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技术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7:23

农村农业技术培训篇1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区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发掘已有知识和建构新知识并不断增长专业能力和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众所周知,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我有幸参加这次的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让我更加体会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农村教师当前存在的问题

这次参加的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其中要完成的作业,如,主题单元规划、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等,很多教师都是云里雾里的,让我看到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上的薄弱。

农村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肩上和心上都压着沉重的负担。一般一个星期都至少有12节课,由于缺编经常要跨学科、跨年段。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经常还得去家访。工作量大,地位低,工资低。我们还发现农村教师的收入还不如农民。由于地处农村,各种信息闭塞,农村教师学习机会较少,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就是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了。许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欠缺、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看法

我结合自己这几年在农村的亲身经历,谈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看法。

1.适当地提高教师的待遇。现在物价的上涨趋势可谓是如“雨后的春笋”,而工资就如“正常人的体温”一样,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继续实行财政的力度。虽然教师法颁布已有17年,教师的地位可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教师的职业期待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的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社会地位远远低于其他职业,因此,应该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

2.教师自身要树立专业意识。这次的教育技术培训很多教师都在抱怨,他们觉得农村教师没有必要学习这些。这正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跟不上的一种表现,以前总是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在现在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要变成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自身的专业成长方式。现在的教学已经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可以上讲台的。

农村农业技术培训篇2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

农村党员干部是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是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执行者。面对当前农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需要,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不相适应,要靠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带领农民解放思想,更新知识,发展经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在全区建立一支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带领农民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实际问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文件精神和中组发【2009】7号文件的具体措施。结合实施农民创业培训、新型农民十大示范培训、农业部百万中专生培养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支持他们提高农村工作能力、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致富项目,在新时期培训任务尤为迫切。各镇、街道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工作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村政策、实用农业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为重点的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和农村工作能力,努力培养一批致富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双强”型农村党员干部队伍。

2、目标任务。今后5年全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目标是:培训农村党员干部5000人次,其中农村党支部书记1000人次,全区农村党员干部人均轮训2次以上,每位农村党员干部掌握2-3门适用技术和技能,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干部全部具备中等专业以上技术水平,年收入达到当地人均水平1.5倍以上。重点抓好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每人掌握3门以上实用技术和技能,其中60%以上的人员达到农民技术员、中高级(含技师)职业资格水平,60%以上的人员达到大专文化水平。

三、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区基层农村党员干部,重点是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及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

1、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目标,加快推进本、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依托各类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利用市农广校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农业大学联合办学的优势,每年组织动员60名村“两委”成员开展本专科层次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支懂政策、守信誉、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2、以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党员干部为目标,积极开展中等层次专业技术培训。结合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百万中专生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制度,加强对村民委员会主任、会计、村级远程教育管理员等基层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农技推广技能、农村政策、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技术知识培训,为每个行政村培养3名以上农业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

3、以培养“双强”型农村基层党员后备干部为目标,深入开展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专题培训。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区项目等,对全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开展农村政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其尽快提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农村工作能力,掌握必要的农业适用技术,在广阔的农村舞台展现自已的青春才华。

4、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深入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项目,每年选拔40名创业意愿强烈的农村党员干部,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带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掌握创业技能、具有创业能力、扩大经营规模、领办经济合作组织、创办农业企业的带动农民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企业家队伍。

5、以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为目标,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各类项目的实施,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粮食增产技术、集约化养殖技术、特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逐步为农村培养掌握2-3门实用技术的农村党员干部实用人才队伍。

农村农业技术培训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动员组织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对在乡农村劳动力普遍开展适合当地生产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农民持续增收服务,为扶贫开发服务,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目标任务

*-*年,要在现有培训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培训规模。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逐年增长1500万人以上,农民培训率逐年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争取到*年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达到1亿人次,农村劳动力年培训率达到35%以上,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术,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有明显提高,促进贫困农户摆脱贫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培训任务。

三、政策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筹领导下,加强“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与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密切合作,广泛动员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培训。各地要充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拓展其工作内容,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2.加强培训网络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和“高校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技术带动与辐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远程教育资源,努力形成以农业院校为科技源头,覆盖县、乡、村的实用型和开放型的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网络,使广大农民能就近学习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在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每个县要办好一所示范性职业学校,使之成为面向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开放的、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要继续办好乡镇、村化技术学校,继续开展骨干学校建设活动,形成一大批技术引进、实验示范、教育培训、推广服务能力较强的学校,发挥其在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机遇,调整充实成人教育资源。普通中小学要利用现有的师资、校舍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在没有独立设置乡、村化技术学校的地方,普通中小学要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安排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扶贫、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研究、推广、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服务。

