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8:08

精准医学发展前景篇1

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就是指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定量化、细微化、精细化的管理方针进行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财务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从而将财务成本降到最低,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与其他财务管理模式对比,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覆盖面较广,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大多数只是单一的就某一部分的财产收入进行管理,对整体的财务流动进行分配,而精细化管理方式是将财务管理的部分划分为多个管理事项,比如将医院各科室的财务情况、财务流动情况以及医疗项目的财产使用等事项共同管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方式进一步细化,从细节之处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将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降到最低,最大效率的提高财产的使用效率,争取以最小的财务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相比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现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方式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也更为明显。分别为全员化、职能化、进程化、标准化。其中全员化主要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但有财务人员负责财产的管理,各个部门也都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力度,将财务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整个医院科室的日常之中,一旦医院内出现财产问题,那么究其责任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责任。为了能够将财务管理的诸多事项不断地精细化管理,医院需要对部分项目进行不断的分解,由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控制,这样能够将财务管理更加细分,从而更为容易的突出经济下滑管理的效果。之前,医院进行财务管理往往更加重视财务的收支,可是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对新医改背景下的财务状况进行管理则更加重视财务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财务管理不再仅仅对财产使用结果进行管理,而是追溯到财产使用过程之中,将不必要的财产支出扼杀在摇篮阶段。其次,标准化的特点就是严格的按照有关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方式对医院当前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精细化的预测,对财政的预算、分析与核实都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从而实现有标准,能核查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新医改背景下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公立医院也开始逐渐走向市场经济,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任务的难度也在随之增大,产生的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当前,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还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的弊端也逐渐明显,严重的制约了医院市场经济的发展。(一)财务管理的内容不全面,涉及面较窄。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依旧有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紧随市场潮流的发展,财务管理依旧采用办公室报账的方式,财务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繁忙,工作效率低。其次,从财务管理理念上观察,部分医院并没有将全面管理的财务理念应用与医院的财务管理之中,甚至有的财务人员根本不懂医疗的服务流程,更没有深入到某个涉及到财务使用问题的部门或科室进行财务管理和指导,财务分析报表没有深度和高度,认不清财务使用重点,更无从谈及提出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意见。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过窄,医院的重要经济活动以及有关程序不规范,甚至在某些经济活动中,财务人员置身事外,无法准确的认识到财产使用情况。(二)财务配置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无法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目前,医院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人员编制缺少的问题,若想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就必须配备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就目前医院财务环境人员而言,财务人员严重缺编的问题十分严重,尤其是中小型医院,财务人员短缺导致只能应付日常的工作,对于复杂的精细化管理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而言,财务管理的人员素质水平较低更是一项影响精细化管理实施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医院大多数都缺乏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财务人员,医院内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学历水平较低,知识面较窄,甚至还有部分年纪较大的财务人员,这些财务人员对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所知甚少,而且其知识结构也逐渐老化,缺乏创新意识,业务能力普遍较弱,从而导致现有的医院财务管理质量无法达到医院要求。(三)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继新医疗改革政策不断推进后,医院内财务管理的难度也逐渐增强,为了应对强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医院部门不断地开始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地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加强人员投入,这就涉及到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为医院的服务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可是给财务管理部门带来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我国医院大多数都是在国家财政监管下对财务进行管理,可是随着新医改进程的逐渐深入,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财务方针,由于前期管理存在的风险较低,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较差,快速的人才引进和设备采用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从而导致医院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出现问题,在进行实际财务预算时,医院财务人员并不会对财务开支进行深入的调查,造成很多财务投资效率较差。近些年来,市场经济越来越复杂,财务人员不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水平,还必须掌握所处行业的市场环境与专业性,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明确的认识到医院流程所需要涉及的资金管理,不但要对财务的管理结果进行严格把关,还应该对财务使用流程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力度,对日常开支进行预算和核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问题,及时制定应对措施,确保财务开支的准确性,将不必要使用与浪费的财务严格控制好。

三、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新医改背景下,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对提高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十分重要,医院如何结合新医改的方案,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提高精细化管理的力度对医院的经济收益与控制非常重要。

(一)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势

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相互比较来说,基础财务管理工作是精细化管理最为重视的环节,例如财务管理和财务使用是每个科室不同环节的管理,所以要加大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强度。首先,对于精细化管理要让从事财务管理的财会人员有深入的了解,养成财务精细化管理常识是达成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首要条件。例如,不同于以往的模式财务进行集体管理,而是达到不同的类别实现不同的管理,活期对财务实施梳理;然后,针对如今的财务核算方式与资产管理方式实施改善,实现让医院各个科室在实施基础的财务管理时条理清晰。最终,对于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意愿应该踊跃引荐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从而实现权责明了准则,保证一旦发现财务问题可以使责任落实到人员,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协助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延展。

(二)利用当今信息科技,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

财务管理更多的可能性是现代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演化而出。数据,原始凭证,财会信息等关联于财务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的效率的提升唯有凭借如今信息技术才会实现。比如,研发出功能优秀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在确保医院的成本预算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治理的同时也可以第一时间完成财务数据和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另外,信息技术可以省去极大的人力资源,减少医院的运营资金,全部都是凭借于信息技术拥有很好的开放性,可以接收和输出种种关于财务数据。

(三)加强财务风险意识,做好财务审计工作

医院服务的要求提高是新医改推进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下医院的服务能力唯有通过大量资金投入的方法来提升;例如注重于基础社会建设和引荐优秀的医疗卫生设备等。但是由于财务风险意识不强导致很多医院进行盲目投资,且没有根据医院本身的实力正确的对医院未来发展实施策划从而导致会对医院产生惨痛的代价。所以财务风险是医院首当其冲必须要加强的意识,在做好分析和预算工作的前提下从而进行资金的投入,确保资金的投入能发挥作用,实现医院的发展,把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限制到最低。同时,做好财务审计工作,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财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其问题展开有效的解决方式,减少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可以使医院财务管理效率得到保障的同时对医院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四)固定资产与成本管理的作用

就如今形式来分析,医院的收费、医疗设施的购买等方面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然而医疗物资、固定资产却不在其范围之内,而这种形式完全与精细化管理的宗旨概念相互冲突。所以医院的成本管理必须得到加强,从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优化。首先,完成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就要通过精细管理化的理念把每个科室、项目、病种等和财务项目中的核算、分析、预算过程都归纳到成本管理的范围之内。最后对于固定管理的资产要进行强化。达成信息化管理对固定资产的实施,定期对固定化管理进行检测,使固定资产的损失与消耗降低,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医院的运营成本,用最少的价格来为人民提供最好的服务。这种最基本的要求是新医改对医院工作的基本政策。实现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实现有规划、分阶段、有重点、有主次一步步实现,如今新医改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顺从时代的步伐,及时展开财务管理制度的改善,最大程度上使财务管理对于医院管理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让医院可以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提供源源不断的能力支撑。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当前新医改后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精细化财务管理。精细化财务管理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更高,对财务管理的体制及设施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如何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力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及综合业务能力至关重要。精细化财务管理依然成为了促进医院长久发展,确保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作者:陈谦单位: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参考文献:

[1]许俊芳.浅谈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的精细化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姚兰芳.探究新医改背景下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

[3]褚洪辉.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途径[J].会计之友,2012(16).

[4]周航宇.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探究[J].会计师,2013(23).

精准医学发展前景篇2

不畏攀登,终成名医

蔡景龙出生于沂蒙山区一个农民家庭,父母用他们勤劳的双手,维持着一家人简单的生活。他们没有能力为孩子们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为孩子提供一个上学的机会。可贵的是,蔡景龙抓住了这唯一的出人头地的机会。学生时代的蔡景龙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从来都是班级的前三名。那个时候的学校始终处在半工半读的状态,学生们往往是上半天课、干半天活。为了更好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蔡景龙上午上课,下午帮助家里干活,晚上在煤油灯下默默诵读。“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既然国家和家庭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我只有牢牢地抓住它,为自己人生的精彩做好准备。”蔡景龙这样说。

1981年,年仅16岁的蔡景龙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在大学5年里,他仍然保持着少年时代的学习精神,37门必修医学专业课程,门门优秀,每次考试仍是班里前三名。1986年,蔡景龙以全年级总成绩前五名被留校任用,并被分配到齐鲁医院外科工作。从此,他真正以一名医生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经过五年大学阶段的学习和深造,悬壶济世、悲天悯人的为医之道已经在年少上进的蔡景龙心中生根发芽。自从进入齐鲁医院,蔡景龙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医务岗位上认真工作,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始终坚守在医疗工作的第一线,视患者如亲人,以治病救人为己任。

