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十篇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十篇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0:52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看法篇1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特点教育策略共建和谐

abstract:therearchildren'seducationamakeeducationofaheadache,andthesocialconcern.toeducationgoodleft-behindchildren,mustgraspleft-behindchildrenfamilyeducation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iraptitudeprinciple,todifferentsituationsdoconcretelyanalyzed,choosesuitablemethod,homeschoolcooperate,management,andpromotethetransformationofthechildren.theteacherinchargewantstoleanedforward,completesthefamilyvisitwork,ispracticalcanchangeleft-behindchildrenworkwell,canpromotethesmoothdevelopmentoftheclasseachwork,canletyourchildbeagoodstudentofgood.

Keywords:left-behindchildrenpresentsituationtobuildaharmoniouseduca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工业的飞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流量的加大,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家中读书学习,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管教,特别是对这些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成了许多家长最棘手的事情。这些孩子许多寄养在老人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等照管,这些留守家中的许多孩子,有的性格内向,有的性格张扬;不服长辈或亲戚管理,不服学校老师教育,逃学、旷课、上网、玩游戏,打架斗殴,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了许多社会矛盾。加之留守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对家庭教育认识片面,对孩子的教育培养,缺乏方向感。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教育留守儿童呢?使他们健康成长呢?根据本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下面浅谈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几个显著特点:

一、顺其自然,放任自流。

留守儿童的看护人,多是亲戚、长辈。他们整日忙着自己的事情,无暇顾及这些孩子的教育,他们大部分认为孩子只要不饿着、不冻着、不跌着,学习有老师管着就行。至于孩子在学校学得怎样,课余时间做了什么与己无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孩子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很容易受到社会上许多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家长不在身边未能及时发现制止,往往使孩子走上歧途,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方法简单,做法粗暴。

留守儿童的看护人,白天忙着干农活,或做生意;晚上不是玩牌,就是看电视。却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生活环境,致使孩子作业完成不好。白天上课无精打采,不理想的成绩带回家,只会一顿臭骂,挨一顿打。可这些成年人却不检讨自己的过失,不检点自己的言行。这样长此下去,造成孩子厌学,不诚实,撒谎逃学,后果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是看护人教育方法简单、做法粗暴所致。

三、期望值高、事与愿违。

留守儿童的家长原想自己辛辛苦苦挣一些钱,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于是总想把孩子培养成多才多艺的超人,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购买乐器、学习机、高级学具。剥夺孩子的休息日,强迫孩子参与各类补习班,培训班。结果事与愿违。家长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孩子对家长要求参与的各种培训,却不感兴趣。真可谓“强扭的瓜不甜”,这样既影响了孩子对基础文化的学习,又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四、姑息迁就、百般溺爱。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挣了钱,觉得亏欠了孩子。逢年过节回家,对孩子有求必应,一切顺着孩子,给孩子穿名牌;带孩子高消费;玩新潮,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势必造成孩子之间相互攀比。而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教育甚少,有的甚至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一味迁就。长此下去,使孩子占有欲望不断膨胀,孩子不求回报,只知索取;不良习气日益滋长,十分不利孩子的成长。

一些家长很想孩子成为百里挑一的人才,,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接送孩子,晚上辅导孩子学习。甚至有的家长帮孩子做作业。家长在身边,孩子就学习,家长离开,孩子就分心,孩子摆出样子装学习。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干家务,连整理书包的小事,也由家长包办,也不支持孩子当班干部。不让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课外活动。致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社交能力。这样既影响孩子成长,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针对以上现状,浅谈我在教育教学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一、有的放矢、提高认识。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通过校讯通、家访、家长来校以谈心交流的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使他们明白了教育孩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于留守儿童不仅需要爱,更多的需要是启发、引导、教育。家长对孩子要起好榜样作用。特别是孩子的看护人,监护着孩子的一切,责任更大。既不能娇惯孩子,更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要动之以理晓之以情。针对个别家长的情况,通过交流,形成了共识。家长及时向我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我也会及时通报孩子在校的表现。让家长与老师之间多了信任,取得了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家访创新、效果显著。

家访是一门艺术,也是家校整合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家访要选择时机,尽量利用家长空闲时间,选择好交流的话题。交流的语言,要注意做到有亲和力,语言要中肯。家长讲自己的看法时,要认真倾听。对家长或看护人的观点,不要否认,要心平气和的看待。要有礼貌的加以说服。让家长感到你是真心实意的在传授教育孩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家校共育的氛围就形成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畅所欲言的交流。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会变被动式的家访为共商协作式的家访。家访的形式可根据对象选择,可用了解式家访、互助式家访、谈心式家访、研究式家访,何种方式可以因人而异,这样家访的效果会更好。

通过多种形式的家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家庭环境和在家学习的情况,以及学生社交情况。老师就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可以根据留守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情况。委婉的向家长指出学生的不足,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克服一些期望质过高,学生不能实现的想法;纠正一些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把溺爱变为关爱,把方法简单变为方法多样。使家校教育配合默契,促进留守孩子健康愉快成长。

三、活动多样、关系融洽。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看法篇2

关键词:家长素质家庭教育全方位长期

记得在大学读书时,老师给我们写下一个公式:5+2=0,当时的我,感到万分疑惑,这个公式,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公布答案,只是对我们说,等你们踏上讲台,教过书后,就会明白了,时光荏苒,转眼间,在七尺讲台上站了七年的我,总算悟出了这个道理,那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五天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两天也就是家庭教育,为什么会变为零了,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家长素质,好的家长会成为好的老师,把正面的信息传达给孩子,而家长素质较差的,则会在这两天里给孩子很多不好的信息,当然就会让最后的得分不尽如人意了。

那么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上看,家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家长是孩子长期与全方位的教师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自然而然,不可选择的成为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以这样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在那一刻就真正的开始了,孩子在认识社会过程中的一切,都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家长除了对孩子不可选择的当其老师外,还不可替代。因此,我认为,父母作为孩子的教师,不仅要培养和保护孩子,指导孩子理解和表达合适的情绪情感,还应该教育孩子知道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为孩子做好准备去适应一个更广泛领域的生活角色。记得在我班上有个男生,学习成绩很好,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我便问他,周科宇,你为什么样样都能学的那样好呢?你有什么诀窍吗?他自豪的告诉我:“陈老师,您有所不知,每到周末或者假期,爸爸妈妈都会抽空跟我下棋,教我画画,我的课余生活丰富极了,跟他们在一起,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孩子,而和他们一样,是她们的朋友。”在他的讲述中使我明白了,周科宇的父母是很称职的父母,他们不仅照顾着他的学习,也在关注着孩子的成长,更认识到作为父母的职能即多元化和全面性。

第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父母在最大意义上塑造了儿童的经验,父母通过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家庭教育作为私人教育,有较大的独立性和随意性。如在我班上一个学生,名叫林国义,上课不认真,作业也不完成,于是,我拨通他爸爸的电话,准备跟他父母好好谈谈,他爸爸却对我说:“老师,我小时候学习成绩就很差,我对他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他在学校里呆着不惹事就行了,学习成绩好不好没关系,我也不会怪老师的”听到这样的话,对于我来说,感到万分遗憾,父母对孩子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信息,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不自暴自弃吗?而我班另一个学生,家庭条件跟林国义差不多,但是,当我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告诉了他的父母后,他的爸妈便在家帮他想办法,找原因,讲道理,慢慢的该生的成绩和行为习惯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看来,家长作为教育的责任人和执行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第三: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家庭教育的非正规性,决定了家庭教育的随机性和渗透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在《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报告》中显示:“家庭成员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谁”80%都选择了母亲或者父亲,其中认为母亲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占43.1%,而在关于儿童最崇拜的3个人的调查中显示,最崇拜的人首先还是自己的父母。

综上所述,基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父母素质势在必行!

