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公司企业文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4:49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媒;企业文化;建设

随着全球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对的不仅是资金、技术、设备等有形实力的竞争,更体现在深层次的企业文化的竞争。分析国内外的优秀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具有独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力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它对广播电视传媒企业的发展将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可以说,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企业文化已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构建企业组织的“基因”。对企业文化重视与否,将成为企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试金石。因此,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能使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能够在全球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市场竞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建设上海广播电视传媒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及创新的灵魂所在,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是一个企业屹立市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是一个企业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力的核心凼素。由于国际与国内广播电视传媒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加强市场分析研究,为将来的激烈竞争作好充分准备。企业需要寻找一种文化理念,一种可明确企业定位、代表企业意志、体现企业个性、符合时代潮流、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原动力的文化,从而确保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因此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为确保安全、促进改革、提高效益,就必须在明确企业经营理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提炼自身的企业精神,打造自身的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1.企业文化建设能改变落后的观念,形成崭新的理念,引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走进知识经济的新型社会。科学的人文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要在全球广播电视传媒知识经济社会中获胜,必须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如果缺乏企业文化的熏陶的锻炼,是很难适应信息社会。只有彻底打破旧的传统企业文化的束缚,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解放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从而提升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竞争力。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要想壮大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符合时代特征的企业理念的催化和滋润,使企业形成一种“文化定式”,通过营造各种文化意识和文化氛围引导员工的行为心理,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把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员工的努力方向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员工把实现企业的目标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促进企业朝着选定的目标发展。

2.企业文化建设是建设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的迫切需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帮助和引导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各级领导和干部员工必须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迈出扎扎实实的步伐。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制度、企业风尚、企业道德以及约定俗成的企业精神来规范媒体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影响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来进行自我约束,从而全面提升员工素质,树立企业良好的服务形象。

3.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展示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经营环境。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不断塑造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己成为许多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面临着复杂经营环境,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开拓市场,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的迫切需要。同时,广播电视传媒企业不仅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还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与新形势要求下,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形象意识还有待更好提高,品牌意识进一步深化,形象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需要打造形象品牌,以文明的礼仪、真诚优质的服务、合理的流程、科学的手段,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全方位地塑造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良好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4.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使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获得长远发展的后劲。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任何一个现代企业的维系和发展都需要两个纽带,一个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一个是文化、精神、理念的纽带。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处于时代潮流之中,其核心竞争力同样将由企业文化这股强劲的浪潮所造就,要打造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获得长远发展的后劲,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探索和研究切合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实际的企业文化事关重大。

二、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

1.重视推广企业文化成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把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关系企业的未来的发展模式,决定着企业能够走多远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企业平稳较快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推动。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领导层在企业发展、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论述,并且在企业上下得到广泛认同。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领导在2012年工作会议上就确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助推集团战略发展,把发展企业文化作为贯彻党的十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出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企业精神,增强员工队伍凝聚力,共同为企业发展目标奋斗,要求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开拓创新。

2.构建并落实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统一价值观、强化执行力、加快企业文化的提升,努力推进以“勤俭、创新、双赢、执行”为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公司科学发展。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围绕企业发展和广播媒体建设中心工作,精心构建工作载体,采取灵活多样和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积极实践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内涵上不断丰富、在外延上不断拓展,逐步丰富深化以国家广播媒体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具有上海海派特色的企业文化实践活动,努力使优秀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意志品格、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把国家广播媒体核心价值观自觉落实到企业开拓发展、优质宣传、经营管理、内质外形建设、党的建设等工作中;构建以企业文化宣传、教育、辐射三个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

3.塑造企业精神,使其成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可做如下概括: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忠诚、责任、创造、共赢",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内在动力。立足于发展壮大国家广播媒体事业,奋勇拼搏,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永远朝着更好、更高、更强奋进。其精神实质是,激励并引导广大员工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积极向上;推动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保持不懈奋斗的态势,与时俱进,勇往直前,永续辉煌。

4.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员工队伍凝聚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要增强员工队伍凝聚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以企业精神的人格化推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立企业经营理念开展优质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不断奋进,使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造更加有力的团队精神,并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做出新贡献。

三、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非一时之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和系列的保障措施,确保早已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广播媒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1.思想保障。要教育和引导企业全体员工认清形势,深刻领会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调动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深化创新理念,拓展创新形式,强化创新意泌,确保全体员工思路清晰、步调一致,在整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形成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2.人力资源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应着重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规划、开发、挖掘、培训、利用,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挖掘企业文化的来源和动力。要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同时,鼓励员工多方面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企业今后发展提供充实的人才储备。

3.制度保障。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的激励主要体现在:在观念上承认人的等级差别,能力差异决定收益差异。不同能力、不同分工,收益不同。因此,制度保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人员岗位不同,对不同人力资源的要求也不同,要制定不同的岗位并相应配套不同的责任与权益,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投入保障。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是对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投入,是对企业未来的一种战略性投资。为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要制定发展的整体规划,详细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方案,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并随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逐年增加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使之在总体上与上海广播电视传媒企业的龙头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已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建设上海广播电视传媒企业文化的意义,探讨企业文化如何建设,并提出上海广播电视台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对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仅供广播电视媒体研究者参考。

参考文献:

[1]徐震宇.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贾旭东.现代企业战略管理[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3]潘肖任.企业文化教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4]陈维政,张丽华.转型时期中国企业文化研究[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篇2

传媒业资本运作的方式

目前,我国传媒业资本运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金融资本,即直接获得国内商业银行授信额度的支持;二是通过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三是利用产业投资基金。②

一、利用金融资本方式。金融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级形态,传媒产业要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必须有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具体如改进无形资产评估和抵押办法,促进银行开展文化企业授信工作等。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鼓励银行业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完善授信模式。政策的出台为金融与传媒行业深度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撑,为破除传媒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提供了有效途径。

银行授信是指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证的行为。授信按期限分为短期授信和中长期授信两种。表内授信包括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贴现、透支、保理、拆借和回购等;表外授信包括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如2011年5月,中国银行与深圳华强科技文化集团签约,向华强集团提供综合授信额度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华强集团文化科技等产业的发展;2011年11月的第六届北京文博会上,国开行、北京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与十余家文化创新企业签订了16项总金额为85.07亿元的信贷支持协议。

二、利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传媒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又一种主要方式。利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以下好处:一是促进传媒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与市场接轨;二是强化财务杠杆作用,盘活现有资产;三是推动传媒业创新,促进新媒体业务发展和媒介融合。

目前国内已成立十多个文化产业基金,募集与拟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数额超过300亿。如2011年7月6日成立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为200亿元,基金发起人之一的深圳,管理其中60亿元,并重点在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及其他相关行业领域寻找投资对象;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亦组建了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成为第一个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基金;湖南省联合达晨创投和湖南高新投等机构共同组建省内第一个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③

这种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是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简称深圳文交所)。深圳文交所挂牌于2009年11月,作为部级文化产业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一方面征集文化项目信息,构建文化产业项目库;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产业基金服务中心为企业搭建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将短期文博会与长期产权交易有机结合,建立起文博会的长效机制。截至2011年7月底,深圳文交所实现成交的项目超过300个,交易总额超过130亿元,机构会员超过600家,其中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国际买家超过500家,仅深圳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信给深圳文交所的资金即达500亿元。

三、利用证券市场。上市是传媒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做大做强的首选途径。传媒企业通过上市,能够实现以下好处:一是带来资金;二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提高品牌价值,增加无形资产;四是有利于跨媒体、跨地域发展;五是提高传媒内部管理水平,提高激励机制。

2002年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传播与文化产业”确定为上市公司的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传媒与文化产业主要分为出版、声像、广播电影电视、艺术、信息传播等。目前国内传媒行业上市的渠道包括在国内a股上市(含创业板)以及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等海外上市渠道。在国内a股上市的传媒行业公司详见表1。

以影视动漫类为例,在国内a股上市的共有五家公司,分别是华谊兄弟(300027.sz)、华策影视(300133.sz)、华录百纳(300291.sz)、奥飞动漫(002292.sz)以及光线传媒(300251.sz)。华谊兄弟以电影、电视、音乐、艺人等多业务的协同效应见长;华策影视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包括自制剧和引进剧两种模式;奥飞动漫为少儿提供各种动漫节目,并通过玩具和衍生品实现收益;光线传媒是国内最大的传媒娱乐公司,拥有最大的地面节目播出网络;华录百纳主要从事影视剧的投资、制作、发行及衍生等业务。这几家上市公司基本体现了中国影视动漫类公司的成功模式。

利用证券市场融资的特点

相比其他行业,由于传媒业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以及在文化和信息安全领域具有的战略地位,成为政府规制的重点领域。传媒行业在证券市场的上市融资有如下特点。

首先,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市值较小。近年来只有少数传媒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在资本市场上市,截至2011年12月,国内a股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共计37家(含创业版)。在公司市值方面,目前传媒文化类上市公司市值占中国资本市场的比重较小,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截至2011年底,文化传播类公司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不到1%,这也意味着文化传媒企业上市的空间极大。④

其次,上市公司业务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由于传媒行业“采编经营两分开”的指导思想和政府监管原因,国内的传媒类上市公司都不是整体上市,而且多数也不是核心资产上市,因此上市公司业务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这也导致传媒上市企业价值链的人为割裂,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和可持续发展。以广电行业为例,目前的几家上市公司主要为广告经营业务和有线电视网络业务,而核心的内容生产业务均没有实现上市,如湖南广播电视台的以广告为主业的电广传媒以及深圳广电集团以有线网络为主业的天威视讯等。

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全流通的激励以及兼并重组的逐渐活跃,将主业注入上市公司进而实现整体上市的国内传媒类企业会逐步增加。

第三,公司治理结构普遍单一。由于所有者缺位和单一产权的制度安排,传媒企业普遍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内部监督,内部很难建立起有效的分层治理和分权决策制度。⑤

第四,行业分布不均衡。在国内上市的传媒企业中,以图书出版、报刊广告以及影视制作等企业为主,广播电视类和演艺类上市公司较少。如2009年登陆创业板的华谊兄弟,是仅有的演艺类上市公司。

第五,上市方式大多为借壳上市。“壳”即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重大股权并购收购上市公司,并将非上市公司控制的资产(通常是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将原有的上市公司控制的资产(通常是不良资产)置出上市公司的过程。传媒企业通过借壳上市相比直接上市有两大好处:一是降低上市审批手续,加快上市速度;二是降低门槛,短时间内满足上市条件。如成立时间不满三年或未实现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盈利。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大多为借壳上市。如2006年我国出版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上海新华传媒为借壳华联超市上市;2008年,安徽出版集团借壳科大创新登陆a股,科大创新正式更名为时代出版;2011年,楚天有线借壳武汉塑料上市。除了借壳上市之外,也有其他形式,如粤传媒从三板转中小板,华谊兄弟为整体登陆创业板。

