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简报十篇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简报十篇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简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7:39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简报篇1

【关键词】独立学院;残疾大学生;关爱;成长;特殊个体

一、案例简介

田某是珠江学院财政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2011级的一名女生,家境贫寒,由于幼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行动不便,使得她自卑、敏感,不愿意与她人交往,对老师、同学不信任,总是感觉大家都在嘲笑她。同时,她对自己的未来也很迷茫,担心不被社会接纳。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

在其入学办理报到手续的第一天,本人发现了她的特殊情况,就亲切地和她交谈,及时了解该生的基本情况。经过短暂的沟通交流,了解到她的家境贫寒,对自己的身体缺陷非常敏感,格外关注别人对她的看法,同时自卑、自闭。因此,我在第一时间以飞信、QQ群的形式教育其所在班级的其他学生:班级来了一位特殊的同学,行动不便,大家要以热情、友好的方式欢迎这位新同学。

每隔一段时间,我会主动找她谈心,与她拉进距离,加强沟通和交流。同时,也和她的几位室友谈话,教育她们要与她友好相处,不要歧视她,要学会换位思考。但是,起初的几次谈话,效果并不理想。她不愿意敞开心扉,几乎都是我问她答,或者我说她听。

于是,我开始思索应该以何种方式和她进行有效地沟通。据她的室友介绍,她每天除了上课外,多数时间都是呆在宿舍,也不愿意与她们交流,宿舍组织的集体活动也拒绝参加。于是,我尝试以发短信的形式和她沟通,经常每隔几天就给她发一些鼓励的信息,如:“你无法选择自己的身体,但你完全可以把握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相信你会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你要以乐观坚强的态度对待生活,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等。虽然起初她并不会回复我,但是我不介意,一如既往地关心她,就这样逐步和她建立起了信任。在此基础上,她开始主动和我交流,谈话中她多次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甚至有过极端的想法,觉得自己的身体情况会影响今后的生活,活着没有意思……。对于她的这些想法,我完全能够理解。总是耐心地教育和开导她,要正视现实,对自己要有信心。考虑到她的家庭经济情况,为她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解决了她的基本生活问题。

鉴于她身体的特殊情况,为了帮助她树立自信心,我鼓励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提升自我。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在第一学年的期末考试中,班级排名第二,这是她学生时代取得的最好成绩,她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在鼓励她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时刻教育她要积极融入集体,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快乐、精彩。起初,她拒绝参加集体活动,担心别人疏远她。因此,在班级每次举办集体活动之前,我都会给她所在班级的其他学生召开一次思想动员会,教育学生要主动和她交往,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开开心心地去参加活动。解除了她思想上的顾虑后,她开始尝试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并且从中受益匪浅。一年以后,她的学习、生活都已经步入正轨,能够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的各项活动,有问题、有想法会主动找辅导员老师沟通、交流,一改入学初期的自卑和敏感。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优秀生一等、二等奖学金,通过了多项职业技能考试。

2015年6月,该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顺利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且成功入职广东省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解决了自己的工作问题。在她穿上学士服的那一刻,作为与她朝夕相处四年的辅导员,笔者由衷地感到喜悦和欣慰,同时也意识到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的责任和义务。

三、工作思考和建议

残疾大学生是普通高校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她们在学习、生活、乃至经济上的困难都极易引发各种问题。残疾学生由于自身特殊的情况,一般表现为自卑、敏感,缺乏社会交往。此外,当前社会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理解程度不够,校园的人文环境不够宽容,教学、生活、文体等设施都存在各种障碍和限制,直接影响到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导致部分残疾大学生失去努力的方向和动力。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残疾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且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及时解决残疾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发展的目标,是辅导员老师不容忽视的工作。对他们的教育有如下建议:

1、努力消除残疾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残疾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缺陷最敏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辅导员老师在工作中要主动发掘每一位残疾学生的闪光点,要善于以残疾大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细小环节创设教育情境,为她们提供展现能力、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她们走出自卑的心理。

2、建立残疾大学生的心理档案

辅导员老师在工作中有必要建立这些残疾大学生的心理档案,做到对他们的心理状况了如指掌。同时,还需要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定期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他们进行心理测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使残疾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在萌芽状态消除。

3、让残疾大学生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辅导员老师要尽力通过组织、策划多种形式的活动,创造各种条件为残疾大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寻找到自己的舞台,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学会认识自我和战胜自我。

4、设立残疾学生专项奖学金,鼓励残疾学生奋发图强

残疾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他们意志力坚强,学习勤奋、刻苦。但是这些学生由于身体原因,有些课程的学习对他们来说相对较困难,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当前,普通高校的教学都是针对正常学生,很少考虑到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所以学校的奖学金的评比应该灵活处理,在关注他们所有课程成绩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残疾学生的特殊性。

5、学校要切实创造条件,解决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在校残疾大学生大多数都学习十分刻苦,学习成绩较突出。但由于身体残疾,他们对自己的未来都很担忧,担心就业时会受到歧视,找不到工作。所以,学校应当努力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在完成正常学业的基础上,积极为残疾大学生提供就业的个性化指导,如针对他们的实际身体情况进行专项职业技能培训、举行残疾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品学兼优的残疾大学生等,努力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赵聂.试论消除残疾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几种渠道[J].教育与职业,2009(5).

[2]王秋霞.高校身体残疾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J].黑河学刊,2013(8).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简报篇2

关键词:辅助器具;实验教学;研究

1研究背景

1.1康复辅助器具对残疾人的重要性残疾人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人。此类功能障碍者虽然有身体机能和/或身体结构的损伤,但也有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其潜能来克服障碍,即在潜能和障碍之间构筑一个"通道",这就是辅助器具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残疾人的潜能来补偿或代偿其功能障碍,使残疾人和健全人平等参与和共享社会文明[1]。wHo的社区康复指南(健康部分)中指出:"对许多残疾人来说,获得辅助器具是必要的,而且是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没有辅助器具,残疾人决不可能受到教育或能工作,以致贫困将继续循环下去"[2]。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显示,残疾人口达到近8300万,曾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占8.45%,曾接受辅助器具配备和服务的占7.31%,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有38.56%[3]。2011年,中国残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收集到2138.0万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数据,其中包括1360.2万持证残疾人和777.7万非持证残疾人。31.9%的残疾人有康复医疗方面的需求,30.9%有功能训练方面的需求,91.9%的残疾人有辅助器具需求[4]。这一系列数据提示我国康复辅具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助残事业对康复辅具服务的客观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其原因很多,而辅助器具专业人才和队伍的建设明显滞后则是重要因素之一。

1.2康复辅助器具从业人才缺乏目前,我国缺乏辅助器具适配领域人才。参考卫生部标准,每2000名残疾人需要一套康复评估小组,包括1名康复治疗师、1名康复工程师、1名辅助技术从业者和1名辅助技术供应商,2011年,调查显示我国需要41480名康复治疗师,124440名辅助技术工程师等具有康复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因此,中国康复技术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5]。而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服务的关键,是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的源泉。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医学院校已经将辅助器具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构建了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且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从业资格的培训、考核、评审和认证。但是,大陆地区辅助器具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大部分都是跟师学徒,未进行规范的高等教育,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创新意识,很难满足社会进步与发展对较高层次人才的需求[6]。近几年才开始在医学院校开设辅助技术服务专业课程[7],导致了人才培养断层,严重影响残疾事业发展和残疾者的生活质量。

1.3康复实验教学方式不合理虽然,医学院校已经开设辅助器具专业,但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薄弱,有待完善。针对这一现状,杨慎峭[8]、李志华[9]、黄毅[10]等提出了培养技能型康复人才方案,将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pt师、ot师)[11]。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查阅国内相关文献,于康复辅助器具自主创新设计的实验教学研究鲜见,为此提出这一构想,进行探索。

2研究流程

2.1研究对象康复治疗学2010级全体学生,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2.2研究课程《康复疗法学》实验教学

2.3研究时间2013年9月~2014年6月

2.4研究方式采用"塔式"教学模式,即"老师-研究生-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平均分成多个小组,每组由一位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担任组长,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带动在校本科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动手操作。

