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十篇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十篇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9:30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篇1

【关键词】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社区管理

【abstract】ourdepartmentsinceJune2009-July2010only,248patientsweretreatedhypertensivepatients.Standardizedmanagementofthecommunityafterdischargefromhospitalandhealtheducation,andachievedgoodresults.arepresentedbelow.

【Keywords】communitymanagementofhighbloodpressuresystolicdiastolicbloodpressure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我国尤其是城市流行的特点是“三高三低”,即发病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和病死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1]。高血压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目前,高血压患病率有继续上升趋势,科学合理的管理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因不良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并有效地控制血压,明显降低靶器官受损情况。我科2009年6月-2010年7月止,共收治高血压住院病人248例。出院后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规范化健康管理

1.1患者住院情况简介

248例高血压病人中,男96例,女152例,年龄54岁-82岁,1级高血压56例,2级高血压114例,3级高血压76例,高中以上学历的102人,初中以下学历118人,文盲28人例,收缩压145mmHg-200mmHg,舒张压94mmHg-140mmHg,对248例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213例,再次住院的有32例,死亡3例,无自残者。

1.2患者出院后社区管理情况

患者出院1个月后,社区医生及护士把高血压病人住院资料汇集成卡,然后进行危险评估,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参数、是否吸烟或饮酒、饮食结构、日常运动量、是否a型性格等。然后通过危险评估分析,得出危险性评估报告,一旦明确了个人伴有疾病危险因素,社区医生及护士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减肥,增加运动及调整行为方式,定期到社区门诊复查血压,检查血压控制情况,检查靶细胞受损情况。同时,社区医生及护士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并记录,为调整药物用量提供依据。

1.3患者出院后规范化管理任务完成情况

对248例出院的患者采取上门家访、电话随访形式进行跟踪服务满1年,无失访。结果:Ⅰ级高血压20人,Ⅱ级高血压28人,Ⅲ级高血压12人。基线调查收缩压总值31744mmHg,平均值128mmHg.舒张压总值21873.6mmHg,平均值88.2mmHg。

p<0.05收缩压管理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舒张压管理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管理效果评估情况

Ⅰ级高血压

Ⅱ高血压

Ⅲ高血压

管理前

56人

114人

76人

管理后

20人

28人

12人

有效率

64%

75%

84%

1.4情况分析

从248例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管理计算得出的平均血压值来看,血压下降有一定的幅度,但下降幅度的多少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老年人记忆力有所衰退,容易遗忘用药,随意增减药物用量。

2健康教育

2.1健康教育的形式

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支出,高效益的卫生保健事业。由社区护士对出院后的高血压病人定期进行健康宣教,科室制订统一的宣教内容,社区医生和护士根据病人情况制订个体宣教计划,按计划循序渐进地讲解,把病人在住院期间掌握的饮食、药物治疗、心理调节等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2.1.1集体健康教育

每个月科室统一召集病人在老年大学进行一次高血压病的讲座。讲解有关高血压的一些知识,突出宣传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危害性、严重性以及可预防性。适用于患者系统全面地学习高血压病知识,使病人的生活习惯向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矫正不良习惯。

2.1.2个体教育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病程、有无并发症及身体状况等个体差异,实施个体教育,则定期进行家访。教会他们自己监测血压或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测血压。矫正不良习惯,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上注意少盐,戒烟限酒,少食动物性脂肪,加强有氧运动,每天最少做有氧运动2次上,每次超过30分钟,控制好体重,保持心理平衡,减少高血压患病风险。

2.1.3示范训练

指导病人学会测量血压、数脉搏等。对文化程度低者要深入浅出地反复讲解、示范,并给予个体化指导。对高血压病致并发症留下后遗症的病人,社区医生和护士利用家访的形式对生活方式、服药、康复锻炼进行示范指导。使病人有信心通过家人和自己的不断努力,坚持康复锻炼,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1.4面对面的教育

即与患者个别谈心,细致解答。尤其是那些对高血压病产生悲观及恐惧的病人,应该给于更加耐心的解释。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定义、病因、发病原理、分型、诊断、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原则等。减轻或消除不良心里因素。

2.1.5书面式教育

由社区医生及护士对辖区居民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健康教育处方,口头传授健康教育知识,利用VCD等电教形式为居民介绍预防高血压病的方法。

2.1.6医患互动

鼓励出院后的高血压病人提出自己的意见,让患者参与制订合理的、与个体生活方式相近的管理计划,如制订随访时间、如何联系、沟通方式等。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饮食指导

饮食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故高血压病病人合理选择饮食十分重要。护士在进行健康宣教时要指导病人: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过饱,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三低”饮食。总之合理膳食是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措施。

