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策略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9:48

启发式教学策略案例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概念教学思维兴趣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教学策略的意义

小学数学是奠定小学生数学基础和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以及计算能力的主要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方法,它立足于更高的教学制高点,囊括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各项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策略主要是从一个具有策略性和主导型的大方向出发,确定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和教学方向。它包括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和学习态度制定的主要教学方针,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二者的关系,即研究教师如何更好地“教”,也探究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学”。教学策略是凌驾于一般性的教学方式之上的,它以统领性的教学纲领和教学目标,使得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选择具体的、适宜的教学方式,帮助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二、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师的具体教学需要,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的教学策略:一是针对于理论知识教学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二是与数学教学思维相关的思维启发式教学策略;三是针对于小学数学的计算和解题部分,教师可以采取的探究式教学策略。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案例,分别讲述这几种教学策略的应用性。

首先,数学概念教学策略遵循“言之有物、述之有理”的原则,必须加强实证和案例的作用,来增强数学概念的说理性,确保学生了解到数学概念的本质含义。数学概念是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也是所有数学解题方式的本源依据,重视数学概念教学才能扎实小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为更长远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知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们吃透数学概念,透过各种实证和案例的探究和认识,深刻理解到概念的本质。比如说,教师在讲到分数这个概念的时候,不能仅仅用文字描述来解释分数的意义,而是要在小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案例中举出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实证,用事实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分数”、“分子”、“分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生活情境,如平时家里的水果是如何分的。教师可以从“切西瓜”的歌谣中让学生们明白分数的含义。比如说,“一个西瓜圆又圆,一半给你,一半给我”。那么,每个人都得到了两份之中的一份,即我们都得到了二分之一,两个二分之一相加起来,又得到了一个完整的西瓜。正如将被切成两半的西瓜合起来,又得到了一个完整的西瓜一样。那么,以此类推,西瓜可以被切成四份、八份,每个人可能得到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或者是八分之二,而八分之二又等同于四分之一,因为它等同于两个八分之一的西瓜合并起来。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分数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数字,同时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相关的教学工具帮助小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比如说,教师可以用ppt演示“切西瓜”的动态或者静态演变过程,每一刀都可以改变分子和分母,或者让小学生们用撕纸片、切苹果、分橘子等方式感受分数的数学概念和生活意义,让小学生们可以在游戏中掌握这个即简单、又有趣的数学概念。

其次,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有非常多的数学知识和规律,这些数学规律的教学一般都采取启发式的探究教学策略,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探究环节中,教会学生们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重点和客观的数学规律。比如说,图形教学中,我们知道数学的三角形具有很多性质,如“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两条直角边的边长平方和等于斜边边长的平方”,即“勾股定理”。另外,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等性质也是重要的图形性质和特点。教师要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性质,并且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就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策略,遵循相关的教学要求,以一种探究式的互动教学模式,将学生们带入到奇妙的数学世界中。以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先要明确教学探究的“点”,即三角形的各个性质,然后以案例引入的方式设置教学情境,接着让学生们在教学探究中体会三角形的性质,不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总结探究结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比如说,教师先让学生们对比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木架结构,试着移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几条边,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容易在外力情况下改变原有形状,而三角形则会保持稳定的形状,说明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各个角,对比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是否拥有相同的内角和,验证结论。“勾股定理”的验证也是如此。最后教师应用课本知识,带领学生们走入课堂知识探究环节,共同证明“勾股定理”,并且对于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提出的想法都作出一定的解读和评析,激励小学生们对数学探究式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鼓励他们努力开创新思维,学习新知识。

最后,教师可以采取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增强小学生的计算和解题能力。计算和解题能力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指引下,通过有效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之一。教师采取探究式教学策略,主要是引导学生们在探究具体的教学情境过程中,掌握笔算、口算和心算等计算能力,并且将计算能力运用到具体的题目情境和生活情景中,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洪霞.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启发式教学策略案例篇2

关键词大数据生物学案例教学策略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

1912年4月15日,载有1500人的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沉没,而这艘巨轮曾号称“永不沉没”和“梦幻之船”。船长在没有分析恶劣天气、检修游轮的状况下,只凭借多年经验和对巨轮情况的盲目臆断,就贸然在黑夜下的冰山之间穿行,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可见,没有对隐性数据进行建模以及分析便进行决策,就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结果。大数据时代之前的教育就是在这样一种可怕的情形下进行的。传统的教育往往是,教师凭借以往的经验,便将那些自己隐约觉得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成绩的教学策略引进课堂,然后通过一次次地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但是,这些教学策略是通过改变哪些条件来影响课堂教学的呢?这些教学策略真的很重要吗?教师却是不得而知。在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的获取不再是依靠经验或者是结果性的评价,而是依赖于过程数据的深度挖掘以及学习的分析。这无疑将引起教育的重大变革。笔者旨在从案例教学的视角出发,尝试阐述大数据引起的案例教学开发策略之变革,从而使其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1大数据时代的变革

何为“大数据”?《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行动计划》对大数据的概念做了较全面的概括:大数据有三层内涵:①数据量巨大、来源多样和类型多样的数据集;②新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③运用数据分析形成价值。从这三层内涵的角度来看,大数据分别引起了三方面的变革:能力变革、方式变革和思维变革。能力变革是指在数据量巨大,真假数据杂糅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发展出辨别数据的好坏真伪、制定正确决策的能力;方式变革是指从事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从以往的“靠经验”“凭想象”转变为“靠数据”;思维变革是指思维形式变为通过数据分析挖掘价值而不是挖掘结果,再将价值应用于其他相关方面,“不是因果性,而是相关性”。

1.1大数据时代引起的能力变革之一:对比分析、辨别真伪

对于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变革,印度教育科学家苏伽特・米特拉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提出:教育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孩子们可以无师自通。基于这种自组织行为,苏伽特分析,“只有三种最基本的东西在今后的大数据时代是学生要用到的和必须学习的:第一是阅读,第二是搜索,第三是辨别真伪。”在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面对着信息量的爆发式增长,数据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但同时数据好坏、真伪性的辨别也成为令人头疼的一个问题。面对形形的原始数据以及各种别出心裁的数据“包装”,如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把握大数据的大方向,便成为大数据时代人们追求的“大能力”。

1.2大数据时代引起的方式变革之一:用数据说话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曾大胆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世界许多现在单纯依靠人类判断力的领域都会被计算机系统所改变甚至取代。”用数据说话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标志。即便像教育这种依靠经验进行的活动,在大数据时代也将变得准确化和清晰化。大数据时代的云技术以及网络平全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记录每个学生点击、重复的次数以及阅读时间的长短来收集数据,然后再聚合、分析全体学生的行为数据,从而了解全体学生的思维状况,由此让学生的思维由“模糊”变“透明”。美国教育部在2012年10月的《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就是旨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学习分析。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呈现的将是越来越清晰的世界以及越来越透明的自己。