2.5研究项目使用扣钳、弹性钢丝、低温热塑板、热风枪、魔术贴钩面、魔术贴毛面等对脑卒中患者、脊髓损伤患者和脑瘫患儿常用辅助器具进行制作、开发。如:加粗的勺子、带弹簧的筷子、万能袖套、穿衣器、穿袜器、长柄梳、环扣毛巾、穿针器、翻书器、魔术贴等。

2.6评价方法对学生制作的辅助器具给予点评,调查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满意度与建议。

2.7研究结果学生基本掌握辅助器具的制作工艺,对实验教学方案改革普遍满意,希望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理论联系临床。

3讨论

该研究基于我国目前康复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缺乏自主创新型人才这一矛盾而设计的。在既往的教学实验中,学生只是通过书籍、视频、图片了解到相关知识信息,而没有实际接触辅助器具,从而导致知识的盲区或掌握不全面。因此,该研究第一次提出在《康复疗法学》的教学中探索康复辅助器具自主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并创新性引入"塔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老师-学生"的一对多模式变成"老师-研究生-学生"为基本结构的"塔式"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研究生作为高校自主钻研、独立研究能力最强的学生群体的优势,调动研究生和本科生双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研究生带动在校本科生的理论、实际操作能力的进步,建立康复学习团队,培养具有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康复专业人才。通过实验教学、师生互动,用低成本改进、开发简单、实用、有创新性的康复辅助器具,更好的服务于残疾群体。

4结论

康复辅助器具自主创新型实验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加强学生对康复辅助器具的认识、理解和创新思维,一定程度促进康复辅助器具的研发探索。

参考文献:

[1]朱图陵.残疾人辅助器具基础与应用[m].北京:求真出版社,2010:4-5.

[2]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康复指南[m].武汉: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2011:93.

[3]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8-19.

[4]张均.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数据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3,3:76-79.

[5]窦玉沛.加快建立健全全国康复辅具服务体系[Z].全国康复辅具工作会议,北京:2012,9.

[6]郑俭.中美残疾人辅助技术高等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89-991.

[7]肖源.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原因的剖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246.

[8]杨慎峭,金荣疆,罗荣,等.优化临床创新型康复人才培养体制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2(18):188-189.

[9]李志华,刘华,等.浅谈康复医学的教学[J].科技信息,2010,7:230.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简报篇3

abstract:thispaperanalysescorrelationbetweentherehabilitationserviceforthedisabledandurbanandruralresidents'incomegrowthbymeansofgreyrelation.theresultshowsthatthereisahigh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therehabilitationserviceforthedisabledandurbanandruralresidents'incomegrowthinChina.Byusingthegraydynamiccoordinatemodelthispaperalsoanalysestheadaptabilityoftherehabilitationserviceforthedisabledtourbanandruralresidents'incomegrowthinChina.ingeneral,therehabilitationserviceforthedisabledisn'tcompletelyadapttourbanandruralresidents'incomegrowth;especiallyit'salsoexistencesomequestions,suchasthesupplyserviceofassistivedevicesforpersonswithdisabilityandrehabilitationserviceformentalpatientsarenotenoughcoordinatewithurbanandruralresidents'incomegrowth.atlast,thispaperanalysesthecauseandputsforwardaseriesof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残疾人;康复服务;收入增长

Keywords:thedisabled;rehabilitationservice;incomegrowth

中图分类号:F2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298-03

――――――――――――

作者简介:邹华(1987-),男,江苏邳州人,经济学硕士,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工程,标准理论与政策,区域发展战略及产业规划;马凤领(1964-),男,河南禹州人,理学硕士,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工程,标准理论与政策等;罗椅民(1963-),男,湖南石门人,教授,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标准与理论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辅具器具的临床应用,标准与政策理论等。

0引言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当前我国残疾人总数约为8502万,其中:肢体残疾为2472万人;听力残疾为2054万人;视力残疾为1263万人;精神残疾为629万人;智力残疾为568万人;言语残疾为130万人;多重残疾为1386万人。可以说,这个庞大社会群体的康复、就业、生产生活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主要包括对残疾人的康复医疗服务、康复训练指导服务、心理支持服务、康复知识普及服务、辅助器具服务、咨询转介服务等几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内容将更加丰富、康复服务水平将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增长差异,使得城乡之间对各类、不同残疾等级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本文通过查找1996~2011年我国肢体残疾、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精神残疾、康复服务机构、辅助器具供应等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的数据和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收入方面的数据,对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人们收入增长的内在联系及适应程度进行了分析。

1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动态过程的研究,它基于灰色系统的灰色过程,通过因素间时间序列的比较,来确定哪些是影响大的主导因素。鉴于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灰色的,且所选取的数据历史序列不长,因此用这种对数据样本量及分布规律要求不高的分析方法进行关联分析比较合适。

设系统特征行为序列为城乡居民收入行为时间序列Yi={Yi(n)},Yi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因素,相关因素行为序为时间序列Xi={Xi(n)},Xi是残疾人康复服务因素,n为时间,?孜ij和rij分别为Yi与Xi的灰色绝对关联度和灰色相对关联度,则Yi和Xi灰色综合关联度?籽ij[7],?兹为分辨系数。

?籽ij=?兹?孜ij+(1-?兹)rij

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及研究需要,将1996~2011年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适当加工整理,把数据序列转换方式设定为初值化,令?驻min=0,分辨系数?兹=0.1,运用DpS软件计算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2与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人数X1、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人数X2、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个数X3、辅助器具供应件数X4、白内障手术例数X5、配用助视器人数X6、矫形器装配例数X7、假肢装配例数X8、聋儿康复机构新建个数X9、新收训聋儿人数X10、监护精神病人数X11的灰关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白内障手术例数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高度关联,配用助视器人数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度关联,即人们收入增长与视力康复服务之间存在很大相关性;肢体残疾康复服务、聋儿康复服务、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智力康复服务等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关联程度较高,精神病康复服务与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个数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关联程度较低。

理论上,当变量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小于0.5时可认为二者之间关联度很低,大于0.5时就可认为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关联系数越大,关联性就越强。整体上从分析结果来看,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

2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协调分析

协调分析是以灰色多维动态模型Gm(1,n)为基础,研究整个系统内部的因素间动态变化关系,对系统内部的运行运行结构进行协调分析。设系统特征因素数据序列为{X■■(t)},相关因素数据序列为{X■■(t)}(i=2,…n),建模步骤[7]如下:

①对原始数列作一次累加得到生成序列(1-aGo)为X■■(k)=■x■■(t)i=1,2,…n

②参数向量■=[a,b1,b2,…,bn-1]■根据yn=B■得到■=(BtB)-1Btyn

其中:-a为Gm(1,n)的发展系数,bi为协调发展系数;yn=[y(2),y(3),…,y(m)]■;

B=

③建立Gm(1,n)时间响应函数

■(k)=[y(1)-■■x■■(k)]e■+■■x■■(k)

其中:k=2,3,…,m

④建立Gm(1,n)还原模型

■(k)=y■(k)-y■(k-1)k=2,3,…,m

⑤拟合度分析拟合误差a(k)=y(k)-■(k)

相对误差e(k)=q(k)/■(k)k=2,3,…,m

运用灰色多维动态模型来研究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主要对模型中的系统发展系数-a和协调发展系数bi进行定量分析。若a>0,则系统主行为变量{x■■(t)}在时点t与前一个时点t-1相比满足{x■■(t)}

利用2002~2011年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镇居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和DpS软件,得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1与与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人数X1、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人数X2、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个数X3、辅助器具供应件数X4、白内障手术例数X5、配用助视器人数X6、矫形器装配例数X7、假肢装配例数X8、聋儿康复机构新建个数X9、新收训聋儿人数X10、监护精神病人数X11的Gm(1,12)模型:

■+2.08370y■■=0.09246x1+0.69180x2-0.76193x3-0.00073x4+0.01303x5+0.11839x6+0.07508x7+0.24181x8-8.00130x9-0.03454x10-0.00161x11