那么合格的家长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认为有以下6个方面

第一应具有高度的教育义务感和责任感

抚养和教育子女首先是父母应尽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因此看来抚养教育子女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在法律上强调外,还应该通过宣传,倡导让家长有这方面的意识。现代社会竞争很激烈,有些父亲就会把精力都投入在自己的事业中,忽视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导致“父性教育”的缺失,在我班,一个孩子在写作中写道:我的爸爸是一名干部,长年累月的出差,我已经很久没看见他了,爸爸,您好久回来看下您的女儿,女儿想你了。每当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想对这个孩子的爸爸说,家长,再忙再累,请你抽点时间跟孩子谈谈心,说说话,吃吃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家庭中快乐的成长吧!因此,我认为,作为父母都应该利用休息日好好的陪陪孩子与家人,增强责任感,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第二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科学的儿童观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小没有思想,不会跟孩子商量,总是指使孩子做着做那,而好的家长,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家里有事也会跟孩子商量,让孩子觉得受到尊重。

(2)正确的人才观当今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让自尊心强的孩子生活的很压抑。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由于家长对孩子的高标准,严要求,一次没考好就走上了不归路!由此看来,正确的人才观是何等重要!

(3)家长的教育观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久而久之,孩子的坏习惯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善,聪明的家长就会静下来,帮助孩子分析,找到问题的病因,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中改掉自己的坏毛病!

第三科学的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对其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对儿童情感表现的综合体现。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爱去溺爱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行成了任性,利己,不合群的特点,因此,我认为在教养孩子时,应该创建民主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形成独立,快乐,善于社交的良好能力。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看法篇3

关键词:联系栏;新用途;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82-02

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幼儿园就和家庭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大任,但家庭仍然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主要的力量。家庭教育是以个体教育为主,随机性强,教育方式复杂,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同,产生的教育效果也不尽相同。而幼儿园教育是以集体教育为主,在《纲要》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全面的幼儿素质培养。但是由于一个教师要面对三四十个孩子,是不能兼顾到每个幼儿的,因此,家园结合共同教育孩子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一、出现的问题

我所带的班级升到中班后,出现了一些问题:(1)家长都特别渴望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怎样,但是并不关注整体的教育成果。(2)孩子们的个性多种多样,能力差异也较大,教师在班级活动中做不到兼顾每一个孩子的心理。(3)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因此,培养的孩子的行为习惯也不一样,有些家长上班较早,早上送孩子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时间和老师进行交流,甚至有的家长干脆只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让孩子自己进教室,就更谈不上跟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了。(4)孩子进入中班以后,情感更加丰富,但是往往会被父母忽视,家长只关注孩子吃得好不好,喝水多不多,却不和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5)有的家长比较关心幼儿在园里的情况,在早晨送、晚上接的时间,反复地和教师沟通孩子的情况。但是,教师在这个时段往往是比较忙碌的,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

进行家园共育的办法有多种,怎么让家园联系栏这个幼儿园比较常见的联系方式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使它能“开口说话”,与家长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它能够替代老师与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呢?我经过反复思考,在家园联系栏现有板块的基础上,又陆续增加了三个新的板块:“精彩瞬间”、“爱心便利贴”、“童言稚语”。

1.“精彩瞬间”可以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活动以及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具体就是把进行集体活动时孩子的精彩片段拍摄下来,及时地进行整理,给照片配上文字,张贴到家园联系栏中,以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因为家长大部分都比较关注孩子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比如孩子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能主动回答问题等等。当我们的课堂实录张贴到家园联系栏中时,立刻吸引了很多的家长驻足观看,家长们在看的过程中很认真、很仔细,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回答的时候更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有的家长还抱着孩子一起看,有的家长还问孩子:“怎么没有看到你回答的问题呢?……”

2.“爱心便利贴”可以实践家园共同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比如,收集幼儿在家、在幼儿园所做的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情,进而对其进行爱的教育。现在的父母都比较娇惯孩子,什么事都为孩子做了,造成了孩子以自己为中心,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爱别人。我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小乌鸦》音乐教学活动时就比较侧重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教育孩子要知道家长的辛苦,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在活动中幼儿总结得很好,都说要给爸爸妈妈倒水、擦桌子,给他们捶背、捏腿等,但不知道在家是不是真的这样做过。听着孩子们的发言我想到了孩子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每次看到那则广告,心中总是充满了感动。于是结合这次教育教学活动,我给幼儿布置了一项活动,就是回家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并洗自己的袜子,并把这个活动张贴在家园联系栏中,活动后的第二天家长就反馈给我很多的信息,说这一活动开展得很好,让孩子知道了应该如何爱别人。家长们也都很感动,于是“爱心便利贴”这一板块就产生了。家长意识到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的重要性,就开始有意识地让孩子一起分担家务,和孩子一起分享好吃的东西……我开始收集孩子们所做的关爱他人的事情、孩子们所说的爱别人的话语,整理后念给孩子们听,然后再张贴在“爱心便利贴”这个板块中。家长也分享着我的感动,感受着孩子爱心的成长。

3.“童言稚语”就是收集一些孩子的话语进行展示。孩子需要能倾听他们讲话的人,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家长和教师就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只有这样,才能和孩子平等对话,才能走进孩子的神奇世界。

三、产生的影响

1.家长方面。(1)通过“精彩瞬间”的栏目,家长体会到教师日常工作的辛苦,更加支持、配合教师的工作。家长从教学实录中不仅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而且通过对比还能发现自己孩子各方面的发挥和在班级里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从中学习一些教学方法,有效地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精彩瞬间”真正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有了这一活动,家长更关注我们的日常工作,从中看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比以前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了。(2)通过“爱心便利贴”,家长从孩子最纯朴的爱中开始反思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与做法。孩子们学会了爱,学会了关心他人,他们的有些做法是人性最真的一面,有的时候,孩子就是成人的一面镜子,他们在用最纯真的感情提醒着我们应该怎样做人。(3)通过“童言稚语”,好多家长知道了倾听的重要性,学会了倾听孩子的心声,也在努力做一个倾听者。浩浩的妈妈说:“每天再忙我也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聊聊天,慢慢地我发现他的话越说越连贯,越来越爱说,表达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跟她聊天,我知道了孩子的小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看法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聋生沟通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是人生最初、最早接受的一种教育。宋庆龄曾说过:“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聋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耳聋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交往的主要对象还是父母,可见,家庭教育对耳聋学生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正常学生。因此,搞好聋生的家庭教育是三大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一、聋童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1、对聋童百般溺爱和庇护或歧视怠慢孩子。