1.3大数据时代引起的思维变革之一:相关性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是最早洞见大数据时展趋势的数据科学家之一,他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将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它将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将进行三种思维变革:“首先,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其次,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最后,不是因果性,而是相关性。”所谓相关性,大体上就是指,在大数据时代,人们不是再走通过样本分析得出结论,再运用结论进行评价或者决策的老路子,而是走推陈出新,通过分析全体数据直接进行决策的新路子。举个例子来说,人们在浏览淘宝网页时,网站有时会根据以前购买过的产品或者经常浏览的店铺,而推荐类似的产品,这便是大数据相关性的运用。

2案例教学概述

2.1案例及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一般说来,案例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真实性。案例必须取材于实际生活或工作实践,不能凭空杜撰。(2)完整性。案例的叙述要有头有尾,构成一个完整的情节。最好带有戏剧性的冲突。(3)典型性。挑选的案例要能代表某一类现象或事物的本质特征。(4)启发性。案例说到底,还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案例中问题的设置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拓宽学生思路。(5)时空性。案例在编写时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

“所谓案例教学既是以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并写出有关案例报告;它与案例为本的课程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案例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而进行的。(2)客观真实性。这里主要指的是案例的客观真实性。(3)结果多元性。“案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和条件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在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呈现多个答案,这也是案例教学的特色之处。(4)突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思考,自主决策。(5)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教师主要负责编写案例,组织讨论,调整气氛以及最后的总结。(6)较强的综合性。案例教学不仅内涵丰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复杂,并且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多种能力,如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等。(7)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过程的动态性。案例教学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就是过程的动态性,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互动成为常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随处可见。

2.2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的意义及缺陷

案例教学起初源于法律专业和mBa专业,对于学科教学来说,案例教学的应用算是教学的一大突破。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注重学科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性。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案例教学也能够起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然而,在大数据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和尖端的网络技术平台,仅仅具有这些优越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大数据理论指导下,探寻出新的有效的案例教学开发策略,进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优秀人才,成为当下摆在教师面前最值得深思和关注的问题。

3大数据变革在生物学案例教学开发策略上的应用

3.1基于大数据量,开发猜想型案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辨别真伪的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生活在一个被数据信息包围的世界。数据量呈指数形式增长,量大类多,并且各种数据信息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如何快速检索、分拣出所需要的信息,如何辨别信息的好坏真伪,成为人们高质量生活和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提高学生对比分析、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也变得格外重要。

什么是猜想型案例呢?猜想型案例并不是指教师依据教材的相关知识,凭空臆造的案例。因为案例具有真实性的特点,随意杜撰的“案例”便不能称为案例,只能算是教学例子。由于现有技术尚不完善,某些微观物体或现象还不能够被完全展示或者解答,专家、学者便依据实验现象或结论构想出新的模型,解释其原理,与此同时,他们的言论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猜想型案例便是依据专家、学者猜想出的新模型或言论而编写的。传统教学强调答案的唯一性,猜想型案例因为理论尚不完善、结论多元化,并且饱受争议,一直以来是一线生物教师教学中的“雷区”,许多教师在教授这方面内容时,经常是一笔带过。而在大数据时代,猜想型案例却有着传统案例不可比拟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猜想型案例可以将不同科学家的猜想(包括已经被科学验证为错误的猜想)罗列,接着进行对比分析,甚至优化,从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对比优化、辨别真伪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恰恰是大数据时代所更加需要培养的。

例如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中,介绍了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到目前为止还是在大量实验结果基础上的比较符合科学依据的猜想。在探索细胞膜结构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还提出了许多其他猜想,诸如三明治模型、单位膜模型、晶格模型、板块镶嵌模型、脂筏模型等,其中有些已经被证实为错误的猜想。教师在讲授这节课的时候,完全可以将几种模型的作用机制编写成案例材料,简单提供一些背景知识,让学生对几种模型是否符合科学依据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判断哪种模型是优势模型。即使最后学生不认可流动镶嵌模型,而认可其他模型也没有关系,关键是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3.2基于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开发主题型案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由于大数据时代云技术以及网络平台的发展,教师完全可以根据网络课程中学生的点击次数、时间长短、浏览次数、停顿、内容正误甚至表情变化等内容来判别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内容,将学生的综合水平与全体学生进行对比,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个性化培养是大数据时代的整体趋势。

研究发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案例题材的选择是否恰当。学生对于案例题材的偏好是由案例题材的科学性、知识性、新颖性、兴奋性四个特点组成。案例题材的科学性以及知识性是必备条件,一般案例都具有这两个特点。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一个班的学生运用同一个案例,而每个学生个体知识广度不同,兴趣视角也不同,这就使得案例题材新颖性以及兴奋性的特点很难得以实现。在大数据时代,网络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许多网络平台可以根据个人平时的浏览足迹发现个人的爱好点,进而推选出相关的内容供其浏览。同样的,网络学习平台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学生的个人爱好点。教师需要做的是开发符合不同学生口味的不同主题案例,并将它们运用到网络教学当中,供网络学习平台推选,从而满足案例的新颖性、兴奋性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3.3基于相关性原理,开发相关性案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在传统的案例教学中,教师也追求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但这种知识迁移是基于结果上的迁移,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传统的案例教学遵循着“提出案例――设置问题――讨论解决――得出结论――拓展升华”的步骤,在得出结论之后,将结论或者原理迁移到其他的案例之中,便算是实现了知识的相关迁移,学生们习惯了先得出结论或者答案,再将结论应用到其他案例中。这种方式与其说是知识的迁移,不如说成知识的运用。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依据相关性原理,我们需要的是基于案例自身的迁移,基于案例产生的价值而导致的迁移。这就需要教师从案例自身寻找价值的相关性,在不得出结论的前提下实现知识的真正迁移。

为更好地阐述观点,笔者在这里举一个运用相关性原理进行迁移的例子。高中生物学必修二的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孟德尔的两个遗传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大多数教师在教授“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一节时,会通过生物学史内容进行案例教学:运用资料提出问题,重现孟德尔的实验结果,针对实验结果提出假说,通过测交法验证假说,最后得出结论。再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其实这两个定律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维系它们的就是假说演绎法。也就是说孟德尔在研究这两个定律时,运用了同样的实验方法。这对生物教师有什么启示呢?生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完全可以在学生了解了第一个定律的实验过程之后,在不讲解实验方法、不得出结论的情况下,紧接着抛出第二个定律的实验问题,让学生依据两个实验之间的相关性,自主设计实验过程,提出假说,提出测交方法,真正实现以案例为依据而进行的知识迁移。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方式尚不完善,更何况基于大数据理论的案例教学,广大一线教师在尝试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积极启发,耐得住性子才能得出成果。

4结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疑会给改革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也会为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但是新的未必是好的,我们要牢记鲁迅的警告,对一切理论,不能再走同意――解释――宣传――做戏的老路,教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改革的王道。在接受大数据理论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寻找理论中适用于教育的内容,依据这些内容做出相应的变革,从而构建教学的新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陆Z.大数据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3,(09):5-8.