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要按照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和推广项目,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以多种合作方式,引进适合当地需要的新技术和新品种,进行实验、示范、培训和推广。要按照成人学习的特点,把课堂教学、现场培训、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平台,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努力做到培训一批农民,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都要建立包括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跟踪等内容的培训台帐制度。

4.加强农村成人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保证。要抓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001]74号)精神,落实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编制。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调动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干部教师和普通中小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成人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或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在职务评聘、专业技术考核、福利、评选先进等方面与普通中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农村农业技术培训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发展观,以促进广大农村劳动者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为目标,积极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健全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拥有一定专业知识或技术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目标任务

按照我省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要求,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大力加强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80万名左右。各村、乡、县都要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每个村联络数十名实用人才,每个乡镇培养数百名实用人才,每个县选拔数千名实用人才。并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推广、营销管理、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四支队伍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围绕农业增效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起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技推广人才使用机制。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农业科技示范场、农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组织,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素质,适度扩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规模。到*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型人才总量达到10万名左右。

——农村营销管理人才。按照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改革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提升乡镇企业管理人员与农村经纪人的营销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建立农村商品营销网络,发展各类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推动乡镇企业与营销合作组织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壮大农村营销管理人才队伍。到*年,农村营销管理人才总量达到20万名左右。

——种养能手。继续抓住粮食、柑橘、茶叶、油料、棉麻丝、特色蔬菜、奶业、肉制品等8大优势产业,加强对种、养能手的技术培训。根据农业区域布局和种植业、养殖业的不同情况,采取函授培训和实地讲解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以师带徒相结合等方式,培养一批又一批种养能手。到*年,种养能手人才总量达到20万名左右。

——能工巧匠。具有一技之长的加工、建筑等技能型人才,是生产经营和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能工巧匠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鼓励能工巧匠传播技艺与技能,并通过承包、创办经济实体,组建专业化劳务队伍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学习实用技能,壮大能工巧匠队伍。到*年,能工巧匠型人才总量达到30万名左右。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鼓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技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依法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和个人财产。

2、支持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承包租赁试验田、山林、乡镇企业或自办实体,依靠科技致富。

3、支持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带动相关区域支柱产业的持续发展。

4、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投入。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由各级财政列入当地人才开发经费总预算,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领域,建立起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共同投入的人才开发机制。

5、营造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从制度上和政策上消除农村实用人才的“身份”界限,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二)加强教育培训

1、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要有目标,有措施,要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各部门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每年均要制定并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组织部门继续牵头抓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各级各类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培训和考核、评议等制度,通过培训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带动和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农村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卫星电视教育、互联网教育、光盘教育三位一体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基本建立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人事部门会同扶贫部门组织实施“科技平台”项目计划;农业部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前培训,以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绿色电波入户等工程;科技部门抓好星火科技培训工程;劳动部门抓好农村技能人才培训,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规划和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培训;建设部门负责建设类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培养农村建设类实用人才;科协负责培养农村科技示范户。

2、创新培训方式,更新培训内容。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不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和职业角色转换能力。培训方式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多样,讲求实效。培训内容要以实用知识、实用技艺为主,体现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要求,从传授单一技术、技能向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延伸,做到学其所需、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3、拓宽培训渠道。选拔部分拔尖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到农村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培训;探索“校市(县)联姻”,进行技术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鼓励互教互学、鼓励自学成才,加快科技、信息的普及与传播。

4、充分发挥农林院校、科研机构等各类农村技术培训服务基地的作用。办好农村致富函授大学,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1、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按国家政策规定给予优惠和支持。

2、改革和完善分配办法。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或服务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并保护其知识产权与合法收入。对分配到县以下农业一线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提前定级,其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1档;对分配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其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2档。

3、改进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办法。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学历、论文、外语等方面继续给予倾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应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作为申报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之一。

4、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表彰奖励,我省每3年进行一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表彰活动,每次选拔100名左右。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

5、对具有管理才能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按法定程序聘用他们从事相应管理工作或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