上市融资的趋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一系列旨在支持文化传媒产业的财政、税收、信贷和资本市场层面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为中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扶持性地方政策法规。以广东省为例,2010年7月出台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明确提出“推动各类文化企业股改上市”。深圳在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推出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也将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力促文化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步伐,引导和扶持一批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在上述外部政策驱动下,2012年将迎来文化传媒类公司上市高潮,并购整合和板块扩容将成为传媒行业资本市场的关键词,包括重点新闻网站和国有大型出版集团在内的众多文化传媒类企业将加快进军资本市场。2012年1月,作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首个文化传媒板块上市企业,人民网启动ipo。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涌现出了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网络电视等新的媒体业态。对国内传媒企业来说,通过上市融资,借力资本市场,投入各种新媒体技术研发与内容运营,提升新媒体业务技术服务与市场营销能力,构建新媒体产业链,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将是其完成战略转型的必要路径。新媒体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没有资本运作,是很难与国外和民营新媒体企业竞争。未来一段时间,新媒体企业的密集上市将成为趋势。

2011年12月,经过一年多的重组,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百视通致力于打造集合电视、手机、计算机、移动智能终端等多屏联动的“一云多屏”智能媒体,成为国内新媒体上市第一股。

国务院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两个文件中指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传媒经营部分剥离转制为企业,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社会资本;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的通知则打破了传媒投资只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限制,认同“各类资本”都可以参与传媒经营,拓宽了传媒投融资渠道。目前,在新媒体类传媒公司,已经有了不少民营资本的身影;在国际资本方面,新闻集团、时代华纳、路透社、道琼斯等为代表的传媒巨头都以不同形式介入了我国传媒市场。⑥随着我国传媒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推行以及国家对传媒业投融资政策的调整,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传媒业的资本市场上。

传媒业是具有高回报率的朝阳产业,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推动下,我国传媒业惟有利用好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才能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做大作强,实现跨地域、跨媒体发展,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与国际传媒大鳄的同台竞技。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深圳广电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

注释:

①⑥王妍,莫林虎:《默多克新闻集团资本运营对中国传媒业的启示》,《金融经济》,2010(6)。

②田应坪:《中国传媒业的资本运作》,《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2)。

③解永军,陈庚,吴爽:《文化产业大传媒时代将至》,《投资北京》,2011(5)。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篇3

及至今日,始于成都商报运作的博瑞传播所获得的业绩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其实,成都商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面对被称为中国都市报“黄埔军校”的华西都市报,它模仿到了极致,以至于两份报纸内容难分伯仲。但是,成都商报所获收益能够更多地用来激励员工创新,并实现扩大再生产。而华西都市报所获收益则要被大量地循环到体外,补贴集团的其他报纸,以保证集团内部不至于过度贫富分化,能够被本报支配的收益其实相当有限,保证简单重复再生产还可以,扩大再生产很可能就比较困难了。

这样来看,两份报纸之争其实是两种制度体系之争。孰优孰劣,各有说法,标准不一。不过,若单从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来看,成都商报能够借壳上市,从业务经营完成向资本经营的转变,这在国内还是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而北京青年报2004年年底实现了在香港上市的目标。且不说业绩如何,单是定期公布财务报表这一制度,国内非上市的传媒集团又有几家能够做到?在发行量、广告额缺乏基本的第三方数据的情况下,传媒产业化水准之低,已经到了无规可循的地步了。很显然,“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在释放完积极的能量之后,已经成为中国传媒业进步的羁绊,转企改制,肃清混合体制在传媒运作复杂化后带来的混乱与低效率,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2009年传媒业的亮点在于,中国传媒产业格局终于大范围地出现转企改制的新动向。如果说,之前中国传媒业30多年的探索更多体现出个体化的实验探索性质,2009年则是体制系统从上而下将之前成功经验大幅度扩散的一年。在转企改制的背景下,尤其值得关注的经验有三点。

转企改制全面推行

之前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出版社的分类管理,属于产业领域改造对象的出版社基本完成转企改制的规划,其重要标志是对书号的管理不再是计划式的供给,而是全面放开。对于我国传媒业来说,伴随产业化进程而出现的新型晚报、都市报、时尚消费类周报等其实老早就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一管理模式在区域或行业垄断,或者有限竞争环境下,还是非常有效的,但如果面临更为深入、全面的竞争,则会束缚传媒的竞争优势发挥。

那么,在最近十年的时间内,中国传媒业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呢?大概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了。新媒体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有传媒旗下的新媒体业务单元,一类是民营资本背景的新媒体公司。哪一类会成为新媒体经济的产业效率榜样呢?这个很容易判断,看看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新媒体榜单就很清楚了,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营资本支持下的新媒体公司,而难见国有媒体背景的新媒体公司踪影。

我们以前常常将传播技术作为导致传统媒体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但当国有的传媒集团引入了新传播技术,却依然没有能够带动其快速发展。除了手机报这类典型的区域寡头合谋业务为传媒业带来实惠外,其他新媒体业务值得圈点的甚少。

传播技术崇拜有些类似当年的。洋务运动,其后果十分明显:大量的欧美发达国家不敢率先尝试的技术被推销到了中国市场,中国传媒集团充当了新技术试验场的角色,而且乐此不疲。而新传播技术的中国式扩散则显示出这样的结论:在传播技术同质化的情况下,国有新媒体业务和民营新媒体竞争对手间依然存在巨大的效率差距。

看起来,传播技术层面的分析仅仅是表面的比较,更多的制度层面的差异才带来效率的差异。民营资本的新媒体公司普遍采用企业化治理结构,并且能够接受纳斯达克股市的国际化改造。更具进步意义的是,新媒体往往表现出“富媒体”的特征,跨行业、跨地域的发展模式,模糊了原有中国传媒业的传播形态、行业边界与区域边界,正逐步消解原有传媒集团赖以生存的垄断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转企改制是唯一的出路,也是通往产业繁荣的唯一康庄大道。

2009年我国传媒业转企改制中具有标杆意义的是中国文化报的改造。隶属于文化部的中国文化报社在2009年改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公司。作为全国第一家整体转企改制的中央部委主管报社,自1985年创建之日起,中国文化报社就被划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这次转企改制,其实也是对其企业性质的最终认定,而这一认定却花费了近25年的时间。

其实。早在1999年9月,哈尔滨日报就率先注册为企业法人,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这一做法并没有得到管理层的支持和鼓励,原本准备跟进的一些媒体纷纷打了退堂鼓。①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明确提出了报刊与原主管部门实行管办分离、以独立主体资格进入市场竞争的原则,为传媒业整体转企改制制定了路线图与时间表。2009年12月28日,烟台日报社以所持的部分股权出资、烟台蓝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现金出资成立的华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揭牌。华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由烟台日报社与蓝天控股合资成立,烟台日报社以所持的部分股权出资,蓝天控股现金出资,双方的股权比例为51:49,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5400万元。

华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剥离改企,股权出资。报社将原事业体制内的资产剥离改企,并在全国传媒业内首次按照股权溢价出资;二是集团架构,产业多元。公司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纯粹的企业集团,具有完备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国家字号,跨地发展。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名称前不需冠以山东、烟台等行政区划字样,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便于跨地域发展、国内外布局。②这一新型体制为原有传媒业务的扩张提供了一个“通天塔”,借助这一平台,传媒的产业属性能量将有机会获得释放,而不必担心事业管理带来的窘境。

报业退出机制逐步落实

作为企业化的市场竞争主体,有生有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作为传媒转企改制的基础配套措施,关于退出机制的尝试始于1999年的惠州晚报。因严重亏损和管理混乱,2000年9月,新闻出版署发文撤销广东省惠州晚报刊号。惠州晚报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宣告

破产的报社。但这一模式并没有被应用到其他报刊。

直到2005年12月1日,《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了报刊将会因为经济破产等原因而被清除出市场。这表明,经济因素对报刊的影响正在加强,之前仅仅因为政治因素才关门的报社很可能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

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在试点省市推行报刊退出机制。截至11月,全国已有188种报刊以兼并、重组、停办等方式退出。其中,辽宁已出台《关于报刊退出机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一批退出停办了12种报刊;河北制定了分类指导的评估体系和评估办法,对3种报刊予以退出停办,江西、福建、广西、内蒙古等地也结合当地报刊实际,开展了报刊退出的相关工作。

当然,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中华新闻报的倒闭。2009年9月,中华新闻报因多次试图引进战略资本无效,宣布停刊清算。这是倒闭的第一家中央级报纸。其实,据笔者了解,中华新闻报的“市场化”程度不可谓不高,多个部门直接承包给一些公司,报社坐享“收租”之乐。这是报社“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带来的毒瘤,清除这类变异的市场化,才更有利于我们看清市场化带来的好处。

跨地域整合渐成风气

如果说退出机制是对效率不高的传媒企业的惩戒,那么,允许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的整合,则是对具有效率优势的传媒企业的鼓励。所谓创新,其本质就是保证资源从效率低的平台流向效率高的平台。如果传媒企业资产没有增值空间,传媒创新经验无法得到更大范围内的扩散,传媒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北青传媒和博瑞传播的整合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06年2月,北青传媒与河北青年报社成立合资企业河青传媒。同时,河青传媒与河北青年报社订立协议,以2000万元的代价获得河北青年报印刷、发行、刊载广告的独家权利以及由其产生的收入。据北青传媒提供的资料,北青传媒拥有河青传媒60%的股份,初步投资1800万元,并将在需要时进一步提供3200万元。河北青年报社拥有其余40%的股份。在河青传媒董事会中,北青传媒和河北青年报分别占有3席和2席。

对于成都商报控股的博瑞传播,无论是跨媒体、还是跨行业,都有所斩获。据博瑞传播信息显示,截至2009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18.63亿元、净资产11.50亿元,在上市公司“文化传播行业”中以其综合效益指标排名第一。目前,公司下辖17家子(分)公司、4家参股公司,拥有都市日报、财经日报、汽车杂志、城市电视台、户外广告、互联网等主流媒体,广泛采用媒介、数据库营销、市场研究、公关活动、创意策划等多种媒体经营形式,并着手打造网络游戏、娱乐传媒、文化创意、教育、餐饮等延伸产业经营链。

2009年,传媒业跨地域整合表现出更为大胆的尝试。2009年9月,半岛传媒与潍坊报业集团签约,由半岛传媒出资3000万元,购买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49%的股份。2009年12月17日,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生活报分别与多家地市报合作,据了解,其合作将实施“四步走”战略,即内容合作、经营合作、组建股份制公司、最终实现上市融资。目前,合作第一步已经启动。

当然,我们也不能太过乐观,转企改制只是中国传媒30多年产业化进程中的一块里程碑而已,还有更多更远的路要走。充其量,经过改造的传媒业,也只是国有企业。以前国有企业遇到的诸多问题也将会困扰传媒企业,尤其是传媒企业领导人的选择问题。