不仅如此,蔡景龙在工作之余,仍没有放弃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追求与探索。作为外科医生,蔡景龙在齐鲁医院接受了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5年的普通外科强化训练,然后确立主攻方向为医学整形美容外科和烧伤救治。他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广泛结合国内外相关学术思想,不断发展创新,慢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医学观点。2001年,蔡景龙成为当时山东大学医学系统最年轻的正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也是国内整形专业最年轻的博导。

学术上的成就奠定了他在学科中带头人的地位。2004年,蔡景龙被引进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工作,创建山东省当时最大的美容整形烧伤中心,任该中心主任,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05年,在中国整形美容20周年巡礼活动中,该中心被评为“中国最受消费者信赖的百家美容整形机构”,蔡景龙也被评为中国美容与整形产业“坐标”人物,并获得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授予的“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奖”。2006年蔡景龙带领的学科被评为山东省整形外科重点学科,他本人被聘为山东省整形外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有人称颂他为“当代整形大医”,对此蔡景龙这样说:“我知道自己离大医还很远,在医学领域,我做得还不够,我会继续努力,朝着我的目标奋斗。”果然,蔡景龙很快又通过了重重考核,于2009年被选拔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担任整形十六科科主任,在这里,他将开始新的征程。

首创瘢痕疙瘩肿瘤源性学说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蔡景龙发现虽然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均以胶原蛋白的合成显著增加和胶原纤维排列紊乱为病理特征,但二者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瘢痕疙瘩在临床表现、遗传性、基因调控、细胞因子及端粒酶等许多方面表现出肿瘤的特性――

瘢痕疙瘩在临床表现上与肿瘤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以突出皮肤表面的增生性病变为特征,可进行性地侵袭到未受损伤的真皮,与正常皮肤无明确的分界线,呈浸润性生长,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并不随时间而自发地消减,保持手术后相当高的复发率。肿瘤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许多常见肿瘤具有家族史,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瘢痕疙瘩也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瘢痕体质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及聚集性,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特征。肿瘤和病理性瘢痕都是以细胞增生为主的疾病,可能都是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如,研究表明肿瘤相关基因主要从两方面调控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一方面是抑癌基因突变,失去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包括p53、Fas、p27、Rbexon27、p16等基因;另一方面是癌基因过表达,促进了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产生凋亡抗性,包括c-myc、c-fos、Bcl-2、tenascin-C基因等。这两种基因调控失常,使成纤维细胞增殖过快,凋亡减少,进而形成瘢痕疙瘩。细胞因子在肿瘤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在创伤修复与瘢痕形成的过程中,也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并影响其进程。如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过表达VeGF及其受体、FGF及其受体、pDGF及其受体、tGF及其受体、iGF及其受体等。此外,tnF-α、pCna、eGF等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与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端粒酶是与肿瘤密切相关的酶,如恶性黑色素细胞肿瘤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黑色素细胞肿瘤及正常皮肤,且表达强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而瘢痕疙瘩中端粒酶的平均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在瘢痕疙瘩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综合治疗、基因和细胞因子治疗等,均与肿瘤的治疗方法相似,并取得一定的疗效。

鉴于瘢痕疙瘩在以上诸方面均与肿瘤具有类似之处,一些治疗肿瘤的药物及方法已应用于治疗瘢痕疙瘩并取得了显著疗效。2008年,蔡景龙首先提出了瘢痕疙瘩发生的肿瘤源性学说,即瘢痕疙瘩与肿瘤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

该学说强调瘢痕疙瘩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应当很好地借鉴肿瘤学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进一步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同时也应认识到瘢痕疙瘩不具备肿瘤的转移特性、在病理学方面不具备肿瘤细胞的异型性,积极探讨其与肿瘤的差别,加深对瘢痕疙瘩的认识。

力倡瘢痕动态综合疗法

根据对瘢痕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的认识,蔡景龙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瘢痕防治动态综合疗法这一新概念,旨在为临床上防治瘢痕提供新的策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蔡景龙介绍说,瘢痕动态综合疗法的指导思想是防治结合,把预防措施寓于治疗之中。主要要点是:减少治疗性因素引起瘢痕增生的风险,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的早期愈合,做好预防瘢痕发生的第一步;创面愈合后、瘢痕成熟前,积极采取加压疗法、硅胶疗法、药物疗法、放射疗法、物理疗法及功能康复综合疗法等预防措施,是抑制瘢痕发生的第二步;瘢痕成熟后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激光疗法、冷冻疗法、放射疗法及瘢痕内药物注射疗法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和瘢痕切除缝合、皮片移植、皮瓣移植、磨削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显微外科手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这是防治瘢痕的第三步;各种有创面的治疗方法,对机体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损伤(创伤),应按此思路,进行动态治疗,循环往复,争取每一循环均可使疗效有较大的提高,直到获得满意效果。

蔡景龙认为,瘢痕防治动态综合疗法与综合治疗方法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不同。瘢痕防治动态综合疗法的基础是瘢痕的综合治疗,因此二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是一样的,但二者从治疗策略上有很大区别。瘢痕防治动态综合疗法是在对瘢痕形成与治疗总体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不但包括治疗,更强调预防,尤其是从创伤早期和手术之初即开始注重预防瘢痕的发生;不但适合于已形成的瘢痕防治,而且适合于各种手术和创伤处理;不但强调瘢痕需要采用综合方法治疗,而且强调在有创的治疗后又会有发生新瘢痕的风险,需要动态治疗,突出了瘢痕防治的复杂性。而瘢痕的综合治疗主要是强调瘢痕治疗无特效方法,需要采用综合方法。

蔡景龙指出,瘢痕防治动态疗法在内容上的确与瘢痕综合治疗基本相同,在临床上早已被应用,但从认识上比瘢痕综合治疗有了明显的提升,时刻体现出瘢痕的防治结合。该法不但适合于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防治,也适合于烧伤、创伤、体表病变等手术瘢痕的防治,并且能将传统的瘢痕防治时间提前,将治疗本身的损伤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从而确保治疗最终获得较好效果。这是对目前瘢痕防治的全面概括和总的治疗策略。

创造和谐之美是目标

蔡景龙从事外科工作的二十余年,正是国内美容整形外科快速发展时期。整形外科已不仅仅局限在伤残救治方面,针对健康人群的医学美容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期间蔡景龙为数千名求美者实施了重睑、隆鼻、隆胸、吸脂、除皱、去眼袋等美容手术,让她们以更加自信的面容活跃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

“医学美容是一个特殊的医学领域,它所面对的是那些对自己容貌不满意的求美者。他们没有伤残,也没有患病;他们都很健康,甚至是很漂亮;美容整形手术只是在原有基础上锦上添花,只许成功,不容失败;必须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一味地鼓励她们实施手术必是为利益所驱使,非我所为。”对美容整形的独特理解,让蔡景龙也分外重视对医学美学及心理学的研究。他说:“在美容整形行业,主诊医师既是一个医生,要有高超的医术,又是一个艺术家,要对美有独特的和正确的理解,还需是一个心理学专家,要会和求美者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真正的和谐之美!”

除了突发性医疗事件,在进行其他整形手术之前,蔡景龙总是和求美者进行较长时间的谈话,在准确把握他们对美的理解与需求的基础上,把手术会达到的效果用最准确的语言向他们描述,让他们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医学,要在人的身体上动刀子,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差错,都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医生不能为利所动,拿手术开玩笑。”对瘢痕等疾病的整形美容,蔡景龙也是如此,总是细致分析患者的情况,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他常说:“美容整形没有小手术,任何手术均需给予高度重视,以取得较好效果。”

也许因为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蔡景龙几乎每天都处在奔命工作状态。早上不到7点就早早地到了病房,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复查,下班之前均会到病房巡视病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节假日也是如此,只要他有时间,总是往病房里跑。同时,作为大学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为了不影响教学和科研工作,蔡景龙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

蔡景龙的医术、学术水平和治学精神都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但是他最受尊重的地方还不止这些,他总能跳出名利之外,站在行业的高度为行业的和谐发展而深思。

同样是致力于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但蔡景龙和很多三级甲等医院烧伤整形科的医生不一样的是:他不会因为部分民营医院不规范现象的存在,而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排斥他们。“在我的眼里,只要是规范的,就是好的。民营医院整形美容科是公办医院的重要补充,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应该受到公正的待遇。”

蔡景龙对待医学领域的竞争也表现出了一份独有的豁达。“医疗与其他行业一样,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竞争不是坏事,关键是热爱自己的职业,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赢得大家的尊重。有的人只是把医生看作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这样他在这个行业里干一辈子,却终生碌碌无为;有的人则把医学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事业,从内心深处承担起这个行业的责任,时刻为之奋斗,不仅在医务岗位上救死扶伤,而且勤于钻研,在学术领域建树颇丰,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终成一代名医,得到世人的尊敬。”

