降、头晕、抑郁以及语言等功能障碍,还可能会引发肢体关节活动障碍、肌肉挛缩以及淋巴回流不畅等症状。因此,在患者体征恢复稳定后,尽早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恢复其各方面功能,已经成为脑外伤患者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1脑外伤概述

脑外伤主要是由于外力所致的肉眼可见的脑部外伤,通常情况下,它可能会引发程度不一的永久功能,其中,常见的功能障碍包括意识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失语症、吞咽障碍等多种形式。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脑震荡综合征、脑外伤所致昏迷、脑外伤所致谵妄、脑外伤所致遗忘综合症以及脑外伤所致硬膜血肿等。

针对脑外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治疗和护理,其中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也分为心理行为疗法和对症处理疗法两类,心理行为疗法主要是通过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的进行,而对症治疗则主要是针对其对应的临床症状进行合理的用药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患者的临床护理则包括对其进行大小便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器官插管护理等多种形式。总之,对脑外伤的治疗和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医护人员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帮助患者尽快从伤病中恢复。

2脑外伤康复治疗现状

脑外伤康复治疗主要有三大特征,即需求量特别大、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对康复治疗的不乐观:

2.1脑外伤患者需求特别大脑外伤不仅会影响到患者正常功能的障碍,同时还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我国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脑外伤发病率已高达100/10万人口,其中重症患者和死亡患者高达45%;脑外伤所引发的各项功能障碍和残疾也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因此,对脑外伤的康复治疗的需求俨然成为现阶段脑外伤康复治疗的一个主要特点。

2.2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足①相对于其他康复护理学科,在我国至今仍未构建完整的脑外伤康复体系,这也导致了脑外伤康复专科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缺乏脑外伤康复的专业性学科,同时在科研机构脑外伤康复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也严重不足;②专业性的康复护理医师数量不足,在大多数医院中,从事康复护理的义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不足。

2.3患者自身对脑外伤康复护理信心不足①由于脑外伤所引发的并发症和伤痛容易让患者对治疗中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从而让其在治疗中去容易孤立自己,并被悲观情绪所俘获,从而对康复护理治疗的信心产生动摇;②由于患者通过多媒体等形式接触到关于脑外伤康复护理的发展现状等信息来源,了解到脑外伤的康复护理仍然是医疗界的一块短板,让脑外伤无法治愈的观念充斥自己的思想从而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也失去了信心。

3脑外伤康复治疗发展趋势

3.1构建并优化脑外伤康复治疗的体系作为影响脑外伤康复学科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相关研究和发展体系显得至关重要,①在脑外伤康复治疗领域中,未来必将会构建新型科研体系,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对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临床治疗中;②由于脑外伤的相关功能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领域的研究,因此在未来的康复体系中不仅会更加注重建立针对性的脑外伤康复单元,同时还会更加注重相关行业核领域的综合,将脑外伤的康复治疗体系构建成一项全科型的康复治疗工作。

3.2重视精神行为康复和认知障碍康复在脑外伤的相关症状及并发功能障碍中,情感认知以及精神行为一直是突出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这些障碍在诊断中也难以被确诊和治疗,同时,这类问题的治疗过程一般也不在医疗保险范围内,因此认知和精神行为的康复治疗一直被现代治疗所忽视。而这些障碍的治疗已经不仅是医疗范畴问题,更加是社会性的问题,在康复过程中,往往需要更长的治疗周期和更复杂的治疗方案,但不可否认,这类障碍也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未来的脑外伤康复治疗中,精神行为和认知障碍康复必将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3.3增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现阶段,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作为是限制脑外伤康复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不仅需要从理论知识层次进行出发,提高其对脑外伤的理论认识,同时还应当对其临床实践操作进行培养,从而让医护人员能够对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不仅能够做到了解,更能够将知识技能与之相融合,从而提高康复护理的水平和效果。

此外,在未来的脑外伤康复护理领域中,针对患者各项功能障碍进行设计的高科技医疗设备也必将成为主流,如运动控制训练装置、康复机器人、功能电刺激以及虚拟情景训练等形式也将会成为辅助患者康复的重要形式,从而为脑外伤康复护理的发展开拓一项新的进程。

4总结

总之,脑外伤的康复护理是现代医学界的重要难点之一,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当认清形势,努力拓展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同时还应当有整体意识和前瞻性,从而为脑外伤康复护理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吴丽丽,王美红,陈慧婷,等.浙江省温岭市某医院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韧性水平与应对疲惫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5,05:85-88.

[2]何静杰,杨柳,陈立嘉,等.脑外伤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和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07:644-647.

[3]张小年,赵春禹,崔利华,等.脑外伤的并发症和继发障碍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07:648-651.