3.2心理指导

开导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情绪,对精神较紧张的患者可通过心理疏导、放松治疗、倾听音乐等心理治疗,以减轻压力。

3.3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运动方式,包括运动种类、运动量、运动时间和时机,向患者说明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及运动时要遵循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要及时停止运动,血压不稳及有并发症者不宜运动。

3.4用药指导

向患者说明各类降压药的作用及副作用,服药时间剂量必须遵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及停药,如有特殊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物。

3.5其他指导

指导家属观察病情变化:学会测量血压,对血压持续增高的患者,测血压2次/d~3次/d。如发现血压升高,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保持生活规律,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紧张与疲劳,有利用血压的恢复。

4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除有遗传因素外,工作紧张、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酗酒等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2]。本次通过对248例出院后的高血压病人实行规范化管理和健康教育,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积极配合治疗,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心态。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况,最终达到控制高血压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的目的[3]。总之,规范管理和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明凤萍.浅谈高血压的社区防治[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78279.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篇2

1高血压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讲述有关高血压病的医学知识,让其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血压、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情况;经常给病人测血压;给他们讲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坚持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教会病人和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让其每次就诊时携带测量血压的记录本,作为医生选择用药或调整药量的依据;指导病人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血压增高;教育家属应对病人关怀、安慰、宽容和谅解。

2严密观察病情

重点观察血压、心率,定时测体质量,注意并发心、脑、肾病的护理,观察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气促、面色潮红、视物模糊等。

3降压药物的护理

1)强调长期用药的重要性,用药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不坚持吃药,而是随意吃或等血压高了再吃,很容易造成血压的反弹,从而使脑、眼、心、肾等受到严重损害。对无症状者及对高血压不重视及不愿长期服药的病人,更要强调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使他们主动配合服药。

2)让病人及家属了解降血压药物的名称、用量、用法、作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并指导出现毒副反应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如使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药时,应向病人说明改变时动作宜缓慢,尤其夜间起床时更要小心,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3)根据药物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血压的昼夜规律或病人的动态血压测定结果,指导病人用药时间。

4)嘱病人必须按时按量服药,不能根据自觉症状来增减药物,不能擅自突然停药,也不能血压高了就自行加大服药剂量,忘记服药或下次吃药时补服上次忘记的药量,均可导致血压忽高忽低。

5)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一定要请医生调整用药,切记不要自行改变用药类型及剂量。

6)有70%的病人需要联合用药,给病人讲解这样比单一增加药量好,既能增加降压疗效,又可以减轻药物副作用。

7)对患高血压病多年者,告诉其应逐渐降压为宜,避免急剧或过度降压,使原有供血不足加重,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缺血加重从而诱发意外。

8)告知病人用降压药有很明显的个体差异,应重视个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仿照别人用药及执意选择贵重药品。

4饮食护理

给低盐、清淡、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丰富的蔬菜水果、充足的钾钙、适量的蛋白质食物为宜,肥胖者需适当控制进食量和总热量,并禁烟忌酒。

5生活护理

给病人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休养环境,可使病人心情愉悦,病情平稳。指导病人正确休息:轻度者可做一般日常工作,中度者应适当休息,严重高血压尤其舒张压在14.6kpa(110mmHg)以上者宜卧床休息。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对高血压病人的监护,特别做好夜间巡视,夜间查房尽量不开灯,减少夜间护理操作,重视晨间护理查房,做好高危病人的生活护理,指导病人起床时应缓慢直立,便秘时给导泻药。向病人及家属讲明:血压过高、吸烟、肥胖、精神心理因素、暴饮暴食、用力过度等都是高血压病人发生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劝慰病人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及寒冷刺激,要起居规律。

6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加速血液循环,缓解心脑血管缺血状态。但高血压病人最好是在血压控制到较满意的水平后进行适当的运动。要根据病情轻重、年龄、体质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打太极拳、做体操、散步、气功等。锻炼的时间因人而异,病情轻、无自觉症状者早晚各一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为宜,锻炼的强度要循序渐进,活动量由小到大,注意劳逸结合,运动的时间、强度、频率以运动后不感觉明显疲劳为宜,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

7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在高血压的致病及发展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病人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安慰、支持、疏导、劝解及环境调整等方面的工作,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同情病人,做病人的知心朋友,使其减轻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篇3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还处于较低水平[1]。高血压病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所以高血压防治应针对影响高血压的危险行为因素而采取措施,这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在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中,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尤其是在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中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不少人在此方面已经做了许多有益探索,现结合工作实践,就近年来有关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作一简单探讨。