如果继续沿着原有由宣传主管部门任命的方式,将对传媒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尤其是以前惯常使用的同一市场各个报社领导人互换位置的方式,更是不可。企业竞争,各家都有自己的商业机密。领导人轮流坐庄,违背了基本的商业竞争原则,最终破坏的是整个传媒市场的成长性。

理想的领导人选拔机制是建立在完善的外部传媒经理人市场的自我调节的基础上,而这一机制已经在新媒体产业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同时,也吸引了一批传统媒体的管理高层的加盟。例如,原东方卫视总裁蒋为民在2009年已进入土豆网任内容总监。

如果说还有需要提醒的,那就是转企改制的传媒企业要虚心向新媒体公司,尤其是向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香港股市上市的新媒体公司学习。在企业化的道路上,这些新媒体公司才是先行者,它们的经验和教训需要认真研究,为传媒企业设定自身战略寻找一个现实的创新榜样和竞争能力培养的参照系。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篇4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了新的亮点:媒体开始与证券市场结合筹资融资,吸纳社会资金为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服务。当时新闻媒体与证券市场的互动有几种方式:一些媒体将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进行整合,成立隶属于新闻媒体并由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制子公司,然后申请直接上市,如东方明珠、电广传媒、歌华有线;还有一些媒体采取借壳上市的方法,子公司通过股权收购等方式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间接进入证券市场达到融资目的,以绕开子公司直接上市的多方障碍,如博瑞传播,赛迪传媒;同时,由于媒体行业整体的预期收益比较看好,一些上市公司也纷纷投资入股媒体领域,利用现有资源与媒体产业整合,达到多元化经营和优化投资结构的目的,如上海强生、巴士股份和厦门信达。一时间,传媒业的资本运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已成为国内资本投向媒体业的主力军。

2我国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必然性

2.1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资本运作与资金利用能力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加快资本运作的步伐已是深化新闻业的改革和中国传媒业自身发展的必然。传媒业的资本运作不仅是指如何利用传媒企业自有资金以外的资金以实现更快发展,而且是指能从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与传媒运作规律角度出发,利用银行或国企的资金做强传媒、改善经营能力与状况,甚至能够资本化运用自有资金,寻找风险较低或风险可控、回报稳定或高于银行利率水平的项目投资。

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说,目前缺的不是钱而是机制;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缺的也不是钱而是项目和机会。因此,资金利用能力在传媒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中的重要性将大大上升。传媒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是资金利用能力。

2.2发展新闻事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尽管传媒业被称为经济效益显著的“朝阳行业”,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新闻媒体不得不扩张规模,更新设备,引进人才,进入新的资金投入期。(2)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大多已停止财政拨款,实行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媒体经营收入的75%~95%来源于广告经营收入,又受制于经济环境而显得脆弱。(3)作为特殊产业的新闻媒体,不但要像其他企业那样缴纳各种税收,甚至还要承担当地党政部门的一些硬性摊派,如赞助文艺团体,购买体育场看台包厢,参建文化发展基金等。(4)从2001年起,新闻媒体实行税收的先征后退政策,使传媒产业的资金压力加大。这些情况使得新闻媒体普遍面临着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对新的资金的需求强烈。

2.3中国入世媒体面对世界传媒业竞争急需资金壮大实力

原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认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的《基本电信协议》开放国内电信(广义)市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渗透侵蚀就会堂而皇之地进行。但从我国广播电视业现状看,一旦境外电子媒体大规模进入,不仅缺乏抵御渗透能力,一些小的广播电视台甚至难以生存,中国广播电视在21世纪将面临它诞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我国的传媒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事业单位为国家服务,没有机会来扩大自己的规模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导致其规模小、经营效率低下,面对国外规模大且资金实力雄厚的传媒企业的竞争,我国的传媒业迫切需要注入资金来与之抗衡。

2.4内外资本高度关注我国传媒市场

无论中外,投资媒介产业的高回报率是人所共知的一个事实。著名的摩根斯坦利全球投资报告(1998年)经过对11种产业建立有世界级竞争能力的大企业所需年限的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说,大众传媒业所需年限仅为8年,其收益远远快于医药、银行、电力、能源等其他产业。我国传媒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告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并且仍有巨大发展空间。面对中国传媒产业这一资本未曾开垦的“处女地”,国外传媒资本自然不甘寂寞,如国际数据公司iDG同中国有关方面合作先后出版了《计算机世界报》等12种刊物。iDG公司董事长麦戈文表示,到2007年该公司将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

3加强传媒业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建议

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必须充分考虑媒介产业所特有的属性:既要服从媒介作为“公共事业”、“社会公器”的社会规定性,在产业化运作中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忘记媒介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又要服从传媒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和利益组织的产业规定性,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力追求资本利润的扩张,不断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以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传媒竞争。3.1传媒企业重组上市发行股票融资

中国传媒企业进入融资市场的方式基本有两种:部分上市和借壳上市。所谓“部分上市”就是指媒介把自己拥有的不涉及意识形态的可经营性资产:广告、发行、印刷、信息、节目传输及其网络增值服务、出版等产业,娱乐时尚、体育等不涉及意识形态的节目制作等,从母体中剥离出来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新公司,再通过包装改造使其符合上市公司的条件,在适当时机挂牌交易上市,作为母公司的媒介,再以一家公司作为其进行媒介产业化与资本运营的桥头堡,依托股票市场巨大资金的支持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他们所预期的较高的收益,以防资本市场移情别恋。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歌华有线(600037)就是将北京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的网络部分、播出部分、网络广告制作经营部分的资产分离而组建的。所谓借壳上市就是媒体通过其下属子公司股权转让的方式,控股上市公司,然后将媒体可经营的那部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达到涉足资本市场的目的。《成都商报》创办的成都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600880)通过控股上市的四川电器而实现借壳上市成功给人以启迪。3.2传媒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企业债券又叫公司债券,是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长期债务性证券。在发达资本市场企业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国,尽管人们对股票市场的了解胜过于其他任何资本市场,然而债务市场的规模还是大大超过股权市场。在我国,由于政策体制及思维观念等种种原因,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迟迟未得到有效的发展,与股票市场相比,目前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发行企业债券有很多好处,如:对融资者来说发行债权比发行股票的综合成本更低,同时债券融资公司原有的管理结构(公司原有的性质)基本不受影响;从发行者的角度来看,企业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媒介产业发行企业债券可以筹集到产业化进程中所需的巨额资金,且不会使媒介的国有性质发生改变,因而政策性风险非常小。

因此,我们的媒介产业完全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形式涉足资本市场,筹措资金来发展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因此媒介产业的财务主管们可以借鉴国外大型传媒集团的成功经验,确定合理的股票与债券的发行比例,以使企业资本的结构最优、最合理。因此可以说媒介产业与债券市场的融合,将会是资本市场与媒介产业融合的又一重要发展趋势。

3.3传媒企业与业外企业合作引入资金

在国外,行业外企业介入媒介产业运营是非常普遍的事。媒体与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联姻”,能够最有效地利用双方的优势,达到“双赢”的目的。一方面,媒体可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进行资本运作,迅速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在资本的层面与对手展开竞争借以提升行业门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快速成长起来的媒体,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中办发2001[17]号文件明确提出:媒体的经营部门经批准可以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由集团控股吸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但在国内由于政策上的限制,因而企业介入媒介运营目前还处于比较低层次的阶段。在进行产业化运营较早的报纸和杂志媒介方面,企业介入媒介运营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北大青鸟斥巨资5000万元参股《京华时报》。随着众多行业微利时代的到来,传媒产业的暴利必然会吸引众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眼光。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媒企联姻将会作为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相融合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得以存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管理有力的电信部门,我国的媒介产业尤其是电广产业只是一个带许多产业特征的事业单位,连国企都算不上。因此在资本市场与媒介产业化融合的进程中,为了更易为投资者所认可,媒介单位还需要努力塑造新的形象。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大型企业,如中国联通,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的整体形象上都是国际化的。相比起来,我们的媒介产业的经营团体的特征并不突出。

3.4传媒企业应积极引入国外资本

国外传媒和海外资本进入国内传媒市场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其中最直接的是将国际性信息内容在中国落地,如新闻集团的业务在珠江三角地区的落地。全球最大的媒体巨头aoL-时代华纳斥资1亿美元入主香港华娱卫视,将卫视节目进入广东省的有线电视网。全球第二大传媒娱乐集团ViaCom在我国推广mtV。作为凤凰卫视中文台主要股东的StaR进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线网络。

在专业媒体方面,全球著名体育节目传播网eSpn与我国33个地方有线电视台签订协议,转播中国足球甲a联赛。美国传媒巨头维亚康姆公司与国内机构合作推出的音乐电视节目,已经进入中国家庭。国际传媒资本的另一个触角,就是参与信息通道的建设,如有线电视网、宽带网络以及报刊发行渠道的建设。集团在网络媒体方面,收购了内地网站鲨威体坛100%的股权;在报业方面,用资产换羊城报业广告有限公司和广东羊城报业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的70%的股权,收购内地最大户外广告媒体公司之一的昆明风驰明星公司49%的股权。香港友利控股公司也于2005年2月3日宣布:斥资5.5亿元收购北京保利华亿传媒50%的股权,已涉足内地影视制作和卫星频道业务。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篇5

讲究长期投资的人都喜欢找“富矿”,因为“富矿”能经得住长时间的开采,仍然保持较高的回报率。在投资方面类比,有富矿特质的投资品种,具有增长空间大、增速持久、行业发展健康的特点。

哪些产业可以称得上“富矿”?文化传媒产业就是其中一个。业界有个形象的比喻,称文化传媒产业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后一个富矿”,是“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之所以称其“最后”,是因为在经历了改制、转企之后,文化传媒产业几乎是最后一个面向资本市场开放的国家垄断行业;之所以称其“富”,是因为你无法想象文化传媒业这座矿里能够蕴含多大的能量。传媒业的利润有多大?200%?300%?还是400%?甚至更多?没有人能说得清。在2002年国内某家著名财经媒体评选的10大暴利行业里,传媒业排名第三。在世界经济500强中,常年都有20家左右的媒体公司名列其中。传媒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如美国传媒业在GDp中的排位已稳居前列。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在实体经济萎靡的时候呈现出逆势上扬的态势,平均增幅高达17%,高于GDp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也是全年经济“保八”顺利实现的重要力量。

社会发展规律证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居民的文化支出总量将呈现爆发性增长。2009年教育消费、新媒体消费、旅游消费、演出市场和电影市场消费成为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四大热点。

可以预见,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古老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突破了政策性束缚之后,文化生产的潜力将再次爆发。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中国以13亿人口为文化产业打造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一点足以让美国、日本等文化出口大国艳羡;此外,中国年轻人运用新技术、新创意、新模式,改造古老的中国文化,在传承中有所突破,必将释放出更大的文化产能。