专家简介

蔡景龙,男,1965年9月生于山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于山东医科大学毕业留校,1994年创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烧伤整形科,1997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任山东大学整形专业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评山东省医药卫生系统首批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美容整形烧伤外科主任。2005年荣获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奖”。2006年被聘为山东省整形外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2009年被选拔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工作,并被任命为整形十六科科主任。蔡景龙目前主持完成科研课题8项,获教育部、中华医学会、山东省科委等成果奖励10余次,主编著作3部,发表了学术论文百余篇。

精准医学发展前景篇3

它通过个性化的诊断技术预测个人未来疾病风险,从而更好地预防疾病;一旦患上某种疾病,它还可以进行早期诊断筛查,并采用精确的靶向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去除病灶。从诊断到治疗,病人将得到最合适的疗法与药物,实现剂量最优、副作用最小以及诊疗时间最精准。这些都将大大节约诊疗服用,提高医疗效率。

精准医疗,乘风而来

与精准医疗相似的个性化医疗概念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但由于技术限制、成本过高等原因未能快速发展(商业化路径受限)。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医疗控费的压力,近年来精准医疗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美国:2015年1月,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精准医疗计划,并于当年10月将精准医疗作为美国在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2015年3月,中国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并决定在2030年前政府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同年12月,卫计委透露,我国正在制定精准医疗的战略规划。

英国:“十万基因组计划”由英国首相于2012年12月提出,并于2014年春天正式启动,拟于2017年前完成10万人基因组测序工作。

其他:澳大利亚的“十万基因组计划”与韩国版的“万人基因组计划”也都于2015年年底推出。

精准不是单一维度的精准,而是多维度的、立体的、融合的精准

医疗服务

精准与个性化的体检服务,将对个人的疾病风险做出提前预警,并做出提前干预与预防。体检数据将不再是一纸报告,而成为连贯的动态健康监测与反馈。

对医疗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在临床试验中,医生可以对目标患者进行精准招募,精准宣讲;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选择疗效突出的药物,减少药物副作用。或根据患者的家族遗传史和基因谱,对病症进行及早干预和治疗。领先的医疗大数据服务公司将通过最优的数据结构和独有的数据挖掘技术形成竞争优势,赢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服务将是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医保费用的必然选择,而这无疑将依赖于精准医疗的发展。

医疗器械

利用最新的分子诊断技术,针对不同个体的基因突变设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实现传统医疗无法企及的效果(如安吉丽娜朱莉对于乳腺癌、卵巢癌基因的检测)。精准医疗有助于疾病的精确诊断分型(如癌症的不同分型),从分子层面解释疾病,尤其是癌症的发病机理。

生物医药

利用单克隆抗体、干细胞治疗、CaR-t在内的免疫治疗技术对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进行靶向性、个性化的治疗。基于患者基因大数据逆向指导药物的开发,降低新药研发风险。医药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和积累医生对特殊小病种案例的研究,开发出高价值的孤儿药产品。

互联网医疗

通过互联网医疗重新分配医疗服务的价值链,精准的匹配医患之间的就医供需,提高诊疗效率,节省诊疗成本。打通医院间的数据孤岛,有效利用原本长期被割裂的存量市场中医疗大数据的巨大价值,辅助于药企的新药研发和个性化诊疗。

精准医学发展前景篇4

 

中医学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医学在我国西医还没有大行其道时,为我国生灵的救死扶伤做下了难以磨灭的功绩,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至今在医疗系统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西医速成、便捷等特性,一些人对中医了有了偏见。因此,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背景,探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分析其特质,并验证中医学的科学性,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中医学是我国的民族瑰宝,是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中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深深地植根于我国5000年历史的传统文化中,尤其是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产生在先秦时代,《黄帝内经》规范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标准,《神农本草经》阐明了药理理论,《难经》和《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辩证的医治方法。这四大中医学经典之作奠定了中医理论和中医医治的基础。

 

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战事纷争不断,医学发展得到了丰富经验的积累。医学家在不断的医治实践中,对于人体生理结构、病情医治、益寿延年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片面、不成体系。而随着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哲学思想的碰撞,天、地、人思想,阴阳理论和五行思想等哲学理论促进了中医学的理论整合与归纳。因此,就有了“医易同源”的说法。

 

二、中医学的特质分析

 

中医讲究从阴阳之说把握病理规律。病者百态,医者要从纷乱复杂病状的表象着手,分析、归纳病情,诊断、确定病症及其根源,从而对症下药。这与我国的古代哲学思想高度统一,古人认为:圣人观测天地万物之表象,归纳总结分析,掌握和了解其中蕴含的大道真相。中医医治讲究治标又治本,本即大道。《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原则之基,《黄帝内经》要求首先确定阴阳二者的理念,以阴阳平衡之理对比身体生理规律。“阴阳者,天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把握了阴阳变化之理,就可以掌握分析病情和诊断之法。阴阳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能够归纳统一身体病情表象,如,冷暖、内外等。

 

中医较西医来讲具有独特的认知方法。中医形式上较为神秘和玄学,是因为它区别于西医的实验理论。中医对于五脏有特殊的五行定义,中医中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内容,这种对应关系好比一个身体健康的公式。《黄帝内经》和《难经》确定的中医理论是来自古医者归纳总结天地万象得来的辩证理解与认识,是来自“知道者”入定情况下对身体的内观很感悟,并结合以哲学智慧的思考而形成,不同于西医实验仪器的观察和小白鼠的试验。

 

三、中医学的科学性探究

 

古人讲究,大道至简,越是复杂的东西,总结归纳至最通透的程度时,越是简明。中医学对于现代人的神秘感很大程度上由于内容的高度简化造成的,但中医学的科学性不容置疑。中医古典之作的诸多要点,对于现在医学仍有重要参考和实践价值。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集合了其他三个经典之作的精华理论与医者的多年医治经验,总结出“六经辨证”方法。此法以阴阳辩证统一为核心,将错综复杂的各种病症分类为六种,极大加强了《皇帝内径》、《难经》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医治中,使得中医医治方法简化。

 

《伤寒杂病论》提出的“理、法、方和药”的诊治流程规范,避免了中医治疗的“医者意也”的难题和误区。我们对于这样的诊治流程并不觉得有多稀奇,现在的治疗手段也是这种方法的升华版。医治流程的规范体现了现代科学的内容和要点:在观测之后做出猜想,借助实践来验证猜想的准确性,看之前的猜想是否成立。两千多年前的张仲景的理论与现代科学的概念不谋而合,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先人的高瞻远瞩与聪明才智,又体现了中医学的无可置疑的科学性。

 

张仲景的辩证理论是这样的:加入病人的生病情况是一定的,那么不一样的医生根据《伤寒杂病论》的规范进行诊治的判断和医治的手段都应该是相同的。张仲景的理论毫无疑问的体现了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可以说是现代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原则。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当今时代,我们应当理性的对待中医学的特性和科学性,增强最自身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将中医学的理论多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求证先哲思想的准确性,并将科学的内容应用于现代医学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多做出一份努力,同时也不要将古代先哲们的宝贵财富挥霍。

精准医学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中医诊疗技术;教学方法

通讯作者:季有波目前,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在校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普及程度不高,不利于21世纪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全科医师后备队伍的培养,高等医学教育中开展全科医学系迫在眉睫[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做出的“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为了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加快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根据这一特殊国情的迫切需要,我校审时度势,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现有国情和我校实际办学能力,于2008年开始在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50人的的基础上,向全国高考中生中招收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的医学生100人。目的是为农村和城镇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的实用型全科医生。

1对象

选择2010级临床医学全科方向2个班100人(试验组)与2010级临床医学班2个班98人(对照组)两个班为教学研究对象,

112010级临床医学班2个班98人为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法;其中女生58名,男生42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岁。

122010级临床医学全科方向2个班100人为试验班,采取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教学法:其中女生60名,男生40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1岁。

13两组学员均为统一全国高考生。高考成绩、平时表现、性别、年龄等各个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授课均为同一名教师,具有可比性p>005。

2方法

21对照组根据我校2008版《中医诊疗技术》课程大纲进行传统教学按照教学教学计划,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课教学。教师按照教学要求,考察学生理论课的掌握情况。