[2]魏忠,何立友.大数据:开启面向未来的教育革命[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0):15-17.

启发式教学策略案例篇3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案例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袁振国,1998)简而言之,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不同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较之教学模式,有更大的灵活性,下面谈谈我在课堂中是如何应用教学策略的。

一、情境教学策略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段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在教学活动中,我曾经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进行教学,但发现这样往往让学生措手不及,而情境教学却能改变这一困境。得当的情境把生涩的生物知识溶解在真实、生动的环境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促进其对所学内容的建构。另一方面,拉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那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案例:必修Ⅰ模块“细胞分化”的教学。

新课伊始,采用多媒体课件,借助细胞分化的Flas,让学生体会分化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形象认识,使其更容易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这比照本宣科地背诵书本上的分化概念更行之有效。为了加深印象,我还联系生活,把细胞分化比喻成社会分工,旨让学生体会分化后细胞结构功能都有所改变,但其本质遗传物质未变,类似社会分工,通过与现实的联系及多媒体的视音频功能,共同创设逼真、吸引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整个课堂气氛一改之前的沉闷,变得生动活泼。

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新教材更抽象、概括和综合,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联系。通俗地说就是找“共鸣”,即从已备的知识经验出发理解新知识。课堂教学中我对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有着深刻感触。

案例:《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摇?摇?摇蛋白质》的教学。

对于这节内容,我总觉得无从下手,特别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每次讲解这一知识点,总有学生眼神中流露出疑惑:似乎对我说:“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我曾经使用多媒体辅助,但收效甚微,回顾之前失败的经验,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法为学生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相关、一种共鸣。于是我想到项链的制作过程与蛋白质的形成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把蛋白质比喻成珍珠项链,把肽键比拟成珍珠之间的连线,之后我改进方法,让学生扮演氨基酸,用互相牵手的过程代表其脱水缩合过程,让学生通过平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感知与新知识产生共鸣。当然先行组织者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教学前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选择的“先行者”要恰当适宜。

三、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策略遁之于无形。在生物课堂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将其穿插于课堂之中,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被塞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孔夫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不要包办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只有当学生出现“愤悱”并提出求教要求时,教师才实施启发。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学生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案例:资料分析“水稻吸收大量的Si4+,而番茄几乎不吸收?”

当题目抛出来后,学生无从下手,都在思考到底用什么知识解答?这时我把握学生“愤悱”的时机,提问:“植物吸收无机盐的方式?”并及时让学生回忆作答――主动运输,接着提醒:“那这题与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是否有关联?”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待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请学生作答,学生仍然没有思路,我继续引导:“主动运输的特点是?”学生作答:“能量与载体。”这时候很多学生茅塞顿开,我请学生回答:“可能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有关:水稻细胞膜上运输Si4+的载体蛋白多,而番茄细胞膜上运输Si4+的载体蛋白少。”这是我课堂中的一个片段,整个过程中始终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当然使用启发策略时教师应把握启发的度及提出问题的时机和学生的状态,使启发真正行之有效。

四、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案例:探究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教学

首先向学生介绍Dna复制的三个模型: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式复制;创设问题情境,逐渐缩小探究范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要点上。随后让学生分为三组,利用三个模型分析实验结果,再与真实实验结果比较,得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最后进行整合与应用,及时进行习题练习,运用新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如Dna复制n次后最后形成几个子代Dna并及时通过课堂练习促进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迁移。

整个自主学习过程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要明确学习任务,适当给予指导,并对教材内容、学生特征等进行深入分析,千万不要为了“自主”而“六神无主”,使整个课堂成为一盘散沙。

五、动机教学策略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学习动机是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能促进学习者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有效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能影响对知识的汲取。因此,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教学重点所在。

案例:植物向光性现象的教学

课堂中首先向学生展示植物向光生长的图片(黄山的迎客松),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提问:“这些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学生特别感兴趣,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样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随着知识的讲解,学生逐渐明确向光性的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时及时进行课堂训练,以各种处理后的胚芽鞘为实例,让学生判断其生长状况,学生十分踊跃,答题正确率很高,这时对学生加以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内驱力,在课堂中不断增强其学习动机,使学生喜欢学习,乐在其中。

以上是我的一些小尝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驾驭它需要借助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但没有一种教学策略是万能的,因此一方面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时要全面、综合地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储备等,另一方面面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以应对。

参考文献:

启发式教学策略案例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互动模式;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互动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和发展,要求教师坚持“生本”课堂教学原则,师生之间要进行平等、双向、积极、动态的沟通和交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单向传授、学生单向接受的教学局面,实现教学活动的循序渐进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需从以下四点入手: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保证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必须积极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在教师的畏惧感,确保学生对课堂上轻松、自由、全身地投入。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师生之间关系的平等,摒弃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生在传统教学思维下的束缚,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双方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互动与交流;另一方面,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重视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因为高中语文教学是相对感性的,教学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情感沟通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的情感引向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对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苏教版高中必修一的“向青春举杯”专题中,讲到《我的四季》《相信未来》等课时,一定要紧紧结合高中生所处的人生阶段,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想自己的未来,发表对青春的看法,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教育和人生的指导。

二、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

在高中语文的互动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基础,在互动方式和课程的设计环节下足工夫,重视“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做到“因材施教”。对此,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保证各小组成员在构成上的平衡,然后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为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寻找答案。例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按照文理进行分组,对于偏文的小组可以延伸到地坛乃至天坛的历史文化价值等教学内容;对于偏理的小组可以延伸到地坛乃至天坛的建筑艺术价值等内容,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很多开放性的题目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教师在互动教学环节,应当给学生更多的自,教师只是发挥引导性的作用,通过教学情境设置、提问等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质疑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探索的激情和欲望。由于学生在互动模式下的求知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在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和发现,及时捕捉语文课堂上的敏感信息,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保证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四、实施“启发性”教学策略

“启发性”教学策略的实施,关键在于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保持学生在互动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互动讨论留足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互动探索,最后顺其自然地获取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苏教版高中必修二《赤壁怀古》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给学生的自主、互动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大家想象一下文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后,教师再将画面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现,然后让学生结合文章意境,就自己想象的画面和真实的画面进行比较、联想,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主旨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经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想象力也非常丰富,全体师生在互动模式下的积极交流和探索,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和职能,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龙晓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语文学刊,2010(16).