这种传承的文化生命力就是文化产业值得投资的“富矿”。远到巴菲特的《华盛顿邮报》,近到创业板的华谊兄弟,这些都是文化产业带给投资者的财富传奇。

投资文化传媒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文化传媒产业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十七大重点扶植的产业。2009年7月,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大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提出了对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吸收社会资本以及外资、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随后,9月份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细则》明确提出要打开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融资渠道,培育大型传媒集团,落实财税和金融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打开。

进入2010年,中央提出了新闻出版改革要实现“做强做大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和“停办退出一批”三个一批的改革目标。而《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相继出台,使新闻出版和电影产业更是迎来政策利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两个规定》,规定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以后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免税政策,这是对文化企业的最直接支持手段。今年4月份,会同央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下发了我国第一个金融全面支持文化产业的文件――《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培育保险市场、实施文化产权评估交易等具体举措,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是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配套文件。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金融全面支持文化产业的指导性文件,既涵盖了财政部与一行三会,也涵盖了文化部、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可以说是大金融与大文化相辅相成,结合最为紧密的政策。

7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0年6月22日,国内第一个专注文化与传媒行业投融资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宣布完成首期20亿元人民币资金募集,并正式投入运营。私募基金纷纷看好文化潜力股,开始大规模向文化传媒业转移,文化企业大规模上市的序幕正慢慢地被揭开,文化传媒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的机遇期已经来临。

在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国家赋予文化产业的最高地位,意味着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也为文化产业未来5到10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宏观政策背景。

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形态已经成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指出,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是二十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造之一。近年来新媒体不仅极大丰富了传媒形态,改变了传媒格局,还对全球尤其是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革命性的深刻影响。当前无处不在、火热的新媒体已经深深根植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成为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浪潮中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命门”。谁掌握新媒体,谁就将掌控世界,新媒体的发展可谓主宰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未来三到五年内,新媒体将以平均每年10%-15%的用户增长率、20%-30%的应用增长率、30%以上的收益增长率发展。

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全媒体”一词应运而生,成为继新媒体之后又一耳熟能详的媒介新事物。

“全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大而全的媒体,它不指代任何具体的媒体,而是全部媒体的总称。全媒体给受众带来的最大变革就是信息获取的立体化和全过程化。从传播载体看,全媒体涵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网络等等;从传播内容形式看,它满足视、听、触觉等人们接受信息的多种感官需求;从所倚重的技术支持平台看,基于互联网络和电讯的3G、4G及流媒体技术等也都为全媒体提供了技术支持。

近年来,内蒙古日报社实施“三服务、两分开、一挺进”的战略,提出了“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为各级地方的发展服务,为广大群众的需求服务”的办报理念,坚持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坚持蒙汉文报、党报和系列报分开发展,采编和经营分开管理,公益性事业和非公益性事业分离。抢抓机遇,向新媒体挺进。集团内部诞生了《北方新报》、内蒙古新闻网、北方新闻网、手机报、多媒体阅报栏、蒙古语新闻网等强势媒体和新型媒体,酒店业、地产业蓬勃发展,经营业绩年均增长30%,全社总收入2010年有望突破5亿元。2009年12月,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挂牌。2010年7月,内蒙古日报社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得到自治区批准,非公益性的报刊、新媒体和所有经营单位转制为企业。

随着内蒙古日报社改革的推进,整合资源,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以民族地区的地域优势,全媒体的形态,在创业板上市,打造内蒙古文化传媒企业上市第一股的条件已经成熟。

创业板上市需要具备的条件

创业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是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及支持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的重要平台。具体讲,创业板公司应是具备一定的盈利基础,拥有一定的资产规模,且需存续一定期限,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主要应符合如下条件。

1.发行人应当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为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要,创业板对发行人设置了两项定量业绩指标,以便发行申请人选择:第一项指标要求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第二项指标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2.发行人应当具有一定规模和存续时间。根据《证券法》第50条关于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股本总额应不少于3000万元的规定,《管理办法》要求发行人具备一定的资产规模,具体规定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发行后股本不少于3000万元。《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应具有一定的持续经营记录,具体要求发行人应当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3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3.发行人应当主营业务突出。创业企业规模小,且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如果业务范围分散,缺乏核心业务,既不利于有效控制风险,也不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管理办法》要求发行人集中有限的资源主要经营一种业务,并强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同时,要求募集资金只能用于发展主营业务。

4.对发行人公司治理提出从严要求。根据创业板公司特点,在公司治理方面参照主板上市公司从严要求,要求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强化独立董事职责,并明确控股股东责任。

上市的好处

1.筹集到股本资金。公司首次发行上市可以筹集到大量的资金,上市后也有再融资的机会,从而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来源。

2.所筹集的资金无固定利息支出,具体分红派息方案视企业经营情况及资金是否充裕而定。

3.企业取得上市地位,将提高自身信用状况,有利于今后再融资,且银行业务方面亦将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便利。

4.可以推动企业建立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高运行质量。同时,它有利于企业培养走向多元化国际市场的专业管理人才。

5.企业通过上市,可提高知名度,有利于企业产品推销及获取更廉价的原材料,有助于公司树立产品品牌形象,扩大市场销售量。

6.可以利用股票期权等方式实现对员工和管理层的有效激励,有助于公司吸引优秀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增强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7.股票的上市流通扩大了股东基础,使股票有较高的买卖流通量,股票的自由买卖也可使股东在一定条件下较为便利地兑现投资资本。

8.企业发行上市,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当然,企业上市,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须向有关中介公司及审计事务所支付一笔费用;企业利益也随之分配了一部分出去。

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的上市路径

据统计,目前文化产业全行业的上市企业共51家,其中a股市场19家(创业板2家),香港市场14家,美国市场15家,日本市场2家,新加坡市场1家,相当比例的企业是2007年以后上市的。而在上市的文化企业中,又以图书出版、报刊广告以及影视制作等企业为主。目前已上市的文化传播类公司大多为借壳上市。2006年10月,上海新华传媒一举借壳上市,成为我国出版发行企业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随后几年,辽宁出版传媒、安徽出版集团等新闻出版集团先后上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江西新华发行集团等诸多新闻出版集团都启动了上市步伐。2008年,科大创新正式更名为时代出版,表明安徽出版集团借壳科大创新成功登陆a股。有消息称,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10家新闻网站在未来几年内可能陆续登陆a股市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文化传媒企业直接上市。

根据前述创业板企业的上市条件,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拿出部分核心业务和优质资产,如,《北方新报》、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手机报、多媒体阅报栏等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全媒体运作,就已经全面达到上市要求。如果从2010年开始启动改制上市程序,加上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特性,一定会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三年内实现上市。

企业上市程序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颁布的规章、规则等有关规定,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遵循以下程序:

1.改制设立。拟定改制重组方案、聘请保荐机构(证券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改制重组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拟改制的资产进行审计、评估、签署发起人协议和起草公司章程等文件,设置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2.尽职调查与辅导。保荐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问题诊断、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学习上市公司必备知识,完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明确业务发展目标和募集资金投向,对照发行上市条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准备首次公开发行申请文件。

3.申请文件申报。企业和所聘请的中介机构,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制作申请文件,保荐机构进行内核并负责向证监会尽职推荐,符合申报条件的,证监会在5个工作日内受理申请文件。

4.申请文件审核。证监会正式受理文件后,对申请文件进行初审,同时征求发行人所在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发改委意见,并向保荐机构反馈审核意见,保荐机构组织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反馈的审核意见进行回复或整改,初审结束后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前,进行申请文件预披露,最后提交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5.证监会核准。发行申请经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证监会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篇6

一、横向并购:组建大型营销传播集团

横向并购是指某广告公司通过并购国内优秀的广告公司或营销传播公司,以组建综合型广告集团或整合营销传播集团,提高对广告市场的控制权。在广告产业内,横向并购是经常采用的战略。

广告公司实行横向并购的主要目的是:(1)赢得新的客户。大型跨国广告公司之间的并购时有发生,这种大规模的公司并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赢得更多客户,并将自己的经营模式和品牌工具复制,而产生更大经济利益;(2)进入新的市场。如广告公司和营销传播公司在新市场建立与母公司服务类型一致的子公司,或并购当地优秀的广告公司和营销传播公司,以达到迅速进入该市场的目的;(3)提高市场势力。通过并购广告公司和营销传播公司,大大减少市场竞争者数量,形成少数大型广告公司和营销传播公司控制该领域市场的局面,从而提高市场势力和形成对该领域市场的垄断,保证获取稳定的高额利润。

广告公司成长途径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无非有两种:其一是内部成长,即广告公司主要利用内部资源,靠自身积累的资源和筹集的资金,在公司内部增设相关服务部门,或成立新公司获得发展;其二是外部成长,即广告公司主要通过兼并、收购其他广告公司或营销传播公司而获得成长。相比较而言,外部成长通过并购实行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可以迅速壮大广告公司实力,扩大公司规模。与新设广告公司或营销传播公司、走内部成长的传统途径相比,并购能够促进资本集中,节省培养人才、开拓市场、开发技术等所需要的时间,实现规模经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G.J.斯蒂格勒曾说过:“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发展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广告公司和营销传播公司的并购能够产生经营协同效应,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能够有效降低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壁垒,大幅度降低广告公司发展的风险和成本,取得经验曲线效应;能够扩大广告公司市场份额,增强广告公司对市场控制的能力,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从而给广告公司带来垄断利润和竞争优势。从欧美跨国广告集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并购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全球广告公司的并购浪潮大致经历以下阶段,即经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相关性混合并购——强强相关并购”的过程,目前正处在相关性混合并购和强强相关并购阶段。比如,框架媒介占据着全国电梯平面媒体市场90%份额,聚众传媒为中国楼宇视频媒体第二大运营商,分众传媒就曾以3960万美元收购框架媒介,以向聚众传媒支付9400万美元的现金以及价值2.31亿美元的新发行股票收购聚众传媒,收购框架媒介和聚众传媒使分众传媒在原有网络基础上再新增高档公寓媒体广告资源,商业楼宇联播网覆盖近75个城市、3万多栋楼宇和6万个显示屏。通过横向并购框架媒体和聚众传媒,分众传媒确立在该市场的垄断地位。

二、纵向并购:整合客户资源和媒体资源

纵向并购是指广告公司通过整合客户资源和媒体资源,在广告行业价值链中参与许多不同层次活动。广告公司通过纵向并购,在内部把不同供应、生产、销售或其他经济过程结合起来,其实质是将外在价值链内部化,即将前后相关产业或经济过程由市场契约关系转变为内部关系。纵向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消除市场外部化风险。