22试验组进行《中医诊疗技术》课程的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教学

221《中医诊疗技术》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的实施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教学实施过程①围绕建立以农村社区为导向的全科医学教学教育模式的总目标,专门为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制定中医诊疗技术的教学大纲为指南,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的特点编写教材,设计《中医诊疗技术》教学模式如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情景教学教案、ppt讲课稿、临床操作考核项目、考试内容、实施方案及流程。②根据吉林省乡镇医院的条件进行《中医诊疗技术》情景教学设计。③参照模拟医院《中医诊疗技术》标准化患者教学大纲,各班均进行讲授理论知识,教师精讲教学内容后,同时设计相应的考试内容。布置学生在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情景教学中面临的任务。然后按总学时的50%安排《中医诊疗技术》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教学。将试验组分成每小组5人,共20个小组进行模拟医院教学,每组指定组长1名,由教师负责训练中医诊疗技术课程的标准化患者,以《中医诊疗技术》为蓝本设计标准化人。以模拟成年患者为例,如张先生,男,29岁。3d前发病,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昨日起病情加重,发热395℃,咳嗽而喘,咯黄痰而粘稠,胸痛,口渴,喜冷饮,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这样的标准化患者让学生学习。学生对病情第一阶段分析辨认病在表在里?是表虚表实?属表寒表热?学生对病情第二阶段分析辨认,辨表里:里证;辨寒热:热证;辨虚实:实证;辨脏腑:除热象外,以喘咳胸痛为主症,故病变在肺,但应排出脾肾两脏。肺;病机:外感风寒,治养失当,化热入里犯肺,邪热壅肺,肺失宣降,而发为肺热喘咳。最后诊断和治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担任医师,以学生为主角对患者进行问诊、检查,解答标准化患者所提出的疑惑。

222中医诊疗技术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的实践①《中医诊疗技术》课程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训练的流程:利用我校模拟医院中医诊疗技术实训室及现代化模型和设备布置实训现场按规定的角色扮演;结束后每组选取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分析、制定改进措施。②充分利用我校模拟医院中医诊疗技术实训室设备及标准化患者。③《中医诊疗技术》课程在教学表演中,提前进入设计好的情景现场里,如诊室,护理站等。各个角色进入教学的实施内容。④标准化患者情景教学结束后,学生总结分析出现的问题,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症状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原则;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诊疗思维,避免在临床实习教育中走专科医生培养的老路;同时使学生不好高骛远,精力集中于农村开展得起来的医疗卫生服务技能学习。

223统计学方法《中医诊疗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结果采用SpaSS17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组间t检验,以p

3结果

31中医诊疗技术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教学考试分数的评价试验组考试分数>85分者为45人,对照组21人,两组比较p

32中医诊疗技术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学生能力评估优:试验组共59人,对照组32人,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试验组共7人,对照组24例,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考试分数评价比较n(%)

4讨论

《中医诊疗技术》课程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教学法直观、形象、生动、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改善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抽象、枯燥乏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传统教学方法,中医诊疗技术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的教学中,学生课前将标准化患者进行初步分析;教师讲解分析标准化患者病例;课堂互动分析标准化患者病例;根据互动情况随时给予考核评分;教师归纳总结,使教学活动变得富有趣味、易理解、易记忆。中医诊疗技术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应诊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扎实、全面的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通过《中医诊疗技术》课程的模拟医院标准化患者教学模式探索,希望构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此类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

精准医学发展前景篇6

mooC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更多采取贯通式编排。设计者在确定每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后,围绕知识点优化学习路径,以问题导入为牵引,通过设置特定场景,展开话题,引导教学。游戏式、互动式、对话式的mooC平台可以进一步延伸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ing,pBL),通过设置特殊诊疗场景、引入典型病案、实施同步会诊等方式展示知识点,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作为教学媒体的优势。

2实现教学评估与认证

传统医学教育偏重于由表及里的讲授、由师到徒的传承,mooC与传统教学、网络课程的显著区别在于延伸了教与学的反馈链条,评估和认证使教学富有更完整的意义。一部分mooC平台的检测方式结合了机器评价和学生互评,对学员的作业和结业测试打分;一部分mooC平台借助哈佛、斯坦福等国际顶尖高校的优质资源,mooC可以在检测后向完成学习的学员授予经过官方认可的学分[11]。

3通过mooC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设想

医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人文性,医学的终极价值是医学人文价值[12]。目前,人类追逐越来越进步的医疗技术,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医学的非技术维度,这其实越来越背离医学的本质。技术再强大也仅是工具,关键看为谁所用、怎样使用。对于医学教育者来说,可以借助mooC等技术进步的成果,缩小医学人文价值与医疗技术发展的背离。

3.1规范整合资源,拓展共享内容

目前国内的mooC平台主要有爱课程网等。爱课程是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mooC中国和网易公开课为商业网站推出的非营利性教育项目。检索国外mooC平台,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占医学、生命科学类课程比例都很低。Udacity未搜索到相关课程,Coursera中有“生命起源”、“基因和精密医学的社会和伦理调整”、“志愿者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和学习计划”、“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edx中有“美国卫生政策”、“健康与社会”等课程。在爱课程、mooC中国、网易公开课中,与医学人文相关的的公开课分别为6、1、2门,占医学类课程的5.3%、11.1%和50%。纵观国内外的这些课程,真正意义上的mooC比例不高,尤其是国内课程大部分仅为网络教学,创新内容不多,创新教学方法有待完善。目前的mooC课程是各高校自发推荐开设的,建议主管部门动员国内的医学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mooC平台建设,并挑选国内医学人文领域的优秀专家,讲授科学发展观、哲学与批判性思维、伦理道德与职业精神、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培养、医学人文实践等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爱课程网等主流平台构建起完整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这既可以缓解医学生人文教育需求和部分院校相关资源不足的矛盾,也可以使优质的人文教育师资发挥出最大化效能。

3.2优化反馈通道,实施个性教导

Coursera等较成熟的mooC平台要求学生学习前填写学历、兴趣等信息,学习中参与和课程相关的学习社区、讨论论坛,可以借助数据采集,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推荐学习资源;Udacity甚至希望将学习信息提供给雇主,以便多方携手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建议国内的mooC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交互优势,注重在课程交流区、论坛中即时搜集和整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课堂反馈,分析汇总出学习规律;医学人文课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通过平台提供的分析报告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想法和效果,进而及时修订课程架构、调整教学安排、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以医学伦理学教学为例,授课教师应在课堂讨论、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对于医患矛盾的个体情绪和集体认知,帮助学生缓解执业压力、增强执业应对能力。

3.3延长学习时限,强化行为养成

目前,各类型医学人才培养大纲在人文教育方面,仅针对学历教育作了指导性规定,医务人员工作后接受此类培训的机会不多。也就是说,医务人员几十年执业中的人文素养大部分来自学校2-5年的人文教育。这一现状距离培养医德高尚医务人员的目标相差太远。所以,翻越高校“围墙”、降低学习门槛的mooC平台,可能成为对医务人员开展职业规划、执业操守、从业信念等终身教育的理想平台。主管部门应针对医学生、住院医师、中青年骨干医师、高年资医师等各层次医务人员的需求,在mooC平台开展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人文教育,包括从医患沟通技巧到价值观培育、医学美学、人类学等内容;强制性要求将mooC纳入继续教育规划,医护人员每年必须修够一定的人文教育学分,完成一定的mooC人文教育课程才能晋升职称;促使完善学校阶段性成绩和职业生涯全程评价相结合的人文教育模式,通过终身化的人文教育强化医护人员的执业操守、规范执业行为。

3.4增加情景教学,强化实践运用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尤其是临床医学,其中的人文关怀需要学生们在情景教学、诊疗实践中仔细揣摩,互联网教学在这方面并不占优势。但mooC平台可以将诊疗室、手术室在课堂上真实还原,大大增强教学的现场感和针对性,弥补了书本学习较为抽象的劣势。mooC平台应在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卫生法学等人文课程中,展示不同科室诊疗场景及可能发生的人文关怀疏失,邀请医学人文专家逐一介绍避免医患纠纷的方法,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讲授开展临终关怀、绝症安慰的实践经验,邀请癌症康复者、器官移植患者介绍患病的真实感受;在考核阶段,结合标准化机考作答和情景化面试,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医患交往技能予以评估,尽力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13]。比如,在分娩场景教学中,教师不停地给模拟产妇鼓劲、加油,帮忙擦汗、喂水,可以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真切感受医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14]。

