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十篇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十篇

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6:17

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篇1

按照《关于加强煤矿企业供用电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煤矿〔*〕251号)要求,电监会、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于*年12月联合对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南、贵州、河北等省区16个电力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煤矿供电情况进行了安全专项检查,实地检查了鄂尔多斯、临汾、本溪、峰峰、邯郸等矿区27座煤矿的用电情况。

从检查情况看,电力企业重视煤矿安全供电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电力法》及《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落实煤矿安全供电的各项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煤矿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国有煤矿企业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等规程规范要求,健全规章制度,开展应急管理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矿井停送电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用电管理。但同时也发现煤矿供用电安全方面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主要有:农村电网向煤矿供电的安全问题突出;电力企业供电管理、煤矿企业用电管理、供用电应急管理及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等有待加强;已公告关闭矿井的停供电程序需进一步规范。

对专项检查反映出的问题,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做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对非法煤矿和公告关闭煤矿要严令禁止供电;重点研究解决农村电网建设标准低,不具备对一级负荷连续可靠供电的问题;加强供用电安全管理,煤矿一旦停电,必须迅速撤离工作人员。瓦斯浓度合格,方可恢复供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煤矿供用电安全工作,针对煤矿供用电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煤矿供用电电网规划与建设

各级政府应当积极组织电力企业、煤矿企业加快煤矿供用电电网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积极推进煤矿双电源、双回路供电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电力企业、煤矿企业各方面的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改造煤矿供用电设施。应当重视解决农村电网向煤矿供电的安全问题,使向合法煤矿供电的相关农村电网逐步具备对一级负荷供电的能力。

二、严禁向非法煤矿供电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明确关闭矿井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执法主体,加强监管,联合执法,确保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落实。各电力企业应当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及时对政府部门公告关闭矿井停止供电,严禁向非法煤矿供电。地方政府应当组织煤炭行业管理、电力监管和煤矿安全监管等部门加大对非法转供电的整治和打击力度,保证煤矿安全可靠供电。

三、加强供电企业安全管理

各级供电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基础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规范供用电合同,把合法煤矿企业列为一级负荷,不将煤矿用户列入计划限电拉闸序位表。严格执行煤矿用户停送电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煤矿供电状况,特别注意不同供电营业区交界处的煤矿供电安全情况。同时,应当严格履行国家相关电价政策,切实执行《供电营业规则》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电价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514号)等规定,允许用户自由选择基本电价按变压器容量或按最大需量计费,各电力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取消用户的选择权,确保国家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四、强化煤矿企业用电安全管理

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矿井停送电制度。强化职工培训教育,提高电工作业人员素质,要建立培训档案,严格考核,不合格不准上岗,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电气操作,同时,供电企业配合煤矿企业培训电气工作人员。应当双回路向井下供电,主变压器采用一台运行一台热备用方式。按照有关规定配置满足保安负荷容量的应急备用电源。对自供区电网和矿区用电系统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加强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各煤矿企业必须使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防爆要求的电气设备,严格执行《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安监总规划〔*〕146号),淘汰落后设备,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煤矿装备水平。

五、严格落实煤矿供用电应急措施

针对一些单位供用电应急预案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不完善、事故处理措施不细、事故设想不全面等问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电力企业和煤矿企业应当制定和完善供用电应急预案,建立应急联动的协调机制,开展应急预案联合演练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煤矿企业应当严格落实停电时的应急措施,一旦停电必须迅速撤出人员,按规定检查、排放瓦斯合格后,方可恢复供电。

六、加强供用电设施保护

盗窃、破坏电力设施以及恶劣气候、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日益增大;煤矿供电线路下大量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树木和违章建筑造成“树线矛盾”、“房线矛盾”突出,严重威胁煤矿供用电设施的安全。因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供用电设施的保护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线路走廊的安全隐患问题,加大对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打击力度。各级电网企业和煤矿企业应当加强电力设施的巡查,积极推广应用电力设施安全防护的新技术和新成果,提高整体防控水平,同时,应当加强与地方政府执法部门的紧密联系与配合,实行联合执法,减少外力破坏。

七、加大煤矿供用电安全监管监察力度

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篇2

电煤保障是当前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煤矿建设是从长远解决电煤保障乃至能源保障的治本之策。这次会议在冰天雪地之际召开,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电煤保障工作,坚决实现“抗凝冻,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目标;也是为了迅速打响煤矿建设攻坚战,从整体上增加煤炭的有效供给,为实现“十二五”“提速赶超,转型跨越”的目标奠定坚实的能源基础。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再接再厉,排难进取,更加坚决有力地做好春节期间的电煤保障工作

(一)近期的电煤保障工作应充分肯定,但任务依然艰巨。对近期电煤保障工作,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进行安排部署。市政府两次召开全市电煤保障工作会议,王晓光市长亲自进行安排。全市会议后,有关单位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工作调度,落实封关措施,积极组织煤矿抓好安全生产,部分地方还出台了鼓励煤矿抓好电煤供应的奖励措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每天进电煤达到1万吨以上,其中地方日供电煤由元月12日的1600多吨上升到6000吨左右。这一成绩,是在当前低温凝冻气候下取得的,实属来之不易,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更要看到,我们的工作与任务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每日地方供煤差距较大。按省政府要求我市日供电煤应达到1.2万吨以上,目前只完成任务的50%左右。二是电煤库存差距较大。截止全市电煤库存16.66万吨(其中鸭溪电厂存煤13.8万吨,习水电厂存煤2.86万吨),省政府要求春节前存煤达30万吨(鸭20万吨、习10万吨),每天要增加库存煤1万吨左右,任务十分艰巨。

(二)从现在到2月底,是电煤保障工作最艰苦的阶段,必须竭尽全力,精心组织,加强应急管理,千方百计实现电煤保障目标。一是合法煤矿有限。受关闭保留一套生产系统和煤矿整合的影响,今年我市煤炭产能与去年相比减少500万吨左右,现有合法生产矿井52对,日产原煤约1.5万吨,剔除块煤和群众生产生活用煤、茅台酒厂等必保的重点企业用煤,可供电煤十分有限。二是安全压力很大。由于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面临保安全与保生产的双重压力和考验。三是雪凝气候影响。有的煤矿企业因停电和生活物资不能保障停止生产建设;有的煤炭生产出来后不能及时运输到电厂。四是春节因素。在这期间组织煤矿坚持生产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较大。但是,当前经济发展用电的旺盛需求、保民生用电的需要、各大电厂存煤严重不足的实际,要求我们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闯过这一最艰苦的阶段。我市目前日均用电3700万度左右,同比增长近800万度,比省下的用电计划超500万度以上,而全省用电和电煤都很紧张,如果电煤上不去,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都难以保住。因此,我们必须痛下决心,背水一战,闯过难关。

(三)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工作措施,务求电煤保障工作取得持续提高的工作效果。

第一,坚决有力地落实电煤保障责任制。一是要继续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有关县、区(市)长是电煤保障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必须亲自调度。二是有关县、区(市)必须按照每日供应电煤量,分解落实到乡镇和煤矿企业。2月28日前,地方要全力实现日供电煤1万吨以上的目标。三是加强与煤矿和发电企业的衔接,对电煤供应实行日调度和通报制,并每日向市、县两级政府主要领导通报电煤供应情况。

第二,坚决有力地执行煤矿春节不放假的规定。一是全市合法煤矿必须坚持正常生产和建设,春节期间正常生产建设的矿井不能低于70%。二是矿级领导、现场监管人员、保障系统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市县分管煤炭工业的同志春节原则上不能外出。三是扎实认真做好矿工的思想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并认真组织开展慰问等活动。四是对春节期间不服从安排放假停产的煤矿,节后不得随意验收复产,在电力紧急时对其生产用电不予保障。市在2月下旬要进行总结。此项工作难度很大,切不可掉以轻心,也是对我们最现实的考验。