这种纵向并购有两种路径:一是广告公司收购企业或媒体股份,与企业和媒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大型企业集团或媒体集团收购广告公司股份,或独立组建企业广告公司、媒介广告公司,将广告内部化。日本和韩国广告业的成功经验证明,通过纵向并购可以整合客户资源和媒体资源,迅速提升广告公司的规模实力。

企业、媒介与广告公司之间实行纵向并购战略的主要目的是:(1)满足广告主、媒体日益增加的全面需求。这里的全面包括全面广告需求,要求广告公司在广告运作的每个环节都尽可能做到专业;也包括整合营销传播需求,则要求广告公司或营销传播公司能够提供整合营销传播;(2)降低交易的成本和与广告公司之间合作的不确定性。全面广告和整合营销传播可以在一个公司内部完成,降低了企业、媒体与广告公司的交易成本,而且由于外在价值链的内部化,也消除了合作的不确定性。比如,苹果公司收购手机广告公司Quattro。Quattro公司业务主要涉足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手机移动广告市场,它主要将广告传播给苹果手机iphone、装配android操作程序的手机和其他智能手机。其客户包括福特汽车、宝洁和Visa信用卡等。收购Quattro,有助于苹果借助iphone应用的日渐流行,来主导手机广告市场。

三、混合并购:开展多元化的产业经营

混合并购也即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混合并购可概括为两种基本形式:有关联和无关联的混合并购。有关联的混合并购是指企业新发展的业务与原有的业务具有战略上的关联性和适应性,即企业利用核心竞争力纵向或横向拓展自己的经营领域。无关联的混合并购则是企业新发展的业务与原有业务之间没有战略上的关联性和适应性。对于广告产业而言,有关联的混合并购成为广告公司和营销传播公司发展为广告集团和营销传播集团采用的重要方式。对于广告公司而言,将自己经营运作的业务进行纵向拓展实现全面广告,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环境和传播环境的改变以及企业对广告公司新的要求,并购和联合有实力的专门化的营销传播公司,向相关产业领域拓展实现整合营销传播。

广告公司实行混合并购战略的主要目的是:(1)获得范围经济效益。广告公司和营销传播公司在广告运作的某环节、某行业领域或营销传播的某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相关行业市场的数据,通过混合一体化战略,广告公司和营销传播公司能够进入广告运作的新环节、新行业或新的营销传播领域,这些行业经验和数据由于新领域的相关性能够自然延展,实现范围经济效应;(2)开拓新的成长机会。传统广告的作用正日益下降,集中于广告的广告公司利润空间的萎缩也在情理之中,广告公司将自己的业务范围拓展到企业急切需要的其他营销传播领域,自然为广告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比如,分众传媒曾以1500万美元现金及价值1500万美元股票全资收购北京凯威点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分众传媒收购影院广告公司aCL;分众传媒以7000万美元现金和1.55亿美元分众传媒普通股(每股美国存股凭证折合10股普通股)收购国内最大网络广告服务商好耶……通过一系列混合并购,分众传媒将自己的经营领域从商业楼宇视频媒体、卖场终端视频媒体、公寓电梯媒体(框架媒介)、户外大型LeD彩屏媒体拓展到电影院线广告媒体、手机广告媒体、网络广告媒体等诸多领域。

四、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如果说上述三种并购战略属于广告公司将外在价值链内部化,那么战略联盟则是将广告公司内部活动外部化。

1.广告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

广告公司或是缺乏全面能力,或是缺乏某方面的专业能力,选择与其他广告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可以提升公司的整合营销传播能力,更好地为广告主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增强广告公司对广告主的影响力。

比如,全球著名媒介购买公司传立媒体与浙江思美广告结成战略联盟,正如群邑中国Ceo李倩玲所说,“拥有全球网络和先进技术的传立媒体进入浙江市场,特别需要一个对当地十分了解,能够深深扎根的本地企业。我们特别看重思美对客户需求的了解以及贴身服务,我们的合作是互补的。而杭州的广告业也让我们惊讶,很多具有实力的企业聚集于此,我们选择这个伙伴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此外,传立媒体还与南京银都广告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双方采取共同服务客户的方法,开展实质性的合作。

2.广告公司与强势媒体的战略联盟

强势媒体广告资源的争夺当前尤为激烈,谁掌握了强势媒体的权,谁就拥有广告市场主导权。“广告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增强,强强联合与资本统合成为方向”。广告公司与强势媒体结成战略联盟,一方面可以为广告主提供优势媒体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媒体经营成本,保证媒体稳定的利润来源,这也是媒介购买公司近年来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

昌荣传播通过同中央电视台及省级卫视等强势媒体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快速发展。昌荣传播是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广告合作伙伴,并独家东方卫视、天津卫视,及优势湖北卫视、辽宁卫视、山西卫视、深圳卫视。昌荣传播立足中央媒体,买断省级卫视和省级台电视广告经营,为客户搭建更全面的传播平台。昌荣传播董事长兼Ceo党郃指出,未来公司在稳固来自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业务外,公司还将拓展省级电视台广告业务及互联网广告业务,实现公司业务多元化,借此提高公司盈利。“未来3-5年的时间,消费者的媒介接触习惯将出现革命性变化,‘碎片化’接触必成趋势。单一媒体通路对于广告主而言已经无法满足营销需求,广告主需要将品牌信息多渠道、立体化地触达受众,才能有效进行覆盖和传播。”为此,航美传媒、华视传媒与央视展开战略合作。协议规定凡是购买央视招标栏目中的中标企业,可以按优惠价格购买航美传媒、华视传媒的广告资源。央视广告资源与航美机场媒体资源、华视户外移动电视媒体资源,在覆盖区域、覆盖人群、收视时间上形成互补,进一步强化传播效果。

3.广告公司与营销传播公司的战略联盟

广告公司与营销传播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的主要目的是:(1)优势互补,利益均沾,并追求规模经济。广告公司和营销传播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发挥各自在专业领域的优势,提升其整合营销传播执行力,从而实现双赢;(2)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进入新的市场。广告公司和营销传播公司在进入自己不熟悉的区域市场或行业领域时,如果选择自我发展的方式必然增加经营的风险和成本,而建立战略联盟能够规避这两点;(3)有利于开展更高层次的竞争。传统的广告公司竞争领域主要集中在广告上,而战略联盟的好处在于可以在更高的全面广告和整合营销传播领域展开更高起点、更高层次的竞争。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篇7

关键词:影视公司并购重组上市公司资本运营

近年来,我国影视市场竞争激烈,各类资本通过各种渠道纷纷角逐电影、电视剧、网络视频以及游戏等市场。但是影视市场风险依然较大,主要是影视企业是轻资产公司,电视剧与电影市场存在生产过剩现象,也存在价值高估、盈利能力不稳定以及财务风险等潜在问题。

影视公司并购重组的类型

近年来,影视类公司成为并购重组的对象,影视板块在资本市场掀起并购重组的热潮,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以及其他行业的资本都把目标投向影视类公司,试图在电影、电视剧制作行业分“一杯羹”。同时影视公司自身也在加强资本运作,通过ipo(首次公开募股)或者借壳上市,解决融资问题,通过并购重组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规模、完善产业链。

一、我国影视类上市公司的主营收入与利润。我国传媒类上市公司共50多家,包括影视类、出版类、报刊类、网络类以及有线电视类上市公司,其中影视类上市公司10余家。除了中视传媒、百视通等国营企业以外,大部分是民营影视类上市公司,是企业并购重组的热点板块,主营收入与利润增长都较快,是投资热点。

如上表所示,我国影视类上市公司10家,另有在境外上市的影视公司,例如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博纳影业,2014年主营收入2.54亿美元,税后利润584万美元。保利文化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2014年主营收入22.4亿元,净利润413万元。我国的影视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强,好于新闻出版类上市公司,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也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对象。2015年唐德影视通过ipo成功上市,此公司因出品《武媚娘传奇》而出名。印纪传媒借壳高金食品成功上市,印纪传媒兼营影视剧和电视栏目的投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为客户提供品牌化的娱乐营销服务,上市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竞争力。

二、影视公司并购重组的路径。影视产业通过内生增长模式的较少,想要尽快抢占影视产业市场,大部分通过并购重组等外部扩张快速占领市场,外部扩张式并购重组路径包括兼并模式、重组模式、战略合作模式以及私募并购基金模式等。

并购模式。兼并一般指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全部产权,使被并购企业丧失法人资格,获得他们控制权的经济行为。兼并分为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吸收合并就是一家公司消失,另一家公司为续存公司。新设合并为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一家新公司。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并购是影视企业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②

例如,2014年,华策影视完成一系列的收购,收购韩国new公司15%的股权,最世文化26%的股权,合润文化20%的股权,高格影视18%的股权,海宁华凡60%的股权。在此之前,2011年,华策影视获得佳韵社55%的股权,2013年,购买克顿传媒100%股权,收购北京合润德堂20%的股权。2011年,乐视网取得东阳九天7.5%的股权,2013年,购买花儿影视100%的股权。2012年,光线传媒购买金华长风32%股权,2013年,收购新丽传媒27%的股份,2014年,收购妙趣横生、蓝弧文化及手游公司热锋网络等股权。2014年,新文化购买郁金香传播和达可斯广告100%股权,2015年,收购跨屏互动营销服务提供商创祀网络51%股权。华录百纳以25亿元的价格收购广东百合蓝色火焰100%的股权。

重组模式。重组是对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结构的一种重新安排,包括资产重组、负债重组和股权重组等形式。例如,2014年6月,江苏宏宝宣布与长城影视的资产重组方案,江苏宏宝以拥有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作为置出资产,与长城影视100%股份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长城影视实现借壳上市的目标。百视通重组东方明珠,百视通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东方明珠,同时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公司SmG向百视通注入东方购物、尚世影业、五岸传播和文广互动四块优质资产。新公司将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媒体生态系统,坚持内容和渠道并重,重组完成后,新上市公司成为文广集团统一的产业平台和资本平台。

战略同盟模式。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任何股权或非股权形式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包括产权战略联盟与非产权战略联盟。例如,2015年,光线传媒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光线传媒的影视作品、艺人等优势内容与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产业、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打造以传统媒体、互联网、金融等方式相结合的全新互动体系,获得内容传播与商业收益的双赢。华谊兄弟增资36亿元引入阿里巴巴、腾讯和中国平安三大投资者,定增后,阿里巴巴、腾讯所持华谊兄弟股份皆为8%,并列成为第二大股东。华策影视定增20亿元曲线引入百度和小米。2014年,华策影视与北京爱奇艺共同出资成立一家主要从事互联网影视剧和综艺节目制作业务的合资公司,华策影视占比51%,爱奇艺占比49%。