3.5认证学习效果,促进接受认同

精准医学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微课;临床医学;教学;风湿免疫科

微课是由美国教育学者Davidpenrose首创于2008年的一种电化教学形式[1],其定义为[2]以微型教学视频(时长在20min以内)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一项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并与练习评测以及学生反馈等元素构成一种主题突出的教学环境。微课具有篇幅短小、主题鲜明、易于网络化交流的特点,很适于临床医学这类实践操作性要求高的学科发展需要,因此日益受到医学教育家们的关注。而风湿免疫科属于临床学科的分支,教学课时极其有限,即使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重点讲授的常见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很难在传统课堂教学内将重要的临床体征表现和查体要点展现给学生。微课的出现使这一难题得到改善。但在简短的篇幅内展现并剖析精要内容无疑对课程的设计制作提出了很高要求。

1教案课件设计要求

1.1选题宜小

微课之微在于时间篇幅所限,只能是针对某一两个重点内容仔细剖析,因此选题方面最好是专注于一个问题。如2010年欧洲风湿病学会颁布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文字不多,主要是从血清抗体、炎症标志物、病程和关节受累情况4方面进行评分,总分达到6分就考虑诊断成立,却是学生难于记忆和理解的重点内容,能在15至20min这一学生易于保持高效注意力的时间内讲清楚,是个很好的选题。

1.2开篇情景化问题引入为佳

设置好一个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生活化问题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展开主题内容。如“为什么痛风性关节炎最容易发作于酒肉饭局之后?”这一问题接近生活,也隐含了该病的发病机理,容易引入主题,展开讲解内容。

1.3内容凝练,充分利用多媒体

课时所限,重点难点最好配图,如讲解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进程时,一幅精心设计的流程示意图就可以省去很多解释说明,学生短时间内对形象化的内容更容易理解,而平时医疗工作中搜集拍摄的典型体征照片或视频资料使教学更生动具体,比如关节腔穿刺的操作视频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学习资料。

1.4多个场景的切换,重在脚本

随着微课在医学教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很多微课是以“课堂讲解—临床场景—课堂总结”模式组成的,这对各部分场景的时间控制和衔接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一定要事先写好串词,分配好每个桥段或场景的时间,以达到流畅自然的效果。

1.5重视内容总结

即使是微课,剖析之后的总结也很重要,我们的体会是将重点内容总结概括为简单好记的口诀,如2010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需要对抗体、炎症反应标志物、发病持续时间、关节受累情况4方面进行评分,即可归纳为“抗炎时节”四字诀,并在课堂中多次提及、解释,加深印象。

1.6注意幻灯片内容的呈现方式

因为课时所限,每张演示文稿信息量控制显得很关键,文字过多会枯燥乏味,图文并茂易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缓解视觉疲劳;但要注意文字或图片浮现方式,以powerpoint为例,建议每张幻灯片文字不超过7行,幻灯片放映建议以类似电影字幕般的“渐进式呈现”[3],即讲到哪个内容呈现到哪个内容,没有讲的内容不预先呈现,这样利于学生把握当前的焦点,也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需要强调的重点用powerpoint中的“标注”“圈显”“闪烁”呈现,而且文字或图片、动画链接的切换不宜过多或过于花哨,一则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容易淡化主题;二则复杂的链接和切换易于造成故障甚至打乱教师的临场发挥,不利于流畅的视频录制。

2对教师的要求

2.1衣着大方,环境和谐

微课场景主要以课堂为主,教师站立于讲桌后,黑板或投影幕布前,若教师着装与背景色对比度低(例如灰黑色西服与黑板均属暗色),就显得沉闷呆板,故选取与背景对比度较高的着装色彩(如红色、浅蓝或者咖啡色外套)就能突显教师精神风貌。但也不能衣着过度华丽、繁琐,衣物及配饰上的反光点过多也会影响视频效果。鉴于临床医学微课可能需要插播部分临床工作场景,授课教师在场景中穿着白大衣甚至手术服可以展示其职业风貌,增加受众临场感。因此,衣冠整洁、合身显得尤其重要,建议录制前征求摄影师意见“试镜”,以达到最佳形象效果。

2.2教态庄重,举止自然

微课是短时间内尽现教师个人风采的一种教学视频,庄重而不失亲和力的教态是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要面向、平视学生为主,减少双手扶住讲台或低头看讲义这类习惯性动作,增加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和互动。在讲重点难点时,配合音调,合理的手势或精当的板书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凸显教师个性风采,但手势和板书内容不宜太多,动作幅度不宜太大,频率不宜过快,以防陷入做作之感,毕竟微课也是实际课堂的延伸和浓缩,不是纯粹的表演。对于大多数非专业拍摄者来说,难以在跟拍快速动作的同时保持高质量的画质,所以动作宜稳,不刻意图快。而对于临床操作性场景则必须参考正规教材的图文和视频资料,力图操作精准、规范,以防个人习惯性动作误导观众。然而,纠正不良习惯性动作不是容易的事,可以效仿舞蹈演员对着镜子讲课或演练操作,以做到规范、精炼“肢体语言”,也可以多次进行试讲演示或自行录制样片请同行观看指正。

2.3确保摄制质量,语言清晰流利

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口传心授”是教师能力和风采的着重体现,内容紧凑的微课讲授中若出现口误或者不自然的停顿,势必引起观众的不信任感,因此教师必须将讲授内容熟记于心,对讲稿逐字逐句进行凝练和正确编排,避免口误和过多习惯性用语(如“对不对”“就是说”这类口头禅),甚至如同演员一样对个别语句的语速、语气进行合理修饰使授课全程跌宕起伏凸显精彩。

2.4师生互动,演练熟悉

微课并不是单纯对教学场景的实况记录,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固然有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但关键还是要有的放矢,往往预设的问题应该是一堂课的核心问题,学生的回答若是不及时或不清晰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问答互动环节要演练熟悉,服务于授课内容。

3拍摄要求

随着微课的应用和研究深入,其摄制要求也越来越细致,但对于大多数非专业摄制人员来说,大致掌握以下原则即可比较规范轻松地录制到制片素材。

3.1摄制者的要求

摄制者要积极配合授课教师完善教案和拍摄剧本,找出需要重点展示的镜头,如教师半调侃地用患者的描述介绍痛风发病特点“痛似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常起于灯红酒绿之后夜深人静之时”,学生往往也会意一笑,这就是值得全景展示课堂气氛的内容之一。而关节腔穿刺的定位和进针角度理应是近景特写的环节,拍摄者与授课者在重点内容上先达成共识,必要时多角度跟拍,重拍,才能抓到最好的内容和达到应有的效果,以利于后期剪辑。

3.2分清近景,全景的作用和分配原则

近景内容主要是展示教师的个人风貌与操作动作,也利于展现课件图文的细节,而全景着重展示课堂环境与气氛,缓解视觉疲劳,增加观众的临场感。近景和远景最好由独立的摄像机或相机分别摄制,为确保画面稳定,建议配置三脚架固定相机,此外拍摄现场应注意选择在有较好吸音效果的地方,尽量避免回声。

3.3选择好录频软件

为更好展示课件,建议设计好演示文稿后用各类录频软件(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Studio或snap等)进行录制,最后转换成视频,一般时间在5min左右,灵活剪辑和插入讲课录制视频之中,以避免单纯录屏微课不见讲者的单调呆板之感。

4后期制作要求

4.1积极参考授课对象的意见

审阅时最好让学生试看,提出对课程内容理解程度,必要时针对细节进行重新修改拍摄。

4.2字幕制作

应该根据音频精准校对,突出重点,“这个那个”之类的口语或“嗯,啊”这类语气词可以省略,一行不超过12个字,速度不宜过快。

4.3不宜过多剪辑

授课者或学生在摄制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或停顿,少部分瑕疵固然可以通过后期剪辑拼接解决,但剪除内容过多则难以维持画面延续性,因此授课者对教学内容的熟悉仍是最重要一环,必要时可以分镜头重拍。

4.4重视临床场景

作为医学类微课,临床场景很重要,展示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患者的体征,因此拍摄视频时必须先作好解释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并特别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如展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双手就应该对其面部行模糊化处理,展示化验单时,也应注意遮挡或隐去患者的姓名住院号之类信息。

5小结

微课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网络信息时代深化发展的新成果,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便于满足公众“知识快餐化”和“资源迅速分享”的要求,因此对内容编排和制作者的拍摄剪辑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数码采编设备和网络传播技术的进步,使日常医疗工作中制作和放映临床医学微课成为可能,笔者所在的教研团队在尝试制作微课的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只有从学科特点和学生要求出发选题,熟练掌握和精确表达教学内容,与拍摄者、授课对象一起积极探讨修正完善视频制作,才能创造出内容凝练而精彩的微课,用于快速阐明难点重点,成为临床教学的强力助手。鉴于国内临床医学微课起步晚却发展迅速,我们一方面将已经制作的微课放在自己科室网站的教学板块内便于师生交流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业内微课制作比赛,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的制作水平。此外,目前多款有投影播放功能的平板电脑已经上市,而无线网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这为临床带教中插播微课成为现实。让临床微课这一多媒体技术成果迅速应用于临床第一线,充分发挥其形象生动的特点,造福临床教学,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4):95-96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精准医学发展前景篇8