2、同孩子的沟通交流少,对聋童放任自流。

3、父母不理解孩子,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

4、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职责认识不清。

以上四点是深为人忧虑的,这也许是许多家长面临的问题。搞好聋生的家庭教育使其尽快地走出误区,有效地补偿聋生的缺陷,使其将来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二、聋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1.给孩子适度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总以为自己造成了孩子的残疾,对不起孩子,怜悯心和负罪感驱使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致使家长丧失了主动权,反被孩子操控,使孩子逐渐养成一种自私、任性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和习惯。还有些家长,视聋生为家庭的包袱和累赘,并以此为辱,对孩子冷眼相待。这些家长时不时在心理上产生一股无名的怨恨,且常常会把这股怨气不自觉地发泄到孩子身上,稍不如意就迁怒于他们,动辄对孩子打骂、训斥、体罚,使孩子的情感和心灵受到摧残。热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爱孩子要掌握分寸,爱的表露要适度,以一种含蓄的、恒定的、温和的、庄重的形式表露,不因孩子的残疾而溺爱,也不因孩子的缺陷而慢待,让聋生在理智的爱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2.以德育教育重。孔子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家庭教育要以德育为首,根本任务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通过家长的言传与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其具有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3.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如正常孩子的好奇心表现在“嘴”,总喜欢问“为什么?”而聋孩子的好奇表现在“手”,通常用手探索世界,经常会搞一些破坏来满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而家长总以一个正常人的眼光来看问题,忽视了残疾孩子的身心特点,使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制止,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残疾少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其次要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进行说教。当孩子犯错时,应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当孩子疑惑时,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当孩子自卑时,不忘记用孩子的“闪光点”燃起孩子们自信心;当孩子痛苦时,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作为家长要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让聋生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4.家长要认清职责,与孩子多进行心灵的沟通。学校承担着教育学生做人与成才的重要责任,但是仅凭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看到聋生的行为习惯表现和他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职责认识不清,常以语言不通为由把家庭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有很多家长不懂手语,也不愿学习手语,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养不知道如何纠正。部分聋生长期缺乏与父母感情的交流,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使聋生变得性格孤僻、猜疑、凶狠对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完全站到教育的对立面。父母除了批评、大骂惹急了打一顿,似乎再也想不出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沟通问题已成了亲子关系隔阂的最大困扰。所以,作为家长要认清自己的职责,学习一些手语,使他们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来完成,这就要求家长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注意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永远爱孩子,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立群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看法篇5

陈进隆先生是台湾知名教育专家。他从给孩子讲故事开始接触家庭教育,后投身其中,与妻子一道创办彩虹爱家生命教育协会,积极推动小学生命教育教学。目前该协会在台湾培训了10多万会员,通过文字、影音传播,讲座、研习活动及教育培训等,为家长搭建了生命教育的平台,推广生命教育理念,影响巨大。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他,请他以亲身经历,从培养孩子的品格出发,全面介绍生命教育的内涵、意义和实施方法。

孩子要面对的四种关系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台湾彩虹爱家生命教育协会的创办人和秘书长,请问,这个协会究竟是做什么的?

陈进隆(以下简称陈):我原来是学化学的,后来觉得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所以过去十几年我就投身于这个领域。这个协会是推动开展家庭教育的,特别关注夫妻关系与父母成长,以及通过父母来开展针对儿童的家庭教育。过去十多年间,协会已经培训了超过10万名会员,每周大约有4000名会员深入台湾的小学,与学校的老师合作,针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

记: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台湾家庭教育的现状吗?

陈:台湾现在的家庭教育有以下三个状况:第一,家长不希望多生孩子。台湾不实行计划生育,但是目前平均一个家庭生孩子的数目不到1.3个,生育力有下降趋势。第二,不婚率、离婚率比较高。这是台湾家庭面对的困境和挑战。第三,家庭教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十多年来,台湾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关注家庭教育,许多高校的科系,本来是幼儿教育系,现在也改变了方向,变成家庭教育幼儿发展学系,许多大学也纷纷成立这样的科系。在民间,像爱家生命教育协会这样的组织也有不少,吸引了大量家长参与。

记:您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怎样的关系?

陈:这是非常好的问题。过去可能家长不太容易参与学校的教学,但是过去这十年来,台湾有一个很特别的发展,就是非常看重亲师合作,就是老师跟家长的合作。因为对孩子来讲,一开始的教育都是从家庭开始,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慢慢孩子长大以后,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教给孩子很多知识、技能,但是可能会忽视人格教育这一块。但人格教育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比如孩子是不是乐观,是不是能专注学习,人际关系好不好,都会影响他的学习。这是学校教育比较缺乏的,家长必须参与进来,补上这个短板。

记:您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陈: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家长的成长,或者说,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而不是简单的家长教育孩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夫妻关系是横向的,亲子关系是纵向的,只有横、纵两种关系都处理好了,家庭才能和谐,家长和孩子才能共同学习、成长。这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也是生命教育的真谛。

记:您所说的生命教育指的是什么?

陈:简单地说,生命教育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万物、看待自己的人生方向。人生在世,必然面临四种关系:第一种是人与自己的关系。一个孩子是不是喜欢自己?有没有自信?有没有自尊心?遇到问题的时候有没有勇气去面对?等等。第二种是人与人的关系。孩子是否尊重别人?能否与别人合作?有没有人缘?这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快乐。第三种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孩子所在的学校的环境如何?社区的环境如何?孩子与植物、动物的关系怎么样?有没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第四种是人与生命、宇宙的关系。人在这个世界当中,一定有独特的强项,这个强项能不能经过发展去影响整个世界?这四种关系是一个由天、人、物、我构成的网络,极其复杂,无所不包。

生命信念决定人生成败

记:生命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是怎样的?

陈:家庭是由父母、子女共同组成的,有的家庭还包括祖父母。如果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那么家人相处就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健康的个人才能组成健康的家庭。反过来看,如果一个人对别人不信任,别人怎么对他好,他都会猜测对方别有用心,这个时候大家是很难相处的。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每一个人都身心健康。在这个基础上,家庭才能健康,家庭成员间的关心、尊重、和谐才能建立起来。工作中我和同事都发现,当孩子的价值观、想法、信念是积极、正面的,那么他的家庭成员间的信任就相对多一点。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生命教育应该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记:可是,如果家长不具备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知识储备和操作技巧都欠缺,该怎么办呢?