第三,坚决有力地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一是落实“一通三防”措施。通风必须可靠,防风斯、防透水、防顶板事故的措施必须到位,特别是要依法依规办事。二是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三是落实矿级领导带班下井等规定,加强现场管理,把工作措施落实到班组一线,特别注意严格培训和管理职工。四是要继续落实煤矿“包保”责任制和驻矿安监员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监管措施落实到位,千方百计防止因安全事故造成煤矿停产。

第四,坚决有力地做好外购煤的采购转运工作。一是鸭电公司、习水电厂都要千方百计争取从市外多采购、多运进电煤。在当前情况下,能够抓住电煤就是胜利。二是地方政府要全力保障电煤的转运,做到运进多少就必须转运多少。

第五,坚决有力地做好煤炭外运的控制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厅关于切实做好煤炭外运控制工作的通知》精神,按五项要求坚决有力地做好外运煤炭的控制工作,并在春节期间工作不中断、不撤人、不撤岗,坚决杜绝工作松懈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控制煤炭外运措施取得实效。

第六,坚决有力地做好综合保障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及时协调解决电煤供应中的问题,确保电煤供应。一是供电部门要全力做好抗冰保电工作,抓好正常生产建设煤矿的电力供应,确保企业生产用电和矿工生活用电需要。二是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公路、高管等部门要为电煤运输开辟绿色通道,保障电煤运输畅通。交通运输、商务部门要积极作好融冰盐准备,必要时用于电煤运输道路上。三是商务部门和成品油经营企业要为电煤运输车辆提供充分的成品油供应。四是煤炭、煤监、安监等部门要投入足够力量指导和抓好煤矿复产和联合试运转验收,确保安全生产措施监管到位。五是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加强煤炭市场价格的监控,严厉打击各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

第七,坚决有力地落实煤电挂钩的政策。鉴于“两会”召开等特殊情况,虽然省经信委下文明确一季度不执行电煤挂钩政策,但仍要防止在万一缺电时仍然执行。一是对产煤大县的煤电挂钩,根据电煤供应情况适度执行。二是要作好高能耗、低效益企业必要时的应急调控准备。市工业能源委要制订相关方案。三是高能耗企业要利用春节期间电力相对丰富的机遇,组织坚持生产。

二、迅速行动,强力推进,以与“开局之年就是决战之年,起步之时就是冲刺之时”要求相称的思想、组织、作风打好煤矿建设攻坚战。

(一)打好煤矿建设攻坚战,是为实现“十二五”“提速赶超,转型跨越”的目标破瓶颈、强保障的迫切需要。电煤保障工作碰到的困难局面,反映了煤矿建设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回顾“十一五”工业发展,成绩应当充分肯定,问题必须清醒正视,最大的问题就是煤矿建设费力不少但严重滞后。这固然有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差、地质勘探程度低、缺乏大中型煤矿支撑、煤炭产业政策调整频繁、一些煤矿经营者综合素质不高等客观因素影响,但我们主观努力还不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煤炭工业是重要支柱产业,但领导力度不够,投入力度不够,工作力度不够,对煤炭工业“取”多“予”少;面对煤炭工业发展和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种种困难和矛盾,不是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竭尽全力推动煤炭工业发展、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而是工作一般化,甚至回避矛盾,躲避困难,得过且过,能拖则拖,贻误了发展的大好时光。从市的层面反思,也存在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督促指导工作力度不够等问题。当前形势非常逼人,无论是从保证“十二五”“提速赶超,转型跨越”对电力和煤炭需求的角度,从保证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对电力和煤炭需求的角度,还是从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角度,都要求我们痛下决心,迅速启动,坚决打好煤矿建设的攻坚战,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增加煤炭的有效供给,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进一步明确打好煤矿建设攻坚战的主要奋斗目标。主要是完成100对煤矿标准化建设,新增产能100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要促使52对合法煤矿正常生产,当年地方煤炭产量1200万吨以上;煤炭地质勘探、煤矿电网建设、运煤公路建设、煤矿人才培养、煤炭工业体制机制建设要取得明显进展。

(三)进一步明确煤矿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第一,加强煤矿建设的组织领导。市和重点产煤县、区(市)要把煤炭工业摆在突出位置,投入足够的精力抓好煤矿建设。一是建立全市煤矿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要总揽全局,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支持煤矿建设,协调解决煤矿建设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帮助企业跑手续和创造水电路等基础条件。二是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协调服务。重点帮助企业办理各种手续、指导煤矿建设、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为领导小组当好参谋、助手和耳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能源委,从有关单位抽人办公。三是市建立煤矿建设月调度制度,逐月检查、逐月调度、逐月公布建设进度。四是加大以煤矿建设为重点的煤炭工业的考核权重。

第二,充分发挥煤矿企业的主体作用。一是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发动,引导煤矿企业认清当前煤炭工业发展的形势,抓住机遇,下定要么全力推进建设、要么迅速退出煤炭行业的决心。二是积极推进有条件的煤矿兼并重组,增强市内煤矿企业在资金投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三是要指导逐矿落实按月建设推进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按计划推进建设。

第三,加大煤矿建设的投入。一是督促煤矿企业对所有技改和新建矿井,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投入足够资金,使装备等达到标准要求。二是切实加大财政资金对煤炭工业发展的投入,妥善解决“取”与“予”的问题。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积极争取国家地勘资金,加快煤炭资源勘探步伐。另一方面,各重点产煤县、区(市)政府要加大对煤矿安全发展资金的投入,重点解决安全监管、运煤公路、人才培养等应当由政府解决的问题。

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篇3

关键词:煤矿;井下供电;安全

前言

对于煤炭资源的开采工作来说,长期处于井下阴暗潮湿的环境,必须要利用供电系统提供各个机械设备所需要的电能。但是,煤矿的井下供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妨碍了煤矿资源的开采,危害到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妨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如何提高煤矿井下供电的安全性,成了煤矿开采企业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1井下供电安全面临的威胁

现代社会讲究“以人为本”。对于煤矿开采来说,供电安全事故不仅会降低煤矿开采的效率,还会严重危害煤矿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我国的煤矿开采工作当中,瓦斯泄露、煤尘污染、漏电等事故频发,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煤矿企业必须对引起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采取解决对策。

1.1变压器容量小

随着经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煤矿开采行业出现了高速增长,许多企业都开始对矿井进行扩建。矿井的扩建导致矿井规模的增加,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的数量大大增长,对于电能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如果供电系统没有随之进行调整,就会导致主变压器和各个分变压器的容量跟不上矿井对于电能需求的增加速度。长此以往,供电系统的主变压器和各个分变压器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很容易出现局部发热、绝缘层发生老化等问题,增加漏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如果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电缆燃烧、瓦斯爆炸,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

1.2供电电能质量差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煤炭开采行业的角度说,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煤炭开采所利用的机电设备越来越先进,性能越来越高,功率越来越大。这些机电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但是,很多大功率的机电设备在运行的时候都会产生谐波分量,这些谐波分量会沿着低压供电线路返回到供电系统当中,降低所提供电能的质量水平。低质量的电能会对基点保护系统的运转造成负面影响,还会降低监测系统的性能,给供电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1.3使用淘汰设备

为了确保煤矿井下的供电安全,我国出台了很多相关的行业法规政策。其中,我国相关法律政策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禁在分支线路上使用空气开关[2]。这是因为空气开关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能量电弧,这些能量电弧在井下充满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中极其容易引发爆炸,造成严重后果。但是,根据我国煤矿行业监督部门的调查显示,仍然有一些中小型企业非法使用空气开关。使用国家政策规定的淘汰设备,将会给煤炭开采带来巨大的风险,引发严重的后果。

1.4监测系统问题

一些中小型的煤矿开采企业由于自身的资金调价有限,没有在矿井中配备安全监测系统;还有一些企业由于自身技术水平限制,虽然安装了安全监测系统,但是自动化程度不够,不能将矿井下的安全信息及时反馈给地面上的监测部门。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提高井下供电的安全性,让监测部门无法掌握供矿井供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再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将安全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2提高井下供电安全性的对策