1.1商业化的医疗服务模式。

当前,患者作为医院服务消费的主要群体,是最主要的利润获取对象,这就造成了层出不穷的医疗腐败现象。医院医生收取回扣和“红包”现象频发,曾经的“白衣天使”一下子成为了追逐私人利益的主体。在这种医疗背景下,当前人文精神在我国医疗保健机制中可谓是毫无领地,人文精神处于严重缺失的地步,理论上的医疗保健机制成为了金钱至上的市场商业活动,社会大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愈发严重,医患关系极为尖锐。

1.2医患关系矛盾不断激化。

当前,我国的医患关系可谓是正处于历史上最为紧张的阶段,在这种医患关系背景下,医生和患者是相对对立的,不再是之前的朋友、亲人关系,患者和医生之间严重缺乏沟通、信任和尊重。事实上,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但能够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而且还能提升医院的社会知名度。但是,由于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医院医疗服务过程中普遍缺乏人文关怀,导致我国医患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二、培育良好的医学人文环境的意义

2.1医学人文培育是缓和医患关系的前提

培养医院工作人员的医学人文精神,重点在于使每位医院工作人员真正懂得关爱、关怀患者,不但需要解除患者生理上病痛,还要关怀患者愈后的生活状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创伤。一位合格的医疗服务人员不但需要在临床上是一位合格的医师,更应该是一位患者心灵上的观察着、倾听者和交谈者。医疗服务人员要尽可能的安抚患者心理上的冲突,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比如,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恐慌、焦虑、绝望、畏惧等,要通过心理交谈和安抚,让患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使他们树立必能病愈的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服务资源,医学人文一旦被掌握便可转化为长期的利益,不但能够改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还能够提升医院的形象和社会知名度,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2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学自身的需要

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的医学,绝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技术学科。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是医学的伦理基础,抛弃这一点,医学就会失去其本应具有的科学价值,因此,医疗服务人员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医学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人们之间的深刻了解和人与人之间的终极关怀。医院人文素养直接关系到医德医风的建设程度和医疗服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拥有和保持足够的耐心是医疗服务人员的基本道德要求,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以细致、关怀的言语同患者进行沟通,适时、适度的告知,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拉近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三、医学人文培育的有关建议

3.1强化医学人文培育,提升医疗服务人员的人文素养

各级医院应强化对医疗服务人员的人文培育,有意识的实施临床人文教育新模式,合理、充分的利用现行相关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医院医疗服务人员的再教育,让每位医疗服务人员都具有良好的人文思想配备,进而让其成为医务人员的基本主观意识。此外,医院也要在自身内部进行各种形式的人文培育,聘请相关专业人员来院进行人文课程讲授,并制定相关的监督机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2合理进行医院格局布置

为给患者提供更加优良、便利的服务,医院应根据客观条件进行科室调整,以为患者提供方便为基础设立相关检查科室,例如,常规检查科室尽量增放有效的指示标志,将其设立在同一楼的相近楼层,并根据客流进行导诊服务安排。医院环境布置要尽可能的个性化、人文化和温馨化,让病人尽可能的感受到医院的温馨服务,置身于人性化的医院文化之中,提升他们的就医满意度。

3.3将人文因素纳入到日常考核中,实施人文医院模式

各级医院应将人文精神体现在医疗服务中,将人文培育加入到医疗服务人员的薪酬标准和晋升标准考核中,并设置随访部门,进行病愈患者的随访工作,给病愈出院的病人提供便利和帮助。在日常的医疗活动中,实行医风医德检查制,将医疗服务人员的沟通、言行、纪律、表现和形象作为重点监督范围,并将坚持结果列入考核,两奖劣罚。

四、结语

精准医学发展前景篇9

今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国情咨文会场上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精准医学计划”,使人们仿佛可以遥望到开启癌症和糖尿病治愈大门的那一天,它所引领的“医学新时代”也将不日降临。

在美国,“精准医学”或已步入发展快轨。

旧词新解

奥巴马规划的“精准医学计划”主要涉猎五方面内容:第一,启动“百万人基因组计划”,将全力支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1.38亿美元,首先征集百万志愿者并做好队列及对照,建立临床相关“史无前例的大数据”,收集基因组数据与临床信息。第二,寻找引发癌症的遗传因素,将资助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78万美元,继续美国已经开展的癌症基因组研究计划(tCGa)。第三,建立评估基因检测的新方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获1000万美元资助,特别扶持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评估和审批通道,保护知识产权与有关版权管理,以保证“精准医学”和相关创新需求。第四,制定一系列相关标准和政策,美国国家医疗信息技术协作办公室将得到500万美元财力支撑,用于保护个人隐私和各种数据安全。第五,推行公私合作模式(ppp),届时将邀请企业家和非盈利组织参与其中。

官方解读称,计划可基本被划归为三个层面,即科学内容,政府职能转变、法规标准建立,以及公私合作、社会参与。不仅如此,奥巴马还为该蓝图设定了四大要素――正确的治疗、正确的时机、共享和个体化信息。

事实上,“精准医学”并非一个横空出世的全新概念,最早在2011年11月1日以美国医学院名义发表的“迈向精准医学”(towardsprecisionmedicine)的报告中,已首次向世人全面、详尽地阐述了“精准医学”,主要提及其是在疾病新分类基础上“循病施治”,创建适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疾病新分类的知识网络。

在部分专业人士的观念里,精准医学、个性化医学、个体化医学无非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甚至为数不少的临床医生以正在践行个性化医学和个体化医学而沾沾自喜。在美国加州米尔斯半岛健康服务糖尿病研究所医疗主任DavidC.Klonoff的心目中亦是如此,他认可“精准医学”本质上等同于个体化医学,只是绝大多数正在开展基因组学归类疾病、指导个体化治疗的科学家更青睐于选用“精准医学”表达而已。

剖析为何会出现“精准医学”与“个体化医学”之间新陈代谢的动因,Klonoff解释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后者已然无法承载基因组学分析所持续发酵出的特殊增益。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philipSharp曾将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计划分称为生命科学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革命,正是“基因组学时代”向“精准医学”展开了双臂。

另一个重要原因归功于人们已然开始借助大数据实现个体化界定疾病和分层患者的现实趋向。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已超越20亿人大关,至少50亿人拥有个人手机。不仅于此,遥感器每天都在持续生成海量的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混杂数据。相关预测显示,到2020年,遥感装置联网量有望达到500亿台,届时预测数据生成能力也将提升44倍。

再有,业已证实人类基因组包含有超过30亿个碱基对。过去十年间,个人基因组测序成本一降再降,现行费用水准使得作为“精准医学”立足点之一的基因组分析不再遥未可及。参考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报告:2001年,个人基因组测序需花费9500万美元;2011年,相应费用大幅缩水至2.1万美元;2014年,首款千美元基因组测序项目赫然问世。

正是得益于大规模生物数据库(如人类基因组测序)、定性/定量患者特征的强效方法(如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细胞组分检测以及移动医疗科技)、大数据计算机分析技术突飞猛进(图1),“精准医学”的内涵与范畴业已今非昔比。

试问,“精准医学”身为何物?简言之,就是临床医生通过详尽掌握患者乃至人群的基因组信息、生物标志物、表型特点或心理特征数据,从相同临床症状的人群中准确甄别出特定患者,进而提供能够充分满足个体患者需求的治疗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变革所驱动或激发出的医疗新局面或许才是“精准医学”的精髓所在。最大化改善临床预后,将不必要的特定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风险降至最低,正是“精准医学”的愿景目标与存世价值。

求新求变

自从开启疾病分类与循诊治疗历程至今,不变的是,人类医疗实践的基石无时无刻不辉映着“精准医学”准则;变的更多的是,人们研发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的前行步伐。

“精准医学”将如何改变临床实践?不妨从两个临床实例一窥究竟。多年来,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抗争战略早已转变为鉴定病原体、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临床医生全然可以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或仅凭实践经验,判断出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敏感谱,进而优选适宜抗生素初始治疗。一旦实现床旁细菌或病毒检测,理论上即时掌握它们对治疗药物的可能敏感性、迅速初始恰当治疗的梦想也可成真,过度处方广谱抗感染药物、继发高抗生素耐药率的多年尴尬则将被尘封如历史。