陈:您提的问题正是中国家长普遍面对的难题。有些父母看到子女有很多问题,但是有些问题不是孩子的,而是父母的。如果父母的教育观念不对,那么他看孩子就会不顺眼。所以,父母的自我教育最为重要。

首先,父母要学会反思,自问“我是一个爱自己的人吗”“我接纳我自己的缺点吗”“我对人是否抱有尊重的态度”。自己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回答,然后就知道问题所在。如果上述问题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就基本上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其次,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家庭教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因而需要科学的态度。如果父母愿意在家庭教育上有所作为,条件又允许的话,应该参加一些专业培训——非专业人士毕竟会有一些仅靠自省难以解决的问题。

再次,父母应养成学习的习惯。现在出版业很发达,与家庭教育相关的书籍出版了很多,给父母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在网络上,家庭教育类的论坛、博客以及文字、视频也不少,家长经常涉猎并不困难,关键是用心。古语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正是这个道理。

记:目前,我国内地的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家庭教育还停留在“帮助老师抓孩子的学习成绩”的低层次上。您对此有何看法?

陈: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共同期望。说到对孩子的期望,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计”,即一般的能力,比如写作能力、外语运用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等。这些能力,基本上都是学校所教授的,都是用考试成绩来衡量的,但是父母要清楚,孩子即使拥有了这些能力,也可能不知道怎样去发展这些能力,所以死读书是没用的。第二个层次是“生活”,即知识应用能力、与人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三层是“生命”,即生活的信念。这一层境界最高,当然也更重要,因为信念引导品格,品格构建能力,最终决定人生的成败。什么是信念呢?信念就是态度,是决定我们判断事物的出发点和原则。当内心的态度正确了,外在的行为才能正确。

内地的升学竞争很激烈,父母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我认为父母不应放松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孩子的生活信念,因为孩子人生的成败不只是学业的成败,还有未来事业的成败、婚姻的成败等。

有媒体报道,不少内地孩子从小上培优班,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我认为这样做极为不妥。童年的经历对人的一生很重要,人长大以后有很多困扰是童年的一些需求没有被满足,比如玩耍的需要、幻想的需要、运动的需要等。如果父母仅仅关注孩子学到多少知识,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很可能害了孩子,让孩子输在终点线之前。

亲子共读滋润孩子一生

记:据说您是从床头给孩子讲故事开始研究家庭教育的,您所倡导的生命教育也格外重视亲子共读,请问是这样吗?

陈:是的,亲子共读是彩虹爱家生命教育协会的法宝。一位童话大师说过:“你可能有一箱箱的财宝,但是你并不如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记:给孩子讲故事这么重要吗?

陈:意大利的一位哲人说过:“小孩一半是吃着零食长大的,一半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此话发人深省。事实上,人类最早的阅读活动就是从听故事开始的,人类早期的历史都是通过口述传承下来的。人类进化到现代,对故事仍然很敏感。比如,大家听一个演讲或讲座,结束后可能对主题和内容印象不深,但主讲人说的事例却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要讲给别人听。这些都说明,讲故事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所以故事可以包含许多教育内容,可以教导孩子从不同的侧面认识世界。

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看着电视长大的。

陈:我有三个孩子,两子一女。从第一个孩子出生没多久,我家就再也不看电视了,到现在有20多年了。我的大儿子已大学毕业,他没有看电视的习惯。有不少人问我,20多年不看电视,孩子怎么了解社会?怎么与人交流?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现在是多元世界,孩子会从别的渠道获取信息,而且更方便、更迅速、更全面。重要的是,当家里不开电视机的时候,你会发现,时间多出来了许多。这些多出来的时间,正好用来亲子共读。如果父母天天晚上看电视,试想,孩子是跟着父母看电视,还是捧着一本书静静地读书呢?

记:多半是跟着父母看电视吧?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陈:所以,亲子共读最基本的作用是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

记:亲子共读还有哪些作用?

陈:首先,亲子共读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方式,对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大有好处。我们协会曾经搞过一个调查,问孩子们儿童节最想得到什么礼物,结果,得票最高的是“希望爸爸妈妈多陪我玩”。这样的礼物,父母怎么能忍心不给呢?亲子共读的气氛是快乐的、温馨的,有助于亲子交流,而交流是开放的,亲子共读是互动过程,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我有一个小小的发现: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不是聊天、讨论,而是催促、叮嘱、告诫、批评;而当孩子很乖的时候,父母的话很少。这样的结果是,大部分孩子感觉父母对他不满意。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亲子共读或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消除这个误会。

其次,亲子共读可以促进孩子心智成长。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来说,亲子共读其实就是听父母讲书上的故事。对于没有专业教育背景的父母来说,给孩子读书上的故事是最佳的入门方式。给孩子读书上的故事,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因为讲故事不是单向性的,不是我读你听,父母应该针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与孩子展开讨论,问孩子有什么想法,促使孩子思考。慢慢地,思考就会成为孩子的习惯。童话故事都是向善的,其内容本身就有教化和启发作用,对孩子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有积极的帮助。

记:亲子共读对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具体的帮助吗?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看法篇6

本研究主要采用抽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样本的选取采用整群抽样和判断抽样,数据的采集使用自填式问卷法。问卷共分三种:中学生、中学生家长、小学生家长。考虑到小学生填答问卷具有一定困难,没有设计针对小学生的问卷。数据分析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20.0进行,主要分析方法有频数分布分析、调查表分析、比较均值、非参数检验等,主要针对家长家庭教育的观念、方法、能力、内容以及可能与之有相关性的变量。本研究的样本取自山西省太原、大同、长治、临汾、忻州、柳林、洪洞等地的中小学,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阶段的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1379份,其中小学生家长问卷212份、中学生家长问卷530份、中学生问卷637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家庭生活状况其一,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

本研究共调查了742个家庭,家庭结构中核心家庭所占比例最多,达到总数的65.6%;其次是主干家庭,即三代同堂的家庭,占调查总数的28.4%;有少部分家庭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带着孩子,占总数的3.4%;还有2.6%的家庭是单亲家庭。可以看出,家庭结构中以核心家庭为主,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由其父母来承担。其二,家庭人际关系和谐。从整体看,中小学生家庭人际关系比较和谐,家长与子女相处基本融洽。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比中学生和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大多数家长注意与孩子对话和沟通,并能够保持与孩子的平等关系。小学生家长与孩子经常沟通的占总数的61.1%,偶尔沟通的占36.5%,很少沟通的只有2.4%;认为家庭里人际关系“相处愉快,互相关心”的家长比例是74.9%,有73.1%的家长认为孩子与家长关系亲密,能够主动和家长谈心里话,只有2.9%的家长感觉与孩子关系疏远、紧张。中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要比小学生差些,近40%的学生会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40%左右的学生偶尔与父母交流。其三,家庭活动以学习为主。中小学生每天的家庭活动最主要的就是学习。调查显示,每晚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做作业和看课外作业,比例达到69.4%和11.5%,共80.9%;而只有不到20%是在看电视、娱乐等。从时间上看,小学生每天回家做作业在1小时以上的达到82.5%,没有作业的只有2.8%,14.7%需要半小时到1小时。而中学生用于做作业的时间更多,每天3小时以上的达到42.6%,3小时以下的只有24%。孩子在家学习时,家长也是在积极参与,尤其是小学生的家长。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中58.4%的家长每天检查指导孩子学习,40.2%的家长有时候检查,只有1.4%的家长基本不检查。中学生家长对子女学习的检查督促情况不像小学生家长那样频繁,每天检查督促的家长只有19.6%,大部分是有时候检查,比例是42.3%。孩子们日常的闲暇时间并不多,对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58.9%的家长在双休日“带孩子一起学习、休闲”,而通过与部分家长的访谈,更多的是“带孩子一起学习”,主要是参加一些课外辅导班、兴趣班。而只有28.2%的孩子双休日能够自由玩耍。另外一个问题的调查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这一结果:当问及是否经常带孩子出去玩时,回答每周一次的比例最少,只有16.1%;而高达30.3%的家长回答是“没时间玩”。