康复护理要点篇4

对于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间层――康复院、护理院的缺失,卫生部于今年3月18日印发的《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版)》强调,应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将部分一级或二级医院进行结构和功能调整,转型为康复院、护理院,明确其为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护理等服务的功能和任务。

现状

我国医疗机构层级连接性较差

“目前,由于大医院就诊压力大,病床相对紧张,导致很多做完手术患者还没有完全恢复就被送回家,这种只有前期治疗没有后期康复的形式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会出现患者赖在大医院不走和出去后没人管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阶段性层级医疗服务连接起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院长席修明表示。

据了解,美国的医院分为急性病医院、慢性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如,一位骨折患者,到急性病医院接受治疗,最多只能住5天。然后就被转入慢性病医院。慢性病医院即我们所说的康复院护理院。如果患者情况逐渐好转,就可以再进一步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样就把一个疾病的不同阶段连接起来。

“目前北京市平均住院日是13.9天,大医院住院半年以上的患者占>10%,如果有康复院能接收手术后比较稳定的患者,护理院能接收需要长期治疗或临终关怀的患者,则平均住院时间可能降到7天,医院的服务效率可望提高1倍。”席修明说。

出于这样的考虑,北京市卫生局近日透露,今年将重点“盘活”二级医院,北京将确立8家医院进行康复院护理院试点工作。北京市卫生局康复院护理院试点项目组负责人尚少梅教授告诉记者,康复院和护理院都是定位在医疗机构中,以医疗为主体,和养老院有所区别。有康复需求的患者进入康复院,使其各项身体指标逐渐得到恢复;不能完全恢复,又需要长期维持的患者,在家里无法提供服务的前提下,可进入护理院。

分析

尽管康复院和护理院对于我们可能还略显陌生,但卫生部对其设置标准都已有明确规定,不会成为制约康复院建设的瓶颈。不过,二级医院转成康复院护理院后,医务人员的专业并不完全适合康复治疗,大量康复人才从哪里来?原有医务人员又向哪里去?转型后的康复医院如何生存?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困扰着二级医院管理者。

关键词:人才多数医务人员面临再培训

此次,北京试点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院护理院主要为两类:医院全部转型、医院部分病房转型。尚少梅坦言,二级医院转型最大问题就是人员安排。在部分病房转型的医院,这一情况可能尚不严峻,但在完全转型的医院,医务人员可能会分流。医院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全科、老年、慢病等相关科室,多数医务人员要接受再培训。但即使接受再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也只是其中一部分,不合格的只能转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窦祖林介绍,康复医疗机构从事康复医学人员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但目前我国接受过规范康复医学教育的医学生较少,有好多人员仅仅是中医院校针推专业、体育学院养生保健专业等非正规人员,还有骨科、外科、中医科等临床各科医护人员。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认为,对二级医院的医生而言,如果经过培训能拿到康复医师执照,可能是一个职业发展契机。所以转型中的医务人员必须脚踏实地地做好,否则如果人员未经培训直接转型,做不好康复,这对医疗机构来说是一个危机。

此外,康复院护理院在人员设置上主要以“护士为主,医生为辅”。尚少梅表示,康复院护理院需要为患者提供生活照顾服务,所以一般以全科医疗为主,这要求护士也需要全科医疗培训,并获得护理员资格。只有人员配备合理,才能在一个大康复概念下进行连续性医疗服务。

关键词:定位衔接大医院与社区的中间体

大医院出院的患者需要有医疗机构“接着”,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还无法接纳。如做了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虽然手术效果良好,但没有康复训练,肢体功能恢复就难有保障。这就需要有一定医疗水平的二级医院承接。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院护理院后,是否会与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服务功能重合呢?

庄一强介绍道,康复分为被动康复与主动康复两种,在家里接受康复治疗属于被动康复。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接受康复治疗属于主动康复。目前社区现有的康复方式是以被动康复为主,而康复院护理院定位为主动康复,二者在定位方面不会产生冲突。

尚少梅表示,各级医疗机构今后将在一个大康复概念下合作,大医院做急重症治疗,二级医院进行急性缓解期治疗,社区则接受医疗指征显示明显,常见病、慢性病等患者。

“转型后的康复院必须是动态运转,即成为衔接大医院与社区的中间体。既能从上级医院接诊患者,还能上转回去,又能和社区进行对接。使医疗资源安排更加合理,也让医保可以承受。目前转诊制度已经做好。”尚少梅说。

关键词:运营没有优惠政策很难吸引患者

北京展览路医院的一个病房曾试点了护理院,希望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衔接,借此将大医院长期压床的患者转出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运营效果并不理想。庄一强表示疑虑,如果一家二级医院完全转为康复院,就算一家三级医院所有的康复患者都转过去,也不够这家医院生存需要。

为此尚少梅等人对2009年北京市长期住院患者进行了测算,分住院30~60天、61~90天两个阶段,再结合北京市二级医院平均住院日、床位运转差指标等筛查,确定从北京市每个区县筛查一所医院进行转型试点。另外,他们发现转型的二级医院周边必须有区域医疗中心,康复患者必须从大医院转入康复院护理院,这才能保证转型后医院的生存。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王吉善指出,多数北京医疗大型医疗机构的护理费用是1天7元,包括基础护理,给患者擦洗、泡脚都没有额外收费。若护理院也按这个标准收费,很难维持运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零差率等优惠政策,且报销比例较大;三甲医院a类患者任选,惟独二级医院没有任何优惠政策。即使患者想去二级医院,但由于不在医保范围内,无法报销,也去不了。

延伸

康复院护理院成为医疗体系重要一环

目前,康复院护理院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渐成趋势。庄一强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重,加之目前多是独身子女,且工作在异地,使得独居老人增多。且整体生活水平高,思想观念开放,老人愿意去护理院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康复院护理院需求增大。

上海市静安区自2006年起就开始尝试建立康复院护理院,并将其作为医疗体系一体化建设的一部分,依托其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此次北京市借鉴了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康复护理模式,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院护理院。

康复护理要点篇5

康复护理首先要完成与一般护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此外还要预防残疾,减轻残疾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康复护理除一般护理内容以外还有:

1.1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向相关人员报告。康复治疗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物理治疗、针灸、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按摩推拿等。护士要与各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洞察和了解情况,提供信息,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以便使整个康复过程得到统一。

1.2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如偏瘫患者应预防挛缩畸形的发生,因为挛缩可阻碍康复计划的进展。所以在护理时,要矫正患者姿势,也可指导利用器械辅助矫正等。

1.3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康复治疗、训练技术配合康复医师及治疗师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例如偏瘫、言语障碍者,除言语治疗师集中训练外,护理人员应该利用每一个机会与患者交谈,使言语训练能随时随地的进行,使患者的功能更快得到改善。

1.4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康复护理的原则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训练患者进行自理,即“自我护理”。对残疾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以便适应新的生活,重返社会。

1.5心理护理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有其特殊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康复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同情患者,时刻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动态,及时地、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1.6病房管理康复病房不但是治疗疾病的场所,也是进行某些功能训练的地方。对设施和环境的要求与一般病房要有所区别,以便康复患者能在这个环境里使其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

2规范护理管理体系

2.1管理体系及康复指导康复医学科的护理管理是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在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科室设医生组、治疗组、护理组,各组设有负责人,护理组负责人直接对护士长负责。并成立病房康复医疗护理小组,对住院患者实施整体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医疗护理小组由医生、护士和治疗师组成。主治医生或总住院医师担任组长。对新入院患者,主管医生全面体检,进行功能评定和临床处理。治疗师协助主管医生进行功能评定和具体的康复治疗。护士除进行常规入院处置与常规护理外,也应该掌握患者的功能情况,了解康复治疗过程、方法,并负责患者简单的康复治疗、训练指导,以及实施患者的入院及出院等。

2.2学习与评定科室每周四下午组织召开功能评定会议,由主管医生报告病历,介绍病情及目前功能情况,训练目标及措施。每个患者人院后至少有康复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后三次功能评定。护士汇报护理评价、护理计划及健康宣教内容,大家进行补充讨论,以完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

3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

3.1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根据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紧张的现状,我们制定出合理细致的护理工作周、日程,对每项常规工作都规定了相应的时间,以便使护理工作既不与医疗工作相碰撞,又能按时完成全天的工作,这样既节省了人员配备,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能力。

3.2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训练和休养环境康复医学科病区,病房的建筑设施,已具备相当优越的环境条件,有中央空调,室温基本保持恒定,病房宽敞明亮,室内的通风、采光都能够达到患者满意的要求。环境只是一个基本条件,服务质量更重要,首先要求保洁员、护理员随时保持病房的整齐、清洁,送餐到床头,开水在室内随时可取。每周全病房更换床单并进行空气消毒l次,平时床单随脏随换。要求每日护士、护理员打开所有的窗户通风,并逐个整理床单位。安静整齐的病房环境也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治疗心情。

3.3强调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要求护士礼貌服务,有问必答,只要患者有疑问,就要回答,直到患者满意为止。有一些解释不清的问题,及时请教上级护士或医生。使用文明用语,即使患者或家属有不对之处,也应耐心解释,直至满意为止,绝不允许与患者发生争吵。根据日间病房特点,日间患者基本上是在做物理治疗,病房内基本无人,为避免患者物品丢失,要求病房内无人时将门锁上,护士随进随开。

3.4护士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培养

3.4.1护士素质的培养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表达、沟通能力,有意让护士主持工休会、护理查房、讲课等。引导护士的语言技巧,护士长、上级护士示范讲解、指导帮助。培养护士具有细心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3.4.2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不同形式开展业务学习,并使其制度化。业务学习是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水平的有效方法。①科室每周定期织织业务学习,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开始中职以上人员授课,以后逐渐扩大到全科所有人员都准备材料,参加讲座,其内容从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康复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护理方法和康复医学科常见病的诊断与康复治疗、护理到有关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从广度和基本的内容不断向深度发展,一人总结材料全科人受益。②要求护理组长参加科主任查房参加科主任每周一、三、五3次大查房。听取对新住院患者和疑难病例讲述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如何针对不同个体区别对待等。对新病种纵向讲述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功能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防措施等。及时总结每次查房的内容,并作好记录。坚持不懈地参加查房制度,可以提高专科业务水平,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修正和处理、从而提高护理水平,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③每月定期组织全科护理组业务学习,内容、形式不定,同时培养护士自学习惯,护士长、上级护士在每次学习后布置思考题,作为下次提问内容。为使护士能及时准确的评价患者的功能情况,要求护士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等,护士长经常提问或作为季度理论考试内容。

3.5患者的管理与健康宣教

3.5.1患者的管理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遵守病房的规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都提前安排好,使治疗得以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由护士长组织召开每月1次的病休座谈会,内容主要是强调和讲解各种规定和注意事项,同时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并予以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予以及时解决和处理。

3.5.2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康复特点,要求护士一对一进行宣教,入院和出院前各宣教1次,住院期间每周宣教l次,由责任护士来完成,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种及心理特征,进行口头、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转归。宣教内容包括环境、治疗程序及病区特点等,对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患者有针对性给予讲解,力求达到人人都能“三明白”,即明白自己的医疗费用、明白自己的病情和功能情况、明白自己做过什么检查及目的。