再有较为典型的“精准医学”实践是临床血液科医生将重组生物制剂作为替代治疗之选。重组凝血因子Ⅷ、Ⅸ的问世,曾使一度陷入治疗绝境的血友病患者重拾生存希望。然而,精准完成血友病分型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如今,凭借可以长期、稳定必需凝血因子治疗水平的突出优势,基因治疗即将再次改变血友病患者的命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检测特定基因异常已逐渐成为临床癌症诊断与治疗决策的关键评判标准(表1)。今天,人们牢记于心的包含解剖学、组织学指标在内的传统肺癌分类,正遭遇到来自及其他基因标志物分子检测手段的迅猛挑战。虽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罕见融合基因(携带率

伴随着遗传学、信息学与影像学的交互融合,伴随着细胞分选、实验胚胎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技术的更新迭代,“精准医学”的触角正在不知不觉地延展开来,它不仅将全新界定疾病分类,而且必然深刻影响着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与患者的预后结局(图2)。

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家族中,遗传学和下一代Dna测序方法堪称翘楚。目前,全外显子组或基因组测序实际花费已不足1000美元的事实,彻底拉近了人们与遗传学检测的距离。理论上,遗传学检测结果能够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分类、治疗反应、临床预后做出早期判别。在实践中,依据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分子诊断结果,临床内分泌医生除需要建议患者接受预防性甲状腺切除术外,还应该常规完成甲状腺髓样瘤、嗜铬细胞瘤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筛查,同时使无辜家庭成员免遭过度排查之累。

从严格意义上讲,尽管影像学深刻地改变临床治疗路径是无可争辩的现实,但是它并非“精准医学”的构成要件。大概在三十年前,为防止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很多重度腹痛患者需要借助外科手术。现今,通过无创影像学检查――腹部Ct、超声――实现术前敏感、特异性诊断阑尾炎已然司空见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提供的额外信息既是临床医生探查常规影像学方法力所不能及的代谢活跃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的利器,同时对指导制定有效干预方案无可或缺。

不难预见,承载了浩瀚临床信息数据的电子病历未来将借助计算机程序升级担负起三大临床职能:其一,识别存在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例如哪些糖尿病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患者没能遵医嘱服用他汀类药物;其二,遵从指南要求筛选出适宜人群,例如根据患者的年龄、家族史判断结肠镜检查实际需求;其三,依从药物基因组学指南建议,优选治疗药物、执行药物管理。

一旦遗传学检测成本真正实现“亲民”,相关遗传学或药物组学检测数据必会被预设入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可行的细节信息,诸如哪些患者携带凝血因子ⅤLeiden,哪些患者无法耐受氯吡格雷治疗,采取哪些恰当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适应证患者医疗安全……

必须谨记的是,无论新技术如何先进与颠覆,都无法替代医生对个体患者的临床判断。事实上,功能强大的电子病历系统也难免隐藏着错误信息,饱含的大量相关信息甚至可能对特定患者的治疗决策无关紧要。

根据Klonoff的预想,不久的明天,人们将会看到一个新鲜事物――“精准糖尿病诊所”。它虽有多学科建制,却更聚焦于为糖尿病前期患者提供预防服务,满足糖尿病患者临床靶向治疗需求。诊所将会充分借助糖尿病高新技术设备和mHealth工具,针对源于自我血糖监测、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的数据流装配无线传输与释义设备,所有数据均可被无线上传至云端,供患者、家属和卫生保健专家后续浏览。此外,它还能充分共享穿戴式检测装置提供的生理学指标、运动轨迹、睡眠示踪或膳食信息,为监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贡献新的解决方案,帮助临床医生明确患者预后不良是否可能归因于剂量递增,判定启动新治疗方案的最佳时机等。在“精准糖尿病诊所”,患者有权申请接受像基因组测序、循环生物标志物等最前沿的生物标志物检测。

到那时,“准糖尿病诊所”将身兼数职:一是,获取与咨询遗传学和omics信息;二是,基于实验室检查、传感器信息、数字化图像和个体化数据分析,评估与咨询数字化遗传表型状态;三是,提供以传感器为基础的行为评估与生活方式咨询;四是,在基因组学指导下处方药物治疗。

尽管患者、临床医生、卫生系统、支付方与诊断/制药行业各有所求,但必须基于“精准医学”构建起利益共享集团:身为患者,希望充分知晓疾病、预后以及最有效治疗措施的利弊信息;作为临床医生和卫生系统,必须在群体医疗服务准则基础上权衡个体患者需求,实现利益共享;诊断试验换代和新药频出可能将进一步拉高医疗服务支出,医疗保险支付方难免质疑并做出成本负担与临床获益到底孰轻孰重的决断;对于制药企业,所探求研发的新药往往可能出现替代现有高利润治疗手段的得失局面(图3)。

毋庸置疑,“精准医学”需要目前的医疗体系发生一次革命性变化,继而建立起一套新的业态格局与诊疗体系。

整合重组

当被问及“精准医学”所面临的最艰巨现实挑战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J.LarryJameson教授的答案是“如何攻克逐步细化疾病分类这一复杂难关”。

在漫长的医学发展历程中,素存有关疾病分类的两大阵营之辩,其中“统合派”倾向于将相关疾病归为一类,而“分割派”极力主张更为精准地细分并定义病种。恰恰是近年兴起的遗传学和生物标志物检测,打破了相对持平多年的分争格局,“分割派”秤盘上的筹码日趋持重。

不仅仅是疾病分类将变得愈发复杂,归功于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新的遗传变异也正在以惊人的增速不断挑战着人们愈发绷紧的神经。尽管部分基因突变被确证与某种疾病息息相关,但是它们在疾病发生、进展和转归全过程中到底发挥何种作用仍不尽而知。

面对时下信息与临床指南“爆炸时代”,临床医生该何去何从?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靠记忆吃饭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信息在更大程度上承载的是辅助功能,人们更需要能够驾驭信息所直接告知或拼凑出的事实,并做出理性决断。事实上,初级卫生保健提供者在今天已渐渐成为“精准医学”征途中最富于挑战性的角色。他们必须坚守住临床医疗服务体系的前沿阵地,既要做好“健康守门人”――从发病前、疾病早期实施关键性“上游”干预,还需要成为临床转诊流程的“导引者”。作为“精准医学”的实现要素,越来越多的转诊实践需要初级卫生保健提供者遵循可及信息与指南建议,实现部分患者与适宜专科医生的精准桥接。

尤其对于不具备强遗传易感性的获得性疾病患者而言,较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对于协助临床医生尽早识别疾病、指导合理治疗不可或缺。近年各国财政对此投入丰厚,尽管诊断与治疗成为不可分割的两大医疗服务节点,但是相比诊断试验的更新换代速度,新药研发产出却难尽如人意。

在当前已经实现靶向改变部分恶性肿瘤遗传背景的前提下,研究者将未来攻坚目标设定为癌症患者的靶向免疫治疗,抗肿瘤途径抗体、免疫检测点抑制剂、自体t细胞特异性抗原等均被囊括其中。“诊断-治疗耦联”必将成为未来免疫治疗的核心标识。

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使探究微生物群成为可能,也使人类开始正视机体皮肤和黏膜腔内存在着的令人无比惊讶的庞大生态系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机体微生物群并非生而不变,实际上是人类后天免疫功能、生命早期组织器官形成、饮食方式、抗生素暴露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针对肥胖、心血管病、囊性纤维化、炎症性肠病、皮肤疾病、自闭症和癌症高危患者微生物群的研究方兴未艾,为真正实现精准干预排除障碍。

“精准医学”蕴含的又一个极具前景的发展机遇在于,通过先进技术辅助个体患者的急性期干预,迄今最耳熟能详的经典范例是应用自动除颤器挽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再试问,人们能否借助传感装置或生物标志物预先筛选出可能发生早产乃至先兆子痫事件的女性?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时间问题。今天,使用移动医疗技术监测健康数据不再是新鲜事儿,更何况其与个人健康档案充分整合早已被提上日程。不仅如此,行为健康也被圈入“精准医学”范畴,以设计反馈系统或订制专属激励方案为最鲜明特征。

因而,人们必须重视整合可能推动“精准医学”实现的各型各类技术突破,后者最终将产生建设性抑或破坏性结局,根本上决定于人们能否驾驭海量的新实践真知与合理规划日益丰富的治疗选择。

“精准医学”还将引发的重要改变之一是,利益共享集团中的各方亟需顺势完成模式再造: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需要重视培养未来医生或行业管理者的信息管理能力;临床医生理应在信息学支持和强大计算机运算功能的背景下兑现优化信息管理与精准临床决策;为顺畅合理的专科医疗服务供给,卫生系统亟需完成路径设计;监管机构、医疗保险支付方,则该适当履行评估和支持职能。