2.家庭教育情况

其一,家长重视家庭教育,教育期望较高。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家长们对此有很明确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53.4%的中学生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对孩子成长起着最直接最重要影响的是家庭教育。而对孩子不好管的原因,家长选择最多的是父母教育问题,占总数的40.8%。小学生家长的认识与中学生家长的认识相似,选择家庭教育是最重要影响因素的占47.5%,对孩子不好管的原因,50.5%的家长认为是父母教育问题。对“您认为孩子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绝大多数家长都选择的是“读书是为了学知识、明道理”,占总数的81.9%;16.7%的家长则是从功利角度出发,认为读书是为了挣钱或是学得一技之长;还有1.4%的家长选择是为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学历期望普遍较高,家长选择比例最大的是“大学以上学历”,占总数的71.1%;选择大学毕业的占22.1%;选择高中及以下的只占总数的6.9%。

其二,素质教育依然难敌应试教育,家庭教育主要为了成绩。素质教育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社会及教育界得到确立。素质教育从提出、推行到现在已二十来年,但数据显示,虽然素质教育为家长们所赞同,但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中,家长们的知与行产生了分离,其实际行动仍然践行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小学生中超过75%的家长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而辅导班的内容超过75%的是文化课。报特长班的家长也表示,特长的选择也是功利性的,有些特长在中高考时可以加分,家长就支持,而若不能加分,则不支持。而对于学习成绩,近80%的家长表示“看重”和“非常看重”,通过调查表分析,结果表明初中学生家长比高中学生家长更看重成绩,初三学生家长“看重”和“非常看重”的比例最高,达87.5%,高中学生家长从高一到高三看重成绩的比例却在下降。这说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家长看待孩子人生发展的眼光越来越理性,越来越长远,而初中学生家长考虑更多的还是分数。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与家长教育期望之间的矛盾所导致。如前所述,家长对孩子学历期望较高,期望取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占总数的93.2%。目前,我国大学毛入学率已近21%,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0%,但是与家长的期望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学生的竞争依然激烈。

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在给中小学生和家长们增加压力,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要求要名校毕业,不但要上大学还要上好大学名大学成了许多家长的目标。而面对并不均衡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家长只有向孩子施加压力,希望通过好的成绩增加竞争优势。其三,家庭教育中父母参与比例失衡,父母文化水平影响显著。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确定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积极个性品质、提高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具有独特影响力。46但是调查发现,父亲在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承担和参与远远不足,家庭教育的工作主要是由母亲来完成的。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家长问卷742份,其中近60%的填写者是孩子的母亲,只有37.7%的填写者是孩子的父亲。而学生对问题“家里谁管你管得比较多”的回答情况显示,父亲只占20.9%,而母亲达到70.9%。通过调查表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父亲学历的增加,父亲承担家庭教育的比例在上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达到50%。而父亲职业的不同,其承担家庭教育的比例也不同,其中职业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最高,达到34.5%,远远高于平均比例20.9%;比例最低的是无业和工人,其分别是0和14.1%。很显然,父亲的学历水平或是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父亲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从而影响父亲参与承担家庭教育的行为,文化水平越高越能认识到父亲角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越能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了主要的工作,这与母亲与孩子天然的亲密关系是分不开的,所以母亲的素质对家庭教育观念、方式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母亲的文化素质水平是非常重要且易于测量的变量,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不同学历水平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上有着显著差异。随着学历的提高,家长对成绩的看重程度越来越高,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母亲“看重”和“非常看重”成绩的比例将近90%,其中“非常看重”达到44.4%。对成绩的看重还体现在对子女学习的督促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母亲对孩子的督促比例最高,每天督促孩子学习的达37.5%,远远高于平均值19.6%,学历越低每天督促比例也越低。在教育方式上,高学历母亲也显示出不同特点。本科以下学历母亲不同教育方式所占比例大致相似,比例最多的都是“讲道理”,而研究生以上学历母亲则明显不同,比例最多的是“埋怨责怪”,达55.6%,其次是“冷眼怒骂”,达33.3%,“讲道理”的比例是0。

当孩子成绩不好时,研究生以上学历母亲比本科以下学历母亲责骂体罚孩子的比例都高出很多,达33.3%,而初中学历母亲责骂体罚孩子比例最低,只有6.4%。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母亲学历的提高,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趋于简单、粗暴,打骂体罚增多,耐心劝导比例下降。其原因在于,学历高的母亲往往更加自信,对孩子未来的规划要求也更高,也更难以接受子女的失败,在与子女相处中非常强势,在家庭教育中以家长为中心,缺乏民主意识。对于学习以外的事情,高学历家长同样显示出对子女的强势,这种强势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态度必然带来家庭关系的紧张与子女的逆反,影响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在问到“与父母关系融洽么”?回答“融洽”和“非常融洽”的学生比例平均为74.5%,母亲学历是研究生以上的学生比例却只有33.3%。而对父母形象,选择“严厉、令我害怕”的学生比例平均为5.9%,母亲学历是研究生以上的学生却高达33.3%,是平均水平的近6倍。在问到“有了心事和谁说”时,母亲学历是研究生以上的学生选择最多的是“无人可说,闷在心里”,比例为44.4%。即便是父母主动询问,表示“烦,不愿意说”的学生比例也以母亲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学生为最高,达到33.3%,是平均比例8.5%的近4倍。学生对家长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与母亲学历变化趋势成负相关,满意度最高的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母亲,比例为80.9%,高中、大专、本科学历母亲满意度逐渐下降,分别为80.3%、76.2%和74.2%,研究生学历母亲满意度最低,只有33.3%。高学历母亲这种强势、专制的家庭教育,在短期内对于学习成绩的提升有一定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发学习的动力,影响学生的自主性和全面发展。调查显示,研究生学历母亲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要好,25%达到“优异”,是平均比例5.2%的近5倍。但他们的学习压力是最大的,每天学习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比例达到55.6%,是平均比例7.7%的近8倍。自己感觉学习压力非常大的比例达到22.2%,是平均比例9.9%的2倍多。由此带来的是对学习的厌烦和与家长的冲突。高达33.3%的学生认为学习是“没有意义的事”,是平均比例5.4%的6倍多。其四,家庭教育方法趋于理性,家长仍需专业指导。总体来看,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大都比较理性,近70%的家长表示主要方式是“谈心、讲道理”,打骂孩子现象较少,小学生家长中8.8%的家长经常打骂孩子,中学生家长中只有3.2%的家长经常打骂,近60%的家长表示从不打孩子。在问到“是否应该学习教育孩子”时,有84.7%的家长认为应该,有12.3%的家长选择“有的应学,有的不必”,只有3%的家长表示不用学。在问到家庭教育中需要哪些帮助时,家长们选择最多的是“学习方法指导”,其次是“提高综合能力”和“如何与孩子沟通”。而家长们获取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的途径却主要是通过书本杂志自己摸索,占总数的60%左右,而通过专业机构学习、咨询的比例最低,不到3%。可以看出,家长们家庭教育的思想趋于理性,但具体教育方法缺乏专业指导。