1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作为生活方式疾病,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从高血压一级预防角度来看,若早期发现,及时防治,去除可能伴随的一些不良因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干预的基本形式,被认为是可以显著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转变不良生活方式,培养健康行为的最佳手段。且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健康意识,文化程度越高健康意识越强,建议将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列为健康教育的重点。护理人员可通过个别咨询、书面指导、团体指导等方式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提高病人对不良行为、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和规则用药治疗的重要意义等相关知识的认知,自觉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同时,还要最大限度简化治疗方案,因为复杂的治疗方案,病人常常难以坚持,应提倡选择副反应低、廉价、长效的控释片剂,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2加强自我管理指导

根据病人个体差异调整饮食结构,超重、肥胖、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是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而且一些有利于高血压控制的因素没有形成主流,因此膳食指导就成为社区护理干预中的主要措施之一,社区护士应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制定膳食原则,指导平衡膳食,根据个体情况编制食谱,做好记录。观察病人膳食结构的变化,结果证实,膳食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高血压。

3膳食指导

(1)减少钠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要超过6克。

(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可以减缓心血管病的发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改善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的肉类,增加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和鱼类。

(3)注重补充钾和钙,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转贴于

(4)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应以素食为主。

(5)限制饮酒。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血管事件发生,饮酒还可降低药物疗效,提倡高血压病人戒酒,饮酒量越大危害越大。

4运动锻炼

运动训练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防治高血压非常重要的有效手段。一定量的适宜运动后,运动者的血压会低于安静值。如果长时间坚持规范的训练,训练者安静时的血压也可以下降。有文献报道,在合理科学的运动疗法后,训练者的收缩压可以平均下降10-15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下降5-10毫米汞柱[2]。对于高血压患者,运动疗法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疗法。运动类型包括步行、慢跑、骑车、太极拳等,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一是高血压病人运动后常常会出汗,汗出多了血液会浓缩,所以要注意补充相应的水分和盐分;二是运动强度掌握得当才能保证运动的效果,高血压运动疗法倾向于中低强度。研究表明,低强度运动的降压作用比高强度的运动更好,尤其是对中度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不提倡高强度运动,运动的一个更重要的指标,就是病人自己当时的感觉,如运动时以可说话、哼歌为适宜,运动后以不发生头晕、不心慌气短、不是非常疲劳为度。

5减轻身心压力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高血压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社区护士应根据病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个性特征,进行护理干预,避免负性情绪,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处理好家庭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通过心理咨询增强承受身心压力的能力,健康的心理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控制高血压病亦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人们对高血压危险因素防范意识淡薄,通过多种多样的社区护理干预,就能提高处在高血压病危险状态人群的自我管理水平,从重视高血压治疗转向护理心血管病的健康,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参考文献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篇4

心血管疾病的迁延不愈使病人易产生悲观失望、焦虑、抑郁的情绪和逆反行为,而负面情绪容易影响病人的疗效和生活质量,非常需要护理人员能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关知识的缺乏,极大地影响了个体维护健康的能力。从2011年9月1日至今,在心血管专家门诊,利用候诊时间,一对一的、针对性的给高血压患者做健康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心血管专家门诊高血压患者318例,男168例,女150例,年龄35-90岁,收缩压145-235mmhg,舒张压85-145mmhg。

1.2教育方法:

自制"健康教育有效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诊断),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就诊指导(就诊须知、环境介绍、专家介绍),高血压相关知识,饮食指导,锻炼指导。发放问卷,有效回收率100%。根据患者填写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反馈、调整,318例患者复诊时再次填写"调查表",经过半年的调查,总结显示均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2健康教育内容

2.1就诊指导:

热情接待病人,安排病人先静坐5-10分钟,同时介绍就诊须知,然后给病人量血压,穿插介绍专家门诊特色,专家专业特色,与病人共同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就诊环境。使漫长的候诊变成一个汲取健康知识的课堂。

2.2高血压相关知识:

向患者介绍血压的正常值,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产生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如何预防,如何配合治疗,以维持自身血压的平稳。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高血压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使患者清楚高血压是终身疾病,要树立长期与疾病抗争的信心。由于高血压病程长,病情不稳定,会给患者造成相当的心理压力,所以应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与精神鼓励,并与医生沟通,选择物美价廉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由于精神刺激,情绪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可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应帮助病人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紧张、焦虑,指导病人学会宣泄压力和自我心理疏导调节,自我创造良好的心境,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利于维持血压的稳定。

2.3饮食指导:

控制能量摄入,限制脂肪,适量摄入蛋白质(按每公斤体重1克蛋白质)。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以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多吃含钾、钙、镁、铁丰富而钠低的食品,如菇类、鱼虾、竹笋、木耳、黄豆、葵花籽、核桃、枣、花生、橘子、牛奶等。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普通啤酒盖一平盖为6克),多吃蔬菜水果如西红柿、黄瓜、胡萝卜、芹菜、山楂等。