“上市公司+pe”模式,pe(privateequity)就是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通过私募基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的权益性投资,会附带考虑将来的退出机制,通过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兼并与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退出获利。许多上市影视公司成立产业并购基金,适时并购优质资产。例如,奥飞动漫与广发信德携手成立广发信德基金,投资互联网游戏、广告、文学、视频及影视动漫;蓝色光标斥资1亿元参与投资北京华泰瑞联并购基金中心,参与互联网、新媒体、影视等;乐视网成立乐视控股公司,布局互联网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智能终端等;当代东方与华安基金子公司共同发起的并购资产管理计划,基金规模50亿元,参与文化传媒行业优质资产的并购与重组;百度旗下的爱奇艺在2014年7月成立爱奇艺影业公司,并与中国信托合作推出影视文化金融众筹平台“百发有戏”,通过众筹成立影视基金模式。③

影视公司并购重组的特点

近年来,各类资本通过并购重组影视公司进入影视领域,把影视行业作为自己的投资领域与投资方向,影视公司并购重组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资影视产业。互联网巨头首先让人联想到Bat公司,即百度、阿里巴巴与腾讯三家公司的首个字母的缩写。阿里巴巴在影视市场收购活跃,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共同斥资12.2亿美元入股优酷土豆,其中,阿里巴巴持股比例为16.5%,云锋基金持股比例为2%。其次,阿里巴巴对文化中国进行62亿港元的战略投资,获得文化中国60%的股份,文化中国更名为阿里影业,文化中国是以精品影视剧摄制、报刊与移动新媒体运营为主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另外,阿里巴巴入股华数传媒,占股份总数的20%。百度和美国普罗维登斯资本合资成立爱奇艺,百度持有爱奇艺53%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2015年百度回购美国私募基金股权,拥有爱奇艺绝大多数股份。2013年,百度宣布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爱奇艺与ppS整合升级,新品牌为爱奇艺ppS。2011年,深圳腾讯公司购买华谊兄弟公司股本的4.6%,成为公司第一大机构投资者,投资华谊兄弟是“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在影视领域的第一个重大项目。

二、传统媒体跨界并购风头正劲。近年来,报刊出版企业面临广告与发行量双双下降的挑战,经营风险骤增,亟需拓展新产品与新业务,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运营效率。报刊出版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向电视剧、电影、动漫与游戏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业务的优势互补,带来经营与财务协同效应,降低经营风险。例如,湖北长江出版传媒与湖北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新华银兴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凤凰传媒收购南京传奇影业,大力拓展影视制作、发行、电影院线和演艺经纪等产业,实现产业链的完善和衍生;皖新传媒与上海华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摄制动画电视系列剧;时代出版、中文传媒、出版传媒等已开始涉足动漫、影视、视频等领域,加大向视听领域的投资。

三、业外资本进入影视行业。业外资本主要指文化传媒行业以外的资本,他们寻求多元化的发展,纷纷投资影视行业。例如,中南重工谋求多元化发展,以10亿元收购大唐辉煌100%的股权,大唐辉煌是一家集影视投资、策划、制作、营销、艺人经纪为一体的影视制作公司,先后投资制作了《鲜花朵朵》《女人心事》等电视剧。万达集团更是从房地产高调进入文化传媒产业,把文化产业作为其支柱产业,2014年,其文化产业集团的年收入高达341亿元,其文化产业的布局涉及文化旅游、电影产业、舞台演艺、电影娱乐科技、主题公园等。松辽汽车谋求转型,实现跨界发展,拟收购江苏耀莱影城和上海都玩网络100%的股权。

四、跨国并购与投资。国际化战略是国内影视公司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方向,也是做强做大的必经之路。2014年,华谊兄弟与其他投资人共同组成“华谊兄弟投资方”,合计向美国Studio8公司投资1.2亿至1.5亿美元,购买美国Studio8公司的股权,成为股东后,将负责其出品的所有电影在大中华地区的发行事宜。华策影视全资子公司华策影视(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斥资3.23亿元收购韩国电影行业巨头nextentertainmentworld公司发行的股份,投资后华策影视将持有new公司15%的股权。2012年,小马奔腾收购美国著名特效制作公司DigitalDomain(数字王国),将获得“数字王国”和“航母传媒”旗下电影、视觉特效、广告制作、虚拟人合成技术等核心业务。

影视公司并购重组的效应

影视行业内的并购重组主要是扩大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优势,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影视行业外的并购重组主要是发挥范围经济效应,调整产品结构,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防范经营风险。

一、通过并购重组要提升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影视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增强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提高市场份额,实现有效竞争,特别是降低采购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融资成本等。电影巨头华谊兄弟收购浙江常升影视制作公司70%的股权,加强了自己在电视剧制作方面的能力。2008年以来,光线传媒创新性的时段联供网、频道联供网、付费数字电视和新媒体联供网,在节目制作方面具有优势,实现并购影视公司增强影视方面市场优势。2012年,优酷和土豆以100%换股方式合并,优酷土豆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多元化的内容资源及强大的技术平台优势,兼具影视、综艺和资讯三大内容形态,具有视频内容制作、播出和发行三大环节,重组成为强大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通过并购重组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并购重组降低进入新行业的成本,特别是并购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移动媒体,进入其他行业领域,可以构建新的运营与传播平台,优化产品结构。华策影视目前主要从事电视剧业务,电影制作发行业务处于稳健起步阶段,2010年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金球影业参与合资设立“浙江时代金球影业投资公司”,占股40%,将公司产业链延伸至影城院线业务。2014年,长城影视收购两家广告公司的股权,切入院线广告业务领域及电视广告领域,提升盈利能力,并降低电视剧制作行业的风险。报刊出版并购重组影视产业也是为了降低风险,调整产品结构。

三、通过并购重组完善“多介质、全媒体”产业链。乐视网是一个播出平台,通过并购重组花儿影视等内容公司,打造垂直整合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生态模式,主营业务涵盖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大屏应用市场、电子商务等领域。百视通战略注资风行网,抢占互联网电视的入口,构成了“内容、平台、渠道、服务”生态圈。2010年华谊兄弟投资参股掌趣科技公司22%股权,又收购银汉科技51%的股权,除了电影、电视和艺人经纪三大业务板块以外,通过并购重组后业务延伸到手机游戏,跨平台的页面网游、社区网游,音乐的创作、发行及衍生业务,以及影院的投资管理运营业务,不断完善产业链。

四、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发挥协同效应。影视产业与报刊出版、互联网、广告行业都很容易产生协调效应。影视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的并购重组可以形成“影视+互联网”的协同效应。例如,乐视网作为网络终端并购影视内容制作公司可以产生渠道与内容的协同效应。另外,经营业务、人力资源、财务资源、营销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等都可以实现协同。例如,华策影视收购克顿传媒实现资源互补,克顿传媒拥有国内领先的影视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以及先进的影视行业数据库,并购可以在版权资源、创作和制作资源以及营销团队方面深度融合和战略协同。

总之,影视行业成为资本市场的追捧对象,但是并购重组风险仍需持谨慎的态度。例如,2015年,St申科宣布终止重组海润影视,主要是海润影视完不成业绩对赌,为了保证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只能宣告终止。新丽传媒、幸福蓝海、能量影视等申请ipo的影视公司也暂停,欢瑞世纪、华海时代、笛女影视、金英马影视等近10家借壳上市的影视公司未能成功。影视行业的风险依然较大,较为低落的业绩增速和市盈率、市净率“双高”之间的失衡与反差加剧了整体行业相对过高估值的风险,作为并购重组标的影视公司,其估值不相称的利润增长速度以及无法完成业绩承诺的隐患也会给并购重组带来不确定性。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媒介融合的政策选择与规制体系研究”(13CXw008)的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注释:

①企业相关财务数据来自于东方财富网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篇8

本文基于财务与长期股东权益这一独特视角,解析与评价了我国境内从事数字出版业务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长期股东权益的辨析与阐释,本文构建了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财务评价体系,力图从“财务五力”的角度全面地探析境内数字出版类上市公司的内在核心竞争能力,从而为长期投资者有效识别其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一个重要指引。

关键词:

数字出版核心竞争力长期股东权益财务五力上市公司

数字出版是出版传播业界近年来的热点话题。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数字出版“已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1]在此产业背景下,我国境内上市的出版类公司近年来纷纷涉足数字出版产业,包括网络游戏、数字阅读、手机报、电子书包,乃至搭建数字出版运营平台等等。数字出版业务已成为那些以传统出版为主业的出版类上市公司未来业务转型与战略突破的必争之地。

本文聚焦于我国境内从事或涉足数字出版业务的上市公司,并从财务与长期股东权益的独特视角来切入,采取量化和质化因素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洞察与探析其核心竞争力,力图借助财务数据表象背后所透露出的商业本质,以准确识别出我国境内数字出版类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之强弱。

一、基于财务与长期股东权益视角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一词自提出后,引发了学界长期大量深入的讨论,并形成了有关核心竞争力的不同观点。包括核心竞争力的资源观、核心技术与核心能力观、“隐性知识”观、文化观、组织与系统观等。[2]总体而言,虽然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著述颇丰,但有关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本质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论。[3]

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内涵尽管有着众多理论表述,但基于财务的视角,是否有助于长期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乃是有关其本质的唯一解读。但在进一步探析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表征之前,有必要对本文立论与展开的基本视角――长期股东权益这一概念进行界定。

首先,本文所指的股东权益,虽是建立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六个基本会计要素之一的所有者权益基础之上的,但其内涵不仅仅限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所有者权益内容。本文所采用的股东权益,实际上是指一个企业在其余下的企业寿命中所能带来的自由现金流之折现值的总和。换言之,这里所指的股东权益实为企业内在商业价值。[4]

其次,本文所指的股东权益,既不是站在企业大股东的角度与利益立场,也非中小股东单方的利益诉求,更不是基于债权人、管理层、监管者等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这里所指的股东权益是基于一种长期的企业内在商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即长期股东权益角度。[5]

企业的长期财务表现与成果是该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在财务层面的表达与结果。如上所述,基于企业不同利益关联者的利益诉求,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有着不同的财务表征与评价体系。而基于企业长期股东权益视角之评估,则有着独特的财务评价指标与权重体系;同时,在对不同产业环境下的企业进行评估时,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我国境内数字出版类上市公司概况

1.样本选取标准。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对数字出版的界定及业界有关数字出版范围的一般性共识,本文按照下列标准选取样本:其一,以传统出版为主营业务,同时大力拓展数字出版业务的出版类上市公司;其二,以数字出版为主营业务的其他上市公司。

另外,需说明的两点是:其一,虽然网络游戏、数字地图也被新闻出版总署划为数字出版产品形态范围,但因本文侧重于对由传统出版业务向数字出版业务转型的出版类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因此,主要或直接以这两项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不再列选;其二,基于财务数据的易获得性及货币计量上的可比性,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上市的数字出版类上市公司不纳入分析之列。