系数向量为:

a=2.08370;b1=0.09246;b2=0.69180;b3=-0.76193;

b4=-0.00073;b5=0.01303;b6=0.11839;b7=0.07508;

b8=0.24181;b9=-8.00130;b10=-0.03454;b11=-0.00161

拟合值的相对误差(%)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平均相对误差为6.84%0,说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残疾人康复服务所组成的系统,缺乏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b1>0、b2>0、b5>0、b6>0、b7>0、b8>0,说明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人数X1、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人数X2、白内障手术例数X5、配用助视器人数X6、矫形器装配例数X7、假肢装配例数X8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同步发展的,b3

同样利用2002~2011年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农村居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和DpS软件,得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2与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人数X1、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人数X2、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个数X3、辅助器具供应件数X4、白内障手术例数X5、配用助视器人数X6、矫形器装配例数X7、假肢装配例数X8、聋儿康复机构新建个数X9、新收训聋儿人数X10、监护精神病人数X11的Gm(1,12)模型:

■+1.54017y■■=0.05248x1+0.08953x2+0.00001x3-0.00006x4+0.00193x5-0.02762x6+0.00595x7+0.06591x8+3.43088x9+0.08740x10-0.00146x11

系数向量为:

a=1.54017;b1=0.05248;b2=0.08953;b3=0.00001;

b4=-0.00006;b5=0.00193;b6=-0.02762;b7=0.00595;

b8=0.06591;b9=3.43088;b10=0.08740;b11=-0.00146

拟合值的相对误差(%)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平均相对误差为7.39%0,说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残疾人康复服务所组成的系统,缺乏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b1>0、b2>0、b3>0、b5>0、b7>0、b8>0、b9>0、b10>0,说明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人数X1、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人数X2、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个数X3、白内障手术例数X5、矫形器装配例数X7、假肢装配例数X8、聋儿康复机构新建个数X9、新收训聋儿人数X10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同步发展的,b4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及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所组成的系统都缺乏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所以总体上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还不够协调,残疾人康复服务与人们收入增长还不完全适应。

3结论及建议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利用灰色多维动态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总体上与人们收入的增长还并完全适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完善。

第一,基于视力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具之间具有较高关联,且低视力康复服务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的现实,应将白内障复明和低视力康复作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城乡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推进视力康复机构标准化运作,普及视力保健和康复知识等途径,以提高残疾人的视力康复水平。

第二,基于当前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和精神病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的现实,应不断增加残疾人辅助器具的供应和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康复服务和指导。同时完善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病防治康复服务系统,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促进精神残疾康复,预防精神疾患发生。

第三,基于肢体残疾康复、聋儿康复、智力康复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较大关联,且聋儿康复服务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的现实,应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医学相结合,运用医疗、工程、教育、职业、心理、社会等多种康复手段,对肢体残疾、聋儿、智力残疾进行治疗、训练和指导,全面提高残疾人的康复服务水平,使我国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得益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国威.解析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区域差异――机基于31个省区市的定量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2,(1):135-139.

[2]郭悠悠,刘林.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历史和现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154-161.

[3]黄高伟.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4]孙树菡,毛艾琳.我国残疾人康复需求与供给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1):5-11.

[5]程凯.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3):201-205.

[6]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模型优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07-929.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简报篇4

一、春节救助

在2017年春节来临之际,我办事处残联走访慰问辖区贫困残疾人家庭6户,并送去了慰问金。大病救助3人。发放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救助款4人。

二、救助

发放2017年重度护理补贴127人,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63人。2017年申报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学4户。残疾人家庭申报大病救助4人。

三、就业、培训工作

完成就业入户摸底普查任务125人。全年10名无业人员已成功就业。每月按时递交社区残疾人就业台账的信息汇总,全年共计10人。盲人培训就业状况摸底调查。4月进行了残疾人“量体裁衣+订单”式就业创业培训服务项目的特色方案的摸底调查工作。完成109人未就业残疾人就业培训需求调查表的填写与汇总。7月辅导社区内有能力的10名残疾人参加了能力测评和职业指导方案的能力测评。9月个体养老保险补贴申报2人。10月组织社区13名残疾人参加了厨师、面点培训班。全年完成职业指导人员25人。

四、康复

上报0—6岁脑瘫、孤独症、智力儿童1人。建立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档案20份。带辖区2名老年白内障患者到济南市眼科医院进行了白内障免费查体及复明术。4月参加盲人培训班。对辖区的33名精神病患者重新进行了服药补贴上报汇总及服药卡的发放工作。6月参加盲人按摩是招聘会。8月开展盲人入户调查,济南市“助盲脱贫、助盲奔小康”调研活动盲人基本信息汇总表。

五、辅助器具配发

全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调查,肢体156人,视力6人,计122种器具。8月0-9岁成人助听器筛查。7月进行无障碍改造入户调查摸底工作,9月进行了残疾人无障碍家庭改造27人。残疾人大小假、矫形器肢筛查。

六、其他工作

发放新办、补办残疾人证15个,并认真填写山东省残疾人基础信息登记表,进行信息平台的录入。全年与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一起走访残疾人家庭达200余户。根据上级残联的工作按排对辖区336名残疾人持证情况进行精准信息的录入工作。济南市小康进程入户信息调查系统录入148人。省康复系统服药无障碍录入52人,市精准康复系统录入87人。济南市就业系统录入13人。

七、创新工作

天桥东街因地处天桥东侧而得名,辖区西临济南火车站,北依长途汽车站,交通十分便利。辖区驻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还有快捷酒店等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极大地活跃了本地区的经济,促进了社区生产——流通——消费的经济功能,也为实现辖区残疾人就业困难群众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带来了契机。

这些年,天桥东街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在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的指导下,办事处残联通过创业指导、申请扶持贷款、政策宣传等方式,鼓励并扶持辖区有能力、有条件的残疾人创业,其中不乏自强自立、勇于挑战困难、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创业明星,残疾人中的佼佼者。例如,位于辖区义和街上的“徐罗锅煎包店”,就是典型的残疾人成功创业的典范。

2018年,我们将联系社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辖区内的上商业经济实体的优势,通过落实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政策,着力推动辖区残疾人创业就业服务。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简报篇5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构建

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信息检测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有残疾人口312万,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登记具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口仅20万,登记在册已就业残疾人口约8万,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就业率不足40%,就业适龄段残疾人就业率则更低,残疾人参与社会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虽有国家的《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免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优惠政策,也非常重视和大力支持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但在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情况,残疾人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浙江省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调查小组通过调研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浙江省残疾人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研。分别面向残疾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调查。面向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发放调查问卷323份,回收315份,其中聋人145份,肢残人95份,盲人63份,其他残疾12份。面向11个市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发放问卷11份,回收11份;访谈残疾人12名、用人单位10个、区(县)一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10名。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一、残疾人面临的主要就业问题

1.就业收入低

根据调查统计,已就业浙江省残疾人月平均收入约1632.5元(见表一),接近浙江省1470元/月的最低工资标准,远低于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社会月平均工资3340元[1]。高等以上学历残疾人平均2500元以上,但仅占7.5%。

表1

2.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低下

2009年《中国残疾人就业与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赖德胜)的数据分析结果,全国残疾人教育水平综合指数为4.04%,浙江省、安徽省、、甘肃省、青海省等的残疾人教育水平综合指数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可见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浙江省处于国内下游水平。

受调查的50%左右浙江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认为残疾人存在技能低下的问题。2011年上海交大许莲娜对嘉兴市残油车港镇的残疾人开展调查显示,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4%,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2]。

3.就业信息不对称

在残疾人就业方面,存在着企业与残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残疾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有残疾人招聘需求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残疾人,部分人残疾人不愿走出家门主动就业。

各地的就业渠道也存在不足,台州市残联网站有两篇残疾人创业的政策信息,其他市残联都没有网上均无就业信息。杭州市残联与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在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网站爱心助残岗位,为残疾人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值得借鉴。

4.就业不稳定

国家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调动了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但是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单位虽然也执行按比例就业,但对残疾人的照顾性政策并不多,73%的残疾人对自身就业现状不满意。工作5年以上的残疾人85%以上有跳槽3次以上的经历。

残疾人就业不稳定是各地残疾就业服务机构普遍反映的问题,杭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处提供的数据显示,残疾人多次被推荐安置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不仅造成就业岗位资源浪费,也让用工单位对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心态持怀疑态度,进一步恶化残疾人就业的外部环境,影响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原因分析