(四)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体系

1、培育发展农村人才市场。进一步发挥省、市人才市场(包括专业人才市场)对县级人才市场的带动辐射功能,推动县级人才市场,面向农村,服务农村人才。要依托县级人才市场,发挥乡镇人才服务站和农村人才服务信息点的作用,建立健全集配置、交流、培训、开发等功能于一体,与城市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贯通的农村人才市场体系。建立完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及时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

2、巩固完善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推广服务和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竞争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推广、传授农业技术中重要作用。

3、积极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健全省、市、县三级专家咨询服务网络,组织各类专家服务团、科技智囊团定期深入农村第一线,在区域经济规划、技术咨询论证、实用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智力支农服务活动。同时,继续实施“轮换式”智力支农措施。凡申报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在任期内推广一项新技术,联系一个科技示范村;申报农业技术推广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必须在任期内推广两项以上新技术,联系一个科技示范乡。凡城镇中小学教师申报评聘中学高级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凡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在申报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分别到县或乡卫生机构工作半年至一年。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推动科技下乡,智力支农,为农村提供有效的人才服务。

4、鼓励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与种养能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农业科技方面的技术研讨和交流,推广普及农业技术,转化科技成果,为农村经济服务。

5、切实抓好网络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整合农村科技信息网络资源,加强星火科技网络建设,开通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向乡镇、企业和有条件的科技示范户提供快捷、方便、准确、可靠的市场、技术信息和服务。

6、完善各类专业协会组织。成立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等协会组织,促进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及时引导这些专业协会组织为企业和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

四、组织管理

(一)“湖南省农村实用人才工程”由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省人事厅会同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建设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科协组织实施。

农村农业技术培训篇5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开展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争当科技示范户的高潮。通过广泛培训,我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技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XX年我市小麦、玉米平均单产达历史最好水平。

  一、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XX年,主要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启动了XX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搞好组织协调,促进了培训工程的顺利开展。一年多来共举办市级培训班21次,培训市镇技术人员XX人次;技术人员入村举办各种类型的村级培训班累计XX余次,入户咨询培训30000人次,重点培训了10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10000个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累计300000余人次。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部“标准良田建设”及“科技书屋建设”等项目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

  主要做到“九个落实”:

  1、组织领导落实。在兖州市农业局分别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监督考核小组。

  2、培训计划落实。农业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兖州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3、首席专家落实。确定了县域首席专家、小麦、玉米专家及项目区乡镇的区域首席指导专家,具体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4、技术人员落实。在农业系统选拔100名业务精通、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搞好培训。

  5、培训对象落实。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平合理"的原则,在主要粮食生产镇谷村镇、大安镇、小孟镇、漕河镇、新驿等镇选择100个村,由村民申请、村委会推荐、镇农技站审查、培训单位审定,确定1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并建立示范农户档案,统一管理;保证每户培训一个明白人,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5-10个农户。

  6、培训技术资料的落实。一年来共发放农民培训卡10000份;科技光盘XX多套;《高油玉米生产技术》及《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教材13500本;特别是为农民发放了10000份科技挂历,把各个季节的主要生产技术、农业政策,印在挂历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市实际,在农时关键技术环节编印并发放《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夏玉米套种技术要点》等明白纸共30余万份。

  7、培训设施落实。全市共协调镇、村培训教室215间,建设农民科技书屋16个,100个村全部配齐电教设备。

  8、培训经费落实。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市农业局多方筹集培训资金,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9、配套政策落实。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农业局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先享受国家农业部优质小麦示范区建设中的每亩10元的良种补贴政策;每个核心示范农户年底发一套农民科技挂历;优先免费得到示范新品种和相关技术资料,在资金、物资、技术上支持他们开展科学试验、生产示范、科技攻关等活动;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主要培训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兼顾其它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小麦玉米精播半精播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以及党在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加强培训工作,程局长多次召开会议,重点研究农民培训工作。农业局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各镇相应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协同作战,共同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自身服务功能,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优选拔技术人员优选科技示范户在全市选拔了100名技术骨干和100个科技示范村,每个村明确一名包村技术人员,在每个村重点培养10个核心示范农户,以村为单位开展培训,全市重点培养1000名核心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10000个农户。同时鼓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攻关示范田,与本单位所承担的农业科技项目相结合,开展农业科技实验、示范、推广。通过对1000个科技核心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科技致富能手,通过他们进一步示范带动,初步解决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问题,满足了农民多层次的科技需求,使我市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更加完善、有效。共2页,当前第1页1