2.4锻炼指导: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增加食欲,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一些耐力训练和有氧运动都能降低血压如快走、跑步、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滑雪等。指导病人选择一些合适的运动,以增强体质,维持正常体重。运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持之以恒,但要避免一些重体力活和快速动作。总之高血压患者活动宜慢不宜快。指导病人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床,睡眠时间充足以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2.5用药指导:

明确告诉病人高血压需要终生服药,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高血压的主要办法。越早的进行规范治疗,对身体的危害就越小。耐心地向病人讲解药物的作用、剂量、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等。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减药,以免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经过治疗后的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剂量,但仍需长期用药,停药后将复发。

2.6戒烟限酒:

烟中尼古丁可以刺激肾脏分泌儿茶酚胺,引起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压升高,还可引起其它血管疾病。大量饮酒不但可引起血压升高,也是脑出血的诱因之一。

通过对31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心血管专家门诊成为一个可以汲取健康知识、充满温馨的、舒适的门诊。

参考文献

[1]桂小红.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16):113.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篇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上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早期预防较为重要。目前,我国是全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导致高血压的原因除与遗传有关外,更多是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具有不良生活方式越多的人,其高血压的病情越严重。某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对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本科确诊为高血压老年住院患者55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6例,年龄72~91岁,平均年龄83岁,生活均能自理。所有病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

2方法

1.2.1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老年高血压调查表”,在护理干预前向55位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发放问卷,在通过进行护理干预1年后,再次对这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2.2护理干预措施:

1.2.2.1心理疏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有焦虑、抑郁、易激动等心理情绪,应尊重和关心患者,对不同的个体运用理解、安慰、帮助、鼓励、支持等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说明情绪变化与疾病的关系,鼓励患者要心胸开阔、乐观舒畅,保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良好心态,控制不愉快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以免诱发或加重高血压。

1.2.2.2认知干预根据对不同患者能力的评估进行不同程度及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定期举办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宣传资料、电话咨询等方法,向患者传授高血压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的认识误区进行重点指导,使患者和家属了解高血压的诊疗知识及预防措施、服药注意事项以及高血压与运动、情绪、饮食、不良嗜好的关系及危害性。对年龄偏大或其他特殊情况者,采取一对一指导方法以及家属代学方式,普及自我防治知识。并指导患者监测血压、监督患者护理干预的执行情况。

1.2.2.3饮食干预通过对患者饮食习惯的评估,找出其危险因素,戒烟、限酒。要控制胆固醇食品,宜清淡饮食,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

1.2.2.4运动干预劳逸结合、动静结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老年人应加强体育锻炼,适量的运动能够增强体质,促进血管壁的新陈代谢,使血压缓慢下降;同时减轻体重,舒经活络,增强血管壁的弹性。患者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舞太极剑等有氧运动,每周锻炼3~6次,每次30~60min,量力而行,以不感到心跳气喘和疲劳为原则。运动坚持有序、有恒、有度,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1.2.2.5用药干预高血压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告诫患者不能根据自己感觉血压高或低来增减药物,不可随意突然停药,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疗效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作用好、副作用小的降压药物。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多环境因素、多基因疾病,与不利的社会及物理环境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是危害人酒、适量运动、减少食盐摄入、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因此类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心理平衡、戒烟限,我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知识指导向老年病人及其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以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以减少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2生活方式指导:戒烟酒,科学运动控制体重,研究发现,体力运动有巩固药物降压的效果,也是独立的降压因素。饮食指导,进食富含维生素、低糖、低脂、低盐的食物;3心理护理:高血压病是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物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疾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患者,给予倾听音乐、放松疗法、心理疏导等心理治疗。组织患者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4用药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服药,严格遵照医嘱服药,禁止随意停服或随意增减降压药。由于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因此应反复提醒患者服药剂量、方法、服药时间,保证患者用药安全。5自我监测指导教会病人或家属及时测量并记录血压,定期门诊随访复查,病情变化时立即就医。6长期的抑郁或情绪激动,急剧而强烈的精神创伤可使交感-肾上腺素活性增加,血压升高,因此,指导病人学会自我调节,减轻压力,保持心态平衡,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护理人员要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教会病人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易激动的老年病人做好家属工作减少不良刺激保证病人有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

4小结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篇6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网路直报工作,制定慢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写出简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区疾控中心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高血压患者×××名;

2、对至少×××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

3、发现并至少登记高危人群×××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次血压得比例达×××;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3年至少测×××次血压得比例达×××;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名;