2.1配备辅助设施

为了防止煤矿供电系统的电源出现问题,影响了日常的供电工作,每个矿井至少要配备两个备用电源,确保日常供电正常。对于井下的煤炭开采来说,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和传输系统非常重要。煤炭企业可以在矿井下直接设置配电设备,利用电源单独为这几个工作系统进行供电。井下供电通常采用双回路供电,不同的回路必须要从不同的变电所中接入,并且搭配能够自由切换回路的辅助装置[3]。这样,在电源的一个回路出现问题是,供电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个回路,维持正常供电。

2.2合理布设

矿井下的供电线路需要经过比较长的一段距离。供电线路比较长,就容易发生电能泄露的状况,给供电安全带来威胁。想要改善这种状况,必须要从供电线路的不舍入手。合理的供电线路布设,能够提高供电效率,降低电能的损耗。合理布设的手段有分列分段供电、提高电压等级、增大电缆井机界面等。分列分段供电,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用电量提供不同强度的电能;提高电压等级,能够降低供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增大电缆经济截面,能够提高供电的效率。

2.3完善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系统能够在供电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向管理人员发出警告信号,方便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所以,想要提高井下供电的安全性,就必须不断对继电保护装置和系统进行完善。煤矿企业要结合井下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基点保护方案,对所有的高压动力设备和控制设备设置继电保护措施。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要结合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成果,提高我国煤矿行业的继电保护水平。

2.4保养供电设施

供电设施都具有正常的使用年限。但是,如果煤矿企业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不注意对供电设施的保养维护,就会导致供电设施的使用寿命变短。煤矿企业要及时关注供电设施的运行状态。对于处于使用年限范围内的供电设施,要加大维护保养力度,在出现故障时第一时间进行排除,以免发生更大的危险。对于即将到达使用年限的供电设施,煤矿企业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新换代。

结束语

煤矿井下供电的安全性对于煤矿开采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提高煤矿井下供电的安全性,是每一家煤矿企业所必须考虑的问题。煤矿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引起井下供电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通过配备辅助设施、合理布设、完善继电保护、保养供电设施等手段,来确保井下供电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文.浅谈煤矿供电安全问题及提高可靠性的措施[J].山东煤炭科技,2016,05:112-113,115.

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篇4

这次会议,是在我市电煤供应形势仍然严峻、煤炭产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落实全省经济形势通报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书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立即行动、务求实效”的要求,号召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决战煤炭产业,全力推进我市煤炭产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赶超、转型跨越”提供能源基础和保障。下面,我着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煤炭产业摆在战略性、基础性地位突出抓好

第一,全市煤炭产业发展的成绩应当肯定,但存在的问题必须正视。纵向比较,进步很大,表现为“五个明显提升”;但横向比较,差距明显,表现为“三个十分突出”。“五个明显提升”:一是支柱地位明显提升。年,我市原煤产量1441万吨,煤炭产业实现增加值32.9亿元,同“”期末相比,原煤产量增长25.41%;实现增加值增长236.84%。煤炭产业在规模工业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2.68%提高到年的10.5%。二是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先后关闭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187家,对155家煤矿实施了整合及扩能技改,矿井建设规模从单井3万吨提高到14万吨。12处年产30万吨以上大中型煤矿先后开工建设,总规模达705万吨。其中7家年产30万吨以上煤矿相继建成通过验收投产或批准进行试生产,新增原煤产能380万吨。三是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地质灾害治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谐矿区建设积极推进,煤矿开采秩序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回采率从30%左右提高到70%以上。瓦斯、煤层气、煤矸石等资源综合利用步伐加快,9家煤矿企业建成瓦斯发电厂,年利用瓦斯2000万立方米以上。规划建设了桐梓煤化工、桐梓火电厂、绥阳煤电化等煤炭资源深加工项目,资源开发附加值明显提高。四是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机车及皮带运输机械、锚喷技术工艺等广泛推广应用,煤炭产业科技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五是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和政府监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两个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煤矿安全形势逐年好转。年,全市发生各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40起,死亡69人,同“”期末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9.38%、57.02%;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了5.7,降至年的4.99。“三个十分突出”:一是发展慢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煤炭产业自身发展相对缓慢;另一方面,煤矿建设速度慢。2006年经省政府批复整合方案和省煤炭局核准的项目共246个,建设总规模3135万吨,但经过5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仅有66家煤矿建成投产(其中11家为试运转煤矿),新增生产能力仅828万吨,比例均不到30%。规划建设的大中型煤矿36个,总规模1695万吨,到目前为止仅有12个开工建设,建设总规模仅705万吨。二是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市现有合法生产煤矿以及建设煤矿单井规模仅14万吨,低于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对贵州省不低于15万吨的规模要求,而六盘水市单井规模35.5万吨,毕节地区单井规模21.3万吨。如与山西、内蒙、新疆、河南等产煤大省相比,差距更大。除了徐矿、南桐等几家外来企业外,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均未形成,仍以小和散为主。三是低的问题十分突出。首先,机械化开采程度和安全生产水平虽然明显提升,但整体上仍然很低。地方煤矿仍以相对落后的炮采为主;年煤炭百万死亡率为4.99,而六盘水市、毕节地区分别为1.83、1.84,同时也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次,煤炭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政府部门对煤炭产业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煤炭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矿工流动性大,整体素质较低,安全生产操作技能低;而且政府服务指导煤炭产业发展的能力总体较弱,专业管理人员的配置和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要求不相适应。此外,煤炭资源的地质勘探程度比较低,资源保障发展的能力不足。在充分肯定各级党委政府及企业所做努力、取得成绩的同时,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加快煤炭产业发展,是实现“提速赶超,转型跨越”的迫切需要。煤炭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产业和主要的原料工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是实现“提速赶超,转型跨越”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取消保留生产系统等原因影响,今年1-3月,我市地方煤矿生产原煤仅162.19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4.53万吨,同比下降了25.16%;今年一季度煤炭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574万元,同比增长18.79%,仅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4%。煤炭产业发展的现状,对于我们围绕“提速赶超、转型跨越”主基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战略造成很大影响。一是成为影响当前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瓶颈。今年一季度工业增长29.4%,这得益于各县、区(市)和各部门奋力拼搏,也得益于电力供应充足(一季度日均用电3600万度,同比日均增加600万度左右)。年全市完成地方电煤供应405万吨,占省下达计划的69.8%。今年一季度,我市地方组织电煤供应69.9万吨,同比减少电煤供应量17.4万吨,占省下达计划的13.2%。由于我市电煤供应不足,省电网公司按照省政府煤电挂钩政策的要求,从3月24日起对遵义网区进行了限电,日均供电量3000万度,造成我市32户高耗能企业中有20户企业全面停产、12户企业低负荷运行,工业经济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如果电煤保障工作仍然跟不上,省电网公司将进一步调减我市用电负荷,势必对全市的经济运行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电煤保障已经成为牵动全局的问题。二是成为影响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提速赶超、转型跨越”和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要求,我市将规划建设一大批工业项目。由于受产业结构、资源条件等的限制,以消耗煤炭、电力为主的资源型项目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工业经济发展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增加,煤炭需求将大幅度增长。根据测算,到“十二五”期末,我市对煤炭产业的需求最低限度在4000万吨以上。如果按照煤炭产业现有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肯定不能满足“十二五”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需要。加快煤炭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当前刻不容缓的战略性任务,必须竭尽全力推进。