  4、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人人签定责任状是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市设一名首席专家,各镇设区域专家;优势作物小麦、玉米和经济作物设立专业首席专家,负责对包村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包村技术人员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的监督指导。每个实施村固定一名技术人员。实行层层负责制,首席专家对所培训技术负总责,每个技术人员对所包村的10个核心示范农户及100个联系户负全责,首席专家负责对下一级人员培训、指导、释疑,每一级都需对上一级负责。

  5、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为切实加强广大技术人员的

责任心,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把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搞活搞实,农业局制订了《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监督考核办法》、《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奖惩办法》。农业局与每一位技术人员签订责任书,针对每名技术人员在所包村及所联系的核心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以及群众反映等进行严格考核。农业局成立了以纪委书记石亚鹏同志任组长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考核领导小组,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查看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并根据农户电话随时了解培训情况,采取年终与平时相结合,注重平时,并把参加培训的核心示范户纳入微机管理。对技术人员严格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作为评先树优和奖励的依据。凡是弄虚作假、减少培训次数不准晋升职级或解聘现任职务,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6、加强核心示范户的能力建设,是实现农业科技培训由点到面全面提高的重要保证。100名技术指导员深入千家万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田到田”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进行科普宣传,切实提高核心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科技示范户培养成一支学得会、用得好、留得住的农村科技服务人才。从而达到“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农业科技“传、帮、带”体系。实施一年多来,在技术服务上采取“入户指导”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技术指导员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如种植业在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鼠害多发期、收获等)能及时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有些技术指导员甚至与农民吃住在一起。他们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平时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示范户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7、增加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让农民积极参与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措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量大,直接牵扯到农民的利益,发放科技光盘、书籍、科技挂历、明白纸等费用较大。为搞好这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推进农民科技培训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积极协助农民成立优质小麦协会、优质专用玉米协会等农民自发组织,与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畅通销售渠道,实施定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8、扩大宣传,形成合力。定期印发《科技入户工作简报》并通过各种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站等广泛宣传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农业、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局面,农业局广大技术人员自觉的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及时宣传在科技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借鉴,提高服务质量,使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真正深入民心,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

  四、下步工作打算

  1、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XX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实施我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推广机制,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

  2、加强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按照农业部和省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以农广校为主体的农民培训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与互联网、电视、报刊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紧密结合,不断加快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步伐,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入户率。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方式,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在资金投向上,除了培训资料,要进一步扩大核心示范户新品种、新肥料和无公害农药的无偿试用,实现更好的示范效果。

  4、大力发展专业协会

  专业协会是科技推广的组织形式,下一步要积极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吸收示范户加入专业协会组织,促进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及时引导这些专业协会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成为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

  XX年十二月十日

农村农业技术培训篇6

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农村人力资本的巨大提升,而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加快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开发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针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区域性特征,发挥区域职业技术院校的技术与服务优势,构建农村职业培训体系,开发创新农村培训内容,开展灵活丰富的农村培训形式,以有针对性、灵活性、长效性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和运行机制来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职业教育;人力资本;运行机制

一、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国家“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它的总体要求是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素质就必须依托教育事业,尤其是针对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为此,《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规定:“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各地要深入开展“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的农民教育科技培训体系。”浙江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明确了全省农业发展要遵循现代化、集约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同时提出了绿色、环保、高效以及城乡一体化供应链,城乡资源共享的目标。对此,只有通过对农村与农民进行系统的职业教育,认真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才能顺利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第一,新农村建设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农民素质的提升在内涵上就是农民的人力资本提升。人力资本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就是通过对生产者进行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方式,最终体现在人身上的各种知识、技能、劳动和身体素质的总和。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投资行为,其经济效益要远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农民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公益性事业,是对农村劳动力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帮助农村劳动力有效地向非农行业转移,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也有助于农村留守劳动力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实现人力资本的自我增值,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新农村建设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将现代工业、科技和科学管理的先进生产力应用于农业和农村,使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化,包括农业装备现代化、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管理现代化和农民科学素养提升等,使农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指向就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和谐、全面、科学发展的社区,因此,无论是现代农业技术还是现代农业管理方法和科学文化素养,都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职业教育来帮助农民掌握技术,学会管理经营,提高自身素养,从整体提升的角度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建设。

第三,新农村建设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提升农民的职业素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作为一种新型的古老职业,职业农民不仅需要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和素质,还需要具备农业经营管理和农业科学文化等知识和能力。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农民的素养与能力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职业教育才能达到。