2、至少对其中×××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名,每年至少测×××次血糖的比例达×××;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成都市慢病报告网络所报告的属于本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六、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七、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八、督导和考核

(一)、由区卫生局组织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

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三)、考核指标

1、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社区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率;

6、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篇7

【关键词】高血压病;护理

高血压病是世界高发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患病也呈直线上升趋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很高,此疾病长期以往还会引起患者出现其他脏器的疾病,其是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关键因素。高龄患者易于发生此疾病。有研究发现此疾病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还和患者的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现今我国的高龄人口已经占人口的很大比重,故预防高血压疾病降低此疾病的发病几率是现今我国医疗人员应重视的问题。笔者根据老年高血压病患的具体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肯定地疗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高血压病人135例,男性87例,女性48例;年龄46—90岁,平均年龄为(64.23±10.15)岁;其中有家族史30例,38例患者是因为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等原因引起,29例患者是因为个人急躁、性情激动等原因引起。家族史加工作环境、进食肉多偏咸24例,其它14例。

2心理护理

患者如出现不良心理,其会对身体有很大的刺激,会导致患者的血压出现上升的表现。心理原因和此疾病有很大的关系。故应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有所了解。在给予患者治疗期间应注重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对患者进行宣教,让其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应保持平和的心态,消除自身的不良心理表现。让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积极地配合。另外,应教导患者如何进行心态的调整,如多听听轻松的音乐,进行深呼吸来调整心态。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促进患者疾病得到早期康复。

3健康宣教与基础护理

3.1开导病人常常自我调整心态、开朗些,创造轻松的工作氛围;减轻精神压力,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睡眠,养成规律的生活方式,及时释放心理压力,对于血压的平稳有很好的作用。科学用脑,在繁忙的生活中,适当休息放松,午饭后休息20—60min,有利于身体疲劳的修复。在生活中发生突发事件,要及时做好心理准备,调节心情,防止血压剧变的各种因素,如参加容易引起精神高度兴奋的活动。指导高血压患者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养花、钓鱼等平和有趣的活动,调整好心态,保持血压平稳。

3.2做到饮食均衡良好地控制自身体重可预防高血压疾病,故患者应进行饮食的控制,少食用动物脂肪及盐,经常进行身体方面的锻炼。必须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如黄油、肥肉、动物内脏等,控制糖、饮料和甜点的摄入;高血压病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是低盐饮食,单纯限盐有可能使血压轻度或早期高血压病人恢复正常;可进食柑橘、马铃薯、玉米等富含钾的食物。并多饮用虾米、海带、蔬菜、豆类、乳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品。

3.3我们在病人入院时应热情接待并给予关心和帮助,与病人在接触时应有礼貌,关切慰问,病人诉说时要耐心倾听,从而了解病史等资料,有益于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因素,这种交谈本身就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住院后的环境变化,老年人本身适应能力弱。自尊心强,就会引起心理不安和精神紧张导致失眠促使血压升高。因此,帮助病人熟悉环境和病人创造舒适、安静、清洁、整齐的环境,保证病人的情绪稳定与精神愉快,建立恢复身心健康的信心。

3.4病人很关注身体变化、安全用药和各项检查,所以须让病人了解药物的名称、效应、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使病人消除其顾虑配合治疗。

3.5住院病人因离开家庭和工作岗位难以适应的心理,加之见效慢,易反复常合并多种疾病,住院时间长病人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根据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耐心细致叙述高血压的病因及规律,使病人能静心休养正确对待病情。并嘱病人在病情许可条件下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及体育锻炼,以改善病人情绪,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3.6出院时应告知病人坚持终生服控制血压药,教会病人自测血压和观察血压波动,发现血压偏高时到医院就诊。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能控制情绪,学会自我放松,保证每天休息和睡眠质量,控制饮食,自我保健,避免脑中风、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4院外护理指导

4.1指导患者养成有利于高血压病治疗的良好生活习惯、合理的休息,让患者保持规律作息节奏,保证病人的充分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也要鼓励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散步、太极拳、气功、体操等有利于大脑皮质功能恢复的轻度体力活动。

4.2坚持饮食结构的合理性,低盐、清淡、低动物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食物为主,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g/d。新鲜的瓜果蔬菜,山芋、毛芋、土豆和降压作用的药芹、枸杞子等既可保证营养需要,又能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4.3适当控制体重体重超重者需要适当控制摄入进食量和总热量,每餐能过饱,避免暴饮、暴食,禁止吸烟和饮酒,睡觉前饮适当牛奶可以防止因饥饿影响睡眠。