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教育问题的本质是社会问题,家庭教育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其根源同样也是社会问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很清晰的认识,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全面发展,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体质和智力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家长们不得不选择以成绩为中心,一切为了考试的实际做法。因为在目前社会转型期,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家长们只有想办法增加孩子的竞争优势,注重成绩成为必然。这一点在初中生家长身上尤为突出。因此,要想改变应试教育现状,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素质教育创造环境:

1.高校去行政化,扩大高校办学自把大学归还给教师,让学术远离权力,使高校能够自主招生、教学,打破地区限制,使教育这个公共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公益性。当上大学不再唯分数论时,中小学生才能脱离应试教育的桎梏。

2.加大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待遇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首次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一定差距,教育资源地区间的不均衡、城乡间的不均衡和校际间不均衡现象依然严重。22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便是以分数为唯一尺度,强化应试教育。而教师待遇不高将使教师难以安心教育事业,从而加剧教育资源的失衡。因此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创造素质教育环境。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看法篇7

记者:您对当前青少年的性教育状况满意吗?家长在孩子性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错误的观念有哪些?

闵乐夫:关于青少年的性教育状况,主要得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来谈。

当前学校和广大教师非常重视性教育这件事,但实际做得并不好。一是排不进课表。孩子们五花八门的课很多,性教育课一直处在让步的地位;二是没有合适的教材;三是师资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把性教育的目光投向了家长。

现代社会的性科学解除了性愚昧,带来性文明,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大环境非常好。但同时也存在着阻力:一是无师自通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性教育不必太当回事,因为他们持有“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样的观念。二是有些家长觉得和孩子了谈性这个话题,谈不出口。即便有些家长想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也苦于这方面的知识少,苦于缺乏恰当的方法。再加上各种媒体渲染下的低级趣味、色情等精神垃圾侵蚀着孩子们,更是让家长忧心忡忡。家长必须克服以上问题,及时地、科学地、亲切地和自然地开展家庭性教育。

总体来说,我对青少年儿童在学校的性教育状况不满意,对家长很同情、理解和欠疚,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对家长在性教育方面的有效帮助还不够。如果把开展青少年家庭性教育的时机比喻为春天,那么这种教育还处在早春料峭阶段,所以对我国青少年的性教育,我是希望和担忧的心情交织在了一起。

家庭性教育优势多

记者:家长在孩子性教育中有哪些优势?

闵乐夫:就当前来说,对孩子的性教育主要有三个渠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自学。在三者中,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有特别的优势。

一是安全信任度高。家长和孩子具有浓厚的血缘亲情,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时,绝对不会用不健康的语言来教孩子。性教育要涉及性知识、性心理、性道德、性的自我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实施都需要有高度的安全和信任做保障。

二是早期性教育持久性强。家庭性教育,从孩子2岁时就可以开始,早期持续的陪伴中随时随地就可进行。

三是灵活性强。家长可随时利用生活情境灵活施教。如拿洗澡这件事来说,当孩子问“妈妈,我和谁一起洗澡呢?”时,妈妈就告诉女儿:“你是女孩子,应和妈妈一起洗。”通过这件小事就对孩子进行了性别上的教育。

用心体味悄悄绽放的花朵

记者:6-12岁儿童的性心理特点有哪些?

闵乐夫:6-12岁的儿童正处于小学阶段,一般来说,他们会有以下几种性心理表现。

对性的好奇和关注点扩展或加深在孩子四、五岁时会问:“妈妈,我怎么没有小呢?”那么等孩子再长大些,就不会再问这样的问题了。上小学以后的孩子,会向父母提出或在同学之间探究性问题,如女孩的为何会增大,为什么结了婚才能生孩子等。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对异性的关心也在增加,主要表现在对异性学习、运动成绩好坏以及形体美等方面。小学后期是儿童向青春期并由此向成人转化的初始阶段,正确认识男女差别和互相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性教育的重要时期。

体像意识倾向成长到一定阶段,孩子的体形、身高、毛发等都会有明显的变化,这时孩子会出现爱照镜子、注意打扮等的表现。孩子对自己的相貌满意与否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这时,家长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孩子接纳并悦纳自己的变化,接受有特点的自己。

对青春期萌动信息的敏感随着孩子慢慢进入青春期,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变化非常敏感。有的女孩子因变大感到恐慌,含着胸走路;男孩子会因嗓音改变、长了喉结而变得沉默寡言。此时,家长就要告诉孩子这些变化是每个人成长中自然发生的现象,鼓励孩子充分接受和悦纳身体上的这些变化。另外,如果孩子出现了现象,家长千万不要紧张,看见了就当没看见,用有趣的活动转移孩子的精力。尤其注意不要把它和孩子的道德品质相联系。

对同往和异往的需求小时候,孩子主要处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的纵向人际关系中。随着孩子长大,孩子对独立空间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希望从横向关系(同龄关系)中获得更大的空间。女孩子需要闺房密友、要好的男同学;男孩子需要“哥儿们”相伴,需要女孩子的关注,这种心理需求是他们成长中重要的社会化需要。

科学性教育可以这样做

记者: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闵乐夫:下面的一些方法家长可以偿试一下:

故事传承法家长在和孩子一起看电影、动画、书刊时,以其中的故事或身边的事例,把关于性方面的知识、道理、价值观、道德观等灌输给孩子阅读自学法如果孩子长到12岁以上了,买一本或者借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青春期教育科普读物,让孩子自己阅读。让孩子自学家长要注意两点:一是选书要适当,如选《性知识手册》就超量了;二是不一定当面交给孩子,随意放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孩子肯定会翻阅的。

比喻暗示法当孩子问“我是怎么来的、怎么生的”等问题时,对于已是小学生的孩子,可以通过给孩子讲花儿如何授粉以及猫狗、熊猫等如何等事情,让孩子慢慢领悟。

书面谈话法书面谈话可以防止面谈时的急躁、鲁莽,可以摆脱面谈的尴尬。如有父母担心孩子与异往过密,就不妨采用留言提醒的方法。例如:“现在拥有了一棵树,却失去了一片森林,那你就不是一个聪明的姑娘(男孩)。”“你没有错,只是目前不适宜”等等。