第三,煤炭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把煤炭产业摆在战略性、基础性地位突出抓好。反思煤炭产业的发展现状,既有煤炭赋存条件较差、发展基础较差、产业政策多变、煤电矛盾制约等客观原因,但更应当注意的是主观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思想、工作、作风还不适应煤炭产业发展需要,对煤炭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认识不足,在发展全局中摆的位置不够突出,在破除煤炭产业的发展难题、营造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的环境方面攻坚克难的力度不够。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没有将煤炭产业摆在战略性、基础性的地位来抓,仅是电煤问题就牵扯了各级领导大量的精力,如不将这一状况快速扭转过来,将会严重影响我们抓当前、谋长远的各项工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党委、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要加快煤炭产业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认识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将煤炭产业作为牵动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煤炭产业牵动全局,我们对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一定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既要重视用煤项目的引进,更要重视煤炭为主的要素保障能力,确保领导精力、干部力量、生产要素的投入,切实做到心中有数,系统谋划,扭住不放,强力推进;煤炭产业是长效产业,我们一定要对基础工作抓住不放,既要为本届政府的任期负责,更要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扎实做好煤炭地质勘探、矿区公路建设、煤矿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等基础性工作;煤炭产业发展的主体是煤矿企业,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调动和保护煤矿企业广大员工抓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营造尊重依法投资、尊重艰苦劳动的氛围,适应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风险密集的行业发展需要;煤炭产业对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的要求很高,我们一定要理顺政府内部的体制机制,注重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抓好监管和服务队伍的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改善对煤矿企业的服务和扶持,依法对煤矿企业进行监管和引导,促使煤炭产业健康发展。

二、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抓好煤炭产业提速赶超、转型跨越

当前以及“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煤炭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产业升级的转型期,煤炭产业发展各种短期矛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头绪多,工作任务很重。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围绕“提速赶超、转型跨越”主基调,以资源勘探为前提,以扩大产能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快重点煤矿建设和促进煤矿兼并重组为突破口,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生产和安全之间的关系,核心是要解决好发展慢的问题,在加快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煤炭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奋斗目标是要千方百计做大总量,提高煤炭产业的供给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全市煤炭产量必须确保年均增长600万吨以上;到2015年,产能总规模达到4000万吨以上,年产量确保3500万吨以上,百万吨煤炭死亡率降至2以下。各县、区(市)要结合实际,认真测算,在不低于全市目标的前提下确定各自发展目标。

围绕以上目标和要求,必须全力以赴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加快煤矿项目建设攻坚,迅速提高煤炭产能。我市煤炭产业发展滞后,关键就在于煤矿建设项目特别是大矿建设推进慢,必须要把加快煤矿项目建设特别是大矿建设作为煤炭产业发展抓手,全力攻坚,力求突破。对于煤矿建设进度的问题,只要办法正确,措施得当是能解决好的,在这方面绥阳县、金沙县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一是要全力加快桐梓矿区、二郎矿区和绥阳矿区、鸭溪电厂配套煤矿建设,2012年所有规划矿井必须全面开工建设,今年要加速推进;2015年前确保36对年产30万吨以上大中型煤矿建成投产,实现新增产能1500万吨。二是要着力加快186对各类已开工整合煤矿建设步伐,2012年全面建成投产,实现新增产能2250万吨/年;到2015年,市内中西部地区形成3650万吨以上煤炭生产能力;东部六县形成350万吨以上煤炭生产能力。三是要全面落实煤矿业主建设主体责任,各县、区(市)政府要与煤矿业主签定建设推进合同,所有煤矿建设项目必须倒排建设工期,明确建设投产时限,逾期没有按照合同建成的,除特殊原因外,依合同约定予以处罚,直至取消项目建设资格,提请有关部门收回采矿权。四是要建立推进煤矿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有煤矿建设任务的县、区(市)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要实行奖惩。各县、区(市)也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建立加快煤矿建设的相关激励约束机制。同时,今年要认真做好在建煤矿建设项目的竣工和验收投产工作,确保100对煤矿建成投产,实现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000万吨以上。

第二,千方百计抓好合法煤矿的生产,切实保障电煤生产供应。一是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强化合法矿井的正常生产。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以及存在安全生产重大隐患确需停产整改的煤炭企业外,一般不得对合法煤炭企业进行停产整改;不能对煤炭行业实施无法律法规依据的普遍性停产。如果确需停产整改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原则,相关主管部门、所在地县、区(市)政府要共同组成工作组,加强指导帮助,督促整改,限时验收复产。合法煤矿在兼并重组期间,不能以兼并重组为借口停止生产。二是要进一步强化电煤保障的责任制。省、市政府再三明确电煤保障是政治责任,特别是电厂所在地的县委、县政府要承担更为特殊的责任;电厂作为电煤保障的责任主体,责任重大,必须服从政府的统一调度,切实完成外购电煤任务。各级各部门要集中力量、层层落实。三是要坚持市场化配置和政府主导相结合,运用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煤电挂钩、煤税挂钩等行政措施,强化电煤供应保障。特别要按照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继续做好电煤封关工作,在电煤供求矛盾没有完全缓解的条件下,严禁电煤外运。同时,要严格执行煤电挂钩政策,对没有完成电煤供应任务的县、区(市)要进行限电。四是要保证煤炭应有产量。在当前煤电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各级各部门以及各煤炭企业都要讲政治、顾大局,千方百计提高产量。针对当前计划电与市场煤的矛盾,省政府有明确意见,除专门为解决群众生活用煤批准建设的煤矿外,所有煤矿都必须无条件承担电煤保障任务。煤炭产品要优先保障市内以电煤为主的需要。所有在建煤矿要根据投产时限,承担电煤供应任务,不能按时建成投产的煤矿,到达建成期后要通过向合法煤矿购买电煤等方式,完成电煤供应任务。五是要建立电煤供应保障责任金制度。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强化电煤保障应急管理的紧急通知》(遵府办发电[]100号)要求,落实电煤保障责任金制度。电煤保障责任金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供给形势变化适时调整。

第三,千方百计加快资源勘探,科学规划煤炭产业布局。一是各县、区(市)都必须重视和加强煤炭资源勘探工作。要进一步争取省国土资源厅的支持,尽快开展习水县煤炭资源的整装勘查工作,习水县要做好对接。根据国家政策,现在煤炭资源勘探必须是国有基金才能进入,我市要争取筹集资金,加入省地质勘探基金,增加煤炭资源的地勘项目数量。要积极对接反映有关煤炭资源精查探矿权问题,争取国家的支持。2012年要基本完成市内重点矿区煤炭资源勘查工作;2015年前完成全市+100米水平以上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在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提高勘查精度,保证勘查质量,加强勘查成果质量监管,提高煤矿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坚持“以资源定规划”,各重点产煤县、区(市)以及市级相关部门要科学编制煤炭资源开发相关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并依据煤炭开发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发展规划;发展改革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编制矿区总体规划,年底前完成相关规划编制。各重点产煤县、区(市)相关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三是要加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相关涉煤行业发展规划与煤炭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煤炭资源配置可靠,切实可行。用煤项目的引进必须有煤炭资源作保障,要立足本地资源,利用外地资源,统筹考虑。四是要优化煤炭产业区域布局。习水县、桐梓县、遵义县、绥阳县要快速扩大产能产量,延长产业链;仁怀市要统筹煤炭产业发展和国酒生态区保护的关系,茅台上游在不增加现有设计产能前提下,加快兼并重组和整合,到2015年,地方煤矿控制在15对以内,提高单井规模和环保水平;东部六县要加快扩能技改,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需要。