启发式教学策略案例篇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南阳理工学院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专项研究项目(编号:HXKC2016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23-02

案例教学法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的对话法,是以案例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案例预设的问题为主题进行理解、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法学、医学、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酵工厂设计”是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典型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任务是在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理论、工程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工厂工艺设计的能力,结合后续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工程师的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安排是以设计新建发酵工厂为主线,主要讲授基本建设程序、厂址选择、工厂总平面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等7个方面内容,其中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是重难点知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①学生已具备了生物工程专业尤其是发酵工程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习惯于设计已大量生产的、工艺成熟的大宗发酵产品的生产工厂,较少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②“发酵工厂设计”的课程内容比较简单、枯燥和刻板,主要介绍设计规范、标准、基本方法和步骤等,但学生难以掌握,实践能力更是不足,表现出“眼高手低”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发酵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一、课前精选案例

我国是发酵强国,传统发酵工业生产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和多元醇等多种产品。因此,“发酵工厂设计”课程的案例资源十分丰富,教师筛选的案例需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目标性。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教学案例,学生在对案例中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②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筛选的案例是源于实际生产,通过案例引导学生重视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③启发性。教师筛选的案例源于实际生产,又要高于实际情况。通过对实际生产的案例进行预设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所在院校地处河南省南阳市,建有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是国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年产8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国际上最大的日产50万m3生物天然气工程,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因此,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筛选的案例都源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产,题目有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的物料衡算、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的蒸煮糖化车间设计、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的发酵车间设计、年产10万m3生物天然气工程的工艺设计等。在这些案例的基础上,预设的问题有小麦秸秆为原料生产纤维素乙醇,酒精—沼气双发酵偶联工艺设计等等,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二、课堂实施案例教学

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导入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

1.导入案例

教师首先介绍本次课程与已学知识的关联,教学目标和要求,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安排。然后导入案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案例产生兴趣。另外,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许多问题被预设在案例中,建立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介绍工艺流程图的教学内容中,导入的案例是10万吨燃料乙醇的蒸煮糖化车间设计,首先介绍蒸煮糖化车间的工艺流程,然后要求学生学习物料平衡图、物料流程图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三种不同图样,预设的问题是这些图样的异同点。

2.呈现案例

根据案例形式和教学目标,呈现案例的方法多样。①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案例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解、分析和思考。②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用文字、视频、动画等信息载体通过计算机处理和控制来表达信息,集成性高、表现力强和信息量大。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案例,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③自主学习法。案例可以在课前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课前对案例进行预先学习和思考分析。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采用不同学习方法、过程和形式,积极主动地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案例呈现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酵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案例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呈现,教学效果较好。

3.讨论案例

案例在已建立的问题情境基础上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一般包括开始讨论、对问题的探讨、设计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实施策略4个部分,其中寻求解决问题方案和实施策略是讨论重点。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许多不同甚至对立的意见会被提出、讨论甚至互相否定和争论,教师需要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准备,保证讨论顺利进行,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最大考验,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一个新的讨论往往始于一个沉默甚至沉闷的气氛,在讨论的开始,学生往往不会轻易发言,需要理清思路和组织语言,所以沉默是学生的一种正常反应。②教师主动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讨论氛围,要做到不偏不倚,热情倾听和积极维护不同的意见,不要轻易讲解或打断学生发言,让学生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③教师需要正确把握讨论方向、时间和步骤,讨论时需要围绕着案例的问题进行,不要陷入无休止且毫无意义的辩论中。

4.总结案例

总结案例是对学生的讨论方式、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提升,通常由教师完成,包括三个主要部分:①肯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及讨论的优秀表现,激励同学在讨论中踊跃发言,准确表述自己的独特见解。②合理评述学生在分析案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思维逻辑能力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缺点,从案例教学中得到启发,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③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和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策略,对方案和策略进行再次调整和完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评价案例教学效果

“发酵工厂设计”课程内容相对简单,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差,表现在教学内容刻板、枯燥,课堂氛围不活跃,在后续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用该课程的知识时,学生表现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案例教学法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法,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学内容源于实际生产,又高于实际情况,更加生动和形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达到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雅如.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研究——人教版选修3生物科技专题[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2]臧东娥.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156-157.

[3]伍亚舟,易东,张彦琦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7):635-638.

[4]王晓溪,宋美娟,杨峰等.案例教学法在材料成形工艺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9):110-112.

[5]吴思方.生物工程工厂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罗虎,周勇,俞建良等.我国传统工业生物发酵产业面临的挑战[J].生物产业技术,2016,(2):12-17.

启发式教学策略案例篇6

关键词:广告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法运用模式保障工作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一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中。广告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培养目标就是为广告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与工作环境,在面临复杂的问题时果断而正确地决策。那么,运用案例教学加强对他们的思维和技能训练,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就尤其必要。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广告策划是综合性、操作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一门核心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专业课程,它集信息传播、文学艺术、市场营销、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于一体,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与高科技传播技术密不可分,并被誉为广告学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对于广告策划课程的讲授就应该引入案例教学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达到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广告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成形于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的哈佛大学。近年来,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在我国许多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对许多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传统授课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强调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的教学法,所采用的案例也多是与具体社会科学相关的实际事例,是该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具体描述和抽象总结,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估与决策能力等高级智能。那么,在广告策划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什么样子呢?广告策划中的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广告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授课内容,采用与理论相对应的广告案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运用已知的理论知识对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广告策划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形成能够进行完整的广告策划方案运作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在广告策划课程的应用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广告策划的积极性。

传统授课是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根据传播理论可以知道,这种传播模式存在重大缺陷,它容易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一方只能是老师,另一方只能是学生,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这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提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湮没在理论的“洪水”之中而变得“麻木不仁”,体验不到学习乐趣。案例教学法具有直观性、互动性,能弥补传统讲授法的缺陷。我在讲述理论内容时,抛出一个具有代表性、时效性的案例,通过案例情节为线索,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启示下,让学生去分析、总结和提炼,使他们自觉进入广告策划工作的“现场”,从而掌握策划工作的要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进一步学好广告策划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广告课堂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重传授轻参与的重要缺陷。引入案例教学就是为了打破传统广告学教学模式的“有限效果”怪圈,让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完整的广告策划方案,从而强化学生的市场开拓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实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创意设计能力、制作执行能力、效果评估能力、沟通推广能力、技术合成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训练,使学生在完成实战案例的过程中把握广告运作的全过程及其精髓所在,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二、广告策划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主要运用模式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模式的选择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学科案例教学的组织模式不尽相同。就广告策划这门课程而言,案例教学运用模式的选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知识部分的运用;二是在实践操作部分的运用。