三、影响农村职业教育成效的主要原因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农村职业教育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及现实的种种原因,农村职业教育成效不是非常显著,农村职业教育尚未形成良好的运转体系,在职业农民的培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捋清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

第一,职业教育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方式缺少灵活性。目前,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众多,有多部门、多主体参与,培训内容涵盖农业科技、农产品营销、农村开发等,但是各类教育培训由于缺乏针对农民培训的需求调查,或者对参与培训农民的认知水平估计过高,在培训中往往出现培训内容陈旧或者理论性过强,实践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农业生产有季节性特点,农忙时节是农民劳作繁忙的时候,培训时间不能与之冲突,而农闲时节培训方式往往以集中授课和室内授课为主,不能让农民及时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缺乏灵活性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参与积极性。[2]

第二,农民主动学习意愿缺乏,人力资本提升意识不足。囿于传统的小农意识影响,部分农民认为培训完全没有必要,只是在浪费时间与精力。农民看到的更多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产出,对于看不见即期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农民往往视而不见。因此,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职业农民培养,必须首先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提升意识,以农场主、农业技术能人、农村干部、农民合作社为主,以可见收益来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农民的主动参加职业培训意愿。[3]

第三,农村职业教育部门各自为政,协同发展机制失灵。根据国家农业部相关精神,农村职业教育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等多方面主体广泛参与。这些参与部门和主体本应该通力合作,协调发展,但事实上,很多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如农委部门负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培训,劳动部门负责农民技术技能、就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各部门的协调程度不够,导致培训内容重复,培训资源浪费。职业技术院校以承接服务的形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往往因为上述原因而达不到良好的效果。[3]

四、构建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职业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

地方高职院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目标,而且要充分运用农业新技术帮助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培养职业农民,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地方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健全职业教育模式,丰富职业教育手段,完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以服务意识和市场化原则推进各项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第一,构建以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新型职业农民的核心特点是“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这是由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特征决定的,因此,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应考虑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达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素质要求;对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如农业工人、农业雇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等,要开展常规性的职业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使之更好地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对于有志于完成学历提升等职业农民,高职院校可以开展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学员只要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获取了相应的学分,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资格。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根据农村发展需要专门开设相关专业,定向培养职业农民,这不仅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一种高阶形式,而且是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本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构建以网络教学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农村职业教育运行机制。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村职业能力培训。网络教学以其参与性、互动性、移动化等特点可以方便农民随时随地参加培训,并以其在线互动性等特点可以帮助农民与专家学者及时建立联系,回答相关农业疑问,同时也方便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学习。随着互联网技术等普及应用,网络教学会成为农村职业能力培训的重要形式。其次,要大力开展现场培训。农村职业能力培训的目的在于帮助农民学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只有坐而论道的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培训效果,农民更喜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田间课堂”和现场培训,因此要动员农民积极性,顺应务农农民的学习规律,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在农村田间地头,授课教师现场讲解示范,农民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授课教师可以及时回答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构建以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相结合的农村职业教育内容体系。首先,实行有针对性的农村职业技能系统内容培训。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来源于农村及职业农民的具体需求,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按照不同产业特征安排生产经营型职业教育,按照不同专业工种安排专业技能型职业培训,按照不同岗位要求安排社会服务型职业培训,减少概述性、理论性的普及性培训比重。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要按照产业特点培养农业经营者的市场意识、合作化组织管理、农业市场经济、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按照工种特点培养职业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农业机械化设备使用、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与培育、农业生产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知识与素养;在社会服务方面,要按照岗位特征开展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从业资格、服务产业章程等方面的培训。其次,开展农民文化素养的系统内容培训。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涵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美体现在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因此,要实现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顺利转变,离不开对农民进行系统的文化素养培训。可以通过组织各类职业教育活动,让农民在技能培训过程中提升科学人文素养,也可以通过倡导孝亲爱亲、文明礼仪、移风易俗等活动,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气。此外,还应该对农民进行健康知识和传统文化的讲解与传播,以良好的保健知识强健体魄,以深厚的传统文化武装头脑,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贾海刚.城镇化背景下基层农村职业教育的模式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5(8):29-32.

[2]杨燕,刘维俭,马建富.从职业教育角度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农民人力资本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5(17):17-20.