1.残疾人对就业认识不足

调查中有75%以上的残疾人对自身价值认识不够,93%以上残疾人有自卑心理,有64%不喜欢社会交往。同时在调查中也发现38%的受访者没有就业愿望,75%的受访者不了解自身职业价值。25%以上的残疾人有创业意愿,但对于如何创业的途径与方法却一无所知。

不少残疾人因为残障引起自卑心理,长期远离社会主流群体,社会交往圈相对狭窄,社会适应能力差,以致无法顺利就业或就业不稳定。

2.政府与社会对残疾人的就业帮助存在不足

就业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残疾人就业不仅面临就业层次低、待遇不高等问题,侵犯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社会、企业对残疾人认识不足,部分地区也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或者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残疾人,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费用高,增加用人成本[3]。

残疾人就业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意愿,存在一定的差距。86%的被调查残疾人认为就业机会偏少。只有18%的被调查残疾人认为政府关注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3.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明显不足

被调查的残疾人中,获得过职业培训残疾人不足25%,86%以上的残疾人未接收过技能培训信息。72%以上的残疾人没有受过相关的职业指导,95%以上的残疾人缺少职业观,不了解自身职业兴趣,没有考虑职业发展规划。

国内的残疾人就业指导从2010年开始起步,中国残联开始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了相关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培训的远程教育软件,多地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都参加了网络培训。残疾人就业指导机构缺少编制,存在人员不稳定,职业指导工作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

4.残疾职业指导研究比较缺乏

残疾人就业方面的不足也与国内残疾人职业指导体系研究和实践处于起步有关。纵观国内,面向普通社会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研究较多,但残疾人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却比较缺乏。CnKi和万方数据等能够查阅的相关文献量屈指可数。

四、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探讨

1.加强对残疾人用工单位的辅导指导和监督

政府要多渠道鼓励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对于提供爱心岗、公益岗、残疾人专用岗的单位应给予奖励或表彰,如帮助开展手语培训,残疾人就业心理培训辅导、残疾人岗前和在岗培训辅助。

另外强化政府的职能,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情况的督查,定期深入企业,对就业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抽查和访谈,对发现借残疾证挂靠就业、劳动合同弄虚作假的要有一定处罚措施。

2.通过政策支持提高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的积极性

提高用人单位安置积极性方面可以借鉴山东青岛的为企业提供维岗补贴的做法,专门下发《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针对残疾人就业不稳定的情况,对用人单位实行岗位补助和就业补贴。另外残疾人用工企业政府采购优先的做法也值得参考,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参与政府采购的产品在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权。

国内部分有条件省市已出台政策,在用人单位超比例新安置残疾人就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认定的残疾大学生见习基地提供一定的补贴。

3.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

加强对残疾人就业的培训,可以结合当地经济特色的定期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对已经就业的残疾人开展岗位安全培训、就业能力培训、交往能力培训、如何提高自信心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聘请行业能工巧匠,对失业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对农村残疾人开展种养业培训,对有文化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网络、函授等高等教育培训[4]。培训的开展要充分不同的地域、不同经济、不同残疾类别,要符合残疾人的需求。

4.为适龄残疾人提供就业帮助

各级残联及其就业服务机构在为残疾人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如残疾人就业适应性评估、职业康复训练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的基础上,应考虑抽出时间深入走访就业困难残疾人家庭。为一些身体不便的残疾人开设社区服务岗位,如报纸分发、社区商店服务、门口报刊亭、社区值班、车库看守等。既能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要,也就近安排残疾人就业[5]。

另外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如杭州市每年组织就业招聘会能吸引不少残疾人参加就业。

5.为残疾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出台引导残疾人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可以尝试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为残疾人创业过程的相关手续办理和政策咨询,税费减免政策落实,提供一站式服务。

对不适合外出就业的残疾人鼓励个体开网店,提供开店技巧、网页设计等服务,必要时也可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6.扶持农村残疾人脱贫就业

加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扶持带动农村失业、无业残疾人就业从业,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鼓励农村种养业和农副业基地吸纳残疾人就业,对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给予一定奖励补贴。

浙江仙居县从2008年开始实施扶持低收入残疾人农户奔小康工程,依托地域经济帮扶平台,建立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开展小额信贷、培训实用技能等,使2161户低收入残疾人农户实现增收。

7.加强制度与管理

做好残疾人就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就业管理工作机制。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一管理,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做好政策对接。完善残疾人就业档案管理工作,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将残疾人就业信息详实、准确地录入管理系统;对扶持资金申领人员或单位的资格、条件严格把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各项政策扶持对象的审核、认定工作,提高扶持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只有切实加强和落实残疾人就业的各种帮扶措施,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应该不再是难题。

基金项目:2013浙江省社科联课题《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职业指导工作研究》,项目编号2013B023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统计局.2012年浙江省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统计公报.浙江日报[n],2013-5-10

[2]许莲娜.嘉兴市农村残疾人就业情况浅析[J].才智,2012(3)

[3]许琳.残疾人就业难与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4]范妮.我国残疾人就业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探析[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5]赵燕平.残疾人就业的模式创新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作者简介: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简报篇6

根据XX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市残联组织开展了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ѧϰ、大调研活动。活动分成领导干部小组,各处室、中心分别为1个小组,共计7个小组,采取从主要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每人负责1个社区(村)等方法在全市对30个社区(村)进行调查。此次调研,我结合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和市残联开展的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对XX区新孔社区、浦北村和XX县瓜安村等283名残疾人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得到如下结论:

(1)调查的283名残疾人中197名残疾人有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法律援助与服务、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安置与扶持、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占调查的残疾人总数70%。

(2)选择需求的残疾人依次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生活服务、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较大,对残疾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和问题。

(3)本调研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大政方针政策、省、市惠残政策,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经济支持等对策建议。

两个体系建设是中央7号文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在逐渐完善,而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还刚刚开始。为了更好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合全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调查研究月活动和市残联开展的走进社区(村),走近残疾人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调研活动,我此次主要对XX市残疾人需求问题进行调查。目前,该项调研已完成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调查研究报告的初稿。限于时间的要求,本报告仅围绕调查数据谈几个问题。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活动以XX市各类残疾人为核心,通过调研,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市残疾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切实增强投身残疾人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了解残疾人基本状况,掌握残疾人各方面的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宣传党和政府残疾人工作的方针政策,推动各项惠残政策的落实,促进残疾人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为推动全面工作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论依据。

本报告将回答四个问题:

(1)残疾人有哪些需求?

(2)分别选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法律援助与服务、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安置与扶持、无障碍设施与信息无障碍等需求的残疾人有哪些主要特征?

(3)选择需求存在原因,提供的保障和服务等是否已满足需要,还存在什么问题?

(4)工作思路及对策建议。

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和召开座谈会。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本次通过简单随机、等距抽样等方法共抽出283名被调查残疾人。

1、性别结构:男性150名,女性133名,男女比例大致为8:7。

2、年龄结构:0-18岁占15.5%,18-60岁占64.4%。按60岁划分,非老年人占79.9%,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20.1%,与我市领证的残疾人年龄结构相似。

3、户口性质:农业户口占88.1%;非农业户口占11.9%;农业与非农业比例大致为7:1,与XX市人口的整体构成一致。

4、婚姻状况:初婚有配偶63.8%,未婚占23.8%,再婚有配偶占0.7%,离婚占0.8%,丧偶占10.1%。

5、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程度27.2%,初中文化程度12.5%,高中文化程度占2.2%,大专及以上程度0.8%,未上学的占到了56.5%。

6、残疾状况:(1)残疾类型:视力残疾占25.8%,肢体残疾占35.1%,智力残疾占5.5%,精神残疾占4.3%。(2)残疾等级:一级占19.2%,二级占31.9%,三级占29.9%,四级占18.8%,与我市领证的残疾人残疾状况大约一致。