2.我国境内数字出版类上市公司概况。基于上述样本选取标准,截至2012年4月,我国境内从事或涉足数字出版业务的上市公司已有13家,其公司名称、股票代码见下表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除汉王科技与同方股份外,其他10家公司均是以传统书报刊出版发行为主业;第二,这13家上市公司从事或涉足的数字出版业务面较广,包括网游(浙报传媒、博瑞传播)、网上书城、数字出版平台(皖新传媒、时代出版、长江传媒、同方股份)、手机报(中南传媒、中文传媒)、数字教育(时代出版、中南传媒、中文传媒、大地传媒、长江传媒)、数字版权(出版传媒、中文传媒、长江传媒)、数字终端阅读器(新华传媒、汉王科技)等。

三、实证分析与评估

如上所述,基于财务与长期股东权益视角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之评价,主要从企业的长期财务数据与成果中所透露出的“财务五力”来进行综合评估,即企业的稳定成长力、盈利力、安定力、营运力、现金力这五种财务能力。

1.财务数据分析――基于“财务五力”之考察。首先考察企业的稳定成长力。对其考察需注意三点:其一,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企业的长期股东权益或企业的实质商业价值之大小与企业能否长期保持一个适宜的增长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二,成长需要保持一定稳定性。如果企业的主营收入或净利等增长大起大落,则表明企业的运营本身有内在问题。这样的企业通常很难从长期的角度为股东积累价值。其三,两个重点考察指标: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净利润增长率。只有这两项指标保持同步增长并长期维持在一个适宜的比率之上,则在宏观经济长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才能使长期股东权益得以实质增加。

从表1数据来看,总体上境内数字出版类上市公司近三年来的增长率并不理想,且分化程度明显。其中,同方股份、博瑞传播、中南传媒、中文传媒的整体成长力较强,且较稳健。最差的则要数新华传媒与汉王科技。新华传媒连续几年负增长,而汉王科技则大起大落,显示其主业经营(电子书)存在着重大问题。

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与净利率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更是考察企业盈利状况的核心指标。在通胀背景下,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并超过15%,表示该企业有着较强的盈利能力。据表1可以看出,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并超过15%这一核心指标的上市公司,只有浙报传媒与博瑞传播这两家公司。而其他的上市公司或连续三年未达到这一盈利水平,或只有一年才达到。根据这一核心指标可以看出,目前境内数字出版类上市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仍比较低下。再从毛利率与净利率的角度审视,博瑞传播近三年的毛利率与净利率在境内所有的数字出版类上市公司中水平最高,且稳定;皖新传媒、中南传媒、新华传媒、凤凰传媒近三年来则保持了较高毛利率,但净利率则一般。而其他公司在这两项指标上则不尽如人意,或因数据不全无法进行比较。

从长期股东权益的视角来看,企业的负债当越少越好。若企业负债较少,又能保持较高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则企业的运营基础牢固,企业的运营游刃有余,能更好地应对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风险;反之,若企业长期高负债运营,即使能获得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但企业的运营质量堪忧。真正良好的企业,无需过多负债就能获取很高的利润水平。基于此,根据表2的数据,总体上来说境内数字出版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不太高,显示了较好的资产经营质量。从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这两个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来看,大部分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均较好,只有新华传媒、同方股份表现较差。

存货周转天数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存货从入账到销账周转一次的平均天数(平均占用时间),存货周转天数越短越好。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时间。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这两项指标均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总体上境内数字出版类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并不理想,普遍存在存货过多、应收账款过多的情况,多数企业产品积压较为严重,产品竞争力不强,营运能力亟待改善。

现金力或现金流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对权责发生制下计量的企业账面盈利质量的重要补充性考察指标,也是反映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一项具有实质意义的财务指标。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在整个经营活动中所获取的自由现金流之大小是考察企业现金力最合理、最准确的财务指标。但因自由现金流的内涵与计算在财务界仍存在着分歧与争论,因此,在本文中采取了一种相对简单的变通方法来考察企业的现金力之大小,即通过考察企业每股收益与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之对比,借助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对每股盈利的现金保障程度来认识与分析各公司的现金能力。

从表3可看出,博瑞传播、时代出版、中南传媒、凤凰传媒的经营性现金获取能力良好,其他公司或变动过大,或能力较弱,无法通过实际经营活动获取必要之经营性现金。尤其是汉王科技,上市以来不仅每股收益大幅变动,且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亦严重恶化。对比上市前后的业绩巨变,显示其内在核心竞争力的明显欠缺。

2.综合评估。上述三张表只是孤立地分析与考察,要想从整体上考察我国境内数字出版类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把上述三张表所透露出的各种财务能力综合、系统地加以分析与评价,从而对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得出一个全面的揭示与结论。

从整体以及长期股东权益的角度来看,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大小的五种财务能力,在实际评价时并非处于同等重要程度。其中,企业稳定成长力与盈利力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其次,再把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其他三种财务能力――安定力、运营力与现金力与上述两种财务能力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可看出总体上博瑞传播在这五种财务能力方面均表现最好。该公司可在较低的负债水平与良好的营运状态下保持良好稳定的成长与盈利能力,同时亦保有较好的现金获取能力。因此,综合来看,博瑞传播的核心竞争力最强。

除博瑞传播以外,中南传媒与凤凰传媒两家上市公司在13家境内数字出版类上市公司中,处于较为良好的级别。虽在营运能力上这两家公司还有待提升与改善(存货占用较多,周转相对较慢),但从其他各项指标的表现来看,两家公司相对其他企业则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浙报传媒因上市不久,许多财务数据无法收集,但从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来看,该企业表现不俗。

另外,新华传媒与汉王科技两家公司除在安定力方面表现相对正常外,在其他各项财务指标上均较差,甚至呈现明显恶化迹象。尤其是汉王科技,其在13家从事数字出版类的上市公司中属变动最大的一家公司。上市以来,除安定力(偿债能力)外的其他各项财务指标几乎全面走低并恶化。细细梳理其缘由,既与企业上市时包装过度有关,也同该企业所介入的电子书业务领域变化过快、各方面技术与商业模式不成熟有密切关系。

基于财务与长期股东权益的视角来审视,整体上看我国境内数字出版类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普遍不高。除了以报刊运营为主营业务的博瑞传播整体表现较好外,其他以传统图书出版发行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虽从不同的环节切入数字出版业务,但因介入的时间较短,加上商业模式的不成熟,数字出版业务尚未给各家以传统出版为主业的公司带来明显效益。尤其是营运力这一项指标,更是凸显了各公司主业之困境,提示了我国境内那些以传统出版发行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要加快向数字出版业务转型的步伐,努力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与效率,从而最终改善、提升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股东权益的长期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新闻出版总署文件,2010-08-24.

[2][3]虞群娥,蒙宇.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J].财经论丛,2004(4).

[4][5][美]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篇9

[关键词]传媒公司;预算管理;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传媒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传媒公司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探索有利于公司高效发展的管理制度,力图增强公司发展活力,提高公司行业竞争力。预算管理是适用于现代传媒行业发展的科学管理制度,对于传媒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算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经营行为和财务状况进行规划和预测,对经营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以促使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目前,预算管理在我国传媒公司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诸多新特点,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1传媒公司预算管理的特点

1.1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全程化的特点

传媒公司的预算管理是全方位的,在人力成本计算、推广成本、材料成本预算、投资预算以及投资回报率的预算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统筹计划。预算管理是一个预测、指导、控制的管理过程,并不是编写计划就能一蹴而就的。传媒公司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对于公司实际运作与预算的一致程度进行全程控制,对于与预算不相符的情况,会加以约束,确保内部运作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一致。互联网催生了传媒行业非常多的增长点,比如网络剧、付费小说等,这就需要传媒公司在进行成本预算时,对新生项目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这同样是创新产业模式,促进传媒行业共享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的必要条件。

1.2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具有整体性、规范化的特点

传媒公司为了保证预算编制的统一性,会根据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市场发展情况,制定公司预算的标准和规范,使各个部门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预算的编制和管理,以更好地实现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同时,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时,需要公司各部门、各管理层级都能统筹规划,严格执行,协调一致。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也不只是部门领导的职责,是需要全体员参与的过程管理制度。

1.3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具有前瞻性、预测性的特点

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未来一段时间所面临的经营状况的预测和评估,为企业能够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资金流动和回报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传媒公司在编制预算时,致力于促进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解决可能面临的运作问题,对于公司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根据企业之前运作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下一年度的预算时,会充分预测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发展情况。

1.4传媒公司预算管理仍具有不完善性

1.4.1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理念陈旧的现象在新媒体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下,传媒行业发展也是瞬息万变,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制度必须适应于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很多传媒公司在预算管理理念上跟不上行业发展的变化,出现与公司发展现状脱节的现象。例如,某传统报业公司顺应行业发展潮流,营销部设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希望能够扩大公司受众群体,提高公司知名度,寻求促进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并且实际推广过程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公司财务部门对于新媒体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预算管理中出现的新项目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在年度预算中对于平台运作的预算为6万元,这远低于该公司公众平台运营的成本,导致该报业公司公众平台运作受阻,致使该公司在新媒体的领域中落后于同行业的竞争者。1.4.2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传媒公司作为文化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公司市场化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成熟的方面。预算管理作为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之一,传媒公司在引入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内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致使预算管理体系混乱,预算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1.4.3传媒公司预算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传媒公司的经营模式跟传统企业的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在成本控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特殊性,预算管理人员存在对于传媒公司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的情况,极容易导致预算跟执行存在很大出入的问题。例如,某传媒公司新入职的预算管理人员,由于之前没有传媒行业的从业经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忽略了传媒行业的一些特定的支出项目的重要性,传媒公司的图书推广会、读者见面会、约见访谈对象产生的差旅费等项目都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反而对于接待费用的预算数额远超传媒行业的一般预算,导预算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1.4.4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管理方法单一的现象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传媒公司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行业转型的过程中,拥有诸多创新项目。传统的预算管理手段并不能完全适应于传媒公司,传媒公司在预算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管理方法单一,导致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进一步加强传媒公司预算管理的措施和途径

2.1传媒公司应该转变预算管理理念

传媒公司,尤其是由事业单位改制成的传媒公司,不能固守旧有的预算管理理念,要不断加强对传媒市场的研究,在充分合理地对资本、投入、产出、防范风险和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前瞻性预算,用以指导公司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传媒公司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应该是一个公司全程化的管理制过程,企业从管理层到具体的执行部门再到基层员工,都应该是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去,从而确保预算的全面性和有效执行。同时,对于符合市场变化的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传媒公司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同行业之间也可以加强沟通和互联,相互学习公司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新模式,共创行业发展的新未来。

2.2传媒公司应该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

传媒公司应该依据市场形势的新变化,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在财务部门中,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小组,在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编制的同时,对于相关工作必须进行专业化管理,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确保预算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公司年度预算目标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在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来编制年度目标,以预算目标为导向,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对于与预算严重不符的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进行严格的核实。