农村农业技术培训篇7

一、培训目标:计划培训农业实用技术青年农民2万人。惠及全市11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148个村、3418个村民小组。通过培训,达到每人掌握一至二门农业实用技术,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查阅农业信息的基本技能。

二、培训内容:根据全市稻、麦、茶、菜鹅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要求,围绕全省16个主导产业,开展种植和养殖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产品贮藏与运输、动植物病虫害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农业机械使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实用技术和文化知识、卫生、环境、道德及法律常识等素质培训。

三、培训方式: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培训地点主要以村为主,推行整村推进,可以延伸到规模较大的村民小组,选择有较大活动场所的农户家中,进行培训。其培训方式主要有:一是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组织学员集中收看农业实用技术教学片现场培训等培训方式,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二是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直通车进村、农民科技书屋等流动和固定的培训方式,围绕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结合生产季节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是会同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联合开办农业栏目,进行长期培训,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市农林局将依托市农广校、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市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会同技术推广单位,培训各乡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所需教师,培训普通技术人员。成立以农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50人左右的农业实用技术讲师团。整个培训按照三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四个一”培训模式,即由市农广校免费为核心农户和参加普及性培训的农户发放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并为每个培训点发放一张弱筋小麦生产技术光盘。按作物生育阶段、关键生产技术,开展专题讲座、田头现场指导、农业科技“110”及集市咨询等多种培训形式,分级、分层、分次的开展培训。

市级重点班由市培训承担单位负责,分2期组织培训,主要参加培训对象是承担主讲教师的5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国家农业技术人员,培训150人次;乡镇重点班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具体组织,市培训承担单位派员主讲,主要培训各村农业生产负责人和部分专业大户,举办30期次,培训人数人1000人次;普通班主要在全市148个村、约200个教学点举办,办班400班次,培训农民19000人,每个村民小组3-4人,同时吸纳有意愿接受培训的农户参加。

统编教材:使用的教材为省统编的《弱筋小麦栽培技术》、《水稻生产技术》、《家禽养殖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动物养殖技术》等和生产流程明白图为主,视听教材以教学光盘和电视片、录相片、幻灯片、各类专业技术光碟等为主。

农村农业技术培训篇8

年全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3万人。每村举办三次集中培训,让受训农民每人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使全镇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务农本领明显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培训方式与实施步骤

(一)培训方式

由市农林局牵头,农业服务中心参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内容菜单,由村根据本村农业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自主选择需要培训项目。培训单位根据各村需要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每村举办三次面对面专题培训,每次给受训农民至少发放一张明白纸,每场培训不少于2个小时,每个培训活动形成一张培训现场图片资料。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召开村支书及村主任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制定并上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签订培训协议,点击培训菜单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围绕农民科技水平提高,工作措施到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其中:4月底前完成首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进行培训监督检查和培训总结等。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实施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任务到村、加强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

1、分解培训任务。根据全省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总体任务要求,结合全镇镇村布局情况,将培训任务分解到镇,由各镇确定每村培训人数,确保“村村有培训”。培训任务原则向地方特色产业和特色乡镇、村倾斜。

2、点击培训菜单,确定培训内容。结合全镇实际,根据本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市农林局会同其他涉农部门围绕本市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重点是粮油、蔬菜、园艺、新品种、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知识,动植物病虫害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态农业等实用技术提供培训菜单,供各村农民选择,最终由农民确定培训内容及专业。

4、组织农民开展培训。根据各村所选培训菜单,由培训单位负责组织有关讲师团成员进村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农业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讲师团成员要加强跟踪服务指导。第一轮培训围绕春耕生产、春季防疫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于4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培训结合夏收夏种、抗灾防疫等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于6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培训根据秋收秋种和培管,开展培训和指导服务,于9月上旬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镇政府对各村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加强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加大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广泛动员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形成合力。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实行逐级落实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相应追究行政领导的责任。

(二)强化监管

建立镇农业服务中心、培训承担单位和讲师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责权,层层落实,强化培训的监督检查。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网上查询、电话联系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培训质量进行督查。同时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滥用挪用。镇农业办公室对培训实施中的有关信息,除需保密外,均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对培训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绩效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滚动淘汰。加强讲师团成员管理与考核,实行挂牌服务,向农民发放联系监督卡,全程接受农民的监督,将农民满意度和跟踪服务作为考核讲师团成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对讲师团成员的补贴要预留20%左右待年终考核通过后支付。

农村农业技术培训篇9

1.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主要成效

1.1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技术明白人、发家致富带头人和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