3.6严格的护理考核机制在完善了工作程序和各项制度后,由护士长和负责人全面检查督促指导。遵照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控制标准,每周定期对病房护理工作质量、保洁员的工作均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利用周会反馈检查情况,并提出进一步整改措施。

4康复护理管理的效果

康复医学科经过逐步完善和强化护理管理、改进工作方法,使护理工作走向人性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工作也变得有条有序,处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管理模式。科室在加强医疗护理管理的前提下,医疗护理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到康复医学科来住院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床位使用率一直居高不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各种完善的制度与考核机制,可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促进学科的发展。各级护理人员只要按制度、按规程工作,就能使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同时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与护理操作,直接影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疗、护理质量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前提,加强护理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要给患者做健康宣教,护士必须自己要掌握大量的专科知识。因此,提高护士的康复护理技术水平及基础理论水平是极其重要的。

康复护理要点篇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4(b)-0148-04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influencefactorsofrehabilitationtreatmentcomplianceinelderlypatients,inordertoexplorenursingcountermeasure.methods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in106elderlypatientswhowerehospitalizedatRehabilitationCenter,BeijingXiaotangshanHospitalfromJanuary2016tooctober2016.theinfluenceofagedistribution,genderdifferences,culturaldegree,coursecharacteristicsontreatmentadherencewereanalyzed.therelevantfactorsaffectingthetreatmentadherenceofthepatientsofmedium,poorcompliancewerefurtheranalyzed.Resultstheproportionofgood,medium,poorcompliancewas15.1%,59.4%and25.5%respectively.theagedistribution,genderdifferencesandcourseofdiseasehadnoinfluencetocompliance(p>0.05),whilethedifferentculturedegreeofpatienthadinfluencetocompliance(p<0.05).thetopfourfactorswhichinfluencedthecomplianceofelderlypatientswerehealtheducationunfulfillment(accountedfor65.6%),treatmenttimingunadvisable(accountedfor58.9%),insufficientunderstandingofdisease(accountedfor53.3%),bodyweakness,treatmentprocessfeelingfatigue,pain,andphysicaldiscomfort(accountedfor52.2%).ConclusionStrengtheningthehealtheducation,makingpersonalizedhealtheducationplan,puttingforwardthecharacteristicsofrehabilitationnursing,improvingthenursingquality,andemphasizingtheroleofsocialsupportsystemareallfeasibilitystrategiestoimprovetherehabilitationtreatmentcomplianceinelderlypatients.

[Keywords]aging;Rehabilitationmedicine;Compliance;nursing

?S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老年患者由于身体衰弱、疾病缠身,以及经济、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改变等原因,治疗依从性往往不高。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老年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以期提高老年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0月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康复病区住院的106例老年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住院2周以上者;③神志清楚,能正确理解并回答问题者。排除标准:①有智力、精神、语言、意识障碍者;②住院期间反复病情变化,需暂停康复治疗者。③不愿配合调查者。

1.2调查方法

经参考相关文献,结合老年患者特点,自设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2]:①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e、患病时间、文化程度。②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患者能完全配合完成规定的康复治疗时间、次数者为全部依从(依从性好)、完成2/3者为部分依从(依从性较好)、完成1/3及以下者为不依从(依从性差)。③对部分依从及不依从患者调查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06份。

1.3质量控制

问卷由调查者本人及2名经培训的护士负责发放,对年龄较大及视力不佳的患者,由研究者逐条阅读给患者听,再由患者本人做出选择。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对依从性的影响

106例老年患者按治疗依从性程度分为依从性好、较好、差3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病程对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对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对90例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的患者,调查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健康宣教不到位,治疗时间安排欠合理,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身体虚弱,治疗过程感疲劳、疼痛等身体不适占比例较高超过50%。见表2。

3护理策略

3.1加强健康宣教,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方案

老年患者由于感官的退化,反应较慢,行动迟缓,思维能力下降,因此,对老年康复患者健康宣教应做到反复多次、随时、及时。培养护士沟通交流能力,运用语言沟通交流技巧,采用关心、体贴的语气提出问题,语速要适当减慢,语音清晰,适当运用触摸和微笑等肢体语言增加亲切感。注意倾听,要让老年患者感觉到被重视。通过制作健康宣教手册增强宣教效果,手册设计形式、宣教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病区在显著位置张贴宣教展板,达到视觉强化,随时提醒[3]。

病区内设健康宣教室,定期组织患者及陪护人员参加病区健康讲座。健康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了康复医疗、健康管理、运动医学、饮食营养、康复护理等多方面内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同,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也有所不同,护士根据患者对疾病认识、理解的能力不同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同时运用同伴教育的方式,邀请并鼓励康复效果突出的患者分享康复经验,病友间互相交流。有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3.2突出康复护理专科特色

为满足患者需要,更好的安排康复治疗时间,为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与科室主任和护理部研究决定在病区设康复治疗护士岗。经参考相关文献并参照其他康复医院护理模式,结合我院康复特点,拟每30张床位设置1名。任职条件为从事康复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的康复医学知识,丰富的社会心理等人文知识的护士担任[5-7]。康复治疗护士的职责为负责协调安排病区病人的康复治疗时间,深入治疗室了解患者康复训练情况,组织安排病区患者康复评价时间,参加康复评价会,协助康复责任护士做好护理工作。