7、生活自理状况:生活能自理63.4%,不能自理36.6%。

8、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1)1850岁130名残疾人中(除一级残疾人)未工作的近1/2,因丧失工作能力未工作的1/4。(2)个人生活主要来源:靠离退休金25人,靠家庭成员供养的近1/2,靠领取基本生活费的16人,靠保险收入和财产险收入的不足4人。(3)社会保险状况:城镇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不足4/5,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足1/2。(4)职业技能培训状况:有就业能力残疾人,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不足1/3。(4)享受定期生活救助状况:近1/4的享受民政部门的最低生活保障或城市重残人生活补助。

9、康复服务状况: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近2/3没有得到康复服务,得到治疗与康复训练服务的残疾人1/10以上,心理疏导服务不足1/10,康复知识普及服务不足1/5,辅助器具配置不足3%,日间照料与托养不足2%

三、被调查者需求分析本分析主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

本部分的分析集中在:通过对被调查者对需求选择分析,了解需求的原因和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1、需求选择分析

按照问卷调查的要求,被调查的残疾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意愿选择需求,对选择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具体分析:48%需求者选择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18%需求者选择残疾人医疗服务与救助,8.3%需求者选择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7.9%需求者选择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7.8%需求者选择残疾人辅助器具,5.9%需求者选择残疾人法律援助与服务、残疾人文化服务、残疾人生活服务,4.4%需求者选择残疾人教育费用补助与减免、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残疾人就业安置与扶持。

2、需求原因分析和存在问题

(1)残疾人社会保障观念落后,救济色彩太重。传统观念认为残疾是残疾人及其家庭的事情,与社会无关,过分强调家庭自我保障与残疾人自立,使得残疾人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施舍和救济的浓重色彩。在调查中,近1/2的残疾人要求政府给予经济救助,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对残疾人的服务需求很少,认为政府给点钱,家人给吃给穿就满足了。家人承担了家庭中残疾成员由生到死的无限责任以及巨大的精神负担。这种残疾观及受此影响下的社会保障观念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整个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2)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在普惠加特惠的政策环境下,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应该是特惠。而作为欠发达地区,残疾人除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普惠政策外,为残疾人提供的特惠保障很少,标准也较低。无固定收入的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按月领取低保金或低保标准的生活补贴,只有市区、XX县和XX县已全部落实,其他县正在落实中;肢体三级以及三级四级的智障和精神病人等更多残疾人还享受不到这一特惠。享受这一特惠的标准也很低。现行低保标准是城区230元/月,农村155元/月,只是勉强饿不死的水平。除此以外的就业、康复等其他方面的特惠则更少,同样也是标准低,覆盖面窄。

(3)保障服务的层次低。现行的保障措施几乎只能考虑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资料方面的温、饱需求,精神层面的需求则很少顾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对残疾人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或即将解决)。起码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广大残疾人要求精神层面生活享受将成为必然。目前,现行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残疾人多种类、多层次需求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4)保障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用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经费投入实现逐年增长,但由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制约,投入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经费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由于经费不足的制约,只能是低覆盖率的、低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方面的保障多为空白,或是刚刚起步。当前,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化、多渠道的资金供给方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从残疾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来看,渠道还比较狭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为主,福利、福利基金会为辅,社会捐赠有限支持的模式。特别是社会捐赠方面,还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捐赠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来自社会的资金投入很少。

(5)服务体系不完善,不能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服务。残疾人保障需求的增长和转型,增加了社会保障的难度。目前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突出生存性需求保障,重点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以及扶贫就业等方面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还没有建立起针对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需求的服务体系,相关专业机构、社区之间没有形成畅通的服务网络,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管理措施还没有出台,导致不能为残疾人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服务。我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少,设备不上规模,人才缺乏等,不能很好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已建成的乡镇及部分村残疾人康复室,由于残疾人居住分散,加之缺少专业康复指导人员和合理的运行机制,普遍存在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去年启动建设的市、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尚处在规划设计,建设、装修等阶段,建成后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等的有待摸索探讨。

(6)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制化进程缓慢。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建设总体滞后,难以适应新阶段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需要。一方面,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制约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发展。目前,我国从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落脚点,制约和影响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实现。另一方面,现有的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与社会保障立法比较起来,残疾人社会保障立法更为滞后。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专门的法律法规,在《宪法》、《选举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也都有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条款,但其内容总的来说过于笼统,许多条文还停留在原则性的规定上,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作为保护劳动者就业权利的《劳动法》,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的规定也显得空泛。

四、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一)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

一是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和残疾人四自精神,树立先进典型,激励残疾人积极投身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的伟大实践。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社会参与的机会和权利,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就业,努力提高残疾人就业率。二是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教育部门切实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体系,维护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力争使残疾学生高中和大学入学率达到60%和40%。三是通过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小额贷款、提供就业岗位、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帮助更多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二)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普惠政策与特惠救助相结合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做好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有关生活救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保障覆盖面和保障的标准。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保证残疾职工能平等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保证所有农村残疾人都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证城镇无业残疾人都能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是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为贫困和低收入残疾人争取更多的福利政策,切实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确保残疾人生活改善程度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幅度相适应,不断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

(三)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和资金投入,建立规模大、服务设置齐全,档次高,内容多,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机构建设。二是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残联要开展各服务机构精细化管理,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对各服务机构服务进行认定型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工作绩效的评估奖励机制。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和一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默默无闻勤勤恳垦的专技工作者队伍。鼓励各服务机构引进、选拔、培养和使用一批一专多能的残疾人工作骨干,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解决好他们待遇问题,促进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协调机制。

党委、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并予以优先发展,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考核,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工委协调各部门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伸出援助之手,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在残疾人机构建设上给予优惠政策。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简报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残疾人特殊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状况,实现残疾人事业与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与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方式

(一)安养。为重度、无自理能力的困难残疾人(肢体一级,智力、精神一、二级),提供长期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等服务。

(二)托管。为贫困并具有一定自理和从业能力的中、轻度残疾人(智力、精神三、四级),提供康复、特殊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庇护性就业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引导他们从事简单劳动,为促进残疾人康复、提高生活水平和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三)居家托养。以村(户)为单位,有组织地为重度困难残疾人(肢体一级,智力、精神一、二级),实施长期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等服务。

三、条件

(一)安养、居家托养

凡具有*市常驻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重度智力、精神、肢体等无自理能力的困难残疾人,均可享受政府安养、居家托养政策。

(二)托管

凡具有*市常驻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具有一定自理和从业能力的中、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均可享受政府托管政策。

四、补贴标准

(一)个人补贴

1.安养:每人每月不高于800元。

2.托管:每人每月不高于400元。

3.居家托养:每人每月不高于180元。

4.资金来源:上述各项补贴资金由*市和我市各负担50%。我市负担部分由市、镇两级承担,其中财政状况一类镇,由市负担20%,镇(村)负担30%;财政状况二类镇,由市担25%,镇(村)负担25%;财政状况三类镇,由市负担30%,镇(村)负担20%;财政状况四类镇,由市负担35%,镇(村)负担15%。

残疾人跨市托养,*市补助资金补助到残疾人所在托养机构,*市补助资金由残疾人低保金发放地负担,补助到残疾人所在托养机构。

5.对享受五保待遇的托养残疾人员实行差额补贴,即享受五保待遇的残疾人托养补贴应扣除其五保补贴部分。

6.托养残疾人员不再享受重度残疾人劳动技能康复专项补助。

(二)机构开办和建设补贴

“十一五”期间,各镇、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以下统称各镇)要采取新建、依托敬老院等社会资源建设等方式,至少建立1处残疾人安养机构或托管机构。

1.对依托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机构,经认定符合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5万元;对村(居)设立规模化的托养站(点),托养残疾人达到5人以上,经认定符合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1万元。

2.新建托养机构,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床位数不低于100个,经认定符合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资金150万元。

五、托养机构认定与审批

(一)规范名称

残疾人托养机构名称统一规范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残疾人安养中心或残疾人托管中心”、“*村(居)残疾人托养服务站(点)”等。

(二)资质认定

自主新建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应达到《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依托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应参照《规范》,具备合法有效的机构资质,具有完善的服务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具备相应的公共活动、康复训练等场所和设施,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基本达到《规范》管理要求,并且托养残疾人不低于50人。专门的安养机构,安养残疾人数不低于40人;专门的托管机构,托管残疾人数不低于30人。村(居)托养站(点),应具备一定场所及管理人员,聘请有爱心、有较强养护能力、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