第四,千方百计推进煤矿兼并重组,促进煤炭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既是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要求,也是促进我市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各重点产煤县要提前准备,切实推进这项目工作,省的工作方案很快就会出台。反思煤矿整合的经验,各级政府要牢牢掌握煤矿兼并重组工作的主导权,精心谋划,强力推进。一是要统筹协调关闭整顿、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的关系,以资源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减少现有煤炭企业数量。二是要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以及电力、冶金、化工等工业企业参与兼并重组,促进优势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支持煤电化冶运一体化经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同时,要研究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促进兼并重组。三是要坚持市场推动下,政府主导推动兼并重组工作。如果整合双方难于达成兼并重组协议的,由政府指定中介机构对重组煤矿进行评估,按评估价格进行兼并重组。如果还不能达成兼并重组整合协议的,依法予以关闭。四是要对年以来已转让煤矿企业登记和建设情况进行清理,不按规定工期建设且私自转让矿权的,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矿产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通过兼并重组,到2015年,全市煤矿生产企业(集团)数量控制在24户以内,企业生产规模达到150万吨/年以上,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五,千方百计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煤炭产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提高煤炭产业的机械化装备水平。既是加快煤炭产业升级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保障,通过开采水平的提高和标准化矿井的建设,可以大大提高煤炭产业的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要坚持把推广使用新装备、新工艺作为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全力进行推动。一是要淘汰煤炭行业的落后技术装备与工艺,加快安全高效高产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新开工建设和技改煤矿,要全面推广使用刮板输送机、皮带运输机以及机械化采煤设备,30万吨/年以上大中型煤矿,具备条件的,一律要实行综采综掘。二是要鼓励煤炭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实力强的大型煤矿企业进行合作,加快提升煤炭产业科技水平。到2015年底,力争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55%、80%以上,促进煤炭产业升级。

第六,千方百计抓好煤炭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不可再生,必须要坚持合理开发利用和积极保护相结合。一是要认真落实煤矿设计开采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严厉打击私挖滥采等非法行为。二是要加强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管理,鼓励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开采极薄煤层和难采煤层,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三是要积极延长煤炭产业链。煤炭资源保障条件较好的县、区(市),在确保电煤供应的前提下,发展洗煤、型煤、焦炭、水煤浆、新型煤化工等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四是要加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新建煤矿项目必须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一律要对瓦斯、煤层气、矿井水和煤矸石等实施综合利用。五是要大力提倡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严格限制“两高一低”等行业低水平扩张,新建年消耗煤炭10万吨及以上工业项目,所在地县、区(市)政府以及项目业主要落实煤炭供求来源,并提供煤炭资源配置方案。

第七,千方百计抓好煤矿安全生产,提高安全发展水平。要坚持形式安全和本质安全相结合,更加注重本质安全,对于形式安全的内容要灵活变通,对于本质安全的内容必须抓死看牢,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尤其是在当前电煤保障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更是要加强安全监管。一是要全面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煤矿企业领导下井带班制度。强制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加强瓦斯、水害等重大煤矿灾害治理,加强煤矿企业员工队伍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和教育,提高煤矿全员安全意识。比如逢掘必探、放炮撤人、前探支护等简单有效的措施必须落实。二是要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执行力建设,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包保制度和驻矿安监员制度。三是要加强煤矿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立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监管平台,建成市级煤矿应急救援基地。四是要严格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和事故责任追究,建立科学严格的煤矿安全生产问责制度,将尽职免责与问责免职结合起来。

第八,千方百计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一是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废弃物综合利用、地质灾害治理等,严格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完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切实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二是要加强矿区地灾治理。矿区范围内,经评估确需整村(寨)搬迁的居民,坚持搬迁和建设开采同步进行。同时,统筹好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努力改善煤灾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地灾重的地区可以学习借鉴六盘水地区的做法。三是要健全完善矿群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矿区治安环境整治,妥善处理煤炭资源开发中涉及的群众利益问题。四是要大力开展煤矿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全面清理涉煤企业各类收费,坚决取消各种对煤炭企业的乱收费,严格查处涉煤“三乱”行为,规范煤炭企业税费,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五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主的煤炭行业社保体系,督促煤炭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切实保护矿区群众及煤矿职工合法权益。六是要正确看待和评价煤矿企业,避免“妖魔化”煤矿企业。各级政府要发挥引导、教育的作用,共同创造有利于煤炭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建立完善促进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哲学上讲,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必须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推进煤炭产业发展,认识上要将煤炭产业摆在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工作上要解决与制约煤炭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第一,千方百计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要加快煤矿双回路、矿区公路、矿区铁路及运煤专线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所有煤矿年底前完成双回路电源点建设工作。到2012年底,30万吨/年以上煤矿配套建设四级以上矿区公路。二是要加快煤炭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设立开办煤炭行业安全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加强煤炭产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技术服务、安全评价、市场开发、信息咨询、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为煤炭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同时,要加强对涉煤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凡是中介机构提供鉴定、开采设计方案等和实际不符,并因此引发重大事故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中介机构的相关责任。

第二,千方百计加大要素投入,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一是要强化煤矿建设用地保障。重点产煤县、区(市)要充分预留煤炭产业发展用地,重点煤矿项目用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在全市进行统筹。煤矿企业建设用地,可采取临时用地、向农户和村集体租用等形式获得;煤矿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价格,可以参照《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黔府发[]17号)执行。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市级财政每年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煤炭产业发展。各重点产煤县、区(市)也要按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煤炭产业发展。三是金融及担保机构要积极为煤矿企业建设和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各重点产煤县可以借鉴六盘水和毕节等地做法,整合安全生产风险保证金、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生态治理保证金等各类资金中用于煤炭产业发展,为重点煤矿建设融资提供担保。四是要强化煤炭产业的招商引资。重点产煤县、区(市)要把煤炭产业招商作为招商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实责任制,大力引进有足够资金、足够技术力量的投资者投资煤矿建设。

第三,千方百计培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强化煤炭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煤炭专业人才不足是当前非常突出的问题,要切实强化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工作,并将其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重点产煤县要高度重视,打破框框套套,以非常规的手段,扎实抓好这项工作。一是要大力支持煤矿企业从国内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大型煤炭企业引进人才,积极鼓励煤炭企业、高校合作办学,采取定向、委培等方式培养煤炭专业人才。同时,要充分发挥遵义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的作用,开设采矿等涉煤专业。全市煤矿企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备在年底必须达标,否则视作重大隐患挂牌整治。二是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为煤炭产业发展所需特殊人才的聘用开设“绿色通道”。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煤炭管理和安全监管队伍涉煤专业人员数量占人员总数要达到40%以上,煤矿工人专业化程度要达到80%以上。三是要建立煤炭职业培训体系,落实职工的全员培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煤矿企业新招井下作业人员纳入年度农民工就业培训计划,实行免费培训。同时,要定期组织煤矿管理干部学习培训,提高煤矿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职业技术学校要研究设立涉煤专业。四是要认真落实《劳动法》等规定,大力抓好煤炭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通过劳动合同制管理、健全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工资晋升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增强矿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煤炭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篇5

[关键词]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tD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168-01

前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煤矿机电自动化已经成为煤矿开采主要的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寻求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已经符合国家发展和煤矿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煤矿企业为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一定要加强对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

1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概述

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是在传统的煤矿机械设备技术的基础上,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实现煤矿机电自动化的管理技术。现阶段,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不但提升了煤矿开采的工作效率,还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管理形式,优化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因此,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是顺应当前时展趋势,满足国家和煤矿企业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寻求更进一层次发展的新趋势。

2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前我国在煤矿生产中主要体现出多层次的自动化技术结构形式,大型的煤矿主要处于综合性开采的发展阶段,但是中小型煤矿通常处于机械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一些乡镇自己开采的煤矿还是采用人力作业为主的传统人力生产阶段。也正是因为这个,可以看到我国煤矿生产和其他发展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现阶段,随着我国对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虽然对煤矿工业化进程上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发展情况而言,在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应用、开发和制造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

2.1工程设计存在不足

工程设计是整个煤矿设备安装、开采进程以及费用预估等环节的整体设计。但是当前部分工程设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盲目的使用煤矿机电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技术,造成增加采矿成本。由于工程设计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使得煤矿开采进程不能顺利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1]

2.2技术落后,安装不正确

当前,一些煤矿企业自身还没有意识到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作用,但是仍然使用传统的采矿技术,亦或是应用一小部分煤矿机电自动化设备和技术这直接影响到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发挥的意义。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是一门比较复杂的技术,由于煤矿企业缺乏专业化人才、高科技水平以及对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导致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发现纰漏和错误,缺少对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设备的正确维护,不但不能提高煤矿开采工作效率,还直接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不必要的损失。