研究表明,早期康复干预对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进具有积极的作用[8]。我院康复中心于2016年4月起,在康复评价会的基础上,对所有住院患者在入院当日进行预评估,预评估会是由健康管理师、营养师、主管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组成的康复治疗团队,为住院患者制订针对性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尽早开始系统康复治疗争取时间。康复护理模式强调“参与”护理、“主动”护理或“自我”护理[9]。康复护士通过康复评价会全面了解康复护理目的、对象、内容、技术,配合好康复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康复评价会还邀请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患者家属参加。患者家属参加康复评价会不仅能够了解患者目前的功能状况、病情发展和预后,还可使患者家属参与到康复治疗中。在护士的监督和指导下,充分发挥病人及家属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康复护理的特点。并可取得患者的家庭支持,使家庭成员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团队,鼓励和支持患者完成每天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10]。

3.3提高服务质量

提升护士形象,改变服务态度,将优质护理落到实处。针对老年患者身心疾病特点,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生命质量。重视护士素质培养,护理部和科室定期开展护士服务礼仪培训,并通过礼仪表演、竞赛答题等形式,加强护士服务意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及服务理念。

通过对患者热情的问候,耐心细致的解释,合适尊敬的称呼,给予老年患者一个温馨的住院氛围。对老年患者的称呼加以改进,从以往的直接称呼患者姓名,改为为亲切的把名字后面加上“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这种方式既核对了患者的姓名,又增加了亲切感。亲切的语言,礼貌的称呼既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也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通过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了护患信任感,使患者对康复治疗有了安全感,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11-14]。

3.4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熟练的技术操作,既能减轻患者痛苦,也能获得患者信任,给患者以安全感。科室对全体护士每月进行基础护理和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每周进行业务培训。对老年患者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安排有经验护士进行,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做好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科室安排优秀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考核,护理部考核小组按照计划每月对全院护士抽考技术操作,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反馈。

运用激励机制,制定科室护理绩效考核标准,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对每次在院内操作及理论考试取得优秀成绩者给予奖励,不合格的予以处罚,严抓护理质量,科室各项工作严格按pDCa进行管理。

3.5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护士可通过与患者家属和单位的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家属及社会的大力支持是病人疾病恢复的坚强后盾。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家属经常陪伴探视,生活上多关心体贴,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取得家庭成员的配合,家庭成员间建立良好的和睦关系,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在康复期患者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16]。

3.6及时观察到病人的心理状态、功能恢复的进度以及对康复的需要

康复护理要点篇7

关键词 病案教学法 康复护理 实践 探讨

1 引言

病案式教学法是指在授课中将与该节授课内容相关的一个临床典型病案展示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对病案进行分析,做出对疾病的诊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给出治疗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它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典型病例分析为基础,以问题为先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不断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教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康复护理是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精神、社会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功能促进护理,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和重返社会。康复护理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康复护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样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科学思维,怎样面对困难和问题,怎样寻求解决困难和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教材为中心,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养成学生的惰性。笔者在康复护理的教学中采用病案教学法,把枯燥乏味、艰涩呆板的学习变成非常生动、有趣、灵活的学习活动,易于把支离破碎的知识点主动地串联起来,记忆起来很轻松,收效甚佳。使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从而缩短学生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适应期,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信息。现将在康复护理教学中实施病案教学法的具体实践和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2 步骤

2.1选择病案制作多媒体课件以石凤英主编的《康复护理学》(第2版)教材为中心。通过对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深入研究、仔细分析,选择能够与临床病案有机结合的“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这一章节,收集临床或查阅病案库及其它资料,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病案,进行归纳整理,将疾病概况、临床诊断、康复评定、当前患者的主要问题、康复治疗措施、康复护理措施,统编成完整病案,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2由病案引入课堂教学授课时先由病案入手,陈述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及临床治疗情况、患者存在的主要功能障碍,针对于功能障碍,启发学生提出康复治疗措施和康复护理措施。例如一位脑卒中患者,康复评定结果为:右侧肢体偏瘫Brunnstromiii期,坐位平衡Ⅱ级,站立平衡i级,学生就会想到这位患者右侧的肢体活动障碍,自己能坐着并且左右动,但受到外力时不能维持平衡,自己能静态的站着但动时便不能维持平衡,这样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把一个活生生的病例搬到了前面;但关于Brunnstromiii期的内容,学生不理解,教师就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内容的学习,这样就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3由病案引入理论教学在学生对疾病模型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引入理论教学,继续讲解疾病的概述、主要功能障碍及评估、康复护理措施等知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

2.4以病案结束教学结合理论教学中的康复治疗措施和康复护理措施,提出针对于本病案的康复治疗措施和康复护理措施,点评学生提出的康复治疗措施和康复护理措施的优缺点。

3 作用

3.1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病案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病案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围绕提出问题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患者当前的主要问题,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除了前面提到的治疗措施,针对于这种疾病,还有哪些治疗措施,围绕这些治疗措施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护理措施等。经过这些教学程序后,学生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一目了然,会在头脑中形成分析反应的程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病案学习时,学生从生动的病案中,首先形成对某一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的认识,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措施融会贯通,由此开始学习疾病的定义、主要功能障碍及评估、康复护理措施等知识,对疾病便有了系统而又深入了解,巩固理论知识;临床所选用的实际病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治疗方法的先进性可使学生获得许多新的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的目的。