生活体验法家长可充分利用生活现成的情境,自然恰当地进行教育。如一位爸爸和儿子一起乘公交车时,让儿子把座位让给了一位孕妇后,这位爸爸就趁机给儿子讲起了妻子怀他时辛苦的样子。这位父亲很善于利用生活情境对儿子进行尊重妇女、热爱母亲的教育。

角色扮演法家中爷爷奶奶可以扮演坏人,向孩子表演性骚扰、碰瓷等情节,让孩子做出机智的反映,以锻炼孩子的勇敢、镇静和机敏反应能力。

身教示范法孩子可以在家庭中跟着父母学会如何做男人、如何做女人。身教胜于言教,孩子会记住:爸爸作为丈夫,是如何敬业、如何爱护妻子、如何关心孩子的;妈妈作为妻子,是如何勤俭持家、努力工作的。

假设情境法给孩子假设情境,教孩子如何去观察陌生人、应对偶发的事情和自我克制,面临诱惑时如何拒绝,等等。你可以问女儿,如果有陌生男孩子恭维你漂亮,并请你去喝咖啡怎么办?这些提醒和预演,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孩子在遭遇危险时,有了心理防线,能冷静下来从容应对,避免受到相关的伤害。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看法篇8

【关键词】教师家长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153-01

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而教育本身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三种教育中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成败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效地和家长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更有利于教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因此,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请家长到校交流孩子的情况时,却会经常与家长发生争执,以不欢而散告终,最终导致了家长和学生都讨厌这个老师,反而不利于教学。

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更好地交流呢?对此笔者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学会倾听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后进生和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家长比起老师来更担心自己的孩子,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样受到老师的喜爱,也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优秀,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与家长交流时要学会倾听,听一听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及孩子平时在家的表现,分析形成孩子现在性格的原因,与家长达成共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二、开诚布公

另外,教师对学生要有一片赤诚之心,要为学生的成长而担忧,与家长交流时要坦诚相待,推心置腹,面对后进生的家长,作为教师,要把自己平时对孩子做的工作、付出的辛苦婉转的对家长说明,让家长了解自己平时工作的辛苦,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首先一定要多肯定孩子的优点与进步,多表扬,多激励,树立家长的信心,请家长不一定要在孩子犯错误或考试不及格时请,也可以在孩子有闪光点时请家长分享喜悦,这样家长也不会认为到学校就是挨批评来了,家校配合也会更默契。

三、换位思考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生活在蜜罐里的一代,他们从小衣食无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之呵护有加,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只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因此也就让这一代的孩子养成了懒惰和依赖的个性,大多数的孩子其父母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很多老师让家长回家后督促孩子的作业,也没有办法完成。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学生家长不想配合,而是在家里孩子根本不听家长的,因此我们也要理解家长。

四、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大多数的家长听到孩子在校的不好的表现后,回到家后心理不舒服,孩子放学回家,就打孩子,暂时性的孩子可能会怕,久而久之,孩子就破罐子破摔,更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而且会越来越怕学习,甚至会产生辍学的思想,因此教师平时在和其它优秀学生的家长交流时可以多问问他们平时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把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记录下来,多学习一些好的方法,可以把这些好的方法提供给后进生家长,也让他们学习。家长会上也可让全体家长分享成功家长的育子经验。

五、给家长信心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看法篇9

一、橱窗宣传法的依据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发挥着不同的影响,而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幼儿期,父母的启蒙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孩子进入学龄期,父母的这种影响就会逐渐削弱。因而,提高幼儿家长的教育能力(包括科学教育能力)是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另外,当今世界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从小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科学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家长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教育能力,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科学素质的提高。

一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家长科学教育能力,其中,通过橱窗这个家园联系的平台向家长宣传科学知识、对家长进行科学教育指导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幼儿科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橱窗宣传法的实施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曾说过:“……可以说是一种渗透性学习方法,你看了一样东西不太懂,但多看几次以后,就会不知不觉地吸引进去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一年来,我们利用橱窗宣传法,经常性地向家长进行科学教育,使家长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被“不知不觉地吸引进去了”。

(1)对家长宣传科学教育的意义,提高他们的科学教育意识。我们从互联网上下载各种相关内容,粘贴于橱窗,内容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科学教育的重要关系,讲到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使家长深深地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认识到作为一名现代高素质家长所必须提负的教育责任,从而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实验开始不久,一位家长就深有体会地说:“虽然这项活动搞的时间不长,但对我们家长来说,已经有了很多有益的启发和体会”。”

家长们逐渐形成了“科技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意识,增强了家长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责任感。

(2)使家长明白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实验班幼儿家长学历普遍高。据我们调查,专科以上学历者多达19人,占总人数的83%(总人数23人),其中教师身份家长所占比例最高,他们对幼儿科技教育的意识很强烈,需求很迫切,从认识上能很快接受。有些家长还给孩子订有这方面的图书。不少家长迫切地说:“希望老师能定期给我们开办讲座或张贴有关科学内容,使我们能对幼儿科学教育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此,我们在橱窗内张贴了《幼儿科学素质概念》、《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等文章,使家长对幼儿科技教育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全面的认识。一位家长对老师说:“对照《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好奇好问、积极探索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今后我们做家长的也知道往哪方面引导孩子了。”在看了《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后,一位家长若有所思地说:“大都是自然科学,身边科学。”

又一位家长说:“橱窗给我们家长汇集了幼儿科学教育全方位的信息,方便了家长学习、提高科学素养,尤其像我们这类工作较忙的家长,平时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来专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有了这个科学橱窗真是太好了。

(3)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的方法。如何对学前的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呢?一位家长曾担心地说:“虽然认识到幼儿科学教育的必要性,但对其可行性却心存疑虑,对这么小的孩子进行科学教育是否为时过早?孩子能接受吗?”为了使家长从理论认识到实践操作都能尽快得到提高,我们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在橱窗上张贴有关文章,如《浅谈幼儿家庭科学教育》、《向幼儿介绍现代科技》、《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做中学》《玩出来的科学》等,向家长介绍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另一方面,及时配合开展科学教育开放活动,给家长提供实地学习的机会。开放日,一改往日老师教,幼儿学,家长看的传统模式,活动前把活动目标、内容、活动过程及家长怎样配合、参与活动张贴在橱窗,让家长了解感受科学活动的真正目的从中体会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活动中,家长能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抓住生活中的科学因素,帮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等方式感知生活中的科学,提高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促进了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通过参与活动家长们也惊喜地发现孩子提出了许多不同问题是家长未料到的,作为家长一时也难以准确回答,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能够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合格家长远远的不够。家长们还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积极参加活动,并且在活动中有条不紊,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潜力巨大。