(一)案例教学在理论知识部分的运用模式。

1.引入式举例。在每堂理论课开始讲解前,教师应选取小案例导入。此时的案例,可选取一些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案例,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即可,点到即止,不用赘述。比如在讲述广告定位理论的时候就可以举“七喜,非可乐”、“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的例子来引入这次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

2.示证式举例。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进度中的关键知识点、方法、程序的讲解选取有针对性的小案例。教师应从学生广为熟悉的实际广告案例入手,把枯燥的广告理论条文引入具体的、生动的案例中去,把它们分门别类地穿插在各种案例的评析过程中进行讲解,亦即运用案例来深入浅出地讲授相关的广告理论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原理和规则具体化、形象化和直观化。在讲述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论时,教师就应该举一个企业因树立品牌形象而在市场中占领领先地位的案例,比如万宝路香烟因为成功实施品牌“变性手术”而在市场上一扫颓势。

3.总结式举例。每一章的学习内容结束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对一个综合案例分析讨论,从而回顾这一章的重要知识点,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果。

4.开放式案例讨论。对于广告策划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章节,教师可以选择综合性的鲜活案例,在课程开始前两天交给学生。在课程开始后,使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发言,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写出发言提纲,作为作业上交。最后,教师作总结发言,对讨论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点评。比如,在讲述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在开放式案例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学生需要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必须仔细地阅读该案例所提供的各种形势,并提供有力的观点。案例准备工作的最终目标应该获得如下东西:有很强支持基础的市场形势分析,建议采取的策略行动,有一系列经得起攻击的建议。第二,分组由老师安排或学生自由组合,人数在6―8人为宜,最多不超过10人,这样可以保证每位同学都进行发言,避免陷入“一言堂”的尴尬局面。

(二)案例教学在实践部分的运用模式。

案例教学在实践部分的运用模式主要采用模拟实战项目法。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时量等情况,合理安排实操部分比重。在广告策划的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开始之初,就让学生自由搭配或者以教师指定的方式组建5―6人为标准的模拟广告策划项目小组。在项目选题上,教师可以根据经验指定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本地企业项目,或者从当年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等提供的策略单中选择一个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营销策划推广,完成市场调研、产品分析、广告信息策略制定、定位策略制定、广告创意、广告提案、广告作品制作、形成广告策划书等一系列完整过程,在最后所有小组进行项目模拟提案,并进行打分,形成优良中差,并作为最终课程考核的一个平时分数。这种模式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需要老师全程指导,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困难。

三、成功实施广告策划案例教学的保障

案例教学法在广告策划中要成功实施,还有很多前期保障工作需要教师做好。

(一)完善案例教学制度,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形成制度保障。

学校要建立健全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尤其在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案例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之中,科学设置案例教学的比重,保证充分的案例教学课时。另外,要加强所有专业课教师对案例教学的重视,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正确定位案例教学法。

目前,在广告策划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一时还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对这种教学模式还不够重视。因此教师在加大课程案例教学的同时还需要改革广告策划课程的考核模式,目的就是要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广告策划的创新活动,强化广告策划的实务演练。新的考核模式要提高实践性案例考核的权重,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案例讨论,以及项目小组形成的项目策划报告书分数占总评成绩的50%。同时,新考核模式下的理论性考试仍然采用开卷的方式,提高试卷中广告案例分析题和广告创意题等开放式试题的比重。这种考核方式可有效避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更加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花大力气建设课程案例数据库,形成案例资源保障。

在广告策划课堂上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案例教学库建设。然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广告策划案例库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案例数量有限,形式单一,案例教学活动难以成功开展;案例陈旧、实效性不够,跟不上广告产业的最新发展;案例指向过于简单,使学生仅凭案例本身即可分析出案例设计的目标答案;综合性案例较少,较多案例内容单一,综合性程度不够,分析过程仅需对照教材“按图索骥”即可,而对相关知识需要的较少;还有就是案例本土性较弱,不能够代表国内的广告产业发展状况。有没有一个门类齐全、数量众多、质量优秀且符合我国广告产业发展实际的广告策划案例库直接关系到广告策划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坏。因此,专业课教师要花大力气建设案例数据库。

1.成立案例编写小组。编写小组按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制定课程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的基本要求、案例编写规范并评审案例。最好可以借助学校及外部的资源,积极申报校级及省级教改立项,积极争取编写经费。

2.合理设计案例选择的标准。在案例库的建设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案例的选编一般应遵循以下标准。

首先,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是指所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概念框架和基本理论、为学生处理类似事件带来启示。但在实际的案例筛选过程中,由于每年中外优秀获奖广告层出不穷,从中挑选合适的广告案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名”(即名牌、名作、名奖)策略成为选择经典广告案例的依据。名牌是指在案例选择上通常会选取知名国际品牌的广告作为赏析对象。比如国际排名500强企业的广告作品及其宣传资料;名作是指选取知名广告公司的作品,比如奥美、麦肯、达彼思、电通等跨国性公司的作品。只有学习广告业内一流公司的作品,审视和揣摩其创作思路和背景,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有助于他们尽早熟悉广告界动态。名奖是指在案例选择上通常会选取在国际广告大赛上获奖的作品。广告界最有名气的广告大奖国外的有嘎纳广告节、莫比广告奖、纽约广告奖、克里奥广告奖、伦敦国际广告奖、oneShow广告奖、艾菲奖、国际艺术指导协会年度奖、奥比广告奖、艾匹卡广告奖等;国内则有龙玺环球华文广告奖、时报广告奖、中国广告节、香港4a广告创意奖等。

其次,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广告行业是一个讲求实效、瞬息万变的行业,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所以,广告欣赏在案例选择上一定要密切注意当下的业内动向和创作思潮,注意选择的案例不可过于陈旧。除了一些经典案例虽然年代久远却仍在被引用外,例如广告定位教学中甲壳虫汽车案例的采用,大多数所选案例要反映目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广告运作情况,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分析案例就失去了意义。

最后,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综合性。综合性实例是指提供的事物发展变化相对完整、信息量比较充足,要对企业面对的问题、策划方案的形成过程、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等作出完整的分析,而不是对某一问题的具体说明。否则案例选择的指向性就过于明显,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伟伟.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广告策划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2]李斌玉.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启发式教学策略案例篇7