3.2病案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病案教学法的优点是选择病案为临床真实病例,具有知识性、典型性、启发性、真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病案教学法具有高度仿真性,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目。病案教学对整个授课过程既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检验了理论学习的效果,教学过程起于病案,而又止于病案,有利于教学的前后呼应与完整性,使教学结构更加合理,教学由病案入手对患者情况进行简要说明,诱导学生提出当前患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于这些问题的康复措施,引出对疾病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后,针对于病案,点评学生提出的康复治疗措施和康复护理措施的优缺点,使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教学相长,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病案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病案的选择、问题的设置,到如何组织引导好围绕案例的讨论,都需要教师讲行精心的准备,提前拟好讨论题目,以恰当广度和深度的题目,启发学生思考;病案讲解时要生动形象,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康复经验。

3.4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康复观念传统的教学侧重于以疾病为中心,将疾病分为概述、主要功能障碍及评估、康复护理措施几个方面来讲解,理论性强,不宜接受,而采用病案教学,以典型的病案作为教学手段,病人模型生动形象,使学生对疾病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更好的联系临床实际,例如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与基础护理联系密切,如进食、个人卫生和穿衣评定方面,按Barthel指数评分,再帮助指导进食、洗漱、单手穿衣和系鞋带等:通过角色体验,加深对偏瘫病人迫切需要康复护理的理解,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康复观念。

康复护理要点篇8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2岁,因头痛、头晕、神志不清15分钟于2011年6月16日上午9点收入院,入院时,体温36.6℃,呼吸18次/分,血压130/100mmHg,青年男性,中度昏迷,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约1.6mm,右侧约1.3mm,对光反应迟钝,双侧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角膜反射减弱,腹壁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克氏征阳性,颅脑Ct示:右侧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经亲属同意,行脑室穿刺减压术,术后给予脱水、抗感染、止血、激素支持疗法,鼻饲、物理降温等综合处理,病情得到控制,意识由中度昏迷逐渐转至清醒,病人在语言障碍,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开始了康复治疗过程。

2开展康复护理

我们认识到病人的病情虽然已经稳定,但并未达到康复的水平,如随其自然发展,不仅可能延迟健康的恢复和提高,还可能发生新的严重的健康问题,所以责任护士应制定好严密的康复护理计划,对病人进行周到有效的护理。

2.1确立护理问题

康复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针对病人的情况,我们确立的主要护理问题有,语言障碍—脑出血所致,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由于脑出血引起的偏身运动障碍,心理障碍—因健康的损害引起。

2.2做好准备工作

在开展康复护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对病人及家属做卫生康复知识的宣教,使其正确认识自己角色的转变和对待方法。其次,强调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争取病人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再次,让家属见习一些基本的护理技术和技能,如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及要求等。

2.3围绕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康复护理

病人在健康方面现存和潜存的问题较多,我们重点做了以下方面的康复护理。转贴于

.3.1做好心理护理

病人开始很担心自己丧失生活能力,怕给家庭增加负担,常常沉默不语,此阶段我们主要进行疏导安慰,说明健康是可以通过锻炼而恢复的,并举一些病人康复的例子。对其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表扬。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嫌恢复太慢,出现焦躁情绪,我们要让他正确对待现实,病情恢复取之不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总之,病人的心态不是一成不变的,护理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病人心理的变化,随变化及时予以正确疏导,使患者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促进病人最大限度的恢复健康。

2.3.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病人思维与语言能力,增强记忆力,我们对病人加强脑功能及语言的训练,以发单音节、单字、单词到简单句,认人、物品名,做到反复读、反复认,经常与他进行简单对话,要不断鼓励病人及时给予表扬,增强病人的信心。经过两个月的训练,病人已恢复了语言表达能力,基本上达到了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能力。

2.3.3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

对病人体力体能的锻炼从抬腿、握拳、抓物、行走开始,上午、下午各锻炼一次,逐渐加大活动量,家属认真协助他锻炼。通过两个月的功能锻炼,病人可在家属陪同下上下楼梯、外出散步。自理能力得到恢复,病人有了生活自理的满足感。

3效果评价

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护理,病人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生活基本达到自理,健康水平有很大提高。

开展康复护理,有利于护士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患者的情况各异,不仅要求护士有责任心、事业心,还要求护士掌握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以适应角色的需要。

参考文献

康复护理要点篇9

[关键词]焦点解决模式;脑出血;生活质量;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05(b)-0150-04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solution-focusedmodenursingonthequalityoflife,anxietyanddepressioninpatientswithcerebralhemorrhage.methods198casesofpatientswithcerebralhemorrhagetreatedinemergencyDepartmentofBeijingtiantanHospitalfromJanuarytoDecember2015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s,anddividedintotheroutinenursinggroup(99cases)andthesolution-focusedgroup(99cases),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theselfcareabilityscore,SaSscore,SDSscoreandqualityoflifeofthetwogroupsbeforeandafternursingwerecompared.ResultsBeforenursing,thescoresofselfcareability,qualityoflife,SaSandSDSbetweenthetwogroups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afternursing,thescoresofselfcareabilityandqualityoflifeofthetwogroupsweresignificanthigherthanthosebeforenursing,butthescoresofSaSandSDSweresignificantlower,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fternursing,thescoresofselfcareabilityandqualityoflifeofthesolution-focusedmodegroupweresignificanthigherthanthoseoftheroutinenursinggroup,whilethescoresofSaSandSDSweresignificantlower(p<0.05).Conclusionthesolution-focusedmodecanimprovethequalityoflife,relievetheanxietyanddepressionofpatientswithcerebralhemorrhage,whichisbeneficialtofunctionalrecoveryand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Solution-focusedmode;Cerebralhemorrhage;Livingquality;anxiety;Depression