4.4坚持长期选择性合理用药①若清晨血压较高时,可以使用常备的降压药卧床休息30min左右。如不能缓解,自觉有头痛等症状时,应适当增服降压药。②在天气变化、饱餐和情绪激动等因素导致的胸闷、心前区疼痛时,应舌下含服消心痛、心痛定等药物。③血压增高已多年者以逐渐降压为宜。④患者有高血压危象发生时,要采取半卧位,选用速效降压药物、镇定药,如安定、巴比妥类等药物,并立即前往医院治疗。定时进行自我检查家中应备有血压计,学会自己测量血压,及时适当增减降压药,必要时及时就医。

4.5要认真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和出院后的门诊随访,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的情况,出院时给予不同的指导,嘱咐患者回家后按自我护理要求去做,并留下电话号码,便于联系,定期门诊随访,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指导。通过观察13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及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全部患者均取得满意护理效果,未见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认为,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只要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而采取合理的有针对性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

5加强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诱发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疾病的诱因。据统计,高血压病人群较正常人相比,平均寿命均少于15—20年,因此,降压治疗非常重要,当然,离不开的是,高血压患者应该建立起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篇8

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本社区300例高些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生活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管理措施,并通过电话随访、上门就诊等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价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结果:通过综合管理干预以及定期随访监督,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以及依从性均有所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社区高血压疾病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生活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管理措施,并定期随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疾病控制率。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定期随访控制率自我管理影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34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26-01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极高,在心脑血管总发病率中占30%-40%的比例。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体循环脉压升高,常常会累及心、脑、肾脏等多种组织器官,引起多系统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脑卒中以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高些压通常需要长期控制病情的发展,降压药物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但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以及用药等情况均会影响病情发展,因此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极其重要。本文对本社区3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并定期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组患者的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采取分层抽样形式选取选取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0例,女120例;患者年龄在41岁-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1±2.5)岁;患者病程在1年-30年。所有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眩晕、乏力、失眠以及头痛等症状,均符合1997年由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制定的关于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据调查分析,导致患者血压异常波动的原因主要包括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失眠以及头痛等。

1.2方法。

1.2.1病例分类、建档。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调查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家庭状况、联系方式以及用药等相关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病例分类、整理,并建立完善的病例档案,评估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

1.2.2心理干预。由于高血压的病程较长,需要坚持用药并控制饮食,加上病痛的长期作用,患者常常会产生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情绪波动过大进而加重病情。应指导患者家属平时多与患者沟通,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2.3用药指导。给患者讲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详细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剂量、配伍禁忌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可以制作可随身携带的服药指导手册分发给患者及其家属。嘱咐患者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切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注意药物副作用,一旦异常及时询问医生。

1.2.4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作息规律,做到早睡早起,戒烟戒酒。在饮食上应合理膳食,协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食谱,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最好在6g以下,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尽量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平时可适当进行有氧活动,如散步、太极拳以及慢跑等。

1.2.5健康教育。定期在社区开展知识宣讲讲座,讲解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理、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并发症及其危害以及主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详解解答患者的有关疑问。在社区建立疾病知识宣传栏,或疾病知识卡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

1.2.6定期随访。通过电话随访、上门就诊等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服药情况、饮食及运动情况等。每月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详细记录,每2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季进行一次集中随访,开展专家讲座、高血压沙龙服务、发放健康知识小册、组织健康体检等活动。

1.3评价指标。①血压控制目标: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其中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40―150mmHg以下或舒张压

1.4统计学处理。选用软件SpSS11.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果

2.1定期随访前后效果对比。经过1年的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生活指导、健康教育以及定期随访等综合管理措施,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患者对高些压疾病的知识的知晓率、服药依从性、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等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血压控制率显著提高(p

2.2两组患者随访前后血压变化。两组患者定期随访后的血压情况明显降低(p

3讨论

高些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多发疾病,极易引起冠心病、脑卒中、严重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致残、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命健康安全有极大的威胁。由于高血压患者病程较长,需要长期用药治疗,但大部分患者对疾病专业知识缺乏了解,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因此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定期随访对高血压的病情控制极其重要。