关键词:战略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内蒙古财经大学校级教育教学项目《〈战略管理〉精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精品课程项目以来,课程建设小组按照自治区以及学校两级单位等文件精神与要求,积极、努力、认真地开展《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与任务,使《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妥善处理与前续课程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的课程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为了突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重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们对所涉及的前续课程的有关内容做简略讲述,从而既保证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又建立了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体现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综合性特点。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

2.做好《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资料的广泛收集工作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捷性,收集课程教学案例资料并集成到课程教学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使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学生做过的案例分析ppt上传到精品课网站上,以供学生借鉴。再有为学生寻找了一些与课程教学有关的网站,那里有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将网站的地址告知学生,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使用,开阔视野。

二、教学方法的实践

1.坚持案例教学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任课教师没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仅靠一本教材是难以胜任高水平教学要求的。本课程组承担大量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

在教学中运用案例丰富教学内容,理论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由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等构成,但若教学只讲这些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规律是很不够的,是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和学习的枯燥。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授课计划当中,我们安排了十几个案例的题目供学生选择讨论。通过将一些现实的、生动的案例引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改变课程教学内容的原有结构,丰富了教学内容,理论结合了实际。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这些案例的讨论过程,使学生对抽象的管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规律等有了深入了解。

2.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逐步尝试和不断完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包括在讲授重点理论概念时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讨论,以及针对争议问题进行课外研究等。为了发挥主讲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主讲教师在讲课前先作精心准备,确定启发讨论的重点、计划和步骤,以便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讨论课题进行资料查询,以求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更加深入和牢固的理解。

3.坚持多种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教学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自制课件、视频录像、互联网、课程网站等,综合发挥它们各自特点与作用,在原有课时不变情况下,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

4.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热情,笔者采用了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如每次给两组学生布置内容相反的案例,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准备案例分析课件,并将分析结果给其他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其他同学可以对改组同学自由提问。如果提问的尖锐,或者是回答的精彩,都将获得平时成绩的加分。此外,对每组进行的案例分析,进行全程录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的探索

1.改变《企业战略管理》的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知识结构的特征,我们需要对教学目标予以调整,并将案例教学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理论讲授结束后开始软件模拟实习,这些都是为了提升学生全局性决策意识和利用理论和工具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组申请,学校教务处批准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考试成绩的改革办法。新的成绩计算方法,包含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20%,《商道》模拟成绩及模拟报告占20%。

2.加强本地化案例的教学

在吸收、借鉴国外案例教学模式的同时,选择“本地化”的案例,注重增加内蒙古本地企业案例的调研、编写。目前,国外案例、我区案例和区外案例的比例达到:2∶5∶3。大部分案例可在该课程网站“案例实录”栏目中阅读。这一案例结构,使学生既领略到国外企业的先进性、也学习到我国企业、特别是我区企业的典型案例。学生对“本土化”案例熟悉快、兴趣高、甚至有阅读背景,所以讨论热烈,知识点把得握较好。

3.加强实验软件的模拟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集中体现在调动学生个体的手、嘴、眼、脑功能发挥上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上,最重要的是引入了《商道》模拟软件。

《商道》模拟软件是一款经营仿真类模拟软件,在模拟中学生扮演总经理以及生产、市场、财务等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该公司每年的经营做出一系列决策,并与其他学生扮演的虚拟公司竞争。决策涉及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主,同时还穿插着金融、贸易、会计、期货、投资、电子商务等众多学科的知识点,最大限度地模拟一个公司在国际化市场竞争条件下的真实运作状况。学生们作为虚拟公司的领导人和几个重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决策团队,需要在电脑提供的公司经营现状基础上,对该企业的各种资源,各部门职能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并参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的竞争、竞赛。竞赛的结果以公司的综合加权总值作为评估标准。该软件以企业管理模拟为基础,让学生依据模拟的市场行情和计算机反馈的其他市场信息,在特定的时间内上机研究“市场”行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并依据这些信息做出“经营”决策。这些决策是否合理将直接反映在“企业”的股价变动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的变动上。《商道》模拟仿真系统,虚拟了现实环境中的商战要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商战模拟仿真平台,几乎融会贯通了工商管理专业所有课程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4.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知识直观化,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相关工作岗位去实习、实践,由企业和教师根据实践的目的拟定实践教学内容,以便培养学生战略管理实践能力。校企联合共建基地可以实现学校、企业资源互补,企业在共建的过程中可以挑选合适的学生,可以从教师和学生这里得到新知识和信息,教师和学生则可以从企业获得实际的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式恩.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改革的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宋梅.《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12

[3]王景峰,李兴旺.论培养学生战略意识是学好《战略管理》的重要途径[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4

启发式教学策略案例篇8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企业战略管理》;战略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85

0.引言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进行综合性能力训练的课程,作为管理科学的分支,它集中研究一个组织如何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以保证自身的生存与持续发展。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知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经营战略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战略性思维,开发战略管理的能力。战略管理必须要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熟练使用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工具。要做到消化吸收,关键在于“做”或“练”。所以《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宗旨是: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

1.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常规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思想和模式是以知识体系为中心,而不是以能力体系为中心。授课中按教材编写的逻辑知识体系顺序,采用课堂知识灌输方式,“做”或“练”的实践操作较少,对知识的运用与转化不利,达不到能力提升的最佳效果。

(2)常规的教学方法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教师为主导,进行系统授课,通过传授一理解一巩固一运用一检查的模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使得学生的学习成果停留在被动地接受记忆与理解知识的水平上。

(3)学生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不强。制定战略时要系统地思考很多问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引导环节,学生很少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自学,导致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2.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系统为导向,能力系统为目标,以知识和工具系统为手段,展开课程活动的设计。将课程内容和能力训练紧密结合,通过“做与练”,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2.1全程互动型的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全程互动,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讨论,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并重,学生参与时间接近60%以上。授课前教师以网络课程平台为依托,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课件,精心选择的案例,习题集以及需要阅读的文献等大量有关该课程的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同时,教师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指导学生去查阅相关理论。必须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接收到相关信息。学生们接收到任务后,对案例材料进行认真预习,了解相关背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并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对于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平台教师进行询问,实现课前的教学互动,避免把疑惑带到课堂上。另外,为了保证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对指定问题进行预回答

授课中主要采取问题导向与启发式教学手段:授课内容开始之初,创设情境,一般是案例或案例对比,然后确定问题,引导学生或者学习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后,由教师总结点评,并引导出课程主要内容。目的是由教师的单向思维转换为师生的双向思维,增强学习效果,让学生由被动听到主动想,培养学生的学生知识思考力与整合、探索能力。