脑出血是指因非外伤引起的脑实质出血,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具有病症急迫、病情严重、进展快速、并发症多等特点,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1-2]。脑出血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变化,降低了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焦点解决模式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出现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核心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该方法主张使用正向、朝向目标、朝向未来解决问题的观点来改变患者的不良现状[1]。本研究选取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以下简称“我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198例脑出血患者,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对其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19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诊断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99例,男65例,女34例;年龄36~68岁,平均(46.20±11.7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35例,脑室24例,脑叶19例,小脑11例,脑干10例;出血量为(43.50±1.58)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0.45±10.58)分;发病到入院时间为1~7h,平均(3.55±1.45)h。焦点解决模式组99例,男68例,女31例;年龄37~69岁,平均(46.50±11.20)岁;出血部位:基底节33例,脑室25例,脑叶20例,小脑10例,脑干11例;出血量为(43.65±1.98)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1.15±11.20)分;发病到入院时间为1~9h,平均(3.85±1.65)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首次发病;②行颅脑Ct或者mRi检查后确诊为脑出血;③入院48h后神志清醒;④具有基本的读写能力。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肝、肾脏系统疾病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合并颅内感染患者;④意识不清,不能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1.3.1常规护理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意识状态,观察瞳孔变化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状态,注意对患者呼吸道的管理,注意临床服药规律性。①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患者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让其多进行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自我护理和评价。让患者自己拟定目标,通过自身的认知领悟,提高患者对于脑出血病情的认知,调动患者的心理资源和正能量,促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配合康复训练和临床治疗上。对于过于担忧康复进程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宣教,安抚好不良情绪,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②社会支持:召集相似病情患者进行病情讨论,护理人员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协调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除其焦虑、孤独感,类似病情患者可进行比较,提高康复训练的积极性。③做好康复指导:让患者每天主动进行康复训,包括关节、肢体的主动活动,有能力的条件下进行的更换,做好床上肢体的摆放,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生理功能的锻炼。

1.3.2焦点解决模式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医疗护理小组采取焦点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首先成立5人的焦点解决模式干预小组,均通过康复知识和焦点解决模式培训并考核合格。护理过程共包含描述问题、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评价进步五个步骤。①描述问题:在患者入院第1天详细了解患者的资料,并向患者及其家属描述其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与患者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此增强患者恢复的信心。②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深入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康复的需求以及对于恢复的期望,并与患者及其家属一起设立康复目标。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给予鼓励和指导,并制订详细的运动方案,同时争取患者家属配合执行。③探查问题并解决:总结并与患者分享以往康复成功的体验,对康复后功能的改善以及病情的好转进行假想,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恢复信心。该过程中护理小组需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创造积极可行的交流方式,如讲座等,加强患者之间的经验交流,分享康复过程中的心得。④实施反馈:探讨目前阶段的康复目标进展情况,总结患者的优势及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能力,并以称赞和表扬的方式反馈患者,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向预设的康复目标努力。如果患者的康复效果不理想,可以鼓励患者不要气妥,适当改变并尝试新的行动,并予以支持,增强其信心,向康复目标努力。⑤评价进步:对于患者预后的总体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总结经验,并设定新的康复目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症状体征等,并以“刻度化”的方式向患者提问。另外,通过非量化指标对患者的整体状态进行评价,细化康复目标,从而更加直观地反映患者的进步,促进其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1.4观察指标

所有调查量表均在患者入院后第1天(护理前)及入院后3个月(护理后)进行评价,调查量表均由患者亲自填写。

1.4.1自我护理能力评价参考文献[5],利用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量表评价脑出血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况,主要包括脑出血相关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康复知识水平4个方面,每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2心理状况评价①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价患者抑郁情况,按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8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评价患者焦虑情况,采用4级评分,根据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

1.4.3生活质量评价使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7],主要观察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焦点解决模式组提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焦点解决模式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焦点解决模式组提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讨论

焦点解决模式是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的一种心理干预模式,由最初的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发展成为护理康复领域的一种常用方法[8-9]。焦点解决模式应用的核心之一是充分尊重个体、相信自身的资源和潜能,这也是该方法与传统问题解决模式的一大区别[10]。传统的康复护理模式往往注重向患者灌输如何进行功能锻炼的知识,而容易忽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往往缺乏具体行动而收效甚微。焦点解决模式则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弥补了传统康复护理的不足之处,充分提升患者的应对和适应能力,挖掘患者自身的能动性,提升患者的参与度,容易被患者接受[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常规护理组和焦点解决模式组脑出血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脑出血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以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7-18],说明两组脑出血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焦点解决模式组脑出血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焦点解决模式在改善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方面优于常规护理。焦点解决模式以鼓励性语言作为载体,帮助患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建立起最终适合患者自身的护理方法,进而提高康复效果[19-22]。焦点解决模式的核心是所设定的治疗目标由患者自己选择,并且患者拥有改变资源的权利,护理人员持尊重、合作的态度,向着属于患者自定目标的方向前进。由于脑出血严重的患者往往伴有较严重的意识障碍和精神障碍,通过语言难以与之沟通,这给焦点解决模式护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研究中此类患者均排除在外,这也是本研究的局限性之一。另外,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工作节奏普遍较快,而焦点解决模式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提示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培训,同时合理分配时间,以避免降低焦点解决模式实施的质量。

综上所述,焦点解决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英兰,杨胜甫.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对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6):24-27.