除医疗服务行业变革外,美国医学研究新任主席VictorDzau推测,未来半个世纪,“精准医学计划”将为美国医疗领域创造出数千亿美元价值。

克难制胜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FrancisS.Collins介绍,“精准医学计划”的短期目标是为癌症患者寻找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法,长期目标则是为实现人类健康保障和所有疾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知识信息。

在“精准医学”的探索实现道路上,Klonoff指出,人们无可回避地需要破解技术壁垒与跨越临床沟壑。

首先要解决的是四大技术难关。第一是“分析关”:现有的大规模数据库可以被细分为多个大型数据存储库、电子数据表、移动应用程序、随机存取内存缓存、外部云、视频以及非结构化社交媒体网站,但相互之间往往呈现孤立并存业态,新的分析工具必须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工作,挖掘出有实践价值的临床线索。第二是“适用关”:医疗机构借助大数据构建出的用户网关极其重要,如此便可实现有效分解查询并快速、准确地合成结果。网关界面必须包含理想的用户界面,得以促成高效数据挖掘。第三是“隐私关”:构成大型数据库相关数据来源的隐私性必须得到充分保障。第四是“安全关”:确保医疗结构患者相关数据的安全性。

精准医学发展前景篇10

【关键词】文化管理可持续发展医院经验管理企业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学管理思想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businessmanagementhasgonethroughthreestages:experiencemanagement,scientificmanagementandculturalmanagement.andculturalmanagementistheriseofthe1980sanewmanagementphilosophy,managementtheoryandmanagement,followingtheexperienceofmanagement,scientificmanagement,businessmanagementafterthedevelopmentofanewphase.modernmanagementbelievesthatculturalmanagementisthecoreofmodernenterprisestomanage.Forbeinginvolvedinpublichospitalsforhealthcarereform,medicalreforminordertoadapttochangesinrequirements,ensurethatthenewhealthreformenvironment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mustbethetimesandtheintroductionofscientific,standardized,featurericheraofhospitalmanagement.therefore,wemustfocusonthehospitalculture,emphasisonthehospitalcultureofresearchandapplicationofmanagementtheory.

[Keywords]Culturalmanage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Hospital;experiencemanagement;Businessmanagement;Scientificmanagement;modernmanagement;managementthinking

一、引入医院文化管理首先要走出医院文化建设误区

医院文化建设富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精髓及文化底蕴,但长期以来,关于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一些误区却成为徘徊在人们头脑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医院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加强医院文化管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走出医院文化建设认识误区。

要走出认为“喊口号、贴标语”即是医院文化的误区其实美丽的辞藻和空洞的标语只能让人感到乏味,医院文化不是唱歌作赋,不是上街学雷锋、搞义诊,也不是春游、聚餐,否则只是热闹一阵子,时过境迁,一切如故。医院文化必须集中反映医院的追求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要走出“医院标准文化”的误区有人认为,医院文化要有标准,只要能参观学习优秀医院的文化,然后照搬人家的文化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医院文化不存在标准,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不同的医院文化是不一样的。

要走出“竞争”的医院文化意识优秀的医院文化不是说不要竞争,而是指它的最终目标将成为“优势互补”,在合作为主旋律的当今,必然在合作的前提下竞争,由竞争走向合作。竞争第一的文化意识已经过时了。

要走出安于现状的医院文化误区很多管理学书都谈到“煮青蛙”文化,当把青蛙放在开水里时,它立即会跳出来。但是把它放在凉水里,它感到很舒服,这时在锅下加热,青蛙逐渐适应了水温,等它感到很烫想跳出来时再也跳不动了。当一所医院没有创新,对平时的一切感到习以为常时,医院的衰退就开始了。

健康的医院文化就是创新文化,要在管理、技术、组织等方面不断创新,医院才能长盛不衰。

二、医院文化管理的核心是建设医院共同愿景

那么,文化是如何发挥对医院的影响力和内推力的?世界顶尖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引入了“共同愿景”的概念。彼得.圣吉认为,共同愿景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是蕴藏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

医院文化管理的核心是确定共同愿景,通过建立全体员工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形成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员工的热情、干劲,调节员工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同舟共济、同心同德的坚强集体,并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

彼得.圣吉指出:“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而“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

共同愿景是告诉医院的每一名员工,“我们将成为什么”的前景。一个有效的愿景,应该是对组织成员的一种宏伟的承诺,使人们想念实现目标后的收益,它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能够让人们激情澎湃,鼓励成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人们觉得有点不切合实际但又愿意为达成目标而奋斗,让人觉得怀疑却又折服的目标。上世纪50年代初,当索尼还是一家很小的企业时,它宣称的目标是“成为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形象”。

共同愿景是一种文化理念,它唤起人们的希望,工作变成是在追求一项蕴含在医疗服务之中,比工作本身更高的目的。如苹果电脑、福特汽车等企业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共同愿景所发挥的功能。亨利.福特想要使一般人、不仅是有钱人能拥有自己的汽车;苹果的创始人则希望电脑能让个人更具力量。这种更高的目的,根植于他们的企业文化当中,也推动了企业走向成功。

我院作为襄樊市最大的公立医院,承担着襄樊医疗中心和医疗排头兵的作用。为此,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和医院发展的长远规划,制定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医院愿景,那就是:努力把我院办成“两型医院”、“三大中心”,即学习型医院、学院型医院,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中心、高等医学教育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三、医院如何应用文化管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医院的文化管理,就是要把每一名职工视为医院的权力人。只有关心尊重为病人服务的员工,只有将医院的美好前景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只有举全力为员工搭建建功立业、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发展平台,员工才能体味到人格的尊严,才能敬业尽职。也只有这样,医院才能不断发展。因此,在医院文化管理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以人为本抓好思想文化建设医院强化文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着力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氖围,把加强宣传工作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以医院发展目标为主题,以倡导“团结、敬业、务实、创新”的医院精神为重点,以浓厚的文化氖围为形式,着力宣传医院在学科建设、医疗、教学、科研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和重要进展,以及在各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树立医院整体形象,激励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一代又一代的中心医院人,秉承着医院“大医精诚”的光荣传统,诚心、热心、真心、耐心地服务于病人,在依法行医的同时,将个人的品格、学识、情商、才干、能力、知识和智慧,完全融入到为病人服务的医疗实践中。

真心实意地抓好服务文化建设近年来,为了使患者在我院就诊真正享受到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我们重新规划门诊布局,扩大门诊用房,改造服务窗口,建门诊总服务台,对人出院处、门诊收费窗口进行改建,畅通急诊、入院、手术等“绿色通道”;简化服务流程,增加便民措施,着力解决“三长一短”问题;分楼层增加医保结算业务,门诊挂号收费实行“一站式”,健康体检实现“一条龙”,窗口岗位根据工作需要采取提前上班或延时下班错峰制,服务中心全程陪诊;医技科室实行快速检查、快出报告、快速反馈等,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和温馨。

标本兼治抓好自律文化建设我院作为鄂西北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中心,收治的多是急危重症和患有复杂疑难疾病的患者,许多患者慕名来医院就医。因此,基于对医院的信任,也基于对健康的渴求,一些患者在病愈出院之时,或是手术之前,会情不自禁地以“红包”相送,作为对白衣天使们救命之恩的真诚回报和由衷感激。

因此,为了在广大医护人员中倡导拒收“红包”、廉洁行医的好风尚,同时也为了让“红包”有一个合理的途径退回给病人,白2001年始,我院把退还病人的“红包”作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出台了退拒“红包”的奖励制度,设立了退拒“红包”的专项奖励基金,对拒收病人“红包”的医务人员按拒收金额总数或礼物价值总数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于医务人员上交的“红包”和礼物,在病人出院前由院医德医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如数退还给病人。从2001年设立医德医风奖励制度至2009年底,医务人员拒收“红包”累计金额达140余万元。

彰显合力抓好群团文化建设建院60年来,我院在医院文化建设中,通过文艺晚会、健美操比赛、春游、书画、棋类、球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展示特长,陶冶情操,沟通思想、增进友谊,彰显合力。医院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福利院进行“爱心助学”活动,到社区开展义诊服务活动,传播文明新风。

目前在医院,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的管理文化,人文关怀、便民利民的服务文化,诚实守信、廉洁行医的诚信文化,团结奋斗、敬业爱岗的政治文化,规范管理、依法治院的制度文化,同心同德、务实奉献的精神文化,科技兴院、不断创新的科技文化等,构成了市中心医院绚烂的文化品牌并驰名省内外。医院文化管理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医院管理有了新气象,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职工收入不断增长,事业兴、人气旺的局面在整个医院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