授课结束后要给学生布置文献阅读与案例调查任务,教师以网络课程平台为依托,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课件,案例,习题集以及需要阅读的文献等大量有关该课程的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直接在线审阅批改。同时,对课程内容或者布置任务有疑问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与老师在线交流学习,实现课下的师生互动。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把案例研究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首先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4-6人案例研讨小组,所有课堂任务和课后任务都由小组合作完成。将学生的互助w习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然后要求研讨小组任选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撰写企业发展战略策划书。案例研究对象或者是教师提供企业实际的背景,或者组织学生到实际企业调研。发展战略策划书由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战略制定与选择、战略实施四个部分组成,要求学生必须运用peSt工具、五力模型、主要竞争对手分析模型对外部环境分析进行分析,运用价值链模型对企业内部环境分析,通过Swot量化分析,制定Sw,St,wo,wt战略,并对公司层,业务层和职能层战略的具体实施进行阐述。教师提前规定各阶段任务完成的时间期限,一般是相关理论讲解完一周后完成相关任务,每部分任务完成后就安排小组间成果分享与经验交流,然后进行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最后由教师点评。这样的案例研讨小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战略管理工具的实践应用,掌握战略制定的流程,同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提高团队战略思维,提高沟通能力。

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要安排6-8学时的综合模拟训练,模拟训练主要通过eRp沙盘演练来完成。沙盘演练即模拟运营一个企业,教师事先对企业的运营资金、内外部环境做好界定,学生分组形成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3-6年的经营,公司运营中学生必须要完成市场分析、战略规划、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同时组间进行竞赛,以最后的总分来进行评比,得分最高的组将被评为“创新创业之星”。综合模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战略管理的真实商业情景,把学生的战略决策思维真正地调动起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研讨小组、综合模拟训练、小组竞赛的形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战略管理知识进行全面的应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2.3能力三阶段训练法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工具训练三阶段原则来实现“知识+能力”的目标。知识工具训练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启发性学习训练,通过课堂讲授,老师演示并讲解战略管理工具的含义、使用方法、适用情景以及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初步理解该工具。第二阶段是熟练体验式训练,教师布置文献或者研究案例,学习小组运用课堂学习的战略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讲解完价值链模型后,以“S出版集团的价值链分析”为研究案例,学生4人一组,共同完成以下三个任务:制作出版集团的一般价值链;制作S出版集团的价值链和价值分布;分析S出版集团的价值链,提出提高价值的策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动脑使用工具,可以发现很多应用中需要注意的点,及时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不足之处,通过这种熟练体验式训练真正的学会了如何使用工具。第三阶段是独立思考式主动训练:教师要求每位学生以自己曾经实习过或熟悉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制作该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其价值链中的正价值和负价值活动,提出改进措施。此阶段训练的案例不再是教师指定案例,都是原创型案例,由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工具的运用,更加了解工具的适用性提高。

3.教学做合一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效果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大力进行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学生普遍反映教学做合一的战略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对他们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战略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战略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更为深入和透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小组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都为硕士以上学位,都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授课时对内容把握得准确,重点突出,并能够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任课教师采用了课件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师讲授方法外,还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模拟、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使传统单调、枯燥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学生反应教学内容安排的科学、实用,案例研讨小组提交的企业发展战略策划书达到了预期效果,策划书质量逐年提高,考试成绩平均逐年提高2.7%,说明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使用越来越好。

启发式教学策略案例篇9

关键词:问题;设计策略;实施策略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理念下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是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目前,这种模式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编写教案化

教案的关键点在于教师的讲和如何讲,在这里教师为主体。学案的关键点在于学生的学和如何学,在这里学生是主体。多数老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思想转变不够,把学案的要求详细化,规定学生的学习思路,呈现出固定的思维模式。

2.编写知识罗列化

多数老师在编制导学案时,照本宣科,教材怎么写就怎么编。

3.编写形式化

导学案编写要有梯度,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

二、优化导学案的设计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关系,教师是引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能更好地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的空间更宽广。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我们的具体情况,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确立目标

教师首先熟悉本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立学习目标,并将其展示在“导学案”上。上课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2.自学与交流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把本节的知识点全部呈现为填空题,让学生先自学课本,解决自己会的知识点,再有选择性地自学,思考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展示与思考

经过刚才的自学及合作,让各小组选代表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解决了部分问题,对于疑难问题,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4.探究与合作

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随时提供有关的信息,关注问题讨论的效果,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引领学生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

5.总结与巩固

检测练习的设置要求分层次,有梯度,突出重点,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练习进行批阅,及时反馈信息,随时矫正补救。

三、优化导学案的实施策略

根据多年的经验与体会,我认为学案的实施分以下几步:

1.课前发放学案

教师将学案整理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预习。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例如:要求学生找出书中的重难点及疑难问题。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学生预习的情况,使讲解更具有针对性。

2.组织课堂教学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探究问题。对于基础知识,教师提问程度较低的学生,也可生生之间互问。对于重难点知识,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密切关注,及时启发、点拨。学案中的练习题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讲评。这样既巩固所学,又得到及时锻炼,同时教师也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了依据。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下列两种模式:

启发式:提问―讨论(探究)―归纳。启发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就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疑难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与拓展延伸。

案例:根据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推测氢氧化钠溶液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根据所给仪器,合作探究。(1)回顾知识:两种常见的碱均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试液变红,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2)根据所给药品和仪器,分小组合作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学生设计的方案如图1、图2、图3所示。

小组讨论之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3)教师也提出一个实验方案(如图4),由学生来进行评价。(4)实施方案,并得出结论。(5)反思评价: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另一个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发散式:总结―探讨―应用。发散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复习课,为了更好地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法指导上采用合作、探讨、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查缺补漏,提升能力

启发式教学策略案例篇10

关键词:启学;互动;启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十年前,我教的一名女生给我写了一封信:老师,我一直在按照您的要求学习数学,可我的数学成绩还是不理想,我该怎么办呢?您能帮我吗?直至今天,我一直都在找回这封信的最佳答案。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又让我深深感到:高中数学呼唤优质课堂教学模式。

我通过整理全数学组教师对同课异构的数学课进行听课、评课、议课,通过对学生听课情况的分析,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教学理论为依托,在落实学校特色课堂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实践了启学互动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

一、高中数学启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一)启学

启学就是启发学生学习,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生启发,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师生启发,教学多媒体对学生的媒介启发。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多元化启发学生,调动学生思维。

(二)互动

互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而设计的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师生互动,教学多媒体对学生的媒介互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多元化通过教学互动学生,调动学生思维。