(三)审批

1.申报。残疾人托养机构会同所在镇,提出设立残疾人托养机构的申请,填报《*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审批表》,由市残联会同发改、财政、民政、卫生、劳动等部门,参照《规范》,对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残疾人的起居照料、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安全隐患、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等进行审查,并形成书面报告,连同审查盖章后的《*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审批表》一并报*市审批,经*市考察合格后,下达机构认定通知。

2.申报材料。机构资质证(执业资格证)复印件、《残疾人托养机构审批表》、《托养残疾人花名册》复印件、被托养残疾人的残疾人证、低保证复印件和书面报告。

六、审核拨付程序

(一)残疾人居家托养补贴审批

1.调查统计。由各镇具体组织管理,每年3月初、9月初,以镇为单位,调查统计村(居)残疾人居家托养情况;

2.公示补贴对象。各镇要对残疾人托养补贴对象在本镇进行公示。公示内容要明确享受残疾人托养补贴的条件以及补贴对象的姓名、住址。公示期限为5天;

3.申报。公示确认后,各镇要填报《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报市残联审核;

4.审核。市残联与市财政局联合考察、审核后上报;

5.批准拨付。由市残联将申报材料报*市审批,*市考察批准后拨付资金,市残联将我市配套资金一并拨付各镇,各镇连同本级配套资金发放到村(居)服务站(点)的残疾人养护员或残疾人家庭。

6.申报材料。

(1)《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

(2)托养残疾人花名册及托养残疾人残疾证复印件、低保证复印件。

(二)残疾人托养机构托养残疾人补贴审批

1.申请。每年3月初、9月初,由残疾人托养机构填报《*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报市残联初审;

2.审核。市残联与市财政局联合考察、审核后上报;

3.批准拨付。由市残联将申报材料报*市审批,*市考察批准后拨付资金,市残联将我市配套资金一并拨付各镇,各镇连同本级配套资金发放到托养机构。

4.申报材料。

(1)《*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一式四份,报*市残联一份,市残联留存一份,返回各镇残联及托养机构各一份;

(2)《托养残疾人花名册》一份;

(3)被托养残疾人残疾证复印件、低保证复印件各一份。

(三)新建机构、依托社会资源开办机构、村(居)托养站(点)奖励或补贴资金审批

1.申请。9月初,申请依托社会资源开办残疾人托养机构的一次性奖励资金、自主新建的托养机构补贴资金,由托养机构写出书面申请报告,说明机构开办、建设及托养残疾人基本情况,并填报《*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报市残联。村(居)托养站(点)一次性奖励资金由村(居)写出书面申请报告,并填报《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由各镇汇总后报市残联。

2.审核。市残联负责相关材料的审核并会同市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等单位联合对新建和依托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机构进行实地考察。

3.批准拨付。市残联将申报材料报*市审批,*市考察批准后拨付资金,市残联将我市配套资金一并拨付各镇,由各镇拨付到托养机构或村(居)托养站(点)。

4.申报材料。

(1)各机构或村(居)书面申请报告;

(2)《*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一式三份,市残联留存一份,返回镇残联及托养机构各一份;

(3)《托养残疾人花名册》一份;

(4)被托养残疾人残疾证复印件、低保证复印件各一份。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领导。

要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的工作模式,重点解决低保范围内精神、智力、重度肢体(含脑瘫)残疾人托养。各镇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参照本方案制定本镇残疾人托养工作实施意见,确定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计划,明确投资标准和服务对象,扎实推进辖区内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完成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任务。

(二)坚持公益化方向

实施残疾人托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需求为导向,突出托养服务的公益性。要针对不同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和康复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不断满足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使残疾人得到康复和“人性化”的服务,不断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三)加强组织管理

各类残疾人托养机构,应具备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业务上接受民政、教育、卫生、劳动部门和残联的指导和监督。市镇两级残联要参照《规范》,加强对各类残疾人托养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层层签订《托养服务责任书》,市残联、民政、卫生、劳动、财政等部门要通过不定期培训、现场督导、抽查、召开残疾人及残疾人监护人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和监督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的质量。对残疾人托养机构实行年度审验管理。市镇两级残联对非公办托养机构,不参与机构经营、成

本管理,不承担法人责任。

(四)加强财务管理

对残疾人托养经费进行专项管理,设置专门科目,规范核算程序,确保专款专用。做到收支账目清楚,资金拨付、发放手续齐全、规范。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监督检查,市财政局、审计局将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审计检查。

(五)加强档案管理

要建立和完备各种工作档案。村(居)残疾人居家托养要建立残疾人养护员和服务对象档案,主要内容包括户口簿、养护员技能资格证、个人简历、残疾人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低保证、残疾证复印件等;各类残疾人托养机构要建立和完善机构服务规范和工作流程等,建立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技能资格证、个人简历、残疾人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低保证、残疾证复印件等档案。建立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软件和信息网络,对业务管理和服务监督等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简报篇8

“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简称“阳光基地”,是由政府主办、残联负责协调与推进、发动社会参与的残疾人就业援助机构,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就业困难残疾人提供生产劳动、职业培训、职业辅导等职业康复活动,使就业困难残疾人通过“阳光基地”的劳动培训,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为今后实现市场化就业打好基础。简言之,就是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残疾人做一点”的方式,让残疾人获得适当的生活补贴、劳动津贴及社会保险费补贴,从而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近年来,哈尔滨市香坊区按照中残联、省残联和市残联的统一部署,在香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了以“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为重点的残疾人职业康复培训工作,解决了3476名就业困难残疾人的就业难题,“阳光基地”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现就有关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香坊区残疾人人口概况

截至2011年末,香坊区共有人口92万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比例推算,全区有各类残疾人5.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72%,其中视力残疾5452人、听力残疾4562人、语言残疾242人、肢体残疾3839人、精神残疾5141人、智力残疾6089人、多重残疾299人。截止到目前办理第二代残疾证人数共15449人。

年龄结构:0至14岁残疾人7人,15至59岁残疾人11928人,60岁以上残疾人2993人。

城市分布:城区残疾人13570人,农村残疾人1879人。

残疾程度:一、二级重度残疾6375人,三、四级重度和轻度残疾9074人。

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区残疾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3124人,已安置就业的残疾人有1662人。几年来共计为1700多名残疾人办理了养老保险。为235名残疾人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区中5827名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定期不定期的领取救助。农村中54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定期不定期的领取救助。

扶助、服务和需求:接受医疗服务和救助服务4257人,接受康复训练与服务的2386人,接受生活服务的有1200人,有医疗服务与扶持需求的8961人,有辅助器具需求的4500人,有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的12135人。

以上情况表明,居住在香坊区的残疾人仍是弱势群体中的主流。鉴于此,如何更好地依托“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水平,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政府、社会各界和残疾人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香坊区“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工作情况

1.部门联手,共同推进,合力搭建残疾人社会共建平台。就业是民生之本,让残疾人实现就业既是残联组织的坚定决心,也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为进一步做好“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建设工作,香坊区残疾人联合会在省、市残联的关心支持下,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哈尔滨市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在残疾人职业康复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紧密结合香坊区残疾人工作实际,在深入开展调研,科学统筹认证的基础上,紧紧依托驻区劳动、就业、培训、民政等部门和单位,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共同创建了“香坊区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同时,通过培养残疾人掌握职业技能实现就业、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灵活就业、积极推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大力开发公益岗位和发展福利企业集中吸纳残疾人就业等方式,使全区更多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有了工作岗位,实现了就业梦想。

2.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倾力建设残疾人生活保障平台。“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作为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的摇篮,承载着全区5.2万名残疾人的创业梦想。如何更好地依托“阳光基地”更好地为全区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做好保障服好务,是香坊区残联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愿望。工作中,香坊区残联通过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寻找对口劳动产品,积极探索应用型培训内容和多元化培训方式。同时,注意科学整合“阳光之家”现有资源,合理规范“阳光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员活动、考勤台账和产品台账,不断推进“阳光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做到建管并举,长效管理。截止2011年底,“香坊区阳光职业康复基地”共安置1662名残疾人上岗就业。残联对自主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几年来共扶持15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共资助24名残疾人,提供了自主创业款72000元。同时,为他们落实了医疗和养老托底保障。