本文对300例本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发现,社区定期随访对高血压患者集中进行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生活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管理措施,并通过电话随访、上门就诊等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过一系列综合管理干预以及定期随访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明显加强,对疾病知晓率、服药依从性、生活作息均有所提高,饮食规律,运动增加,血压控制情况良好,血压控制率明显升高。血压控制是高血压防治措施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评价高血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3],本组将患者血压控制率较定期随访前有明显提高,血压控制率达到83%,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说明定期随访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情发展,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疾病控制率,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陶寿淇.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状况:1991年抽样调查结果.高血压杂志,2011(增刊):14一l8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篇9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训练护理后进行心理指导与血压控制情况的关系。方法:本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观察50例高血压患者训练护理效果,用药治疗50例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用药治疗加训练护理和心理指导。结果: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加上训练护理和心理指导,血压下降优于单纯用药治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和训练加之心理指导下对降低患者的血压有较好的效果,并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关键词:高血压;训练护理;心理指导

theStudyandGuidanceoftrainingCareeffectabout100CasesHypertentionpatients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relateionbetweenthepsychologicalinstructionafterthetrainingcareforhypertentionpatientsandtheconditionofbloodpressurecontrolling.method:inthisarticletoobservetheeffectoftrainingcarefor50caseshypertentionpatientsbycomparativestudy,50casesofcomparedgroupafterthetherapywithmedicine.Result:thetherapyofmedicinecarecombinedwithtrainingcareandpsychologyinstructionissuperiortothepuremedicinetherapyforhypertentionpatients(p<0.05).Conclusion:thereisabettereffectifthehypertentionpatienstreatedbymedicineandtrainingcarepluspsychologyinstruction,moreover,thiscombinationtherapymayimprovethepatient'smoodcondition.

Keywords:Hypertention;trainingcare;psychologyguidance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是许多原因可以造成的,但社会环境应激因素、不良行为因素、心理因素通过神经系统作用在高血压发病中处于主导作用[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工作中也引起了重视。我们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施加训练护理和心理指导,对降低患者的血压、稳定情绪获得较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测量血压:按wHo规定的统一标准[2],使用合格的水压计,记录使用毫米汞柱mmHg表示,舒张压以消失音为准。高血压分类采用国际上同一标准[3]。

1.2对象:100例治疗后继续服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药物治疗+训练护理+心理指导),50例年龄在30~56岁,平均43.6岁,男性13例,女性7例,其中1级6人,2级13人,3级1人。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50例年龄在50~70岁,平均55.95岁,男性15例,其中1级8人,2级10人,3级2人。

1.3方法:100高血压患者均做两次基础血压测定,第一次在治疗前连续测定血压5d,治疗后一个半月再连续测定5d。实验组患者在做训练护理前先做培训,讲解有关高血压病的知识,并教会患者掌握训练方法,把训练导引词[4]录成磁带。将磁带让患者带回家听,每日3次,早上晨起之前,中午午睡之前,晚上8时分别播放磁带听,每次15min,场所要清静,仰卧在床上,或找一把舒适的椅子坐着。另一方面每周定期到患者家中随访测定血压,做到热情耐心,摸请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以及有关社会环境因素,病人生活习惯,工作满意度,人际关系及心理方面的需要,使患者对高血压病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对照组由指定人员每周定期到患者家中测定血压一次,未作任何训练和指导。

2结果

2.1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测得的结果表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较(略)

2.250例高血压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控制率的比较表明: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降至正常47例,占94%(47/50),对照组收缩压降至正常35例,占70%(35/5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收缩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19,p<0.05),见表2。

表250例高血压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控制率的比较(略)

X2=8.19,p<0.05

2.350例高血压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控制率的比较表明:治疗后实验组舒张压降至正常44例,占80%(44/50),对照组舒张压降至正常32例,占64%(32/5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舒张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15,p<0.05),见表3。

表350例高血压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收舒张压控制率的比较(略)

X2=4.15,p<0.05

3讨论

近期国内研究表明,首次发生脑卒死中有2/3是老年人,绝大多数患者的发病率与高血压有关[5],据报道我国七城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6.4%,其中北京确诊高血压病率为32.2%[6]。社会环境应激因素、不良因素、心理因素在高血压发病是与躯体因素交互作用。在现代医学模式中,疾病的发生不再单纯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其治疗和康复也不再单纯依赖于药物治疗,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及适当的训练均有降压作用,通过神经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进而对机体各方面的功能施以良好的影响[4]。

本研究表明,从高血压病人的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心理因素及训练着手,对患者进行指导比单纯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效果明显。由于年龄及心理素质的差别,有的患者性格急躁、易怒、爱发脾气、孤僻敏感、多疑等负性情绪都能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躯体运动系统影响。给予患者细心、诚恳的开导,以消除来自社会环境的不良刺激,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消除紧张、焦虑心理。支持性心理治疗与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等综合疗法,能使高血压患者取得更满意的降低血压效果[7]。另一方面,向患者讲解训练是要达到放松目的,首先要求心理上安静愉快,周身肌肉放松,全身不用力,不紧张,从而达到全身放松、血液下降、脑部充血减少,神经松弛而且血压也随之下降。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之训练及心理指导,对实验组高血压患者降压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4指导