(三)启学互动教学模式

启学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媒介互动实现生生启发、师生启发、媒介启发,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多元化调动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高中数学启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和措施

(一)高效引入――第一环节

通过高效引入启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教学引入可采取:感知引入,实例引入,多媒体演示引入,学生操作引入,已有经验、方法引入。

注意:1.教学引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引入方法。

2.教学引入原则是快速有效,因为教学引入是教学的开始,应快速有效,否则课堂会头重脚轻。

例如:选修1-1§1.1.2命题及其关系教师可采用“已有经验、方法引入”。

(二)目标展示――第二环节

通过目标展示启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目标。

注意:1.教师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学生要知道的是学生的学习任务。

2.教学目标应明确有效,教师要把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呈现给学生。

例如:选修1-1§1.1.2命题及其关系中目标展示。

(三)自主探究――第三环节

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内容。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概括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指“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怎么办”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如何学习”的知识。所以自主探究分为三个环节:

1.自主探究一:探究“是什么”,其主要环节是:

(1)展示探究问题:老师用多媒体或讲练稿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理等即“是什么”的教学内容。这个环节要靠师生互动和媒介互动共同来完成。

(2)自主探究问题:学生以两人或四人为一组,先自己探究,再组内讨论,最后实现组内统一共识。这个环节主要靠生生互动来完成。

(3)展示探究结论:有不同见解的组各选一个代表来展示本组的结果。这个环节主要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完成。

(4)评价探究结论:教师对“是什么”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精辟有效,必要时要通过多媒体等来突破概念的重点和难点。这个环节主要靠师生互动、媒介互动来完成。

2.自主探究二:探究“怎么办”,其主要环节是:

(1)展示探究问题:老师用多媒体或讲练稿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数学公式的推导、数学定理的证明、数学例题的解答等程序性知识即“怎么办”的教学内容。这个环节要靠师生互动和媒介互动共同来完成。

(2)自主探究问题:学生以两人或四人为一组,先自己探究,再组内讨论,最后实现组内统一解答程序。这个环节主要靠生生互动来完成。

(3)展示探究结论:有不同见解的组各选一个代表来展示本组的解答程序。这个环节主要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完成。

(4)评价探究结论:教师对“怎么办”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精辟有效,最好用板书来呈现解题的详细过程并帮助学生分析、建立统一的解题程序。这个环节主要靠师生互动、媒介互动来完成。

3.自主探究三:探究“如何学习”,其主要环节是:

(1)展示探究问题:老师用多媒体或讲练稿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数学例题的解答方法和策略即“如何学习”的教学内容。这个环节要靠师生互动和媒介互动共同来完成。

(2)自主探究问题:学生以两人或四人为一组,先自己探究,再组内讨论,最后实现组内统一解答方法和策略。这个环节主要靠生生互动来完成。

(3)展示探究结论:有不同见解的组各选一个代表来展示本组的解答方法和策略。这个环节主要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完成。

(4)评价探究结论:教师对“如何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精辟有效,最好用多媒体来呈现解题的具体方法、注意事项并帮助学生分析、建立统一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这个环节主要靠师生互动、媒介互动来完成。

例如:选修1-1§1.1.2命题及其关系中自主探究。

注意:①.教师呈现探究问题要具体明确②各环节的时间掌握要精确掌控③各环节间的衔接要流畅、迅速。

(四)讲练结合――第四环节

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掌握新知。

注意:1.教师的讲解、评价要突出新知的重点,突破新知的难点,重点内容重点讲,难点内容反复讲。

2.教师要精选例题和练习,力争既全面覆盖本节课的知识点,又突出本节课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3.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

例如:选修1-1§1.1.2命题及其关系中讲练结合。

(五)目标达成――第五环节

通过目标达成即老师为了检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安排的课堂小检测。

注意:1.检测习题要突出新知的重点,重点内容要从多角度、多元化、适量多安排习题。

2.检测习题力争既全面覆盖本节课的知识点,又突出本节课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3.检测习题既要控制难度又要控制数量,一般以简单或中等难度习题最好,数量控制在1至5道习题之间。

例如:选修1-1§1.1.2命题及其关系中目标达成。

(六)总结提升――第六环节

通过总结提升即老师评价整节课的重点数学概念、重点数学解题程序、重点数学解题方法,来提链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用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数学理性思维。

注意:1.教师的总结评价要精辟有效即概括整节课的重点数学概念、解题程序、解题方法。

2.最好按照课堂程序,用多媒体或讲练稿具体明确呈现重点数学概念、解题程序、解题方法。

例如:选修1-1§1.1.2命题及其关系中总结提升:

三、启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案例

§1.1.2命题及其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自主探究四种命题间的真假关系,了解四种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3.通过自主探究四种命题及真假性关系的应用,会利用命题及真假关系判断命题的真假,进而了解处理问题时可用逻辑的方法及正难则反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四种命题相互关系及真假关系

教学难点: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及真假关系的探究

教学方法: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演绎

教具:课本、讲练稿、多媒体

课型:概念课

教学内容:

(一)、高效引入

1.在数学中命题的形式:常写成“若p,则q”形式,其中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2.四种命题的一般形式: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若非q则非p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及真假关系.

2.会利用命题的等价性判断真假.

(三)、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一)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观察下面四个命题:

(1)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

(2)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

(3)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

(4)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

问题1.命题(1)与命题(2)、(3)、(4)分别是什么关系?

问题2.命题(2)与命题(3)、(4)的关系?

问题3.命题(3)与命题(4)的关系?

问题4.画出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图。

自主探究(二)四种命题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原命题:若a>b,则a+c>b+c

逆命题:若a+c>b+c,则a>b

否命题:若a≤b,则a+c≤b+c

逆否命题:若a+c≤b+c,则a≤b

(2)原命题:若a=0,则ab=0

逆命题:若ab=0,则a=0

否命题:若a≠0,则ab≠0

逆否命题:若ab≠0,则a≠0

(3)原命题:若x2-3x+2=0,则x=2

逆命题:若x=2,则x2-3x+2=0

否命题:若x2-3x+2≠0,则x≠2

逆否命题:若x≠2,则x2-3x+2≠0

(4)原命题:若a>b,则ac>bc

逆命题:若ac>bc,则a>b

否命题:若a≤b,则ac≤bc

逆否命题:若ac≤bc,则a≤b

(5)四组命题的真值表:

问题汇总(1)(2)(3)(4)

原命题真真假假

逆命题真假真假

否命题真假真假

逆否命题真真假假

结论一: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结论二:

1.互为逆否的一对命题,同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