1.2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优化,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创新农业科技培训形式、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进程,提高了农民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的能力和生产水平,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了农业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3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对农民开展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文化层次,丰富了其知识,使农民学到了致富的本领,促进农民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1.4转变思想观念,推动了农村文明进步农民经过培训后,不仅提高了科技文化水平,转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还陶冶了农民的情操,在农村治理“脏、乱、差”,“弘扬传统美德,倡树社会新风,争做文明公民”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没有农民这个主体的现代化、知识化,要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只能是空谈。要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在农业科技培训上,必须抓好“三个对象”,突出“四个重点”,创建“五个机制”,做好“六项工作”。

2.1抓好“三个对象”在深化农民科技培训过程中,要抓好“三个对象”培训。一是抓好村、组干部的培训。村组干部是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对村组干部的培训工作,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动员村组干部参加农广校学历教育及农函大专培训,全面提高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二是抓好存量农民的培训。对存量农民,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提升他们在种植、养殖业方面的科技水平。三是抓好增量农民的培训。重点面向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抓好新增劳动力培训,增强其自谋职业的本领。

2.2突出“四个重点”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农民向工人的转变,今后,农民培训必须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职业性和专业性。要根据农民的自愿,量身定做培训教材,师资送教上门,使农民接受所需专业培训,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二是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要注重实际,强化实践性教学,增强培训的直观性和操作性,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三是突出针对性和系统性。让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成为授课骨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农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四是突出制度性和规范性。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实行学籍管理,进行严格考核、跟踪管理。

农村农业技术培训篇10

一、实施骨干农民培训工程,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成果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科技带头人,农广校要利用与高校联合办学的优势,并以其为科技成果的“龙头”,引进农业科技新品种在各基地示范,并选择优良品种推广。为保证各基地技术环节落实到位,农广校应抽调技术骨干,专门负责基地的技术指导、项目落实等工作,同时聘请高校专家来基地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教学科研活动,以带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通过专家建立教学科研基地过程中的直接培训,带动市、县农广校教师及县、乡农技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组织本地专家学者参加培训活动,并对骨干农民进行生态农业、蔬菜、果树、食用菌等高新技术培训,从而促进农民科技带头人队伍的形成。

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利用与高校联合办学的优势,以其为科技成果的资源库和农业科技建设项目的“龙头”,先后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引进23个新品种在市、县建立示范基地实验、示范。为保证各基地技术环节落实到位,学校抽调6名技术骨干,专门负责基地的技术指导、项目落实等工作;同时引进中科院生态氨基酸矿质肥和液态肥在多点、多种植物试验示范,又实施山枣嫁接大枣工程,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并先后20多次聘请中国农大园艺专家来承德市及其区县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教学科研活动,由此带动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在承德市的示范推广;通过专家建立教学科研基地过程中的直接培训,促进了农民科技带头人队伍的形成,围绕项目累计培训骨干农民6000多人次。

二、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大培训工程,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组织参与实施“农业科技广播电视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加速农业科技传播和人才培养,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承德市农广校围绕产业发展,开展“四新两高”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特聘掌握农业高新技术及其科研成果的中国农大专家深入乡村,开展以新世纪、新阶段、新农民、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起点、高效益技术培训活动,先后培养农民5000多人;加大“农村大喇叭科技广播工程”实施力度,先后建立广播站82个,购置、录制、调拨农业科技录音磁带4280余盒分送到各县分校,各广播站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播放。

三、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架起城乡沟通的桥梁

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然后输送到大城市就业,每年每人可为家乡带来3~4万余元的收入。自2004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本着“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谋利”的宗旨,探索出了“以提高技能为手段,以就业安置为吸引,以转产增收为目的”的农民进城务工技能培训之路,形成了集培训、输出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先后开办了计算机网络工程、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等专业,招收农村初高中毕业生5400多人,经过2~3年的中专脱产技能培训,输送北京、天津、青岛等大城市就业发展。

四、开展“送教下乡”工程,为农村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把中专学历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自2009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农工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精神,围绕承德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需求,让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种植专业户、复转军人和返乡的农民工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掌握生产经营技术。3年来,全市累计招生3500人,有2600多名学员已经过3~5年的学习,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为承德市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五、实施“阳光工程”,培养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自2004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开始承担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先后完成国家下达的培训任务12110人,学校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农业相关项目,进村办班,培训专业农民。培训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开展培训,注重培训效果,为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六、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开展多层次、多专业、多规格的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