3.依托市场,开发潜能,努力打造残疾人技能培训平台。“阳光职业康复基地”的成功辟建,为香坊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使他们找到了自信,开发了潜能,提高了劳动和生活技能,得到了基本生活保障。进入“阳光基地”的残疾人学员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安稳和保障,全心投入到学习、劳动和康复中。2008年以来,“阳光基地”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10期,培训学员30000余人次。其中包括:种植养殖149期,共计7850余人次;编织刺绣130期,共计6100余人次;园林园艺95期,共计4750余人次;面点制作60期,共计3000余人次;家电维修76期,共计3800余人次;盲人按摩50期,共计2500余人次;西点、冷饮加工20期,1000余人次;电脑操作与维护10期,共计500余人次;安全防火知识10期,共计500余人次,使残疾人真正做到在培训基地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并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就业梦想。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简报篇9

一、社会环境有新的改善。

   ***的残疾人工作得到了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各级领导多次专题调研残疾人工作,在春节等其他传统节日及助残日期间深入****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残疾儿童及有关单位进行走访慰问,慰问金额达*****万元。

    特别在今年的第十七次“全中国助残日”、*****市第八个助残周期间,区残联、各有关单位、基层残联分别以“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开展了走访慰问、助残与自强先进表彰大会、区第***届残疾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活动,使广大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在全社会营造了理解、帮助、尊重、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社会氛围。

 二、特奥会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今年10月将有来自****多国家和地区的近******名特奥运动员、教练员和国际志愿者到***参加第***届夏季特奥会的*******比赛。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2009年上海世界特奥会****赛区的工作,要求做到“圆满成功、万无一失”,并在筹备工作所需的资金、办公场所、人员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并要求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举全区之力办好这次盛会。

   上半年,特奥会****区执委会*******进入实体化运作;宾馆接待、社区接待、竞赛、志愿者、食品监督、交通保障、卫生保障、安保等工作方案基本形成,并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各比赛场馆的改造有序推进,开展对特奥接待宾馆的摸底和评估工作,确定了***个宾馆(招待所)******多个床位;做好了***区迎接2009年世界特奥会动员大会筹备工作,同时广泛开展各类培训,举办07特奥会倒计时100天、“走进特奥、支持特奥”宣传图片、智障人士艺术作品巡展等系列活动,让特奥宣传走进社区、走进社区居民、走进学生,使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关心、支持、参与特奥会。

三、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新的进展。

   为完成残疾人就业和保障的工作目标,我们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残疾人分散安排就业工作的试行意见》,规范和促进残疾人分散就业工作。上半年,我们积极向有安置意向的单位推荐安置***名残疾人就业。全征差退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单位****家,累计金额*****万元。与区府督导办一起对****家不依法缴纳残保金的单位进行了催缴,催缴残保金****万元。

   今年我们根据****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现状,根据区政府分管领导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按政策规定上半年审核批准****名重残无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障,至6月底,目前共有*****人享受政策,扶助金额****万元。发放《慈善医疗卡》***张,发放金额****万元。6月份对全区*****名城镇重残无业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办理享受医保手续。举办了煤气灶具清理维修、家禽养殖技术、电脑初级操作员、中式烹调师、阳光之家管理人员等培训班***期,有*****名残疾人参加了培训,有***名残疾人经培训获得了资格证书。

四、“阳光之家”管理有新的完善。

   全区***家“阳光之家”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生活适应能力、简单劳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阳光工场”已初具规模,吸纳***名智障人士就业。开展自编《2009上海特奥会英语对话》书籍、特奥英语培训班等迎特奥活动,学员的作品被市残联选为特奥小礼品。编写印刷“阳光之家”中英文宣传册****册,创办“阳光之家季刊”简报,让社会更了解“阳光之家”。在第***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有****名残疾人参加了***个项目的比赛,专门设立了智障人士电脑中文输入专场,有***名“阳光之家”智障学员参与竞赛。区残联及各镇、街道(区)基层残联多次组织“阳光之家”智障人士作品展示义卖活动,有***多种*****多件作品进行了义卖。

五、康复工作有新的拓展。

   2009年市府实事项目--“对XX名7岁以下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项目顺利实施,在政策宣传、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为在康复机构接受训练的***名残疾儿童发放了“阳光宝宝卡”。为残疾人个性化配发辅助器具工作试点实施。审批***名白内障患者享受复明手术经费补贴、为**名在校学生免费配发助听器、***名重残无业人员到寄养机构寄养、***名聋人享受安装人工耳蜗费用补贴、***名肢体残疾人享受假肢费用补贴、组织**批****名残疾人参加了健康体检、有****辆残疾人专用车参加了2009年残车年检,年检率达100%。

六、维稳工作有新的加强。

残疾学生心理辅导简报篇10

一、瞄准重点人群,摸清残疾人底数

截至目前,我县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有7865人。按照户籍份:农村残疾人有6715人,城镇残疾人有1150人;按照残疾等级分:一、二级重度残疾有2699人,三级残疾有3735人,四级残疾有1431人;按照残疾类别分:视力残疾有912人,听力残疾有381人,言语残疾有87人,肢体残疾有4319人,智力残疾有679人,精神残疾有944人,多重残疾有543人。所有残疾人中,重度失能残疾人有1726人,其中:重度肢体残疾1354人,重度智力残疾163人,重度精神残疾209人。

经过与扶贫系统比对,全县残疾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851户2127人,已脱贫978户1116人,未脱贫873户1011人。所有贫困残疾人按照残疾等级分:一、二级重度残疾有908人,三级残疾有896人,四级残疾有323人;按照残疾类别分,视力残疾186人,听力言语残疾79人,肢体残疾991人,智力残疾336人,精神残疾324人,多重残疾211人。重度失能贫困残疾人有600人,其中:重度肢体残疾427人,重度智力80人,重度精神93人。

二、健全政策制度,完善人才队伍

我县先后出台了出台了《金溪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方案》《金溪县社会救助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确保一系列政策惠及我县残疾人。目前我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残疾人覆盖率已达95%,全县残疾人的医疗保险应保尽保。目前,我县已经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性住房为主要形式的残疾人保障体系。在县财政局、地税局支持下,残疾人保障金逐年得到增长,受益人逐年增加。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纳入县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到位。目前,我县的残保金主要是通过财政代扣和地税两种形式征收,我县已将残保金纳入财政预算,2015至2017年,财政代扣总金额为150.552万元,地税总金额为190.65万元。

目前,我县已经形成了以县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为基础的“三级”残疾人组织网络,提高了基层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各乡镇(场)残联都做到“六个有”,即有理事长、有专职干事、有规章制度、有工作经费、有目标任务、有残疾人数据。2018年5月,金溪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县、乡残联全面完成换届工作,县、乡残联组织架构全面组建完毕。

三、加大保障力度,聚力脱贫攻坚

金溪县始终围绕脱贫攻坚,以为贫困残疾人构建全面的保障体系为目标,开展以教育、就业、康复、无障碍等为重点的残疾人保障工作。

(一)康复保障。以“为残疾人提供更精准的康复服务”为目标,以“精准康复”为核心,做好残疾人康复基础性工作。一是建设基层康复服务站。为抓好“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工作,在全县13个乡镇及华侨管理区的卫生院建立了康复服务站,并以点带面,通过秀谷镇金山社区、秀谷镇敬老院两个康复示范指导站的建设,建立健全村(社区)级残疾人康复服务站20个,共为4200名残疾人建立了康复需求评估档案。二是建设县脑瘫儿童康复中心。自2011年以来,县中医院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共接受上级资金200余万元,为200多名脑瘫儿童提供免费康复训练,康复有效率达90%以上,其中,服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儿童有12人。三是发放各类康复辅助器具。为138名下肢残疾人安装假肢,为8名残疾儿童申请安装人工耳蜗,为400余名精神残疾人提供免费用药服务;并结合“助残日”、“学雷锋”等便民活动,送辅助器具下乡,共为残疾人提供轮椅1000余部,拐杖、助行器、盲杖、助听器等辅助器具3500余部;为实施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县残联于2016年和2017年共采购下肢训练器126部,为偏瘫残疾人提供更有效、全方位的康复服务。2017年以来,发放的各类康复器材共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368人次。