[2]段笑那,刘学文.焦点解决疗法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4):3889-3891.

[3]叶丽萍,叶碎林,梁燕飞.护理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及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5):77-79.

[4]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郭丽娜,刘遥郭启云,等.中文版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1009-1013.

[6]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7]李鲁,王红妹,沈毅,等.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8]杨晓梅,刘凌,唐金凤,等.应用焦点解决模式于老年CopD合并抑郁患者的成效[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2):2217-2219.

[9]廖震华,王文强,丁丽君,等.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5):552-555.

[10]罗春,付益,黎开谷.康复治疗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后重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412-2414.

[11]邓永莲,陈宗宁.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11):1453-1454,1509

[12]刘红梅.orem自理理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0):3063-3064.

[13]胡晓琳,游桂英,李继平.社区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6):1523-1525.

[14]叶惠娟.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疾病杂志,2014,17(15):48-50.

[15]徐春霞,任桂荣,梅彤林,等.心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J].河北医学,2015,21(9):1420-1423.

[16]宋玉慧,何冰娟,高欣,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9):1704-1706.

[17]刘美.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8):131-133.

[18]邹宏文,阳艳萍,张书平.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出血后忧郁状态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3):225-227.

[19]蔡群,何秀云,傅武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584-585.

[20]王艳芳,祝秀玲.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123-124,132.

[21]Lovaton,Gradisarm.ameta-analysisandmodeloftherelationshipbetweensleepanddepressioninadolescents:recommendationsforfutureresearchandclinicalpractice[J].SleepmedRev,2014,18(6):521-529.

康复护理要点篇1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打针、挂水、量体温,而是医疗的后续,人们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充分说明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理人员除了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护理知识以及医学管理学科知识等以外,还应掌握康复体育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使他们能尽快的康复并回归社会。传统的护理专业体育课常以运动项目体系为内容进行教学,对学生而言,不仅单调重复,而且也与未来的职业关联不大。现代医学要求将体育与康复护理合理整合,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将康复护理技能渗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赋予了体育以护理的内涵,有利于护理项目教学的实施,强化了对学生护理能力的培养。康复结合体育课程的设置符合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康复为内容构建护理专业体育教学成为当务之急。

以康复体育为内容构建护理专业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康复体育。康复体育是体育与康复医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把体育运动作为发挥治疗作用的核心手段,把功能的恢复与改善作为首要任务,在认识结构与功能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功能上治愈,突出最终目标。康复体育具有其他医学学科难以发挥的作用。另外,康复体育对恢复和改善患者患处和全身机能有着极大的潜力和作用。它以重视功能的恢复、千方百计维护患者的生存能力为指导思想,较全面地体现康复体育医疗的目的,使许多患者通过各种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手段使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功能恢复和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的目的。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定的康复体育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康复体育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从而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能够根据患者的健康和功能状况等制订简单的康复体育处方,并指导和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技能目标。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使其掌握一定的康复体育基础知识和常用的治疗方法,掌握常见运动损伤和常见疾病的康复体育治疗原则和手段,使学生毕业以后能更好地适应医学护理工作。

情感目标。教学中注重教书育人,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行为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学生高度的责任意识,为发展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奠定基础。

康复体育健身机理。提高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调节能力。康复体育通过外周肌肉的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由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和其他功能区的广泛联系,进而调节其功能,加速对优势兴奋灶的抑制,从而使疾病好转,预防和矫治因运动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提高代谢能力。康复体育可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搏出量,提高呼吸肌的效能,增加肺活量和改善机体的摄氧能力,增加抵抗力,促进恢复健康。

维护形态和能力。康复体育可加快血流,扩张小血管,促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张力,提高肌纤维合成酶的活性,使肌纤维增粗,收缩力加强,对关节可增加滑液分泌,改善软骨营养,牵伸挛缩和粘连组织,从而维护形态和功能的正常关系。

发展代偿。对无法恢复的功能丧失,通过康复体育可最大限度地发展代偿能力。现代医学的发展,已充分肯定了康复体育在综合治疗中的特殊作用,而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康复体育对改善人体机能、调节气血、祛病健身等方面具有非凡功效。

以康复体育为内容进行体育教学的可行性。通过体育课,要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康复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懂得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体育与康复结合、渗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还要通过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开展保健体育、健身运动、健身运动处方等项目的学习;同时,运用现代康复知识的观点和方法,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指导和监控,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两项以上保健体育的手段和方法,掌握和运用体质测试、运动处方的内容和方法,科学地指导自己和他人进行针对性的锻炼。

要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上下功夫体育与康复结合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教师。为了加深康复与体育的联系,卫生职业院校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教师中有计划的开展康复与体育结合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体育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地听取医学教师有关专业课程的讲授。体育教师与专业教师应加强沟通、协作,由医学专业教师担任康复基础知识的教学,由体育教师担任医疗体操、运动处方的训练,例如:腰间盘突出个案,临床教师讲授腰间盘突出疾病后,由体育教师担任康复医疗体操训练部分,使学生掌握防治腰间盘突出训练方法。又如运动处方的学习,专业教师讲授运动处方的有关知识,体育教师参与学生练习运动处方的制定过程,科学地指导他人进行针对性的健康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