2.3传媒公司应该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传媒公司应该重视对于预算管理相关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对于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方法进行培训,开阔管理人员的视野,鼓励员工加强自身学习,为员工建立合理的晋升渠道,给予具有良好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员工以合理的奖励,实现公司和员工的互利共赢。

2.4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

新兴的科技手段,特别是互联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经济形态,同时给传媒行业的发展也带来很多挑战和机遇,但是机遇大于挑战,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互联网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传媒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寻求符合行业特点的预算管理的新方法。传媒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公司内部统一的预算管理网络系统来实现预算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让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运算的制定和执行中来,共享管理信息,真正实现全面有效的公司预算管理。

3结论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篇10

关键词:出版;传媒;融资

当前我国出版传媒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出版传媒业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殊行业之一,具有社会性和经济性的双重属性,在推进市场化变革的进程中,出版传媒企业纷纷通过融资来吸纳市场资源,积极寻求在文化产业经济浪潮中发展壮大。但是,目前我国出版传媒企业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跨媒体、跨行业经营不显著,大多数传统出版企业虽然已经完成了转制改企工作,但历史遗留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惯性仍将长期存在,这些都决定了出版传媒企业融资活动发展的曲折性。

一、当前我国出版传媒业融资体系的构成

1.财政融资

财政融资是指政府通过提供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信息平台、发展基金等多种方式提供融资渠道,并通过融资支持政策释放利好信号来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出版传媒业。例如,2012年原新闻出版总署的《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鼓励出版传媒企业上市;加强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为出版传媒集团信贷融资提供便利条件;推动制定支持出版传媒集团以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自主品牌等无形资产出资、质押贷款等有关政策,都将有利于我国出版传媒业财政融资渠道的发展。

2.上市融资

上市融资包括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直接上市就是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publicoffering,ipo)进入资本市场。出版传媒企业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后,满足证券监管部门对公开发行股票的要求,即可申请发行股票并挂牌交易,成为上市公司。出版传媒、皖新传媒的上市即为直接上市。间接上市是通过“借壳”“参股”等方式上市融资。所谓“借壳上市”,就是出版传媒企业通过其下属子公司以股权转让的方式控股上市公司,即先“买壳”或“借壳”,然后将出版传媒产业的经营性优质资产或者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从而获得上市资格,如时代出版、新华传媒。“参股”方式的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参股“福建南纸”,江西教育出版社参与“晨鸣纸业”的新股配售等。①一般来说,出版传媒企业选择间接上市的审批程序和手续更简单,上市条件也更灵活,在审计和法律审核方面的要求也更宽松。因此,目前我国新闻出版类相关上市企业绝大多数采用这种方式。

我国出版传媒企业近年通过上市融资的情况如表1所示。

3.银行融资

由于对出版传媒业市场前景看好和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银行业近年来加大了对出版传媒类企业的信贷力度,银行贷款成为了产业中最重要、最普及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三种模式。(1)政府牵头的统一授信模式。政府和银行签订一定额度的信贷协议,银行会针对符合信贷标准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这种授信相对来说降低了银行的坏账风险,建立了银行和政府的长期合作关系,对于支持性政策的贯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政府会通过提供贴息或资金支持减少企业贷款的成本。如2012年11月6日原新闻出版总署和交通银行签署《支持新闻出版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交通银行将在3年间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提供5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2)银行统一授信模式。银行统一授信主要针对实力雄厚、信用较好的企业提供一定时间内的信贷额度支持。如2012年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向中文传媒及其下属公司提供等值人民币3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额度。(3)项目授信模式。即针对企业现有的项目提供信贷,这样可以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测验,并能在项目开展时进行实时效益监控,信贷风险相对较低。

4.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是指项目主体按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期向债券持有者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一种融资行为。偿还期限由公司在发行时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决定,可以是短期,也可以是长期,短期债券的利率较低,长期债券的利率相对较高。债券融资利息低、风险可控,其实质是债务融资,不会稀释公司的控制权。目前我国出版传媒企业上市融资的热情逐渐高涨,但参与债券市场融资的意识还普遍不强。近年来我国出版传媒业债券融资情况可见表2。

5.风险融资

风险融资可帮助成长前景好、市场风险高但现阶段实力较弱的中小型出版传媒企业融资并改善经营管理。我国中小型出版传媒企业在经过产业利好政策的引导后,其风险融资环境正在改善,实践案例开始增加。但市场仍存在明显的产业风险投资偏好。据清科研究中心《2010年中国传媒娱乐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04~2010年中国传媒娱乐投资主要分布在户外媒体、影视制作与发行、广告创意与、动漫等4个细分行业,分别占总投资的37%、22%、15%、12%,相比之下包括出版业在内的传统媒体业投资仅占6%。目前尽管国家进一步开放出版业市场,但风险投资方极少介入传统出版业市场,而是开始关注新兴的数字出版市场,尤其是内容平台运营商环节。

二、我国出版传媒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1.多元的融资结构缺乏有效联动

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已初步建立了包括财政融资、上市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风险融资等在内的多元融资体系。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企业有序融资顺序应该首先选择内部融资,再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从融资成本来看,目前我国的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所以出版传媒企业更偏好股权融资。但我国现行资本证券市场设置的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条件多适合于具有较大比重固定资产的工商业企业,中小出版传媒企业很难符合上市条件,财政融资和银行融资等融资模式也都倾向于大型的实力雄厚的出版传媒企业,行业、产业内融资存在极大的不均衡性。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融资结构并没有发挥出联动效应,对于大部分出版传媒企业来说,能够资以利用的融资方式仍是单一的。

2.业务分离难拓展融资面

我国出版传媒产业长期存在着业务相分离的现象,即采编部分从事传播内容的采集和编辑工作,事关舆论导向和文化安全,体现传媒的意识形态属性,发行、印刷、广告等经营部分体现媒体的产业属性,从而人为地割裂了产业链条,直接导致了募集资金使用权与占有权的背离,使得投资者不知道资金的去向,从根本上导致了出版传媒企业融资吸引力的减弱。尽管行业主管部门和证监会推动出版传媒企业上市的力度不断加强,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注重上市公司资产的完整性以及人员、财务、机构、业务体系的独立性。从实际情况来看,行业政策暂不允许上市公司运营采编业务。对上市公司而言,如果采编业务长期游离于产业链之外,容易造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比例过高或者无法保持独立性等问题,不仅不符合证监会的相关规定,也会对企业的经营性业务带来一定风险,最终影响上市公司的竞争力。

3.融资环境仍需完善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出版传媒等文化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最大障碍在于无形资产的核定与评估。出版传媒企业主要以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这样的无形资产作为资产存在的表现形式,难以评估质押,在财务报表上无法明确反映,资产负债表不直接反映品牌、客户资源与受众资源的价值,这使得资金供给方有关债权充分保障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缺乏严格、可信的公示机制,他人难以知悉融资企业版权的移转情况及真实的归属情况,使得融资企业在利益驱使的情况下“一物二卖”的情况时有发生,加重了银行的投资风险,而且也给融资行业的有序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此外,适合出版传媒业的融资中介及风险评估、收益预测等指标体系也不完善,难以客观量化产业的投资风险,无法承担分散风险、共享收益的服务机制,也导致银行信贷和风险投资缺乏足够的缓冲地带,对注资出版传媒业顾虑重重。

二、出版传媒业融资体系的完善途径

1.建立适合出版传媒产业的银行融资机制

借贷资金是出版传媒产业融资的主渠道,我国社会资金的90%集中于银行,建立适合的银行借贷机制对于出版传媒产业融资至关重要。出版传媒产业银行融资难主要是因为传统银行信贷认为文化企业缺乏固定资产,同时银行也未根据出版传媒业自身的特点创设新的信贷品种。建立适合出版传媒产业的银行融资机制,首先要建立出版传媒产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为金融机构分担借贷风险。无形资产是出版传媒企业的最大财富,也是其向银行贷款的基础,合理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是出版传媒企业和银行的共同需要,政府应当组织协调并尽快构建相对独立的文化产权评估机构、评估程序及风险预警机制。其次,应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信贷,探索将版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经过评估的出版传媒经营项目、销售合同等作为银行信贷抵押的途径和方式,并进一步鼓励银行探索信用贷款、联保联贷等方式。第三,尝试建立中小型出版传媒产业融资担保基金。出版传媒产业融资担保基金是指政府为中小型出版传媒企业融资进行担保而设立的专项资金。政府融资担保基金的设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银行的商业风险,解决中小型出版传媒企业的融资困难。②

2.建立有效的政府融资支持体系

建立与完善政府融资支持体系,首先应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的同时,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努力构建一种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商业与企业赞助、个人捐赠及债券募集等为补充的出版传媒产业投融资基金,以对出版传媒产业的发展与运营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其次,灵活运用各种税收减免政策,或者直接有针对性地减免中小型出版传媒企业的税收,或者对一些支持中小型出版传媒企业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等进行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以提高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型出版传媒企业融资的积极性。最后,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吸引民间资本共同设立针对包括出版传媒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政策性银行。这类银行的运营模式、管理理念将给其他商业银行对文化产业的授信方面提供借鉴。

3.尝试推动出版传媒企业的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的重大金融创新。这一类融资的案例在影视制作行业运用得很多,如2002年,梦工厂将拍摄的包括《角斗士》《怪物史莱克》《拯救大兵瑞恩》《美国丽人》等在内的37部电影打包,发行了10亿美元的证券。③出版传媒企业的资产证券化,就是将出版传媒企业所经营的文化项目或者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这一类无形资产打包,以资产证券的形式进行出售。参考美国的做法,要确保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建立SpV(SpecialpurposeVehicle,特殊目的机构),目的是帮助出版传媒企业实现证券化的无形资产在结构上与其他资产相隔离。在此过程中,SpV以证券销售收入偿付证券发起机构资产出售的款额,保险或银行等机构为SpV做保险、担保和抵押等金融服务。SpV将经过信用评级后的证券交予证券承销商,采用公开发售或私募的方式进行发售。最后,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通过托付机构偿付给投资者,作为投资者所持证券的权益。

4.推动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进入出版传媒产业

风险投资(简称VC)和私募股权投资(简称pe)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投资风险,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曾一度借力于其发达的VC和pe业。亚马逊、雅虎、eBay、谷歌等互联网企业都曾在创业初期受益于VC或pe基金资助。虽然近几年我国VC和pe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是还存在着项目选择短视、管理能力滞后、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包括出版传媒业在内的整个文化产业的投资规模依然十分有限。此外,产权结构不明晰也导致我国出版传媒产业的价值链被人为地分割,难以保证投资者利益的顺利实现,更加使得此类资本裹足不前。因此,政府应当从政策上清除此类资本进入出版传媒业的阻碍,积极鼓励我国VC和pe业投资出版传媒产业及引入国外优质的VC和pe公司投资我国出版传媒业。

(聂静,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

本文系2013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营销研究”(课题编号13YS149)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韩冰曦.我国出版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