3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创新应用

3.1提高煤矿机电设备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煤矿提高机电设备作为煤矿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最为广泛,也是最基本的机电设备,煤矿企业生产中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矸石和煤炭,下放材料,升降人员和设备。也正是因为这个,煤矿机电设备的提升在一步步的不断发展。因此,提升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及其重要。在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上,提高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就显得尤为的重要。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是全数字化机电控制系统,由高性能的pLC可编程的控制器和调节控制,调节全部功能及辅助功能,应用分布式控制方式,主控、调节、制定、行程监控等设置独立的控制器,各个控制器应用总线通讯的方式。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电控系统的监测、控制、变频调节和通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现阶段我国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程度最高的机电设备之一。[2]

3.2煤矿监控监测设备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由于煤矿开采环境的特殊性,使得煤矿安全事故的几率增加,严重的影响到整个煤矿行业的发展和煤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高度运用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强化对煤矿井下施工环境的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主要的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一下三方面:首先,自动化技术的创建使得煤矿井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对地理环境和井下作业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实时的了解;其次,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对井下地理环境情况充分的了解,井下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分布图,使得井下工作人员对周围环境更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调度;第三,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井下定位系统的准备性,可以更快的确定井下工作人员实际作业的地理位置,一旦发生危险时,可以提高抢救速度,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利的条件。

3.3煤矿开采机电设备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煤矿在实际开采作业中,由于井下环境的恶劣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很容易发生事故。与此同时,由于人力资源的局限性使得工作效率缓慢,为煤矿企业的高效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弊端。因此,煤矿开采过程中加大引进现代化大型开采设备,实现自动化开采起到了重要的意义。[3]

在煤矿开采设备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发生,特别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开采设备是最典型的。电牵引采煤机,尤其是加入自动化技术的电牵引采煤机,具有其他液压牵引采煤机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具备良好的牵引特点。采煤机前进时,可以提供牵引力,在采煤机下滑时,还可以提供制动作用。所以,在煤矿在实际开采作业中,电牵引采煤机根本就不需要设置其他的防滑设备就可以在坡度40°-50°煤层中工作。

4总结

总而言之,本文简要的分析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煤矿企业机电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展现了安全生产的特点,同时还提高了煤矿企业生产效率。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煤矿企业现代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煤矿企业实际作业中,加强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中的应用,进一步的促进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发展,推进煤矿企业的未开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宜虎.煤矿机电队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1):39-40.

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篇6

【关键词】井下供电系统漏电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科技水平也进一步提高。煤矿事业也不断的扩大,对现代机械的需求也逐步上升。但是我国大部分煤炭都藏在地下,所以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进行充分的了解,对漏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的原因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包括很多设备,如:用电设备、互感器、电缆、开关。在供电系统进行工作时,会出现很多问题,而漏电也是其中一种,并且由不同的原因导致。

(一)供电系统设备不完善,质量存在问题。

我国煤矿开采业的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大型机械设备不断增多。而许多煤矿企业的供电系统却没有进行及时更新,供电设备不足。使供电设备超负荷工作,加快了供电设备的老化的速度,容易发生漏电现象。如:煤矿开采机械在不断增加,而供电电缆却没有进行更新。还有一些煤矿企业的供电设备的质量比较差,存在很多缺陷,就像电缆的绝缘体不均匀,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电现象。

(二)供电设备工作环境差,延长了使用期限。

煤矿井下供电设备处在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降低了它的运行安全。如果井下通风、散热不及时,都会加快其老化的速度,或者供电设备受到挤压,容易出现破损,造成漏电故障。例如:电缆的绝缘体被金属物刺破,导致煤矿漏电现象发生。而有些企业的供电设备超过了使用年限,内部零件出现了问题,却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也容易导致漏电现象的发生。如:电动机长时间使用,绝缘体变质,导致金属外壳漏电。

(三)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低,操作存在失误。

供电设备的安装是一个技术活,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是一些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对设备的零件了解不全面,在设备安装时存在失误,在使用时容易损坏设备,导致漏电现象的发生。比如电缆和电动机的连接存在问题,对设备中的金属没能进行及时清理,这些都能造成漏电现象。

(四)煤矿企业对供电系统的管理不规范。

在进行煤炭开采时,井下容易生渗水现象。当电缆或供电设备在水中浸泡时,电缆的绝容缘体可能受损、供电设备可能进水,容易导致漏电现象。或者供电系统超负荷工作,不能及时散热,也可能使电缆或供电设备受到损坏,引发漏电事故。

当供电设备投入使用时,要定期的进行维护和修理。而有些煤矿企业为了节约投资成本,减了对设备维修资金的投入,使一些漏电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容易导致一些漏电事故,造成不良影响。

二、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带来的危害

(一)触电导致人员伤亡。

在煤矿开采时,许多工作人员在井下工作。如果井下供电系统受到损坏,有漏电的设备,管理部门未能及时进行整修,而工人在无意中触摸时,容易被电击,导致人员伤亡。

(二)容易引起爆炸或火灾事故。

如果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发生漏电现象,在设备损坏处会产生大量的热,有可能引起可燃性材料的燃烧,发生火灾。而且在煤矿井下含有大量的煤尘和瓦斯等容易爆炸的成分,如果通风不及时,就会引起易燃物的爆炸。

(三)影响煤矿正常开采工作的进行。

根据相关规定,当煤矿供电系统漏电问题时应该及时处理,在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继续进行开采工作。而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进行维修时,会影响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减慢工作进度,影响煤矿的效益。

三、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进行的处理措施

(一)对供电系统的设备进行完善,并提高设备的质量。

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需要供电系统的不断完善。只有供电系统的完善,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进行,保障煤矿开采效率的提高。同时应该提高煤矿供电设备的质量,才能减小漏电现象发生的几率,有效的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改善供电设备工作环境,在规定周期内进行使用。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延长供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使供电系统更加安全。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加强矿井通风、渗水等工作的进行。同时企业应该对一些落后设备进行淘汰,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使用,防止漏电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工作失误。

我国的许多煤矿工人的专业水平比较低,对供电设备不深入的进行了解。在对供电设备进行操作时可能存在失误,导致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工人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正确的对供电设备进行操作,及时发现供电设备中存在的漏洞,并对其进行处理。

(四)对供电系统进行规范管理。

在煤矿供电设备的使用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容易导致漏电现象。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操作规定,并及时的进行监测。对违规操作进行处理,确保供电设备的安全。

煤矿企业应该加大对供电设备维修资金的投入,及时的对供电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定期的对供电系统进行检测、维修,并进行严格的记录。以延长供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金。

四、结语

我国的煤矿事业迅速发展,其供电系统也需要不断的完善。为了防止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造成人员伤亡,或者产生其它事故,煤矿企业应该提高对煤矿井下供电设备的重视,对漏电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加强井下供电设备的监管力度,促进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勇强,杨旭彬,许颖.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产生的原因浅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9,05.