(二)教育保障。一是全面推动特殊教育发展。2013年我县博爱学校成立,为我县的聋哑、智障儿童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五年来,共接收学生100余人。如今,金溪县博爱学校拥有7个班63名学生,全校拥有精准扶贫户14人,送教上门6人,除了帮助学校完善各类软硬件设施,每年六一儿童节,县领导都会到学校走访慰问,为孩子们送去书包、衣服以及学习用品。二是支助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2017年,县残联共帮助28名贫困残疾学生及贫困双残残疾人家庭非义务教育阶段子女(不含学前教育)学生获得市残联助学金,总资助金额为8.2万元。两年来,我县共有4名应届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县残联帮助他们获得省残联提供的应届贫困残疾人大学生助学金,总资助金额为1.4万元。每年,县教体局、慈善总会等部门,还会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双残家庭子女提供一定的助学资金,2015年以来,受帮助的学生达1000多人。

(三)就业保障。一是解决残疾人就业。2012年来,在我县共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182名,选聘农家书屋残疾人管理员580名,2017年以来,两项就业模式共帮助52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解决就业。为帮助更多贫困残疾人就业,尤其是我县“五车整治”之后,帮助被禁驾的三轮蹬士车主实现就业,按比例安排在我县各单位开放公益性岗位上工作,解决了这批残疾人的后顾之忧。县残联还积极协调临川、东乡及金溪本地的福利企业,帮助近100名残疾人解决就业,。二是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县残联联合社保局、就业局等单位开办农村实用技术、网络电商技能、手工技能等培训班共16期,为900多名残疾人送去各类就业技能,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2017年6月举办的“淘宝云客服”培训班,让10多名重度残疾人实现了“不用出门,就能就业”的梦想。三是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一方面,大力支持盲人按摩业发展,目前我县有盲人按摩机构十多家,在盲人按摩的带动下,我县盲人就业率高达90%以上,形成欣欣向荣的景象;另一方面,发展残疾人种养殖业,结合我县的资源特点,鼓励残疾人通过种养殖业实现脱贫,尤其是“五车整治”之后,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少残疾人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近年来,我县共建有21处残疾人种养殖基地,并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也涌现出丁泉生、余文军、付刚、汤盛福等自主创业能人。

(四)基础设施保障。我县始终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作为关爱工程、民生工程来抓,无障碍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各大休闲景点均设立了无障碍通道,服务行业无障碍盲点逐步清除。自我县被列入“十二五”期间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县用于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的资金达1000多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达800多万元,企事业单位自筹近100万元,我县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被评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如今,我县城区道路无障碍建设全面普及,公共场所无障碍升级改造进一步规范,政府、学校、银行等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逐步完善,无障碍交通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居民小区无障碍环境不断延伸。2016年以来,我县共为3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四、健全信访制度,维护残疾人权益

我会紧紧围绕“残疾人利益无小事”的服务宗旨,积极稳妥地预防、化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消除信访隐患,保障残疾人利益,全力做好残疾人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设立了信访接待日,每天由带班领导负责当天的残疾人信访接待,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五年来,我会共接待残疾人来访来电700余件,调处率、办结率达到了95%以上。“五车整治”期间,因维系生活的三轮蹬士被禁驾,为了稳定车主的情绪,防止集体闹事、不合理上访等情况发生,我会领导做到主动与残疾人谈心交心,了解残疾人的内心想法,对于合理要求,及时协调解决,对于不合理的需求,则尽力对残疾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和疏导,有效地化解了这一突发事件,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理解和广大市民的点赞。为方便下肢残疾人出行,我会每年都会为购买机动轮椅车的残疾人提供燃油补贴,“十三五”以来,我县共为168名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总补贴金额为43680元。

五、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宣传残疾人事业,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是我会开展残疾人工作的又一亮点。一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全国助残日”“国际盲人节”期间,唱歌、跳舞、书法、手工、摄影等各类活动的开展,展示着残疾人的多才与阳光,我县的残疾人文化作品还多次在省、市活动中获奖。二是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自全国上下实施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以来,我县高度重视残疾人体育工作,大力推广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健身康复体育项目。目前我县在黄通乡前门村小组、特教学校建有两处自强健身示范点,并通过配备多名体育指导员和适宜的体育健身器材,广泛性开展有益于残疾人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活动,宣传残疾人体育事业。近年来,我县举办了两届残疾人体育运动会,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好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发现有体育特长的残障人士,推荐其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体育活动。2014年5月,在抚州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县残疾人体育代表团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17年江西省青少年特奥会中,我县的肖搏文获得男子立定跳远第一名,揭涛获得男子100米第一名、立定跳远第三名。

六、正视存在不足,明确工作短板

(一)精准康复措施突破难。目前我县的精准康复措施包括发放轮椅、拐杖、坐便器、盲杖等辅助器具,肢体残疾人安装假肢,听力残疾人安装助听器,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但是还存在以下三方面困难:一是对于智力残疾人的康复基本处于空白;二是因上级残联下发的指标及配套资金有限,除了发放辅助器具外的其他精准康复措施的覆盖面不是很广;三是先天性聋哑儿童安装工耳蜗基本是自费,享受政府支持的很少。

(二)重度失能残疾人托养难。我县用于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基础设施主要有乡镇敬老院、乡镇卫生院、村卫计室和民营精神病院,远远满足不了托养服务需求。一是乡镇敬老院“人满为患”。全县13家乡镇敬老院,服务对象是无依无靠的五保户,而且各大敬老院服务对象已经饱和,服务覆盖面比较有限。这样,就导致了一些重度残疾人只能与父母共同生活,但父母的照护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一些以兄弟姐妹等名义为监护人的残疾人根本得不到照护,更不要说治疗。二是村卫计室“无能为力”。全县共有13个乡镇卫生院和136所村卫计室,受人力、财力及基础设施的限制,村卫计室只能提供简单医疗等公共服务,开展不了残疾人托养服务。三是民营精神病院“不愿服务”。金溪县只有民营性的精神病院,没有公立精神病医院,而民营精神病医院以“利”当先,出于自身生存安全考虑,害怕承担意外责任。所以,对于存在精神病外其他安全隐患的精神残疾人,基本不提供托养服务。

(三)残疾人本地就业难。残疾人受身体、文化、就业技能等条件限制,就业渠道比较窄,就业机会不多。目前我县的残疾人就业渠道主要有残疾人专职委员、农家书屋残疾人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就业,农村种养殖、开店等自主创业。但是由于我县福利企业缺乏,残疾人集中就业很难,不少残疾人都是在外地就业,甚至一些残疾人在家无业。

七、全力补足短板,提升保障质量

(一)进一步健全托养服务政策体系。一是托养服务与养老服务“同频共振”。将重残托养与养老服务纳入同一体系,统一标准,同一机制,并轨发展。建议在制定和执行养老政策时将对重度残疾人服务纳入其中。若能并轨,方能完全避免托养年龄界限与养老问题完全脱节的尴尬境地。建议自省级层面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养老与养残的并轨进程。二是构建“居家安养”服务机制。建议通过政府主导,并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为智力、肢体和精神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按需求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的居家托养服务;实行贫困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月补贴标准与居家养老标准等同;如果其身体需要药物维持的,报销比例与精准扶贫户等同。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实施“居家安养”。对于失能人员及家庭,根据实际情况,在医疗帮扶、再就业培训、教育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四是明确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残疾人托养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将残疾人托养服务和托养机构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工程予以重点推进,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或抚养人无抚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由福利机构做好机构供养工作,让符合条件的“三无”残疾人应供养尽供养,所需供养资金以财政投入为主,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切实为“三无”残疾人做好兜底服务。五是建立残疾人托养经费来源多元化机制。采取政府投入、社会捐助、家庭合理承担等方式,多渠道完善经费筹措机制。三是加大慈善基金和福利公益金投入力度。省、市福利公益金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残疾人托养服务。四是加大托养机构补贴力度。建议提升残疾人托养补贴标准,切实帮助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摆脱“累赘”,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