一位家长感触地说:“……‘幼儿科学教育’这一新课题在家长们疑惑的目光中款款走来,开课伊始就令人惊喜,老师并没有一味地说教,而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观察,老师加以引导,从而揭开自然的奥秘……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对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而且对家长自身的科学素质也是一种提高。”可以看出,家长已从内心接受了幼儿科学教育这一新事物。我们对家长科学教育后期情感测试结果(情感的增长率最高)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给家长提供多样的科学教育形式。在橱窗里我们为家长提示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多种形式,如观察活动、种植与饲养、科学游戏、科学小制作、科学小实验、科学童话与儿歌、书刊介绍等,向家长具体介绍活动的方法步骤,既使家长从中学习了科学知识,提高了教育技能,又开阔了家长视野,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有的家长把每期张贴的信息都抄下来或者用手机照相机摄下来,有的拿去复印,还有的向老师索要参考书,打听书是从哪儿买的。

(5)向家长展示科学教育的成果。为了进一步调动家长和孩子科学教育的积极性,强化家长对开展科学教育的信心,我们定期在橱窗内进行科学教育成果的展示。成果展的内容和形式有:科技制作作品展、童言童趣、心得集、照片集等,既有幼儿的作品,也有教师和家长的作品。童言童趣由教师观察孩子在园表现所写和由家长观察孩子在家表现所写;心得集由部分家长提供,畅谈作为家长在幼儿科学教育方面的经验和体会;照片集展示幼儿在园或在家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精彩镜头。通过成果展示,进一步激发了家长参与科学教育的热情,促进了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幼儿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如在看了我们用废旧饮料瓶制作的陀螺、纸板制作的飞盘后,不少家长感慨地说,饮料瓶这类废品随处可见,可我们就没想到用这些东西和孩子一起搞点制作来提高孩子动手能力。我们在橱窗里开辟了“想想看,饮料瓶还能做什么?”的小栏目,不久就陆续收到以下作品:小哑铃、拉力器、手榴弹、小茶杯、小腰鼓、小喷泉、摇头娃、火箭、蝴蝶飞、花篮、公鸡等有科技含量的玩具,展现出家长和孩子的创造能力和热情。一位家长在心得中这样写到:“我的孩子以前特闹人,我们一烦就骂他、打他,现在我们知道怎样引导孩子了,经常和孩子一起搞些小制作,和孩子一起玩,并有意识地向孩子讲解相关的科学原理知识,以前可没有这样的科学教育意识,孩子非常喜欢,特别投入,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了。一块磁铁孩子这样玩那样玩,孩子从中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有趣现象,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简直就像变了人似的。”另一个家长说“孩子最近对家里的玻璃茶杯着了迷,把杯子里装上水,筷子放在杯子里观察,从杯子口往里看、从杯子侧面、底面反复观察,说发现筷子变粗了,变断了,变细了。孩子比以前会玩了,专注了。”

三、橱窗宣传法的特点

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橱窗宣传法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在提高家长科学教育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方法无法替代的。

(1)教育的内容具有广泛性。通过文字宣传、图片宣传和作品展览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经验、信息等,使家长既提高了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又掌握了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还学习了幼儿科学教育的经验。

(2)教育的方式具有可行性。橱窗设在幼儿活动室门口,位置固定不变,是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必经之地,每一位忙于工作的家长都可以利用接送孩子时逗留的片刻时间受到影响,接受指导,不影响家长正常工作和生活,不加重家长负担。

(3)教育的方法具有开放性。橱窗宣传法的内容不单纯由老师设计和安排,而且还动员家长和幼儿积极提供信息、经验和图片,家长和幼儿既是教育的对象,又充当教育的主体。另外,科学活动的内容由老师在橱窗内公布,但不作统一要求,家长可根据自身条件从中选择活动内容,自主指导孩子开展科学活动。如:有实验条件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实验,有科技童话藏书的可给孩子讲讲童话故事等。更重要的是,使科学教育意识深入我们家长骨髓,把科学教育自然参透在孩子日常的吃喝玩乐生活中,从幼儿开始,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看法篇10

关键词:家庭教育;正面教育;宽严适度;陪伴

一、家庭教育中陪伴最重要

儿童一岁左右的时候,与父母之间就建立起一种依恋的关系。但是,早期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安全型,即以父母为基地;第二,回避型,即有没有父母都无所谓;第三,反抗型,有不安全感,害怕被父母抛弃;第四,缠人型,总是黏着父母。第一种类型的孩子情绪较为稳定踏实,后三种类型的孩子情绪比较不稳定。10岁之前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对于孩子来说,在家庭当中才更能自由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同时,六七岁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父母在饮食方面可以更周到地考虑营养的均衡和搭配,有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对于家长来说,你未必需要去做孩子学习上的家庭教师,也未必要给孩子多少物质上的丰足。你所需要的,就是拿出一点点时间,尽可能给孩子一些陪伴:他学习的时候,你安静地读一些书、写一些文字;他看电视的时候,你和他聊一聊电视里的故事和社会上的新闻;他痛苦的时候,你给他一些安慰和指导;他高兴的时候,你学会分享他的快乐……甚至,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安静地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他,陪着他,聆听他,欣赏他。

二、家庭教育应该坚定不移地进行正面教育

现代家长有这样的观点“我的孩子在学校吃了亏,我也要教给孩子不能白吃亏,要捞回来”“我只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现代社会如此复杂,以后到了社会上如何适应?”孩子与同伴玩耍,发生矛盾甚至彼此厮打,实属家常便饭。遇此情况,家长要正面教育孩子,与同学和朋友和睦相处,避免冲突,学会躲闪,保护自身安全,但不能纵容孩子的暴力报复行为。常言道,吃亏是福。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具有一颗宽容、忍让之心,引导他们与小朋友、与同学和睦相处,不能对同学、对同伴专横跋扈,大打出手,不计后果。如果孩子在外、在校,受了委屈,受了伤害,要通过正常渠道合理解决,不能武力施暴。教育孩子要学法、懂法,不违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培养孩子有宽容豁达的胸怀,得饶人处且饶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他人。有一朋友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女儿成绩很棒,一日在家自学,父母外出,回来后见女儿躺在沙发里看电视,遂教育道,听到爸妈开门,你关上电视,看看书也好。朋友的教育观点我不能苟同。我们这是要将教育领向何处,事情小且轻,却让我感慨颇多。试想,孩子以这种“学习给父母看”的思维方式来对待成长中的人和事,会是一件多么不可取甚至可怕的事情。坚持正面教育,将善良品质注入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样的家庭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能可贵。当今社会,出现了各种价值观并存、激荡的局面,善良与任性的博弈越来越激烈。家长不能放弃对孩子的引导和开导,不能让孩子因为少数人的任性就怀疑自己的善良。要鼓励孩子持守善良本心,理智和客观看待道德任性,要放眼整个社会,不要只盯住某些污浊的小角落。不要因一时的得失就否定整个世界,就否定善良的存在。要让孩子坚信,善良不是用来换取回报的,而是一种人性美的最高追求。善良本身就是一种高贵,一种需要仰视的海拔。唯有心无旁骛来,潜心修炼,方能尽显人生的价值。家庭教育应坚定不移地坚持正面教育,让善良永驻人心。

三、家庭教育应宽严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