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篇7

【关键词】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管理机制

煤矿机电运输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多个生产环节,拥有较多的特殊工种。它既是煤矿生产的前线环节也是煤矿生产的重心环节。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对推动煤矿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乏有效安全管理机制,会导致煤矿机电运输环节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正确面对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机电运输技术的安全水平,是我国煤矿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1.煤矿机电运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缺乏安全意识,管理工作不到位

许多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人员缺乏相关安全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安全管理工作。过分注重煤矿的经济效率、煤矿机电设备的生产效率,忽视煤矿机电安全运输的问题。由于缺乏安全意识,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工作中缺乏安全责任机制,没有落实相关工作规章制度,导致日常工作环节中存在安全隐患。缺乏生产设备安全意识,没有设立适宜的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机制,导致缺乏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煤矿顺利生产造成阻碍,而且具有较高的维修费用。煤矿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职工安全教育机制,过于重视煤矿的经济效益。

(2)岗位管理不规范

许多煤矿企业缺乏有效的人员管理机制,存在随便顶岗替工的现象。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具有较为特殊的运行环境,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有较高要求。不具备专业操作技能的人员进行设备操作、煤炭生产作业时,会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被拉来顶岗替工的人员往往既不清楚设备操作流程,心中也没有安全管理要点,无法达到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正常运行的条件。由于他们缺乏系统的专业设备知识培训,没有树立安全操作意识与操作意识,容易进行违规操作。成为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隐患,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不可估量、无法挽回的损失。

(3)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不到位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是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特种作业人员与普通作业人员不同,其设备专业技能更高。其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后,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且取得操作合格证后才能参加实际操作工作。纵观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缺乏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有效安全管理,存在不科学合理管理的现象。没有建立完善的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机制,造成人员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导致煤矿机电运输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缺乏有序的管理机制,带来一系列的安全管理问题。

2.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客观影响因素

客观影响因素指的是对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起到制约作用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包括井下空气环境、设备用电环境与空间环境。

(1)设备用电环境

设备用电环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客观影响因素。煤矿生产具有特殊性,其对机电运输设备的工种、专业技术有特殊要求。容易出现运输机电设备出现负荷过大的现象,易造成短路或者超负荷。随着煤矿开采工作不断进行,矿井深度不断增加,设备机电供电电压也不断升高,对机电系统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2)井下空气环境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工作环境较为特殊,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且空气环境恶劣,存有大量易燃气体、水分、钻矿产生的细小尘埃。固体细小尘埃一旦超过一定范围,容易影响设备机电系统,还会对工作人员呼吸系统造成伤害。易燃气体多为瓦斯,其含量一旦超过安全范围,容易引发爆炸,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机电设备安全顺利运行产生严重影响。井下空气环境湿度过大,会对运输设备造成腐蚀,影响内部熊的绝缘效果,进而对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造成影响。

(3)空间环境

受到矿井空间环境限制,进行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调试等一系列行为存在一定的困难,且工作人员视线受阻,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工作隐患。空间环境有限也使得各机电设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加上人为因素-管理效率低的影响,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3.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策略

(1)针对客观环境因素的防治措施

根据煤矿井下实际工作环境,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通过通风系统改善井下空气环境质量问题,降低井下空气湿度,实现机电设备作业环境的干燥,降低空气中固体尘埃含量。在必要时,及时采用清楚装置清除煤矿井下的易燃气体或者粉尘。确保为机电设备与工作人员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消除多种空气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建立个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

注重煤矿机电设备的电路问题,建立合理的煤矿生产的用电管理机制,完善日常维护机制,确保工作人员定时进行井下设备线路安全检查与保养维护工作,发现电路系统存在异常情况时,及时确定故障并切断电源进行维修。保证设备供电线路的绝缘性,避免出现漏电事故,为机电设备安全运行与工作人员安全作业提供安全稳定的井下环境。为了进一步确定用电安全,可以根据设备需要安装漏电继电器等保护装置,提高机电设备漏电保护水平。电路检修人员根据煤矿生产的用电管理机制的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操作,降低操作失误指数,避免引发用电事故。

(2)强化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工作人员是煤矿机电运输设备顺利进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往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中经常存为人为操作不当等因素。所以说,我们需要针对工作人员,开展有效的管理措施与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与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禁止出现私自换岗行为。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就基本的机电运输安全知识与设备操作技能。对于特殊岗位人员则要求其必须具有上岗证,定期对其开展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防止工作人员在安全生产环境中产生马虎、倦怠的心情。通过强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煤矿机电运输工作队伍。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与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从根本上促进全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3)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根据煤矿生产实际情况,运用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例如管理人员与技术工总采用竞争上岗,即可以确保选择最佳人员,又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知识求知欲。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督促工作人员自觉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与专业操作技术。活跃工作氛围。进而也确保工作人员能够遵循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操作。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业务水平,为促进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对机电运输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

机电运输设备的质量是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基础保障。煤矿企业需要重视运输设备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建立完善的日常保养机制与检查维修机制。做好设备日常保养工作利于延长运输设备的工作寿命,降低设备维修费用。设立检查维修机制,要求检修人员做好安全检查日志记录,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进行维修,为机电运输安全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5)建立完善的机电运输设备质量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的机电运输设备管理机制,避免因机电运输设备产生的装置问题而影响整个煤矿生产活动。在设备维修机制与安全生产意识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的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管理机制,制定具有执行力的设备采购、管理机制。尽量避免设备发生任何问题。完善设备事后维修机制,检修人员根据日常操纵规范进行检查维修工作,不漏过每个细小环节。重视机电设备运输设备质量管理,实现机电运输有效管理,保证煤矿机电运输安全。

(6)加强机电运输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的特点决定了现场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加强运输现场管理工作,实现对机电运输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有效监控,确保机电运输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应该将现场安全管理纳入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加强对机电运输战线上干部人员的上岗活动,规范其上岗任务。建立完善的干部考核机制。转变传统煤矿企业干部工作作风。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机电运输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开展专项治理,做到及时把握现场管理动态,及时调整现场管理工作重心。

(7)落实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安全责任机制,设定安全管理机构,明确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机制。针对矿井机电运输工作环节,材料采购管理、机电设备检查检修、日常保养等,明确安全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正常运行。做好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建立安全管理责任记录,确保全体工作人员都可以严格遵循《煤矿安全规定》、煤矿企业制定的安全责任机制。落实责任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监督管理,确保安全责任机制落实。

(8)提高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供电安全水平

运输设备供电安全对于促进机电设备运输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定》中的多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机电设备的绝缘状态,定时更换漏电保护装置、接地装置等,确保供电保护装置的高灵敏度与良好的工作状态。工作人员每人都需要测试低压检漏装置,安装符合要求的防雷电设备。确保不存在私自送电现象。井下作业环境的光照条件较差,工作人员需要定时检查井下照明设备。在根据日常保养维修机制进行相关工作时,必须首先切断电源。线路检修人员必须掌握设备检查维修要点,确保在安全环境中进行检修工作。

(9)提高机电运输设备自动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社会各个行业。煤矿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与煤矿生产需求,适时引入高自动化的机电运输设备,降低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高信息化的机电运输设备也会给煤矿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引入矿井排水、供电等自动化系统,避免人力物力浪费,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促进煤矿生产水平的提升,安全生产能力的提高。借助提高机电运输设备自动化水平,实现煤矿企业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4.总结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为营造安全稳定的井下作业环境。煤矿企业需要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促进机电运输设备顺利进行,促使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陈永学.制约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因素及预防[J].煤炭技术,2009(4).

[2]李程.浅谈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14).

[3]王明星,王文杰,谷腾飞,马现军.论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0.

作者简介:

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篇8

一、我县煤炭行业当前运行状况

当前我县经济正处在快速增长期,能源消费将继续增加,一方面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向地方煤矿下达电煤供应计划,另一方面要保障煤炭企发展,在确保电煤保障的同时,经审批允许企业煤炭出境,目前,习水县煤矿按照上级要求进行资源整合,多数煤矿在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相对下降,能源供给和运力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

1、习水两大耗煤行业火电、建材对煤炭需求旺盛,煤炭资源争夺激烈。特别是入冬以来,水电产能减少,电力供应对火电的依赖程度明显加大,统调电厂电煤日消耗量达大大高于往年水平。

2、国际煤炭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刺激国内煤炭出口量不断增长。

3、社会煤炭库存量持续下降,各煤炭消耗企业采取各种“抢煤”措施增加“节日储备”,进一步加剧煤炭市场供应的紧张形势。

4、电煤运力资源严重不足,交通设施不完善的因素导致运费价格大幅上升,运输“瓶颈”依然成为制约电煤供应的重要因素。

5、国家加大资源整合、关停小煤矿力度,煤炭产能面临严重不足,我县原有70余家煤矿,现整合为32家,多数煤矿进行技术改造,限制生产。

6、地方政府从优先保证县内企业用煤出发,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管控力度,限制煤炭资源跨区域流通。各种因素导致煤炭市场空前活跃,区域性、阶段性电煤供应紧张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二、对加强和完善电煤保障工作机制的的几点建议