4.1心理指导: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进行一定的卫生宣教。患者得病后,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的程度及心理承受力的差异表现复杂多变,总有一种精神负担,稍有不适就十分紧张,忧虑重重,因此我们首先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自我调节能力,协同患者找出存在心理负担,建立适应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教给患者相关知识症状处理、用药观察和自护技能及一些本病的医训,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支持,心理上得到平衡,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4.2饮食指导:①限钠盐:限钠盐已成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一项重要措施,每日摄取食盐不宜超过8g/d。避免进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牛(猪)脑、鸡蛋、猪(牛)肝、鸡肉等,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品,有利于控制血压;②戒烟和控制饮酒。吸烟不仅可升高血压,且使降压药物的控制比较困难,并可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而饮酒使兴奋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类固醇激素水平升高,亦导致血压增高。所以高血压病人应诫烟诫酒(或限制饮酒量);③控制体重。体重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因为身体增重时伴随血液动力学改变,即血管内容量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心输出量增加,因此血压升高。相反,降低体重,血液容量与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亦下降。因此适当减轻体重,有利于降压。

4.3指导患者正确服药:高血压病人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因此而自动停药,正因如此,应告戒患者虽没有症状也应按时服药,定期检查,并根据医嘱用药,切不可擅自停药,以防突然停药而导致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4.4注意运动:运动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教病人除保证足够的睡眠之外,需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体力劳动及体育锻炼,避免长期静坐及休养。

4.5指导做好生活护理: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测量血压,如有能力可购买一部血压计,并教会家属学会测量血压,每天为患者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便秘者可用缓泻剂,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四忌:忌猛躺、猛坐、猛蹲、猛站,以防止血压变化发生意外。

事实证明,通过开展健康指导,进行合理膳食调整[8],戒烟限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等综合干预措施,不仅降低了高血压患病率,而且使高血压患者拥有了医学知识,提高了自救能力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09-310,312,155,157.

[2]刘力生,龚兰生,等主编.临床高血压病[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14.

[3]叶任高,陆再英等,主编.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

[4]张伯源,敖明,许茹,编.心理咨询和行为治疗[m].团结出版社.

[5]王忠诚,程学铭,等.中国六城市居民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5,1:2.

[6]王志文,方向华,等.我国七城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332.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篇10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主动脉疾病,死亡率高,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诊治的4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诊治4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7例;年龄22~73岁,平均52.5岁。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螺旋Ct、mRi或主动脉造影等方法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夹层。

2护理措施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48h内死亡率可高达50%[1],故避免高危人群发生主动脉夹层意义重大。在我国,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与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率低,不重视诱因的控制密切相关。因此对主动脉夹层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⑴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1999年10月8日确立“高血压日”后,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所重视,要走向农村、走向社区,宣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内容和精神实质,指导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增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效果,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

⑵利用病人来院就诊对高血压疾病知识强化、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将血压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定期检测血压,讲解高血压病对健康的危害性和防治保健的重要性。⑶对主动脉夹层高危人群尤其应加强避免诱因教育。对病人生活习惯进行评估,针对主要问题,进行个体化指导。应指导患者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体力活动应适度。同时传授保持平静心态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尽量降低社会环境不良因素造成的恶性刺激。避免引起血压突然急剧增高的因素,如避免感冒、咳嗽。保持大便通畅,不要用力排便,以免血压升高,出现意外,便秘患者可用开塞露、缓泻剂,积极解除便秘。改变体位时要缓慢,从卧位到站立前应先坐一会儿。这些对预防主动脉夹层复发显得尤为重要。⑷性生活指导。性生活常是患者羞于启齿、医生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诱因。而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持续很长,在这样长的时间内,过性生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根据病情做好性生活指导,对血压比较稳定的患者,必须在药物保护下,进行有节制的性生活。而对于血压明显升高,持续不降,有明显头痛、胸闷、心前区不适的病人应停止性生活。⑸强化出院教育。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有效的控制血压是预防该病发生和复发的重要措施。①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学会自我心理调整,做生活的强者;②注意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③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适当活动,以不出现心慌、疲乏为宜,注意休息,避免劳累;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戒烟忌酒;⑤血压监测与用药指导,指导病人使用血压计进行自测血压,了解动态血压变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口服降压药降压,并坚持长期服药;⑥一旦出现胸骨后刀割样剧痛或跳痛,特别是向胸前及背部放射,有恐惧或濒死感,常规量吗啡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立即就诊。

随着对主动脉夹层病因认识的加深,应该说主动脉夹层的形成是可以预防的。在我国,对于这种危重急症,更应该加强预防,广泛开展高血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活动,指导高血压病患者合理用药,干预不良生活习惯,避免诱因等,从源头上控制主动脉夹层形成的触发因素,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和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