1、切实提高对做好电煤供应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当前电煤供应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做好电煤供应保障工作。

2、实行电煤供应保障政府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对电煤供应负总责,建立健全电煤供应保障工作机制,领导和协调电煤供应保障工作。

3、电煤价格应当结合区域性市场和煤质来综合考虑,从产量上调控电煤,建立保护煤电企业双方利益的长效机制,既保电煤,又让煤炭企业进入市场。

三、县纪检监察机关在电煤保障工作中应该履行的职责建议

1、加强对电煤保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检查各产煤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落实电煤供应保障主要负责人责任制落实情况。

2、督促县政府各职能部门、各产煤乡镇制定电煤供应保障方案,了解掌握电煤需要情况、煤源分布情况、电煤运输情况、煤质构成情况、煤价等影响电煤供应工作的各种因素,认真查找本地区电煤供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3、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帮助煤矿企业增强电煤供应保障能力。督促县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按照中央、省关于煤矿整合、关停等有关要求,要积极帮助、指导、协调,加快申请、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加快建设步伐,尽快验收投产,增加煤源。对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中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的煤矿,要督促其加大整改力度,尽快消除隐患恢复生产。

4、对电煤供应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大力度予以协调解决。

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篇9

(一)井下长距离传输的安全问题

随着煤矿企业现代化机械化生产的不断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地下隧道及煤炭开采的不断扩展和延伸,这就使得电源设备的线路不断延长。从而会引发长距离传输的问题。例如,容易引起火灾,导致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会导致电气设备的损坏,造成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不完善的电源管理系统

有一些煤矿供电系统的工作人员技术素质较差,有些工作人员甚至是高低压、电缆水管都分不清。而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认为只要电机能够旋转,能够生产煤炭就可以;疏于对电源设备的管理,主要表现为对电源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低,对岗位责任制度和操作规范不落实,从而导致在供电这个安全生产的结点上出现了巨大的管理真空。

二、从技术层面提升矿井安全供电的保障措施

(一)企业必须正确选择供电电源

首先煤炭开采企业为保障自己的供电安全,在选择电源时必须进行充分论证,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电源容量,电力变压器的运行模式和工作环境,传输距离,以及变电站的连接与电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煤矿供电设备的安全要求要达标,电源的电力供应达到一级负荷的标准时,能够保障两个电源的供电要求。这才能保障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

(二)构建一个合理的电网结构

合理的电网结构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合理的电网建设,首先要考虑采用双电源、双回路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够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当一个电路中有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时,另一回路能承担煤炭企业用电负荷。当一个电路在正常运行,另一个回路需要处于充电状态,作为备用等待。此外,如果主要设备在煤矿井下,必须保障良好的通风,瓦斯抽放泵要做到双回路供电专业化,辅助设备及控制回路应当与主设备有一样的双电源。煤炭开采企业还要针对区域电力系统的特征,调整煤矿开采,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从而达到降低过渡环节和冗余线路,而且严格禁止使用迂回的电源线。此外,煤炭开采企业还要优先考虑分布节点和变电站的设计应与负荷中心接近的原则,尽量减少电力调度的操作半径,同时尽量减少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建设数量。

(三)提高供电设备的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是供电设备保护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完善的保护方案、完善的保护设施,才能提高故障时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地下高压电机和电源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必须加强短路、过载、欠压脱扣接地情景的保护。煤矿采区变电所、变电站或配电点线,过载、短路、漏电保护装置需要安装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同时这些设备必须是单相断线。漏电保护器和遥控装置,需要动作可靠系数两相短路电流校验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启动时必须的最大容量是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分销网络应安装过电流和短路保护装置,使用容量最大的三相短路电流校验开关设备和动态分段电缆。熔保险丝要谨慎选择,以避免不断融合的问题出现。针对各个煤矿井下的差异,不同企业应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设计继电保护方案,从而减少故障的影响范围,降低故障排除所需的时间。

三、从管理层面确保煤矿企业供电安全

(一)强化煤矿供电安全观念

煤矿的开采工作中供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是极为复杂的工作。因为,供电系统一旦中断,煤矿生产的运行也同时中断,与此同时也会对工人的人身安全产生影响。所以,供电的安全思想必须贯穿到整个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从领导层面重视供电安全,加强供电安全制度建设,加强供电安全宣传教育,同时责任到人,重视落实。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素质

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篇10

关键词:露天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D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13-02

煤矿企业一直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能源企业,故此,确保其生产的安全性能与可靠性能对煤矿企业来说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近年来煤矿企业工作任务的逐年递增,对于供电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大,可当前国内的诸多露天煤矿的供电系统方面的安全性能与可靠性能方面还存在着颇多问题,例如说:供电设备过于陈旧老化、供电设备超过使用期限没有及时更换、供电系统的自身构造不够科学合理、许多大中型供电设备的系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故障等,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露天煤矿供电系统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发挥。故此,如果想要确保露天煤矿可以按照预计顺利生产,那么将这些安全隐患彻底解决便成为了煤矿企业的当务之急。该文便针对露天煤矿供电设备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根据现状中的所存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且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措施,希望能为煤矿企业的安全性能与可靠性能提供一份有效的保障。

1增强露天煤矿供电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意义阐述

第一,增强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事故以及故障的发生,这对于保证工作人员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说,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二,增强煤矿供电设备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能够降低供电设备的维修费用,且降低供电设备的维修周期,促使煤矿生产可以更为顺利的进行,这从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故此,无论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增强露天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煤矿企业来说,都是能够保证安全生产最为可靠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露天煤矿生产的先决条件。

2露天煤矿对于供电系统安全性、可靠性根本要求阐述

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乃是露天煤矿其生产设备的基本动力保障,故此,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能与可靠性能实惠直接影响到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与露天煤矿的经济收益。除此之外,供电单位其管理水平的优劣与技术水平的高低也会由此反映出来。故此,保证露天煤矿供电设备系统的安全性能与可靠性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根据国际国家标准中《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以及《矿山电力设计规范》中的制定标准,露天煤矿的采矿现场其架空供电的线路按要求不应当少于两个回路。两个回路的供电线路,其每个回路的供电能力不应当小于全部电力负荷的70%。当使用三个回路的供电线路时,每个回路的供电能力不应当小于全部电力负荷的50%。而采矿场内部的供电线路,也应当使用沿着采矿场边缘所进行架设的环形或者半环形的干线式、固定式、放射式的供电线路。高压电力网所配备的电压,应当使用6kV或者10kV。如果是35kV或以上的供电电压其偏移程度不应当超过额定电压的±5%。而10kV或者以下的三相供电电压所允许偏差的数值为额定电压的±7%。

3露天煤矿供电设备系统现状中所存的问题分析

3.1煤矿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问题

当前,国内诸多煤矿还都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例如说:瓦斯抽取系统的功率不足、通风设备老化,造成安全性能降低、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系数与可靠系数都非常低。部分的煤矿开采区其变电所自建设以来,只要当初的电气设备还能够使用,基本上都不曾进行更换,安全性能与可靠性能非常落后。除此之外,这些电气设备中的大部分设备都并不符合煤矿相关安全规程条例中的规定,其变电设备超过期限仍然“在岗服役”的情况早已数见不鲜,故障问题与事故问题频频发生;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也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缺乏技术性的控制;其井下依然存在着非阻燃电缆等,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导致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3.2煤矿供电系统构造及运行模式有待规范化

由于当前部分矿井所采取的供电方式乃是电厂光电,所以一旦矿井所供电的电厂发生故障问题,便会直接影响到露天煤矿的供电系统,从而造成矿区供电系统安全性能的降低,从而触发安全事故。除此之外,大部分矿井也都存在着供电系统其电路接线复杂的情况,母线接线大多也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这些因素都在极大程度上对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能与可靠性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3.3露天煤矿供电系统的故障问题以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